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金融行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资产价格决定“风口”来临
在资产价格变动加快尤其是快速上涨时期,金融机构可以“短平快”方式获得较高收益,特别是在科技跨越式发展下,几乎所有类型机构都在努力寻找并试图抢得站在下一个“风口”的先机,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类企业。过去多年,中国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帮助包括金融在内的多个行业获得了丰厚收益。资产价格上涨应主要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大幅增长,此外,信用(主要是货币)因素对资产价格上涨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正是资产价格的上涨为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创造了“风口”,银行信贷投向实体经济、投向优质资产,在投向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如房地产)中,银行获得了较好的投入产出,体现在过去十年中规模、利润和坏账等指标的持续优化。
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普遍低迷、新兴市场光环基本消失,以及各类被认为经济增速较快的代表性国家(如各种“某某几国”)失去期待,资产价格或普遍将面临较大下降风险。当然,在货币超发、汇率体系变动异常(如英国“脱欧”对全球汇率的 急速冲击)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市场资产价格变动也将呈现分化态势,在创造短期套利机会的同时,对银行业的风险冲击也将增多。一方面,分化和波动的价格走势将对银行体量巨大的存量资产收益带来负面效应;另一方面,银行业从资产价格震荡中获得的“投机”收益,远不如更为灵活的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所获,如对冲基金。实际上,资本金比例极少的银行业,长远发展之路是从稳定的资产价格走势中获得风险系数低的收益,而维持稳定的资产价格走势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价值信心等诸多因素。
在“经济增长――资产价格――银行收益”这一链条外,目前还没有对银行盈利增长的较好系统性解释。最近两年,全球市场资产价格变动加剧,原油、大宗商品等主要资产价格经历暴跌;国内市场,房地产价格上涨波动强烈,而作为重要价格体现的股市则暴涨暴跌,当前仍停留低位。综合来看,目前影响资产价格变化的因素更为复杂,资金、增长、信心与价格的关系更不明朗,因而不会出现新的银行业增长“风口”,更何况国内普遍态势是“资产荒”。
区块链对资产价格几无影响
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很多,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如货币、汇率、人口等)都与资产价格变动紧密相关,资产价格变动要素也是经济金融研究的重点和市场努力找寻之所在。在诸多影响资产价格变动要素中,科技或技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几乎不存在有效逻辑,实践中也很少见到相关案例。实际上,科技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更多是对资产交易或资产价值实现的便利性,而非创造或过多增加资产价值及价格。当然,技术进步增加“无形资产”是另一问题,如在会计层面;而最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对经济金融体系中“资产”价值也无太多影响,大浪淘沙后依然更多体现为增加交易行为的便利。
区块链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最新成果之一,在技术层面的稳定性已经通过运行近七年的比特币得到体现。作为理念先进的技术,区块链的深入、完善及转化落地,必然对未来科技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层面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颠覆”效应,借助技术进步,也必然影响到经济、金融体系等宏观层面,进而对实体经济参与者、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带来变革,这也是区块链被认为“颠覆”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在内的现有经济运行系统的逻辑。一方面,区块链被认为将对货币体系、金融监管、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区块链被认为对微观银行业运行带来十分可观的正面效应,如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大幅提升运行效率、有效防控风险、提升资产交易质量等。对于前者,比特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已产生并运行七年,这被视为区块链可应用于未来虚拟货币研发的技术成熟性之证据,换句话说,区块链可以提供“数字货币”以替代现有实物货币。同时,借助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金融监管将更加精准,例如对特定资金划拨的编码将使资金只能被投向规定主体。对于后者,是区块链在银行微观层面的具体应用设想。例如,第一,点对点交易,类似基于P2P的跨境支付和汇款、贸易结算以及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合约的买卖等;第二,安全记录交易信息,区块链可信、可追溯特征使其能被作为可靠的数据库来记录各种信息,如存储反洗钱资料及交易记录;第三,验证并确认各项权利,如土地所有权、股权等合约或财产的真实性验证与转移;第四,自动智能管理,如自动检测下一交易节点是否具备生效的各种环境,若满足预先设定的程序,交易会被自动处理,如自动付息、分红等。
区块链包括最近两年火热的“互联网+”本质都是去中心化。如上,区块链被认为将“颠覆”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在内的现有经济运行系统的两个层面中,宏观层面的数字货币依然遥远,金融中介进而金融监管去中心化不仅目前进展不畅,甚至金融监管中心化加强的趋势“若隐若现”,如国内市场所揣测的“一行三会”将改革且方向是合并,则我国的金融监管将在适应市场变动形势下更加集中和中心化。全球层面,各国央行对可能削弱监管的区块链在宏观经济金融的运用都实为谨慎。微观操作层面,在诸多设想场景中,银行短期内还无法替代对资产、资金转移和交割的传统式审查及监控,更何况交易运行系统的研发投入巨大,区块链技术全面改造银行业系统还十分遥远。而最关键的原因有二:一是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互联网应用协议,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基础,虽然创造了比特币等“新型货币创造”实验,但新型货币长期内不会取代现有货币,因为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政治等综合方面;二是区块链技术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不仅尚未形成统一技术标准,而且各种技术方案还在快速发展中,对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实践考验,现在还主要停留在原型设计阶段。从微观主体角度,对技术进步最敏感的银行业也只将区块链作为信息传输工具而研究,并不传输金融资产的价值,金融资产仍要在线下结算。综上,区块链从属性和对宏微观经济的影响层面,都几乎不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
金融与科技难以实质融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理论上科技与金融“高大上”主体的结合将产生“1+1>2”的良好效果,这也是国内理论与实务届一直致力推进的重大课题。在2013年“互联网+”概念盛行前,“科技金融”的概念在中国已经被重视和实践推进了多年,从国家部委到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都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如政府科技金融发展规划、银行科技金融分支机构、高校科技金融研究杂志及成果等。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科技金融被认定属于产业金融范畴,主要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落脚点是强调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强力助推,因而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更多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在“互联网+”出来后,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被迅速提出并成为热点,大量机构声称自身具备“互利网金融”属性。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努力拓展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如各类网上商城等,但仍然被市场认为在此领域的进展缓慢,不符合“互利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精神。从“科技金融”到“互联网+”的演进时间轴上,“金融科技”的概念随后出现并炙手可热,被称之为“金融圈的科技革命”,体现出市场对金融与科技已然紧密结合的某种肯定性判断。
金融科技英文为“FinTech”,即Finance加Technology的缩写,FinTech是目前金融圈、互联网圈最为风靡的概念,被认为核心是用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维基百科(Wikipedia)对其的描述是:一种运用高科技来促使金融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的商业模式。无论从字面还是具体定义来看,金融科技强调科技对金融服务的帮助,且落脚点是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而此前的“科技金融”更多强调金融对科技企业提供融资。金融科技被认为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对传统金融进行改造、革新乃至颠覆,从而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可被应用于金融领域各方面:借贷、财富管理、支付、保险、众筹、征信,甚至零售银行和房屋中介。“互联网金融”及归属于其的P2P都可被划定到金融科技概念之下,而目前区块链正是金融科技话题中“热度最高”的一个。在金融科技尤其区块链应用上,包括:美国证监会(SEC)批准在线零售商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发行股票计划、纳斯达克在个股交易上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发型与管理、商业银行内部成立区块链实验室(花旗银行、瑞银、纽约梅隆银行等相继成立研发实验室,重点围绕支付、数字货币和结算模式等方面测试区块链应用);在中国,平安银行加入成立于2015年9月的全球区块链联盟R3,2016年4月、5月,国内分别成立了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和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合作开展区块链在金融中可能的应用研究,但距离形成有效盈利模式仍为时尚早。
实际上,从“互联网金融”火热开始,都带有市场对科技与金融实质融合、进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深刻期许,就像科技与制造业的实质融合将带来新的“产业革命”一样,但效果不达预期。从金融本质属性来看,是资金融通以便利交易达成与价值实现,而金融创造的价值广义上永远无法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主流。从“科技金融”到“金融科技”,虽然侧重的主体不同,但并不能代表科技与金融的实质融合,如果前提是定义“实质融合”的核心是创造全新、持续和不断增长的商业模式。因而科技进步对金融业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缺乏依据且言之过早,区块链同样不会带来银行业营运模式的彻底性变革。
仍要保持对区块链“憧憬”
在科技与金融寻找实质融合的过程中,区块链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技术属性,其“颠覆”意义的社会属性拓展,还需要在社会认知层面和自我技术层面的不断调整和突破后,要在理念与实践皆切实达到被很多观点期许的那种“革命性”转变基础上。抛开“数字货币”等依然长远的话题,从微观层面的现实运用来看,区块链作为一项很好的中心化数据库和互联网协议,在银行业目前运营中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如在区块链技术成熟下对客户信用信息的确认将更为便利和准确,银行间业务合作的清算、对账可以实时并显著提升效率,由此一些因技术手段受限于T+1类规则的交易可以做到实时交易,高效率带来的将是交易收益的增长。作为对科技最为敏感的行业,银行业研究和试验区块链技术也是自然,更何况区块链概念自流行伊始就更多与金融业联系在一起。
但也如上文所述,银行业运行的基本逻辑,如风控理念与成熟业务模式,具有很强稳定性,这也是长期积累和投入布局的结果,虽然银行业应对市场变化作出应对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最近几年迅速布局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区块链合作研究,但其运行体系及逻辑并未有重大乃至根本性改变,银行业传统业务内核依然稳固。如果区块链仅是从“技术属性”角度为银行业运行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而不是从“颠覆货币金融体系”的宏大愿景出发,则区块链将不会带来银行运行模式的变革及收益模式或商业模式的重大革新,但却有助于获取效率收益。或许,作为一项互联网协议,区块链目前首要的任务也正是从技术角度提升银行现有业务模式的效率与安全系数,而在此过程中衍生出的“商业模式”也更多是由第三方技术服务商作为主体,由其承担银行业区块链应用的“技术升级外包”工作。当然,效率和安全层面的优化也会为银行带来收益,只不过相较银行从“资金融通”的核心商业模式中获得的收益,区块链目前带来的更多是一种“”收益。
[关键词]常州市;银行业;科技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102-02
1 科技金融的内涵
严格意义上的科技金融概念第一次正式使用是在1994年,但长期以来,对于科技金融的概念却没有明确、完整、科学的定义。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2009)首先给出了“科技金融”的定义,他们认为“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是由向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2 银行业科技金融文献综述
对银行业而言,Gurley(1960)认为,银行系统有助于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2]。King和Levine(1993)认为,银行可以通过判断企业与项目的前景,对其中最具潜力的企业和项目加大信贷资金的支持,从而实现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3]。Stulz(2000)认为,银行通过对科技创业企业的监控,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项目的进展与科技企业的状况[4]。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论证了中小银行对于科技创业企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积极影响[5]。
其中针对银行在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方面,国内学者给出了建设性意见:陈军、蒋明珍(2009)[6]和洪银兴(2011)[7]指出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性投入,国家应从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如省级地方政府在银监会的支持下,可从银行本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建立防火墙,在财务会计上给予科技型企业更多的支持。黄成莲(2010)[8]提出银行应完善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担保机制,以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贷款担保难问题。赵又力、陈逸君(2010)[9]提出为解决科技型企业缺少抵押品这一难题,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开发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相适应的融资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开办股权、仓单、应收账款、商标、专利权为质押品的质押贷款方式。
科技金融,不仅涉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而且包含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但由于常州市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赖货币市场和银行,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基于银行视角。本研究将在上述学者们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对常州市不同银行的实地调查,着重研究常州市科技金融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3 基于常州市银行金融支持常州科技型企业的调查
3.1 常州市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特征
在银行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中,不同银行的评级指标相差不大。其中常州市农业银行和常州市建设银行的评级指标一样,包括企业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成长性、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七个指标;江苏银行除以上七个指标外还包括企业家素质指标;常州市建设银行的评级指标在以上七个指标中剔除了创新能力指标;农业发展银行则不包括企业基本素质指标和企业成长性指标;招商银行的信用评级指标是企业基本素质、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五个指标(见表1)。
3.2 常州市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对科技型企业融资方式,常州市建行仍坚持“优质客户+有效资产抵押”为主的经营模式。有管理经验的分行结合特色专业市场的客户需求,经总行准入后可适度开展联保互保等特定担保方式的业务创新。常州市农业发展银行只有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企业票据融资方式,科技型企业融资产品创新不足。招商银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的融资产品有限,主要也是集中于有限的传统融资方式(见表2)。
4 银行业科技金融的推进
4.1 金融产品的创新
商业银行应积极发展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出口退税账户、股权、保单质押;充分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托计划,对高新园区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组织联合发行“高科技企业集合票据”,“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信托计划”,满足科技型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探索开展高新科技融资租赁业务,增强科技型企业资产流动性,缓解企业债务负担;江苏各银行应加大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支持,积极研究针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发展离岸金融,与境外基金、外币基金、离岸基金合作,利用外资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4.2 建立银行合作机制
商业银行应积极与科技中小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主动配合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能力培育工作,共同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加强高科企业的跟踪服务,对其进行信贷投向专项统计,并及时将信贷支持情况反馈给政府部门。同时,要加快开展科技型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不断完善企业信用档案,促进银企之间建立长期的信用合作关系。参考文献:
[1]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Gurley J G,Shaw E S. Money in A Theory of Finance[M].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60:13-18.
[3]King R,Levine R. Finance,Enterpreneurship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513-542.
[4]Stulz R M.Finance,Financial Structure,Corporate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2000,1(1):11-38.
[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6]陈军,蒋明珍.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机制与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09,6.
[7]洪银兴.科技金融及其培育[J].经济学家,2011,6.
[8]黄成莲.对新余市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J].金融与经济,2010,10.
[9]赵又力,陈逸君.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初探[J].江南论坛,2010,03.
[10]李红浪,蒋冲.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市场,2011(13).
两类事件对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前者是声誉风险,后者是营销资金。在金融行业,尤其是我国相对封闭的金融IT系统中,这些损失尚可估量,而在新一轮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类似发生于2016年由黑客通过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多次“打劫”孟加拉等国央行实施巨额资金转移的事件,则更让金融业者警醒。“在基金行业,我们的威胁情报系统曾发现一种木马病毒――‘基金幽灵’,攻击者通过它控制内网服务器去查询基金公司交易系统数据库,读取其委托下单信息。我们将这一情报上报监管部门,并配合执法机关展开抓捕,获得了该恶意软件从主控中心到用户端的样本。后续在更多用户中排查,我们发现有近600台设备感染了这一病毒,而这些设备主要分布于证券基金行业。”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盟科技)金融行业技术总监徐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金融业一直是APT攻击重灾区,这类攻击依托恶意程序潜伏于关键主机、服务器中窃取信息资产,往往会对金融机构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严重危害。这也将是2017年金融IT风险防范工作的主线。”徐特表示。
威胁情报新生态
“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及其重要数据不受攻击破坏。”在中央网信办近日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中也明确强调,要着眼识别、防护、检测、预警、响应、处置等环节,建立实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
随着金融业务多元化,网络节点连接密度增加,网络结构日趋复杂,传统边界防护方法显然已不再适应新的威胁形势。要做到更有效检测、更快速响应,获取威胁情报的能力成为考验企业防御APT攻击能力的关键。
获取威胁情报在于“知彼”,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首先其信息渠道的畅通度一般会低于安全厂商,其次他们对漏洞修补,特别是临时加固措施较为欠缺。“相比之下,绿盟科技更有优势。”徐特表示,“绿盟科技威胁情报系统(NTI)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接入了2000余台部署在企业客户内网客户端的安全监测监控设备,能得到许多一手的企业内网设备告警信息。另外,在金融行业,绿盟科技还为数百个金融行业客户的网站和互联网系统提供7×24小时监测服务。通过服务与上千余家金融客户有业务往来,已为300多个站点提供网络监测服务,绿盟科技积累了可观的行业网络安全数据。”
威胁情报一般来源于四方面:行业联盟的分享或交易、安全防护系统运作过程、研究人员的独立研究以及安全事件的调查取证溯源活动。其中,安全事件调查取证溯源活动是鲜活的、持续贡献并可检验证伪的重要威胁情报来源。“绿盟科技也曾参与金融业相关安全事件的调查取证,这些情报在面向不同用户、不同行业时得以分析、共享,也将成为我们用户对抗攻击、降低风险的有效武器。”
金融业一般都会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终端防御系统、身份认证系统等多个安全类软硬件产品,安全产品越来越多,但彼此割裂,绿盟科技也在有意识为用户构建一个更完整、更立体的安全防御体系。
安全服务新升级
我们希望我们的安全解决方案能实现智能、敏捷、可运营。徐特强调:“我们需要一个平台很好地管理既有安全设备,实现智能;也需要更有效地检测、更快速地响应,实现敏捷;同时也希望依托绿盟技术团队和来自合作伙伴、安全响应中心的外部力量,帮助用户实现闭环的安全风险防控。”
风险由资产、威胁、脆弱性三要素构成。其中,对组织而言只有脆弱性是可控的。来自IT系统内部的脆弱性往往表现为安全漏洞。金融行业现在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是应用漏洞。
针对漏洞管理,金融机构一般会使用系统漏洞扫描、WEB漏洞扫描、配置核查等设备,有时也会购买渗透测试、代码设计等服务,来进行多渠道的检查和修复。“以前的经验是在新系统上线、新设备上架时,会因为变更去做流程性的检测,一旦发现漏洞就尽快去修复。”徐特表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金融是推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杠杆,科技和金融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提高产业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发展科技金融可以转变地区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向节约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和轻资产的特点,较难满足金融支持的要求和条件,从而导致科技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发展资金明显不足,制约了其发展壮大。因此,探索和研究科技金融的风险分担机制,为科技金融主体提供保障,帮助科技企业走出这一困境,便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科技金融及其风险分担机制的直接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将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从金融体系这个整体的角度和风险投资在科技金融作用的角度进行研究。他们根据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特点,将企业发展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扩展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并根据其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特征,划分出每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如表1所示。
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风险大小不同,其融资方式选择也就不同,从而使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主体出现不同。国外相关文献描述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主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银行对技术创新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前会对企业进行严格的调查和评估,选取其中成功概率较大的项目并给予支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据其不同阶段资金需求状况为其提供信贷支持。二是政府、银行和企业在应对不可消除的系统性风险过程中不断进行博弈,通过把风险转移到其他两者身上来规避自身面临的风险,以免遭受重大损失,这种博弈最终会导致风险在这三者之间进行互相转移和分散。三是风险投资在科技金融发展及风险分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们认为,科技企业创新离不开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科技型企业在种子阶段和初创阶段风险较高,融资较难,然而其收益也较高,创业风险投资追求高收益,可以为其种子阶段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其成长和不断壮大。
国内直接涉及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相关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科技金融内涵的相关研究。认为科技金融是将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融合的结果,科技金融工作是政府工作的外延,不但具有市场性,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政策性,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二是关于科技保险的相关研究。认为科技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风险得不到有效的分担和保障,没有与科技创新风险相匹配的保险产品,这是造成其融资难的重要因素。三是关于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方式的研究。认为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将风险在政府、银行、保险等科技金融重要参与者之间进行有效分担,从而降低每一个参与者独自承担的风险。
二、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构成
近年来,陕西省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构建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相应的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主体,其在风险分担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参与主体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一)政府部门
陕西省的科技与金融结合有着自己的特点,其基本思路是在省政府的引导下,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方面发挥着总体设计和引导协调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提高各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分担科技金融风险的积极性。陕西省政府通过对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走访,了解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特点,掌握全省科技金融发展情况,同时借鉴国外科技金融发展的经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基金形式,即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来自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基金的关注,形成了向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的平台。“资金池”的形成,可以汇集有风险投资意愿的所有资金,避免了单个基金承担较大风险的情况,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这一模式可以极大地弥补科技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前两个阶段的融资需求。“联合天使担保风险池”基金的成立,分散了科技金融的风险,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了保障,降低了科技金融及科技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前期过程中面临着的较大风险。
此外,陕西省政府还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目的是建立对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融资的企业群体,通过扶植这些融资群体的发展,加强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融资力度,解决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匮乏、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科技银行
陕西省为推动科技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更加有效地分担科技金融的风险,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全国首部《科技支行监督管理办法》。2012年4月,西北首家科技支行——长安银行西安高新科技支行挂牌运行。之后,全省又设立了11家科技支行。截至2015年6月末,陕西辖内银行业机构科技型企业贷款 401亿元,户数1887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达到10.3 亿元。依托长安银行,成立了陕西省科技金融创新产品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引导在陕金融机构,研究开发各类符合各阶段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的科技资金支持项目如过桥贷、高企信用贷、集合贷等金融产品。研发中心不仅研发产品,同时也是科技金融业务直营中心,对试点产品进行孵化进而投放至科技支行批量化营销。
在陕西省政府、省科技厅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银行尤其是科技银行不断加强与政府机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科技型企业的协作,为科技企业融资和科技金融发展及风险分担搭建了一个多方合作的平台。科技银行的业务主要是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的需要。鉴于此,陕西省各银行机构对其科技支行的客户准入标准、信贷审批机制、风险容忍政策、业务协同政策、专项拨备政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适当倾斜,使科技支行能够更好地发挥对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和风险分担作用。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缺少抵押物的特点,各银行机构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比如工行陕西省分行推出了“瞪羚计划”科技金融品牌融资服务方案,浦发银行西安分行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推出了“投联贷”产品,长安银行结合企业销售情况推出了“订单贷”产品等,全力助力中小科技型企业。截至2015年6月末,全省 22家银行业机构开办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占比逾60%,并覆盖了几乎所有银行业机构类别;全省10个地市中,有7个地市的银行业机构已经开办该业务,占比70%。
(三)创业投资基金
2011年,陕西省政府、科技厅、财政厅等多个部门出台了《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依据《办法》,陕西省成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该基金由政府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创业投资基金具有政策导向性,能够吸引社会各类投资资金参与其中,扩大了基金的规模,更好地支持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发展。社会资金可以通过创业投资基金对科技企业初创期的科技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在降低风险的前提下获取高额收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有两种投资形式,一种是根据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进行参股;另一种则是跟进投资方式。这两种形式不仅分担了科技金融体系的风险,而且也为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截至2015年6月,陕西省财政已投入引导资金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形成了总规模40亿元的成果转化引导子基金群。财政资金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初步与15家投资机构达成合作协议,第一支天使投资子基金已经设立,并自主投资了系列科技成果。
三、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形成系统
科技金融体系不仅包括政府、银行机构、科技企业,还有保险机构、担保公司、风险投资机构等参与主体,每个主体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追求的利益回报也不同,造成了相关主体关系的复杂性。陕西省目前出台的有关科技金融风险分担的政策措施,往往只涉及两三个科技金融参与主体,导致所有主体之间难以形成合力,造成政策的不平衡和风险分担效果的降低。
(二)科技银行运作模式需要继续创新
目前,陕西省虽然成立了不少科技银行,但科技银行的运作模式与普通银行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和创新,科技银行的业务范围较窄,自主性还有待进一步延伸。同时,各科技银行与普通银行相比,还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和较高的放贷风险,科技银行的运作模式需要继续探索和创新实践。
(三)科技保险产品与科技企业需求不匹配
科技保险是科技金融风险分担的重要参与者,可以为科技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以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中提供保险保障。但目前,陕西省的科技保险产品较为单一,尚未形成系统性的保险产品覆盖,只能为特定行业的特定环节提供保险保障,难以满足科技企业的多方位需求。
(四)未利用资本市场分担科技金融风险
陕西省虽然在科技企业初创期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和风险分担问题,但随着企业的成熟和发展,没有相关的政策跟进,支持企业进行上市融资,使得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担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完善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议
融资难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瓶颈,科技金融则是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发展科技金融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结合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的经验和不足,特提出以下完善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
政府是科技金融体系殊的参与主体,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中的整体引导、协调和支持作用。首先,政府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政策制定和机制设计,明确科技金融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合理分配风险和收益,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科技金融多元投入机制,政府可以选择较好的科技企业或项目进行领投,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第三,要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自身不仅要设立担保机构,还要对商业性的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从而吸引和鼓励其他商业性质的担保机构或企业加入到这一体系,再通过发展再担保体系,进一步分散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从而形成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二)金融体系层面
金融机构是科技金融风险分担的重要参与者,涉及的风险分担主体较多,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分担风险,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一是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银行是科技金融重要的参与主体,银行科技贷款风险较大,在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分担机制,使银行与担保机构共同分担不良贷款的风险。二是积极发展科技保险,创新科技保险产品。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可以提高科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可考虑实施和推广科技保险,并设立科技保险补贴资金,推动企业投保,降低企业风险。三是大力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充分发挥其风险分担优势。风险投资是科技企业成长期、扩展期和成熟期的主要融资渠道,科技金融风险的有效分担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持,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为其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并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三)资本市场层面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不仅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融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还有利于科技金融的风险分担。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在三板、创业板和主板等市场上市融资。同时为条件成熟的企业,提供有关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为企业改制和上市进行辅导,帮助企业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获得发展资金和平台,分散科技金融体系的风险。
(四)科技企业层面
一是加强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科技企业信用征信和评级工作,推动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打造科技企业诚信形象,使科技企业信用成为优先获得项目立项支持和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重要依据,为信用良好的科技型企业获取财政资金和项目贷款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加强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科技型企业与传统的企业相比,专业技术性较强,研发失败的风险较大,通过与同类科技型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将技术创新风险在不同科技企业之间进行分担,进而降低单个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
传统手工艺术品的价值是一种财富的另类体现,这种体现不但是精神层面的一种表现,也是物质本身体现财富层面恒久的一种特性。我们现处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社会对财富的衡量基本是以货币的方式,所以我们把艺术品带入社会经济市场中,必然是把艺术精神层面的价值财富化。我们看一个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不能只从它的外在看,而是应该从整个产业化的理念看待其背后的价值,它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承载着历史与文化价值。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与工业化大环境下的大生产产出的商品完全不同,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判断价值与市场价格是背道而驰的,这种反差反而成为推动传统民间手工艺市场发展的一种力量,它激励着人们去发现,并且按照更加个性的方式去实现这种价值,这是由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发展艺术金融产业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及艺术价值转型的重要推手,是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它有利于资本经济的聚集,让艺术与资本在实践空间上汇聚,从而实现艺术品市场的价值重建,推动艺术的社会化、大众化。同时艺术金融产业也是一种文化推广模式,它不能仅靠通过泛意识形态化的宣传,而是应该用市场机制来确立文化的话语权。
2 宜兴紫砂壶的艺术金融产业模式
宜兴的紫砂壶可能是近些年来作为传统手工艺艺术品金融化的佼佼者。在解放初期,一批台湾投资者来到大陆,他们把眼光放在紫砂壶的身上,大批量买入名家制作的紫砂壶,用于收藏,同时垄断了紫砂壶市场,把整个紫砂壶行业价格抬高。这种垄断市场并且炒作包装模式一下就成功了,在此之后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的行情就一路看涨,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古董”,许多知名艺术大家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这几年一个好的紫砂壶在拍卖行上基本成交价格都在100万以上,而壶艺泰斗顾景舟所制作的石瓢壶更是拍出了1232万元的天价。
关键词:科技金融 模式 市场主导型
1 对科技金融的理解
科技金融在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讨论十分盛行,而国外的相关文献中则较少关于科技金融独立而系统的理论研究。
科技金融是什么,仍需阐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以下界定尽管宽泛,却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科技金融的本质: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金融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发明被企业家转化为商业活动的融资行为总和,是科学技术被金融资本孵化为一种财富创造工具的过程。
2 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
结合国内外情况,科技金融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社会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是政府机制在科技金融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从整体情况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就是这种模式。该模式下的政府融资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贷款贴息、信用担保和直接提供融资。尤其表现为特定行业(比如国防)科技创新的支持;R&D活动中的基础研究投入;具有高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市场发展早期等。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失灵。
主流模式市场主导型模式又可分为资本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资本市场主导型认为,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还包括创业风险投资市场。采取该模式的国家一般具有如下特点:证券市场发展成熟,具有较高流动性;有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创业风险投资活跃。银行主导型认为,主要的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机制是银行机构。采取银行主导型模式的国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银行是企业融资主要来源,间接融资占据企业融资主体地位;银行可以持有企业一定比例股份,处于公司治理核心地位,银企关系紧密。
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在实践中是值得一提的科技银行模式,比如美国硅谷银行模式和杭州科技银行模式。科技银行最早发源于美国硅谷银行,而当前全球有超过1.1万家受到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和创新科技公司是硅谷银行的客户。硅谷银行在投入上模糊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界限,在客户选择上联手风险投资机构,构建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网络平台,资源共享,同时建立专业团队,掌握高科技行业商业模式和产业周期,有效规避风险。杭州科技银行借鉴硅谷银行模式,进行本土化创新,建立起“银行+担保+额外风险收益补偿机制”商业可持续业务发展模式,他们采用了专家联合贷审机制、单独信贷审批制度、科技企业价值发现机制等,都开创了国内先河。
印度的班加罗尔被评为全球十大高科技城市之一,被誉为印度的“硅谷”,是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印度政府将针对于该地区的风险投资的投资收益免税,并建立不同层次和性质的风险基金,包括国家风险基金、联邦风险基金和私营风险基金,为风险资本设立10亿卢比的基金。
社会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是社会机制在科技金融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在这种模式下,通过亲朋好友和业务关系形成的社交网络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有着重要影响。该模式也称社会关系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主要采取自我融资和非正式融资的方式。台湾的科技金融模式便是典型的社会主导型,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民间标会、质押借款等。据统计,台湾民营企业大约有36%的资金来自民间借贷市场。该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速度快、节省时间。
3 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扶持力度和财政投入强度不断加强,但仍存在弊端 近年来为促进科技投入、强化科技管理、激励企业创新河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发展的配套政策,比如《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条例》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的科技进步。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河北省科技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以及科技金融制度和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制度等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此外,在税收方面,2009年出台了《河北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鉴定办法(试行)》。
近年来,河北省财政科技支出绝对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相对规模比较平稳。表1列示了2006年~2010年河北省财政科技支出规模情况:
■
科技活动的核心是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活动。表2列示了2008年~2010年间河北省的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
■
从表2可以看出河北省近三年R&D内部支出总体规模水平呈逐年上涨的趋势,R&D经费内部支出中的财政资金规模呈下降的趋势,财政资金占总支出的比重亦呈下降趋势。河北省的财政科技支出的绝对规模和财政资金对R&D的支持都是偏低的,而相对规模的全国排名也是出于中下游水平。
3.2 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迅速,但作用仍不突出 近年,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河北省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迅速。2009年,河北省成立了创业引导基金,其初始规模为1亿元,以其为“母基金”,按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两种方式投入资金,转变了政府投入方式,杠杆效应明显。2011年由该引导基金代表省政府出资的“河北汉明达信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和“河北国创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组建方案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复,成功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与组建国家级股权投资基金。国家对每只基金参股5000万元,省引导基金代表省政府对两只基金各匹配5000万元,其余为社会出资。省引导基金直接和间接投资的企业中,已上市1家,拟上市6家。此外,省引导基金还积极对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计划出资3000万元与转化基金共同发起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专项用于支持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成果转化。相关资料表明,到2011年年底,累计在河北省发改委备案的风险投资企业共有21家,其中有4家为国有独资企业,7家为国有合资企业,其他为民营企业。
但河北省风险投资起步晚,多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回报率不高,资本规模和数量与创业风险投资特点地区相比相差较大。资金来源单一,且回报率不高,失去对其他资金投入的吸引力,没能形成完整的风险投资网络,从而无法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3.3 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壮大,但仍不健全 河北省信用担保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各类各级担保机构已达数百家,其中民营和县级担保机构数量众多,担保资金总额达到近百亿元。但由于社会整体信用体系缺失,银行资信封闭,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小且其担保品种单一,导致银行对其信用不认同,同时担保机构也难从金融部门了解到担保需求方企业资信状况。此外,由于担保行业自身以及各级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使得担保行业内外部补偿机制不健全,且由于其缺乏专业人才,很多业务开展不及时,大量资金闲置,盈利较差,风险巨大,无法充分发挥其对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持。
3.4 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缓慢 首先,银行鲜有创新。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要求商业银行设立科技企业的贷款窗口的政策,但商业银行积极性不高,也较少有商业银行有针对科技企业的整套金融服务方案。其原因在于科技活动的不确定性与银行安全性经营原则不一致,使其融资很难和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对接。其次,科技保险不受重视,保险机构提供的产品无法满足科技企业的保险需求。且由于缺乏专业评估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定价,使得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取得融资难以顺利进行。
4 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针对上述科技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科技金融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河北省科技金融未来发展模式应为: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大力发展以银行和风险投资为主的市场主导型模式。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科技企业融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制定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总体规划,健全与科技型企业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着力改善民营科技企业在取得担保、创业基金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待遇。协助重点科技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并为其提供专业的融资辅导等。第二,强化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近年来河北省的GDP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借着打造经济强省的东风,经济发展,科技先行,财政科技投入应借鉴国内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并不断提高其占比,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对于全社会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第三,加强银行和其他机构合作,不断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制度,解决企业担保抵押品缺乏、融资信用不足的困难。建立科技创新信用担保体系,搭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融资信用担保桥梁。推进建立专业的评估机构,对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进行合理估价。推动科技保险的发展。在积极创造适宜环境的基础上,设立专门为中小科技企业服务的科技银行,着力进行本土化的科技金融创新,比如专家审贷、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第四,重点发展风险投资。拓展风险资金的来源渠道,充分吸引来自个人、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外资本等各类资金,加大对风险投资的补贴,引导风险投资积极投资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科技企业,并规定风险投资企业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形成完整强大的投资网络。第五,积极推动科技投入的多元化。积极推动租赁融资模式以及民间互助模式等多元化方式加大科技投入,以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昌文等.科技金融[M].科技出版社,2009年.
[2]杨勇.广东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10期:31~34.
[3]田云等.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41~43.
[4]唐晓娟等.河北省科技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第一期:13~14.
[5]周昌发.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J].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3期:72~81.
[6]肖泽磊等.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9月:6~8.
2016年过半,这是互联网金融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被称为监管元年。随着监管不断收紧,一个新兴概念“Fintech(金融科技)”正在不断受到市场的追捧。近日,包括宜信、积木盒子等在内的多家P2P网贷平台先后宣布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一时间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热词。
7月17日至18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峰会朗迪峰会(LendIt)在上海举行,这也是该峰会首次落户中国。美国第二大P2P平台Prosper,英国排名前列的网贷平台Zopa,世界普惠金融之父尤努斯创立的格莱珉银行,智能投顾先锋公司Betterment,国内P2P行业巨头宜信、诺远控股、点融网等众多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科技、普惠金融行业代表性企业均派出创始人或重要决策者与会,共同探讨中国金融科技的探索机遇与发展前景。
分析“金融科技”日渐受互联网金融公司追捧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主要源于两方面:首先,科技公司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受监管的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公司要受到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管制,而科技公司则不需要。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比科技公司更加严格,从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型到科技公司是规避监管的一种方式。
再者,科技公司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营运模式不一样。互联网金融公司主要依靠放贷和借贷人之间的利差盈利,而科技公司是通过向客户提供技术、平台和服务来赚取服务费。近年来,国内多次降息,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受到挑战,被迫转型。
压力还源于抢食市场的互联网巨头们。目前,阿里、京东、百度、网易、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都成立了自己的金融服务集团或事业部,凭借互联网公司流量、平台、技术等优势,开始布局金融科技生态链,成为市场颇具竞争力的角逐者。
阿里:国际化和农村路线并进
蚂蚁金服在今年4月份引入45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600亿美元,这不仅是蚂蚁金服今年最重磅的消息,也成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当然,除了进军资本市场,2016年上半年,蚂蚁金服重在国际化和进农村两大布局。
在国际方面,蚂蚁金服曾对外宣称,未来10年60%的用户将来自海外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蚂蚁金服在国际化道路上开始“买买买”,投入丝毫不手软。继去年9月花巨资投资印度最大移动支付和商务平台Paytm之后,今年6月,蚂蚁金服亚洲再落子,将收购泰国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Ascend Money 20%的股份。
另一方面,蚂蚁金服进军农村的步骤始于今年1月。2016年1月,成立农村金融事业部,据说农村已成为蚂蚁金服的三大战略之一。2016年3月,在支付宝已占据国内在线支付领域半壁江山之后,蚂蚁金服推出了“千县万亿”计划,将支付宝服务下沉,希望在3到5年时间里在全国1000个县进行合作,使支付宝成为县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可以说,2016上半年,蚂蚁金服将国际化和进农村定位为两大重要战略,以支付宝为依托,全面加速互联网金融全生态的布局。
京东金融:重在消费金融和科技金融
一直强调对标蚂蚁金服的京东金融,2016上半年的侧重点与蚂蚁金服则有一定差异,将战略重点仍然放在了消费金融和科技金融两大方面。
依托京东电商平台,“白条”一度成为京东金融战略级明星产品。今年以来,“白条”进一步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开始拓展到线上线下的各类消费场景,包括旅游、在线教育、租房、装修等。另外,继白条之后,京东金融又推出现金借贷产品“金条”,直接对垒蚂蚁金服“借呗”,开始向个人信贷业务进一步拓展。
京东金融一直强调其科技金融的定位,在去年投资美国的大数据公司Zest Finance后,又在近期宣布,将与Zest Finance成立的合资公司。今年1月,投资国内大数据服务公司数库,数库将为京东金融旗下的京东钱包APP、京东金融APP等产品提供资讯和数据支持。
从目前来看,由于京东的电商业务一直难以扭转其亏损的局面,正逐步将战略发展重点转移到京东金融。无论是对标蚂蚁金服打造金融产品矩阵,还是逐渐加速对外投资布局,京东都希望打造建立一个新金融生态,依托金融业务实现未来发展。
网易:围绕金融科技布局
网易作为一家老牌的互联网公司,一直以低调赚钱的姿态存在。近期,股价大涨市值破250亿美金的消息使这家公司再次受到关注。众人这才惊觉,除了门户网站、邮箱、游戏、音乐、在线教育等,网易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电商、互联网金融等领域。2016年,网易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同样可圈可点。
自从去年5月份成立网易金融事业部后,主要在金融科技领域频频发力。在今年3月份,网易金融在行业内首先成立了大数据实验室。目前,网易金融正在围绕大数据实验室进行核心技术能力打造,未来将实现金融标准化的技术能力输出,创造一种独特的网易系金融生态。
另外,网易金融实行“走出去”战略,开始与顶尖科研力量和国内领先金融机构的展开合作。6月,网易金融与国内顶尖学府清华大学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金融和大数据领域展开合作,希望能为国内的金融科技之路带来一个更为规范和体系化的产业路径。
2016年是网易金融重点发力的一年,提出定位――专注于服务2亿新中产人群的金融科技公司,从而围绕金融科技进行全方面的布局,旨在打造独特的网易系金融生态。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已经从简单进行渠道对接的“1.0时代“,进入到以后端核心金融科技为代表的”2.0时代“,金融科技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型金融服务持续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性驱动力。
诺远控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韩学渊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科技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已日益显现,但其概念本身更多偏向于强调科技这个手段。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竞相拥抱金融科技的同时,应该清楚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依然是金融,风险管理依旧是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不能因为过分强调科技而忽视了金融的本来面目,从而引发风险。
央行条法司副司长刘向民日前明确指出,应划清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界限。金融科技不直接从事金融业务,主要与持牌机构合作。对此应抛开表面属性,从业务模式出发进行“穿透式”监管。
智能投顾同时具有科技与金融的双重属性――这也让其同时成为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抢滩的热点。伴随着资本开始从互联网金融领域转向金融科技(Fintech)市场,金融科技中的代表智能投顾也成了行业最新热点,一批企业开始宣布布局智能投顾产业。
美国智能投顾发展历程
基于现资组合理论,2011年,美国的Wealthfront公司开创了智能投顾服务业务模式,吸引原本被传统投资顾问门槛拒之门外的新中产阶级。通过调查问卷在线评估用户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为用户个性化地定制投资方案,实时监控投资组合的动态,并对投资产品组合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用户投资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业务模式并被行业后继者竞相模仿,成为现在行业主流业务模式。
短短几年内,智能投顾行业在美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花旗集团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12年到2015年底,美国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规模从几乎为零增加到了190亿美元。最近宜信财富与《商业周刊》联合的《中国新中产智能投顾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美国虽然已经有超过200家智能投顾公司,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
中国智能投顾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相比起美国智能投顾的市场,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自2015年年底起,一批新兴金融科技企业才开始开拓中国智能投顾市场。虽然中国智能投顾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中国规模庞大的新中产阶层将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可能助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投顾市场。
智能投顾行业实际上有相当高的准入门槛,对平台的金融专业能力、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首先,智能投顾平台需要有很强的投资能力与资产配置能力,能够实现全球化、国际化、跨资产类别的配置,才能实现真正的科学、合理、长效的投资,降低投资风险。其次,智能投顾企业也需要有相当强的科技能力,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信息技术,提高前端的用户体验,整合后端的大数据。最后,智能投顾企业还需要有极高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在产品和服务维度进行技术创新,还能适应中国国情,进行有效的投资者教育、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实现管理和运营的创新。
虽然智能投顾行业有着天然的门槛,但是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潜在市场非常广阔,中国的智能投顾极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可投资资产介于人民币5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的新中产人群规模是世界第一,达2.04亿,未来五年将增至3亿。另一方面,传统投资顾问高昂的费用让新中产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投顾市场的长期缺失、移动互联的普及应用以及智能投顾的低廉成本将会让中国的新中产阶级更容易接受智能投顾行业。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和需求,一家或者少数几家企业很难覆盖整个市场,在智能投顾行业形成垄断;当前中国智能投顾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应该欢迎更多的机构进入市场。
海淀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
协 办:英国《金融时报》集团、FT中文网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时 间:2014年9月25日
地 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多功能厅
主持人:唐颖(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
涂志云(我爱卡创始人、总裁)
整 理:马文良(《中关村》杂志 记者)
千洵(《中关村》杂志 记者)
论坛缘起:
2014年互联网金融在火热中逐渐步入理性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深度融合,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中关村的创业蓝海。有鉴于此,为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合理、有序的发展,海淀园管委会同海淀金融办精心筹备了此次主题为“融合与发展”的专场活动。
在中关村谈互联网金融应该是最合适的地方,海淀区聚集了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一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既包含了跨国企业,也有快速成长的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还有众多的小微企业,完善了创新创业环境,使中关村成为一个拥有互联网基因,充满生机勃勃的创新创业的沃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P2P以及大数据金融、众筹等各类机构相继涌现,目前海淀区已经聚集了175家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注入了强有力的活力。中关村核心区互联网金融论坛专场邀请了来自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的代表们欢聚一堂,一起来探讨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与发展。
以下是嘉宾演讲内容精粹:
打造互联网金融的产业链
孟景伟
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中关村核心区管委会主任
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今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了《2014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其中专题探讨了互联网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的配制,提高金融体系的包容性。
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正在不断地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在人民银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及中关村管委会等上级部门的长期大力支持下,海淀互联网金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发展政策上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在工商注册、房租补贴,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互联网金融产业成立引导基金等方面予以了支持。在产业聚集上,互联网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P2P、金融电商、商业保理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大量在海淀聚集与发展。目前已经汇集了首都在线、融360、有利网、亿赞普等互联网近200家金融机构,并发起设立了全国第一家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组织及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空间载体上,引导互联网金融要素,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中心,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园等载体上聚集发展。在生态环境上,注重加强风险防控,依托行业协会及联盟,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并探索建立区域信用体系,加强树立互联网金融的品牌宣传,举办了互联网金融峰会等一系列活动,依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行业的研究机构,推动行业交流,人才培养及行业的前瞻性理论研究。下一步海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总体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目标,充分发挥海淀科技金融优势和互联网产业的优势,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搭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探索推动金融云平台、云技术及云风控的建设,大力拓展产业空间,加强风险防控,完善生态体系,打造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链。
互联网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
栗志纲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说明我国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百姓的现实金融服务需求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也说明,现行金融服务体系对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百姓的现实金融服务的需求覆盖率和服务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运用先进技术,拓展了对小微企业和社会居民生活领域的各项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给互联网企业开展跨业金融服务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契机。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使社会各界深入思考,并积极参与科技金融创新,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传统金融业务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跨届金融服务都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切相关,并相互补充。互联网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而金融风险的隐秘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还有可能增加。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一直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支持互联网金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要求,支持互联网金融依法合规经营,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行业自律。今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将按照国务院和市政府的各项要求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区县为互联网金融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金融服务创新研究,推动政府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大数据资源整合分析并充分共享,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和社会民生作出基础性的服务工作。
中关村要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
杨建华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
我认为现在互联网金融所有的业态中,支付业务和结算业务将会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行业和领域。在北京地区发展支付业务上,或者下一步发展跟支付相关的结算业务上,中关村已经有接近60张第三方支付的牌照,在这个方向上,在全中国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所以我们非常期待中关村企业能够根据这样一种形势和趋势,在支付,尤其在移动支付领域进行更多的布局。
在一定时期内,互联网借贷和众筹融资还将以对现有借贷和体系补充形式出现。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高速发展,同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社会居民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生与融合发展必须依靠、依托有绝对公信力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作为其发展的基础。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我们的信用信息体系不能共享、不能分享,不能有效的把各家的征信内容放到一个或者若干个有影响力的征信平台上,这直接导致了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同业的过程中,必须独立开发自己的征信工作体系以及征信的管理游戏规则,要布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干这件事情。
我们非常期待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通过我们各方共同的协作,能够把中关村地区早日打造成为在全中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传统金融业的转型
德地立人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投资银行委员会主席
未来的金融格局会是什么样?一是互联网金融,二是新兴专业金融互联网公司,三是属于行业的传统金融行业的金融互联网业务。马云曾经讲过,未来的金融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机会,一是金融互联网,即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是互联网金融,纯粹是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来户引发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是第二个新兴专业金融互联网公司应该是属于互联网金融公司大的范畴里。
第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关系,绝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互补性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够完全替代对方。第二,各种说法就是区域中心化,这种网络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最大特点是区域中心化,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此话是不妥的,实际上它是用户的广域扩散化和高度集中化相结合的东西。第三,金融互联化是不是促进金融脱媒,这里也有一些顾及,金融脱媒理解为直接金融,也就是说银行的这种资金池以自己这样一个责任来带给客户的间接金融减少,直接以投资者自己负自己的责任来进行投资的这样一种直接金融,就像证券业务一样。第四,金融互联网化对货币政策有影响,有学者在这里有一些讨论,由于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自己本身处理的数额相当大,另外央行或者金融系统对它的管制和银行不一样,对创造所谓信用,就是创造钱、资金的这样的系数上是有影响的,但在看得见的未来,为此需要不需要做一些政策手段的改变,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金融互联网前途似锦,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没有任何企业可以是永远的胜利者,而永远不变的是客户的需求,谁只要更广泛更深入,不断的挖掘、回答和解决客户的潜在需求,谁就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同而获胜,尽管他们的胜利不一定是永远的。谁是永远的胜利者?是客户。
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
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互联网金融和利润,我认为是一半对一半,它有一个硬伤,互联网不是中国人创造的,互联网是由根服务器负责的,中国没有“根”,全世界互联网服务器的个数是383个,大多都在美国,亚洲大概只有3-4个。根服务器是什么意思,开关在人家手里,一关了全都黑了,这是风险,也是一个硬伤。
我曾经和马云的团队讨论过,我说你们有那么多的钱,搞两个根行不行,把“根”放在中国,我们必须在根服务器方面有所突破。
除了硬伤之外,互联网金融还有软伤,就是我们的监管。不严加看管就会变成一头猛虎,肯定伤人,破坏市场。不过我们国家的监管有一个特点,制度是在后面出现的,先让新生事物自行发展,然后再逐步完善制度。但这个研究的过程不能太长,不能让太多人掉在泥坑里之后再捞出来,应该尽早有一个前瞻性的政策出来。所以互联网必须管,而且要严管,要科学、合理,符合市场规律。
刚才年轻人所谈的众筹问题,其实借钱,借来借去就是三个要素,一是你能不能还钱,二是能不能按时还钱,三是能不能全额还钱,三个都是还钱,你不还钱其他都不可能继续进行,因为要形成价值。还钱是硬道理,按时还钱是软道理,按额还钱是必须的道理,不能变。所以风险控制如何在这上加以政策性的监管,还需要细化,对于长期不还钱的,光上黑名单是不行的。众筹也好,P2P也好,即使有选择性的可靠客户,你只是为可靠客户服务,不是为大众服务,也不可能为全民服务,这样你就安全了。
互联网金融如何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兰宁羽
天使汇首席执行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会长
我觉得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很大,我讲一下其中的股权众筹的挑战,这属于市场培育的范畴,大多数创业者和投资者在基本创业能力、基本融资能力和基本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抑制方面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创业者,你正在努力把自己的产品专注的做好,如果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公司,你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很容易拿到钱,拿钱绝对不是一件最重要的事,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一定都不是问题,所以我们期望能给创业者营造一个环境,让创业者想任何时候融资都可以随时随刻的小额、按需、快速、多轮融到他想融到的资金,而不是去求VC,VC在英文里有一个词是“秃鹰”,人死了之后会刁他身上的肉,他一定是为了管理别人的钱盈利,而这种组织形式,不像众多的天使投资有一定共同的梦想帮助创业者,我们也看到有很多非常不平等的条约,这些问题在过往的十年,中国的风险投资也好,天使投资也好,PE也好,甚至后来发展的全民皆PE的这样一个背景情况下,我们形成了一些传统的、错误的或者是创业者友好度极低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对整个中国创业环境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觉得应该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公平友好的环境,包括投资人也一样,投资人也需要有更多的分享精神和合投精神,创业者也应该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包括契约精神有更好的提升,所以大环境的改变其实是提升股权众筹,带来更多发展机会的改变的前提,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国金融机构的机遇和挑战
雷启迪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
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金融业。在每一个互联网金融的领域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包括银行业、保险业等都已经发生一些变化,关键一点就是创新是怎么样来发生转变的,它是一种有组织的过渡,还是其他的方式,在中国发生的现象,实际上在其他国家也在发生,有很多的过度支付方式的转换都是有组织在进行的。
从传统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来说,虽然说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威胁,但是互联网金融也可以转变成一个优势。其实有一些人并不喜欢所有的事情都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有的人喜欢到ATM机上取现金,还有O2O模式,当然线下有很多的需求,比如说像一些分行,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但我们现在就要思考,如何能够把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比如说在线上预定什么东西,然后到小商店或者是线下的实体店取回来,这也是一个结合。
其实传统的金融服务机构还是有优势的,比如他们更安全,他们在跟保险公司的交易当中能够保护客户,保护自己。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刘勇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培机构董事长
互联网的机遇从这两年来看,确实很热。我感觉每一周都有关于互联网的论坛,说明大家在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互联网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商机。互联网金融也是由于企业的凝聚力、低成本和它的民主性、自由度,体现出互联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创造力。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个金融的概念,应该说在这两年当中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识。
从金融来说,最重要的是它的风险控制。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多都是由于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程度非常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接触了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他们的技术和实现手段上的问题都不大,而问题在于风险控制。有些企业跑路的概率也是很大的,还有一些确实有心把企业经营好,但是由于整个软实力不够,相对来说在经营的过程中,很难支撑下去。但互联网金融的商机很大。因为从互联网整个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现在互联网企业确实产生了很多巨头,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有多少家互联网企业能存活下来?谁是胜者?这里的挑战很大。如果要做好的话,如何能把风险有效的控制住,这才是制胜之道。
期望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
黄英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的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和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和协作分享的精神,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两者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对金融模式和金融发展以及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今天来自中关村管委会、金融局,还有海淀区政府的领导,介绍了对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支持和关注,同时对海淀的金融政策和发展态势进行了介绍,主题演讲当中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思考,各位嘉宾对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监管中的破与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创新,P2P等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精采的讨论,想必大家都受益匪浅。感谢来自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代表,以及关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在座各位听众,正是有了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实践,还有在座的各位的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才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
新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金融
向松祚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每一次工业革命背后都有非常重要的金融创新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或者说非常关键的推动力量。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仍然在辩论,究竟谁是因、谁是果,比如说是金融的创新推动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有的史学家认为是金融创新推动了工业革命。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深刻改变着金融模式。现在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崛起是得力于印刷术,跨国银行的兴盛主要是因为电报电话,电脑的发明催生了现代了金融创新,包括外汇交易、债券交易、对冲基金、高频交易、CDS、衍生金融交易等等。
现在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和立场,对新兴业态还没有成熟,还处在探索的过程里,我们一定要避免过度的监管,过度的监管很可能把新的业态打死。我衷心的希望大家面对一个新的金融业态,你在出台监管法规的时候千万不要坐在办公室里拍脑瓜,正确的办法是走入行业、走入企业,和企业家共同研讨,什么办法可以鼓励它的发展,同时又能保护它的安全,又能防止它的破坏力,这就是我对新金融业态和监管部门的衷心期望。
数字金融消费市场的未来前景
王吉涛
爱钱帮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