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身心素质问题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Although started late, private courier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ll over the country. But it appears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shortage of quality talents.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courier enterprises employees, this article uses AHP method to construct various personnel competency model. It hopes that this article will play the role on enhancing the staff quality in practice of private courier enterprises.
关键词: 民营快递;胜任力模型;AHP;员工素质
Key words: private courier enterprises;competency model;AHP;staff quality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110-02
0 引言
快递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模式自1979年进入我国以来,我国的快递行业不断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民营快递企业参与程度较高的同城业务和异地业务也日有增。但是,在与国有快递和外资快递竞争中,人员素质低下可能成为民营快速企业在竞争中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提高人员素质对民营快递企业在招聘与选拔,人员培训与开发,薪酬与绩效管理,战略性人才计划等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民营快递企业的员工类型
1.1 按从业人员的学历划分 根据调查,民营快递企业的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比例为:初中及以上占9.7%,中专、高中、技校占68.02%,大专占17.5%,本科占4.5%,硕士及以上占0.14%。缺少高学历人才,将使得企业整体素质低下,加之企业内部培训不足,势必会严重影响民营快递企业的长远发展。
1.2 按从业人员的劳动力来源划分 多数民营快递企业受到规模、设备和资金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些企业招工时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素质整体相对较低。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工人在收件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分别为:38%和33%。待业人员约占13%,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由于考虑薪酬福利等众多因素,投身快递行业的比例仅为11%,受其他原因影响的比例仅为5%。
1.3 按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划分 本文根据陈文轩[2]等对民营快递从业人才结构的划分,将民营快递企业员工分为四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生产人员。根据调查,民营快递企业中生产人员所占比例最大,高达73.39%;专业技术人员占10.95%;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的比例则相对较小,各占8%。突显出目前我国快递服务的劳动密集特征。
2 员工素质的现存问题分析
本文研究的人员素质包括员工的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以及包括知识、智力、技能与才能的智能素质等。民营快递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会出现人员素质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 员工专业技能差,基本上招聘后一周内就上岗,多数民营快递企业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致使员工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根据消费电子网对2010年快递业投诉排名前十的企业数据显示,星晨急便的投诉量增幅最大,而宅急送、汇通、中通、韵达的投诉增长率均超过100%,投诉增长率最小的是顺丰,只有28.95%。员工在没有物质激励的情况下,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表现得消极懒散甚至对工作不负责,使得企业的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2.2 文化水平低下 员工大多文化水平较低的,他们只负责邮件的接收和递送。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在其创立期一般只雇用几十个甚至十多个员工,导致员工掌握计算机等专业技术的能力也相对较差,文化水平不高。
2.3 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重视不够 民营快递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够重视。然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快递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之一,甚至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丢件、盗件、抢件、迟到和快件损坏导致民营快递频繁遭到投诉,而这类工作失误有80%以上的原因是由于职业道德水准不高造成的。
2.4 企业管理人才匮乏 根据上述,在民营快递人才结构中,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只有8%,可见其人才供给相对不足。根据2010年投诉网显示:从投诉类型看,80%以上的投诉仍然是“延误率、损毁率、遗失率”。这“三大投诉”的深层原因是民营快递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等。因此,采取有效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降低这“三大投诉”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针对上述员工素质问题,国家已出台相继政策,希望民营快递企业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全国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就是解决员工素质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总之,民营快递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已经不可能成为空谈,而是需要在实际的人力资源工作中得以落实。
3 基于胜任力的员工素质模型构建
3.1 模型构建思路 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具备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个性与品质要求、动机表现、自我认知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通过素质模型可以判断并发现员工绩效优秀与一般差异的关键能力素质因素,从而成为改进与提高绩效的基点。本文采用2.3节对员工类型的分法,将民营快递企业员工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生产人员四种。在员工素质模型构建之前,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一,采用文献查阅法收集资料,搜寻民营快递人员素质一般性指标。资料来源有书籍、报刊杂志、专业网站以及历年统计年鉴。第二,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个人和企业分别进行调查,对所搜集的素质指标进行逐条添加、修改及删除,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使其成为一个较完善的指标体系。第三,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所拟定的指标分配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构建民营快递行业的人员素质模型。最后,结合调查问卷,验证层次分析法构建的素质模型正确与否。本文综合各种文献对不同人员素质的理解,得出民营快递企业员工应具有的13种素质,并由此构建了员工素质模型(如图1所示)。
3.2 管理人员素质 胜任素质包括:创造能力C1、人际沟通能力C2、团队合作能力C3、决策能力C4、日常管理能力C5、信息获取能力C6、知识学习与运用能力C7。
根据层次分析(AHP)法,对管理人员应具有的七种胜任素质进行两两比较,计算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将指标权重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由此可得:
W>W>W>W>W>W>W
因此,民营快递管理人员应重点培养日常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本文将民营快递企业员工需要具备的素质要素进行了分级定义。将某类员工相对于每一项具体的素质要素的需求划分为1-5个级别,“5”代表对员工对某一项素质要素的需求级别最高;“1”代表需求级别最低。由此综合得到民营快递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分析表(如表1所示)。34份调查问卷中,约有88%的人给日常管理能力打5分,给决策能力打4分。结论基本和AHP法一致。
3.3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民营快递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快递企业中掌握了某类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人员,包括快递企业中系统维护人员、财会人员、信息技术开发人员等。这类人员的胜任素质应该包括:身心健康能力C5、法律与安全意识能力C6、服务意识能力C7、人际沟通能力C10、专业技术能力C8、信息获取能力C9、团队合作能力C11。
根据AHP法,本文将指标权重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由此可得:
W>W>W>W>W>W>W
因此,民营快递专业技术人员应重点培养信息获取能力、法律与安全意识能力、身心健康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此外,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本文得出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分析表(如表2所示)。34份调查问卷中,有82%的人给信息获取能力打5分,91%的人给服务意识能力打4分。结论基本和AHP法一致。
3.4 营销人员素质 这类人员的胜任素质应该包括:身心健康能力C5、法律与安全意识能力C6、服务意识能力C3、人际沟通能力C8、专业技术能力C9、信息获取能力C10、团队合作能力C12。
根据AHP法,本文将指标权重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由此可得:
W>W>W>W>W>W>W
因此民营快递营销人员应重点培养市场开拓能力、身心健康能力与服务意识能力。此外,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本文得出营销人员素质分析表(如表3所示)。34份调查问卷中,有91%的人给身心健康能力打5分,88%的人给市场开拓能力打5分。结论基本和AHP法一致。
3.5 生产人员素质 这类人员的胜任素质应该包括:业务操作能力C3、知识学习与运用能力C8、身心健康能力C9、服务意识能力C10、法律与安全意识能力C13。
根据AHP法,本文将指标权重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由此可得:
W>W>W>W>W
因此民营快递生产人员应重点培养身心健康能力、知识学习与运用能力、业务操作能力。此外,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本文得出生产人员素质分析表(如表4所示)。34份调查问卷中,有94%的人给身心健康能力打5分,88%的人给业务操作能力打3分。结论基本和AHP法一致。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民营快递业员工素质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结合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胜任力素质模型理论,以期帮助相关管理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员工素质培养,通过对其人才素质现状的实证分析,使得其相应胜任素质能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系统中得到应用,建立联系组织核心能力与人才需求的平台,发觉并培养民营快递高素质人才的能力。
注: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西安邮电学院管工院老师的悉心指导.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同时感谢顺丰快运、韵达快递等公司在调研期间对本论文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HuLili,ShenChen.A Competency Test Model of Marketing Personnel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Case Study of Xi'a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C].2011.11.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职业角色与心理角色转换不到位。
学校德育形势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变化,要求中学政治老师及时转变自身的理念和定位。但是,有一些老师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很好地做到。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在工作中缺乏热情,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得过且过的心理严重。
2.心理状态不稳定。
功利化的教育观、高升学率的质量观等使政治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许多中学的工资奖金与工作量挂钩,政治课教师多是多班上课,兼跨两头或三头课,作业批改量大,但得到的报酬相对少,很多老师比较抑郁、焦躁、精神不振、情绪不稳定。
3.自身知行存在脱节现象。
政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健康人格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但是,有一些政治教师上课讲一套,课后行为却是另外一套,甚至还存在着在课堂上一边向学生宣讲科学的理论,一边又发泄一些对国家、社会、学校不满的不负责的言论的情况。
二、中学政治教师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1.社会及政府主管部门要优化中学政治课教学和中学政治教师成长环境。
第一,社会各界要重视中学政治教师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意义,重视政治教师的价值,继续加大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气候,提高政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努力达到巩固教师专业思想和周围能够增强教师职业满意感的目的。尤其是学生家长要充分认识到中学政治课对孩子的意义,支持与配合政治教师的工作。
第二,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要秉着“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大对中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指导与督促,采取完善学校的教学评估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政治教师的工作,从政治学科的特点出发合理确定工作量和报酬等措施,创设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2.中学要重视和改善中学政治教师的成长和工作环境。
第一,重视中学政治教学。尽管政治科目在中考和高考中没有语、数、外分值大,但它是中学生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主渠道。对于中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深刻认识到政治课的重要性,改变政治学科边缘化现象,有意识地强化政治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从制度和管理方面为政治教学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同时要为政治教师的成长和工作提供一个较为公平和宽松的环境。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加强领导民主作风和意识,注重感情投资,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与和谐的学校环境,使教师置身于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从而舒畅地工作;合理安排教育、教学,同时解除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具有对教育工作的安全感;有良好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能成为激励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制定适合本学校、本学科的评价和激励标准;开展各类活动,让教师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娱乐活动;多关心教师,使教师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3.中学政治教师要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调谐心理的能力。
第一,合理安排好生活、学习和工作,尽可能使自己得到必要的休息和放松。政治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安排,不要过多透支自己的健康,要让紧绷的状态稍作放松;还可适当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如养花下棋、写作旅游都是有效调节心理压抑的方式;除此之外,适当参加体育运动,把心中的郁闷烦恼连同汗水一并“排泄”出去,这样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分散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理性分析自身的工作境遇,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政治教师应正确认识对自身的期望值。自我期望值越高,与现实的冲突越激烈,则产生的压力也越大。因此要理性地分析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相对受冷遇、政治教师相对不被重视的现实,认识到这种现实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文化多元化,以及应试教育影响下的综合产物,面对这种境遇不能埋怨他人,埋怨社会,而是要积极应对,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投入更多的工作热情。同时,应学会适当降低对自我的期望值,认识到自身现有素质能力状况、学校工作环境和社会发展程度等因素都会对个人的发展程度加以制约,这些因素中很多是自己不可控制的,应当结合个人、学校及社会等现在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可能趋势为自己设定适当的目标。
第三,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对政治教师来讲,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是关键,自身的素质越高,自己所能控制的因素就越多,应对教育教学棘手问题的信心就越大。政治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和好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成长。
【关键词】冰雪运动;身心素质;运动员
1、前言
冰雪运动是指人类在寒冷的环境中依托于冰雪所从事的体育运动。冰雪运动,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身心素质有着其他运动项目不可代替的作用。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20-23%的大中学生的身心素质存在问题,主要表现:身体素质差,学习的效率不高;意志品质脆弱等。因此应正确把握其特点和归路,合理地吧冰雪运动项目应用于体育教育学实践中,这将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及运动员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化市体育运动学校从事冰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60人,其中男35人,女25人,年龄14-17岁。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关于《冰雪运动》,《中国体育科技》等书籍刊物等。
2.2.2调查法;关于冰雪运动对运动员身心素质的影响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3.结果与分析
3.1冰雪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培养
冬季坚持从事冰雪运动,不仅巩固运动员在其他季节获得的锻炼成果,保持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而且还能实践增强体质,提高运动员能力的目的。
3.1.1发展基本运动素质
经常参加冰雪运动可使肌纤维肥大,肌质增多,使肌肉变得坚实,从而提高了与电影的运动素质。
3.1.1.1力量素质的训练
力量素质的训练,正日益受到冰雪界教练们的高度重视,但是训练的手段和方法要从实际出发,与运动员肌肉发育的特点结合起来,要遵循躯干肌先于四肢肌的繁育,上肢肌先于下肢肌的发育,大块肌先于小块肌肉发育,屈肌先于伸肌发育,肌肉以纵向发育为主,收缩力和耐力较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
3.1.1.2耐力素质的训练
根据运动员机体供能特点,耐力素质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无氧耐力的基础,运动员的心脏和支配心脏的神经发育不完善,每搏输出量少,心率快,肺活量和肺气量通量少;摄氧能力低。最大摄氧指标较少,呼吸频率快,综上诉述,运动员的心血管和呼吸器官系统的解剖学特点决定运动员在这一时期的训练中,应采用有氧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持续的实践比较长,容易使人感到枯燥,所以它也是培养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有效方法。
3.1.1.3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少年冰雪运动员这一年龄段是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敏感期。抓住这一段时期进行科学训练,能期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应速度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是神经反射这一生理过程的结果,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运动员在进行反应训练时要注意力集中,使全身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呈一触即发之势。这种紧张状态必须有一定时间限制,一般为1-5s,否则非但不能达到训练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3.1.1.4柔韧性素质训练
冰雪运动员的柔韧性的训练是艰苦的一项内容,需要运动员在心理和身体上承受很久程度的痛苦,如果安排的不合理会使运动员产生逆反和恐惧心理,从而导致训练效果下降,因此柔韧性的训练应穿插在准备活动及基本的空隙进行,每次时间能过长,但每次都要有该训练的内容,整理活动时需要有括伸练习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3.1.2促进运动员骨骼的生长发育
冰雪运动能够改善骨骼的营养供给,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但从事户外运动时,由于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而钙和磷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这就是为骨骼长长长粗提供了物质养料。骨骼的生长发育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能力的增强起着重要作用。
3.1.3提高运动员心血管功能
寒冷对皮肤的刺激促使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液向心脏回流,减少热量散发,随之在神经系统的调解下,肝脾等内肌所储存的血(血库)释放出来,向全身体表充实,以抵抗寒冷,保持体温恒定,这样全身血管以及内脏的血管收-放,缩-伸,大大调动了全身血液的总动员,以维持整个身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因此冰雪运动对于运动员心血管功能的增强和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3.1.4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运动员在常温下肺活量达不到标准,当运动员从事冰雪运动的时候,由于冷的刺激,使呼吸变得急促,深长而有力,大部分肺泡参与活动,肺部弹性增强,肌体要求呼吸肌大幅度的参与运动从而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同时用力地防范了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冰雪运动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身心素质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1.2运动员在参加冰雪运动过程中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对疾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1.3冰雪运动可以培养运动员的心里品质,增强了其抗挫折能力和克服不良心理导向的能力。
4.2建议
4.2.1冰雪运动应正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合理地把冰雪运动项目应用于训练实践中,这将对运动员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及运动员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产生深远的影响。
4.2.2把心理训练摆在应有的位置来抓,充分认识心里训练所起的作用,进行科学系统的心里训练。
【参考文献】
当前建设工程监理事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行为,促进了施工单位规范化施工管理,维护了建设市场次序。但是,我国的监理行业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行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如何加强监理业的高速发展;如何规范市场参与方的行为充分发挥建设监理制在建筑市场中的作用。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每一个工作者迫需关注的问题。目前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1.监理企业资质问题
当前,监理企业资质方面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监理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监理企业都要改组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监理行业。从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对于监理企业资质的审核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虽然我国建筑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招投标法》、《建筑法》、《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理企业资质监督制度,但是尚未完全监理企业的职责范围和市场主体地位,这必然导致在监理企业的资质审核中出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等现实问题。由于监理企业成立条件要求低,企业承担风险小,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监理企业、咨询公司。客观上导致了竞相压价,收费低必然人员配备不齐,素质达不到要求;影响了监理质量,也影响了监理形象。过度竞争造成了不良竞争,也造成了市场混乱的局面。因此,改革和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势在必行。
2.监理取费较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在长期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监理行业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监理取费办法、标准等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我国监理行业低收费问题的弊端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利于监理企业吸引和留住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2)不利于监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模式改革;3)不利于监理企业工作水平的提升。另外,国内一些监理企业难以从母体中脱离出来,很大原因也在于收入不高。因此,适当提高监理价格是完全必要的。工程监理是一种高质量的服务,当监理价格过低时监理企业很难派出高素质的监理人员,很难把业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者无法保证监理人员数量,也就无法提供优质服务,“优质优价、低价质差”这是市场规律的一个法则。
3.现场人员配备不合理
由于取得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证书的人很少,真正到监理一线工作的人就更少。真正到岗的都是那些离退休或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因而工作责任心不强;另外待遇不高,监理工作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工程监理是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因此,监理队伍的构建必须坚持高素质、高标准、严要求的基本原则。针对国内监理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人员配备和专业素质问题,在今后的监理工作现场人员配备中,要注重加强监理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对于已经取得职业资格的监理工程师应定期组织他们参与工程实践,并且加强在岗培训和再教育,以保证监理工程师适应工程施工工艺、技术等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现场监理工程师的取费应尽量合理,以便留住具备较素质的专业监理人才。
4.监理行业的定位问题
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对于监理行业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监理行业作为独立的三房为,对于建设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而另外一些专拣、学者则认为监理行业作为建设单位的代表,一切工作的开展都应以维护建设单位的利益为主。由此可见,由于受到不同社会观念和思想的影响,监理行业的定位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监理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从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角度进行分析,监理行业在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都承担了重要的职责,监理企业要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而且要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等符合合同的具体规定。此外,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中,建设单位对于施工安全的管理逐渐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这也是树立建立行业社会的地位的有利机会。只有在不断加深社会认识的基础上,我国监理行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得到准确、客观的定位,并且不断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地位和作用。
5.监理企业发展的问题
我国工程监理实力较弱,行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强监理企业内部建设,必须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在科技上创新;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激励体制,留住和培养人才使其全身心投入监理工作。守法、诚信、公正、科学,这一理论提出了监理行业的行为准则。监理企业不仅要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还要提高其政治素质,强化廉洁自律管理,使监理人员真正做到公正、独立地开展监理工作。
6.结语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现代监理行业必须展现出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特征。作为监理行业主体的监理单位必须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并且依靠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对于建设工程的投资、进度、安全、质量等按照合同规定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从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与国际监理行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注重全方位、立体化的基本理念,在全面提升监理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监理行业整体水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新江. 浅谈建设监理在工程招投标中的作用[J]. 建设监理,1999(22):45-46.
[2] 曲春慧,周坚,陈海民. 建设工程监理招投标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2):19-20.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打造和谐历史课堂的前提,课堂教学的空间充满着无形的但又是最敏感的人为因素,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师生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师生和谐是打造和谐历史课堂的关键。打造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师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从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还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其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归纳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而导学案的应用,可体现以学生学为中心,解决教师包办的问题,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寻求答案的过程,只有做到这样的“教”与“ 学”的整合,才能打造和谐的历史课堂。
二、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是这样的:教师一边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一边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对于知识重点多次反复强调,对于知识难点则不厌其烦地说与练;学生会用所学知识解答练习题了,教学任务就算圆满完成。其明显表现为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这与新课改是相悖的。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是充满学生成长气息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历史文化、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更要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
三、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历史基础知识。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了解基础知识,概括知识要点,在练习中通过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中国德育:马院长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虽然可塑性很强,接受能力也很强,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些弱。据您的观察和了解,目前的中小学生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心理问题?
马玉玺:目前,社会发展呈多元化趋势,人们的观念更新也较快,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独立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他们处处都可能面临或多或少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乃至家庭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入学时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群的恐惧心理和对家庭的依赖心理,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尤为关键。其次,就是因人际关系不良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孤独心理和欺负行为等,这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到学校不服从教师的管教,与同学关系紧张,缺乏知心朋友,从而导致的负向心理。第三是学习方面,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等。
初中是心理问题产生的高峰阶段,也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心理”的集中体现阶段。第一,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第二,人际交往问题,包括受人冷落、群体压力、早恋等。第三,家庭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家庭关系紧张、逆反心理、负疚心理和单亲家庭的特殊问题。第四,对自己的认识问题,如自控能力差,自我评价呈现过高或过低两极倾向。此外,初中学生的情绪具有冲动性和较强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争论问题时,容易过分激动;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不是急躁暴怒,就是灰心丧气;获胜时自满骄傲,失败时则会悲观失望。
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学习问题是最核心的心理问题。如因成绩不佳而影响情绪,因学习竞争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孤僻等。
中国德育:您认为造成青少年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马玉玺: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来自家庭、学校的原因,也有来自青少年自身成长、媒体、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有学者指出,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家庭。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单亲家庭的增多,使得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从而导致孩子自卑、内向、胆小、自信心不足,这些问题在部分孩子身上逐渐发展成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还有相当多的家庭,虽然父母尽心尽力,但一味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从而出现学优品劣现象。这在当前相当严重,应当引起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
学校方面,首先是当前评价体制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有位著名的心理学专家说过:“中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依然是围绕考试分数的教育。”就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体制和教育现状来说,对学生心理成长的不利因素很多。由于学校内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仍以所教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为主要依据(甚至是唯一的依据),这样评价的必然结果是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工作,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师生间的冲突,冲突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形成持久的内心冲突,严重一些的便会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社会方面,伴随社会转型成长的当代青少年,比其父辈承受的压力更大,不仅时刻感受和体验着竞争的无处不在,而且还必须面对成人社会为他们设定的价值取向: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赚不到大钱―无法享受生活―失败的人生。
心理因素,以初中生为例。从小学升入中学,初中生在身体、学习、认知能力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开始厌烦成人“喋喋不休”的关照,力图摆脱成人的束缚,反抗成人的干涉,强烈要求民主、自由、独立。他们不仅注意周围的世界,而且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把目光对准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意别人的言辞,有较强的自尊心。同时,其交往心理与交往行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们渴望友情,也很重视友谊,往往把友谊看得高于一切。这个阶段,同伴的影响已经超过老师、家长。
中国德育: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厌学、辍学,甚至校园安全、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一次次叩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钟。即便如此,心理健康教育仍是不少学校的短板,甚至有不少老师和家长将孩子的心理问题误以为是品德问题。在您看来,我国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马玉玺:首先,整体重视程度不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自发创立至今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比学校其他学科历史短,学科体系不够规范。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只有纲要,没有具体而统一的授课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处于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三不管”地带,就像一块夹心饼,非常尴尬;监督评价体系缺位,除了例行必要的检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绝大多数在校园里唱“独角戏”,就好比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委缺席”的状态下与自身的职业道德及职业动力进行的拔河。许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经历突围、遭遇诸多苦闷之后,或者自甘无为,或者转行、离职等。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存在无岗位、职称评定不明确等问题,许多教师以其他学科来评职称。学科体系和管理体系上的模糊以及监督评价体系的缺位等,造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上处于以从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中心的自为和自由阶段。
其次,学科化倾向比较严重。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课程,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方式单调、乏味,殊不知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到各个教师的教育理念中,从而使广大教师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引领者和实施者。
再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辅导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教师,但是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心理辅导室形同虚设。更有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看作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人把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用德育的方法来对待并解决心理问题。
中国德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中,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的角落。为此,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您谈到的这些问题?
马玉玺: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要通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调整自己,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稳健康的心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三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学校要通过家长会、专题报告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使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四是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并对班主任、科任教师等与学生密切接触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
中国德育:在您心目中,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马玉玺: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目标。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中国德育:学校和家庭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最终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摘要:通过对吉林市2008年和1995年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发现2008年中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相比1995年呈下降趋势,其中耐力素质退步显著。研究通过对两个不同时期中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分析,结合《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贯彻实施情况,分析了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关键词:吉林市;中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因素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把青少年列为实施全民健身的重点,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可塑性大,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成长时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中学生身体素质问题看似影响的是个体或部分群体, 实则关系到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所谓的身体素质,是指身体在生活、劳动和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身体素质是构成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质综合评价中占有主要地位和较高的价值。本研究对2008年与1995年吉林市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13年间学生身体素质变化情况,通过对变化趋势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对中学学校体育改进和全民健身计划工作的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吉林市13-18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男、女生各分为6个年龄组(以年为单位),其中男957人,女976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1995年吉林市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相关资料、数据,与2008年数据对比。
(2)逻辑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归纳、演绎、类比、分析、综合等方法, 对具体问题进行了逻辑分析。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5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速度素质(项目:50米跑;单位:秒)
2.下肢爆发力素质(项目:立定跳远;单位:厘米)
3.力量耐力素质(项目: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单位:个)
4.柔韧素质(项目:立位体前;单位:厘米)
5.耐力素质(项目:男:1000米,女:800米;单位:秒)
三、身体素质下降原因分析
1.学生学业负担沉重以致缺少体育活动时间
在当前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一切为了分数,过多的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教育部门曾规定,初中生每天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生每天不超过120分钟。但调查表明,初中生超过规定的有68.6%,高中生超过规定的达71.3%,一个中学生每天在学习上的时间不会少于10小时。另外,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较高,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十分慷慨,而对子女体力投资观念淡薄。由于中学生长期处在学业负担重、缺少体育锻炼的环境中,造成青少年朝气不足、体力差的现状。
2.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规定长期得不到落实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学校工作的最高法规,明确规定了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6年颁布《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这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有利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有利措施。规定已颁布多年,但各学校贯彻落实的情况不尽如人意。
3.现行体育考核评价标准难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前学生体育考核的评价方式只注重考试结果和学生生理的评价,忽视了对心理素质、体育过程和能力的评价。用同一尺度去衡量不同体质、不同起点和不同年龄的学生,显然是不合理的。如一些体质和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上课都很认真,积极参加锻炼,但由于以上原因,在体育考核时仍不能取得及格的成绩,这样就会使之产生失落情绪,严重挫伤了这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反之,一些体质和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一般不要花太大的力气,就能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在这些同学身上常表现出对体育锻炼无所谓和不求上进的态度。因此,用现行的体育考核评价标准去考核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还未完全走进社会。尤其在中国,学生在大学前社会经历很少,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获取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书本上的。因此,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成为了重中之重。在大学校园中道德素质水平下降甚至频发的犯罪案件,让我们更认清构建养成教育体系的迫切性。适当的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打造日趋完善的人格。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内涵及其必要性
大学生养成教育内涵是以高校为主,在家庭、全社会的配合下,按照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通过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养成教育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拥有走向社会后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调整的,通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习惯,并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规范就是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习惯是一个人在实践里经过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倾向于条件反射的行为方式,它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变。习惯不是天生的,需要教育者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的,在形成后可以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或者行为模式。所以习惯可以反映一个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素质水平,可以说习惯就是道德,就是人格。因此,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大学生养成教育包括:规范教育、纠偏教育、陶冶教育。[2]
二、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年代,国外的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碰撞,当代青少年心理、行为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化,有更多种表达方式。但是当代大学生也有更多的困惑,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造成当代大学生中的知行脱节甚至行为偏差。
1.经济条件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前几代人产生了巨大的不同。他们拥有了更好的物质环境,但是相对而言也有了更多的物质诱惑。贫富差距也使个别大学生心理产生微妙变化,虚荣心理、攀比心理作祟。整个社会的日益商业化使得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愈加功利性、现实化,理想主义和理想价值淡化。大学生与成人相比,相对来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但可塑性较强。在当今多元价值观条件下,大学生中频频发生道德行为的失范案例。例如当代大学生渐渐不讲求实际,而是追求实惠。享乐主义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大学生身上。表现严重的案例就是由于道德价值观念的模糊而发生行为偏差,最终演变为犯罪行为。
2.家庭环境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孩子最早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都是家庭所赋予的,然后才是作为学生作为社会人时形成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大学生父母及其亲属的文化修养、家庭中的文化氛围都是养成教育的最有力支撑。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学校应试教育的双重压力,很多父母首先关注的是孩子的智能开发,却忽视基本的道德教育、行为习惯等素养的培养。很多家长在品德培养的过程中空洞的说教,而自己又不能在实践中说到做到。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使孩子迷惑,也导致孩子心理和道德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当代大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出生后就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接受全家所有无私的爱有时甚至是溺爱。这造成一部分学生有自我意识强、虚荣心强、孤僻懒散等问题。
3.学校教育环境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大学生所在的第一环境就是高校,高校为大学生营造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影响是深远的。国家对高校教育逐步加大了投入,高校的硬件条件也在逐渐改善,但是一般高校都着重建设教学的软硬件,却忽略了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发展。养成教育中多采用课堂知识的强行灌输,缺乏将道德行为规范在大学生自身内化的过程。高校着重提高的是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的数量,也就是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然而,大学生所在的道德环境是否健康,养成教育的方法是否适合当代大学生,这些都没有深刻的被教育者思考和实践。大学生在高校阶段是和社会实践接轨的特殊阶段,正处于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终生受益。反之,如果让各种不良的环境作用于大学生身上,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后果就会不可估量,在高校也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警示我们。
4.传媒环境条件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海量的信息通过电脑、移动设备、电视等各种多媒体设备涌入大学生的生活。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大学生可以获取更全面的知识丰富自己,但也会主动或被动的接触到很多不良的信息,使他们堕入深渊。大众传媒形成了一股文化力量,这种力量使大学生中形成了相应的文化习性。大学生通过模仿一些媒体上的暴力犯罪过程,导致心理逐渐畸形,最终走向犯罪道路。还有一些媒体为了点击率编造一些不实新闻,集中反映社会的阴暗角落传播消极情绪,让没有社会实践经验还不能清晰分辨真假的大学生对社会失去信心,不能以积极心态认识真实事件,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更有媒体不顾社会影响,报道一些夺人眼球的新闻,画面不堪入目。媒体信息的世俗性使大学生的审美倾向于呈现感性化、个性化、低俗化和庸俗化。可以说,现在的各种媒体报道的海量信息鱼目混珠,如果任由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获取信息,且仅凭借大学生的自觉性是很难控制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方向的。
三、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
1.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针对性教育活动。
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反复灌输道德观念的理论课程,从实际授课效果来看效果并不突出,而丰富多彩的集体教育活动更有生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塑造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道德能力。[3]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分阶段进行,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和专业特色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活动。在入学初的军训里可以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低年级着重培养个人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到了高年级,养成教育需要着重培养专业核心竞争力,在思想上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情况,为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就业实习阶段应当培养大学生的适应和处事能力,培养创业竞争意识,为就业做全面准备。
2.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统筹资源。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系统地开展,在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参与其中。因为大学生处于人生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配合,哪一方面都不能留下空白,否则不良的行为习惯或观念就会乘虚而入,使整个养成教育系统前功尽弃。[4]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来看,由于大学期间大学生所处的主要位置是在高校,家庭和社会相对来说影响被弱化。因此高校就应该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责任。需要分析大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做出全面部署。统筹各种资源,推进大学生养成教育,形成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长效体制。在养成教育过程中高校要统筹校内团组织、学生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各种资源,高校还要统筹解决大学生在校和毕业期间的问题和需求。
3.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行为训练。
大学生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训练,因为习惯是后天不间断训练而形成的,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做相应的正确的行为习惯训练。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场合为大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而这种习惯形成后不需要大脑的思考回忆,就会自然地、应激性地发生作用。在行为训练中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种:一是“中心扩散法”。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要先分析相关的习惯,什么习惯是最核心的,把核心习惯抓准了,顺其自然其他的好习惯就形成了。二是“阶段法”。不同的行为习惯要视其特点在大学生不同的阶段实施,在大学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达到训练成果的最大化。三是“循环法”。由于习惯形成的长期反复性,形成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循环,螺旋上升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训练的持续性,在不同的时间段要进行重复的行为习惯训练,以巩固前期训练的成果。这三种方法在行为训练中可以结合利用并循序渐进。在行为训练前做好理论分析,行为训练时讲究方式方法,在阶段性和全部行为训练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不断完善的行为训练方法。
4.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建设。
在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不仅能够保障养成教育顺利圆满的进行,更是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前提是完备的规章制度建设,管理不仅能保障育人工作正常进行,而且使育人活动有正常的秩序。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全面,要全面覆盖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上课制度、寝室宿舍制度、奖惩制度、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等。二是要细致,规章制度制定的越细致越明确操作起来越方便,越不容易产生歧义。三是执行起来要严格,要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负责规章制度的执行。在纪律严格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知识问答等活动方式让同学们对规章制度详尽的了解,进而可以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听取大学生意见充分发扬民主,这不仅能让规章制度更加完善,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程轶宏,汪小飞.大学生养成教育之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1,(3):73-74.
[3]杨敏.高校养成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0):121-122.
生了对学生数学错 原因的透析,并对如何应对学生数学中的错 形成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态度
错因分析、应对
一、对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的解读
1.“情感态度”是数学课程的一个目标
数学课程要求既要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要关注学生身体和
心理的全面发展,“情感态度”包涵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
惯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如果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
习惯,学习起来就觉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如果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
素质,这就为他们的各种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
讲,情感是人们对于周围事物、自身能其活动态度的体验,情感对人的
心理、行为会起到调节作用。曾经在听低年级数学课时,发现到一些表
现特别好的学生,爱听讲、小手举得勤、喜欢大声说话,积极的情感表现
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结果在整个小学阶段这些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优
秀学生。同样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困难与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
厌倦感有紧密联系,一些深层次的认知方式更与学生学习中的愉悦感
关系尤其紧密。
2.如何增强“情感态度”的目标意识
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兴趣
是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
欲。学生对数学没有一定的兴趣,学习就可能因为外在力量的强迫而把
学生作为心理上的沉重负担,甚至引起学生抵制学习活动的负面情绪,
必然导致数学中各种错误的产生。自信是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念,
只有当学生愿意走近数学,了解数学,才会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的克服困
难,在成功的推动下获得更高的自信。我们学校的数学生活化课题,让
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少的同学由此而改变了对数学的态度,走近了数学,喜欢上数学。因
此,教学中教师的设境、诱导、肯定和鼓励,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兴趣
和产生自信。
二、小学生产生数学错误的成因透析
1.情感态度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出现解决数学问题的错误,重要原因表现为学生的心理障
碍。由于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认知情感和
严谨的求学态度,缺少了这一点,加上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因势利导不
够,学生学不得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学生具有自尊
心、好胜心,加上求成过急,势必带来急躁情绪,紧张而浮躁,这样在问
题解决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就难免了,尤其在紧张的考试中更为突出。中
高年级就有不少的优秀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表现很好,而在简
单的计算上却一再出错,追究其错因,不是把数字写错,就是把运算符
号看错,交流后发现,他们是以为这些题目太容易了,没有当回事。再
有,学生的思维不灵活,对问题中的信息、数量关系不能合理分析和运
用,影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原因
从学生出现的解题错误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基
础知识的欠缺,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不足。学生对所学基本概念模
糊,理解不到位,遇到相关问题则感到模棱两可、似懂非懂。不经意间给
所解决的问题下错结论。此时,只需略一提醒,学生则会恍然大悟。比如
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有这样的概念的理解,“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
呢?绝大部分学生会脱口而出:“都大于1”。片面性理解概念,让问题出
现了漏洞。学生的学习能力偏差,更是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导致学习困
难的主要因素。综观所有的学困学生,他们不一定全是智商的问题,多
数是因为初学时的兴趣(无)、习惯(差)引发认知态度的缺陷,造成学习
基础不实,层层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上产生严重的障碍,各种错误在所
难免了。
三、应对小学生数学错误的主要策略
1.关注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综上所述,学生在数
学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错误,都是由于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造成
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认真审题、细心计
算、检查验算等方面。这样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也是防
止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重要保证。
2.端正态度,培养学生自信的心理素质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端正的态度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形成乐
于思考、敢于提问、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暴露出
的心理素质问题,如:解题时左顾右盼,优柔寡断,书写潦草,心不在焉
等,这就需要适时渗透品德意志教育,多一些提醒、肯定和鼓励,提高学
生的自信心,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3.正视错误,让错误成为学习
资源
真实的课堂必须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学生无意识的错误,往往是一
堂课中亮点的导火石,我们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让
学生在“出错”和“纠错”的活动中,经历自我发现到疑点(看出矛盾,知
道错误的存在),追索错因的思考(找出错因,反思为什么会错),正确方
法的探究(改正错误,挖掘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错来错去后的反思
(渗透情感态度教育,产生积极的心理导向)。如此巧妙的运用课堂教学
中错误的生成,有效地解决了班级学生学习的均衡问题,对教学质量的
提高带来了可靠的保证。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能有效地减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过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