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情感心理咨询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赵光圣代表学院致欢迎词。他指出,体育援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工程,对促进新疆体育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上海体育学院承担此次培训任务,是新疆体育局与上海体育学院加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体现。另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组织人事处处长龙建贵对培训工作的教学管理和注意事项也提出了要求。
接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党组成员、体育中心党委书记贾尔肯·赛依提讲话。他指出,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支持促进新疆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总体部署,在国家体育总局及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先后与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合作办了多期培训班,目的是培养一支品德好、作风硬、能力强、业务精、善创新、会干事的体育管理后备干部队伍,全面提升新疆体育事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品。他要求,一、要立足当前实际,提高培训学习的新认识;二、把握关键环节,实现个人素质的新提高;三、严明组织纪律,确保学习效果取得新实效。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组织人事处处长龙建贵介绍,截至目前,此类培训已举办了六期,培训人数超过200人。本次培训,主办方邀请了张林、董幼鸿、缪佳、李建国、陈锡尧、姚颂平、胡爱本、肖焕禹、陈文鹤、刘兵、李海等国际、国内知名教授授课。讲授专题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社会体育研究、体育场馆运营、赛事管理、体育管理学等内容为主。培训形式也灵活多样,采取传统授课与参观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班先后参观了东方体育中心、东方绿洲军事教育基地,使培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 来访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伦理行为;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R749.055,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1-0001-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1.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ents' assessment for the ethical behavior of the counselors and psychotherapists.Methods:The main method used in this evaluation was questionnaire,and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f the ethical problems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for the clients)were used as evaluation tools.Totally 1100 clients,from 12 cities in China,were investigated with 807 questionnaires returned.Results:84.5% of the clients were confident in the treatments,and 89.2% of them gave positive assessment for the ability of their counselors and psychotherapists.15.9% of clients said the counselors and psychotherapists showed impatience or talked to them about their stress sometimes.Besides,59.1% knew about the characters,names and charge of the psychotherapies and counseling,and 53.4% knew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unselors and psychotherapists.91.3% of clients thought the privacy and treatment could be kept secret.7% of clients had intimat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counselors or psychotherapists,1.5% had sexual relations,and 18.3% made friends in lives.79% of clients could receive timely psychotherapies and counseling.Conclusion:From the assessment of the clients,the vast majorities of the counselors and psychotherapists do well in work ability,confidentiality and timesetting,but not so well in informedconsent and dual relations,which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improved.
【Key words】 client;counselor;psychotherapist;ethical behavior;crosssectional study
伦理是规范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越来越广泛与复杂,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越加显得突出。而在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实践中,伦理学问题几乎贯穿整个治疗与咨询过程之中[1]。治疗者在助人的同时也要承担责任和义务,如果不能很好地履行这些责任或义务,那么来访者就可能会受到伤害[2]。
国外有关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伦理问题研究持续多年,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人员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为规范,并有专门机构约束和处理伦理纠纷。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都颁布了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为规范[3]。美国学者Pope等[2]研究发现,心理咨询和治疗执业过程中违反伦理的行为主要有:与来访者发生双重关系(25%);不胜任的专业行为(28.6%);欺骗性治疗(9.5%);督导的问题(4.9%);违反保密原则(3.9%)等。违反伦理标准和法规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将要受到美国心理学会伦理学委员会和州注册部门的处罚,严重的将受到渎职的指控,被告上民事或刑事法庭。
近20年来,心理咨询和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在中国取得了很大发展,正处于“职业化”加速进程之中。现在各大综合医院、精神病医院已普遍建立心理咨询门诊,全国许多高校和部分中小学已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社会上也开办了婚姻、职业、儿童等各种心理咨询机构。2001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通过考试的人员可以独立开业。自2002年以来,全国各大中城市出现了许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机构。但是,由于国内没有统一的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伦理规范以及约束机制,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违反保密原则、知情同意、与来访者发生多重关系的案例时有出现。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以及从业者的声誉。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有关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伦理问题,如《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组织了系列讨论[4]。但针对心理咨询和治疗者从业伦理状况的研究则很少,尤其缺乏针对来访者的大样本系统调查研究。本研究对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来访者进行调查,分析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治疗师伦理行为的评价,以促进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职业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进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按全国的行政区域划分,选择其中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行政区为调查区域(港澳台除外),按照心理咨询和治疗开展的情况,选取12个城市作为调查点。调查时间为: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各调查单位由门诊接诊护士负责,请来访者在等待就诊或者做心理测验时填写问卷。每个调查点发放问卷50~250份,共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7份,有效率为73.36%。其中:上海市209份,广东省170份,浙江省112份,山东省72份,湖北省48份,四川省38份,甘肃省36份,云南省30份,辽宁省29份,黑龙江省27份,安徽省25份,11份。综合医院心理科的来访者472人(占58.49%),精神病专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来访者335人(占41.51%)。
1.2工具
自编心理咨询或治疗伦理问题调查问卷(来访者版)。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14],结合中国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伦理问题,建立条目池,初步编制问卷,然后选择30名在广州市某心理咨询机构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来访者进行预调查,再请10名同行专家对问卷进行修改,最后确定问卷。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1)人口学资料以及就诊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次数、平均每次咨询时间、就诊频率、咨询收费、是否配合药物治疗等;(2)伦理行为调查,共计30个条目,包括评价心理咨询或治疗师的胜任能力、保密、知情同意、双重关系、收费、履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设置等。题目采用“是”或“否”回答(分别计1、2分)。
1.3统计方法
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被调查者人口学资料
来访者的男女比例均衡,女性456人(56.5%),男性336人(41.6%)。以性别分组,不同性别的来访者在年龄、婚姻、学历、月收入方面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男女来访者均呈现如下特点:19~29岁年龄段的来访者所占的比例最大(46.0%);婚姻状况以未婚者偏多;大专及以下来访者占60.1%;35.2%的来访者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表1)。
2.2 来访者就诊的基本状况
由表2可以看出,来访者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次数少(1~2次)、中(3~5次)、多(≥6次)各占1/3左右,每次咨询时间在30 min和60 min分别为49.2%和42.8%,63.4%的来访者每次咨询费用在100元以下,58.9%的来访者在心理咨询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2.3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治疗师伦理行为的评价(表3)
2.3.1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治疗师专业能力和情感能力的评价
84.5%的来访者对正在进行的治疗有信心,89.2%的来访者认为自己的心理咨询/治疗师能够胜任工作。15.9%的来访者评价,心理咨询/治疗师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或者向来访者倾诉自己的压力。
2.3.2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治疗师履行知情同意和保密原则的评价
59.1%的来访者了解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等。91.3%的来访者认为自己的隐私和治疗内容能够得到保密。
2.3.3来访者与心理咨询/治疗师建立双重关系的状况
来访者与心理咨询/治疗师发生亲密关系的占7%,性关系的占1.5%,在生活中是朋友关系的占18.3%。
2.3.4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治疗师遵守时间设置和收费的评价
79%的来访者所接受的心理咨询或治疗能够按时开始和结束。8.8%的来访者报告,其心理咨询/治疗师允许他们在家中做心理测验。
3 讨 论
3.1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治疗师专业能力和情感能力的评价
在本调查中有89.2%的来访者认为自己的心理咨询/治疗师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赵静波等[5]对1000名心理咨询/治疗师的调查结果显示,76.2%的从业者表示有难以胜任工作的感觉。从这两个调查的数据结果看,心理咨询/治疗师对专业能力的自评与来访者的评价明显不同。张宁等[6]的研究发现咨询师有对自己要求过高的倾向,追求完美,责任感太强。每个心理咨询/治疗师都有专业所长但又能力所限,不可能解决来就诊者的所有问题,如果心理咨询师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能力所限,就会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在本调查中,有30.9%的来访者报告,他们的心理咨询/治疗师有时会讲述自己的经历。张爱莲从[7]对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调查与美国相关调查的比较中发现,中美心理学工作者分别有92%和75%的调查对象认为“用自我暴露作为治疗技术”符合伦理,说明国外心理学工作者比国内心理学工作者更加认同这种治疗方式。
心理咨询/治疗师的能力除了胜任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情感能力。本调查结果显示,15%左右的来访者评价,他们的心理咨询/治疗师有时会表现出失望、不耐烦的情绪,或者向来访者倾诉自己的压力。美国曾针对心理咨询/治疗师在心理治疗中的强烈情感经历,做过几次全国性的调查,同样发现心理咨询/治疗师有时会向来访者表达负性情感[2],如在来访者面前哭泣,对来访者表达愤怒等情绪。由此可见,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咨询/治疗师作为现实中的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出现负性情感是较普遍的现象。
3.2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治疗师履行知情同意、保密原则的评价
知情同意是指在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足够医疗信息的基础上,由患者作出决定(同意或拒绝)。本调查结果显示,55%左右的来访者了解心理咨询/治疗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知道咨询/治疗的标准和费用,知道测验的目的和操作方法。赵静波等[8]以心理咨询/治疗师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80%以上的被调查者在治疗前,会向来访者解释咨询/治疗的性质、作用、局限性,讲明咨询/治疗费用的标准和规定,以及测验目的和操作方法。在相同的知情同意条目上,不同调查对象的研究结果出现这样的差异,揭示了心理咨询/治疗师的伦理意识与他们在具体临床实践中的伦理行为可能并不一致的现象。尽管治疗师进行了知情同意,但由于时间、技巧、方式等情况,并没有使来访者理解知情的内容和含义。说明我国心理咨询/治疗师在知情同意方面的伦理意识不强,这与张爱莲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7]。
3.3 与双重关系有关的伦理行为的评价
Pope的研究[2]中有6.67%的来访者报告与心理咨询/治疗师发生过性关系。本调查中报告的比例较小(1.5%),可能是受我国传统医患模式的影响。西方临床实践中注重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强调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影响,心理治疗是平等和共同参与的过程。我国病人对医师有敬仰的心理,生物医学关系较强,医患之间是指导合作的关系,而不是共同参与,因此发生性关系的情况少见。
本调查结果显示,来访者与心理咨询/治疗师除专业关系之外,还存在朋友关系、商务关系,更有甚者,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心理咨询/治疗师主动构建非性的双重关系的情况,并且其中有一些行为明显具有剥削性质,如心理咨询/治疗师向来访者借东西(2.7%),向来访者推销东西(3.0%),要求来访者帮小忙(4.5%)等。张爱莲[7]研究中,高年资的医生更多认同要求来访者帮小忙(如开车送自己回家)符合伦理。高隽等[9]研究来访者对心理咨询职业伦理的态度,结果显示,有一半左右的来访者认为双重关系是合乎伦理的。这可能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关系哲学有关,咨访之间建立其他关系,会让来访者觉得与咨询师的距离更近,心理更踏实。
3.4与心理咨询设置、收费有关的伦理行为的评价
心理咨询/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设置起到了强化这种界定的作用[10]。在本调查中21%的来访者报告,他们的心理咨询/治疗不能按时开始和结束。37.5%的来访者遇到过心理咨询/治疗师在治疗进行期间接听电话的情况。这违反了职业设置,是对正在进行治疗的来访者的不尊重,而且,会潜在地影响来访者对咨询设置的遵守。
心理咨询收费有助于双方在亲密感上保持恰当的距离,使心理咨询/治疗师与来访者都更加意识到他/她们不是进行普通朋友间的聊天闲谈,而是要针对咨客的问题一起努力工作,同时也是对心理咨询/治疗师个人价值的肯定[10]。对于本调查中存在的“不收取咨询费用” 、“无力付费就终止咨询”、“在失约时仍收取咨询费用” 等情况,无论是美国心理学工作者伦理学规范,还是我国心理学会颁布的伦理学守则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心理咨询/治疗师在伦理决策时无所适从。在本调查中,有6.4%的来访者报告他们“通过为心理咨询/治疗师服务来替代治疗费用”。在张爱莲[7]的研究中,有5%的心理咨询/治疗师认同“通过为心理咨询/治疗师服务来替代治疗费用”符合伦理。2007年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11]中明确规定,“不允许心理师以收受实物、获得劳务服务或其他方式作为其专业服务的回报,因为它们有引起冲突、剥削、破坏专业关系等潜在的危险。”提示,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从业者的伦理意识,统一业内人士的伦理观念。
3.5本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在调查中,很多来访者不配合,只填了一些基本项目,后面反映伦理问题的条目空白,使得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低;其次,问卷中的某些条目比较敏感,如关于双重关系的条目,来访者存在顾虑,因此调查的结果与实际的情况可能会有出入,提示单纯的横断面调查难以全面反映问题,建议应用更深入的研究方法,如质性研究的结果来补充;最后,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治疗师伦理行为的评价随着咨询次数的增加会有所变化,心理咨询初期、中期、后期从业者的伦理行为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另外,本文有半数来访者在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同时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来访者有所差异。对这些问题,还将进一步探讨。
致谢:感谢承担本次调查任务的同行和填写问卷的来访者!
参考文献
[1]季建林,赵静波.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伦理学问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144.
[2]Pope KS,VasquezMJ.Ethics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A practical guide,Second Edition[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8:89-145.
[3]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Ethical principles of psychologists and code of conduct[J].Am Psychol,2002,57:1060-1073.
[4]谭中岳,李子勋,钟杰.心理咨询与治疗中道德与伦理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508-511.
[5]赵静波,季建林,程文红,等.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专业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多中心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229-234.
[6]张宁,李箕君,袁勇贵.对心理咨询及咨询师的期望与要求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50-252.
[7]张爱莲,钱铭怡,姚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师与医生的专业伦理意识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62-367.
[8]赵静波,季建林.当代中国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知情同意和保密状况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与社会医学版),2009,30(6):45-47.
[9]高隽,钱铭怡,蔡文虹,等.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与来访者对职业伦理的态度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68-72.
[10]徐青,徐沙贝,陈祉妍.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费用问题讨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96~799.
所以,如果有心理问题,就应该像重视身体疾病一样重视它。或许你已经学会了和医院大夫打交道,但你是否已经学会和心理医生打交道呢?
在某一天,当你被众多心理问题不胜其烦,并且终于下定决心去看心理医生时,MH提醒你注意下列N个事项:
1 克服害羞之心
一个人身体有点毛病了,别人往往很同情他的不幸。
可是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有心理问题,别人或许会怀疑:他是不是有神经病?
其实,所有的人都会有心理问题,就像身体会犯各种毛病一样,心理也会陷入低潮或者感染心理病菌。像重视身体疾病一样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不但应该理直气壮,而且也是判断一个现代人是否健康的标志。
2 心病也要对症下药
决定去看心理医生之前,你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属于何种类型。你是因为情感问题而焦虑?还是身陷抑郁症之中?你是为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而心烦,还是有着难以启齿的性心理问题?
俗话说,术有专功。对于从业的心理医生来说,每个人也有不同的擅长。有的人擅长情感心理咨询,有的人擅长抑郁症治疗。有的人可能在职业压力研究上颇有建树。了解他们的专长后,然后选择合适你的心理医生,切忌病急乱投医。
3 考查他的资质
选择好对口的心理医生,决定去见他之前,首要的是检验他的执业资格:他的执业范围是什么?他的行医资格属于几级?等等。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放心地求助他。
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当你选择一个医生时,可以上网查一查他的相关资料,或者向专业人士打听他的从业史等。
4 不要移情别恋
在情感真空时,人们更容易找另一种情感来填补自己,所以你可能会爱上医生,觉得离开他自己便活不下去。记住,心理医生的耐心和温柔,是他的职业需要。你的情绪暂时转移到他身上,优秀的心理医生会理智地帮助你解决这种移情问题。如果他不解决,并且趁机作乱,那么他的合格性就值得怀疑了。
5 尽可能还原生活片断
心理问题比较复杂,有可能涉及到每个人的童年影响,以及潜意识里的心理沉淀等,所以只有你更加坦诚地讲出一些心理背景,才能让心理医生更加了解你的心理问题的由来。记住,敬业的心理医生因为职业道德,一定会为你保守秘密。
6 他没有灵丹妙药
心理医生不会是救世主,一个好的心理医生会告诉你,他们更应该做的是通过专业技术,唤起你内心解决问题的力量。不要觉得你只需乖乖地躺下来,就像在医院躺在手术台上一样,一切等待医生来裁决。信任心理医生是有必要的,但信任不等于迷信和完全地依赖。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的不同毕竟在这里。解铃还需系铃人,所以一个良好的心理医生应该如何在短时同里,唤起你内心的意志,让你整合内心。
QA问答
1 如果我想咨询心理问题,咨询师去哪里寻找?
A 分为三种方式:
(1)一般大型的综合医院都会有专门的精神科或者心理咨询科。
(2)一些大学里有免费的心理咨询机构比如北大清华等。
(3)市场上一些已经取得心理咨询营业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
2 一般一次咨询时间有多长?
A:一般50分钟左右。因为如果时间太长首先会让咨询双方感觉疲惫其次对于咨询者来说心理医生传达的东西也要给他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3 咨询过程中,需要多久去一次?
A:这个需要因人而定,开始时候可能比较频繁一些,比如一周两次但随着咨询过程的展开和咨询效果的初步显现,可以逐步减少。
4 一般需多长时间才能解决问题?
A:中短程的心理治疗一般8~12次可以解决问题。而长期的心理治疗则要因人而异。
5 费用是怎么算的?
A:关于咨询费用可以根据你选择不同的咨询机构而定,假如你选择去一些大型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咨询的话,每次收费在40~60元不等。
假如你是在校学生在本校咨询的话,一般是免费的。
假如你选择一些市场上的咨询机构每次收费在150~35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千元以上。
6 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资质证明?
A:要成为一个台格的心理咨询师劳动部有一个专门的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考试合格以后会颁发一个心理咨询师证书。患者第一次去咨询时。可要求咨询师出具相应证书。
7 如果我和某位咨询师首次接触就不满意怎么办?
A:如果不满意患者有提出更换医生的权利。当然,咨询师也有责任根据自己掌握的经验和常识向患者推荐更合适的咨询师。比如有的咨询师在接触过程中发现患者的问题属于婚姻情感问题而自己并不擅长的话就有必要把情况向患者说明而,不是滥竽充数。
8 如果我总去咨询,但总是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
A:这种情况不太好说首先是患者去咨询之前要有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心理咨询也不是万能药不是一次咨询就能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其次是作为咨询师也不能向患者不切实际的吹嘘或者夸大心理咨询的效果,双方心态摆平了才不会总对咨询效果失望。当然如果总也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和选择的医生不当,患者心理问题比较复杂等有关系。从来没有消逝的力量,来唤起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些说自己有“速效救心丸般灵丹妙药”的心理咨询医生。他的职业素质值得怀疑。
7 看病时,可以不听医生的
一个人,任何时候是不是失去自己独立的判断?即使在心理问题冲突激烈时。
当一个女人因为乳腺癌去医院看病,在面临不要切除的问题上,医生会征求她的意见。心理资讯同理:如果心理医生给你的方案让你觉得不具备可操作性,或者你感觉不妥贴,你完全可以独立提出你的异议,然后和他商量更合适你的解决方案。
毕竟,每个人都是个体的,心理医生面对很多的客人,但你只面对你的快乐和幸福。
8 心理医生可以趁机推销吗?
如果心理医生在咨询过程中,趁机向你推销他的大著,并且不厌其烦,或者某种高介但对你不一定适用的药物,那么你可要警惕了。
他是不是有自己的经济私利?
他是不是把求诊的客人当成了唐僧肉?
他是不是把这种咨询搞成了传销会?
当然,不用检举,目前这在法律上是个盲区,你只需离开他,重新选择那些可靠的医生。
[关键词]具身认知论;心理咨询课程教学;生态效应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1-0079-04
心理咨询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实践与教学的框架主要借鉴美国,强调“科学性”。美国的现代心理治疗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历史价值的框架里实施。认知、行为、支持和说教等干预趋向支持了西方话语的价值观,主要与个人主义、理性主义、低语境的沟通和实用主义行动有关。[1]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论为我们带来了广阔的视野,使我们反思以往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发展中过分追求科学化,重视诊断、理论技术和干预模式等抽象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关怀的弊端,敦促我们更好地发挥具身认知论指导下心理咨询课程教学的文化生态效应。
一、具身认知论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身(embodiment、embodied 或 embodying)成为“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强调抽象符号形式运算,而是突出这样一个事实:认知是情境性的活动,思考人应该首先被视为是行动人。[2]
关于具身认知的思想渊源,拉考夫和约翰森特别指出了梅洛・庞蒂和杜威的贡献,另外,胡塞尔、海德格尔、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等人所进行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也都与具身性有关。在心理学范围内,心智的具身思想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格式塔学说中关于不存在“无意象思维”的观点(它从某个侧面反对思维的离身性)、詹姆斯等人的知觉――运动理论(知觉与身体运动的不可分离性)和吉布森的生态心理学立场――主张从与环境潜在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思考知觉的形成和发展。[3]
具身认知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身体的状态直接影响着认知过程的进行。其次,大脑与身体的特殊感觉――运动通道在认知的形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再次,具身认知的另一个含义是:扩展认知的传统概念,不仅把身体,而且把环境的方方面面包含在认知加工中。[4]
概括起来,“第二代认知科学”倡导的认知观念是:认知是具身的、情境的、发展的和动力学的[5]。
二、具身认知论视野下心理咨询实践的特征
当前,主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科学模式追求功效和精密的设计,其致力于可以测量结果的最佳健康目标。Fuchs 和Schlimme(2009)认为,心理咨询与治疗不可能遵循线性的目标轨迹,它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心理咨询与治疗也不能简单地归类到应用科学之中,它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6]具身认知论可帮助我们从以下几方面重新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的特征。
(一)整体观念的精神病理学
梅洛・庞蒂超越了传统主客体分离的二元论观念,即把精神作为表征外部世界的内在领域。他描述了一个具身的主体,而非主客体的整合,是一个终极概念。通过身体的调节,个体能持续和外界保持联系,这种具身的相互作用是社会认知的基础。因为关于身体和外部世界的肉体是彼此交缠的,所以,只反思其中一方面只可能会在割裂的方式下发生。从这个框架去看,传统对精神病理学的讨论充其量只反映了其部分观念。
强调整体观念的具身精神病理学观念用现象学的方法描述和理解病人的现实存在,反对意义和肉体互惠互利或彼此割裂,主张两者应相互联系、和谐一致,它对意义和肉体相互作用可能发生割裂或失败的平衡系统很敏感。具身的失调常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主要影响了主体的身体或前反射的具身自我感觉,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二是更多与身体意象或外显的身体意识有关,例如躯体变形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或诸如厌食症等饮食失调障碍等。
实践证明,具身的精神病理学应结合现象学和生态学的具身观念,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精神障碍的心理、大脑、机体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心理疾病有一个新的、先进的理解。[6]
(二)身体语言的情感交流
情感因素是心理咨询中评估诊断、咨询理论和技术实施的核心成分。情绪具身观认为, 情绪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情绪,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加工情绪。情绪具身观既体现在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上,也体现在身体对情绪的影响上。[7]情绪具身观的提出,使研究者开始重视身体活动与反应在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以往情绪认知理论的突破,也为观察学习、指导学习、共情乃至人际互动的机制注入了“身体”成分,同时也为情绪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8]
情绪、认知和动机共同帮助人们解决重要的适应性挑战。情绪和动机是进化的具身心理学的关键元素。情绪不仅使我们警戒可能的威胁或机会,它们还协调与目标有关的情境,提供行动的能量。情绪、动机和行动之间的动力连接点是具身的认知系统,它根植于机体的感官动力系统。因此,从具身的视角来看,社会心理不仅体现为推论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处理情绪的能力。
心理障碍者的情绪表现与身体语言密切相关。研究者发现,特殊的步伐能表现出个体的烦躁不安情绪。悲伤和抑郁与减少的步伐速度、手臂摇摆以及垂直的头部运动有关,而且,悲伤和抑郁的步行者表现出身体上部的侧移运动和更多倾倒的姿势。心理治疗中,身体语言与情感交流密切相连。研究发现,通过无需太多意识思想介入的身体运动,例如舞蹈、运动和写作等治疗方法,比通过语言进行的治疗更有利于情感的交流。[9]这些可以促使我们利用身体语言的治疗措施来增强治疗的有效性。
(三)文化――存在取向的心理疗法
根据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哲学,心理治疗的重点目标不在于临床设置中实施特殊的治疗技术,而是使心理治疗处于更人文和情境化的背景下。研究表明,心理治疗的方法不应局限于使来访者和他/她的内部世界对话,来访者的心理世界应是文化话语的反映。心理咨询从业者应忠实地适应他们的直觉和解释性的深度分析,致力于与来访者建立工作联盟。例如,一个精神动力学的工作者对自我在防御、协调、动力特征方面的分析可从跨文化和存在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因此,医学和心理学的分析要置于文化分析之中进行重铸;存在应重置于肉体本体之中;存在经验的深度分析应结合社会文化现象的广度分析,这被称为文化―存在取向的心理疗法。[1]
三、具身认知论与心理咨询课程教学的生态效应
现代心理学以“科学语言”为符号进行表达和论述,以“科学知识”为身份进行对话和交流,以“科学理性”为旗帜进行探索和修正,以“科学形象”为标志进行确立和传播。这些努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心理学“科学性”的目标,其背后折射出明显的“方法优先”的心理学理念。[10]顺应这样的学科发展理念,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课堂讲授心理咨询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估也主要采用笔试测验理论知识的形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身体一直与心理处于二元对立状态,是被排除在心理之外的一个“不在场”的存在,从而一直没能成为教育学的重要主题而进入理论研究者的视野。[11]具身思想强调社会认知活动的具身性、情境性和动力性,提高了心理咨询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生态效度。因此,心理咨询课程的教学可根据具身认知论视野下心理咨询实践的特征与教育的规律,对与心理咨询有关的知识、同感及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
(一)根据具身认知的心理模拟性进行知识的训练
根据具身认知论,知识是我们的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语言在人类进行人际交往、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语言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使我们置身于真实的或想象的世界中,具身认知的心理模拟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对词汇、语句和语篇等方面经验印痕的研究表明,语言理解建立在对外在世界的感知、计划和行动所使用的神经系统活动基础之上。语言理解包含着文本中所描述的人、物、情和事件的替代体验。它使我们再入情景并且替代体验(和学习)发生在我们现时情景之外的事件。[12]
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我们无需拘泥于过分强调科学和规范的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语言理解中具身认知的心理模拟性,选择与现实情境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借助于刺激多种感官的多媒体教学媒体,通过案例、寓言、隐喻等多种语言内容形式,在活动中创设具体、形象、生动、能激起身体经验印痕的语境,促进学生在整体性知识方面的获得和体验。
(二)根据具身认知的情境性进行共情的训练
情感是人类与环境互动的基本动力。具身认知论认为,身体、情境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是密不可分的,身体可以影响并表达情绪,情感也促进了行为与语言的产生。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把共情看成是重要的治愈力量。不同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家对于共情的界定虽不完全一致,但都认同共情是我们进入他人内心世界,分享并体会他人情感的一种心路历程。对共情的解释有镜像神经元系统假说、具象模仿论和知觉符号系统理论等。知觉符号系统理论采用类知觉的心理表征来解释情绪的具身性,既涉及身体和情境,同时也涉及对身体和情境进行类知觉表征的大脑模式特异性系统,不仅解决了身体的局限性问题,而且较好地说明了具身模仿的个体差异性、情境选择性和动态性等问题。[8]
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共情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身心需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对教师榜样的观察学习中习得共情;教师还可利用图片、语言与情境视屏等多种情绪启动,激发学生对各种情绪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加强心理咨询的实践课程,让学习者在日常的社会生活情境中身体力行,巩固对心理咨询理论的应用,养成共情的品质。
(三)根据具身认知的空间性进行技能的训练
H.德雷福斯和S.德雷福斯(1982)发展了技能获得的五阶段理论。在初学者阶段,任务被细分为与上下文无关的规则;在初学者高级阶段,纳入了情境特征;在胜任阶段,分离的法则被情感卷入替代了,这时,决策力基于风险和假设的责任价值;在熟练阶段,理由充分的反应让位于直觉行为;在专家阶段,审慎的问题解决方法被即时的直觉反应取代。上述技能获得的进程表明:实践过程能产生完美结果,不是因为实践导致完美的规则记忆,而是因为重复的实践使身体获得了规则,规则因此不再重要。[13]
心理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变量不是心理障碍和治疗,而是治疗师和来访者。咨询师与来访者沟通的敏感和弹性能力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根本因素。基于具身认知论,咨询师就如一位熟练的受过训练的即兴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执行一套治疗手册的技师。值得注意的是,掌控人际互动的技能基于身体的技能,改善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的技能不是通过技术的学习,而是通过身体的阅览、行动,与他人进行互动,培养觉察力和人际敏感力的实践。在身体的实践中,身体不可避免地处于空间和时间中,身体的空间与物理空间不同,物理的空间可能存在于我们的知识中,而唯有在行动中,身体的空间才能存在。
在心理咨询课程的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咨询基本技能中身体语言的沟通,增强绘画、音乐、舞蹈、沙盘游戏等表达性艺术治疗和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应该把活动和实践作为主要的方法,可以综合采用角色扮演法、团体游戏、行为训练等方法。另外,可结合微格教学和参观、开展社会活动、见习等形式增加学生的认识和体验。
综上所述,具身认知论让我们重新审视具身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特征,重视心理咨询课程教学的生态效应,了解身体在教学时空中所蕴含的意义及动力性,敦促我们构建具身的、文化的、情境的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原始的身体想象和活力,提升其学识、共情和人际互动等能力,提升其整体的心理咨询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A. J. Felder, B. D. Robbins. A cultural-existential approach to therapy: Merleau-Ponty's phenomenology of embodimen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J]. Theory & Psychology. 2011, 21((3):355-376.
[2] M.L. Anderson.. Embodied Cognition: A field guide[J].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3(149):91-130.
[3]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12):1306-1327.
[4] 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5):589-593.
[5] 李恒威.“生活世界”复杂性及其认知动力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 T. Fuchs, J.E. Schlimme. Embodi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a 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J].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 2009, 22(6):570-575.
[7] 丁峻,张静,陈巍.情绪的具身观: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497.
[8] 刘亚,王振宏,孔风.情绪具身观:情绪研究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1(1):50-59.
[9] H. Panhofer, H. Payne, B. Meekums, T. Parke. Dancing, moving and writing in clinical supervision? Employing embodied practices in psychotherapy supervision[J].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2011(38):9-16.
[10] 伍麟.心理学的“科学性”与方法论的文化生态学转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5):18-23.
[11] 唐松林,范春香.身体:教学世界蕴藏其中[J].教育研究,2012(4):98-102.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咨询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咨询法是指教育者或专业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回答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困惑或心理迷茫,提供建议,帮助解决其思想和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心理咨询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是针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思想或心理问题。通过与教育者或专业咨询者的交流,使受教育者改变对自身的认识,解决思想冲突,防治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
1 心理咨询常用的方法
1.1 交友谈心法
它是指咨询者为咨询对象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解除其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方法。该方法要求咨询者充分关心、理解及信任咨询对象,帮助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咨询对象消除与人机环境的障碍或隔阂。具体说来,运用交友谈心法要掌握以下方面:一是咨询者要为咨询对象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使咨询对象感受到温暖和人之间的关怀。使人融入集体之中确能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人的孤独感和恐惧感,融入了群体的个人会感到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他还会受到群体的情感传染和暗示作用。二是咨询者要和咨询对象建立真诚、信任和平等的互动关系。咨询者和咨询对象在咨询过程中是相互合作,达到共同目标的一个社会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咨询者可以通过耐心、细致地倾听咨询对象的诉说,给予咨询对象关爱等方式获得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1.2 自我调控法
它是指咨询者通过帮助咨询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导向、自我控制来解决心理问题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咨询者要启发咨询对象自我认识的自觉性,帮助咨询对象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树立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同时要培养咨询对象的自我把握、自我调控能力。运用自我调控法的要点在于以下两点:一是要调整咨询对象的心理结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是构成心理结构的基本因素。心理结构的基本因素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其中,认知是心理结构中的先导因素,认知的到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情感运用和意志是否坚定,而结构失衡、因素混乱是构成心理问题和障碍的重要原因。调整心理结构的重点之一在于提高咨询对象的认知能力。当然,其他方面的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力,那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切入点。二是针对非认知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咨询者应当帮助咨询对象调整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们如果对于周围环境不能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来观察理解并调整适应的话,就会产生错觉和幻觉,很有可能导致恐惧、焦虑等。
1.3 疏导咨询法
它通过咨询者和咨询对象通过交往,互相之间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通过对咨询对象的了解,做相对的心理辅导疏通,以解决其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
其核心程序是先“疏”、后“导”。首先,创设让咨询对象拥有充分表达自我的氛围和机会;然后,咨询者有针对性地对咨询对象加以正确教育和引导。疏导咨询法是一个多种咨询法的集合体,“疏”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导”也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可供使用。具体地说,运用疏导咨询法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咨询对象是心理咨询的主体。一切心理问题的解决或心理障碍的消除都是咨询对象自己进行的,咨询者起到的只能是引导咨询对象发现自己,从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和自己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勇气。咨询者要特别注意鼓励咨询对象,引导他们自己做出决定和判断。咨询者应当在咨询过程中注意教给咨询对象自我解决相同问题的办法,让咨询对象明白自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从而树立培养自我认知、自我矫正、自我调控能力的意识。二是咨询者与咨询对象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整个心理咨询过程具有和谐轻松、平等交流的氛围,使咨询对象能够畅所欲言。咨询者在倾听过程中务必做到全身心投入,一方面是集中注意力收集咨询对象的背景信息,另一方面是给咨询对象一个明显信号,即咨询者对他特别关心和热情。三是咨询者要尽快地从咨询对象的叙述中找到症结所在,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想方设法让咨询对象开展思考,引导咨询对象分析问题所在,找到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促进心理问题的解决或心理障碍的消除。
2 心理咨询法的作用
2.1 激励作用
心理咨询的激励作用集中体现在对人的精神鼓励上,就是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恢复或增强自信心。心理咨询过程以积极关注作为必要因素,通过不断发掘和肯定咨询者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积极方面,调动他们的内在的、能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显示自己的主动自觉的进取精神,鼓励他们学会欣赏自己、树立自信,从而使心理咨询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2 预防作用
心理咨询的预防是指教育者在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同时,帮助教育对象准确地了解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醒教育对象预防心理问题的加重和可能出现的其他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并为教育对象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方法,使其掌握心理调控的主动权。心理咨询的这种预防功能是建立在预测心理发展走向、把握思想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这种预防,能够防患于未然,将人们产生心理障碍和发生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程度。
2.3 调适作用
心理咨询可以通过平等、真诚的相互沟通,帮助教育对象调控情绪、调适心理和调整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目的。人的思想和心理是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有两种可能:一是朝着正确的、积极的、进步的方向变化,二是朝着错误的、消极的、落后的方向变化。心理咨询的作用就是要使前一种变化合理地进行,而对后一种变化进行有效的抑制。
心理咨询由于激励、预防、调适等作用和“助人自助”原则,使心理咨询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在面临坎坷环境或挫折中重新找回力量,使大学生通过心理咨询不仅清除了心理障碍,重新审视自我,恢复了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通过心理咨询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参考文献
人群惊恐地骚动起来。
刀。快刀。好快的刀。刀光挟着寒气,所到之处,人头纷纷落地。马上的汉子吼声如雷:“杀!我杀!!我杀杀杀!!!”
天地之间一片血红。
类似的杀人场景,最近经常出现在读者侯之仁的黑夜梦境和白日幻想之中,而他就是那个杀戮者。侯之仁很不安,怀疑自己的心理出了什么问题,遂拨通了本刊的读者热线……
养生先养心。随着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压力的加大,心理卫生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打进我们《养生大世界》B刊编辑部的相关咨询电话也越来越多。带着读者非常关心的心理咨询方面的话题,记者采访了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韩三奇。
“幻想杀人”,其实也正常?
记者:有人认为,短时间产生过杀人的怪念头,其实不必惊慌,这种情况并非只发生在某一个人身上。一项新研究结果表明,近半数看上去很正常的人产生过这种幻觉。一些专家认为,“杀人幻想”可能是与物种进化历史根源相关的一种相对正常的现象。这种说法正确吗?有什么根据?
韩三奇:那要看这个“幻想杀人”者,是不是知道自己想法的真实性。如果他知道自己只是假想杀人,事实上不可能那样做,比如有些游戏玩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烦恼,就会在游戏中杀一些人,这还不算是精神疾病。但是如果那个“幻想杀人”者,真的以为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幻想”杀一个人,而且深信不疑,或者整日沉迷于这样的“幻想杀人”中,从而使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那么肯定就不正常,而且是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
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如果那个“幻想杀人”者知道自己这种想法不正常,那么他就是正常的,如果他认为自己很正常,那么他就不正常。这就是区分病与非病的一个重要标准:看他对自己的状况有没有自知力。
职业和心理疾患
记者:随着社会变革的步伐不断加快,职业方面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正在日益增多,请问,职业和心理疾患的产生有什么必然的关联?作为“上班一族”,如何预防职业心理疾患的产生?
韩三奇:职业跟心理病患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有些职业的确是心理疾病的高发职业,但是职业只是表面因素,或者说只是导火索,真正的问题还在于其不完善的个性,以致不能有效地处理人际冲突、工作压力、情感困扰等。
自我学习心理常识,提高自我调整能力,促进自我成长,是预防职业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牵手,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记者:一个单身汉,和一个令他心动的女孩,他们的感情惊天动地,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可是,仅仅90天以后(刚好一个季度),那个单身汉却以时速100公里的速度逃之夭夭。这样的男人越来越多,他们毫无原由地自行了断了他们与梦想中的女性十分融洽的感情关系。等到一切已成定局,他们又对自己的愚蠢行为后悔不已。有人说他们很可能是患上了“季度男人综合征”,简称TMM(Three-Month Man)综合征。这也是一种心理疾患吗?
韩三奇:首先,这肯定是不正常的。那样的感情叫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而爱情是一种持续的稳定的持续时间很长的高级情感。
这类疯狂变换约会对象的男人,总是飞速地往来穿梭于一段段爱情纠葛之中。他们的典型特点就是自以为是、随心所欲,并且很容易受到诱惑。对于每一段关系,他们都倾尽全力,对女方的感情强烈丰富犹如狂风暴雨。但是很快他就会感到厌倦、烦躁,想方设法找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与对方结束关系。总体而言,这类男人缺乏安全感,需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征服”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类男人应该进行相关的心理咨询,纠正自己的心理状态后,与心爱的人牵手,才有可能“白头偕老”。
心理咨询,此花不与彼花同
记者:人们常常混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二者有什么不同?
韩三奇: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是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是病人,主要依靠药物,辅之以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是人际冲突、情感困扰、考试焦虑、学习问题、工作压力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困扰,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并没有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其实,区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最重要标准是:看当事人的社会功能是否丧失。如果他已经不能工作了,那就比较严重,属于心理治疗的范围。他虽然遇到心理困扰,但仍然可以工作,只是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这就是心理咨询的对象。
记者:请您举例阐述一下人们还有哪些类似的误区?
韩三奇:人们除了把心理咨询混淆成心理治疗,类似的误区还有:把心理咨询当成生活咨询;把心理咨询当成社交谈话;把心理咨询当成逻辑分析;把心理咨询当成交朋觅友;把心理咨询当成安慰别人;把心理咨询当成替人解难等等。
救命稻草,还是诺亚方舟?
记者:当前国内的心理咨询业为什么不景气?
韩三奇: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心理咨询的观念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大家对心理咨询所能够产生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而且大家会把聊天与心理咨询等同起来,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一项对脑力消耗非常大的服务,所以心理咨询师所付出的脑力劳动不能被广泛认可。
【关键词】 失恋大学生;干预组;对照组;心理咨询干预
失恋是当代大学生中非常多见的一种情感危机,如果不能很好的疏导、处理,很容易诱发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对失恋大学生积极关注,并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是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和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作者分析了本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失恋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并了解了其不良情绪和认知,对其采用了心理咨询干预和疏导。其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68名本校失恋大学生做为观察被试。其中女性被试36人,男性被试32人;年龄21~25岁(平均22.8±6.8);大二学生26人,大一学生42人。随机将被试分为心理咨询干预组(n=34);对照组(n=34),两组被试在心理辅导教师指导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 SDS)记分评估。心理咨询干预组经两个月心理咨询干预后,与对照组再次进行SAS、SDS及心理访谈,以观察心理咨询干预效果。(其中有4被试无明确原因自行脱离实验)
1.2 心理学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学调查。分别将SAS、SDS中的20 个项目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粗分,然后通过公式转换:Y=in+(1.25X),即以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数部分为标准分(index scor, Y)。
1.3 心理咨询干预手段
对咨询干预组的被试,尤其失恋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分得分较高的失恋大学生,采用心理咨询理论中,认知理论中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进行咨询干预,以纠正其歪曲的认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引发的不良情绪。
2 结果
两被试的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心理学调查见下列表格,两组被试在进行心理咨询干预前SAS、SDS标准记分无明显差别(P>0.05);而心理咨询干预组经两个月心理咨询后,SAS、SDS标准计分明显降低;对照组有所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大学生因心理素质、挫折承受能力等诸方面的差异,遭遇失恋后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良情绪反映及心理失衡现象。其失恋后的挫折感受和不良情绪反应与失恋者的性格、童年期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好坏、恋爱时间的长短及恋爱关系的深浅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对于绝大部分遭遇失恋大学生来说,他们能正视和接受现实,平稳度过失恋后的心理波动期,然而也有些失恋学生会长时间沉浸于失恋的痛苦中,并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情绪反应和歪曲的认知。
本研究对本校68 名失恋后大学生进行心理学调查(SAS、SDS)和不良情绪、歪曲认知的访谈,以期发现失恋后异常的情绪、不良认知引起的心理变化,并对心理咨询干预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心理咨询干预,结果发现心理咨询干预组不仅SAS、SDS标准得分减少,而且不良情绪和歪曲认知明显改善,而对照组的被试,其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增加,歪曲的认知没有改善,还有部分被试出现顺面的问题。在此,作者建议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以及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和辅导员,应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关注失恋的大学生,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干预,可以很好的防止失恋后的大学生陷入情感危机,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对于高校维护正常学习氛围,创建和谐校园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曼,郝风贤.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81.
关键词:心理咨询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压力 马斯洛需求说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092-02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有了较为严重的上升趋势。特别是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发生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倍受关注。全国各地高校纷纷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大力推进此方面工作。但仍有部分高校,该项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些许不成熟的地方。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以长江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当前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和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以及对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看法,希望为高校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
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1.1 调查对象的确定
本次调查对象的总体为长江大学在校学生。由于人数较多,笔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107名在校学生为调查样本。有效样本中男生48人;女生52人。一年级学生25人;二年级学生8人;三年级学生48人;四年级学生16人,研究生2人。
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及判断;对心理咨询概念的认识;对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看法三个方面。
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根据确定的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7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93.46%。借助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进行了两个层面的统计分析。
2.1 数据描述性统计
(1)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及判断。
“主观感受和判断”是指非用客观的心理评定量表,而是让被调查者纯粹根据自己实际的内心体验对自身情况做出的评价、判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道理只能起宏观调控作用,内心体验却在时刻发挥着微观调控的作用。所以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可以根据主观感觉来评判的。本研究中,在笔者调查的107名学生中,14%的人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示非常满意;表示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学生分别为73%、13%。当问及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时,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为:人际关系、情感问题、就业问题,分别占37%、26%和23%,甚至有5%的学生,以上问题都有存在。当问及出现心理问题时,会主动去咨询,抱有积极态度的被试占到82%,但调查结果显示真正有过咨询经历的被试只有11%。在“倾向选择的心理服务机构”一题中,选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私人咨询工作室作为解决心理问题的心理服务机构的被试分别为47%、41%,其他占12%。
(2)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在本调查中63%的被试可以将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医生区分开,但仍有12%和25%的被试不清楚心理咨询师的概念。对待心理咨询的态度:虽有85%被试认为心理健康者也可以去做咨询,但仍存在5%被试认为精神有问题的的人才去咨询;15%认为去咨询是件难为情的事情;41%认为去进行心理咨询就是向咨询师倾诉;49%认为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等没有什么不同。
(3)对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看法。
高达97%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但问及“是否知道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时”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看出真正思想和行为一致的被试只占3%,89%的被试在知道的情况下,51%的被试表示没去过也不想去;35%的被试没去过但是想去。
那学生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呢?从图2可见,三种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是老师讲述(50%)、网络(42%)、自己看专业书籍(39%),而高校心理咨询手段提供的心理健康知识只占10%。由此可见,采取多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普及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因此多元化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势在必行。2.2 调查样本的差异性分析
主要进行了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和心理咨询经历两个方面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样本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不存在不存在显著(p=0.420>0.05),这与黄希庭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而心理咨询经历在不同性别中的差异性分析上存在性别差异(p=0.045
3 问题分析及建议
3.1 问题分析
(1)出现“看法上积极,行为上消极”现象。
这一现象从调查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如仅有14%的人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示非常满意,而只有11%的被试经历;97%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但只有3%的学生去过,对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举办活动愿意积极参与的学生只占23%。黄希庭、郑勇等人曾做过“大学生眼中的心理咨询”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与行、对己和对人的矛盾。”那么,大学生们对待心理咨询为什么在思想上认可、态度上肯定,在行动上却回避、拒绝呢?笔者认为:是从根本上对心理咨询知识和咨询活动缺乏实际的了解。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学科(应用心理学),也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展开以助人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实践活动。
(2)目前大学生在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方面存在缺失。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除了拥有职业技能外,能否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本人的见解:
一、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基础,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保健预防能力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才能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从而进一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预防工作,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的主渠道。高职院校应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及相关选修课程,全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课堂教学。一方面系统地讲授心理学知识及理论,使学生对心理学有全面的认识,并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重点地讲授相关心理知识及其预防、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在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时,能够正确面对并及时调适,真正起到自我保健、自我预防的作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鼻卡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心理保健的能力。三是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学生心理素质的拓展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
二、以构建心理咨询三级预防干预机制为突破口,加强学生个体心理危机干预
由于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学习和生活压力、情感冲突、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少数学生中产生了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敏感、孤僻、自卑、厌学、行为退缩、情感困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通过构建心理咨询的三级预防干预机制,改变目前主要以教师或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为中心的辅导咨询模式,加快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或心理咨询师为主导的心理辅导咨询体系,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能量,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真正达到对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目的。心理咨询的三级干预机制包括朋辈心理咨询、师生互助咨询及专业心理咨询三个方面。
(一)朋辈心理咨询
朋辈心理咨询就是建立以大学生朋友之间、同龄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为基础的心理咨询,这是心理咨询体系的基础,也是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同学朝夕相处,特别是同班同学,同寝室的室友,只要细心观察,人的情绪、行为的变化都有可能被发现,对这样的同学及时给予帮助,就有可能使问题在萌芽时期就得到解决。朋辈心理咨询一方面有利于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主动寻求帮助,另一方面也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促使自我成长。
(二)师生互助咨询
师生互助咨询就是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第二道防线。与学生接触较多的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和心理支持,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专业心理咨询
专业心理咨询就是以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为主的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第三道防线 。它主要从两个方面切入大学生心理咨询:一是发展性心理咨询。发展性心理咨询的重点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协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人生任务。二学生是适应性心理咨询。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异化或恶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协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使其能适应目前的学习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提高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能力,防止或减少心理疾病产生。
三、以心理治疗为辅,重视学生心理疾病的防治
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因此仅有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咨询,是不能完全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的。还必须与有关医院一起,建立“校园干预+医院干预”的机制,才能确保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缓解症状。因此,在增强其心理调节能力的同时,应由心理医生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四、以科学研究为先导,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少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实践经验。由于受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学生的心理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这就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研机制,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