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体主义美学范文

集体主义美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体主义美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体主义美学

第1篇:集体主义美学范文

一、忽略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培训教学过程中,学员(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一点应是永恒不变的。在实施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也应如此。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往往很容易颠倒教(知识信息的展现手段)与学(交互功能的运用)的“主导”和“主体”关系。在制作的课件中,只强调“教”,而忽略了“学”,总是想方设法将学员的思路捆绑在课件设计的既定流程上,从而造成教学课件变成“书本搬家”或多媒体演示片,并不能发挥出多媒体最有魅力的互动功能。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虽然看似内容丰富,但学员参与的机会却大大减少,思考的余地也不多。这实质上是将“以教师为中心”演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教师为中心”,从而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员的被动性,因而导致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最终的实际收效肯定不佳。因此,在对整堂课教学流程的设计时,应着重从学员与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互动关系入手,并对运用多媒体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进行深入地探讨,选择合理的表现方式,为课件设计出最具互动性的方案,以防止师生的思维空间受到课件媒体的制约而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削弱了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

二、对传统教学基本功的忽视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建起了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许多教师备课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热情不断高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了相应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表面看来,教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好像没有多大用场,许多教师不管教学内容、自身能力如何,争先恐后制作多媒体课件,抢着使用多媒体教室。一时间好像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就落后,就跟不上培训教学现代化的步伐。这种倾向导致了对传统教学基本功的废弃。那么,传统教学基本功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该不该废止?应当说,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必须做出回答和决断。事实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教师教学,机器终究不是人,人是有感情的,机器没有。而教学中的感情教学,决不是可有可无。例如教师的言语、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音的悠扬顿锉,计算机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即使西方发达国家,至今也未敢取消教师教学而代之以冷冰冰的计算机。因此,可以说在培训教学各环节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能独立开展教学,而且很多环节,仍然需要靠我们教师去“说”,去“做”,去“画”,去“演’,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培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三、教学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求能制作出适合教学更求的课件。就目前而言,市场上基本还没有系统的具有科学性的配合教学的现成课件可以利用,尤其是石油各专业的教学课件更是少之又少,一切只能靠教师自己制作。但由于受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学识水平所限,制作出来的课件有的很难达到教学要求,而往往流于形式化和粗糙化。许多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并没有达到教学课件的要求。甚至有些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成电子文档搬到屏幕上了事,变成了文字搬家。试想一下这样的课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怎样克服这—问题呢?笔者认为:一是教师要吃透教学计划和大纲,熟知需要制作课件的教学内容;二是对教师培训制作多媒体课件知识,请行家传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能和技巧;三是购置设备,使得教师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手段;四是经常性的举办多媒体课件比赛,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研讨。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素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促进培训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培训教学中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一些简单的、学员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使用多媒体课件。例如石油工程各专业初级工的应知教学内容,以及中级、高级工的大部份应知教学内容都没有必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些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可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应尽量使用实物、挂图、模型。例如操作技能实训教学只能使用实物(或模型仿真)进行训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代替不了实训操作教学。只有对那些复杂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讲清楚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这样重点、难点才能突破,才能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第2篇:集体主义美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多媒体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1

当前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迎来了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对于以黑板与粉笔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是一种挑战,但更是一种机遇,可以说迎来了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它在给我们带来显著的教学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制约着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本文指出了高中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 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高多媒体课件本身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况,许多教师过于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外在形式。单从课件上来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充分运用到了图片、图像、音乐与视频等素材,极富动态感与艺术美感。但是课件内容却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本身的实用性不强。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只是过多地集中在课件的外在表现形式上,而根本没有转移到语文知识本身上来,毫无疑问,这是失败的。为了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师就必须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提高多媒体课件本身的实用性,这样课件才能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来直观而动态地展现教学信息,才能使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认知对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真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便顺利地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多媒体课件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这才是具有实际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因此,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师就必须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选取相关的素材时不要只是片面地追求多样性与新颖性,而是要紧紧地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选取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丰富的形式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来。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才是成功的,才能使多媒体的运用真正成为教学的一大亮点。

2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多媒体成为师生互动探究的平台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传统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将教与学置于对立面上,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这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现代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教与学的统一,要改变以往知识的单向传递,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探究、多向互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改革的核心。而在新课改下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只是追求表面的现代化,沦为了多媒体的奴隶,教师只是机械地操作,学生只是被动的欣赏。这样的教学只是在机械地执行课件,依旧是填鸭式教学,并未实现新课改的核心理论,相反还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以多媒体为技术平台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化、互动化的教学环境与探究平台,引导师生展开互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探究中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方法,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不管是多媒体的制作还是运用都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在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我们要在做好预设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随机反应运用教学机智来灵活地处理多媒体。学会进行二次创作,以使教学能够顺应着学生的学来展开。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下语文教学的生本教学。

3 处理好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把握好运用的时机

多媒体教学确实具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适用于全部的教学,它与其他教学手段是互为统一的整体,而非相互排斥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单一地运用多媒体,而盲目地排斥其他教学手段;要正确的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的唯一手段;我们要正确认识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与不足,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来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甚至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穿插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激起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地探究,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升。如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与探究动机,并适时提出能够提契全文的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阅读,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而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才能使得多媒体的运用更高效。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运用了多媒体教学、问题教学及小组合作学习,而不是拘泥于一种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具活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得学生围绕着文本来展开互动探究,在探究中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这正是新课改下我们所追求的阅读教学。

第3篇:集体主义美学范文

【关键词】医用化学;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中图分类号】R197.32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20-02

近十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由传统黑板模式转向现代的多媒体应用模式。多媒体的突出特点是集成性和交互性,它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进行获取、编辑、存储和检索,是一种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1]。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当今信息社会,课堂教学的形式已出现了革命性的转变。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比一般传统教学手段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已渐渐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尤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它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的优势为一体,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理论变得具体,模拟微观世界的化学反应和抽象,使难懂的化学理论更加形象、直观,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优化了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但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教学时常会存在一些缺陷和偏差,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例外[2-3]。

1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的误解

目前,在医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CAI)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潮流,特别是理论教学课更是不能离开多媒体,否则就不合乎学校的教学要求。所以很多化学教师“精益求精”地制作出了一个个充分体现视、听效果的内容丰富的课件。精美的画面,形象的动画及动听的声音,吸引了学生眼球。但不少化学教师对把现代课程教学引入多媒体的认识,却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于是仍用传统的教学步骤、方法来主控课堂,把多媒体课件仅仅当作课堂教学的“装饰品”,把现代课堂教学看成是“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简单相加,把多媒体当成万能媒体,甚至出现了无课不用多媒体的现象,为用而用,这样就违背了多媒体的根本属性,即教育性。不少化学教师还人为地扩大了多媒体教学的功能,甩掉了粉笔,课堂教学的手段是简单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负担也减轻了,但学生们的思维反而跟不上了。CAI课件的使用不当,不仅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有时对正常的教学起了干扰作用,背离了教学目的,甚至还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2缺乏师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

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乐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思维交流不容忽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自身的体态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意向来影响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方法,同时,学生向教师反馈的任何意见也能反映出教师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很多的多媒体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照屏幕宣科,把屏幕当成电动黑板,教师变成了电脑的操作员和画面的讲解员,让学生围绕着课件制作的程序进行学习,灵活性较差。通常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不同基础、不同民族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非预见性的过程,而我们的教师制作的医用化学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科书制作的静态课件,并不能反映出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不当,反而使教师教学的功能体现不出来,学生的主体性丧失,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实际上失去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严重影响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化学课成了“流水课”,不能体现出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效果。

3缺乏人机互动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迅速发展,价格的不断降低使计算机的普及化程度大大加快,我校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但是学校的各个学院在软件建设方面还跟不上教学的要求,达不到校内学科信息全通、一卡通用、在校外任何学校之间信息互通的目的。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还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没有真正的实现教学课件软件的系统化、网络化,实现人机对话。目前我们的多媒体课件还不能真正方便学生在课堂以外随机学习的需要,学生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内容、练习去主动学习或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当中,也不能与老师在计算机上随时交流。所以,目前我们的多媒体教学,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文字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罢了,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强化教学效果。

4课件的制作缺乏通用性方面的考虑

我校精心设计的医用化学多媒体课件往往是教师本人采用的“个体式”操作,它具有耗时多、规模小、效益低的特点。这样的课件就难以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资源,无疑是智力与财力的双重浪费。大部分教师也不会分解地取出课件中有利于自己教学的“课件碎片”进行“加工整合”,以致校内各学科的课件开发时间长,运用频率低下,形成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

有教学意义的课件不应是受完整教学程序束缚的整体,而应是一个个有利于突破思维障碍、达到教学目标的“课件碎片”整合成本节课的CAI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探索性地使用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非从头到尾地运用,这样可以避免选用同一课件,就只能有一种教学设计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同时还能缩短上一节CAI课的准备时间,提高课件的实用性,从长远看有利于CAI的推广。因此,教师应开发课件碎片的“积件”,对于精良的课件,应积极管理起来,把好的“完整课件”分解,除去不具推广意义的部分,留下有推广意义的部分,并且以课题为单位储存起来,需要时,教师可随时查阅,如此一来,精良的课件可最大限度的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资源,这必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以上种种偏差都在提醒我们,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医用化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构建和优化医科大学医用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南国农.《电化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2.

[2]何楠.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41(1):127-129.

第4篇:集体主义美学范文

[关键词] 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40-03

一 传媒类学生的特点及集体主义方面的表现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环境的时代性等因素的影响,传媒类学生在集体主义方面表现出如下特征。

1 认知上的矛盾性

传媒类学生在进入大学新环境之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因此,对于集体主义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摇摆性。一方面他们认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这一道德原则,认为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集体主义比较空,属于理论阐释,没有实际内容,亦没有操作性;一方面对集体的依存度较强,多数学生认为集体对于个人发展作用重大,渴望在集体中成长发展,另一方面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能积极融入集体之中,考虑和处理问题时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关系问题上,很多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利益和自身发展,集体主义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认为小团体有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又置身于小团体之中;一方面他们渴望有一个规范的、严格的集体或组织对他们进行栏窆芾恚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学校或组织管理得太严、太多;一方面希望学校多形式、多方面开展活动,为学生营造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另一方面当学校组织活动时,他们又认为活动无意义、浪费时间,往往会采取应付、躲避等消极态度。

2 情感上的丰富性

传媒类学生在社会角色转变过程中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情绪反应,而且呈现不稳定性。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后成为真正的成年人,终于可以摆脱父母约束而独立生活,渴望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另一方面独自面对突如其来的众多人生课题时,他们又不知所措。学业负担重,经济压力大,导致心理压力较大。同时面对新生活的适应、学习与考试、人际交往与恋爱、择业、就业与创业等人生难题,传媒类学生倍感压力与责任重大,以至无所适从。一方面对于自己考入传媒类院校较为满意,也乐于接受自己所选专业,喜欢自由、宽松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对学校环境、对专业学习、对老师多有抱怨,负面情绪较多,甚至有学生为自己没有考入名牌院校而深感沮丧,不能积极面对现实。

3 意志上的不坚定性

首先,传媒类学生对专业情结比较浓厚,很多学生认为“没有传媒就没有生命”,同时他们更能体会到竞争对于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他们对于自己酷爱的专业学习更加自觉、勤奋,但是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很多人忍受不了寂寞。由于个体竞争观念的强化,加上传媒院校注重个性、注重创新特有的教育方式,使原本在传媒院校氛围中集体主义观念不足的观念更加弱化。其次,传媒类学生整体重视专业学习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轻视人文社科课程的学习,这势必导致传媒类学生文化修养不高,知识面不够宽泛,发展后劲不足。再次,对于多元的价值观的呈现,他们能同时接受相互冲突的中西方文化。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表现出比较矛盾的态度,即理论上尚且认可,但内心不能真正认同,从而行动上表现出不坚定性的特征,即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最后,传媒类学生对于新媒介的敏感和高频率的使用,使得一部分学生很容易沉迷网络。加之传媒类学生尚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政治信仰不够坚定,使得部分学生极容易受到网络攻击,或成为不良信息传播者的利用工具。

4 行动上的随意性

传媒类专业普遍具备实践能力强的优势,他们参与活动机会多,社会活动能力较强,但活动往往仅限于专业类活动的参与,而对于非专业类活动,尤其是集体非专业活动表现比较消极、淡漠。即使参加活动,很大一部分同学动机是为个人提升,言行上更多推崇个体,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比例较低。因此,目前出现高校讲座入座率较低,活动坐场硬性安排但执行不力,运动会、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大型活动成为运动员等专业人员的“单打独斗”,缺少了集体助威的阵容。大一学生早操晚自习流于形式,出勤率不高;班级凝聚力不强,大局意识缺乏;学生对于同学、班级、院(系)、学校之事时常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时”的心态;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极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频现。更为严峻的是,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团队意识不强的毕业生在就业中也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进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传媒院校的声誉,也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二 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的理论基础

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马克思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的本质的思路和方法――“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传媒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提供了方向指导。“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集体,而社会和集体又是由单个个体组成的,个人与社会、集体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必然决定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内在统一。

首先,对于社会和集体而言,它对于个体是有要求的,要求个体有所贡献。人不仅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需要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当然对于社会和集体来说,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为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制定、执行重大问题和决策时要尽可能兼顾社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另一方面在保证社会、集体利益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其次,对于个人而言,应当首先正确理顺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自觉增强自身对社会、国家、集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的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人总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们通过实践创造社会关系,从而在社会关系中找寻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存在。所以回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也是同样道理。个人正当利益应当得到保障,但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是必须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保持一致,个人的追求、理想和抱负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绝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的实现而做有损于社会、国家、集体的事情。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所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虽然国家、社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和尊重个人劳动成果,但仍然是提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一致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三 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的对策

1 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展实践教育

理论学习是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环节。传媒类学生认知上具有很大的矛盾性,意志上摇摆不定,政治立场不坚定,因此对于传媒类学生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让他们正确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能够旗帜鲜明地分清只有关于集体主义的思想才是先进的思想,才能引导大学生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影响和侵蚀,从而澄清自己的模糊认识,树立牢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需要结合传媒类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课改,调整教学重点。关于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目前在传媒类高校主要以“两课”教学为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R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基本的评价能力、辨别能力,增强他们抵制各种低级趣味价值观的侵蚀能力,达到理论武装头脑的效果。但目前传媒类高校“两课”因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鉴于此,必须加强对传媒类学生的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对于重要的、传媒类学生却较为薄弱的内容要反复强化,并结合一些具体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强化记忆。而对于非重点的、学生价值观比较乐观的方面进行略讲。同时结合传媒类学生专业特性,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文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等课程,组织形式多样的人文讲座,通过视频、案例等活生生的案例来加强学生对于集体主义教育的认同。

另一方面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结合传媒类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和乐于实践的特点,尝试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加强实践环节,主要是为解决传媒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知行不一,即理念上认知其重要性,行动却比较随意自由的问题。第一,结合传媒类学生擅长组织活动的特长,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在内容上,与专业结合,与学生兴趣结合,有意识设置能促进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的环节和内容;在形式上灵活多样,注重创新性和参与度。双管齐下,在社团活动中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的建构。目前在传媒类高校已经运行良好的摄影协会、朗诵艺术团、戏剧社、配音社、动漫社、校报报社、校园广播台等就是典型的专业型社团。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增加社团功能与影响力,同时再增加更多的专业社团,发挥专业与实践结合的优势,以此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通过校内开展的以小组、班级、年级、学院(系)为单位的各种活动和比赛来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比如开展辩论赛、篮球赛、接力赛、拔河比赛、艺术节等文体活动,不仅可以施展个人才能,而且在活动中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成积极为集体做贡献的氛围;开展创业大赛、科技节、跨专业学术沙龙等教学和科研活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活跃思维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此外还可以开展野营、游泳、爬山、自行车旅游等户外活动,在统一的集体行动中增加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攻克困难的精神,同时也能让更多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的人从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第三,开展社会志愿服务、“三下乡”、进驻养老院、孤儿院等活动,发挥学生的较高学历、较高思想素质的优势,把他们的智力、知识、技能等带到需要的人群中去。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各形式的社会考察活动,如民族企业考察、客家风情考察、红色旅游考察等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更加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使命、了解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对于社会和集体的信任和信心。

2 关注学生个性和特点,注重管理育人

第5篇:集体主义美学范文

一、多媒体只为公开课教学服务。

许多学校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多媒体教学仅仅用于上公开课,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这中间,有管理方面要求不严格的原因,有硬件数量不足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相关课件的匮乏,自制又有困难。针对这些,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一是采取“拿来主义”。目前国内(特别是网络上)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了,学校可适当购买一些,还可与兄弟学校交换使用(当然现成的课件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学需要,可利用软件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学校可建立课件库供教师选择使用。二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Flash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再辅以其它工具制作完成。一般的课件可用PowerPoint制作。三是在管理上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可以硬性规定每册教材必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目前,真正具备条件的学校还不多,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多媒体教学的使用面、使用率。

二、有扬有弃,不独重多媒体。

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其它常规媒体的作用。有些教师甚至干脆用多媒体替代黑板与挂图。事实上,任何教学媒体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尽管多媒体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幻灯的静态展示功能和实景放大功能,教具学具的实物感受、空间结构功能等,都有其良好的教学功能,有的甚至是计算机完全不能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优化教学。

三、谨防“以电脑为中心”,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想用多媒体教学,但又怕操作失误,就让计算机老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则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蜕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是一些事前难以预料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再说,教师恰当的、精要的讲解,有条理的、必要的板书,及时的操作示范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那种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不能跟着软件跑,上课时不能围着屏幕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

四、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因CAI的介入而被忽视。例如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也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在教学重量单位时,要注意让学生动手掂一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角等几何图形时,要让学生动手触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和物体的角,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再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这样教学,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五、不让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第6篇:集体主义美学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价值;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96-01

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再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 教学,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近年来笔者在实施多媒体教学中有得有失,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对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

1、能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感知规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就可以在课堂上减少教师的一些工作量,节约教学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可以比传统教学的密度大、容量多。

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注意学生的学生的学生反馈,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豁然醒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几何画板》软件是一个平面几何工具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可以动态地呈现几何关系。教师利用它既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一工具在计算机上探索,制作各种几何图形、进行各种变换,从而可以发现和研究图形的内在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分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几何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这些都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无法做到的。

3、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的抽象性。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在具体对象与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直观的图象或图示,使过去只有“特殊才能”的数学家才能观察和想象到的数学知识,通过图形语言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感知、想象和联想,能够促使学生左、右脑的协调和不同思维形式的整合,这不仅能促使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为向逻辑思维过渡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平移与旋转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大,而且生动直观,把抽象的说教变为了生动的直观演示,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描绘静态或动态的图形与图像,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可以将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难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知识为学生形象、直观、简洁地接受,为学生呈现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提供的经验背景,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掌握重点。

4、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人的头脑运用形象进行的思维,而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充分运用多媒体对数学事实的展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觉和知觉发挥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能使其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认识在抽象形象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5、可以帮助数学走向生活。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数学问题,可以创设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比用文本形式呈现的数学问题更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和活动性。以录象、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丰富、虚拟、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来学习数学,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多媒体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议

1、不能忽视板书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是为了掌握知识才运用的,如果这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纯粹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话,那么这种直观材料则对教学毫无帮助,是无益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干扰作用。在目前的多媒体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往往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的,但并不排除有些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直接动手,亲自体验。因此不必动用计算机进行图形演示。比如:我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先和同学们一起做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再充分运用模型调动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直接认识到圆柱和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形状以及与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

2、不能忽视或轻视言语的作用。有些数学教学过分注重看图说话式的直观教学,不注意学生意会形象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高层次发展。其实,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其符号语言鲜明的表达所建立的数学内部与外部联系的类比,虽然没有使用直观教具,也都是数学直观。

3、不能忽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在多媒体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快速呈现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全由计算机呈现。结果是计算机不是帮助学生思考,而是代替学生思考,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数学学习必须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思维活动的成果来发展数学思维。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恰如其分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展示图形教学时,全部图形也不宜一次出现。实践证明,需要展示思考过程的内容,要在教学中体现“思考过程”的基本阶段。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为数学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合理的运用这种手段将会给数学教学增添姿彩,为教学方法的探讨提供广阔的余地,为培养学生数学的各种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王 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济南:科技信息,2009(24).

第7篇:集体主义美学范文

一、多媒体辅助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追求形式,违背“目的性”教学原则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管课堂内容是否需要,更不顾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一味追求形式、单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结果事与愿违,教学效果很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求多,而求精,强调适用。

2.课堂信息超量,抑制学生思维

有的教师一堂课教学容量相当于传统教学两三节课的容量,频率如此之快,使学生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怎能不抑制思维?这与当前的教学改革是背道而驰的。

3.思维异步,忽略“教”与“学”的互动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明显特点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这就使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而多媒体课程不可能把这些也纳入流程。

二、提高多媒体教学辅助地理课教学实效的建议

1.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要恰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设计者,要切合教材内容的需要,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设计教案。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组织者,特别要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是学习结果的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要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乐趣。

2.取其精华,使地理的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能够完美地结合

传统教学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尤其是一些诸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达到了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同样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只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学生的意志、性格、兴趣、习惯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情况,爱护和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

第8篇:集体主义美学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环节;学生主动思维;双向交流;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科教学目标的特点,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并且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方式作用于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最高效、最优化、最合理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同时多媒体教学方式为教师的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目前已经成为了现代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应当正确认识、正确看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应运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所有教学环节和教具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授课时是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 课件所使用的背景音乐、图画、动画等 ,运作要适时,必须符合教材情景需要。在现代化多媒体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方式可以对学生产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但教师不能因为多媒体的快捷方便,就用它取代所有的教学环节。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到了多媒体设备的操作上,这样就有一些舍本逐末了。多媒体教学的确有许多优点,但是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尺子、实验物品等。比如,教师不能用显示屏代替黑板;有的教师把显示屏当做黑板,这是不合理的。把板书内容写在黑板上,目的是给学生展示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且便于学生反复斟酌,加深重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运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屏幕上的图文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在不断变化,即使是重要的内容也无法固定下来。所以在整个教学中哪个环节要用多媒体,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二、应运多媒体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多媒体教学不等于高效的学习

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在教学资源无限丰富的时代,学生和教师有着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创造空间。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思维是谁也不能代替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主动思维,多媒体同样不能代替学生主动思维。学生的思维训练,必须依靠学生自己,让他们独立思考和亲自实践,让他们在思考中体会,在实践中收获;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各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而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只是找来现成的课件,不参考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为学生通过多媒体就可以掌握一切语言知识。另外,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在放手让学生去大胆尝试和探索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善于扮演好几种角色:问题情境设计者(设计与学生生活联系,富有挑战性,有研究价值的任务)、合作分工指导者(合理安排组内分工,提高学习效率),探究过程促进者(使学生不偏离学习的初始目标,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研究),交流反馈组织者(使交流有正确的方向)。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教学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追求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重视学生运用接受性学习,也要加强他们的理解性学习。

三、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师生双向交流问题,提高教学亲和力,和人格教育

多媒体是机器,它面对的是人,它没有办法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也不能像教师那样去观察学生的表情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没有与学生的接触只是提供信息、知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为了要课件达到光影的最佳效果,需要一定的灰暗、柔和的展示环境,有时要关灯或者在亮光处拉上暗色帘布,这种昏暗的环境会让人有一种压抑感;在播放课件时,教师的整个注意力全在计算机的操作上等等这些现象造成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够,教师的亲和力低下,容易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产生了“学生瞪着眼睛看课件,教师围着电脑设备在操作”的现象;有时教师播放大量的信息,教师成为了课件的播音员和解说员;学生忙着记笔记,学生成了课堂课件的记录员,这样就减弱了师生的双向交流、降低了教学亲和力、缺失了教学环节中的人格教育,使得教学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四、多媒体教学要素要与新课程的要求一致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时要避免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教学学科教程要求各自为政的现象,要把多媒体教学要素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新课程资源、新课程目标、新课程结构、新课程的实施方法以及新课程评价等教学的各个层面上来。现在,在多媒体设备支持下的现代化教学课堂中,教学资源是无限丰富和开放的,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为学生的学做好服务工作。但是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多媒体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关键环节把握不到位,恨不得把所有的多媒体效能都用上,唯美的背景、优美的音乐、三维动画等等,结果导致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被过多的花哨信息干_,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今,由于多媒体进入了现代的课堂教学,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对于多媒体在现代化的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应当理智的应用。而不是只用它来“装点”我们的课堂,搞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那就违背了提倡电化教学的初心。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一定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效率为目标的,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攻克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如何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突破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量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只要我们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一定会使我们的现代化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第9篇:集体主义美学范文

论文摘要:学习环境设计是教学理论领域的两大主题之一。随着知识媒体概念的提出及不断发展,它对学习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呈现教学信息、构造仿真情境、创建虚拟学习空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学生评估等几个方面。

学习环境设计是教学理论领域的两大主题之一。环境因素与人类学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进人的学习,不良的学习环境会抵消教育、教学的作用和影响。将环境因素纳入人的学习过程来考虑,体现了整体的思想观念,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观念上的转化。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超文本与超媒体,数字电视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即形成一种数字化生存的环境,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需求,它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种数字化生存环境,对我们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

虽然“知识媒体”对教育系统的渗透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它的介入,使现代教育在很多领域都显示出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一、知识媒体

1.什么是知识媒体

“知识媒体”由Mark Stefik在1986年首次提出来的,他的出发点是认为只有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因特网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术语本身强调的是在远程教育中,要优先考虑学习规律和认知科学,然后才是技术。

目前知识媒体是个倍受关注的焦点,很多国家都成立了知识媒体研究所。经过各种研究发现,各种技术与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不存在一个万能的媒体或技术,最有效的媒体与技术是各种媒体与技术的有机融合。因此,我们把以多媒体、远程通信、虚拟现实及认知科学有机融合后的媒体集合称之为“知识媒体”。它的内涵是指由计算机、远程通信及科学相结合而成的作为辅助人类高级认知、扩展人类学习技能与知识领域的技术与媒体。

从定义可以看出,知识媒体可以认为是一种整合环境、平台。它并没有扩展传统媒体的范围,知识媒体扩展的只是人们对传统媒体应用的思想,即“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的学习,传统媒体应该如何恰当地组合应用?”对于回答这个问题的思想。

如果泛义地理解,我们可以将知识媒体理解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技术,只要能促进人类的学习,增强创造力,促进知识的建构,有助于知识的共享、获取和理解的方法,都可以认为是知识媒体。

2.知识媒体的特点

知识媒体有以下5个显著特点:

(1)知识媒体同时涉及数据和过程:可以通过自己的计算,计算出新的事实,根据媒体自身的规则和不同户的操作来配置和显示不同的信息。

(2)知识媒体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来传播,它尤其适合协作:时空己经不是障碍,通过新的知识媒体,信息都可以传播。尤其对公司而言,可以广采众家之长,让所有人畅所欲言,协同完成既定目标。

(3)知识媒体包含任务空间和人际空间:任务空间是指我们完成工作(写作、绘图和计算等)的环境,而人际空间是指我们和其他人交流的环境。新的知识媒体可以使在计算机上工作的合作者共享一个虚拟的工作空间(即任务空间),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一种设备(人际空间)看到对方。这就是新型知识媒体的作用。

(4)知识媒体是可扩展的,而且它的行为是可以由用户来控制的:媒体本身能被修改和加强以适应用户的感觉、认知和任务的需要。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现代的工具软件比如word,我们可以把最常用的功能放在最方便使用的地方。

(5)知识媒体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可以有效地减轻人们的认知负荷:知识媒体的构建基础是对人的认知与思维过程的建模,通过对认知与决策过程的某些需要大信息量的认知加工过程的模拟,可以有效地减轻人们的认知负荷,提高知识管理与决策效率。知识媒体不是让软件完全取代人的思考,而是增强人的思考。

总之,知识媒体的核心在于促进人类的学习,促进知识的共享。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界定,较有影响的观点是学习环境的场所观和资源与关系说。场所观认为学习环境是一种学习场所。资源与关系说则认为学习环境不是简单物理意义上的场所,而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其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这两种观点未能反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内容。我们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概括为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这里的学习资源包括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人类教师等物理资源,以及任务情境等软资源,其中任务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任务情境是在学习环境中起着集成其他各种学习资源的作用。一种学习环境是否是建构主义的,关键看任务情境的性质。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我们理解知识媒体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将各种媒体优化组合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的新技术。这一思想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是很有益处的,我们可以认为知识媒体更适合进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乔纳森在1997年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Constructivist LearningEnvironment,简称CLE),见下图。

CLE模型由问题、相关的实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社会背景支持六部分组成。

问题:它处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中心,是学习者要尝试解决或决心要解决的各类问题。它包括疑问、项目、个案等。

相关的个案或事例:通过这些相关个案或事例为初学者提供相关经验,这对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信息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有关问题的详细背景,学习必须的预备知识等。 认知工具:常用的认知工具有六类:问题/任务表征工具、静态/动态知识建模工具、绩效支持工具、信息搜索工具。

会话与协作工具: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为合作学习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使学习者之间进行讨论,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使学习者重新建构知识,进而扩大其认知结构。

社会背景支持:CLE模型所设计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三种教学策略:建模策略、教练策略和支架策略。

三、知识媒体支持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

从黑板、粉笔等传统媒体到形象直观、声形兼备的多媒体,再到计算机网络,虽然弥补了传统媒体中的一些不足,但在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知识媒体则可以将网络与其他各种媒体恰当结合,它比过去的多媒体教学又有了一定的改善。因此,以CLE模型为基础,我们利用知识媒体来进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可以达到比传统媒体或多媒体进行的学习环境设计更好的效果。

从知识媒体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它对于设计学习环境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它考虑到了学习规律和认知科学,其次知识媒体以学习者为中心,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再次知识媒体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可减轻人们的认知负担,增强人们的思考。

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模型出发,结合知识媒体的特点,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知识媒体在学习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知识媒体呈现教学信息

传统的各种媒体向学生呈现信息时,只是简单地显示事实以及对事实的解释说明,所有学生接受到的是相同的信息,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知识媒体则可以同时设计数据和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或过程计算出新的事实,比较有利于学生的

发现式学习。知识媒体可以根据自身的规则和不同的操作为不同类型的学生配置和显示不同的信息,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利用知识媒体,构造仿真情境,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

学习活动的真实性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真实的任务情境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任务情境与将来实际应用的情境相似,有助于学生获取高度概括的理解。

通过知识媒体,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与当前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模拟现实,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仿真情境中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3.通过知识媒体为学生创建虚拟的学习空间,实现学生的协作、交流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我们可以通过诸如视频会议、网络会议、LotusNotes软件等,以及各种论坛、聊天室等实现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间的实时或非实时的对话,以进行协作学习,最终学生们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知识媒体可以使计算机上工作的合作者共享一个虚拟的任务空间,在这个任务空间中实现与他人的交流,从而实现了人际空间。

4.通过知识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

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不论是进行自主学习还是协作学习,都需要大量的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并且需要有一些学习工具的支持,知识媒体则可以满足这些需要。

互联网是信息的海洋,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知识媒体还为学习者提供了认知工具,如word等一些现代工具软件可以对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处理,并且知识媒体将这些软件中常用的功能都放在方便学习者使用的地方。由于知识媒体考虑到了学习中的认知科学,所以这些工具软件在使用时要比作为普通软件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5.知识媒体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估学习环境的设计与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评价、反馈与修订使学习环境趋向更合理。

通过知识媒体,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比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递交作业,把作业到网上或Blog里,这样便于教师和其他同学对个人进行评价,还可以利用电子档案袋进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自评,并且通过它既可以评价学习结果,还可以评价过程。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各种展示软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间的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