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的传统工艺范文

酒的传统工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的传统工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酒的传统工艺

第1篇:酒的传统工艺范文

关键词:工艺花鸟画;写意性;审美特征;意象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53-01

中国画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蓬勃发展的,与同时期的文化风俗紧密联系。而传统的工艺花鸟画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宋的推行下才在中国的国画市场上名声大起,然而,工艺花鸟画也经历了相当长的蛰伏期,在几度兴衰中发展至今。

中国的绘画艺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在中国画的范围中的表现形式是“写意”,它是一个画家,一个文人经过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心理之所想象,脑之描绘,并加上自我的审美情趣以及思想观念相互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审美意象,并体现出“借景生情”以及“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

一、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

中国传统工艺画的“写意性”是在一个绘画作品中体现作品的自然灵性,并把作者的笔墨与人格精神融为一体,强调的是表现出作品所显现的主观情趣,是主体对自然的一种有感而发的一种内在的自由心理状态,目的在于寻找在内心的精神归宿与绘画理念精神层面的一个显著的契合点。在更深的层面上,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亲身的细微观察,较高境界的精神领悟,把自己内在的情感与大自然所透漏出情思融合在一起,达到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打破客体对象的局限性,把握好自然界这一客体内在的精髓。归根结底,任何国画的兴起,都是来源于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继承了中国绘画传统的精髓,使得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愈发明显。

二、工艺花鸟画的审美特征

古人绘画绝非简单的呈现自然,并不是把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或者是一鸟一兽的写实显现为根本,而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与外部语言的一种有声的对话,是作家精神的寄托,是灵魂的物化。在这种前提下,在艺术家精神内涵的追求下,要求中国工艺绘画家必须重视作品的立意性,力在把作品的立意性作为一个谋篇之始。此外,还应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实践中把作品的审美特性完美呈现,借助抒发个人感情的物外世界传达出精神世界的艺术。工艺花鸟画尤其善于精心构思,作家在作品展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理念与精神境界,生动形象地抒发出认识与感知世界的主观精神感受,在心灵与客观世界大自然的融合中显现出理想化的精神世界。

三、工艺花鸟画中的意象

作品中蕴含着多种意象,花鸟画中的意象尤为突出,它展现了一个作品的内在生动性,而意象又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美学观念。是艺术家内在的情感与外部的世界所融合的一种精神艺术,是客观对主观个体所产生的一种表象。意象在诗歌运用较常见,是比兴手法的一种扩大与发展的形式。工艺花鸟画中的意象具有显著的托物言志的功能,寄托了作家的情感,传达了意象审美最现实的信息,从而在作者的感情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想象与联想。

四、工艺花鸟画的写意与审美结合

工艺花鸟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在当时政治经济发展中受到其它文化的冲击,作品的“写意性”不能很好的显现,其审美特征也不被世人所欣赏。而写意与审美本身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对工艺花鸟画而言,写意与审美相结合更能体现出作品的传统美学特征,使工艺花鸟画的景物有较强的精神内涵,流露出作品本身的笔墨画意的美学要求,抽象的精神与绘画的具体表现的结合,使工艺花鸟画的一笔一墨在色彩的节奏中既反映了大自然生命的旺盛,也传达了艺术家精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追求。

五、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探索

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是能产生“物我合一”的主客观世界的一种理想境界,要求作家用心创作,以“写意”之心去画“写意”之画,这是作家一种高超的艺术手法。但是“写意性”是形神兼备要求作家以神传神的一种内涵,在以线条勾勒的工艺花鸟画中本身就蕴藏着极大地虚拟性不具备传神的写实功能,自然的精神面貌、画面的生动都应由画面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自然面貌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这种作家的精神世界与外在自然的结合正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写实精神与工艺花鸟画风格的完美结合。

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几经波折,在作家的重视与探索下逐步勃兴。一方面它超越了自然的一种内在的审美表现,另一方面也使工艺花鸟画在原有的积累上形成了气韵、审美相结合的一种图画形式,是工艺花鸟画进入理想层面的一种必要手段,以此彰显了工艺花鸟画独特的精神世界。

第2篇:酒的传统工艺范文

【关键词】面塑;家庭教育

一、前言

在我国历史上,家庭教育一直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和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是古代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渠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在家庭教育中要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面塑”的重任。

二、面塑在家庭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1.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现在有很多家长因平时工作太忙,没有多少时间去照顾孩子,认为孩子放在幼儿园让老师教育就可以了,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方方面面都很少过问。通过面塑活动,使家长把多一些的时间留给孩子,与孩子在一起进行面塑制作,增强亲子间的亲近感和亲密性,促使亲子关系健康发展,同时对幼儿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1)为幼儿与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家庭教育讲座、面塑课观摩、家园联系栏等途径,使家长走进幼儿园,更新了教育理念,进一步密切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实现了家园同步教育。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共同促进了幼儿面塑制作能力的发展。(2)陪孩子进行面塑制作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家长忙碌的身影,使得家长回家很少静下心来与孩子交流。在家长们的交流中,越来越感受到亲子合作的魅力。经常会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面塑制作,幼儿与家长的面塑制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父母也重拾了童心,感受了面塑制作的的乐趣,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2.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1)面塑活动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面塑和其他绘画形式不同,它使幼儿有了更多运用手指和肌肉的机会,幼儿的小肌肉群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有一种经常、适量的锻炼来促进它更好的发育,用面塑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方法。面塑中需要运用“团、搓、压扁、粘合、拉、分泥、雕刻”等基本技能,这都需要双手及五指配合,手腕转动,小臂、大臂用力。这种合理的锻炼使幼儿肌肉群得到最佳发育,也促进了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在面塑活动中,还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对幼儿的脑部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面塑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智力和创造才能。面塑活动中,不仅仅教给幼儿美术方面简单技能,培养幼儿的艺术才能,而且在促进幼儿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如各种式样的汽车和不同的小动物,所以,逐渐能把自己看到的“顽皮的猫”、“捉老鼠的猫”、“贪吃的猫”等活灵活现地表征出来。他们开始能运用面塑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感悟的事物突出的特征。

三、开展多种活动,组织和指导家长、幼儿同步学习面塑知识并进行面塑的实践

1.家长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对传统手工艺。面塑知之甚少,因此,首先帮助家长了解面塑,感受面塑的魅力。通过家长学校,利用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日常谈话,家园联系联等途径向家长宣传班里开展面塑教学的意义和目的,让家长了解面塑,认识到面塑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同时通过讲座提高让家长掌握基本的面塑技法,学会正确的指导幼儿进行面塑活动。2.家长观摩活动——一次现场的指导。为了帮助家长更清晰的了解面塑,从多方位了解指导孩子进行面塑的方法,在家长观摩活动中举行有关面塑课的活动。在观摩中引领家长走近面塑世界,感受孩子对面塑的兴趣,从而为自己指导孩子进行面塑开拓新的思路。3.入户指导活动。为了让每位家长更有效的指导孩子进行亲子面塑,安排了入户指导活动。根据家长的困惑和孩子的面塑情况,老师上门进行指导。如指导家长在家为孩子创设物质环境,家长做面食的时候,可以为孩子提供面泥并于孩子进行面塑创作活动;指导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面塑制作技能。通过指导幼儿和家长的面塑制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4.面塑展示柜。在走廊上设置面塑作品的展示柜,把教师和幼儿的作品放在展示柜中供幼儿和家长欣赏,让家长从展示作品中了解面塑特色教学的效果,树立“做中学,玩中学”的理念,形成正确的育儿观。让幼儿在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中相互学习和促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培养面塑制作的兴趣。让教师的精美作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美的熏陶和启迪。5.幼儿园开设面塑课程。开设面塑课程,结合孩子们的特点,从面塑欣赏开始不断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身边的果品蔬菜、花鸟鱼虫、卡通动物等练起,使孩子们逐渐领悟面塑综合造型艺术的特性,从而不断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6.亲子面塑比赛活动。为了提高幼儿的制作技能,加强对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举办亲子面塑比赛活动,让孩子们亲手体验颜色的神奇,感受面粉带来的创意空间与乐趣,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

作者:张娟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第3篇:酒的传统工艺范文

在创新设计的语境下,分析了传统竹工艺面临的传承保护困境,为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探索了传统竹工艺品在现代竹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从竹产品创新设计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竹产品设计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竹产品在传统保护、产品设计以及创新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并对传统竹工艺应用与现代竹产品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传统 竹工艺 创新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098-02

近年来,浙江省把发展竹产业作为“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加以重点培育和扶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竹材工业化利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全省竹产业产品存在着高端产品少,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竹产业的健康发展。竹产品生产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越来愈大,同时更为严重的是,优秀的传统竹工艺面临失传的困境。虽然竹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传统竹产业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具有较大的保护和传承意义。通过对竹产品生产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工业设计的相关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把传统竹产品中的优秀形态元素融入到现代竹产品设计中去,提高竹产品设计水平,同时实现传统竹工艺品的保护和传承。

1 竹产品设计研究概述

目前,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在产品设计领域,寻求更加绿色环保的替代材料成为众多设计师进行创新设计的首选。由于竹材具有的独特材料特性和文化特色,越来越多的产品设计中运用了竹材。由于地域的差异,国内设计师对传统竹工艺品的设计研究较多,国外设计师则研究竹材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较多。现代产品设计需要创新,提倡绿色环保,优秀的传统竹工艺需要传承,国外运用竹材进行现代设计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1 相关理论研究分析

国内竹产品设计大都囿于传统造型与工艺,缺乏现代设计理念,打破传统竹文化、工艺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在竹文化、工艺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基于产品符号学理论,通过对传统竹产品和现代竹产品功能传达方式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构建以继承和更新为核心思想的再设计模式。通过整合设计理念,依靠设计的艺术性、科技性及商业性的有机结合,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竹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满足可持续的整合设计理念。从功能与文化两个方面,来对竹产品在产品设计中具有的功能性进行研究,并深入挖掘竹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的非物质生产特性,研究竹艺的艺术形态、文化意蕴和生态意义与现代竹产品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终以传统竹产品中的情感元素来实现对现代竹产品设计的启发作用。

1.2 竹产品设计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市场上竹产品种类繁多,但是大部分设计水平较低。传统竹产品材质单一,样式陈旧,产品功能和形态缺乏创新性。竹产品的创新设计是对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传统竹产品工艺需要在好的设计带动下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然而,与国外竹产品设计相比,国内对竹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在粗放式阶段,加工制造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很难看到具有设计感的现代产品。传统的竹工艺品没能与现代设计实现对接,与现代的家居环境格格不入,只能成为怀旧的装饰点缀。现代设计也没有起到对传统竹工艺的继承作用,传统竹工艺越来越边缘化。竹产品需要的创新设计,把传统竹工艺中的精髓运用到现代竹产品设计中去,提高竹产品的文化品质,让使用者在使用现代产品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传统竹工艺品的文化感,这需要对竹产品进行深入的设计研究。寻找新的竹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成为现代竹产品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1.3 国外竹产品设计现状

由于竹材绿色环保,以及独特的文化特征,受到了世界众多设计师的青睐。甚至许多没有竹资源国家的设计师也开始尝试利用竹材进行各类设计创作见图1-图4(图片摘自百度图片),充分表明了运用竹材进行设计的巨大潜力。这些产品既符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又具有现代审美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由此可见,在竹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竹子的环保和文化特征,有助于提高竹产品的附加值,使我国竹产品在世界竹产品创新设计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2 竹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现代竹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乏力

在工业化生产快速发展的经济模式下,现代竹产品行业发展迅速,成长起一批具有现代化规模和水平的竹材加工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竹产品样式粗糙,结构单一,制作方式原始,价格低廉,直接导致人们对竹产品产生了“原始、贫穷、落后”的印象。仅仅把竹资源当作一种原材料进行规模化利用,只是最低层次地实现了“以竹代木”的生产模式。竹材具有的独特材料特性,以及内在文化特性还远远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利用,更没有实现“以竹胜木”的目的。

研究发现常见的竹材产品具有以下缺陷:

(1)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不同企业生产的竹产品品种较少,造型形态大同小异,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

(2)产品工艺简单,品质粗糙,大多数竹产品的表面处理工艺水平较低,品质感较差。少见竹材与现代其他材料的结合使用,产品缺少时代感。

(3)产品设计缺失,竹材具有独特的造型塑造能力,高水平的设计更能彰显竹材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地方文化特色。设计的缺失导致产品视觉效果欠丰富,且生产效率低,也让竹产品失去了与现代生活化衔接的机会,很难更大范围地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去。

2.2 传统竹工艺产品面临传承困境

浙江竹林资源丰富,但是与现代竹产品产业“蒸蒸日上”的发展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竹产品行业的渐渐衰落。竹刻竹编工艺水平很高,技术精湛的手工艺人利用竹子的特性制造了大量优秀的竹产品。但是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传统竹工艺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在慢慢消失,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由于对竹产业缺乏足够的信心,使得原有的技术人才纷纷转而投向别的行业。传统竹工艺人才急剧流失,已经使传统的竹匠手艺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传统竹工艺产品加工和制造行业后继无人已是不争的事实。人才流失所造成的直接影响便是传统竹工艺技术停滞不前,而且已经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

2.3 竹产品产业亟需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模式

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竹产品出现了发展瓶颈。基于以上分析表明,虽然现代竹产品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规模化,产品数量巨大,但是附加值较低,只是实现了对竹资源的物质性的开发利用。相比较,传统竹工艺品在对竹资源的非物质开发方面独树一帜,但是更多的竹工艺品只是充当了日常装饰品的角色,原有的器物功能性特征几近消失,这也造成了竹工艺品需求量较低,产业规模不大,怎样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成为了浙江竹产品行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挖掘传统竹工艺中蕴含的丰富设计元素,通过创新设计运用到现代产品设计开发中去,实现传统竹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为现代的产品设计融入新的元素。

3 传统竹工艺应用与现代竹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3.1 传统竹工艺与现代竹产品设计的关系

传统竹工艺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既有功能性特征,也满足了那个时代竹产品的装饰性需求。在现代生活中,传统竹产品更多地发挥了装饰,艺术性大大超过了其原有的功能属性,而现代的一些竹产品则满足了人们对竹产品功能性的需求。这就出现了一种现象,传统竹工艺品艺术性有余功能性不足,现代竹产品功能性尚可艺术性较低。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设计的缺失,设计能够实现二者的融合,对整个竹产业产生积极的作用。

3.2 传统竹工艺对现代竹产品设计的作用

在现代竹产品设计过程中,从传统竹艺技艺中汲取营养,寻找其与现代竹产品设计的结合点,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是保护竹艺技艺并实现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传统竹工艺形态、功能、表面装饰等进行设计创新,在功能上进行重新定位,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功能需求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出兼具传统韵味和时尚气息的竹产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需求的有机结合。这对实现传统竹工艺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催化作用,更能为现代人们提供更多功能好品质高的竹产品。

4 对策与建议

4.1 培养设计人才,提高从业者设计意识

设计在本质上是基于需求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创新活动。对传统竹工艺的保护传承与提升现代竹产品的品质就是竹产业紧迫要解决的问题。任何设计活动中人永远是第一位的,竹产品制造行业设计人才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行业的发展。通过大力培养懂设计的专业竹产品从业者,不断提升现有竹产品从业者的设计意识,只有让行业内人员懂得设计的价值,有意识地运用设计的手段进行竹产品的创新设计,才能不断从传统竹工艺品中汲取有价值形态元素,设计制作出更多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竹产品,让设计的作用在竹产业转型升级和传统竹工艺保护传承过程中发挥作用。这需要加大对原创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奖励力度,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原创设计。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等平台,为传统竹工艺老艺人与现代设计师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为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持续的设计原动力。

4.2 竹产品原创设计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传统竹工艺品中的设计元素、设计工艺、设计文化等进行归纳提取,让保留下来的工艺通过转换,结合现代竹产品的设计需求,融入到现代竹产品设计中去,变成可以融入我们现代生活的产品,这种方式并不只是单纯的去附和环保潮流,而是从手工艺与现代工艺的结合中让我们感受传统工艺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使流水线产品变得鲜活生香,实现传统竹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也为现代竹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营养”。

4.3 借助设计来加快实现竹产业的转型升级

结合产品语义学等设计理论,从竹产品创新设计的视角出发,针对传统竹工艺品中的造型语义元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设计符号化归类,结合现代竹产品设计需求进行设计应用,最终探索构建适合地域特点的传统竹工艺品和竹产品发展的新模式。对传统竹工艺品造型语义的研究属于竹材非物质特性范畴,主要对传统代表性竹产品进行的形态语义分析,挖掘传统竹工艺的造型工艺等元素,再利用现代的设计方式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最终通过传统竹工艺品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实现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也为现代竹产品的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元素。

第4篇:酒的传统工艺范文

关键词:手工制作课;现状分析;意义;实践研究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学生在手工制作的探索中,培养了动手能力,提升了审美素养。手工制作课程――丝带绣制作与实践过程中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作等多种教育契机,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一、高职学生手工课之现状与分析

自学院针对全院女生开设《手工制作课》以来,我们看到了很多女生“从没拿过针,针线活零基础”到“穿针引线,游刃有余”的蜕变。本课题通过《手工制作课》的研究,让我院学生从动手能力出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实现对我院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女生掌握一门生活技能,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手工制作课程开设的意义

我院立足校园,开设了以丝带绣绣制与民族音乐赏析相结合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手工制作课程。丝带绣将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四大名绣的针法、技巧简单化,在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扩大刺绣地应用范围,将绣制地美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较好的实现了对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一)高职学生手工制作课开设的必要性

通过手工制作的学习,教学生学会手工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进一步开发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丝带材料再利用,提高学生的美化生活的能力;欣赏优秀的手工制作作品,从中体会到手工制作与民族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继承民族文化,热爱生活。

(二)增进音乐修养,培养审美素养

老师在教授刺绣的同时通过民族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通过对传统乐曲的聆听与赏析,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在音乐中受到熏陶,增进了学生的音乐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增加学生对传统刺绣的了解,提升基本生活技能

丝带绣作品虽然从原材料、绣制效果等方面与传统刺绣有了一些不同,但其所使用的针法和技巧都是从传统刺绣中改良而来的,这也为90后的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刺绣作品奠定了基础。让90后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老师传授的简单针法和技巧,完成一幅有主题、有意境的作品,并将所学能够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

(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树立坚定信念

通过对刺绣和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同时,还能够在学生解决绣制难题、完成绣制任务等教学驱动中,帮助他们树立坚定信念,努力发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勇于追求、持之以恒以及团结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手工制作课程实践中应强化的问题

一是加强专任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重视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手工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和经验,取长补短,效律利用教学资源。

二是欣赏范作、激发创作灵感,杜绝“依葫芦画瓢”。质量高、数量多的范作欣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当学生看到精美的完成品,才会兴趣大增、跃跃欲试。范作的样式创新越多,越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更有信心完成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三是注意加强现场教学,指导老师要认真搞好教学设计,提前制作好手工作品。通过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并通过自身努力形成技能技巧。同时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调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是在手工制作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的培养。并与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同时加强纪律、安全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品质量意识。

通过实践,手工制作课作为我院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多形式的传递着、沟通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在手工制作课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我院学生不仅具有专而精的动手能力,而且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培养了诚实守信,努力创新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让民族传统文化更加有效的传承!

参考文献:

第5篇:酒的传统工艺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为主体的医用化学组织黏合剂密闭兔眼巩膜全层裂伤的可能性。方法 45只成年兔建立经巩膜穿通伤模型,右眼用医用胶黏合,左眼缝线缝合,术后3、7、14、30、90天观察医用胶的降解,对比观察伤口组织病理学愈合情况。结果 医用胶能够迅速密闭巩膜伤口。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眼前、后节均未观察到炎症反应。电镜和光镜观察组织伤口均愈合。随巩膜伤口愈合,抗球内压力逐渐增加。医用化学组织黏合剂术后3个月分解吸收。结论 医用化学组织黏合剂可有效密闭巩膜穿通伤。

【关键词】 巩膜;穿透伤;组织黏合剂;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缝合;兔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dhesion of chemical tissue adhesive(2Octyl Cyanoacrylate) for sclerotic penetrating wound.Methods Fortyfive Japan rabbi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five groups,each group had nine rabbits.Right eyes were cyanoacrylate adhesive group,left eyes were suture group.On days 3,7,14,30 and 90 after surgery,the conditions of conjunctiva and anterior chamber were observed by Slitlamp biomicroscopy after surgery;the condition of sclerotic wound healing and cyanoacrylate adhesive degradation were observed;the tensile strength of eyeball was measured;the tissue of corneal wounds were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examination.Results The medical adhesive quickly occluded the sclerotic penetrating wounds during operation.After surgery inflammation was not found in the eyes in the adhesive groups.Light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showed the wounds cicatrized.The tensile strengths of sclerotic wounds were increasing with time.Finally,the medical adhesive was degraded and absorbe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shape and structure of sclera collagen fiber and fibroblasts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 The initial study demonstrates the adhesion for sclerotic penetrating wound with CA is available.

Key words:sclerotic;penetrating wound;tissue adhesion;cyanoacrylate;suturing;rabbits

眼球穿通伤是常见眼外伤,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显微镜下缝线缝合。近几年,医用化学组织黏合剂因其使用便捷、安全、价廉,已被用于眼科手术治疗,但是用于治疗巩膜穿通伤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用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与正丁酯混合医用黏合剂黏合巩膜穿通伤口,并与医用线缝缝合方法比较,以评价化学医用黏合剂密闭巩膜穿通伤口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及材料

6月龄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45只,体重2.0~2.8kg(平均2.43kg),雌雄不拘(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眼部经检查无病变。医用胶由北京福爱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为福爱乐医用胶。

2 手术分组及方法

45只大耳白兔左眼为缝线组,右眼为黏合剂组(CA组)。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单笼喂养。3%戊巴比妥钠行兔耳缘静脉麻醉(30mg/kg),实验兔侧卧于手术台,固定四肢,氯霉素滴眼液冲洗结膜囊,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开睑器撑开眼睑,角膜缘10~12时位做一结膜瓣,分离结膜下组织和巩膜,并用缝线固定上直肌。于11时位角膜缘后2mm向后极部做一长6mm全层切口。剪除溢出的玻璃体,整齐对合伤口断端,擦干后,涂医用胶于伤口表面(右眼),60缝线缝合伤口(左眼),检查伤口无渗漏后,80缝线原位缝合结膜瓣。金霉素眼膏涂于结膜囊。于术后3、7、14、30、90天大体观察后,静脉注射空气处死动物。取眼球行光镜、电镜观察。

3 闭合伤口手术操作时间

行巩膜全层切开,剪除溢出的玻璃体后开始,到巩膜伤口闭合,无玻璃体渗漏为止的手术时间。

4 大体观察

术后各时间点于裂隙灯下观察兔眼情况。结膜充血程度评分:0分,睑、球结膜无充血,血管走形正常;1分,睑上缘及内外眦穹隆部血管纹理不清或血管扩张,接近穹隆部之球结膜血管扩张和纹理稍呈模糊状态;2分,睑球结膜充血,血管扩张和纹理稍呈模糊状态;3分,睑球结膜充血,睑结膜粗大血管或可见到,但大部分血管纹理不清,球结膜近角膜缘部不显充血现象;4分,睑球结膜充血,睑结膜血管纹理完全不清,球结膜可能见到粗大血管,结膜下或有出血斑点[1]。

5 眼球抗压力实验

于各观察时间点分别取CA组、缝线组眼球各6只。将气体灌注针头和雷尔达压力测量仪从角巩膜缘后2mm穿入玻璃体腔,灌注气体并记录眼球破裂时的眼球内压力。

6 光镜观察

术后各时间点分别取CA组、缝线组眼球各3只(14、30、90天各取1只实验兔,于巩膜伤口正中垂直切开一半行光镜观察,另一半行电镜观察)。分别将左、右眼巩膜标本取垂直于伤口的方向切片,10%甲醛固定48小时,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常规染色,用Olympus CX21 生物显微镜在×10、×40 放大倍数下观察巩膜断端愈合情况。

7 电镜观察

分别将左、右眼巩膜目标组织用2.5%戊二醛固定,磷酸缓冲液冲洗,1%锇酸重固定2小时,逐级乙醇脱水,乙酸异戊酯浸透树脂包埋,超薄切片,荷兰飞利浦TECNAI10透射电镜观察巩膜断端愈合情况。

8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方法为配对资料t检验和非参数两样本频数资料方法统计分析,P

1 手术操作时间

用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为主体医用黏合剂封闭巩膜穿通伤的平均时间是(96.29±13.137)秒(n=7),而用缝线缝合的方法是(305.43±62.110)秒(n=7),P

2 大体观察

2.1 结膜充血程度 CA组和缝线组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结膜充血程度评分后用非参数两样本等级资料方法统计分析,P值均>0.05,两组结膜充血程度无统计学差别。术后3、7、14、30、90天CA组与缝线组结膜充血评分见表1。

2.2 伤口密闭性 术后3、7、14、30、90天CA组和缝合组巩膜伤口均密闭,无伤口裂开,玻璃体外流。术后3、7天医用胶块覆盖伤口,巩膜伤口窥不清(图1);14天医用胶块表面及周边部分吸收,隐约可窥见巩膜伤口;30天医用胶进一步吸收,可见巩膜伤口处瘢痕明显较正常巩膜疏松。90天医用胶基本分解代谢,仅散在点状残留。CA组和缝线组巩膜伤口均可看见线状瘢痕。

3 巩膜伤口抗球内压力

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巩膜伤口抗球内压力均大于正常眼压值(11~21mmHg)。CA组在术后3、7天抗球内压稍高于缝线组,缝线组在愈合后期较CA组抗球内压高,但各观察点统计学示均无明显差别(P>0.05)(表2)。

4 光镜组织病理学观察

术后3天,CA组巩膜伤口表层无炎细胞浸润,伤口部位可见成纤维细胞,巩膜下脉络膜断端明显增厚;缝线组巩膜表层可见成纤维细胞,从外面长入巩膜伤口中,伤口部位脉络膜断端也明显增厚,仅见巩膜表层有轻度的炎症。术后7天,CA组和缝线组伤口断端间的缝隙均已完全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填充,CA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及小血管与脉络膜相延续,巩膜伤口实质层的断端可见少量成纤维母细胞增生,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缝线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及小血管与巩膜表层相延续,而巩膜实质层的断端无明显变化。术后14天,CA组和缝线组巩膜伤口间隙纤维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炎细胞减少,胶原成分增加。术后30天,CA组胶原纤维连接巩膜伤口两端断,巩膜内面和外面可见成纤维母细胞;缝线组纤维走行不规则,并可见少量成纤维母细胞。术后90天,CA组和缝线组伤口处胶原纤维走形基本正常,仅残留少量成纤维母细胞,瘢痕组织的厚度较邻近巩膜变薄(图2)。在伤口内侧表面的视网膜断端,组织变性萎缩,细胞核数量明显减少,伤口瘢痕的内表面无视网膜组织附着。

5 透射电镜检查

术后14天,缝线组和CA组均可见胶原纤维排列略紊乱,成纤维细胞表现增生活跃,核形态正常,内质网丰富。两组显微结构未见明显差异。术后30天,缝线组和CA组成纤维细胞均发育较好,核成熟,排列整齐。术后90天,CA组和缝线组可见纤维细胞,胞核成熟,与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表1 CA组与缝线组结膜充血评分表2 术后不同时相点巩膜伤口抗球内压力

讨 论

1 医用化学组织黏合剂(a氰基丙烯酸酯)原理及性质

a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黏合剂(CA)是生物医学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材料,单体状态下呈透明、无色液体,在遇水或碱基等迅速发生单体放热羟化聚合反应,发挥其强黏接作用[2]。a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黏合剂(CA)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被研究用于医学领域[3]。早期的短烃基链a-氰基丙烯酸酯由于组织相容性差,限制了其在眼科的应用[4]。本实验使用的是长烃基链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为主体的医用胶,其相对于短烃基链的氰基丙烯酸酯,降解速度慢,聚合热低,扩散性好,聚合体表面较光滑,韧性好,具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物理性能[5]。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体外聚合速度相对延长、白化现象轻等特点,更利于手术操作和术后观察。胶在体内仅是暂时的异物,3~5 个月可降解成小分子被吸收排出体外[6]。

2 CA黏合巩膜全层裂伤的实验分析

2.1 CA黏合巩膜全层裂伤的组织愈合特点 本研究发现CA组和缝线组巩膜伤口愈合过程有差异。CA组术后早期有无结构的红染物质填充巩膜伤口间隙,术后第3天有成纤维细胞长入,标志伤口开始愈合;缝线组术后早期就有纤维细胞长入。其组织病理学的差异是由于医用胶覆盖于巩膜伤口表面,影响了巩膜表层成纤维细胞向伤口的迁移。但CA组眼球抗压力在术后3、7天与缝线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推测术后早期医用胶形成一层黏合力极强的膜,能封闭巩膜伤口,维持眼球结构的稳定。术后7天可见伤口间隙纤维组织填充,其中的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与脉络膜相延续。术后14天CA组和缝线组组织病理学无明显差异。在本实验中医用胶黏合巩膜穿通伤口早期愈合过程与传统缝线缝合的差异,并不影响巩膜伤口的抗球内压力的大小。

2.2 CA黏合伤口抗球内压力良好 CA是否能用于黏合巩膜穿通伤口,除了黏合剂应具有高度的组织相容性外,其黏合强度,即黏合伤口后的眼球抗压力的大小是一个关键的指标。本研究通过与缝线对照比较,表明CA组眼球抗压力在术后3天就高于正常眼压,术后7天高于100mmHg,并随着角膜伤口的愈合,眼球抗压力逐渐升高。临床上不仅可以在术后抵抗高眼压,并且可以在Ⅱ期玻璃体切除等手术中维持巩膜伤口的密闭性。

2.3 CA对结膜、巩膜局部刺激反应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α氰基丙烯酸酯家族中具有最好的组织相容性[7]。在本实验研究中的α- 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及其降解物对结膜、眼前节、玻璃体腔和巩膜的局部刺激反应,与缝线组无明显差别。CA组和缝合组术后均无感染,眼前节未见异常,巩膜伤口均密闭,无伤口裂开、眼内炎和眼球萎缩发生。术后各观察点对巩膜组织病理学光镜观察和电镜观察,均未见明显异物反应和局部组织的变性坏死。

综上所述,医用胶能有效地闭合巩膜裂伤,并对周围组织无毒性和刺激反应,操作简单,更便于初级医生掌握和在基层医院急诊治疗,以及战时的急诊手术所用。

参考文献

1]陈家祺,刘祖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角膜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的探讨[J].眼科学报,2002,18(4):203-207.

[2]Ritterband DC,Meskin SW,Shapiro DE,et al.Laboratory model of tissue adhesive (2octyl cyanoacrylate) in sealing clear corneal cataract wounds[J].Am J Ophthalmol,2005,140(6):1039-1043.

[3]Leung GY,Peponis V,Varneu ED,et al.Preliminary in vitro evaluation of 2octyl cyanoacrylate(dermabond) to seal corneal Incisions[J].Cornea,2005,24(8):998-999.

[4]Masetti L,Bellei E,Dalla F,et al.Use of glubran 2 in ophthalmic surgery: a preliminary study[J].Vet Res Commun,2007,31(1):305-307.

[5]Ferraz LC,Schellini SA,Wludarski SL,et al.2octylcyanoacrylate in rabbit anophthalmic cavity reconstruction[J].Arq Bras Oftalmol,2007,70(2):221-224.

第6篇:酒的传统工艺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斑铜工艺;传承与保护

引言

“新媒体”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的,对于它的具体定义“众说纷纭”,但其本质是指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化媒体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的技术手段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系列工具和手段。而新媒体技术则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媒介形态,带有交互性、多元性、开放性、即时性、快捷性、个性化等时代特点。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在民间工艺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中广泛地应用,随着新媒体技术走入民间工艺领域,它的优势逐步显现出来,并建立了一种不同于传统保护模式的机制。因此,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为云南民间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1云南斑铜工艺的发展与开发工作现状

斑铜工艺是云南地区特有的一项民间工艺。根据工艺的不同,云南斑铜工艺可分为“锻打斑铜工艺(生斑工艺)”和“铸造斑铜工艺(熟斑工艺)”两种。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云南斑铜制作艺人的生存状态也发生着变化,斑铜工艺主要依靠对传统工艺品形态的模仿的制作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及要求,加上材料的短缺和工艺技术较难且工艺保密等原因,云南斑铜工艺逐渐开始衰落。

曾经的斑铜手工锻打工艺已经几近失传,现在的斑铜工艺主要是以工厂的方式进行“熟斑”工艺品的制作。虽然“生斑”工艺受到了材料及工艺传承的影响,依然面临灭绝的边缘,但人们对云南斑铜的关注及研究越来越多,“熟斑”工艺仍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斑铜工艺在遭遇到信息化时代之后,它的审美价值和制作工艺已经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发展瓶颈,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寻找到新的生存空间便成了斑铜艺术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难题。

2利用新媒体技术保护云南斑铜工艺的应用价值

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云南斑铜工艺进行数字化开发不仅使更多的人了解、响应云南本土民间工艺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同时也必将为古老的云南斑铜工艺带来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激发民间工艺在信息时代新的生命力与活力。其次,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对几近失传的生斑工艺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以信息化手段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珍贵的民间斑铜工艺,促进其产业化发展。

2.1云南斑铜工艺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传统的斑铜工艺中寻找设计素材,结合斑铜材质,激发设计灵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理念极具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发展壮大云南斑铜工艺的产业化生产,促进其技艺的发展与创新,实现其技艺在发展中传承和保护的理念。

2.2新媒体技术在斑铜工艺发展中的创新应用

在实践应用方面,将斑铜工艺品的纹样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建立云南斑铜工艺装饰纹样库,按照青铜器装饰题材、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几何图案、吉祥图案、其他图案等分类进行建库应用研究;将斑铜工艺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在斑铜工艺的产业和产品设计创意与研发过程中,融入斑铜工艺的造型、装饰和文化内涵,将云南斑铜工艺的精髓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保护和开发转化成与现代审美理念相符的新型工艺品,使云南斑铜工艺作为云南民间文化资源发挥其特有价值;将传统的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发挥中国特有的艺术元素,不仅可以培养优秀的设计师和手工艺人,同时对研究斑铜工艺的造型艺术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3新媒体技术下云南斑铜工艺传承和开发的构想

通过收集整理云南斑铜工艺的材料,对采集到的原始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按照斑铜制作工艺、纹饰、工艺品造型、工匠艺人等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斑铜工艺素材库,提取斑铜工艺的纹饰和造型设计,将其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素材库中,为斑铜工艺快速成型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原始数据积累,进一步将斑铜工艺的数字化数据进行整合,构建云南斑铜工艺的网络交互平台。将传统的斑铜工艺同现代的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用现代设计理念将汲取的丰富素材应用到艺术创意设计中,将斑铜工艺文化的艺术资源转化为艺术设计资源,为高校师生、学者、有志传承开发云南斑铜工艺的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斑铜工艺文化展示平台,实现斑铜工艺保护与文化资源共享。通过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触摸媒体进行互动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斑铜工艺,解读其文化元素及内涵,激发创作灵感,运用到现代设计和创意产品中去。

3.1构建云南斑铜工艺网络互动平台

从云南斑铜工艺、制作工艺、纹饰、斑铜工艺品赏析、工匠艺人、专题研究、创新应用、动画演示、论坛与留言等方面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全方位展示云南斑铜工艺文化。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大范围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斑铜工艺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推动斑铜工艺的产业化发展。

3.2新媒体技术保护和开发斑铜工艺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对云南斑铜工艺进行保护和宣传,建立一个基于web2.0的云南斑铜工艺保护与开发的多媒体网路交互平台。

(2)通过到云南斑铜生产地区的各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斑铜发展历史、文化、工艺、艺术方面的信息,从生斑工艺和熟班工艺两个方面研究斑铜工艺的传统艺术设计、装饰技艺、造型特征、制作工艺、工匠艺人、纹样和制作技巧。对其表现形式、装饰技艺等进行整体分析,归纳出具有共性的艺术符号(图像、形态造型、纹饰等),并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其进行处理;探寻云南斑铜工艺特有的艺术符号形式特征,分析其艺术元素中映射的文化内涵,探索传统斑铜工艺中的视觉艺术元素。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在斑铜工艺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得到创新和提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云南斑铜工艺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

(3)对已经采集到的大量原始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运用图形图像软件(Adobe photoshop、Corel DRAW)对图片优化处理,对图片格式进行压缩处理,对斑铜工艺品进行抠图提取纹样,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并对其工艺造型和装饰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特有的艺术风格;探寻云南斑铜工艺纹饰中的美学意蕴在传承中的演变,全面解读云南斑铜纹饰的隐喻和象征性以及指示性。

(4)运用php程序设计语言结合斑铜工艺数据库来构建网络展示平台,设计交互界面,研究交互界面中的设计元素,界面美观,导航清晰,帮助对斑铜工艺感兴趣的群体去交流、理解和表达。在此基础上,可以吸收更多的斑铜工艺艺术资源,用来丰富原有的斑铜工艺数据库。

(5)运用3D动画和flash软件把斑铜工艺制作流程以动态方式展出,对其进行真实的模拟呈现与全真在线,采取动态的形式向喜欢斑铜工艺品的群体展示古老的民间技艺,在虚拟场景中在线真实的传统手工艺状态。同时,这些斑铜工艺的视频资源可以作为斑铜设计师的学习资源,让更多的斑铜艺人进行学习观摩,提高其制作技艺,培养优秀的设计师。

第7篇:酒的传统工艺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传统工艺美术;货物包装设计;应用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民族的文化精髓,通过其精湛的艺术构造、多样的表现形式、鲜明的民族特点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髓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商品的包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反映出国泰民安、平安吉祥等美好寓意及祈求与愿望内容,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激人奋进的精神理念,这一点在对外贸易包装设计中的体现更为明显,能够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通过商品的外包装感受到鲜明的中华文化内容。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四美

(一)工艺美术的材料美

工艺美术外观美的呈现需要精美材料和合适色彩的结合。材料是工艺美术的物质基础,实现对工艺美术材料美的运用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材料个性美的认识、鉴别。材料的贵贱不是评价工艺品艺术价值的标准,只要将材料合理利用,不管是什么样的材料都能充分发挥其恰如其分的作用。为此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材料独具特色美的认识和鉴别。第二,对材料美进行加工。工艺美术的呈现是一种视觉形象,通过对某些物质材料的艺术性加工形成完整化的物质产品。在对工艺美术加工的过程中会影响工艺美术材料美的实现,为此,需要有关设计师要对工艺美术材料因材施教,在了解工艺美术材料的基础上对工艺美术材料进行加工。

(二)工艺美术的色彩美

工艺美术材料的色彩美注重自然、古朴特点。很多工艺品都是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会添加天然之外的任何东西。工艺美术的这种自然魅力在色彩上要求追求事物本来的颜色,将其应用在产品包装上要注重颜色的选择和产品外包装的协调。

(三)工艺美术的造型美

工艺美术的造型是艺术设计人员最终呈现的具体设计形象,工艺美术造型美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工艺美术造型美的体现要能够充分展现事物本身的特点,比如对于外包装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要能够充分显示出产品的功能和用途,并要根据事物的应用和保存特点选择不同的工艺美术造型,比如对于酒这种液体的外包装,可以应用稳定性好的三角形图形。第二,造型美风格类型多样。工艺美术造型设计手法的风格特点会对产品造型产生影响,通过设计呈现出不同格调和形态的造型。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应用的工艺造型手法有简单洗练、纷繁复杂两种,这两种造型在工艺美术设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四)传统工艺美术的意象美

装饰艺术造型讲究“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理想化和象征性,在内容上的意向美,体现在象征寓意上;在形式上的意象美,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客观事实,用非逻辑的时空观念去构造画面;可以自由地修饰、美化事物,根据主观需要充分表现意象化特征。

二、对外经济贸易中传统工艺美术包装设计的应用

(一)在对外贸易货物包装材料选择上体现传统文化

自然化的原生材料和再生材料在对外贸易货物包装设计的材料选择上有充分的体现,比如产生于自然和生活的原生化材料、再生材料等在对外贸易货物包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在酒品对外销售的过程中,最早的包装设计是应用坛子盛酒、应用草纸封住酒口。通过这种包装能够让国外的人了解中华民族文化。

(二)在对外贸易货物包装图形中体现中国民间艺术特点

对外贸易货物包装外形中采用传统工艺美术吉祥图形,能够向不同国家的人们传达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对外货物外包装能够感受到喜庆吉祥的信息。比如对外贸易出口的金六福酒的外包装纸盒上是以民间剪纸作为工艺美术装饰图案,在图案中充分结合了传统和民间元素,加上大红彩的运用,让出口外贸的金六福就具有了浓郁的民间文化色彩,体现了浓厚的乡土文化信息。

(三)在对外贸易货物包装设计中体现中国书法、京剧、陶艺等国粹精华

汉字作为文化符号的一种,在经过加工之后会变成视觉造型艺术。汉字在几千年的变化发展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理念的结晶。汉字的造型是一种抽象化的表现符号,凝聚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思维理念和审美特点。为此,在对外贸易的货物包装上要充分体现中国书法特点,比如出口的泸州老窖包装上的商品名是用钢笔书写的,并辅助以中国画的图形体现,在酒的传统工艺外包装设计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特色。

(四)在对外贸易货物外包装设计中体现中华民族情结

包装是对外贸易商品的附加物,通过包装传达的信息能够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商品。对外贸易货物外包装要能够充分显示出事物的属性,即中国化的属性。对外贸易货物外包装通过色彩、图形、文字等视觉性的语言对货物的陈列、表达理念等进行展现。对外货物外包装在某种程度上要能够反映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对外货物外包装的设计理念得当能够实现货物的升值,进而促进消费者对出口货物的认可和购买。

(五)在对外贸易货物包装设计中注重色彩的使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受不同环境及文化的影响对色彩的喜好也不相同,对外贸易包装设计中应充分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色彩的喜好,能够为对外贸易发展趋利避害。比如,受基督教的影响,西方人就特别忌讳黄色,美洲国家对图案色彩的喜好体现如下:纯色系色彩比较受美国人的喜爱,像如象牙色、浅绿色、浅蓝色、黄色、粉红色、浅黄褐色。墨西哥人认为紫色是不吉利的棺材色,应避免使用。在墨西哥,黄色花表示死亡,红色表示符咒。委内瑞拉:按国旗流行色的顺序,即黄、蓝、红是禁止使用的。哥伦比亚人喜爱红、蓝、黄色,禁忌浅色。欧洲国家对色彩喜好体现如下:意大利人喜欢绿色和灰色;希腊人在颜色方面,喜爱蓝和白相配,及鲜明色彩。亚洲国家(地区)对色彩的喜好体现如下:中国香港地区白、黑、灰色不大受欢迎,红黄和鲜艳的色彩则很受欢迎;泰国人喜爱红、黄色,禁忌褐色;新加坡对红、绿、蓝色很受欢迎,禁忌黑色。综上所述,对外贸易中,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包装设计应该尊重每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所好。

三、结语

为了从包装设计上更好地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当代包装设计师立足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内容,在借鉴工艺美术艺术精华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进行对外贸易货物外包装的设计,从而将对外贸易货物包装设计的区域性、民族性、传统性等特征呈现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带动对外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石涌.传统工艺美术“三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0(5).

[2]凌婕.广西壮锦图形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第8篇:酒的传统工艺范文

在法国,由主管部门法规,具体规定地理标志产品的原产地域范围、传统工艺方法、产品质量特性要求以及市场监督等;其次由政府授权的行业或协会经国家认可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规定如葡萄酒的葡萄种植要求、加工日期、工具使用、采摘方法、窖藏要求等,这种规范都是强制性的。

在我国,1999年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要求原产地域产品须制订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第一次把标准化工作纳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中,使标准化对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起到技术支撑作用,也使保护制度更加完善。之后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GB17924《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以下简称“通用要求”)实施,2005年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要求地理标志产品应制订相应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管理规范,且不需强制性。截止到2006年底,共制订完成并实施了87项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其中基础标准一项,其余86项为地理标志产品标准,范围涉及酒类(葡萄酒和白酒)、茶叶、水果、水产品、传统工艺品、加工食品、中药材等,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发挥了很好的技术保障作用。

根据“通用要求”的规定,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应包括产品的原产地域、原材料要求(包括地域、感官特性、理化和卫生要求及试验方法,必要时应规定与原材料有关的特殊要求,如选种、土壤条件、水质、施肥与农药、田间管理、采摘、处理和贮藏等)、工艺要求(除固定工艺外,必要时应规定关键工艺和关键设备,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等)、产品的技术要求(包括感官特性、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实验方法及有关限制性条款,还可规定产品的特异性指标),及专用标志的使用等内容。以中国的国酒――贵州茅台酒为例,其主要原料中的高粱产于贵州省仁怀市境内,水取自当地的赤水河;其酿造地域在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镇,该地四面环山,气温较高,湿度大,少风,形成酿造贵州茅台酒独特的生态环境;在酿造工艺上,贵州茅台酒的传统生产工艺具有以下特点:季节性生产,三高三长。二次投料,九次蒸煮(馏),八次摊凉加曲、堆积发酵、入砂石窖发酵,七次取酒,制酒生产周期为一年;轮次酒分三种典型体入陶坛长期贮存不少于三年,精心勾兑。从投料到产品出厂不少于五年;经过如此传统工艺生产出具有酱香风味、幽雅醇厚的闻名世界的贵州茅台酒。

尽管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有了迅猛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多头管理的体制。尽管目前我国有了对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和法规,但我国现行法律是从多角度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保护的,这一状况造成的一个负面影响是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管理权限的冲突和碰撞。公正地看,商标法保护在生产管理、质量和产品检测上存在缺陷,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可以对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但其法律地位较之《商标法》稍低。目前的这种状况也造成了地理标志产品申报人的无所适从和资源的浪费。

2、标准化工作相对弱化。国外对地理标志产品的技术要求有技术法规和标准二种,我国是规定应制订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管理规范。目前国内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中,国家标准已由强制性改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多为强制性,还有一部分企业标准。这些多种技术依据的不统一造成了管理上的不一致和不规范。

地理标志产品应是质量上乘、有特色的产品,有的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如何在标准中反映出这些产品的特色和它们的自主核心技术,对于保护这些特殊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从已经制订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看,有些产品标准没有特色指标,或者不知道怎样在标准中体现自主核心技术,因此单从技术指标上无优势可言,混同于普通同类产品,无法起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作用。

第9篇:酒的传统工艺范文

需求量愈来愈大

“茅台”的涨价,不仅仅给茅台集团旗下的二线品牌,包括“茅台迎宾酒”、“茅台王子酒”、“名将酒”、“水立方”等等留足了价格上涨空间和市场消费成长空间(尤其是在200-600元之间的消费市场空间愈来愈大);而且也为二线酱香白酒企业,尤其是贵州白酒的老牌酱香群,诸如“习酒”、“珍酒”、“筑春酒”、“贵酒”等等留足了足够的市场成长空间和消费价格占位空间。

随着国酒茅台的品牌领导效应越来越大,以及五粮液、泸州老窖等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巨头加入酱酒市场竞争,未来酱酒市场潜力将会被放大镜式的释放出来。

根据酱香白酒工艺和产地消费属性,酱酒将表现出三个发展趋势:第一,以茅台镇为核心的“仁怀白酒产地”,将会成为未来酱香白酒生产集中区;受“茅台酒”在高端酱香白酒市场稀缺价值愈来愈高的因素影响,“茅台镇产地效应”对酱香白酒消费影响力将会愈来愈大。

第二,中、高档酱香白酒和底层消费市场,将成为未来酱香白酒市场“放量”的趋势和潜力存在。随着酱香白酒消费群愈来愈大,酱香白酒的消费适应性越来越广,中、高档酱香白酒消费市场和底层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愈来愈快,市场需求量将愈来愈大。

第三,以贮酒和个性化定制为典型特征的“期酒营销”思想和方式,将愈来愈成为投资者和消费者对酱香白酒产品进行投资和消费的趋势所在。酱香型白酒受至少3年以上老酒贮藏工艺影响,为传统酱香型白酒的“期酒投资”奠定了保值和增值的基础。

如何做好市场?

随着贵州茅台酒在酱香白酒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提升,酱香白酒愈来愈成为当前白酒行业发展的一个“蓝海市场”,愈来愈多的酒厂都把目光对准了酱香白酒市场,那么如何做好酱酒呢?

建议酱香型白酒企业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整合营销思想”,在推广和传播自我品牌的同时,注重酱香型白酒的消费培养,共同提高酱香型白酒在各个消费层的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