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景区宣传策划方案范文

旅游景区宣传策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景区宣传策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景区宣传策划方案

第1篇:旅游景区宣传策划方案范文

1.景区旅游与节事活动的关系

旅游节事活动较传统节事活动更为灵活,可以因地制宜,适时开展。同时往往需要常变常新,根据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添加新的内容,以对游客产生持续不断的吸引力。根据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主题文化,通过详细的策划组织,不仅可以推销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强化旅游地的文化品味,还可以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形象,增加游客数量,以获得涉及面更广,影响程度更深的形象推广效益。节事活动只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存在,对其主题性、参与性、娱乐性和地域文化的融合性等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些特点决定了节事活动在景区的管理和营销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可贮存性、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旅游景区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游客消费过程不同于其他,这同时也使得旅游景区营销区别于其他产品营销而具有特殊性。

近年来,国内的各大景区都依托自己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节事活动的开发与营销,以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参与体验、宗教文化等为主题的节事活动层出不穷。旨在提高景区经济效益、促进景区设施建设和整体环境的改善、扩大景区知名度、提高景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如新疆那拉提的天马节、吐鲁番葡萄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这些旅游节事活动与旅游景区主体形象相符合,具有较鲜明的地方色彩,切合举办地的实际情况与风俗习惯,而且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娱乐性和观赏性,拉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举办地的形象,弘扬了地方的传统文化。

3.景区节事活动的现有问题

尽管各景区涌现出旅游节事活动的热潮,但是有创意的活动寥寥无几,反而跟风现象严重;有的没有充分挖掘自己的地方特色,主题不鲜明;有的举办时间过于集中,收效甚微。很多景区举办节事活动计划性很差,方法相对单调,手段比较单一;现场组织容易出现混乱局面,缺少应急预案;景区内外重视程度不同,配合力度不够;信息传播手段单一,宣传与营销脱节,活动后期经济效果不佳。像各类的以花卉为主题的桃花节、梨花节、牡丹展、展等,都自称是花卉之乡。既没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主题不鲜明,也体现不出举办地传统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氛围。没有差异化,也就吸引不来游客。还有一些政府主办的节事活动,大都是按行政方式运作,上级分配工作,下级单位领受任务。由于单一的行政手段违反了多元的市场规律,造成节事活动的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

二、节事活动策划与景区特色相结合

1.策划主题与景区特色相一致

旅游景区在进行旅游节事活动策划中,节事的主题要体现举办地的文化特色,坚持创新,把握时代。以旅游景区的主题形象为中心,从节事的策划、活动的安排,到吸引新闻媒体的传播,都要服从景区主题形象,避免有损于旅游景区整体形象的情况发生。

2.景区节事活动策划的创新模式

(1)抓住活动,创意创新。旅游者在活动中感到的是动感和欢腾,在活动过后是愉悦和休闲。活动策划时要注意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要与节事主题切合,具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

(2)确定主题、做好文化。旅游的最终目的是寻求文化体验,而没有文化便失去了活动应有的内涵和感染力。节事主题要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利用,要与景区所要表达的主题文化相贴近,要与景区旅游形象相得益彰。

(3)寻找元素、整合资源。景区的旅游资源是多维度的,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自然类的和人文类的。景区可以利用的元素相对广泛,可以是已有的,也可以是创造的。

(4)串连成线,做好安排。围绕主题,利用资源,设计多种类型和板块的节事活动内容,形成包括游览、体验、观演、竞赛等在内的主题支撑系统。同时注意活动安排的顺序性。

(5)精心培育,塑造品牌。景区节事只有通过品牌化运作和管理,才能形成持久的综合效益,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所以需要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并把旅游节事活动做成一项真正的旅游品牌产品进行策划、包装和营销。

三、节事活动策划与市场营销相结合

节事活动策划不应仅是单纯的策划,策划的过程应与市场营销各个环节相结合,由此才能得出最适合景区的节事活动策划方案

1.景区节事活动的市场细分

景区节事活动策划时需要前期确定市场细分变量,即活动类型、主题、影响力、规模、级别、地域、时间等;中期还需确定变量标准,即依靠调研分析或参考环境来划分变量的标准级别;后期根据选择的变量分析节事的属性特征,最终确定节事所在的细分市场。

2.景区节事活动的目标客户

景区节事活动的营销是把节事这种特殊产品交换给不同的目标客户(即:游客),通过满足不同客户的价值需求,以换取所需之物的管理过程。这就需要在策划时考虑游客决定是否参加某一节事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需要、动机、收益期望、替代品和制约条件等。

3.景区节事活动的市场定位

在进行市场细分和确定目标客户之后,还需结合竞争地位通过SWOT分析来明确目标市场定位。经过充分考虑景区自身的追求及所具备的的资源和能力,明确是要做市场的领先者、挑战者、跟随者还是补缺者。

四、根据景区实际情况确定落脚点

第2篇:旅游景区宣传策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涪陵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1.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被誉为“ 朝阳”性产业的旅游业成为了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增加国民经济最多且带动面最大的综合性产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1997年,全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为6. 17亿人次,是1990年的2.36倍,国际旅游收入达4382亿美元,是1990年的2.72倍;201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为9亿3500万人次,较2009年同比增长6.7%;2012年全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首次突破10亿人次,增幅达7%。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大产业,在不停地发展着。1978年,我国得入境旅游者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排名世界第48位和第41位,而到了1998年,则跃升至世界的第6位和第7位,成为了亚洲最大旅游接待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作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的中国,到2020年将会接待1. 37 亿 人次的入境旅游者,旅游总收入将达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为了快速发展旅游业,各地也都陆续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可见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旅游业的迫切性。

2.涪陵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2.1涪陵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2.1.1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

涪陵旅游资源丰富,有核工厂“816”军工洞,水下碑林白鹤梁,祈雨圣地雨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武陵山,山水画廊乌江以及中国的普罗旺斯大木花谷,除了这些以外,还有石夹沟和惊险刺激的御泉河漂流;在旅游资源组合方面,涪陵旅游资源可与周边旅游资源很好的组合起来,形成优秀的旅游组合产品。向东可以把涪陵的武陵山、大木花乡与武隆的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洞等风景区形成世界一流的景观带;向西可以把蔺市洋人街与重庆主城都市旅游组合起来;乌江画廊还可以与长江三峡组合起来,形成黄金旅游水道。

2.1.2明显的区位优势以及流畅的交通

作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要地的涪陵,近年来已进入重庆市 “一小时经济圈”,明显提高了涪陵旅游的可进入性;三峡大坝的竣工使得万吨级游轮可以进入黄金水道长江,作为长江和乌江交汇处的涪陵,成为重要港口;随着沿江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大缩短了涪陵至重庆江北机场的距离,从机场到涪陵只需几十分钟的车程; 相邻的武隆仙女山将于2015年建成旅游支线机场,涪陵也可以借此机会与武隆一起打造旅游产品。这样涪陵将逐步形成便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就可以更好地提高涪陵的可进入性,促进区内的旅游发展。

2.1.3旅游业发展趋势良好

涪陵旅游业近几年发展趋势良好,2006年,接待游客74.47万人次,旅游收入3.72亿元;2007年,接待游客78.57万人次,旅游收入3.93亿元; 2008年,接待游客82.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5亿元;2009年接待游客87.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7亿元;2010年,接待游客20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4亿元;2011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亿元;涪陵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行业管理等工作,使得区内旅游产业素质得以提升,从整体上增强了涪陵区在发展旅游业方面的竞争力。

2.1.4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涪陵旅游发展

在“十二五”规划中,根据渝委发〔2010〕35号文件出台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以及渝办发〔2010〕372号文件出台的重庆市“一带五区”统筹城乡旅游专项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有助于全区旅游快速发展。前重庆市市委书记提出的“五个重庆”建设,将更好的保护旅游资源,改善旅游环境。

2.1.5大众旅游的迅猛发展与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在2007年,国家出台的假期改革方案,“五一”大黄金周被取消,随着带薪假期制度的实施以及我国法定节假日的增多,则会引发更多的旅游需求,也会使得消费者有更多的时间外出旅行,这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无疑发挥着具有巨大的作用。随着小长假的增多,以重庆本地客源为主的涪陵旅游市场将吸引更多的游客。

2.2涪陵旅游发展的劣势

2.2.1旅游资源开发不完善及对旅游业发展认识不高

涪陵是一个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地区,然而其对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并不完善,导致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同时,由于涪陵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全面,在旅游业规划与开发过程中只单方面的追求数量,却忽略了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质量,导致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使旅游景区景观退化、旅游环境恶化及大大降低了旅游经济效益等。

2.2.2区内旅游产业结构不完整,客源地狭窄

涪陵旅游产业结构初级化阶段,旅游系统的综合经济效益较差,主要是以门票为景区主要的经济收入,在“食、购、娱”方面的建设明显滞后;大部分旅游商品都与重庆市其他地区的旅游商品相雷同,缺乏特色;开展的旅游活动对于旅游者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且参与性不高,更加缺乏地方特色。此外,涪陵90%的游客为重庆市内游客,市外游客仅占10%左右,主要来自四川、贵州等地,客源市场十分狭窄。

2.2.3旅游投入不足导致旅游开发建设不完善

涪陵区2012年的GDP为630.53亿元,在重庆38个区县中居第六位,地方财政收入为68亿元,位居全市第一。但作为传统工业城的涪陵区对旅游业较少的投入加之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建设资金短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目前,涪陵仅仅只有两家四星级的酒店,且位于城内,在向高端旅游业发展这一点不具任何优势。此外,面对当前“自助游”的发展趋势,涪陵旅游班车和景区停车场车位数太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降低了景区的可进入性,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涪陵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对旅游发展认识不清楚以及开发资源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三个“不清楚”:第一是不清楚涪陵区旅游资源的重大价值,第二次是不清楚旅游业在涪陵区的重要经济地位和重大作用;第三是不清楚涪陵区旅游业具有可快速发展的潜力。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涪陵区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受以上三个“不清楚”的制约,并且事实上涪陵区政府并未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来优先发展,致使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尽合理。

3.2 产业基础匮乏

虽然目前涪陵区已经开发了大量的旅游景区,但是大多数景区的开发都不完善且档次规模都不高,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旅游业的投入不够,以至于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区内星级旅游酒店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大规模的旅游发展趋势;区内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较专业的旅游客车,相比较其他旅游发达地区,涪陵区旅游交通明显滞后;区内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也与其他地方的旅游产品相雷同,没有特色。

3.3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建设不完善

从涪陵的旅游公路建设和旅游码头建设上来看,其没有达不到相应的等级,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景区中停车场的车位很少,无法满足大规模的旅游停车需求;对于游客的休闲区域和娱乐空间的规划不够,不能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

3.4 对区内旅游业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旅游形象较差知名度较低

主要是涪陵区对于旅游宣传这块领域的资金投入不足,表现在:一、政府不重视旅游宣传营销;二、区内企业对于宣传营销的较小投入。在“十一五”期间,全区针对旅游宣传营销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效果不大,且在营销上缺少专业的旅游营销人员,直接导致了涪陵区旅游知名度低,不能树立符合自身的独特的旅游形象。

4.涪陵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4.1在思想上正视对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各界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的和支持。政府对于发展旅游业的重视,不应只是表现在加大投资和支持相关旅游项目的建设等项目上。更应把发展旅游业放在涪陵区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高度上。以打造全市甚至全国重点旅游景点为目标,全面制定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工程。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旅游部门贯彻和落实规划,积极宣传获得群众的关心和支持,集一区之力打造魅力涪陵。

4.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对于有意向参加涪陵旅游项目投资的中外投资商,涪陵政府在对于投资商的态度上,应该采取放宽政策和鼓励的措施,不管是在政策上、税务上抑或是其他方面都应给予其一定的优惠,力求营造一种良好的投资环境;此外,还应该让投资商看到投资过后将会产生的不可小觑的经济收益,以此来打消投资商投资涪陵区的顾虑,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项目与投资资本的有机结合,达到有效筹措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的目的,从而促进涪陵旅游业快速发展。

4.3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可进入性

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及对旅游业所拨资金, 完善相关旅游基础设施设备,加快涪陵区道路交通的建设,特别是加快通向旅游景区的公路运输建设,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

4.4广泛开展旅游宣传活动,力求达到较高的知名度和旅游形象

要树立较高涪陵区较高的旅游形象,首先,涪陵区可以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宣传大量有关于涪陵区的旅游活动或信息,这样可以加大对涪陵的旅游宣传,提高涪陵的知名度。其次,要将涪陵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酒店以及旅行社的形象显现出来,使外地游客从到涪陵开始就可以感受到良好的旅游气氛,是游客在心理上喜欢涪陵。

4.5做好规划,提升旅游产品质量

首先要做好一个好的旅游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的内容,做好旅游开发管理和加强对投资商引导的工作。对于特色旅游景区,要重视它的详细规划核创意设计。力求通过实施水平较高的策划方案,开发有质量、有水平和品位高的旅游产品。

4.6注意涪陵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首先必须要把宏观收益放在第一位,在保护本土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涪陵区的旅游业。要保护性的开发旅游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旅游资源的重大作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旅游发展。(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光玮.新世纪、新产业、新增长[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2]《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3]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李胜.涪陵历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4

第3篇:旅游景区宣传策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 西江 苗寨 管理 开发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正在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人们公认的绿色产业和无烟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我们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吸取其他先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走一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发展之路。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变化和市场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讯的发达、交通的快捷等等因素,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逐年提高。回归自然、绿色环保、健康休闲等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这些变化也相继影响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西江千户苗寨在此背景下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影响,其旅游管理和开发工作面临一些困难,许多方面需要得到改善。尤其需要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和外来的力量的参与,这样西江旅游的管理与开发才能更上一层楼。

一、旅游管理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1.体制问题

西江千户苗寨目前“政府+企业”的双重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市场机制,调动、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形成活力,推动西江旅游向深度发展。但是,由于当前受体制的制约,使得西江开发理念不够创新;专业性人才欠缺;景区的开发和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这样一些问题,不是简单以”高薪外聘职业经理人”的方法就能彻底解决的,理顺体制成为当务之急。

2.产品开发问题

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产品同质化、规模集镇化”已经初见端倪。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除了交通要素具备良好条件外,其余要素的开发与发展都存在较大问题,缺乏系统化的思路与创新的思维。例如:西江苗族“长桌宴”在贵州乃至全国的确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就黔东南地区而言,与雷山、黎从榕等区域内的竞争地之间比较则不具备垄断性。

西江现在随处可见的旅游纪念商品则是全国皆有的“大路货”,未体现出西江镇银饰打造工艺的特色以及西江文化。而西江的旅游产品也缺乏设计,镇上短短的两条街不长,再配上电瓶车,“一日游”事实上不过是半日游,同时“住”的要素发展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急需系统化的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指导。

3.农户收益问题

与一般性的旅游景区不同,乡村民族生态旅游目的地不仅具有较高的生态敏感性,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作为世代生活在西江的原住民的老百姓,在旅游开发中不可避免的要参与进来,并且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上而言,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更应该实现当地老百姓的发展。

然而事实上,西江老百姓在旅游开发中虽然也或多或少收益,但实际收入偏低、主动性差。管理部门由于缺乏有效提高农户参与性以及农户收益的策略和方法,已经导致了百姓与管理者乃至外来经营企业之间的紧张关系与冲突。“社区参与”策略,将是西江千户苗寨能否获得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关键点。

4.规划问题

一个高起点、高质量、可操作的旅游规划,作为地区旅游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对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西江千户苗寨虽然早已经启动相关规划工作,但至今规划文本尚未通过评审,因此发展仍然处于自我组织的发展期,而缺乏系统的思维和考量。即便已完成的规划文本在近期能够通过评审,往往也因为规划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导致该批规划的实际效用大大降低。在无法直接解决旅游规划文本的技术性问题的现状下,社会智业团队的支持更显得格外重要。系统性的思考、指导、构建将为西江未来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1.品牌定位

品牌的定位基础,首先是要有区隔,就是避免同质化,景区的同质化,是中国旅游资源开发中最容易步入的怪圈,相对恰当的解决方法就是尽量减少效仿别人。对于西江来说,整合旅游资源,把打造“天下西江、苗岭巅峰”,达到国家4A-5A级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雷山旅游资源的整合,围绕旅游的六大要素,设计出由贵阳或外地到雷山的一晚两天游、两晚三天游的休闲度假和切身体验的旅游产品,以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和促进雷山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2.提升效益

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增加和创新可以创收的旅游项目。西江的旅游开发,建议在学习省内外成功模式的同时,要深度挖掘自身的独特优势,又要与时俱进,民族元素和时代需求紧密结合。正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给我们很多启示:绿色、低碳、休闲、健康、和谐。而西江的资源正好与这些主题相一致,可将苗族的本土资源做进一步延伸、例如增加游客参与到刺绣或者银饰的手工制作过程中来、利用优美自然环境建立自然养生中心,提倡绿色养生旅游、让游客参与农户平时的生产生活劳作,增加互动和体验项目,以实现经济收入的有效增长。

3.创建模式

建立“千户联动模式”。以户为单位,根据每户的具体情况,分为三种家庭:技术型、演绎型和普通型。首先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优先提供千户苗寨村民就业与创业机会,为技术型农户提供作坊式营业场地,为演绎型农户提供表演机会,为普通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并在场地、执照和免税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户就地就业和创业,解决西江千户苗族同胞的实际经济利益,为其创造更多增收机会,激发大家的主动性,营造和谐相处,共生共长的环境。

4.创新体制

建议组建县、西江镇及旅游管理单位的联合体,具体负责西江千户苗寨整体策划和运营,共同将西江旅游提高到新的台阶,探索西江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打造属于西江独有的开发新模式。在机会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引入资本运作模式,利用外来风险投资,加快西江旅游开发,我们应该站在全球旅游产业的高度,拓宽视野,放大格局,才能在旅游文化逐渐多元化的今天,抓住机会打造西江千户苗寨精品旅游之典范,争取成为多彩贵州旅游之经典景区。

5.建立推介联络处

建议西江千户苗寨在省城贵阳设立“西江苗寨文化贵阳推介联络处”,搭建合作平台,主要任务是进行西江的策划、咨询、开发、宣传推介等相关工作。该联络处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贵阳各大旅游运营商(旅行社)、省市旅游协会、行业管理部门及主要客源群体系统等优势资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促进西江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化发展,让贵阳联络处成为雷山县和西江苗寨在贵阳对外推介联络的窗口。

四、西江未来开发的几点建议

1.进行有目标的市场细分

西江千户苗寨的未来发展,可以对接以下三个稳定市场着手:

(1)以省会贵阳为主体,以其他地级市(遵义、安顺、黔东南地区)为发展的“一日游”城市休闲旅游市场,目前这部分市场正在快速稳步增长。

(2)是以周边省市地区,如四川、广西、湖南、广东“自驾游”、“采风游”为主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市场,就初步调查结果现实,这部分市场已有与城市休闲旅游市场平分秋色的趋势,将成为西江最为重要的机会市场。

(3)是以欧美、日韩海外游客为主体的民族文化入境旅游市场,黔东南地区是贵州民族旅游的老品牌,西江具备足够的实力来分流该市场。

2.梳理旅游产品及规划好旅游硬软件

(1)农村社区化

社区化,即指西江千户苗寨要明确自身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定位,而不仅仅是一个所谓的“旅游景区”,更不能简单定位在“旅游区”。西江千户苗寨,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同胞的西江,也是贵阳人、贵州人的西江,同时还是中国的、世界的西江。作为一个活跃的、生活化社区的同时,西江也是一个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是一个乡村生态体验目的地,是一个“他者”可以感知、可以感受、可以感动的社会单元。旅游者在这里不单是进行简单的休闲旅游,而更是体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彼此尊重。

(2)打造精品

品牌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长期生存之道,特别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惟有做品牌做精品,才是保证一个项目难以复制和替代的长远战略。但西江千户苗寨目前尚未打造成为多彩贵州的精品旅游景点,宣传推广方式匮乏。

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加上其深厚的苗族民族民俗文化基础,绚丽的刺绣、精湛的银饰工艺、丰富的歌舞、独特而神秘的鼓藏节、优美宁静的自然生态等等,都是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坚实而绝佳的条件。将西江千户苗寨打造成为多彩贵州旅游“精品中的精品”是战略定位的核心,以此为基点,西江的旅游开发将变得清晰而可行。

(3)细节服务

我们看到,现在的游客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细节、服务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旅游产品说到底是提供一种消费感受,这个感受既包括景观上的体验,更包括心理上的体验。西江千户苗寨的发展,必须通过细节之处创造良好的消费体验,使游客口口相传,来了还想来,重复反复消费。事实上,西江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其旅游开发并没有凸显这样的特点,反而出现了跟风与雷同的趋势。过重的商业化运作气息,乡村建设中的集镇化倾向,以及老百姓的民风转变,都不利于西江苗寨长远经济发展。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只有秉承细节服务的经营理念,才能为西江的精品化发展夯实基础。

(4)营销推广

推广是西江千户苗寨管理与开发的关键,也是营销推广工作的重点之一。

①由有成功推广经验的知名策划担纲,结合旅游及新闻班子记者数个,在制定完整策划方案后,分步、有节奏地开始宣传推介,预热市场。利用的主要是新闻报道、人物专访、新闻会、研讨会等媒体资源。

②通过整合西江现有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浓烈苗族色彩、独具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进行推广,尤其是旅游者参与式和体验式的项目,既有民族文化性,又有趣味性。

③通过较长时间的软性推广和市场预热,在西江鼓臧节或国庆长假期间达到一个人气的,并将这一持续百日。使整个营销工作节奏明显、可控、增大知名度、降低营销成本。

(5)资金筹划

第4篇:旅游景区宣传策划方案范文

《辞海》对“事件”一词的解释为:“历史上或社会上所发生的大事”,一般具有突发性和不可控性;而“活动”一词的解释则是:“为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一般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

911,对拉登来说是一场图谋已久的“活动”,对美国人来说是一个无法预料的“事件”。再例,“汶川大地震”是一个灾难性事件,绝不会有人说它是一场“活动”;但“汶川大地震”募捐晚会,则是一场“活动”。

为更好地区分“活动营销”与“事件营销”,新活动传媒董事长王伟在《活动的力量——后广告时代的营销突围》一书中举了两个比较经典的案例。

茅台一摔获金奖(事件营销)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中国驻外大使黎庶昌把茅台酒送去巴拿马参加万国博览会展出,茅台酒当时包装比较差,是黄色土瓷瓶,陈列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偏僻角落上,与包装精美、色彩华丽的威士忌、鸡尾酒中相比,毫不引人注目,几乎无人问津。情急之下,一负责人将一瓶茅台摔在地下,顿时,浓厚的醇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醇厚四溢的酒香,引来众多外国参观者,最后和苏格兰的威士忌、科洛克的白兰地并列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获得金质奖章。

西铁城澳大利亚一摔成名(活动营销,但一般人误认为是事件营销)

日本西铁城钟表商为了在澳大利亚打开市场,提高手表的知名度,曾声称某月某日将在某广场空投手表,谁捡到归谁。到了那天,日本钟表商雇用了一架直升飞机,将千余只手表空投到地面,当幸运者发现自己捡到的手表完好无损时,都奔走相告。

显然,茅台一摔在短期有限的时间内,赢得了广大的注意力聚集效应,进而推广了自我的内在价值,获得了极大的回报,并造就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品质地位;这一个“摔”的动作,没有预先筹划,更无系统完备的策划,只是一个转瞬间的应急行为。

西铁城扔手表通常被视为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但实际上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事件了,而是一场有策划有组织的活动营销。首先,西铁城在扔手表“活动”之前,借助大众媒体广而告之这一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吸引当地人的广泛关注。其次,扔手表活动“意料之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西铁城“趁热打铁”,配合线下促销和媒体攻势,最终成功打开澳大利亚市场。

总体说来,事件营销主要针对过去刚刚发生的大事或者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策划营销,一般具有强大的新闻效应。事件营销的时机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需要策划人审时度势、抓准时机。因此,事件营销更多是“借事而造势”,借已有的社会重大事件或者具有某种重要新闻价值和文化共同诉求事件来达到其营销目的,例如当年的统一油借“神舟五号”升空打出“多一点,少一点摩擦”的广告语。

活动营销一般经过较长时期的酝酿,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都经过反复推敲。

活动执行与活动策划越契合,活动往往越成功。因此,活动营销一般是“造事且造势”。像房地产企业的开盘活动和旅游景区的节庆活动都在于策划“造事”,再通过媒体的传播和宣传推广将“造势”进行到底。

“事件”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由此策划的事件营销往往是一次性的,时效较差。随着事件的新闻效应越来越小,事件营销的效果也越来越小。活动营销则不同,活动主办方可以策划一系列主题事件,同一场活动也可以重复进行。其时效性依活动吸引力、活动持续时间而定。

此外,两者在运作成本、互动性、媒体运用、适应范围及可控性和风险性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区别。

就运作成本而言,“事件营销”成本低,甚至是零投入。活动营销一般需要严格的预算,运作资金依活动规格、规模而定。

就互动性而言,事件营销往往缺少互动和反馈机制,一般是靠单方向的信息传播来获得营销的目的,其效果一般是提升知名度。活动营销建立了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互动机制和有效的反馈机制,不仅可以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还可以系统开发产业链。风靡全球的“美国偶像”从办活动到产业链的开发,发展成为一个包括音响、制片以及品牌授权的实体产业。

就媒体运用而言,事件营销一般就是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能够吸引媒体主动关注。活动营销强调有效整合全媒体以求极大限度的提升注意力以树立其品牌,像当年的“超级女声”,不仅利用了湖南卫视的播出平台,还有手机短信平台,以及后来网络媒体的大范围传播,到近年的手机微博方式传播。活动营销不仅有效利用了各媒体,而且也有效地整合了媒体,活动促成了全媒体的融合,全媒体的整合也使活动营销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