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征地规划范文

征地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征地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征地规划

第1篇:征地规划范文

征地拆迁工作进度滞后,制约着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此,省、市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做出指示,要求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尽快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今后3个月,正值工程建设的黄金季节,尽快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县要乘势而上,巩固战果,扩大成果,防止反弹;县要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市“大字型”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高速公路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关系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前阶段两县县委、县政府及市交通局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确保暑期稳定的前提下,征地拆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全市开工里程达到39.33公里,占总里程的60.5%成绩来之不易。但是沿海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进度落后于省内其他建高速公路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记大局、深知使命,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月日前,确保我市征地拆迁任务全部完成。

二、突击作战。

征地拆迁工作完成得如何,地方政府是征地拆迁工作的主体。代表着政府的行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当前,两县县委、县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沿海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发现问题要积极协调沟通,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县、乡(镇)主要领导要深入到沿线涉迁群众当中,讲透政策,听取意见,协调矛盾,处理问题。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近日,市政府将派出督导组,督导两县的征地拆迁工作。同时,市政府督察室也要不断加大督察力度,全力推动此项工作。征地拆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集中力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三、依法办事。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及相关规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市要求。坚决落实各项政策,着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稳。针对沿海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依法依政策解决,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可能给予满足;对确属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四、广泛宣传。

进村入户宣传相关政策,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宣传形式和手段。要围绕“发展经济交通先行、没有高速公路就没有现代化交通、修建高速公路全社会受益”等多个方面,大造舆论,达成共识,形成人人关心高速公路建设、人人支持高速公路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五、强化管理。

既要保证补偿款顺利发放到涉迁户手中,市、县两级指挥部要加强征地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资金的管理。又要强化审计监督,指导各乡镇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阳光操作,严防截留、挤占、挪用、拖欠补偿款的现象发生,确保补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第2篇:征地规划范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国家、省、市、区有关法规政策为依据,以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为基本点,依法、合理、有序开展土地征用工作,科学确保区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及回族乡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组团建设北部新城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征地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原则。

(二)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征用,合理补偿,依法征用的原则。

(三)坚持尊重实际,客观反映实际,根据实际状况,依法办事的原则。

(四)坚持统筹兼顾,群众认可,科学规划,节约土地的原则。

(五)坚持项目到位,资金先对下、后对上,先个人、后集体的原则。

(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七)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原则。

三、征地费用核定依据及兑付办法

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含)建设项目的土地征用工作从即日起按本方案的规定执行。

(一)土地征用。

1土地征用范围的确定。

根据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项目的选址设置在回族乡区域建设用地范围内。

2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核定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38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省土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并参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铁路项目建设用地征收土地补偿的通知》长府办发[]16号)精神,按征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计算安置补助费(标准1元/平方米×15=15元)

(二)兑付方式。

1安置补助费由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对农户拨付安置补助费之前,要认真履行相关手续,安置补助费一次性补偿到农户。

2土地补偿费由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照实际征地面积一次性拨到回族乡会计核算中心帐户,由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专户,进行发放检查、监督、审计。

四、相关政策

(一)对征地范围内的坟墓,要参照相关规定执行。限期内仍无人动迁的坟墓,施工时按无主坟墓处理。

(二)征地上的机井按照当年打井投资给予补偿。

(三)耕地被征用并得到安置补助费的农户,今后国家统一调整土地时,按调整时的政策规定执行。

(四)对失地农户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优先办理农转非户口,符合条件的失地户可享受有关待遇。

(五)对失地农户,有壮年劳动力的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并优先推荐劳动力就业。

五、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一)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环保土地建设局根据项目需要,负责确定土地征用范围、地类、核定补偿标准,并负责向上级土地主管部门办理土地征用审批手续;负责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的发放;负责土地征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解释。

(二)其它未尽事宜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政策随时处理解决。

第3篇:征地规划范文

第二条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城市规划管理,并应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行政主管部门,并负责监督本规定的实施。

第四条  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和用地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设计任务书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申请划拨或征用建设用地和进行建设须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凡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行为均属违法行为,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审批制度。

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越权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权监督和变更。越权审批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无效。

第六条  核发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范围。

(一)市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市属县内的国家、省、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市规划局审批核发;

(二)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市规划局委托开发区规划土地管理机构审批核发;

(三)市属县域内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

本条第(二)、(三)项的建设用地如位于国道、省道两侧边缘以外五十米范围内,规划三十五千伏以上高压线走廊范围、六级以上通航河道、铁路两侧、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地带以及其他指定的规划控制范围内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须报市规划局审核。

第七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

(一)申请用地的单位持建设项目的计划批准文件及其他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定点;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核定建设用地具置、界限和面积,明确土地使用性质,提供规划设计要求;

(三)申请用地的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总平面设计,并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四)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件应包括:建设用地坐标红线图;建设用地规划总平面设计图和设计要求等。

第八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宅基地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参照本规定第七条执行。

第九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核发之日起,六个月内应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划拨土地,逾期未办理申请手续,该证无效。

第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审批制度。

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越权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权监督和变更,越权审批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无效。

第十一条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范围。

(一)市规划局审批核发下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市区建设工程;

2.市属县范围内的国家、省和市重点建设工程;

3.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委托开发区规划土地管理机构审批核发。

(二)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下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用地范围内的建设工程;

2.由市规划局审批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没有明确需到市规划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手续的建设工程。

第十二条  凡位于国道、省道两侧边缘以外五十米范围内,规划三十五千伏以上高压线走廊范围、六级以上通航河道、铁道两侧、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地带及其他指定的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须报市规划局审核。

第十三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

(一)建设单位、个人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权属证书、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建设项目计划批准等有关文件,有关地形图以及书面申请;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提出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要求或建筑设计要求;

(三)建设单位、个人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送审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

(四)建设单位、个人按审定的建筑设计方案和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建设工程的有关批准文件以及施工设计图纸办理报建手续;

(五)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建后,经实地放线、验线、收缴竣工档案资料保证金和其他有关费用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附件包括:建筑工程报建审核书或基础设施报建审核书;经批准有关的施工设计图纸;放线验线验收测量记录册及有关文件等。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缴交工本费。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市规划局统一印制。

第4篇:征地规划范文

1财政信息化的现状与面临问题

1.1信息的极速增长

伴随财政业务的多项改革开展,财政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财政内部大量信息系统的投入应用,特别是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财政供养、清产核资等业务系统的应用,使财政内部信息量爆发性增长,这些信息存在大量冗余和数据不一致问题,增加了有效信息获取的难度,在信息极大丰富的同时产生了信息饥渴现象,而信息的不完全性也使得政府与企业不得不重复搜集大量的信息。

1.2信息孤岛问题日益凸显

在财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标准化数据接口定义,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形成了相对孤立的格局。目前,像预算、国库、基建等多个不同部门均拥有各自独立的应用系统,不同系统提供的数据来自不同口径,其数据内容、格式和质量千差万别,常常遇到数据格式不能转换或数据转换格式后丢失信息等棘手问题,严重阻碍了数据在各应用系统中的流动与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

1.3决策支持的信息需求增强

政府部门决策者面临着如何从海量信息中获得用以决策支持的准确有效的信息。对于政府而言,需要从大量的文件信息和数据信息中提炼、分析加工,为决策者提供制定战略决策的必要信息依据和保障。

2信息整合概念及目标

2.1信息整合的概念

顾名思义,信息整合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将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机整合集成而实现对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数据共享的过程,生成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新的信息集合体,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价值的增值。

2.2信息整合目标

通过整合财政信息,建设财政综合信息平台来实现以下目标:①促进信息沟通、消除信息孤岛;②建设财政数据仓库、统一数据管理;③重复利用历史数据;④建设分析系统、提高决策能力;⑤建设财政信息门户、方便信息获取。

3信息整合体系架构

财政综合信息系统采用J2EE技术与Oracle10g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模式构建,如图,系统分为数据存储层、数据同步层、应用展现层和信息门户四个部分。

3.1数据存储层

数据存储层对预算库、执行库、其他数据库及外部数据源的元数据,按照数据仓库模式设计要求进行归类,并建成元数据库,相对应的数据经过数据同步、迁移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当用户需要查询数据时,先通过信息展现工具了解元数据或者直接浏览元数据库,再发起数据查询请求得到所需数据。

3.2数据同步层

数据同步层是将业务系统的数据整合到数据存储层当中。一般业务数据要经过清洗、过滤、归并、拆分、抽取、转换等多种方式进入数据仓库。数据同步层要支持多种转换方式。同时,还要支持数据能够以不同频率进入系统,比如:对于历史性数据一次同步即可;对正在发生的关键业务数据每天同步一次;对于变化频率不高的业务数据每月同步一次;对于关键性的业务数据需要即时同步;对于特殊类型的业务数据需要指定同步的具体时间。因此数据同步层的数理逻辑相对比较复杂,首先要选择功能较强的ETL工具,另外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也比较大,有些特殊业务的数据需要人工清理。

3.3应用展现层

用户最终通过应用展现层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结果,根据对信息获取需求的不同分成OLAP(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统计报表、通用查询等几部分。

3.4信息门户

这一应用将政府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的各种核心业务应用,及多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通过Web方式整合在一起,对内、对外分别实现协同办公,政府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交互服务能通过多种途径以唯一的接入点,访问与之相关应用,获取有针对性的信息,从而达到信息、数据与应用资源的共享及政府服务的便捷应用。

结束语

财政信息整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因素,需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前瞻性的专业规划,否则会在消除一部分信息孤岛的过程中产生出一个更大的信息孤岛。只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相互弥补,不断完善,才能有效地实现财政信息整合。

参考文献

[1] 全国财政系统“金财工程”建设座谈会会务组.金财工程建设指导手册[S].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9).

第5篇:征地规划范文

关键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广西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人类的干扰和破坏,全球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土地退化对全球食物安全、环境质量及人畜健康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研究土地退化的发生机制与演变动态等内容,已成为国际土壤学、农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1-2]。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根据《广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并结合桂国土资发〔2011〕21号等文件精神,广西各国土部门优先选择一些群众已简单投入整理的土地进行项目立项,力求规范开发,尽快形成耕地,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产生效益[3]。

项目区通过整理后,农作物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增加了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增强了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符合国土资源部的《关于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定。

1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1.1 规划设计依据

(一) .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承包法》。

(二).相关政策

(1)《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桂财建〔2010〕244号);

(2)《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1〕21号);

(3)《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4)《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县级财政审核报账管理办法》的通知(桂财建〔2010〕203号)。

(5)《《自治区农业厅 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办法(试行)〉的通知》(桂农业发〔2011〕54号)

(6)《《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整理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财建〔2006〕12号)。

1.2 规划目标.

通过现场踏勘调查,依据项目区实际地形条件,明确项目规划目标为整理整治已纳入自治区不稳定耕地数据库中的宜农土地,规划设计项目重点改建项目区田间道路,提高道路通达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作物产量有所增加,最终实现“增地、增产”的目标。

1.3建设标准

(1)土地平整格田设计标准

如果项目未涉及大面积的土地平整,只是对耕地质量较差的土地进行翻耕,确保耕作层达到20cm。

(2)道路标准

田间次道:路基宽4.30~6.00m,路面宽3.50~5.00m,泥结石面层,路肩宽0.40~0.50m,最大行车速度20km/h,田间次道最大纵坡不大于10%,横坡不大于3%,改建道路及受地形条件限制的路段,其路面行车道、路基宽可相应减少1m;

(3)建筑物标准

如项目区无大型建筑物,田间道路、灌溉、排水系统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

2工程设计

2.1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对待开发整理土地进行翻耕、捡石等,消除土地障碍因子,将土地开发整理成稳定的耕地。

项目区不稳定耕地零星分散于各片耕作田块之间,对面积大于100m2荒草地进行土地翻耕,将杂草、乱石清除、剥离,然后进行翻挖、配施农家土杂肥,最后将事先收集好的表土进行复原推平,以保持土壤肥力。通过现场调查,核实项目区各实施地块情况,确定项目区土地翻耕工程量。

2.2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包括田间主道,其中改建田间主道路共N条,共长约2744*N m。

规划设计项目改建田间主道受地形条件限制,以及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改建田间主道01设置路面宽3.5m。从路面至路床材料结构为:C25砼路面厚0.18m,碎石基层厚0.15m,如果田间主道地势相对较高,大部穿过旱地,可采用0.4m宽素土路肩。

田间次道最大纵坡为9%,最大横坡为3%,道路基层、路床压实度不小于0.91,路面压实度不小于0.94。

2.3其他工程

(1)、项目标志牌,为体现新农村风貌,拟设置规划设计项目标志牌。标志牌高2.8米,宽1.8米,牌身厚0.36米。项目标志牌为砖砌结构,牌面采用二次烧结彩绘瓷砖,此项目标志牌用来标注项目名称、项目区四至位置、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净增耕地、项目工期、项目承担单位、责任人、举报电话等内容,标志牌项目已纳入竣工验收费标识设定费计算,此次只做图样说明。

(2)、土地培肥,广西属于丘陵地带,项目有零星地块肥力较差,当地农业部门及村民可通过必要培肥措施,多途径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和维持有机质平衡,改善土壤质量,提升耕地地力等级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是培肥预算不纳入项目预算。

3土地权属调整

3.1权属调整原则

(1)、依法依规原则。按照确权在先的要求,依据《土地管理法》、《承包经营法》和《物权法》有关规定,开展土地确权、权属调查、登记和发证等工作。

(2)、公告原则。土地权属调整要公开、公正,实行公告制度,广泛征求有关权利人意见,保证权利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受益权。

(3)、协商一致原则。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应在有关权利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权利人意愿,适当调整土地利用关系。

(4)、利益不减少原则。项目实施后农民承包地应与实施前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同或有所提高,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不得造成相关权利人权益损失。

(5)、土地适度集中原则。在协商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尽量减少飞地、插花地和宗地数量,同一产权主体的土地尽量集中连片,为土地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3.2土地权属调整内容

(1)改建道路、沟渠占用耕地

对于项目改建道路、沟渠所占用的少量耕地,经现场踏勘以及征求地块使用者意见,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机械化水平和降低劳动强度,农民支持并自愿腾出。

(2)新增耕地使用权调整

新增耕地使用权调整涉及两种情况:

a、现状为耕地

在不稳定耕地中,现状为耕地的新增耕地使用权依然属于项目实施前原使用者,项目实施后不做调整,其所有权归属村集体所有。

b、现状为非耕地

对于通过土地翻耕等工程措施新增的耕地,土地所有权属归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可由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小组将部分新增耕地分配给被占用耕地的农户,剩余部分可由村集体寻找愿意经营土地的农户进行承包。

4施工方案

4.1施工条件

(1)交通条件

项目区对外应交通便捷,以便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2)取料

细砂、中砂、粗砂等基础建筑材料就近从附近乡镇索取;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从县城或邻近的市区购进。施工用水可就近取用河沟内的水。项目区一般已具备有电力设施,施工用电可从项目区周围的村庄接入至项目区内。

(3)施工队伍

施工采取招标承包制,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工程施工,从而促进施工技术的改进,确保工程质量。

4.2施工布置

施工总体布置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利于生产、生活、管理的原则。根据施工总体规划,材料堆放场地各设一处,且应设在较平坦的开阔地带集中堆放。

施工技术供应是保证施工顺利进展的关键。施工机械的先进程度和完好率,是保证整个工程能否按计划进度要求完成的基础。因此,必须根据技术要求和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做好技术供应和机械保养等工作。

4.3主要工程施工

广西规划项目工程建设主要为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

(一)土地平整施工

广西区域一般采用59kw拖拉机与三铧犁对翻耕区土地进行松土。

(二)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主要为田间次道。

①施工放样

主要对道路的中心线、边线及高程进行控制。放样应保证道路的中心线、边线符合设计要求,而且能对开挖高程进行控制。

②基础开挖

根据放样进行人工基础开挖和回填,开挖时尽量不扰动建基面以下部位,回填时应不使用耕植土、腐植土、淤泥土等,并须进行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一般不应超过0.3m,密实度应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完后其表面高程及边线和放坡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路肩施工

田间路路肩砌石应按设计要求施工。砌石施工应符合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路肩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埋深一般不应小于0.3m;路肩砌石质量应符合砌石施工规范要求。

④垫层施工

垫层的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料,铺设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需要碾压的应按要求进行碾压,碾压机械采用12~15t内燃压路机。

⑤路面施工

a、石料。可采用轧制碎石或天然碎石。碎石的扁平细长颗粒不宜超过20%并不得有其他杂质。

b、粘土。主要起粘结和填充的作用。粘土内不得含腐殖质或其他杂质,粘土用量不宜超过石料干重的20%。

5 效益分析

4.1社会效益

(1)、增加耕地面积,实现全县耕地占补平衡

项目实施后,可以新增大量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耕地占补压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后,建立起互联互通的道路网络,将极大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扶贫帮困,增加农民收入

规划整理后土地经在当地农民当中分配,可达到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当地农民粮食不足的目的。

(4)、保证粮食安全,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稳定农村社区

项目区总新增大量耕地面积,可以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解决及使粮食安全得以保障,起到了稳定民心、安定民情、稳定农村社区的作用[4]。

4.2生态效益

(1)、土地开发整理,对土壤进行改良

土地经过翻耕、推土平整,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地肥力,生物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增殖。项目区可基本杜绝区内的洪涝灾害对耕地的危害,大大降低区内土地水浸、风蚀、水土流失程度,使区内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2)、降低洪涝、风灾的威胁

通过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道路工程的配套,可大大改善项目区交通,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的灾害损失,达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效果。

4.3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前,部分土地由于未经整治,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作物产量提高受到限制,土地产值难以提高;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后,此部分土地由于道路、沟渠设施的完善,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作物的产量、产值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江红,焦燕,徐柱,等不同天然草地整理年限下土壤特『生对CH4吸收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0,18(2):148—153.

[2] 吕妍,张树文,杨久春.基于地名志的东北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一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12(2):174—179.

第6篇:征地规划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和特点

从妇联系统接待和处理维权案件来看,涉及到侵犯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及征地拆迁补偿的问题成上升趋势,从XX年到2010年县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238件,其中因征收补偿费分配问题上访的44件,占同期上访案件总数的19%,其中XX年15件,XX年年12件,2010年9件,2010年元-4月份8件;从县法院受理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件的情况来看,XX年至2010年5月共受理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件68件,均已审结。从2010年5月起,县法院对该类案件暂缓立案至今。目前,拟向县法院提起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的当事人主要集中在跳马、黄花、榔梨辖区,其中以跳马的情况较为突出。据初步统计,目前向法院要求的案子逾百件,其中跳马占一半左右,现有几十位农村出嫁后向市、县妇联投诉。

(一)问题的出现存在四个方面

一是承包过程中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出嫁、离婚、丧偶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比较典型的是:①出嫁女承包地被强行收回。主要表现为出嫁女娘家土地被收归集体,而嫁入地又未分到地。②离婚、丧偶的农村妇女土地被强行收归集体。有的离婚后不论妇女是否能够从娘家或再婚夫家所在村获得土地,原有土地都被收回。

二是在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利润或征用土地补偿时,侵犯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权益。如有的地方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明确规定,妇女出嫁、离婚后承包经营权不受保护,不能享受本组村民同等待遇。主要体现在少分或不分给婚嫁妇女土地征收补偿费。还有的对妇女土地补偿费的分配随意性大。农村妇女能否分得土地补偿款,由村规民约、户主代表会决定,即是同村同等条件下,往往也有不同的分配结果。

三是离婚妇女因离婚后不能单独立户,户口还在夫家,政府按户主发放土地征收费后,夫家从中卡扣,致使离婚妇女土地征收补偿费难以到位。

四是部分妇女就土地征收补偿费问题上诉到法院后,胜诉容易执行难,官司胜诉了,但因“婚嫁女”问题的复杂性,执行难度大,有的赢得了官司拿不到钱,还有的是第一批征收款赢了官司款还没到位,第二批征收款又分完了又要重新上诉法院。截止目前为止,县法院反执结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件14件,尚存未执结的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件有54件,案件执结率反达20.59%,效果很不理想。

(二)审理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遇到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难以界定:我国目前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如何界定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各地法院在具体实务中的操作不一致。而目前关于“出嫁女”、“上门婿”、新生子女、丧偶和离婚妇女、服刑人员、在校生等是否具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问题,在实务中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

二是审理中存在无法采取有效财产保全措施、无法调查取证、无法正常开庭审理及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三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经济组织成员对有关法律和政策不理解,对抗法院生效文书的执行。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产生往往是集体经济组织以“合法化”的村民会议自制剥夺经济组织个别成员的权益,在征收土地征收补偿款的分配过程中,否定“出嫁女”、“上门婿”、新生子女、丧偶和离婚妇女、服刑人员、在校生等的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大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均排斥或拒绝执行法律。尤其个别经济组织负责人煽动民心,组织经济组织成员阻碍法院取证、庭审及执行,影响恶劣。

四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乡镇政府对法院涉及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审理和执行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协助、不支持,甚至人为设置阻碍。在县法院已受理的执行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件中,曾出现有关部门不配合、不予协助甚至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的情形,经教育、制裁后情况虽稍有所好转,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五是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执行难度大,补偿款分配到村、组后被迅速分配到经济组织成员手中,资金无法收回。而集体经济组织又无其他经济实体,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导致案件无法顺利执结。未能执结的案件越积越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而原告或申请执行人在判决后因无法得到执行款,便将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愤怒转嫁到法院和办案干警头上,动辄上访、告状,办案干警疲于应付各种汇报,严重影响干警办案积极性,甚至影响县法院全面工作的开展。

二、凸现的原因及分析

一是部分群众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部分群众甚至少数基层干部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内容理解不深,认识不足,导致一些村民自治组织在讨论制定村规民约时作出不利于“出嫁女”、“上门婿”、新生子女、丧偶和离婚妇女、服刑人员、在校生等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剥夺受害人的权利。

二是一些村规民约与法律不符。有的村组虽然落实了30年承包责任制,但仍按村规民约每隔3至5年调整一次土地,仍存在随意终止或变更承包合同的问题,对婚嫁女、农嫁非妇女、丧偶妇女及未成年女性的土地承包权进行强制调整,严重地损害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第7篇:征地规划范文

为认真落实省民政厅《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强化动态管理,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资金发放及时,监督有效到位,全面提升低保规范管理服务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全市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务必要充分认识这次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向县区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要成立各级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本辖区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操作方案,量化分解《实施方案》每个阶段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抓好工作落实,力戒形式主义。

二、把握重点,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各县区逐项对照《实施方案》中所列举的突出问题,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排查整改解决。同时,在整个活动中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要制定完善新形势下城乡低保工作规范管理的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城乡低保标准调整、资金运行、动态管理、分类施保、民主评议、公开公示、信息统计、档案管理、受理等各项专项管理制度。同时做好宣传,执行到位。

二是规范程序。严格按照城乡低保工作规范要求,做到申请、审核、审批、公示、资金发放各个环节公开、公平、公正,低保复核、复查落实到位,公示记录齐全,低保证、低保银行卡(折)“一户一证”、“一户一卡”。

三是落实资金。资金预算足额,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杜绝平均发放,低保补差率50%以上。城市低保按月发放、农村低保金按季度发放。

四是有序管理。强化动态管理,按标施保。档案管理规范,材料齐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分户保障,及时查处群众反映低保问题,杜绝出现越级上访。

五是公开到位。继续强化审核公示制度,全面实行低保定期公示制度。县(区)、乡(镇、办)低保机构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公开服务承诺等。

第8篇:征地规划范文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概况

九十年代未期,全县服务业开始走向规范有序发展轨道,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产业所占比重在逐年上升,优势逐渐凸显,为“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服务业发展现状

⑴经济总量稳步增加,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增加值从2005年底的18.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4亿元,增长了132.8%;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31.2:34.6:34.2调整为2013年的26.3:37.7:36.0,2013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1.9%,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

⑵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并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在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下,新兴行业特别是旅游业、房地产、信息、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13年达到了20.2%以上。

①旅游业飞速发展。作为生态旅游名县,全县共有3A景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水利风景区1个(),皂市水库正在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白云山正在申报省级森林公园和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秀坪园艺场正在创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县现已形成成熟景区2个(、),成熟景点5个(),已发展省级休闲农庄1个(),已发展农家乐30家(其中市级授牌2家),新增旅行社1家,正在申报的旅行社1家,目前全县旅行社数量已达5家。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秀坪园艺场、白云山的采桔游、采茶游深受游客青睐。

②商贸流通业不断壮大。201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1亿元,与2005年的20.93亿元增长了119.8%,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37.2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121.8%;住宿餐饮业完成8.8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187.1%,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支撑地位进一步增强。

③房地产业迅速崛起。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跃式发展及空间区位的改善,生态人居环境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房地产市场兴旺,2013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46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39.5%。商品房销售面积19.6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8.62万平方米,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12.8%;商品房销售额达4.17亿元,增长48.9%。

④交通、邮电业稳步发展。2013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27亿元。交通快速增长。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4103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1.3万辆,其中私人汽年保有量1.2万辆,私人轿车保有量0.36万辆。完成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19.7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14.71亿人公里。邮电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1亿元,与2005年的1.33亿相比增长80.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28亿元,增长154.5%;电信业务总量2.13亿元,增长73.2%。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4.3万门,全县电话普及率为61.2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2.66万户。

⑤金融保险业全面开花。金融运行安全稳定。2013年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77亿元,比2005年增长112.9%。保险业务持续增长。年末有15家商业保险分支机构,其中从事寿险业务的有7家。全年完成保费收入2.76亿元,比2005年增长182.2%。赔款和给付0.75亿元,比2005年增长400%。

⑶多元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全县第三产业发展的不断拓宽,私营个体、外资等非公有经济单位纷纷进入服务行业,服务业的资本结构日趋多元化。2013年第三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占全县第三产业的64.0%。

⑷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投入不断加大,201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第三产业投资达14.2亿元,比重达到26.2%。其中投资额较大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达5.5亿、房地产业达3.5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达3.8亿、环保达0.7亿元、卫生达0.3亿元、教育达0.2亿元。资本结构的多元化和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强,极大地加强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存在问题

⑴第三产业总量不大。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还是不高,2013年三产业增加值仅占36.0%,在全市仅占第7位。

⑵发展环境不优。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县第三产业高速发展的一大瓶颈。硬环境,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就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导致旅游业曾一度低迷,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软环境,如第三产业的服务质量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餐饮、住宿、客运出租、消闲娱乐等行业价高质次,消费者对此反映强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

⑶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为主体的传统第三产业比重偏大,超过42%,金融业仅占4.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比较滞后,新兴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发展速度还不够快,服务态度层次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服务业发展环境和条件

当前,随着“两加快一维护”战略的实施,县经济发展已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对扩大内需、扩大就业、扩大财源,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情况看,全县发展服务业面临着良好的环境和现实条件。

1.国际环境。从国际上看,随着经济发展由以生产制造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特别“十一五”期内,随着服务领域的逐步扩大,结构层次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形式,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加快了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步伐。随着我国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对外资开放,推动了国际服务业向我国的转移,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重要领域。

2.国内环境。从国内看,国家把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促进国内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和内在动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也将推动服务业发展领域进一步扩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极大地拓展相关生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现代服务业在新型工业化中的作用将明显增强,发展潜力更大。金融危机促进了沿海产业向内地加速转移,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各类贸易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将有利于服务业供给的增加,为我县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三、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任务,强化举措。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服务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宽新的服务领域,进一步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县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2.总体要求

⑴发展目标

“十二五”未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5%;占GPD比重达40.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增长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1亿元,年均增长13%。

⑵基本原则

①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把解决贫困问题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民生问题。

②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前提,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③坚持统筹兼顾,突出战略重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巩固和提升粮食、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地位,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极,发展壮大整体实力。

④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外引内联。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富有活力、透明高效、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合作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服务业发展工作重点

坚持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兼顾发展生产业和消费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加现代服务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1.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

⑴商贸流通业。积极运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新型经营方式,整合商贸流通资源,全面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同时,结合县情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走农工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发展1-2家大型流通骨干企业,5家大型专业市场,改善和完善10家集贸市场,配套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以“万村千乡”市场、“家电下乡、汽摩下乡”为抓手,着力扩大内需,全面激活全县农村市场,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着力打造以城区为中心的湘西北物流中心,初步构成以平安超市为中心的日用消费品物流板块、以山宝农副土特产品超市为中心的农副土特产品板块、以综合批发城为中心的建材装饰物流板块、以东城物流园为中心的家具、家电、水果物流板块,初步构建城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框架。

⑵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新建好望角、尧业华天2家星级宾馆;配套建设旅游专线农家乐,利用皂市水库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磨市、维新、皂市集镇新建高标准的休闲农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营销与策划、礼仪司仪、商务会展、金融小额融资、劳务输出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型产业;规划整顿休闲业,着力规范沐浴、按摩、足浴等服务行业技术标准。

⑶着力搞好外贸自营出口。在调结构、保增长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新增外贸出口企业5家,培育扶持龙头出口企业1-2家,工作重点着力于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组织、鼓励县域出口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督促、帮助进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知名展会以及各种境外展会,特别是我县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要认真分析国际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开发战略,在传统市场的开拓上加大深度,大力开发东盟、独联体、拉美、和非洲市场,积极打造我县柑橘、茶叶品牌,创造我县外贸出口特色,培植行业出口龙头企业,提高我县地产品发展于竞争能力,力争“十二五”期间,我县外贸出口突破2000万美元。

⑷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推进、,闯王陵、皂市水库等景区建设,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扩大温泉度假、土家文化、橘乡文化、自然风光等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同周边省份联合包装推介,力争打造一批能够在常德市、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景点和景区。

⑸房地产业。“十二五”期间,我县进一步推进以商品房为主体,保障性住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引导市场理性消费,促进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房地产开发总量控制在80万平方米左右,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换房群体的扩大,每年开发量需控制在15万平方米左右,提供约1500套居民用房,以保证城区居民的正常需求。规范物业管理,不断推进社会化、专业化物业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味。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城区老旧住宅小区、零散住宅及机关等物业管理工作,努力扩大市场化、专业化物业管理覆盖面,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管理面积达到社会房屋总面积的60%,新建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达到100%。进一步健全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相结合的廉租房住房制度,推进城区棚户区和独立工矿区、农、林、垦棚区改造,完善相关土地、财税和信贷支持政策。争取到“十二五”期末新增廉租房2700套、新增租赁补贴2100户,新增公共租赁住房800套,改造棚户区(危旧房)3200套,基本解决现有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夹心层”家庭的住房问题。

2.突出发展生产服务业

⑴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构筑以东城物流中心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按照“仓储、物流企业”的功能定位完成第一期项目投资,在此基础上,围绕把东城物流中心“建成集国际展览、全球化采购、连锁销售、仓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立体型现代物流平台”。

⑵科技服务业。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技术开发及产业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等科技服务业。以提高完善工业集聚区为重点,形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努力在绿色新材料、铝及铝加工等重点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培植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带动经济发展。

⑶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审计、会计、法律、公证、仲裁、计量、技术和咨询等现代中介服务业,为政府、企业和家庭提供决策咨询、投资论证、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经济、市场调查、公证鉴定、工程招投标、法律服务、家庭理财等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加快组建行业协会,不断完善社会中介行业服务标准,逐步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的执业行为,提高商务服务水平。

⑷金融保险业。优化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提升以济源路、登封路为中心的传统金融商贸区的功能。合理优化金融网点布局,按照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优化城区金融机构网点,重点发展城乡金融网点。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上扩展业务,大力发展保险、金融租赁、融资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拓展综合服务功能。

3.稳步发展民生服务业

⑴社区服务业。建设组织网络化、制度规范化、队伍专业化、设施配套化的社区服务体系。支持民间资本全面进入社区服务业,鼓励和扶持兴办多种所有制的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家庭医疗保健、养老托幼、超市、便民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美发店、家政保洁、商品配送等社区服务网点,满足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对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和生活消费的需求;不断拓宽社区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扩大社会就业空间。

⑵教育事业。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巩固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培训,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加快大学项目的引进、建设步伐;加速发展非义务教育,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办教育,扩大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转换,尽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⑶文化体育事业。建立健全城乡体育网点,通过5年努力,使100%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有体育场地设施。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38%以上。全县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新增健身路径20条。全县成立单项体育协会6个,总数达到15个。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10个。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00名。建立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点2个以上,5年中进行2次体质监测。有1-2名队员参加全国及国际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省十二运会上有15名以上籍运动员参赛。向市级以上运动队和体育院校输送优秀运动员100名以上。

第9篇:征地规划范文

关键词 农业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化经营;辩证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295-01

农业土地经营模式无外乎分散经营与规模化经营,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典型的分散经营,随着经济的发展,分散经营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已难以与生产力相适应,经营规模的扩大势在必然,但其过程却漫长而复杂,裹足不前或操之过急均会产生矛盾,延迟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唯有辩证地分析、审慎稳妥地推进规模化,才能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 分散经营的弊端及规模化经营的优势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建立在一家一户基础上的独立、分散经营,在实施之初,有效地提升了生产者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益降低,分散经营的弊端逐步显现,农业比较效益低等消极因素不断放大,生产者积极性下降,出现农业生产副业化倾向,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已成必然趋势。分散经营的弊端及对应规模应用的优势如下。一是分散经营不利于机械作业,阻碍了机械化大农业发展,规模经营能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二是分散经营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规模经营能更好地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三是分散经营受制于单位土地投资容量小,造成经营者收入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消极面被放大;规模经营虽不能扩大单位土地投资容量,却能扩大经营者投资量,从而为经营者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四是分散经营难以实施标准化生产,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规模经营有利于实施标准化、品牌化,市场竞争力优于分散经营,能更好地实现农业产业化[1-2]。

2 对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辩证分析

2.1 对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认知偏差

国内很多学者及政府机构认为分散经营是阻碍土地经营收益和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因素,而事实是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现实看,以分散经营为特征的的实施对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土地分散经营或规模经营与单位土地的经营效益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土地经营效益的高低是由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与土地能否自由结合及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效益决定的。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效益处于递增状态,分散经营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使劳动力及资本与土地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从实施到现在,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充分说明分散经营在一定时期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并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当前土地经营规模扩大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说明规模经营不是万能的,若操作不当,不仅会造成诸多社会问题,更会影响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3-4]。

2.2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条件

土地经营模式的选择实质上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选择。当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较低时,农业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效益递增,同时农业比较效益偏差不明显,自然会吸引个体经营者和资本流向农业,从而与土地有效结合,促生了以农户为载体的分散经营。当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农业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效益达到顶点,转而出现下降时,土地对劳动力和资本的吸引力就下降,加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比较效益偏差变大,农业劳动力和资本自然会流向其他比较效益大的行业,这种情况下,土地分散经营就失去了优势,规模经营成为必然。扩大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 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力和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农户失去加大土地投入的动力,并在比较效益的驱使下,自愿放弃土地经营,转而投向其他行业。

2.2.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我国当前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决定了农户的“恋土情结”。在没有更多的固定就业选择的情况下,土地是农户最主要的生存保障,若没有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户不会放弃这一保障,这就导致了很多农户宁愿使农业耕种成为副业也不愿流转土地,从而出现了一方面农户粗放耕种甚至撂荒,一方面有意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个人和企业难以找到成方成片的规模土地。

2.2.3 建立健全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和体系。我国当前的制度和经济水平决定了土地和农户利益密切相关,若没有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和体系,农户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农户流转土地自然忧虑重重,土地规模经营也就难以成行。

2.2.4 农业劳动力素质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业生产率的高低。在分散经营条件下,农户依靠经验就能获得较好的收成,而在规模经营的大农业中,若经营者和劳动力没有较高的素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就难以实现,同时又丧失了传统的精耕细作优势,这必然会导致当前已经出现的规模化后产量下降、经营效益下降等现象。

2.2.5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没有高度的机械化,土地规模化经营就丧失了其根本优势,其典型表现就是很多学者所提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问题,若没有高度的机械化支撑,由于灌溉、耕作等需要,仍然需要田埂、沟渠,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分散经营状态下,农户的个人劳动力是不计成本的,若没有高度的机械化水平,土地规模经营中的劳动力成本将会导致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失去成本优势。

2.3 目前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但其过程确是漫长而复杂的,片面地否定分散经营、冒然地推进规模经营,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进而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和谐发展。目前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农业部部长韩长斌表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审慎稳妥推进,一时看不清的不着急去动,有点历史耐心,不能操之过急,深化农村改革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绝不动摇,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这三条硬杠必须把握好”。目前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地方政府强制圈地、农民被上楼;高估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产生规模经营泡沫;经营者素质不高,专业人次缺乏;经营者目的繁杂,存在套取国家奖补资金和土地指标现象。

3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建议

尊重经济规律和农户意愿,依靠市场和农村发展的内部力量逐步引导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杜绝“一刀切”、强制圈地等做法,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稳定就业选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土地流转提供社会保障;规范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户土地权益,为规模经营者提供稳定的经营基础;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强化职业农民和规模经营者的培训,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规模经营提供专业的社会化服务;规范各类示范项目资金管理,规范土地规模经营标准和考核标准,杜绝套取奖补资金和土地指标现象。

4 参考文献

[1] 杨世建.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冷思考[J].调研世界,2011(5):41-44.

[2] 童彬.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理论构建与制度创新研究:以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和制度构建为例[J].理论月刊,2014(8):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