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大学的教育奉行的更多的是功利色彩较浓的实用主义,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外,大学生花在外语、计算机上时间远远大于对传统人文学科的学习上,不少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陶冶,致使大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相比几十年前不升反降。现在大学生缺少的不是学习资源,也不是英语水平和计算机证书,真正缺少的是如何让自己在喧嚣中保持一份宁静,如何在浮躁中保持一份稳重。这份心灵的安宁何处寻呢?在物质文明远远超过精神文明,导致人心彷徨、道德沦丧、社会失序、世界动荡的今日,弘扬世界各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持并且善用传统文化的优点与特质,充实人类精神文明,提升人类道德涵养,化解一切矛盾冲突,促进自我乃至世界安定、和平,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教育迫切需要完成的使命。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西方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融汇了中国大地上各民族文化同时又包容了异域文化成分而形成的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文化形式。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伦理价值取向,以扬善抑恶为核心,以真、善、美相统一,以道德教化为目的的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的世界观注重世界的整体性、系统性,注意事物的变化、发展和互相联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思维方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大学教育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与全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是有密切关系的。从国际视野来看,我国虽然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大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从量的角度来看,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美国占43%,欧盟占34%,亚太地区占19%,其中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加起来才占4%。从质的角度来看,我们文化不论是对内的凝聚力还是对外的影响力都十分薄弱,在各种文化相互对比中竞争力也不够强。改革开放让我们登上世界的舞台,可是发展到今天,如果说经济还保持着“顺差”的话,文化的现状毫无疑问只能用“逆差”来描述。
全世界物质上的“中国制造”已经非常流行,从衬衫到鞋子,从玩具到工艺品,几乎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但与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严重“逆差”。以图书为例,2012年,我国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2061.77万册(份)、7282.58万美元,而进口图书、报纸、期刊则达3138.07万册(份)、3.01亿美元。与此同时,“哈日”“韩流”却盛行,我们的许多邻居在文化输出上早已悄悄把我们抛在身后。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真正屹立于世界,仅仅成为物质上的大国显然是不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想把中国建设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文化也应该立起来,应该让传统文化经由我们的传承与创造,成为精神领域的珍奇,汇入世界文化的海洋之中。文化要想立起来,首先应该在我们自己的大地上站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真正的活的文化,让中国人真正地活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谈到欧洲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的演进时曾经说,“教育本身不过是对成熟的思想文化的一种选编”。也就是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人类所创造的思想文化的自觉传承活动,这个传承不是全盘的,而是选择的,是在对各种思想文化进行一番审视、选择和编纂之后,才纳入“以文化人”的教育体系中。
根据涂尔干的“选编”理论,每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都必须对自己的思想文化进行“选编”。这样的“选编”,其实就为每一个时代的教育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也为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增添了教育的功用。尤其在社会大变革时代,这种“选编”往往更加大刀阔斧、惊心动魄。几乎每个民族都会对自己创造和继承下来的成熟思想文化进行反思和再阐释,使之符合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用这个观点来审视我们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教育应该负有责任。中医、中国书道与绘画、中华武术、剪纸、木刻年画、礼仪、节日与庆典等,几乎所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教材、评价中都是缺失或分量不足的。当下教育没有自觉履行对成熟的思想文化进行“选编”的责任,当今教育人根本没有从中国文化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教育的目标。
奥格本的“文化滞后理论”对此作了解释:“文化的各个部分不是以同样的速度变迁,有的部分快,有的部分慢,存在着滞后。”一般说来非物质文化的变迁要滞后于物质文化的变迁。纵观时下大学校,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已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片面和异己的地带。外来文化从各种大片到洋快餐,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过的是圣诞节、愚人节,吃的是肯德基、披萨饼,喝的是可口可乐、星巴克咖啡,看的是美剧、好莱坞,崇拜的明星是乔布斯、奥巴马……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服装,我们的民族英雄、历史记忆却距离教育生活越来越远。
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教育应该是文明复兴的新动力,大学应该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没有教育对于文化的自觉“选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复兴和重建,也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这既是国家文化建设与教育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认知世界的智慧结晶。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不能够简单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成是几门简单的课程,它首先是理想,是信念,是价值。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要求我们系统研制、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中医、中国书道与绘画、中华武术、剪纸、木刻年画、礼仪、节日与庆典等,只有走进课程,成为教学内容,才能够真正被学生掌握。传统文化教育必须用现代科学思维对传统文化下一番推陈出新的功夫,进行一次真正的“选编”,传统文化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重新焕发生机。
1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缺失严重
在当今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中,以传授英美文化知识,即目的语文化为主,其后果是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远远低于其英美文化的表达水平。这正印证了南京大学从丛教授(2000)指出的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一大缺陷“中国文化失语”,即: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概念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的通病。此外,一些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对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这在无形中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另外,高校的英语教材都是以介绍英美文化背景为主,而涉及汉语文化知识背景的内容寥寥无几。正是由于长期受西方文化的浸染,缺少正确有效的文化观引导,高校大学生对西方先进文化产生了盲目的崇拜,淡化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意识。
2中国传统文化主位性缺失原因
(1)西方文化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为西方文化的输入和替代本土文化提供了助力。我国高等教育也不例外。高校教育中,英语教学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汉语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高校英语教学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目标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欧美主流文化的影响。在过分强调学习英语重要性的同时严重忽视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使很多学生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认为汉语没有多大用处。
(2)英语教学理念的偏差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同时让西方国家的人们知道和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掌握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则不属于英语教学目标之列。由此,许多高校的英语教师本土文化意识薄弱,有意识地过分传播西方文化。在教学中往往把讲授重点放在有关英语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介绍欧美文化背景知识,而不注重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并用英语来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造成英语教学传统文化主位性缺失。
(3)英语教材与课程内容缺乏本土文化
笔者收集了近几年我国出版的高校专业英语教材,不难发现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西方文化,涉及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少之又少,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接触中国文化。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西方文化,许多高校都会开设《英美文学》《英美概况》课程,而不会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即便有,也多是一些选修课程,学生在老师那里学不到任何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这种缺乏本土文化内容的英语教材和课程造成了传统文化主位性的缺失。
3英语教学中输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中国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英语教学中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掌握的程度。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只有在学好母语、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吸取西方文化精髓,才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基础和保障。再次,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适应中国社会对外开放及全球一体化的需要。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璀璨的一颗明珠,对西方国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许多外国人十分渴望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作为中国的大学生,有义务和职责发挥其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向世界推介我国的传统文化,以达到中西方文化平等交流和文化共享的目的。
4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策
(1)强化师生传统文化意识
英语教师既是英美文化的传授者,又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中国文化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中文功底,这样才能肩负起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其次,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文化思想。再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以往只重视西方文化的传统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学会用英语这种语言工具来传播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西方国家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
(2)完善高校英语教材
除了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文化必须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外,教材上也要有所体现。当前的高校英语教材中传统文化含量几乎为零,为了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亟需从英语教材入手,在编撰教材时应适当融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比如中国历史、哲学礼教、风俗习惯,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另外,一些中国文化经典书籍、名著的英译本也值得借鉴与参考,如《四大名著》《唐诗三百首》《论语》等。只有通过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才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
(3)优化英语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有意识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到教学之中。在课堂上采用对比法:如节日的对比、礼仪对比、宗教对比、神话对比等。通过对比教学与思考,让学生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高度认识中西方文化的掌握同等重要;其次,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辅助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教师可以推荐中华经典的英译本供学生课后阅读。这些阅读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识。另外,还应鼓励学生多收听收看中国英语节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贴近生活的资源,学习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不断地了解、修正和记忆这些表达来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此外,通过邀请一些知名的研究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专家和教授来学校开设英语讲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比较,让学生多层面、多渠道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意识的交流与沟通。
5结语
【关键词】关键词]传统文化;重要性;当代平面广告设计;影响因素
通过平面广告设计可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是企业打造良好品牌形象的主要途径,平面广告设计自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时也具有艺术美和文化性的特征。如果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可有效提升平面广告的文化气息,而也可以达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效果。但我对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实践,对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如下分析。
1、将传统文化融入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
我国拥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诞生了很多独具特色且具有意义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弘扬、继承,形成了一套具有当地特色、包容性、统一性的文化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软件实力,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理念、新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要想得到不间断的发展和应用,就必须跟着时展的潮流,进行适当调整和发展。当地平面广告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设计效果会受到设计人员自身文化思想和文化底蕴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则是众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最深远的一个因素。传统经历过多个朝代更迭的洗礼,不但包含着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理念也博大精深。因此,如果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不但能进一步充实广告的形式,而且还可以促使平面广告的内涵和精神更加丰富多彩。
2、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2.1传统民间艺术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各个传统民间艺术都包含了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文化和精神的传统,将其应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可大幅度提升平面广告设计的借鉴价值。同时还能使当地平面设计作品中拥有更多的人文魅力,比如:西周到先秦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唐代的金银器物、明清时代的盛行的瓷器等,都可以的应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比如:国航的企业标识由一只艺术化的凤凰以及英文“AIRCHINA”构成。具体如图1所示:
国航的企业标识展翅欲飞的凤凰就是取材于一件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凤凰是中华民族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拜的吉祥鸟,无论飞到哪里都会给哪里带来吉祥和安宁,而从凤凰的外向上看又似“VIP”的艺术变形。用传统中国红绘制成展翅欲飞的凤凰,具有吉祥、圆满、祥和、幸福的意义,深得国内外游人的喜爱。
2.2中国传统水墨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目前很多企业平面广告设计时,就充分应用了水墨画随意触笔、虚实相间画风,把水墨画不规则的特性和商业广告设计的严谨性巧妙融合到一起,可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我国传统文化水墨画从其表现形式上而言,属于一种不可逆的创造思维,一旦落笔就不能见第二次修改,因此,从水墨画中可以清楚体会到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由的向往。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都比较偏爱水墨画此种意义而发的特点,比如:中国旅行社的标识在设计时,就是通过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把一个行走的人表现为自由自在、随意而为、无所拘束的状态,虽然开起来非常简单,则是黄维教授苦心经营的结果,充分体现人在旅途就应该放松身心,不去管世俗问题,亲身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2.3中国传统书法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传统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书法艺术形式非常多,包括:草书、行书、隶书、楷书等,虽然我国经历了过个朝代的更替,但书法一直被人们广泛喜爱。如果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融入传统书法文化,则可以设计出独具文化特色的广告设计作品。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背景”如图2所示:
从如2中可以看出,会徽由两部分共同组成。其中上部为中国的传统印章,是印章上刻着一个奋力向前奔跑的运动员,正在迎接比赛胜利的喜悦,又像现代文字中的“文”字,也像北京的“京”字,即体现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融入了奥运会的举办地,非常形象深刻。下部为采用毛笔书写的“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把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同时也表明了奥运会的时间和地点。
2.4构图时处理方式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平、和、中、庸”,对我国传统文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中”指的就是的恰到好处,对我国千百年来各行业的发展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中线排版是当地平面广告设计时经常应用的方法,就是一条中心线从上到下贯穿了整张画面的构图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一种均衡的状态,此种观念根深蒂固,对当地平面广告设计人员有很大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深入分析了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年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将传统文化应用到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可大幅提升广告的实际效果,同时也是实现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房丽娜. 论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2]龚敏敏.试析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48-49.
关键词:文化;教学;传承
一 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思在所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语言不仅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活的工具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性。”即它在交流运用的作用之外还在传承着一种文化。但“文化”的整体概念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别,其内涵不尽相同,而作为我们“国学”的汉文化则更加灿烂辉煌。
“中国古代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精髓就在于培养我们学生高尚的情操、塑造我们高尚的灵魂。”因而以古代文化根深,我们的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责任无疑由语文教育所承担,它旨在为学生建设良好的精神家园,培养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培养具有浑厚文化底蕴及创新精神的有用人才。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文文字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文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体系,而是一个民族的认知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然而当前的流行文化、快餐文化和泡沫文化,充斥着学生的思维兴趣,成为他们主要的阅读对象。这些“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这对理性思维尚不发达的中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成长无疑都是有害的。“一些“追星族”、“洋务派”,在渐渐地消解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无疑是一种教育的悲哀,文化的悲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抗衡”――向排斥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潮流抗衡、向充斥我们头脑中的“超前”浮意识抗衡,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努力,为共同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而努力。
二 传承传统文化的几项措施
首先,语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力军,需要更有效地为这一责任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渲染和渗入,注意在上课的各个环节中自然地引进传统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不再认为古文学习是枯燥的、难懂得。比如老师在开课导语中,可以有意识的尽量用古诗词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积累了古文化知识,同时也展现了古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古文化的学习兴趣。再比如还可以就汉字讲汉字,以汉字本身的魅力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国的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每个字都在记录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史,从象形文字开始经篆、隶、楷、行等多种文字形式的发展,其背后所蕴涵的社会、历史、文化含义却不尽相同。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来文、史、哲不分,也就是说在小小的汉字背后却隐藏着中国文化的背景。因而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首要目的,逐渐将他们引进传统文化的知识殿堂。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中应主动加大传统文化知识的比重,扩展各领域、各形式的传统文化。从字到词再到篇章(尤其应加大对文言文与古诗词的学习与积累)的意趣,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魅力。风俗礼仪、丧葬文化、地域风情、民歌、谚语等多种传统文化形式都应涉入我们的教学范围之内,比如,我在教《氓》时,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兴”这一表现手法,就引入了陕北民歌,让学生斟酌其中的歌词,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即使教育的现代性再强,也不能背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论语》不是兵书,亦不是法典,那它又有何魅力让朱熹列入“经”的范畴呢?又有何魅力成为官方取材用人的必读书目,它的可读性就在于提倡文人作文之前应先做人,因为“做人是‘安身立命’之本,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根基‘佛’、‘儒’、‘道’中,无论是‘达则接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重人道,轻天道’的儒家,还是‘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 ,‘绝圣弃智’ 的道家,亦或是‘万物皆空,一切随缘’的佛家,无一例外都在给我们教‘做人’的道理”。那么在宣扬个性的当下,“做人”这个命题是否过时呢?与古代相比也许对于个体生命的重视,及个体生命意识的强化当属现代。那么关于做人既然是个亘古不变的命题,那我们目前要在哪里去寻找答案呢?很简单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我们重读经典。如“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等经典应该成为我们大力阅读和研究的对象。这一点我们教育部做的很好,从小学一年级就增设了《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读本》,一直到初中,到高中,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主动积极地渗入经典,应让他们既成为中学生的启蒙教科书又成为做人的基石。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的今天,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国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的频繁加大了国家与国家的联系。传统文化即是一个名族的血脉,同时也是人民精神的家园,本文通过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展开讨论,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内涵及措施。
【关键词】
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高校教育培养的大学生群体既是国家的希望,同时也是国家的栋梁。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让学生们了解继承传统文化,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加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当中,让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建设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1.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概述
随着新课标不断的深化改革,国家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也发生了改变,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要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为学生们创造传统文化思想的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实际的感受到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环境中的重要性,加强传统文化现代精神的体现。
1.1传统文化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前沿,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接触到的都是比较潮流的思想,一部分是比较主流的思想,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好的主流思想学生接触了会使得学生发展人格不健全,人生的价值观发生歪曲。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这就导致了学生缺乏道德规范,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刻体会传统文化为学生带来的独特意义。
1.2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势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会陶冶学生的心境,增加学生社会的责任感,学生不仅从传统文化中体会到了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学生们接触到的文化是多元化、信息化的。在网络上接触到的一些理念会与实际有偏差,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入传统文化的介绍,将文化生活化,贴近学生情感思想和实际生活,让他们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措施
上文就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及优势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学生接受良好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重视,注重对名族文化的继承,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的目标,在思想品德方面和情感理想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比较成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在人生的价值观念上有了自己对事物认知的能力。但多数的大学生还依然生活在校园环境中,缺乏社会实践的能力,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过于片面,再加上年轻人容易被诱惑,使得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存在一些偏差。而加入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的改善了大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不仅提升了道德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发扬传统文化宽广博爱的精神,学生从中明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要会利用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资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深化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鼓励学生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有着许多生动鲜明的案例,教师可以灵活的利用教学资源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
2.2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措施
在教师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改变传统思政教学的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学生们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教师一味着讲解书本上枯燥的内容知识,学生们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学生厌学的情形。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端正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经典的案例,一方面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重新认识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要创造传统文化教学的环境,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传统文化的环境当中,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达到锻炼学生道德修养的目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要把握时代的特性,将传统的精神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不仅对大学生品格和人生价值观有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总结
随着社会人才的需求,我国加大了教育事业建设的力度,在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建设,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高校也是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阵地,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有效的提高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身价值观念,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苏冰玉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文靖,陶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仪式活动的价值及其作用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55-157.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美术教学;融合;运用
发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新型美术教育是我国中专美术教育实现自身创新及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优秀文化艺术灿若星辰,并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是发展“中国元素”创新型美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传承、发扬和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及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各种西方艺术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我国民众的价值观以及文化观,以中专生为代表的青年主体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的融合,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基于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学生独特美术风格形成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水墨画、木版画等不仅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亦是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美术教学不仅是绘画理论、绘画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美术精神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进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更能引导其在美术基础理论和绘画技能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中国美、创造中国美,并深入体会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
(二)对现代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作用
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既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基底,又吸收了其它因素,形成了具有现代化风格的文化艺术,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则需要吸收现代文化艺术中的一些精华因素以保持与时俱进。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增添美术教学亮点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精华。
我国古人在艺术上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反应在文化艺术中即为意境表现,如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松”意味着坚韧不拔、“梅”意味着品节高尚、“荷”意味着出淤泥而不染等。
(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美术教学“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彰显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既包含有古人的艺术精神追求,亦包含着许多与生活、风俗习惯等有关的文化艺术,如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剪纸等,都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因此,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中专美术教学过程时,既要注重与美术本身相关的知识教学,亦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延伸,将美术教学与实践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中国结欣赏及编织、剪纸以及插花等实践性艺术教学方式,即通过开展美术手工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以更好的将“中国元素”融入自身美术学习中。
(三)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集中表现。因此,在中专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时,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艺术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神似而非形”、工笔画中勾勒出的细腻线条、建筑艺术中的“天然去雕刻”等,以不断丰富美术教学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展美术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从多层次、多领域以及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空间内丰富自身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具有明显的民族审美特征,将其适当的运用在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亦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往后的美术创作及就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代代中国人用心血甚至生命累积起来的,它对于思想政治的发展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经调查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的一个目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物欲横流、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的价值取向,并对此有很严格的行为标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了通过不断的努力,持之以恒的奋斗,以获取成功,而不是沉迷于充满诱惑的社会之中。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并最大程度程度的将其爱国精神转化为实际理性的行动,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努力。从古至今,有很多的历史人物都以生命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他们的行为深深的触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因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个人的道德修养有极大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很多大学生都染上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则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有先做好自身素质的培养,才能有一番作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伟人往往在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非常好的道德修养,并且这些素质会在往后的生活中对他们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当然,这种现象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鞭策,使得大学生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最高追求,也是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则非常有效的体现了这一点,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统一。无论是儒家的礼仪,还是墨家的兼爱,都明显的表现了和谐这一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典型的例子,都为我们诠释了团结的重要性。因此,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会更容易使得社会和谐的发展。
二、总结
人文素?|教育就是通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播、环境的影响和受教育者的亲身实践的方式,使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气质、修养,最终沉淀为受教育者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有赖于后天的培养,也就是人文教育。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类过分强调科学的作用,人文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造成了现在人们人文素质的缺失,而这一情况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国家,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近两千多年的文化积累和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遗产。这些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理性和智慧的积淀,对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仍有着多方面的启迪,对于丰富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心理,完善大学生的人文个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明显的优势。
一、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1.理工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理工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现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第一课堂中开设相关人文素质修养的教育课程,多为选修课程;另一种是借助第二课堂平台,开设相关人文素质修养的讲座、活动或者社会实践等。这两种模式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很难摆脱教育的工具意识,加之理工科院校学科的局限性,使人文素质教育难以落到实处。
2.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当前,教育界普遍认识到了提高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不懈努力。大学生自身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实际中,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人文素养方面:理工科大学生普遍人文基础知识薄弱,缺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心理适应能力差,缺少对问题的正确把控,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挫败感,不能有效调节。人文精神方面: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学习讲究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缺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缺乏人文关怀,对自身和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理想、信仰和价值观迷失,生活缺乏目标。趣味庸俗化,沉迷于网络。道德水平降低,缺乏文明素质。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影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环境和人的互动角度出发,分析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的原因。这三个原因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不能单独看待其中任何一个方面。
1.社会影响方面。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建设急需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弥补人才断层是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了保证经济快速的发展,学校不得不把知识作为经济建设的工具教授给学生。教育开始更加注重工具功能,而轻视了教化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形成,科学技术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人们开始逐渐背离人文学科。曾有这样一句民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接下来的“计算机热” “经济热”以及现在的“公务员热”等,都反映了人们趋于功利化的选择。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各种各样的思潮涌入国内,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学校方面。首先,理工科院校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教学管理人员往往自身就毕业于理工科院校,其中一部分人重理轻文的观念必然会影响其管理行为。高校管理者存在文化意识与政绩效益冲突的心理。教学和科研往往是高校绩效考核的重点,校园文化建设这种无法被量化的工作容易被忽视。其次,理工院校难以协调专业课和人文素质课在学时方面的冲突。由于课时限制,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需要保障,高校想要系统地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十分困难。第三,高校教师编制有限,特别是理工院校人文师资编制十分有限。这就制约了相关从事人文素质教育教师的引进,很多课程的开设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难以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1]。第四,应试教育的危害尚未解除,高等教育中依旧存在着只看分数不看思想的现象。第五,功利思想影响严重,为了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大量削减人文课程,压缩人文教育课时,降低人文课程学分。第六,就业率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指挥棒,受到市场经济影响,一些高校大力发展热门专业,冷门的人文专业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第七,理工科院校中,用于人文教育的资源相对较少。第八,缺少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3.学生个人方面。个人素养的提升,需要自己的不断努力。由于现在学生课业压力重,过分重视应试和分数,对于自身的提升,缺少足够的认识,缺少对于文化素质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充斥了学生的生活。在一些学生相对贫瘠的人文土壤上,网络以极其快的速度形成了畸形的精神依托。同时,功利主义的影响前所未有地充斥着高等教育,这一情况已不只局限于人文教育,而是在专业教育中逐渐扩散开来。学生学习更多的是关注有为有用,而忽略了知识对于其自身提高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从远古时代多姿多彩的文化源头,到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从唐宋时期的全面昌盛,到明清时的大总结,由于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它其中包含的人文知识和蕴藏的人文精神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都有很高的价值。
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对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做了相关的论述。他们的主要观点多集中在古代经典著作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崇尚统一的国家观、天人协调的发展观、公平正义的社会观、诚实守信的人生观[2]。其中以义利合一为基础的价值追求,对学生形成现代社会共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传统文化中强调的自我德行修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心理方面,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自己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能为现代人走出自我心性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人际交往方面,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中庸之道,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人格方面,人文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了解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自觉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自我认识方面,了解传统文化有助于在改革开放中了解自己,改造提高自己[4]。审美方面,了解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5]。
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来提高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方法,目前在学界已经得到了一定共识。目前,我们可以从学校、课程设置、学生引导和校园文化四个方面加强理工科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1.提高整体认识,深入挖潜资源,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理工科院校必须高度认识传统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文素质教学师资。同时把分散在各部门学有专长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进行整合,在机构上确定其地位。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兄弟院校资源,跨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2.整合学校人文素质资源,改善课程设置。调整学科、专业及课程结构,增加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模块设计,增加人文素质课程,特别是传统文化课程的学分要求,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广泛开展博雅课程。建立人文素质教学评价体系,把人文素质教学考核纳入学校整个教学评价机制中去,人文素质教师的晋升和晋级比照专业教师进行[1]。
3.充分重?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主体性,激发其培养人文精神的责任感和积极性。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正面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产生明确而热烈的学习动机。其次,在学生中树立学习传统文化的先进模范,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最后,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尊重学生的需求,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塑造校园文化环境,从各方面潜移默化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社团的建立,在这个平台上实施教育,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想。
加大学生参与实践力度,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五、结语
传统文化对提高理工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多方的重视,许多学者对于这个问题也做了充分的讨论。但是,目前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并未得到很大的改善,笔者认为今后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关键词】;城市竞争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TU984.11+9文献标识码:A
文化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精神,它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因此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具有基础性的力量,已经成为全球认同的衡量城市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成为各城市竞争的一个新兴领域。
一、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在城市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一个城市要想发展与进步,必须要坚守自己的文化根基,避免文化同化与文化侵略。复旦大学孟建教授提出了关于城市软实力的五大关键词: 形象传播力、文化号召力、政府执政力、区域影响力和城市凝聚力;深圳 2009 年的文化蓝皮书对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作了相关论述,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定义为价值创造力、文化创新力、城市文化辐射力、城市凝聚力、城市影响力、城市识别力。他们从不同的侧面解析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城市文化软实力内涵的探讨使我们一方面可以据此来对城市之间的文化软实力进行对比,来衡量各城市在这一领域竞争力的强弱;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指引方向。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城市文化软实力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五项内容: 文化整合力、文化创新力、文化凝聚力、文化发展力、文化影响力。
二、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的困境
1、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
西方思潮的涌入,极大的冲击了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传统价值观,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思想文化基础被削弱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民的情绪波动,思想混乱,减弱了对国家的忠诚感和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2、传统文化缺乏现代性因素
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缓慢或者滞留不前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保持传统文化还是抛弃传统追求现代化这一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影响中国文化国力的提升,从而影响了城市的文化建设。
3、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大多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软硬实力发展极不均衡。秦皇岛市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是在对外的经济交流中,企业力量小,缺乏文化品牌,没有话语权。特别是环境污染严重,公民道德水平有所下降。文化的低速发展越来越威胁到整个城市文化的生存空间。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一些拥有权力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破坏党政原则,把权力作为商品进行钱权交易。这些行为破坏了党纪党风,触犯了法律,还大大损和政府部门在群众中的威信。
4、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
如今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文化维护的重要工具。但是西方霸权主义利用网络传播西方文化挑战其他文化的,同时也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网络还催生了各种低俗文化、腐朽文化、快餐文化,诱发了民众拜金主义和主义的滋长,这对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极大的挑战。
三、竞争背景下加强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引领作用。
现阶段,秦皇岛民众的思想和生活呈现多样化,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共同存在,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并存,健康的思想与腐朽的思想同时并存。在这样的局面下,想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快文化软实力发展,就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复杂矛盾,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分析各方面的矛盾变化,揭示各种思想文化形成、传播的客观规律,对群众思想中存在的各种疑惑作出有力的解答。
加强对民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使民众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民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认知。对于不同的群体要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于党员干部,要强调对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要求他们深刻的理解其内容,用自己的行为感召、带动群众,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青少年,要加强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逐渐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理论认同;对于普通民众,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使之逐渐渗透到群众的心灵中去。
2、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城市文化的对外影响
我们应该突出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这些纳入城市形象的整体构建中,准确制定文化对外的战略规划,使我们的价值观念与发展模式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并引起认同。想要提高秦皇岛市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就应该以周边城市为依托,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提高威望,树立独特的城市形象。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就要善用我们自有的文化资源,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催生出新的文化品种,开发出符合当代市场需求的文化娱乐产品。同时要完善和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培养对外的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中介机构,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努力扩大秦皇岛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国家文化市场上的份额。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自信。
3、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首先要对城市传统文化进行准确定位。在这个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封闭排外,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封建糟粕视为精华。二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定义为中国封闭落后的愿意,把传统文化说的一无是处。
4、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研究
缺乏传统文化素养致使城市文化的发展出现无力的状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迫在眉睫。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了解。尤其是文化发展中的断层致使许多文化需要我们去重新认识、发掘和梳理,赋予现代的解读方式。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社会文化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及创新管理,
通过管理的加强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理清文化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业事业单位和市场中间组织的关系,加强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推进文化市场的综合执法,解决职能交叉等
总之,早日将秦皇岛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旅游名城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段水雯.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张鸷远.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困境及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5).
[3]郭继文.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软实力与传统文化的发扬---析“和谐世界”[J].菏泽学院学报,
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