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生物教育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育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教育教学计划

第1篇:生物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在某种程度上看,现阶段很多的初中生物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存在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教学模式上缺乏可行性,没有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而导致了学生对于初中生物学科缺乏兴趣,无法很好地与生物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笔者认为,只有实施分层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注重师生互动模式的学习,才能有效地开展生物教学活动。

一、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生物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这是一种较为全面科学的教学模式。若是能够将分层教学模式有效地运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初中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为此,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充分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逐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层次,并且灵活地根据教学难度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开展教学。例如,在《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有效地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将生物中的有效生殖和无性生殖进行明显的对比,让学生充分了解无性生殖的相关知识和概念。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便可以直接讲授相应的无性生殖知识,这样便能够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迅速掌握无性生殖的知识。

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迅速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我国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便开始逐渐运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创新,才能有效激发初中生对生物教学的兴趣。而且,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是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声音等方面的优势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课程中,教师便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者是可以将一些动物运动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进而能够让学生看到动物的运动过程中的生活习惯,只有通过这样的形式,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同时,当教师在进行播放视频和图片过程中,必须要能够对每堂课程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促使学生更好地处于兴奋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才能有效地提升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效果。此外,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一点,这就是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对于时间的把握一定要精准,若是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间过长,初中生便无法很好掌握好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样也会影响到学习的实际效果。在本文笔者看来,多媒体教学应该控制在15分钟为宜,当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后,一定要迅速转入最佳的教学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促使学生最大程度掌握好各种知识。

三、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

从某种程度上看,师生互动教学,这就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营造一种师生交流互动的良好氛围,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活跃课堂学习交流的氛围,才能让初中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下进行高效学习。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中,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问题与学生进行相应的互动学习。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为了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可以采用唠家常的方式进行提问,针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例如,哪些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时间,让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进行思索,并且利用这种询问的方式,才能更好地逐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避免教学氛围过于呆板紧张,促使初中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切实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

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

众所周知,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总是让教师单方面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却只能是被动接受,而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总是严重影响着我国初中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效率,无法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点的论证过程中来。而且,我们都知道,生物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太抽象,若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将会非常不利的。所以,可以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探讨过程中,促使生物知识得到有效地强化和巩固,其学习效率便会得到显著提升。

另外,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便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在当前应试教育的阶段下,很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为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的团体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为几个生物交流小组,在每个学习小组当中,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知识的探讨中使得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团队协作精神的缺乏。教师在对于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着突出表现的小组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总的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本文笔者认为,只有实施分层教学、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教学以及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推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在笔者看来,通过上述教学模式运用,才能够有效地营造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杨艳玲.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0-13.

第2篇:生物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在实验开始前,由任课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就实验过程中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要点、难点做归纳与总结,形成试题册,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开展知识问答竞赛,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理论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实验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该实验课程是生物技术、动物医学等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一般在大学第三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室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实验试剂的配制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进行统一的培训。仪器主要包括自动部分收集器、电泳仪、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紫外分光光度计、记录仪、水浴锅、紫外分析仪等。实验开始前,由实验技术人员制订仪器简明操作手册,并进行示范操作与讲解,学生反复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牢固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后续生物化学实验的开展及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编实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新的生物化学技术不断涌现,使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院生物化学教研室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共同编写了《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本书删除了一些陈旧、过时的实验,增加了一些与生物技术、动物医学等专业应用紧密的新实验。同时将本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常用试剂的配制及保存,常用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及常用生物化学词汇及缩写写进本书,以方便学生日后的查阅与应用。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为一些基础性、验证性的简单实验,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化”、教学方式过于“程式化”,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定势、机械操作,实验兴趣不高,为此我院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验的系统性学习,建立了一个既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又能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小牛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离、纯化及鉴定”为主题,开展了如下实验项目。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3.1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的实验教学多是教师讲解,学生模拟、验证,被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双向交流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因此,把学生放在一个主动学习的位置上是极为必要的。实验开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包括试剂的称量、配制、高压;实验材料的包装、灭菌;实验仪器的调试、校正;预习报告的书写;实验原理及操作重点环节的思考和讨论等。通过主动参与实验,既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3.2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验的建设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将声、色、动画相结合,使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动静结合、色调鲜明,现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动画、教学视频等,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国内、外实验课相关素材,开拓学生的视野。吉林大学网络虚拟实验建设项目完成的“双向电泳实验技术”等微实验已应用到实验课教学中,教学效果突出,虚拟仿真实验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3.3举办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会

生物化学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学时多,学分高,理论性及实践性极强。学生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结合目前生物化学先进的技术热点和研究内容,自选题目,独立完成PPT;邀请生物化学教研室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交流,同时,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总结。通过举办报告会,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开放实验室,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

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鉴于课堂学习时间及资源的局限性,有必要将实验室对外开放,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吉林大学“大学生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创造条件让学生将好的实验项目和想法得以实施。例如猪脾脏胰蛋白酶的提取及鉴定;蚓激酶的提取、纯化及检测;胰蛋白酶比活力的测定方法比较;梅花鹿鹿茸多肽的提取及应用等实验项目均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并顺利完成了结题鉴定。实验室的开放是实验课计划内学时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和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路。

5教学改革实施的效果分析

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单一的验证实验,而是一环扣一环的连贯性很强的综合性实验。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深化了对生物大分子的性质、提取、纯化及检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学生的实验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实践过程中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室的开放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将科研设想得以实现,部分优秀的本科生顺利完成了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撰写研究论文并公开发表。通过对2012级、2013级和2014级生物技术专业及动物医学专业共约400名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95%的学生满意新的教学模式,5%的学生提出了新的建议和想法,在后续的实验教学中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6小结

第3篇:生物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二、任务和目标

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三、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

我校现在有学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个教学班,其中文化班8个,艺体班2个,每人5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

四、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

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事项的说明,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在周六、周日去实验室做实验)。

4、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原则在学生自动报名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活动每2周开展一次,时间利用课外时间(晚上7:30—8:30),开展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突破、典型习题点评、讲座等等。

五、教学计划 周次

时间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

2.10-2.15

2

2.16-2.22

第二章第一节(1)

第二章第一节(2)

3

2.23-3.1

第二章第一节(3)

第二章第一节(1)

4

3.2-3.8

第一章第一节(2)

第一章第二节(1)

5

3.9-3.15

第一章第二节(2)

自主检测

6

3.16-3.22

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章第三节(1)

7

3.23-3.29

第二章第三节(2)

第三章第一节

8

3.30-4.5

第三章第二节

习题讲评

9

4.6-4.12

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第四节

10

4.13-4.19

第四章 第一节(1)

第四章 第一节(2)

11

4.20-4.26

第四章 第二节

自主检测

12

4.27-5.3

自主检测讲评

劳动节放假

13

5.4-5.10

第五章第一节

第五章第二节

14

5.11-5.17

第五章第三节

第六章第一节(1)

15

5.18-5.24

第六章第一节(2)

自主检测

16

5.25-5.31

自主检测讲评

第七章第一节

17

6.1-6.7

第4篇:生物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高中物理教师们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 高中物理 教学

在新推出的物理课程制度中指出:"物理教师们应该将学生们的生活环境与物理教学相联系,从学生们的基础认识出发,拉近学生们与物理知识的距离。"物理从人们的生活中产生,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将生活化体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们应该凸显出物理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们将物理知识不断的运用到平常的生活中。近年来,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所体现出的优势日益明显,这也需要高中的物理教师们更加严格的规范自己,在对学生们进行物理教学时能够更加有效的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其中,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一、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中起到的作用

1.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们最不愿看到的现象是学生们在课堂中发现疑问却不主动提出,这也是目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高中物理教师们应该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摆脱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进入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互动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这样能够使学生们主动的进行提问,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减轻了学生们的压力,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气氛,而且还能够消除学生们对教师的顾虑,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2.完善现在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形象

物理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绝大部分教学方式都枯燥无味,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的与生活联系起来。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物理的相关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将生活与学习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教师们可以将课堂上一些物理知识的推理性演示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表现出来,通过对生活中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出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将生活问题与物理知识相互联系的学习思维,还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们创新性的思维。

例如在讲解力学这一专题时,物理教师们可以带领学生们去观察一些施工场所中的起重机、挖掘机等器械,通过对这些器械的研究引导出力学的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们能够真切的体会到力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对知识能有更深的理解,并且更容易接受。

3.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

生活化教学方式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它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物理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有机会接触相关知识,还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真正的主导整个学习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主体学习意识,还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做出改正。

二、生活化教学的相关对策

1.渗透生活化教学的相关观念

以往的教学观念只是单纯的给学生们灌输知识内容,教师们希望能够更快更全面的将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测试成绩,但是却抛弃了学生们的情感价值观,往往教师们和学生们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两者之间也只是传授者和接受者的这种关系。在现在社会所需求的不仅仅是知识丰富的人才,对人们自身的素质的要求也非常重要。所以现在应该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关键目的,关注学生们的内在需求,使学生们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例如:在对电能专题进行教学时,教师们可以在发电原理这一知识点中通过当地的发电厂的运作以及对当地城市的发展起到的作用给学生们讲述电能的重要性,还可以将当地电厂的发展史以及现在社会对电力人才需求的情况讲给学生们听,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了解了当地实际电能领域的发展状况,还让学生了解了电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将生活渗透的教学中,使学生真实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新。

2.构建生活化知识内容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将生活作为知识教学的背景框架,通过生活事件来研究物理理论。

例如:教师们在重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重力与力的方向相关的知识与学生们生活中的足球运动联系起来,通过研究如何做好射门和传球的动作来研究重力的相关物理原则,这样不仅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还能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这一缺陷逐渐被人们所发现,同时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也随之被人们所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人们目前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教学方式,只有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进行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们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珈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第5篇:生物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生物;教学方式;改革

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和接纳的理念,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生物,作为一门实验学科,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经过教学实践上的反思和借鉴,切实感受到教育国际化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适应性改革。结合这一理念,以下是我针对转变生物教学方式所作的一点思考。

一、教育理念上:让学生的学“变”得更具有自主性

1.将“被动学”变为“主动求知”

设计教学情境时,选择直观性、参与性、新颖性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主动求知的动机,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宝玉的说法“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儿是泥作的骨肉”,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去思考这一说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开放性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将“巩固知识”变为“展现知识”

生物被誉为理科中的文科,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传统的机械记忆、重复练习让学生深恶痛绝,学习国外通过展现知识来巩固知识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另一方面张扬个性、发展学生才能,养成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引导学生联系青少年喜欢的流行歌曲设计练习:“歌曲《老鼠爱大米》唱遍大江南北,大米中的淀粉在老鼠体内最终被分解成下列哪种成分才能被吸收?a.麦芽糖 b.葡萄糖 c.氨基酸 d.甘油。通过上述类似例题的练习和测试,既回顾了生物学相关的核心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将“运用知识“变为”实践创新”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探究生物规律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课中,学生选择了白萝卜、花生、大豆作为实验材料,并实验检测发现白萝卜中有还原糖,花生含脂肪,大豆含蛋白质。而课前,我们在实验桌上还摆了甘蔗汁、面粉、西红柿、小白菜、甘蓝叶、葡萄糖溶液、食用油等材料供学生选择。由于此实验操作较简单、易成功,所以,在实验中又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在实验中为什么只选择白萝卜、花生、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能否有替代品?思考并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又该如何呢?

二、教育手段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和互联网等,能有力地推动从国外获取最新的和有效的教学资源,同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为生物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适用于学生的学。

1.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直观性”教学

由于不同的学生对生物的理解、感知能力不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展示多元化的生物信息,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内容进行理解。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减数分裂”一课中,通过利用计算机模拟细胞的减数分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动脑去研究、发现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的基本规律,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要比传统的讲授法获得的知识要深刻得多,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合作式”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实行合作式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通过网络的渠道协作互补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让学生课前在网上搜集有关酶与生活的知识,如,加酶洗衣粉,胃药中的多酶片,餐厅洗碗机的洗涤剂,真菌产生的α―淀粉酶,催化淀粉降解成可被酵母利用的糖用于面包等食品制作,蛋白酶类(饼干松化剂)用于制作饼干过程,麦芽中的淀粉酶、蛋白酶、葡聚糖酶用于酿酒,凝乳酶用作奶酪生产的凝结剂等,有的学生还利用各种机会亲自到一些食品生产工厂去体会与感受酶的作用,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制作成课件,这样学生便轻松地学到了有关酶的知识,有了这些铺垫后面的教学就顺理成章了,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三、教育环境上:创设双语环境

教育国际化要求培养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在做好民族教育的同时,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开放意识、掌握国际通用语言的能力。作为教育者,首要的就是培养国际化人才所需要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学、活动、环境等多种双语教育途径促进学生国际化语言的学习。

1.明确生物教材的双语教学计划与内容

在生物教材的选用上,目前还没有成型的生物双语教材,但是人教版高中的三本生物必修教材中,每一个概念都标注对应的英文翻译。这就意味着在新教材实施时,编写者已经有着双语教学的思路。在教学内容保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把生物学和英语知识的难度降低,使内容的难易程度适中,适合高一和高二多数学生的英语的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保持了积极性,成为课堂的主人。

2.营造轻松的双语氛围

生物双语教学实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创设英语与生物相融合的课堂氛围。首先,我们的课堂用语基本上都用英语表达。比如,打招呼“Good morning”“How are you all today”,还有在课堂中的用语,比如:“Now let’s begin our new lesson.”“Look at your books.”“Who can answer my question?”“Louder please.”“Just try.” 另外游戏、比赛、故事表演、小组讨论等,都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极好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失水及吸水”时,可以找两名学生假想成自己是个细胞,分别表演出细胞被置于盐水中的状态和放于清水中的状态。当一名学生为表演失水而缩成一团,而另一名学生为表演吸水挺着肚子且两颊鼓鼓时,学生都会笑出声来,在欢笑中既记忆了知识,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当然,对学生每一次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鼓励,能增添学生的信心,融洽课堂气氛。如表现好时的一句表扬“Wonderful!”“great!”“Well done!”都能使学生备感成功的喜悦;答不出时的一句安慰“take it easy!”则能舒缓学生面对挫折的心情。在激励、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大胆运用英语表现自我,自然而然地融入双语教学活动中。

3.结合具体学情调整双语教学

结合学生英语水平和生物的基础能力,把生物学中的英语专业知识适当地进行转换,适合高中学生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膜上的物质运输”时,教材上“细胞膜的组成”旁边翻译为“constitute(组成,构成)”,由于该单词较为生僻,没有太多学生能反应过来,但说“make up”很多学生就能理解。这样既完成了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同时提高了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真正将英语作为工具来使用,并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熟练它、掌握它。

参考文献:

[1]王华丽.全球化视野下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J].科教文汇,2009(7).

第6篇:生物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情景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由于比较抽象,往往让人感觉很难听懂、不易明白,学生有时会产生不想学、不愿学、不敢学、学不会的心理。如何让高中生物这门课程变“难”为“易”,让学生能够听清楚、搞明白,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发学习,是每个高中生物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在熟悉的环境中对新知识的接受更为迅速,对新事物的感知更加准确。生活化情景教学,或借助生活化情景的间接导入,或借助生活化情景的道具运用,或借助生活化情景的有效提问,把学生引入熟悉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高中生物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生活化情景间接导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生物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脱离日常生活的生物教学,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效果不理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新课程学习之前,笔者非常重视生活化情景导入,借着学生的思考、顺着学生的思维,然后不知不觉、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新内容的学习中。比如,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内容的学习之前,P者用多媒体放映了一段准备好的短片,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几十年来在杂交水稻研究上做法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通过播放短片,学生对杂交水稻有了一定的了解,笔者顺势导入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内容的课堂学习中。在光与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我提前制作了幻灯片课件向学生展示,主要内容就是温室大棚的栽培与种植,在课件中我有意识地加入了蔬菜生长中需要的光合作用的条件,光、水、二氧化碳、叶绿体等,并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对光合作用及其条件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再向学生讲授光合作用的知识,结果学生不仅对光合作用的条件记忆清楚,而且对整个章节学习内容的把握很到位。

二、生活化情景道具运用,让学生更容易感知

生物来源于生活,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借助尽可能接近学生真实生活的生活化情景道具,这些道具非常常见,学生大多都见过、用过,因此,感觉特别熟悉。在学习过程中,抵触情绪和消极心理自然就会慢慢消退,学会、学好课程的自信心也会大增,显而易见,会收到不错的学习效果。举个例子,在学习无氧呼吸章节时,我从家里带了气球、废瓶子等制作了简单的酵母菌无氧呼吸装置,通过做实验,让学生了解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回家找来了气球、废瓶子等道具,自己做实验来亲身感受,深入理解。又如,在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中,我把宝宝的魔方拆了拿到课堂上,用磁条两级特性代表碱基的互吸性,以魔方的角块代表mRNA信息,互补时相互吸引、不互补时相互相持、配对后tRNA携带遗传信息,通过氨基酸和核糖体翻译成蛋白质,通过生活化情景道具的使用,学生明白了先是tRNA从mRNA上获得相对应的序列,然后经过脱水缩合在蛋白质中反译出mRNA上的内容,进而深刻领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意义。

三、生活化情景有效提问,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也是提升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有效提问,往往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实现思维深处的碰撞与交流。特别是生活化情景提问,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理论上的口头说教往往过于空洞,仅靠讲理论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学生感觉深奥,听不懂,搞不明白,有时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细胞呼吸章节的学习中,基于该章节理论性很强,实际教学中不容易讲清楚的实际,在学习之前,我就采取了生活化情景有效提问的方法,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食物放置时间久了会变质,而且越是在高温条件下,变质得越厉害,甚至腐烂?相信大家都喝过葡萄酒,吃过酸奶,那么葡萄酒和酸奶是怎样酿制而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把学生带入细胞呼吸的学习当中,学生感觉就不难,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思维活跃,主动去思考和探究细胞呼吸的原理、外界环境影响及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的程度和全面性大大提升了,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入、更透彻了。

参考文献:

第7篇:生物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应用

合肥学院是一所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是我校本着“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1]重点发展的系部之一。生物化学是我系承担的省级精品课程,为配合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生物化学实验室建有多媒体设施。我们作为2007年到合肥学院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三年内参与了生物技术专业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有以下心得。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中的分子和化学反应的学科,也可以说是主要用化学的原理和语言在分子水平解释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2]生物化学中的重要定理都是通过前人一系列的科学实验逐渐发现并确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本中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单纯地通过板书和挂图的方式不能很直观的向学生展现出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展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使得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把最先进的实验技术和实验仪器向学生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3]

1.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并不意味着仅仅将讲义上的内容逐条拷贝到课件上,照本宣科。如果单纯这样做仅仅是另一种形式的板书而已,从以前的“人灌”到“机灌”,起不到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和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目的。[4]学生往往还会因为课件的内容太多,目不暇接,精力分散,造成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下降。利用多媒体技术,就是要通过课件这个工作平台来充分地运用各种数码科技为实验教学服务,并通过多种沟通渠道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

2.应用多媒体设备服务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我系为鼓励教师把多媒体手段应用于实验教学中,给实验室配备了扫描仪、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设备,利用这些设备可以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以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这个实验为例。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即使两名教师同时向学生讲授分光光度计的用法,每个分组二十人左右,只有教师周围的四五个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操作过程。而后面的学生并不能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教师反复地进行教授。利用数码摄像机可以预先将仪器操作过程拍摄下来,并通过“会声会影”等视频编辑软件剪辑编译,在重要的操作步骤和节点处可以加上文字注释说明强调或者通过调整播放速度用慢动作播放。学生通过大屏幕投影观看实验操作视频,能准确掌握仪器的使用步骤。在生化实验教学中,微量取液器的使用,索式提取器的组装,电泳仪的操作等都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进行。

扫描仪可以将参考书籍上的重要资料和图片扫描下来,通过Firework和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处理,应用于课件当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实验报告当中的问题和错误扫描下来,下次实验课前对其问题和错误进行点评。

介绍仪器设备的外形面板、观察实验现象,以及指导提取过程中,称量、研磨、过滤、定容、移液、离心等步骤的正确操作,借助数码照相机呈现图像是最佳的表现形式。[5]同时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指导过程当中,运用照相机还可以起到监督取证的作用,将学生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动作拍下来,在下节实验课前进行讲评纠正。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出现的异常的实验现象也可以记录下来,以引导学生课后分析思考。

通过多媒体动画来解释比较复杂的实验原理,有的生化实验原理比较复杂,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的实验中关于浓缩胶和分离胶的具体作用,加入了示踪剂的血清是如何分离的,学生单纯从实验讲义中很难理解实验原理。而通过多媒体动画,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多媒体动画还可以用于展示仪器的运作原理,等等。[5]

3.利用现有条件与学生的沟通互动

上面所提到的课件和实验操作视频等也可以在实验开始前通过网络上传到学校建立的Blackboard网络供学生观看预习之用。我系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拥有电脑的比例还不是很高,不到10%,能上网对上课内容预习的学生不多;但是据了解,拥有MP4或带有MP4功能手机的学生比例较高,达到50%―60%的比例。现在的MP4除了视频观看以外,还常常具有阅读PDF电子书等功能。这样我们可以将仪器的操作视频转换为MP4格式给学生观看,还可以将课件或者课外资料等通过软件转化为PDF格式的电子文档供学生阅读学习。在实验教学结束后,还可以通过QQ群和飞信等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对学生在实验当中碰到的问题答疑。

4.关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科方面的基础学科,而实验教学同时又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学科方面也要求高度重视实验操作基本功。所以青年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充电,与时俱进,[6]利用多媒体手段想法设法提高教学水平。结合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应当进行前瞻性的建设。如建立实验室网页等,通过实验室网页可以建立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实验的方式来对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辅助。由于实验教学课时的限制,很多试剂的配制和仪器的操作过程都是由实验老师代劳,学生并没有充分参与进去。虚拟实验室的设想是将实验室中大部分常用的实验仪器的操作视频拍摄编译上传,操作的标准步骤上传,将实验讲义上传,学生可以通过点击链接而学习实验试剂的配制准备过程,实验仪器的标准操作,并可以下载保存。学生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这个平台来学习各项技能,并且通过这一平台对其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实验设计提供帮助。[7]虚拟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在讲义要求以外的实验,并可以节约大量的试剂和实验仪器损耗。这也是未来实验发展的一种趋势。

综上所述,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研究符合教学规律的课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与学生沟通互动,并积极进行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良庆,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79-80.

[2]王希成.生物化学(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彭帆,肖方详,王艳林.多媒体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J].健康研究,2009,(6):236-237.

[4]范桂林,罗小丽.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法[J].科技资讯,2006,(33):70.

[5]沈剑敏.生物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79-81.

[6]高涵.青年教师如何做好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J].齐齐哈尔医学院院报,2006,(7):862.

第8篇:生物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学科竞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05-02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开展的专业素质类的竞技活动,是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思维构建和实践操作的综合考评过程[1,2]。而学科竞赛的结果更加集中体现了学生对专业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身心素质及协作精神,并进而通过学科竞赛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来挖掘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研究思路。目前,不少高校在教学安排中都存在实践教学弱化的现象,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能力锻炼,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不均匀的现象,这样十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农业、理工类高校[3]。因此,为了培养专业基础过硬及以学生科技创新为导向,培养农业类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领域的综合技能,新疆农业大学举办了首届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而本文就结合本次竞赛实施效果,针对如何开展和建立系统、规范化的生物化学领域学科竞赛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探讨,为农业类高校相关专业开展学科竞赛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一、大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态度

为了更加科学地了解学生对参与我校首届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态度,本竞赛组委会成员在农学院、林学与园艺学院及草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大二及大三的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重点调查学生对参加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看法及态度。最后统计,本次发放网络电子问卷共计15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问卷回收率为80%,其中大二学生反馈回复78份,大三学生反馈回复42份,在回收的12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89%地点学生表示非常赞同学校组织与专业相关的学科技能竞赛,认为这对于学生自己对专业技能的巩固理解及提升应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可以更加深入、有效、系统地完善学生具备的专业实践技能,增加对生化实验技能的整体理解。同时,通过竞赛,学生在实验技能实操方面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竞赛可以充分意识到在生化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对问题的辨析能力及对整体实验的归纳整理能力。由此可以充分说明,我校大学生群体对于参加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意义的认同度是非常高。

二、影响大学生参加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行为的因素

然而通过初赛的第一个阶段,竞赛组委会成员发现真正能付诸实践参与此次比赛的人仅64人。随即,我们对未参与本届技能学科竞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中发现造成未参加本届学科竞赛初赛的同学,其原因分为三类:第一,学生自身的因素。通过调查学生反馈出,如今一提到学科竞赛,学生自身就会认为是学霸级别学生参与的活动,与专业综合能力相对薄弱的自己没有关系,如果前去参加,也只能充当“炮灰”,得不到锻炼,没有参加的任何意义。第二,对学科竞赛的传统观念。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举办的学科竞赛通常形式较为传统和呆板,没有兴趣;学科竞赛的宣传效果还应该加大力度,这样就能避免一些想参加比赛的学生错失参赛机会。第三,学科竞赛安排的时间。学生认为学科竞赛的时间安排一定不能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耗费大量的业余时间,而且尽量安排在每一学年课程相对较少的学期,这样学生可以以更充分饱满的状态参与比赛。

通过调查可见,影响大学生参加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行为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弱,这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我校农学类专业教育体制虽然一直在摸索和改革,但对于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仅安排在24学时的实验课中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造成了真正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并不多,从而促成了学生的生化专业理论知识性相对较强,而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能力比较薄弱。而学生的普遍观点认为,现今的学科竞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相当高,仅知道一些传统课本的知识很难在竞赛中获胜。所以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弱是学生不太愿意参加学科竞赛的一个软肋,也是决定性因素。

第二,较为传统的学科竞赛模式造成学生望而却步。通过本届竞赛的初赛、复赛和决赛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信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学科竞赛因结合生活中的生化问题,以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进行开展,这样会吸引更多学生的参加。过于传统和呆板的传统学科竞赛模式让学生感觉到乏味和胆怯,严重阻碍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参加竞赛过程中感受到生物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意义,能通过竞赛实现提升自我生化综合能力的乐趣,让大家更加喜爱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这才是学科竞赛的重要意义所在。其中,不少学在反馈信息中表示,若学校举办一些略带娱乐性而又不失专业性内容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活动,他们会更愿意参加。因此,此点可充分用来借鉴,为今后学科竞赛的形式多样化探索提供方向。

第三,学生参赛时心理素质及经验不足引起学生参赛水平发挥。学生参赛时的心理素质较低,容易紧张引起参赛水平失控的现象在本届学科竞赛中也屡次出现。在学生参加完学科竞赛复赛(生化技能实操)环节的反思自评中。竞赛组委会成员发现,诸多学生都谈到自己由于参赛时过于紧张,将原本自己很熟悉的操作技能都忘记或操作错误的人数居多,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例如对竞赛操作环境的不熟悉等因素。而我们都知道,大学的学科竞赛是而向所有专业相关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覆盖而更广,参赛心理胆识的锻炼对于初次参加竞赛的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如何降低学生的参赛心理紧张情绪及提升学生真实参赛水平的发挥也有待于研究。

三、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届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实施及参赛学生的表现,结合现今我校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笔者深入思考建议,我校应改革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实操部分的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学生对生化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术强化的教学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们的生化综合实验技能能力。

首先,要改革农学类专业专业必修―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实验环节的体系结构,需要改革该实验环节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实践实操考试为主,笔试为辅助的考核方法,增加对生化实验的设计环节。除了学生上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时间外,规定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定量的实验设计任务。这样能有效引导学生在达到正常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生化实验思维设计方面的锻炼。

其次,将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实验环节改革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课程实验环节掌握最基础的实践内容后,使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成为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将更多的生活中出现的生物化学实际应用引入学科竞赛中,不仅突出了学科竞赛的趣味性,而且可以使学科竞赛的达到更高一层的深度。以竞赛推动教学体系的改革,以教学改革为学科竞赛提供基础支持。

第三,建议建立分级竞赛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学科竞赛中。其中,第一级是生物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让老师在进行实验授课的过程中就举行学生班级内部的学习比赛,激发学生对学好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兴趣,让80%的学生强化和清晰对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意识。第二级是生化实验课程开设的学期进行全校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选出40%的学生组成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协作小组。再进行系统更深入的培训,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使用说明、生物化学实验的核心四大技术、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原理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锻炼,提升学习难度,扩充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原理和设计能力,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第三级是利用放假间对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队员组成创新实践小组,强化锻炼,结合我校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开展,对学生进行科研问题研究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达到为参加省级及国家级相关的学科竞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晓彤,陈晓洪,等.基于学科竞赛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实践学,2013,(10):1007-1009.

第9篇:生物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生物监测

翻转课堂理念来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考虑如何给因病无法进行课堂学习的学生补课时用到了这种方法。他们对传统课堂进行了颠覆性尝试,起初他们只是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目的是为耽误上课的学生补课。不久,他们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展开课堂教学实践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

一、生物监测项目化教学现状

生物监测课程是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自从项目化教学方法引入该课程以来,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生物监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制订监测任务、采样、样品鉴定以及分析评价结果的能力。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一个项目。项目操作,可以使知识内容与工作情境直接联系,使学生获得全面、感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体验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实现转换,从纯粹的学习者向学习者、工作者相统一转变。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示范,然后学生分工协作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给学生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了解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项目完成后,要通过编写监测报告的形式对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

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了解项目的整个流程,即方案设计、现场勘查、采样点确定、试剂配制、操作流程、结果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结合。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深化与拓展知识的能力。

二、项目化教学面临的挑战

1.教学任务繁重,课堂时间紧张。在进行生物监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分配要非常精确。如果某一个环节时间过长,就会影响整个教学的进度。但是一个班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对于整个教学的掌控难免会出现疏漏。

2.学生人数过多,很难面面俱到。目前,我校该专业一个班学生一般都在40人左右,分7~8个小组展开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项目任务,并能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往往顾此失彼,不自觉的学生往往蒙混过关。所以,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是很好。

3.工作情境难以完全模仿。项目化教学是以行动为导向、以真实的工作内容为核心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学校实验实训室条件的限制,要想完全真实再现工作岗位的每一个环节是非常困难的。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也只能是一个接近真实岗位的仿真环境,与真实的岗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生物监测项目化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生物监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嵌入得到解决。教师将一些简单易理解的理论知识点以微课或者课件的形式设计好,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进行自学,并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是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不必面面俱到,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

对于一些需要示范的内容,如平板画线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等,教师提前录制好视频,让学生在课外观摩学习,这样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变得直观、生动而又有趣。此外,对于每一个工作项目,学生可以到企业把相应的真实工作环境录制下来,让学生从录像中直观地了解将来就业的岗位环境。

利用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化教学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单纯项目化教学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Sams, Aamon.The flipped classroom, 242nd National Meeting of the Americcan-Chemical-Society(ACS).AUG 28-SEP, 2011(1).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g教育,201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