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初中生思维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思维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思维训练方法

第1篇:初中生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提高说话能力教学方法

引言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体功能大于各局部功能的总和。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结构而成,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我国语文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虽有注意,但做得还十分不够,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探讨,以期引起 更多人的关注。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利用课堂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和思维想象力,具有深远的意义。说话训练实践表明,指导、安排学生说话训练,必须做到科学、有序,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景渗透。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积极、自信、规范的表达能力。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既“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又能“言乎其外”?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训练方法。 一、放开“胆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敢说,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 初中生对待说话训练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思想上不重视。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说话,无师可以自通,没有什么可练的;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考试只考笔头,不考嘴皮,能说会道也不能增加分数,练不练说话没有关系。二是心理上不想说或是不敢说。初中生由于年龄增长而发育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大部分人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说话;有些想说话的人又担心别人议论“好出风头”“爱耍嘴皮”等而不敢多说。 针对以上情况,我首先对学生予以正面教育,从社会发展对说话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确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教给学生一些排除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如说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理清思路,拟好提纲,要充满自信。 为锻炼学生说话的胆量,我在每节课前用3分钟让学生说见闻,轮流说;在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来。 二、用好“本子” 所谓“本子”,就是指课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行“说”的训练,培养“说”的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的素材。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教师要把“说”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随时进行训练。 以课文为依托加强“说”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如复述课文;结合语文课本课后的思考练习题进行说话训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讲课文各段的大意,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或句子的深刻含义与表达作用;用优美词语或关联词语说几个句子,用课文中主要词语或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或概括全文的话;仿照文中的“亮点”语言的句式或含义写几个句子或一段完整的话;仿照课文的结构或构思说一说自己类似的经历或见解,等等,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此外,还可以搞精彩语段的朗读、古诗文背诵等,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 三、搭好“梯子” 解决了“敢说”的问题,有了“说”的素材,面临的就是说什么的问题了。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搭好“梯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说几句话,要能打得开思路,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分析,主动灵活地转换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能摆脱传统思维定势的约束,开阔思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高“说”的能力。 1.仿句式、课文说话 教材中有不少句式很有训练价值,尤其是在一些诗歌文中,让学生仿句式说话,效果很好。如《理想》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盛赞理想的意义,比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以让学生仿照这些比喻句,以“爱心”“书籍”等为开头,仿写几句,使说话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 所谓的仿课文说话,也就是模仿课文形式进行口述,学习范文的遣词造句特点。如教学《羚羊木雕》时,我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家遇到的类似课文中的事。这样,对于想说又不知怎样说的学生是一次很好的训练。 2.看板书说话 老师上课都会对重点的词句板书,在教学的适当时候,可让学生看着板书的词句练习说话。如《桃花源记》一课,在了解全文的情节后,我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板书,用自己的话连贯地叙述故事。学生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利于背诵,又提高了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看演示说话 演示直观形象,让学生看后就说。如在教学《核舟记》一课,我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苏轼、鲁直、佛印,根据课文描述,模仿三人在船头姿态,让学生看后说话。这样既理清了文章内容述说顺序,又激发了学生兴趣。

4.看图画说话 教材插图是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拍摄)的精美图画。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教材插图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既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又为促进说话能力而服务。如在《湖心亭看雪》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既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白描的手法,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画,融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场景,理解作者心境。 四、出好“点子” 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说话练习,老师还要想点办法,使学生津津乐道,越道越好。 1.当解说员 一些以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解说员或当导游,以锻炼其说话能力。如《苏州园林》学完后,让学生当解说员,向“观众”介绍这一名闻天下的园林等。 2.当宣传员 教材中关于各地风景名胜文章很多,如《三峡》、《岳阳楼记》、《济南的冬天》等,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当宣传员,介绍各地的风景名胜,力争让听众感兴趣并产生前去观光游览的念头。

第2篇:初中生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20-01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并占据了一定的地位。逐步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率,有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书面认知能力,同时对于拓宽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还能通过写作加强学生的观察与记忆能力,等等。

一、初中学生作文写作难的主要问题

(一)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积累,运用文字、语言表达出对具体事务或是切身感受的认识。而在当前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常常忽略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训练,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这使得学生对语言本身的感知积累不够。再者,现在的学生普遍课业较重,或是词汇积累的意识不够,这就导致了学生词汇贫乏,知识面窄,写作时没有充足的可利用资源。

(二)选材立意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说明了当前的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还较弱,这主要是受到了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现在的语文教育中,不管是对课文,还是课外阅读文章,都喜欢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在学生的思想中只有各种抽象的写作理论,而缺少了整体的全文感知,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不会活用已有的写作理论。另外,作文教学中对创新思维的重视度不够,没有一个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创新思维训练方法,这导致了学生不能获得更多的创新材料,作文想要有创新当然也无从谈起。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率的具体途径

(一)改善训练模式,明确作文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任何教学都应该有它的教学目标,当然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在作文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如善于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认知特点以及心理因素。例如: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性建立一个长期写作训练模式,从而能贯穿初一到初三。初一阶段,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从自由写作出发,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解决学生谈及写作就无从下手的问题;初二阶段,笔者认为可以将写作重点逐步从自由写作转向规范写作,在作文教学中逐渐对学生的写作进规范,逐步解决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写的问题;初三阶段以自主写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将自己的情感与个性融入到文章中去,帮助学生如何将文章写得更好。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将作文教学活动,构建成集思维形式、写作兴趣与写作习惯于一体的作文训练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善于鼓励,善于赏识学生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常都会采用整体评价的方式来对全班作文的优缺点进行评价,针对优点来讲,大部分教师都是筛选出来众多文章中几篇有优秀的作品,然后督促学生进行范读,来加强学习。这样的传统方式会让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心理上感觉自卑,逐渐失去写作信心,得不偿失。

因此,现代作文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们应该保持“赏识”的原则公平对待全班的每一个学生,不管写作水平如何,在给出建议时,要善于对学生实施鼓励手段,帮助学生提高信心,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什么是成就感,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

例如:进行点评的时候,在段落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细节,落实到段落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要善于抓住学生作品中的亮点,然后以鼓励为原则来给学生指出需要改善或多注意的地方。这样的评价的方式,会逐步让学生内心产生一种温馨的感觉,激发写作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全班的写作水平提高。

(三)积极推行课外阅读,激发写作灵感

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量,也是作文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因此,课外阅读积极推行是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初中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课外阅读习惯,积极为他们推荐符合他们年龄特征与需求的阅读书籍,并培养他们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经过一定的泛读,再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精读转型。作文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阅读状况与实际写作技巧有机结合起来,获得双赢。

三、结语

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率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分析,加强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

第3篇:初中生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古今中外在科学技术上有所进步的人,除了有渊博的知识以外,他们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科学技术上的创造性想象,又都离不开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世界上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从小就注重孩子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普遍重视图和图样知识、技能的普及和提高,以及通过它们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教育。

人的能力可分为一般和特殊能力两类。所谓一般能力是指各种活动都需要的一些共同能力,如观察、思维、语言、记忆能力等。所谓特殊能力是指各种活动所需要的专门能力,如表演、绘画、计算、设计能力等。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对工科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特殊能力,但它们又不同于一般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人们常说的想象能力,就是形象思维能力。心理学指出,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想象并不是单纯的表象再现,重要的在于加工改造,没有加工改造,就谈不上想象,更谈不上创造发明。

制图中的空间想象能力虽然有其独特的内涵,但就想象的心理过程来说,它与通常所说的想象能力是一致的,它也是对过去感知得来并通过记忆保持下来的表象,实行加工改造,从而进行“再造想象”及“创造想象”。所不同的就在于空间想象所采取的方法是与众不同的,它要根据二维平面图形想象出三维空间形体。正是在这点上,空间想象能力有其独特的内涵。

空间思维能力又具有什么含义呢?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以及对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其中逻辑思维能力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进行思维的能力,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能力。我们所说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正是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有其独特性,因此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必须坚持由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反复过程,也就是由实物到投影图,由投影图到立体的双向过程。

应该指出,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空间想象能力是借助于“想象”,空间思维能力则更多的借助于“推理”,当然在推理过程中也有想象。

在制图教学中,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呢?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适度运用直观教具留有抽象思维余地

要学习、掌握制图这门课程,需要一定的空间概念,而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高职校学生均在刚进校的十五、六岁年龄开始学习制图,而这时还没学过立体几何,因而他们初学时就感到难以理解,在多年的制图教学中发现学“点”时学生是最茫然的。由于制图中是用二维平面图形来反映三维空间形体,解决问题是在空间进行的,这更增加了思维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进行认识,正确贯彻直观教学原则,适度运用直观教具。

如点的投影规律贯穿于整个画法几何的始终,是学习其它内容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始建立空间概念、掌握投影规律的起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可以借助于教室中的黑板、地面及墙面所构成的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加以说明,还要应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演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的直观印象,加深对三维空间的认识,然后再利用直观教具论证点的投影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点的空间位置,准确地画出点的投影图,反之根据点的三面投影图又能正确地想象出点的空间位置,进而再将这些点放到简单的形体上进行投影分析。这样就使得学生初步认识了二维平面上的图形和三维空间上的实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即开始建立了空间概念。

当然运用直观教具不是教学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并且借以培养和扩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直观教具一般用于初学阶段,初学时还可自制简易模型,帮助理解空间与平面的关系。但要有选择地运用直观教具,不能滥用直观教具。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为空间想象作准备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力就是观察能力。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认为:“观察力的完善具有很大意义,它是研究人员和学者在日常活动中的必备品质”。就制图教学而言,培养观察力的重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以及对物体形状、大小、方位和结构等特征的知觉能力,使学生充分地了解三维空间几何关系,并能够通过各种形体确定组成形体的基本单元、数量、相对位置和组合形式,进而能够了解各类物体的形状和组成的规律性。同时还应使学生善于从物体视图中确定特征视图(绘三视图时应先画特征视图),并能从视图中分离出各个线框和图线的对应关系。

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分析,进而掌握其投影规律,比如,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看得比较肤浅,而有的人却看得比较深刻呢?这是因为有的人只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有的人却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学生在观察实物绘制投影图时也是一样,有的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物体的结构特点,而有的学生则以偏概全,一无所获。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特别是进行图物对照观察时,更要求学生细心领会图形是如何反映物体的。如果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观察大量的形体,使学生将观察的形象储存于脑海中,并记住一些典型实物及图形,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形体中分辨出各自的形状特征,这样就为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奠定了基础,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然而,一个人知识面的宽窄将会影响想象力的高低,一个刚踏进高职校的初中生,知识面是有限的,这直接影响他的想象力。因此,作为制图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仅局限于制图本身,而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机械、建筑等知识,有步骤有选择地讲解一些企业生产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及时地将制图方面的新动态、新理论向学生进行介绍,以开拓他们的视野,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使其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三、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发展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是按照逻辑规律,逐步分析推导,最后获得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合理结论的思维,在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既能够利用积存的空间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来解决空间形体的构思和表达,也能够利用投影概念、空间几何关系及投影规律进行合乎逻辑的设想、推理、判断来解决空间较为复杂的构思和表达。如在进行读图教学时,可以采用看图搭积木,看图画立体草图,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等方法,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的训练对学生特别具有挑战性,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方法。据一视图补画另两个视图的练习,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因为可能每题会得到十多种正确答案。

但教师在按照逻辑思维基本规律进行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常规性思维,必须在传授知识经验的同时,鼓励学生突破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所谓逻辑思维是凭借一般的现成的知识经验,按习以为常的方式解决思维任务的那种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根本特征。当然创造性思维必须以常规性思维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