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林下生态经济范文

林下生态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下生态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林下生态经济

第1篇:林下生态经济范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1林业生态环境的作用

1.1生态方面的作用

我国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林业的发展方向可以反映出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的一些现状,二者有着相同的作用。森林能够净化空气,也能够调节局部气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但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忽视了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而仅仅被人们当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就严重影响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从而为人类的长远发展提供环境基础。

1.2经济方面的作用

林业资源的经济功能主要通过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2种形式来表现。在林业的直接经济功能中,主要是指对林木的买卖,通过买卖林木能够获得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收入,将这些林木应用在建筑或造纸工艺中,能够直接获得经济利益,这是目前吸引人们投身于林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林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人不按规定,为获得经济利益而乱砍滥伐树木,不利于林业的长远发展。而林业资源的间接经济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人们通过保护林业的生态来发展观光旅游,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途径,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能够让外出人口回到本地发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人才。通过发展观光旅游来实现林业的生态功能,已成为目前我国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是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要求的,同时也是我国林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3社会方面的作用

林业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与人类社会与森林资源共同结合才得以形成和发展,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够推动林业的向前发展,这也就是林业的社会作用。一个地区中林业资源的变化能够反映当地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生态情况,通过这些不同的影响也能够对人们的林业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调节人和自然的关系。另外,有些有利的人类活动也能够拯救生态环境,从而保证林业资源的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作用。

2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义

如今,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虽然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但环境一直处于倒退的趋势。因此,加强林业的生态资源保护已经成为目前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对林业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林业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能够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目前,人们对林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人们的需求,所以必须要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努力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共同发展的方法

3.1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改造

要想推动我国林业的生态和经济共同发展,就必须要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林业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那么不仅会影响到经济收益,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类的长远发展。所以在管理林业时,必须要以生态平衡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发展林业经济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3.2各个部门联合管理

保护和合理发展林业资源,不仅是林业部门的主要任务,其他相关部门都也要主动参与其中,只有实现了各个部门的联合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的发生,推动林业的向前发展。如在开垦土地时,林业部门就必须要参与其中,保证土地在开垦的过程中符合征用条件,不能破坏当地的植被,或在开垦土地后要对地区的植被进行恢复,才能够推动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在和其他单位合作时也要注意,建立移动、联通通讯站时要保护周围的林业资源,做到资源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不管是进行哪种经济活动,都不能乱砍滥伐,避免出现毁林占地的情况。

3.3合理发展旅游业

要想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就必须要保护林木,同时也要扩大林木的种植面积,而这一工作不仅侧重于种植林木,同时也可以多种一些具有其他价值的树种,例如药材。在种植林木前,必须全面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了解市场中的动态变化后再开展这项工作,从而实现林业的跨越发展。另外,提高林业的产业进程也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来完成,使林业的发展走向更深的层面。在发展林业资源时,可以培育一些新型企业,在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的前提下,保卫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除此之外,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后才能够从更多方面推动经济的进步。相关地区可以从自身现有的旅游资源入手,改进目前的旅游现状,增加有关民俗民风的活动并合理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进步。

3.4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执法力度在促进林业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开展林业执法活动,严惩那些乱砍滥伐树木、随意占用林地的行为,进一步规范采砂采石等活动的流程,进一步规范所有有关林业征地的行为,接受人们的共同监督和检验。另外,在完善执法的过程中,不仅要整治现存的问题,也要加强对新出现问题的治理力度,更好地推动林业资源有序发展。

3.5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保护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同时也需要所有居民的共同配合。林业部门所需要做的是规范一切经济行为,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而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积极参与到林业的生态环境保中,提高自身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经济发展意识,从而推动林业经济的长远发展。为此,当地政府部门可以定期对居民进行思想教育活动,让居民能够真正了解到林业生态保护对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主动地去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另外,政府也可以鼓励居民参与树木的种植活动,增强政府和居民之间的联系,让居民能够拥护政府的措施。

第2篇:林下生态经济范文

伊春市带岭林业实验局带岭局由于多年开采,木材资源面已近枯竭,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结合区情和本区域的特点,充分利用国家目前对林业的相关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制定出符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规划和蓝图,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经济向生态可持续经济转型的发展步伐。要保护现有的林业资源,并以现有林业资源为依托,加快发展替代产业,加速建设以风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基地,以山特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和养殖基地,以黑木耳为主的林下食用菌绿色产品种植基地,调整林区的产业结构,加大内引外联的力度,把带岭局真正打造成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林业企业。

关健词:生态林区建设 可持续 绿色产业 林业经济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来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祖国的未来。同志在正定县就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平衡发展的经济结构,强调发展多种经营是改变经济结构单一,使农民尽快富起来,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他主持下制定的《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了林木权属,坚持谁种谁有,合造共有,维护林权不受侵犯,林果承包合同坚持15年以上不变等项措施,大大地促进了正定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志在正定的论述对于带岭林业实验局的发展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如何发挥带岭林业实验局的生态优势,遏制日益减少的木材资源,寻找替代产业,使其走上林业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正确轨道,这是关系到带岭林业实验局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因此,摸清家底,充分掌握带岭林业实验局的现有情况,制定出符合带岭区生态经济环境特点的发展战略,是我们目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伊春市带岭林业实验局(以下简称带岭局)基本情况

伊春市带岭林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哈佳铁路中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28º37'46"129º17'50",北纬46º50'8"-47º21'32",年均气温0°C左右,年极端最低温-43.9°C,夏季最高温38°C,年降水量676mm,无霜期120天,为北温带湿润气候区。林业总经营面积96742公顷,有林地面积90879公顷,森林覆被率高达94.3%,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水曲柳、椴木、榆木、黄菠萝等等。目前年采伐量10.5万立方米。辖区内有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最大的稀有树种红松种群就在其中;另有碧水省级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黑熊、马鹿、猞猁、水獭、飞龙、鸳鸯等240余种。尤其以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最具代表性,它标志带岭有最好的适合野生动物、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华秋沙鸭已被国际保护组织列为濒危物种,几年来,带岭省级秋沙鸭保护区开展的人工繁殖计划已经获得成功,为秋沙鸭物种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野生草药400余种,果类及山野菜30余种,这些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每立方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50000个每立方厘米,是北京、上海的1000倍。良好的生态环境,曾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伊春市带岭区于1937年开发,1946年建局,1952年定为原林业部直属实验局,1964年下放地方,政企合一至今。现既是国家大型二级企业、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的直属实验局;也是伊春市人民政府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辖一个街道办事处,9个经营林场,8个行政村,总人口37500人。结止目前,带岭局已向国家累计提供木商品材10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林业用地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00立方米,为支援国家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经过多年的开发,带岭林业局可以开采的活立木蓄积不断减少,成过熟林蓄积减少了60%。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显著的混交林、成熟林蓄积量明显减小,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130立方米下降到70立方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带岭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保护好带岭局仍具有的地理生态环境,抓住机遇,寻找带岭局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适合带岭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之路。

二、创造发展环境

1.根据带岭的实际情况,要以生态建设的观念指导全局,寻找有利于带岭局发展的突破口,从舆论入手,打破传统的思维格局,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两个文明一起抓,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又要注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体现政治、经济、文化内容,又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地制宜以“发展低碳产业、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目标,实施森林生态恢复保育、再造秀美山川。

2.几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要走森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不可能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森林对于社会的巨大的生态效用价值,我们不能无限制对森林进行索取,必须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保证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壤休养生息,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也要使其森林生态效用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生产力;只有青山在才能供我们永续利用,所以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困难,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坚守生态优先定为林区发展的严格底线。

3.要以人为本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建设生态带岭不但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生态建设必须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要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让广大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生态建设与自己的生存息息相关。认识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以至人类的安危。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结合国家的棚户改造工程这一契机,做好带岭局的棚户区改造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把林场的住户都迁下来,既能改善林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又能减少山上居民对森林的侵蚀,也能让出更多的土地使其大地原林化,更好保护好带岭局的周围环境。在保护好森林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林业职工的收入,大力提倡和扶持职工自营经济,作为职工群众提高收入水平的补充。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把改善民生作为建设生态带岭的重要任务,使生态带岭建设的成果更多体现在民生上。要加快民生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把改善民生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因素,真正把改善民生这一为民之举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重点做好下岗就业人员再就业和零就业家庭以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通过实实在在的利民之举,努力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群众真正感觉到温暖,得到实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4.认真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护,不断完善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工作,确保森林资源有效的生养生息,强化火源管理,加大森林案件的查办力度,把资源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强化林权管理,积极探索造林管护、抚育于一体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林下资源,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覆盖率。按照国家建设生态建设规划做好城镇绿化工作,不断提高城镇绿化效果和品位,完善至朝阳村的影视城道路建设,完善永翠河漂流及至大青山和石帽顶子上的风电旅游配套设施和道路建设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工作。

5.建立健全生态、低碳教育机制,并当作各级组织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让低碳、生态文明深深扎根在人民的脑海之中。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谋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把生态文明变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化。

6.积极倡导低碳生态消费模式,反对铺张浪费,深入开展“厉行节约”为主题的生态教育活动,推进绿色消费,大力倡导绿色文明,自觉树立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生态消费理念。让勤俭节约、生态消费成为人们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7.以生态优先,低碳、循环经济、节能消耗的理念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树立长期长远的发展观念。进一步完善行政考核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组织政绩考核的范畴,以低碳、生态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政绩观。

三、抓住政策优势,拓宽发展渠道

1.抓住和利用好政策优势,积极拓宽开发渠道。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民间资本,均可投资建项目。同时要利用好国务院在东北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的继续实施天然林保工程,以及国家关于国有林区事业化管理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争取林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林区发展整体规划,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利用好难得的振兴带岭局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上,明确强调要加强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保护,这必将对推动林区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兴安岭已被国家纳入资源枯竭地区,所以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开发等领域国家会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我们必面充分利用好这一政策,实现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开发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矿产资源开发业如花岗岩矿等,以及林业绿色食品产业、蓝梅果、北五味饮料开发和北药种植、特色养殖业的深加工等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

3.发挥环境优势。带岭区有凉水国家级自然区和碧水中华秋沙鸭省级自然保护区这样的地理优势,还有北列林场朝阳影视城,永翠河漂流,大森林沐浴等,可以搞好旅游开发,环境优势明显,具有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特点,是最叫响绿色品牌的地方。在本区发展绿色有机产业有着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环境条件。

4.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全力推进风电力项目建设步伐,发挥地域优势,生产清洁能源。我们还可以利用林区海拔高度适中、风源稳定这一有利条件和地或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目前由龙源公司开发的大青山风电工程,装机容量1.5万千瓦,效益相当可观,每天以30万度向东北电网输送绿色能源,年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除了在建的石帽顶子山风电开发项目外,还有“东山”以及“北列鹿鸣沟”风电可开发区域。所以带岭的风电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支持以风电为主的产业集团来带岭进行风电开发,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行的条件,把带岭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风电产业基地。二是建设绿色食品和野生浆果生产基地,做强优势产业。带岭区除总蓄积约320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外,还有已经初具规模的林下经济产品。如黑木耳、北五味籽、林下养鸡、蘑菇、山野菜、桦树汁液、蓝梅果以及其它山特产品等。带岭局科研所研制开发的桦树汁饮料、蓝梅果饮料、五味籽饮料,还有带岭局的职工自营经济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山野菜加工业,都是一些很有潜力的可持续深入开发的发展项目,这些绿色品牌,为我们打造野生浆果基地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真正把林区的绿色食品优势转变成经济强势。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经济种植业、建设野生经济植物采集经营和人工栽培基地。加强以寒月和环山林场为主的黑木耳种植区和蓝梅采集区、以北列林场为主的养殖野猪和肉鸡生产区、以明月林场为主的平贝种植区、以秀水和大青川林场为主的五味籽种植区等的基地化建设。四是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以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碧水中华秋沙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品牌,扩大带岭区的知名度,带动全区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全区的旅游总体战略布局为:以带岭星级宾馆为中心,以凉水原始林森林和碧水中华秋沙鸭保护区和大青山、石帽顶子山风电为主要看点,配合永翠河漂流,形成青山、碧水、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

四、政策支持,创造商机

因地制宜,制定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完善有利于促进带岭区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如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可以采取减税,或土地利用上的优惠措施,加快生态产品的生产和转化,多渠道吸引资金共同投资经济建设,建立完善的商业投资服务体系,提高政策化服务水平,构筑各项有利于林区建设和发展的投资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规划好新的经济增长点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彻底改变林区经济结构单一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爱文.伊春创新发展现代林区绿色产业[J].中国林业产业,2011(3)

[2]黑龙江省科学顾问委员会农业生态专家调研组.伊春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试点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2007(9)

[3]金静.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伊春的意义[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7)

[4]张晓陶,薛惠锋.资源枯竭型林区产业转型的困境与对策———以伊春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1

[5]潘忠,张立杰等.黑龙江省伊春林区科技与林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12)

[6]刘静波,张堡宸.东北国有林区发展改革的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13(3)

[7]张占贞,王兆君.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结构及平衡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

[8]N.Li,A.Toppinen.Corporateresponsibilityandsustainablecompetitiveadvantageinforest-basedindustry:Complementaryorconflictinggoals[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11(13)

[9]ToddA.Hagadone,RoberyK.Grala.Businessclustersinmississippi’sforestindustry[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12(20)

第3篇:林下生态经济范文

关键词:生态保护;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

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A

1试验区概况

实验区位于天祝县哈溪林场护林口天然林,65林班20小班,面积40hm2。

表1实验区林地条件

名称地貌坡向坡位坡度可及度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哈溪护林口中山西北坡下15°将可及灰褐土100

实验区用地广阔,气候条件适宜,适合林下经济发展,同时土壤肥沃、土壤湿度、温度适中,对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对实验区进行等比划分,以13hm2为1个实验区,排序为1、2、3号实验区,以林菌、林牧、林禽模式为主。边缘区用彩钢板进行封闭。深秋季节,对1、2、3号区域密植互叶披肩草,对野生菌进行移植,覆盖1号实验区,等待雨雪浸透、坐实。开春5~6月份,2号区域投放绵羊200头,3号区域投放珍珠鸡2000只。7~8月份,对2、3号实验区粪便进行清扫,堆积发酵,覆盖至1号实验区,同时对1、3号实验区互叶披肩草进行收割,储藏,开春进行绵羊伺养。进入冬季以后,2、3号区域进行轮换,在1号区域进行适当投放。

3研究的结果与分析表3产值情况统计表

区域〖〗面积/hm2类型投入/万元产出单价收入/万元113菌类260000kg8元/斤48213绵羊26500只800元/只40313珍珠鸡1025000kg5元/斤12.5

从该表格的数据中作出分析,1号区域以野生菌类为主,劳务费以每年2万元计算,净收入46万元;2号区域养羊200只,投入16万元,饲养费7万元(包括冬季、产羔季节伺料的购买),劳务费3万元,每只羊年产2只羊羔,净收入14万元;3号区域养珍珠鸡投入5万元,饲料2万元、劳务费3万元,产蛋净收入12.5万元,成年鸡出售20万元。总收入92.5万元。同时成年羊每只产羊毛6kg,羊羔每只3kg,共计2100kg,20元/kg,共计4.2万元,此项收入可用来补充植被恢复。从林木生长情况分析。

从该表格的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在青海云杉林中进行林菌、林牧、林禽模式的发展,在促进经济收益的同时,可以有效的促进林木生长,维持生态平衡,有效地促进林下经济与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对林下经济的有效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生态可持续循环如图1所示:图1生态可持续循环图林下经济与林地之间将不再存在林木矛盾,相反是协调稳定、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林下经济的发展使林业经济、林木矛盾等环境有了有效的改善,同时对林区稳定、小环境治理、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了有效的改善,促进了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天祝县虽地处高寒冷凉地区,但生态环境好,污染源少,天然林分布广面积大,都分布于沟谷河滩且临近村庄,光热条件充足,交通相对便利,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自然优势。同时,农牧民生产方式单一,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按照试验区的对比探索,在高寒冷凉地区,发展林下林牧、林菌、林禽,是林业可续开发为基础,循环再生产为主体,立体经营开发为经营模式的新兴产业结构,它不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国家森林资源的保护,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也有利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健康,一切为了绿色,一切为了环境。可以说,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性工程,是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再生工程,是绿色生态资源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环保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性产业工程。它是保护和优化原生态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项目,是一项新的产业格局。

参考文献

[1]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04).

第4篇:林下生态经济范文

关键词:生态城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城市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是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体。在不考虑极端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城市园林具有优良的生态功能,因此又被称作“永远的朝阳产业”。城市园林不但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空间,而且还给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了浪漫的艺术氛围。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以及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园林景观的功能也从传统的观赏和美化逐渐转向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存留上。目前,城市园林正以它众多的优点获得了人们的青睐,使得讨论绿色城市园林变成一个热点的学术问题。1、生态城市背景下绿色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

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简单地将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进行组合,而是将生态建设为方向,以低碳、节能、环保为原则,从城市的整体规划入手,加大绿化面积以及绿化总量的基础性投入,恰当选择绿化品种,并且注意绿化品种的多样化和层次性。通过这样的处理,不但可以使植物生长地和周围环境更加协调契合,同时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城市景观的总体效果与特色,展示生态城市的风采,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始终坚持生态城市背景下绿色园林景观设计核心与目标,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设计人员还要注意恰当运用装饰性设计、生态型景观设计以及水处理设计等丰富多彩的设计手段,不断完成城市景观的绿色生态设计。

2、城市园林生态设计的空间特征

在城市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特点,特别是城市新开发的高新产业园区,其郊区化的空间指向注定了其空间具有特殊的内涵。和城市的其他空间相比较,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空间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城市是高新技术人才集中的场所,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基地。尤其是高新产业园区,更是科学、设计以及工业产品有机结合的重要企业群,是最为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高新产业园区也在不断扩张,这样就和城市建设形成了冲突,导致了人地关系紧张、人地矛盾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保证高新产业园区内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协调发展,对高科技产业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以及城市中智力密集型劳动人群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充分体现出其中的智力劳动人群对城市生态经过建设带来的拉动作用;其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创新空间较小,而整体创新能力相当强。在城市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建设人员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景观建设用地价格相当高,居高不下的用地价格使城市景观建设用地成本显著上升,这样,受到成本的制约,城市生态景观的可发挥性就变得越来越小。同时,城市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集聚效应以及高度密集智力人才带来的积聚效应也使得整个城市的景观建设具有了相当强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两种因素,在城市景观可发挥性空间逐渐缩小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城市景观的创新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内不断提高城市景观建设的功用;其三,在建设高新产业区的过程中,城市建设者常常选择环境相对较好,地域相对宽阔的城市空间进行高新产业区的建设,这样就使得高新产业区远远优于城市的其他空间。正是因为这些天然优势,才使得高新产业区逐渐成为了城市景观设计中极具诱惑力的重要区间,成为了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佼佼者。

3、生态城市背景下绿色园林景观的设计实现方法

3.1 遵循绿色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生态城市背景下的绿色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的配置尤为重要,其中的植物品种可以综合考虑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利用落叶与常绿相结合的方式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与当地人文环境相结合的城市绿色园林景观。在绿色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设计师主要遵循以下配置原则:其一,氛围相统一的原则。就是在进行植物的配置过程中,应该对植物的色彩、树形、线条、质地以及比例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在保证存在一定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的方式进行配置。避免由于变化太多而导致整体性的杂乱变化,同时也避免由于毫无变化而出现的整体设计呆板等问题。因此,在绿色植物的配置过程中应该按照“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方式进行;其二,色调调和的原则。就是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植物品种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尽可能采取人性化和生态化的设置保证园林景观建设的美感。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园林景观是否能够让人产生柔和、平静、舒适以及愉悦的感觉,在设置的过程中找出所有园林景观的一致性、近似性,通过设计师的协调配置,使整个园林景观产生美感。然后再恰当运用差异性和变化性手段,使之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让人产生热烈、兴奋和奔放等感受,享受到城市园林景观的美;其三,均衡的原则。均衡是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综合考虑色彩、体量、数量、质地以及枝叶等方面的内容,在城市景观总体上均衡的基础上,设计出让人有厚重感的作品。此时如果选择素淡的色彩、小巧的体量、简少的数量、细柔的质地以及疏朗枝叶型的植物种类,那么则会设计出让人感觉轻盈的作品。在选择整体氛围的过程中,要根据周围的具体环境来选择配置的具体方式。例如,设计人员可以统筹考虑规则式均衡(对称式)或者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等均衡原则;其四,韵律与节奏的原则。在设置的过程中从美学角度出发,以处处的画面感来寻找韵律、节奏方面的变化。例如,在一条宽阔大道的两边,可以采用间隔不等距离或者等距离的栽种同一种类的行道树,而在其间则可以穿插一些品种同一的小型灌木、灌木球等,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富于变化而又相对统一的韵律、节奏感,给置身其中的人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使人心胸开阔。

3.2 城市近郊过渡型园林景观的设计

如果把整个城市环境看作是一个人,那么城市近郊区域就是整个城市的肺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在城市近郊中广泛存在的高科技产业园也给该区域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提供了对应的基础和独特的空间。由于该部分区域处于城市边缘地区,且属于智力密集型的新型产业区,不但是该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区域最具活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区域,它和城市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唇齿相依的联系。

同时,从地理位置来看,城市近郊处于从农村到城市的过渡区域,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只考虑城市园林的设计,那么势必会在二者的交界处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观,这样常常会使人产生突兀、或者不适的感觉,为避免这种感觉的出现,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设计的过渡性原则。为此,城市景观设计师在土地功能设计方面应该尽量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既不能是非工业化的区域环境,同时也不能是高度城市化的环境设计;既不是乡村原始环境的完全保留,也是不是现代城市的完全取代。应该是能够使得城市近郊的工作者和创业者能够在工作之余立即投入到大自然怀抱,尽情享受高质量城市生活环境的园林景观。也就是说,城市近郊的城市居民,不管是工作、休闲,都不需要通过较大幅度的空间位移,只需通过就地取材就能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这要求城市近郊过渡型园区的建设应该以尊重自然、尊重人和尊重文化三大原则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在靠近乡村的地方,设计师应该尽量保留乡村的原始风貌,然后慢慢添加城市园林景观的元素,并最终在和城市相衔接的地方融为一体。这样就可以制造城市景观的缓冲带,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3.3 合理设置城市绿色景观设计内容,提高绿色景观设计的整体建设水平

3.3.1对生态城市的装饰性作用

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园林的设计与建设在绿色生态建设以及观赏性等方面得到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认可,成为了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小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开发商对小区园林建设越来越重视,小区居民对小区的选择也从小区的舒适方便逐渐延伸到了是否具有生态特征等方面。特别是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之下,在制定城市园林建设方案前必须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并深入现场进行适应性分析,合理运用多种设计方式不断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生态建设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和层次来营造一个生态和谐发展的景观环境。

同时,在建设城市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应用节能、环保、生态的原则,充分体现出城市园林景观对城市的装饰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可以从材料的选择、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层次性营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体现出城市的独特风格。

3.3.2 生态型绿色景观

近十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国外先进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影响,生态型绿色景观的整体设计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从景观设计的水平与层次来讲,其整体发展还是有待于提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一些内容,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视觉冲击的作用;在其中加入了更多吸引政府和甲方建设需求的“卖点”,这样就导致了城市景观缺乏人性化,使得整个城市景观华而不实,也无法真正体现出景观的“生态型”和“绿色性”。再加上中国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型城市,巨大的人口数量不但导致城区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而且郊区人均面积也在逐年减少,这样就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绿色园林景观建设的难度。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将城市园林的生态功能实现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例如,在选择绿化植物的品种过程中,尽量选择当地的植物种类,有效提高景观植物的存活率,使其生长发育更加旺盛,便于形成快速生长的小型的生态系统,从而不断提高整个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3.3 水处理设计

对于绿色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处理,是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在存在高度差的景观设计当中,通过设计小溪的方式体现出整体设计的层次感,而溪流中的水既可以是在雨天收集到的雨水,还可以是小区内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同时还可以在小溪旁边种植多种本土水生植物,这样不但能够保持水土不至于流失,而且还为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就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圈,虽然其中的景观元素都相对简单,但却都是源自于本地,在园林的生态形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生态城市绿色园林的景观设计方式,虽然在设计方式方面比较简单,但是却能够营造一个非常舒适的生活环境。

结语:

现代城市景观的绿色设计不但为城市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消遣的良好环境,同时还在减缓“热岛效应”,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在对现代城市景观绿色设计基本内涵进行论述的同时,针对城市园林生态设计空间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为城市景观绿色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这个方面探讨了生态城市背景下绿色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现方法,为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园林设计提供了参考。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针对当地的地域环境进行分析,设计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吻合的生态园林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生态园林系统的稳定性与整体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 唐明铸. 杭州东站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与规划. 中华民居,2012(3):342-343.

[2] 唐宏飞. 园林景观设计绿色环保为先. 中国科技纵横,2010(12):189.

[3] 王敏熙.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以节能环保为主. 中国科技博览,2011(10):222.

第5篇:林下生态经济范文

[关键词] 苗山土鸡 林下养殖 调查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70-01

一、基本情况

融水县苗山土鸡选择在山清水秀、无任何污染的树林、竹林、果树下等养殖,不受外界环境污染。鸡以谷物杂粮、草、虫为食,放养半年以上才上市,保证鸡肉的品质。鸡病防治主要使用中草药,保证鸡肉无药物残留,达到国家无公害质量标准。苗山土鸡个体均匀,外形美观,肉质香甜鲜美,营养丰富,皮下脂肪少,是老少皆宜的理想营养佳品。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人民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苗山土鸡的品质恰好适应的消费者的追求,展现的苗山土鸡林下养殖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县具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林地占地面积407.22万亩,发展苗山土鸡林下生态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量的林地面积为苗山土鸡林下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我县苗山土鸡林下生态养殖如火如荼的发展。2011年以来,我县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坚持把发展林生生态养殖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任务来抓。经过两年多来的发展,批存栏1000只以上的林下生态土鸡规模养殖96户。2012年全县年出栏肉鸡610.14万只,其中苗山土鸡80万只;林下生态养殖合作社4个,存栏苗山土鸡种鸡1万多只。

二、苗山土鸡林下养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积极引导,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在林下养殖项目实施中,农民能否积极参与养殖是项目成功发展的关键,因此发动农户参与,解决农户实际困难成为了项目实施的首要任务。农民对于苗山土鸡林下养殖都非常感兴趣,但是真正的实施却畏首畏尾,发动养殖工作困难重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深入村屯,与农民群众“零”距离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对养殖基础比较好的养殖户进行扶持,以点带面的铺开,逐步带动群众投入林下养殖产业中。另外,通过与群众的交流,让农民群众树立商品经济意识,克服小农意识,通过商品的流通,产生经济效益。

2.多方筹措,解决资金难筹问题

由于我县农民收入比较单一,农民的经济条件较差,创业资金缺口比较大,农户发展林下养殖项目启动资金的投入困难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有创业想法的,而资金不足的养殖户,县有关部门与邮政银行、农村信用社、妇联、人事劳动等部门联合对具备贴息贷款条件的养殖合作社和其他养殖业主争取财政贴息贷款。积极落实惠农政策,目前主要有柳州市“菜篮子”工程、柳州市支农资金、融水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等扶持政策,对我县规模苗山土鸡林下养殖户给予一定的扶持。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经过调研,农民群众对发展苗山土鸡林下养殖比较感兴趣,但是缺乏技术都没有付诸到行动的中,农民对得到养殖技术培训的愿望强烈。我县按照农民群众养殖意愿,首先是安排他们到规模养殖场进行参观,掌握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概念;其次是有针对性的组织群众进行培训,免费赠送养殖光碟和书本,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到村屯指导农民群众进行林下养殖场的规划和动物疫病的防治;再次是邀请专家到村屯给农民群众分析国内林下经济发展的前景,灌输知识,让农民群众开阔视野,增强信心。

4.加强林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

为更好的发展苗山土鸡林下养殖,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成立了四荣乡巾英专业养殖合作社、融水县袭明专业养殖合作社,让农民抱团发展,形成统一培训、统一防疫、销售的良好发展趋势。合作社成立,以“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方式发展苗山土鸡,保证养殖户有一定的饲养利润,从而保障了农户的养殖效益,大大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第6篇:林下生态经济范文

关键词林下养鸡;优点;发展对策;重庆市

林下养鸡是一项新兴产业,生产典型的有机绿色食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其配套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林下养鸡产业发展成为巩固和扩大林改成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重庆渝龙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发展林下经济的号召,加快林下养鸡,提高养殖水平,使其从传统的饲养方式向科学饲养方式转变,科学规划,科学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区域化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已成为一家集养殖、加工、冷藏、科研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创下了重庆市第一生态鸡品牌——“黑山基”,带动了农民致富。渝龙牧业的成功发展证明,在重庆市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大有可为。

1林下养鸡产业的优点

1.1林下养鸡模式优势突出

这一新兴养殖项目适宜在重庆市大面积推广。一是市场销路好。林下养鸡采用散养方式,鸡主要采食野草、蚱蜢、蚯蚓等天然活性饵料,配上玉米、稻谷、糠麸等农家杂粮,加之鸡活动范围大,具有肉质结实、味美、脂肪少、无公害等优点,因此“鸡味”浓,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二是生产成本低。据渝龙牧业公司实际经营情况表明,1只鸡仅需25~35元的饲养成本,主要是林下养鸡采用散养方式,大部分时间鸡在林地里觅食嫩草、草籽、昆虫等为主,农村俗称“打野”,养殖户仅在晚上饲喂少量精料即可,相对于笼养肉鸡来说,可节约1/2以上的饲料,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2]。另外,林下养鸡对养殖设备要求不高,建1个年出栏5 000只的林下生态养鸡场,包括育雏室、鸡舍、租地费、场地围栏等,投资费用3万~6万元。三是经济效益高。林下生态养鸡一般饲养150~180 d即可上市,鸡体重为1.8~2.5 kg/只,成活率在95%以上。市场销售批发价为15~18元/kg(零售价20~30元/kg),扣除饲料、鸡苗、疫苗、药品等费用和5%的死亡率损失,鸡纯利可达9~15元/只(鸡粪肥田、地的农用价值除外),1万只鸡纯收入可达12万元以上。四是发展潜力大。重庆市林地面积广阔,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林地面积更是可观,如巴南区,二环以外的花椒林、果林、自留山等大片面积都未得到开发利用。随着森林重庆建设工程的推进,森林覆盖面积进一步提高,如果养鸡3 000只/hm2,每年可养3批,共9 000只/hm2,每只鸡的纯收入按10元计算,则可为农民增加纯收入9万元/hm2。同时,林下养鸡可节省谷类粮食。目前,该项目是农村招商的好项目,许多在外务工人员选择回乡创业,选择该项目投资少、风险低、效益高。

1.2对林地有好处

一是节省管护费用。未在林下养鸡前,每年要请护林人员,并支付劳务工资。现在不需要专职护林人员,养鸡人员既养鸡,又可看管山林。每年可节约山林管护费1万元。二是节省肥料。鸡粪是天然的有机肥料,施放到林地里能促进树木的生长。三是灭虫锄草。游牧的鸡群每天都要吃地下青草,觅树上害虫,因此保护了树木。经常年观察,将养鸡林地和未养鸡林地对比,前者树木生长较快、结果实较多,后者则相差很大。在重庆市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更能巩固正在进行的集体林权改革成果。

2发展对策

2.1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之路

1998年11月渝龙牧业公司成立了养殖技术协会;2002年9月,建设了占地12 hm2的巴南区金环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区,成立了重庆市巴南区金环岛养鸡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林下养鸡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企业实力得到提升,使得公司的发展步入快车道,让农民实实在在获得收益,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此外,必须建立“现代经营管理”,公司建立“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建设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鸡舍,发展养殖基地,由协会向基地的农户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带动农户养殖增收。实行“七统一分”的物业化管理机制,即由公司统一提供鸡舍,统一提供鸡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防疫消毒,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黑山基”牌品牌,统一销售成鸡;分户饲养[3]。解决了农户养殖的后顾之忧。采取“四到门、三赊销、两公开、一结算”的保收措施。即公司把“鸡苗、饲料、技术送到门、销售大鸡时上门到户”,为农户提供的“鸡苗、饲料、兽药”实行赊销给农户,供货价格和销售价格公开,售鸡后统一结算。建立销售网点,稳定扩大了成鸡销售市场,公司在全市各农贸市场设立了“专销点”20余个,还直接进入了50多家大酒店,日销量已达5 000余只。

2.2发展林下养鸡产业要加强品牌化经营意识,大力打造生态鸡品牌

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带动农业发展,企业降低农业企业成本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增加农民收入,林下养鸡产业品牌化经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变得尤为重要[4]。2005年,渝龙牧业申请注册了“黑山基”牌商标,成为了重庆第一生态鸡品牌,2007年4月“黑山基”乌皮肉鸡重庆第1家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使得深加工产品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企业效益倍增。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产品品牌打造的扶持政策,出现了很多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对重庆市农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重庆市生态鸡品牌尚未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能在重庆市甚至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更是寥寥无几。综观全国生态鸡品牌的打造,比如德州扒鸡,重庆市在生态鸡品牌打造上还大有文章可做。结合重庆市经济结构的实际,可发展分户散养,龙头带动,共同打造品牌,并加大扶持力度,以提高重庆市生态鸡品牌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知名度。

3参考文献

[1] 崔时典.林下围网养殖土鸡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76.

[2] 赵静,李海燕,唐伟斌.山地果园散养生态鸡技术要点[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00-4601.

第7篇:林下生态经济范文

关键词:林下经济;种植;发展现状;林改

1.林业经济产业的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在林业建设上做出了战略性转移,确定了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国家整体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建设要求大量森林停止采伐,所以林业产业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碰到了很多新问题。发展新型林业产业,尤其是发展非木质资源林业产业就变成了支撑国家生态建设的战略,有利于促进林区经济发展,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下经济发展战略

2.1建设特色林下经济产业

新疆有许多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优美的林区,自然资源和森林资源都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大。由于经济发展严重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所以这些天然林区越来越受城市居民的喜爱,其区位优势也越来越大。所以,要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优越便利的交通及地理位置条件来突出它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并要结合林区自身的地形条件、资源分布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建设特色现代林业产业。

2.2突出优势,抓住重点

新疆建设兵团潜力在林,希望在林,要充分发挥出兵团辖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以新兴主导产业林下经济为核心,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再结合科学种植技术,大力发展各种经济作物和动植物生产,培育优良品种,生产出的绿色环保的药、花菌、蝉等珍贵产品可以在短期内占据主导地位,而野生可食植物、天然香料、木本油料树种、休憩果园和药用植物等产业的开发也极具潜力。同时,新型产品的深入开发,茶、竹、药、膳等产业研发,都能极大提高其经济价值,从而延伸林下经济产品价值链。兵团根据林下实际的自然条件,选择符合生长的菌类和动植物类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使林下生物实现多样性,发展生态系统达到稳定,从而实现农林牧资源优势互补,林下经济循环立体发展。

2.3创建主导品牌

由于林下经济产品符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的要求,所以具有极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来延伸林下经济产业价值链是新疆林业行业的战略发展重点。新疆建设兵团通过培养出一批职工致富典型,来带动兵团的林业职工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不但增加了兵团员工的收入,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形成了—个良性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在策略上,建设兵团建立了现代林业林下经济产业的市场营销体系,这个体系是果农、花农和林农与市场沟通的桥梁,可以形成差别化竞争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虽然新疆建设兵团辖区内的许多林区都有各类产品的销售市场,却没有形成规模较大、具有销售特色的营销中心,还只是采用传统的农民自产自销手段,高端市场体系分散,竞争力不强,比例不当,严重制约了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所以要整理融合信息和市场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来建立一套立体的密集型市场营销网络。

3.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重点

3.1建设优良的林下经济种苗基地

发展新疆林下经济产业的基础是建设优良林下经济种苗基地,要高度重视和发展良种采穗圃和苗木快繁殖基地的性能,采用标准化要求建设苗圃,有针对性地重点改造有条件的苗圃。应以县为单位来建设基地,由省市一级统筹布局和调整。有3个方面需要重点注意:一是要加强种苗生产和供应的市场监督管理,避免盲目用种用苗;二是要引进优良的品种来提高良种壮苗的供应能力;三是要建设优良的采穗圃基地,提供大量优质的穗条给林下经济苗木生产使用。

3.2林下经济各生产体系的研究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来开展新品种的引种栽培分布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引进不同特色、品种优良的品种,制定标准的生产技术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在管理上要采用“企业+科研机构+基地+农户”的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有效的发展框架。

第8篇:林下生态经济范文

关键词:广西国有林场;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6.25 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国有林场所管辖的土地较多,但其发展一直较为平缓,很多地区的林下经济延续过去传统的单一发展模式,既不适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也无法有效地促进经济的高效长期发展。广西国有林场的发展急需新的发展模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广西国有林场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来看,发展林下经济前景非常乐观。

2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

2.1 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综合效益较为低下

长期以来, 我国大部分的国有林场一般都习惯采取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以至于无法充分利用林区广阔的林下空间,最终导致林业资源被浪费,林区经济的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在广西的国有林场林区,仍有很大一部分延续过去造林伐木、造纸销售的传统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大量的林地资源未被综合有效地利用,经济效益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使林区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充分的提高,而且对生态平衡发展具有破坏性的危害,直接导致林区的林业资源逐渐枯竭,林区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效益形成对立矛盾的态势。因此,广西国有林场的发展急需新的发展模式。广西省自治区于2010年10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强调发展林下经济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构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样,发展林下经济也是广西国有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促进林场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

2.2 实现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多元化的林下经济是转变广西国有林场的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广西国有林场探索出一条以林业为主,林下养殖、种植、森林旅游综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以充分地利用林区丰富的林地资源及广阔的林地空间来提高林区整体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产出效率。将单一的林区经济发展模式拓展为综合利用林区多层空间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林下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科学发展国有林区的经济。同时,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可以使得林区的职工通过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在相对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收益,以避免由于林木收益周期较长所带来的急功近利破坏生态的问题。整合林区的整条林业产业链,实现既能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又能在长期保护生态维护树林,长期与短期协调发展,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整个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3 节约型社会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充分利用林区内的各种资源,实施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节约林业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以及森林旅游,既可以扩增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强化水土的保持能力和水源的涵养能力,为林区的生态平衡打下水源基础。

同时,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将牲畜从室内养殖转移到林间放养或圈养,既可以提高牲畜的品种质量,减少病菌传染的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以使林区的整个生态系统更为一体化,生物资源的循环更合理,以促进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成。

3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是指依靠林地资源,以科技为技术支持,合理选择适宜林下生长的菌类及微生物、动物、植物的物种,并施以系统化地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既实现林地生物品种的多样性,又在农业、林业、牧业三方面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最终实现整个生态圈的平衡稳定可持续的循环发展。

广西的国有林场素来有广西林业半壁江山的称号,是广西林业的宝贵的优质资源之一。整个广西林区目前有国有林场总计达174家,拥有的总经营面积合计约15万hm2,森林蓄积量合计约7400万m3。近年来,广西国有林区依托广袤的森林资源和辽阔的林地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功探索出多种高效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如林下种植模式、林下养殖模式、森林旅游模式等,为整个广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统计数据表明,仅2011年的上半年,广西国有林区全区的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2亿多元,同比实现150%的增长,林下经济消化的劳动力总计达1万多人。

3.1 林下种植

广西国有林场拥有极其丰富的林下资源可供发展种植业。可供考虑的发展模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3.1.1林=花模式,即在林下大批量种植各类耐阴的观赏类植物和花卉;

3.1.2林=果模式,即以种植牧草为主,在林下发展养殖业。桂林市平安乡在林=果模式的基础上,还利用距离城市较近的便利开展果园采摘。利用当地林果资源吸引游客采摘鲜果,为当地农户带去了不菲的收入;

3.1.3林=菜模式,即在林下种植喜阴的经济作物;

3.1.4林=药模式,即在林下培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或其他作物;

3.1.5林=菌模式,即在林下种植各类菌菇类。

以容县为例,容县的自良镇、浪水乡等乡镇在5~10月雨水充沛之时,山上的红锥林下便会长出一朵朵天然的红色蘑菇,被称之为“野生红菇”,具有极好的强生健体、补血防癌、抗血脂及脑脉软化等功效,药理价值极高。在广西省各地及福建、广州、台湾等各地区市场需求都很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经济收益可观,可作为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模式的首选之一。近年来,容县以“林=菌” 模式作为该山区乡镇农民主要的致富创收项目进行推广,并对红菇菌种的林区施以各项全面的生态保护措施,有效保障林下的生长环境以适合红菇的生长。

3.2 林下养殖

除了林下种植的模式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广西国有林场林下广阔的空间发展进行多层次立体的养殖。可供考虑的发展模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3.2.1林=蜂模式,即利用林下的空间放养适合的蜜蜂品种以发展养蜂业;

3.2.2林=畜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猪牛羊兔等各个品种的家畜;

3.2.3林=禽模式,即在林下畜养鸡鸭鸟鹅等各种禽类。

3.3 森林旅游

在发展林下种植及林下养殖之外,发展林下旅游业也是广西国有林场发展经济的高效模式之一。利用广西优越的地理环境,充分发挥广西国有林场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极佳的生态环境,在合理地开发规划下,发展以纯天然的森林景观为主,以周边天然林下资源的产品为辅的旅游业。具体而言,可开发森林氧吧、疗养康复、休闲度假等各类功能的森林旅游开发区。近年来,广西省已先后开发并建成了龙胜温泉、贺州姑婆山、金秀大瑶山、南宁良凤江、桂林龙泉、柳州三门江等一大批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正逐步成为广西国有林场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柳州三门江为例,该林场利用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优越的区位优势,以“扮靓柳州后花园,发展旅游新产业”为林场的发展思路,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还建起了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被称之为柳州市的“绿肺”。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柳州市东郊,横跨鹿寨与象州两县,占地1.52万hm2。院内林木葱茏、山青水秀、空气清新、集森林、地貌景观与人文气息与一体,魅力无穷。

同时,集合上述国有林场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还应注意林下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可以综合利用林下产业的各项产品资源,打通产品及资源的流通渠道,大力发展林下产品从加工到流通和销售的一体化进程,将其整合成林下经济的产业链,充分发挥集群作用,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姜海英.浅谈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189.

[2]王建邦,石春连.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产业国际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1):16-19.

[3]黄烈亚,翟印礼,梁霁.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及其空间差异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08(5):5-8.

[4]董乐平.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N].延边日报,2011( 5) .

[5]王心同.中国林业发展的经济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第9篇:林下生态经济范文

关键词:广西高峰林场;林下经济;现状调查;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49-2

林下经济是近几年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近几年来,随着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一种解决林农就业、促进林农增收的有效途径。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是全国首批十佳林场、中国纤维板行业百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林场经营总面积135万亩,森林蓄积量38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5%。2012年造林19万亩,木材生产61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53万立方米,实现总产值25亿元,综合实力在全区林业系统中排名第一,在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 高峰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高峰林场作为广西的大型国有林场及重点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在资源优势、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等方面都十分明显,用以开发林下经济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前景非常广阔。

1.1 森林资源丰富

高峰林场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有林面积达100万亩,其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达到40多万亩,加上地处亚热带和南亚热带,雨热同季,资源充沛,生物多样性丰富,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足够的建设空间。

1.2 林区紧邻城市边沿

高峰林场经营的林地中,有28万亩紧邻南宁市城市边沿,发展林下种植、林下生态养殖等各类林下经济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3 交通便捷

高峰林场在地理位置上东与市场购买力巨大的广东、港、澳相邻,南接地缘战略重要的东盟国家,林场林区内道路四通八达,路网分布广、密度大,林区内包括社会公路、林区便道等在内总长度已达到3000公里,分场各主要道路已基本实现水泥硬化,出行极为便利。

2 高峰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高峰林场紧跟广西林业发展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根据林场下属各个分场不同的区位优势及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发林下经济不同模式,实现林地的长短效益,增加林地的附加值。目前,林场已发展林下经济3800多亩,年产值1370万元,涉及职工360多户近600人,仅林下经济一项,职工年均纯收入8400多元。林下经济产业初具规模,形式多样。

2.1 林下养殖

在林下养殖方面,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和林阴空间,发展畜牧业、渔业,走绿色环保的特色养殖之路,目前采用的主要有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渔模式等。其中:林禽模式有830亩,养殖品种为鸡、鸭、鸽等,年饲养量14万只,主要分布在二塘分场、银岭分场、平甫分场、界牌分场等靠近南宁市区、交通便利的分场。林畜模式有300余亩,养殖品种为猪、牛、羊等,年饲养量5000头(只),主要分布在银岭分场、平甫分场、二塘分场。林渔模式有1300多亩,年养殖产量100吨,分布在场内下属12个分场。

2.2 林下产品加工

在林下产品加工方面,利用林区小气候优势,发展竹笋加工业。通过种植笋材两用竹,将采收回的新鲜竹笋直接销售或进一步加工后销售,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种植的笋材两用竹品种主要为八渡竹、吊丝球竹、麻竹等,种植面积1200亩,年加工竹笋600吨,主要集中在银岭分场。

2.3 森林休闲旅游

在森林旅游方面,利用林场优越的生态环境及靠近首府南宁市交通便利等优势,建立休闲山庄,发展短途旅游,吸引南宁市民通过自驾游等方式前往林区山庄进行形式多样的休闲娱乐一日游。目前已建的森林休闲山庄有4个,涉及林地面积200亩,主要分布在银岭分场、长客分场、界牌分场。

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规模小

林下养殖缺少饲养大户,存栏量不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3.2 市场化程度低

由于市场信息来源缺乏准确权威,职工在种养品种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产品的销售大多只能坐等经销商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很好保障。

3.3 管理水平低

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大多数职工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4 资金不足

由于职工自营经济林地本身正处在投入期阶段,职工缺乏外来资金的扶持,无法扩大种养规模,缺乏发展后劲。

4 下步发展重点和方向

根据广西区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积极做好市场调研、宣传发动,引导、帮助职工发展林下经济,解决职工就业,增加收入。在“十二五”期内,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加快高峰林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建设步伐。

4.1 紧跟市场需求步伐,选育乡土珍贵树种优质苗木

近几年来,广西正全面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村屯绿化工程,大力推广乡土珍贵树种、绿化苗木种植。十二五期间,广西计划新造珍贵树种面积150万亩以上,高峰林场乡土珍贵树种面积也要达到2万亩以上,而苗木的缺乏则制约了广西加快发展珍贵树种种植的步伐,可见,培育优良珍贵树种苗木潜力巨大。在充分利用高峰林场自身林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林场积极引导职工,在林间空隙、职工自营经济林地上规划培育乡土珍贵树种苗木、绿化苗木等1000亩,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年产苗量可达到800万株以上,既可满足林场自身的苗木需求,还能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珍贵树种苗木,为广西顺利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提供保障。既解决了职工就业问题,又增加了职工收入。

4.2 与知名企业合作,科学引进“公司+农户”生态养殖模式

利用林场生态环境及交通便利等优势,引进一些大型的养殖公司或农产品加工公司,共同合作建立“公司+农户”生态养殖模式,形成养鱼、养鸡、养鸭等多种养殖的规模化经营。广西华兴集团有限公司是广西政府招商引资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屠宰肉鸭5000多万羽,是国内较大规模的专业肉鸭屠宰加工基地。该公司屠宰加工车间紧靠高峰林场,目前,林场已与该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依托林场良好的林下环境优势和地理优势,同时借助华兴集团先进的现代养殖技术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和强大的市场优势,共同投资开发林下水鸭旱养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的建设,既可做大做强林场的林下经济产业,又能很好地解决职工缺乏技术、资金不足等问题,还能确保产品的销售,发展前景可期。

4.3 精心培育与规划,打造南宁市城北山脉森林生态特色游

南宁市东面和北面有约10万亩的连片山脉属高峰林场经营的林地,现林地上生长着马尾松、杉木、红锥、灰木莲、降香黄檀、八角、玉桂等各式各样的林木,林下植被繁密,生物多样性丰富,林区内铺设有多条水泥道路,可谓林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为充分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挥森林生态功能,可对部分林相逐步进行适当改造,重新规划成珍贵树种、水源林、观赏林、大径材林、生态景观林和科普示范林等多个园区,增建若干个特色森林休闲山庄,每个分场开发出一条或多条森林绿色生态一日游线路,吸引游客到林区游玩,发展并打造南宁市城北山脉森林生态特色旅游,为广西旅游开辟一条生态的、绿色的特色之旅。

4.4 全方位积极配合,全力做好林下经济服务工作

在确保职工管护好自营经济林地相关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林场积极引导职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技术方面,组织相关专家到场给职工进行科技讲座、技术培训等,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在资金方面,积极为职工申请小额农业贷款,解决职工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产销服务方面,及时提供市场信息,让职工在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的市场信息,帮助职工最大限度地避开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参考文献

[1] 何鹏力,等.宁夏林下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宁夏林业通讯杂志,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