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炭资源概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煤化工 技术现状 发展对策
一、我国煤化工发展概况分析
我国煤化工发展有以下几个阶段:(1)20世纪40年代:我国最早开始发展煤化工产业,主要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和合成化肥、萘、氮、苯、焦炭、炸药、沥青等产品;(2)50年代:我国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煤化工产业合成甲醇、氨、电石、酒精、石灰氮、合成橡胶、染料等产品;(3)6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氮肥的中型氮肥厂,并且化肥企业在生产化肥的同时业生产出了许多化工产品,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打下来了坚实的基础;(4)70年代:世界石油化工产业的突起和迅猛发展,严重影响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5)20世纪80年代: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充分考虑到我国的丰富的煤炭资源来解决能源危机的作用,我国在陕西、山西、上海等地建设起大型的煤化工产业基地。
二、我国煤化工技术现状分析
1.煤炭气化技术的大型化、高效化
煤炭的气化技术是将煤炭进行深度的转化,气化技术是我国煤化工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突破。我国已经实现的商业化运行中的煤炭气化炉大约有8000台,它们主要包括有:加压固定床气化炉、恩德常压流化床气化炉、常压固定床气化炉、温克勒常压流化床气化炉、液态排渣的GSP加压气流床干煤粉气化炉和德士古加压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炉与壳牌加压气流床干煤粉气化炉等。虽然我国已经应用了各种煤炭气化工艺,但是这些工艺技术相对落后,大型的、先进的煤炭气化技术的应用不够。
2.煤炭液化技术已进入商业化示范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煤炭的直接液化技术指的是通过高温高压或者溶剂抽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煤浆中加氢让煤炭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产生变化,让煤炭中的碳氢原子比发生改变,将煤炭直接转化成液体燃料,从而生产化学产品和人造石油。当石油资源短缺时,煤炭液化产生的人工石油可以代替天然石油;(2)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煤炭的间接液化技术指的是在煤炭中加入水蒸气和氧气进行气化,将煤炭制成氢气合成气和一氧化碳,并且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将氢气合成气定向催化合成为液体燃料。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煤炭间接液化工程主要有:神华鄂尔多斯煤炭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山西潞安煤炭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内蒙古伊泰煤炭间接液化制油项目等。
3.煤炭焦化技术的低污染、节能降耗
我国比较传统和成熟的煤化工技术是煤炭焦化技术,煤炭焦化技术也是冶金工业中机械铸造行业和高炉炼铁最重要的配套产业。煤炭的焦化技术指的是将炼焦煤在隔绝空气的焦炉中进行加热,从而生产出煤焦油、干馏煤气、焦炭和其他化工产品。煤炭焦化产生的煤焦油和干馏煤气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加工和转化生产出合成氨和甲醇等化工产品。煤炭焦化技术虽然取得了客观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煤炭焦化污染问题,我国在大中型的焦炉中装备了推焦除尘地面站、装煤除尘地面站、推焦除尘热浮力罩、装煤除尘车等设施,有效地缓解了煤炭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
三. 煤化工发展的对策分析
1.规范煤化工用煤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国家应制定完善的煤化工产业用煤技术条件标准体系,明确规范煤化工产业用煤质量要求,科学、合理地使用煤炭资源,确保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2)严格规定各类煤化工产业项目的能源消耗定额和指标,严禁使用高耗能的煤化工生产装备和工艺;(3)制定合理、科学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煤化工产业的区域分布、生产规模、生产产品种类、生产工艺、产品运输条件等;(4)制定保障煤化工产业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标准与规定,提出煤化工产业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装备试制和工程示范等阶段性目标。
2.积极开展煤炭气化、液化、焦化等用煤资源评价
煤化工企业要积极开展煤炭焦化、液化和气化等用煤标准的资源评价,做好以高硫煤资源进一步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所使用原料煤的性能评价,做好煤化工用煤规划,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在煤炭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好煤化工产业项目的生产规模、产品定位、技术路线和基地规划。充分考虑到我国煤炭性质的适应性、煤化工生产技术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煤炭资源的可靠性、工厂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规模、产品的特色和品质以及价格优势、国内和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等。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装备和生产工艺,取得科技创新上的突破,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依托传统煤化工推进现代煤化工建设
加大对传统煤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提高煤化工生产工艺水平。充分考虑到国家煤化工产业政策,淘汰小型的传统的化肥等煤化工产品,优化煤化工产业布局,合理运用先进的技术加快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煤化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煤化工产业的工作重点从生产化肥向生产烯烃、甲醇等方向延伸,发展为以醇醚燃料为主的碳一化工,形成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等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群。
四、结束语: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在煤炭资源丰富和油气短缺的社会环境下,将超前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煤化工产业,成为世界上化工原料多元化的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随着大型化甲醇、大型煤气化炉、煤液化、大型化二甲醚等示范工程初见成效,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华民,王永刚,初茉.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J].煤炭工程,2009
【关键词】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合理配置
1、矿产勘查的目的和内容
矿产勘查的目的就是将完善的地质资料提供给矿山建筑设计,比如矿产资源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等,这样就可以实现开发风险降低的目的,并且让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矿产勘查分为地域地质勘查、矿体地质勘查、开采技术条件、矿石技工技术性能等内容,此外,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综合评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产生了新的资源观,这种资源观认为,在利用某种资源的时候,需要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对资源的层次进行充分的考虑,在采用不同层次来利用不同种类资源的时候,需要合理的进行地区配置。要想有效的利用某种资源,人类必须要将自己融入到自然系统中,对资源子系统和其他子系统进行正确的处理,以此来与自然协调发展。煤炭资源是固体资源的一种,它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那么就需要按照资源系统的规律来进行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
2、煤炭地质勘查在煤炭产业中的位置
可以说,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产业的前提,无论是煤炭产业的构成、规模和发展方向,还是煤炭产品相关产业的构成、规模等,都受到煤炭地质勘查结果的决定性影响。煤炭地质勘查除了要保证相关煤炭地质资料的获取,还需要保证获取的过程能够体现多、快、好、省的特点。
3、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与煤层气资源的关系
在以往的煤炭地质勘查中,在开采技术条件中加入了煤田内岩层、水、煤层气等内容,因为这些内容都会影响到煤炭开采;其实,这些资源都可以经过勘查而得到有效利用。特别是在初期进行的煤炭资源勘查方面,因为没有搞清楚煤田内的资源组成,这样在煤炭勘查设计与开发中,就不能统一规划和利用煤田内的其他资源,比如岩层、水、煤层气等等,并且认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煤炭开采,在接下来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将其作为地质灾害因素、污染源等等,进行环保治理。显而易见,这种做法不能够有效的利用其他资源,并且还会扩大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这种做法会造成煤炭产业的严重浪费,并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针对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以后的煤田地质勘查中,除了进行必要的煤炭资源勘查之外,将水资源勘查以及煤层气资源勘查等内容充分的加入进去;这样就可以在以后进行规划利用的时候,统一规划煤田内水资源和煤层气资源。
4、煤田地质勘查方法的合理配置
煤田地质勘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可以分为很多个阶段。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扩大近远期经济利益,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合理的配置和选择煤田及周边区域内的资源。煤田地质勘查方法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勘查技术手段、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勘查工程的布置系统、工程密度和施工顺序等等。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会选择不同的勘查技术方法,这是因为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工作要求。众所周知,煤层气存储在煤层中,煤层空隙中贮存着水和气;那么要想合理的配置煤田地质勘查方法,就需要保证这些勘查方法的组合方案可以对气体、固体和液体等三态特点和存在规律进行充分的揭示,并且满足其相互的作用关系要求,在安排的时候,应该充分的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以此来保证足够的科学、合理和经济。
依据我国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可以了解到,煤田地质水资源勘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预查和普查煤炭地质阶段,因为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有着较大的普查区域,那么只需要将本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概括出来即可,对自然流场特征进行正确的解释,对可能富含水资源的地段进行正确的推断。在这个阶段,为了能够对本区域资源概况进行大致的了解,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比如地质调查、地面物探以及遥感填图测绘等等,从而对资源富集区段进行定量圈划。二是在详查和勘探阶段,需要定量评价部分富水地段的水量和水质,对本地段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进行合理的推测和估算,从而有效的统一规划和利用煤田内的水资源和煤炭资源。
5、煤田地质勘查内容的合理配置
通过合理的配置勘查方法,可以将勘查的成果内容更加经济更加良好的揭示出来;而通过合理的配置勘查内容,则可以对勘查方法的选择和配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煤炭地质勘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着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岩性组合特征、煤质和煤类、自然地理条件、地貌特征、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等等。煤炭地质勘查的主要目的是对煤炭资源量和煤炭出来进行准确的获取。
水资源地质勘查的主要内容也包括着很多个方面,比如地层层序、控水构造、第四系地质、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等等,水资源地质勘查的目的是对水资源量的准确获取。
煤层气地质勘查的主要内容除了一些基础的地质资料之外,比如地层层序、岩性组合特征、煤质和煤类、自然地理条件、构造形态以及环境地质情况等,还包括着其他的一些内容,比如地质背景、成藏和封盖条件、煤热演化生气特点以及煤层气成因特点等等。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煤炭地质勘查、水资源地质勘查和煤层气地质勘查是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存在着很多的相同点。举一个例子来说,在进行地面物探中,对二维、三维地震和电法进行运用时,不仅可以分析和探测煤矿层,还可以有效的分析和解释水、气以及岩层的各项特性规律。
6、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煤炭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将节约优先的战略充分的落实下去,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对加工利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最大限度的降低。同时,在开发煤炭资源的时候,还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煤炭开采进行限制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煤田地质勘查中进行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焦叶红.浅谈煤田地质勘查项目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2012,2(5):123-125.
[2]王敬,李元镭.对现行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吉林地质,2004,2(2):98-100.
[3]柴茂.煤田地质预测在煤炭资源规划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23-25.
关键词:南川矿区;煤炭资源;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416.21 文献标识码:A
南川区位于重庆市南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是重庆市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东与武隆、贵州道真接壤,南与贵州正安、桐梓为邻,西连巴南、綦江、万盛,北接涪陵,全区南北长80.25km,东西宽52.5km,面积2602km2,是重庆市规划的渝西南地区中心城市,属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处于长江经济开发带。
南川矿区已有几十年的煤炭开发历史,由于该区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出露比较好,煤层露头分布有58个小型煤矿,为确保煤炭资源长期、稳定的供应,需对南川区全境内的煤炭资源进行调查,在初步查明境内煤炭资源赋存状况,资源量多少的情况下,做到合理、有序的开发。
1 南川矿区煤炭资源分析
1.1 地理概况
南川矿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处于四川盆地向贵州高原过渡地带,在构造上属于龙骨溪大背斜之西北翼,矿区地形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标高由548m升至1300余米。地势起伏较大,分区而论,水江以南横向沟谷切割较深,东南、西北两面为高山,苏家湾至水江镇一带地势较平坦,标高500~600m,与两侧高山相差200~400m,属浅切割区;水江以北地势陡峻,山脉呈山脊状,标高900~1300余米。
南川区地质构造从东至西主要有12条构造形迹线,它们可分为两种地质构造类型:其中丛林~南川~水江一线以西属重庆台坳重庆坳陷-万州凹褶束,为典型隔挡式褶皱;以东属上扬子台坳渝东南坳陷-金佛山穹褶束,为典型的箱状褶皱。
主要煤矿区处于龙骨溪大背斜西翼及其次级褶皱中,见矿区构造示意图1。在不同地段发育不同的次级构造,南坪至水江一带主要表现为龙骨溪大背斜西翼,以单斜形式为主,沿走向局部发育次级褶皱,如苏家湾褶曲、南川褶曲、金家坝褶曲、帽子山褶曲等;水溪以北岩层倾角陡立,甚至倒转,断层较少;水江以北,以褶曲为主,如长坝向斜、九井向斜等。
1.2 经济概况
南川区处于经济相对发达的重庆地区与相对落后的武陵山区和黔北地区的过渡带,是重庆市规划的渝南地区中心城市。全区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5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5亿元,人均GDP达到12800元。财政总收入4.7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4亿元。全区城镇化率达到35.2%,森林覆盖率达40%。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166元。
矿业经济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矿业产值达到9.85亿元,占工业产值的13.7%。煤炭、电力、建材等行业和博赛公司、双赢公司、宏源化工公司等重点工业企业发展较快,博赛公司已成为“重庆工业企业50强”之一,双赢公司成为重庆市“小巨人”企业。
1.3 资源储量
2005年10月~2007年11月重庆一三六地质队对南川区北固乡黄淦村煤炭资源进行了商业性普查,普查区面积8.92Km2,2008年4月普查报告经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渝国土储审字[2008]认定(333+(334)?)95万吨,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8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67万吨。
2 南川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2.1 煤炭资源与有益矿产的利用
2.1.1 煤的工业用途。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K1、K3煤层为中灰、高硫煤、全硫含量以有机硫为主,用物理方法很难达到减灰脱硫目的,属难选一极难选煤。可作炼焦配煤和动力用煤。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K1煤层属高硫中灰中磷分中热值气肥煤(QF),可用于工业发电及农村生产生活用煤。
2.1.2 其它有益矿产。南川矿区与煤系共生的矿产有硫铁矿、耐火粘土矿、建筑用砂石等。①硫铁矿位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K1煤层顶板砂质泥岩、粉砂岩中。K1煤层底板铝质泥岩中,仅少数钻孔资料(南坪~水江地段)黄铁矿含硫量达到临界品位。②耐火粘土矿位于南坪~水江一带龙潭组(P3l)底部,为灰白色铝质泥岩,个别钻孔资料达到III级耐火粘土矿要求。③砂岩矿位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二段(T3xj2)的砂岩矿。矿层厚度为185m、中至粗粒结构,由石英、长石、岩屑、云母组成,可用于建筑材料。
2.2 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评价
经过估算南川区全境内共获得资源/储量54822万吨。其中:各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11b+122b+333)6800万吨;新增资源量48022万吨。其中(332+333)33625万吨,(334)?14397万吨。只要充分利用境内整合后的48对矿井,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向深部延深开拓,分水平布置运输大巷及采区进行开采,无需重新建井,争取早日达到全区煤矿设计生产能力391万吨/年,所产原煤经过洗选后作炼焦用煤或直接用于动力用煤。经估算全境共有资源/储量54822万吨,其中可采资源量[(资源量-矿井设计损失)×矿井多年平均回采率85%/] 41939万吨。按目前市场价500元/吨计算,可获产值2097亿元。按税后利润10%计算,可盈利210亿元。按全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91万吨/年计算,可延长服务年限72年,安置就业人员10000余人,并提供相关从业机会。
3 合理开采南川矿区资源措施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全区矿产资源有序开发、有偿开采、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产业良性发展。重点加强南川中部龙潭煤组深部资源、三叠系煤炭资源勘查和水文地质调查;合理开发低硫优质煤;加强全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3.1 生产矿井及资源整合
矿区内共有合法矿井58对,其中1对在建矿井,5对技术改造矿井,52对生产矿井。生产能力15万t/a及以上骨干矿井有大兴、宏能、新世纪、东胜、水江等5对矿井,生产能力为6万t/a的矿井有国华、龙腾、先创3对矿井,生产能力为3~5万t/a的矿井共有44对矿井,生产能力小于3万t/a的矿井5对,在建的1对金山煤矿12万t/a。区内矿井2006年末共计保有资源量为6800万t,2006年末核定生产能力为252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151万t/a(按2006年实际税费统计)。主要整合要求有以下几点。
(1)具备与相邻矿井实施资源整合的矿井,实施资源整合,整合后只保留一套生产系统,整合后设计生产规模不低于9万t/a,开采极薄煤层的,不低于4万t/a。
(2)资源储量较大或具备增扩资源条件的矿井,实施改扩建,设计生产规模不低于4万t/a。
(3)现有生产能力3万t/a及以下矿井,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等重大安全生产威胁,能够通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使生产规模达到6万t/a及以上的矿井,予以保留。
(4)地质构造复杂块段、相对集中的残余或零星资源,可规划到一个采矿权属范围内,实行分区布置,分期开采,设计生产规模不低于4万t/a。
(5)经市级相关部门审批,对设计规模在6万t/a及以上、正在建设或已作部分前期工作的设计生产规模6万t/a以下、4万t/a及以上的煤矿建设项目,实行保留;正在建设或已作部分前期工作的设计生产规模3万t/a及以下的新建、改扩建,纳入资源整合范围,整合后生产规模达到4万t/a以上;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但具备扩大生产规模资源条件的,改扩建到4万t/a及以上;不具备资源整合、又不具备改扩建条件的,关闭。
(6)对资源已经枯竭,且周边无资源增划的,实行关闭。
(7)对已关闭矿井的具有开采价值的残余资源,纳入整合范围。
3.2 加强环境保护
南川矿区北西部份属浅丘地形,多为耕地、人口密集,北东部地形起伏较大,居住人口较少。地表可溶性岩石大面积出露。已建成的渝沙高速公路穿越矿区。矿区内虽经多年采矿,未诱发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环境条件比较简单。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1)新建、改扩建矿山应严格执行矿山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新建矿井审批管理。对不符合建矿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又无条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拟建矿井,坚决不予审批。经批准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同时使用。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或矿山开发过程中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矿山,必须制定相应的监测预报和减灾防灾措施。
(2)加强采动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护。对采矿引起的地表建(构)筑物变形破坏加强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浅部开采时,煤矸石尽量回填采空区:增设挡矸墙和排水沟,确保矸石场地和矸石堆自身稳定,且高硫含量矸石堆前缘修集水池,集中收集高硫废水并定期用石灰处理;矿井水应经沉淀处理后排放。
(3)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改善和保护环境,降低煤炭开采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危害。煤矿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采空区的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和环境恢复。
(4)矿井水应经地面预沉也沉淀后排放。如供作生活及生产用水,必须进行达标净化处理。具有酸性或含有害元素的矿井水和矿灯房废水,必须进行处理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可利用沟、塘进行生物氧化处理,之后用于农田灌溉。
(5)井下和地面工业广场应采用以洒水除尘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选择有除尘设备的工业锅炉。现有不符合要求的锅炉应限期改造,使烟气达到排放标准。经常性做好矿区及矿区公路的养路、洒水除尘。新建矿井必须选用噪音小于85dB的扇风机、压风机等产品。对噪音超标的现有设备,应逐步限期更换,或增设消音装备,达标运行。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甚至可以说,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建国以来,至今,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都在50%以上,并且将在未来的数十年内保持较高的比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煤炭工业曾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煤炭产量持续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原煤产量仅有6亿吨左右,而改革开放之后达到数十亿吨,并且在不断增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第二,煤炭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逐年增高,逐步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的大型煤炭矿井,建立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于一体的技术保障体系;第三,煤炭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政策上实现了政企分开,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
煤炭行业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首先,煤炭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煤矿产业的整体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总储备量;其次,煤炭开采具有危险性,因此它是高危行业,纵观历史,煤矿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工业部门中事故率、死亡率最高的一个行业,而我国目前大约九成以上煤矿的主要生产能力仍然是矿工开采,并且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第三,煤炭是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由于煤矿的开采环节十分复杂,因此煤矿井的建设投资比较大,运营周期比较长,效益回报比较慢。
二、采煤工业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备受关注,而且始终作为矿山开采学科发展的主题。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中国的煤矿储藏也比较丰富,因此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将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在发展各种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我们应该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及丰富的经验。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其主要目标在于提高采煤效率和经济效益。在这一背景条件下,我们将采煤技术研究的重点放在开发各种条件下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以及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程序的合理布置,逐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与科学管理。相应地,相关设备人员需要针对新的煤矿开采技术,设计开发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设备和设施,改进工艺和装备,最大程度地实现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和自动化。
总之,煤炭属于一种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工业领域进行无限的传递和辐射,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当前我国采煤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是煤炭开采技术大多处于比较低端的模式,煤炭的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存在很大的冲突,而且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在此,笔者对当前我国煤炭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总结:
(一)煤炭资源储量及后续保障存在较大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煤炭的品种相对比较齐全,但是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因此我国的煤炭资源储备是有限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基本上集中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区。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不足50%,个别小型矿井的资源回收率只有15%左右。而且,我国煤炭的可开采储备量较少,人均占有量较低,开采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对生态环境以及水文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煤矿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之间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煤矿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采煤工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存在着装备差、效率低等缺点。第二,我国煤矿存在超能力生产的现象,煤矿的超强度和超能力生产虽然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但是同时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缩短了煤矿开采年限,出现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第三,煤矿行业结构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我国煤炭产业的集中程度不高,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平均水平;煤炭企业的负担过重,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存在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煤矿开采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及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整个煤炭产业存在严重的安全形势,大多数煤矿生产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显著高于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国家。我国各地煤矿的矿区环境治理问题日益突出,矿井生产中排放的煤矸石约占原煤产量的10%左右,累计堆存煤矸石数十亿吨之多,大量占用农耕用地,甚至造成矿区地面的塌陷、煤田自燃火灾等危害,部分煤矸石自燃、煤矿瓦斯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影响。
四、煤炭工业发展策略
基于煤炭工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作用,我国应该通过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充分保障煤炭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促进煤炭行业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在生产技术方面,国家应制定长远战略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和利用,煤炭行业必须淘汰粗放型生产方式,摒弃落后的采煤技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优化生产技术结构等策略,加强现代化新矿井的建设和现有矿井的技术改造,建设高产的高效煤矿,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煤矿生产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程度。
在产品结构方面,应提高煤炭及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煤炭加工和转化延长煤炭产品的产业链,拓展煤炭市场。
在产业结构方面,针对我国煤炭产业目前存在的集中度低、安全生产条件不足等缺点,应该重点抓好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重点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改善行业的发展环境,吸引投资。具体可以通过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以及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善。
五、结束语
煤矿工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因此,我国加强对煤矿工业的改善研究,理性分析其未来发展策略,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兆强;;关于煤巷掘进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2王维再;;在采煤工程中薄煤层进行采煤技术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3姜岳刚;郭庆良;钱喜财;;深部煤矿开采沿空留巷应用高预应力锚索支护技术可行性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4宋志飞;雷家好;孙世国;陈静;刘晓丽;;复杂条件下煤层开采上覆岩体移动规律研究[J];煤矿开采;2011年04期
5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4年04期
关键词:唐山 经济发展 资源诅咒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1年是唐山抗震35周年,唐山这座英雄的城市经历了十年重建、十年经济振兴、十年跨越式发展,正是这三次建设浪潮,完成了城市发展的三级跳,2010年,唐山地区生产总值达4469.08亿元,跻身全国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第一方阵”,实现了“凤凰涅 ”。
唐山是我国煤炭城市之一;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有其优势。剖析唐山震后经济发展的状况,得到唐山经济发展的经验及问题,得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定性分析法等对震后唐山经济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
二、唐山经济发展概况
(一)唐山GDP增长
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投资、消费、出口,唐山经济在这“三驾马车”的拉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1.唐山投资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唐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唐山于1996年跨入全国综合实力50强。
2.唐山消费概况
唐山市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唐山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推动唐山市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幅度较大,需求旺盛,市场活跃,经济增长较快。
3.唐山出口概况
唐山市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京唐港的开发建设为唐山市经济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京唐港为唐山市以港兴市对外开放的龙头项目。“十一五”期间唐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快速上升,2010年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5亿吨,成为国内第10个吞吐量突破2亿吨的大港。
(二)唐山GDP增长质量
中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改革与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成为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题。唐山经济增长结构良好,唐山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第二产业逐步增加,由经济增长结构决定的唐山市经济增长质量良好。
三、唐山“资源诅咒”问题的提出
(一)唐山资源概况
唐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的开发束缚了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产生资源诅咒。资源诅咒被视为由对自然资源开发的无效管理而引起的破坏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一个普遍问题。
(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资源诅咒有荷兰病效益、挤出效应、贸易条件波动、制度弱化效应、生态环境恶化,阻碍资源丰裕城市经济增长机制。对唐山的资源及经济数据分析得到:
1.资源丰裕的唐山市对省内其他城市有正向的溢出效应,促进了省内其他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2.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入对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外资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作用均不显著。
3.煤炭资源开发主要通过削弱制造业投入、外资投入、科技投入和人力资本这四种传导机制来制约经济增长,其中制造业投入是作用最强的传导因素。
四、结论
(一)唐山市经济增长结构及经济增长质量
唐山市经济增长结构及经济增长质量良好,其经济增长主要原因为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区位优势,京唐港的开发建设为唐山市经济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
(二)唐山市资源诅咒问题
唐山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其在资源利用中存在粗放、效率低等问题,且有制造业挤出现象,有资源诅咒问题的初步显现,对破解唐山市资源诅咒问题的路径选择如下。
1.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关联产业”,弱化资源依赖。
2.加大人力资本和技术投入,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其为打破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
3.资源经济与知识经济协调发展。
4.建立刚性的长期发展基金。
5加强政府监管,建立科学、合理和透明的资源开发管理制度,规范开采行为。
综上,通过从唐山市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这几个方面对唐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结论: 唐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不高,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唐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程。唐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转变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应充分利用原有优势并加快改进不利因素,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其经济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科学 2011
[2]闫永增.京唐港与唐山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区经济2006
[3]刘家顺.唐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
[4]邵帅.煤炭资源开发对中国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经验研究.财经研究 2010
关键词: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供需形势;晋城市
中图分类号:TD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18-05
1引言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山西省晋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1,2]。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存在,各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仍会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加之受资源条件的限制,资源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不断提高[3-5]。为了保障晋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助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充分认识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与供需形势。
3晋城市概况
3.1经济发展趋势
2010年,晋城市国内生产总值7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占山西省生产总值的7.94%,人均生产总值32329元。财政总收入15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68.1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23.6亿元。城镇化建设成果显著,城镇化率达到5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75.12亿元提高到191.1亿元。在收入方面,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5374元提高到2010年的173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593元提高到2010年的5899元(图1、图2)。
工业方面,全市2010年工业总产值903.72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13.7%;第二产业增加值464.6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235.2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务增加值56.3亿元,增长8.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12.4%;房地产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10.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2%,63.6%%和32.2%(表1)。
3晋城市矿业发展概况
3.1晋城市矿业发展
晋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采矿业工业总产值一直保持在晋城市GDP的60%以上,2010年晋城市采矿业工业总产值占晋城GDP的71.93%。2010年采矿业工业总产值达5254558万元,较2005年增加了414.5434万元。晋城市采矿业主要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开采业洗选业占采矿业工业总产值的93%以上。
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产煤基地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矿业和相关能源及原材料加工业也成为晋城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0年,矿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74%,2005~2010年间,矿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都保持在60%以上。非煤产业也有长足的发展,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由2005年的28.6%上升到2010年的37.4%(表2、图4、图5、图6)。
3.2晋城市主要矿产与原材料产量
2010年晋城市主要矿产与原材料产量增减趋势不一(表3),2010年晋城市的原煤产量8434万t,比上年增长了14.6%,增长速度较快;焦炭产量84万t,涨幅6.0%;水泥较上年增长了14.0%,产量为142.8万t,产量也有大幅度增加;生铁产量为226.4万t,比上年下降了11.6%;粗钢产量为168.7万t,比上年下降了-12.2%;钢材的产量比上年增长较多,涨幅为23.2%,产量为151.7万t。
资料来源:晋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4晋城市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
晋城市主要矿产有煤、煤层气、“山西式”铁矿、硫铁矿、耐火粘土、粘土矿、铝土矿、石灰岩、白云岩、重晶石、铅、锌、石墨、水晶等20余种。截止2010年底,晋城市已进行勘查(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工作的矿产有煤、硫铁矿、铝土矿、铁矿、石灰岩和硅石等。
4.2煤层气资源储量
沁水盆地是世界储量最大的高煤阶煤层气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已经探明的整装煤层气田。沁水盆地资源储量约为6.85万亿m3,可采资源量1.59万亿m3,占全国的11.47%。晋城地处沁水盆地腹部,煤层气含气区块主要分布在长河以西、芦苇河以北的沁水东部和阳城北部地区,据国土资源局勘察晋城市煤层气主要赋存于3#煤层中,资源丰度每平方公里约1.86亿m3,煤层气资源量约6070.03亿m3,已探明可采资源量911.32亿m3。
晋城市煤层气资源丰富,且具有资源埋藏浅、开采性好、甲烷纯度高(大于95%)等特点,煤体瓦斯含量高达17.5~38m3/t,瓦斯压力在1.1~13.7MPa,是目前全国煤层气资源勘探程度最高、最具开发潜力的煤层气气田。
4.3石灰岩资源储量
石灰岩是水泥、化工原料及冶金用溶剂材料,石灰岩是晋城市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之一,石灰岩矿产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市域东部和南部山区及晋获褶断带一线。呈带状广泛分布在沁水盆地东南边缘地带,受构造影响,晋获褶断带一线的城区、泽州县、高平市等地有关乡镇石灰岩矿产也十分丰富。
晋城市石灰岩基础储量为3972万t。目前全市共有92家石灰岩企业,保有储量为2352.02万t。
4.4铁矿与铝土矿资源储量
铁矿资源开发历史悠久,基础储量为296.3万t,资源量14246.2万t。目前晋城冶金工业已形成以采矿、炼铁、炼钢和铸造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系统,共有5座铁矿矿山,分别为沁水县安泰矿业有限公司、沁水县中村镇白华铁矿、沁水县鑫源矿业有限公司、山西沁水荣生岩矿业有限公司和阳城县东冶镇古河前菱铁矿,主要分布在沁水县与阳城县。
铝矿资源储量142万t,在全市矿产资源进一步整合后,只有两座铝矿矿山,分别为南坡铝矿和陵川铝土矿,主要分布在阳城县与陵川县。
4.4.1铁矿
铁矿是晋城市主要矿产之一,基础储量296.3亿t,资源量14246.2亿t。开采历史悠久,但规模不大,属小型矿点,为沉积型矿产。地质工作程度不高,仅部分矿区进行过普查或矿点调查。分布广,埋藏浅,易小规模开采。按矿体赋存层位及成因可分为山西式铁矿、陵川式铁矿、矽卡岩型铁矿及含锰铁矿等,有证铁矿矿山主要为山西式铁矿,局部为含锰铁矿。陵川式铁矿在20世纪80、90年代曾有零星开采。
4.4.2铝土矿
晋城市铝矿资源储量142万t,主要分布于泽州县山河镇、晋庙铺镇,阳城县驾岭乡、董封乡,高平市石末乡、北诗镇一带及陵川县附城镇、秦家庄乡一带,其中以阳城县驾岭乡雪圪坨-暖辿一带质量较好,规模较大。矿体赋存于石炭系本溪组铁铝含矿岩系内。
5晋城市矿产资源供需平衡综合分析
5.1煤炭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1.1煤炭资源供需综合平衡现状
5.1.2煤炭资源需求分析与预测
基于规划期内全市化工、建材、发电等煤炭加工项目将逐步建设和投产,预测全市未来生产用煤量呈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晋城将实施“煤电并输、输电为主”的战略转型,晋城将重点建设华能阳城电厂、大唐阳电三期、樊庄电厂、郑庄电厂、高平电厂五大外送电厂项目,规划建设国投晋城热电厂、阳城热电厂等地方电厂,实现“十二五”初并网发电,这些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并网发电930亿kW·h,届时对煤炭的需求将达到3427万t左右。到2015年,全市电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40万kW,对煤炭的需求将达到4500万t左右(表6)。
5.3.2石灰岩需求情况
晋城市现有水泥厂共14座,主要分布在城区(市水泥厂),泽州县山河镇、巴公镇,高平市马村镇康营、永录乡、西城办,阳城县蟒河镇、町店镇、演礼镇、凤城镇,沁水县郑村镇、中村镇,陵川县平城镇、礼义镇。总设计生产能力800万t/年,实际产量约200万t/年,石灰岩矿产石子年使用量约320万t。同时,2010年晋城市建筑、交通等领域建设用石灰岩用量年约200万t,综合其他各方面,2010年石灰岩需求量为600万t。
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开展,对石灰岩资源需求将呈现出旺盛增长的趋势,对水泥建材的需求也明显上升,带动对石灰岩的需求增加。
2015年,全市水泥生产能力控制在600万t/左右,从而至少要开采石灰岩960万t才能满足晋城市“十二五”规划对于水泥的需求。随着晋城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建筑、交通等领域建设用石灰岩在2015年用量约提升至300万t。综合计算,晋城市在2015年石灰岩用量为1260万t。
5.3.3石灰岩矿产保证程度
2010年晋城市石灰岩保有储量为2397.86万t。石灰岩基础储量15465.4万t,资源量355056万t。按照现在的产能579.8万t/年,基础储量静态保证年限为26年左右,保证程度良好。
5.4粘土矿产
5.4.1日用陶瓷
陶瓷粘土矿产主要分布在阳城县,目前开采企业共8家,登记资源储量总计124万t,生产规模约36万t。
阳城县也分布着许多陶瓷生产企业,年总生产能力约1亿m2,现年产量9000万m2。每年陶瓷粘土矿产用量约90万t。但截至2010年,晋城市陶瓷粘土开采企业仅有两家,生产能力共计10万t,未能满足陶瓷生产企业的需求。陶瓷企业对陶瓷粘土矿产的需求量较大,但目前的开采规模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应着力加大勘探力度,增加陶瓷粘土的开采能力。
5.4.2耐火粘土
耐火粘土矿产的主要产品为耐火材料砖及构件,企业主要分布在阳城县润城镇柏沟及泽州县山河镇、陵川县杨村镇等地。现年产量10万t,耐火粘土矿产年用量约13万t。
5.4.3砖瓦粘土
粘土砖瓦现年产量约10万块。近几年将逐步淘汰粘土砖生产。
6结语
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保证程度高。基础储量静态保证年限82年。煤炭资源完全能满足晋城市的工业、生活需求,并有大量煤炭运输出省。未来晋城市煤炭需求将大幅增加,煤炭就地转化率大幅提高。到2015年,全市煤炭需求量约为6620万t,主要用于电力行业、煤化工行业、水泥生产及居民、工业消费。
随着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力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煤层气的需求量、供给量在规划期内均将有大幅提高。通过整合石料厂、采石场规模,提高企业产能,以增加石灰岩可供量。综合晋城市建筑、交通的发展对石灰岩的需求,2015年,全市石灰岩需求量约石灰岩1360万t左右。陶瓷企业每年陶瓷粘土矿产用量约90万t,到2015年,每年陶瓷粘土矿产用量约200万t。耐火粘土矿产现年用量约13万t,但本市没有大规模开采。金属矿产开采规模较小,保证程度也较低。
参考文献:
[1] 王胜利.晋城矿产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华北国土资源,2005(1):33~35.
[2] 李义德,员建国.晋城市煤层气综合利用发展初探[J].煤化工,2005(6):23~25.
[3] 王宏英.山西能源开发战略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1长治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长治市资源概况及面临的问题长治市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土地林木资源都比较丰富,其中尤以矿产资源最为显著。现已探明的矿产有40多种,且具有开采价值的有20多种,开发潜力巨大。矿产资源中煤炭资源占了很大比重,煤炭资源预测总量在906亿吨左右,其中探明储量在346亿吨左右,长治地区含煤面积在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现已开发占用储量101亿吨(已耗费46亿吨,保有55亿吨)。长治地区煤的品种多样,其中以贫煤为主,优质量大,埋藏不深、开采也方便,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输送地区。长治市共有煤炭企业472所,煤炭产业成为长治市的支柱产业。由于对煤炭采掘业的依赖程度太高,煤炭产业在长治市呈现“一业独大”的现象,而煤炭企业技术水平低,大规模粗放式的开发,造成了资源浪费、资源枯竭和产业衰退等问题,使得长治市的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难以为继。具体表现为:
1.1.1人们对煤炭工业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的认识从大的方面来看,人们对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在发展思路上只是关注短期利益,忽略了整体发展、长远目标和社会责任等长期利益,对循环经济理念认识不足,不注意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管理,造成了当前长治市煤炭工业仍处于大规模浪费和粗放式开发、简洗加工、低效利用、污染环境和效益低下的状况。
1.1.2企业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缺乏内在的动力长期以来长治市的煤炭企业主要以大规模的开发现有的煤炭资源来获取短期利益,这种方式见效快,而对煤炭的综合利用获取的主要是长期利益,见效较慢,所以长治市煤炭企业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缺乏内在的根本动力,而政府对煤炭的开采也缺乏监督和约束,从而造成了煤炭产业的粗放式发展,让长治市煤炭产业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
1.1.3政府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缺乏支持力度长治市政府没有设立专项的财政资金来扶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对于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也难以落到实处,缺乏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促进企业节能的激励政策,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也缺乏宣传力度,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提供专业的信息指导和咨询服务。
1.1.4人员和技术严重制约煤炭产业的发展受煤炭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影响,大家择业时很少主动选择这类工作,从而造成技术人才短缺、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局面。技术基础的薄弱造成了长治市煤矿技术装备与工艺的落后,使生产效率低下,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使长治市的煤炭资源优势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1.2长治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2013年8月26日,天津大学与长治市人民政府就如何合作问题达成了共识,并签订了协议。双方协定以“先行先试”为统领,依照“精诚合作、优势互补、求实高效、共同发展”的准则,围绕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施行“五五”战略的要求,发掘长治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发挥天津大学的科研、人才、技术等优势,开展深度合作,探求适合长治市的产学研新合作模式,以促进长治资源的转型发展。双方在长治市设立了“天津大学长治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交流平台,该平台使天津大学的科研、人才和教学资源与长治本地资源实现了共享,加快了双方的人才交流和服务,使天津大学的最新科技成果可以很快地被长治市企业所了解并转化为生产力,为长治的资源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在政府的主导下,在双方共同搭建的平台上,天津大学与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襄矿集团、山西成功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就人才交流,科技成果转移等问题达成了共识。天津大学和长治市本地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起探索适合长治市的产学研结合的具体模式,一起去为实现长治市的资源转型发展奉献力量。
中科院北京分院遗传发育所是国内著名的研究院所,拥有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创新团队。2013年6月,沁县县委到中科院北京分院遗传发育所进行调研,调研期间,双方就人才引进和科技合作事宜开展了座谈交流,双方决定开展全面合作和技术对接,中科院北京分院决定在沁县沁州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借以来展现中科院最新科技成果。同时,中科院北京分院遗传发育所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沁州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立种业基地,将自己的先进技术成果带到沁县。同时沁县政府也将全力搭建合作平台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为产学研的合作创造宽松环境。除此之外,沁县在其他领域也表达出来希望与中科院北京分院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引进先进的人才和技术经验来促进沁县经济的全面发展。2014年,长治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举行的交流活动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一是收集了与当地企业技术需求有关的项目。2014年3月份,长治市领导前往中科院北京分院进行了技术交流对接,收集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余项。2014年7月,长治市科技局针对社会发展科技领域,面向长治市15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对与中科院有合作需求的项目进行了征集。二是为长治市本地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提供了交流平台。2014年,长治市科技局顺利促成当地的两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开展了项目合作。分别为长治市华光光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建立LED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运动与健康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承担山西省科技创新计划“步态分析评价训练康复跑台系统”项目,两个项目现均已立项并开始投入实施。三是以长治市科技局的名义邀请专家深入长治市企业进行实地指导,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例如,长治市黎城县的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结合当地优势的核桃资源深加工企业,在2014年7月8号,由长治市科技局牵线,邀请到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核心人员冯霖来企业进行实地指导,并就核桃深加工项目进行了技术对接,达成了长久合作的意向。
1.3长治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虽然长治市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一些等待解决的问题。
1.3.1产学研各方难以对接的矛盾仍然突出产学研有效结合,要求构成各方能够满足各自利益需求的保证机制。长治市产学研结合总体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是在产学研各方仍然存在难以对接的矛盾。随着资源转型的需求增大,长治市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产业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同时大学和科研院所面向企业需求的创新动力却显得不那么充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所获取的资源中大多数来自于政府,高校和研究院所更愿意承担纵向课题,而不愿意承担横向课题。从长治市近几年产学研的发展情况不难看出其发展大多数是在政府牵线搭桥的情况下完成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于去探索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仍缺乏主动性,也就是说长治市现阶段主要是政府主导的产学研模式。因此应当加大企业的主导力度,让院所和高校能主动服务于企业,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的需求,以达到企业的发展需求。
1.3.2产学研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目前长治市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大多数以某项专业技术的交接、转让为主,例如,长治市与中科院的成功合作项目大部分是以长治市引进中科院的某项专业技术来实现的。所以长治市整个产学研的工作围绕某一个点的合作比较多,而围绕长治市整个产业来进行合作以达到创新效果的机制还比较少,特别是如何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结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1.3.3产学研合作对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工作不到位虽然长治市通过举办产学研合作活动,引进了一些高新技术,在产业发展的困难时期找到了方向,也解决了一些关键问题,但是,由于整体产业链仍然缺乏协同创新,导致整体效果仍没有得到改善。例如,由政府牵线,长治市华光光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建立LED技术联合。为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找到了方向,由于中科院的协助也解决了高端技术问题,但是LED整个产业链如何与长治市原有的产业链做好对接转型需要进行全方面的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这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2长治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与措施
2.1政府要努力做尽心尽力的服务者政府要加强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引导和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尽到一个服务者的义务。一方面要加强产学研结合的统筹协调机制。首先,必须建立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专项指导小组,给出专业意见和建议,统筹全市现有资源,协调推进全市的产学研结合工作;其次,由于产学研结合采用什么具体模式要和本地区具体情况相适应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促进,不仅要深入分析各种产学研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也要对长治的经济情况、产业结构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政策方面的支持要落到实处,例如可以给积极促成科研成果转化的相关人员以奖励,借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2.2企业要发挥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核心作用企业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就要更加主动地去加强和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协同创新中来,要把重点放在企业自己如何更好、更准确地向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出自己的技术创新要求,并更加主动地为技术的创新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而不是去争取政府的项目资金。长治市企业现在停留在资源交易阶段,以短期性的合作为主,因此企业要为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这种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懈努力。
2.3研究所要密切与企业的联系研究所一方面应该将目光放到市场上面,而不是一味地去关注纵向课题而避讳横向课题。应该结合长治市资源转型的需求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而不是一味地专注于论文、专利类的突破;另一方面,可以定期与企业开展研讨会来交换彼此的意见,也可以进行人员交流来互相了解以促进创新。只有这样,研究所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而实现研究所与企业的双赢。
关键词:兖州煤田;煤层;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
前言
兖州煤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行政区划属济宁市管辖,地跨济宁、兖州、曲阜、邹城等县市,主体部分在兖州市、曲阜市、邹城市境内。北、西、南以含煤地层露头为自然边界,东部及东北部分别以峄山断层、时庄断层为自然边界。兖州煤田总面积为3400多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储量91亿吨。品种属优良的炼焦配煤和动力煤,含硫分、磷分和灰分很低,发热量高[1]。深入研究兖州矿区的煤炭地质特征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隐伏区、空白区和缺煤地区的勘探靶区选择、资源枯竭矿山的勘探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矿区地质概况
兖州煤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板快(Ⅰ)鲁西地块(Ⅱ)鲁西南潜隆起区(Ⅲ),它处于荷泽-兖州隆起东北边缘的兖州凸起。
本区区域构造基本特征明显表现为断块型。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纪月门沟群太原组和山西组[2]。
1.1 太原组(C-PyT)
为兖州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全区分布。太原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厚度145.92~223.00m,平均174.89m,以煤田中东部较厚,但整个煤田太原组总的厚度变化趋势不大,且旋回明显,韵律清晰。含石灰岩10~14层;含煤16~24层(包括分叉煤层),其中16上、17煤层为全区主要可采煤层。
1.2 山西组(PyS)
山西组厚度0~152.91m,平均108.68m,煤田中部较厚,向南、北两侧有变薄趋势。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夹中砂岩、细砂岩,含煤2~3层。
2 煤层
2.1 含煤性
兖州煤田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平均地层总厚283.57m。共含煤23层,其中山西组含煤3层:1、2(2上)、3(3上、3下),太原组含煤20层:4、5、6、7、8(8上、8下)、9、10(10上、10中、10下)、11、12上、12(12中、12下)、13、14、15上、15下、16上、16下、17、18上、18中、18下。煤层总厚14.59~19.79m,平均17.31m,平均含煤系数6.1%。
2.2 可采煤层
兖州煤田可采、大部及局部可采煤层共8层:2(2上)、3(3上、3下)、6、10(10下)、15上、16上、17、18上,平均总厚13.88m。山西组3(3上、3下)煤层为全区主要可采煤层,平均厚度8.22m,占可采煤层总厚度的59.22%。
3 区内地质构造特征
3.1 区内地层及褶曲
兖州煤田总体表现为一宽缓不对称、轴向北东东、向东倾伏的向斜构造(即兖州向斜)。兖州煤田其构造格局和展布规律受区域构造控制,以兖州向斜为主,煤田内还发育次一级宽缓褶曲,并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断层产状以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为主。煤田北部局部地段含煤地层中有岩浆岩侵入。
3.2 断层发育
区内断层按走向分为近东西向、近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四组,其中以北西向最为发育,次为近北东向、近南北向,近东西向断层不发育;按断层性质分为正断层及逆断层,区内断层绝大部分为高角度正断层,发育少量逆断层;主要断层统计见表1。
4 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4.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东起峄山断层,西至聊考断裂,北至汶泗断层,南至凫山断层[3]。区域内地势较平坦,地表水系发育。南部凫山有寒武系及奥陶系灰岩零星出露,北部滋阳山有奥陶系灰岩零星出露,其他区域均被第四系覆盖。
4.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州矿区为一全隐蔽式煤田,上为第四系所覆盖,下以奥陶系灰岩为基底。构造形态为一不完整的向斜盆地,东部为峄山断裂。西、北、南部为奥灰隐伏露头[4]。盆地内除第四系上组和奥陶系灰岩外,其他含水层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均不好。
4.3 充水因素分析
矿床充水条件好坏的根本因素取决于其充水水源的规模和充水途径的导水性能。本区开采上组煤时的主要充水水源为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和太原组三灰水,它们接受补给的能力均较差;开采下组煤的主要充水水源为太原组十下灰和奥灰水,其中尤以奥灰水对下组煤的开采威胁最大。主要的充水途径有断裂带、接触带、采空区冒落裂隙带、底板裂隙带。
5 结束语
该矿区为全隐蔽型石炭-二叠系含煤区,总体表现为一宽缓不对称、向东倾伏的向斜构造(即兖州向斜)。煤田东部边界即区域性峄山断层。兖州矿区其构造格局和展布规律受区域构造控制,以兖州向斜为主,矿区内还发育次一级宽缓褶曲,并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断层产状以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为主。矿区北部局部地段含煤地层中有岩浆岩侵入。
兖州矿区地层产状总体上有一定规律,矿区南部(兖州向斜南翼)地层走向总体为近东西向;西部(兖州向斜转折端向北)横河煤矿至古城煤矿一带,地层走向总体变为近南北向、局部近北西向;矿区北部则总体转为北北东向。
矿区内褶曲较发育并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总体上应属中等构造复杂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永玮.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现状和远景预测[J].问题探讨,2007,6(5):44-45.
[2]罗斐.煤炭资源的现状及结构分析[J].中国煤炭,2008,34(3).
[3]马蓓蓓,鲁春霞,张雷.中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潜力评价与开发战略[J].资源科学,2009,31(2):224-230.
资源型企业的社会责任
资源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能源和原材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构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又能前瞻国家经济安全的企业文化,这既是建设资源型企业文化的源泉,又是确保资源型企业可持续经营的根本。
作为资源型企业,不仅需要创造经济财富,更要创造社会财富。而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则来自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同与承担。在面临能源紧缺的形势下,对于众多能源消耗大户,节能减排成为了一个最明显的指标。作为资源型企业,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打造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责任型企业。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年均10%左右的稳定高速增长,目前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被国际上誉为“增长的奇迹”。然而,经济发展的背后是资源的过度消耗、严重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据估计,中国因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为每年1000亿美元,约占GDP的5.8%。同时,目前80%的环境污染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环保信息,环保绩效也开始影响投资决策。特别是,当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不仅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使资本市场迅速对肇事企业做出负面反应,而且,重大环境事故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罚款、赔偿、诉讼事件等,这会在事故发生后较长时间内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对企业价值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我国工业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应是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反哺农民的最佳时期。而作为介于第一、第二产业之间具有特殊地位的资源型,始终处在与农民、农村交织在一起的位置,所以资源型企业更应该承担起反哺农业、反哺农民,支持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站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前沿。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资源型城市除了一般城市所具有的“三废”污染外,还存在一些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土地塌陷。这是所有煤炭城市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据1998年调查,每采万吨煤形成下沉地面3亩。中国每年煤炭开采形成的塌陷土地1.5~2万公顷。截止2001年,双鸭山煤炭采空区面积达116.6平方公里,塌陷区面积为62平方公里,涉及居民2.1万户,6.8万人。大同市50年累计生产煤炭20亿吨,形成采空区近4.5万公顷。山西省孝义市也现有土地塌陷面积达到1.5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6%。安徽省的淮北市和淮南市土地塌陷面积分别达到1.47和0.65万公顷。
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主要包括冶金城市的矿石堆放和煤炭城市的煤矸石堆放及电厂的粉煤灰堆放。据有关资料,全国历年积存的废石、尾矿累计占地6.7万公顷。据1998年调查,每形成万吨铁生产能力,需占地3.5公顷;每采万吨矿石压占土地0.5~1公顷。如黑龙江省的鸡西市,煤炭开采产生的煤矸石达1亿多吨,每年正以60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加,不仅占用了大片土地,且严重污染了环境;陕西省铜川市现有煤矸石堆放量达51.6万吨;四川省的攀枝花年产生工业废渣1200万吨,占四川省的1/2,目前累计储存量达1.7亿吨,占地面积152万平方米。
水资源破坏。在中国资源型城市当中,水资源破坏现象较为严重,许多城市的水体多次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解决水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山西矿务局有40%的矿区严重缺水,60%的矿区水质不佳。山西省大同市,是全国100个最缺水的城市之一,市区人均占有量为2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量2400立方米的十分之一,是山西省人均量570立方米的39%。市区年均超采地下水0.8亿立方米,造成市区地下水位以年均1~1.5米的速度下降,已形成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13个乡镇、110多个村庄、11万多人、2万多头大牲畜,因水位下降、水井干涸而不得不到几十里外拉水。山西省孝义市也因采煤导致11.4万人饮水困难。
涡阳县煤矿建设经营概况
涡阳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据国家能源勘探队提供的报告,涡阳煤田含煤面积565平方公里,储量32.5亿吨,分布在全县13个小区,可开采100~120年。涡阳煤田煤种齐全、煤层稳定、发热量高。最突出的优势是煤种齐全,既有主焦煤、焦煤、肥煤、瘦煤、贫煤,也有气煤、无烟煤等,特别是主焦煤,是我国华东地区奇缺的、工业价值极高、国际市场看好的煤种。
煤矿建设经营情况。目前,涡阳县已投产3对矿井(涡北煤矿、刘店煤矿、袁店二矿),在建一对矿井(信湖煤矿)。2012年全县已投产煤矿生产原煤515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3亿元,实现税收3.2亿元。
涡北煤矿,位于涡北街道办事处,总投资12.3亿元,矿井设计年产150万吨,服务年限42年。2004年开工建设,2007年4月投产,现有在册职工1600多人。2012年完成产量165万吨,产值12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2013年计划生产原煤180万吨。
刘店煤矿,位于龙山镇和马店镇交界处,总投资17.2亿元,矿井设计年产150万吨,服务年限45年。2006年开工建设,2009年7月投产,现有在册职工1600多人。2012年完成产量128万吨,产值9.2亿元,实现税收944万元(形成税收较少,是由于购买袁二矿旧设备作抵扣)。2013年计划生产原煤150万吨。
袁店二井煤矿,位于曹市镇,总投资12亿元,矿井设计年产90万吨,建设规模150万吨/年,服务年限59.6年。2007年6月开工建设,2010年12月底实现联合试运转,2011年正式投产,现有在册职工1400多人。2012年完成产量145万吨,产值10亿元,实现税收9000万元。2013年计划生产原煤170万吨。
信湖煤矿,位于花沟镇,总投资35亿元,设计年产30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400万吨,服务年限80年。2011年4月全面动工建设,目前主、副井分别掘进700多米,地面工程已完成90%;2012年完成投资5.8亿元。目前,该矿铁路专用线正在设计中,预计2015年可投入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