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宣讲企业文化范文

如何宣讲企业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宣讲企业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宣讲企业文化

第1篇:如何宣讲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宣讲会 互动性策略 应用 案例

1. 概述

“宣讲会”这个名词对在校大学生来讲一定不陌生,是企业校园招聘活动中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校园宣讲的成败也直接决定整个校园招聘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为企业宣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窗口和展示平台。因此,为了校园宣讲更有针对性和影响力,应该企业如何参与校园宣讲呢?在决定参加校园宣讲前应注意些什么事项呢?如何提高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呢?如何从学校返回公司后是否就标志着校园招聘结束了呢?还有哪些后续工作需要做呢?等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否则,校园宣讲一定是有缺憾的,本文从校园宣讲中互动性策略运用入手,对校园宣讲过程和组织给予一些建议。

2. 校园宣讲流程

传统校园宣讲会多以企业介绍为主,为达到宣讲效果,宣讲会一般会有以下流程:首先,将宣讲内容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或者招聘专用的视频材料,借助多媒体设备,强化宣传效果。其次,宣讲人员要充满激情,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其演讲内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多介绍学生关心和有兴趣的内容。最后,应明确宣讲会招聘活动日程安排、简历投递渠道和关注问题,并留有通过一定时间与现场人员进行互动交流,用亲和力、热情与认真的态度等等来体现公司的用人理念。

传统校园宣讲在最初一个阶段由于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为导向,关注学生发展,一经出现曾引发高校学生前所未有的参与度,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校园环境的不断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其受众群体逐渐向90后转移,宣讲中需要更多个性化和创新性手段的运用,以提高参与人员的存在感和积极性,因此,互动性策略应运而生,也使宣讲会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3. 如何创新运用互动性策略

作为企业与学校潜在应聘者互动营销的重要手段,宣讲会中互动性策略的创新与运用可有效激发学生热情和参与度,提高企业知名度,而如何运用这一侧略,如何通过创新来提升宣传力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校园宣讲心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互动性策略需要与宣讲会宣传主题高度契合,若能够透过互动性策略来传扬公司文化和理念会更有说服力。

(2)校园宣讲会准备阶段需要做好互动性策略包装和宣传工作,可通过趣味或者个性宣传形式做好宣传预热工作。

(3)互动性策略需要学生参与进来,有一定学习和体验乐趣,可带动宣讲会现场气氛,执行性强。

4. 互动性策略创新案例分析

在每年的校园招聘季,各大企业都会在校园内开展专场宣讲会,通过这一面对面沟通的活动,公司可以向学生宣传雇主品牌形象,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以及招聘需求等等,从而吸引有志加入的优秀毕业生,并且培养他们从而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人才,以下结合著名外资企业X企业的宣讲案例,来分析说明互动性策略的创新应用。

4.1案例宣讲主题概述

X企业近年来在中国多个大城市举办了多场校园宣讲会,并均取得了成功,并在其中一次校园活动中发展了新的校园宣讲主题“舞出职场第一步”。围绕这个主题,其校园宣讲会将主推的三大内容“培训”“导师制度”与“尊重个人发展的文化”,创造性地用不同的三种舞步A、B与C进行类比,舞步元素将被融入到X企业的校园宣讲会中,意图使整个宣讲会更加生动有趣,更具互动性。

4.2 互动性策略策应用

4.2.1 互动性策略总体策划

校园宣讲主题紧密围绕“成功舞出职场的第一步”,通过舞步形式诠释以下理念:1)在X企业工作就像跳A舞步,在这里有最先进、全方位的专业系统培训,每一个员工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不断提高专业技能;2)也像跳B舞步,企业会为每一个员工安排出色的舞伴,也就是企业里的导师制度,来引导帮助大家跳出完美的职场舞步;3)X企业尊重员工的个性创意,企业的多元文化和创新体系鼓励员工创造出像C一样的特色舞步。总之,X企业提供的是一个极大的舞台,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帮助发掘应聘者各方面的潜能,迅速完成从学生到行业精英的转变,通过一次次精彩的表演和自我展示,收获事业上的成功。

互动性策略作为校园宣讲的主线贯穿于前期预热和正式宣讲整个过程当中,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邀请学生们参加。企业负责人可针对舞步映射的培训,导师制度与尊重个人发展的文化进行详细解决,传播企业用人理念。

4.2.2 互动性策略前期准备

为达到宣讲效果,在宣讲会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在准备宣讲活动的高校内进行提前预热,预热材料需进口宣讲活动主题,具体前期准备要点有:

(1)在校园内醒目位置重点进行宣传,如将在学生出入比较频繁的地方放置彩色宣传的地贴和活动易拉宝,确保引起学生注意,学生们在校园内看到彩色宣传地贴和海报后,拍下自己与地贴或者海报合影的照片。

(2)通过微博或微信等方式进行网络宣传,如发动学生将所拍照片分享至微博并发送到企业公共账号进行传播。

(3)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奖励,如通过抽奖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奖品可为当下流行的电子产品、学习用品等。

4.2.3 互动性策略现场解读

宣讲中A、B和C种舞步互动性策略的运用除了增强现场宣讲的趣味性以外,需要对其与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进行重点解读,具体讲解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A舞步与培训

a) 在X企业工作就像跳A舞步,会给初入职场者最顶尖最多元化的系统培训,让你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b) 通过学习-练习-进步不断循环,个人的努力加上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会让每一个员工站得更稳、舞得更美。艺术和职业上的卓越,都需要相同的磨砺和执着。X企业是初入职场者成就明天的起点,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助力其的每一次进步,让平凡逆袭,让追求卓越成为一种习惯。

c) 企业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系统多样的培训体系,包括专业培训学院、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网络、海量行业专精知识库和丰富的在线学习课程,只为确保入职者的每一步成长都基于完善、科学的培训和学习,进而将其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行业精英。除了凭借业界领先的专业技能培训体系培育金融和咨询专才,X企业更重视提升每一个员工的软实力和创新商业思维能力,为入职者的每一次进步和腾飞储备完善的知识、先进的技能和领先的思维。

(2) B舞步与导师制度

a) 每一个优美的舞步,都离不开引导和配合。当一位优秀的导师手牵手,像朋友般默契,初入职场的同学们就会踩着正确而坚实的步伐舞出自信和精彩。在X企业,导师将引领其在职业舞台上踏出优美的舞步,完成一次次精彩表演。

b) 与传统导师制度不同的是,X公司的导师更重视同学们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在X公司,导师时刻关注个人的成长,耐心交流,当遇到项目难题,或是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导师都会在身边,指引同学们轻松应对。

(3) C舞步与尊重和创新

a) 个性不是特立独行,而是绽放自我的C舞步。在X企业,不仅尊重个性、包容差异,更鼓励每一个独立思考的头脑在更大的舞台发挥最大价值,多元文化和创新体系让个性彰显、让创意闪光、让你绽放自我,让理想照进现实。

b) X企业相信,只有尊重个体,创新才可能发生。因此,提供开放的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态度,并且鼓励员工彼此倾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团队中施展个性和才能。同时,X企业也在努力创造多元化的舞台,将不同背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人才聚集到一起,推动创新的想法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2]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边文霞.员工招聘务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2篇:如何宣讲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典型氛围 培养思路 典型梯次 成长瓶颈

0 引言

典型工作关系到员工专业技能的提升、综合素养的提高,影响着员工队伍建设的好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典型工作,把抓典型作为日常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

1 建立良好的典型工作氛围

典型工作开展需要良好的氛围烘托,这是抓好典型工作的外部条件,也是先决条件。那么氛围如何营造呢?

1.1反复引导员工正确理解典型工作开展的意义

典型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企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典型多,说明这个企业各项工作开展得好,企业的被关注度就会提升,同时典型个人、集体在各类技能比赛、先优评比中所获得的荣誉多、奖励多,对典型本身而言也是有很大利益的。当我们引导员工真正理解这个道理后,员工对典型工作的配合度就会提升,老典型会持续、主动地发挥自身作用,带动更多的员工学习;一批对岗位工作充满热情的青工也愿意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希望自己成长为典型,得到企业的关注。

1.2通过一定的宣传手段不断加深员工印象

在典型工作开展中,可以坚持每日“一表一讲一关注”,即利用工作早会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表扬;利用小故事宣讲活动讲述典型工作中的故事;对技能水平、工作业绩进步较大的员工加强关注度,让员工时刻感受到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同时在抓典型过程中必须加强宣传工作的力度,在内部宣传上,结合工作会、小故事宣讲活动,利用好各班组宣传栏展示典型事迹和风采。在外部宣传方面,有计划、有重点的撰写典型的宣传稿件,积极在本地各主流媒体宣传典型,扩大和提升典型的知名度。要深入基层,切实挖掘和收集一线员工工作事迹、班组建设、精细管理、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准确的去采写宣传稿件。这样树立和宣传的典型才有说服力,才能树得牢、树得住。

2 确定明确的典型培养思路

抓典型工作需要有明确、清晰的计划与思路,要提前把握好选树、培养的对象,明确如何打造与培养,并预期出最终达到的程度与效果。

2.1有的放矢制定典型的选树与培养计划

企业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典型的选树与培养计划,综合全局,在年初时结合全年工作重点、企业发展方向等,考虑本企业所需要选树和培养的典型,如真情服务典型、节能降耗典型、青年先锋典型,精细管理集体等。典型的选树要覆盖各个岗位、各个工种,真正实现“班班有先进、岗岗有典型”的目标。并注意将日常材料、故事撰写与典型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侧重点放在所选树的典型身上,保证培养对象日常有亮点的积累与被宣传的过程,并对照年初典型培养计划,帮助典型提升与成长。在年终进行典型总结时,做到让典型成长见到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在先优评比中,这些典型才能树得住、站得牢。

2.2要坚持对典型的梯次与分类管理

要把典型类型进行细化,按照普通典型、重要典型、重大典型分类,为典型准确定位。同时,还始终要坚持典型的梯次管理,做到使典型的发展具有衔续性。一名普通典型,如何成长为重要典型?已经打造成为重大典型的员工或集体,如何才能进行突破?这都是典型的梯次管理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正确的典型梯次与分类,能够让典型在档次上形成逐级递增,让每一级的典型都有努力方向,形成对典型的激励。同时我们对每一名成长中的典型都有一个明确的培养方向,无论老典型、新典型,都细致帮助其制定成长的规划,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平台,才能更利于典型的成长。

3 帮助典型突破成长的瓶颈

典型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瓶颈,制约或阻碍典型的成长,如何帮助典型成功突破成长瓶颈,也是在抓典型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

3.1易成为制约典型成长瓶颈的问题

大家对老典型的技能水平、工作业绩等各个方面期望值都非常高,很多技术难度大、流程繁琐的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先想到一些知名度非常高的老典型,甚至面对一些困难时,一些岗位员工就想“这个工作这么难,他是典型、是骨干,理应由他来做”的思想,尽管老典型是努力的做到“急难险重冲在前”,却仍然避免不了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同时长期紧绷的精神状态也会使老典型出现压力大、思想疲劳等问题。

对成长中的典型,往往最易产生的情况就是当他百般努力之后可能没有达到他心中所预期的目标,比如说参加技能大赛,某一名员工非常努力的备考,他自己认为准备的非常周全,可是成绩出来,他总是差那么一点,反复几次下来,这名员工就容易感到灰心,会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还不如庸庸碌碌的工作落得清闲。

另外,通过调研了解到有一小部分青工,他们思想态度积极向上,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在员工当中口碑也十分好。但是他们有一个严重的弱点,就是不敢于展现自己的能力,对在众人中展露头角有一种含羞甚至害怕的心理。

3.2帮助典型突破瓶颈的措施

前两种思想状态是最容易产生,也是危害最大的,那么如何去疏导典型这种不良情绪,排解思想上的疲劳呢?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拓展性的活动,利用夏季组织郊游、参观活动,开展一些文体娱乐竞赛,让典型的心理得到放松,给典型提供心理调整的空间。对于成长中的典型,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过高,要让其觉得每一个短期目标都是较为容易实现的,这样才能激励他不断的去尝试实现下一个目标。对于不敢于在正式场合下展现自我的员工,发现他们往往私底下反而非常活泼,那么他们多数是由于长期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导致心理上产生“假性内向”,一遇到严肃正式的场合,就胆怯、畏缩。那么我们就要多制造这样的机会给他,在工作早会中,我们设置安全经验分享、小故事宣讲环节,就让这部分员工来讲故事、讲安全案例,锻炼他们的口才、应变能力,并且通过对他们的肯定和赞扬让他们认识到其中的益处,不断激发其勇于展现自我的积极性。同时适当的给予青年骨干一些“重担”,使他们感受到企业对其的信任与重视,会激发一些青年骨干的干劲与信心,在锻炼了青年典型们的独立顶岗能力、协调能力等的同时,工作完成的效果也会远远大于预期。

典型推进工作对于员工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助推作用是不可估计的,因此抓好典型的选树与培养十分重要,将影响典型工作的关键因素掌握好,有侧重、有针对地制定措施、推进计划,必将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精、团结协作的优秀团队。

参考文献:

[1]宋俊超.浅析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欧阳新年.企业文化认知与塑造[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7

第3篇:如何宣讲企业文化范文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对接,还需要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订单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企业希望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理解和认同,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尽快为企业创造效益。学生希望能够提前感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人才理念,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做好准备,提前进行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学校希望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在规范班级管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将订单班打造成一个优秀班级。将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有利于学生在学校期间逐步完成向企业员工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企业文化管理、缩短就业适应期,将对学生今后顺利就业和企业文化品位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2.1构建基于企业文化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企业培养一流员工的要求,在学校与企业优势资源互补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文化理念下的职业素养融入其中。课程设置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体系,要根据企业要求和企业文化理念引入相应的课程,并对原有课程进行删减或重组。将企业的管理运行模式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相当于企业、教室相当于车间、上课相当于上班。

2.2共同打造校企联合教学团队。

在选送校内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学校邀请企业管理专家、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宣讲企业文化与内涵,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团队应多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按照企业项目工作路径在校内实施现场教学,以便学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

2.3精心设置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室的布置要能够体现企业文化,需要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完成。教室的布置不一定要很花哨或者面面俱到,但是要能体现出企业文化,并将该文化与班级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教室布置成企业的工作场所,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此外,也可以采取办专题黑板报、在教室的书报角放一些企业的报刊杂志、悬挂一些与企业相关的宣传标语等方式。宿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宿舍的布置和管理完全可以借鉴企业的模式来进行,让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室和宿舍的每个角落。

2.4构建基于企业绩效考核办法的学生评价机制。

企业一般都会在订单班设立奖学金,用以奖励优秀的学生,激励其他学生共同进步。企业奖学金的评定可参照企业绩效考核办法,以企业的用人标准为导向,结合企业对职工的评价标准构建班级学生评价机制。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评价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来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评价结果是评定奖学金的依据,也是企业录用学生的重要依据。

2.5加强学生与企业的交流。

在订单班的日常管理中,除了校方的班主任外,企业人员也要参与到班级管理。这样既可以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也有利于加强企业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努力,搭建学生和企业的交流平台,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增进学生和企业的交流。比如,定期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了解企业,提前感受企业氛围;举办校企论坛,让学生直接与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优化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3、展望

第4篇:如何宣讲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策略研究

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断形成的,涵盖对企I员工的精神熏陶、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价值观等方面,其中最能决定企业文化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因素就是对企业员工在精神方面的培养。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具体强调的是“人”,也即员工的相应技能与素质可以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一、我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1.忽略企业文化的人文内涵

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往往是企业创造者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同时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总结得出的,在企业文化的宣扬中往往会忽视其本身的效用,而只是在表面进行这一项“面子工程”,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内容不能与企业员工的思想达成一致,导致真正凝结了企业工作者的工作经验的文化等不到适当的升华。

2.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不能只是一个漂亮的花瓶,必须要结合企业的经营范围、业绩水平、员工综合素质来进行设计与发展企业文化,如果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只会适得其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运用企业文化时,必须将符合企业现状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融合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点点滴滴中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

3.企业文化忽视人力要素的发展

无论何种规模的企业,归根到底都是有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构成的,然而现代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发展中越来越不重视对个体的培养,而是一味地要求员工创造利益。殊不知,当员工的个人素质得不到合理的优化,他们何以提供优质的工作。只有不断丰富个体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才能提供具有创造力的服务。而现代企业往往以追求直观利益为前提,总是忽视对员工本身的尊重,不能合理地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肯定与鼓励。这些问题都导致企业无法留住优秀的人才,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构造。

二、如何体现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

1.尊重个性差异。

每个人生来都是与众不同的,从性格到处事方式再到工作能力都各有不同。在企业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就首先要关注到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而不是制定一套刻板的行为标准来限制人的行为规范。在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背景、不同社会经历的人通过企业的这一组织汇聚在一起,往往不同的组合也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时就要求企业能够做到充分重视每个个体的个性。以人为本并不是强调一味地一视同仁,而是要求企业灵活变通的根据不同员工的心理需求制定不同的管理的激励机制。现代企业在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时,一定要摒弃传统企业文化的“大熔炉式”的管理机制,也即要求员工都按照相同的标准行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加速企业的规范化,但是长久下去,员工的个性被束缚,他们也就难以创造出更具特色的高质量服务。

2.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紧紧跟随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根据员工的不同文化需求开展一系列展现人文特色的文化活动,满足企业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使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在无形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具体的活动如下:(1)开展文化知识宣讲会和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企业员工在充实自我的同时拓宽业务知识面,提高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2)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一定要有效利用高科技技术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不仅要利用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企业文化,更要通过此平台吸收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尤其要学习其他企业在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的提升自己。(3)组织游览参观活动。要想更好的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不能固步自封,要定期地组织企业员工参观游览那些可以充分体现先进文化的企业和景观,在丰富企业员工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更加直观的使员工的人文意识得到了加强。(4)举办形式各异的文娱活动。企业可以在保证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完成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企业员工开展文娱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强员工与企业之前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已轻松愉快的方式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员工的内心深处。

3.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良好的沟通对于解决争端、促进了解十分重要。在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时,有效的沟通可以充分体现企业领导层对于基层员工的重视与尊重,也能体现基层员工对领导层的信赖与理解。这对于维系企业各级别的员工之间友好的和谐关系十分重要。首先设置畅通无阻的沟通途径,让每一位员工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其次要丰富信息的传播方式,让员工在各种工作环境都能自如的传递自己的想法。最后企业的领导层也要养成随时随地充当聆听者身份的习惯,及时倾听员工的心理诉求。领导层除了要感知员工传递的直观信息外,也要细心观察在平时工作中的隐性信息,比如对于员工工作能力的考察,员工情绪是否稳定,员工的工作环境是否适宜等信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构建完善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三、结束语

能否对人才资源予以合理的配置与利用,体现了一个企业领导者对人才、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力,更是体现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能力。企业的利益增长固然重要,但是在企中运营中对人才的引用与培养加以重视,鼓励人才大胆创新,才能是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道琴.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2]游娜.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构建及其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张连平.浅议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黑龙江金融,2008,(10):25-27.

第5篇:如何宣讲企业文化范文

——写于进入公司一周年之际

去年的4月1日是我进公司的日子,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在**房地产公司工作已整整一年了。回首过去的路径,还眺未来的征途,苍苍莽莽中,感觉自己和身边的同事仿佛行者,一路风尘却也一路高歌,一路艰辛却也一路执着,行者的脚步一向勇往直前,公司的发展必然风光无限。

在公司成立不到两年的短短时光里,在陈总的英明领导下,创造了许多骄人的业绩:开发了**市一次性规划面积最大的东湖苑小区;一年开工面积达44万平方米,居全市第一;开发项目建设创市级文明工地率100%,居全市第一;一次性通过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双体系认证,成为全省第一家获双体系认证的房地产企业;小高层设计引入中复式结构设计,为全市首家;……;业绩之多不胜枚举。

当然,在思考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思考一些存在的问题,因为成绩毕竟属于过去,它所构成的只能是回忆,最好能站在未来的角度考虑现在,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

我进入公司已整整一年,对公司也有了很深的感情,我很愿意向关注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注公司的成长,现就将我对公司的几点思考向领导作个汇报:

关于贯标,这是我从本职工作来说第一个应该思考的。在陈总的英明决策、高度重视、悉心指导下,公司已经成功地建立起了质量/环境双体系,并通过了认证审核,然而如何保持好体系,使其更好的为公司的发展服务呢?现状不容乐观,随着审核的通过,证书的获得,有些部门也就将体系文件束之高阁,贯标程序抛在脑后,每月的工作总结一拖再拖从不按时编报,现场管理有所松懈,记录保持应付了事,等等等等,理由只有一个字——忙,忙能作为理由吗,况且真的很忙吗。关键问题在于,思想意识上的重视程度,尤其是部门负责人的思想意识,应该加强他们的贯标意识教育,比如采取对他们专门培训、领导教育、加强交流、举办活动等等。

关于企业文化。正如陈总所说,一个企业优秀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呢?企业文化是软指标,甚至于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不能以硬指标来衡量的,我们是否可以采取这样的一些措施:编发公司刊物(刊物中可以让每位员工投稿)、多制造一些员工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开展一些文化、游览、体育、座谈等活动,另外提高员工素质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于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一个大的概念,在这里我所思考的只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工程——“为什么房屋单体完工后,小区各项室外配套工程的衔接以及施工进展总是不尽人意,每次都要等到分房前一催再催,始终不能做到在分房前各项室外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呢?”;另一个是关于分房——“我们常说分房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使分房时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呢?”。我认为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应该加强总体策划(用ISO标准语言来说叫做“产品实现的策划”)。对于小区房屋建设和相应的各项配套工程我们可以在一开始就作一个全面的策划,编制出详细的计划表(明确人员责任分工,确定招投标时间、队伍进场时间、项目开工竣工时间等),并随着工程建设进度,加强计划的动态管理,作好项目的衔接与协调,保证计划的实施。对于分房工作也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是策划的内容而已,就是先明确分房流程,然后根据流程作好策划,实施时还要作好分房现场的布置、操作流程的指示以及政策法规的宣讲等等。版权所有

关于沟通。只要人活在世上,就离不开沟通,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从相互了解到相互信任都源于沟通。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沟通更是至关重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哪一环节少得了沟通。我们公司每月一次的工作例会,应该说为全体员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机会。不过为了更好的进行沟通,是否可以考虑每周公司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都开一次工作例会,让大家随时了解公司发展的进程,也能随时掌握公司各部门的工作进程,并且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当然还可以考虑厂务公开或信息通报等多种沟通形式。

第6篇:如何宣讲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国家电网;培训创新;培训室;课程开发

作者简介:刘冰超(1987-),女,陕西西安人,陕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管理人员培训部,助教。(陕西 西安 710032)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70-02

目前,陕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之一。在陕西省电力公司及兼职培训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近几年建成了许多高水平的实训基地。[1]“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培训室”是其中之一,这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培训室”2012年10月11日顺利通过公司专家组验收。培训室展示内容丰富、手段新颖,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多视角展示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推广的丰硕成果,是陕西公司员工素质的培养基地、企业精神的教育基地、国家电网文化在陕西传播实践的承载基地、激励进取的创新基地和发展改革成果的展示基地等。建成至今,已接待江苏省电力公司以及公司系统约300人次的参观学习。

一、公司企业文化现状和培训面临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所产生的行为规范,直接引导员工的工作方向、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文化不仅仅是文字所能代表的外在表象,更是其所形成的智慧力、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合成力,越来越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谁能够拥有先进文化的优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国家电网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对品牌元素不断进行梳理,增强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发挥文化统一思想、凝聚队伍的作用,通过文化引导员工的思想和行为。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近几年,为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形象,国家电网公司已精心打造一套独具特色和极富内涵的品牌识别系统,形成富有电网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掀开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新篇章。在企业内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企业文化培训是具体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文化强企战略,推进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笔者发现目前的培训工作尚且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下。因此,如何在企业内部对全员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将企业文化培训工作体系化、流程化、制度化,是一项需要研究的课题。

1.培训方式固化单一

通常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时,会将地点设定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以展示幻灯片、播放影像记录和宣传片等传统培训方式进行企业文化宣贯。通过研究调查显示,员工作为成年人的受训对象,对于这种以大学授课的灌输模式为主的培训方式,会有种先入为主的厌倦感。这就导致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参与和思考,无法积极主动去配合培训师参与课堂活动,影响培训效果。

2.培训内容简单枯燥

国家电网“五统一”(“统一的价值理念、统一的发展战略、统一的企业标准、统一的行为规范、统一的公司品牌)企业文化体系通过较强的宣传力度已经在系统内产生了广泛的认知,但是员工对于这些内容尚且停留在一种浅显的意识状态下,仅仅对琅琅上口、排比押韵的文字有种表象了解,并未究其深层意义。这就导致其错误将企业文化等同理解为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等文字,而企业理论和理念却在大部分员工中缺乏执行和实践。如何将“五统一”企业文化体系与日常工作相联系并在培训内容中加以体现,让学员能够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3.员工意识消极淡薄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错误理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企业文化误认为统一服装、统一标志,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却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文化的内涵和基础,因此就给人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或者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在宣传标语,问卷调查,文体活动等,将企业文化的认识停留在形式主义的概念上。第二,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家电网,公司通常重视科技创新、技术变革等硬实力的发展,而忽略了企业文化这种软实力发展。然而文化就像血液之于身体,是确保企业竞争力持久、基业长青的软性因素,为此要形成长效的管理和培训机制。

二、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建设路径

纵观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史,经历了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的国家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之后政府监管、技术革新的双管齐下让电力短缺的局面得到基本遏制,目前网厂分离、特高压等科技进步让国家电力事业的步伐愈加平稳,这段历史同时成就下来电网人历经坎坷、穿越风雨的思想积淀,逐渐转化、积累为“五统一”企业文化体系。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即是把这种文化的积淀结合创新的培训模式再次传递到员工队伍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对公司全员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是具体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文化强企战略,推进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原则是建立“大文化”的培训模式,将企业的历史传统、资产经营谋略、营销战略战术、生产操作规程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纳入培训的范畴,在进行文化培训时,根据人员的层次差异、工作内容、接受程度,针对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从而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在挖掘企业文化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从培训需求到培训课程的转换,设计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学习课程,循序渐进提升员工对国家电网企业文化的理解度、认知度,促进企业文化在管理和行为上的落地。

1.科学划分培训对象,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1)按照“层级”划分,贴近岗位特征内涵。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文化进行全员培训的要求,培训对象可以划分为五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班组长、基层员工和新入职员工。结合各类岗位业务特征,针对特定培训对象和培训需求,开展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训。

对于高层管理者,在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时,内容的安排更侧重于如何实施战略决策、企业伦理、文化创新,国外一些电力企业如何构建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的本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战略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如何实施文化变革等内容。

对于中层管理者,培训的侧重点在于如何领导下属、实施考核、团队建设中体现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与管理技能的结合;拟定培训计划与选择培训案例,让中层管理者理解如何把公司战略分解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安排。[2]

新近人员系统性的企业文化培训则分为很多方面。可以包含企业的蓬勃的发展历程,让员工增加归属感;企业愿景和企业精神,让员工在进入每个时期前做好充分的认识和准备;职业道德与良好行为习惯、规章制度,让员工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企业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体系,让员工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

(2)按照“职能”划分,贴近员工实际工作。企业的培训工作一定要掌握成年人的学习心理。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不断衰退,但理解力相对增强。对于所学内容不再是疲于应付考试,而是注重以实用为导向的能力本位学习。不同部门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需求也不一样。以对象的职能不同确定相应的文化培训内容,并将文化培训与实际工作特点相结合,可以使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在各单位、部门得到最为充分的运用。进而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使分布在公司生产、营销、基建、管理等各领域的员工都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从而避免了以往文化培训与实际工作相脱离等问题,使文化培训能够直接服务于员工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员工事业的发展与进步。[3]

根据国家电网的专业职能类别,区分对待讲解的内容,与工作职能有关的企业文化知识重点讲解,跨专业、交叉学科的知识点则要求学员做一般性了解即可。比如针对客户服务的一线员工,要着重讲解“统一的行为规范”。因为统一的行为一方面来源于思维的同化,另一方面更需要制度的固化。统一的企业标准是在生产作业和管理流程上实现规范化管理,那么统一的行为规范就是要在员工的行为上实现规范化管理。我们可以通过让员工集中学习相关文本教材《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国家电网公司基本礼仪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国家电网公司员工服务“十个不准”》、《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交易服务“十项措施”》,来培养员工共同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和服务承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展现公司全体员工基本素质,树立公司整体良好形象。

此外,如何把企业文化同员工个人的职业规划相联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新入职员工在应聘工作之前对公司有浅显的了解,在进入公司后对公司愿景、公司使命相关企业文化进行学习,让新员工把公司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计划与个人职业规划进行融合,让员工在发展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可以为公司的整体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2.创新企业文化培训方式

激发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动,必须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讲求技术性和艺术性,对载体进行设计。根据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和公司企业文化内容,创造出更多健康向上、生动活泼、让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各层次员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1)走出枯燥课堂,多模式培训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培训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使培训流于形式。而应该走出课堂,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变“教学式”为“体会式”,提高员工培训的参与度。[4]

陕西省电力公司通过建立“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培训室”,变课堂培训为展厅参观,将展厅变为企业文化展示和培训的教育基地。利用展板、互动触摸屏、弧幕电影等多元化展现形式,让受训学员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感受公司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成果。这种平面展示与动态互动触摸屏相结合的方式,以艺术效果的冲击和现代科技学技术的应用,转变以往枯燥的受训模式,营造现代感与强视觉吸引力,寓教于乐,令学员和来访者产生兴趣,提升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培训的号召力。

(2)转化抽象文字,切身体会文化力量。针对新入职大学生的培训,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性文字渗透组织成行动性强的活动,让学员在短时间内对企业文化加深印象。比如国家电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责任、创新、奉献”,这短短的八个字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学生而言,是无法完全理解其内涵的。我们就可以开展诚信义卖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诚信,邀请一线巡线工讲述什么是责任,参观特高压以及750kV变电站或者观看国家电网在科技领域的先进成果宣传片体会创新的力量,组织张思德电力服务队、电力员工先进事迹宣讲团让大家认识到什么是奉献。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用具体的案例故事来诠释文化,使文化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更丰满。比如公司在抗灾抢险、重大保电、优质服务、爱心奉献、电网建设方面涌现出大量先进人物、典型事迹,通过颂扬国家电网人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国家电网的企业文化的精髓。让员工切身地体会到文化指引行为的作用——就是依靠每一个员工的一言一行去塑造公众心目中良好统一的企业形象,让参加培训的学员能够自发“感悟”,自觉自愿地遵从和维护企业的制度和文化。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支撑培训体系。企业文化的建设除了依靠完善的培训体系,丰富的活动,还应有健全的制度保障,力求将企业文化培训形成一整套基本制度体系,进行长期的认真贯彻并执行。比如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考核评估、激励奖惩机制,重点提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考核评估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原则,减少程序化检查。认真贯彻执行培训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优化企业员工队伍结构、提高企业人员整体素质、建立企业文化竞争力的目的。

三、结论

企业文化培训不同于企业的其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是将一般的理论知识进行透彻讲解并结合实际操作让企业员工理解并懂得掌握即可,而企业文化培训还必须依靠大量的企业文化案例结合基础理论增强企业文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企业文化培训要切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特征,任何企业文化都是其通过历史的积淀并传承下来的。先行的企业文化培训工作要通过科学创新的培训方式和健全的培训体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文化强企战略,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员工整体完善提高和持续改进的素养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冰超.中澳合作办学中职业规划与发展管理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43-44.

[2]王初东.企业文化培训的良性发展[J].人力资源开发,2006,(3):68-69.

第7篇:如何宣讲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就业质量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标准不匹配是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教育部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均体现出,高职学生就业要以针对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达到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要求零距离对接,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然而,根据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在深度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集中在学生的管理问题上,究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需要随着校企合作的大环境进行改变,需要创新。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将企业文化引入学生管理当中,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的融合,使学生提早了解企业文化,促进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提高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基础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学校发展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情绪情感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学校的‘意识形态’。[1]”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作风和企业形象。[2]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形成凝心聚力,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规范员工行为,形成企业发展的精神推动力,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两者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规范管理,形成合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不仅能让校园文化更贴近企业,提高企业的影响力,而且将企业管理理念带入到校园管理中,能够使学生今后更快地适应社会。

二、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两者也存在一些差异。比如:校园文化偏向于思想引领,而企业文化较为实际;校园文化偏向于被动吸纳,企业文化是学习型的文化;校园文化突出个性特点,企业文化则注重协调。因此,在校企合作中,迫切需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

1、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社会的开放性更加明显,教育不再是封闭式的教育,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一些社会主流文化已逐步渗透到校园,因此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

2、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围绕这些目标建设符合要求的校园文化。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不长,为了满足各种评估和学校的招生规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同时,很多校企合作院校因为偏重工科的发展需要,重技能培养,轻人文教育。因此,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适时引入企业文化,形成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培养氛围,以思想引领带动行为的规范和价值观的认同,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

3、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

众所周知,用人单位选择人才不仅看中学生的文凭,更看重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的意识。而这些是无法通过专业学习就能具有的,这就要求学校打破原有的校园文化氛围,吸取企业文化中的积极成分,积极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成长,使企业人才需求与学生综合能力达到无缝对接,保证校企合作的效果,从而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最终达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赢的目的。

三、以企业文化进入校园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1、营造具有企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方面,要在校园的硬件建设方面体现企业的职业化要求。可以将企业中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规范意识融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比如:开封大学的“奇瑞重工”专班,学生在上课和实训期间,必须穿戴该公司统一的工作服装,并在实训车间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班级固定教室贴有“精准到位”等企业生产理念,使学生在细节上受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在软件上按照企业真实环境进行学生管理,在学生教室卫生和宿舍管理中实施6S 管理的要求;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期综合测评采取虚拟工作制度,形“奖优罚劣”的竞争机制。这样逐渐使学生建立品质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感意识和团队意识,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

2、邀请企业人员参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和支持。要定期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宣讲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体验等。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使学生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要求,并落实到日程行为管理中,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学校教育理念和企业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开封大学每年定期邀请开封奇瑞重工、郑州海马轿车、海信惠而浦(浙江)电器有限公司、杭州广汽吉奥等多家知名企业管理层人员,利用毕业生招聘会期间,到校进行企业文化的宣讲。使很多低年级同学在校期间就接触到奇瑞重工以“开放包容、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精准到位、激情超越”为内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郑州海马轿车“开放合作、学习创新、自主多赢”的发展理念;海信惠而浦“人为本、技术领先、精益制造、卓越品质”的核心经营理念;广汽吉奥“业绩=专业水平×责任心”的企业管理理念等,从而为下一步顺利顶岗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3、开展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实践中,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同感、职业归属感、职业奉献和职业技能等企业文化。如:积极开展技能比赛、创业大赛、素质拓展训练、模拟招聘和心理运动会等移植企业管理理念和具有企业文化特点的活动,使企业文化能够有机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要大力开展校企共建交流活动,加强学生与企业员工的沟通,让学生在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中,学习他们精准的技艺和敬业的精神,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最终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比如:开封大学定期组织学生到奇瑞重工有限公司借助企业素质拓展训练营设备,进行团队训练;通过在企业组织学生参加机械类基本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真实场景的技能训练;通过每年组织学生到奇瑞重工参加企业元旦联欢会,体味该公司“军队、学校、家庭”的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企业归属感。

四、结语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持续健康发展,而高质量的就业更是学生、学校和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虽然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提早融入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搭建了平台,但如何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的融合,是有效地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注 释】

[1] 张晓拔,朱志海.试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36).

[2] 吴玺玫,周思勤.管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26号.

第8篇:如何宣讲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贫民教育;冠名班;资助育人

一、中职学校贫困学生的情况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农民或城市工人的子女,家庭收入有限,所以贫困学生比例大,数量至多,故而中职教育又称为“贫民教育”。再者,中职学校留守学生数量多,加之中职学校学生多数是“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行为习惯差”的“三差生”,他们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对国家助学金有正确的认识,但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是“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采取国家助学金措施,这也是对在校学生的一种精神补偿,是应该的”。

二、目前中职学校资助体系的缺陷

1.资助形式较单一

中职学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主要有国家拨款的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即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中职生所有农村(含乡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除此之外,对在校的15%学生实行贫困生生活补助,即国家每年给每位中职贫困生发放2000元,用于日常生活,以助中职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2.资助育人效果不明显

中职学校在资助工作中,由于信息传播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许多中职学校及班主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评选过程中,而忽视了将国家的这些优惠政策及时宣传到每一位学生,这就使很多学生对国家助学金政策不清楚,对助学金发放的意义和作用不了解,从而未能达到国家发放助学金的初衷,而是停留在表面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学生的思想问题起到资助育人的效果。

为解决目前中职学校资助体系的缺陷,我校努力构建校企合作资助模式。

三、实施校企合作资助模式

1.政府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讲究的是经济效益,唯名利是图,要想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必须政府出面。首先,当地政府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校企合作相关政策、管理办法、法律法规等校企合作制度,使校企合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是给企业吃定心丸;接着,政府要竭尽所能吸引企业的眼球,出台相关的校企合作奖励机制,比如说,对积极投身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扶持,包括员工招聘、土地使用、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在校企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要给予奖励,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这是促进校企合作的动力源泉。

2.企业积极参与,发挥引领作用

(1)企业应根据用人标准、企业文化,设立自己的专项奖学金,引导学生去获得专项奖学金。学生要想进入该企业,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学习企业文化,这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获得企业的奖学金,那得奋发向上,按企业要求完善自我,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内在潜力。

(2)企业提供实习岗位,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成学生与社会“零距离”接触。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进入企业生产的第一线,跟着企业的师傅们进行技能锻炼,师傅们除了对学生进行技能上的指导与培训外,同时要做学生思想上的导师,使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不仅能够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达到思想上的净化与升华。学生进入企业不仅仅是检验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效果,熟练自己的技能,同时与社会“零距离”接触,以便毕业后快速地融入社会,从而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发挥企业文化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应该多渠道向学生灌输企业文化,并安排培训人员给学生宣讲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3.校企合作模式的资助形式关键是中职学校要扮演好主角作用

(1)学校与企业要密切配合。目前,校企合作基本上采用的是“2+1”人才培养模式,即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前两年在学校。企业应学校的邀请,按用人要求对刚进校的新生进行初选,组建“冠名班”,并与“冠名班”的学生签订培养合同。学校按企业的要求开设课程,对学生进行培养,宣讲企业文化,并为企业提供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的一切资料,企业定期对“冠名”班的学生进行考核,同时对符合企业奖学金条件的学生发放企业专项奖学金。

(2)学校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潜力。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与学生接触很多,所以要让班主任参与校企合作育人中来。班主任对困难学生进行跟踪帮扶,有助于学生更快地了解企业,顺利深入企业学习,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学校要做好宣传工作。学校要通过表彰大会、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多渠道地、积极地宣传参与校企合作的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和优秀成果,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典型,营造自立、自强的校园文化,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己走出贫困。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意识到只有靠自己才能摆脱贫困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过思想关,意识到贫困不是错,错是怕贫困,贫困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改变的,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争取在学校努力学习技能,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争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实用型技能人才。要互相沟通、学习、协作,释放心理压力,在互帮互助中实现自身价值,用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

参考文献:

第9篇:如何宣讲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企业文化 一体化教材 共赢

有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大学生平均一次就业率不足70%,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技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相对稳定,2009年技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有些重点技校甚至达到了100%。在全球经济危机和竞争的影响下,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优势成了技校发展的强大后盾。但就业与对口就业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咨询机构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中的一组数据显示,2009届技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为57%,较2008届年下降了四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前有四成多的毕业生从事着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这种盲目就业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在职场选择上的偏差。如何利用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指导是每一个技校教育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关于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这个概念起源于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撰写的《选择职业》一书,他的人职匹配理论是最早出现的职业指导理论。1908年5月1日他在一次报告中第一次使“Vocational Guidance”这个名词作为职业指导正式诞生的标志,故帕森斯也被誉为“职业指导之父”。简单而言,职业指导是对个人选择职业的指导,使人们在正确地了解自身的基础上充分的认识职业,合理地选择职业及职业发展方向的过程。

二关于校企结合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Cooperative Education演化发展来的。企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的参与和配合,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技术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如何校企结合进行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及促进就业,许多技校都已经有了专门的教师和部门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但是归根究底,就业的方向和规模都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为了使职业指导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必须在校企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指导。

首先,将企业文化带进课堂,融入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关注的是企业的非经济因素之一―――人,企业文化对员工有深刻的影响,比较集中的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形象、价值观、工作目标、责任心、归属感及职业满足感等。这些都是一般的会计事务所文化。企业文化的介入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定位,有助于他们尽早的从中学的学习模式中脱离出来,这对今后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除了将企业文化带入课堂,还应将企业文化融入技校的校园文化,这是使校园人迅速转变成职业人,使其最快适应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有效途径。职业素养的培养必须渗透到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在制度文化建设中,技校要善于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实施与企业接轨的实训管理制度;其次,学校要大力举办诸如企业文化艺术节、模拟职业面试、技术创新竞赛、创业竞赛等渗透企业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活动。另外还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入第二课堂,开展有关促进沟通、合作、交流、决策等能力的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社团活动中塑造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符合时代潮流、满足企业需求的职业素养。

其次,与企业合作开发一体化教材,将职业指导融入专业教材

一体化课程是技校教学模式的一大特色,它实现了学习即工作,让学生在较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专业学习。很多技校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一体化校本教材,但是教材开发的重心大多偏向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的结合,内容大多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较传统的教材而言,拉近了学习与工作的距离,但对职业指导这一块比较忽略。大多技校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都比较迷惘,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和考虑,如果专业课教师在讲授知识之前先对学生进行一些本岗位的职业指导,会使得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从而更好的引导今后的学习。将职业指导融入专业课程比单独开设的职业指导课要更有针对性。

最后,加强校企交流,实现职业指导信息化。

社会在不断进步,企业政策与各种岗位规范也在变化,职业指导的内容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实现职业指导信息化是职业指导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技术院校应定期邀请不同的企业到学校与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座谈,宣讲岗位需求信息、用人制度、岗位职责及前景等,让学生获得最新最实用的职业信息,随时了解企业的要求,寻找自身的差距,从而改进学习,使得自己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校企交流是双向的,技术院校要主动走进企业,首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观人才市场,劳务市场,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应聘的场面,了解社会对相关工种的要求。其次还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企业,参观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从而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个性和心里品质。

职业指导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是技工院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经济形式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职业指导不再是学校单方的责任,为了培养优秀毕业生及招到称心的员工,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肩负起职业指导的责任,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毅芳.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