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沉淀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投加在废水中混凝剂的吸附架桥、电中和、吸附中和等物理化学作用与放射性废水中微量的放射性和其它有害元素发生共沉淀,或聚集成比重较大的沉淀颗粒,并与水中的悬浮物结合为疏松绒粒,达到吸附废水中放射性核素的作用。常用的混凝剂有CaCO3、NaHCO3、Ba-Cl2、AlCl3、FeCl3、(Al)2(SO4)3、(Al)2(PO4)3、KMnO4、MnO2。化学沉淀法适宜的pH值为9~13,放射性活度脱除系数可达10以上。化学沉淀法不仅可去除放射性物质,还能去除悬浮物、胶体、无机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一般与其他方法联用时作为预处理方法。与化学沉淀法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处置沉淀过程中产生的含放射性核素的大量泥渣。由于浓缩作用泥渣的放射性比原放射性要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因此,这些泥渣排入周围环境前,必须加以处理。当废液中铁和铝的质量浓度均为60mg/L时,产生的污泥量一般能占到处理废水总量的10%。近年来化学沉淀法的研究持续深入,新改进的混凝剂陆续应用,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可处理含金属放射性废水,效果显著,适用性宽,放射性脱除率可到达90%以上。在碱性条件下,淀粉经交联后再与CS2进行黄原酸化制得的淀粉衍生物不溶联淀粉黄原酸酯,能与多种金属离子絮凝螯合,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没残余硫化物存在,因而更适用于对废水处理[4]。最近有专家提出了一些其它非常用沉淀剂,效果也很显著。如罗明标[5]等人研究了粉状氢氧化镁和以白云石为原料制备的氢氧化镁乳液处理含铀放射性废水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处理剂具有良好的除铀效果,在所选择的条件下,能将废水中的含铀量降至0.05mg/L以下,且pH值控制在6~9之间。
2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处理放射性废水的原理是:当废液通过离子交换剂时,放射性离子交换到离子交换剂上,使废液得到净化。目前,离子交换法已广泛应用于核工业生产工艺及放射性废水处理工艺。许多放射性元素在水中呈离子状态,其中大多数是阳离子,且放射性元素在水中是微量存在的,因而很适合离子交换处理,并且在无非放射性离子(少数是阴离子)干扰的情况下,离子交换能够长时间的工作而不失效。方法的缺点是:对原水水质要求较高;对于处理含高浓度竞争离子的废水,往往需要采用二级离子交换柱,或者在离子交换柱前附加电渗析设备,以去除常量竞争离子;对钌、单价和低原子序数元素的去除比较困难;离子交换剂的再生和处置较困难。在有机离子交换体系中,有机溶剂和有机离子交换树脂耐辐射和耐高温性能欠佳,导致废液浸出的空穴在固化中普遍存在,分解产物后续处理较困难,处理效果大打折扣。相比而言,无机离子交换材料优势较明显:①有较好的耐酸性和耐辐照性,可在较强放射性条件下进行吸附和分离;②与玻璃和水泥的良好相容性及其耐高温的优良性能有助于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处理与处置;③选择性良好,如Cs+和Sr2+可以被杂多酸盐(磷钼酸铵)和聚锑酸高度选择性吸附;④操作简便;⑤来源广泛。所以,无机离子交换广泛应用于放射性废物处理中[6]。目前使用的无机离子交换材料主要有:①天然/人造沸石;②复合离子交换材料[磷酸钛(TiP)-磷钼酸胺(AMP),磷酸锆(ZrP)-AMP,磷酸锡(SnP)-AMP];③金属亚铁氰化物及铁氰化物;④杂多酸盐(AMP)、磷钨酸胺(APW)、磷钨酸锆(PWZr),磷钼酸锆(PMoZr);⑤多价金属磷酸盐(ZrP、TiP,SnP);⑥多价金属(过渡金属)的水合氧化物和氢氧化物[7]。3离子浮选法隶属于泡沫分离技术范畴的离子浮选法是基于待分离物质利用化学或物理的力与捕集剂结合,富集在鼓泡塔中的气泡表面,并随气泡逸出溶液主体,从而净化溶液主体和浓缩待分离物质。,溶液组分在气-液界面上的选择性和吸附程度决定离子浮选法的分离作用。捕集剂的主要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起泡剂、络合剂、掩蔽剂等[8]。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进行了泡沫分离法处理低水平放射性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对90Sr的总去污倍数为220。赵宝生等用离子浮选法处理含铀量为50mg/L的废水,经二次离子浮选处理后,含铀量可降至0.02mg/L(中国含铀废水的排放标准暂定为0.05mg/L);浓缩废液体积约为原液体积的1%。易于操作、低能耗、高效率和普适性等优点使离子浮选法在处理铀同位素试验研究和生产设施退役中所产生的含有多种去污剂和洗涤剂的放射性废水中效果异常显著,特别是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化学清洗剂废水,可充分利用该废水易于起泡的特点而达到回收金属离子和处理废水的目的。
3蒸发浓缩法
蒸发浓缩法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溶液中部分溶剂蒸发而汽化,而后冷凝凝结为含溶质较少的冷凝液,从而使溶液得到净化。放射性废水采用蒸发浓缩法处理时,蒸发器中废水溶液中的水吸收热量被汽化,而放射性物质不随水挥发,保留在溶液中,以此达到浓缩废水的目的。对于含有难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的废水,采用该法处理时,去污系数、浓缩系数均较高。该方法的优点是:效率高、灵活,理论与技术均较成熟,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好。不过,蒸发浓缩法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易起泡沫和含有挥发性核素的废水不适宜用该法处理;能耗和运行成本偏高;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腐蚀、结垢、爆炸等安全隐患[9]。
4结语
[关键字] 放射性废物 含铀废水 处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64-1
0引言
随着新能源与核技术的大力发展,放射性废物不断增多,放射性废物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及其人类健康。为了减少放射性废水污染生态环境,国家规定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值,才能排放到生态环境中。在处理放射性废水中,含铀废水的处理是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含铀废水来源较广,排放量大,污染较严重。所以研究者们在不断寻求处理含铀废水的技术及方法。
1传统处理含铀废水的方法
传统的处理含铀废水的方法有:混凝沉淀法,蒸发浓缩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等。以上这些方法自身有着优点也存在着不足。下表中则归类了这些传统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从表1.1中可以看出处理含铀废水的传统方法存在许多不足,概括为以下几点:成本较高,使用寿命短,处理单一化,二次废物进行处理,需要对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所以,人们在不断的寻求一种高效,且成本较低,不容易形成二次污染的新方法。
2生物吸附法及其优点
生物吸附就是通过生物体及其衍生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能够吸附重金属及其它污染物的生物材料称为生物吸附剂,主要包括细菌、真菌、藻类、有机物、无机物矿物和农林废弃物等。在吸附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吸附剂[1]。生物吸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吸附方式:一是物理吸附,在非活体生物体表面暴露在铀废水中,生活体生物体表面存在空隙,则铀酰离子被物理吸附在非生物体空隙中。二是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方式主要存在两种:一种是活体生物细胞的主动吸附,包括传输和沉积两个过程,这种方式吸收金属需要代谢活动提供能量。活体细胞通过新陈代谢的过程,对铀离子应是代替化学性质或离子结构相同的元素被活体细胞吸收。另一种是生物体的细胞通过细胞壁或者细胞内的化学基因与铀离子螯合而进行吸附,生物的细胞表层主要由多聚糖、蛋白质和脂类等组成,这些物质中可与铀酰离子相结合的主要官能团有羧基、磷酰基、羟基、硫酸脂基、氨基和酰胺基等,其中氮、氧、磷、硫作为配位原子与铀酰离子配位络合。
与传统的除铀方法比较,生物吸附法有着以下几个优点:
(1)生物吸附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便宜,品种丰富多样。
(2)吸附量较大、吸附速度较快且选择性好。
(3)投资成本较底、能有效回收重金属,且避免了放射性废水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
(4)回收的重金属可以重复利用,一般的化学方法就能把重金属从材料中解吸出来,且材料循环利用。
3 生物吸附法处理含铀废水的影响因素
3.1 吸附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吸附时间对于生物吸附过程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铀去除率不断地升高,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吸附铀才会达到平衡。很多研究者的实验表明:吸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在快速阶段,去除率迅速提升;在慢速阶段,去除率将缓慢增加,最后就趋于稳定。这是由于吸附初期吸附材料的吸附位点相对较多且在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较大,所以吸附进行得较快。然后随着吸附材料吸附位点的逐渐减少及金属离子浓度的减小,吸附缓慢进行,最后达到平衡。
3.2 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对大多数吸附过程而言,溶液pH值是影响吸附量的决定因素。pH值与铀离子的吸附量二者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对不同的吸附材料都有一个自身最适宜的pH值。一般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适pH值下的吸附量最大。当溶液pH值超过金属离子微沉淀的上限时,在溶液中的大量铀离子会以氢氧化物微粒的形式存在,包裹着吸附材料,从而使吸附过程无法进行。溶液的pH值同时影响吸附剂表面金属的吸附位点和铀离子的化学状态。控制好溶液pH值不仅能使吸附量达到最大,而且在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可以进行选择性地吸附。
3.3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从去除率来看,在吸附过程中随着吸附剂投加量加大,去除率不断升高。到了一个最高点,去除率趋于平缓。从吸附量求解公式 来看,超过最佳吸附投加量后,在铀初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吸附剂投加量越大。单位质量上吸附的铀的量就越小,所以吸附率会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3.4 吸附技术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许多研究发现直接将生物体用于吸附铀废水效果并没有那么显著。为了提高铀废水处理率,所以将生物体进行不同的处理。在活体生物(细菌)中添加营养物,或者将非活性生物进行改性,如:化学交联,嫁接共聚,磁化等手段。经过处理后的生物体用于铀废水吸附率效果明显提高。
4 结语
生物吸附法处理铀废水是一个值得广大学者深究的问题。用于不同的生物吸附剂,不同的改性技术得到更佳的处理效果。利用生物吸附法处理含铀废水吸不仅有着运行费低,对环境较友好,材料来源充足,且效果甚佳。不仅能使铀废水排放标准,也能有利的回收铀资源。生物吸附法对处理含铀废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可燃放射性废物焚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中含有粉尘、重金属、酸性气体等非放污染物,排放之前需对其冷却和净化[1]。对所含酸性气体一般采用碱吸收的方式进行净化,产生的废吸收液成为低放工艺废水,一般利用蒸发、离子交换等传统工艺进行处理。但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废水中所含的Cl-对金属设备造成腐蚀;(2)废水中所含的HCO3-对离子交换柱产生解吸作用。为消除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需要开发新的有针对性的废水处理技术。电渗析技术可以对含盐废水进行深度的淡化和浓缩,工艺简单、系统紧凑,能耗低,在小规模废水处理方面具有优势[2];此外,主要设备材质为非金属材料,在抗Cl-腐蚀方面具有优越性。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产生的工艺废水主要是无机盐溶液,产生量不大,适合电渗析处理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电渗析技术处理模拟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工艺废水的初步研究工作,包括工艺流程的设计,电渗析系统的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实验研究。
1工艺废水的处理要求
放射性废物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HCl、SOx、NOx等酸性气体,利用Na2CO3溶液对其进行中和吸收,pH值低于8时无法满足净化效率,成为工艺废水。以处理量25kg/h的放射性焚烧系统为例,焚烧1t废物产生工艺废水约3~4m3,放射性活度浓度由废物源项决定,低放废物焚烧产生的工艺废水一般不超过4kBq/L。工艺废水中主要非放物质成分如表1所示,其它非放污染物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要求。废物焚烧处理量为25kg/h的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利用Na2CO3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作吸收液时的水平衡如图1所示。工艺废水排入公共低放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本工作拟利用电渗析方法对工艺废水进行浓缩和淡化,浓缩液代替焚烧系统烟气急冷喷淋水,淡化液一部分用于配制新吸收液,其余根据放射性活度浓度直排或排入低放废水处理设施,从而降低或避免工艺废水的产生和对低放废水处理设施造成的影响(Cl-及HCO3-)。因为淡化液要被回用于配制新吸收液,为避免浓度积累,达到与自来水配制吸收液相同的效果,须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工艺废水盐分浓度约为40000mg/L,本研究以0.4mol/L的Na2CO3(约42400mg/L)为对象,根据图1,要求浓缩液流量应低于50kg/h。按淡化液总含盐量低于1000mg/L进行估算[4],则最终浓缩液浓度(以Na2CO3计)应不低于:工艺废水所含盐分中NaCl质量占90%以上,以NaCl计,最终浓缩液浓度不应低于:2×0.72mol/L=1.44mol/L=84240mg/L。将其归整为85000mg/L。则最终产生的浓缩液与淡化液体积比应不大于:50∶41.2≈5∶4即对废水经电渗析处理后的要求为:淡化液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浓缩液浓度不应低于85000mg/.最终产生的浓缩液和淡化液体积比应不大于5∶4。
2处理工艺及主要设备
2.1处理工艺电渗析进行水处理的单段脱盐率一般不超过30%[5]。工艺废水盐分浓度约为40000mg/L,要将其含盐量降至1000mg/L,若采用直流串联脱盐,需要串联12段以上,系统复杂、庞大。而采用循环式脱盐可以提高脱盐率,因此,选择循环式脱盐过程以简化系统。电渗析过程中随着循环脱盐过程的不断进行,浓缩液和淡化液的浓度差越来越大,水的渗透和盐的渗透越来越严重[6],只采用一级循环的方法可能无法达到处理效果,需要采取多级循环脱盐和浓缩的处理工艺。
2.2实验装置设计电渗析器是整个电渗析系统的核心设备,其由极板、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隔板组成。(1)离子交换膜的选择:对市售离子交换膜调研和比较,选用沧州众邦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低渗透膜”作为实验用膜。其阳膜具有强酸性活换基团R-SO3-和可解离离子H+,带正电荷的离子易吸收通过;阴膜具有强碱性活换基团R-CH2N+(CH3)3和可解离离子Cl-,带负电荷的离子易吸收通过,对Cl-具有较强的选择渗透性。该膜被化工分离和环保领域广泛应用。(2)电极选择:工艺废水含有大量Cl-和SO42-,腐蚀性较强。对常用的石墨、不锈钢、钛涂钌、钛涂铂、二氧化铅等电极材料进行了比较,最终选择钛涂钌作为电极材料。(3)组装形式设计:工艺废水含盐量高,一级电渗析的脱盐率较低,因此,通过增加级数来降低操作电压,通过增加段数来增加一次通过电渗析器的脱盐效果,选择两级两段式组装方式。(4)模组选型:对常见模组结构比选后,采用沧州水处理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低流速模组结构,该模组结构可在流速为0.5cm/s左右平稳实现高脱盐率。隔板的外形尺寸为150mm×400mm×0.8mm,为编织网式隔板,有效流道尺寸为100mm×250mm×0.6mm,流程为250mm。极板选用小型电渗析设备常用的鱼鳞型极板,设计处理量为10~50L/h。以30L/h计,若流速为0.5cm/s时,每段所需膜的对数为:归整取n=30对。式中,Q为淡化液流量,cm3/s;d为有效流道厚度,cm;a为有效流道宽度,cm;v为淡化液流速,cm/s。(5)极限电流的确定[7-10]:电渗析在极限电流下运行一般可实现最小的单位产水量电耗,若运行电流高于极限电流则会发生极化,尽管脱盐率上升,但电流效率下降,单位产水量电耗增加,并发生电场下水的迁移。根据威尔逊公式,废液浓度以NaCl0.8mol/L计时,极限电流:ilim=KCmVn=0.042×C0.95×V0.59=0.042×8000.95×0.50.59=16.0(mA/cm2)式中,K,n,m为与电渗析器结构形式和水型有关系数,根据经验数据,取K=0.042,m=0.95,n=0.59;V为淡化液流速,cm/s;C为淡化液侧浓度,mmol/L。膜组有效流道宽度a=10cm,膜组单段有效流程L=25cm,则总极限电流Ili.Ilim=ilim×a×L=16.0×10×25=4000(mA)即设计极限电流为4A。(6)设计及选型结果:综上所述,电渗析系统设计及选型相关参数如表2所示。3实验设计根据工艺废水所含盐分中NaCl占90%以上这一特点,为简化试验过程,先利用NaCl溶液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工艺流程和操作参数,然后通过阴离子选择渗透性实验比较各阴离子在该流程和参数下的选择渗透性,最后利用模拟工艺废水验证工艺流程和操作参数。具体实验安排如下:(1)NaCl直流脱盐实验:以浓度0.8mol/L(质量浓度4.68%)的NaCl溶液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极间电压的操作范围。(2)NaCl一级循环式脱盐实验:以质量浓度0.8mol/L的NaCl溶液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在上述试验确定的极间电压范围内,探索一级循环式脱盐过程的变化规律和最佳工艺操作参数。(3)NaCl溶液一级循环淡化液再脱盐实验:根据NaCl溶液一级循环实验的结果,将一级循环脱盐得到的淡化液作为原液再进行脱盐,直至满足浓度要求。(4)NaCl溶液一级循环浓缩液再浓缩实验:根据NaCl溶液一级循环实验的结果,将一级循环脱盐得到的浓缩液作为原液再进行浓缩,直至满足浓度要求。(5)阴离子选择渗透性实验:以实际废液中所含的主要阴离子为研究对象,在已确定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条件下,验证所用离子交换膜对废液中主要阴离子的选择渗透性。(6)模拟工艺废水电渗析处理实验:在以上实验确定的工艺流程和操作参数的基础上,检验整个工艺流程及电渗析系统在处理模拟工艺废水时的实际效果。4测量分析方法为便于现场取样,快速及时的得出测量结果,对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通过测量其电导率确定其浓度。对于NaCl溶液,依据JB/T8278—1999《电导率仪的试验溶液氯化钠溶液制备方法》进行。对于Na2SO3、Na2SO4、NaNO3、NaNO2、Na2CO3、NaHCO3各种溶液,通过测量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绘制电导率与浓度关系的标准曲线,用于实验过程中浓度测量的比对。电导率仪采用DDB-303型便携式电导率仪(上海天达仪器有限公司)。混合溶液体系下,分析方法和依据标准如表3所示。
5实验结果及分析
5.1NaCl溶液直流脱盐实验本实验以质量浓度4.68%的NaCl单独溶液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液体流速30L/s时,在极间电压分别为20、30、40、50、55、60和70V的恒定电压下分别进行3次直流脱盐实验。实验的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果如表4所示。实验过程中:极间电压为55V时,电流值接近设计极限电流4A,此时偶尔会有轻微的氯气味,表明开始出现极化现象;电压达到60V、70V时,极水发出刺激性的氯气味道,表明有大量NaCl发生电解,发生明显的极化现象,因此,极间电压不应大于55V。在不同电压下,随着电压的增加,电渗析的脱盐率变大,电流变大,电耗随之增大。极间电压30V能耗值最小,50V时脱盐率高达25%,对直流脱盐过程的极间电压可以在30V~50V间选择。根据威尔逊公式,极限电流与NaCl溶液浓度基本上成正比。由于NaCl溶液浓度与电导率基本上成正比,而极间电压取决于电流和电导率的比值,所以,极限电流下的极间电压基本上不随溶液浓度而变化。因此,本实验确定的极间电压范围在溶液浓度发生变化时仍然有效。
5.2NaCl一级循环式脱盐实验本实验以质量浓度4.68%的NaCl单独溶液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第一级循环脱盐实验极间电压控制在30~60V,流量30L/h,浓缩液侧与淡化液侧初始溶液体积均为10L。当浓缩液浓度达到最大值时试验终止。最终得出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实验过程中:极间电压为60V时发生明显的极化现象,与直流脱盐实验的结论一致;180min内,40V、50V和60V下浓缩液浓度均出现最大值,30V下浓缩液浓度仍在继续增加,40V时单位产水量电耗E最低。浓缩液浓度之所以出现最大值是因为:循环电渗析过程中,电场作用迫使离子从浓缩液侧向淡化液侧渗透,但随着淡化液与浓缩液浓度差越来越大,水从淡化液向浓缩液的渗透压以及离子从浓缩液向淡化液的渗透压也越来越大;此外,离子迁移时也会携带一定的水分子透过膜,浓缩液体积也会逐渐变大;当电场导致的离子渗透压、浓度差导致的离子渗透压和水的渗透压达到平衡时,浓缩液浓度会出现一个最大值,然后慢慢降低。由表5可知,40V、50V和60V时浓缩液浓度最大值依次降低,淡化液浓度却依次增大,表明极间电压越大,水从淡化液向浓缩液的渗透越严重。直流脱盐实验得出30V时直流脱盐能耗较低,但循环脱盐过程中较低的脱盐率导致所需时间较长反而导致能耗增加。因此,本实验得出循环脱盐实验的推荐操作参数为流量30L/h,极间电压40V。一级循环脱盐产生的浓缩液浓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淡化液浓度约为0.496%(约4960mg/L)。由于淡化液浓度高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氯化物250mg/L(以氯计),因此需要对淡化液继续进行二级循环脱盐。
5.3NaCl溶液一级循环淡化液二级循环脱盐实验一级脱盐循环实验产生的淡化液NaCl质量浓度为0.496%。考虑一定的余量,二级循环试验原始溶液按照0.562%(约0.1mol/L)配制。一级循环脱盐产生的淡化液体积为8.1L。考虑到水的渗透、解离、电渗析过程会导致部分淡化液向浓缩液侧迁移,确定淡化液与浓缩液初始体积比为4.5∶3.6。实验结果表明:淡化液NaCl浓度随脱盐时间逐渐降低,40min后,淡化液中Cl-浓度约为186mg/L,低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氯化物250mg/L(以氯计),淡化液体积为4.2L。本实验持续60min结束,此时淡化液浓度约为103mg/L,淡化液浓度还有继续降低的趋势。5.3NaCl溶液一级循环浓缩液直流浓缩实验NaCl溶液一级循环脱盐浓缩液质量浓度最大值为7.18%,取一定余量,选择质量浓度7%的NaCl作为直流浓缩原液。NaCl溶液直流脱盐实验确定的极间电压为30V~50V,由于浓缩液最终浓度需要大于85000mg/L,因此,浓缩过程需要较高的脱盐率,选择50V为操作参数。一级循环脱盐产生的浓缩液体积为11.9L,考虑到水的渗透、解离、电渗析过程会导致部分淡化液向浓缩液侧迁移,确定淡化液与浓缩液体积比为6.9∶5。实验结果表明:直流脱盐过程稳定后浓缩液质量浓度为8.6%,约为86000mg/L,高于工艺废水平衡要求的85000mg/L,产生的浓缩液体积为5.2L,则最终浓缩液与二级循环脱盐实验最终淡化液体积比为5.2∶4.2,小于5∶4,可满足浓缩要求。
5.4总体推荐流程上述实验表明,在图2所示的工艺流程和操作参数下,对0.8mol/LNaCl溶液利用电渗析过程处理后,可以满足废水处理要求。5.5阴离子选择渗透性实验本实验确定阳离子为Na+,分别采用SO42-、SO32-、NO3-、NO2-、CO32-、HCO3-阴离子构成单独体系在相同摩尔浓度下进行电渗析实验,在浓度为0.4mol/L、流量30L/h、极间电压40V下进行3次一级电渗析脱盐实验。实验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如图3所示,120min后各溶液浓度及脱盐率如表6所示。电渗析系统对各主要阴离子均有明显的选择渗透性,但不同离子的选择渗透性之间有差异,强酸离子的脱盐率高于弱酸离子,原因是弱酸离子发生水解和电场作用下离解,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加;SO42-和SO32-的脱盐率明显低于其他离子,可能是因为离子体积较大造成的,也与所用离子交换膜的特性有关。真实工艺废水中,SO42-、SO32-、NO3-、NO2-、CO32-、HCO3-含量均远远低于本实验所用的0.4mol/L,对工艺废水的实际脱盐效果有待通过模拟工艺废水电渗析实验进一步验证。5.6模拟工艺废水电渗析处理实验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真实工艺废水中含有多种阳离子和阴离子。阴离子中Cl-占90%以上,其余为SO42-、SO32-、NO3-、NO2-、CO32-、HCO3-等;阳离子中Na+占99%以上,其余为Ca2+、Mg2+等。真实工艺废水含放射性核素90Sr、137Cs、60Co及铀、钚等,活度浓度小于4kBq/L,放射性核素的质量浓度小于0.27mg/L(以235U计),含量极低,不是本实验所关心的处理对象。因此,本实验对此进行了简化处理,阳离子只使用Na+,阴离子浓度参考实际废水成分配制,模拟工艺废水组成见表7。本实验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和操作参数:(1)在极间电压40V,流量30L/h下进行第一级循环脱盐实验,时间为120min,初始溶液在浓缩液侧与淡化液侧的体积比为1∶1;(2)将第一级循环实验产生的淡化液作为原液,在极间电压40V,流量30L/h下再进行40min循环脱盐实验,原液在浓缩液侧与淡化液侧之比为7∶9;(3)在极间电压50V,流量30L/h下将一级循环脱盐产生的浓缩液进行直流脱盐,浓缩液侧总量与淡化液侧总量之比为5∶7。处理后的溶液组成见表8。由表8可见,模拟废液经过两次循环脱盐后得到的淡化液中各主要阴离子浓度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一级循环脱盐后浓缩液经过直流浓缩后的浓度大于85000mg/L,最终浓缩液与淡化液体积比小于5∶4,满足工艺废水处理平衡的要求。
【关键词】核医学科;安全防护;辐射;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医学的发展较快,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同位素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核医学科工作中[1]。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机构设置的重要科室之一,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2]。但是,电离辐射也会随着同位素的应用而产生,目前,一些医院的核医学科尚存在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的不足[3]。本文笔者针对某医院核医学科目前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对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安全进行管理,保障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为医院核医学科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现作如下分析。
1 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辐射检测情况
1.1 对辐射进行检测的仪器及检测方法
本次对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进行全方位检测,以了解掌握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情况。辐射检测仪选用型号为BH3103X-γ的便携式巡测仪,对核医学科的工作场面进行射线测量;选用PCM-100(α、β、γ)对核医学科进行表面污染的检测;选用FJ-377热释光剂量计对个人计量进行检测。
1.2 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该医院核医学科中,辐射源主要包括非密封源和密封源,非密封源为99mTc源、131I源、125I源,密封源为137Cs源、241Am源、90Sr源。本次测量结果具体如下:
(1)空气比释动能率:分装室、放射源库、给药室、分装室操作位置、骨密度室、治疗室、放免室分别为0.08-0.13μGy/h、0.13-0.24μGy/h、0.09-0.23μGy/h、3.20-4.01μGy/h、0.11-0.20μGy/h、0.11-0.14μGy/h、0.10-0.13μGy/h。
(2)核医学病房内表面污染的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分装室、放射源库、治疗室、给药室、操作者手、放免室的活度浓度分别为0.17-0.25Bq/cm2,0.35-0.41Bq/cm2,0.13-0.21Bq/cm2,0.14-0.25Bq/cm2,0.22-0.24Bq/cm2和0.15-0.18cm2。
(3)本次参与个人剂量调查的有12名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年有效剂量为0.07-2.18mSv,采用2000h/a的最长工作时间计算可得,在操作99mTc源的工作人员中,其工作量最大为8.06mSv,高于5mSv的年个人剂量约束值,因此,在尚未投入通风橱的运行前,应进行流作业的工作模式,并尽快购买通风橱进行安全防护。
(4)在本次研究中,在100厘米敷贴器贮源箱表面位置处,测量出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平均值为0.27μGy/h,与国家标准值相比明显较低,但个人剂量约束值明显较高,因此,该医院核医学科应该尽快投入有机玻璃防护眼镜及防护屏的使用,尚未运行使用时,采用流作业的工作模式进行。
2 医院核医学科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对策
2.1 合理进行医院核医学科的布局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工作区域布局中,应严格按照GB18871的规定对非密封工作场所进行分区、分级布局[4]。在辐射防护与管理中,应将工作场所分为监督区及控制区,即二区管理。监督区分别为显像室、标记实验室、放射性废物、诊断病床区以及放射性核素贮存区,控制区分别为给药室、操作室、病人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床位区。在对控制区以及监督区进行分区时,应该合理布局并安排区域的分布情况。例如,在进行检查室以及给药室的布局时,应将其分开,并诊断用的候诊室、给药室等进行合理布局,并设置专门用于受检者使用的卫生间。当在检查室实施给药操作时,必须采用放射防护设备进行防护。
2.2 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过程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对存在放射性的核素废弃物的处理,是减少辐射的重要措施[5]。对于在医院核医学科工作现场残留的污染物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应将废水置于衰变池进行储存衰变处理,使废水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比相关标准值低后,再在排放管道中将废水排出;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废弃,在排放前应采用活性炭进行相关过滤处理,降低废气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对于高浓度废水以及使用过但仍剩余的原液,应将其进行集中收集,再统一进行处理,活性浓度降低至合格值后,再将其排放。
2.3 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
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来源以接触放射污染源为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重视意识,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物质照射。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未对辐射防护知识具有全面了解,因而并不重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之辐射存在于无形之中,导致工作人员并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量存在未换鞋便随意出入标记室、未佩戴防护手套即对放射源进行分类处理等,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的宣教,提高防护意识。
2.4 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
在单位内部中,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辐射防护与安全的管理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对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熟悉与掌握,定期培训在职的辐射工作人员,对于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入职前应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安全及管理的认识。根据核医学科的科室特点,针对突发放射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的应急预案,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放射事件无可避免的发生时,可根据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与控制,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 讨论
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领域中的重要科室,对广大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影响,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与管理水平,与该科室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具有明显联系,因此,加强医院核医学科的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并积极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是保证核医学科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宏芳,娄云,万玲,等.核医学科操作人员及相关场所辐射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4):601-602.
[2]高芳,高向东,刘继平,等.某医院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分析与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2):140-143.
[3]郜风丽,刘淑娟.由辐射安全与防护探讨核医学科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16-218.
关键词:医院污水;特点;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U664.9文献标识码: A
由于医院污水的来源及组成成分相对较为复杂,污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重金属、有机物、病原性微生物的含量都比较大,其次,由于医院放射科工作中造成一些放射性污染物的产生等,这些污染都具有快速性、潜伏性以及空间性等特征,若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也会成为传染某些疾病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医院污水的处理,是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各个医院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医院污水的特点以及处理现状
1、医院排放污水的特点:医院排放的污水大概可以分为四中类型,第一种是传染病菌废水,常见的有肠道病菌、病毒以及结核杆菌等废水;第二种是放射性废水,这类废水的成分中都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第三种是医院职工的排放的生活废水,比如说职工盥洗、厨房以及上厕所时产生的废水;第四种是一般带病菌的废水,通常指肠道病菌污水和医疗器械的洗涤污水。这些废水的来源主要是医疗室、病房、化验室、手术室以及医院各个医务人员的宿舍、食堂等地方排放的废水。医院污水排放的特点是COD为150 -300mg/L, 。OD为80一150mg/L },SS为40一120mg/L },pH值为7-8之间。医院污水中含有大肠菌群和传染性细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当这些污水受到这些病菌的污染时,就会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会诱发多种疾病。
2、医院污水处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医院在对污水处理时,都只是对污水进行单一的处理,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污水的处理和脱水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它们也直接影响着污水处理的情况。在对污水处理时,只关注污水处理结果,对于污水处理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很少关注,污水处理理系统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包括NH3、S02等在内的气态污染物,其处理水中也会含有N、P等水体污染物,同时还会产生沉淀污泥、脱水污泥等在内的固态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直接处理或排放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医院污水处理的一般方法
在我国的医院,对污水的处理过程,一般采用三中处理方式,分为消毒处理、物理处理以及生化处理。这三种处理方式依次进行,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1、首先是消毒处理(一级处理):对于一些医院的综合污水的处理可以通过一些混凝沉淀的方法,采用预处理,去除污水携带的病毒和病菌的颗粒物等,再进行一级强化消毒处理,不仅能降低消毒剂的用量,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消毒的效果,进而避免由于消毒剂使用过量,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医院的污水处理系统前部会设置自动格栅,医院的污水经过了化粪池后再进入调节池,而调节池污水经过自行提升沉淀,沉淀过后的水流入接触池再次进行消毒处理,这样,通过接触池排放的水,就能直接达到排放标准。污水处理消毒系统的污泥及栏栅会将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水垃圾采用添加石灰石的方式进行集中地消毒处理,然后运送出去。而以及消毒处理不仅可以将污水中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去除,而且可以达到好的消毒效果,提高了后续消毒剂的用量,坚守了投资费用,有利于进入二级处理。
2、物理处理(二级处理):主要是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到90%之上,对悬浮物的去除要达到95%以上,这样污水的有机物才能达到排放标准,二级处理的工艺流程是将综合污水放到调节池然后再进行生物氧化最后接触消毒。由于调节池内有设置提升的水泵,一般的生活污水直接通过化粪池到达调节池,污水经过调节池直接进行生物处理。这样可以使得污水进入接触池消毒,进一步的排放。对于调节池、生化池、接触池产生的垃圾以及污泥,需要采用加石灰石的方法进行集中消毒处理后再送出焚烧,而二级处理工艺大部分是一些非传染病医院或者传染病医院的污水和粪便进行分别收集。对一些粪便应该预先独立消毒,可经过单独处理或者通过下水道等方式进入化粪池进行处理。生活的污水则直接进入已经预消毒处理后的调节池。所有工序都是在密闭的环境中运行,然后经过统一的通风处理之后,进行换气,最后废弃的消毒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后再排放。二级处理可以降低一些垃圾物体的浓度,其特点在于采用具有了过滤功能的高效的好氧处理工艺,更加的有利于消毒,比较适用于排入自然水体的地点进行污水处理。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3、生化处理(三级处理):三级处理是进一步的处理非常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以及一些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些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是生物脱氮除磷法和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整个的过程是经过污水提升泵的提升之后,经过一些筛率器,之后再进入沉砂池,经过有效的分理的污水进入沉淀池,而沉淀池的出水进入生物设备进行下一步处理。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接着进入二次沉淀池,而二次沉淀池的出水是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了三级的处理。而一级强化处理结束之后此为二级处理。二次沉淀池的污泥一部分会回流到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而一部分进入了浓缩池,之后再接着进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的设备之后,污泥最后被利用。
三、医院污水处理的技术
1、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根据水质和排放标准控制工作周期、有机负荷等运行参数,使污水处理结果在满足水质要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行成本,与传统污泥法相比,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取消了常规的一沉池和二沉池,不但占地少、造价低、管理简便而且处理效率也比较高。
2、氧化沟工艺技术:氧化沟技术属于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是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把连续式反应池作为生化反应器,混合液在其中连续循环流动。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器中的混合液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混合液在氧化沟闭合渠道内循环流动。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氧化沟工艺技术具有运行稳定,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方便,氧化沟工艺不需要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对污染物的处理水平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并且对浓度较高的污水、对水量水质的冲击有较强的负荷能力和适应力,由于其工艺技术较为简单,投资成本较低,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易于维护管理,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不仅节省成本,还可以进行脱氮除磷,因此,逐渐得到医院的广泛应用。
四、医院污水处理的建议
首先对于医院污水的处理要不断地更新医院污水的处理技术,尽量选用更优质的消毒剂,在消毒方面主要有臭氧消毒以及氯化消毒两种,臭氧消毒能够充分的提高废水的水质,并且在运输、处理和存放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在医院污水处理中,对小儿麻痹和大肠菌等病毒能够彻底的杀死,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在氯化消毒中,效率最高的一类消毒剂是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对于一些病毒、真菌、分枝杆菌、细胞芽孢体以及细菌繁殖等多种有害微生物和藻类都具有很好地灭菌作用,对于水中的一些氯仿、氯酚、苯并芘蒽醌、四氯化碳、氰化物以及硫化氢等微量有机污染物能够起到破坏作用,还能氧化水中的铁和锰等还原状态的金属离子,降低了水的异味和色度,二氧化氯与普通的氯气相比,不仅成本低,而且更容易与废水发生反应。其次,重视放射性废水处理的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医疗治疗、诊断过程中排出的放射性废水,应配有单独的收集系统,并且试验冲洗废水和含放射性物质的生活废水应分开收集,对于粪便类的生活废水,应先在污水处理池以及化粪池中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将其排入处理池,对于实验室的试验冲洗废水,应将其直接排入处理池。对于那些没有设立专门的化粪池的医院则应将这些已经经过消毒处理的排泄物按照医疗废物的方式进行对待处理。
结束语
由于医院污水的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会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出现,因此,我们应该对医院的污水处理进行有效的处理排放,运用合理的技术对医用污水消毒处理,促进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垣洪,杨成立. 试论医院污水处理方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3:114-116.
关键词:矸石基吸附剂 废水处理 环保
1、引言
目前全世界每年排入环境中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6000~7000亿吨。废水的主要有害物质有酚、汞、镉、铬、锌和有机物等[1]。矸石基吸附剂由于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高、离子交换性良好,功能与活性炭相当,甚至更好,而其制备原料价格低廉,工艺简单,经过开发利用,在废水处理方面可以作为活性炭替代品,近年来它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工业污水处理、生活用水净化和硬水处理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矸石基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如矸石基吸附剂或活化后的矸石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Pb2+、Cr3+、Cd2+等重金属离子,磷酸盐、N-NH4+、有机污染物,吸附去除SO2、NOX等气体,海水淡化以及对废水脱色除臭等方面都有应用。经表面活性剂活化的有机矸石基吸附剂对无机污染物CrO42-、SO42-、SeO42-等和有机污染物如聚氯乙烯、苯系列都具有很高的去除率。矸石基吸附剂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而且其交换出的钾、钙、钠等都是相对来说比较无害的离子,因此矸石基吸附剂可作为废水处理的理想材料。
2、矸石基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1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镉、汞、铅、锌等重金属离子是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极为有害的物质,消除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实验表明,用矸石基吸附剂特别是用NaOH、HCl和NaCl处理过的矸石基吸附剂处理上述重金属离子效果较好,被矸石基吸附剂吸附交换的重金属离子,还可浓缩回收,矸石基吸附剂经处理也可再生使用。矸石基吸附剂经改性处理后,表面积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它的吸附能力,并用改性矸石基吸附剂处理含铅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2],结果表明,在废水pH值为4~12、Pb2+为0~100mg/L范围内,按铅/改性吸附剂重量比为1/200投加活化矸石基吸附剂进行处理,铅去除率在98%以上。Bowman[3]等发现,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矸石基吸附剂,特别是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的吸附剂,在保持原来去除重金属离子、铵离子和其他无机物及某些有机物能力的同时,还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含氧酸阴离子,并大大提高了其去除有机物的能力。
2.2去除废水中氨氮和磷
水体中的氨氮和磷含量增加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破坏水生态环境。因此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磷已成为水处理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矸石基吸附剂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4]。但是用于去除污染水中的氨氮的研究较多,而用于处理磷的研究较少;用于处理废水的研究较多,而用于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相对较少,用于同步脱氮除磷的更少。通过研究可看出用改性矸石基吸附剂作为污水处理材料,具有以下诸多优点:储量丰富、价廉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可去除水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容易再生等。我国煤矸石矿产资源丰富,因此,应加强煤矸石制备吸附剂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开发价廉物美的新产品,并尽快将其转化为工业生产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廉价的沸石在环保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加强矸石基吸附剂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氮磷的净化和实际利用研究,改性制备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氮磷具有同步净化作用的产品,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2.3去除饮用水的氟
氟是一种有毒的物质,饮用水中氟的含量过高,容易使儿童患氟斑病和氟骨症。研究表明[5]矸石基吸附剂经不同浓度NaOH处理后,试验了其脱氟效果并进行了再生实验,结果表明用矸石基吸附剂处理含氟水成本低,技术简单,适合推广。另外有研究了用盐酸、硫酸铝和高温方法活化矸石基吸附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活化吸附剂处理后的含氟饮用水,基本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2.4去除放射性废水中的铯和锶
离子交换技术最早的应用之一就是去除和纯化放射性同位素铯和锶。在原子能工业中,当放射性废液中含有这类物质时,必须将它们储存到蜕变为稳定状态后才能排除。矸石基吸附剂对铯和锶有极强的交换去除能力,不受辐射的影响。而且交换了放射性离子的矸石基吸附剂,将其熔化后可使放射性离子永久固定在晶格内,防止其扩散污染[6]。
2.5处理印染废水和含油废水
我国为印染工业大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在400万m3。含油废水主要来自于化工厂等企业,这些废水如不治理,将造成严重污染。将矸石基吸附剂与优质煤粉按一定比例混合,挤压造粒,灼烧成多孔质高强度吸附剂颗粒吸附剂,用于吸附处理染液和印染废水,得到了比较好的脱色效果。尤其是与碱式氯化铝混凝剂合用处理效果更好,脱色率达到89.9%[7]。另有,用矸石基吸附剂处理某水厂废水[8],结果表明,沸石对含油废水的去除效果显著,处理后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且出水水质良好、稳定,与活性炭相比,具有成本低,机械强度高的特点。用矸石基吸附剂代替活性炭处理印染废水和含油废水具有可行性。
3、矸石基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的缺陷
矸石基吸附剂对水中的阳离子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但在污水处理领域中,但是由于吸附剂孔道易堵塞,并且相互连通的程度也较差;其表面硅氧结构具有极强的亲水性,结构外部阴离子易水解,导致矸石基吸附剂吸附有机物的性能极差,并且硅铝结构本身带负电荷,故难以去除水中的阴离子污染物;还因为矸石基吸附剂孔径小去除重金属离子效果不太好,其吸附能力往往达不到要求,所以生产用量相当大。这些都是矸石基吸附剂的缺陷。为进一步提高矸石基吸附剂的吸附、离子交换等性能必须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保持其对阳离子良好吸附能力,并增强其对阴离子和有机物的吸附能力。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确定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如pH值、离子强度、有机物初始浓度、矸石基吸附剂用量等)、对矸石基吸附剂吸附去除各种污染物的性能、最佳吸附条件、吸附过程可能的机理以及吸附有机物的脱附方法等方面还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2.目前对于矸石基吸附剂及改性后的矸石基吸附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虽然已作了一些报道。但这些研究绝大多数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局限于实验室规模,且大多是用来处理自制废水,对于实际废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处理研究的还较少。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为实际污水因来源不同,成分复杂,用来处理废水的矸石基吸附剂必须进行有针对的改性,而且在处理实际污水时的条件和随后的再生条件的研究也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方面限制了改性矸石基吸附剂在废水处理的领域的快速推广。
参考文献:
[1]奚旦立.环境监测(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89-391.
关键词: 环境地质问题 解决方案
红柳井田属缓坡丘陵地貌,目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土地沙漠化。水质基本未受污染,但水质差,按照生活饮用水、灌溉用水及工业用水标准评价,均属劣质水,地下水必须经处理后方可利用。由于红柳井田的的开发必将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届时矿区周边的商业小区、居民小区必将繁盛起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矿区建设及规划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矿区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就不得不进行提前防治,以达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1、井田开发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1.1煤层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地下煤层采空后常常会发生地面塌陷,采矿塌陷是矿区地面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它通常造成上覆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破裂、冒落,引起地表不均匀沉降和地面塌陷,不仅严重破坏农田、草原、道路、管线和建筑物,而且强烈改变矿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质、水量和流动状态。地面塌陷对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矿区生态环境均会造成严重破坏。由于区域内人口密度相对稀少,村落稀疏,且红柳井田主要开采煤层平均埋深较大,煤矿开采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可能较小,但对新建项目应在设计和建筑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地表沉陷造成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矿区开发建设中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地表物质大规模扰动,形成大量易流失的堆积物;运输干线及两侧、工业广场等地的施工,植被遭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影响,排弃的土石堆放在缓坡、洼地,要压埋原有灌木草地,植被覆盖率下降,废弃的土石易风化成为沙源物质。
1.2 煤、煤矸石的环境影响
①、对水体的影响
煤层及其夹矸和围岩中含有一定量的硫、磷、氯、砷等金属和硫化物的有毒物质,这些物质随废弃物排出地面后,经过日晒雨淋,有毒物质在水流作用下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水质,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根据本井田煤质资料测试结果,煤层原煤全硫含量变化较大,其变化范围为富硫-中硫-低硫-特低硫,其中以有机硫和无机硫为主,硫酸盐硫很少;有害元素原煤磷的含量变化范围为0.001~0.157%,平均0.014%,属低磷-特低磷;煤层中氯的含量平均值一般在0.004~0.484%,平均0.036%,变化范围为低氯-特低氯;煤中砷的含量一般为0~22ppm,平均值为1.0ppm。可见,磷、氯、砷的含量均不大,而且本区降水量较低,井田内地表无径流存在,煤及矸石和露放废渣淋溶水对环境影响较小,但在矸石的处理和环境保护过程中,不可忽视其存在的危害性。
②、对大气的影响
如果煤矸石因自燃着火,排出大量烟尘、SO2、CO、H2S等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矸石起山堆放,当地面风速>4.8m/s时,会使矸石山起尘,增加大气中悬浮颗粒含量,进而影响环境。但由于矸石多以填沟形式排放,且矸石的比重较周围砂土比重大,颗粒粗;当起尘风速来临时,周围砂土起尘比矸石的比率大的多,矸石山起尘相对困难,环境影响较小。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无疑给矿区和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水体、土壤、植被生长的环境占有,影响原有的自然景观;另外,矸石山堆积过高、坡度过大时,容易产生滑坡,当矸石含水达到饱和状态时,在雨水冲刷下,还可形成煤矸石质泥石流,直接危及矸石山周围的安全。
1.3工业废水的污染
随着煤矿开采范围的扩大和开采时间的持续,矿区必然产生大量工业废水,主要包括井下排水、采矿废水、冷却废水、选矿废水和其它废水等。采矿活动改变了矿体赋存环境,加速了氧化作用的进行,使地下水的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并参与了一系列化学作用,导致矿坑水水质恶化。矿坑水往往富含矿体及围岩中的多种元素组分,岩石中的金属组分和微量元素转入水中富集、迁移、形成污染域。根据红柳井田水质分析资料,各含水层地下水矿化度均属高矿化水,如大量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长期外排,将造成矿区内外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矿区工业废水污染的特点是:排放数量大,持续时间长,污染范围大,影响地区广,成分相当复杂,浓度极不稳定,井田内无地表径流,无法进行天然处理。因此,监测、控制和处理矿区工业废水是矿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1.4煤层中放射性元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本区中,在H804和H1002两个钻孔中的直罗组地层中部发现含有放射性异常层位两处,其异常厚度均大于0.70m,其自然伽玛的异常值与厚度的乘积5PA/kg・m。在勘探过程中,由于井田地层主要为砂岩,钻进中采用泥浆护壁钻进,会产生屏蔽作用,终孔后全孔用水泥砂浆封闭,不会造成放射层位与其它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因此对矿井开采的水质不会造成影响。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在巷道穿过放射性层位时,对矿坑排出的水应严格保护,并在显著位置设立明显的标志牌,定期化验分析,确保施工人员的饮水安全。对穿过的层位用耐酸性水泥进行止水和封闭。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减少放射性元素对生产现场和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2、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解决方案
2.1控制和处理工业废水
为严格控制水质污染,必须对可能受到废水污染的地区进行监测。对废水的流量、混浊度、溶解物固体总量、悬浮物固体总量、酸碱度、硬度等项目的变化情况进行专门监测。尽量使矸石堆放远离水源,避免交叉污染,并将废水直接流入专门贮水池,进行集中处理。处理方式采用矿井井下排水沉淀后经气浮、过滤、消毒处理用于井下消防洒水;生产、生活污水由潜污泵提升至综合污水处理站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及消毒澄清后,出水用做绿地浇灌水及杂用用水。其余外排的井下水和生产生活污废水水质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的要求,并应加大污废水的回用率。
2.2 煤矸石处理及矿区复土还田
通过对煤矸石的化验分析,确定它的化学成分,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利用的原则,综合利用煤矸石。也可将其作为回填材料运回井下采空区,或充填地表塌陷区,并对矸石堆放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矸石堆集对环境的污染。解决煤矸石治理的根本办法还是复土还田,将煤矸石用于固沙、铺路、平整广场和充填塌陷区,在山沟、洼地、沙窝里填放,做覆土掩埋处理,并种草种树,恢复植被美化环境,最终出现边排矸石边复土还田的新型平面矸石堆,既使矸石山得到治理,又使矿区环境得到全面改观。此外,煤矸石可作为公路、铁路路基铺垫材料;作为水泥、制砖的原料、燃料,代替粘土和燃煤;与煤混合作为沸腾炉燃料用于发电等。
2.3 地面塌陷的控制与治理
地面塌陷对矿区环境的危害较大,因此,控制塌陷,减少和消除地面破坏,是本井田煤矿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之一。可以采用无煤柱开采方法尽量采尽煤层,不留残余煤柱,确保回采工作面迅速和连续推进,减小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及时而有效地利用煤矸石充填采空区,避免和减小地面的沉降;对已经发生沉陷的区域,可利用煤矸石、生活垃圾回填,并采用种草育林等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井田内的大羊其、一道墙等村庄,应结合开采后地表测量或观测,分别采用特殊采煤法、留设保护煤柱或搬迁村庄等方案。同时,观测和掌握地面沉降与塌陷的区域、范围、深度和变化规律,弄清采煤与地面沉降发生的关系,提出相应的预报方案,减轻地面塌陷的危害性。
2.4 沙漠治理与环境保护
区内为缓坡丘陵地带,风沙地貌广泛发育,沙地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加上本地区干旱少雨,易于形成扬沙天气,造成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和沙害加剧等问题,影响矿区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应在工业场地四周,公路、铁路两侧设置沙障、防风固沙林带;在工业场地空闲地上植树、种草,固定地表流沙,减小起沙扬尘;工业场地内绿化系数不应小于15%。应积极配合国家正在实施的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的环境保护政策,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沙漠治理措施,如营建风沙治理工程,种植防护林带,与当地政府和居民携手作战,广泛种草种树,共同建立以植被建设为主的防护林体系,控制土地进一步沙化,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3、结论
即将要开发的矿区,应当遵循边开发边治理方案,在作矿区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应根据矿区地质环境背景资料的不同,遵循"宜园则园、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地则地"的总体治理原则,采用地质环境多元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法,因地制宜。不能走先破坏、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参考文献:
[1]陈松,桂和荣,孙林华,马艳平.皖北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7),41-44.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05602
1引言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km的大陆海岸线,管辖总面积约300万km2的海域。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下,许多的沿海新区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但是,海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同时,随之产生的海洋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海洋资源的过度获取已经对海洋中各种功能的运转产生了阻碍,海洋环境岌岌可危,甚至有可能面临失去作用的威胁。因此,应当将海洋环境保护放在重点,从政府、群众、科学研究等方面综合治理海洋环境,以海洋环境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为保证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海洋环境问题的方法。
2海洋环境污染的种类
2.1重金属
重金属一般是指密度超过5 g/cm3的化学元素,主要通过天然来源、陆源输入和大气沉降三种途径进入海洋。其中,陆源输入是最主要的途径,通过重工业生产的大量含有重金属物质的废水大量的排入大海,这些重金属物质入海后会不断迁移转化,或者随食物链不断的积累。就拿汞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来说,汞经过甲基化产生的高神经毒剂――甲基汞,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因甲基汞污染而不同程度受害的居民不在少数,这便是著名的“水俣病事件”[1] 。
在我国,海洋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009年,我国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重金属污染,江河污染物入海量1367万t,其中重金属3.8万t。2010年,我国江河污染物入海量超过1760万t,较2009年增加28.7%,其中重金属4.6万t,较2009年增加21.1%,除铅、镉的入海量有小幅减少外,各主要重金属入海量均增加[1]。
2.2农药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而耕地有限,为了能够保证粮食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除了优化农作物的产量、改善耕地的条件之外,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施用农药与化肥。但是同时,化肥与农药中的部分成分也必定会通过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形式流向大海,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而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农药、化肥中含有的大量的有机物及营养物质流入大海,使得近岸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引发赤潮灾害。赤潮灾害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但会影近岸居民获取水生资源,还会造成大量的生物死亡,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达几十亿元。而受到赤潮影响的生物若是让人类食用,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3有机物质
由于生活污水(如食品残渣、排泄物、洗涤剂等)、农田化肥、工业污水(如食品、酿造工业、造纸工业、化肥工业等)以及海水养殖废水流入海洋,当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会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灾害,这无论是对水质还是生物都将造成无法预计的灾难。
2.4固体废弃物
影响海洋环境的固体污染物主要是工业和城市垃圾、船舶废弃物、工程渣土和疏浚物等[2]。这些固体废弃物会影响沿岸景观的美观,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不仅对人类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对海洋生物也造成了致命的威胁。
3近年中国面临的主要海洋环境问题
3.1化肥与农药污染
农药及其降解产物(如DDT的降解产物DDD、DDE)在海洋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其危害程度因其数量、毒性及化学稳定性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有机氯农药(主要是DDT、六六六等),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极易在海洋环境里分解,所以成为了污染海洋环境的主要农药。
即便如此,我国的农药使用也仍旧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比如说在80年代,我国就已经颁布了对于禁止使用一些有机氯农药的法令,但至今,在河口与近岸沉积物中仍然可以检测出这些农药的残留。这些农药的残留经常不经过处理,通过地下水等方式流入海洋,对海洋水质及生物都造成了难以估计的伤害。
3.2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与其他污染相比,其程度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仅遵循各核素的衰变规律,可在海洋存留相当长的时间,约103~10 4年。因此,一旦其流入海洋,就将会对其造成难以估计的破坏。目前人工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的主要途径为以下4种:①卫星的组件从空间进入海洋;②海上核动力船只;③沿海核动力电厂;④倾倒入海的核废料。
就以核物质为例,现在海域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几乎大部分是由核爆炸试验产生的[3],而这些放射性核物质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也同样是不可估量的。根据马树森[4]通过研究鱼类受放射性物质的影响可知,放射性物质会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
3.3溢油与泄漏污染
如果说油库起火爆炸的发生极其少见,那么各种船舶失事造成的油料外泄事故就很频繁了。就像1989年青岛市黄岛油库因遭雷击发生的油罐爆炸事故,造成近千吨原油外泄,这些原油附着在海滩、礁石上,无论是对海洋环境还是赖以生存的生物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石油进入海洋后对于海洋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海洋生态而言,溢油会阻碍海洋内的水气交换,使太阳光辐射透入海水的能力减弱,海洋当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大大减弱,从而造成海洋浮游植物的死亡,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对于沿海活动而言,溢油会严重污染沿岸线资源,影响海洋环境与观光旅游业,同时制约人类社会与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系列的经济损失[5]。
3.4养殖废水污染
现如今,随着我国对海洋的探索与研究不断的加深,我国的海水养殖已发展壮大。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动植物的抵抗力,某些添加剂(如维生素、杀菌剂等)的添加必不可少,同时投入的大量饵料也不能充分地利用,这些物质会沉积在水中,并且经常不加处理的直接排入大海,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很大。而这些废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质会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造成赤潮现象。
4海洋环境问题的保护对策
4.1政府组织,规划管理
对于海洋环境的治理,政府部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各地的有关部门应认真了解相关管理海域内的环境情况,清楚了解海域内海洋污染物的种类、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海洋物种的状况,根据所了解的情况提出具体的规划,及时作出相关对策,更好地解决相应的海洋环境问题。
此外,还要通过立法明确公共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在所有使用者之间达成限制自己使用公共财产行为的协议[6]。只有建立资源性资产管理体制,才能确保国家所有权经济利益得以实现,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对海洋环境的相关保护工作,更好的保护海洋环境。
4.2群众参与,群策群力
作为国家的一员,保护海洋环境既是责任,又是义务,因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大力宣传和普及海洋生物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民海洋保护意识,要向自己身边的人多多宣传环保节约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的风气。
(2)减少海滩餐饮业和水产养殖所产生的的污染,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至河流、湖泊、海洋中,禁止向海洋及沙滩丢弃垃圾。使用无磷洗衣粉,不要将洗衣等生活废水排入阳台雨水管道。
(3)不肆意获取海洋资源,捕杀濒危海洋生物,同时拒绝购买受保护的海洋生物制品。
4.3强化研究,科学治理
为了深入解决我国的海洋h境问题,必须积极开展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以便为保护海洋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需深入开展的研究领域有:中国近海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的研究;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式研究;中国近海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研究;近岸养殖海域污染控制研究机制研究;中国近海污染物生物及生态效应研究;赤潮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近岸生境保护、整治与恢复技术研究[7]。
5总结和展望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管辖面积巨大。因此,保护海洋环境是大家共同的责任。由于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的发展,对于海洋的污染也随之增多,解决海洋问题便摆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在全世界人民的研究及努力之下,海洋环境日渐改善。
从研究的角度上来看,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在研究保护海洋环境的对策时,应当把整体性的理念贯彻到底,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方法[8]。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一定能面对一个蔚蓝、生机勃勃的大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生不息的海洋环境。
参考文献:
[1]
夏娜娜,王军,史云娣,等. 海洋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对策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343~346.
[2]李明. 海洋污染来源及防治对策[J]. 科技、经济、市场, 2011(8):69~71.
[3]市川龙资. 海洋的放射性污染[J]. 海洋科技资料,1972(2):16~21.
[4]马树森. 海洋放射性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及与人类的关系[J]. 环境科学丛刊,1983,4(5):22~27.
[5]杨昊炜,柴田. 浅谈溢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危害[J]. 天津航海,2007(4):13~15.
[6]王琪. 海洋环境问题及其政府管理[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4):91~96.
关键词:废水问题 监测技术措施
1环境存在的废水问题
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主力军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排放的分析废水更应该作到达标排放。重金属类、病源性、放射性高危险废水不经处理、混入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不仅腐蚀管道, 还将给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厂带来冲击, 故环境监测分析废水废水必须处理, 使其稳定达标排放各级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类废水, 这些废水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所需监测的废水, 二是实验室自身产生的废水。废水中含有诸多有毒有害物质, 由于受条件限制, 其处理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许多地方对实验室废水的处理也极其简单, 有的甚至不加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 严重影响了环境, 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污染。随着人类的发展, 环境保护发展到今天, 全世界节能减排, 绿色环保, 低碳生活, 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人的环保理念都愈来愈强, 从工业废水到生活废水都讲达标排放。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主力军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排放的分析废水更应该作到达标排放。重金属类、病源性、放射性高危险废水不经处理、混入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不仅腐蚀管道, 还将给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厂带来冲击, 故环境监测分析废水废水必须处理, 使其稳定达标排放。
2 环境监测分析废水的来源及种类
环境监测分析废水产生于各站对所辖区域大气、水体、土壤、生物、放射性等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时所产生的; 这些废水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所需监测的废水, 二是实验室自身产生的废液。实验室废水的排放周期不定, 排放水量也无规律性, 且所含污染物成分较为复杂, 除含有洗涤剂及常用溶剂等有机物外, 还有较多的酸碱、有毒有害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主要有强酸强碱废水、重金属废水、氰化物废液废水、含砷废水、叠氮化合物废水、有机废水及所采工厂废水。
3环境监测分析废水处理方法:
3. 1 强酸强碱废液(酸碱中和法)
少量的强酸强碱废液可通过加水稀释排放, 大量的废液可分别回收利用或用酸碱中和法使其pH 值近中性后排放。酸碱中和法.
3. 2 重金属废液(絮泥沉淀法)
含铬、铅、铜的废液, 可采用氢氧化物沉淀法进行处理, 一般可加入消石灰, 调节pH 值至l0左右, 使其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沉淀后排放。对于毒性较大的六价铬, 可预先在酸性条件下, 利用化学还原剂将其还原为三价铬, 然后加入消石灰生成氢氧化铬沉淀除去Czl含汞废液, 可在废液中加入与汞离子浓度相当量的硫化钠溶液, 充分搅拌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 然后加入少量硫酸亚铁溶液, 使之与过量的硫离子生成硫化亚铁沉淀; 待溶液充分澄清后排放废液。还可以加入亚硫酸钠将二价汞盐还原为氯化亚汞沉淀, 分离沉淀后排放。
3. 3 氰化物废液( 氧化分解法)
氰化物在碱性介质中比较稳定, 处理时一般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次氯酸钠进行分解; 也可用氧化剂将其氧化成毒性较低的氰酸盐, 常用氧化剂有漂白粉、氯气、高锰酸钾等, 作用24小时后排放。
3. 4 含砷废液( 絮泥沉淀法)
在含砷废液中加入石灰, 调节pH 值至8左右, 生成砷酸钙、亚砷酸钙沉淀后排放。或调节pH 值至10后, 加入硫化钠生成难溶低毒的硫化物沉淀。
2. 5 叠氮化合物废液( 氧化分解法)
叠氮化物废液排放到下水道时, 可与铜质或铅质管配件作用并蓄积而导致爆炸, 可采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处理消除蓄积在排水管和存水弯头中的叠氮化合物。
3. 6 有机废液( 重蒸镏回收法、卖给厂家)
有机废液大多可以回收利用, 如氯仿, 可将废氯仿顺序用水、浓硫酸、纯水、盐酸经胺洗涤, 用重蒸馏水洗后, 干燥并蒸馏两次回收。含有双硫踪的四氯化碳废液, 可用浓硫酸洗涤一次, 再用水洗两次, 干燥、蒸馏后收集7 6 C 一78 C 馏分Cal。高浓度的酚可用乙酸丁脂萃取、重蒸馏后回收, 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4 环境监测废水处理应达标准
通过用各种方法处理的废水及已检测完的废水,应集中收集起来, 有条件可以交给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或某个工厂处理达标排放。
5 环境监测废水处理程序图
6常见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6.1含氰废水处理
目前处理含氰废水比较成熟的技术是采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必须注意含氰废水要与其它废水严格分流,避免混入镍、铁等金属离子,否则处理困难。该法的原理是废水在碱性条件下,采用氯系氧化剂将氰化物破坏而除去的方法,处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氰氧化为氰酸盐,对氰破坏不彻底,叫做不完全氧化阶段,第二阶段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叫完全氧化阶段。处理工艺流程:含氰废水调节池一级破氰池二级破氰池斜沉池过滤池回调池排放反应条件控制:一级氧化破氰:pH 值10~11 ;理论投药量:简单氰化物CN-:Cl2=1:2.73,复合氰化物CN-:Cl2=1:3.42。用ORP 仪控制反应终点为300mv~350mv,反应时间10min~15min。二级氧化破氰:pH 值7~8(用H2SO4 回调);理论投药量:简单氰化物CN-:Cl2=1:4.09,复合氰化物CN-:Cl2=1:4.09。用ORP仪控制反应终点为600mv~700mv ;反应时10min~30min。反应出水余氯浓度控制在3mg/L~5mg/1。处理后的含氰废水混入电镀综合废水里一起进行处理。
6.2综合重金属废水处理
综合重金属废水是由含铜、镍、锌等非络合物的重金属废水以及酸、碱前处理废水所组成。此类废水处理方法相对简单,一般采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工艺流程如下:综合重金属废水调节池快混池慢混池斜管沉淀池过滤 pH 回调池排放反应条件一般控制在pH 值9~10,具体最佳pH 条件由调试时确定。反应时间快混池为20min~30min,慢混池10min~20min。搅拌方式以机械搅拌最好,也可用空气搅拌。
6.3 酸洗磷化废水处理
磷化废水又叫皮膜废水,指铁件在含锰、铁、锌等磷酸盐溶液中经过化学处理,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作为喷涂底层,防止铁件生锈。该类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pH、SS、PO43-、COD、Zn2+ 等。
可参考以下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废水调节池一级混凝反应池沉淀池二级混凝反应池二沉池过滤池排放
7 结语
所以,从科学的方面来讲,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多试验,多发展,多治理。总结污废水的治理方案,提高污废水的治理水品。从各单位来讲,要抓紧废水污染治理方案,提高污废水净化水平。从政府方面,要提高污废水排放监督力度,抓实际,切实际。从而还人民一个健康用水环境,企业用水治理高水平。我们要从基础上,做到污废水治理工艺简单,处理彻底,净化量高以及成本。低廉的治理方案环境监测分废水的水质相对复杂, 排放量小, 排放周期不定, 瞬时排放浓度较高, 各监测单位应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的管理, 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与环保理念, 努力建设绿色实验室。尽量减少实验室废水的产生, 从源头进行控制, 对无法避免产生的废水, 实施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 1]陈若墩, 陈青萍, 李振滨等. 环境监测实验[M ].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3..
[ 2]姚运先, 王艺娟. 实验室废液的管理与处理方法[ J] . 化学教学, 2002, 2, 9- 10.
[ 3]颜翠平, 王成端, 张明星. 实验室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J] . 实验技术与管理, 2以拓,23( 7) : 116-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