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

呼吸道感染治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道感染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道感染治疗

第1篇: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

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儿科门诊比例最大的病种。按照解剖部位来分,呼吸道感染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包括鼻、咽、鼻窦和喉;喉以下为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感冒。包括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腺炎、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后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护理,炎症将会继续向下呼吸道或周围蔓延,发生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

1 发病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是幼儿常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1-3岁幼儿得病较多,在气候突然变化时尤易发生。但该病往往很易被人们忽视,认为感冒不是什么大病,自己到药店买点药吃就行了,殊不知上呼吸道感染如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导致气管炎、肺炎,肺炎严重时会导致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肾功衰竭等。临床上许多严重的呼吸道性传染病均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初发症状,如麻疹、水痘、猩红热、幼儿麻痹、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等。幼儿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不可延误治疗。因此决不能忽视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幼儿发烧、咳嗽,应及时到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诊治。

2 病源

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感染源主要是病毒和细菌,其次还有支原体、衣原体、真菌。近年来,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越来越多见,支原体和衣原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真菌感染主要是见于免疫缺陷、病程很长和滥用抗菌素的病例,但临床上很少见[1]。

3 临床症状及诊断

不同年龄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不一样。

3.1 三个月以下婴儿

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3.2 婴幼患儿

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3.3 三岁以上患儿

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部分患儿可合并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这种腹痛可能与肠蠕动增强、肠系膜淋巴结炎及肠蛔虫骚动等有关[1,2]。

3.4 血常规检查

一般情况下,当幼儿出现发烧、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建议给幼儿查血常规。如果幼儿的白细胞升高,而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说明是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不高(降低),淋巴细胞升高,说明是病毒感染。

4 治疗及护理

4.1 一般处理

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有90%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遇到幼儿感冒有发烧咳嗽时,不要一上来就服抗生素,应该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中药为主,如果合并细菌感染,比如细菌性肺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一般可给予一些中西药物治疗,如:午时茶或感冒冲剂,每天1―2次,每次1/3-1/2包,开水冲服;银,每天3次,每次1-2片,开水送服;PPC,每天3次,每次剂量可按小孩年龄大小而定,一般1―3岁患儿每次用1/4―1/3片,开水送服。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头痛者,也可用推拿方法治疗,可推太阳穴100次,报涌泉穴100次,推退六腑穴300次。如用退热药一般需要每隔4小时才能喂一次,而且低烧或中度发烧可以不服退烧药,高热时(39℃以上)再服,如果服药后发烧不退,又没到四个小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烧,比如冷毛巾冷敷颈部两侧、大腿根部、双腋窝部,或洗热水澡(千万别着凉),头枕凉水袋等。[2]

4.2 护理

休息和营养对疾病的恢复非常重要,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要让幼儿多喝水、多休息,即使幼儿病情不太重,家长也不要满足幼儿的要求带他去市场、逛公园,这样会使病情加重。一定要多喝水,用以补充发烧消耗的体液,促进毒素的排出,稀释病液等。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好,如果幼儿用奶瓶容易呛咳,可以改用勺喂;如果食欲不好或呕吐,可以适当增加吃奶次数,每次量少一些,菜汁和蔬菜水不要减少,因它们包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好处的。

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冬季房间内有暖气,不能太热太干燥,一定要定时开窗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另外家长绝对不能在室内吸烟。

在护理过程中,要多注意幼儿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卫生。呼吸道感染时,鼻腔、气管分泌物很多,会导致鼻塞造成呼吸不畅及影响吸乳,可用0.5%麻黄索溶液滴鼻,在喂奶前每只鼻孔滴1―2滴,每天3―4次,以减轻鼻黏膜的充血肿胀,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孔内如果干痂太多,可以用棉签沾凉开水,慢慢湿润后轻轻掏出来,如果幼儿有俯卧睡眠习惯,此时应保持侧卧,以免引起呼吸困难。在热度过高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额部,1-2分钟换一次,或用40%酒精以小块纱布浸湿后,反复揩擦患儿头额、四肢及颈胸部,以利体温下降,防止抽痉。[3,4]

5 预防

平时要注意幼儿的身体锻炼,应多让幼儿接触阳光,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不要受凉;也不要给幼儿衣服穿得太多太紧,弄得他满身大汗,这样反易受凉感冒。

在感冒普遍流行的地区,尽量不要让孩子到公共场所去,外出最好戴口罩,防止感染。家里的大人或幼儿得了感冒后,最好少接触健康的幼儿,室内可用醋蒸气进行消毒,也可让幼儿吃一些中草药,如大青叶每天16克,水煎后分多次服完;中药黄芪每天6~9g,连服2~3个月,有提高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作用,可以减少或减轻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 刘英英.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34期

[2] 翟景芝.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家庭护理.中国健康月刊.1995年第09期

[3] 刘波.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34期

第2篇: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

【关键词】 喜炎平;利巴韦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02月至2012年08月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咽痛和咳嗽等,通过对肺部的听诊,呼吸音较粗,没有出现干湿啰音。所有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显示,包细胞正常,淋巴细胞比正常高。患者纳入的标准主要是急性起病,经过体检能够看到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和扁桃体肿大等,通过胸片检查,对于肺部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排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占50例。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喜炎平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45岁;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7~46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喜炎平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疗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主要方法是:应用400 mg利巴韦林注射液,把利巴韦林注射液溶解在50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250 mg喜炎平注射液,把喜炎平注射液溶解250 ml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中,给予患者静脉点滴,持续治疗3 d。所有的患者都对症给予退热、止咳化痰和补液等治疗,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1.2.2 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经过3 d治疗之后体温恢复到正常,咳嗽和咽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指患者经过3 d治疗之后的体温恢复到正常,但是临床症状表现上有轻度的咳嗽和咽痛;无效指患者经过3 d治疗之后的咳嗽和咽痛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加重。

1.2.3 统计学方法 选用软件SPSS 16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使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0%,治疗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侵犯的主要是鼻部、咽部和喉部,最为常见的病原体有鼻病毒、流感、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病毒引起,少数是细菌引起,疾病传播的途径较广。抗生素对于病毒来说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造成机体的菌群失调,因此必须对滥用抗生素进行严格控制。喜炎平作为一种新型的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抗病毒和抗菌作用,不会引起耐药性。喜炎平和同类的药物比较,具有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疗效和安全性较好的优点,能够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使用[4,5]。喜炎平注射液主要的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的硫化物,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病毒、抗菌、解热消炎、镇咳和增强机体免疫。抗病毒对于流感病毒、呼吸道道合胞病毒等具有灭活作用;喜炎平对于病性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和流感杆菌等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对于肺炎球菌、多种内毒素和溶血性链球菌等发热具有解热的作用,对于多种炎症的模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气管、抑制浆液分泌、缓解痉挛和祛痰镇咳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血清白介素的水平,促进免疫球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体外抑菌相关实验表明喜炎平能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于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6]。通过上述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0%,治疗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

参 考 文 献

[1] 庞立静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16(13):132133.

[2] 黄王滨,成泉,郑木为喜炎平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80例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10,24(20):205206.

[3] 李潮英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89例疗效观察.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05(02):8485.

[4] 王雪红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0例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3(20):216217.

第3篇: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

[关键词] 抗感颗粒;呼吸道感染;小儿;疗效分析

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以及下呼吸道感染两大类别,一般都是由于病毒或者细菌感染而导致的,其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以及流鼻涕等。呼吸道感染病也是小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针对于病毒感染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临床上还没有特殊药物;针对于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可以选择一些抗生素药物,但抗生素的耐药物对于其临床效果影响较大。本文主要分析我院儿科科室采用抗感颗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例组,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从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在1岁至13岁之间。

1.2诊断及排除标准

患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描述如下:本组病例小儿患者体温大于等于38℃,且都表现出头痛、喷嚏、咳嗽、鼻塞流鼻涕以及乏力等症状。经检验,患儿的白细胞总数在3.4~9.8×109・L-1的范围内;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大于60%。排除标准描述如下:营养不良以及有心、肾系统疾病的患儿除外;肺炎以及细菌性痢疾患儿除外。

1.3治疗方法

病例组的所有患儿都按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同时,医务人员给予患儿抗感颗粒。服用方法如下:6至12月大的患儿一次服用1/3袋,一日三次;1至5岁的患儿一次服用1/2袋,一日三次;6至9岁的患儿一次服用一次,一日三次;10岁以上的患儿一次1袋半,一日三次。

服用时须用温开水冲服,服用一至三天后根据症状观察药物的疗效,再决定是不是继续服用该药物,或者调整药物。另外,本组患儿都是根据拟好的登记表进行信息登记,主要记录患儿的主要病状,涉及到:体温、咽部肿痛、咳嗽情况等。并嘱咐患儿家长在患儿服用抗感颗粒后一至三天后来儿科进行复诊。

1.4疗效判定

治愈:患儿温度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症状消失;显效:患儿温度恢复到正常范围,大部分的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有效:患儿体温有所下降,部分症状有所消失。无效:患儿症状变化不大或者病情有所加重。

2.结果

本组病例总共46例,所有患儿服药三天后疗效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患儿服药三天后疗效情况表

可见,医务人员给予患儿抗感颗粒进行呼吸道感染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达到了93.48%。另外,服用抗感颗粒的患儿中出现纳差1例和轻度腹泻2例。

3.讨论

抗感颗粒(小儿装)的主要成分是:金银花、赤芍、绵马贯众。其中,金银花起到了清热解毒的功效;赤芍有活血化淤以及抗菌等作用;绵马贯众起到了宣散风热以及控毒的疗效。该药物对于外感热症,同时高热不退的症候,效果更明显。另外,该药物在此组病例的临床应用中,没有发现明显的肝肾副作用,可能与病例数少以及观察时间短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医务研究人员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多加关注。

总之,所有患儿在服用抗感颗粒一至三天之后,症状均有所减轻。而且该药物服用方便,小儿装的抗感颗粒具有水果口味,更易让患儿接受,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都选择抗感颗粒作为治疗患儿呼吸道感染病的常用药之一。

参考文献:

[1]陆权,陈慧中,杨永弘,整理.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15(7):44-47.

[2]王梅.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1(2):117-118.

第4篇: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

【关键词】羚羊角口服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是儿科常见病,多方病,2011.12――2012.12采用羚羊角口服液与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00例,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100例高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发热,体温≥39℃,部分患儿可有食欲差,腹泻,体检:咽部充血或伴疱疹,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分类均以淋巴细胞为主,两组患儿的年龄,疾病构成比计数处理无显著差异。

1.2方法两组均静滴维生素C,双黄连药物,治疗组予羚羊角口服液,一日两次,对照组予牛磺酸颗粒口服,疗程3天,体温38.5以上配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天内观察退热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同时观察心率,双肺部情况及副反应。

1.3疗效判定显效:治疗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鼻塞,咳嗽,流涕,咽充血等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无效:治疗3天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2结果

2.1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75%。

2.2不良反应未发现该药有不良反应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占儿科首位,约90%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引起,或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高热,高热易引起高热惊厥。羚羊角口服液系中药羚羊角等的提取物,羚羊角为常用中药。今多用同科动物藏羚羊及黄羊的角,作为羚羊角的代用品。羚羊角的作用:味咸、性寒,归肝、心经,质重镇降;具有清热镇惊,平肝息风,明目退翳,凉血解毒的功效。对流感病毒及多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合临床应用,羚羊角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较快改善症状,体征,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体温,为临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了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老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第5篇: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

我科应用清开灵(冻干)粉注射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2004年9月-2005年9月来我科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急性咽炎26例,急性扁桃体炎46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0例,急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肺炎6例。男56例,女44例,病程≤2天,大多起病急,均有发热、纳差、全身酸痛,体温>38.5℃ 30例,37-38.5℃ 68例,不发热者2例,就诊前未用任何药物81例。两组患者性别、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用清开灵(冻干)粉静脉滴入,每日0.8-1.2 g,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入,每日10 mg/kg,两组患者中体温>38.5℃者,血白细胞>10.0×109/L及中性粒细胞>0.75者,加用青霉素800万U/日静脉滴入。7天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在3天内恢复正常;有效:病情明显好转,症状、体征在7天内恢复正常;无效:用药7天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

2 结果(见表1、2)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有8例出现轻度皮疹、稀便,停止用药后消失;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第6篇: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少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百日咳杆菌所致。多数病例为自限性。

治疗原则

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和改善机体的功能。患者常常需要补充液体和应用退热药物,可适当应用镇咳药物。

病原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脓性痰和重症咳嗽,则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可应用针对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1g/日,分4次口服,也可选用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疗程5天。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可由病毒和细菌感染、环境污染、存在变应原或吸烟等许多因素引起。

治疗原则①伴痰量增加、脓性痰和呼吸困难加重等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的患者,可应用抗菌药物;②应选用能覆盖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肺炎克雷伯等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③疗效不佳时可根据痰培养和药敏实验调整用药;④轻症给予口服药,病情较重者可静脉用药;⑤疗程5—10天。

经验治疗见表1。

病原学治疗见表2。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病原体

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时,常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厌氧菌等;在病程长、重症、合并有全身基础疾病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较多见。

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60%~80%气道内有病原微生物定植。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时,最常见的是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另外,还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等,少见的有奴卡菌、曲霉菌和分支杆菌。

在病程长、重症、合并有全身基础疾病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较多见。大多数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抗菌药物治疗可能受益。推荐抗菌药物治疗前(特别是需要住院的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患者)留痰标本行细菌培养。

经验治疗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表3),根据有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危险因素判定参照AECOPD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判定标准),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适当调整抗菌药物。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时可予抗菌治疗,并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为5~10天,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抗菌药物的应用。

病原学治疗见表4。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按照轻度、中度和重症肺炎需要不同的治疗(如门诊、住院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任何肺炎患者均应该尽早开始抗菌药物治疗。诊断CAP后应当立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对于出现感染性休克的CAP患者应在诊断后的1小时之内尽快开始抗菌药物应用。

初始治疗的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住院(普通病房)的CAP患者抗菌药物选择:氨基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非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f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青霉素G±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第7篇: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

【关键词】利巴韦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发,而最为常见的致病原因就是病毒感染。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方法就是对症治疗,积极控制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5个月-75岁,平均(34.8±2.5)岁;病程1-6d,平均(3.0±0.5)d;体温37.6-39.5℃,平均(38.0±0.5)℃;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温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给予感冒退烧药物、消炎药物口服或者注射,叮嘱患者多休息,补充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症状,积极预防并发症。B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12-15mg/kg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1次/d。

1.3 疗效评价指标

显效:治疗3d患者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完全消失或者明显改善,精神状态恢复良好,体温恢复正常,能进行正常工作;有效:治疗3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状态尚可,体温有所下降但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者出现反复现象;无效:治疗3d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体温未得到缓解或者反复发作较为频繁,有并发症发生倾向或者有并发症发生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A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0%;B组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退烧时间比较

A组患者平均退烧时间为(75.2±18.84)h,B组为(62.1±13.35)h,B组患者退热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如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以及心肌炎等疾病。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以消炎、抗病毒等为主,但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主要由核苷转运,约有45%会被消化道吸收,在血浆中时,利巴韦林也由核苷转运,通过细胞膜进行运输。利巴韦林进入机体后会广泛分布在所有组织中,包括脑脊液、脑等。其药代动力学被捕获的细胞中,尤其是红血细胞(红细胞)中,一旦它被添加激酶,就会获得更高浓度的药物,以去除磷酸盐磷酸盐形式为主。大多数的激酶活性的药物转换以及积极核苷酸的形式是由腺嘌呤激酶作用的,而腺嘌呤激酶又是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较为活跃的一种。故利巴韦林对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能够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能够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起到抗病毒的效果。药理实验证明,利巴韦林能够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复制速度,减少毒素的释放,进而缓解患者的全身症状,明显降低机体的体温,且不良反应较少,能和大部分的常规药物联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利巴韦林组患者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5.0%,且利巴韦林组患者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梁益辉,李舟文,申梅.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10(25):52-54.

第8篇: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

1 临床资料

200601/12我院就诊或住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70例,均符合全国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学术会议的标准[1],排除先天免疫性疾病,呼吸道畸形,近期未接受过激素及其它免疫调节剂治疗,无肝肾疾病. 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岁;两组均酌情给于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 治疗组在恢复期上给予乌体林斯1.72 μg,1次/wk,深部肌注,8 wk;对照组仅在感染发作时给于抗感染、对症治疗. 疗程结束后随访1 a.治疗及随访期间不使用其他免疫调节剂. 随访并记录疗程结束后1 a.疗效评定为: 显效(疗程结束后1 a内未再复发或偶有上感,或不治自愈),有效(发病次数明显减少,少于3次/年),无效(疗程结束后1 a中呼吸道感染次数未减少或有肺炎发生). 结果乌体林斯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均高于对照组(91.4% vs 48.6%,P

2 讨论

小儿RRI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小儿营养、免疫等内在因素及感染、环境等外在因素两大方面,而作为机体内因条件的免疫功能状态的高低在RRI发病中占主要地位. 因此RRI患儿使用免疫增强剂很有必要. 乌体林斯是多功能免疫增强剂[3],其主要成分是灭活的草分枝杆菌,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应答而调节免疫功能[1-2]: (1)在体液免疫方面,乌体林斯可增强Th细胞活性,促使Th细胞分泌B细胞生长因子及分化因子,从而刺激B细胞进入增殖分化阶段,最终促进特异性抗体形成;(2)在细胞免疫方面,能显著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促进IL2,IL4等各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还可显著增强NK细胞活性.本文结果表明,乌体林斯可明显改善RRI患儿的免疫失衡状态,对RRI治疗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第9篇: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

[关键词] 莫西沙星;下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055-01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采取及时和准确的治疗非常重要[1]。本文中,笔者采用莫西沙星治疗部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并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做了一个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年龄18~75岁,入院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51.4±4.8)岁;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50.8±4.6) 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莫西沙星静滴400 mg,qd,1次/d,疗程7~10 d。对照组:左氧氟沙星500 mg,qd,1次/d,疗程7~10 d。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痰细菌培养及胸部X线检查等,所有患者均每日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文献[2]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完全恢复正常, 且细菌学评价为成功,无需继续抗生素治疗;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细菌清除4项中有1项未恢复正常;有效:上述4项中有2项未恢复正常;无效: 病情未见好转或加重。治愈和显效合计为总有效,据此统计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临床的总有效率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国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莫拉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

莫西沙星是第4代新型的氟诺酮类抗菌药物,由于其在C8位点由氧基取代,使得其在保留抗革兰阴性菌作用的基础上,加强了抗厌氧菌以及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同时对非典型致病菌和分支杆菌具有良好的活性,尤其增强了对难治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菌的疗效[4-6]。而且它对非典型致病菌和厌氧菌等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不仅可快速缓解症状,疗程短,耐药率低,安全性好,组织渗透性强,且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莫西沙星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左氧氟沙星治疗组,未发现因不良反应而终止用药的现象。因此,在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应用莫西沙星较左氧氟沙星更适宜。

[参考文献]

[1]曹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51-52.

[2]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857-1862.

[3]刘又宁,陈民钧,赵铁梅,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3-8.

[4]蒋丽娟,蔡冬梅,王涤非,等.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评价[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5):291-293.

[5]胡必杰,魏丽.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时间对病原构成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2):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