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整体文化设计范文

校园整体文化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整体文化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整体文化设计

第1篇:校园整体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形景观、表现形式、审美功能

图形是人类创造的具有强大表现功能的视觉符号语言之一。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图形展开有效的组合,以此来实现信息的传达,沟通与交流;还可以借助图形设计和组合,来记载人类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表达不同的文化审美倾向。图形的这些超强的信息负载能力和空间创意能力,使其一直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现今社会,各类图形设计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现代图形设计早已超出传统的应用范围,走向更宽广的社会和文化领域。它的表达方式既可以是二维平面的,也可以是三维立体的。近年来,我国高校艺术建设发展迅猛,作为一种景观元素的图形运用,在高校环境景观设计中也被广泛使用,以便更好地为校园景观设计服务。图形景观在宣传高校形象,展示校园风貌及校园地方特色等方面起到了其他校园景观元素不可比拟的作用。图形景观不仅表现力丰富,其表现方式也直接快速。然而图形景观作为一种景观元素,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却鲜有人研究,校园景观设计者也很少把图形景观设计真正纳入到校园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之中。因此,尽管图形景观是校园景观设计一种重要的构景元素和手段,却常常是随机应用,缺少整体规划。本文旨在通过对图形景观的表现形式,表现特点和文化审美功能的初步探讨,为图形景观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一个整体性思路。

一、图形景观的界定

图形景观以轮廓塑造形象,以视觉形象传达文化信息,空间环境信息和审美价值。它在环境景观空间中通常具有一个或者两个视面价值,或者只有正面可视,或者是双面可视。它或与周边的环境空间构成整体的审美关系,或自成一体。

高校校园中的图形景观主要是指那些尺度较大,有一定规模和构成规律的平面形式的图形景观,以及校园中由构景元素组合而成的图案形式的景观。例如,有规模的校园文化宣传海报,重复性墙绘图形和植物花卉拼装图案,等等。这些图形景观在校园文化信息的传达,高校人文气质的塑造,校园历史的展示,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二、图形景观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设计者和策划者常常借助图形景观来表达他们的主导价值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图形景观还能促进文化理念的传达和弘扬。它们对高校人文信息的传达,办学理念和文化地域特色的展现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通常只把建筑物,雕塑,喷泉,树木花草等传统形式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很难将图形景观,特别是平面图形和图案列为校园景观设计的构景元素。很多时候甚至是忽略了这些图形景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价值。通过对成都、西安、南京、海南、兰州等地高校的实际考察和调研,我们发现图形景观不仅在高校景观设计中广泛应用,而且表现形式多样,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图形标识

图形标识通常指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环境与道路标识系统。校园景观中的图形标识主要目的在于标志校园机能,提高校园运转的效率。它通常以标准化和易识别的图示,结合文字指示校园环境中的空间要素和文化信息,形成无形的视觉指引,引导人们自然而快捷地到达目的地。图形标识在高校中都有应用,是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校园景观中的图形标识主要包括交通标识,建筑物标识,道路标识,具有引导性的指示牌和场所位置的导向标识等。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越是高水平的国际化高校,越是有高质量的校园图形标识。

由于图形景观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校园构景元素,因此,并不是每个高校都重视其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和审美作用。它对高校形象的宣传价值更是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随着近些年高校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对自身形象的日益重视,图形标识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价值才逐渐引起设计者和决策者们的重视,并慢慢地被设计者和决策者们纳入到高校形象宣传和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之中。

2.地面铺装上的图形设计

地面铺装上的图形设计主要是指地面铺装材料上的装饰性纹样,以及那些由铺装材料组合而成的图案形式。比如:地面瓷砖上的纹样,铺装材质拼贴的图形或图案等。地面铺装上的图形设计在现代各种景观设计中长期存在,应用广泛。但在现代校园景观设计中,地面铺装上的图形设计没有太多的讲究。设计者只是把地面铺装材料铺装在地面上,或是简单利用铺装材料表面自带的图案,而很少考虑地面铺装上的图形设计,忽视了它们对校园文化的宣传作用。这些地面铺装上的图案与校园的历史文化没有太多联系。因此可以说,设计者们基本不考虑,也不重视地面铺装与校园历史文化的联系,以及对校园形象宣传的作用。地面铺装仍只停留在单纯的功能使用上。除非特别的设计或者在特定景观设计中,一般情况下地面铺装的图形设计主用是实用性的,很少展现高校自身的文化和地域审美特色。

3.建筑外墙上的图形设计

建筑外墙上的图形设计主要是指校园建筑物的外部包装所展示出来的图形样式,包括传统或现代装饰纹样和连续性的建筑外墙图形等。建筑外墙上的图形设计可以是一栋建筑物外墙上所展现出来的图形设计,也可以是多栋建筑物或成排建筑物联合展现出来的图形设计。这些建筑外墙上的图形设计在校园环境景观中能展现出令人震撼的视觉美感和整体性文化氛围。通常,我国高校的校园景观设计多是在功能主义原则指导下展开的,图形在现代建筑外墙上运用得并不多。很多高校的建筑物外墙都是由单一色彩刷成的,高校建筑外墙上很少有专门设计的图形样式。即使部分建筑外墙上面有装饰性的图形设计,那也多见于传统的老建筑物上面。比如,四川大学老校区的行政楼。这些老建筑物外墙上的图形设计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的墙面、梁、栋上,不仅纹样复杂,色彩艳丽,风格样式也基本上继承了传统的风格模式,彰显着高校的历史与文化。这些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寓意的纹样在对校园的历史,文化精神起到了有效而良好的宣传作用,是高校无形的文化资产。但除了这些老建筑物上的传统图案纹样外,在校园的现代建筑物外墙上很少见到图形设计,大多是单一,或是几个色块的简单搭配。

4.学校形象宣传类的图形设计

学校形象宣传类的图形设计主要是指宣传学校形象的大尺度Vl设计。它们置于户外,数量多而有序,主要包括校徽等学校标志,以及一系列宣传学校形象的视觉传达图形设计。通常,这类图形设计应用在展示校园的宣传海报上。严格来说,它们属于平面形式的图形设计,只是由于尺寸大而有序地排列在校园中,形成独特的景观。当然,这类图形设计更多还是在学校有重大节日之时出现,多作为临时景观来呈现一个特定的主题。只有在一些特定的景观空间中,有些固定的宣传设计还能与其它景观元素构成一个整体景观,成为固定的构景元素。

近年来,随着各学校对自身形象宣传的重视,校园景观的设计者们就必须考虑这些平面图形对校园景观设计整体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校园景观中给这些图形留出展示空间。

5.壁画和浮雕类图形设计

壁画和浮雕是现代校园景观中最具艺术性和审美性,视觉传达效果也最强的图形景观之一。因而,浮雕和壁画在现代校园景观设计中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图形景观形态。

相较于校园景观中其它的图形景观设计,浮雕和壁画对校园的历史文化、精神风貌和校园环境主题的营造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它们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学校审美气质和寓教于乐等方面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浮雕和壁画在现代校园景观中很受到设计者和决策者们的青睐也就理所当然了。特别是在那些受西方校园景观设计影响较深的学校中尤为明显。

6.动态形式的图形景观设计

动态形式的图形景观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的图形设计,一旦图形景观的载体静止了,图形景观就消失了。比如,喷泉在启动之后所形成的水态运动图形景观;校园节日期间点缀校园景色的霓虹灯所构成的图形景观等。这些动态图形景观对展示校园的形象风貌、节日文化传统等方面也都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活动或节日时,这些动态图形景观既能增添喜庆气氛,也能提升校园形象。

三、高校图形景观的文化审美特点和功能

作为文化艺术品的图形景观,它既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体现着人类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观。由于高校图形景观自身必然具有文化与审美特性,校园图形景观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形态设计,也是高校展现其独特的审美气质和文化历史的方法之一。

1.文化符号和信息载体特性

据调查,现代人获得的信息90%以上来自于视觉,并且人的视觉具有选择性。因此,图形设计,尤其是具有文化审美价值的图形景观,会使人们接收信息变得更为容易。固定而简练的图形符号比文字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富含有更多的信息与内容,它能给人以清晰明确的直观体验。正如贡布里希所言:“图像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够传达无法用其他代码表示的信息”。图形符号作为一种信息代码,具有提供最大的视觉信息的能力。图形由于自身独特的视觉形式,因而在校园景观空间中具有较高的识别性和较强的认知性。如图形标识,校徽,各种校园招贴等,它们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都被有序而广泛地运用。设计者和高校决策者也会在高校环境景观中用各种图形景观来传达有关高校的各种信息,让其承担符号展示与信息传达的作用。

2.审美特性

图形景观也是一种审美艺术,具有所有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性。图形由于自身的第一特性,使得它始终伴随着人类文化发展始终。因此,图形景观集中地展现了一种文化的审美标准,审美传统与审美价值观念,尤其是那些独具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图形景观。它们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既能使校园文化别具一格,也能使校园更好的发挥其审美文化传承的作用。

图形景观在唤醒受众审美能力的方面,常常能发挥出其他校园景观元素无法比拟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可重复,规整而特色鲜明的校园图形景观,尤其能引发受众的视觉关注,对受众的审美感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图形景观蕴含和保存了人类延续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内涵、审美习惯,是人类文化中重要审美形式。这不仅使得图形景观自身具备了两大特性,也使得它成为现代校园景观设计的一种重要的构景元素和景观形式。若能使其更好地融入整体环境景观设计之中,图形景观则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它不仅对学校的文化、历史、办学理念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语言,还能满足人们审美鉴赏的需求。这些都能使图形景观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

首先,强秩序性和重复率较高的图形景观可提高校园景观的整体性视觉美感。在校园景观中,那些从校园景观全局出发的图形设计能很好地展现校园整体的视觉形象。图形景观是校园景观中的较为独特的景观形式语言和景观实体。它们的造型,色彩,风格以及有效的组合使得校园景观多样而独特,并增强了校园景观的整体审美文化氛围。

其次,图形景观可加强校园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提高校园的场所精神,强化校园文化的整体统一性和识别性。不同的“场”,有不同的文化特性。校园作为一种场所空间而存在,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性。图形景观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和强大的视觉传达功能是许多其它景观形式无可比拟的。比如,在民族学校中,图形景观设计就必须尊重并体现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呈现其独特的认知效果。

第2篇:校园整体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字:中学校园;规划设计;乌鲁木齐;67中学

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Urumqi 67 middle school campus overall survey analysis foundation, proposed secondary school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four principles,67middle school campu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divided into four modules were designed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campus,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eople-oriented, pay attention to the campus culture connotation,67middle school building into a strong cultural found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of the modern middle school campus.

Keywords: The middle school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Urumqi; The 67middle school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教育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中学校园的功能也渐渐的丰富起来,不再是简单的教学楼、宿舍、操场的布置问题,而是建筑、环境、景观、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是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学习、休闲、生活的区域。现代中学校园应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合理布局,在满足师生基本需求功能的基础上打造现代的、开放的、多元化的绿色可持续的校园空间。

校园总体概况

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是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校地处迎宾路20号,经济开发区北端。67中学基地为不规则长方形,地势呈南高北低,规划总用的面积6.3公顷。校园总建筑面积27853m2,主要建筑包含综合教学楼、公寓、后勤建筑和体育馆;道路面积6497 m2,绿化面积12408 m2,广场面积34708 m2,地下停车场面积4288 m2。

现代校园设计原则

整体规划设计原则

在现代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建筑之间的布局、建筑元素之间的安排、建筑与环境间的和谐统一,设计时要遵循建筑设计突出个性,但校园整体规划设计大于个性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大于建筑个性。只有与周边环境相互渗透,才能使整个校园建筑、景观、文化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

以人为本

校园建筑中人流量较大,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宽松的工作氛围,教学楼设计充分体现使用功能和文化气息。在设计建设时更要考虑其经济性,强调成本预算和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建筑外形和色调要简洁大方。

注重校园人文内涵

每所学校在从建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等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校的文化特征。无论是对老校区的改造,或是对新建校园,在规划设计过程都要保留学校的历史,结合学校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创建美好的教学环境和生活家园。

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包含生态、能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在生态、能源的规划设计中要因地制宜,结合校园的生态环境、地形条件,还要考虑自然通风,利用新能源、新建筑材料、新技术,尽可能的减少校园能源消耗,建设节能、环保、低耗的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是对当地和学校文化传统的改进和传承。

现代校园设计方案

67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在坚持以上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地形条件,我们将主校门设置在场地南端。综合考虑学校的地理条件、预算成本、校园功能等因素,根据不同功能将校园设计分为建筑群设计、景观设计、广场设计、网络信息化设计等四个主要部分。

校园建筑设计

67中学建筑从使用功能上涉及到多种类型:教学楼、公寓、宿舍楼、体育馆、图书馆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不同,设计的风格也不一样。67中学的建筑采用现代的校园风格为主调,通过对材料、色彩、形状的选择和设计,在建筑中设计各类活动休息空间,通过营造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间,使师生能在其中更的学习、休息、娱乐,满足师生的各类需求。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的景观设计在充分理解校园文化和师生各种需求后,尊重现有的建筑的布局,引入园林设计的方法,有机组织水系、绿地、雕塑、小品等要素,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使整个校园成为有机的生态校园的同时,让校园与周边环境自然、和谐的融入为一体。67中学通过小品、雕塑等要素创造良好的校园和学习环境,展现本地与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体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精神,鼓励学生求知、进取、向上、创新,使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校园广场设计

校园主广场是67中学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达到34708 m2,也是功能最为复杂的广场。广场以造型别致的喷泉、旗台,体现文化的雕塑,种类齐全的景观等为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学生休息、交流活动的中心。整个广场充满活力和文化内涵,展现的现代中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激情。

校园网络信息化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在现代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应解决校园网络的问题。规划设计教学楼、宿舍、图书馆等建筑时重视网络基础设施的设计,强调网络空间的运用和设置,通过高科技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

随着教育事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校园规划设计需从校园所处环境、地理条件、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分析,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景观设计方法、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坚持整体规划,以人为本,个性化设计,注重文化内涵,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创建一个具有情趣化、生活化、网络信息化、节能、低耗、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个性化现代中学校园。

参考文献:

[1]徐捷.现代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初探——以平阳县鳌江中学创作实践为例.浙江建筑,2009,26(10):4-7

[2]刘志杰.当代中学校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天津大学,2003

第3篇:校园整体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校扩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从整体区域系统上出发,以城市设计手法为参考,进行高校扩建

1.1高校扩建校区面临着的城市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的物质建设逐渐跟不上学校的发展脚步,在此校区的扩建则是不可逆转的。高校在扩建校区时,新校区的地址一般都是在城市郊区的单独区域内或者是市区规划的高等校园内进行选址。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建设中,城市的郊区区域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在此高校扩建新校区的地址选择则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传统内向型的校园管理模式基本已经确定了高校扩建后新校区的布置格局,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会导致高校扩建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校园内部空间的设计上和内部特色的设计上,所以导致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扩建,都是追求内向型的校园布置格局,或者说高校扩建的新校区内部空间的特色规划设计是当前高校扩建的一种默认方式。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脚步中,以及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中,这种传统的内向新校园管理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脚步中,从一个角度讲,作为一个教育功能单元出现的新扩建的校区,整体上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此则必须考虑其对城市规划空间上或者是界面限定上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校园扩建所选的地址往往都会被城市规划成具有一定密度的路网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校园的整体性如何不被破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问题。

在此也要明白,校园功能区的划分是否会能够影响到学校社会功能的有效连接,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新校区的建设是否具有社会化服务的活力,所以在此一定要整体性的考虑问题。

比如某学校进行新校区的扩建中,新校区的地址选择在沙河高教园区西南角,新校区的内部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区、实验区、学生公寓区、学生服务区、校园绿化区以及相应的大楼代征地,面积总共大约为97.22公顷,中标的校园规划方案是将校园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的,从园林化以及网络化的设计理念出发,是一种良好的内部空间秩序校园模式,但是在高校扩建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市的规划进行相应的扩建,而城市规划的道路则穿过了校园内部,这种情况的发生直接影响到了校园的整体性,同时校园原有规划的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设计相叠加,对城市化规划的设计与高校扩建的校区内部的格局产生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1.2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高校扩建规划设计的探讨,而高校则扩建都相应的选择了在城市中,所以在此必须将扩建的新校区作为一个小单元,然后从城市的宏观规划来看该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主要的设计内容则是对该城市体型环境进行三维物质空间形态进行相应的设计,在此过程中也要考虑设计空间的艺术处理和相应的美学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原则中,最重要、基础的就是能够使市民能够舒适居住、活动。我们在进行高校扩建规划设计时,也要相应的引进城市设计的手法来对新校区区域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建立起与城市发展格局互不影响的校园内部格局。

下面以某高校的扩建进行上述问题的探讨,河南机电高校扩建的新校区所选位置为新乡市科教园区,占地面积达到10平方千米,而中标的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与当地城市规划有冲突,城市规划中有一条道路从学校内部穿过,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完整性。通过高层的不断讨论研究,综合讨论出该校区在该城市的发展方向。

在面临学校内部横穿一条道路的情况下,根据当地地理特征以及当地城市规划设计,相应的提出了分合皆宜的建设格局,也就是将新校区分为两个主要区域,再将两个空间中心分别规划到南北两块用地上,再将两个区域进行连接就整合到了一个整体。

这时就形成了三个核心空间通过贯穿南北的一条轴线和一条生活景观轴线联系的一个整体校园。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建设的是公共教学区和公共实验区以及科研院系办公区,分别错落在校园北部中。二期则相应的在南校区建设了图书馆、院系楼群、科技广场等,这时南北两个校区没有交叉,则需要在中间建设一个连接区。在分析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之后,在两区中间设立了一个小广场作为两个校区的连接区,保证了校区整体性。

2场地特色的表明,人文底蕴的建设

2.1高校扩建的新校区中个性化问题

在高校扩建规划设计的探索中,在新校区功能构成这一方面上具有显著的成就,其中主要包括内容:首先以教学区的结构、生活区的结构以及体育运动区的结构形成简单的功能构架,其次以环形为主的道路加强校园内部各个功能块的联系,第三设计校园生态区,这样不仅仅能够增添校园的生态人文气息,也增添了校园的活力等。

这种校区的结构设计经过实践证明之后可以说是有效的,适用于迅速起步大规模校区的建设。如果对于一些基地缺乏特征景观的区域进行新校区的建设,这种结构设计就会导致新校区的整体缺乏个性,如果这种构造设计理念很难和当地城市发展的趋势进行联系,这样就容易使新校园形成自成一体的局面。

2.2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2.2.1增添校区基地的景观元素

针对性的想要解决上述问题,新校园基地的景观元素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元素,在此可以将校园基地的景观作为应对措施的一个解决观点,这样就能够使其校园规划设计能够满足上述的整体规划。在江南大学的校园设计中,就有效的利用了景观元素,也就是沿中央曲水觞步行带的利用,不仅仅使校区的功能区能够清晰明了,同时还使得校园内部空间和太湖风景区以及长广溪绿化带能够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这种校园增添的景观元素与原有水系相结合,形成了独具江南水乡街道的文化气息,使江南大学的校园设计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间接的创造了校园的特色。

2.2.2向新校区增添人文元素

针对上述问题来说,除了增添利用各种自然元素外,还可以适当将人文元素增添到校园中去,增加校园的文化底蕴,同样也使得校园形成特色。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就是如此,这所校区地理位置三面环水,学校内部也独具一格,具有三座小山丘,可以说是山清水秀,在进行校园的设计时保留了原有特色,并将其作为了生态中心,同时学校还通过增添当地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传统书院的文化元素,设计了岭南书院,使整座大学充满了文化气息,营造了高素质大学校园的特色。

3校园环境与校园建筑的相关契合设计

3.1高校扩建校园中校园建筑设计出现的问题

高校扩建校园内部的建筑设计往往一次性的就规划完成,各个功能区内的建筑单体一般用地都比较平衡,根据区域空间的大小进行设计,这种建筑单体的设计也能够做到基础校园整体性能维护作用,但是作为更高层次的校园规划设计来说,校园功能区域内的建筑单体的设计的引导一般具有下面两种情况:一种是用规划代替了常规的建筑设计,这样的设计就会使校园空间略显单调;另一种就是用建筑群体的设计代替了常规的规划设计,这种建筑的设计方法对建筑形式、建筑构图的因素考虑比较全面,有可能因为对建筑艺术性、美感原则的过渡涉及,最后导致对功能区内的空间不能够有效的控制。在一些校园设计的特殊情况中,不同的功能区的建筑群体是由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设计的,这样校园内部的建筑个体就不能够很好的和整座校园进行有机的契合。所以在此在进行校园的规划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校园内部建筑个体与校园整体、校园的自然环境是否能够有机的契合。

3.2相应的解决措施

高校扩建的校区建筑设计最基本的要符合当地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对详细的规划设计要相应的给予机动性,坚持环境引导与契合控制有机的结合,给建筑师留有设计余地。在河南机电高等院校的新校区规划设计中,就相应做出了有机的措施,对校园主体建筑单体做出了正确的引导以及正确的要求工作。

首先从宏观上对校园的景观系统做出了规划设计,在校园的设计中,学术轴线开始于南主干道上的广场门口处,向北到科技广场,其间通过图书馆、图书馆与公共教学楼的前面的广场、人文广场等。学术轴线是构成了校园的主骨架,在宏观上确定了学术轴线上的单体建筑的格调和形象。

其次从微观上讲要从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活动场所上出发,在分析该校园使用功能空间上时,对校园的建筑群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对仪式性空间和非仪式性空间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不要在设计中单一、简单的设计,要和建筑群体的功能相辉映,增添这些场所的活力。

4结束语

高校扩建规划设计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高校的设计规划要从该校的校园文化、自然环境、城市文化等信息综合出发,设计出一个和主校区特色相联系的文化特色新校园。

参考文献

[1]荣燕.浅析高校新、改、扩建工程资本结构最优决策的选择.《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第4篇:校园整体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导示系统 校园文化 高校形象

导示系统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功能性,是将引导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集于一身的综合体,同时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导示系统是高校师生和来访的校外人士对校园获得直接印象的主要渠道,是高校形象设计中面临受众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部分,因此对于高校品牌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导示系统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高校的导示系统设计标准化的程度较高,在功能上可以基本满足识别方位和指引方向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在艺术性、系统性、文化性和前瞻性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弱化了校园文化氛围的个性和高校品牌形象的差异化特征。

1.导示系统的识别性不足

导示系统的本质是在相对无序的环境中建构视觉秩序,提高沟通交流的速率。因此,它的设计语言必须清晰、简洁、易懂,才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达。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些高校的导示系统的识别性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导示系统的位置设置得不到位,没有综合考虑到所处环境的明亮度和环境色对其的影响。其次,字体的设计与选择不够科学,笔画纤细的字体在较远距离外观看清晰度不足。第三,导示系统的设计不够科学,不符合人的行为要求,不符合视知觉规律和信息传播规律。

2.导示系统的艺术性不足

目前的高校导示系统设计普遍存在设计语言单一,设计形式平淡乏味的问题。平庸的设计形式无法满足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不利于塑造品牌形象。导示系统的色彩、图形、字体等基本要素的设计与编排都有待提升和完善,材料与加工工艺的选择应更具有创新性。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我国高校的导示系统很少开发个性化的字体,大多采用常见的印刷字体,编排形式与导示牌的整体造型也常常中规中矩,使得导示系统无法成为展现校园文化艺术个性的载体。

3.导示系统的系统性不足

导示系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但实际情况是常常出现不统一、不规范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其整体形象的塑造。高校通常院系众多,导示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二级学院的个性特征,还要考虑到高校品牌形象塑造的整体性。以色彩规划为例,在实际应用中,许多高校导示系统的色彩设计比较混乱,二级学院要么一味强调自身的个性,违背了形象塑造的整体性原则;要么与别的二级学院色彩相像或雷同,无法体现差异性。缺乏系统性的色彩规划自然无法营造强烈的整体感和统一感。

4.导示系统的文化性不足

高校的历史、文脉通常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设计具有差异化特征的导示系统形象的重要出发点。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设计师对高校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刻地认识与领悟,导致设计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导示之外的深层功能作用,这同时也有违高校品牌形象塑造中注重营造文化氛围的基本理念。

5.导示系统的前瞻性不足

许多高校的导示系统仅仅采用中文这一种语言,这显然是缺少前瞻性的表现。对一些高校来说,学术交流活动会日益频繁,导示系统设计也要考虑到这一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国际通用性语言,或根据学校自身国际交流对象的状况设置相应的文字标识。

二、高校导示系统设计的意义

1.高效传达空间信息,提高效率。

导示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具有清晰的导引指示功能,良好的导示系统设计,将有助于建立清晰的校园空间秩序,促进交流沟通,提高效率。

2.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高校的基本职能是传授知识、传承文化,其环境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导示系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引导方位的实用功能,也具备通过环境来育人的教育功能。通过导示系统设计可以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味,增添校园艺术气质,师生可以获得一定的艺术体验。

3.有利于塑造高校品牌形象

新时期的高校面临着提升社会知名度、树立品牌,增强竞争力的现实状况。导示系统设计有助于高校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它可以给观者带来直观的视觉印象,使之感受到学校的文化内涵,获得对学校的深层认知。借鉴品牌定位的相关策略进行导示系统的设计,有利于高校的品牌化建设,是塑造高校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

三、高校导示系统的构建策略

高校导示系统的设计,是建立在校园文化建设、空间环境、历史文脉及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的基础上的,受其特定环境的影响,具有自身鲜明的特性。在其符号语义表现方面和形式语言的构建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构建方式。高校导示系统的构建包括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两个方面。显性要素主要指导示系统的外在形式,隐形要素是显性要素的内在支撑,可以使外在形式语言更具文化的厚度,拥有更容易激发人的内在情感的力量。具体而言,高校导示系统的构建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内蕴文化

高校的文化内涵是导示系统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导示系统是文化内涵外在的、形象化的表现。富含文化内涵的高校导示系统设计,可以体现一定的文化品味,在发挥其功能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使师生和来校的陌生人通过导示系统就可以对学校的文化气质建立初步地认识和了解,可以使导示系统成为潜移默化陶冶和发展师生素质的载体。

将文化内涵融入导示系统设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导示系统的设计要注意挖掘高校的文化特色。高校经长期的发展,都具有不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通过恰当的视觉形式传承高校的文脉,有助于凸显校园的文化气质,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其次,高校所在的地域文化也可以成为导示系统设计中的隐形因素,体现地域的风情与特色。

2.彰显个性

高校导示系统的设计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来展现自身的特点,体现与其它高校的视觉差异性。获得个性化的设计效果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利用图形、字体、色彩这些基本元素体现自身的个性特色。以色彩为例,在人来人往的校园环境中,色彩可以帮助人们辨明方向,使人们产生联想,可以帮助建立品牌意识和地点认可。因此在设计时要重视导示系统的色彩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达力量和对于高校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在设计时要立足于所处具体环境来综合考虑该导示牌使用的地点、照明的类型等环境因素。字体同样是导示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形成导示系统风格与个性的重要因素。设计师不要过于依赖电脑字库,要重视字体的设计,从情感、心理与实际应用出发设计字体。其次,利用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特色化的设计。材质是导示系统的载体,材质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美学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运用富有地域特色的材质可以体现材质美,增强亲和力,还可以突出地域文化与地域特色,营造情境体验。第三,导示系统的造型还可与公共艺术相结合,通过艺术化的造型增加视觉冲击力,强化导示信息在传播中的速率和记忆度。

3.符合科学

导示系统设置的科学性是发挥其功能作用的先决条件。导示系统的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平面设计形式,是在三维空间中对二维图形的应用,其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环境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规律。高校导示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形式语言的科学与设置地点的科学。在具体设计中,主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导示系统的设计要言简意赅,避免使受众在人来人往的校园环境中由于信息的复杂产生信息焦虑。其次,对要传达的信息要采用信息分层的方式,通过建立恰当的信息等级制度使信息主次分明,进而建立富有逻辑性的空间秩序。在设计中要综合地考虑信息传达的顺序、种类和方式等问题,明确信息传达的主要目标是高校师生,次要目标是来访人员,以适应复杂的校园环境。第三,要充分考虑导示系统的环境属性,依据导示牌所处的环境空间进行相应的设计。在校园环境中,导示系统常常依附于办公楼、教学楼或其它建筑物上,在设计时要与具体环境结合起来,以获得良好的导示功能和视觉效果。第四,导示系统的设置要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在设置地点上要着重考虑关键的空间节点和路线转折处,注意保持视觉印象的连续性;主次通道间要建立有机地联系,数量不宜过少,以免产生焦虑的心态;要注意色彩、位置、图形、字距、行距等各个方面的识别性。

4.融入整体

导示系统的设计应立足于高校品牌形象塑造的整体战略,以高校的形象定位为依据,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形成既有连续性又有整体感的视觉印象,营造独特的场域氛围。系统性的设计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是指整体视觉的延续性,设计风格的统一性。要求色彩、字体、材料、造型、规格等方面要具有一致性,导示的信息要连续全面。其二是指系列化的设计,不同系列间要彼此联系,层级关系明确,脉络清晰。

结语

高校导示系统不仅具有引导、指示的功能作用,还体现着高校的文化气质,对于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塑造高校品牌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导示系统的设计中,文化内涵是其内在灵魂。个性化的设计是营造具有差异化的视觉形象的关键因素,也符合高校主要生活群体——年轻学子的心理需求。依据科学进行设计是保证导示系统良好的功能性的基础条件。系统性的设计规划可以塑造整体统一的高校品牌形象,在信息传播中形成合力,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依据上述几个方面统筹规划导示系统,有助于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在实现功能作用的同时,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慧姝. 城市环境导视中的标识系统.包装工程,2011(12)

[2] 彭江. 大学品牌文化的内涵及其塑造路径.高教探索,2009(06)

第5篇:校园整体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校园广场;设计;总体布局;营造手法

大学校园是青年人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对青年人的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不仅是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同时起着重要影响的是校园环境。而校园环境中无疑以校园中心广场为中心,因为校园广场既是学校对于外界的一种形象与展示,又是校园绿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开放性强,开敞度大,以自然的特色与魅力服务于人们的绿色空间,可供师生们漫步、闲坐、交流的活动空间。所以在大学校园里,对校园广场的文化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校园广场的绿化、色彩、水体、小品设计这四个客体要素可以构架出一个良好的校园广场,对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和广场密不可分,是广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客体要素必须服从于校园广场的总体设计,才能从中更好的体现自己独特的功能,从而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广场。本文着重就校园广场的色彩、绿化、水体、小品设计这四个角度去探讨高校校园广场设计的营造方法。

在高校校园广场设计中,首先应明确校园广场的功能定位,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的广场,它的功能定位也是不同的。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属于集会游行广场,它的主要功能是为集会、游行和庆典提供场地,其次才是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等活动空间。而桂林三里店广场属于交通广场,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起到合理组织和疏导交通的作用,能够高效快速地分散车流和人流。而高校校园广场则属于休闲广场,它的主要功能是起到休闲、娱乐、交流的作用,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感觉。它的功能定位反映了人与校园历史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文化的交流,并通过景点来使人、自然、历史与文化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为学生休闲、娱乐、交流、绿色的校园广场。并对美化校园环境、调节校园小气候、平衡校园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根据这个设计理念,它的客体要素对它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高校校园广场设计中,校园广场色彩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个校园广场的色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服从于校园广场的功能定位,体现校园的文化与历史。校园广场设计必须与校园周边环境的色彩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因为不同的色彩,它的功能和性质是不同的,例如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它是纪念性广场,色彩一般就会凝重些,它需要给人庄严、稳重的感觉。商业广场就可以色彩变化丰富些,这样有利于促进消费、激发人们的购买力。而校园广场的色彩就应该给人温馨、舒适、充满文化底蕴的感觉。

二、校园广场的绿化设计在整体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空间,起到美化广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善校园广场的生态环境。高校校园广场的绿化设计不仅需要根据广场的功能及性质来设计,而且要根据周围大环境来设计。它不同于其它广场,例如交通广场的功能是组织和疏导交通,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和噪音污染,所以它的绿化主要采用草坪和底矮的树木,来缓解司机和乘客的视觉疲劳,从而起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与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校园广场属于休闲广场,“它的绿化设计以绿为主,应运用较大面积的绿化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让人们走进广场,仿佛置身于森林、草地之中,享受在鸟语花香的校园环境里”。根据这样的需要,校园广场的绿化设计就可栽种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整齐的草坪以及色彩鲜艳的花朵,并设置必要的水景。“从而产生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空间组合,构成舒展开阔的巧妙布局”。

三、校园广场的水体设计对于校园广场的整体设计占有重要地位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便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洞察,可见水的意境是人心灵与知性的反映。水被人们誉为“生命之源”,从古至今人们就对水有强烈的偏好。而在广场设计中,水元素的增加,可以活跃广场的气氛,丰富广场的空间层次。静态的水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象征着学生热情如火的同时,也应该像水一样,静下心来安心学习,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动态的水给人以欢快、兴奋、激昂的感觉,它是一种压力水,以一定的速度、角度、方向喷出的一种水景形式,它呈现着动态美。象征学生们充满着激情与热情,朝气蓬勃,不断的在大学的舞台上展示自我、舞出青春。可见,水元素的增加,使得校园广场充满生机与活力,增添了校园广场的情趣。

四、校园广场的小品设计在高校校园环境整体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品可称为校园广场设计中的“活跃元素”,它在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广场小品有座椅、垃圾箱、柱廊、路灯等;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广场小品有雕塑、花坛、花架、喷泉等。利用这些小品的颜色、质感、尺度、造型的特点,既可以点缀校园广场,又丰富校园广场的色彩。

例如校园广场里的坐椅设计,它的使用功能就得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环境行为学,太小或太窄的休闲座椅会让人坐得不舒服。如果座椅运用的材料是石材,那么在冬天使用起来就感觉冷,另外,座椅的位置摆放还需考虑环境行为学,人们一般喜欢歇息在有一定安全感,具有良好视野且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里,而不喜欢坐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人流干扰的空间里。

高校校园广场的设计是校园设计的研究对象,校园广场的设计虽然只是校园设计的一方面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校园的总体布局密切相关,校园的色彩、绿化、水体、小品这四个客体要素的设计,构架出一个校园广场,它的设计正是通过对校园总体功能定位,最终达到与校园整体环境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孙明.城市园林[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周玉明,徐明.景观规划设计[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3]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外景观[J].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马克辛.景观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第6篇:校园整体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共享;文化内涵

中国矿业大学位于徐州市云龙湖景区南侧,四周青山怀抱,绿水荡漾,交通便利,校区规划用地191公顷,建筑面积670000平方米。作为以矿业为特色的院校,我校校园景观设计融合了矿业行业相关元素,体现了设计之初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一、园林化校园

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以整个校园生态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校园整体的大环境布局以水面作为主体,结合驳岸和绿岛布置附水体及相互映衬的水面形态,形成起伏有致、疏密相见的和谐韵律。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手法,将规则严谨的建筑群体与自由开放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强烈对比。

建筑群体间的空间和广场空间布局借鉴江南水乡古镇的街道空间处理方法,利用相似的街道尺度和收放节奏,营造富有诗意环境的空间景观。主轴线空间序列借鉴中国皇家宫园的主轴线处理手法,形成校门、入口、广场、景观长堤以及主教学楼层层跌进及收放有致的空间。

建筑物内部的园林空间通过中庭、天井、室内绿化、空中花园、交往平台等建筑内部的生态空间处理,达到“天人合一”的建筑与园林的完美融合。

二、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校园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还体现在不用尽现有资源,采用适应性、灵活性单体设计,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

中国矿业大学基地呈南北向长的长方形。根据校园的功能要求,形成学生生活区、生态区、教学区三者平行分布呈带状发展的规划布局,这种规划布局有利于学校沿南有机生长。在此基础上,生活区和教学区以生态带为纽带形成多方位对话关系。在这种山水交融、生态共享的环境中,生活与教学交融共享,形成一个独特的区域――生态共享区,该区域涵盖了教学区与生活区沿边一系列户外活动空间与中间生态带,是同学交流与生活的主要场所,体系高校学生密切的信息交流和大家庭式的校园生活方式。

三、生态共享

由碧水、绿岛、广场形成的生态共享区,位于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的中间,是联系两者的纽带。在设计中应立足于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系,采用江南园林的处理手法,在场地中间挖土堆山,形成一泓蜿蜒曲折的水面。

曲水的西岸接学生生活区,岸线自由灵活,设计采用自然的处理手法,蜿蜒的小径穿行于苍郁的绿树之间,水面上的片岛与河岸若即若离、生机盎然。

水面东岸是教学区,以硬质铺装为主,岸边有规律的组织了大量的亲水平台与广场,是师生课余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教学楼前小广场被绿地分隔为若干块,既有分散人流的作用,又在视觉上达到很好的效果。绿地中包含了很多景观小品,如雕塑、时刻等,这些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丰富了校园绿地景观,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师生流量大的地方设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石刻,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特色。在绿地周围设置的座椅,提供给师生休闲的场所,同时可以静静享受这宁静的绿地,充分考虑了师生的心理活动。

但校园整体植物配置四季性不强,植物种类相对单一,行道树采用广玉兰,生长速度较慢,遮阴效果较弱。

第7篇:校园整体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校园规划;立意;构思;表达;校园文化

1 项目概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校自身的发展,沈阳建筑大学现有环境条件将无法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生活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适应学校的发展,校园亟需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改建。

1.1 区位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浑南新区中部,是浑南大学城的重要组成元素。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北部有沈抚大道(沈阳-抚顺高速路的一段)通过,东部是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部有沈抚铁路通过,西部是居住区。以沈阳建筑大学城区为中心5公里范围内,城市中产生的以人活动为主要对象,进而产生中心集合,为城市整体增添活力,不同的集合点的功能不同,为城市增添的活力因素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点线面的格局。(见图1)

图1 区位分析图

1.2 学校现状

沈阳建筑大学是以建筑土木学科为优势,集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主校区占地面积 1500亩,建筑面积 42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规划布局合理,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

2 设计立意

2.1 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对校园现状的踏勘调研并在全校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发现现有校园存在诸多问题:

(1)校园交通:校园内功能分区过于严格,导致人流过于集中,尤其在某些集中时段,容易造成人流冲突。主要表现在铁石广场,既是学校重要的人流交通枢纽,又是学生热衷的休闲活动场地。经常出现人流冲突,秩序混乱。

(2)校园文化:校园内多数场地利用率不高,运动设施不够,缺乏交流及休憩空间。交往空间缺乏层次性。校园内缺乏人文气息,缺少活力。

2.2设计立意

通过对现状的调研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我们拟采用“有效,有笑,有校”为本次设计的设计立意。即通过本次改建设计,努力打造有效率,有活力,有特色的建大校园,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3 设计构思与表达

“构思”是人类活动的灵魂。任何一项工作、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成果都离不开事前的缜密思考、统筹安排。就建筑设计而言,构思贯穿于建筑师建筑创作的全过程,也可以说是设计中的思考。建筑创作中的每一次进展都可看做建筑创作构思外化的结果。[1]

本次设计从对项目的调研及立意的产生到落实到图纸和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把想法不断物化的过程,我们借助于三个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立意“有效,有笑,有校”作为线索,把设计一步一步推进:

3.1 有效----打造高效率校园

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复合空间的高效利用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从沈阳建筑大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校园空间利用率低下的同时又存在很大的挖掘潜力。新校区的规划面积已经固定,不存在扩张的可能性,因此本次校园改建将通过综合组织功能和复合空间的设计,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发展模式,解决当前教育经费与物质资源相对紧缺,而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等等矛盾,以期实现校园的内涵式发展。 图2 功能分析图

在本方案中,对学校教学区各院部设置进行整合调整,以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并方便学科间的交叉和管理。在整体布局上,对学校的教学区和东部生活区做了局部调整,在东部生活区新增多功能餐厅及商业服务区,以完善东部生活区的服务功能,并增加其文化氛围。同时在西部规划了对外交流区、西部生活区和生态园区,以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提高校园利用率(见图2)。在交通布局方面,我们在学校原有交通流线的基础上,对车行线路进行了基础修改,并大胆地开辟了一条新型的人行线路,在长廊东端将二层长廊延伸至一食堂,以缓解集中时段的人流冲突。

3.2 有笑----增加校园欢声笑语

(1)校园文化的营造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一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其中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一种小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并将对学生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2]

本次改建规划将完善原有运动设施,增加娱乐休闲设施,激活场地利用率,扩大活动范围,适当增加私密性较强的交流空间,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增加校园的生机与活力。

(2)典型广场的改造

校园广场的环境设计虽然只是校园设计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校园的总体布局和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而不仅仅是用高投入和大尺度来最终达到校园整体性环境的统一。[3]

在本次规划中,我们着重对问题比较突出的铁石广场进行改造。通过铁石广场不同材质地砖的铺设,将广场划分成交通空间和运动空间,既为同学晚间活动提供场所,又不影响铁石广场的交通作用。同时在广场北侧边缘新建一个舞台,为大型活动提供场地,避免活动时大量人群拥挤在长廊出口,堵塞交通。

3.3 有校----尊重学校历史,突出校园特色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各高校都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校建设。与之相伴的是,不少富有特色的老牌大学正逐渐丧失其个性,原有的校园结构、优美环境和传统风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那么这些大学终将失去魅力,并对大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造成消极影响。

沈阳建筑大学有着60多年的建校历史,学校一路走来的发展史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校园的规划改建中要把这笔财富保留在校园内得以继承和发扬。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的最大特色是亚洲第一长廊,环境的最大特色是生态性,本次方案通过对长廊的延伸和生态园的建设,将校园这两大特色进一步深化。

4 结语

高校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划一旦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各项外部条件必然存在变化的可能,这就要求校园规划具备一定的弹性和应变性。校园规划一方面需要对空间进行整合,增加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因地制宜,对不确定的变化因素采用动态的调控,在保证校园大格局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局部的补充、完善、调整、优化,以动态调控的手段求得动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黎敬之,建筑创作过程与形式的表达,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18(3):100-103

第8篇:校园整体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

1.1 办学模式多元化、综合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量上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以便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质上倾向于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于是,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特色,找寻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1.2 长远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校园管理

大学是一个创造知识和追求真理的地方,校园管理要站在大学总体定位、构想和布局特性的基础上。在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渐促成匹配学校人文精神的整体环境,保证校园整体的长期性、稳定性,形成具有丰富时间性的空间并保持长期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要让校园规划和管理具有灵活性,能根据学校的变化进行微调,既可充分利用具有限定使用年限的设施,又可以预留足够的空地,以便将来随着校园发展的需求,局部性地对建筑物进行改建或者增建。与此同时,必须努力保持需求平衡并妥善运营还没有形成固定化利用形态的设施[1]。

1.3 开放的空间构架

大学是教授、专家、学者和学生等自由交流的场所,具有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大学之间的联合和大学内的学习互助比较频繁。在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中,既要有“整体”性的理念,体现严谨性和统一性,又要能透视“内部”的建筑物等,形成进出方便的空间构架。同时,要设置公共空地,即开放空间。这样的开放空间不但可以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促进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也可以作为人群休息活动的场所。我们所指的开放空间不仅仅是绿地、广场、运动场等一系列可以供人群活动的外部空间,也包括研究室、图书馆等建筑物内部的开放空间,甚至还可以链接到大学外部的开放网络。在这样的开放的空间环境下,不同立场、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就可以跨越专业的界限,共同来营造一个聚集着不同类型的人群的空间。同时建筑物的标识也很重要,应根据已确定的学校品牌定位及宣传主题,进行品牌宣传的首层设计,即VI设计。简而言之,VI设计就是对外宣传主色调的确定,决定着品牌宣传的第一直观视觉效果,是学校品牌对外宣传的第一感官,必须高度符合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及自身办学特色,形成耳目一新、独具一格的宣传效果。

大学校园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2.1 大学校园新理念

2.1.1整体化

整体化即强调大学校园的整体设计,提倡从整体校园范畴研究最适宜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规划模式。在理论层面,整体设计视大学建设为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规划的各要素归纳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考虑。具体到方法论.整体设计既强调各专业(规划、景观、建筑)的整合.也强调多学科(社会学.建筑学、生态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的文叉渗透与相互促进。从实践角度讲,整体化校园规划强调以清晰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规划结构来统领全局,对功能分区、文通流线、绿地景观等的规划均须依据设计的核心理念进行合理安排:注重对建筑群体的轮脚造型、外部空间形态.环境氛围的整体把握以营造丰宫而统一有序而充满灵性的校园空间:反对孤立.片面地从校园局部入手进行规划(图1,圈2,图3)。

.

2.1.2 生态化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可持续观念是当今建筑与规划设计发展的大方向.校园规划应以薄,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强调营造缘色校园还,注孟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的问题。以校园绿化环境的曹造为例一方面要对荃地中的自然山地.河流湖沼等原有生态环境采取以保护为主的策略.结合功能分区建构校园的整体生态环境布局。另一方面.也要,视人工生态绿化的规划.使人工与自然环境触合渗透相得益彰.校园规划应该根据校方提出的建筑面积要求.规定合理容积率和绿化率.并严格贯彻执行.最终为校园营造出山水相映绿树成阴鸟语花香、优美而健康的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圈4,图5)。

2.1.3地域化

地域化强调综合当地地域及校园文化的特点.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空间与文化氛围.首先.规大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如何创造一个优雅宁静而且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非常必要。创新是现代大学提出的第四个功能,所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大学办学的根本宗旨,也顺应了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划应要充分考虑攀地内部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特征和城市背景.针对其特点进行结构布局。其次应注地域文化[3]。

2.1.4人文化

人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在校园规划中充分考虑并薄,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创造既能满足师生学习要求.又能激发文流创造的空间和场所.主要内容包括:强调环境育人.1视公共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创造及优化.建构多层次的交往场所:依

据尺度人性化、以人为本.步行优先等原则组织多个文往空间及校园教学中心区的公共空间。

2.1.5 场所化

社会交往、信息交流、知识讨论的空间环境在校园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校园中创造这样的信息环境:老师与学生可以不期而遇,坐下来讨论学术问题,使创意在讨论与交流中迸发,课内课外学生均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校园交往的空间往往是多层次的。先是室外多层次的公共的绿化平台,再至室内外的小尺度过渡空间,最后到具有较强领域性的室内空间,形成了多层次互相渗透的交往空间。

校园规划设计中,首先应尊重自然环境,使校园建筑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让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心情愉快。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通常把校园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设计:一是规划校园中心区域设计,以水系原貌、自然山水景、人文景观为主,以小广场、活动中心、人行步道为辅,人们可以沉浸于自然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群体组团设计,包括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建筑物之间的庭院空间。在保留已有建筑数目、水文景观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再次改造;三是在建筑物内部设计,应该适当地增加人工绿化生态环境,如绿化廊道、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绿化平台等。这样将三大部分成为有机整体,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一致[2]。

2.2 大学校园规划的新方法

我国大学能发展到今天如此大的规模,是过去没有预计到的。传统的校园规划主要是依靠道路网形成的流动空间或绿化系统形成的平面空间结构。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依据有形的物质要素构建空间的骨架,形成发展的基础。这种依据物质要素对空间形态进行控制是传统校园的规划大同小异的重要原因,学校没有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一种具有校区自身的特色的规划模式。

校园物质空间的规划既要求我们保证艺术性和统一性,也必须保证其未来发展的适应性。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基于一种非物质的控制元素来形成校园空间网络结构,才能做到既真正控制校园的秩序,又保证未来建设的适应性。这种非物质元素是空间秩序形成的主要依据(见图1)。

图1 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

2.2.1 轴线要素

大学的空间轴线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建筑、绿化等围合而成的经过艺术构思形成的空间轴线,如西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等,其入口都有明显的轴线。二是由自然山水与现状地貌形成的空间轴线,可称为现状轴线,如厦门大学的海岸轴线。引入城市总体规划常采用的发展轴概念,将时间纳入空间发展规划之中。自然轴线、艺术轴线和发展轴线是对校园空间和不可预见的校园空间发展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达到了保证空间整体秩序、艺术性的目的,也具有适应未来的不可预见性的能力。

2.2.2 空间模数

空间的尺度是空间的重要属性。现有大学中有许多整体特征明显而和谐统一的例子,如华南师范大学、集美大学。它们很明显的特征是城市肌理明确,整体风格统一,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个明显的尺度模数,形成空间发展的基本网络骨架,对空间尺度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建立空间秩序。采用建筑学中的模数制,可以规定空间尺度的模数,以模数网格为空间发展提供一种秩序,又可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大学的建筑物大部分长度在60米左右。通过规定统一的建筑基地大小和建筑红线范围,就能使得校园大部分建筑物统一在一个模数网络中。这种模数网络控制的方法能有效地保证空间的秩序,并且对大学的规模扩张毫无限制,在网格的控制之下,未来大学校园的空间布局与建筑方案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

2.2.3 活动单元的连接方式

对于巨大的城市尺度而言,建筑单元是相对可以把握的。大学校园因为其基本功能的明确性,根据大学所需功能的组织方式,可以将大学的功能分解为一个个功能的组合单体,在空间上,形成一组组的建筑组合单元,对每个组合单元进行研究,控制其基本单元的形式或功能需求,就可间接对空间秩序进行协调。这些基本的结构类型如同生物的细胞。细胞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生命体,但是基本单元的组织需要规律,从而形成了正常完善的生命体。

不同的方案可以有不同的组织方法。许多大学以院系为单位组合而成。学生活动单元类型越多,其组合形成的整体空间形态变化的可能性越多,单元为基本单元,基本的空间单元越小,内部结构类型越简单,但基本的空间单元规模越大,单元类型越少,其组合形成的整体空间形态变化的可能性越少,但基本的空间单元内部的结构类型却越多,选择什么依据作为校园的基本单元,与大学的组织方式相关。

规划设计和控制的重点之一是基本的空间单元组合类型,其类型规定的越具体,类型可选择的种类越少,校园未来空间发展的秩序性越强。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是以知识为核心组织各项活动,选择以知识活动形成的知识元为基本空间类型,可以形成对大学校园发展空间结构的适应性控制模型。

3 结论

总之,现代大学校园规划的大趋势就是结合各类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将行为环境与形象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环境幽雅的充满书院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的规划还要充分考虑校园未来的多变性,保证未来空间的有序发展。本文总结了当今大学校园规划的新理念新方法,希望能给其他规划人员和相关专业学者带来一定的启发使他们深化对于校园场所内涵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大学建设中更好地塑造具有地域、文化、时代特色的校园环境品质。.

参考文献

[1] 吴志强,卢仲良.大学城空间形态的弹性控制方法.城市环境设计,2004.2

第9篇:校园整体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 校园建筑景观 沙盘模型 立体化表现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3-72

1.校园沙盘制作目的

模型的制作目的是设计师用于表达设计理念、验证设计合理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设计师将设计意图和设计构想结合人机工程学、材料学、美学及科技等多学科专业知识,融合现代多种材料相结合,塑造出三维实体模型来体现设计创意,并将其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具体形象化的过程。校园模型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展示校园形象,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制作条件及要求

数字化设计与数控加工模型技术相结合,作为沙盘模型完成手段的基本保障,所需主要设备:大型数控雕刻机、激光切割机、可以切割、打磨、钻孔等小型电动工具、多种粘结工具及防潮、排风、吸尘等设备,主要材料:ABS板、PVC板、密度板、多种模型装饰材料、U胶、白乳胶、双面胶带、氯仿、用于上色的多种喷漆工具及材料等。既然作为数字化设计,校园整体建筑平立面及环境景观图纸等是必不可缺的,要按照制作模型的比例进行图纸的修改,同时考虑雕刻机的雕刻及制作要求,需考虑相应墙体尺寸及具体粘结效果,确保拼接时候模型外观及结构正确。

3.项目主要内容

模型的功能并不是单纯的外观、结构造型,实质上是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理念、方法和步骤,是一种综合的创造性活动。沙盘作为其具有的可触性、完整性、直观性等特征,应以实际的工程图纸作为基础,追求视觉、触觉等感官的信息反馈,进而得到合理化的建筑及景观形态。沙盘模型说明性,以三维的形体来体现设计意图与形态,是模型的基本功能。沙盘模型表现性,以具体的三维的实体、翔实的尺寸和比例、真实的色彩和材质。

(1)项目基础:已完成部分沙盘模型的制作,掌握相关制作要求及方法。

(2)项目目标:基于学校已有建筑及景观的立体模型制作,通过分析相关工程图纸,提取具有现实意义的设计思路,运用机械、手工等多种方式,拓宽设计表现方法和效果,有针对性的选取校园建筑及景观进行校园环境沙盘的制作和表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专业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3)创新特色

沙盘模型展示不论作为企业或是学校,都将是一个具有特殊表现力的陈列主体,通过立体模型的呈现,能够使人在视觉和触觉上对校园景观有整体的认识,同时校园沙盘模型也能够为校园建筑及景观环境的设计改造提供更加直观的参考依据。

(4)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研究分成五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工作:图纸搜集整理,确定所有制作区域,平面图纸修改比例并打印输出,建筑平立面图纸的重新修改,制作底板并准备相关材料,将总平面图绘制于底板之上。建筑图纸修改是此部分的重中之重,需要多名有经验人员花费时间完成,之外还锻炼学生的耐心、细心及整体模型把控能力,然后准备将图纸进行雕刻输出。

第二阶段:雕刻楼房分体部件:从事图纸设计同学根据实际施工图按比例整合并概括出楼房的结构,在软件中分解成不同的模式和板块,按实际施工的要求设计出墙面的花纹、房顶的瓦棱、窗子等,然后发送到雕刻机在PVC板或者ABS板上雕刻出楼房的板块,进行数控雕刻加工制作。

第三阶段:模型部件及整体的制作、拼装组合建筑:根据设计的楼房板块,根据要求和建筑的粘合方式。窗子的形状是直接雕刻在PVC板上的,用薄而半透明的有机玻璃板粘在内部窗子的位置作为窗子的玻璃。使用的粘合方式:氯仿或U胶。

第四阶段:环境配饰、景观的制作:草地、景观带及水体、操场及道路、路灯等环境制作,建筑整体喷漆上色,整个环境模型的组合及完成。

第五阶段:亮化整体模型,布线及装灯,对模型及环境边缘细节进行修饰,制作道牌及楼牌,整体拍照,撰写项目报告并完成整个项目。

(5)项目注意事项

负责项目的同学需总体协调并及时解决进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制作过程中各个环节应相互协作,分工明确,团结一致。负责图纸设计的同学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耐性,认真计算少出错误,降低资源浪费,缩减成本。负责材料计算同学也应该有共同协作精神,结合团队的力量和大家的要求进行材料采购。拼装同学应细致、细心拼装,具有大局观、整体观念强。

4.项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