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用微波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慢性鼻炎 微波 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12-003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14例中,男419例,女295例,男:女1.42:1,年龄10~71岁,约80%的患者年龄在17~45岁之间,病程2~35年。慢性单纯性鼻炎269例,肥厚性鼻炎445例。合并鼻中隔偏曲者83例,合并鼻窦炎者208例,所有208例患者,均先经手术或保守治疗,鼻腔脓涕消失后,方行微波治疗下鼻甲。714例患者均有鼻塞,部分伴头痛、头昏。
1.2 治疗方法 打开微波治疗仪(EBH-IV型)开关,将输出功率调至50~60W,时间4秒。患者取坐位,1%地卡因液向鼻腔喷雾三次后,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下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每侧约1.5~2ml。在鼻镜直视下,用直径2ram的针形探头,在下鼻甲肥大处自前向后做点状热凝,治疗时使探头充分接触下鼻甲黏膜,使其凝固收缩,颜色变白,以每个热凝点的白斑边缘相连为宜。治疗后一周内以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点鼻,以缓解术后水肿的下鼻甲的阻塞症状,第三天开始清理伪膜,此后以5~7天清理一次为宜。一般2~3周痊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鼻塞消失,鼻腔通气畅。有效:鼻塞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鼻塞无改善。
2 结果
显效607例(85%),有效98例(13.7%),无效9例(1.3%)总有效率98.7%。无效9例中,7例发生鼻腔粘连,均为单侧鼻腔粘连,其中2例系下鼻甲骨性肥大,与鼻中隔紧贴,3例系固有鼻腔狭小,合并鼻中隔偏曲者,(以上5例,后经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塞缓解),2例系治疗中损伤鼻中隔黏膜,术后未按时复诊,未及时清理鼻腔伪膜及结痂所致(后经二次微波治疗粘连部分,鼻通气转畅)。另外2例无效者,合并有鼻窦炎,在微波治疗前经消炎,脓涕消失,微波治疗后,鼻腔分泌物又增多,后行上颌窦根治术而愈。
[关键词] 微波治疗;龈瓣切除;阻生齿
[中图分类号] R782.3+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043-02
第三磨牙垂直阻生是一种常见病,在部队官兵发病率极高。阻生齿被牙龈覆盖形成阻生齿龈瓣,易并发冠周炎。切除阻生齿龈瓣可利于牙齿萌出。但常规治疗方法,手术操作不便,出血多。我科应用微波手术切除阻生齿龈瓣54例,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小,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微波治疗组:患者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20~34岁,平均24.1岁;龈瓣覆盖牙1/3者12例,覆盖牙1/2者36例,覆盖牙>1/2者6例。对照组:患者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20~32岁,平均23.8岁;龈瓣覆盖牙1/3者9例,覆盖牙1/2者27例,覆盖牙>1/2者5例。伴反复冠周炎者,治疗前应用抗生素和口腔局部治疗,炎症得到控制后再进行微波手术切除或传统口腔手术。两组性别、年龄、龈瓣覆盖牙合面情况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后用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微波手术组采用南京三乐机电技术研究所AMT微波手术治疗机,微波频率2 450 MHz,输出功率为40 W,发射连续波。嘱患者张口,露出口腔内下颌第三磨牙区,应用微波手术工作探头对准需要切除的阻生齿龈瓣远中边缘,做拱形切除,深度可达磨牙冠面,直至牙合面处,齿龈瓣全部被切除,暴露下颌第三磨牙牙合面。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手术,在常规消毒后用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嘱患者张口,暴露出口腔内下颌第三磨牙区,用口腔镜牵引开舌体,使用手术刀,将阻生齿龈瓣全部切除,暴露下颌第三磨牙牙合面。
1.3术后疼痛标准
患者感觉非常痛;患者感觉较痛;患者感觉轻微痛;患者感觉不疼痛。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及愈合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见表1~3。
由表1可见,微波手术组的手术组手术时间(3.51±0.4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9.12±0.91) min。术后愈合时间(3.64±0.14) 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6.40±0.16) d,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由表2可见,微波手术组术中基本无出血52例,而传统手术组大部分患者术中都有出血38例,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由表3可见,微波手术组术后大部分患者感觉轻微疼痛或不疼痛47例,而传统手术组术后疼痛者占多数27例,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讨论
阻生齿龈瓣好发生于第三磨牙,由于牙齿不能完全萌出,龈瓣和牙冠之间间隙形成盲袋,龈瓣盲袋中的温度和湿度利于细菌生长繁殖[1]。当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常常出现冠周炎,患者非常痛苦。以往主要采用手术切除,但手术前准备复杂,消毒严格,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术后疼痛和较肿胀明显,常常需全身抗生素和止痛药,创面恢复较慢,且易复发。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进入生物体后,形成磁场,在电磁场作用下,生物组织中的自由电荷被迫作正负周期性振动形成电流传导,或生物组织中的极化分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旋转,形成生物组织中位移电势,由于分子间的摩擦作用和内电阻的存在,使温度迅速增高,从而带来一系列生物效应[2]。微波通过微波辐射天线直接辐射组织,在短时间内使局部组织产生70~100℃的高温,使病变组织脱水,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消除病灶的目的[3]。因作用时间短,相邻组织能保持常温状态,故极少受损相邻组织[4]。其特点是在同一辐射场中组织的损伤几乎是一致的,治疗区域边界清楚,深浅一致,不易损伤周围组织,术后反应轻,损伤愈合快[5]。微波还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增强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达到抑菌作用。
我科采用微波手术治疗切除祖生齿龈瓣,术前准备简单,操作方便,切除龈瓣仅需3~4 min,术中基本上无出血,术后肿胀、疼痛明显较轻,多数患者不需服药,愈合时间也缩短,术后复发率低,同时降低了拔牙率。微波手术治疗阻生齿龈瓣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治愈率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郑麟,张震康.实用口腔科[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6.
[2]陈代珠.医用微波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117-123.
[3]Izzo F. Microwave and interstitial laser ablation of liver tumors [J].Ann Surg Oncol,2003,10(5):491-497.
[4]阿衣努尔・阿不都热合曼.微波在口腔粘液囊肿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10):610.
[5]刘锋.微波在耳鼻喉科的应用[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3,17(4):222-225.
【关键词】 宫颈糜烂;带下;儿茶;明矾;冰片;裘笑梅
Abstract:[Objective]To sum up the cure effect of cervical erosion treated by Qiu Xiaomei’s recipe.[Method]Experimental group:administer her recipe to cervical erosion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control group:treated with microwave.[Result]There’s no marked difference of statistical meaning on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m;but did have on clinical symptoms relieve,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other one.[Conclusion]Ms Qiu Xiaomei’s recipe is safe and effective to cervical erosion,better than physical therapy on relieving symptoms,without its side effect.
Key words:cervical erosion;leucorrhea;cutch;alum;borneol;Qiu Xiaomei
已故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国家级名中医裘笑梅是我省三大中医妇科流派之一的“裘氏中医妇科”创始人。我科应用裘老的经验方治疗宫颈糜烂数十年,治愈病人数千人。现将近期就诊的资料完整的200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期间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00例宫颈糜烂属中医湿热下注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2组:实验组100例,平均年龄(25.31±4.89)岁,病程(6.11±4.26)月;对照组100例,平均年龄(26.02±5.23)岁,病程(6.34±5.16)月。两组病人治疗前在宫颈糜烂面积及炎症程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入选病例均经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未发现癌细胞。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2年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中药新药治疗宫颈糜烂的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为:(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为宫颈糜烂;(2)中医辨证属于湿热下注证;(3)年龄l8~50岁[1]。
1.3 观测指标 所有病人于治疗前、治疗后3d观察。疗效性观测指标:(1)临床症状、体征:带下情况、腰骶部疼痛、腰腹坠胀、阴痒、口苦、口干、咽干、便干、尿黄、小便淋漓涩痛等;(2)妇科检查;(3)阴道清洁度检查和宫颈刮片。安全性指标:临床上应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全身不良反应及局部刺激反应[1]。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宫颈糜烂面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完全愈合,鲁戈氏染色(或涂碘液)全部着色,炎症消失、临床症状消退。显效:宫颈糜烂面较治疗前缩小1/3~2/3。有效:宫颈糜烂面较治疗前缩小1/3。无效:治疗后宫颈糜烂面及各种症状无改善者[1]。
1.5 药物组成 将儿茶、明矾、冰片以30∶30∶1的比例配制,共研细末,以麻油调成糊状膏放置于消毒的密封罐内备用。
1.6 治疗方法 实验组:月经干净后3~7天,用干的消毒棉球擦净宫颈表面黏液,将涂有糊状膏的带线棉球粘敷于子宫颈糜烂面,24h后患者自行取出带线棉球。2天1次,5次为一疗程。用药初期白带增多,有膜样组织排出。用药期间忌性生活,忌食辛辣食品,勤换洗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对照组:月经干净后3~7天,宫颈微波治疗。应用由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生产的YWY2A型医用微波仪,工作电压(220±10)%,工作频率(2450±30)MHZ,输出功率0~120W,治疗时间30~90秒。治疗后均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有大量水样排液,术后1~2周脱痂时可有少许出血,忌性生活2月[2]。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病例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病人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比较[例(%)]
2.2 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病例的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毒副作用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全身及局部副反应。
3 讨论
3.1 宫颈糜烂是指覆盖宫颈阴道部表面的复层鳞状上皮由于炎症、内分泌失调等原因脱落,其表面由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覆盖。故国外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已婚女性中发病率高达70%以上。西医治疗宫颈糜烂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是物理治疗,包括微波、激光、冷冻等。本文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其原理是以高温将宫颈糜烂面的单层柱状上皮破坏,使其坏死脱落后,为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因物理治疗后有阴道分泌物增多、脱痂时阴道出血、甚至形成宫颈管狭窄、不孕等副作用,故有一定的局限性[2]。
3.2 宫颈糜烂类似祖国医学的“带下病”,故将其归属于“带下病”范畴。带下病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傅青主女科》:“夫带下俱是湿证”。《女科证治约旨》:“若外感六,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纵弛,不能约束诸经脉,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总之,带下病是由外感和内伤所致湿浊内停、伤及任带二脉,造成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导致带下。主要发病机理是肝、脾、肾功能失调,水湿不运,湿热互结,流驻下焦所致。中医药局部治疗宫颈糜烂历史悠久,而且副作用少。历代医家亦总结出许多验方、配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中、重度及乳突型宫颈糜烂疗效较差[3]。
3.3 儿茶有止血生肌敛疮作用;明矾有收湿化腐作用;冰片有清热止痛作用[4]。三药共用具有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作用,可加速宫颈糜烂面上皮储备细胞增生并化生鳞状上皮,从而使糜烂面修复。裘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浙江的地域、气候特点,指导我们应用儿茶、明矾、冰片等治疗宫颈糜烂数十年,对各种类型的宫颈糜烂都有效。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8.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2004年6月―2007年8月本院门诊病人,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40~78岁,平均(59.30±10.56)岁; 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3年,平均(49.15±62.17)个月;左膝22例,右膝20例,双膝18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临床分类标准[1],具有膝关节中等程度疼痛,并包括以下指标中的3项以上者:晨僵在30 min以内,运动时有磨擦音,肿胀,关节无触及的发热,X线检查有骨质增生。并排除:①关节间隙严重狭窄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而呈骨性强直者;②膝关节肿瘤、类风湿、结核、化脓、关节内骨折急性期者;③显著膝关节畸形者。
2 治疗方法
(1)肌束刺治疗:以股中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为主,右手拇指用中等力量,在各肌腹处进行反复触摸,寻找肌腹内条索状改变且有明显压痛处,于体表投影处用拇指指甲做十字形标记。沿肌束长轴方向,在标记点向上或向下2 cm处,用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使用0.省略
束刺后患者会有持续的局部重胀感、腿部运动不灵活现象,一般在10 h左右可自行消失。
(2)微波治疗:采用南京生产的HBS-C型医用微波治疗仪,鞍形辐射器放置在患膝上3~4 cm处,微波频率为(2450±30)MHz,功率为25 W,治疗15 min,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4天,配合治疗至肌束刺4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采用《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2]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对60例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步行及步行远近、能否自由上下楼梯及有无疼痛、关节屈曲度、有无肿胀及程度)进行评分,轻:80~100分;中:60~79分;重:40~59分;非常重:40分以下。治疗效果根据减分率评定,减分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显效:减分率>65%,计24例,占40.0%;有效:减分率在46%~65%之间,计21例,占35.0%;好转:减分率在25%~45%之间,计10例,占16.7%;无效:减分率<25%,计5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7%。
4 体会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是以膝关节的骨及软骨退行性变为主的疾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膝关节的疼痛和关节不稳定[3],其中股四头肌萎缩为最常见也是最早发生的临床征象,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对下肢功能有一定的影响[4]。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4个头向下形成一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向下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同时股内侧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因此膝关节中的髌骨在膝关节运动中会受到来自股四头肌不同方向上的拉力,其中股直肌和股中间肌主要对髌骨产生向上的拉力,股外侧肌对髌骨产生沿矢状轴顺时针旋转的力,股内侧肌对髌骨产生沿矢状轴逆时针旋转的力,因此股四头肌的协同运动对于髌骨在膝关节运动中的合理受力及稳定位置产生了决定性作用。早期股四头肌力学关系的改变必然使髌骨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偏离正常的运动轨迹,破坏膝关节的运动力学平衡,从而使膝关节周围的相关组织产生损伤,损伤又进而影响髌骨的运动,最终导致膝关节的损伤,日久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笔者采用肌束刺加微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对股四头肌肌束中的条索状变采用直接针刺的方法,使股四头中损伤的肌束得到快速有效的恢复,从而使股四头肌在膝关节的运动过程中对髌骨的平衡作用力得到恢复,使髌骨的运动轨迹恢复到正常位置,进而减少对膝关节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再加以微波治疗,促进膝关节周围损伤组织的修复,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及控制。本法在临床中得到了患者的充分肯定,不仅疗效可靠、无副作用、效果持久,而且在预防膝关节的损伤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27-349.
[2] 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67.
[3] Cushnaghan J, Cooper C, Dieppe P, et al. Clinical assess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J]. Ann Rheum Dis,1990,49(10):768-770.
[关键词]肛窦炎; 中药治疗; 直肠滴注; 微波辐射
[中图分类号] R65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090-01
肛窦炎是病菌感染肛窦和肛瓣,以坠胀灼痛、里急后重、伴肛内异物或排便不尽感为主症的肛周潜在感染性疾病,亦称肛隐窝炎,由于炎症在局部长期浸润,不仅时常反复发作,还是引起多种直肠疾病的根源[1],因此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我院肛肠科于2005年2月~2009年2月采用自拟中药直肠滴注配合微波辐射治疗肛窦炎10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2月~2009年2月在我院肛肠科门诊和住院治疗肛窦肠炎患者108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41例,年龄17~91岁,平均(51.0±4.9)岁,病程1.2~11年。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症见:坠胀不适,有排便不尽感,伴疼痛,瘙痒;指检:括约肌紧张,肛内灼热感,齿线处可触及硬的隆起或凹陷,触痛明显;镜检:肛窦和肛瓣充血、水肿,或轻压肛窦可见有分泌物溢出。
1.2治疗方法
1.2.1中药药液的配制:药物组成:大黄45 g、黄芪30 g、黄莲30 g,冰片5 g,薄荷 15 g (后下)、银花藤(忍冬藤)20 g,水浸30 min,煮沸后改中火共煎30 min,取汁3 000 ml,分装每瓶(袋)50~100 ml封口备用。
1.2.2方法:(1)嘱患者每日排空大小便,取膝胸卧位,臀部抬高20 cm,取已备中药药液加温37~40 ℃,用一次性输液管或60 ml一次性注射器将药液(50~100 ml/次)连接一次性硅胶吸痰管(12号),用石蜡油吸痰管口及,将吸痰管插入,深度以病灶范围中心为准,一般为3~6 cm,使药液缓慢滴注入直肠内,嘱患者配合进行收缩和放松,卧床30 min,以尽量延长药液存留时间。(2)30 min后予微波治疗仪(格兰德医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生产,GW-92C型)行局部微波辐射治疗:取侧卧位,将探头直接对准,输出功率调至20~25 W,频率2 450 MHz,距皮肤3~5 cm,持续辐射20 min。每日上、下午常规进行治疗,10 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2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评定标准拟定临床疗效:治愈:坠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消失,肛隐窝充血水肿消退,无脓、血性分泌物;好转:自觉症状好转,肛隐窝仍有轻度充血水肿,未见分泌物;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未见好转。
2.2临床疗效:经治疗,第1个疗程治愈5例,好转31例,无效72例;第2个疗程治愈37例,好转58例,无效13例;第3个疗程治愈66例,好转34例,无效8例。对经治疗患者6个月内随访到102例,复发7例,总有效率92.5%。
3讨论
肛窦炎主要有肛腺感染、中央间隙感染和盆腔感染3种病因,由于窦底在下、开口朝上,呈上宽下窄漏斗状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导致该部位引流差,污浊之物不易排出,粪便和异物若存积肛窦,窦道受阻,肛腺分泌液引流不畅,以及粪便分解、病菌繁殖时,肛窦即会发生炎症肿胀,并沿腺导管和腺蔓延、扩散,因此肛窦炎又是引起多种直肠病的根源,据统计约有85%左右的直肠疾病都是由肛窦感染所引起,因此对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3]。
现代药理学认为:大黄、黄芩、黄柏等内有效成份大黄素、小蘖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直接对抗炎症病灶内因H+浓度升高引起的血管扩张,增加白细胞吞噬病原体能力,抑制细菌凝固酶的形成,沉淀蛋白质,增强组织抗感染能力;微波的频率介于高频电和激光之间,可穿透组织5~10 cm,使局部毛细血管、组织通透性升高,不仅促进炎症渗出吸收,抑制炎症发展,还增加了局部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同时微波具有抑制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通过激活溶酶体、增强吞噬细胞和T细胞吞噬能力,起到抑菌作用,控制局部感染的发生[3]。
成人直肠正常情况下处于自动收缩状态,只有排便时开放,传统的保留灌肠药液只能保留在乙状结肠及其以上部位内,在直肠无法停留,同时刺激肠蠕动增强,患者便意感明显,药液保留时间短,吸收不完全,影响疗效。中药药液直肠滴注是将中药药液缓慢、均匀滴注于直肠、肛窦等病灶范围,使药液直接浸润、渗透病变部位,明显延长药物与病变部位的作用时间,使病变部位药物浓度高,促进了炎症吸收及创面的愈合[4]。临床观察表明,中药直肠滴注配合微波辐射治疗肛窦炎,安全、舒适、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0-12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6.
【关键词】除菌;微波;糜烂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erosive gastritis protuberans,EGP)是根据胃炎悉尼系统新分类而命名,也称疣状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 mm,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可分为持续型及消失型。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此型胃炎病史长,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本科应用微波加药物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的糜烂性胃炎420例均做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检查。病理检查在隆起中央及边缘各取2块,HP检查采取14C呼气试验测定法。按其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130例,男78例,女52例,年龄18~76(平均54.3)岁;除菌组143例,男82例,女61例,年龄20~67(平均43.4)岁;胃黏膜保护组143例男78例,女65例,年龄22~70(平均44.3)岁。各组性别、年龄具可比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仪器设备剂药物 富士能EG200电子胃镜;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生产的YWY2A医用微波仪;埃索美拉唑肠溶片(阿斯利康公司)40 mg/粒,醋氨己酸锌胶囊(南阳依安欣药业有限公司)0.15 g/粒。
1.3 治疗方法 联合组130例采用微波与药物联合治疗。经内镜检查确诊后,即通过活检孔道送入微波探头使电极紧贴隆起病灶,采用微波功率50~60 W,每次3 s,每处1~2次,直至隆起处凝固发白变平。疣状病灶均一次性内镜下做完。术后禁食4 h,于次日口服醋氨己酸锌胶囊0.3 g/次,3次/d,埃索美拉唑肠溶片1次/d,以4周为一疗程。如Hp阳性,则同时口服克拉霉素0.5 g/次,2次/d;阿莫西林1.0 g/次,2次/d,以7 d为一疗程。除菌组143例除菌同上,然后改为醋氨己酸锌0.3 g/次,3次/d,4周。胃黏膜保护组单用醋氨己酸锌0.3 g/次,3次/d,4周。各组于8周后复查胃镜。
1.4 疗效判断 治愈:疗程结束后,隆起糜烂性病灶全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好转:隆起糜烂病灶数目减少或病灶范围缩小,糜烂程度减轻,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隆起糜烂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无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比较各组年龄采用t检验,其余项目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糜烂性病变的程度和分布范围 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做胃镜检查,观察并记录糜烂性病变程度和病灶分布范围。若疣状病灶10枚为重度。综合组轻度30例,中度80例,重度20例;除菌组轻度43例,中度78例,重度22例;胃黏膜保护组轻度40例,中度82,重度21例。病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灶分布:综合组单纯累及胃窦98例,单纯累及胃体20例,同时累及胃窦和胃体12例;除菌组单纯累及胃窦110例,单纯累及胃体22例,同时累及胃窦和胃体11例;胃黏膜保护组单纯累及胃窦104例,单纯累及胃体26例,同时累及胃窦和胃体13例,各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
2.2 HP感染 综合组130例,其中HP阳性121例,阳性率达93.1%;除菌组143例,其中HP阳性134例,阳性率94%,胃黏膜保护组143例,其中HP阳性130例,阳性率91%,各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疗效 各组糜烂性胃炎疗效比较综合组有效率为94.2%,治愈率68.1%;除菌组有效率为71.3%,治愈率为46.4%;胃黏膜保护组有效率为61.2,治愈率为23.4%。
表1
各组治疗疗效对比(例)
组别有效无效治愈
综合治疗组122889
除菌组1014266
胃黏膜保护组885533
3 讨论
糜烂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多见于胃窦,其次为胃体[1]。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食物、药物的刺激,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主要有抑酸、抗幽门螺杆菌、免疫抑制剂等[2]。此型胃炎在病理上隆起糜烂性多为重度炎症,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3]。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胃黏膜深度糜烂破坏或损伤了腺颈部细胞,导致幽门腺或胃小凹孤立性增生,形成黏膜隆起,再生腺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黏膜肌层常明显增生或隆起,结构紊乱[4]。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该病增生发生于胃小凹颈部,该处含有多向分化干细胞,在增生、分化过程中,有向肿瘤方向逆分化可能,甚至有学者观察到从该病发展为胃腺癌的报道[2]。本科在治疗前对糜烂病灶进行多处活检,发现肠上皮化生达36.82%,不典型增生达17.61%,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特别是隆起性的病理改变呈多样性和特殊性,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被临床上高度重视,故一旦发现,常行多点取病检,了解病理变化,并进行合理治疗[1]。
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是引起胃炎的重要因素。本院观察到清除HP对改善胃炎的症状及内镜下的表现均有益处,尤其是对于隆起性糜烂性胃炎的改善有效,优于单纯使用黏膜保护剂。
微波生成热的原理是由于诱导电子加热,微波照射后组织即可产热,使组织凝固,达到消除病变的作用。微波的特点可归纳为:①适度的组织凝固,一般不会出现由于组织过早脱落而引起出血或穿孔等危险,较为安全;②设备装置简单;③操作简便;④由于电极本身还可以产生局部压迫效果,止血效果较好。本研究对糜烂性胃炎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发现微波、除菌加黏膜保护剂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治疗。各组对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
黏膜保护剂选择醋氨己酸锌。有研究发现醋氨己酸锌可提高胃黏膜中前列腺素E2(PGE2)、氨基己糖含量,减轻胃黏膜损伤,促进糜烂面愈合[5]。
糜烂性胃炎因其诱因甚多,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治愈率均不理想,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临床医生的责任。本科应用除菌、胃黏膜保护加微波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加以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贾建军,冯敬.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及病理学观察.临床荟萃,2005,20(16):923924.
[2] 徐三平,易粹琼.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抑酸及电凝治疗.中国内镜杂志,1996,2(3):4648.
[3] 周庆南,梁运啸.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隆起性胃炎病理改变探讨.医学文献,2004,23(4):228.
【关键词】 扁桃体切除术; 微波; 儿童;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低通气综合征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57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病因很多,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是最常见的导致阻塞的病变,因而腺样体切除术是该类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部分患者还需行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方法很多,有传统的剥离法、挤切法,还有现代的CO2激光切除、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和消融术。虽然上述术式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患儿年龄偏小,有些扁桃体很少发炎,仅仅是肥大,而扁桃体在儿童发育过程中有着其特殊而不可替代的生理功能,所以如何既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又能保持扁桃体的生理功能是目前的探索方向。笔者所在科室自1998年起用微波治疗扁桃炎及扁桃体肥大(成人),效果明显。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扁桃体肥大的OSAHS患儿行扁桃体行微波凝固部分切除术,既解决了呼吸阻塞,又保留了扁桃体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乌鲁木齐会议标准[1]诊断的儿童OSAHS,主要病变为扁桃体肥大患儿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5~12岁。所有患儿平时少有反复咽痛,检查时扁桃体无慢性炎症表现,以单纯肥大为主,其中Ⅲ度肥大48例,Ⅱ度肥大30例,所有患儿均行CT或咽侧位DR检查排除腺样体肥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扁桃体微波凝固部分切除术。应用南京华贝电子医疗设备公司的HBS微波治疗仪。切除大小为1/3~1/2,残留的扁桃体游离缘不超过咽腭弓。具体操作方法为: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及安定(剂量由患儿体重决定),以减少口腔腺体分泌及患儿焦虑和疼痛敏感度,1%利多卡因液喷口腔3次(每隔5 min),用1%利卡因注射液在舌腭弓上、中、下处分别注射1 ml,选用双快枪状辐射器,输出功率为30~40 W,多点插入扁桃体组织,距离0.5~0.8 cm,因扁桃体组织凝固半径是3~5 mm,由上至下由内至外依次凝固,每次时间为每一点针孔周围冒水气停止为准约10 s,范围在不损伤咽腭弓舌腭弓,整个扁桃体变白缩小到不超过舌腭弓,在插入扁桃体组织时有少量渗血凝固即止。治疗时不能损伤腭咽弓、舌咽弓及悬雍垂,以预防咽部血肿及咽部黏膜水肿。
2 结果
术中渗血约0.5 ml,均无大血管出血。微波具有一定的能量和穿透性,使扁桃体内部生热,蛋白质变性失活而脱落,致使扁桃体缩小,达到改善呼吸和治疗炎症的目的。术毕创面成白色,部分周围水肿,术后疼痛轻微,吞咽时有异物感,白色痂皮4 d左右脱落,脱落时痂皮带有少量血丝,创面完全恢复约2周。术后给予口服或静脉点滴激素1~2 d,进流饮食1 d,服用抗生素5 d,同时给以生理盐水或冰硼散漱口,所有患儿均无术后原发或继发性出血,无创面感染,术后4 d左右口腔会有轻度异味,创面修复后异味消失。随访1年,所有患儿睡眠打鼾及张口呼吸均消失,扁桃体Ⅰ度大,残留扁桃体表面光滑,见轻度瘢痕,无再生及反复感染。
3 讨论
OSAHS一般是指上呼吸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足,临床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合征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儿童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引起儿童OSAHS的原因包括上气道阻力增加引起顺应性改变以及影响神经调控等因素。(1)鼻部:常见有慢性鼻炎(感染性、变应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肿物、鼻中隔偏曲和后鼻孔闭锁等;(2)鼻咽部和口咽部:最常见的有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其他原因有舌体肥大,肥胖造成的脂肪堆积,咽部及鼻咽部肿物,腭裂腭咽瓣手术后咽梗阻等;(3)喉部及气管:先天性喉软骨软化、喉蹼、喉囊肿、喉气管新生物和气管狭窄等;(4)颅面部畸形:面中部发育不良(唐氏综合征、Grouzon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等);下颌骨发育不全、下颌骨颜面发育不全、Shy-Drager综合征。其他,如黏多糖贮积症Ⅱ型和IH型(Hunter综合征和Hurler综合征),以及代谢性疾病(如骨硬化症)等均伴有颅面结构的异常;(5)影响神经调控的因素:全身肌张力减低(唐氏综合征、神经肌肉疾病),应用镇静药物等。但最常见原因是腺样体、扁桃体增生。儿童OSAHS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为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憋气、反复惊醒、遗尿、多汗、多动等偶可发生白天嗜睡。长期张口呼吸可以导致明显的颌面部发育畸形,形成"腺样体面容"。严重的病例可以发生认知缺陷、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行为异常,生长发育迟缓,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儿童OSAHS之所以引起医学界广泛的关注,在于OSAHS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上气道的疾病,它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而成人阶段发生的某些严重疾病也可能与儿童时期的OSAHS相关。OSAHS主要造成儿童神经、认知、行为障碍,可以引起生长发育落后,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并可以对心血管、内分泌以及代谢系统造成损害。而成人的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都可能是长期未经治疗OSAHS的后果。
扁桃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是全身淋巴系统一部分,是接触和防御细菌和其他外来致病因子的第一道防线,对人体具有防御保护功能。扁桃体是生成淋巴细胞重要场所之一,能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IgM、IgD和IgE,其中分泌型IgA是抵抗呼吸道黏膜局部感染的重要因素[2]。研究证明,扁桃体不仅能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还有T和B淋巴细胞,因此,小儿扁桃体在机体免疫功能中起一定的作用。此外,扁桃于咽部,是食物、空气进入体内的重要通道,易受病原菌的侵害,扁桃体易与各种抗原相接触,而且通过血液循环、淋巴循环与其他淋巴器官相联系,从而使机体对各种入侵的病原作好必要的准备。切除扁桃体会损害机体对微生物的防御和局部免疫功能,导致免疫监视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相对的免疫缺陷。另一方面,在周围免疫器官中,以脾脏和淋巴结的免疫功能为主,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处于次要地位。既然如此,对于切除扁桃体对儿童将产生什么影响,Ogra[3]及Vianna[4]认为在儿童时期切除扁桃体的结果是移除了保护性屏障或损坏了呼吸道的防御机制,因而增加了麻痹性脊髓灰白质炎和霍奇金病的发病率。Donovan等[5]报道,在切除扁桃体的儿童术前血清IgA的水平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组,因此认为这些儿童有潜在的部分免疫功能不全。有潜在部分免疫功能不全的儿童,切除扁桃体可能是容易引起恶性淋巴样组织疾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原因。对于反复感染的慢性扁桃体炎,已形成病灶时保留则弊大于利,很容易形成肾炎等疾病,行扁桃体全切除无可非议,而对于无反复炎症仅因增生肥大影响呼吸的扁桃体行全部切除,则会导致其生理功能丧失。扁桃体全部切除特别是单纯扁桃体增生引起小儿OSAHS而行全部切除对小儿的免疫力是否有影响或有多大影响一直有争议,所以利用微波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既解决了呼吸阻塞,又保留了扁桃体生理功能。经过1年的随访和观察,治疗后患儿扁桃体均无再次增生或发生炎症。
微波是指工作频率在300~300 000 MHz,波长100 cm ~ 1.0 mm的定向电磁辐射波。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应用于医疗,医疗常用微波频率为433、915、2450 MHz。其中以厘米波段中的2450 MHz被广泛应用临床各科。微波的治疗作用取决于内生热和热外效应[6]。内生热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增强组织的代谢,改善营养状态,加速组织修复与再生过程,提高组织免疫反应能力,人体组织吸收微波能量后温度增高,产生热效应,高能热效应使组织瞬间凝固,具有不碳化损伤小及止血功能好等特点。微波的热外效应是指活体组织受到微波作用后无明显升温情况下发生的一系列理化性质改变,在微波作用强度不足以引起局部组织或全身温度明显升高的下,仍引起组织中的电解质离子、带电胶体、偶极子的振动(转动),从而改变其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特性,表现为激励神经纤维细胞;影响细胞膜的脂质,改变膜的通透性;改变细胞膜的静息电位,使细胞分子产生强迫震动,导致生物体的功能变化;改变生物体的导电性,干扰或促进生物信息的传递。所以微波在医疗中具有抑菌、抗癌、抗炎作用,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及消化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扁桃体手术应用逐步广泛。由于扁桃体血供多集中于扁桃体被膜外周围间隙中,行扁桃体全切时如果操作不慎会误伤较大的血管而出血,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仅在实质中进行操作误伤大血管可以避免,而且单纯性扁桃体增生其组织质地较软使手术操作更容易简单且不易出血,而且行微波扁桃体部分切除后恢复快,不易感染等。
综上所述,患儿OSAHS不仅仅影响其呼吸,对其将来身体和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甚至对其成人后身体健康都有着深远的干扰。所以微波部分切除扁桃体,特别适用于扁桃体为增生肥大病变的OSAHS患儿,即切除了引起阻塞的扁桃体增生,又保留了扁桃体从而保留了完整的免疫系统及功能,微波医用治疗仪操作轻柔循进,可随时操作和停止,患者无痛苦,术后效果明显可靠,易于患儿和家属接受,费用低,所以微波部分切除扁桃体即治疗好了扁桃体增生引起的患儿鼾症又排除了患儿家属对患儿术后免疫下降的担心,即经济、简单又安全,对缓减当今看病贵及复杂的医患关系也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疗指南草案(乌鲁木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2):83-84.
[2] 王天铎,樊忠.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10.
[3] Ogra P L. Effect of tonsillectomy and adenoidectomy on nasopharyngealantibody response to poliovirus[J]. N Engl J Med,1997,284(2):59-61.
[4] Vianna N J. Tonsillectomy and Hodgkin disease: the lymphoid tissue barrier[J].Lancet,1997,63(3):431-434.
[5] Donovan R, Soothill J F. Immunological studies in children undergoing tonsillectomy[J]. Clin Exp Immunol,1998,14(3):347-349.
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小儿不能控制排尿次数,在夜间入睡后。亦有日间入睡后不能控制并在醒时能控制,故又称夜尿症,多发生在4-12岁小儿。
1、病因病机
1.1功能性:病儿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大脑排尿中枢对来自膀胱充盈的反射不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常有下列诱因:①过度疲劳而夜间睡眠过深;②其它精神因素:突然受惊,受责骂或虐待,神经过于紧张,失去母爱,更换新环境;③缺乏合理的教养和训练,过于溺爱等;④蛲虫病夜间局部刺激性增加。
1.2器质性:包茎、泌尿生殖系畸型、腰椎损伤、大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症、癫痫等。
1.3遗传性:患遗尿症的小儿,其父母等近亲往往也都有遗尿病史,通常这类人群的染色体检查与非遗尿人群无明显异常,这只能说明遗尿症有家族遗传倾向,但不能定性为遗传病。
2、临床表现
患儿常在夜间(多在前半夜)一定时候遗尿,排尿时常伴随做梦。有时一夜数次或数夜遗尿一次,轻重及持续天数不一,时好时犯,也有持续多年至青春期即自愈。个别患儿有日间精神紧张或有尿频、尿急,不如正常小儿那样抑制排尿。化验尿常规正常。
给患儿做体检,了解与发病有关的情况,区别功能性或器质性。但诊断需与夜间发作的癫痫伴有尿失禁相区别。
3、治疗
遗尿症的治疗分为四种: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包括储尿功能训练、条件反射训练。该方法需较长时间方能见效,通常以半年至一年为一周期。药物治疗分为西药和中药治疗,西药治疗主要选用3类药其代表药物有米帕明片、醋酸去氨加压素和氯醋醒(甲氯芬醋)。中药治疗应辨证论治,肾督虚损,治则应补肾填精。方药可用沈氏兔丝子丸。心肾虚热,治则应补心肾,清虚热,方药可用桑螵蛸散。湿热下注,治则应清利湿热,方药可用八正散加减。该方法停药后复发率高,患者难以耐受。物理治疗尤为广泛,主要可分为传统疗法和现代疗法。传统疗法主要有按摩、针刺、艾灸、火罐、刮痧:现代疗法主要有电疗、远红外线治疗、微波治疗、音频治疗。此法简便易行,无副作用,较为实用。心理疗法配合上述疗法,对患有遗尿症的小儿进行心理疏导。其效事半功倍。
笔者秉承前世医家之法,博采当代同道药方,拙见如下:
3.1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头前,以拇指按揉百会2-3分钟,再以双手分别揉捏患儿双耳,肾、膀胱、尿道、大脑皮质的反射区1-3分钟。
3.2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其侧,以单掌揉摩神阙2-5分钟。再用单掌轻摩气海至中极2-4分钟,再以拇指按揉四满、气海、关元、中极各30-60秒。
3.3患者仰卧位,术者立其侧,以双拇指、食指、第三指按摩患儿双手小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横纹终点处的遗尿点3-5分钟。
3.4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一侧,以拇指按揉三阴交1-5分钟,再用掌搓涌泉60-90秒,以局部温热为宜。并用单指扣拳法点按足部的膀胱、尿道、肾脏、输尿管大脑反射区3-5分钟。
3.5患者仰卧位,术者用大功率按摩器,强震动档点,按患儿气海至中极,再延下腹部膀胱轮廓缓缓移动3-6分钟,以患儿有尿意为度。
3.6患者仰卧位。术者用点燃的艾条灸患儿的关元穴5-10分钟。以患儿感到局部温热为宜。
3.7患者俯卧位,术者立其侧,以双拇指点按肾俞穴,膀胱俞、三焦俞,长强、秩边、委阳、太溪各30-60秒,再用双手拇、食、中三指自肾俞起延足太阳膀胱经轻拿直至风池穴3-5次。再以双掌分推足太阳膀胱经自肺俞起至跟腱止。
3.8患者俯卧位,术者立其侧,以单掌搓患儿腰部,重搓命门1-3分钟,以局部温热为度,在命门处叠掌震颤30-60秒。
见肾气虚者可加按阴谷、大钟、大赫。见脾虚者可加按脾俞、太白、公孙、大包。见肺虚者可加按肺俞、中府、尺泽、太渊、鱼际、少商。随证加减。
3.9在患者双侧肾俞穴拔火罐,留罐10分钟。
3.10把医用胶布剪成小块,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患者双耳,肾、膀胱、尿道、大脑皮质的反射区、外生殖器点、遗尿点,每耳3日,间歇两日,交替贴压。
3.11将电极用吸盘固定在患者三阴交、关元。用电脉冲刺激该穴,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调整电流强弱,两三阴交交替进行。
3.12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侧,以一手中指按其人中,另一手中指按其丹田,双手同时用力按压,并令其鼓腹深吸,1分钟后两手同时放开。
3.13选穴分为两组,第一组:中极,曲骨,三阴交(双侧),第二组:气海,关元,阴陵泉(双侧)。选用伤湿止痛膏剪成二分硬币大小,把磁珠1粒置于膏布中央,贴于上述穴位中的一组四穴处。次日更换磁珠和膏布,贴压另外一组,两组穴每天交替贴压。并同时嘱患儿父母每日为其按压2次。白天1次,临睡前1次,每次按压20分钟,年龄较大者亦可令其自行按压。
3.14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侧。用刮板沿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刮拭3-5遍。
上述方法可同时使用,亦可随症加减;既能叠加,又可单用。
4、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如下:治愈:在夜间睡眠时,无遗尿现象,自觉症状消失;显效:夜间睡眠时,遗尿次数明显减少,自觉症状好转;有效:在夜间睡眠时,遗尿现象有所改善,自觉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治疗结束后未见明显好转。
按上述标准评定治愈4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99%。治疗10次者5例,15次者14例,20次者2l例,30次者16例,30次以上者4例。
5、临床资料
观察治疗的60例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农村39例,城市21例;伴有其它器质性疾病7例,单纯功能性遗尿53例;4岁以上20例,7-9岁18例,9-12岁14例,1-2岁以上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