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灾减灾防范措施范文

防灾减灾防范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灾减灾防范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灾减灾防范措施

第1篇:防灾减灾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电气 火灾 防范 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struction, building electrical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people's life, and at the same time, by building electrical fire is always brought threaten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will be to building electrical fire the reasons briefly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electrical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电气几乎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民用建筑、宾馆大楼、商业大厦、办公大楼、工矿企业等等,这些配电系统的大多存在着以下问题:多数采用TN系统,干线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中性线兼作保护接零干线,且末端重复接地;单相负荷较多,负荷分配不均,运行不一致,三相负荷不对称,且电压电流不对称度往往超过标准值;维护、改造、拉线人员多为非专业人员,配电网络安装不合格;民用建筑室内电源相线与中性线均装熔断器;人体意外触及带电体的几率较高。

二、建筑电气火灾原因

1、接地故障引起的火灾

(1)、故障电流、电压会引起火灾

接地故障发生后,电流会通过PE、PEN线,各种管道,电气设备金属外壳, 及接线端子,由于接地故障电阻较大,因此电流保护器难以切断故障电流, 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弧温度极高,极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接地故障会导致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上故障电压,故障电压会造成电击事故、与带地电位的各种金属管道、金属构件之间打火,如果其周围存在可燃物,就会导致火灾的发生;

2、配电线路不当会产生火灾

配电线路敷设不当是建筑电气发生火灾的常见原因,造成配电线路敷设不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设计不合理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没有合理选用配电设备,没有按用途设计选用阻燃, 难燃和不燃的电线、电缆、母线槽和电缆桥架、金属线槽及其它防火材料, 没有根据环境特征来确定电气设备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配电线路走向, 断路器与导线截面不配套, 各专业之间没有密切协调, 这些不合理的设计都给工程留下事故及火灾隐患

(2)施工不合格

在建筑电气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按要求施工,导致穿线套管无清理、管口无处理和无护套保护,造成电线、电缆绝缘层机械损伤, 留下短路隐患;接头、接线端子连接不牢造成打火、电弧,成为火灾隐患。

(3) 业主管理使用不善

工程交付后,许多业主随意增加改变管线、增加用电设备, 超负荷用电,使线路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极易引起火灾。

(4)电气设备老化

在一些老建筑物中,电气设备长期使用而又年久失修,就会出现电器设备、绝缘导线陈旧破损、绝缘老化龟裂、 金属导电体、接头松动问题,这些都是火灾隐患;另外,很多老建筑的设计用电容量有限,无法满足现行用电,用典超负荷,也是引起火灾的原因之一。

3、不当装修引起的火灾

用户缺乏消防意识,电源导线敷设不按防火要求, 在吊顶棚和木质墙裙内无穿钢管或难燃PVC 管或使用过长的金属软管, 且无做接地跨接;电器设备位置随意安装、无预留散热空间;接头处理马虎, 随意分支接线, 接头无设在接线盒内;加之使用大量可燃性装修材料, 就会造成热闹过火灾隐患。

4、伪劣电器产品引起的火灾

目前, 市场上销售的电器产品其中一大部分电气性能技术指标、绝缘等级不符合国家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未经质量和安全认证;还有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低价位的假冒伪劣电器产品或已明确淘汰的电器产品,给工程留下事故和火灾隐患,导致电气火灾的发生及电击事故。

三、建筑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1、做好线路的火灾预防

(1)、预防短路

短路是引起电器火灾的主要原因,要防止建筑电气线路短路,首先,要严格按照《电气设计规程》的规定,设计、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电气线路;其次,防止电气线路绝缘老化,除考虑环境条件的影响外,还应定期对线路的绝缘情况进行检查;再次,不同的工作环境,电气线路中导线和电缆的选择和敷设,应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最后,加强电气线路的安全管理,防止人为操作事故和未经允许情况下乱拉乱接线路。

(2)杜绝超负荷运行

超负荷运行也就是过载,防止建筑电气线路长期过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选好导线材料,电路要求较高的建筑,一定要采用铜芯线;其次,要根据具体环境选择适合的敷设方式,吊顶内的电线应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管配线,消防用电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再次,高温表面灯具附近的导线应采用耐热绝缘导线;最后,对于生活中使用的一些功率较大的电热设备,应采用单独的配线供电,应养成人走断电的习惯,在电器使用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2 、重视建筑电气照明的火灾防范

建筑电气照明已经成为建筑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也会发生火灾, 防止建筑电气照明火灾,首先,要根据灯具的使用场所、环境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灯具,照明装置必须远离可燃物,镇流器与灯管的电压和容量应相匹配,并注意其散热;

其次,灯具应安装在不燃的基座上,尽可能安装表面温度较低的灯具,采用埋入式安装在吊顶里面的灯具,与吊顶之间应作隔热处理;再次,安装有表面温度较高的灯具时,应对灯具正面和散热孔加装铅丝防护网或不燃材料制作的挡板,以减轻灯具爆裂时玻璃碎片和炽热的灯丝飞溅造成危害,要避免在灯光装置区域悬挂旗帜或发射彩带等空中移动物体,以防这些物品与高温灯具直接接触并发生缠绕或碰撞而引发火灾。

3 、抓好建筑电气系统辅助设备的火灾防范

防止建筑电气系统辅助设备火灾的措施主要有:首先,认真按照规定选型并按规定正确安装,不应安装在易燃易爆、受震、潮湿、高温或多尘的场所,应安装在干燥明亮、便于进行维修及保证施工安全、操作方便的地方;其次,避免安装临时插座,有实际需要的应充分考虑到电源线路的负荷承载能力,选择适当型号的电插座,在承载力范围内联接用电器,并要注意它的运行状态;再次,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接插件应慎重选择,要选择优质合格产品。

最后,要防止电器火灾的发生还需要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在建筑电气的安装盒使用中,要按个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并推广运用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新技术,来防止、杜绝电器火灾的发生,减小人们的生命财产损伤。

参考文献:

[1]林永明.建筑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00年 第3期

第2篇:防灾减灾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木结构房屋 火灾 防范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394-01

云南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无论从文字、习俗、服饰、房屋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在滇西北最原始的部落之一摩梭人聚居地泸沽湖畔,大量的木结构房屋(木楞房)便是摩梭文化最具特色的体现。但纯木结构的建筑却为消防提出了最为艰巨的课题:如何做好火灾防范,保护好这一即将消失的珍贵文化遗产?为做好此项保护工作,笔者从对木结构建筑火灾危险性、火灾特点及火灾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预防木结构建筑火灾的对策及措施。

1 木结构建筑火灾

1.1 木结构建筑火灾危险性

(1) 木结构建筑使用大量的木材,火灾负荷大,耐火等级低。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为纯木结构,与现代建筑要求相距甚远,且大部分为祖代相传,年代久远,极其干燥。

(2) 木结构建筑多采用含有大量可挥发树的松、柏、杉等树种,这些树脂起到了助燃效果,造成了“火上浇油”的危害。

(3) 木结构建筑大多规模宏大,基本都是空间高、跨度大、门窗多,供氧充足,加之内部陈设的各类物品,具备良好的燃烧和火焰传播条件。

1.2 木结构建筑火灾特点

(1) 火势发展蔓延速度快。木结构建筑火灾发生时,高温烟气在室内升腾,沿垂直的木构件迅速蔓延,并在屋顶积聚,快速到达轰燃阶段,形成建筑的全面燃烧。

(2) 燃烧猛烈易垮塌。木结构建筑多采用松、柏等木材,火灾荷载大,加之建造年代久远,木构件极为干燥。发生火灾时,易形成猛烈的立体燃烧,造成建筑物垮塌。

(3) 火灾扑救难度大。木结构建筑建造特点及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给火灾扑救增大了难度。泸沽湖离县城消防队较远,加之消防水源缺乏、消防车通道不畅、防火间距不足等问题,导致火灾难以扑救。

(4) 建筑及文物受损严重。木楞房装修精美,自身不仅拥有无法估量的价值,而且其内部通常珍藏有唐卡等文物和珍贵的艺术品。发生火灾时,易造成建筑及文物的极大损失。

1.3 木结构建筑火灾原因分析据文献资料显示,导致木结构建筑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电气。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90%以上。

(1)日常生活及建筑物维修中的用火不慎。据统计,生活用火引发的火灾约占木结构建筑火灾的40%,主要表现在做饭、采暖、照明等生活用火不慎。

(2)电气设备的安装、线路的敷设以及使用不当。据统计,电气火灾约占木结构建筑火灾的20%,主要有线路老化、绝缘破坏;照明灯具长时间烘烤近距离可燃物;电气线路过负荷;违规安装电气线路等引发的火灾。另外还有宗教及祭祀活动引起的火灾;吸烟、纵火引发的火灾等。

2 木结构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消防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受历史遗留、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造成当地民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当地政府消防责任不明,消防管理不善。从火灾案例看,民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火灾的最大因素。

(2) 旅游开发带来火灾隐患和管理难题。泸沽湖旅游资源被大量的开发利用,为增加经济效益,私搭乱建功能用房,造成防火间距严重不足,消防车通道不畅等问题。随着客流量的增加,人为致灾因素增多,消防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3) 缺少消防专项资金投入,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不完善。有的重点保护的木结构建筑周边未设专消防队伍,即便已经建队的,由于经济条件等制约因素,消防器材装备也相对落后。

(4) 木结构建筑消防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1984年颁布实施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文化部、公安部,文物字[84]第251号)是木结构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专门法规。由于其自身历史的局限性,在消防安全责任、用及管辖范围的确立,古建筑的消防给水、灭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消防器材配置的针对性等多方面已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3 木结构古建筑的防火对策及措施

(1) 健全消防组织机构、落实消防责任制度、强化消防管理措施。木结构古建筑的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灭火技能;坚持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督促落实消防规章制度,不断地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2)设置消防车通道、保障消防水源、改善消防供水。未设置消防车通道及消防水源不足是木结构建筑普遍存在的消防隐患问题。对于木结构建筑,应在不破坏其原有建筑布局、结构的情况下,设置消防车通道。在城区内的木结构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安装室外消火栓系统及消防水泵接合器;对山区及消防供水管网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应建造消防水池;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应建造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用于补水加压;对于体积大的建筑,还应考虑安装室内消火栓系统。

(3)设计安装先进的消防技术设施。重要的木结构古建筑,应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设施,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建筑物周围火灾容易蔓延的部位,可设置固定或移动式水幕。为防止误动作及冰冻,应采用预作用形式的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在存放或陈列忌水文物的重点部位,应安装二氧化碳等气体灭火系统。此外,木结构古建筑应设置良好的防雷装置,落实防雷措施。

(4)配置足量的便携式灭火器材。灭火器、灭火毯、消防沙和消防锹等灭火器材,能及时有效地扑救初起火灾。建筑管理单位可根据消防技术规范和实际情况,配置足够的便携式灭火器材。

(5)切实加强各种火灾的预防和管理。一是加强对生活用火的预防。木结构建筑管理单位要切实加强炉灶、火炕、火盆、油灯、蜡烛等火源的管理,并严禁在建筑区燃放烟花爆竹等。二是加强对电气火灾的预防。木结构建筑管理单位要定期检查、维护电气设备及线路。三是加强对宗教活动的明火管理。主要是对香炉、油灯、烧纸等宗教活动中明火的看管,务必做到专人、专职管理。四是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定期不定期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民众的自防自救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木结构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火灾特点、火灾原因,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当地消防工作现状,结合现代防灭火理念和技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灭火对策,切实保护好古建筑及文物等中华民族的瑰宝。

参考文献:

第3篇:防灾减灾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 钻头 事故 措施

1 前言

热压法生产的人造金刚石钻头,经常发生的事故是:钻头脱环,模芯上漂,炸模,喷粉等,这些事故严重影响了钻头的质量,加大了生产制造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二十几年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事故原因,并就其原因加以进一步分析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提高钻头质量,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争取获得更大的利润。

2 常见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2.1 钻头脱环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钻头脱环就是钻头胎体与钢体分离,分离的界限是胎体与钢体的连接部位。

(1)钻头脱环的事故分析:第一、钻头钢体端面不清洁,是发生钻头脱环的一个原因。由于钢体端面有油污、铁锈等污物,这些物质对于胎体与钢体进行热分子交换时起到了阻碍作用,致使胎体与钢体粘接不牢。第二、组装钢体时,在胎体粉料表面上有一层石墨粉或灰尘,也是钻头脱环的一个原因。第三、钢体端面内径没有进行倒角,在组装钢体时,钢体内径边缘尖角将模芯刮下一些石墨粉,掉入胎体粉料表面上,而使胎体与钢体粘接不牢。第四、胎体粉料不清洁,混入杂物,不但是脱环的一个原因,也会造成胎体性能的改变。第五、胎体粉料氧化,除影响包镶金刚石的能力外,也影响了胎体与钢体的粘接牢固度。第六、在烧结硬胎体钻头时,过早卸压出炉也是原因之一。第七、硬胎体钻头出炉后冷却速度过快,胎体内部产生应力集中,胎体发生裂纹,也将影响胎体与钢体的粘接强度。第八、在烧结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温度不够,压力不足,胎体致密化不好,也是胎体脱环的一个原因。

(2)防范钻头脱环的措施:第一、钢体端面要处理清洁。在配模时钢体端面用锉、砂纸、锯条等清除铁锈和油污,使其端面粗糙,然后在组装前用丙酮清洗钢体端面。第二、组装前底模表面、内孔用吸尘器彻底清除石墨粉等杂物。第三、钻头钢体内径端面处一定要有倒角,处理钢体时要清除钢体内径的毛刺和尖角,防止组装时划破模芯。第四、要保持胎体粉料的清洁,散落弄脏的粉料不能再用。保存胎体粉料时要密封,使用时装粉料的器皿要加盖,防止灰尘落入。第五、混料前对各种金属粉料要进行观察,发现变色,结块时不能再用。第六、烧结钻头时,要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测温度、压力的仪器仪表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检修。

2.2 模芯上漂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模芯上漂,即在烧结过程中,模芯向上位移,致使钻头报废。

(1)模芯上漂事故分析:第一、钢体内径与模芯配合过松,是产生模芯上漂的主要原因。由于模芯与钢体内径配合间隙大,模芯上下活动自由,当胎体融化时,由于压力作用溶液浸入模芯底部,迫使模芯上升,造成模芯上漂。第二、模芯与石墨唇垫配合间隙过大,也是模芯上漂的一个原因。第三、加全压时间过晚,也会导致模芯上漂。

(2)模芯上漂防范措施:第一、模芯与钢体内径配合间隙应在0.05—0.1mm之间。即用手可以压入,又不能自行脱出,模芯能自行脱出的不能使用。第二、模芯与唇垫配合要合适,即在公差范围内紧密配合。第三、在烧结过程中加全压应在650℃之时,不能拖后。

2.3 炸模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炸模,即在热压烧结过程中,底模炸裂致使钻头报废。

(1)炸模的事故分析:第一、钢体外径与底模配合间隙过小,由于二者线膨胀系数不同,在升温中必然炸模。第二、烧结过程中,模具位置处在了感应圈的下部,升温时钢体受热快而温度高,底模受热慢而温度低,即使配合间隙合适也易炸模。第三、烧结过程中升温速度过快,由于磁性作用也会产生钢体与模具升温不同步,造成炸模。第四、石墨本身有裂纹,在配模时又没有发现,也是炸模的一个原因。第五、石墨本身的抗压强度低或作为底模的石墨料直径不够大而导致炸模。因为底模所受侧压力是正压力的1/4左右,底模壁厚太薄也易炸模。

(2)防范炸模的措施:第一、钢体外径与底模的配合间隙是个关键,在配模时,要严格检查底模内径与钢体外径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尺寸要求。第二、在烧结过程中,组装模具一定要置于感应圈中心,要严格控制升温速度,特别是20~600℃区间,不同规格钻头,升温速度应控制在3~10℃/s之间。第三、配模时要详细检查底模是否有裂纹,发生裂纹即报废,在退模时不要强敲硬摔,防止底模破损。第四、石墨抗压强度低于45MPa的一定不能作热压烧结的底模模具使用。同时做大直径钻头时要用石墨直径大些的石墨底模,一般石墨底模直径D=(1.8~2)倍的钻头规格直径。

2.4 喷粉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钻头喷粉,是指钻头在烧结升温过程中,胎体粉料由模具中喷出,造成钻头工作层粉料混乱。发生这种情况时,应立即关机,拿下组装模具,冷却后,将胎体粉料过筛,取出金刚石和聚晶,重新进行组装。

(1)喷粉的事故分析:第一、喷粉的原因主要是粉料、模具潮湿而致。喷粉多半发生在夏季潮湿季节,尽管模具经烘箱烘烤,取出后仍然在吸潮。第二、另一个原因是升温太快,产生气体多,排气不畅造成喷粉。第三、在混合有金刚石的粉料时,在润湿金刚石过程中甘油放的量过多也是喷粉的原因之一。

(2)防范喷粉的措施:第一、防止金属粉料受潮。金属粉料要密封保存,储存器内要放干燥剂。第二、要严格控制烧结时升温速度,一般应在2~3℃/s之间。第三、如果粉料受潮,在烧结时先不加预压,升温速度控制在2℃/s以下,让模具中气体缓慢排出,当温度达到300℃时(即钢体表面颜色开始发蓝时)加预压,再提高升温速度。第四、配好的底模、模芯、唇模垫应放在烘箱内进行干燥,而后再进行组装。第五、雨季组装好的钻头到烧结时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小时,以防模具吸潮后又发生喷粉。

3 结语

由于笔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生产钻头的常见事故进行不断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目前已有效的提高了钻头的生产质量,并且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效益空间,也使我队金刚石钻头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的加大,使得钻头的销量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第4篇:防灾减灾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用电监察;反窃电;问题;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反窃电作为用电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反窃电工作中,作为用电监察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认真分析反窃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以预防措施,才能更好地确保用电监察的成效,提高反窃电的工作效率,最大化的降低电力企业的损失,从而更好地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用电监察反窃电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做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一、分析用电监察工作中反窃电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反窃电工作成效,减少电能的损失,确保电力用户用电的安全。作为电力监察人员必须对当前反窃电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确保反窃电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就笔者工作实践来看,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在用电监察的反窃电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窃电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反窃电的难度在不断的加大,加上反窃电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所使用的反窃电装备赶不上窃电技术的发展,导致反窃电工作成效的低下,最终导致用电监察成效低下。

二是在用电监察过程中,往往由于程序问题,导致使得一些窃电行为的判断虽然准确性高,但是往往将其执行程序是否合法进行考虑,使得一些反窃电案件的处理往往是电力企业败诉而告终。

三是反窃电队伍的建设明显不足,尤其是人员和装备的配备方面,导致大量的窃电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即使发现窃电行为,也已经导致了电力企业电能的损失,还给其余的电力用户安全用电带来严重的影响。但正是由于反窃电人员的不足,给许多不法分子很多可乘之机。

四是窃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窃电行为难以被发现,即使发现也难以收集和保留证据,加上一些电力企业的内部人员与窃电人员的勾结,尤其是近年来,已从传统的个人窃电转移到企业窃电上来,窃电的方式更加多变的同时,所窃的电量也在不断的加大,但是往往这些窃电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制止,使得大量电能的流失[1]。

二、用电监察反窃电存在问题的预防措施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用电监察反窃电存在的问题又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因而为了更好地防治窃电行为的发生,切实打击窃电行为,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力企业的用电监察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反窃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才能更好地确保用电监察的工作成效。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别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一)管理型的预防措施

在用电监察中,由于反窃电成效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必须在用电监察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下笔者从管理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电力企业应加强对用电监察的投资,尤其是反窃电工作的投资,必须加强反窃电队伍的建设,选派优秀的电力人员加入到反窃电队伍中来,并加强对反窃电人员的培训,引进专业的反窃电设备和技术,从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为反窃电工作的成效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为用电监察成效的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

其次,应精心收集和保留证据,并确保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证据是供电企业索赔的重要根据,因而在用电监察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用电监察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收集,确保整个反窃电过程的科学性。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用电监察人员的教育,使其严格遵守用电检查的纪律和制度开展用电监察工作,对于工作中和与窃电人员勾结的电力监察人员,必须予以严惩,结不姑息,并切实加强对窃电人员的处理,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对于窃电的行为应坚决予以严厉的打击,并加强对窃电人员的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使其充分意识到窃电的危害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反窃电成效的提升。

(二)技术型预防措施

一是采用专用计量柜堵住计量漏洞,全面清理无专用计量柜的企业,采用不同的手段,督促客户实现计量装置的规范化。二是用负荷管理系统实施负荷动态监测,一旦发现某个客户负荷曲线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赶赴现场、查明原因,消除隐患,把损失降低在最低限度。三是在供电线路上加装高压计量箱,即给客户变压器进线端加装高压计量箱,计量箱钥匙实行统一管理、责任到人。高压部分计量作为考核,低压计量作为计费。同时对两套计量装置所计电量不定期对比,一旦发现差异应立即寻找原因[2]。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用电监察反窃电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用电监察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反窃电工作中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反窃电工作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5篇:防灾减灾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 配电系统; 强弱电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建筑电气工程仍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通过工程实践, 分析相关方面的一些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 并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办法。

2 主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1对于导线连接, 大部分工程中的插座回路的接地保护线为串联连接

(1)原因:当串联线路中间一处意外断开,则其后所有插座将全部失去接地保护。21多股铜心线连接不搪锡.这样连接造成线芯与线芯之间、线芯与连接端子之间连接不紧密.运行久后易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产生过热现象,甚至引起火灾。

(2)预防措施:为解决PE线的不串联连接,可以把PE支线与干线并联,用T型接法绞接6圈,然后在绞接处搪锡,再包缠绝缘胶布,即可达到规范要求,对于线径较小的,也可以通过压接来实现。各支线应采用压接或绞接后搪锡连接。多股导线的连接,宜采用搪锡铜接头压接,对于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应将线头焊锡后再和端子连接;对于截面积大于2.5mm 的多股铜芯线,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接续端子后与设备的端子连接;多股铜芯线与插接式端子连接前,端部应拧紧搪锡。

2.1 对高低压变配电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及施工技术资料的监管不足⑴ 原因: 在建筑工程中的变配电安装工程普遍是由建设单位另行发包, 而高低压变配电工程的验收则是由供电部门组织验收的, 建设单位在高低压变配电工程验收时不通知质监部门参加, 认为只需供电部门验收即可, 因此监理、总承包甚至质监等单位对其现场施工质量及施工技术资料均很难进行监控。

⑵ 预防措施:《建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 因此将建筑工程中的高低压变配电工程纳入总承包范围内, 由总承包方和监理方负责管理其施工质量及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质监部门只要监管好总承包方和监理方的质量行为即可。同时, 质监部门抽查这部分资料时, 要求其必须有监理工程师的签章才予认可, 这样可使高低压变配电工程分包单位必须找监理工程师到现场检查验收, 确保施工质量。

2.2总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形同虚设

⑴ 原因分析: ①总等电位联结箱的设置位置不合理, 不便于给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接入; ②现在的商品住宅楼普遍为毛坯房, 而各小业主往往不了解局部等电位联结的做法、作用和意义, 他们在装修时不会要求施工单位对卫生间的金属构( 配) 件进行等电位联结。

⑵ 预防措施: ①在监督检查时要求所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必须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②竣工备案验收时要求建设单位承诺必须做好卫生间的金属构( 配) 件接入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的监管工作。

2.4 配电系统的配置不合理我们在监督检查中经常发现有的配电系统配置不合理, 如: ①上级开关容量小于或等于下级开关容量, 电表容量小于配电开关容量, 配电开关容量大于所保护的电缆电线的允许电流等; ②配电箱( 柜) 内未设置零线与地线的汇流排, 汇流排所接电线根数不符合要求等。

(1)原因分析: ①审图不仔细是其主要原因;②施工单位自行组装配电箱( 柜) 。

⑵ 预防措施: ①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图纸,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②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提供配电系统图给有资质的生产厂家进行制作。

2.5 电气竖井内设置不合理

⑴ 原因分析: ①强、弱电线路共用电缆井且无隔离措施; ②竖井内的电气回路无标识。

⑵ 预防措施: 按规范要求施工, 做好电气回路的标识, 在强、弱电线路共用电气竖井时要求必须设置隔离措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 竖井内的高压、低压和应急电源的电气回路相互之间应保持0.3m 及以上的距离或采用隔断措施, 且高压线路应设有明显标志。由于条件限制, 强、弱电线路必须合用时, 强、弱电线路应分别布置在竖井两侧或采取隔离措施, 以防止强电对弱电的干扰。

2.6 未介入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

⑴ 原因分析: GB 50300- 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附录B“建筑工程分部( 子分部) 工程、分项工程划分”中将强电部分划归为建筑电气工程, 将弱电部分划归为智能建筑工程。现有建筑物内所设计的智能建筑工程一般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以及火灾报警消防联动系统,由于在设计中占的比例很小, 设计人员往往仍把它归入建筑电气中, 因此普遍无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而这些系统又是在工程已验收备案后才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公司如有线电视公司、电信公司等进行施工的, 致使这些专业公司的施工质量如何以及系统是否已调试好, 都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

⑵ 预防措施: ①在设计图纸审查时, 要求智能建筑的设计图纸自成系统和成册; ②要求各专业公司纳入工程总承包范围, 方便管理。

2.7 地下室线槽式电缆桥架防水措施不符合规范地下室线槽式电缆桥架上方有水管或消防自动灭火系统的喷头经过, 未加盖板。由于地下室有些电缆桥架是进入配电室的, 一旦出现喷淋头易熔元件损坏出现误喷水, 或在发生火灾喷水灭火时,如桥架未设置泄流措施, 水就会顺着电缆桥架进入配电房中的配电柜内, 造成电气系统的故障, 导致停电甚至更严重的事故。

⑴ 原因分析: 地下室要布置的管线太多, 而可利用的空间太少, 无法满足各专业的要求。

⑵ 预防措施: ①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图纸,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②进入配电房的线槽式电缆桥架在离配电房外墙3~4m 段设置泄流措施;③各专业要互相协调和配合。

2.8 住宅电气设计与家庭装修脱节

⑴ 原因分析: 住宅电气设计未与家庭装修相结合, 设计人员未根据各种住房的造型及家电的配备加以思考和合理布置; 设计中未放宽家庭生活用电需求, 给装修和后续的维修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大多数小业主对住宅电气质量和安全意识淡薄, 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而开发商对电气线路也往往重视不足, 小业主在进行装修时常常把原有电气线路废弃而另行布线, 既造成浪费又无法保证施工质量, 还可能给今后的使用留下许多安全隐患。

⑵ 预防措施: 各责任主体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工作, 包括: ①在电气设计中尽量考虑用电点的适合位置, 如目前一般家庭的电视柜高度约为300mm,因此电视的电源插座和电视、电话信号插座距地宜为600mm; 又如厨房装修主要为橱柜和吊柜, 橱柜高度约为750~800mm, 吊柜柜顶距地为1.6m, 所以厨房电源插座应设在橱柜和吊柜之间; ②在电气设计应充分考虑电源插座的数量, 如厨房的电源插座设置数量应满足所有厨房电器的需要, 并预留一组插座以备它用。

3 结束语

建筑电气工程是依赖于建筑物而存在和使用的, 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等关系密切, 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因此对建筑电气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必须妥善地进行处理, 防止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各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GB 50303- 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S]

第6篇:防灾减灾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电力施工 工程风险 防范措施 问题和建议

一、电力施工企业在国内工程中常遇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电力施工企业在国内工程中常遇的风险会对电力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需有足够的认识,并积极设定和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常遇的风险

1、环境及技术风险。(1)工程发包方的地质资料及地基技术要求与实际不符,留下了事故隐患;(2)设计图纸提供不及时或设计变更影响施工安排,引发一系列问题,延误施工进度;(3)异常天气的出现及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等因素影响,造成工期拖延;(4)工作准备不足,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存在着人为障碍,影响工程施工正常运行;(5)因发包方未明确采用的标准和规范,又未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调整和统一,致使工程竣工的验收和结算不能如期进行;(6)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自身专业外的工程技术问题,需要发包方协调处理时,却因发包方管理工程的技术水平差,未及时得以解决,影响施工进度。

2、项目合作风险。(1)项目本身的策划、位置、环境、设施、相关手续和证件、土地款、工程资金、项目单价、拆迁补偿和技术难度等都是影响项目赢亏的风险因素;(2)有的发包方地方协调能力差,施工手续办理、征地、拆迁及交通疏导等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展开;(3)作为招标主要依据的招标文件,其设计图纸、投标者须知、工程质量要求、工程量清单及合同条款等也都潜伏着经济风险;(4)包括材料、设备及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的价格上涨变化,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金融市场因素的影响等,都会使工程承包面临风险危机;(5)发包方的供应资金不到位,材料与设备供应不及时或质量不合格等原因使工期延迟,造成经济损失;(6)国家对工资、税率和税种的宏观调控,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3、合同风险。有些存在缺陷的合同中,没有明确的对工程质量、第三方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工程款拖欠、原材料价格上浮等问题的应变条款;也没有风险转移的索赔、担保、保险等相关条款;甚至有些就是含有不合理条款的过于苛刻的单方约束型不公平合同,成为项目施工的风险隐患。

4、施工管理风险。(1)项目经理经营管理素质差,缺乏对施工质量、安全、效率及成本协调控制能力,给项目施工带来亏损风险。频繁更换项目经理也会引起施工成本失控;(2)总包项目的工程规模、综合技术难度较大,设计专业分工较多,在管理上常会忽略一些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生产质量和安全问题,而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二)常规的风险防范措施

1、风险控制。以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方式进行风险控制。

2、风险的转移和规避。以向发包方提出损失索赔、担保、工程保险或专业分包形式转移风险。

3、风险的保留。在施工合同中列有风险金条款,作为保留潜在风险的处理基金。这些保留风险是可能遇到的难以避免的风险或可能带来获利的风险。

(三)常规的风险防范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1、尽管仔细、全面的解读了合同,并在签订合同时加入了防范风险的相应制约条款,但因没有明确具体的补救额度,在合同履行时仍处于被动,陷入难以解决的法律纠纷中而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赔偿,不能有效的转移风险。

2、因对发包方的资质了解不足,致使经济实力弱的发包方,无力支付工程款;有经济实力的发包方不讲诚信,有意拖欠工程款,这就从根本上对风险防范措施实施不利。

3、有的发包方派驻工地的代表或监理素质差,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甚至发出错误的指令,导致履约不利,造成难以规避的风险。

4、对于分包方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质量问题,甚至是安全事故,不但没有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反而要承担更大的经济损失。

5、对于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视不够,盲目依赖工程保险,造成经济损失又难以获得赔偿,没有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

二、电力施工企业国内工程风险防范措施的完善建议

1、加强对发包方资质的了解认证,进行标前风险审评,判断自身承受风险能力,降低因发包方因素造成的经营风险,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风险发生。

2、全面细致的研究招标文件,分析工程风险,同时掌握市场相关的价格动态,确保签订施工合同的内容完善,并加强履行合同的管理。还要掌握工程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运用,保证索赔成功,以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

3、加强对风险的预测、识别、评估和科学分析,作出相应的风险控制、防范措施预案。综合利用各种控制风险的措施,合理分担风险,并不断完善处理风险的方法。制定对不同等级风险的控制措施,执行有效的预防、保护及应急措施;采取相应的手段消除、降低、转移风险。

4、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的控制能力。变事后查处的被动管理为事前预防的主动管理。建立企业生产质量、安全的自我约束管理和激励机制,根本上保证质量和安全,不留风险隐患。

5、实行项目经理成本管理目标责任制、施工前成本分析预测制、财务审计定期制、项目管理绩效全员考核制等,有效降低效益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光.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及其防范[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5

[2]李黎.浅析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风险[J].硅谷,2009;2

[3]王江.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建筑科学与监理,2009;2

第7篇:防灾减灾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知识普及;重要作用;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尤其是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山区,十分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地质灾害,危害性很大,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防范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气象灾害的损失,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做起,提升人们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当前我国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一、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作用

1.助于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能够促进人们对气象知识以及气象灾害及其防范措施的了解,与此同时,人们也了解到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自然会提高对气象灾害的警惕,在潜移默化中,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得到增强,在防范和减少气象灾害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毕竟仅仅依靠政府来防灾减灾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政府相关部门不可能在第一现场就刚到灾害发生的现场,信息的传播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气象防灾减灾的重在主要在于人们平日里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灾害一旦发生,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尽最大努力减低灾害的损失。

2.助于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气象灾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泛,而且气象灾害的种类也特别多,比如洪涝、冰雹、干旱、高温、大风、雷电、暴雨、大雾、低温东海、暴风雪等等,这些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干旱灾害使得庄稼在地里被旱死,使得农民颗粒无收,损失巨大,此外,灾害还能导致人们失去生命,损失不可估量。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能够使人们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并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的知识,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3.有助于人们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地形比较复杂,气候也各式各样,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的普及,能够使人们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点,以便人们根据相应的气候和地形进行农业的生产,这样能够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气象灾害。人们对气象知识一般都知之甚少,面对复杂的气候必须加强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做到对气象灾害的了解,这样在气象灾害发生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气象灾害将会造成的损失,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有助于加强气象部门的服务意识

在我国,气象部门主要是服务于人们,为人们提供及时可靠的天气预报和预警,在气象灾害可能发生的地方或是时间,提醒人们注意防范气象灾害。通过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不仅填充了人们的气象知识的空白,也加强了气象部门的服务意识,塑造了气象部门的服务形象。气象部门通过建立相应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体系,积极开展气象减灾防灾知识的普及活动,深化人们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树立良好的气象科普宣传品牌效应,提升气象部门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二、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1.积极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活动

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相应的活动,走进群众、贴近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比如定期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讲座,邀请气象专家向人们讲解气象灾害发生原因,气象灾害能够造成的损害,以及如何防范气象灾害等等。还可以通过演出的形式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融入到演出活动中,形象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比如排练一些与气象防灾减灾相关的小品、相声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吸引人们观看,从而在观看节目表演中学得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2.通过广播宣传和发小册子等形式进行普及活动

气象部门可以借鉴家电下乡、文化下乡的方式,在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时候进行下乡宣传,这种宣传效果也非常明显,能够广泛地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通过村委会的大喇叭不定期地广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尤其是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多发的地方,要不断宣传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灾害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可以事先录制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磁带或光盘,使得普及工作更容易进行。另外,还可以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印制成小册子下发到人们的手中,为了防止人们将小册子当废纸扔掉,可以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印在日历、扑克牌、小扇子等有用的物品上,这样人们在闲暇之余就能够看到上面的宣传知识。

3.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行普及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和途径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有着极好的效果,能够快速、及时、广泛的将相关知识传递给人们。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可以与电视台合作,开辟一个气象防灾减灾的电视栏目,邀请专家进行节目的录制,然后在电视台进行定期播出,还可以设置有奖问答环节,以节目的提高收视率;另外,还可以借助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因为现代社会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能够广泛而直接地达到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的目的。

总结: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工作还没有普遍开展,让处于起步阶段,仅仅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普及活动,因此必须扩大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的范围,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和普及手段,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广泛而直接地向人们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从而达到防范气象灾害发生,减小气象灾害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成海民,王跃峰,薛玉敏.谈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J].中国科技信息, 2010(18)

第8篇:防灾减灾防范措施范文

打造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品牌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贵州有哪些主要的气象灾害?

赵广忠:贵州的自然灾害以气象灾害以及气象灾害引发的衍生灾害为主。贵州气象灾害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冬天的凝冻,春天的冰雹,夏天的暴雨,秋天的绵雨,而贯穿四季的是干旱”。凝冻是贵州西部山区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一般年份的危害不大。但是,在一些特别的年份,如2008年,持续的凝冻天气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暴雨是贵州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引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暴雨的一般表现是来势猛,危害结果明显,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干旱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并且发生和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人们往往较少关注。干旱是影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气象灾害。2011年夏季干旱,全省622.37万人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122.78亿元。

:在防灾减灾中,气象服务工作的责任和作用如何体现?

赵广忠:据统计,最近30年,全球86%的重大自然灾害、59%的因灾死亡、84%的经济损失和91%的保险损失都是由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引起的。总的来看,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气象防灾减灾也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技术性工作,而正日益成为社会公共事务。

近年来,我省气象灾害防御的机制体制不断完善,先后颁布实施了多项气象条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也越来越具体规范,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同时,各级气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共气象服务方向,强化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防御能力建设,逐步建成了立体化的综合气象灾害监测网,气象灾害的监测手段、水平、精度、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更及时,渠道更多样,范围更广泛。如2011年9月17日铜仁梵净山出现327.4毫米特大暴雨,各级气象部门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地方政府及时应对,紧急转移了1.4万余人,虽然大量房屋被洪水冲垮,但无一人伤亡。据统计,5年来,全省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较上一个5年减少了近100人。

此外,在预防气象灾害方面,我们紧密结合自身职能,一方面,面向社会着力打造“防灾减灾,气象先行”气象服务品牌。另一方面,面向气象部门树立“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的工作理念。预测预报和预警是气象工作最重要的职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是防御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气象预测预报和预警是“消息树”,是“发令枪”。这就意味着在防灾减灾中,气象工作必须先行。此外,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引种新品种需要气象工作者对原产地与引入地的气候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气候适应性评价,避免引种失败;在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的区域布局中,气象工作者需要全面分析气象条件,提出气候可行性报告,实现趋利避害。这些都表明,防灾减灾,气象必须先行。另外一方面,打造“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的服务品牌,有利于社会对气象工作有明确的形象认知,强化公众的气象意识。

强化公众意识做好天气预报

:刚才你讲到,要强化公众的气象意识,这在防灾减灾中有什么作用?

赵广忠:强化社会的气象意识,首要的问题是让社会全面了解气象工作。以预报为例,人们常常质疑预报不准确。这就是社会气象意识的具体体现。首先要明确,凡是预测预报就有不准确性。其次要明确,不完全准确的预测预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世界气象组织曾经就小概率强天气事件的预报问题过公告,说明不准确预报的意义。在美国中部平原,每年都有龙卷风发生。美国气象部门对龙卷风的预报准确率仅为百分之十几,然而每当气象部门龙卷风预警之后,公众都会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因为大家知道,尽管气象部门的龙卷风预警,10次只有1到2次准确,但是采取防范措施,就能够避免灾难的发生;不采取防范措施,可能招来的就是灭顶之灾。何况气象部门每年仅仅只10到20次的龙卷风预警。贵州暴雨的预报比龙卷风预报的准确率高,但是灾难不断,差距主要在于人们的气象意识。这个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于我们气象工作者,宣传不够,科学普及不够。再以暴雨与干旱的危害为例。在贵州,暴雨的危害是局部的,而干旱的影响是全局的。暴雨的灾难是显性的,干旱的灾难更多是隐性的。然而,社会更关注的是暴雨而不是干旱,这也是气象意识。强化社会气象意识能够更好地发挥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在科普方面,我省气象部门有哪些措施?

赵广忠:在科普宣传方面,我们一方面是抓好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和学生的宣传,另一方面,我们广泛利用各种公共媒介,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气象科普宣传。比如利用贵阳市内多条线路的公共汽车、2000多辆出租车的车载电子显示屏,系统内外各部门建设的电子显示屏,以及“3.23”、防灾减灾宣传周、科技日等各种社会宣传活动,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在贵州电视台增设两档气象科普专题节目,在《贵州都市报》设立气象科普及气象信息专版,在广播电台设立气象专栏,在贵州电视台增加了《百姓气象站》、《气象万千》两档节目,开展“走进气象、寻‘爽’贵阳”大型公益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如何用好气象资讯、怎样理解天气预报、如何采取措施防范气象及其次生灾害,有效地扩大了气象科普和气象信息的覆盖面。气象与公众走的越近,公众对气象的认知也就越清晰。

:公众对天气预报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把天气预报做得更加准确?

赵广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天气预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科学技术工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发展,探测装备的完善,天气预报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作为一门预测科学,仍然做不到100%的准确。

从装备讲,我们国家拥有6颗在轨气象卫星,对气象灾害进行全天候观测,水准与美国、欧洲、日本比肩;就贵州来说,过去由于装备落后,气象的观测站点少,很多影响范围小的天气没有办法监测,是因为这张网的孔眼太大,网不住“小鱼”。现在已建成10部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94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8个国家级农业气象站、15个雷电观测站,以及2892个覆盖所有乡镇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的加密自动气象站。对天气变化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预警,预报的区间也越来越精细化。

从软件上来讲,我们一方面是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预报员队伍的建设和考核,提高预报员队伍的素质,另外一方面,为更有效地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省气象局建立了多部门参加的灾害性天气服务会商机制,通过会商让有关部门全面了解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情况,以利于做好相应的工作安排;完善了气象服务督导机制,有灾害性天气可能发生时,组织督导组到相应市州气象局督导气象服务工作;完善了“三个叫应”工作机制,一旦出现灾害性天气,通过电话通报基层组织,增强了气象灾害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灾减灾的效果十分显著。

推进气象服务为现代农业保驾护航

:农业对于气象的依赖性很强,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尤显突出,气象服务怎样适应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赵广忠: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气象灾害。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期一定要对农作物进行气候适应性分析,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在适宜的土地;做好作物气象风险分析,减少气象灾害影响损失风险。

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做好气象为农服务,为现代农业保驾护航,我们着重稳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全力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深入系统地开展特色农产品的农业气候区划细化和风险管理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专业化发展,增强为现代农业服务能力。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积极争取农业气象观测和服务系统与省级100个“农业园区”同步建设,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9篇:防灾减灾防范措施范文

1.1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不断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设了六要素自动气象站,乡镇加密自动气象站,酸雨观测站、土壤观测站和卫星接收站;建设了雷电监测仪和紫外线观测仪。宜春风廓线雷达和宜春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已投入业务使用。这些监测项目的建成对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1.2加大防灾、减灾、避灾知识宣传

通过多种手段加大防灾减灾避灾知识宣传,让防灾避灾方法家喻户晓。积极利用下乡、上街、培训、广播、电视、报刊、电子显示屏、黑板报、手机短信、“2121”电话和互联网送防灾抗灾知识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同时通过这些有效手段及时将各种灾害发生的信息及时传送到广大群众手中,使各级党政领导指挥能力和群众自身防灾能力普遍提高。建立中小学校、乡镇场、村、企业、小II型以上水库气象信息员队伍,他们既是气象信息的传递员又是各种灾害的收集员和报告员。

1.3制定灾害应急预案

制定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了人员和职责,一旦出现灾害可以随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做到快速反应,指挥有序,抗灾及时得力,有备少患。

1.4加强研究做到科学减灾

减灾手段和方法需要不断创新。我市高度重视减灾研究工作。一是成立了综合减灾专家组,定期会商预测灾害出现的时间、地点和强度,提出防范建议和措施。二是每年给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减灾研究,近几年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奖励。

2持之以恒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科学研究,千方百计提高预准确率,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水平,为各级党政领导指挥防灾抗灾提供优质的决策服务。同时将气象灾害信息及其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有效手段迅速传播到广大群众手中。将气象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取限度。加快各涉灾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的建立。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效率。不遗余力地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避开雷电、地质灾害易发区。

3不断提高个人避灾能力

3.1学习掌握雷电知识

雷电分为直击雷、球形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直击雷是直接击打到建筑物或人体身上的雷;球形雷是指出现不规则的球状雷,也是目前的防雷难点;感应雷是巨大雷电流沿着附近突出物或导体向周围传播;雷电波侵入是由于雷击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数十万以上人员伤亡,几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随着全球变暧气候异常,雷电强度愈来愈强,加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愈来愈多,损失愈来愈大。

3.2注意个人防雷,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