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丰富的文化素养范文

丰富的文化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丰富的文化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丰富的文化素养

第1篇:丰富的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舞蹈;舞蹈编导;专业素养

一、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音乐、美术审美能力

从舞蹈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文化艺术相比,舞蹈艺术具有独特性,同时也拥有自己专有的特征和专业知识,舞蹈给人们带来的是视觉享受,也是审美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与其他类型的艺术相比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本身是一面综合艺术,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结合了多种其他形式的艺术,例如音乐艺术和文化艺术。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音乐、文学知识、美术等相结合,通过人体的肢体动作,将这些艺术通过另一种形式展现出来,如果舞蹈编导不具备舞蹈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其编排出的舞蹈将无法体现出艺术的魅力,可以是这个舞蹈是失败的,为此在舞蹈创作中需要舞蹈编导,具有专业素养,具有审美能力。舞蹈和音乐之间的结合,其实就是一种艺术,舞蹈编导需要将自己从音乐中的感受,通过肢体动作呈现,创作的舞蹈和音乐相融合,音乐感要很强,将自己在音乐中的感受,融合在舞蹈中。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音乐感是舞蹈演员舞感的基础,舞蹈演员的舞感不同,这是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编排中遇到的一个非常普遍而又现实的问题,舞蹈演员舞感的强弱是舞蹈作品中的思想和人物形象完美呈现的关键,为此,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舞蹈演员的舞蹈加强培养,加强舞蹈演员乐感和节奏感的培养。

舞蹈编导对音乐的审美,对舞蹈的审美,是其舞蹈创作的动力,通过自己的音乐感受,对音乐主题、结构等进行了解,用舞蹈动作和音乐主题结合,在音乐节奏和声律中,舞蹈动作的变化是呈现音乐情感的关键,为此舞蹈编导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以及鉴赏能力,还需要有音乐创作能力,将自己的审美通过音乐和舞蹈体现出来。

在舞蹈演出的过程中,服装、道具、布景等都是舞蹈编导审美能力的体现,只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才可以为舞蹈编导提供丰富的文学知识,增加舞蹈编导的想象力,拥有舞蹈创作的激情。在较高的文学素养基础上,舞蹈编导的美术审美才会有依托,文学知识是舞美创作的源泉。舞蹈编导对舞蹈的创作、舞蹈表演中的各项设计,使其审美能力的高度,为此舞蹈编导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

二、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这句话中得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从舞蹈的角度,对生活进行观察,从生活中获得舞蹈创作的素材。

舞蹈最初是以乐舞和民族舞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舞蹈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民族舞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形成新形式的舞种。新新形成的舞种是在民族舞的基础上,从生活中获取一定的素材,对这些从生活中获取的素材进行创作和运用,创作出新的民间舞种,将民间生活真实的反映出来。这个舞蹈出创作的过程,需要舞蹈编导,具有一定的信息提炼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在生活进行观察,进而获得舞蹈创作的素材,从这些创作素材中,进行提炼,对舞蹈进行塑造。所以舞蹈编导需要具有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在生活和民族舞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生活性的代表性舞蹈作品。

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要求舞蹈编导,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可以促进舞蹈的创作。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展开自己现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舞蹈的创作,同时也是对自己想象力的培养,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舞蹈形象塑造的更加的有深度,体现舞蹈的精美。

三、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舞蹈编导最需要具有的专业素养就是舞蹈编导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舞蹈编导具有舞蹈的创作、舞蹈的编排等能力,也就说明舞蹈编导也具有一定的舞蹈功底,知道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技能等基本的舞蹈能力,只有这样舞蹈编导,才可以将自己的舞蹈创作意图清楚的表现出来,使得舞蹈的创作意图更加的直观,更好地进行舞蹈的创作和舞蹈的编排。

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舞蹈编导的舞蹈创作财富,用于扎实的基本功,使用带有情感的舞蹈表情,提高舞蹈的欣赏水平,使舞蹈动作,舞蹈节奏、造型等的塑造更加的完美,达到最佳的舞蹈效果。舞蹈编导还需要了解舞蹈的发展历史,从我国悠久的舞蹈历史中获得丰富的舞蹈经验,从舞蹈的发展历程中,获取知识,对舞蹈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舞蹈本身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也是一种综合的文化,在舞蹈中结合了音乐、美术、设计、文化、风俗等多种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舞蹈编导只有了解舞蹈的发展历史,知道舞蹈中蕴含的各种文化和艺术,才会掌握舞蹈发展的方向,创作出更加具有艺术特色的综合性舞蹈艺术,发展舞蹈艺术,创作舞蹈艺术。只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掌握舞蹈的发展史,才可以真正起到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四、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内在情感和舞蹈创作成果的保存

舞蹈是一个带有感情的艺术,舞蹈具有生命力,为此在对舞蹈进行诠释和表演的过程中,需要舞蹈演员,可以将舞蹈的生命力真切的表现出来,将舞蹈中蕴含的感情准确的表现出来。准确的将舞蹈中的情感表现出来,就需要舞蹈演员具有丰富的在内在情感,这种内在情感是,舞蹈演员对舞蹈的理解,舞蹈编导无法准确的告诉舞蹈演员舞蹈中的情感,只能在日常的舞蹈训练中对舞蹈演员进行培养,让舞蹈演员用心去感受,舞蹈中具有的情感,丰富自己的内在情感。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无法内在情感表现出来,这个舞蹈将不会具有生命力,将没有打动人的情感,舞蹈演员的内在情感,需要舞蹈编导,对舞蹈演员进行引导和启发,让舞蹈演员重视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

舞蹈编导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除了以上这些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善于对自己的舞蹈创作成功进行保存,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才会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学无止境,舞蹈编导的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等需要跟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的变化,不断的扩充和提高,将自己创作出来的、从其他方式学习中得到的成果保存起来,从这些学习成果中,得到舞蹈创作的灵感,让自己的舞蹈创作水平得到提升。

五、结语

舞蹈是一门艺术,需要认真的体会和感受,才会从舞蹈中看到生活中的情感,感受舞蹈中蕴含的情感。舞蹈的创作需要舞蹈编导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这种专业素养不仅是舞蹈专业文化知识、舞蹈专业技能和技巧,还是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艺术的想象能力,对情感的表达能力等,具备专业素养的舞蹈编导才是合格的舞蹈编导,才会创作出富有生命力、富有情感的舞蹈,感染观众,传承和发扬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第2篇:丰富的文化素养范文

1.1生物教师多阅读经典生物书籍,增加人文修养

经典书籍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很多教师在阅读经典书籍的时候往往只注重书籍内的文字知识,而忽略了其蕴藏的人文思想。如由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是药学著作的经典,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其丰富的药学和生物分类学知识不言而喻,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籍,笔深深的体会到其丰富的人文精神。该书是作者踏遍大江南北、爬山涉水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潜心的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医著,让人感触最深的是从作者身上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热爱事业的坚定信念,为之奋斗的坚韧毅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高校教师,在现代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最需要的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兢兢业业,不图名利,把对学生培养成才当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挣钱的手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己的智慧、人格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因此,尽可能多的去阅读经典书籍,能潜移默化的对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2生物教师积极参加人文学科的学术交流,提高人文素养

以历史学为例《,历史学》是一门人文素养比较浓厚的学科,人类几千年的进化和发展历程包含着人类文明成果和取之不尽的经验教训,从它那里可以扩展视野,增添认识问题的厚度,敬重并自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我国作为具有几千年多民族、多种文化交融发展历史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只有回放到历史中,只有用历史来检验和印证才更有说服力。同样,今天的中华文明和炎黄文化,只有用其形成的历史进程才能更准确地诠释它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蓄。只有具有了历史意识,才能更透彻地发现并认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才能体会出像“血浓于水”这样的词汇中蕴含的人文精髓,才能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感,从而激发出强烈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情感。在这种爱国爱家爱生活爱事业的情感下去从事教育事业,就会无形中将这种情感感染学生并传递给学生。

1.3生物学教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关键的一点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文校园环境。所以,各系院乃至学校不但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教师人文素养中的提高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应加强人文方面的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推荐一本好书”、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音乐欣赏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促使其成为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人文素养教育活动的主体。由此达到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陶冶教师情操,完善教师人格,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在学科建设中加大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的力度,在系院中形成重人文的风气,这样必将对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2结语

第3篇:丰富的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舞蹈 编导 素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空前的提高,进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加迫切,所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类重要追求目标。舞蹈是对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人们娱乐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有很大的作用。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的创作者,如今随着民族艺术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舞蹈艺术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人们对舞蹈表演艺术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那么对舞蹈表演的创作者――舞蹈编导的能力也就相应提高。

一个舞蹈作品的创作需要舞蹈编导一定的创作能力,当然只是单单的想象创作也是不行的,无论是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素养,还是音乐方面的造诣以及生活中的观察力和阅历,都是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应该具体的素质,舞蹈是一种对美的表现形式,不单单是通过动作展示在视觉层次的美,而是对整体艺术的整体的完美诠释,单单只是舞蹈动作的话,那么即使再优美、再华丽,这个舞蹈表演也是不完整的,所以每一个舞蹈作品都要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内心和思想,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样才能让观众提高到精神层面的享受,真正达到陶冶情躁、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所以能否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很关键,本文就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做出相关分析。

一、舞蹈编导要有高水平的编舞技法

舞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舞蹈作品的创作者,舞蹈编导可以说就是引领艺术的群体。舞蹈主要就是通过舞蹈动作的展示来完成舞台表演的,所以对舞蹈演员的动作技术要求相当高。舞蹈编导作为舞蹈动作的编排者,高水平的编舞技术是必须具备的。舞蹈演员只是通过多年的表演经验来进行编舞是无法完成的,因为编舞不单单只是靠丰富的舞蹈表演经验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掌握比较系统的编舞技法,对舞蹈中的各个舞蹈动作元素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样不论是进行音乐编舞、即兴编舞、独舞编舞、双人编舞还是群舞编舞,对舞蹈编导来说都能够轻松驾驭。同时,随着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舞蹈编导也要对编舞技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满足人们接受新事物的需要。

二、舞蹈编导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

在我们生活中,音乐和舞蹈二者有着很紧密的关系,舞蹈是对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同样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是对声音和旋律的一种艺术表现,舞蹈是通过动作来呈现出美,虽然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某些角度上来讲,舞蹈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是需要相互融合的,舞蹈也可以说是对音乐更高层次的表现。所以一个舞蹈编导不仅要有很强的编排舞蹈动作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音乐,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音乐,以便为自己的舞蹈作品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

其实,音乐在舞蹈表演中有着很关键的作用,所以一定的音乐素养也就是一个优秀舞蹈编导的基本专业修养,音乐不仅赋予舞蹈表演动听的旋律,而且舞蹈编导也可以通过音乐找到创作舞蹈作品的灵感。一个舞蹈编导的音乐方面的修养与舞蹈表演的编排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舞蹈编导音乐方面的修养直接决定了舞蹈作品的创作水平。

如果说一个舞蹈编导在音乐修养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例如舞蹈编导没有较强的音乐节奏感,无法正确掌握音乐的旋律、音乐的节拍以音乐的和声等等,这样舞蹈编导就没有办法对音乐的实际内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那么要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也就变得非常困难。舞蹈作品的创作室离不开音乐的,舞蹈表演的整个创作过程一定要有音乐旋律的配合才能完成,舞蹈编导只有结合对音乐充分的理解和真实的感受,对音乐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有一个全面掌握,才能创作出能够与之完美结合的舞蹈作品。所以,一个音乐创作者可以对舞蹈要对音乐运用自如。

三、丰富的生活阅历对舞蹈编导很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蹈表演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舞蹈表演来源于生活,同时舞蹈又是对生活更高层次的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基本要求,那么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就需要具体丰富的生活阅历,也只有对现实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才能结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创作出高水平的舞蹈作品。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舞蹈编导一定要对生活进行观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到舞蹈作品的舞蹈形象,这也是舞蹈编导对舞蹈表演进行选材的重要方式。另外,舞蹈编导如果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他还可以通过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开阔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一个高水平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蹈编导的生活沉淀和时间累积,丰富的生活阅历可以让舞蹈编导赋予舞蹈表演以真实的情感。

四、舞蹈编导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简单来看,舞蹈和文学之间好像有一段很大的距离,似乎它们不应该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也不会存在什么交集,其实不然,我们如果深入探究会发现,舞蹈的表达方向和文学的表达方向可以说是一样的。文学对于我们来说属于较高层次的文化欣赏,舞蹈同样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欣赏,而且舞蹈和文学都有意境表达的基本要求,都需要有诗情画意的烘托。

舞蹈不同于文学的地方就是舞蹈不是通过文字来进行表达的,但舞蹈和文学有着一样的感受,而且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舞蹈作品都是取源于一些文学著作。例如《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其实都改编自童话故事,还有伟大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已被改编为舞台剧,而且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广泛流传。舞蹈是对美的一种表现方式,不单单是舞蹈动作的展示,同时也需要意境来烘托,所以舞蹈很大程度上是取材于文学的,需要一定的思维和丰富的文学方面的想象能力。

文学素养是舞蹈编导的必备素养,所以舞蹈编导需要做一些文学方面的研究,多读一些文学作品,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意境构思能力,把在文学作品中体会到的东西融入到舞蹈作品中可以让整个舞蹈表演充满意境,可以更深层次的表达美。通过文学意境对完成舞蹈形象的构想非常有利,比较典型的舞蹈例子有《荷花舞》、《春蚕》,都烘托出各自的舞蹈表演意境,这些都取材于文学意境,并且取得了特别好的艺术效果。

不论是文学作品中的构思方式、作品内容的情节设计、刻画作品人物的手法以及描写细节的方式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方式运用到舞蹈的编排当中,使整个舞蹈表演烘托出意境,更近一步完成对艺术的阐释。通过文学艺术和舞蹈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是一个舞蹈编导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文学艺术对于舞蹈编导来讲就是一个用之不尽的舞蹈题材宝藏,而且舞蹈表演也是对文学作品更深层次的表达。

五、舞蹈编导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

对于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来讲,敏锐的观察力是创作舞蹈作品的一个很基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舞蹈编导通过对生活的阅历,培养自己发现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对社会中的一些能够深刻反映生活的事物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对自己所处的丰富世界浑然不知。

从各种各样的舞蹈表演中不难看出,舞蹈作品的取材有很多种,舞蹈编导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取材,同样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素材,其实来源于生活的舞蹈作品是现代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

通过现实生活来进行舞蹈创作是一个舞蹈编导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舞蹈编导需要到达社会的各个角落,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再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舞蹈的创作素材激发舞蹈的创作灵感,并完成对舞蹈作品的完整诠释,通过舞蹈作品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当然,舞蹈编导敏锐的的洞察力也是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沉淀的,这样对舞蹈艺术的表现才能更深刻,也更准确。

六、舞蹈编导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话题一直都没有远离过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个陈旧的话题,但却永远都不会过时。再舞蹈编导素养的问题,创新此时又显得重要起来。创新是每个舞蹈编导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在这个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里,随时都面临着过时、被淘汰的局面,所以要想让自己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会掉队,也就是不断的发挥创新精神,创作出新颖的东西,让自己的作品凸显出来,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新事物的要求。

例如近年获奖的无惧《中国妈妈》,就充分体现了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尤其是舞蹈编导在舞蹈作品的素材方面,与之前的一些表现母爱的作品不同的是:《中国妈妈》的舞蹈编导把这段历史和伟大的母爱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大爱和大恨的对比构思,更进一步表达出母爱的伟大。

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作品创作的时候,需要对题材有切身的感悟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不论是舞蹈表演的表现方式方面还是舞蹈艺术的特征,对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促进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一个有专业素养的舞蹈编导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专业的编导能力创造出高质量的舞蹈作品。一个好的舞蹈作品不仅能够娱乐观众,还要有自己要诠释给大家的精神文化内容。舞蹈艺术取源于生活,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作为舞蹈表演的创作者,舞蹈编导一定要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己的专业素养,开阔自己的思维,更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以便为大家创造出更高艺术的舞蹈表演。

参考文献:

第4篇:丰富的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声乐演唱;人文素养;情感表现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一种将语言与音乐结合起来,用人声的歌唱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它是人类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艺术化的嗓音来发挥音乐性能、表现音乐形象的审美创造活动。声乐艺术建立在演唱者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素养的基础之上,又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演唱技能的训练,使嗓音达到一定的艺术表演标准,并通过力求完美的技能技巧与艺术审美规范,达到表现作品思想与情感内涵的实践过程。由此可见,声乐演唱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技巧的表现,它的生命还在于传达音乐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所谓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内在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在这里,“人文”是指包括哲学、政治、文学、历史、经济学、法学等科目的“人文科学”;“素养”是人长期实践和训练所形成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组合。因此,人文素养是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外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学识、气质、修养等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精神品质,它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情感世界、意志能力、价值取向、审美体验、意识形态和理想模式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绝非只是简单地将音符和文字符号演变成声音的过程,而一定是歌唱者自身思想情感与人生体验的外化,更是其艺术观、审美观等人文素养的综合。演唱者只有从歌唱声音、音乐感觉、情感表现、艺术形象等多方面去领悟和体会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去挖掘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意境、音乐主题、语言韵律、风格特点,并将自身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倾注于演唱中,才能将美的声音与情感融为一体去呈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从而赋予音乐真正的生命力,表达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一、人文素养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人文素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众所周知,声乐演唱是歌声、音乐和文学语言三者的结合体,这其中,演唱者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往往决定着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悟和表达,如若演唱者的人文素养低下,文化底蕴欠缺,那么在演唱中他对歌词及创作背景的理解、对作品音乐风格的把握以及在对作品演绎中的情感处理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理解作品

声乐作品的内在表现是词曲作者的写作宗旨,而最终所要实现的是欣赏者从演唱中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演唱者首先理解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歌词内涵,以及创作者意图通过作品向欣赏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就必然要求演唱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理解能力。优秀的声乐作品大都体现着极强的文学性特征。要演唱好声乐作品,演唱者首先应该了解的是作者的创作初衷、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境界,表达出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与内涵。而在此方面,演唱者的人文素养越高,对作品的理解就会越完整和准确,在演唱时也会更加细腻。反之,如果演唱者的人文素养低下,仅凭自我感觉来表现作品的情感内涵,只会使作品的处理变得随意和虚浮,演唱出来的音乐也只是缺乏理性把握的情感宣泄,更有甚者,则会完全违背作品的内在逻辑,与作品真正想要表现的思想内涵背道而驰。

(二)把握风格

声乐作品的风格是指作品本身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的某种特点,包括作品的历史风格、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民族风格、音乐创作风格等。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声乐作品的风格是从作品本身的个性特点出发的,在对风格的表现上要求演唱者的声音既要符合作品的风格,又要适应欣赏者的听觉需求,既要与歌唱者的主观表现相吻合,又要联系到声乐作品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如果没有对作品风格的正确把握,即使有再高的演唱技巧也很难完整地表现出作品的真正内涵。然而,演唱者对于声乐作品风格的把握往往受到其文化层次、知识水平、思想领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必然要求演唱者应当具有相应的人文素养,能够清晰地了解音乐风格的差异和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领悟以准确地把握住作品风格,从而演泽出作品的独特风貌和神韵。

(三)创造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反映,它能积极地影响和推动人的认知,激发想象和联想,提高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音乐的本质就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和抒发,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往往会浓缩着作者的一些精神生活记录,是创作者基于自身对现实世界和内心深处有感而发地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演唱者,对所演唱的作品一定要有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并使自身情感受到触动,从而产生强烈的身心感受,产生出表达情感的强烈欲望,进而唤起表演时再创造的热情,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一情感创造的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理解情境,获得感受,表达情感。而深厚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演唱者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情绪,帮助演唱者更好地完成对于作品的情感创造。

二、提高声乐演唱者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对于声乐艺术的发展和促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一名声乐演唱者来说,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声乐演唱技术技巧之外,其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声乐演唱者应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文化道德素养,加深人文修养,才能更好地诠释和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出内心歌唱的热情,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完整以至完美的音乐形象。

(一)在知识的熏陶中丰富人文素养

众所周知,音乐艺术所要表现的最本质的属性即是文化,音乐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表现着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声乐演唱是综合性的音乐艺术形式,同样肩负着表现人类文化特性的任务。声乐作品对于文化意蕴的表现范围涉及文学、历史、民族、地域、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等多个传统和现代的文化领域,这就要求声乐演唱者首先应当找准文化的契合点,努力创设音乐知识的文化氛围,建立起文化意蕴演绎的环境,在知识的熏陶中自觉地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如演唱者可以通过阅读多了解一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音乐家传记与音乐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多去听听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在音乐知识的渗透中学习文化知识,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修养,以此来提高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增强对演唱作品在历史背景、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及内涵方面的正确认知和了解,以帮助其在演唱中更好地去诠释和演绎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二)在生活和演唱的实践中提升人文素养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生活的实践和阅历可以增强演唱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在情感表达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同样的歌曲,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去演唱,其韵味会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有着丰富生活经历的人才会对音乐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并在演唱中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反映到作品当中,其唱出的歌曲才更加富有灵魂,才能更加打动人心。生活的体验丰富多样,包括生活阅历、文化活动、学习经历、社会交往等等,丰富的生活实践可以将人的思维带入到更加广阔的时空之中,开阔人的视野,提升人的素养。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演唱的实践更是提高演唱者人文素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在对音乐形象的演绎中用心去感悟,穿透音乐的表象去领会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进而去领略音乐的文化意蕴,在对音乐情感与音乐美感的体验中,在音乐意蕴的表达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音乐文化的内涵,并从中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在情感的体验中培养人文素养

情感活动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活动。任何情感都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都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其所产生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声乐表演一方面是声音与语言的艺术,另一方面又是情感的艺术。声乐演唱的情感来自于声乐作品的内容,产生于演唱者对于作品的“认知”“态度”和“体验”的基础之上,情感产生的浓厚与淡薄,反映着演唱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即演唱者的人文素养。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声乐演唱的专业技巧在不断得以突破,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达到一定的演唱技术水平似乎变得比较简单。然而,越来越多的声乐演唱者们却更加关注歌唱艺术的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引导和表现,能激发演唱者心中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真情,增强对于音乐的表达兴趣,从而提高演唱者的审美素养,促进其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歌唱表演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活力,而这能够传递情感的声音只有在歌唱者自身动情的前提之下,才能情牵动着声,传递出情,最终达到声情交融的动人效果。当演唱者具有了广博的人文素养基础,才能将丰富的情感灌注到每一个音符之中,才能赋予作品更多的生命力和想象空间,才能真正把作品唱活、唱好。人文素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无论是从声乐艺术的产生根源还是从声乐演唱的实践来看,都需要人文素养的积淀。人文素养越广博、越深厚,声乐艺术的境界就越高,声乐表演的世界就越宽广。因此,一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并从中汲取营养,获得情感,丰富想象,这样才能真正地触摸到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杨忠.《歌唱的灵魂——情感体验》.赤峰学院学报,2009(06).

第5篇:丰富的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文化素养

2012年正式提出“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理想和信念。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线之一就是“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作为民办职业高校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得不思考职业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该走向何方,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孔子文化学院院长杨朝明提出:“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是普及提高传统文化的很好手段,学生要读懂原典,更要从中领悟传统文化,当下最重要的是要认真考虑高校大学语文课的功能与定位。大学语文包含大学生应掌握的语言与文学,还承载着中国文化。高校不应仅是开设相关课程而已,不应仅停留在‘语文’的表层上,而应展现中国文化的风采与魅力。”这段话给予我很大的启示,经过深思熟虑,站在职业院校的广阔天地中,倡导:重建大学语文新平台,弘扬中华文化大智慧。现将思考的成果详细进行阐释。

一、编写符合职业院校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融入大量传统文化内容

目前学语文教材中,传统的诗词歌赋往往占据大量篇幅,学生通过语文课程掌握最多的是文学,除此以外则知之甚少。造成这种结果,因在于人们对“大学语文”的含义十分模糊。

先提出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解释道:“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回答只说明了“语”的含义,并没有解释“文”。“语”即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的含义十分复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文,错画也,象交文。”而且中国古人将“文”等同于“纹”,与人对自己的修饰有关。张岱年将“文”的含义引申为三层:第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第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第三,在前面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看来“文”就交织在人们生活中,表达、装饰并提升人类。因此“语文”是借助语言承载的表达、装饰并提升人类的各种文物典籍、古典艺术、礼乐制度、人为修养、美善德行等。古典文学只是其中之一。

第二问题:什么是“大学”?大学在我们的观念中就是高等学府,毕业后就走入职业生涯。我以为“大学语文”中的大学既具有这个含义,同时更应该传承古人对“大学”的解释。曾子在《大学》首句就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指的是大的学问,大的学问,要彰显美德,最终达到最高的善。最高的善在曾子看来就是平天下。

总之,语文”必须以彰显美德,天下太平为宗旨,选取用语言文字记录的传统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政治、军事、医学等方面,表现出人类对自己思想、情感的装饰,以及对自我终极生命的探求。

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

有一部好教材,没有好老师,只能是徒然。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极为重要,缺乏这种素养讲解中会对文章理解不透,不能深入浅出,更不能将中国传统的观念阐释明白,达不到授业解惑。提出两点可行的措施:

首先,加强大学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培训

高等职业院校教授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大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尽管对传统文化内容有所了解,但缺乏广泛和深入的探究,所以需要单位提供良好的机会,加强培训力度,并且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理清培训程序,以及每个阶段培训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当然传统文化素养不是通过一个短期的培训就能够实现,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深入的过程。但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让教师明确传统文化的本质和核心,由此展开的理解和讲解才不会是个人的随意曲解,以至于谬以千里。

其次,大学语文教师应广泛涉猎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

大学语文教师不一定要成为传统文化方面的学者,但必须在这方面有丰富的学识,因此必须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涉猎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至于曲意逢迎他人的观点。优秀的书籍往往是专家们伟大思想的结晶,常常与伟大思想碰撞,必然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

三、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丰富的课外活动

大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可视性和形象化,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但依然没有离开课堂这个狭小的范围。因此我们提出走出课堂,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才能够真正让传统文化的精神深入学生内心。

首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是诵读的最佳读物,绝对不能通过默读以及阅读其他人解释的作品来理解,只能选择诵读。诵读过程是一个练气的过程,熟练之后,气自然顺畅,对诵读者的身心都有极好的影响,况且多读则其义自现,自然而然提高了学生对传统书籍的理解。

其次,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竞赛

中华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这些基本的知识需要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就需要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积累知识方面的兴趣,使学生明白,除了现代都市化的、网络的知识外,还有很多充满文化内涵的知识符号。

最后,定期参观承载传统文化的古代遗迹

每个职业院校可以根据所在地区保存的古代遗迹,定期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古代遗迹往往是对古代社会现象,发展水平,人类文化的具体表征,通过它们,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具体了解文化是怎样与具体实物相结合,从而对传统文化的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探讨,我们深信,如果每个高等职业院校带着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崇敬,加强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高度重视,努力组织教师编写符合自己学院学生需要的大学语文教材,不断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一定能够将大学语文课程变为弘扬中华文化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朝明.大学语文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衡水学院学报[J].2012.12第6期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第6篇:丰富的文化素养范文

如何在相对紧张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之余,及时提高自己的数学学科专业素养,已成为加速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和难点所在。

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作为“文化”的数学特有的魅力呢?我们数学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学科文化底蕴。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必须广泛阅读,才能引领学生在书海里遨游。但我要说:让我们数学教师也加入“让好书引领师生成长”,读数学教学实践的书、读数学学科文化的书、读文学书、读名著,在读书中丰富自己的数学背景,提高自己的数学学科素养,更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厚重、更开阔、更深邃,使数学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也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真正美丽起来。

我觉得我们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最基本的应该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情感等方面。

“专业技能”作为我们数学老师来说主要就是指“教学技巧能力”。教学技巧也是一种能力,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组织课堂、控制学生注意力、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业检查评价等能力,是我们数学老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我觉得专业技能是教师的灵魂,只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我们真正的教书育人。这就需要我们去钻、去学、去奋斗。一个教师要教好课和处理好各种偶发事件,必须以这“三熟”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情况。熟悉教材和教法,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让课堂教学灵活起来。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三熟”,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在妥善处理好偶发事件后迅速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得快而且自然。每位教师要重视每一堂课,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听课、出课、评课等活动,都会慢慢总结出不同的方法来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了。

“专业知识”主要指“学科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数学知识的应用”等,不能认为现在拥有的知识教学已经足够了、绰绰有余了。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也告诉我们,我们数学教师现有的知识应该不断地更新,我们往往缺乏“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需要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的知识只有不断地递增、丰富,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掌握丰富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认真研读领会课程标准,理清数学课程每个领域的核心目标及其相应的数学内涵,以及每个具体的数学内容的课程教学要求。

第7篇:丰富的文化素养范文

一、丰富教师自身的多元文化体验

想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多元文化教学,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便是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素养,要对于各种不同背景的文化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认知。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达到这个要求,有的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就较为局限。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会很难带给学生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也会十分局限。因此,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平时应当多进行学习,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施教水平与教学能力,也应当多接触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知识。这既是对于教师自身的一种丰富,这也会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为游刃有余,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更多。例如,音乐教材第一册的第一单元,主题为“上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踢踏文化进行教学,以表现上学时愉悦高兴的心情。踢踏是一种外来音乐文化,若教师对这些文化驾轻就熟,并灵活运用到教学中来,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更大的学习兴趣。音乐教育者自身要广泛涉猎世界各地优秀的音乐文化,多听多看,同时,要参加一些系统专业的培训,来提高和丰富自己对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的修养。教师只有首先不断丰富与充实自己,在课堂上才会有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才会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知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跨文化的理解与感受才会慢慢变得丰富,这也是有效地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多元文化的前提所在。

二、音乐技能教学中渗透文化涵养教学

很多教师在音乐课堂上都会过度注重对于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教学,对于多元文化的渗透则显得较为薄弱,这并不是十分合理的教学观念。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对于音乐课程具备较好的理解与感知非常重要,这是深化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基石。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培养与深化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也非常重要。而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中,丰富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体验则十分关键。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都有较好的感知,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自然会得到显著提升,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学过程所在。例如,在教学“冬天的节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主题,融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引入本土音乐文化,同时介绍世界各国冬天的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每一个节日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让学生感知认识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生产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以及文学、哲学、艺术层面的内容。如果音乐教学没有以这些为重点,那么音乐教学只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对于各类音乐作品的感受也不深。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一定要加强对于多元文化的渗透,要丰富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构建带来推动。

三、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

第8篇:丰富的文化素养范文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坚持学习,把能力、品德、知识、技能都作为奋斗目标,是每一位英语老师应该追寻的,本文从如何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素养出发,提出一些有效的意见及看法。

关键词 提高;英语;教学;素养

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中英语教师应当通过不断深入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综合能力素质,增强教学水平,进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教师的素养就是按照从事职业的要求,在先天自然的基础上经历社会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是一个教师心理的、身体的品质,具体有品德、能力、技能、知识、体质和观念等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曾经有人是这样描述未来教师素养的:“对人们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心和对事业的风险,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全面,在富有科学性教育理念和时代精神的指导下的研究能力和教育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形成的教育智慧,这些都是我们未来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如果将这种要求落到高中英语老师身上来说的话,那么就要结合新课标要求和新时期英语教学的特点,具体包括:全新的教学理念;完善的知识结构;出色的工作能力。

1、全新的教学理念

有效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不只是要具备对教师事业的热情,对英语教学的热爱,还要在英语教学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不断进取的干劲和热情;热爱自己的教学对象,能够将学生当作核心的人文素养,对待教授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具有较高的期盼,对每个学生都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另外,英语教师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随时关注本领域的各项教学成果,为我所用提高教学水平。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合理的转变自身角色。在当前的英语课程当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对学生学习起到导航的作用。

2、完善的知识结构

高中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包括:扎实的英语知识、丰富的文化知识、学习策略知识、实践性知识。①扎实的英语知识。指的是英语教学所要求的学科知识,对英语老师来说,就是英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第一,要具有丰富的汉语知识。英语教学就是为了能让学生能够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之间能够无障碍转化,能够应用于日常的交际当中,否则汉语和英语之间很难进行沟通。但是当前我国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当中基本没有涉及到这一点,仍是以教师的英语水平为主。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汉语文化知识,对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研究。第二,要具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具体包括:高中英语特点的知识、高中英语发展动态的知识、新课标对高中英语要求的知识、英语学科教学应具备的知识等等。②丰富的文化知识。文化和语言是不能够分开的,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英语的相关文化学习。高中英语教师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向多文化、跨学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英语教师应当对英美国家的历史、政治、地理等方面都有涉猎。同时,还应当具有丰富的教育知识。③学习策略知识。学习策略指的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加快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所使用的技巧或者步骤。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已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学生掌握好的学习策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④实践性知识。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动力技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生的学习感受等等,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授和交流技能:阅读、戏剧化和解释,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反馈学习状态;提问技能:善于设计各种课堂问题,对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引导深入研究,帮助学生在探索中主动学习;管理课堂技能:能够全面掌握课堂气氛和节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团体效应产生高效学习的动力;评估技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科学有效评估,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且通过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

3、出色的工作能力

高中英语老师的工作能力主要是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能力和英语的教学能力。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能力首先要按照教师具备的英语水平,科学地解读课程的要求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其中有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时限、教学方式和教具的使用等等。通过这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及时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出现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提出解决措施,为学生提供帮助;英语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研究教学课程、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目的。能够在教学中使用最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英语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学生的学习动力。

4、总结

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素养的研究将不断深入。适应有效教学的需要,教师要树立改革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更加积极、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使我们的工作充满快乐,得到深刻的内心满足,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振杰.浅析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

[2]孙雨华.浅析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中学生英语:高三版,2014.10

[3]郭文慧.浅析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1.18

[4]陈仕荣.在教学中成长——高中英语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漫谈[J].社会科学家,2007.S2

第9篇:丰富的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现状;改进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关注。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职业人才,是加快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应该加强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全面对接。在全球化趋势下,对于职业人才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才能使其在职业发展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通过文化导入的方式推进教学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导入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在实践中予以针对性改进和优化,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一、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

1.学生能力发展不均衡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来,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普遍强于文化能力。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语言教学为主,关注学生在词汇、句式、语法等方面的教学,却忽视了能力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发展出现不均衡的现象。[1]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习过程的优化。学生对不同国家风俗习惯、历史知识和生活方式等了解较少,导致在交际中出现冲突。2.语言文化基础薄弱职业院校的生源大多是在中考或者高考中失利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较差,这也会给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导致在英语学习中的效率较低,限制了自身能力素养的培养,也不利于文化的有效导入。教师在教学中未能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缺乏对不同学生英语水平的评估与了解,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无法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3.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式的单一化问题,也是当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这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而且也会导致教学效率受到影响。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学习十分被动,缺乏对英语文化知识的自主探究欲望。未能体现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教学工作也仅仅停留于理论阶段,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不符合现代化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缺乏对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存在故步自封的现象。4.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能力素养,是决定文化导入效果的直接因素,也会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影响。然而,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仍旧较为突出,无法认识到文化导入在教学当中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缺乏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较低,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未能树立明确的英语教学目标,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职业院校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无法找到适合学生的文化导入途径。

二、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首先,应该遵循实用性原则。文化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导入时以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体现英语学科的价值。教师应该注重对英语文化资源的整合与筛选,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增强导入的针对性。在教学中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从而消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陌生感,通过认知冲突和文化冲突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悟能力。其次,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语言知识与文化内容的衔接要更加贴合,防止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以增强教学工作的灵活性。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在文化导入中更加顺畅,防止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消除传统填鸭式教学的限制,真正关注学生在文化素养上的具体表现及学习中的困境,使文化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最后,应该遵循开放性原则。文化本身具有广阔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导入时也应该确保其良好的开放性,实现对多种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英文电影、报纸和杂志等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语文化。[2]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对传统课堂的拓展。

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改进策略

1.培养学生兴趣兴趣可以产生强劲的学习驱动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时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快乐的学习状态中吸收文化知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开发,保持强大的自信心。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应该注重对英语文化的有效整合与渗透,通过讨论名人逸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丰富有趣的故事当中了解英语文化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注重学习目的的明确性,案例讲解应该更具感染力,能够使学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真正增强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活跃、欢乐、融洽的英语教学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增进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增强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与丰富性,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体会到英语学科的乐趣。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在学习当中的闪光点,从而使文化导入更加高效。[3]2.融合背景知识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当中,而是应该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创造多元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正面熏陶。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多项内容,比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等,应该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积极转变思维模式,防止造成思维僵化等问题。文化背景决定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交际原则和表达方式,因此应该注重背景知识的整合与利用,避免学生在英语交际当中出现误解或者冲突等问题。[4]在英语文章教学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能够针对文章内容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获取,实现对教材信息的深度挖掘,明确其中的文化内涵,以便能够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在感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当中,使学生能够遵循文化的差异性,并在取长补短当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文化鉴别意识的培养。文化背景知识的融入应该更具趣味性,通过历史上有名的故事等加以讲解,更加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及需求,以取得良好的导入成效。3.关注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通过词汇教学实现文化的导入,也是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途径。双方在语言交流中,词汇能够为信息的传递构建桥梁,而词汇之间的差异则可以体现文化上的差异性。词汇意义、结构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是词汇的主要意义。尤其是对于社会文化意义而言,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在把握与理解上也遇到一定的困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注重思想态度、社会风俗和价值观念的拓展延伸,使其中的文化信息能够被学生所获取,提高词汇学习的深度。在导入词汇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不同事物概念词汇和语义呈现的差异,有的中文词汇和英文词汇虽然在表面意义上相同,但是其内涵意义却大相径庭。比如英语中的“dog”和汉语中的“狗”,英语中的“dragon”和汉语中的“龙”等等。[5]同时,在很多的习惯用语当中,也会有文化差异的体现,教师在成语、俗语和典故等教学中,则应该从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性入手,以增强文化导入的针对性,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词汇的具体用法。引导学生明确文化和词汇的内在衔接关系,从感情褒贬语、色彩词和比喻性词等不同类型的词汇当中,感受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不同。4.创设对话语境对话语境的创设,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实现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英语知识,但是在口语交际当中却容易存在语用错误。语言交际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验,还涉及更多的礼仪习俗和使用规范等等,而在不同语境当中所采用的语言形式往往也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话题、时间和社会角色、情感、文化背景等要素加以综合分析,以减少或者避免语言交际中的错误。对话语境的创设,能够消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陌生感,在丰富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意识,在实践活动当中使自身表达能力得到锻炼。[6]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不同角色和身份的扮演中,能够提取对话当中的文化特征,明确其中的文化冲突及内在影响因素,以便在后续学习中予以针对性处理。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强情境趣味性、丰富性和多元性,通过音乐、图片和视频等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对话语境,更加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对于文化的感知更加透彻。5.加强课外拓展文化导入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而且要从课外引导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使学生的知识边界得到拓展,适应未来职业发展。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如果只在课堂当中实施文化导入,将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限制。通过第二课堂的打造,真正将学生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进而提升思维活跃性,也是对课内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文学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拓展课外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艺术和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化和多元化。相较于课内文章而言,文学名著的覆盖范围更加广阔,是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的关键途径。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推进相关课外阅读素材。[7]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英语文化。比如开设英语角、举办演讲比赛和表演短剧等等,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课外与课内的衔接,可以使文化导入更具灵活性,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开展英语学习,实现对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利用。6.提升教师素养职业院校应该以双师型师资建设为重点,为英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充足保障,解决当前文化导入中遇到的困境。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和学生个人发展中的现实意义,落实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基本目标。要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使其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师应该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从社会发展和用人需求的角度考量自身教学工作,使文化导入真正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增强文化敏感性。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总结与归纳,在不同教学内容当中实现有效导入。[8]以多元化文化思想为核心,认识到不同文化的特点,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当中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注重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对当前师资队伍予以优化,增强英语教学工作的活力。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以实现对英语教学工作的全面评价,督促教师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手段,使文化导入成为常态化。

四、结语

学生能力发展不均衡、语言文化基础薄弱、教学方式单一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是当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造成限制。为此,应该加强对文化导入的重视,顺应当前教育改革潮流,不断提升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应该以实用性、科学性和开放性为基本原则,使英语文化能够与教学工作实现紧密融合。通过培养学生兴趣、融合背景知识、关注词汇教学、创设对话语境、加强课外拓展和提升教师素养等途径,构建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为文化导入奠定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杨.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J].海外英语,2020(1):101-102.

[2]郭玮.浅析双向文化导入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8):103-104.

[3]陈育敏.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4):184-185.

[4]曾晓芳.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讨[J].中外企业家,2018(36):194.

[5]魏懿.基于“一带一路”的高职院校报关英语教学改革: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专业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7(1):61-65+70.

[6]朱琳.浅析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17(16):91.

[7]李雪.高职英语教育文化导入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