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康复护理概述范文

康复护理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护理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康复护理概述

第1篇:康复护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出血;生活质量;肢体功能

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该病发病急、病情凶险且变化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中老年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对脑出血患者在术后给予早期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我院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80例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患者入院后进行了颅脑CT扫描、核磁脑功能成像(MRA、MRV)、全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予以确诊,出血量均在30ml以下,无意识障碍,无需手术治疗,其中男95例,女85例;年龄44~77岁,平均(64.5±10.3)岁;高血压病史3~25年,平均(14.5±4.3)年;出血部位:脑干20例,基底节区80例,丘脑50例,脑叶3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的差异可忽略不计,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的康复护理:①早期心理护理: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多与外界接触,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发病24h后,反复复查颅脑CT,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的变化,避免搬动患者,并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患肢肌肉挛缩和关节脱节变形;③术后24~72h,复查颅脑CT,血压控制稳定,脑水肿控制较好,生命体征稳定者可进行适度、短时间的肢体关节被动运动预防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取仰卧位,由上到下,由近到远,防止肢体动静脉栓塞,先健侧后患侧做各关节、各方向的轻柔被动运动和按摩(1~2次/d,20min/次);④术后3~10d,清淡饮食,加大加强床上肢体的被动运动,5~6次/d,5min/次;⑤术后2w,患者进行离床运动,初离床时,患者在床边静坐片刻,做几次深呼吸,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缓缓站起,逐步向前迈步。离床活动3~4次/d,20min/次。术后3w,患者可行康复功能锻炼,如高压氧、针灸理疗。

1.3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比较: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评定,包括精神状态、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视力、工作或劳动12个领域,将功能损害程度分为5个等级(1~5级),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2];②上、下肢肌力比较:分为5个等级,级别越高恢复情况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到SPSS16.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1。

2.2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脑出血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脑出血手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神经回路和正常运动程序的建立,从而改善运动功能,大大减少了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脑出血患者给予早期的康复护理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闫占红.护理干预对63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J].甘肃医药,2015(6):474-475.

第2篇:康复护理概述范文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合社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诊治护理组)各32例,观察分析社区康复护理实施措施及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结果:联合社区康复护理的患者在症状改善、临床治愈率等方面好于常规诊治护理,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P

结论: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症状,有利于肺功能恢复,起到很好的延缓病程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老年社区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49-01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展下去容易成肺气肿,甚至肺心病。有数据表明,老年患者发病后病情将逐年加重,其中31.82%发展为肺心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有所棘手,由于老年机体内环境变化使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都发生了变化,并且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容易出现副作用,治疗效果差,如何积极的改善预后是临床治疗目标所在,近几年由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社区医疗的发展,这种常见的呼吸道类疾病可以在社区医疗范围内得到很好的康复护理[1],下面将我社区医院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护理实施和诊治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联合社区康复护理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0~84岁,平均67岁,合并高血压11例,冠心病8例,对照组(常规诊治护理组)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60~74岁,平均67岁,合并高血压10例,冠心病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无明显心、脑等器官病变,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疾病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临床概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和气喘,咳嗽常在晨起或晚间加剧,痰呈白色粘痰或泡沫样痰。部分严重病例常有哮喘样发作。大部分患者见两肺下部纹理增粗,或呈索条状。

1.3方法。

1.3.1对照组。采取常规诊治措施,主要为控制感染,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改善症状,喘息较严重的患者常选用氨茶碱口服或用沙丁胺醇吸入剂,加强临床护理。

1.3.2观察组。在上述措施基础上,我们对患者采取综合性的社区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3.2.1基础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培训,搜集掌握患者各 信息资料及病情,改善老年患者所处医疗环境, 保持安静,卫生清洁,无烟尘污染,阳光要充足,定期开门窗,保持空气新鲜。

1.3.2.2疾病干预。注重预防感冒,加强耐寒锻炼,嘱患者解除烟酒危害,避免被动吸烟,社区护士应经常随访,告之患者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咳嗽、咳痰是否减轻痰色如何、气喘是否减轻,嘱患者规范用药治疗,坚持服药疗程。

1.3.2.3营养护理。加强饮食知识的宣教。应指导患者平衡膳食,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充足的营养可促进病变组织和创伤的修复,增加机体免疫力。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毫升以上,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使疾病的黏稠度降低,易于咳痰。这样就能正确画出剖视图。这种系统全面且简便可行的画图方法,经教学实践表明,剖视图的分离画法有许多明显优点。

1.3.2.4呼吸康复护理。进行呼吸肌锻炼和呼吸方式训练,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为改善通气功能可适当进行吹笛子、吹水泡等,积极进行排痰训练,将无效咳嗽变为有效咳嗽,进行社区氧疗,保持低浓度25%,低流量1.01/min,持续给氧,选用氧气筒、氧气袋等进行有效康复,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疾病导致的不良情绪,使呼吸肌易于放松,达到呼吸康复目的。

1.3.2.5饮食干预。给予老年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油腻肥甘和一些易致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等。多方摄取氨基酸,进行药膳治疗,如将糯米15g,杏仁、甘草各10g,水煎后滤汁,1日分2次服。

1.3.2.6其它康复措施。在时间允许条件下,还可对患者进行简易的耐寒按摩,以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的暴露部位,每日3次,每次5分钟,以食指轻轻揉按摩迎香穴 3分钟,每日2次。点按中府、膻中、天突、太渊等穴各1―2分钟

1.4疗效评定。所有患者均于治疗8周后观察症状、体征,并到社区中心进行相关检查。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无阳性体征。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呼吸功能基本正常。有效:症状明显减轻,仍对患者生活有影响。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2结果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出现1例支气管扩张并发症,经进一步临床对症用药好转。

3讨论

秋冬季节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多发时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老年患者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机能衰退,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近几年我国社区医疗改革措施的实施有效的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在一些慢性疾病的康复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常规诊治中主要以消炎抗菌、解痉平喘、祛痰止咳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为治疗原则,但无论使用何种疗法,有效的社区康复护理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都非常重要。有效的呼吸康复通过呼吸功能锻炼、心理应激疏导,能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及生活质量,护理实践中应制定简单易学的康复治疗方案使老年患者能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以利肺功能恢复。对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排痰是很重要的自我护理内容[2],患者应学会以减轻临床症状的不适。饮食护理也不可忽视,慢性支气管炎应少吃脂肪含量高的猪肉、海产品、鸡肉等食品,多吃那些清淡利湿之品。

综上,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症状,有利于肺功能恢复,起到很好的延缓病程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篇:康复护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音乐治疗;年轻脑出血;研究进展

1 年轻脑出血患者的概述

1.1定义 年轻期脑出血(dementia in the elderly)是指发生在年轻期由于大脑退行性病变、脑血管性病变、脑外伤、脑肿瘤、颅脑感染、中毒或代谢障碍等各种病因所致的以脑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由于其起病隐匿,故早期症状易被忽略。脑出血患者的生活不能自理,时时需要家人照料。

1.2我国脑出血现状 我国脑出血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其预防和治疗目前尚无根本性突破。所以,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就成了提高年轻人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2 音乐治疗的作用及意义

2.1音乐疗法的作用 音乐疗法是心理辅导的重要手段,对于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心理疾病,消除人际适应障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对于开发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疗法有助于调适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不同乐器作用于人的器官,所用乐曲的旋律、速度和音调不同,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作用,从而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达到排忧、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2,3]。

2.2音乐疗法对患者作用的数据分析 我们在同一地区选择500名年龄差别不大的年轻病出血患者进行了调查,每位患者的护理情况和病的严重情况几乎相同,外部条件基本相似。

本组病例起病急,症状与首次出血相似,但病情更重,并发症多。伴有意识障碍者36例,其中深昏迷16例,浅昏迷9例,嗜睡11例,意识清楚16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其中偏瘫40例,双侧瘫痪12例。合并失语23例,肺部感染22例,上消化道出血13例,脑疝11例,褥疮3例,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2例。

其中选出250位患者除了每日的日常护理,还要每天听音乐;剩下的250为患者只进行每日的日常护理,时间为期2个月,见图1。

通过上图显示,音乐对患者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听音乐的患者中218位有了明显好转现象,而不听音乐的250位患者中,只有176位患者出现了好转,还有74位患者没有明显变化。可见音乐疗法对年轻脑出血患者还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2.3音乐疗法的具体措施

2.3.1欣赏式音乐治疗 让患者聆听或者观赏事先录制好的音乐、歌剧或现场演奏的音乐,通过聆听观赏音乐的方式引起患者在生理、心理、认知、精神、情绪等方面的改变,[4]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经系统得到调节,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患者可根据治疗的需要和自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对音乐的爱好程度,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边听边闭目养神,品味音乐与描绘的意境。

2.3.2参与式音乐疗法 患者通过参与音乐行为(如演奏、演唱等)来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再创造式音乐疗法是指患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音乐活动,包括歌唱和器乐演奏。学习如何用嗓音和乐器来演奏,演唱,模仿旋律,节奏,学习如何记忆旋律,根据乐谱演奏乐器,参与集体合唱,学习音乐课程,音乐表演,音乐戏剧等[5,6]。创作式音乐疗法是由患者创作音乐,例如歌曲的旋律,歌词,器乐音乐等。即兴式音乐疗法是由患者自发地演唱或演奏。演奏可以在治疗师设定的规则,形式,情绪等主题下进行。

3 结论

对年轻人来说,音乐会带来力量和生命。音乐感受能大大地激发一个人的活力,使人振奋。具有应激与音乐的抗焦虑作用。

复发性出血后于首次出血相比症状更重,体征更明显,合并症更多,致残率、病死率明显增高。本组病例3次或3次以上出血24例,死亡11例,病死率45.8%;2次出血病死率为21.4%。致残率67.3%,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科学证实,人类的大脑细胞的衰亡是不可逆转的。但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同时也证实,掌握必要的知识,采取积极预防措施,能使年轻脑出血的发病率降低,能使年轻脑出血的临床症状改善和缓解[7,8]。音乐疗法是治疗和延缓衰老的一种很有益的形式。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音乐治疗年轻脑出血的发展前途是远大的。

参考文献:

[1]金学菊,汪梅,黄月梅,等.50例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3:1755-1756.

[2]李贞顺.50例脑出血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J].中文健康文摘,2011,8(39):344-345.

[3]侯付梅.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04.

[4]李春阳.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3.

[5]曾桂林,闫柏灵.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作用[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1,04.

[6]叶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8.

第4篇:康复护理概述范文

压疮是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2]。

1、一般资料

董,女,70岁,患者以“右侧肢体震颤伴记忆力减退5年余,加重1月,进食不能2周”之代诉入院。诊断:1.帕金森病 2.老年性痴呆 3.压疮 4.右下肢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查体:意识清,言语不能,四肢深浅感觉查体不配合,左上肢抛落实验阴性,右上肢抛落实验阳性,双下肢可撑立床面,四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不能进食,给予留置导尿,胸背部脊椎下端可见一11×13cm2软黑色组织覆盖伤口,双足外踝,右腕部,右足第四足趾可见皮肤破损。入院后血常规,肝功结果回报:血红蛋白92g/L,白蛋白28.49 g/L,总蛋白59.84 g/L,前白蛋白70.97 mg/L。给予美多芭,恩他卡朋,美金刚抗帕金森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甲硝唑抗感染治疗,氨基酸,脂肪乳营养支持治疗。

2、护理

2.1 基础护理:患者长期卧床,每日2次床上擦浴,出汗时及时清洗皮肤,涂爽身粉,使用尿布湿接尿,及时更换,温水擦洗,保持外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发红,破损,勤换病员服,被褥,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卧气垫床,定时翻身叩背,避免拖拉,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床上肢体被动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

2.2 心理护理:患者久病卧床,与人接触少,生活不能自理,常年依靠家人协助日常生活,随着病程延长,病情进行性加重,患者情绪焦虑,内心压力大,应细心观察患者心理反应,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给予正确的信息和引导,使其能够接受和适应自己目前的状态。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常年照顾患者,身心疲惫,经济负担加重,还应多关心病人家属,倾听并理解他们,尽量帮他们解决困难,以便给病人更好的家庭支持。

2.3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优质蛋白的易消化饮食[3],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过硬,辛辣和暴饮暴食。左旋多巴药物30分钟后再进餐,以便更好的吸收。

2.4 创面护理:患者入院时胸背部脊椎下端可见一11×13cm2软黑色组织覆盖伤口,双足外踝,右腕部,右足第四足趾可见皮肤破损,全面清创坏死组织后背部脊椎下端可见一11×13cm2创面,50%红色组织,25%黄色组织,25%黑色组织,一周潜行3cm,使用3%过氧化氢,安尔碘,生理盐水清洗消毒后,贴泡沫敷料;双足外踝,右腕部,右足第四足趾为二期压疮,消毒后贴泡沫敷料。3天后换药,背部脊椎下端伤口渗出多,局部有坏死骨组织覆盖,治疗效果不佳,清除坏死组织后,使用负压伤口疗法,将吸引装置与特殊的伤口敷料连接后,使伤口保持在负压状态,清除创面的细菌并抑制细菌生长,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4]。

2.4.1 治疗方法:取一根引流管剪侧孔,用纱布敷料包绕引流管头端,包绕的引流管填充创面,3M薄膜贴封闭创面,使其成为一个负压环境,引流管连接负压中心吸引装置,调节负压为80mmHg,持续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

2.4.2 结果:每天换药1次,5周后创面渗液明显减少,改为每周换药2次,出院时患者背部脊椎下端伤口为100%红色。

3、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无法根治,只能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其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早期的功能锻炼和全程的合理用药,能缓病情发展,多与患者沟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好基础护理,当发生难愈性压疮时,使用负压伤口疗法,可减少渗出,显著加快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1] 陈佳妮.帕金森病概述.生物学教学2010年(第35卷)第8期.

[2] 丁雪清.压疮的临床护理新进展.内蒙古中医药.2014年第18期.

第5篇:康复护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结直肠癌;老年;手术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86-01

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年龄越大患者,危害越大,尤其是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免疫力低下,当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肠穿孔、出血或肿瘤阻塞后,病情不易控制,易危及患者生命。外科手术是结直肠癌治疗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对于老年患者,如何围绕手术前后进行有效护理,使患者得到较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院近年来对部分患者尝试综合性的全面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此护理方法的实施和一些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结直肠癌手术患者92例,其中观察组(综合护理组)46例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60-74岁,平均67岁。结肠癌28例,直肠癌18例。包括腺癌37例,黏液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6例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60-76岁,平均68岁。结肠癌25例,直肠癌11例。包括腺癌36例,黏液细胞癌6例,未分化癌4例。所有患者均经病史特征、腹部CT、镜检以及病理切片证实诊断。两组从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疾病概述: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临床表现因部位、病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右侧结肠癌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腹部压痛,进行性贫血。左侧结肠癌由于乙状结肠肠腔狭小,且与直肠形成锐角,易发生狭窄和进行性肠梗阻,直肠癌主要表现为大便异常,带有血粘液伴有里急后重。

1.3方法

1.3.1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传统护理,主要措施包括术前术后相关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略)

1.3.2观察组: 采取综合护理,具体为

1.3.2.1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老年患者注意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术前3日给肠道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预防术后感染。术前1日根据病情行全肠道灌洗,同时应观察灌洗效果。术前3日给流质,术前1日禁食,减少粪便和容易清洗肠道。

1.3.2.2术前心理护理:直结肠位置特殊,对患者进行宣教,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可能的生活状态,尽可能地减轻思想苦闷,积极配合手术。

1.3.2.3术后措施:加强心肺功能监测,给予吸氧及心电、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监测,术后麻醉清醒前应嘱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待6小时患者神清后取半卧休息,以利于引流,结肠造口术后应向造口侧侧卧[1]以防止大便或肠液流出污染伤口。术后1d进行早期床上活动,术后2d坐起。术后24-48小时内禁食,由静脉输液补充基本热量,直至肠功能恢复排气后试饮少量温开水或葡萄糖饮料,也可通过胃肠置留管滴入5%浓度的素膳食;手术后5-6天可进普通流质饮食。

1.3.2.4术后并发症护理:注意患者渗血、渗液情况,腹部有无不适症,伤口敷料及腹带是否适宜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手术类型而不同,对于采取造口手术的老年患者,每日应仔细观察血液循环、造口颜色、排泄物性状。防治造口坏死、凹陷、出血等。

1.3.2.5术后其它相关护理:对直肠癌术后造瘘病人,要解除为难情绪,避免抑郁。排尿障碍者,应注意锻炼膀胱功能。对老年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疗法恢复功能、增强免疫力,可进行屈腿运动、举腿运动、踏车运动。

1.4疗效评定:术后6周对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综合护理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7.6±3.4(d),出现3例并发症(6.52%),无死亡病例。而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2.4±2.8(d),出现9例并发症,2例死亡。

3讨论

直结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可能和环境、遗传、慢性大肠炎症有关。而有研究表明,其发病年龄平均年龄在60-65岁之间,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老年人群。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而且行动不便,血管硬化,术后抗感染能力较差,因此对于这部分特殊患者,及时全面的护理尤其重要。

直肠癌手术时很难保留及其功能是医学界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而且老年患者身体比较虚弱,较之年轻患者更易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应加强术前术后护理,促进机体恢复。术后要尽快帮助患者建立生活的信心,及时开导患者。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无刺激为主。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出血和手术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分泌增加可导致机体排钾量增加,血钾和细胞内钾浓度减少,术后要注意增加含钾多的食品如肉汁、菜汤等等。老年人术后还可能出现谵妄的表现[2],因此术后密切观测必不可少。对于实施肠造口术患者,由于切除,造口处的张力、血运、营养状况等严重影响着后期生活状态,护理时要注意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加速康复护理在直结肠癌术中被运用[3],它提出术前不安置胃管,并对肠道准备持异议,这可能成为未来该病的护理方式。

综上,综合全面的护理更有利于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荆淑红,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16(21):156-157

第6篇:康复护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 雨水利用 综合径流系数综合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TU823.6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1.1 设计依据

1.1.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的通知;

1.1.2《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有关规定;

1.1.3 《海淀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方案审核办法》(讨论稿)

1.2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改扩建及综合楼工程,本次设计为新建综合楼。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路12号,中关村医院院区内,医疗科研楼(门诊综合楼)南侧、现高知病房楼北侧的范围内。

中关村医院北侧为中关村南路,是医院现状主要的出入口,出入便利,交通条件良好。院区东侧为中科院小区,西侧为海淀黄庄小区,南侧为北大附中。用地西侧(黄庄东路)和南侧(北大附中北街)均为规划道路。医院现用地总面积约为17746.59㎡,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5404.989㎡。中关村医院院区建设用地内需要拆除办公楼、食堂、礼堂、高知病房楼、采暖锅炉等老楼约6502㎡。保留的建筑物为门诊综合楼、医技科研楼、放射科楼、感染科楼,保留建筑面积约为15081.5㎡。

本次规划中关村医院院区总建筑面积约为49941.5㎡。其中新建综合楼建筑面积约为34860㎡(地上建筑面积:18191㎡,地下建筑面积16669㎡)。新建综合楼地上六层、地下三层,建筑高度23.60m。院区规划容积率为2.06,绿地率为30%,机动车停车位238辆,规划机动车出入口为西侧和南侧。本项目为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一级的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地下车库自动喷水系统按中II危险级。

本新建综合楼项目以老年康复、护理为主要功能。地下三层为局部人防工程、设备用房、太平间、汽车停车库。地下二层为汽车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为中心供应、营养厨房、餐厅等。地上一层为康复护理服务的功能用房、管理用房及部医技用房。建筑南侧二-五层为康复病房,设有床位数200床。北侧二层为康复区,三、四、五层为行政办公、图书阅览、计算机中心、会议室等用房。六层为活动室、设备用房。

1.3工程设计技术指标:

本工程雨水利用设计范围包括中关村医院整个院区红线范围内的设计,具体如下。

规划院区地面绿地面积约为5327 ㎡(包括建筑周边和道路两侧等未计入规划指标的绿地1015㎡),屋顶绿地面积1550 ㎡。透水铺装面积:2034 ㎡。硬化面积为6494㎡(硬化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绿地面积(包括实现绿化的屋顶)-透水铺装用地面积)。硬化面积小于10000 m2,不配建雨水调蓄设施。用地面积小于5公顷直接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

表1.3.1

项目占地面积 15405 m2

雨水池容积 无

透水铺装面积 2034㎡

下凹绿地面积 3548㎡

建设前综合径流系数 0.81

建设后综合径流系数 0.50

水景观面积 无

水景观雨水调蓄容积 无

2 雨水利用原则:

2.1 低碳: 就地入渗,就近利用

2.2 生态:自然净化,改善环境

2.3 安全:采用成熟技术,保证安全

2.4 环保、可持续:采用绿色、可再生材料

2.5 目的:节水、防灾、减灾

3 雨水利用设计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的《海淀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方案审核办法》的有关要求,用地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的外部庭院的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绿化率不小于30%,下凹绿地在绿地中的比例不低于50%。其中屋面面积按照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提供的规划图纸实际量出。

计算在三年一遇24小时降雨下(100mm),现状及规划地块内雨水设施的控制水量

3.1 本项目建设前用地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现状总用地面积约为15405m2,屋面面积约为5298㎡,绿地面积约为1941㎡,本项目建设前用地内无透水铺装。

3.1.1 根据用地中不同垫面所占的比例,计算得加权平均建设前综合径流系数为0.81。

3.1.2 雨水外排量为:

m3

l/s

l/s

3.1.3 建设前年雨水综合利用率为9.5%:

3.2 规划设计用地主要技术指标:

本次规划设计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5405㎡。屋面面积约为5733㎡;绿地面积约为6877 ㎡(含建筑周边和道路两侧等未计入指标的绿地1015㎡和屋顶绿化面积1550㎡),其中下凹绿地面积为3548㎡(占绿地面积的51.6%);机动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建筑工程的外部庭院及广场等面积约为2795㎡,其中透水铺装面积2034㎡(透水铺装率约为72.8%)。

3.2.1 根据用地中不同垫面所占的比例,计算得加权平均设计综合径流系数为0.50:

3.2.2雨水外排量为:

m3

l/s

l/s

3.2.3 设计年雨水综合利用率为91.56%:

=

3.2.4 结论

按照《海淀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方案审核办法》(讨论稿),海淀区南部地区为建成区,综合径流系数偏大等因素,

海淀区综合径流标准按区域南部地区不高于0.55,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4 控制措施

4.1雨水控制与利用采用雨水入渗系统,绿地雨水就地入渗。

4.2屋面局部采用种植屋面。屋面雨水入渗方式根据现场条件确定

4.3公共建筑周边绿地与小区绿地、广场绿地,采用下凹绿地。院区内路面应高于绿地7厘米。

4.4综合楼主入口广场采用透水铺装地面。

4.5雨水入渗满足以下要求:

4.6雨水入渗不应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不应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不应对卫生环境和建筑物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地面入渗场地上的植物配置应为耐水植物。

4.7地下建筑顶面覆土设有渗排片,地下建筑顶面覆土可作为透水层处理。

第7篇:康复护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 中医针灸;中医推拿;腰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 R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c)-017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and massage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54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96.2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otal effective clinical treatment 77.78%.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occur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CM massag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腰g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逐步深入对对腰间盘突出症的了解,其临床症状可根据椎管病理特点、矢状径大小、机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以及髓核突出的大小、部位等不同而相差悬殊。因此,必须全面了解本病症状的认识与判定,并从其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的角度加以推断。腰间盘突出症症在治疗后很容易引起复发,导致压迫神经。该研究通过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分为两组,分别以不同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并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选取于该院进行治疗的54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4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4(51.85%),女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3(48.15%),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为(52.34±5.87)岁,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5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5(55.56%),女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2(44.44%),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为(54.28±6.79)岁,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的环跳(患侧)、委中(患侧)、肾俞(双)等主要穴位使用 1.5 寸银针进行针刺,留针 40 min于每个穴位,1次/d[1]。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中医针灸治疗与对照组治疗方法相同,为使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气血循行通畅,可采用推拿疗法,其方式为按、拿、点、滚等,并采取经络拍打方式对患者重点部位进行治疗,1 次 /d,两组均10 次为1个疗程[2]。在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症状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便于后期对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对比。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转,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水准;有效:症状出现好转,各项检查指标有明显改善;症状完全无改变,甚至有恶化加重的嫌疑,各项检查指标没有明显改变[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7.78%,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中,腰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最为常见的病因,也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髓核的退变是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本因素,含水量的降低为其主要表现,并可因失水引起小范围的病理改变如椎节松动、失稳等;坚韧程度的降低是纤维环退变的主要表现。在成年之后,椎间盘由于修复能力逐渐变差、血液循环逐渐缺乏。椎间盘所承受压力可由于某种诱发因素导致而突然升高,并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髓核突出,即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可能被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而引发。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可致髓核突出,突然负重、增加腹压、妊娠、腰姿不正、受寒和受潮等为常见的诱发因素[5]。腰间盘突出症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方面带来一定一定影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如果不能够得到较为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状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故此,寻求较好的腰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方法,帮助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的改善症状,缓解及治疗疾病,从而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

腰间盘突出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①大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腰痛。窦椎神经由于受到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外层的髓核刺激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②下肢放射痛。高位腰间盘突出症(腰2~3、腰3~4)在临床中少见,比例不足5%。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多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是绝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双下肢症状只表现为中央旁型或极少数中央型髓核突出者,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如喷嚏和咳嗽等会加剧疼痛;③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是马尾神经症状的主要表现。是由于马尾神经被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所压迫造成。严重者可出现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及大小便失控等症状,临床上少见。对于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一般的西医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但只是在短期内效果较好,无法进行有效的根治,其远期预后效果较差,腰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多发病症,在中医理论中腰间盘突出症病症属于“痹症”、“骨痹”、“腰腿痛”的范畴[6-7];中医对于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较好,能够明显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经过此次研究该院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对比。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6例,临床治总有效率为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医针灸治疗,两者结合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为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值得在日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军,彭兴甫,袁婉丽,等.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老年人腰间盘突出症症的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3):4506-4509.

[2] 石锋.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6):836.

[3] 宋如意.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综合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142-143.

[4] 刘跃华.针灸理疗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症136例康复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10):144.

[5] 杨红.针灸、推拿及康复护理干预对腰间盘突出症症患者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150-2151.

[6] 高明.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症7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下旬刊):4124-4126.

[7] 段云霞.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8):148-149.

[8] 赖坤聪,李振平,卢渊铭,等.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4):5-6.

[9] 熊俊,陈日新,付勇,等.对热敏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江西中医药,2011,42(339):48-51.

第8篇:康复护理概述范文

当前,上海市养老服务业面临着“深度老龄化”的挑战,应运而生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服务民生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之一。目前,由政府投资并经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上海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引入“民办公助”的PPP模式,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以满足更多老人的养老需求。

关键词:

社区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PPP模式

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12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上海市作为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414万人,占上海总人口的28.8%,远高于全国15.5%的比例,进入了“深度老龄化阶段”。[1]“十三五”期间上海老龄化将进一步深化,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600万人。而从2025到2050年,低龄老人增速将趋缓,但高龄老人增速将加快,上海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2]为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上海市基本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初步实现了“9073”(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人数分别占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然而,“421”家庭结构使家庭的养老功能甚微,上海市养老机构的“一床难求”现象更使老年人养老需求却远远不能满足。表1显示从2010年至2012年上海市养老机构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数均只有3%,在2013年甚至不及3%。因此,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应运而生。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概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载体,通过上门、日托或邻里互助的形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相较于传统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经济负担和精神情感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与家庭养老形式相比,社区居家养老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和力量来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服务,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而与养老机构养老形式相比,在经济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小时服务为主,每天1-2小时甚至每周只要几个小时的服务就能够满足居家养老的需求,小时制的服务模式大大节省了客户的支出;在精神情感上,养老机构中的老人抑郁比率要高于居家老人,生活事件的改变与老人晚年的抑郁显著相关,而社区居家养老方式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更容易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1]在很多发达国家,居家养老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养老方式。美国有85%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产业高度成熟,成为就业增长速度排名第二的产业;瑞典也有90%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起步较晚,市场尚未成熟。以上海市为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自2000年起探索,2004年首次被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末,全市共有340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230个社区助老服务社,日托老年人数从2005年的0.21万人增加到1.2万人,有显著提高。然而,从实际的需求情况来看,上海市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仍高于目前的供给。这种现象的出现归根为以下几点原因:

1.资金保障严重不足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对于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每个月划拨给社区的经费仅够人员工资的支付和日常运转的维持,没有多余资金用来聘用专业人员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居家养老服务经费主要靠社会筹集和企业捐助,但由于利益或观念问题,筹集或捐助的资金渠道不畅,数量也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迫切需求。同时,由于政府对居家养老投入的资金有限,补贴的服务对象数量也非常有限。

2.政策导向机制缺失政府在鼓励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政策导向性作用发挥不够,缺乏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致使养老服务系统内的服务项目参差不齐,长效机制缺失,养老服务的社会资源后期支持乏力、养老服务项目市场缺乏活力等。另一方面,对于社会团体、社区、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政府的指导又不到位,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3]

3.服务项目和内容单一大部分社区居家服务中心由于缺乏必要的服务条件和能力,主要的服务仅局限于提供家政服务。比如,送货上门、配餐、理发、洗衣、做饭等,而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提供远远跟不上。同时,老年服务的配套公共设施、支持系统设施规模小,档次低,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4.专业护理人员匮乏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工人与外来务工人员,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专业化的服务水平较低。而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人员不固定,服务缺乏经常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的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因而,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来扩大服务项目的内容和供给[4],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机制、布局、结构,建立以社会筹资为主、财政资助为辅的“民办公助”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

二、PPP模式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的英文缩写,又称公私伙伴关系。指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民营企业)以合作伙伴身份共同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项目,在合作中参与各方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及社会公众利益“多赢”的目标。PPP模式作为一种提供公共产品的新型管理模式,有着传统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该模式可以较好地吸引社会资本,将政府公共财政资本与社会资本结合在一起,拓展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该模式能够综合政府与民营企业的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具体运作上,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以项目风险最小化及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将会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因此,PPP模式的引入将会促使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方式从以政府为主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转变,使服务对象从保障性目标人群向发展性目标人群转变,从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首先,要发挥好政府在保障社区居家养老基本服务方面的主导及基础性作用。其次,要利用好市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基本运作思路如图2所示。从政府角度,与社会组织或民营企业合作,划拨土地,将闲置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支持民资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为民营企业提供专项补贴,包括专项运营补贴及专门用于融资时贷款贴息的专项基金;减征或免征民营企业的增值税、消费税、房产税和营业税等,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从企业角度,充分利用政府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优惠政策,投入资金,并进行运营与管理;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实现智能化养老服务;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开发新产品、新服务以满足养老需求。总之,政府和企业通过合作,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产出,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PPP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应用的风险及对策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前期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尤其是引入PPP模式的这种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经验不足,经营风险高。此外,我国现行的养老服务市场体系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保障政府和民营企业在“民办公助”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当财政补贴不能及时到位时,就会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正常运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破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避风险:第一,制定PPP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6]在法律上对政府和民营企业双方的权责关系、风险分担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并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行政管理框架[7],严格规范实施流程,这是PPP模式成功的基石。第二,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完善养老服务市场体系。构建绩效考核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机制,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同时,在绩效考核中增加公民的参与,让社区居民通过政务服务热线、意见箱、匿名举报信箱等方式,对所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进行监督。第三,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实现各个参与方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制定项目准入机制,对民营企业的实力、信誉度、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拥有员工的素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筛选,并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姚璐璐.养老院老人与居家老人抑郁程度的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11):154-157.

[2]RuishanY,YonghongK,XiaoxiaoY.Statusquoandanalysisofcommunityhomeendow⁃mentinChina[J].ChineseGeneralPractice,2012(32):064.

[3]杨继瑞,薛晓.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协同机制探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6):106-112.

[4]丁志宏,王莉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J].人口学刊,2011(5):83-86.

[5]胡桂祥,王倩.PPP模式应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与应用条件分析[J].建筑经济,2012(2):101-104.

[6]张燕华,黄思棉.PPP模式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2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