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机精细化工范文

无机精细化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机精细化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机精细化工

第1篇:无机精细化工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工;问题;发展趋势;关键技术

引言

精细化工,顾名思义就是指生产比较精细的化学产品的行业的统称。精细化工的产品种类众多,产品的科技附加值高,其产品直接服务于各高科技领域,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化工发展水平。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在精细化工方面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以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精细化工包含的领域很广,不同的国家对此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来说,精细化工包含了医药、合成材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油添加剂、电子化学品、生化产品等,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学品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一、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精细化工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由于传统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工艺路线和效益不佳,导致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化工企业开始走精细化的路线。他们致力于专用化工产品的生产,如仿生医疗品、抗癌药物、高效除菌剂和杀菌剂等的生产。到上世纪末,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化工产品精细化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而瑞士已经高达90%。

我国的精细化工发展起步较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在上世纪末我国的化工产品精细化率达到了35%,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国内精细化工产品的80%需要进口,在比较高档的皮革涂染剂和织物整理剂方面的缺口更为明显。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在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产品种类及生产经验和设备先进程度方面都与国外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兼并和收购,调整经营结构,进行合理改组,独资和合资建立企业,使国际分工更为深化,技术、产品、市场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结构体系,并在科学技术推动下不断升级和优化。在这方面,许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也推动了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但我国传统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从总体上讲仍然是产量比较大,而质量比较低。我国已成为世界大宗传统精细化工产品的制造中心,产品出口比例很高,但高端产品仍然依靠进口;大部分的精细化工产品都是引进的国外生产技术,在品牌建设上做的还远远不够,大部分的生产企业其实只相当于是国外化工巨头的生产车间。另外,我国的精细化工企业布局也不合理,大部分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并且面临着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二、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由于精细化工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精细化工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预计精细化工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继续进行,近些年来,能源、原材料、航天、信息、生物技术不断发展,而精细化工产品在这些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比如,在保健食品和各种改变结构的食品生产中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在信息技术发展中需要功能更加先进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现代医学上所用的各种人造器官很多也属于精细化学品。目前在发达国家,精细化工产业的年增长率达到了4%左右。而我国由于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率还比较低,而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速度比较迅猛,因此为了满足我国正常的发展需要,在精细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细化工产品的种类肯定也会越来越多。

(2)精细化工产品的性能将会更加完善

不断完善精细化工产品的性能也是今后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方向,未来精细化工产品的物理功能、化学功能、生物功能等更为完善,这些精细化工产品包括功能膜材料、有机电子材料、信息转换与信息记录材料等。如由于电子工业、情报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导电功能材料的需要越来越多,目前,导电塑料、导电橡胶、透明导电薄膜、导电胶黏剂和导电涂料等的发展很快,并已经工业化。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的材料是光导纤维材料、各种信息记录材料和新型传感器用的高分子材料等,此外,精细陶瓷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主要开发的材料有:高绝缘性陶瓷,它用于集成电路的基极和放热性绝缘基板等。

(3)向着绿色化方向发展

绿色发展是相对于传统的化工发展方式而言的,精细化工的绿色化是指在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较小甚至没有污染产生。发展绿色精细化工必须发展绿色精细化工技术,例如采用生物技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精细化工业的自动化,开发反应条件更容易控制、转化率更高的新技术与新工艺等。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以水性涂料、粉末涂料代替溶剂涂料,从产品使用而言对环境的危害将变得更小;以可降解材料代替不可降解材料,使报废产品的处理变得简单,且无环境危害之忧。发展绿色精细化工也是突破经济发达国家“绿色壁垒”,发展生产的要求。例如欧盟在2002于其“官方公报”上公布了禁用和限制使用17类纺织助剂,这是因为这些助剂的生物降解性低于95%。无疑这将使可供选择的纺织化学品数量大大降低,我国作为纺织品贸易的大国,在上述环节上远远不能满足欧盟严格的“绿色”要求,因此发展“绿色”精细化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

三、精细化工发展中的关键技术

精细化工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涉及到的技术范围也比较广,精细化工的发展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在精细化工的发展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纳米技术、催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

(1)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高科技技术,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精细化工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影响精细化工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将纳米技术与精细化工相结合可以生产纳米聚合物如用于制造高强度质量比的透明绝缘材料、高强纤维、离子交换树脂等;日用化工及其它行业利用纳米技术可以生产出更高档的化妆品、纳米色素、纳米感光胶片、纳米精细化工材料等。

(2)催化技术

催化技术是化工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但相对于传统的化工催化技术来说,精细化工行业的催化技术又有着新的特点。为了促进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需要开发可用于工业生产的稀土络合催化剂、膜催化剂、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等新型催化剂,同时还需要发展相转移催化技术、立体定向合成技术、固定化酶发酵技术等特种生产技术。

(3)生物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将生物工程技术与精细化工相结合,可以有更多种类的精细化工产品和技术被开发出来,会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使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出现质的飞跃。在未来需要重点发展重组DNA技术和生物反应器技术,这是生产干扰素和多肽等产品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无机精细化工范文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精细化工、催化剂、电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化工工艺、有机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工艺、高分子化工工艺、石油化工工艺、应用化学、化学制药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向:

掌握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管理知识,具有化工生产、研究、设计、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求实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第3篇:无机精细化工范文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博弈论;双赢

中图分类号:D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097-02

引言

2011年3月1日,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讨论,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消除成渝经济区内各个行政区的行政壁垒,着力推动其作为一个整体运行发展。力争到2015年,使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成为重要的西部经济中心和全国现代产业基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其中,要实现成渝经济区区域一体化,实现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基础。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进程是否顺利,对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也对跨区域政府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以及职能履行的核心问题具有意义深远的指导作用。

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在实际施政过程中,均具有“公益人”与“经纪人”的双重角色,既要达到区域一体化的目的,又要维护好本辖区的利益,这必然会存在地方政府在跨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博弈过程中过分追求本地区利益,从而影响到制度目标的实现。

本文试图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与视角下,探析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路径,以达到推进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

一、模型构建

根据利益一致性原则,可以将参与博弈的局中人设置为两方:一方是成都政府,另一方是重庆政府。假设双方政府均是理性的,其行为以提高本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最大的宗旨。可供双方政府选择的纯战略决策均为两种,即“合作”与“不合作”。当双方政府均选择合作的情况下,重庆政府与成都政府均获得收益为A;当双方政府均选择不合作的情况下,重庆政府与成都政府均获得收益D;当其中一方政府选择合作而另一方政府选择不合作的情况下,合作一方的收益为B,不合作一方的收益为C。其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定B

在跨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如果成都政府选择合作,重庆政府可以选择不合作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C,而当成都政府选择不合作,重庆政府只有选择不合作,才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D,因此,不管成都政府的最终策略如何,重庆政府的最优选择策略都是不合作。同理,对于成都政府而言,最优选择策略也是不合作。这说明,在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由于不需要支付成本便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两个地方政府均会存在“搭便车”与不合作的动机。

二、政策建议

(一)树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理念与服务意识,明确跨区域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

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政府应该始终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价值理念和服务意识,这要求区域内各级政府在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等约束条件下,适当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和发展力度,努力确保不同地区、不同城乡的全体社会成员均能够享受到法律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要发展区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合作,首先要从树立培养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开始,激发各级公共服务部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必须清楚认识到,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是简单地先叠加再平均的过程,因此,在制定公共服务供给整体规划和目标的时候,除了要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情况和优势以外,还要配合整个经济区的公共服务供给计划,为本地区的公共服务整体发展搭建合作的平台,充分合理配置区域内各类资源,实现高效利用。首先,要以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新衡量自身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结合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目标,调整相应的制度建设和工作方式,并通过建立成熟的合作共享机制,保证各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有序持续地进行。

(二)摒弃固有的区域间发展隔阂及传统的发展理念,加快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合作进程

第一,要增强区域间的认同感,确立合作互利的指导思想,地方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地从多维度、全方位地参与到区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广泛合作中,实现成渝经济区内各个发展主体间的共赢。第二,对于不同地区间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秉持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注重合作区域间公共服务的整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代价,这样不仅会对自然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也会严重损害了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从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出发,在合理高效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加快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合作进程。第三,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应该视为一个单一的进程,应该作为成渝经济区一体化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进程。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区域内的公用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区域产业整合水平,为区域产业转移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必须建立区域性的产业链,解决好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功能互补的问题,通过区域内的产业科学布局,发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综合功能,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三)建立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合作基金,进一步深化区域一体化的认同感

要加快促进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单凭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划分是远远不够的。从实际来看,成渝经济区内各区域间在经济发展以及公共服务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正是这些差距造成了不一致的发展目标以及合作的回报和成本不对称,形成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合作障碍。因此,必须建立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合作基金,进一步深化区域一体化的认同感,增强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合作向心力与凝聚力。另外,各级地方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当地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丰富公共服务资金的收入渠道,并通过合理地制定政府财政转移结构和转移支付制度,避免由于区域内的发展差距而导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成效。

(四)制定适用的跨区域合作法律体系,促进区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合作

要维护社会主义正义,保证公民基本权利,法治化既是基本前提,也是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区域合作化的发展模式中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为促进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合作进程,必须制定一整套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各级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的所做的决策、实施、评估及监督等工作。一方面可以对成渝经济区内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工作中的有序竞争和合作起到规范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各级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和依据。

(五)搭建互助合作共享平台,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多元化

要有效提高公共服务工作的效率、增强公共服务治理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推动公共服务供给的创新性,单凭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是难以实现的。相对而言,公共资源是有限的,公共需求却是无限的,政府不可能承担所有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而只能在财政收入的能力所及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为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必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鼓励和动员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领域中,丰富公共服务或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形成国家政府部门、私人部门与第三方部门共同良性竞争的局面。一方面,在国防、外交等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公共服务方面,要始终坚持由政府直接生产和提供,另一方面,对于如市政设施、非义务教育、后勤供应等其他“准公共物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允许私人部门和第三方部门参与供给。当然,政府在将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转移到企业和组织的同时,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完备的监管措施,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能够顺利进行。

三、结语

毫无疑问,在成渝经济区内,对于双方政府而言,合作才是最佳选择,合作才是破解“零和博弈”,实现双赢的最佳途径。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建设的过程,双方政府的合作必定会充满波折,荆棘重重。成渝经济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既需要考虑到政策实施的可行性,也要从全局出发,以更加系统的思维全面考量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规划,为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孙宁华.经济转型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博弈[J].管理世界,2001,(3).

[2]钟敦慧,张明举.共建成渝经济区政策措施保障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8,(4):l31―135.

[3]郭小聪,刘述良.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境与出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55-156.

[4]孙兵.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格林出版社,2007.

第4篇:无机精细化工范文

关键词: 公屋 规划 景观设计 香港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公共住宅是各国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所提出的一项解决政策。虽说香港是一个经济繁华的大都市,繁荣背后,却存在着一半的人口无家可归或是居住在条件极差而拥挤的“笼屋”内。1953年香港石硖尾寮屋区的一场火灾开启了香港公屋的建设历程。经历60年的建设历程,香港公屋的建设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下层人民的住房困难,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物质精神生活都大大丰富的生活环境。

1.公屋建设历程

1. 建设初期

香港公屋的建设初期为1950年代至1972年间,在这之间香港政府出于应对火灾的状况而开启公屋最早形式的建设。1953年的火灾使得五万多居民失去自己的居所,香港政府于第二年在原场地建设了8幢6层或7层高的混凝土大楼为失去居所的人们提供住宅,居民只需要每月付给14元的租金便可一直住在成为“徙置大厦”的公屋里。此后,香港政府成立了半独立的屋宇建设委员会,推出了“廉租屋计划”,兴建了北角邨、华富邨等最早的10个廉租住屋社区,提供较徙置大厦质量更佳的居住空间。

1.2. 十年建屋大计

1973年屋宇建设委员会改组为香港房屋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接管一切关于香港公共房屋的建设事宜,统称为公共屋村。同年,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计划”,旨在1973年至1982年间为180万香港住房困难民众提供带有独立设施的公共住房。这10年间,房屋委员会还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帮助居民有机会拥有自己私人的房屋,邀请私人机构参与建屋,至1981年居住在公屋里的人口已达200万。

1.3. 建设成熟期

此后,香港公屋的建设可以说进入了成熟的阶段,由只重视房屋数量的建设与供给开始转为更关注组屋社区整体质量的改善和提升。1987年开始推行“长远组屋计划”,旨在重建及清拆早期建设的“徙置大厦”,增加和更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入2000年以后,政府不断尝试采用创新的建造技术因地制宜的建设公屋,在规划设计阶段采用微气候研究手法、排碳量估算法等方式帮助新组屋在设计阶段进行建造、营运、保养的耗能评估,让公屋的规划设计与建造更环保生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公屋的规划设计理念与布局

2.1 因地制宜,灵活布局

香港是一座面海靠山的城市,境内平原很少,主要为山岭丘陵地形,起伏不断的地形和蜿蜒的海岸使得香港拥有美丽的天际线与风景,但这样的地形地貌也增加了土地开发的难度,并且可开发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善用土地资源和严格开发土地是香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

早期的徙置采用线性排列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由于楼间距过小,造成户内通风采光效果不好,住户的日常生活也会互相影响,由于单调统一的建筑平面与布局,户外空间亦严重缺乏或缺乏变化。经过积累了一定建设经验后的房屋署开始采用变化的布局方式。60年代的公屋采用丁字型的建筑布局,两个丁字形建筑相互围合形成一个包围感较强的内部小院,并且可以根据场地及周围的景观条件调整建筑平面的布局角度,能更大程度的保证每户的采光通风与景观视角。70年代后,为了应对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以及更合理高效的利用场地,建筑的平面类型增加了双塔式大楼和Y型大厦,公屋小区的整体布局以组团为单位,成组成团的布置,在小组团内形成安静的私密的围合活动场地,在各组团的中央布置商场、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90年代开始,由于重建的公屋小区和旧有的徙置大厦并存与一个小区内,有的小区就呈现出混合布局的形式。2000年以后,政府采取微气候研究的方法来指导组屋的建筑规划设计,以求为居民创造更加的微气候环境,减少光、电的能耗,这个时期内公屋的布局可以称为基于微气候研究的布局。(图1)

图1. 香港公屋布局模式

引自《紧凑城市观念下香港公屋的建筑形态和规划结构研究》

2.2. 功能设计,经济实用

场地资源的有限与投入资金的限制使公屋的建设是不能以奢华炫目的体验为设计目标的,在社区里满足居民实实在在的生活需求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从环境设计的角度来看,除去室内的私人活动领域,公共领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同样的一块土地面积上,建筑要采用高层高密度的建设手法,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容纳居住人口,另一方面能为住户尽可能多的留出营造舒适室外公共领域空间。从公共配套设施的角度来看,房屋委员会在建设公屋的过程中非常注意不断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一个公屋社区内利用入口沿街一侧或在组团内围合成一个向心的空间作为底层商铺。另外还有社区图书馆,居民只要持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以进入社区图书馆学习借阅书籍,十分方便。交通服务设施是居民生活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早期的新市镇虽然交通设施落后,公屋难以聚集人气,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如今即使远如屯门、元朗等远郊区的社区也拥有连接市中心十分便利的地铁公交系统。

景观设计的特征

在户外空间的塑造上,公屋的建设保障了每一位公民平等享受权利,香港律法《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规定公屋和综合住宅休憩用地供应最低标准为1㎡/人。公屋内的景观没有高昂的造价,没有绚丽宏大的水光石色景观,设计师用最平常也是最亲切的材料为居民塑造了舒适美好的社区景观。

3.1. 人性尺度的设计

香港公屋是实行人车分流设计的,公屋内买车的人不多,在公屋社区内通常会建设一个多层的立体停车场提供停车空间,进入组团内部就完全为步行空间。首先在步行道的设计上会根据所承担的交通功能在道路的宽度上会进行不同的设计,入口与组团商业中心地区的道路为了容纳较大的人流量和更快的疏导人流会采用5m~8m宽的设计并与广场结合,形成这些地区通行和停留休憩双重功能的地带。通过入口空间后,连接入口空间与各个住宅楼之间的道路则大多采用1.5m~1.2m宽的步行小道的形式。香港处于亚热带地区,夏季长,气候湿热多雨,在步行道上会应用长廊来为居民遮阳遮雨。在建筑与步行道之间通常会设置各种类型和尺度的空间,有设施丰富,开敞的儿童游乐园、成年人康体设施空间,还有利用爬藤植物和花架形成静谧精致的休憩小空间。这样面积的小空间可以随着场地不同的空间形态而进行布局,非常受到居民的喜爱。

3.2. 精致的植物配置

植物材料的出色运用是公屋景观设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在社区内都采用价格较低廉,对场地也适应性很好的南方常用树种。在设计上,面对不同的空间植物配置上会有不同的配置方式。例如入口广场上,大王椰、小叶榄仁这样高大,树姿挺拔的树种结合方形树池形成入口广场上的树阵空间,形成一个简洁而开朗的空间氛围。许多公屋社区是建设在山坡地形上的,坡度太陡的地方不适宜作为居民的活动场地,通常是做成绿荫草坡的形式,草坡边缘会采用修剪绿篱或一些草本植物形成变化丰富的边缘线,宛如这一片芳草是由坡的上方缓缓流下一般;草一般草坡中央则轻松的点植几株高大乔木,草坡中央的舒朗乔木与边缘郁密的草本景观形成视觉上张弛有度的对比,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图2)。许多散步小径的植物配置也是别出心裁。在小径的两侧,会采用中高低复层式的植物搭配,底层采用紫鸭趾草、银边草、白蝴蝶或者如肾蕨、鸟巢蕨这样的蕨类形成色彩多变化与艳丽的底层配置,中下层的灌木层一般采用修剪福建茶、黄素馨、黄金榕;小乔木层多采用鸡蛋花这样的树形特别,花香浓郁的树种,或者是花叶垂榕、圆柏等。一些靠近建筑的小径这样搭配植物后,会使蜿蜒的小径显得更加幽静。

图2. 坡地地形的植物景观设计

作者自摄

3.3. 丰富的空间层次变化

在面域不算阔足的空间内要想能让居民的户外体验更加丰富,设计在空间层次上增加了一些变化,使本来较小的空间通过“隔”的手法,看起来比实际的更大,可观可行可游的地方更丰富。在社区内,连接各主要出入口的有一套直线链接的交通连廊系统,在园中,绿地与园路的关系则是,利用蜿蜒交错的散步小径将绿地划分为大小不一,不规则流线式变化的一块块绿地,相对靠边缘的绿地种植密郁的植物,这样一圈围合起来,在中央则减少植物材料的使用,形成一系列的小草坪景观,有时会在两者之间再设置一些绿地,这样的绿地只种植底层的地被或灌木,高度在人的视线以下,和上层大乔木形成一个绿色的框景,从住宅的入口处或活动场地的座椅上向中央空间望去,视线所穿过的空间形态就有了郁闭——半开放——开敞这样的变化,植物层层叠叠,视野内张弛有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3.4. 文化凝聚社区的力量

目前在香港的许多公屋小区都是在以前的徙置大厦的基础上清拆重建的,社区的布局及周边的生活设施配套都有了很大改变,人们虽然会逐渐适应新环境新格局新生活,但记忆里的生活场景,过去的风土人情是人们的生活再怎么日新月异也不会被抹去的,每当人们在闲暇放松之时能在场所当中勾起过去的一些记忆,对新搬入社区的人来说,也是一个让他们能了解过去的场地。在景观设计上,会针对过去的一些特别记忆点的场景进行结构上的保留和策划,例如牛头角上邨在该项目商场内每个柱位空格内,设置“文物展览廊”,向公屋居民展示了募集而来的多件具历史意义的物品,它们能清楚地勾画出1960 ~ 1970 年代具公屋特色的社区生活。房屋委员会在1998年就开始尝试在公屋社区内将流行的公共艺术与社区环境营造相结合,让更多很好的艺术文化创作走进底层。房屋委员会早期是进行壁画绘制,青衣长宏邨就曾在2003年是集结了公屋居民、房屋委员会聘请的设计师一起合力完成了一幅长达128米的巨幅壁画,以明艳的色彩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公屋建设历史,为整个社区的居民树立起创建长久和谐社区,美好绿色的家园的信心。

结语

可以看到,香港公屋事业经历的数个阶段的努力与提升如今取得了还是令人较满意的成果,它以自身的实践向我们展示了公屋环境事业不断提升的方向与潜力,与时俱进的观念与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定能够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并将美好运用到我们周围的环境当中,在条件即使苛陋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创造宜人的生活景观。我国的保障业正是起步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所纰漏与出错的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香港的发展模式也可以成为国内其他地方的学习范例,帮助国内刚起步的保障业走向更科学更合理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5篇:无机精细化工范文

石化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是浙江重要的支柱工业。浙江石化工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精、专、特、新的特色优势。

**年底,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称"规模以上企业")中石化企业973家;工业增加值143.9亿元,销售收入678.9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9.2%和10.9%;利税总额65.7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1.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0%和8.9%。主要产品产量:合成氨89万吨,氮肥51.2万吨,磷肥13.3万吨,硫酸40.6万吨,烧碱41.2万吨,纯碱8.4万吨,电石11.3万吨,塑料12.2万吨,农药6.5万吨,涂料6.3万吨,染料18.1万吨,各类助剂16.2万吨,原油加工量1050.4万吨,轮胎670万条(其中子午线轮胎347万条)。

**时期,石化工业作为省政府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发展很快。工业生产、技术进步、行业结构、产品开发、产业组织、区域布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作为培育主导产业重要抓手的"三个一百"工程(组建100家企业集团,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15家;培育100个化工拳头产品;实施100项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突出表现在:

(一)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据石化系统统计,**年均增长16.4%,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5.7%,实现利税年均增长13.7%,其中实现利润年均增长7.1%。实现利润居全国同行第2位,其余均居第3位。**年,化工万元产值能耗1.09吨标准煤,比95年降低0.95吨标准煤;全员劳动生产率达6.6万元/人,其中化工为5.38万元/人。石油加工业是**时期全省主要工业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二)产业组织和行业结构渐趋合理,特色优势逐步形成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要目标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组、联合不断推进,大公司、大集团不断成长。企业集团发展到26家,比**年增加5家。镇炼化、巨化等2家为国家特大型企业;中策橡胶、新安化工、杭州电化等24家为大型企业。行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化肥产值在化工系统中所占比重由**年的21%下降到10.5%;精细化工产值率由**年的45%提高到56.9%,比全国平均值约高出15个百分点。拳头产品进一步发展,分散染料、燃料油品、草甘膦、井岗霉素、阿维菌素、VE主环、异植物醇、氟基础原料、氟致冷剂、含氟无机盐及试剂、氟材料、涂料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领先地位。

(三)石化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生产力布局趋于改善

镇炼化和巨化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镇炼化形成了1600万吨炼油能力和1200万吨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巨化集团形成了从氟基础原料、氟致冷剂到氟合成材料的全国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湖州、台州两个国家级精细化工基地加快建设。结合城市化进程,建设重点化工园区,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和集中治理污染。湖州钟管的生物化工园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科技化工园区、上虞港的精细化工园区等建设较为突出,化工布局分散的局面逐步改善。

(四)企业投入力度加大,产业规模明显扩大

**期间石化系统列入国家"双加"工程的有19项,列入"国家三个专项工程"的有12项,列入省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计76项,累计完成投资额104.66亿元。**重大工程大多建成或正在建设。镇炼化1200万吨炼油装置改造,巨化3000吨PTFE,新安化工1万吨草甘膦,嘉兴韩泰180万套子午线轮胎,龙盛、闰土等万吨级分散染料生产线改造,杭州炼油厂2万吨白油等项目建成投产,使我省在相关领域的生产能力处于全国先列。

石化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行业结构不够合理。煤化工比重较大,石油化工尚未形成现代化工的主导地位;精细化工的传统领域比重偏大,新领域发展不足;农用化工的小化肥、小农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精细化工产品相当部分仿制国外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高素质技术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三是企业普遍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中小型为主的企业组织结构、较为单一的产品结构、相对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面临着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四是环境污染问题较严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

二、**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发展背景

进入**,石化工业发展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趋向完善,石化工业生产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为显著,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加快推进,石化工业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石化工业将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以我国加入WTO为标志,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进一步融合。石化工业可以在产品出口、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跨国经营等方面,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又给石化工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迫切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经济规则接轨,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

3.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技术进步日益成为石化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石化企业面临着不断追求技术优势、竞争优势的强大压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研究开发成本明显提高,投资风险明显加大。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石化工业,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4.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石化工业发展受到较大的环境制约。环太湖、钱塘江、运河水系的重点治理,对石化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石化工业在生产建设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从产业选择、区域布局、技术方案确定等各方面和设计、制造、营销全过程全面采取"三废"控制及治理措施,决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二)战略任务

1.**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加快发展氟化工,积极发展石油化工,稳定发展农用化工,进一步形成"专、精、特、新"的发展特色,把石化工业建成产业带动力大、集约化程度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2.**发展的预期目标

--**时期石化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年达到1196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年达到242亿元。

--**时期利税总额年均增长11%,到**年实现利税11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到**年实现利润48亿元。

--**时期石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超过300亿元,其中镇炼化100亿元,三资企业及其它100亿元以上。

3.**发展的主要任务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投资、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上新台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加快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发展以优势产品、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产品为主的拳头产品100个;下决心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

--推进企业"三改一加强"。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进一步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推进企业改组,**期间形成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集生产贸易科研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显著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强企业科学管理,实现管理创新。

--在更高层次上培育"五个一批"企业。按照大公司大集团、小型巨人、名牌产品、创汇大户、高新技术企业等五类标准,进一步采取培育措施,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争取到**期末,"五个一批"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到石化系统的70%和80%以上。

--积极有效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所有企业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推行清洁生产,从区域布局、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工艺技术、"三废"处理手段等方面全面实施环境友好工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统一。

--进一步提高石化工业的外向度。积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推动石化工业向开放型经济发展,重点抓好30个左右省级石化出口重点企业。争取到**期末,石化工业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25%。

三、主要行业发展方向

(一)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按其产品分为传统领域精细化工和新领域精细化工两个部分。传统领域精细化工,目前已形成以化学农药、染料、涂料等为主、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从市场趋势看,化学农药中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某些特效杀菌剂、除草剂及剂型等,国内仍有缺口;建筑涂料、汽车漆、道路标志漆等需求量激增;染料等出口潜力仍较大。新领域精细化工,我省已形成一批以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皮革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胶粘剂、生物化工产品、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等以特种化学品为主的专业生产企业。全国新领域精细化学品年生产能力近900万吨,产品9500余种。从总体上看,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缺口较大,市场前景广阔。

在**以至更长一段时期,以精细化工为特色发展浙江石化工业,是一个必须坚持的方针。总的方向是,抓住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三个关键环节,重在创特色、创名牌,推动产品向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重点建设好精细油品、造纸化学品、催化剂、生物化学品、工业表面活性剂、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10个在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精细化工专用生产基地。

1.染料工业

发展活性染料、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研制发展符合国内外环保要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重点是研制开发符合德国纺织品环保法规(Eco-TexStandard100)要求的分散、活性、酸性和直接染料品种。活性染料,重点发展ME型、KE型具有高强度低盐型的活性染料;酸性(中性)染料,重点发展聚酰胺纤维、皮革羊毛用中高档弱酸性中性染料,加强三芳甲烷型酸性染料的开发力度;分散染料,重点开发含氰基偶氮苯系、苯并噻唑偶氮系、苯并二呋喃酮系分散染料;直接染料,重点发展高档、耐晒一浴一步法型、D.S.D酸等结构的直接染料。

2.涂料工业

引导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实现树脂色浆和涂料生产的专业化。大力发展高档合成树脂涂料和节能低污染的水性涂料(丙烯酸和醋酸乙烯等)、高固体份涂料、粉末涂料和幅射固化涂料;重点发展高档建筑涂料、汽车涂料、家俱涂料和重防腐涂料。有机颜料,重点发展异吲哚啉酮、喹啶酮、喹酞酮、苯并咪唑酮系等杂环结构高档产品;配套发展无毒、无污染的高档无机颜料;淘汰和缩减有毒的铅系、铬系颜料。

3.医药中间体

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主要是研究头孢菌素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7ACA、7ADCA和GCLE大规模生产的工程技术,红霉素生产技术,氨基酸的发酵及后处理技术,甾体激素的资源开发和微生物转化技术,以及维生素C、E、B2、B12的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解决不对称合成和拆分新技术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采用选择性催化等不对称合成新技术和各种拆分新技术,生产单一对映体药物,攻克消旋体拆分和消旋体处理等难题。

加速推广羰基化技术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提高烟酸、泛酸钙和吡啶类药物的生产规模。

4.有机硅行业

将有机硅发展成为我省精细化工重要的增长点。扩大有机氯硅烷单体的单套生产能力,提高选择性和催化剂寿命,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将硅油、硅橡胶和含硅精细化学品作为有机硅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大有机硅在纺织、建筑、电子、日化、皮革、医药等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5.饲料添加剂

发展赖氨酸、蛋氨酸等大宗产品生产,替代进口;加快饲料磷酸氢钙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引进国外脱氟磷酸钙新技术,积极开发丙酸防霉剂,形成相当规模的装置。扩大维生素(VC、VA、VD、D-泛酸钙、VB2)、抗生素、驱虫保健剂的生产规模;加快推广复合饲料添加剂,满足国内需求。

6.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中的柠檬酸、乳酸、木糖/木糠醇、异维生素C钠盐等产品已有相当规模。应积极开发或引进丙酸、单甘酯等产品生产技术,发展代表现代生物工程的L-乳酸长链二元酸、L-丙苯胺酸、透明质酸等产品。

7.合成胶粘剂行业

重点发展环保型胶粘剂(如水性胶粘剂丙烯酸类和醋酸乙烯等热熔胶),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发展低甲醛释放量的脲醛胶,争取产品中游离甲醛含量降至10mg/100g,以配合木材加工制品的升级换代;发展高档专用胶粘剂,如热熔胶,聚氨酯胶粘剂,有机硅胶粘剂,高性能环氧粘结剂和汽车用PVC塑溶胶,满足相关行业要求。

重点规划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精细化工项目,提升精细化工产品档次,保持精细化工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主要建设杭州化工研究所造纸改性淀粉二期扩建工程,浙江东港工贸集团**吨/年双活性基(高固色率)活性染料,升华集团8吨/年迪克拉苏、10000吨/年碱性脂肪酶,绍兴稽山L-丙苯胺酸,德清东立L-乳酸和复合饲料添加剂,湖州狮王精细化工厂D-泛酸钙,浙江龙盛集团40000吨/年环保型分散染料,新昌新和成化工公司**吨/年香叶酯等项目。

(二)氟化工

氟化工是亟待发展的行业。我省氟化工已经形成了氟致冷剂、哈龙灭火剂、氟树脂及加工制品、氟农药、氟医药、无机氟盐、CFC和哈龙替代品等系列产品,许多产品在全国占主要地位。**年全国氟化工产品生产总值35亿元,我省为15.9亿元,约占42%。全国最大规模的巨化集团年产3000吨聚四氟乙烯(以下简称PTFE)装置竣工投产,为浙江氟化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氟化工总的发展方向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重点支持一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生产,推动氟化工快速发展,保持在全国的竞争优势。争取到**期末,氟化工总产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家,超亿元的企业6家(其中超5亿元的企业2家);60%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国际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15%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90%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重点骨干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

1.氟树脂

根据市场需求,在进一步扩大氟树脂产品产量的同时,加快发展氟树脂新品种,提高产品品级和质量,扩大应用领域。重点发展熔融型氟聚合物、氟弹性体,确保我省在氟树脂产业上的领先优势。支持巨化集团加快建设中俄科技合作园和PTFE技改项目、聚全氟乙丙烯和氟橡胶项目建设,争取创建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浙江化工科技集团发展聚偏氟乙烯和延伸加工氟碳涂料;支持有条件的有机氟材料加工企业在氟树脂应用领域延伸发展。

2.ODS替代品

根据保护臭氧层的国际规定,逐步停止生产和使用CFC和哈龙等ODS产品,加快开发和生产适宜的ODS替代品。以"国家ODS替代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依托,支持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DS替代品生产技术。重点支持巨化集团公司实施万吨HFC-134a项目;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推进HFC-32、HFC-125、HFC-245fa等产品的产业化和开发ODS替代产品;浙江萤光化工、浙江鹰鹏化工、浙江三环化工等企业发展ODS替代产品。

3.含氟精细化学品

重点发展含氟中间体系列产品、含氟医药和农药终端产品、含氟表面活性剂、氟涂料产品等,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加强三氟化氮生产技术、含氟芳香族化合物特殊品种的合成技术、含氟织物整理剂等表面活性剂新产品的合成技术、含氟涂料的常温固化技术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支持浙江传化化学集团在含氟表面活性剂领域的发展;浙江三环化工、东阳化工二厂、三门解氏氟化工和海盐天源科贸公司等企业发展含氟中间体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浙江化工科技集团、东农化工和临海利民化工等企业在含氟农药及中间体领域的发展。巩固和发展我省在氟乐灵、氟节胺、硫酰氟、锐劲特、乙氧氟草醚等农药及医药新产品生产领域的优势。

4.无水氟化氢

重点加强现有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生产。全省不再新建5000吨/年以下无水氟化氢的生产装置。支持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萤石资源消耗低的骨干企业,进一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高无水氟化氢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争取**末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

(三)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树脂、纤维、橡胶三大合成材料,生产众多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氨及其衍生物的重要行业。石油化工自50年代崛起并迅速发展,替代煤化工占据了现代化学工业的主导地位,并带动相关行业蓬勃发展,其产品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市场容量很大。

发展石油化工总的要求是,坚持"大型、先进、深度、系列、集约"的方针,充分利用我省的港口优势和西气东输、开发东海油气田的有利条件,依托镇炼化的重要产业基础,扩大利用外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根据浙江发展石油化工的实际条件,提出以下导向性的规划项目:

1.进一步实施镇炼化的炼油能力扩大至**万吨及一系列综合配套装置的重点项目。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立足清洁工艺和有竞争能力的成本,努力提供社会需要的清洁燃料。在增加炼油加工量的同时,为下游化工发展提供原料,做好丙烯、芳烃深加工方案。完成清洁燃料(包括车用液化气)改造工程。

2.加快镇炼化建设80万吨乙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向国家争取立项建设。积极开展工作,拟在宁波开发区引进台湾135亿美元塑料加工项目,促使浙江石化工业有一个质的飞跃,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3.适时做好天然气化工利用规划。国家已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及开采东海陆架盆地天然气,省政府已决策引进LNG。这三者将为浙江提供可靠的、多元的天然气资源,较大地改变化工能源结构,并为发展天然气利用项目创造条件。

4.在建设石油化工主体工程同时,规划一批利用C3、C4、芳烃等原料的化工原料项目。拟建2万吨环氧氯丙烷、扩建30万吨ABS、14万吨聚丙烯、副产硫磺制酸等项目。

以上项目的逐步实施及其拓展延伸,将实现省政府规划建设以宁波为中心,延伸上虞(港区)、杭州(下沙)、嘉兴(乍浦)等数个石化工业园区的杭州湾石化工业基地。

(四)农用化工

农用化工是浙江石化工业的主要行业之一。**年农用化工占系统内化工产值的19.7%,其中化肥占9.5%、农药占10.2%。

化肥工业,具有发展的潜在市场。**年我省生产化肥72万吨(折纯),其中氮肥51.2万吨、磷肥11.84万吨,钾肥生产几乎空白。据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近几年全省化肥总施用量维持在460万吨左右(标准肥),其中氮肥330万吨、磷肥100万吨、钾肥30万吨,折纯量为95万吨,其中氮肥69.3万吨、磷肥18万吨、钾肥7.5万吨。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为1:0.26:0.11。**时期预计我省化肥需求维持在100万吨折纯量。按农业部提出的要求,氮、磷、钾的比例以1:0.37:0.25计算,需氮肥61.7万吨、磷肥22.9万吨、钾肥15.4万吨。缺口量为:磷肥11万吨、钾肥15.4万吨,合计26.4万吨。

农药工业,从总量来说,已能满足全省农业的需求,三分之二以上销往外省或出口。但产品结构不合理。毒性较大的甲胺磷占全部杀虫剂产量的一半以上,亟需研制新的高效、安全的杀虫剂。可近年新开发的几个杀虫剂品种,尚不能替代甲胺磷。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比例也不够合理,**年为1:0.26:0.77,杀菌剂比例太低;剂型太少,与原药的比例仅为5。

1.化肥

总的发展方向是:调整氮肥品种结构,发展磷肥,充分做好温州明矾石综合利用的技术准备。在品种结构上,适应"一优二高"农业的需要,发展高浓度复混肥及微肥、专用肥,限制低浓度的碳铵、普钙、混合肥产量。在肥料品种上,增加复合复混肥料。一是增加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的复合复混;二是增加多元素、多功能肥料的复合复混;三是增加生物复合肥。

(1)氮肥,在产销基本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抓紧完成巨化合成氨装置技术改造,增加尿素生产能力;适当压缩碳铵产量,碳铵在氮肥总量的比例从目前的38%减少到25%。

(2)磷肥,我省有较大缺口,现有12万吨左右磷肥是低浓度的普钙、钙镁磷肥。按照市场需求,实施高浓度磷肥发展工程。近期拟在宁波或巨化建设硫基氮、磷、钾复合肥工程。今后,随着镇炼化高硫质原油加工处理和副产硫磺制酸工程建设,配套建设磷铵工程。在已有复配肥的地方,做好农化服务工作,提高化肥利用率。

(3)钾肥,目前我省生产空白,全国的缺口很大。要利用港口优势进口KCl;在有硫酸资源并且副产HCl可以利用的地方(如嘉化、巨化),采用曼海姆炉法建设硫酸钾生产装置。

(4)小氮肥,依照择优改造、规模经营、一主多副的原则,进行全行业调整。第一,企业数由目前的16家调整到10-12家,合成氨总产量基本不变。第二,增加硝酸、双氧水、甲胺、甲醇、工业用氨(液氨、氨水)等合成氨相关联产品的生产,将碳铵产量从目前的140万吨降为90万吨。第三,继续扩展各小氮肥企业的多种经营渠道,使化肥产值在企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到50%以下,实现企业扭亏为盈。

2.农药

总的发展方向是:总量基本维持现有水平,重在调整品种,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逐年削减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产量。适当调整三大剂的比例,增加杀菌剂和除草剂品种,开发氟农药、生物农药、病毒农药及微量、超微量诱杀农药等。增加新剂型,提高剂型与原药的比例。

(1)严格控制新增农药厂点,包括加工、分装及联营办分厂等。引导企业逐步形成以原药生产为主和剂型加工为主的生产体系,提高剂型加工和配方能力。

(2)依托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充分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生产企业的研究力量,实行创仿结合发展农药新品种。着重开发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剂型对原药的比例。积极推进毒死埤、锐劲特、二嗪农、氯氟氰菊酯、氟节胺、伊维菌素等新型农药项目建设。

橡胶加工业。充分利用较好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强做大。重点发展子午线轮胎和特种橡胶制品。支持杭州橡胶集团继续上规模上水平,促进与日本横滨轮胎的技术合作,加快提高产品档次;支持嘉兴韩泰轮胎壮大规模和提高原料供应本地化率。到**期未,子午线轮胎生产能力达到800万条,占全省轮胎总量的60%以上。

氯碱等基本化工原料。着重进行离子膜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增产高质量碱和氯。支持巨化、杭电化、善高、嘉化的离子膜烧碱改造,到**期未,离子膜烧碱的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占烧碱总量的30%。

四、主要措施

(一)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规划引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石化工业快速健康发展。认真实施全省石化工业**规划纲要,并重点编制实施精细化工、氟化工、化肥农药等三个专题规划,推进主要行业结构调整。指导重点企业从实际出发,编制实施企业的**发展规划。加强产业指导信息工作,及时国内外石化行业动态信息和政府政策导向信息,引导企业生产和投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切实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

(二)坚持"科技兴化"方针,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把"科技兴化"引向深入。以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加强产学研结合为主要途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石化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抓好氟化工、ODS替代品、南方农药、催化加氢、造纸化学品等5个国家、省级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工作,突破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和信息传导的功能。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改善效益和治理污染,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改造、提高制造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区域布局,加强环境保护

把环境保护放在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扎实抓好。彻底改变边生产边污染的发展模式,切实转变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方式。大力推广清洁生产,鼓励发展环境友好化工工艺和元素经济化学,积极采用无废少废技术,将污染尽可能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做到保护环境的对策适当、治理技术先进、所需投资落实。严格控制水系源头化工项目的建设,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有计划地实行关停并转。充分利用环境综合治理设施,努力提高设施运转率和污染物去除率。对于最终需排入环境的"三废",必须在排放前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结合城市化进程,从抓好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建设入手,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引导企业向治污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的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着力改变企业小而散的局面,促使石化生产集约化、规模化。

(四)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

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推动石化工业向开放型经济拓展。用好用足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来浙江投资发展石化工业。努力扩大出口,壮大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队伍,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扩散产业。

(五)拓宽融资渠道,确保重点项目实施

石化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培育中的主导产业,应在建设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规范上市,募集建设资金,加快发展。加大对重点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财政贴息支持。积极做好协调金融部门的工作,加强与大中型石化企业的银企合作。对上规模、上档次、有市场、有效益的重大石化项目,利用直贷、联贷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能力、扩大利用外资、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等多种途径,促进石化工业生产和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第6篇:无机精细化工范文

一、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提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开展效率的必要条件。信息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财会工作的开展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企业而言,财会工作要处理复杂繁多的财务信息数据,单纯依靠人力处理财务相关工作往往会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并且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也是不容小觑的,随着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建立自己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通讯渠道来实现对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核算、分析、备份、调取、使用,借助网络通讯的高速即时特点以及计算机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帮助财会工作人员减轻工作压力,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出现,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2.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在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普及应用之前,多数企业在财务信息数据的管理上都较为随意,财务管理的规范性难以保障,信息数据标准化水平不高,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紧密,财务数据材料的递交不够及时,有时还会出现错报或漏报的情况,导致财务数据完整性受到影响,这些都将给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造成制约。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以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有效连接起来,在财会信息收集与管理方面,系统能够自动形成标准的信息数据形式分类,统一进行数据整合、筛选和分类管理,各部门也必须要按照系统要求按时上传规范的数据信息文件,通过信息化系统的筛查功能还能够更容易的发现财务数据信息中的异常和缺漏,财会工作人员则可快速及时的联系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财务信息进行重新核对上报,这也就减少了财务信息失实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在提高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优化的策略

1.做好宏观分析,把握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优化的基础条件

首先,在对企业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优化之前,要对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系统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的分析,发现现有财务会计流程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同时,要对财务会计流程整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漏洞进行科学诊断,对症下药。其次,要在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完整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优化。对现有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改造,促进财务会计流程的科学化、有序化、信息化。

2.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加强财会系统内部协调规范运行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而言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优势作用,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信息化系统技术的功能优势,将其与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优化目标结合起来,针对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分析,了解可能制约财会工作开展的主要技术因素,针对性的进行技术升级,对财会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开发一些有利于财务会计工作高效开展的实用性功能,对财会信息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复杂工作内容进行简化处理,保证整个财会工作流程的顺畅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系统内部各关联部分之间的信息标准化建设,通过统一信息数据的口径,提高财会工作流程中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互通与共享水平,实现财务会计数据资源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在系统内部的公开化水平,并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来促进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规范运行,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支持。

3.强化效率意识,实现财务会计流程的精简化、动态化管理

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各项工作都应该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根本导向,企业财务会计流程也不例外。因此,企业要将业务的发生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同步进行,避免业务发生一段时间后财务会计人员才能对数据进行处理的问题。同时,财务部门在对有关数据进行采集后,会计系统将会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财务会计人员在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之前,应当预先将与会计核算工作有关的各类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一旦企业业务开展,数据库系统将能够及时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核算和规划,以此来实现动态化、高效化的财务管理,避免经营者决策的失误。

第7篇:无机精细化工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 现代警务指挥体系 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多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以及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人民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治安管理、维稳反恐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建设、发展现代警务指挥体系成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公安机关现代警务指挥体系信息化基础与核心

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应对现时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是提高各种警务工作能力的必然抉择,是建立现代警务体系的重要标志,对推动公安警务工作向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公安机关提出了“以信息化建设为主线,以情报研判为支撑,以提高公安机关维稳、反恐、处突能力为目标,逐步构建适应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警务指挥体系”,而构建公安机关现代警务指挥体系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在公安机关指挥中心打造一个具有指挥调度和交流反馈扁平化、警情展示和警力部署可视化、警情处置和信息收集立体化的现代警务指挥平台。

按照目前公安工作信息化水平发展情况,现代警务指挥平台主要是以公安专用网络为依托,以“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12110短信报警平台、技防报警系统和业务警种部门应用系统报警为基础,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卫星定位系统(GPS)和350兆公安无线通信系统为支撑,结合“扁平化”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治安卡口智能化信息系统、视频图像监控系统、警力报备系统、警情研判平台和预案管理系统,与警务综合平台、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其他业务警种系统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在重要节假日、活动庆典及敏感节点时期内,实现对党政机关重要部位、主要道路、重(特)大案(事)件现场以及各类警情处置现场的信息采集处理、图像实时监控、警力资源合理调用,为应急处突、指挥调度、监控巡查、视频取证等提供支撑保障。

二、加强公安机关现代警务指挥平台信息化建设的实战应用

现代警务指挥平台信息化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信息化建设有关技术框架和标准,科学规划建设,对必须整合到平台的应用系统进行梳理改造,确保平台建设符合公安信息化建设标准,各支撑、辅助应用系统数据能相互关联、共享共用,逐步建成一个高度集成、功能强大、相互关联、上下共享的现代警务指挥平台,实现指挥调度和交流反馈扁平化、警情展示和警力部署可视化、警情处置和信息收集立体化。

1、“统一软件、统一标准、统一时限、统一厂商”建设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将电话、短信、互联网、技防等报警方式纳入系统统一管理,将各种报警数据信息与报警定位系统、350兆公安无线通信系统、警务综合应用平台、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和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等支撑、辅助应用系统自动关联,实现实时碰撞比对、预案自动响应和网络派单、警力调度及接处警情况实时视频展示。

2、在建设省-市两级级公安机关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基础上,将系统建设应用延伸至县区一级公安机关,并配套建设各类公安业务系统及水、电、煤线路布设、公共交通流等社会信息资源应用图层,通过与电话、短信等报警警情信息相结合,全面、直观、准确地反映公安五要素信息的现状、分布、技术特征以及动态警力分布,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安、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为案(事)件处置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和辅助决策支持。

3、加强公安无线通讯建设,市级指挥中心350兆无线通讯网的主基站须达到8信道以上,县级指挥中心主基站须达到4信道以上,县级以上城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终端与指挥中心通话实现全程录音和实时存储。

4、建设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网络,将治安监控、道路监控、卡口监控图像资源和社会视频监控图像资源整合接入各级指挥中心,实现实时调度。

5、完善视频指挥系统功能,以“扁平化”视频指挥调度系统为主干,整合静中通、动中通及单兵图传设备,强化立体化的视频指挥作战系统功能,视频声像可通过现代警务指挥平台实现实时展示,并可随时组网实现可视化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扁平化指挥和远程会商。

6、配套建设各类指挥业务支撑、辅助系统,包括GPS警力定位、警力报备、警情研判、信息报送、值班管理和预案管理等应用系统,实现各系统相互关联应用

第8篇:无机精细化工范文

关键词: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龙头,电子政务已成为各级政府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子政务的基础之一,公安信息系统建设更显重要,没有公安警务信息系统的应用运行就根本谈不到完整的电子政务建设。近年来随着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伴随现代警务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警务工作对警务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

公安警务信息化发展历程

始于1984年的公安信息系统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1994年底我国首次建成了全国性的犯罪信息查询系统,但当时由于条件有限未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直到1998年我国推行“金盾工程”以来,才逐渐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公安警务信息化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信息应用技术方法的创新等几个阶段。日前则致力于开发统一的信息系统,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各类警务信息在共享平台上实现充分而高效的集散。但是,由于对警务信息化涵义的不同理解和认知,公安机关内部在各类信息应用主体,警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当前的警务信息化建设,因此有必要明确公安警务信息化的具体含义,以此含义来审视当前警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以帕累托改进的思路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提出对策。

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

这里所说的认识不到位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领导决策层意识不到位,二是民警执行层意识不深入。公安警务信息建设以其准确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为侦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受传统警务模式的影响,民警还无法深刻领悟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实质。一些领导和民警对警务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往往认为警务信息化是技术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仍旧习惯于拼消耗、大兵团作战,习惯于吃大锅饭,因为不能用“大信息”指导“小动作”,加剧了我国警力不足的现象。部分民警对公安警务信息化基础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上不去,个别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到位。公安部把“全方面加强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作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由此可见,全面加强公安警务信息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公安警务信息化基层基础应用是上级机关对基层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基层公安机关适应新时期基层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和工作。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侧重于对事物的行政管理,过分依赖于上传下达和按指令办事,往往出现信息不准,过程失控,决策失误等现象。现代管理方式则侧重对信息的管理,要形成对信息的传输、采集、共享、备份、分析、加工和应用的新的思维方式。公安警务对信息化的实现,首先取决于人的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公安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带来的新变化,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应尽快建立适应公安警务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不高

纵观我国公安系统对现有人员结构来看,主要包括社会招聘干部、录用的公务员和复原转业军人,公安系统专业性技术型人才的更新和补充速度缓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公安部门在提高自身素质上还跟不上信息时展的要求。公安部门的信息化业务水平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近年来公安系统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优化人员的素质结构,公安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基层真正拥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不多,既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又精通公安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太少。目前基层公安机关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程序的人员,大多为县区公安机关信息通讯部门的专业的技术人员,大部分管理一线人员仅限于操作和应用管理软件。由公安系统开发推广的现有单项管理应用软件,每一项软件都纳入了应用考核,基层公安机关及民警既忙于各种软件考核又忙于完成公安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软件的应用层次。公安系统信息技术人才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目前高度信息化、动态化的社会环境对公安基层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公安警务信息化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功能还没得到充分地发挥,警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公安工作上的内在要求,而大量完整、准确、高度共享的基础信息则是实现警务信息化的基础。应充分认识以“打防控主干应用”为龙头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按照“整合资源、重在统一”原则,以推行基层信息采集规范化为切入口积极整合信息资源。推动打防控一体化进程。虽然各地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公安信息总体应用水平还不够高,距离警务信息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发展不平衡

当前我国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展展现出明显的不平衡趋势,这对于我国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尤其是目前很多的地区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展的意识不是很强,硬件设备也不够好,更加不会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因此,在进行公安信息化建设中要更加重视下落后地区的发展。因为,发展最为关键的就是一种平衡的发展,共同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当前更为要求一种公平性。因此,当前这种不平衡性就严格制约了我国公安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普遍性,加强对于落后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提到日程上来,我相信有先进发达地区的先例做好落后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三、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的改进对策

(一)强化应用意识是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一是要提升领导信息化决策意识。首先领导的决策作用是最为关键的,因此在进行强化应用意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领导的应用意识。二是强化民警信息化应用意识。要加强对民警的思想观念教育。针对民警年龄普遍偏大,现代化办公知识匮乏,缺少锐意进取精神,要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强化民警学习,逐渐使每一位民警都能认识和体会到,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文字处理,而是做好日常工作、强化和提高公安工作水平的最基本要求。民警人人都能达到“四会”标准,并熟练网络办公、网络执法。

(二)注重应用水平和技能提升是公安信息化发展的核心

“培养教育现有人才,引进吸收社会专业人才,开展人才合作,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育引进体系形成良性循环”,“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专业性技术人才领路。公安机关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专业培训;其次要立足本单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加强与IT企业的合作,加大民警队伍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再次要引进技术人才,以统一招考国家公务员为契机,把技术精湛、责任心强和热爱公安事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公安队伍中来。

坚持建设与应用两手抓是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都知道当前我国公安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公安信息化的发展侧重于建设基础设备和各类满足业务的应用系统。其实目前其各项设施已经非常完备,已经建成的各类应用系统已经能够满足适应公安实战打击犯罪,社会综合管理,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职责,但是也要看到一些不足的地方,尤其是目前这些还未真正的发挥现有的资源,要充分重视和挖掘其潜力。同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在进一步加大建设的力度,同时全面开发和挖掘应用,在发展和进步中始终坚持重建设、更重应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两条腿走路发展是硬道理。换句话说,我们建设出来的公安信息化系统就是要最终落实到应用当中的,而我们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又不得不依赖于我们平时的发展和建设,这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进行必要的发展,取得一定的同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也就是说明了,建设和应用必须都作为我们发展的首要任务才能取得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成功,这也是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结 论

目前正在进行的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是警务改革的必由之路,警务信息化建设突破了传统的思维理念,转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整合了警务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是我国政府上网工程的重要一环,是电子政务的深入实践,他的成功推进必将为我国电子政务的深入开展写下浓重的一笔。

参 考 文 献

[1].张锐昕.电子政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9篇:无机精细化工范文

油漆干了去掉硬化部分,未硬化的加点稀释剂就可再次使用,存放时要密闭。油漆一般由成膜物质、填料、溶剂、助剂等四部分组成。根据性能要求有时成份会略有变化,如清漆没有颜填料、粉末涂料中可以没有溶剂。属于有机化工高分子材料,所形成的涂膜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类型。按照现代通行的化工产品的分类,涂料属于精细化工产品。

应用领域

油漆,是古代的叫法;涂料,是现代文明称呼,包含更多的科技成分,在现代科技和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但是油漆有一些顺口习惯性称呼还是保留下来,如乳胶漆、底漆、面漆等。

一般而言,涂料就是能够涂覆在被涂物件表面并能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的材料。它既可以是无机的,如电镀铜,电镀镍,电镀锌等。也可以是有机的,如大多数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构成了当今涂料市场主要部分。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