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设计的优缺点范文

环境设计的优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设计的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设计的优缺点

第1篇:环境设计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考核;创新;人文环境;公益活动

实践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中重要的课程教学模式之一,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设计正逐步走向全民欣赏和大众消费时代,成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全国各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都面临着市场需求加强和扩招后出现的各种压力。在此形势下,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有效、实用的方法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技法,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满足专业工作需求,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成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环境设计专业是天津农学院的一个新增专业,招生时间较短,存在的问题较多。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其他高等农林院校教学的宝贵经验,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一、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差

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形式不够多样,实践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教学形式拘泥于固有的模式,更新跟不上时展的节奏,这就达不到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学方式、方法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差。

2.实践教学不够系统

实践教学常作为课程的补充环节,如果缺乏一定的体系,其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由于偏重理论知识教学和课堂传授,并且出于安全、资金等方面的考虑,实践教学在高校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教学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此外,缺乏合理的培养系统,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3.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高校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比较偏重考核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学习成绩仍然是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参照标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潜能的激发,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因此,实践教学考核系统还有待完善。

二、环艺设计实践教学的改进途径

1.注重实践方法

正确的实践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结合学院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地点进行自我规划设计,从而明确实践目的。其次,教师应提出本次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一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善于思考的学生,是设计教育赋予的更高的培养要求,也是未来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临摹中的再创作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没达到绘画风格上的固定阶段,在此期间可以根据临摹作品、揣摩作品中的绘画技巧和方法,积累创作经验。临摹阶段要选择一些精品画作,这样可以使学生进入一个正规的学习门径。在创作阶段,要鼓励他们依据相关作品进行再创作。

(2)掌握正确的实践观察方法

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其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在实践过程中,要尽可能掌握正确的、科学的观察方法。在这方面,要重点讲解“黄金分割”与构图的美感关系,然后让学生对实景进行观察、构图、学习。

(3)启发式实践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在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分析其优缺点,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在欣赏或写生过程中,要引导并启发学生融入意境,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由意境而生情,从而描绘出属于自己的充满生命力的作品。

(4)利用创作,鼓励创新形式

“解放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空间,开发其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教师要勇于改变重模仿、轻创造的教学,在美术创作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对自己构思的创作表现出执着的追求,具有绘制新颖作品的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践教学中,要突出学生思维活跃、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特点,广泛吸取他们的优秀建议。学生应当主动了解怎样画、画什么,而不是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当反映出自己的思维和独创性,只有多学、多练、多画,“废画三千”方能换来一幅满意的作品。

(2)实践教学与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

要关注社会公益,播下爱的种子,撒播温暖的阳光。在实践教学间隙,院校可通过教师指导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协作,开展各类小型公益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社会担当和责任,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3)关注人文环境,体验自然之美

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体会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体会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最终在作品中反映出来,从而提升作品的内涵,陶冶自身的情操。

(4)加强校外实习实践

实践教学是美术课程的重中之重。学生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实践在画面上,才能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展现出来。近年来,环境设计专业充分利用所建立的实习基地,完成学生实习实践各环节的教学任务。带队的教师根据实习地点的基本情况提前制订实习内容和方案,并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不但要保证学生拥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提供稳定的教学质量,而且要具有良好的专业资源基础。因此,基地的选择必须以专业教学内容为基础,具备巨大的研究潜力。

(5)实践模式的改革

以往的实践模式一般采取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整理、编写实习报告的模式,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将其改革为创新型实践模式,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调查、分析、验证、解决,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判断、总结。

(6)参加画展

对于通过实践教学创作的作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级青年展,提升学生的创作意识,增强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其中获奖的学生还能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

3.改革实践成绩考核评价体系

(1)“评画”考核

实践作品占20%。在评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件作品的美感是多样化的、复杂的,对待作品应当进行客观的分析。其一,对于名家名作,要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大师的作品就是其中的精华。在这些名家名作中,可以体会到一种境界,体会到创作者的价值取向。从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精神因素,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实验性成果带有原创的性质和学术研究价值,理应受到尊敬。因此,学生应多看、多读这样的大师之作。其二,教师要把学生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评价,既要表扬其优点,也要使其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2)PowerPoint格式实习报告成绩考核

在实践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的PowerPoint格式的实践报告在成绩评定中占40%。教师安排研究性课题或者自己提出研究课题,小组完成实践任务,并撰写实践报告,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让小组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答辩时,选一名代表将小组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答辩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巩固实践成果,锻炼沟通能力。

(3)每位学生独立撰写Word格式的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按照学分制要求,综合考虑进行实习成绩评定,每位学生独立撰写的Word格式的实习报告占20%。

(4)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

学生在实践期间的表现占20%。

三、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学院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教学规范实践,以实践促进教学,以教学和实践提升能力”的模式。该模式主要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构建以素质教育培养为主线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覃林毅.高校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5(1).

[2]方晓东.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4).

[3]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7(1).

[4]任庆国,韩军.四校四导师教学活动对环境设计专业建设的启示.艺术科技,2014(12).

第2篇:环境设计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小区绿化;环境景观;生态;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住宅小区环境景观是住户对居住小区的基本要求,幽静美丽的环境是住户的公共场所,它可以增进人民视觉的舒适感,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一种亲和力,满足居住者生理、精神双重需要,给住户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二十一世纪的人们越来越向往具有生态环境的小区生活,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有美的享受。这种人性化的功能、艺术设计,在我县新沛小区已有所体现。

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沛小区位于我县新沛路西首,建设于2010年,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绿地率35%。以冷季型草坪为主,植物造景也比较丰富,注重乔、灌、草多层次的搭配,体现了一定的空间深度,并建有亭、廊等园林小品。在当时看来绿化水平的确相当高,并被列为绿化示范型小区。但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原有的绿化水平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有待解决。如树的数量过小,且多为慢生树种,像桂花、广玉兰等,短期内难以形成大的遮荫面积,居民反映不好;其内的常青树很多,虽给人郁郁葱葱的感觉,但冬天却遮挡了阳光,给人阴森压抑之感。其次,小区内干道较直,虽在视野上显得很开阔,但这违背了小区主要道路通而不畅的要求,对居民的安全造成威胁。还有中央花园水景虽漂亮,但水不流动,水质受到污染等。这些不合理的设计,有点大煞风景,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与现代人们倡导的绿色生态太遥远。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居住区的环境改善设计。

2.设计构思

(1)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就是指要求在规划设计中必须满足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因此居住区环境设计应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而不是简单的绿化而绿化。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如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是否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绿地广场的大小和形式要符合居住区居民休闲的要求;休闲场地的形式要考虑全面,既要满足大部分人,又要考虑老人和儿童的需要等。

(2)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学效益。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中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3)人性化的设计注重人的参与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如通过各种健身器材及喷泉游泳池等,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身心健康的基本需求,有利于交流、学习、健身、娱乐及文化的社会需求,引导和激发人们对自然境界、道德境界及天地境界的融合和升华。

(4)加强植物多样性营造景观

物种的多样性是群落稳定的基础,是促进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模仿及营造自然生境、自然群落,使植物配置向生态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真正体现自然生态的理念。所以正确的选择树种、理想的配置,才会发挥植物的特性来构成美景。

3.实际应用

3.1植物的配置

(1)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合理结合

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色生物量达到最大化,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群落的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减少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增强居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时居住区绿化应减少草坪、花坛面积,合理选择耐荫地被植物,以丰富林下空间,从而创造有利于生态质量的环境。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常绿树应多于落叶树,以保持较高的绿视率。如在乔灌木下种海桐、大叶黄杨等一些耐荫的植物进行空间过渡,使硬环境和软环境较好地结合起来。

(2)增加乔木的种植量

为提高绿化覆盖率,应增加乔木的种植量。配置乔木时,应遵循适地适种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如柳树类、杨树类、杉木类和泡桐等。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树种选择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可以采用速生树与生长缓慢的树种相结合,落叶树和常绿树相搭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混交的方法,如将杨树、银杏、冬青、女贞和香樟等合理搭配,从而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置高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间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植物配置应有季相变化

植物的配置要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并充分利用彩叶树种搭配来提高景观效果。如红叶李、红枫、红叶小檗、金叶女贞、银杏等;充分利用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花卉,如大花马齿苋、鸭跖草、月季、美人蕉等。

3.2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创造丰富的景观

居住区绿化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原有的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利用环境资源,做到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起伏的地形使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达到观赏效果之目的。同时既能增加绿地面积,抬高地形又能降低地下水位高的弱点,有利于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向下延伸的地形,也可增加绿地面积,丰富景观层次,还有利于排水。

3.3利用水景提高景观动感

水是环境景观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现在大部分小区都会以水作为主景,像新沛小区的中心花园就是以水作为主线进行景观展开。然而水景的设计应考虑水质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水质问题,水会受到严重污染,水景本身的利用率就会大打折扣,失去水景的意义。所以水应是流动的水,循环的水,动态的水在景观效果和亲和力上会更具魅力。

4.结语

居住区绿地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必须与居住区总规划同时进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景观生态学位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以现代技术为手段,贯彻绿地作为景观生态基质的思想,以人为本,从地形地貌、植物配置生态化和多样性、特色植物应用、水体合理应用、硬质景观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以促成健康、高效、文明、舒适、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融合。让居住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带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第3篇:环境设计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景观;space空间;horizon line天际线

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日益膨胀,城镇形态产生了明显变化。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地域和城镇特色渐渐被削弱甚至消失。如美国旧金山1958到1983年城市立体轮廓的变化,从曾经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地表肌理,被新建的公路划分得四分五裂,被高楼大厦破坏了原来优美的天际线。而在旧金山实施天际规划控制线后,很好地确保了城市立体空间效果。

自80年代始,我国建筑事业兴起后,城市规划、景观等课题越发受人关注。在世界各国经验中,结合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环境设计,在城市规划中越显重要。但在近些年,城市景观在中国发展可以说并不十分乐观,与国外一些优秀例子相比显得十分乱无章法。凯文·林奇(Kevin lynch)于1960年发表的《城市的意象(Image)》一书中指出,城市本身的可读性如何,可分析为三方面构成:特色(identity),结构(structure),含义(meaning)。通过与同是东方国家和传统园林形式相似的日本近代优秀城市景观对比分析,得出以下一些需重点设计的:

1.城市中景观的层次和结构协调——从结构角度

事实上,城市中的建筑往往归属不同的团体和个人,建筑设计的委托人和设计方的审美取向对建筑的风格和形象影响很大。房地产开发的盈利原则会使设计师忽略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城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三不管”地区,这些区域往往是建筑与建筑间的空地、街道,甚至是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也就成了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出自《现代景观设计教程》)

奥地利城市规划师卡米罗·西特在承认城市之美的同时,强调城市公园对于城市的健康卫生起到的作用:公园是能使城市保持卫生的绿地,是城市的肺。因此,景观在城市中所占比例与城市内各元素结构相协调十分重要。除了应增加景观在城市中所占比例外,还应考虑城市结构统一设置景观系统,使景观结合城市五要素(即道路(path),边界(edges),区域(distinct),中心与节点(nodes)与标志物(landmarks))发挥出类似于著名翡翠项链的区域作用效果。如日本崎玉新都心,除限制高度以保证城市建筑的整体立体效果外,还有机组合一定绿化用地,使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三位一体,形成一个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活用要素设计,如:道路要素的绿荫大道、标志物的空中森林广场、区域的绿草地广场、屋顶绿化等,使空间层次丰富。

2.形式上创新体现地方特色——从地域角度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由于经历了一场关于“拿来主义”和“传统文化”激烈的思想争论,现代化进程中十分注重自主创新和发扬传统相结合,城市景观发展一片生机嫣然。而中国传统园林虽举世闻名,中国传统城市景观中的对称、对景、借景、强化视觉轴线等诸多空间设计手法和现代景观设计也并无不同,但是却没能像日本一样加以活用以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佐佐木先生也指出景观设计需“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但是中国一些城市在景观环境方面却存在着盲目追求“洋化”的问题。这实际是一个老话题,景观设计的“国际化与地方化”。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等,这些景观作品非常优秀,是真正的艺术精品。颐和园的景观建设极具人性化,突出了景观对人的服务。中国传统景观设计很宏大,有天,有地。

但现在中国的景观设计很多是拷贝西洋的东西,邯郸学步,反而自己精深的文化传统也给弄丢了。如上图所示为南京市夫子庙文化商业中心全景,古建与周围景观多处结合,形成视线和空间的有机延伸。但是却因商业因素没有能很好的保持,如某新建时东市小广场与西市是连同的,在空间序列上也是引人入胜的,逐步进入主题,可是管理部门封闭了小广场通向西市场的步行街,使休息厅失去了原有的风采。

其实形式上创新体现地方特色,也就是表现城市特征。实现途径很多,首先有:可以在延续传统的设计手法的基础上,结合长期和短期的需求综合设计,如日本庭院的现代式中庭设计;其二:大可抽象提取传统景观设计中的精华,结合现有技术满足当代不同的需求,如很多日本餐厅中设计的枯山水景观;还有:利用传统与现代对比的设计手法,使设计充满活力,如中庭空间引入灯光、声音等对比设计……其实方法多样,就像赫曼·赫兹伯格在《设计原理》中提到:所有的形式都应还原它最初形态,只要运用最初形态满足最初需求,就是回到了我们民族的根上。

3.主题明确和可识别性强——从内涵角度

在日本,一些住宅小区里面的绿地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提倡人人动手建造美好生活环境,于是就增强社区活动氛围和带动了一股绿色种植蔬菜的健康热潮;一些公园以高科技手法表现空间错落感,强调时空主题以致给都市生活的人们以新鲜感;甚至一些商业用地内的绿地,也以营造人文气息的空间为主题……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除了应很好地满足不同的需求外,还应通过各种设计体现它的主题,以达到影响和改善人们精神状态的目的。

而要使主题明确,加强影响效果,就应注重可识别性。在《建筑环境共鸣设计》一书中指出,一个场所的设计在许多层次上影响人们能够作出的选择:可达性(permeability),多样性(variety),可识别性(legibility),活力(robustness),视觉适宜性(viaual appropriateness),丰富性(richness),个性化(persinalisation)。其中影响着人们能否容易的辨认出环境所提供的使用机会,这种特性为可识别性。而主题的印象可以被归纳为五种关键要素,类似于城市五要素。如日本著名的森林住宅,用保留原有植被的设计手法强调了生态理念。还有日本大阪的峡谷广场,强调地震的公园,运用火红色雕塑、开裂下沉的空间使主题明确。

4.具备多样性,活力和丰富性——从人文角度

“景观环境为人所用、人与自然的共生”观点早已不再陌生。其中多样性(variety)指影响着人们可能的使用范围,活力(robustness)指影响着一个既定的场所能够容纳不同功能的多样性程度,而丰富性(richness)指影响着人们知觉体验的选择性。

为使用者服务的,让使用者可以融于其中,是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景观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交流的平台,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共融的环境。城市景观应该在表现城市特征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人们的活动对不同场所的利用,以从空间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景观环境的设计构想。现在中国的一些景观设计作品,对自然和文化的表现十分突出,但对利用空间方面却考虑不够。像日本,尽管寸金寸土,但是从他们为数不少的公园和广场可以看出对人文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日本最新景观设计(1,2,3册)》——日本杂志社.

[2]《日本之国立公园(上、下册)》——森田敏隆.

[3]《佐佐木事务所之整合环境》——佐佐木.

第4篇:环境设计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 环艺设计专业 课程设置 改革 启示

[作者简介]王薇(1977- ),女,满族,宁夏银川人,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课程与教学。(宁夏 银川 75002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34-02

一、建筑学专业和环境艺术专业的相关背景和联系

我国高校建筑学专业始于1923年,由刘敦桢先生在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创立了相当于大专程度的建筑学课程。随后1927年刘敦桢先生又在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创立了第一个高等教育程度的建筑学课程,1928年初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更名为江苏大学,两个月后江苏大学再更名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1932年,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的建筑工程科改为建筑工程系。直到1937年,建筑工程系得以不断发展,师资也不断扩充。另外,兴起于1928年的沈阳东北大学的建筑学专业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而今,不仅以上的老院校建筑学专业蓬勃发展,而且各地新兴高校也相继开设了建筑学专业。而与建筑学的相关专业――环境艺术专业是在1957年,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提出建立国内第一个“室内装饰系”为专业设置起点。在当时室内设计专业是室内装饰系的一个专业,直到198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将室内设计专业改为环境艺术专业,并逐渐将环境艺术专业扩展到室内外的设计内容。随之在1998年前国家教委调整普通高校专业目录时,将环境艺术设为高等院校的一个专业,为艺术设计增加了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虽然目前中国高等院校环境艺术是一门较为新兴并涉及建筑学、规划学等的边缘学科,而且在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但是由于学校背景、学科构成的不同,在课程设置上都有所偏差。如建筑院校一般会遵循建筑学工程和设计的课程来设置,美术院校会偏重于艺术设计方面的课程设置,林业学校会偏重于植物种植学科的课程设置。由此产生出各个学校教学大纲和基本培养方向的差异。笔者认为可以发挥各家之长处,将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点补充到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制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体系。

二、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特点

目前,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绘画基础、建筑学、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环境和空间表现。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有以下特点:(1)课程设置一般比较偏重于工科和理科课程内容,如设置了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建筑结构选型、建筑力学等课程。(2)因为建筑学专业的学制一般为五年,所以专业课程设置比重较大。建筑学专业的一年级课程设置为公共课程和专业入门课程,而建筑学专业的二年级至五年级课程全部设置为专业主干课程(其中涵盖专业实践课程)。(3)重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环节及顺序的连续性。(4)设置课程种类多,囊括多方面、多学科和多层次的课程内容。(5)实践课程的设置在专业课程中占有一定比例,几乎所有专业设计课程都与现实项目链接,为学生能较早适应工作岗位提供实践机会和便利条件。

三、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特点

环境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的、综合的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它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知识,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涵盖性。

环境艺术专业课程具备以下特点:(1)系统性。环境艺术专业课程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特点是指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要求课程的内容多样而复杂,并且还要符合环境艺术专业的多学科、多方向发展。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是制订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2)特色性。这里所谈及的“特色”是指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就环境艺术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建筑学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和教学的环境艺术专业课程,构成高等院校开办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的特色。(3)创造性。创造是设计的灵魂。设计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的所在。在环境艺术课程设置上,要充分强调创造性的特点,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创造力为主线的课程教育体系。(4)适应性。围绕着建筑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小到一个标志设计,大到城市环境景观设计,都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因此,各个高等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和组织课程设置时课程内容要广泛和多样。

四、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对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启示

综上所述,笔者分析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认为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程具备以下优点:(1)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覆盖内容广泛,涉及各种建筑的设计,同时延展到建筑外环境和内环境的设计等内容。如在设计建筑时其外部环境是很重要的,建筑学专业不仅能对建筑本体(建筑功能、空间联系、建筑外观等)有较深入的设计,而且对于建筑的外延――环境也能做到全面和合理设计。(2)课程内容安排紧凑,课程顺序连贯。如在建筑学专业的一年级课程设置中,有一门课程为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这门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在今后的设计方案制作中,能够熟练地将二维与三维空间进行自由转换的法宝。这门课程内容不是单纯的绘制图纸,而是让学生凭借课程中的投影定律、透视求解原理能够全面和理性地绘制效果图和工程图。即使在3D辅助电脑设计软件的今天,该门课程仍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设计思考和想象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另外,建筑初步课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模型、空间、效果图渲染等手法和工艺的制作。可见建筑学专业课程是一门很好的实践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建筑学设计过程的实践内容,而且在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和能力。(3)课程设置时将建筑学专业多门课程融合、渗透和灵活应用。如在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中加入工科课程――结构选型、结构力学等,结构选型、结构力学是建筑设计和室外构筑物设计的物理结构基础理论课程,离开它们建筑设计就是空洞和不切实际的。因此,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上既有工科课程又有理科课程,这些课程穿插在整个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环节中。(4)理论课程内容多样。建筑学专业不仅开设建筑历史课程,还设置与建筑相关的艺术理论课程,如西方建筑流派、西方建筑艺术史、中国和西方雕塑史、中国园林史、美术史等,并可通过增加学分的方法鼓励学生选修音乐史等其他艺术理论课程。这些理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对建筑学专业设计素养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对于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以下不足:(1)环境艺术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匮乏。学生生源质量的差异和艺术类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薄弱,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不能够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比如因为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地处偏远地区和知名度较低,所以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理解和掌握的困难。(2)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时不注重课程的延续性。如环境艺术专业二年级的三大构成(平面、色彩和立体构成)课程结束后,直接转入室内设计课程的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会使得三大构成(平面、色彩和立体构成)和室内设计课程之间缺失一门必要的过渡课程,造成学生知识链的断裂。此外,前面所提到的画法几何及其阴影透视这门课程,是讲解和解析物体由三维体量转换到二维体量的制图方式和原理课程,它是建筑和环境设计制图原理的根本内容,同时也是在建筑制图和手绘效果图技法两门课程之前的先行课程。如果没有学习画法几何及其阴影透视课程,学生在学习工程制图时根本理解不了投影定律、平面及立体之间转换过程的方法,从而会导致绘制的效果图比例失调和透视错误。这些都会对环境艺术专业今后的设计课程造成负面影响。(3)在环境艺术专业主干课程中,重方案设计成果,忽视设计方法和理论。如环境艺术专业主干设计课程中的园林设计课程一般设置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园林史和园林设计原理,第二部分为根据园林设计理论进行园林方案设计和探讨。两部分内容在专业设计课程中缺一不可,但是由于课时时间短和课程内容划分的模糊,造成专业设计理论课程内容的讲授概括。加上学生本身轻理论、重设计,造成学生忽视专业设计理论课程而直接进入相关的设计方案任务制作过程。学生会从潜意识上认为该门专业设计课程仅是绘制图纸和完成作业,专业设计理论知识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实际用处。这样环境艺术专业的每门主干设计课程如此反复循环,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抛弃设计理论课程学习。如此专业设计课程就变成制图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将变成毫无意义和不切实际的内容。

通过建筑学专业课程和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别及优缺点比较,环境艺术专业应该汲取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点,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目标,由原来单纯的课程和课堂内容传授转向于建筑学专业的重理论、技能、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培养方向,实现环境艺术专业学生技能和理论素质的全面发展。因为建筑学专业办学较早,各大院校建筑学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时间较早,在专业成熟度和知名度上都要高于环境艺术专业,所以如果想将新兴的环境艺术专业办学成功的话,应该要从建筑学专业汲取优点来发展自身。比如环境艺术专业课程改革之前,环境景观设计课程原来一直为单纯授课,学生通过手绘和制图的方式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环境景观设计课程改革后,教师可以通过接洽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的整个设计和实施过程,像实地查勘、分析基地现状、收集直观的设计资料和数据、亲身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教师可以有步骤、有条理地针对实际设计项目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授课,最终完成环境景观设计课程内容和环节。这样的环境艺术专业设计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授课,而是学生与老师在实际设计项目及施工进程的交流和互动,更能实现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五、结论

在国内,环境艺术专业还属于一个较为新兴的专业。虽然建筑学专业的从业人员和毕业生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能够涉及很多复杂的设计内容,但是在具体建筑外环境设计方面会忽视细微的设计内容,这就需要环境艺术专业的人员从环境设计细部方向去考虑或者补充建筑学专业外延设计方面的空白和不足,更好地完善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达到更加精准的城市设计要求。目前,由于高等院校的扩招,加上生源质量的下降,对于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环境艺术专业课程可以在建筑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内容上得到改革启示,创造出更加适合的课程体系,最终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

第5篇:环境设计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手绘效果图计算机绘制效果图

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如何把设计师对于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呈现出来,作为客观的具体方案展现在受众面前,这就涉及到了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

环境设计的表达是通过效果图这样一种载体呈现的,效果图是借助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用徒手绘制或计算机软件勾画出建成后的效果而生成的静态表现图。效果图能较准确表达设计方案,使设计师和非专业人士都能提前清楚地看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概貌。在方案的形成、修改与确定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效果图所特有的直观视觉效果,很便于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效果图也是在工程投标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图纸,它也是投标过程中业务竞争必不可少的步骤。

早在十几年前,计算机的运用远不及现在广泛的年代,手绘曾是设计人员的必备功夫。自从有了电脑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很多搞规划、设计的人就开始向这方面努力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就出现了这样两大类:手绘效果图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这两种绘图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下论述。

一、手绘效果图的特点

1.从思维方式上

设计徒手绘制效果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

徒手设计草图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这个过程的目的,不在于画面效果,而在于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徒手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2.从图面效果上

手绘的效果图生动、含蓄,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手绘效果图有着多种多样的绘画方法,有用铅笔、钢笔绘制的速写效果图;有色彩淡雅、明快的水彩效果图;有空间感、光感、质感都比较强的水粉效果图;有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的马克笔绘制的效果图;还有与喷绘技法结合的模仿真实效果的喷绘效果图。

由于手绘的技法种类很多,所受的限制较少,因此这种效果图所表现出的人文性和风格性较强,就像绘画一样,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直到最终表现出设计师想要的空间意境和风格。因此,手绘效果图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和文化空间,这种表现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板有眼,生动逼真,也可以罗曼蒂克,带有浪漫情调,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设计和表现的灵活性。

3.从设计程序上

手绘表现是设计前期的根本阶段,整体布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外立面的造型、大致的明暗对比关系,都可以通过手绘表达。

用铅笔或钢笔的快速手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展现给客户,在与客户进行初次交流时,快速手绘是很重要的。因为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的口述画出装修后室内的大体效果,也让客户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对促进设计师与客户的交流很有帮助。

在设计的中、后期,手绘的表现也是值得提倡的。由于徒手绘制的效果图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联系紧密,是设计师驰骋的设计理念最真实的表达。因此所表现的人文特质与文化内涵都比较深厚,画面轻松奔放,洋溢着一种画的情趣,尤其是环境的处理,并非十分逼真的效果,而是渲染出一种气氛,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这种艺术性较强的绘画作品,在设计的竞标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把“双刃剑”

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利用三维软件精确地按照设计图比例,将准确勾画出的模型经过平面软件处理成逼真的效果,它具有直观、真实、准确的特点。电脑绘制效果图,具有手工绘图不可替代的优点。

1.能准确无误地真实反映空间及用材的质感。“以假乱真”,让人看到工程装饰完毕的真实效果。

2.画面整洁、清爽,让人耳目一新。

3.修改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同时推出多种方案。

4.雅俗共赏,水平、素质不同的客户均可以满足。

第6篇:环境设计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

建筑节能作为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能源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筑节能技术是关系着人类生活的重要技术,是减少污染,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措施。

二、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1、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2、外部环境设计。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应研究其微气候特征。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

3、规划与体型设计。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

4、单体的节能设计。单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来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5、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要求之外,通过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二、节能建筑规划设计

1、建筑选址、布局节能设计

建筑物尽量布置在向阳和避风的地方,向阳有利于建筑物充分利用太阳能,避风可尽量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建筑布局时,一方面要控制城市规模,并在规划设计中,注意避免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较高的功能区连片布置,控制区域密度。另一方面,在北方寒冷地区,尽可能使道路走向平行于当地冬季主导风向,这样可以避免积雪;在南方炎热地区,要考虑一定数量的街道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基本一致,这样可以加强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热交换,促使城市中心区多余的热量迅速转移到郊外。

2、建筑体型、间距节能设计

(1)建筑体型与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要适当控制建筑体型系数。有研究表明,体型系数每增大0.01,耗热量指标约增2.5%。建筑体型系数一般宜控制在0.30以内。一般来说,控制或降低体型系数的方法有:减少建筑面宽,加大进深或增加组合体,增加建筑物的层数,选用长条型建筑外形等,而形体复杂、凹凸面过多的塔式建筑对节能不利。建筑体型系数还与建筑物的体型是否规整及建筑的体量大小有关。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最低能耗体型选择,即建筑的各方面尺寸与其有效传热系数不同时,传热系数相对较小的面具有相应较大面积的体型是最佳体型;而当各面的平均传热系数相同时,体型系数最小的体型是最佳体型。

(2)建筑间距与节能:较大的建筑间距可以使建筑物有充分的日照时间和良好的日照质量,对建筑节能非常有利。但因城市用地紧张,从节约土地的角度出发,又希望建筑间距越小越好。在建筑设计中,要合理解决这一矛盾。在总平面设计时,合理布置建筑物,使其达到有良好日照和较小间距的最优组合。在建筑单体设计中,可以采用退层处理、降低层高等方法。

三、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1、墙体节能设计

外墙在整个建筑外包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墙体的保温隔热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设计时应控制墙体的传热系数,采用多层复合墙体。保温层砌体如加气混凝土自保温砌体,也可采用多层复合墙体。根据保温层位置的不同,复合墙体可分为外保温、内保温及夹心保温墙体,每种保温形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外墙内保温和自保温由于结构的原因很难消除热桥,而采用外保温则由于保温层桥头在整个外侧面而有利于众热桥的产生,内保温还会受二次装修的影响,并占使用空间,国家已开始限制在居住建筑内使用它,但对于间隙使用的房间内保温是合理的。夹心保温是两侧为墙体材料,中间为保温材料,这种材料有利于其内外装修的优点。

2、窗节能设计

(1)适当控制窗墙比。在窗墙比的选择上,应区别不同的朝向。对南向窗,在选择合适层数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热耗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窗面积,有利吸收太阳辐射热。而对其他朝向的窗,应在满足居室采光环境质量要求的条件下适当减少开窗面积以降低热耗。

(2)提高窗材料热阻。

①对金属窗框进行断热处理,用高效保温材料镶嵌于金属窗框之间,加大窗框热阻,或利用空腹钢窗内的空气间层达到增加窗框热阻的目的。同时,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的塑料窗框以减少通过窗框部分的热耗。

②选用合适的玻璃品种,适当选择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或中空玻璃,节能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③加强窗的气密性,采用气密条,提高外窗气密水平,提高窗用型材的规格尺寸、准确度、尺寸稳定性和组装的精确度以增加开启缝隙部位的搭接量,减少开启缝的宽度达到减少空气渗透的目的。

(3)设置遮阳设施。设置可调节的活动遮阳,如遮阳板、窗盖板、窗帘、百页、热反射帘或自动卷帘等,以便夏季减少太阳辐射得热,冬季又得到日照,特别对西向、南向窗要更加重视。

3、屋顶节能设计

屋顶的设计在建筑节能设计中亦占有相当比重,除必须考虑屋面隔热保温措施以外,还应从建筑节能的角度采取以下措施:

(1)屋顶外表面采用浅色饰面材料,可在夏季能反射较多的太阳辐射热,从而能降低室内的太阳辐射的热量和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2)屋顶内设置贴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能提高热阻3.6倍,节能效果显著,是最有效的节能措施之一,但需注意的是,当采用单面铝箔空气间层时,铝箔应设置在室外侧的一面;

(3)在冬暖夏热区具有多雨气候特点的地区采用蓄水屋面节能措施,依靠水分的蒸发消耗屋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4)利用屋面作为活动空间并设置遮阳装置(如百页遮阳棚和爬藤植物遮阳棚等)。这些措施经过建筑手法的处理,不仅对建筑节能起到重要作用,也丰富了屋顶的平面、立面设计。

总之,建筑节能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诸多环节,需要各方面的大力配合。节能是国内住宅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筑节能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因此,抓好建筑的节能设计,合理地使用和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必将带动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节能事业,促进全社会建筑节能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韩建新,颜宏亮.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第7篇:环境设计的优缺点范文

美术 模块 走班式学习

艺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艺术课程以模块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模块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课堂活动,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与问题性等特点。笔者就美术门类实行模块走班式学习法作一介绍,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鄞江中学美术课开设的模块有艺术与生活系列中的“身边的设计”,艺术与情感系列的《视觉语言表达》;艺术与文化系列中的《图形的奥秘》和艺术与科学系列的《材料与造型艺术》。学习材料部分采用鄞江中学美术教研室主编,宁波市教研室审核的校本教材,部分则是根据艺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出版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赏析与艺术创造相统一,是高中艺术课程推崇的基本学习方式,它既包含了在互动交流中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探究和思考,也包括了学生主体创造性的表达、制作和展演。鄞江中学美术的走班教学正是按照这一基本形式展开的。

在实施“身边的设计”这一模块教学时,我们参照课程标准提供的“我们的环境”案例分为五个单元展开。“我们的环境、我的家”单元中,教师引领学生赏析自己的教室、阅览室、寝室、餐厅等场所,分析其布局、设施、采光等环节的优缺点。自愿组合活动组拍摄各自家居的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等场景,到班内交流,派代表运用多媒体展示。在“舒适生活产品设计”单元,运用大量实物和图片阐述工业产品设计的特点、要求和相关设计理论和技巧。在“视觉传达与形象设计”单元教学中,教师在收集拍摄了大量雕塑、殿宇、广告图片让学生鉴赏,在“服装设计与个性表达”单元,引导学生分析贴身服装外衣、戏服等的材料、功能、角色季节适合性和时代特征;选择不同材料进行了有创意的服装设计,有的还在节日表演中展示。

高一时,主要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让学生在网上收集各类设计图案并把好的图案绘制或下载。高二时,则主要与“通用技术”课教学整合,使学生能用三视图、立体图等形式设计不限复杂的构件、物品。通过两年教学,多数学生能初步了解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这三大领域的不同特点、规律和审美特征,能对生活中的设计进行赏析和评价,并尝试用设计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到了高三,大部分美术生就要去为报考相关设计专业一显身手了。

“视觉语言表达”模块的教学,采用“常规班”与“兴趣班”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教师本人并引导学生收集了大量主题和风格相同中西方造型艺术作品,如写实风格的绘画、雕塑、建筑和抽象风格的绘画(如赵无杰油画)雕塑(如印度寺庙雕塑)作品,通过相互比较,归类,使学生加深了对具象与抽象艺术语言特点和规律的认识。除教材提供的素材外,教师还从多种途径(特别是最近考古发现)收集了殷商青铜器、汉唐雕塑、宋代山水工笔画、明清写意画等作品图片,与西方古典主义艺术,浪漫主义艺术作品,印度派绘画、表现派艺术及抽象派艺术作品等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对中西方造型艺术在情感表现上的特点和异同进行探究。学校还投入50多万创建了陶艺工作室,有专职教师辅导学生制作了大量陶艺作品,有些作品还正式烧制陈列。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汉代隶书、盛唐狂草……王献之、颜鲁公、柳公权……风格峻异,流派纷呈。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展示,让学生欣赏品味,使学生认识中国书法艺术在具象表达中的抽象意味和审美特点。学校还组建了书法业余兴趣班,每年有数十名书法爱好者在专职教师的辅导下尽情挥洒,他们的不少作品还在各级比赛中获了奖。

“图形的奥秘”模块教学中,教师引导、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中外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艺术作品,图腾符号……通过观赏、交流,了解多元文化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及文化渊源,探讨其时代特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和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教学还与当今企业文化、社会活动、校园文化的营造紧密结合,如“品牌结构与泊来语”活动中师生总结出品牌命名有音译、意译、词头组合,直译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并能初步进行CI策划中的标识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班徽、团体标志、结合大型社团活动的相关标识;擅写文字说明等活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图形语言与文化寓意的关系的理解,而且增强了融入社会的实际才干。

当今,大到摩天大厦,小到MP3,无不都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的结合的产物。“材料与造型艺术”模块,正是施展“艺术与科学”的平台。从爱迪生的碳丝灯到如今的LED照明,昭示“材料与造型艺术”的联姻,该模块的教学与数、理、化、生、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学科的教学协同进行。从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科学技术所包含的理性智慧对艺术创造与形式美创新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又探究了一类艺术所蕴涵的感性直觉对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带来的有效启迪与作用。

为了发挥每个美术教师的专长,有利于“模块走班”的实施,除高三美术教师专门辅导高考,其余美术教师要专长走班,各模块教学采用“并列开设、内外结合、课程整合、有序推进。”

实践证明,“高中美术,模块走班”较好地完成了艺术教学赋予的职能,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拓展了艺术学习的领域和空间,能推进学生综合艺术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整体提高。今年,鄞江中学以美术为第一特色开展了各学科渗透美育教学的实践。在党总支书记、校长徐惠银同志的率领下,学校跨入了“中国百所特色中学”的行列。不同学科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必将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丰富、敏锐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教学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时俱进。

第8篇:环境设计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煤矿;移动通信;模块化;建立

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建立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有井下小灵通技术系统、井下WIFI系统和透地通信技术系统,这三类技术系统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建立配套的设施来保证通信系统通信的质量。

一、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一)局限性和复杂性

煤矿开采的环境十分恶劣:在地下工作,见不到阳光,阴暗潮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过量开采可能导致地面塌陷,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无法自由行走,三餐不济,对体能和身体健康是挑战。此外,煤矿巷道的走向和横截面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严格按照煤矿开采前制定的方案进行施工,这无形中增加了煤矿开采的安全隐患。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受煤矿井下客观条件的限制,体现出一定的通信局限性和布置复杂性。

(二)对通信设备要求高

支撑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设备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地面设备,这组设备包括地面控制系统和接收机。第二部分为井下设备,这组设备包括进行数据监测的各种设备,如对一氧化碳含量和瓦斯量进行监测的空气质量监测器、对煤炭粉尘含量进行监测的环境监测器和各种通信设备的接收机和发射机等监测终端。由于井下环境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更多,这就对井下通信设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具体来说,井下通信设备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防火花和防爆性能。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会不断有一氧化碳和瓦斯泄漏,现有的通风条件还不足以完全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瓦斯完全排出矿井,由于机器的摩擦,时不时会出现火花和爆炸,因此设备具有防火花和防爆性能是保障设备安全的重要方面;第二,抗摔打和耐震动能力。煤矿开采时由于开采工具的限制,技术人员根据对周遭环境的考察和判断,为确保开采工程的顺利按期完成,会采用炸药炸开坚硬煤层,这时煤矿巷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波影响,出现震动或塌陷,且爆破是进行煤矿开采的主要手段,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井下移动通信设备必须要能经受住摔打和震动;第三,防水和防尘。井下通信设备不是一次性设备,由于其成本高昂,这些设备常应用于煤矿开采的循环使用中。煤矿储藏于地层的背斜部位,受地表水渗透的影响,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会出现水渗漏的情况,而且煤矿的开采本身是一项煤尘飞扬的工作,所以,为保证通信的质量,井下通信设备必须具备防水和防尘的能力;第四,井下移动通信设备应操作简单、重量轻且便于携带。由于煤矿开采人员的文化素质不统一,为保证煤矿井下与地面的正常通信,通信设备应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煤矿开采是一次性工作,因而设备的易于移动和携带是煤矿工作的要求。

二、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模块化建立思路

(一)分站模块化的建立

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不仅仅是对语音和数据的传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已实现了对井下人员定位的视频监控传输。这些传输系统在进行传输时利用各自的传输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分站的冗余,消耗了大量经济资源。分站模块化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分站冗余的现状,节约经济成本。

分站模块化建立的思路:首先,应明确分站的作用。井下WIFI传输分站是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负责对语音、数据和视频进行传输。其次,应综合考虑分站建立的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包括煤矿开采的条件和分站本身的设备条件。如煤矿巷道的粉尘条件和设备的体积大小等等。最后,应进行分站模块化的建立构思。为解决监测仪器与通信设备的分离造成的分站冗余问题,需要建立包含很多功能模块的分站系统,进行技术改进,将各种终端设备全部安装在分站的隔爆壳内,使信号传输分站能够显示整个分站设备的各个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电源、端口和各模块功能等。

(二)调度台模块化的建立

调度台是保障煤矿生产与煤矿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地面组织。为实现煤矿的高效开采和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进行调度台的模块化建立,提高调度台的工作效率。调度台模块化的建立,要能够实现呼叫系统的畅通无阻。煤矿行业是高危行业,时间就是生命,实现呼叫系统的畅通无阻,有利于技术人员对煤矿工作的开采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与工作调配;调度台模块化的建立,要能实现通信系统的多路呼叫,且互不干扰。调度台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调度,煤矿生产部门众多,分工明确,每一个环节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保证煤矿系统的多路呼叫,对煤矿生产至关重要;调度台模块化的建立,可以通过设置值班话机,由值班话机应答呼叫调度电话并完成转接。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通话占线的情况。

(三)通信终端模块化的建立

根据矿井的特殊环境设计的通信终端应具备拨号、通话、显示、查询、存储和定位为一体的功能,汇集话音、短信、网络浏览与下载、图片与视频播放、拍照与摄像等功能模块。要达到通信终端的多维效果,必须使用防水、防尘、防爆、抗干扰的终端设备。通信终端模块化的建立是在充分考虑通信设备的特点与煤矿环境的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下提出的切合实际的构想,在日常的煤矿生产应用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改进与更新,以适应生产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需要。

第9篇:环境设计的优缺点范文

关 键 词:环境艺术 手绘效果图 计算机绘制效果图

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如何把设计师对于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呈现出来,作为客观的具体方案展现在受众面前,这就涉及到了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

环境设计的表达是通过效果图这样一种载体呈现的,效果图是借助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用徒手绘制或计算机软件勾画出建成后的效果而生成的静态表现图。效果图能较准确表达设计方案,使设计师和非专业人士都能提前清楚地看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概貌。在方案的形成、修改与确定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效果图所特有的直观视觉效果,很便于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效果图也是在工程投标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图纸,它也是投标过程中业务竞争必不可少的步骤。

早在十几年前,计算机的运用远不及现在广泛的年代,手绘曾是设计人员的必备功夫。自从有了电脑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很多搞规划、设计的人就开始向这方面努力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就出现了这样两大类:手绘效果图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这两种绘图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下论述。

一、手绘效果图的特点

1.从思维方式上

设计徒手绘制效果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

徒手设计草图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这个过程的目的,不在于画面效果,而在于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徒手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从图面效果上

手绘的效果图生动、含蓄,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手绘效果图有着多种多样的绘画方法,有用铅笔、钢笔绘制的速写效果图;有色彩淡雅、明快的水彩效果图;有空间感、光感、质感都比较强的水粉效果图;有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的马克笔绘制的效果图;还有与喷绘技法结合的模仿真实效果的喷绘效果图。

由于手绘的技法种类很多,所受的限制较少,因此这种效果图所表现出的人文性和风格性较强,就像绘画一样,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直到最终表现出设计师想要的空间意境和风格。因此,手绘效果图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和文化空间,这种表现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板有眼,生动逼真,也可以罗曼蒂克,带有浪漫情调,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设计和表现的灵活性。

3.从设计程序上

手绘表现是设计前期的根本阶段,整体布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外立面的造型、大致的明暗对比关系,都可以通过手绘表达。

用铅笔或钢笔的快速手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展现给客户,在与客户进行初次交流时,快速手绘是很重要的。因为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的口述画出装修后室内的大体效果,也让客户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对促进设计师与客户的交流很有帮助。

在设计的中、后期,手绘的表现也是值得提倡的。由于徒手绘制的效果图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联系紧密,是设计师驰骋的设计理念最真实的表达。因此所表现的人文特质与文化内涵都比较深厚,画面轻松奔放,洋溢着一种画的情趣,尤其是环境的处理,并非十分逼真的效果,而是渲染出一种气氛,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这种艺术性较强的绘画作品,在设计的竞标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把“双刃剑”

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利用三维软件精确地按照设计图比例,将准确勾画出的模型经过平面软件处理成逼真的效果,它具有直观、真实、准确的特点。电脑绘制效果图,具有手工绘图不可替代的优点。

1.能准确无误地真实反映空间及用材的质感。“以假乱真”,让人看到工程装饰完毕的真实效果。

2.画面整洁、清爽,让人耳目一新。

3.修改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同时推出多种方案。

4.雅俗共赏,水平、素质不同的客户均可以满足。

然而,如同一切高新技术一样,电脑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运用亦存在着众多的负面效应。如电脑技术带来了设计的“异化”,反映在具体的设计中即为重“表现”轻“设计”,设计方案招投标变成了电脑效果图竞赛;学生设计时在电脑效果表现上所花的时间大大超过设计方案构思的时间,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形十分严重。同时,电脑技术其本身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设计思考过程“幻想”的翅膀,电脑技术及其软件本身的局限和操作者的水平影响了设计构思,扼杀了方案构思过程中的转瞬即逝的设计灵感,让使用者不得不放弃方案初始阶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而向电脑“投降”,使设计艺术创作变成简单的工业化“生产”。再如在设计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沉湎于电脑,忽视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对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和运用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追求,最终导致设计分析、思考、创作能力的丧失,也使学生设计素养降低。

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设计手段,为设计空间注入了活力,为设计过程与优化最终效果提供了可能,我们应在手绘创意表现的基础上,通过电脑美术辅助设计,使设计意图发挥到最佳效果。

2.从图面效果上

手绘的效果图生动、含蓄,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手绘效果图有着多种多样的绘画方法,有用铅笔、钢笔绘制的速写效果图;有色彩淡雅、明快的水彩效果图;有空间感、光感、质感都比较强的水粉效果图;有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的马克笔绘制的效果图;还有与喷绘技法结合的模仿真实效果的喷绘效果图。

由于手绘的技法种类很多,所受的限制较少,因此这种效果图所表现出的人文性和风格性较强,就像绘画一样,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直到最终表现出设计师想要的空间意境和风格。因此,手绘效果图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和文化空间,这种表现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板有眼,生动逼真,也可以罗曼蒂克,带有浪漫情调,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设计和表现的灵活性。

3.从设计程序上

手绘表现是设计前期的根本阶段,整体布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外立面的造型、大致的明暗对比关系,都可以通过手绘表达。

用铅笔或钢笔的快速手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展现给客户,在与客户进行初次交流时,快速手绘是很重要的。因为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的口述画出装修后室内的大体效果,也让客户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对促进设计师与客户的交流很有帮助。

在设计的中、后期,手绘的表现也是值得提倡的。由于徒手绘制的效果图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联系紧密,是设计师驰骋的设计理念最真实的表达。因此所表现的人文特质与文化内涵都比较深厚,画面轻松奔放,洋溢着一种画的情趣,尤其是环境的处理,并非十分逼真的效果,而是渲染出一种气氛,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这种艺术性较强的绘画作品,在设计的竞标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把“双刃剑”

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利用三维软件精确地按照设计图比例,将准确勾画出的模型经过平面软件处理成逼真的效果,它具有直观、真实、准确的特点。电脑绘制效果图,具有手工绘图不可替代的优点。

1.能准确无误地真实反映空间及用材的质感。“以假乱真”,让人看到工程装饰完毕的真实效果。

2.画面整洁、清爽,让人耳目一新。

3.修改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同时推出多种方案。

4.雅俗共赏,水平、素质不同的客户均可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