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图书馆基本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文章以偃师市建设县、乡、村三级总分馆制为例,介绍其创新思路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启示,进而探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总分馆制建设的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12-0019-03
收稿日期:2013-11-25
作者简介:赵治卿(1967-),偃师市图书馆馆员,馆长。
1偃师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概况
偃师市图书馆建于1978年,1989年建成了3,003平方米的新馆,藏书23万册,工作人员39名,馆内自动化设备齐全,设外借、阅览、少儿、电子阅览室、咨询等9个业务窗口,年接待读者20万人次,是国家一级图书馆,河南省示范图书馆。
偃师市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4年起步,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试点,2007年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进行了一体化整合,2008~2010年完成了12个乡镇分中心和226个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建设任务,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示范县”。
农家书屋工程于2008年开始建设,2012年10月完成了226个村的建设任务,每个书屋配10种报刊、藏书1,500~2,200册之间,合计藏书36.5万册。其中2个农家书屋被评为省级先进农家书屋,1个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先进农家书屋。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办公室领导视察偃师城关镇北窑村农家书屋后,称其为“全国最好的农家书屋”。 2010年9月,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孔玉芳批示向全省推广偃师农家书屋的建设经验。
2008年以前偃师有4个乡镇建有文化站,2008~2011年,利用国家补助资金又建成了300平方米以上的8个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同时配备了书柜、音响、乐器、照相、摄像等整套设备,站内建有图书室。2012年在文化站又建起了8个电子阅览室。
2008年以前偃师已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4个,到2012年共建成183个,每个面积都不低于100平方米,绝大部分的村都有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广场,体育健身器材齐全。
2偃师总分馆建设的主要做法
2.1整合资源,创新模式
如何建设总分馆制?近十年来,东部地区探索出了很多模式,大城市有杭州一卡通、深圳图书馆之城等模式,中小城市有苏州、东莞、嘉兴等模式,深入到村一级的有江苏吴江推出的县级主导的四位一体(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乡村馆)模式、山东诸城市(县级)社区平台模式。上述模式,或不以县级为主导,或深入村级不够,或成本太高,均不适合偃师。实地考察的河南信阳平桥区,建了18个投资4,000万元的乡镇馆,山西第一批创建示范区的长治地区也只是纳入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偃师乡镇没有一家独立建制的图书馆,只有12家乡镇文化站;村里面也没有一家图书室。但是偃师有建设水平较高的226家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建立总分馆制,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把农家书屋与共享工程整合后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市图书馆共同组成市、乡、村三级网络,仅组成市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两级网络虽简单易行,但覆盖面太窄会失去意义。
2.2成立机构,理顺体制
农家书屋工程是2007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导建设的,在偃师由文广新局下属的新闻出版科负责,图书馆只是协助工作。该工程初期的目标是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后变为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看报难、音像电子产品缺乏”的问题,并且要在2020年之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立出版物的更新和流转机制,使农民常有新书借、常有新书看。因此,偃师成立了总分馆建设办公室,改由市图书馆主导,负责对农家书屋进行专业化改造,新闻出版科和文化艺术科协助工作,各乡、镇文化站配合。
2.3集中采制,统一规范
统一标识,集中制作了238套分馆和外借点的标牌和规章制度牌;统一采购了110组书架和300个书柜,书架和书柜的颜色、尺寸、样式与原来农家书屋配发的一致,并统一喷印“图书馆分馆”和“图书馆外借点”字样;统一采购新书6万多册,按照图书馆的专业要求分类编目后向下发放;统一借阅记录,集中印制了《外借登记簿》和《阅览登记簿》;统一培训,分三批对全部基层文化管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原理、规章制度解析等。
2.4突出重点,引领示范
由于自身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同时对所有的分馆和外借点都进行联网管理不现实,也难以操作。因此,偃师先选出条件比较好的8个乡镇分馆和共享工程建设时配有电脑的42个村外借点作为示范村重点建设,这50个示范点分布在全市12个乡、镇(区),每个乡、镇最少2个,城关镇多达8个,统一接入互联网、统一安装管理软件、统一办理了3,000多个借书证进行联网借阅,部分实现通借通还。为保障示范村的建设,图书、设备配送向示范村倾斜,对示范村的文化管理员每人每月补助200元,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待这些示范村运作成熟后,再向其他村扩展,并最终实现全市联网管理。
3思考与启示
赵治卿:整合资源推进基层总分馆建设赵治卿:整合资源推进基层总分馆建设3.1借助国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
从1998年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11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国家主导实施了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数字图书馆等19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其中涉及图书馆的最多,对农村、西部基层投入最大。如果没有国家的主导,靠偃师自身的力量,难以积累这么多的文化资源,也谈不上整合资源。更重要的是,2011年国家推行的“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和2012实施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补助政策,为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资金保障,也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总分馆建设有了可能。免费开放经费图书馆20万元、文化站5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每个行政村1万元,用于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农村体育活动等。偃师为发挥集约效力,同时防止被挪用,将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集中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这才使偃师总分馆建设得以实施。
3.2搭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东风
生命在于运动,图书馆也需要由评估定级、示范区创建等活动来强筋健体,以评促建、以创促建,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2012年的示范区创建工作恰逢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借此良机,偃师市图书馆向上级争取资金60万元,对馆舍进行了整修,增添了空调、电脑等设备,增强了实力,改善了环境,提升了人气,同时借助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总分馆建设,又将服务延伸到了全市乡村,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认识总分馆制的重要作用
总分馆制是公共图书馆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拓展图书馆服务、提升服务效果的有效载体。实行总分馆制,可以使公共图书馆建设实现统筹规划,使图书馆服务网点分布更科学,方便读者利用,促进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提升文献资源利用率。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它更是重中之重、主要抓手。示范区创建标准中,东部、中部、西部6大项中分别有31、30、26小项,绝大多数项目都与总分馆制密切相关。偃师选定的文化管理员身兼数职,除管理图书外,还要兼顾电影放映的组织、文艺演出的安排等多项文化工作,所以只要抓好了总分馆制建设,创建示范区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
3.4建设节俭实用型总分馆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地方经济、文化差异巨大,总分馆模式也各具特色。东部地区在没有国家直接投入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多种模式,现已进入提高完善的高层次阶段。投资有县里补、镇里配、村里掏、企业捐等多个渠道,嘉兴、诸城等地不仅拨建设资金、购书费、运行经费,还增加编制,配备财政供给的专职管理人员。而偃师是利用免费开放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借助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通过整合比较薄弱的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村农家书屋建设起来的,财政没有过多的投入,更没有接受捐赠,这就决定了它是一个水平较低的模式,反映了偃师当地的经济文化现状,是中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但是,它不需要巨额的投入,也不用兴师动众,操作比较方便,经济实用,不失为一种因陋就简的选择。对这样一种模式,不能要求过高,在办馆条件、开放时间、办证人数、外借册次等方面达到要求就行。就像2013年洛阳市评选“十佳农家书屋”和“优秀农家书屋”时,要求月外借分别不低于100册和50册,这在东部地区不高,但在洛阳已经不低了。
3.5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
总分馆工作很难做,除去资金的因素,一难在体制,县(市)图书馆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村农家书屋之间是业务指导关系,管理缺乏约束力;二难在农家书屋数量大、底子薄、路途远,下乡指导费力。如偃师市图书馆在组织安装电脑管理软件时,事先联系好了的事,去时或停电、或网络不通、或电脑出毛病、或管理员外出、或站长临时有事不能陪同,结果导致安装不成,有个别村连续去了四次都未成功安装;三难在意识,有些乡、村领导不重视,工作怕麻烦,送书不要,送戏不让演;再者农民由于信息来源多样化、娱乐多样化,对书报阅读兴趣下降。面对这样的困难,图书馆人不能退缩,而要像北川县图书馆馆长李春那样有一颗执着的事业心,默默无闻地坚守,积极主动工作,要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基层图书馆事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4结语
总分馆制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图书馆延伸服务、高效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项工作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做起来也不容易,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更难,但只要我们图书馆人勇于探索,坚守奋进,相信一定会迎来基层图书馆体系健全、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优质便利服务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藏运平等.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读者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5-10.
[2]孙乐,周晓分.论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合作——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J].国家图书馆学报,2013(2):34-35.
[关键词]图书馆学研究 图书馆学本土化 中国特色图书馆学
[分类号]G250
1 本土化研究“何以需要”
笔者在撰写《图书馆学本土化基本理论管窥》一文时…,人们提出许多问题,归纳主要有两个方面:①什么是中国图书馆实际?②本土化何以需要?怎样正确理解图书馆学本土化?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本土化的创建,故很有必要继续讨论本土化的问题。
本土化何以需要有两方面原因。理论上,本土化需要解决三个前提性问题:①我们能准确理解西方图书馆学经典文本吗?由于存在着时间和语言的间距,我们很有可能对其误解。②西方图书馆学合理成分(简称,合理成分)能否同中国实际相适应?③即便以往的实践证明,合理成分对于西方是真理,它对于中国也一定是真理吗?准确理解合理成分是②、③的基础。理论是实际生活经验、技术的总结,若脱离实践,把它变成一个绝对的抽象命题,合理成分就失去了意义。事实上,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超越“理论来自实践”这一原理。西方实际不同当今中国图书馆实际。西方理论即便是其中那些具有普遍性的原理,也无法完全照搬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来。因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这个普遍原理需要首先经过反复摸索,变成能够适应中国的具体理论。何况现在并不存在“一般”的图书馆学,而只存在“特殊”的图书馆学,如只存在如英国的管理学派、美国的芝加哥社会学学派、德国的“技术学派”等等。只有②解决了,③才可能找到答案。②其实是认识论的问题:一种理论的真理性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合理成分运用于中国有一个信度和效度的问题,本土化的历史进程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总之,本土化是中国图书馆本身的要求,是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本性需要。
实践上,一方面,本土化诉求是近年来一种共同心声,是对我国当代图书馆发展一种自觉反映。现实中简单地移植或硬性地嫁接某些概念和理论模式引起了许多问题:学术研究“热”与现实关切“冷”形成对照,理论解释的丰富与原创的贫乏对比明显,这必然会使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者主动面对现实生活,把握当前图书馆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所发生的问题,或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或做出明确而切实的价值引领。另一方面,从图书馆学来看,本土化诉求是值得充分肯定的:①我国图书馆学是在直接移植基础上起步的,时至今日这种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变,还处于介绍西方图书馆学概念、话语、派别的层面上,即使有比较性的研究也多是用西方图书馆思潮、概念和理论框架来“说”中国图书馆传统文化资源,与国际学术界接轨与对话时,没有建立我们自己的话语权及理论个性。②图书馆学在我国缺乏理论反映现实、影响现实应有的效果。表现为通过模仿或移植的西方图书馆学理论与我国的文化传统、现实国情缺乏关联。③我们无法仅凭合理成分解释图书馆现实问题。如无法直接应用西方知识产权理论解释万方公司垄断中华医学会115种科技期刊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之事;无法利用西方“用”为上理论,解释中国古代藏书楼“以藏为主,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创造的贡献这一事实。
2 本土化内涵再论
2.1本土化概念
本土化是使来源于西方图书馆学中的合理成分同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图书馆学对本土图书馆现象的认识和在本土图书馆实践中的应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方法的一种学术活动和学术取向。它是笔者目前见到的较为科学较为完整的定义。本土的边界是国与国,不是某一个省或市县,针对某一个省或市县或地区而建立起来的图书馆学是没有意义的,本土是指中国而不是中国的某个省市或地区。合理成分是指西方图书馆学中被世界其他国家认同的科学的普遍的部分。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肯定是合理成分,应该与之结合,一切外来的文明成果都应该为我所用。美国图书馆学在世界的中心地位,是我们借鉴的主要学术源和知识源,但合理成分并不能仅限于西方图书馆学。中国特色是指从中国图书馆建设特点和具体国情去考虑以及对它的反映与把握(道路、方法),包括我国图书馆成功和失败经验。具体结论只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的相对真理,结合的只能是基本原理。结合的一个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原理各国图书馆学都应该坚持。读者自由平等利用信息服务权利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理,在此总原则下,各国图书馆结合自己的实际可能会得出多种相近、甚至是相反的结论。如西方有些学者依据自己图书馆实际,预测21世纪纸质文献将会消失的结论,我国图书馆界却认为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彼此共存。
2.2 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
它的内涵极为丰富,是在特定时代中国图书馆的历史、现在、未来发展趋势的总和,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在图书馆的综合反映。包括三个方面:①当前现实,存在着时空两方面的规定性。在时间性上,中国当前的现实不仅传承和积淀中国特别是图书馆文化传统而且还包括着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在空间性上,图书馆处于中国现实与世界图书馆的复杂环境中,既以国内图书馆之外或世界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又是当前全球图书馆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②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图书馆文化)。不管在何时,中国文化传统都是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文化传统是现存的过去,又是现在的一部分。一些馆成了上级领导安排不适合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的主要场所,这是中国图书馆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③图书馆学发展实际。
与中国具体实际相适应,本土化也包括三大内容:①与中国当前现实相结合。要运用西方图书馆学原理考察分析中国当前现实,从中提升出具有时代性、普遍性的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创造性地回答,指导当前现实。②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即既要运用西方图书馆学理论反思、审视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要吸取中国文化精华,强化民族特色。应该注意,把西方图书馆学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是为了使西方图书馆学来适应或同化中国文化传统,而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吸纳到西方图书馆学中来。③与中国图书馆学实际相结合。许多人都强调本土化与前两者的结合,注重对图书馆建设、改革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但还应该与中国图书馆学相结合,以继承及发展丰富的中国图书馆学遗产。因为,一方面,合理成分传入中国给我们一个崭新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引起中国图书馆学的革命,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的进步同西方
图书馆学知识、方法论的指导是分不开的。中国图书馆学只有与合理成分相结合,进行自我创新,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合理成分要在中国发生作用,就必须中国化。
2.3 实质
讨论本土化实质首先需要明确其必要前提――具体对象。创建本土化具体对象有三个互动的要素:创建主体,作为一种西方的、对中国来说是外来的思想文化的知识体系,中国图书馆实际。它们之间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三个基本维度展开的:①中国图书馆学的维度(中国图书馆学与两方图书馆学理论本质的同一性)。②文化共同体的维度(中国图书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源性)。③时代实践维度(中国图书馆学创造性)。在本土化的理论体系中,这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的统一的:①回答本土化的性质(民族化)。②回答中国特色(中国图书馆传统文化的现代创造性转化)。③回答中国图书馆人的理论创新(实践经验、技术的总结)。它们共同诠释本土化,共同服务于图书馆建设实践。从此意义上说,本土化是民族化、中国图书馆现代化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但应注意,本土化是合理成分与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实践特色的结合与创建,如果没有合理成分作指导,那么我们建立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只能适应中国,对世界图书馆学没有借鉴意义。故本土化的实质要理解为:西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图书馆学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故创建起来的中国图书馆学知识体系,既不是原来的中国图书馆学,也不是我们引进的西方图书馆学,而是比这两者更科学更系统。要使基本原理、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实践特色达到统一,只能是求真创新,这决定本土化的价值取向是扎根中国实际,求真创新。这要求需从整体性(科学和实践、科学和价值结合上认识西方)特别是方法论来把握;在实践上,应尊重读者的需要和馆员的价值。创新的三个层面依次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图书馆学体系。有人提出,为了强调本土化时代性,可在“图书馆学本土化”后面加上“当代化”或“时代化”。中国既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又是一个与空间相联系的时间概念,本土化已包括了当代化或时代化的要求,故没有必要加上。
2.4目的
本土化不是对已经存在的西方图书馆学否定和拒绝,更不是要重新建立一门与西方图书馆学完全不同的新的学科,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图书馆实际,创建一个比原西方图书馆学更科学更规范的知识体系,创建起来的新的图书馆学既不同于原西方图书馆学,也不同于中国当今的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目的分为当前具体目的和终极目的。前者就是要我国图书馆界树立自主性,摆脱对西方的依赖,在世界图书馆学中有我们的话语权,使在国际图书馆界有我们的声音,警示大家对西方的合理成分不能照搬照抄,把本土化作为一种图书馆学途径和思维方式。应注意争夺话语权、抢占国际学术地位并不是终极目的,而只是当前目的的初级表现。通过实践,建立适应中国图书馆的知识体系才是我们当前目的。吴慰慈教授指出:“我们必须立足中国本土社会的实际,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学派,为中国人存国际学术界争得理应属于我们的一席之地。如果忽视了这个最根本的目标,只是盲目地追随西方的学术传统和规范,我们在图书馆学研究上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与突破”。这段论述只是当前具体目的,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绝不是要分清楚一个美国图书馆学、印度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学,而是要在自信开放的基础上,吸纳不同的文化精华,使我国图书馆学成为世界图书馆学研究中活跃的重要成员。本土化不应该只停留在提供一个更合乎当地之历史文化背景且足以客观而忠实地刻画事实的研究方法、概念或命题,来丰富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其深层要求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另类的机会以认识主流思想如何为图书馆学建构一个特定的深层结构理论的脉络,以超越或丰富既有世界图书馆学的思维(或理论)体系。终极目的与当前具体目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前者要通过后者这个手段来实现的,两者应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好当前和长远。故研究本土化应明确声明,你的论述前提是针对终极目的,还是当前具体目的,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论和混乱。
3 对本土化的误解
本土化是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西学东渐史的一个组成部分:①歪曲了本土化的历史。西方图书馆学安家于中国决不是西方入侵的伴生物,也不是自动涌入中国的,而是中国现实需要这样的理论或思维观点,并认为其有借鉴之处,若当时中国现实不需要或排斥或西方图书馆学理论不适应中国实际,它就不可能进入中国并安家落户。②用西方图书馆学在中国来代替本土化命题,曲解了本土化基本内涵。西方图书馆学在中国,只强调作为一个文化一个学科体系在中国的际遇。
本土化只是图书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这种观点实质是没有明白图书馆研究与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之间的重要区别。我们说,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尚未建立起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并不是说当代中国没有或完全不重视本土化研究。事实上,本土化始终是当代中国图书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不同时期都得到了一定的推进。但总的看来,它只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甚至作为一个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管理、制度立法、学科教育等领域是可以游离于本土化之外的,甚至是完全与本土化无关。本土化作为一个总体性范畴,对其本质的阐释,必须在明确其所指的具体对象的前提下,通过对这一对象内在基本内容或矛盾的全面把握为前提。也就是说,图书馆学有本土化问题,图书馆学各个研究领域同样也有之,都要以本土为理论目标、解释原则和评价标准。因为,图书馆学研究与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只有对图书馆学原理创造性研究,本土化研究才有深度和广度,才能切实推进;另一方面,只有以本土化为理论目标并自觉融入研究中去,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管理、制度立法、专业教育等领域研究才真正有意义,才能真正推动图书馆学发展。
本土化只是理论上,与实践无关。如刘君,彭宏炯认为:“图书馆学既然也是一门科学,那么它在理论层面上是不能本土化的,只能在实用层面,即在解决中国图书馆事业具体问题时才能本土化。”吴慰慈教授、张广钦先生认为:图书馆学“在理论层面是不能本土化的,只能在实用层面……才能本土化”,因而图书馆学本土化就是指“对我国图书馆事业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研究”。这些观点有如下弊端:①与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历史事实不符。自图书馆学引入我国后,除了强调创建能够解释本土图书馆现象,并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以外,图书馆学本土化还广泛地表现为根据本国实际,开发适合本土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工作的方法与技术以及强调图书馆学在本土社会中的应用等多方面。我国是这样,美国、日本、印度,图书馆学本土化也是如此。②创建本土化不仅包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更要寻找适合中国图书馆发展道路,并对其研究所需的方法与技术,增强图书馆学对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的认识以及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应用,也就是说实践的本土化比理论的本土化更为重要。③将图书馆学看成了一门纯理论的学科,相应地就将图书馆学研究看成了纯学术的研究,以为图书馆学本土化仅仅是图书馆学理论界理论研究者的事情。总之,本土化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需要本土化。它预设的成果包括实践(中国图书馆建设道路、方法、技术)和理论(中国图书馆学体系)两个方面。
关键词:图书馆;继续教育
一、为继续教育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必经之路
(一)继续教育学生是高校图书馆主要读者群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继续教育作为我国现代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招生数量逐年增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居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培养大批高质量人才,离不开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继续教育学生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到高等院校“加油”“充电”,在此过程中,利用图书馆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面对日渐庞大的读者群,高校图书馆积极寻找良策,为继续教育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二)继续教育学生是宣传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媒介
在学习型社会,一个人的学习时间不再局限于某一年龄阶段,过去进图书馆学习只是在校生之事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进入图书馆学习将是终身大事。继续教育学生经过几年成人高等教育,接受了高校特有的学术文化氛围的熏陶,享受了高校图书馆为之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了,工作能力大大增强,事业蒸蒸日上,这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一种无声的、但非常生动、有效的宣传;同时,继续教育学生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尝到甜头,毕业后仍对母校图书馆念念不忘,通过他们口头义务宣传和热心的引领,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的在职人员都踊跃参与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这样,不仅弥补了各级公共图书馆专业性较强的文献信息资料的不足,弥补了在职人员接受职前教育时未能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缺憾,而且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符合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原则。因此,通过继续教育学生这个重要媒介,可以使社会成员认识高校图书馆,从而为高校图书馆介入社会、服务社会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为继续教育学生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捷径
通过为继续教育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有限,凭着这点要开展社会化信息服务,单是社会宣传,就显得勉为其难。高校图书馆馆员不能经常性地深入街道、社区宣传和开展服务,但社会要求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呼声日渐高涨,因此不可忽视继续教育学生的宣传和榜样作用。他们是学习型组织中自觉终身学习的典范,在潜移默化之中起着榜样作用。继续教育学生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创造了良好氛围,也为社会大众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做了良好的表率。高校图书馆应通过为成教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进而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
二、高校图书馆为继续教育服务的具体内容
(一)积极有效地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指定为继续教育的服务人员,制订为继续教育服务计划和措施,应给继续教育学员办理通用借书证。让他们到图书馆借阅文献资料,并给他们提供检索馆藏电子资源及网上查询的场所。根据继续教育学习特点,在服务形式上力求多样化。对于脱产和夜大学生,应与在校全日制大学生一样,允许他们借一定数量的图书并遵守一定借阅规则按期还书,还可以到阅览室读书、翻阅报刊。对于函授生,由于他们是利用寒暑假来校学习,图书馆应在放假前就制订好假期为函授生服务的计划,具体安排好服务人员。
(二)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宣传导读工作
目前,由于不少继续教育学员不了解图书馆,不知道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问题如何利用图书馆。因此,要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宣传,培养成教学员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他们检索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开展用户图情教育
现代科学家预言:未来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将是情报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日本都是从幼儿园开始进行图情教育,而我国这方面的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继续教育学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这方面教育。图书馆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入馆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馆藏资源特点和作用,认识馆藏资源情报价值。提高情报意识与检索能力,对于带动整个学生群体情报意识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继续学员的信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一是系统讲授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文献信息学等基础知识。图书馆可请从事教授信息服务的专业老师,采取举办专题讲座、短期培训班等形式,使继续教育学员掌握本学科常用中外文检索工具使用方法。通过图书馆系统教育,将利用图书馆意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尽早学会利用图书馆,增强现代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质。
二是加强电子资源用户培训工作。由于继续教育学员电子资源检索意识及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加强继续教育学员电子资源检索方法培训还是很有必要的。可由既有多年“文献检索”课教学经验,又有计算机检索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来担任,其教学内容应包括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检索功能、策略、步骤、数据库内容等。其讲座内容应紧密联系校图书馆馆藏电子文献资源,分专题介绍馆藏电子资源概况及其检索策略和方法,提高继续教育学员利用计算机获取各类电子资源的方法和技巧,指导他们充分利用电子文献资源。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清主次和先后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应遵循“立足本校,服务地方”的原则,首先确保在满足本院校读者的需求这个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社会读者的需求,不能顾此失彼,以免影响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二)注意加强高校信息资源的宣传工作
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宣传,可以了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唤起人们的信息资源意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继续教育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促进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流通。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全方位的宣传,使继续教育者对信息资源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三)注重对用户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是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构成人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也是继续教育基本因素之一。高校图书馆员要成为继续教育者领航员,针对Interact上信息浩如烟海状况,向继续教育者介绍网络知识、网上检索工具类型与检索方法,尤其是网上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利用方法,还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使继续教育者具备崇高的信息道德、灵敏的信息意识、渊博的信息知识、高深的信息智慧和健康的信息心理,具有自觉捕捉、获取、分析和充分利用信息的良好信息素质。
(四)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其逐步市场化的过程,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如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就会背离其“最大限度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初衷而变质,使得社会弱势群体没有能力使用高校图书馆资源,从而影响高校图书馆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但在目前许多高校馆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如果单纯追求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无疑会影响其服务社会化的进程。因为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所属的一个机构,其服务社会化,无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社会大众有权利但不能无偿享受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应给予适量的报酬。
5.明确社会化服务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要求
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已成为时代主旋律,社会用户信息需求具有多元化、复杂性、多层次、知识性、经济性、系统性、精确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展既是强劲动力又是无形压力。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把人性化服务作为读者服务工作先导,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读者服务桥梁,加快多载体资源建设,培养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外语水平高、事业心强的创新型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作为读者服务工作智力保障,唯有如此,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才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尹继宝,黄小青.高校图书馆如何服务于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06,(11)13-15.
[关键词]生态位 参考咨询联盟 生态位重叠 发展策略
[分类号]G252.6
任何一个有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和人文的要素构成的具有类生物特征的有机体都可以将现代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生态位引入其中。伴随着以协议或契约为联结方式而形成的联盟性质的组织形态的产生,生态位的研究也已经开始渗透于企业联盟、信息联盟、图书馆联盟等多种载体。但是以参考咨询联盟生态位为基本研究对象的还未涉及。本文是基于生态位的参考咨询联盟的初步探索。将有利于参考咨询联盟间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在和突破竞争,借鉴生态位的理论和实践,认清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合理定位,促进联盟的发展。
1 参考咨询联盟生态位“态”、“势”属性
参考咨询联盟作为一种“形非而是”的新型组织体,有物质和精神要素,有生命轨迹,是包含了若干有生命咨询个体的有机体,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群体性、协作交互性以及集成性使得它就像一个生物体单元一样具有一定的生态位,符合生态位原理。生态位作为描述某个生物体单元在特定生态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和作用,是“态”、“势”两方面的综合。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看,任何一个参考咨询联盟生态位对比于生物生态位都有其特质性,应该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层面:①“态”的属性,反映的是联盟体内咨询单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即咨询单体为了自身状态最优化的自身协调,也就是生态位生存层面,比如单体良好的网络信息化管理能力、核心技术能力等。②“态”和“势”的交界面属性,反映的是联盟内各个咨询个体之间的相互协调性。参考咨询联盟体是包含了若干成员馆或咨询机构的参考咨询有机体,是以一个由全国、地方、区域构成的制约联合体。因此,联盟的目标就是在设计支持各种各样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中,群体能够协调完成一项共同的咨询任务。处于这样的协同生态环境里的参考咨询个体,会在其特定的联盟环境中能动地与其他的参考咨询个体以及社会各类咨询机构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相对功能和地位,也就是生态位发展力层面,如联盟的界面管理能力、战略能力、资源利用和整合能力等。③“势”的属性,反映的是联盟体内咨询单体与联盟大环境下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转换情况,也就是生态位竞争力层面。联盟体所处的大环境具有自身的信息资源空间要素特征,如服务对象、服务制度、技术状态等。咨询个体存在于该联盟关系网络环境下,必然会有交叉,交叉又必然会产生“节点”。咨询个体通过不断创新的服务进化能力填充网络交叉中的这些节点,以实现其在咨询联盟生态系统中的多维度生态位(功能维度、资源维度、时空维度)。也正是由于这些多维度的存在,才会有生态位的重叠。尽管联盟生态位通过这三个层面的能力体现,但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交互作用、互为因果的。
因此,笔者把参考咨询联盟生态位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以拥有各种咨询机构或者图书馆为支撑,通过内部的关系网络大环境,能动地与其他联盟相互作用而满足用户咨询需求所形成的相对功能和地位。”
2 参考咨询联盟生态位维度模型
借鉴夏有根《图书馆生态位概念及基本原理研究》中的观点,参考咨询联盟生态位也可以看作是由资源和需求两个变量及控制参数综合来描述的,前者是联盟固有性质,后者是基于前者的时空特性和制度、技术要素,两者的互动就构成了参考咨询联盟生态位维度模型,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参考咨询联盟生态位核心占有能力中的资源维度既包括联盟拥有的资源状况,又包括联盟拓展资源的能力,比如馆藏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需求维度是联盟价值的体现所在,也包括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两个方面;空间维度更体现的是虚拟弹性网络中的位置因子,而忽略了地理区位因子的限制。因为毕竟联盟是通过资源网、内部网和合作网三大价值网实现共享系统和合作机制联结在一起的。
总之,不同参考咨询个体有自身不同类型的N维度,影响联盟内每个条件和联盟能够利用的每个资源综合起来就是一个明确划定的多维生态位。
3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参考咨询联盟形成机理
根据生态位演变遵循的Logistic规律,如果我们仅考虑单个咨询机构的情况,当单体的生态位宽度不断拓展时,单体可以利用很多的信息资源,满足更多的需求维度。伴随着生态位宽度的进一步增加,就会造成生态位的重叠而发生竞争。再加上咨询个体自身内部各种制约因素的限制,实现类似于企业增长率的提高就会受限。也就是说,如果该咨询机构与其他咨询机构重叠小,可减少外在的竞争压力,在特定时期内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自身增长率的提高,但其生态位宽度较窄,不能够适应当今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快速化。因此,单体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策略来使其生态位达到一种平衡,这就是战略联盟。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创新组织,正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咨询机构相互之间合作的安排。从生态位的角度看,参考咨询联盟就是参考咨询问的资源共享和资源互补达到了联盟成员生态位密度的增加以及资源利用量的增加。同时,联盟成员又是独立存在的生物体,从某种程度上讲又可以实现在联盟生态位密度增加的基础上的特化。换句话说,参考咨询联盟是参考咨询生态位特化与泛化的综合体。
4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参考咨询联盟发展战略
Hutchinson命某特定生物生存和生殖的全部最适生存条件为该种生物的基础生态位。在这个生态位中,生物的所有物化环境条件都是最适宜的,而且不会遇到竞争者和捕食者。但是毕竟基础生态位是一个假设的理想生态位。任何一个生物在群落中都必须寻找出自己的现实生态位,找出所有限制的各种作用力,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最优发展。
4.1 避免生态位重叠
当联盟体内两个或者更多的咨询机构在同一联盟中利用相似的资源即为重叠。也就是会有一部分空间为几个生态位的N维超体积共同占有。随着重叠维数的增加,联盟在资源维、需求维、时空维、技术制度维上重叠的程度就增大,竞争就越激烈。无论个体在联盟生态位上处于什么级别,骨干型也好,小生位或者中间位也好,都是共生、开放、共享联盟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每个联盟成员都需要冷静地选择适合自身信息资源特点的生态位,不断地全方位调整,获得比较生存优势,避免与其他成员生态位的重叠。重叠会致使网络成员个体达不到联盟活力的目的,用户达不到满意度,势必造
成联盟的频繁变动。但是如果仅仅避免了重叠,却忽略了利用共享联盟体内的信息资源也是不可行的。仅仅采用毗邻式的结合,一旦联盟体内与之关系最密切的个体退出联盟,则对新进个体的联盟地位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不能适应当今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广泛化。因此,从生态位的角度看,最合理的应该是充分利用前提下的不重叠――宽生态位联盟可以适应多维环境,倾向于多元化服务;窄生态位联盟可以进行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正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上有着天然信息资源与服务对象的互补性,咨询员在咨询业务的经验上也有互补性一样,我们需要做的正是根据这种互补性,找出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
4.2 谋取小生位
由于参考咨询联盟属于人工的类生态系统,人为的干扰控制会致使物种的单一性,从而也产生较多的空白生态位。笔者认为空白生态位是相对于生态位宽度而言的。在生态学上,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dth)表示生物利用资源多样化的程度。同样,我们可以定义参考咨询联盟生态位宽度指的是咨询个体在联盟有限的多维生态位空间中占用的资源总和或比例。它描述的是一个联盟体内咨询个体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专家资源及服务资源的状况。反映的是咨询个体和联盟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与服务范围,表示的是自身的信息功能和利用信息的多样化程度。如果能合理运用生态位宽度,把适宜而有价值的咨询联盟引入系统中,创造更多的信息资源、更专业的知识资源,填充空白的生态位,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具有多样化物种的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再充分利用高层次的空间生态位,使有限的信息资源、馆藏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正如按照彼得,德鲁克的理论,咨询联盟应该致力于寻找信息资源服务的缝隙、用户缝隙等一些现有咨询服务没有顾及到的缝隙领域,并在这些缝隙领域中建立起自己的优势。这些缝隙领域正是竞争薄弱区域,是生态位分离的联盟之间都没有占据的细小空白条形区域。如果一个联盟没有先行优势或者为了凸显优势,谋取小生位应该是较好的战略选择。中山图书馆信息部创办的《决策内参》、深圳图书馆剪报服务中心的《港澳台财经快讯》、吉林省联合网上参考咨询为特定企业编辑的《高层决策参考》都是咨询个体为所在联盟谋取到合理小生位的表现。
4.3 发展附生生态位
伴随着参考咨询生态位发展而发展的生态位称为附生生态位。作为信息产业生态圈的一部分,它有别于栖息于某一固定环境中的生物,因此可以采取供应链管理方式,依赖联盟环境内外较为稳固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如邮政服务网、通信网、互联网等现代网络形成的空间复合网络经济体系,信息服务商、集成化信息提供商等。与这些行业建立稳固的协作关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集群创新和群体协同进化。最显著的,在未来泛在业务环境(MUSE)下,能否将手机等现代技术运用到咨询联盟的建设中去也备受关注。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手机图书馆也正在尝试或者已经尝试了以手机为中介,来做高校的参考咨询联盟服务。相信未来基于手机短信、WAP网站、J2ME技术的联盟咨询服务将占据重要地位。
4.4 挖掘剩余生态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用户的需求与咨询服务的供给往往并不平衡。当用户的咨询需求只得到了局部满足或者根本没有得到满足,抑或是原本已经满足了的用户由于其高层次的需求而变得不满足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剩余生态位。剩余生态位指的就是那些已经被现有的竞争者和潜在入盟者所发现,但是由于技术、资源、人力等限制,还未能占据的生态位空间。因此对于这部分生态位,联盟体就必须花费一定的努力,通过更广阔的人力、技术和资源来充分挖掘这部分潜在的生态位。从信息资源的稀缺,到信息资源的相对丰富,再到泛在、移动、无线、隐形和智能的信息环境,这一系列的变化特征无疑推动着我们的咨询服务经历了从到馆咨询一网络终端咨询,单体咨询一联盟咨询,再到未来泛在咨询服务的变化。这也正是在信息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咨询联盟生态系统不断挖掘剩余生态位的结果。当然了,在挖掘生态位的同时,对潜在联盟伙伴的分析也很关键,一定要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4.5 合理利用生态位密度
生态位密度指的是单位生态位上咨询个体的数量。参考咨询联盟体内的个体包括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前者多以竞争为主,生态位密度往往与个体数负相关,后者则相反。如果生态位密度与个数负相关,竞争效应显著,咨询联盟保护核心力量就显得很重要,应该在重视相互学习的基础上保护自身的核心力量。如NSIL的大量特色专题数据库,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的上海地方文献及东南亚专区的信息资源,这些都是联盟体核心力量不可替代的。如果生态位密度与个数正相关,协同效应显著,这时候咨询联盟保护核心力量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湖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采用了各个成员馆轮流值班的方式服务于有信息需求的普通大众,均衡地使用各类广泛的资源。
4.6 扩大生态位容量
生物个体必然有其产生、成长到死亡的过程,但是作为生物的组合,即物种却是延绵不断的。为了生物生态位,其基因一般由上一代通过繁殖传给下一代,从而保证其相对稳定性。咨询联盟与物种有相同的生存目的,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用户需求,以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联盟生态位的基因(如某个图书馆或者咨询机构的制胜战略、核心能力、管理策略等)不仅可以由联盟体向潜在个体传授,而且可被联盟间潜在自带学习、复制,这正是联盟生态位扩大自身容量的最好途径。从最早的“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到“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以及最近两年启动的“湖北省图书馆网上联合咨询”、“CALIS联合参考咨询系统”可以感受到,启动时间越晚的系统在借鉴和学习之前系统的前提下,完善得很快。CALIS系统在之前系统的表单方式咨询、简单检索浏览功能、单语种前提下,不断完善,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态位容量,提供了一般检索、高级检索及组合检索,且语种涵盖了57种之多。
4.7 形成适度景观模型
根据爱德华兹的群体选择理论发现很多社会性生物都会有牺牲个体而有利于种群的利他行为模式,尽管这种模式说有其矛盾的一面,但参考咨询联盟体也可以借鉴其做法,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要能充分体现联盟自组织的同时,还要在外部形成一个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适合度景观空间形态。这种形态是生态位内容体系所包含的维度综述和这些维度间的互动程度不断适应的过程,是联盟生态位空间形态演化体现为探寻最适合度景观高峰的攀爬过程。“这种重要的最适度也就是对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最适度,也就是一切个体应该力图实现的最适度”。
因此,笔者认为这一生态位原理也正说明了一个参考咨询联盟的咨询个体数量不会无限制扩大的原因。
此外,区别于生物生态位,参考咨询联盟生态位中虚体性因子的地位大于实体性因子的地位,因此,从某
种程度上看,开展自己的个性化咨询服务空间,进行错位竞争D21,如专题信息定制服务、推送服务;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如不同的党政机关、企业、科研单位开展不同的咨询服务;建立一个体现特定性、匹配性、稳定性的联盟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5 结语
总之,参考咨询联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很强的思维性、社会性和主动性,应该有差异化服务战略,抑或叫特性化服务战略。选择合理的生态位是参考咨询联盟体的前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应是参考咨询联盟体的主要动因。不同馆提供不同类型的咨询服务,不同联盟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分散占据不同的服务主体区域。参考咨询联盟体要在同系统中来实现协同共生、共同发展,尽量实现生态位分离大于生态位重叠。当然了,咨询联盟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生态系统,要根据用户的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生态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实现咨询个体的协同进行,实现可持续生态位。
参考文献:
[1]万伦来,达庆利,虚拟企业类生物机制及其生态位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59-65
[2]沈太维,曹利军,成功等,企业生态位维度分析,科技与管理,2006(2):72-74
[3]夏有根,刘剑虹,图书馆生态位概念及基本原理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24-28
[4]纪秋颖,林健,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核心能力评价方法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9):145-150
[5]胡振学,张宇辉,基于生态位构建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分析当代财经2010(2):68-73
[6]武玉英,田盟,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战略联盟形成研究,统计与决策,2008(6):174-176
[7]田大伦高级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8]刘晓燕,阮平南,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29-31
[9]刘希宋,金鹏,喻登科,基于生态位的管理职能与竞争战略新探,生态经济,2008(1):52-55
[10]鄢小燕,李名洋,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现状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0应用版(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