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森林资源培育方法范文

森林资源培育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培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森林资源培育方法

第1篇:森林资源培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寒地区;森林培育;经营模式

前言: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1]。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动物群落、调节水文湍流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地球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境之一。为了让森林可持续发展,在其培育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就要有所改进,通过科学培育、严格管理,让森林的优质物种增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森林培育和经营管理的意义

当前,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2],我国的林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林业的发展步伐,就需要对森林的培育和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改善生态环环境,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2.森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森林资源短缺

森林资源主要以林木资源为主,而林木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需求量比较大,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很多地方的深林遭到了破坏,大大降低了森林的自我生长能力。踏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实行了退耕还林,很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仍然不足。根据第七次森林资源资源清查结果(2004-2008年),我国的森林总面积为19545.22万公顷[3],森林覆盖率仅有20.36%。森林资源仍处于缺乏状态,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2.2监管不足

我国的森林资源在监管上还存在很多不足,非法占用林地、滥砍滥伐的事件时有发生。在一些森林面积比较大的区域,执法人员较少,执法力度不够,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欠缺。

2.3森林资源经营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是使用木材,这也成为很多林业经营者的经营的主要目的。这种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已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森林资源的大量需求。

3.森林培育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

3.1使用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

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自然力实现森林的自我修复和自我生长能力,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高寒区域的树木进行抚育改造。对于一些影响林木生长的灌木林进行合理的清除,对树苗进行整枝,科学的进行培育,保持森林树木的生长密度,便于林木对阳光的充分吸收。

3.2改变林分结构

在森林的林木生长中,尽可能的保留一下比较优质的林木,将林分质量较差的进行改土培载,对于针叶林的生长密度要根据区域的土壤、水分、坡度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定,科学合理的调整林分结构,保持一个良好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结构。

3.3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

首先要将森林管理的理念进行创新,为森林的生长创造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并建立健全森林管理、监督体制,林业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对森林进行管理。将各级林业局的的各部门的职责落实到位,并加大监管力度,让每一个林业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林业管理中,科学的进行封山育林,完善森林的生态系统。在封山育林的过程中,更加强对森林的巡查力度,采取禁牧的保护措施,对于一些生长力薄弱的区域,要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促进林业生长。在森林培育经营中,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和监管力度,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也要加大相关的法律宣传,对于森林资源的一些信息收集要及时跟进,干旱的时候要多家注意森林火灾的预防,在森林中设置一些防火线,在防火线上种植防火林带,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做好森林的巡视工作的同时,护林人员也要紧跟时代,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专业素养。

3.4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

在对森林培育经营中,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不可忽视,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遏制,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可以建立隔离带对病虫区域进行隔离,针对病虫区域进行集中治理,减少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对于森林中的其他资源也要进行有效的保护,禁止人们在森林中狩猎或采集中草药,避免人为因素破坏森林中的生态链。

3.5科学的进行人工培育

在我国的高寒地区,针叶林比较多,如:落叶松、樟子松、云杉、油松等[4],针叶林是高寒地区的森林主体,而现在的针叶林存在的普遍情况是种植密度较大,树的品种比较单一,分布结构较为简单,很容易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所在在对高寒区域的森林进行人工培育时,要注意合理配置生态结构。在对新的林地进行改造时要采用一些优质的幼苗,根据区域的土壤、水分和坡度科学合理的调整种植密度,让种植的树苗可以一次性成长为树林。

3.6打造多样化森林经营模式

传统的森林经营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打造多样化森林经营模式,通过对林业开展有效的人为治理,达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标,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开拓林业的跨领域合作,形成一个森林开发生态链。

4.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科学合理的培育经营方法,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培养、维护有着重要作用,森林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多样化,为森林资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建民,汤行昊,范辉华等.红壤侵蚀区桉树经营模式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4,32(10):1-3.

[2]孙国龙,王磊.国有林场森林健康可持续经营模式[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9):90-90,92.

[3]汤行昊,李建民,洪志猛等.红壤侵蚀区杉木经营模式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5,33(2):11-13.

第2篇:森林资源培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技术

0.前言

本文根据我国现今林业资源状况,提出了有关造林、整地、造林季节以及树种的选择方法,并将其与造林技术紧密结合,加强林区间合作,促进林业发展、培育林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1.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

1.1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的森林总面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均增加200万公顷的森林,已经逐渐卖出了林业负增长的“低谷”时期,维持了森林生态资源的平衡,实现了森林蓄积与森林面积的共同增长。林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森林资源,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林产工业虽然受到了经济冲击,但林业产品却是竞争焦点,而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林业产品来源,其生产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2丰富的竹类资源

我国竹类资源的丰富程度居世界前列,同时,我国的竹类产品加工与栽培历史悠久。我国的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约有700万公顷的竹林用材竹林有约9700万吨的蓄积量。我国的竹材与竹制品产量处于世界首位,竹类品种也非常丰富。竹笋与竹荪是天然的营养保健品,是我国重要的外汇出口资源。

1.3我国的森林资源存量较小、质量较低

我国的森林资源较为贫乏,它存在森林分布不均、资源存量小、森林质量逐渐下降、森林结构分布不合理、缺乏高水平的经营管理、林木的生长存活率不高。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森林无法满足人们对木材以及生态平衡的强烈要求。森林资源的短缺,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不能满足人类需求,引发了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稀缺、价格昂贵等众多问题,从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降低了我国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4人造板工业水平落后

我国的木材加工工业,尤其是人造板制造业均存在规模较小,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外加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木材价格较高、生产原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严重拉开了我国与世界的人造板之间的距离。在竞争力低下的人造板工业,将难以维持工业的稳定发展。

2.培育森林资源的几点技术措施

2.1森林资源的几种培育方法

为了保证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保证林业潺潺的市场供应,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增强林业产品的竞争力,培育优良的森林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林木培育方法:第一,更新植苗培育法;第二,人工促生天然更新培育法;第三,封山育林更新培育法,从当今森林资源形势来看,采用多种植苗培育更新法,对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2树种、造林季节的选择、造林地的整理

造林前首先要进行一道环境改善工序,就是整地,选择优良的造林树种、选择造林的季节,整理造林地,整地可以改变孰料的生长条件,清除在林地的杂草、采伐剩余物以及灌木可以增加地面温度,提高土壤肥力,进行小范围的环境条件改善,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提高林木质量。

清理造林地是为了顺利进行土壤的翻垦整地。清理造林地主要有全面清理、块状清理和带状清理三种方式,也可将其分为化学药剂清理、火烧清理和割除清理。割除清理即可选用人工清理也可利用机具进行清理,清理后的杂物,可以集中焚烧。也可以喷洒换血药剂杀死杂草、灌木丛等。

整地的方式方法大体分为局部整地与全面整地两种。而局部整地又可细分为块状整地与带状整地。翻垦造林地周围的全部土壤就是全面整地,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平坦区域的土地平整;局部翻垦就是翻垦造林局部地带的土壤。水平带状、水平沟、水平阶和反坡梯田等山地带状土壤整地法,平坦地则需要块状、穴状鱼鳞状的山地土地整地法;平原则适用高台、坑状和块状土地整地法。

3.造林方法

3.1播种造林法和分殖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就是直接在造林地中播种林木种子,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林地播种,施工较为容易,并且节省了育苗程序,方便了工程施工,但是此处对于立地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后期的幼苗管理要求也比较高。分殖造林法主要利用树木的枝干、根等作为造林的直接材料,该方法节约了育苗的费用及时间,苗木的成活率也较高,它保持了枝干母体优良的性状。此方法适用杨树、松树与柳树等树种还有竹类。

3.2植苗造林法

除以上几种造林方法外,最长采用的是植苗造林法,它主要是针对一年生的树种。

3.3选择适当的造林树种

因地制宜、合理的进行树种选择与安排是现代林业生态学中所提倡的方法,使其按照块状套种混交或是各种树种种植的原则。阔叶林的种植可以改善土壤的环境结构,提高养分含量,因此,可以考虑适当种植阔叶林木。另外它的观赏性药高于杨树、柳树等树木,是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景观,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并且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3.4造林时间的选择

春季的气温较低,水分蒸发少,是最佳的的造林时间,这时期树木处于休眠期,起苗栽苗不会造成水分过多的流逝,增加了苗木的成活率。阴雨天与雨后天晴最适宜栽种树苗。同时,冬季结束的春初是树苗根系的最早活动期,进行树苗栽种,利于树苗扎根,长叶,增加树苗的抗旱能力。春季属于农闲时间,有充足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安排,可以保证林业的生长质量是最值得提倡的造林时间。冬季温度过低,不适宜树种栽种。

4.结束语

森林是有用的资源,森林给当今和未来世代带来了多种好处,同时它们也是可更新资源,因此所有的世代都有可能享用但前提是它们必须得到持续的维护。如果这些资源得不到持续地维护,当今世代就会在享用他们的同时把未来世代排除在外,所以,我们要通过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福利,这也符合粮农组织林业战略计划,也就是所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黄长军.如何提高工程造林的成活率[J].科技与企业, 2011,(07).

第3篇:森林资源培育方法范文

1森林碳增汇的影响因素

森林通过呼吸和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减缓温室效应提供贡献。这种贡献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森林生物量的大小、树木生长速度以及森林固碳时间长短三个测量指标。生物量大小直接决定固碳量,森林的碳汇作用主要有林地固碳、林下植物固碳和森林生物固碳三种形式。树木生长速度在时间轴上可以衡量森林的固碳效率,而在森林不断生长的过程中,合理轮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促进森林的固碳效率。固碳时间长短与树木等林中植物生命周期有关,它衡量的是森林对于固碳的总体贡献。鉴于此,森林蓄积存量是保持森林固碳能力的一个基线,森林蓄积增量部分才是森林固碳增汇的贡献量。

2必须充分重视森林延续性

林地固碳和林下植物固碳有明显的作用,但在不断的轮伐过程中它们会处于一种降低、恢复的循环中,但总体上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定量。因此,衡量森林碳增汇效果不仅要考虑森林的直接固碳作用还要考虑森林间接固碳作用,森林间接固碳就是指森林采伐后林木等产品继续固碳,这也可以理解为森林固碳的延续性,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但常常被公众乃至研究者忽略,因为土地是有限的、树木生长速度是有限的、一定面积上的森林蓄积理论上存在一个“阈值”。这个“阈值”也决定了森林固碳的上限。森林在一个轮伐期结束的时候,森林固碳形式将会变为以木材或相关木材衍生产品的的存在而固碳。在森林采伐和加工过程中,会有部分森林固碳量损失或者以各种形式又重新回归大气,但是绝大部分森林固碳量仍然会保存下来,木制品可以继续固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木浆纸为优质纸制品,一般通过循环利用可以继续固碳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我们认为合理培育、合理轮伐森林资源可以使森林固碳作用被拉伸、延长和放大,同时也可以实现森林经营木材生产、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含碳汇)等多目标的最佳结合。

3伊春林区森林碳增汇潜力预测

假设某速生丰产树种,轮伐期是30年,以90年为一个计算周期。那么合理轮伐应该达到3次,如果一味地强调保护可能轮伐只有1次或者2次。假设森林成熟总蓄积量为V,总面积中生态林所占比例为X,木材比重为α,活立木(树木)含碳率为β,森林资源利用率r1,木材出材率r2。用N表示轮伐次数。据此计算总面积森林固碳量和轮伐后固碳延伸总量:因活立木木质部分的元素成分构成因树种不同有所差别,但是大体构成如下:碳占50%,氧占43%,氢占6%,氮占1%,由此可知,β=50%。伊春林区2010年木材产量为1423580t,森林蓄积量为267313777m3,由此可知α=1423580/267313777=0.53%。目前伊春林区的生态林比例为25%左右,本文X分别取25%和15%对伊春林区90年内碳增汇潜力进行计算(见表3)。综上所述,如果森林进行合理培育、合理轮伐,在一定的时期内,其固碳总量会有较大增长。虽然这只是一种在假设前提下的理想模式,但是可以从宏观上证明合理采伐是使森林固碳作用被拉伸、延长和放大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是在假设伊春林区未来90年内蓄积量和木材比重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以上计算的,但是实际上按目前趋势估算,到2015年伊春林区林木年生长量将由874万m3增加到950万m3,森林总蓄积量由5亿m3增加到8亿m3。若轮伐增量与生长增量的比例持平,则伊春林区的碳增汇潜力将符合以上公式的计算结果,若轮伐增量始终保持一个略小于生长增量的比例,则伊春林区的固碳量将被更大的内涵式拉伸。为了实现森林面积与森林蓄积“双增”的目标,为了发挥森林在低碳经济中的实际贡献,应该充分重视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应该考量森林碳增汇的总贡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森林碳汇作用。

4计算结果证明

①森林碳增汇能力与森林活立木总蓄积正相关:这是所有研究者所认同的共同的结论,但是这里的活立木总蓄积,应该是在考虑林地有限性、在考虑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在考虑森林的可再生性的基础上的森林活立木总蓄积的累计量,或者说应该考虑森林合理培育、合理轮伐对社会的碳汇作用总贡献量,而不是狭隘的考虑单纯强调培育或者延迟森林采伐来增加森林碳汇量。因为这种增长是一种被动的、狭义的增长,长期考虑这种做法无论从森林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含碳汇)都是得不偿失。②森林碳增汇能力与生态林比重负相关:分类经营是我国林业生产一种成熟的经营理论和经营方式。森林碳增汇能力与生态林比重负相关并不说明分类经营理论和方式的缺陷,而是证明在保证森林其他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合理、高效利用有限的林地资源是实现森林碳增汇的重要因素之一。③森林碳增汇能力与森林合理轮伐次数正相关:人们往往容易一味强调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而忽视了对森林进行合理的轮伐,采伐次数过低。其实适当增加轮伐次数也将对森林碳汇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低碳经济下伊春林区森林碳增汇的主要措施

1阶段性停止主伐、增加森林资源蓄积量

我国到2020年要达到“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hm2、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m3”的目标,必须同时着眼于森林资源的外延式增长和内涵式增长。伊春林区作为重要的国有林区,森林覆被率很高,在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背景下,森林碳增量更多地需要依靠森林资源内涵式增长。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伊春林区经过长期的赤字采伐,现在森林资源结构严重不合理、成熟林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持主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伊春林区通过停止主伐、强化抚育等一系列刚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年均立木生长量达到900多万m3。保守估算,到2020年,森林蓄积量将至少比2005年净增1.3亿m3,相当于中国向世界承诺的森林蓄积增加量的1/10。但是从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从林业自身发展、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对于木材和生态的双重需求考虑,这种停止主伐的做法是必需的,但同时这也应该是阶段性的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反映了现阶段伊春林区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资源利用既有被动的因素也有主动的因素。

2加强抚育、积极培育森林资源

根据对伊春森林资源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实施天保工程以前长期以采伐利用林木为主,却忽视了森林的合理抚育,现在伊春林区森林单位面积蓄积只有85m3/hm2,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单位面积蓄积114m3/hm2以及吉林森工集团单位面积蓄积139.5m3/hm2相差较大,这一方面反映出森林培育的差距,另一方面从伊春森林资源面积结构和蓄积结构可以分析,伊春林区幼、中龄林面积占84%,蓄积占79%;而近、成熟林面积占16%,蓄积只占21%。由此看出伊春林区森林增汇潜力巨大,而近熟林、成熟林质量不高。停止主伐可以使伊春林区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之后需要通过加强森林资源抚育力度,促进森林加快增长,提高森林蓄积量,达到增加森林碳汇的效果。在森林经营上下功夫,以科学的经营方法和有效的人工抚育,利用有限的林地生产出更多的林木蓄积量,才会实现森林资源保持固碳存量和实现碳汇增量的目标。

3集约经营、积极合理轮伐森林资源

土地相对于我们的需求永远是一个约束条件,任何树木的生长速度也是一个约束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在一定长度的时间段生产出最大的碳汇量是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只有合理培育、集约经营、合理轮法森林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如果一味地片面地强调保护森林而忽视了森林资源的合理轮法是极为消极的措施,那样做也不能达到林业经济、木材生产以及生态保护的多赢的目标。如何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集约经营、合理轮伐才是增加森林固碳量的关键。因此从长远来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培育和合理轮法森林资源才是伊春林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之路。

4采取森林碳汇基量和增量分离式的补贴方式

利用森林的固碳功能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固碳项目被认为是低碳经济下固碳减排方式中成本效益最优的方法,但是根据额外性的原则,类似于伊春林区这样的国有林区很难开展森林碳贸易项目。虽然国有林区森林碳汇量巨大,但是国有林区森林覆被率已经很高,只能通过内涵式发展提高森林蓄积量并增加森林碳汇量,但这并不符合额外性原则。面对这一矛盾,应该制定面向国有林区的特殊政策,给与国有林区森林固碳存量基线的正常补贴和森林碳汇增量的额外补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国有林区重视森林碳汇并做好森林碳汇工作的积极性。

结论

第4篇:森林资源培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林业;森林保护;策略

一、当前我国森林保护的现状

(一)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不断下降

当前我国的森林资源数量在不断减少的同时,也伴随着森林资源质量的快速下降,这是由于当前我国生态自然环境差,且自然灾害频发以及人为原因所导致的。目前,我国已经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观念对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将这一观念以及相关的生态平衡观念与森林保护结合起来,但由于我国林业基础薄弱和经济在生产能力差等客观原因,导致森林保护工作的效率依然处在较低水平。

(二)森林病虫灾害频发

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它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工作,在实际的森林资源保护操作过程中,森林病害虫和鸟兽害虫泛滥成灾。尤其是人工林资源中很多的病虫灾害具有顽固型和渐变性,导致森林病虫害问题难以解决。这一结果往往要比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结果更加严重,其中最常见的病虫灾害就是松毛虫成灾,导致树叶掉落,树枝腐烂等[1]。当前,我们的森林工作人员往往对生态防止所采取的策略不科学,防治体系也不健全,导致森林质量和数量下降快。

(三)森林生态生物群体简单

当前,我国对森林保护工程的所投入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都非常的大,但往往在这些森林保护工程中,忽略了森林资源物种单一的现象,导致依托于森林资源生存的生态生物群体简单。昆虫和微生物等大量的生物群体,都是在森林这一生态系统中繁衍生存的,而由于森林资源物种的单一化,导致昆虫和微生物的物种丰富性也逐渐下降。

二、可持续林业对森林保护的意义

(一)实现森林生态效益最大化

可持续林业将森林的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大规模的恢复了森林的植被,不断提高着森林的林分质量,有效地治理了生态环境问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在对森林资源和生物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

(二)保证森林资源的有效开发

可持续林业不仅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受损害,还通过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开发,发挥了森林作用的多样性,保证了当前人类对社会和生存的需要,也避免了损害到未来对森林资源的需求。

(三) 是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

可持续林业发展的关键,是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做好资源的培育,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的现状,不断地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从而实现对森林生态和物产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同时,可持续林业发展也是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

三、加强可持续林业保护工作的策略

(一) 不断丰富森林资源的物种种类和总量

丰富的森林物种资源,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期对森林物种资源的培育和发展,需要将当前的先进技术融入其中,采取科学的方法丰富森林资源的物种,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造林设计、无性繁殖、适地造林、集约经营、幼林抚育和现代化栽培等过程中,要将先进的培育技术和传统的培育技术结合起来,并根据当地森林资源发展的实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在管理上不断完善,将林业技术充分的转化为森林生产力[2]。除了要培育新林业,也要加强对现有林业资源的扶育与改造,将低产林和残次林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不断调整森林资源的树种和树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物种和产量。

(二)提高森林植被自身的耐害能力和抗害能力

随着可持续林业观点不断深入,森林工作人员在森林保护中,越来越重视对森林病虫灾害的防治,不断重视发掘病虫灾害的本质和特点,同时在不断地认知过程中,也不断做好森林资源植被防灾能力的提升和耐害能力的提升。在森林植被无疾病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植被保健与管理,不断地提高森林植被自身的耐害能力和抗害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森林植被的疾病和病虫害灾难。

(三) 引入病虫害天敌有益生物

提高了森林植被自身的耐害能力和抗害能力还不够,还要适当的引入病虫害天敌有益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链的循环关系,不断深入地研究病虫害的天敌或寄生虫天敌,将生物学、生态学和先进技术相结合,引进能够有效克制病虫害的有益生物,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繁衍速度和破坏程度,从根本的上发挥生物防止的长久性和持续性,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森林资源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森林资源的物种和总量,提高森林植被自身的耐害能力和抗害能力,引入病虫害天敌有益生物等,才能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地的可持续管理,更好的对森林进行保护,满足人们对生态和社会的基本需求。

参考文献:

第5篇:森林资源培育方法范文

    关健词:林木资产;林木资产价值;森林资源资产;计量单位。

    一、林木资产核算的意义

    森林资源是国的林场生产经营的主要对象,是林场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挂在帐外。这种现象造成国有林场资产不清,盈亏不实,虚假繁荣,投入营林生产的资金体外循环得不到足额回收,最终导致资源危机和生产无以为继。正随着林木资产的实际价值量在国有林场的资产价值中比重增加,林木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将影响财务报表信息提供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建立林木资产核算体系在现代林业有着以下的必要性:

    (一)实现森林资源的保值和增值,维护国家和所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只有通过核算,才能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不断增值,这也是林业会计的基本任务之一。

    (二)为森林资源资产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提供资料依据,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正确计算木材生产原料成本,有效考核国的林场的生产经营成果。

    二、林木资产的概念、特点与性质

    (一)林木资产的概念  森林资源要成为资产,首先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进行度量。森林资源的实物形态包括有林地、林木、林内动植物等。构成森林资源的物质形态既有固定地理位置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较准确的计量和计价的林木、林地;又有经常移动,国有林场在当前的技术,管理体制水平条件下无法无效控制的野生动物及准确计量的野生植物。因此,现行《国的林场与苗圃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中所指的“林木资产”仅指:国有林场拥有或者说能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活立木。并非指森林资源的所有物质形态部分,弄清这一点,对于确定“林木资产”实物量和价值核算的口径,以及森林资源的评估转让有着重要意义。

    林木资产中的经济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是作为劳动手段发挥功能的,其中经济林具有周期较短、经济效益较高的特点,农业生产部门,一直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主要是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当前条件下,森林资源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难以用货币价值量反映,也不可能得到受益者的补偿,因而不能给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无法补偿森林培育成本,只能依靠财政拨款解决资金来源,类似预算会计核算,在此不作研究。本文只就国有林场林木资产的主要部分用材林资产的核算作进一步探讨,下文中“林木资产”若无特别说明均指用材林林木资产。

    (二)林木资产特点与性质:

    1.生长周期的长期性  用材林培育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安徽省江南地区国有林场最普遍的  生用材树种杉木的工艺成熟也需要25年。从这点看,林木资产属于长期资产。它的资金周转规律不同于固定资产:林木资产在培育阶段的几十年中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而基本没什么产出,只是在采伐利用时一次性回收成本,投资风险很大。并且由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几十年里保持物价稳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都会存在通货膨胀。随着进入二十一世纪物价上涨和人民生活不平的提高,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增加,必然会导致林木资产的历史培养成本与现价重置成本相差悬殊。例如,据黄山市国有林场的典型调查反映,目前每亩杉木林的造林抚育成本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2至3倍。

    2.林木资产效益的多样性  尽管用材林是一种主要以生产木材为目的的林木资产,但就森林本身而言,任何林种在未采伐前,其一身兼有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从林学角度出发,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森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几十倍于采伐木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因而在发达国家,如日本,森林覆盖率虽高达85%,却主要依靠进口材来满足国内需求,而尽可能少甚至不因为使用木材而采伐国土上的森林。所以林木资产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尽管难以计量,但不可忽视,理应视为林木资产所附带的一种无形资产,纳入森林资源资产管理范围。

    我这是一个森林覆盖率只有17%的少林国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森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基本国策,任重道远。《制度》中规定:国有林场是国家培养森林资源的基地,是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生产性事业单位。这一规定表明国有林场的生产任务与目的与企业不同。其首要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社会服务,其次才是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国家在国有林场实行限额采伐制度和作业技术规程要求,使得国有林场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自主决定木材产量和规格质量,首先要考虑林木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3.林木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  林木资产不能象存货和固定资产一样,可以通过永续盘存制来随时反映结存的余额。林木资产是依附于林地而存在的一种植物资源,分布范围广,地形复杂,种类多,只能采取取定期(一般为5年)进行森林资源二类清查,从动态中取得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字。期间,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增值和受自然灾害破坏而减值的因素都难以人为控制,导致林木资产的实物量与价值不能同步变动。另外,林木资产入帐后还会继续发生费用是因从营林生产角度出发,它仍然是营林生产的在产品,因此而将其作为存货((即营林在产品)核算,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会计选择方法,但显然不具备一年内或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的能力,也就是不具备流动资产的特征。从《制度》中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科目的排序来看,也可表现这一点。只有当年采伐利用的林木资产才具备流动资产的性质具应划分流动资产,但这时已经作为木材生产的原料或成本核算了。

    综上所述,林木资产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资产,理应按照其特有的规律采取特定的核算方式,进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因此在参照会计制度时,对属于盈利组织的会计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只能借鉴其中会计业务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在具体会计业务处理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和需要。

    三、林木资产价值的计量方法

    《制度》中规定:林木的累计培育成本作为“林木资产的账面价值,但对现有天然林和未入帐的人工林的估价入帐的具体处理办法未有明文规定。目前较为流行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历史成本法

    1、历史成本法的概念

    历史成本法亦即现行的传统会计模式中所指的原始成本法(实际成本法),在资产计价时主张以取得资产所投入要素的原始价格和投入量相结合计算出的产品在本作为记帐基础,并在以后的内部经营活动中保持这种计价标准,直到形成新的产品。

    2、历史成本法的局限性

    历史成本法适应于长期的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式,带有强硬的主观规定性的商品价格管理体制打破,长期币值稳定假设已不能成立,使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局限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前所述,林木资产生长的长期性必然会使得用历史成本法所计算的林木资产价值低计,导致林木资产的实际培育成本得不到足额补偿,营林资金仍然需要计提育林基金这种体外循环方式来解决,的违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初衷。另外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出发,历史成本对于决策意义不大,无法适应森林资源评估转让、承包、产权分离和其它经营活动的需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林场虚盈潜亏的不利情况。如:某块林地上的林木资产历史累计成本为600元/亩,现以1000元/亩的价格出售该块地上的林木,似乎可以取得毛利400元/亩,这实际上是一种假象,因为出售以后重新培育一亩林木需支付1100元,不仅未盈利,反而亏损100元/亩。显然,由于林木资产的特殊性,以货币资产维持概念为理论依据的历史成本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符合及时性,有用性的要求,会将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引入歧途。

    (二)市场价格倒算法

    1、市场价格倒算法的概念

    市场价格倒算法先按一定的出材率将活立木折算出材积,然后以木材现行售价扣除和销售阶段的费用,税金,利润等,类推木材生产培育成本,作为林木资产的入帐价值。其理论依据是: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制订价格的基础,产品成本又是整个价格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这种方法计算的林木资产价值实际上包含了物价上涨,级差地租因素,这种计价方法试图以企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来消除币值不稳定对于资产计量的影响,固采用政治经济学上有关商品价格形成理论。

    2、市场价格倒算法的局限性

    (1)林木资产的三大效益中,生态与社会效益长期以来得不到补偿,木材市场价格中只能体现其经济价值,并不能完整反映林木资产的价值。还有木材市场价格除了取决于商品的价值以外,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巨大,使得价格常常背离价值。生产初级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都因此而经济效益低下,因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幅比低技术含量产品的价格上涨要快得多。如黄山市国有林场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危机给木材市场带来影响售价只相当于2006年的80%,而同期的森林培育成本却上升20%。因此,这种方法计价得的林木资产实际上只是木材价格乘以一个原材料成本率的结果,与现行按固定比率计提育林基金方式补偿森林培育成本没有本质区别。

第6篇:森林资源培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业造林技术;造林方法

中图分类号: F307.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对于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从以前单纯的物资需求在不断地向精神需求方面发展, 人们更加注重于自己的生存环境,其中林业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特殊地位,作为 大气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森林能够很好地净化空气,但是如今的森林大面积减少, 林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式,所以我们要加大林业的栽培,进行大面积造林, 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保护环境。

一、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

(一)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我国的竹资源丰富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竹产量最大,并且竹子的种类最多,是最先进行竹子加工的国家。在林木面积当中,有800万hm2 左右的竹子,种植面积达到了世界的30% 以上,可供人类使用的竹林已经近亿吨。除此之外,我国的竹子加工产品的数量与品种也是位于世界首位,其副产品竹笋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

(三)森林资源呈现恢复状态

我国在经历了多年的经济发展之后,粗犷式的工业发展模式使自然资源耗费量剧增,林业资源急剧降低,盲目砍伐造成了毁灭性的林地丧失。自从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转型、自然资源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以来,森林面积已经呈现出了逐年增加趋势,林木生长量开始高于消耗量,终于遏制了林业资源连年下降的严峻形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尽管表面上看来是林业产品的竞争加剧,但其根本却是林业资源储备量的竞争。随着对森林资源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开发也进入到了一种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阶段。这无疑是为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显现出资源保护的意义。

(四)人造板工业相对落后

我国的木材加工行业,尤其是人造板制造行业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技术力量不足、设备落后、规模小的问题,再加上原材料的浪费严重、木材的价格偏高以及生产的管理水平跟不上等原因,导致我国的人造板行业同世界水平的差距非常明显。

二、培育森林资源的技术措施

(一)森林资源的几种培育方法

为了保证林业产业良性发展、木材源源不断的市场供应,促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林业产品的竞争力,培育优良的森林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林木培育方法:第一,更新植苗培育法;第二,人工促生天然更新培育法;第三,封山育林更新培育法。从当今森林资源形势来看,采用多种植苗培育更新法,对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树种、造林季节的选择、造林地的整理

造林前先要整地,整地可以改变树木的生长条件,清除林地的杂草、采伐剩余物以及灌木可以增加地面温度,提高土壤肥力,进行小范围的环境条件改善,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提高林木质量。

清理造林地是为了顺利进行土壤的翻垦整地。清理造林地主要有全面清理、块状清理和带状清理三种方式,也可将其分为化学药剂清理、火烧清理和割除清理。割除清理即可选用人工清理也可利用机具进行清理,清理后的杂物,可以集中焚烧或深埋。

整地的方式方法大体分为局部整地与全面整地两种。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块状整地与带状整地。翻垦造林地周围的全部土壤就是全面整地,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平坦区域的土地平整;局部翻垦就是翻垦造林局部地带的土壤。山地常用水平带状、水平沟、水平阶和反坡梯田等带状土壤整地法,山区平坦地则需要块状、穴状鱼鳞状整地法;平原则适用高台、坑状和块状土地整地法。

三、林业造林的常见方法

由于我国林业资源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数量少、质量差、发展条件不足等问题,我国的林业部门必须要采用正确的造林方法,增大林木的存活率,保证林木的质量与数量,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林木资源,下面对几种普遍使用的有效的造林方法做简要的介绍:

(一)播种造林法

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榆叶梅、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山区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二)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 干、枝、根等) 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三)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顾名思义,就是用已培育的苗木进行移植的造林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所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所用苗木必须达到规划设计品种的一级树苗,近年来,很多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选择造林最佳时间

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来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技术和引种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冬季时间充裕,有利于劳力安排,能够保证造林质量,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仍以春天造林为主。栽树天气最好选在阴雨天或雨后晴天,土壤过旱,连续大雨或结冰、霜冻期以及大风天,均不宜造林。

五、营造混交林

随着杉、松造林面积扩大,营造混交林以便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纯林不利于土壤地力改善,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因此,从生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造林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是今后的造林趋势。

六、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

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造林应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选择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混交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结语

林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和生态产业,在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中都发挥巨大作用。从我国目前的林业资源现状和林业发展特点来看,我国在林业发展中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不断提高造林技术,积极探索更多更好的造林方法,同时做好树木管护,促进林业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宏伟.浅谈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228.

[2]黄丽芬.林业资源分析与林业造林方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36:271+285.

第7篇:森林资源培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合理利用

1 森林资源培育

1.1 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全方位保护,恢复森林生态系统

1.1.1 根据科技的技术大力发展林业。其发展的战略基本就是科技程度,由于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包括了经济与资源的发展与保护。也是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必须保障其环境的同时发展,最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依据科技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整体的发展,转变传统式的将环境作为发展代价的经济型的发展方式。所以,对林业进行发展的同时就必须将科技作为集中体现,林业要想持续大力的发展就必须重视科技的发展。

1.1.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1.1.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1.2 对现有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

1.2.1 要停止任何改变湿地性质,对湿地产生破坏作用的开发利用活动,对部分被垦的湿地,应退耕还草,恢复湿地原貌,在湿地普查的基础上,根据湿地面积、类科型、分布编制湿地类型分布图,查明湿地开发利用现状,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和完善湿地保护规划。

1.2.2 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2.3 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把湿地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采取宣传、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工程等各种手段和有力措施。

2 森林资源的管护

2.1 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的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就成为了当今森林资源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完善可持续发展道理的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档案数据管理工作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方式,更加可以根据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中的管理与维护,为日后的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

2.2 森林在进行整体经营的时候必须分类,将这个决定作为整个森林管理的重要途径,就三种林的要求对其进行划分,不相同的林业必须采取不相同的方法进行管理,重点的林区必须严格的进行管理,普通的也不能放松,进行整个林区集中管理。重点抓住设计的管理与检查的调查工作,对于虚假的信息与问题必须重点分析,尽最大可能激发员工的潜能与职业道德,还包括其技术能力与现实的操作的能力,努力做好森林调查的提档的工作,与现实的情况相结合。

2.3 切实的做好森林的资源相关单位的职能。将依法管理与行政作为整个森林资源的基本战略,充分的挖掘出整个部门的作用,将职能切实到位。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就征占的林地来说必须有整套的审核手续,发展非法占用林地与毁坏林地的行为必须严厉的制止。

2.4 成立严管林这种管理方式。将这种方式作为整个森林的资源的管理基础,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资源的安全。将限制的管理方式与采伐切实到实际的情况之中。做好整个的检查与管理的工作,一定要避免超量的采伐以及超强度大面积的采伐。

2.5 创新性的资源集中管理与运行。将管理方式与运行的方式作为整个经营性管理的方式,将责任与权力与利益相互统一,将主题与整个管理方面进行有效的分离也是可持续的发展的要求。将重点放在整体的改革与创新之中,认真贯彻落实。

2.6 森林是动植物的重要休息地之一,为此必须处理好动植物管理与森林保护区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生态自然资源与森林、动物等之间的关系。建立野生动植物管理条例,完善各种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森林发挥最大的作用。

2.7 森林面临极其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火灾的发生,很多时候森林防护工作的重点就是防火。森林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将极其严重,很可能导致一片森林因一场大火就全部的被烧毁损害,为此,必须增强森林防火意识,加强森林防火教育,普及每个人,尤其是相关的工作人员,针对山区等地进行森林防护工作的开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防护,将森林火险降到最低。

就目前而言,我国最主要的森林资源管理方式就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的进行管理与养护,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积极的创新经营方式,不断的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式,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森林管理现状,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森林发展道路,将管理理念不断的融入到新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方式中,推进其不断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宣传保护森林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将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很好的开展下去。政府发挥监督职能的好坏从另一方面讲,也与公民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只有全民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才能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最终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向阳,何文彪.浅析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1).

[2]吴来胜,叶磊.森林培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2008(4).

第8篇:森林资源培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低碳循环 耦合 结构 途径 国有林区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054-02

一、引言

长期的过量采伐,导致许多国有林区森林可采林木资源濒临枯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企业的经营索取和人口的生存需求所产生的双重压力,远远超出了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导致林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冲突加剧,森林资源结构严重失衡,国有林区深深陷入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之中。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在2010年的两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林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林业要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二、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结构特征

(一)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界定

低碳循环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为指导,以高效能、高效率为特征的绿色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则是一种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目标控制相结合的立体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谓林区低碳循环经济,是指在林区经济活动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林业碳源,增加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二)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结构构成

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是以“社会-经济-生态”复杂巨系统为背景,以低碳循环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特殊循环经济模式,国有林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实施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中就形成了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系统,此系统的结构构成图如图1所示。

(三)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结构特征分析

1.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以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为基础,以各个子系统间碳减排为手段,以提高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低碳模式不断从外界汲取负熵流,在系统内部,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互为背景,通过碳减排,循环经济手段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低碳循环动态均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高维性。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系统是由低碳循环经济、低碳循环社会和低碳循环生态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而每一个子系统又包括其各自的子系统,由于低碳循环系统组织在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以上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划分系统等级,如此逐层分解,形成了低碳循环模式系统的庞大的层次结构。

3.复杂性。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系统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的多目标复合系统和有机整体,发展低碳循环模式就是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着眼,综合协调和控制低碳循环经济系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统筹整体功能和局部利益,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动态均衡。

4.涌现性。在低碳循环经济模式内部,经济、社会和生态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吸收、反馈、协同、耦合等系统运动,在动态中实现系统的优化和创新,从而使系统内部组织和结构,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独立到融合、从封闭到开放、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涌现出各子系统所不具备的整体效应,即:“经济-社会-生态”的低碳均衡动态发展。

(四)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战略重点

为了保证国有林区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利用、林业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大力推进低碳循环经济,特别是要把资源循环利用放在突出位置,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途径,贯穿于森林资源培育、资源利用、资源回收、能源生产利用、污染物排放等的各个方面,实现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的永续发展。

根据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点,立足我国当前国情,以两者已取得的发展成就为基础,将“3R”原则运用到“社会-生态”系统,走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耦合发展之路,以克服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单行发展的困境。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致力于两个重点:

第一,以低碳经济补充循环经济的能源缺口,同时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则形成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如此一来,单独推行循环经济无法解决的能源循环困境就可通过低碳经济要求的低碳、零碳等新能源开发利用而得以破解;低碳经济单行发展的现实经济效益瓶颈也可被循环经济突破,从而刺激个人的低碳消费、企业的低碳生产和林区的低碳流通,推动国有林区低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在具体到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时,整合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所需的运行环境“软件”及技术“硬件”的相似性,积极推行能促进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相应措施和相关对策,实现两者正效应的叠加,做到一举两得。

三、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和监测

1.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按照碳汇和减排的要求,加强林业低碳循环森林培育业的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管理等手段推进科学经营,加强速生丰产林、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能源林等商品林的建设以及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营造,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森林碳汇储量;二是在森林培育全过程中,科学整地、施肥和抚育,减少土壤、化肥以及林木腐解等释放的CO2量,并充分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实现森林培育的减排。

2.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将管护区落实到山头地块,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强化管护人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管护森林的积极性。要逐步建立管护经营责任人参与分配森林资源培育成果的机制。

(二)遵循3R原则,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森林资源(下转第56页)(上接第54页)循环利用

实施清洁生产,既需要有国家宏观层面的推动,又需要有企业微观层面的执行。在企业层面上,实施清洁生产,提高森林资源循环利用率。林业企业的生产方式是:“木质或非木质资源―产品―剩余物―产品”,它以闭路循环的形式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森林资源的最充分和最合理利用。实施清洁生产要求企业转变生产经营观念,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回收处理技术,尽可能的减少产品和服务的森林资源使用量;尽可能减少废弃物质的排放;尽可能提高森林资源产品的耐用度和抗变性;尽可能提高森林资源产品和服务的强度;尽可能强化相关森林资源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

(三)建立区域产业代谢,构建林区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化体

建立林区低碳循环经济的林业产业化体系,建立绿色森林资源原料产业基地,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绿色林副产品加工、种植和驯养产业,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发展森林的生态观光、旅游业,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多重需求;发展高科技绿色森林产品深加工业,用高科技来发掘森林资源的无穷价值;强化森林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维护森林资源未来发展潜力。可以发展低碳循环产业园区,构建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化体。

(四)实施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增强低碳消费意识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和讲座等方式宣传低碳农业相关知识,鼓励人们节约资源、使用节能产品,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行动;加强媒体和公众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监督作用,引导企业逐步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低碳经济”形象,促进企业完成低碳经济目标和指标。

(五)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碳汇功能,继续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林木生物质能源是直接来自光合作用的木材,以及根、茎、叶等采伐剩余物和刨花、碎木、木屑等加工剩余物,还包括各类可作为能源的木制品废物等。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在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发展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规划与措施,以促进林木生物质能源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六)加强政府对林区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要加强政府对低碳林业发展的指导,制定农村新能源发展利用纲要和专项规划,提出低碳循环林业的发展目标、重点和措施,研究低碳循环林业的统计方法和考核指标,逐步建立和完善能源效果评价机制。

研发森林资源低碳循环利用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再利用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撑森林资源低碳循环利用的技术体系。推广低碳循环林业技术并建立林业示范区。借鉴国内外经验,大力推广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林业机械节能减排等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借鉴国际经验,设计市场化的政策工具,探索发展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建立广泛的碳交易机制,使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服务市场化。

建立林产品低碳认证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低碳林产品实行低碳认证,并给予这些林产品一定价格补贴,改善林业生态补偿机制。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C0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DL11CC14)]

参考文献:

1.徐玖平,李斌.发展循环经济的低碳综合集成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

2.韩宝华,李光.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及整合[J].云南社会科学,2011(2)

3.张秋根.林业低碳经济探讨[J].林业经济,2010(3)

4.王锋.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0(6)

5.陈钰.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及对策分析―以河西走廊为例[J].商业时代,2011(9)

第9篇:森林资源培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产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S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81

森林资源能够供应国家的生产,能够优化生存的环境,有效地抵挡自然灾害。但是,在现阶段的林业工作的开展过程,遇到了很多的阻碍,为了能够使林业能够稳定的持续的发展,就要对林业的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大力推进林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以云南省黄连山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讨论如何改进林业的管理工作。

1 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林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的平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森林还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1.2 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林业产业的发展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随着森林的不断增多,对空气进行净化,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还能够保证周围水资源的含氧量,净化水资源。

1.3 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从粗放型逐渐的转变为集约型,林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农产品的发展,森林资源的不断增多,还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国家经济的增长。推动我国的经济转变为环保型经济的进程。

2 现阶段林业产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林权的结构比较单一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我国的林业属于国有企业,林业的产业结构就比较单一,这就造成了我国的林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2.2 没有重视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

由于现阶段人为的破坏,主要是工业、农业现代化建设,如: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造成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林业为了能够优化环境,开始大批量的种植树木,这样的做法,尽管森林的数量增加了,但是木材的质量却没有上升。林业工作者只是重视数量,没有重视森林的质量,导致了树木质量的下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业的发展。

2.3 森林资源的使用率低

林木资源是很多企业生产的必要资源,比如:造纸业。这类企业在对林木资源进行获取的过程中,需要缴纳一些费用。但是国家的相关规定没有明确,如果企业过度的开采,将有什么样的惩罚,这就直接导致了,现有的森林资源分配不均匀,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低的情况发生。

2.4 林业部门对监管不到位

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的管理也逐渐的严格,但是,对森林乱砍乱伐的现象仍然存在,相关的林业部门没有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直接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发展停滞不前。

3 根据问题给林业管理提出的建议

3.1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

森林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林业的进步。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的计划,建设完善的管理团队,提升管理团队的专业性,这都有利于提升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3.2 提高森林资源的使用率

要提高对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林业的发展。要对林木材料使用的部门按照需求,合理的分配购买林木资源的比例,多出的部门要给予惩罚。要鼓励企业优化生产设备和生产环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能够有效的减少林木资源的浪费。

3.3 对森林伐区加强监管力度

要重视对森林伐区监管,加大监管的力度。对树木的砍伐要有相关的文件,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砍伐取材。对于木材的使用过程也要给予相关的规定,对于生产产生的木质肥料,要经过加工,加以利用,更好地使用木材。

3.4 对森林资源进行培育,提升保护森林的力度

要针对时下的木材使用的情况,对森林进行质量的培养,不能只注重数量的生产,要科学的结合树木的生长情况,地域情况等进行分析,找出最合适森林生长的条件,对森林资源进行培育。还要注意要对森林环境加强防火,森林火灾的破坏性极强,且对森林的损坏较大,所以要注意检查森林中是否存在火灾隐患。要注意对森林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测,要避免有虫害发生,虫害也会导致森林木材的质量下降。所以,要提升对森林的保护力度,才能更有利于森林的发展。

4 结 语

根据现阶段国家林业普遍的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加强林业的发展与管理提出一些建议。云南省黄连山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十分的重视对林业的管理问题,根据现阶段的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做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工作,希望林业能够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