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企业市场风险范文

建筑企业市场风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企业市场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企业市场风险

第1篇:建筑企业市场风险范文

企业的财务状况与许多因素有关,按照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主题不同,把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低,对财务风险没有一个具体的、客观的认识,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盛行将致使财务决策失误,不可避免地产生财务风险。另外,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预测和评价体系、对高层监督力度不足、产权结构不明晰等都将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客观因素合理的负债对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有一定的帮助,但若负债过多,企业因负债而支付的利息增加,企业所得利润大部分用于偿还利息,将导致企业利润减少、负担过重、竞争力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外部条件变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建筑企业,其财务指标对外部条件的变化更为敏感,建筑材料价格水平、人工成本及市场利率的变化都会对工程的施工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产生影响。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防范财务风险的形成,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能够可靠地预测未来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应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制度是实现企业科学、独立、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坚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首先必须制度上建立一套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相关的财务风险分析、评价和预测机构,明确机构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使之能够根据企业现今的财务状况,分析、评价和预测企业近期及长期内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并能够可靠、及时地化解财务风险。

(二)强化企业管理者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有着非常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要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应变能力,针对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财务状况,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三)组织行之有效投标的策略有效的投标策略是建筑企业获得工程建设合同的可靠保证,只有获得工程建设合同企业才能够正常的运营并取得客观、稳定的利润,保障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在投标前,必须进行建设工程招标项目进行可靠、细致地调查研究,参加标前会议和现场勘查,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并对分包和生产要素进行询价,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的投标。

(四)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实践证明,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有效处理索赔及降低施工成本,增加财务收入的有效措施。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领域已经建立并运用了激励机制。在建筑企业中,引入了价值工程的模式,以最终要实现的功能即目标为目的,建立评价与激励机制,管理从事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人员,激励他们努力工作,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效益。

三、结束语

第2篇:建筑企业市场风险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承担着各种财务风险,如果不能从根源上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很有可能进一步转化为财务危机,因此,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从而降低其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十分必要。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概述及分析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概述及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显著增加,建筑施工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承担着很大的财务风险,其中,内部财务风险是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安全性财务风险、合同风险、融资风险、成本风险等。在大型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极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即建筑施工过程的危险性是较高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浪费,这是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安全性财务风险。近些年来,我国建筑业逐渐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施工单位多、施工项目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谋求发展,会迫于无奈签订施工合同,而这样的施工合同往往对于施工企业本身来说是较为不利的,一旦签订不符合建筑施工企业发展需求和建筑行业市场规范的施工合同,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即合同风险。目前,在我国各大型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款往往是由施工企业先行垫付的,某些必要的情况下,施工企业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改善企业的财务现状,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期望中标,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工程款的回收期过长、融资周期较短,企业的资金链很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这是建造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风险。正如上文所述,我国施工单位多、施工项目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有时企业为了标下施工项目,往往会忽略市场信息和企业施工条件而盲目压低项目成本,长此以往,企业很难获得期望的盈利,企业将会陷入困境,这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成本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外部财务风险概述及分析

除了各种内部财务风险外,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也承担着巨大的外部财务风险,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良性发展,主要包括自然环境风险、施工要素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性风险等。建筑项目施工环境需要在特定的施工区域内进行,施工区域的光照、温度、地质、水质条件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的整体质量,一旦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各种自然地理因素对施工过程的影响,有可能直接导致施工中断,这样会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浪费。另外,施工材料也是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保存的,一旦超过施工材料能够承受的有效范围,施工材料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了,由此带来的资金损失也是极为严重的,自然环境风险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中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得到财务风险防范人员的重视。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能和水能,如果发生供应中断,将会直接导致施工中断,另外,建筑施工很可能会给施工周边区域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协调不好,也会直接导致施工周期延长,这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施工要素风险。虽然我国建筑行业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发展时期,但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筑施工行业的市场规范性不足,这也直接导致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波动性极大,建筑施工行业市场波动性较大的现象会直接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极大的市场风险,如果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人员不加以防范,必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建筑行业市场的政策性调控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有些时候国家为了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必然会限制部分中小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的进行,有时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日常营收额显著降低,从而限制了部分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政策性财务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如果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不能得到有效地防范,一旦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将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多、建筑施工项目少的现象日益突出,如果建筑施工企业不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很难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因此,想要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必须首先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在企业管理人员的协调管理下,在企业范围内创设一种良好的风险防范氛围,各项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另外,内部财务风险的防范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因此,必须强化全体施工人员的参与积极性,逐步将风险防范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从而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在创设了良好的内部财务风险防范环境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人员应该结合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需求设立管理目标,一般情况而言,管理目标应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阶段性目标实现之后工作人员应该认真总结,吸取工作经验并对风险防范体系进行改进;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结合其组织体系构造特点、经营管理模式制定一体化、系统化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行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最后,企业应该注重风险防范工作职能分配制度的优化,管理人员要结合工作需求优化岗位设计,通过将各职位的职能定量化或定型化,通过完善的职能分配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风险防范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从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效率。企业应该注重高级财会人员的储备工作。财务风险防范是一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管理活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高素质财务风险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一方面,企业要优化财会管理人员选拔制度,选拔出真正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财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要给财会人员提供更多的再教育机会,让财务风险防范人员能够掌握最先进的防范机制和防范方法,这样才能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建筑施工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极易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外部财务风险,外部财务风险不同于内部财务风险,其防范难度相对较大,而且防范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因此,企业管理人员首先要让财务风险防范人员深刻认识到外部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外部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是外界市场信息的获取,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外界环境信息获取机制。首先,企业在进行施工前,要对施工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详细地工程勘测,施工人员应该对施工区域的气候、温度、水质、地质条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施工方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自然环境风险;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获取机制,企业市场部门应该全面、及时地搜集各种市场信息并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从而为企业的投资与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降低市场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最后,企业应该加强对国家实时动态的关注强度,及时获取国家关于建筑施工行业的政策性调控动态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要求合理规划投资活动,避免政策性波动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在建立了完善的外界环境信息获取机制的基础上,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建立系统化的外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一方面,外界环境和施工要素对施工过程的影响作用较大,企业应该制定具有弹性的施工方案执行体系,能够结合外界施工要素的变化改进施工方案,降低各种外界环境和施工要素对施工过程的影响作用,尽量降低外部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建筑施工行业市场规范标准,只有不断提升建筑施工市场的规范性,才能有效降低各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外部财务风险,从而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行业各领域的财务管理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地变革,传统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需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结合企业财务风险构建完善的防范体系,从而降低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财务风险,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可萍.浅析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及预防财务风险的措施[J].现代商业.2013(21).

[2]施卫东.刍议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经济市场.2014(11).

[3]罗智.浅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商,2013,23:33-34.

第3篇:建筑企业市场风险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 经营风险 规避措施

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建筑施工企业间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快速经营和管理创新的同时,都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经营风险。如何规避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这些风险成为全新课题。笔者经过认真的实践论证,提出了以下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正确决策,把好项目“入口关”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有多种,其中包括承揽工程的市场风险、资金风险、履行合同的信誉风险、经营纠纷中的法律风险等。为规避承揽工程的市场风险,把好项目“入口关”首先要对建筑项目出资人要有一个科学的分类。第一类是政府项目,即政府作为出资人;第二类是国有单位项目,即国有单位(或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构)作为出资人;第三类是民营项目,即私人企业、民营开发商等作为出资人。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三类建筑项目,应该对其作严格的风险评估,对他们的信誉度、经营业绩、项目本身的利益空间等,作准确的了解和分析。施工企业必须把项目内存的经营风险作为取舍项目的先决条件,把好项目的“入口关”,最大限度地防范承接任务的决策风险。

二、加强成本管理,消化低价中标模式下的让利风险

施工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迅速适应建筑市场的环境变化,包括适应市场的价格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应推行目标成本管理,以中标价扣除税金后作为工程结算收入,再扣除目标利润后确定目标成本。要及时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依据工程承包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条件、市场价格等,编制项目计划成本。分部分项完工后,要及时进行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主要工、料、机和间接费的对比分析,检查实际成本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三、科学分析,化解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是建筑市场经常出现的一种风险。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国家对建筑产品的制造有一系列特殊要求和规范标准,对建筑施工合同也有统一的格式和要求。目前建筑市场使用的合同文本仍然是建设部统一印制的“建筑施工合同”文本。尽管如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评审,防止合同中的条款成为不利条款,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四、加强防范,把好法律诉讼风险关

(一)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一是健全法律事务机构。企业没有设立总法律顾问的,也应当由领导分管法律事务。从组织上保证企业依法维权。二是有条件的应设立法律顾问机构。顾问机构应该由精通相关法律知识,了解并掌握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的人员组成,这样对处理法律问题就能得心应手。三是加大普法力度。要有重点地抓好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诉讼案件开庭旁听活动,借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二)建立企业法律事务人员参与机制。施工企业应把法律工作的重心从事后补救转移到事前防范,加大法律咨询论证的力度。为达此要求,务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法律事务人员应根据企业各时期的特点和市场规则,就各项重大经济活动依法论证并提出意见。二是参与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及时研究解决相关法律问题,避免和减少纠纷发生。三是强化制度,明确法律人员参与企业重大项目决策的方式和具体方法,实现法律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五、加强自身技术队伍建设,增强抵抗技术风险能力

(一) 施工企业要建立定期进行技术学习、交流的机制。要组织成立技术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收集行业中出现的新技术、工艺,并定期召集公司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同行的相互交流。另外企业要注重对自身技术人员的培养,特别是年轻技术人员,要让他们有更多的接触新技术的机会。同时也要注重引进既有丰富实践工程经验、又有扎实理论知识的高端人才,以充实自身的技术队伍。

(二) 对于行业中新技术的出现,施工企业不能盲目跟风,要避免新技术不够成熟或者是新技术过于复杂等因素对施工企业带来损失。对于行业中的新技术一定要加强实验,开始时可以应用在工程的局部,待积累一定经验和技术更加成熟后再进行推广。

六、 不断完善承包体制,控制承包体制风险

(一) 要在总结实行承包体制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制定完善包括承包责任制、承包风险抵押金制度、承包考核奖惩制度等在内一系列承包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彻底转变“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

(二) 加强项目经理(承包人)队伍建设,选择有能力、讲信用的项目经理进行项目承包,是落实承包责任制的关键。因此,要加强项目经理的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要建立项目经理业绩考核制度和诚信档案,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诚信经营的氛围。此外,企业还应大力引进有综合素质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外部项目经理,以充实项目经理队伍。虽然承包和对外经济关系不同,不能通过法律来处理承包的合同关系,但只要企业与承包人双方都讲诚信,按合同办事,共同维护承包合同的严肃性,那么,企业承包这种经营方式才能具有生命力,控

制或规避承包体制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垫资施工面临的风险[J].施工企业管理,2009(5).

第4篇:建筑企业市场风险范文

1.1风险识别的方法

1.1.1逐步分析法。这是一种经过对生产、制作等技术的程序,从最开始到最后,从进入到出,对每一项开展解析,同时对全部步骤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开展解析,找到或许存在影响生产、制作的潜伏要素,同时对这些要素开展危险状况解析的办法,对程序的清楚进行着重解析,受本身生产或者制造技术作用较大的状况下运用的辨别模式。

1.1.2专家分析法。这是一种清单列表的解析模式。经过对单位、企业或者工程中或许会留存抑或面对的各式风险要素排列出来,并且,把风险要素清单交给清单中所涉及到的科目专家对风险要素一一标示风险损害水平,经过专家具备的专业水平解析,使管理人员清楚所存在或者会面对的风险,方便管理人员开展后续的风险管理,拟定相关的方法。

1.1.3调查分析法。这是在时间比较宽裕时使用的风险辨别方式。要经过很多的有目的性的调研,综合整理,对或许具有的风险开展检验的方式。要使用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使用的资源多,所以,适宜大企业大规模工程,并且对时间要求不严时运用。

1.2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风险识别

1.2.1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环境风险。针对公路项目监理名目的区域的社会条件以及投资条件要开展一定程度的实地调查。针对本地的社会治安条件如何,是不是经常出现治安事故,这些肯定会对监理单位职员的安全带来威胁,对投标报价的制定出现风险。

1.2.2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市场风险。因为每个区域,在职员薪酬、社会成本的水准上存在差异,肯定会影响各个区域的公路项目监理名目的花费不同,不清楚本地建立监理市场价格,就会对报价存在影响。

1.2.3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技术风险。针对每个监理单位,都具备自己的技术长处,不会每一样都能够做到完美,这样,就不可能会对公路监理项目所指定的标准全部都能够符合,要培育出具有这种技能的职员抑或聘请拥有这种措施的工程师,肯定会对报价存在或多或少的作用。

1.2.4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生产风险。公路工程项目因为是一种国家根本装置的民生项目,这样,公路项目不仅要根据已经制定的规划开展建筑外,还经常会因为国家的投资状况和策略改变公路项目的建筑进度,不能够根据规划建筑,大多会让提前竣工,势必会增多费用,对投标报价产生影响。

1.2.5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财务风险。针对有的公路项目监理名目,因为投资资金不到位,但是已经开始建筑了,在投标报价中,就要想到垫付资金的状况。

1.2.6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人事风险。公路项目建筑,因为建筑是有先后程序的,所以监理的措施以及方式也要有先后程序,这就需要在职员的部署上要科学,符合建筑监理需求,准确部署职员工作,这样对职员的成本制定更科学。

1.3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风险控制

1.3.1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环境风险控制。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环境风险控制,可以采用风险转移的方式,联合当地监理企业一起参与投标,有熟悉当地环境的企业参与,又可以将风险大家共担。在编制报价时,可按联合体情况编制。

1.3.2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市场风险控制。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市场风险控制,可以采用风险回避的方式,去当地考察和了解当地建设交易市场的行情,掌握当地的费率取费标准和习惯,作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3.3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技术风险控制。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技术风险控制,可以采用风险转移的方式,将部分技术不精通部分分包出去(在建设单位同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个该技术精通的企业进行监理;或重新临时招聘熟悉该技术的工程师,从而解决该技术风险。

1.3.4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生产风险控制。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生产风险控制,可以采用风险回避的方式,按照实际的施工进度,安排监理人员,合理调整资金计划,具有预见性,增加人员,编制报价。

1.3.5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财务风险控制。对于公路工程监理投标报价的财务风险控制,可采用风险保留的方式,利用承包的其他监理工程获取的利润垫付。同时还可以考虑增加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这样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其预先采取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实际发生的风险费用就可能大大低于这个比例,从而减少企业损失。

2公路工程监理项目投标报价策略分析

2.1高价赢利策略这是一种以获取较大利润空间为投标目标的策略。这种策略的使用是当投标人方具有强有力的优势而招标人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用的。(1)现场施工条件和操作面环境差、监理难度比较大的工程,对于投标人是可能无人承揽的工程,对于投标人是要投入更多资源的工程,需要提高报价;(2)对技术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工程,而投标人在这方面有精通、擅长,有时就投标人一家可以承揽,对于投标人来说,很有独占性优势,可以提高报价;(3)投标竞争对手少的工程,说明不是工程太小,就是工程复杂或者工程施工的环境差,无人问津,需要提高报价,以高利润为招标人解决难题。

2.2低价薄利策略这种策略一般是招标方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使用的。(1)针对建筑商来讲,项目的建筑条件好,监理工作就会较为容易,全部拥有最低能力的单位都能够监理;这样只会扩大能够投标的范围,挑战剧烈;监理费多的项目,这些针对招标者拥有优势,能够在众多的投标者中随意选取;(2)针对投标者来讲,现在急于开辟出某一市场区域的项目成绩,抑或是投标者在周围区域已有在建立的项目而此项目能够运用这个项目监理的装备、人力或者别的条件来实现;这时,投标者的报价就会略低,只要能够保证最根本的利益就可以。

2.3低价亏损策略这种策略一般是投标方很不具优势的情况下使用的。(1)监理单位在很久的时间中没有承包到建筑项目,并且单位平时的运行中出现入不敷出了,再不承接到项目监理单位就无法正常的运转下去;不过,只要能够获取一定的收入,单位就可以正常的继续下去,可以想方设法先撑过去困难,公司就可以正常的进行下去,所以,尽管工程获取不到更多的利润,不过监理单位必须要取得。(2)还有的是由于针对工程规模大不过是分期进行的工程,监理单位大多想用较低的价格取得第一期的监理项目,之后在第一期的工程中得到优异成果,获取投资方的认同。为获取之后的项目争创挑战优势,同时在之后的工程监理中获取前期项目的利益亏损。

3结束语

第5篇:建筑企业市场风险范文

关键词:公路;企业管理;风险管理;索赔管理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工程承包是一项“高风险事业”,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那种有工程项目,就有收益、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建筑企业在项目上要有盈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等内在因素的掌握外,还要有预见风险、管理风险、抵抗驾驭外界风险的能力。有远见和有胆识的建筑企业应善于识别、评估项目风险,灵活采取多种措施防范风险,密切监控存在的风险,适时运用索赔进行风险管理,从而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成本,使自己成为驾驭企业风险的成功者。

1 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简述

随着我国公路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逐渐与国际接轨,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我国建筑企业困难重重、步履艰难、抗风险能力较差。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规避市场风险。

2 我国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公路建筑企业的风险因素很多,根据建筑企业风险的产生的因素划分,建筑企业常见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

我国目前许多建筑企业对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认识和依靠经验积累阶段,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真正形成动态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模式,缺少运用合同防范风险的意识。因此,客观分析市场,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研究企业风险管理方法,对促进建筑企业经济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1 公路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风险的防范措施

我国公路建筑企业经营者和工程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分布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没有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建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业务量,忽视技术的管理,更缺乏专业风险管理。大多数建筑企业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防范系统,对于投标项目投标前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对潜在的投标对象估计不足,有项目就去投标,中标率很低。

2.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抵抗风险能力差

国内大多数建筑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建筑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对项目经理任用产生的风险,项目施工管理产生的风险,质量风险、安全管理风险及材料价格风险重视不够,也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一旦遭遇风险,全企业上下一团糟。

2.3 缺乏运用索赔管理动态防范风险的意识

合同的客观风险,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国内建筑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对风险预测、分析不足,不能规避一些不必要承担的风险。在合同中不能很好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研究不透彻,更缺乏运用索赔管理动态防范风险的意识。

3 风险管理在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不断变化,情况也更复杂,这样建筑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措施也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本人通过对本单位和其它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要做好风险管理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3.1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积极进行风险管理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建筑企业各级领导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认真预测、分析方方面面的风险,慎重制定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做到理性地分析,理智地对待,未雨绸缪,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个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险,而且还能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

3.3 运用索赔进行建筑企业风险管理

索赔是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体现整个经营战略,体现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协调统一。通过“风险管理小组”建议,公司一方面抓住索赔机会主动索赔,有效控制和减轻了企业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索赔管理,加强了各方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规避一些了风险,促进工程项目健康有序发展。

4 风险管理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创新应用的建议

通过实践本人认为,企业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4.1 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风险管理能力

作为企业的员工,人人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具体体现在要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结果负责,要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企业,企业风险的防范无疑需要所有员工付出努力。在企业风险管理的所有因素中,“员工”的作用是最关键的,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员工的行为和能力。建筑企业项目规模较大,施工周期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效益、质量、工期、安全等多方面的风险,因此,员工必须具有盘查建筑企业风险源的能力,并能作出风险识别和加以控制。

4.2 慎重决策建筑企业经营中的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决策风险主要指承揽工程的市场风险,它是各类经营风险中的核心风险。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托于建筑市场,而每个建设项目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环境,在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往往重视对项目本身的竞争而忽视对项目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因此,投标竞价的可行性分析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更应该作严格的风险评估,严防业主进行开发风险转嫁。建筑企业领导知晓并掌控项目内在的经营风险成为对项目取舍的先决条件。

4.3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做好过程控制,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消除存在的经营风险隐患。在材料进场验收、现场施工管理上都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搞好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坚决避免质量风险;在施工过程中要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作为建筑企业的座右铭,时刻警惕安全风险。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和协调好企业各专业部门的职能,强化工程项目的中间监控。结合实际,建立适合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考核办法,健全风险监控系统,把企业的效益真正地留在企业。

4.4 加强合同管理,灵活处理索赔

合同风险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合同他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时对本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合同签订后应该密切关注和监控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情况,抓住有利时机提出索赔,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风险;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的施工合同在正式签订前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评审,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从而达到控制和转移风险的目的。处理索赔时要坚持友好协商的立场,灵活处理索赔。

结语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索赔是建筑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控制工程成本,增加施工收入,实现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渠道。同时,索赔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知识面涉及到工程管理、技术、经济、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资料来源于业主、监理、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索赔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组织好索赔,除了要求索赔人员对合同条件都必须有充分了解外,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工程技术、法律、FIDIC的系统知识,并有一定的综合协调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佘立中.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出版社[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8-1.

[2]周银河,严薇.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第6篇:建筑企业市场风险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对策分析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在新形势下灵活转换了经营体制,实施项目管理办法,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企业内部推行了以项目经理责任制的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整合,对其采取了灵活管理的方式,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为国家和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建筑市场新的竞争形势下,业主对工程质量越来越挑剔,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由此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需要企业管理者认真研究和探讨。

1 施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模式比较混乱

许多施工企业没有摸清市场规律,经营战略没有和资源配置相结合,对扩大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另外,在企业内部没有划清职责权利,企业的监管不力,对项目的考核都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实施起来很不到位。

2.资金不足制约着企业项目发展,资源管理比较薄弱

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不合理的招投标以及一些不利因素让企业常常会陷入困境,项目资金短缺,造成了费用严重不足,无法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还有,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上还不够合理,对人员的管理只是局限在对劳动报酬的管理,对人才的管理不到位,缺少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许多的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都转向民营企业,这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大损失,因为人才流失会带走经验和人脉。很多的施工企业在内部都有建立自己的对外租赁站,这虽然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但也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得不到位会导致设备受损或丢失,在这方面应该加强管理。

3.对成本控制不严,导致企业利润降低

近年来随着企业对成本控制意识的提高,在这方面的管理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让企业员工全民动员做到整体控制有些难度,一般都仅仅局限在堵漏洞阶段,例如采购设备、材料、分包工程等方面的漏洞。对于真正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都缺少有力的措施。一个企业要想在同行中立于不败之地,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要做好成本控制问题,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但从当前我国整体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比较低。对成本管理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没有更新,没有对成本进行系统科学的预算,只是做些表面功夫。种种原因导致了企业成本一直持续上升,利润也越来越低。

4.对风险认识不高,缺少防范措施

很多的施工企业对存在风险认识不高,即使发现一些市场风险、经济风险、人员辞职等情况都把它看成是市场竞争和条件有限所致。对市场情况分析不透彻,对业主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也满足他们。有时还盲目扩大规模,没有认清资金短缺、贷款额的增加等所带来的风险,对利润幅度下滑没有提高警惕,更没有采取防范措施。

5.缺少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建设队伍

很多企业负责项目的经理都是从工作时间比较长、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员工提拔上来的,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创新意识,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不强,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没有领导者的风范,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2 对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

施工企业应该认清形势,对市场进行透彻分析,加强企业项目管理,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严格控制成本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1.构建一套适合企业项目发展的管理模式

对于一个项目要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更合理,这个问题一直是企业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项目不一样管理模式也会有差别,对项目经理的授权小了,无法让他们产生工作动力,授权过大了,又担心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项目失去控制,给企业的利益带来影响。因此,企业要坚持实现企业最大利润化为中心,要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2.加强制度的完善,改变资金短缺情况

要让资金短缺的情况得以改善,首先要加强投标管理。要选择信誉度高、拨款比例较高的单位,在施工合同方面,要做到严谨严密,要按照合同条款催收工程款,密切关注资金使用情况和工程进度;要明确项目的责任人,采取激励方式,做到赏罚分明,在平时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书面材料的收集整理,有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3.建立成本管理核算制度,实现利润最大化

企业应该改变以前的依靠经验来管理成本的方法,要让全体人员认识到控制成本的重要性,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则是成本控制中心的原则。要在企业内部实行全体动员对其精心管理,对材料采购、工程分包等过程全程控制,对一切开支严格把关,对现场施工也要加强管理,把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实现企业最大利润化。

4.加强风险控制,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建设工程项目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产品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把握市场情况,建立风险防范制度,不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

在企业项目中,人才利用是关键。只有建立高效团结的管理队伍才能让项目圆满完成。在对项目经理选拔中,要任人唯贤,公平竞争,对他们的人品、能力以及业绩进行严格考核。要不断提高团队素质,对他们加强培训,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断开拓、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

3 结束语

面对外界严峻形势,建筑施工企业只有认清事实,对市场情况认真分析,对企业项目加强管理,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培养一支企业精英,不断加强自身能力,才能让企业得以持续性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贾平.企业动态联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第7篇:建筑企业市场风险范文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筑公司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往往会外包一部分工程给其他建筑企业,这其中就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如合同风险、核算风险、资金风险等,如果不及时防范这些风险,将会给发包方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发包方;工程;财务风险;对策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施企业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通常会把部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企业,这虽然降低了企业自身规模的制约,但是也面临着多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等,尤其是财务风险,是发包方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在分包工程管理过程中,发包方企业要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提升分包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保证发包企业健康发展。

二、工程分包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合同风险

分包合同的主要风险包括合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及时性方面的风险是指合同双方细则未谈妥,或者合同存在一定的歧义,造成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一旦出现工程问题,两方的责任无法准确的划分。合同有效性方面的风险是指合同双方签订的合约一些条款可能不符合法律的要求,如果出现合同争执,可能没有法律依据。这两类风险是合同风险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需要重点防范的部分。合同风险给发包方企业将直接造成财务方面的风险,可能导致发包方企业利益受到损害,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

(二)资金风险

建筑工程对于资金的需要很大,资金风险是发包方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发包企业需要严格控制分包企业的资金支付,保证资金按照工程进度准确的支付,避免提前透资的情况发生,从而实现有效资金管理。发包企业派驻到分包企业中的财务人员需要分析分包方的资金情况,明确资金的使用是否有效,降低资金被挪用或者不足的风险。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时会发生双方合同没有明确分包方大额资金支付的流程,没有确定派驻代表是大额资金支付的必要环节,导致发包企业的派驻代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

(三)成本结算风险在工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分包成本结算不规范的情况,分包企业既没有做好工程的事先预算,也没有在工程进程中的事中做好成本控制,加大了发包企业的成本结算风险。由于发包方企业在工程分包中缺少有效的管理,施工方可能偷工减料,减少成本的支出,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存在安全的隐患。工程核算风险的具体表现为超结算工程款、未建立结算对比台账、项目审批不严格等,这些都是工程核算中存在的重要风险因素,导致发包企业在成本核算中无法准确、及时的核算工程款。

(四)税务风险

工程建设通常需要交纳营业税,我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规定,建筑企业的营业税税率为3%,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工程价款,但是企业把项目分包后,发包企业的工程承包金额可以扣除发包部分的金额来计算企业应纳营业税税额。对于分包方,需要就其承包的部分计算营业税。由于双方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分包工程认识存在偏差,纳税金额计算不统一,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税收筹划问题。由于双方在工程款的金额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分歧,导致发包方可能多缴纳了营业税,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

三、降低发包方企业财务风险建议

(一)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

发包企业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这三方面进行。公司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公司内部不兼容职务以及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形成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事中控制体现在保障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等方面,包括对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的控制。在内部控制中,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每个会计期间或者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审部门都必须按照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营活动,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二)强化分包资金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分包企业的资金统一管理,发包企业需要做好资金的管控工作,完善管控模式与架构。需要统一企业的信贷流程,理清公司的账号,严格企业的资金审批权限,从而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企业的资金分为交易性目的、保障目的和投资目的,对于不同的资金,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资金的管理。不同资金的使用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建立完善的审批、划拨和监督工作,保证资金准确的投入到需要的项目中,杜绝资金被挪用的风险。

(三)积极进行纳税筹划

发包企业需要积极的进行纳税筹划,降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负水平,在最近几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较大,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通常每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都在3%以上,因此,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纳税时间筹划,也能够降低税负水平。这主要是通过纳税期限来实现,通过合理延长纳税时间可以增加货币的时间价值,降低机会成本。此外,发包企业需要及时和分包企业沟通,双方确定准确的合同金额,避免在纳税时出现计算上的分歧。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的发展,工程的分包将越来越普遍,分包企业在进行工程分包时,需要考虑多重风险,如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等,及时的进行风险防范,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提高发包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曲玉欢.工程分包的财务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4,(20).

第8篇:建筑企业市场风险范文

虽然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房地产投资及营销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房地产投资数额巨大、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变现能力差,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有些风险对地产市场的所有项目都会产生影响,如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变化、银行利率的调整等;有些风险则只对某个或某几个项目产生影响,如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房地产商品持有期的长短等;有些风险是房地产投资者可以控制的,而有些风险则是无法回避和消除的。根据风险来源,将房地产营销风险划分为内部操控风险及外部环境风险两大类。内部操控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产品来上自身产品设计、质量是否能够达到和满足业主需求;品牌的认知程度及对客户的吸引;售后服务链的完善。从企业来说包括内控的制度的健全及完善;企业的控制力强弱;预见性及决策性是否正确。由于内部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建设及发展尚不完善,管理水平不到位引起的,因此只要做好内控建设,提高全员素质,利用管理手段可以得到稳步提升。因此,不再详加论述,下面主要探讨对影响房地产企业最大的外部环境风险。外部环境风险较多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资金风险三大主要类型,结合笔者所在的房地产企业对这三种风险做简要概述。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中各类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风险,如建筑材料涨价、土地价格涨跌,例如我公司在东丽区华明镇2007年购买两块地皮,其中一块地建设时时逢奥运会年,国家特别强调节能减排、治理污染及交通,造成建筑材料及人工费大幅涨价,开发成本大幅增加,而原房屋定价已经亏损,如果仍按原定价格销售,则将造成较大亏损,而土地出让协议又规定房屋价格,造成销售困难。另一块地皮,购买时楼面地价5,500元/平方米,算上开发成本,销售价格应在1万元/平方米左右,但附近北京首创所开发的别墅项目,开盘价仅为9,600元/平方米,可想如果我公司继续建设成为成片高层销售将非常困难。

2、政策风险。房地产商品更多地受到国家或地方政府政策和法令的限制。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并非完全市场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房地产的发展存在程度不同的干涉和限制。2011年来,央行连续六次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并且紧缩银根,严格控制房地产企业贷款,以到达调解房价的目的,对房地产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公司从下半年开始,贷款进展极其缓慢,原定贷款计划仅仅完成1/2,造成工程款都停止支付。

3、竞争对手风险。我公司在天津地区属于较大企业,但是与万科、恒大、富力,这些地产大鳄以及华润、招商、远洋这些企业地产相比,无论在企业能力还是品牌战略上均有较大的差距。例如,公司在南开区宜宾道开发一片商品房,不远处万科开发假日风情项目,虽万科楼盘价格高于我公司开发楼盘,但万科凭借其品牌优势及口碑,销售情况非常好,而我公司楼盘销售情况较差。

二、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中国有句古话,“修身养性平天下”,意思是一个人先把自己的身心锻炼好,再谈治理天下,首先经营好自己的企业是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的重中之重,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各项制度,推行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使得企业每一个决策,每一步前行,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分析后的结果。

2、调整产品结构,合理价格定位。面对日益严峻的融资形式及市场风险,我公司的做法是调整产品结构,转移开发重点,合理定价,多种渠道保证现金流。华明项目2块地,第一块地如果我公司直接开盘销售,销售情况将不容乐观,我公司西侧相同楼盘,早于我公司半年开始销售,至今售房率不到50%。为此,我公司前期阶段积极与各区房管局及企事业联系,希望能够整体买卖,结果27栋楼有8栋楼作为回迁房卖给河东建委,由于华明镇毗邻空港,因此公司联系空港几家单位,对剩余楼盘进行了整体销售,虽然销售价格较低,但由于整体销售,资金回笼较快,节省了大量银行贷款利息,解决了困扰公司2年的负担;另一块地由高层调整规划设计,变更为别墅项目,使得销售价格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虽然目前国家调控房屋价格,但国家鼓励限价房及保障房建设,因此我公司将开发重点向“两限”房转移,以规避政策风险,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在西青区开盘的限价房项目一开盘即售罄,缓解了我公司的整体资金压力。

第9篇:建筑企业市场风险范文

(一)经营性基础设施融资风险原因及其影响。经营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一些县际的收费性道路交通和污水处理厂一类的生活服务设施。鉴于其经济效益核心的特征,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主要风险就是建筑成本的浮动性特征导致的预期投入资金不足,属于市场风险一类。由于这类基础设施建成之后,一般采用收费式的方式来支付其日常损耗,所以其最大的特征的就是利益最大化,预期的融资水平总是要受到后期通货膨胀等市场原因的影响,最终导致其建造资金的不断短缺,进而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最终会因民众的期望值降低而影响其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二)准经营性基础设施融资风险原因及其影响。准经营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一些收益性地下管道、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这类设施是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但由于其经济效益低的特征,导致融资渠道狭窄,工期延误情况屡有发生,同时其日常的保养防护也会增加其经营管理成本。这类基础设施一般都是以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投资建设的。但由于政府一方处于财政支出控制的考虑,其资金投入的有限势必会影响融资风险,进而延误工期。此外,政府作为行政职能部门,建筑本身就不是其强项,所以在建筑经营管理及整个建筑资金运作上,应对措施相对迟缓。同时,由于政府缺乏对合作建筑企业的激励政策,常常导致其怠工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工程进度。

(三)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融资风险原因及其影响。非经营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县城的主要公共街道和自来水管道一类的公益性设施。这类设施的主要风险也多是因通货膨胀而导致的建造成本上升。虽然,非经营性基础设施的主要特征是公益性,民众口碑很好。但由于其缺乏盈利性,其融资来源基本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很少有民营企业涉足。所以,同准经营性基础设施一样,由于政府职能的非专业性,致使其无法准确把握此类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成本。此外,由于政府融资多会出现产权不明的状况,行政职能效果明显,市场机制薄弱,致使工作开展人员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影响整体工期的确定,延缓了其公共服务的开始时间。

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避风险的对策

(一)由政府方进一步完善政策规章,既要培养一批属于政府自身的融资风险管理人才,又要积极组织各基建工程单位进行风险管理课程方面的培训,使其明确融资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同时,在融资前,政府要聘请专业负责的人员对项目风险数据进行计算统计。项目公司与政府签约时严格按照合同执行,产权明晰,杜绝一切行政化影响的出现。

(二)在市场风险控制上,市场通胀具有不确定性决定了在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指定时要适当保留弹性。对于盈利性的基础设施要根据县域需求的最大可能变化来确定。做抵押贷款融资时,贷款银行也要本着服务大众的原则,保留适当弹性,宗旨就是要保证公益性基础设施保质准时地完工。同时,银行要严格负责地按相关法规来判断项目单位的抵押内容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所有权模糊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