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端午节风俗的寓意范文

端午节风俗的寓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端午节风俗的寓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端午节风俗的寓意

第1篇:端午节风俗的寓意范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香包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并带回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吃粽子

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准备: 孩子分组带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回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二 制作龙舟(乐高)

目标:

1、 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乐高玩具,用建构手段创作龙舟。

2、 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准备:乐高拼插玩具

活动三 画龙舟

目标:

1、 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 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准备:乐高拼插玩具

活动四 龙舟水(打水仗)

目标:

第2篇:端午节风俗的寓意范文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来历之二,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的来历之三: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3篇:端午节风俗的寓意范文

曹雪芹《红楼梦》

元春端午给宝玉赠扇在《红楼梦》中,端午节被正式描写的细节很少,只是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提到过“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王夫人等也置酒席庆祝,同时在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提到节前的那天“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顽耍”。在其中对于端午节俗所提甚少,对于粽子只是用黛玉的一句话“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一笔带过。不过,对于“端午赠扇”的习俗,小说中倒是描写较多。《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贾元春“端午儿”前给亲人们“赏节礼”,给宝玉的便有扇子。

■教您一招端午结婚可赠扇给父母相传唐太宗曾于端午日送绢扇两把给他的“爱卿”长孙无忌和杨师道,上有他的“飞白书”亲笔题词。宋代人把“花巧画扇”列为“端午节物”(《东京梦华录》卷八)。至今,甘肃等地过端午仍保留着“蒸面扇”之俗;在福建,儿媳妇要送扇给公婆;浙江一些地区,学生给老师送粽子、馒头,作为还礼,老师以扇子回赠,故那里的端午又名“敬师节”。如果新婚夫妇在端午给老人家送扇子,不仅寓意驱赶蚊蝇,祈福、避邪赈灾,还能扇凉。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充满“江苏味”的端午汪曾祺的小说充满“中国味”,这篇《端午的鸭蛋》则充满了“江苏味儿”。“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着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除了怀念着名的“高邮咸鸭蛋”,汪曾祺还在文中回忆了他小时候过端午的情形,其中“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抹王字”、“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送符送扇”、“端午要吃十二红”等习俗均在文中有所提及: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教您一招用鸭蛋壳做“萤火虫灯”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汪老还不忘教大家DIY一下鸭蛋壳。不过现在南京市区已经抓不到萤火虫了,但聪明的孩子们,用荧光粉等可以在夜晚发光的物件来代替萤火虫,同样可以做出漂亮的“萤火虫灯”。

沈从文《边城》

在世外桃源赛龙舟捉鸭子其实,《边城》中虽有着小桥流水的清雅美,但不足以引人入胜。它最美得动人心魄的,是里面的风俗人情。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风景秀丽的一个湘西小镇——凤凰。

从一开始,沈从文就描写了边城端午节的热闹场面,继而补写了两年前端午节翠翠见到傩送的情景。端午节那天,所有的人围到岸边,早早地观看;而年轻小伙则在鼓声的节拍中向前奋划,四周一片吆喝助威……而龙舟竞赛的方式和捉鸭子的可爱场面,也不禁令人浮想联翩了。这便是湘西人民的独特的端午风俗了;所有的戍军长官也一起与民同乐,早早地围在税关前看热闹,并派遣士兵将大鸭子缚上红条放入水中,一起嬉戏。

边城在沈从文的笔下,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人间每天都在发生悲欢离合,这和时代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但撇开那些令人伤心的悲剧去看里面的每个人、每个风景、每个生活片断,去看端午赛龙舟,你会惊异地发现,沈从文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的世外桃源。

吊脚楼最适合看龙舟“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很多人就是看了《边城》,又中了沈老这句话的毒,千里迢迢前往边城,只为在端午赛龙舟时,邂逅一个同样美丽的女子。

按照《边城》里的描述,临江的吊脚楼便是每年端午时分观看龙舟赛的最好位置。从那里可以看到远处的凤凰山,近处的虹桥,脚下的沱江,江上的观光船和对岸的繁华。只不过临江的吊脚楼可能会比不临江的住所价格要高些。

宋元话本《白蛇传》

第4篇:端午节风俗的寓意范文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220xx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端午节吃粽子的好处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有深远的节日意义,而且由于粽子是主副食一起搭配制作的综合性食物,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古方中医带您深入了解粽子的营养价值,让您吃出健康、吃出营养、吃出漂亮。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其性味甘温,有健脾暖胃、补中益气的功效。《本草纲目》中称糯米能“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端午吃糯米粽子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

糯米含有高质量的淀粉质和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但是糯米含的蛋白质较少,并且十分缺乏赖氨酸、色氨酸,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钙含量较高但不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将糯米包上馅料制成粽子,搭配食用,则可以避免营养不全面。粽子馅有红枣、花生、豆沙、蛋黄、五花肉等各种口味,均让人食欲大开,营养和作用也各有不同:

红枣: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红枣馅能提供大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P、钙、铁等,补充糯米缺乏的维生素,帮助糯米中的钙等物质的吸收利用。

花生: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可醒脾和胃、润肺化痰。花生馅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能补充糯米中蛋白质等的缺乏,但含油量高,多吃有碍肠道传送。

豆沙:绿豆性干凉,入心、胃经,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健脾益胃、补血生乳。豆沙馅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矿物质、磷、锌、镁、钙和钾质。

咸蛋黄:咸蛋黄可清肺火、降阴火,健脑益智。咸蛋黄做馅味道可口,并提供丰富蛋白质、磷脂、维生素和钙、钾、铁等,但其胆固醇和盐分含量相当高,不宜多吃。

五花肉:五花肉含饱和脂肪酸,与糯米搭配口味香浓。但会令体内血脂肪和胆固醇过高,阻碍血管,容易引致中风和心脏病,不宜多吃。

作为外包装,粽叶具备无污染和“一次性”的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包装。常用来包粽子的叶子有芦苇叶、荷叶、假黄梨叶及竹叶等,这些天然的叶子含有丰富的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A、C、多酚类物质和钾等多种营养。用它们包裹食品,一起经过高温蒸煮后,不仅为食物增添一种大自然清香,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充分地浸透到食物中。

粽子天然健康、营养全面,但是因其热量偏高,而且糯米黏度大、不易消化,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以免影响肠胃及正常饮食;而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肠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即使是肠胃健康的人,也不能在一大早或晚上睡前两小时吃粽子,否则会使糯米停留在胃里时间太长而不消化,应尽量选在中午和下午吃,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次一至两个即可。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增加纤维质的摄取,帮助肠、胃蠕动,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腹胀、腹泻等症状。这样搭配饮食不仅营养均衡,还能过个轻轻松松、肠胃无负担的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民俗活动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第5篇:端午节风俗的寓意范文

赛龙舟:

?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第6篇:端午节风俗的寓意范文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第7篇:端午节风俗的寓意范文

1. 主持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诗人节、浴兰节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有纪念屈原说 ,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恶月恶日避邪说等等。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过节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主要习俗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浴兰汤、配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饮雄黄酒、吃五毒饼、咸蛋等,当然最多最普及的是吃粽子了。)

今天我们在汉文化景区,在这个美丽的狮子潭岸边举办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弘扬我们的民族节日文化,主要安排了汉服展示、浴兰汤、辟五毒、包粽子比赛等节目内容。

2.汉服展示,汉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以华丽飘逸、婀娜多姿著称,持续了3000多年的历史。【播放背景音乐:重回汉唐(诗朗诵《记得吗,你的祖先叫炎黄》), 3.浴兰汤

(1)主持人介绍浴兰汤的含义(端午节,按照习俗,人们要举行一系列的医药保健活动,借以预防疾病,草药浴就是这种习俗的一个内容。屈原的浴兰汤兮沐芳华曾在民间十分盛行,端午传统的草药浴除了用香草外还用鲜艾草、菖蒲、野、柳树枝、野薄荷、桑叶等煎水沐浴。中医认为草药浴不但可以消除疲劳、清洁皮肤、增强皮肤的血液循环,还可预防和治疗痱子、各种皮肤骚痒、汗斑、狐臭、皮炎等皮肤病,并有增白增香等作用。

今天我们举行的浴兰汤活动主要是用艾叶浸泡潭水,给我们的受礼人员以及在场的各位嘉宾沐浴祈福,以达到祛病防病消灾避邪的目的,寄托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

(2)汉服参礼人员5名跪坐在洁净的白布上

(3)主礼者兰汤净手,白巾拭干,手持艾叶沾取兰汤向受礼人员逐一拂洒,从头至脚依次进行

(4)助手四名(汉服模特)也手持柳枝蘸取艾叶水浸剂撒向现场的观礼人员。(穿插介绍艾之作用:艾,又名家艾、艾蒿,是菊科植物。它的茎、叶都含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端午,天气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节,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古人用艾草代表招百福,认为它是一种可以治百病的药草,插在门上用为祛除各种毒害,可以使人身体健康。从端午节的许多种传说中可以看出人们都是拿艾叶来防病、治病、消炎的。

(5) 礼毕,参礼人员起身同主礼人员及助手一起向在场观礼人员行鞠躬礼

4.辟五毒

(1)主持人介绍辟五毒的含义(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所以有民俗专家指出,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我们今天的辟五毒是把五毒画在气球上,呆会释放的时候在场的所有朋友都可以把它捉住了放在脚下踩破,这样疾病就不敢招惹你了。

(2)汉服参礼人员5名,每人手持5只气球,同时释放

(3)现场观礼人员及游客捉气球踩破,寓意刺五毒。

5.包粽子

(1)主持人介绍吃粽子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不知道家长们是否都想到了这一点。

(2)宣布包粽子比赛规则

(3)参赛人员分成两组依次坐好(按照比赛规则,分为普通组和花样组,时间为5分钟,普通组包一只粽子记1分,要求每只粽子重二至三两,大小匀称,出现撒漏一只扣0.5分,大小不均扣2到5分。花样组包一只粽子记2分,要求每只粽子大小匀称,花样新颖,出现撒漏扣1分,大小不均扣2到5分。)

(4)主持人宣布开始,裁判员掐表计分

(5)第一组开始 穿插古筝演奏

由炫儒雅集管理咨询公司推送的马一鸣小朋友带来的古筝曲,下面请炫儒雅集总经理介绍一下曲目和演奏者。

(6)宣布比赛结果

(7) 第二组开始 穿插古筝演奏

由炫儒雅集管理咨询公司推送的马一鸣小朋友带来的古筝曲,下面请炫儒雅集总经理介绍一下曲目和演奏者。

第8篇:端午节风俗的寓意范文

2、端午的风格外清凉,生活的水慢慢流淌,快乐的船儿为你远航,让祝福的心为你飞翔,祝愿你端午节愉快,幸福吉祥。

3、端午端午,祝福惟你所属。端起快乐,放下烦恼;端起幸福,放下忧愁;端起健康,放下危险。祝端午快乐,幸福依然!

4、我知道,我不能陪在你的身边;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遥远的思念。你快乐吗?你幸福吗?我默默祝福你。端午节快乐!

5、端午节在616,祝你六月大顺溜;端午节在星期三,愿你轻松一整天;端午节要吃粽子,盼你幸福一辈子!祝端午节快乐!

6、五色新丝缠角粽,绿杨带雨垂垂重,棕叶包着朋友情,友善关爱粽是情;门边插上艾叶香,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端午节快乐!

7、今年的端午节期间出了个怪事,我当时正好路过,但我不相信我所见到的一切:那只猪居然真地像人一样拿着手机在看短信!

8、距离,有近有远。记忆,彼此相连。联系,时多时少。情谊,永恒不变。短信,今朝一段。祝福,天天相伴!祝您端午节快乐!

9、听说今年端午节期间出了件怪事,我当时正好路过,但我不相信我所见到的一切:那只猪居然真地像人一样拿着手机在看短信!

10、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糯米粘着红枣香,粽叶包着朋友情,鸡蛋伴着艾叶煮,平安健康永一生!祝您端午节快乐!

11、米饭与包子打群架,米饭见包着的就打,豆沙包,蒸饺无一幸免。粽子急了,把衣服一撕:看清楚我是卧底!端午节快乐!

12、今日端午节,一盘粽子送给你,粽子包着枣,祝你健康永不老;粽子沾点糖,望你快乐幸福长。粽子不同祝福相同:端午快乐!

13、我端着夏日的清凉,端着美丽的心情,端着真诚的祝福,在端午节,提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万事如意,端午快乐!

14、五月初五是端阳,棕叶香、包五粮、剥个棕子裹上糖;艾草芳、龙舟忙,追逐幸福勇向上;美好的生活万年长!祝您端午节快乐!

15、好茶清清淡淡,越品越香;好朋友简简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天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祝端午节快乐!

16、送香囊带荷包,自制几斤粽子,托人到山里采了艾叶,买了瓶雄黄酒,加上内心深处的几许关怀,作为礼物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17、我用:一份健康的绿豆,一份美丽的红豆,一份开心的花生,一份快乐的调料,包成一个开心的粽子送给你,提前祝你端午节快乐!

18、喜欢一种语言,是微风吹落的雨,欣赏一幅图画,是月夜点缀的星,陶醉一种气息,是幽兰弥漫的香,祝福我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19、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脱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压抑我的狂躁,想想我的需要,还是早点把你干掉啊,粽子!端午快乐!

20、一把糯米、两颗红枣、三片粽叶、四根丝线、缠成五圈是端午;一个节日、两人祝福、三羊开泰、四季平安、聚成五福过端午!节日快乐!

21、我用无忧为粽叶,包上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亲手包了一个幸福粽子送给你!祝你端午节快乐!

22、咬你一口,清香依旧。咬你两口,全身自由。咬你三口,幸福永久。咬你四口,完了,我想你想的太投入吃粽子咬到了手。端午节快乐哦。

23、闻着粽子香,思念漂过江,你我相隔几百里,端午节里更想你!因为我想和你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祝你粽比我快乐,端午节愉快!

24、端午节了,送你一颗好运粽,里面包藏健康米,好运蛋,平安菇,快乐虾,长寿花,幸运粟,如果你收到将会好运连连。祝你端午节快乐!

25、偶尔的繁忙,不代表遗忘。端午节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端午节的问候,和粽子一起送上;所有的关心,凝聚成这条短信,祝端午节快乐!

26、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27、端午节到,粽子祝福大放送。祝你:身体像粽子一样壮实,爱情像糯米一样粘稠,工作像粽叶一样轻松,生活像粽馅一样丰富!端午节快乐!

28、您的手机从6月起已具买粽子功能,预订粽子拨110,送货119,如有疑问请与本中心联系,网址:三达不溜点不坑你坑谁点抗么!祝端午快乐!

29、喝一杯雄黄酒,和快乐干杯。挂一株艾草,与烦恼告别。绕一个五色线,与如意拥抱。吃一口香甜粽,揽幸福入怀。端午节到了,祝平安快乐。

30、愿粽叶裹住你过去的美好,米粒黏住你现在的幸福,龙舟承载你未来的梦想。愿锣鼓敲响欢乐,鞭炮驱除烦恼,短信带给你幸运。端午节快乐!

31、五月五是端阳,民俗节日不能忘;荡起浆,推开浪,龙舟下水喜洋洋;艾草青,粽米香,快乐祝福冠群芳;戴香包,喝雄黄,驱邪防病保健康。

32、人生无需惊天动地,快乐就好;情谊无需花言巧语,想着就好;金钱无需车载斗量,够用就好;朋友无需遍及天下,有你就好,祝端午节快乐!

33、淡淡烟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楼。淡淡鱼儿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绣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给朋友。祝端午节快乐!

34、端午就是5+5,朋友10心10意、十万火意送祝福:祝你情人浪漫,十步芳草。兄弟情深,十指连心。掌控机会,十拿九稳。写意生活,十全十美!

35、今天是五月五,送你一个粽子,成份:百分百纯关心;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友情=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

36、今天端午节!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远快乐幸福!

37、送给你一阵轻风,带着我的问候;送你一缕月光,映着我的影像;送你一片白云,浸透我的温暖;送你一条短信,连接你我友谊,祝端午节快乐。

38、端午节到了,短短的一条信息,带去我的一份最真的祝福,一份深情,一份情谊,一份如意,一份温馨,一份守望,一份牵挂,一份安康都给你。

39、端午节快到了,我要送你一件外套:口袋叫温暖,领子叫关怀,袖子叫体贴,扣子叫思念;让这件外套紧紧伴着你度过每分每秒,祝端午节快乐!

40、端午节祝福短信:微笑露一点,脑筋活一点,嘴巴甜一点,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做事多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端午节快乐一点!

41、转眼又到端午节,放松去度小长假,轻轻松松展笑脸,快乐度过美无边。工作辛劳暂忘掉,养足精神备明天,事事顺心美梦圆,幸福之花永不谢。

42、送你一个粽子,代表对你一生的思念;送你一瓶雄黄酒,代表对你一世的祝福;端午节到了,礼物虽轻,是我一生一世的祝愿,祝你端午节快乐!

43、祝福粽动员,愿你笑开颜;薪水粽是上涨,干活粽是不忙,前途粽是辉煌,爱情粽是如糖,身体粽是健康!端午节快乐!

44、其实人生无需惊天动地,快乐就好;情谊无需花言巧语,想着就好;金钱无需车载斗量,够用就好;朋友无需遍及天下,有你就好,祝端午节快乐!

45、让阳光走进你的窗,让快乐飞到你身旁,在开心中抽根愉悦的线,为你织件好运衣裳;在幸福里磨根如意的针,为你缝上永远吉祥,祝端午节快乐!

46、端午节又到,粽香又飘扬,糯米加红枣,穿上艾叶衣,扎个红腰带,漂亮又大方,洗个热水澡,清爽又宜人,端午送祝福,实惠又吉祥。端午节快乐!

47、粽子香,艾叶芳,灿烂心情赛春江;龙舟忙,喝雄黄,健康快乐好运长;太阳光,暖洋洋,愿你永把幸福尝;短信响,情飞扬,朋友祝福:端午快乐!

48、有一种友情事过境迁依然纯朴;有一种信任事隔多年依然怀念;有一种问候清清淡淡却最真诚;有一种友谊,无须挂齿,却心领神会,祝端午节快乐!

49、我送你一个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真诚的问候为米,用满腔的热情为陷,宽厚的包容当碟,吃出你一天的好心情和一生的祝福!祝端午节快乐!

50、万水千山粽是情,没有粽子行不行?端午佳节就来到,少了粽子真不行。枣泥豆沙凤梨馅,甜甜蜜蜜好滋味。蛋黄肉松肉儿馅,幸福快乐一生伴。

51、粽想对你表白,我的思念是多么强烈;粽想对你倾诉,我的祝福是多么浪漫。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短信声声传耳边,啊!祝你快快乐乐端午节。

52、朋友虽多,我最珍惜你;日子很多,节日最有意义;从冬到春,由春到夏,虽不能常常问候,却在这传统的节日发一条信息,真诚祝你,端午节快乐!

53、今天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远快乐,幸福。

54、气候在变坏,端午五大怪。棕子玩裸奔,香包谈恋爱。龙舟被山寨,雄黄酒下菜。鱼儿更奇怪,不请自己来。祝福把门开,烦恼说bye-bye!端午快乐!

55、有一种幸福平平淡淡,有一种拥有实实在在,有一种友谊长长久久,有一种快乐洋洋洒洒,有一个你,我天天祝福,端午节到了,愿我的祝福给你快乐!

56、我的问候像太阳,把你温馨的世界照亮;我的祝福是月亮,把你美丽的心情来圆。端午节快到了,愿你身体健康,幸福平安,合家幸福,预祝节日快乐!

57、五月初五是端午,祝福心意全送到:愿你粽是快乐,粽是微笑,粽是喜悦,粽是好运,粽是成功,粽是幸福,粽是美好。

58、粽子飘香,引来一切美好;龙舟划划,赶走所有烦恼;大家齐聚,共度欢乐时刻;快乐日子,祝福多多,愿你端午节快乐,好运粽在身边,幸福满舟围!

59、满街又闻粽叶香,眷恋源系汩罗江,缠缠绵绵情不尽,包包裹裹用心量。愿你:捆不住幸福!嚼不够甜蜜!剥不完快乐!剪不断顺意!祝你端午节快乐!

60、五月五端午节,端午送你五个五:祝你收获多多,五谷丰登;收入多多,五花八门;朋友多多,五湖四海;快乐多多,五彩缤纷;幸福多多,五福临门!

61、端午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悬起了钟馗像,挂上了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热热闹闹真好玩。预祝节日快乐!

62、端午节到了,就是不吃粽子也得给你发短信,谁让我们的友谊比粽子在端午节还意义深远。嗯,别的就不多说了,多说就耽搁你吃粽子了。端午节快乐。

63、一黑一白,是元宵,一清一白,是粽子。黑白分明靠眼力,清白混浊凭心力。端午节到了,祝你:好眼力,黑白分明如元宵,好心力,清清白白如粽子!

64、红豆寄相思,送你千里祝愿;糯米表平安,给你幸福美满,红枣送健康,愿你身体棒棒。绿叶打个包,送你祝福挂上号,愿你开心过端午,快乐常呵护。

6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粽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节,要吃粽,祝你粽横四海,粽是走运!端午节快乐!

66、万水千山粽是情,你看这样行不行,祝福为叶爱为米,温柔做馅情来系,端午齐齐看龙舟,情意丝丝无尽头。端午节来临,祝福所有的朋友健康快乐!

67、亲爱的,我跟另外一个女孩恋爱了,他长得漂亮,白嫩,身材也好,亲她就像是在品味美味。过两天端午节放假,她要我带她来见见你,祝你端午节快乐。

68、送你一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丝丝缠绕,愿你品尝美好人生的每一天,提前祝你端午节快乐。

69、迎端午,共欢度,幸福常在心中驻;喝黄酒,贴五毒,年年岁岁都有福;系百索,戴荷包,前途事业涨得高;吃粽子,送祝福,生活美满富足!端午快乐。

70、现在的粽子啊,它含金量高,吃一个顶过去五个,方便!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自从吃了粽子呀,腰不疼,腿不软,包粽子也有劲了!记得端午吃粽子!。

71、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节到送粽子:招财进宝粽,象征连年富贵;吉祥八宝棕,代表健康快乐;龙凤状元粽,预示金榜题名;养生瘦肉粽,寓意多福多寿!

72、微风带来轻盈,清水带来温柔,薄雾带来朦胧,大海带来宽容,太阳带来热情,明月带来温馨,我带来真心的祝福,祝端午节快乐、事事如意,全家幸福。

73、端午节将至,凡在本人心中有一定地位的,干工作不劳累的,点钞票不打瞌睡的,天天欢笑不皱眉的,本人都将提前送上价值人民币一毛钱的短信以表祝贺!

74、让俺的祝福乘坐汨罗江的龙船船,飞过洞庭湖的岸边边,溜过蒿草的叶尖尖,钻过荷包的彩线线,透过白砂糖的软绵绵,品尝端午节的香甜甜!愿端午快乐!

75、米饭和包子打架,米饭仗着人多,见包着的就打,豆沙包、蒸饺无一幸免。粽子被逼无奈,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我是卧底!祝端午节快乐!

76、愿幸福就像一根根粽绳,紧紧地缠着你;愿快乐就像一片片粽叶,团团地围着你;美满就像一阵阵粽香,久久地环绕你。衷心祝你端午节幸福、快乐、美满!

77、缝个香囊锈个荷包,自制几斤粽子,托人到山里采了艾叶,街头买了瓶雄黄酒,加上内心深处的几许关怀与牵挂,作为礼物送给你们,祝朋友们端午节快乐!

78、五月五,是端阳,民俗节日不能忘;荡起浆,推开浪,龙舟下水喜洋洋;艾草青,粽米香,快乐祝福冠群芳;戴香包,喝雄黄,驱邪防病保健康。端午快乐!

79、送您一串香甜的粽子,让轻轻的叶子装着满满的问候,小小的菱角捻出丝丝的情意,长长的丝线系着柔柔的祝福,浓浓的清香露出片片真情,祝端午节快乐!

80、我那天自己动手包粽子,眼看就要包好了,可是我找了半天也不知道包点什么肉进去的好。直到我突然看见了你,我决定就包点猪头肉进去吧。端午节快乐!

81、风柔,雨润,花好,月圆;良晨美景年年伴,幸福生活天天随!冬去,春来,似水,如烟;流年不复返,人生需尽欢!说一声吉祥道一声平安,祝端午节快乐!

82、一层一层粽叶,包裹化不开的深情,一道一道丝线,缠绕剪不断的思念,一颗一颗米粒,飘洒最诱人的芳香,一口一口品尝,传递最深情的祝福,端午节快乐!

83、层叠叠的粽叶层叠叠的香,粘稠稠的米饭粘稠稠的思,红通通的枣儿红通通的运,热乎乎的粽子热乎乎的情,喜庆庆的节日喜庆庆的过。又至端午,祝你开怀!

84、端午节,可将吃剩粽叶包在手机上,放到水里略煮,这样不仅废物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会使手机更漂亮,最重要的是打电话时能闻到粽子味。哈哈端午节快乐!

85、端午节怎么过?耶稣说,西方没这个风俗;上帝答,天堂没这个习惯;孔子沉思:我那时还没这个节日!最后你说:我请你吃粽子!我正等着呢!端午节快乐!

86、常常把你思念,喜欢你青涩的外表,爱上你美丽的内心,总是忍不住想吻你,我要大声说我爱你~~粽子,呵呵,端午节到了,愿你快乐相伴,万事如意。

87、端午佳节人团圆,齐包粽子看龙船。糯米清香传万里,龙舟竞渡呐喊欢。古时为祭屈原魂,今日已成传统节。祝福声声不间断,送来欢乐满人间。祝端午快乐无限!

88、屈原为国投汨罗,百姓感动来祭奠。千年传统成佳节,端午龙舟齐竞渡。粽叶香香裹思念,艾叶长长驱病魔。雄黄美酒细细品,健康快乐身边伴。祝端午节快乐无限!

89、五月五,粽飘香,端午呈祥,一声问候幸福安康;插艾叶,赛龙舟,喜庆节日,万水千山粽是真情。愿你在端午节,粽是开心,粽是快乐,粽是好运,粽是幸福,粽是健康。

第9篇:端午节风俗的寓意范文

(一)民间布艺

布艺,又称布扎。是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民间绘画、民间泥塑、民间面花等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通过剪、缝、绣、贴、扎、拔、缠、纳、叠、镶等技法来制作的一种布饰手工艺品,被我们誉为“母亲的艺术”。河南民间布艺作为农村大众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人生礼仪以及信仰禁忌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民间美术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表现内容

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表现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之初生,即阐明人从哪里来,祈福新的生命茁壮成长。河南农村民间布艺蛙儿枕、双鱼枕中间象征女阴子宫符号的菱形小洞,就是隐喻人从神抵动物和人格化神的母体出生。小孩子出生,过满月、周岁,枕的虎头枕,头上戴的虎头帽(俗称拷佬),脚上穿的虎头鞋(俗称花托),手上戴的虎袖头都能镇惊辟邪,具有吉祥之气。祝愿小儿生气如虎、健康成长、出人头地。第二,婚俗合晋,即男女相交,阴阳相合,人类繁衍,生生不息。鱼、蛙、蝉,葡萄、莲花、葫芦等作为多子象征的神抵动物和神抵植物,以其隐喻子孙繁衍一直是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中常用的文化符号。鱼莲童子、帐内坠花(俗称喜篮儿)、帐沿坠花(俗称花篮)、葡萄针葫芦、金鱼墨线袋、合枕顶、香囊(俗称香草袋、香包)、鞋垫等布艺中的神抵符号都是象征多子、繁衍生息之寓意。第三,丧俗丧祭,即死者灵魂不死,生命永生。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中的鸡枕、元宝枕、寿鞋(俗称送老鞋)、寿群等均有喻逝者灵魂升天、灵魂不死之意,祈祝灵魂平安,游魂回归故里。

(三)河南民间布艺的艺术特点

河南民间布艺在生发、流传、发展和演变的过集体性。指的是民间布艺的制作创作是以河南农村广大劳动者的共同生产生活为基础,反映民间大众的理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融合了民间大众的创作和艺术才能,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集体创作。第四,象征性。指的是河南农村民间布艺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充分利用某种符号、某种事物、某种颜色,利用形状、图案、谐音、联想等手段象征某种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就是对其象征性的最好例子。第五,地域性。指的是制作民间布艺的劳动者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历史渊源以及自身所具有的观念、方式、技艺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河南农村民间布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程中,由于地域环境和巧史文些自己独有的艺术特点:第一货的差异,形成了尸原发性。指的是民间布艺保留了很多民间艺术生发的基本性质。既不炫耀制作技巧,也不矫揉作态,而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制作技能进行创作,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它远比其他民间艺术更贴近现实生活。第二,质朴性。指的是民间布艺就地取材,即兴而作,相机而生的艺术特点。河南民间布艺虽没有过多的雕琢、修饰,却保持着简单、质朴的随意性。

二、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文化内涵

民间布艺作为河南农村民间文化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农村衣食住行、风俗信仰、礼仪禁忌中超越了自身的艺术价值而传承着深刻的、丰富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农村女红文化的艺术载体,对生活的感知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更是在精神的层面理解和阐释民间布艺的本真。传统耕织文明不仅维系着物质层面的穿衣、吃饭,更是维系着精神层面的观念、价值。在文化视野下所延伸的制度、风俗、习惯等构成的精神文化,归根结底都源自于表现大众的心灵和情感的动机。正如吉尔兹所说:“艺术性表现的千姿百态的实质是源于人们对世事方式概念理解的千姿百态,事实上,它们是切合的。”因此,脱离了文化就很难理解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文化内涵。

(一)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与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农村民间大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农村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习惯。它源自于农村民众的生活、习惯,并在情感、信仰,贴近于农村民众,依附于农村民众,同时又在传承和演绎中影响着农村民间大众的精神信仰、生活习惯,并在风俗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中的民俗文化内涵第一,大部分民间布艺都在民俗习惯和民俗活动中产生。河南农村很多地区流传着避五毒之俗,做母亲的必须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之前,赶制出绣有蝎子、蟾蛛、晰蝎、娱蛤、蛇五种毒虫形象的鞋、小儿裤、裹肚等布艺制品,给孩子穿在身上,以避毒趋吉,消灾免祸。端午节当天,老人佩戴在腰间、青年人系在衣襟、幼儿挂在脖颈之上的香囊(俗称香草袋、香包),就像俗语“五月端午太阳红,带个香袋来驱虫”所言,炎夏将至,毒虫复苏,以毒攻毒,防虫防病,保佑平安。这些被传承下来的香囊(有三鱼香包、青蛙香包等艺术样式)、五毒鞋、裹肚、牛兜裤等艺术样式都来源于民俗活动,并在民俗活动端午节中得以发展和演绎。第二,民间布艺依附于民俗传说、民俗观念、民俗活动来进行艺术创作。古代就有“天开于子”的说法,“子”就是老鼠。说的就是上古时期天地混沌,好啃的老鼠咬破了混沌,使得天地分开,有了太阳,万物才开始萌发。河南农村民间布艺老鼠娶亲就源自于老鼠嫁女的民间故事,其灵感的触点就是我们对于聪明伶俐的老鼠所赋予的感佩之情。总体而言,大部分河南民间布艺都是依附于民俗文化。第三,民间布艺作为民俗文化的艺术载体,承载着传播农村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端午节相互赠送的香囊(俗称香草袋、香包)中三角形所组成的六面体以及称之为“龙畏五色丝”的五色绳,端午节五毒之俗中的五毒鞋、裹肚、牛兜裤,婚俗中的合枕顶、帐内坠花(俗称喜篮儿)、帐沿坠花(俗称花篮)、上轿鞋以及幼儿生活中的布老虎等都是河南农村民俗风情和民间传说的艺术载体,在河南农村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留存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与宗教文化

1.宗教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意识、普遍心理,在每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道教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天人合一”以及佛教的“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深刻地影响着民间大众的思想信仰。民间布艺作为农村民间大众的创作形式,无疑在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祟拜中蕴涵着宗教文化的影子。

2.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中的宗教文化内涵民间布艺的内容有些就是源自于宗教题材。通过分析河南农村流传至今的小褂儿、小花被、椅垫、挎饼以及百家衣等民间布艺可以看出,与佛教的僧服“百袖衣”“福田衣”以及寺庙用品浦墩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布艺图腾文化中的天帝、龙、凤以及五毒服饰中“抬头喝藤黄,低头见阎王”的黄色也与宗教文化和脱不了干系。宗教文化的影子自始至终伴随着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传承。比如民间布艺中创造的天帝、龙、凤、虎等图腾和香囊(俗称香草袋、香包)、五毒鞋、合枕顶、鸡枕等都是寻求心灵安慰和精神升华的需要,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不开心转向虚幻的彼岸世界。

(三)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与传统哲学

1.传统哲学漫长历史中,伴随着华夏文明积淀下来的哲学思想就像血液一样默默地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河南广大农村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同样根植于传统哲学的沃土之中。河南农村的民间大众,虽然没有很高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但是作为土生土长在这片大地上的一员,与生俱来就印刻着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而这些传统思想就是我们的民族的魂魄、文化的精髓、艺术的沃土。传统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2.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中的传统哲学内涵传统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表现内容,更是影响了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外在形式。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五福捧寿、双福双寿、寿裙等作品中将忠、孝、礼、义以及“百德孝为先”的传统哲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布老虎、五毒鞋、玉兔鞋等河南民间布艺作品中的造型都是正面,两只眼睛都会出现,根本不会出现侧面或半边不完整的造型。就连门帘坠花、帐内坠花(俗称喜篮儿)、帐沿坠花(俗称花篮)以及衣架杆两头的挂件等民间布艺作品也要讲究对称,这些都是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中崇尚完整的完美性造型观念,即对称、阴阳、和谐等传统哲学思想在艺术载体中的显现。一阴一阳,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