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韭菜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56-01
一、韭菜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症状
韭菜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有韭菜灰霉病,是韭菜的主要病症,多出现于韭菜正面,表现为白色或灰褐色斑点,植株腐烂甚至死亡,或近地面叶片表面生长灰色霉层,甚至腐烂;韭菜叶枯病,多从韭菜叶尖部开始受病,甚至产生黑色霉层;韭菜锈病,产生黄色斑点,扩大后破裂,形成黄色粉末附着于叶片的正反两面;韭菜干尖症,部分尖叶或外部叶片黄白甚至枯死;韭菜病毒病,生长速度缓慢,植株萎缩甚至枯死。常发生的虫害有根蛆,叶面被韭蛆成虫蛀蚀出多个孔洞,发生腐烂甚至死亡;钻心虫,韭白部分被大量啃食,可造成植株大面积死亡;韭菜潜叶蝇幼虫蛀食叶肉,扩展至整个叶片。
二、韭菜不同病虫害时期的相应防治措施
韭菜种植生长过程中,针对上述病虫害,可以在韭菜种植培育初期做好预防病虫害措施,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不可避免的病虫害后,可根据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救治措施。
1.韭菜病虫害发生的预防措施
首先,在种植韭菜之前,要选定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合理光照和水分。种植初期,应根据其具体生长状况进行施肥、浇水、施药、插架,以保证其旺盛的生长力并可防止由腐烂、干枯或洪涝所产生的病虫害症状。
韭菜初期的施肥和浇水可视其具体生长状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浇水量根据当时天气、土壤状况而定,于此同时进行适当光照和温度,以保证其适当的湿度和充分的肥力。用药方面应尽量保证定时定量,以每间隔十天喷施一次农药为宜。在夏季等韭菜易发生倒伏的时期,故此时更应注意合理插架、施药,以保证其不因腐烂而产生病虫害。同时,应防止韭菜在夏季炎热多雨时发生倒伏现象,可在垄内侧固定木桩,并及时清除废叶和杂草。
为防止韭菜在抽薹或开花结种时营养的大量损耗,应对抽薹进行及时采摘,以保证韭菜收割时的高质生产。同时,处于休眠期的韭菜,对其根部也应进行充分的保养,以保证其贮存足够的养分。
此外,在种植前选好抗病品种,同时加强栽培管理,也是预防韭菜生长过程中产生病虫害,增强其抗病能力的一个必要因素。
2.韭菜病虫害发生时的救治措施
如果就在成长过程中因前述培育不当或气候条件等原因产生病虫害,可用乐斯本乳油、辛硫磷乳油、敌百虫粉混合配伍制剂,采取淋浇或喷洒的方式进行杀虫处理,用药时应尽量避免药物的重复使用,每种药物的使用最好不超过三次。亦可通过晒跟、灯照诱杀成虫的方式,杀灭部分幼虫及成虫。已遭受病虫害威胁的韭菜,在治愈后初期,其生命力就未受病虫害侵袭的韭菜而言相对减弱,因此,此时更应该对治愈后韭菜的实施重点观察,亦可根据其被害严重度来继续施药,以保证其成长速度和抗病能力恢复正常。
夏季到10月份是韭菜韭蛆灾害发生的高峰期,此阶段更应注意虫害的发生。
此外,应对其根、茎、叶、花苔各部分进行适时严格检查并清除杂草,发现叶子枯黄、霉烂,根蛆等现象,应尽早采取救治措施,以免扩大韭菜病虫害受灾范围。
3.韭菜病虫害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针对部分产生病虫害后未得到及时救治的韭菜,为防治病菌蔓延,减小受灾面积,应及时对已受灾韭菜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对尚未遭受病虫害侵蚀的韭菜进行充分保护。
对于正处在生长期的韭菜,发现有发生虫害侵蚀的叶子,应及时使其远离种植区域,运送到远处深埋;与此同时,应快速清除残留在种植园内的病虫害韭菜残留体,消灭虫源,以免扩散病菌造成重复感染病虫害。对该茬韭菜及时收割,可与其他作物进行两到三年的轮作倒茬种植。也可进行生物防治,即在韭蛆虫害发生时,采用l%苦参碱醇的植物杀虫剂进行灌根。还可以采用粉尘防治法、喷雾法等化学方法,也可用70%灭克粉尘每间隔10天进行一次喷涂,或者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隔七天对尚未染上病虫害的其余韭菜喷洒一次。
此外,可通过在韭菜收割后向田间合理增施草木灰,对处于生长期的韭菜每间隔七到十天向叶面喷洒一次沼液等农业措施,同样具有驱韭蛆效果。或在种植区域放置黄色粘虫板,悬挂杀虫灯,设置防虫网等杀灭韭蛆成虫,防止其幼虫滋生。
三、总结
要充分做好韭菜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应从种植初期选种或移栽韭菜开始,到其成熟收割为止的每个阶段都进行预防或治疗,甚至在收割期、收割后的田间处理,都要做好合理的控制并实施监控。大多常见的病虫害都有相对的发病规律,把握其发病规律,在发病初期甚至未发病前做好充分的预防或治理措施,对韭菜的生长危害才会降到最小。此外,对韭菜的生长环境,空气质量,土壤湿度,光照条件等客观因素也不可忽略。也要充分注意不同季节时的病虫害防护措施也应该视具体情况变化。在必要时刻应采用相应的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或农业方法对各生长状态的韭菜进行救治。以韭菜能在无病虫害生长的前提下,保证其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李菊芬,叶枫.保护地韭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2004(06):109-120.
[2]陈晓婷,刘振军,卜常林,李映剑,韭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01):86-87.
[3]焦金霞,韭菜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1(06):74-75.
关键词:园林植被;病虫;危害;控制措施
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性及防治现状
1.1频繁性与长期性
品种多,结构复杂的植物景观在设计和配置方面千差万别,各种植物物种数量丰富,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和主要存在的病虫害。近年来,大多数城市都倾向于从外地引入边缘树种,导致园林植物的抗逆、抗病、抗虫功能下降。此外,由于透气性差,生长环境缺水、少肥,空气质量差和光线不足的原因,导致滋生出频繁和长期损害园林植物的病虫害。
1.2复杂性和特殊性
园林植物的类别逐渐多样化和园林植物本身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确定了园林植物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改革开放时期,异国园林风格开始逐渐引入中国,园林植物种植方法和植物的配置形式灵活多变,比如,疏林草地和规则绿化等就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传统格局。园林中植物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转换了原有主要病虫害的种别和危害。目前,螟虫、5小昆虫(蚜虫、介壳虫、螨类、粉虱、蓟马)为城市景观的疾病和主要害虫的生态进化分支。从全国33个城市近几年的调查来看,蚧虫就有1024种。
1.3病虫害防治现状
当前我国在城市绿化工作上获得了不错的成就,大大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尽管如此,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道路上,人们不同程度地让城市和自然植被环境发生了改变,从而让城市生态状况进一步恶化。同时引入了各种外来植被,建造了大量新的植被类群体,促成了城市植被和园林化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违背生态环境改善的趋势,导致了城市园林植物虫害的严重化。
2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
2.1化学防治
在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的情况下,采用农药防治能够取得不错的防治功效。中国近年来常用爱福丁、吡虫啉、灭幼脲等杀虫剂;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作为常用杀菌剂。施药方法主要采用毒笔涂环、熏蒸和蛀孔注射等。不过化学防治的加强导致了严重的土壤、水体、空气污染。从生态型调控、全面性防治以及害虫生态化治理的角度来看,只以杀灭害虫个体作为单一目的的做法,尽管取得100%的防治功效也并不是最佳的,其必定会导致环境恶性循环以及次要害虫演变为主要病虫。因此,需要采用各生物之间存在的动态性平衡规则,来看待防治措施在林中植物虫害上起到的预防功效,防治害虫的宗旨并不是要杀灭病害,而是遏制住病虫,使其对园林植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小。首先预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预防是补充预防,坚持第一的原则。其次,要达到长时间连续控制措施的效果,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从而使病虫害管理上升到全新的层次。
2.2物理防治
园林中的植物时常遭受大量病虫害的侵入,存在千差万别的症状,因此,大幅度降低了其观光和欣赏价值及其生态功用。需要加强生物综合防治的研究与投入,逐步代替传统的化学防治。目前,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应用上,伤害相对较少的物理控制方法没有形成规模。有条件的地方,环保部门还可以使用超声波、热处理,种子和扦插材料的辐照处理,以消除病原或害虫。在我国北方地区,人们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的天然习性,在春季松毛虫上树前捆扎塑料带,以此预防越冬害虫上树,从而减轻了病虫对植被的危害。
2.3生物防治
近来主要运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微生物制剂、释放天敌、喷洒性外激素等。白僵菌、昆虫病毒、苏云秆菌等是主要的微生物杀虫剂。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已经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毛虫和舞毒蛾。顶孢要防治杨干象的使用,显著影响了一批台山杨树天牛的防治,尤其是在线虫方面。现今,肿腿蜂、姬小蜂、赤眼蜂以及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有寄生性的蜂类天敌昆虫在我国运用比较多;蒙古光瓢虫和异色瓢虫类是主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通过长年生产时间验证已确认,在低人口密度条件下的马尾松毛虫控制中,人工释放赤眼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引言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量发生变化,因此种植人员应根据玉米的生长习惯以及种植经验,总结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技术,同时,针对目前的种植现状,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减少对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使种植人员的经济利益得到提升。
1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1选种
玉米种植的第一步是挑选合适的玉米种子,首先,应确定玉米种植的地区,南北方的温度差距较大,因此在玉米种子的选择上应有一定的区别。在北方一般只种一茬玉米,应根据实际的气候状况来选择种子。北方天气雨水相对较少,玉米需要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同时温度相对较低,玉米植株需要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其次,需要考虑种植区域中常见的病虫害种类,根据其病害来选择具有一定抗性的种子,避免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无法抵抗土壤中的病菌或者害虫的侵袭[1]。最后,选择具有合格标准的种子生产厂家,不同厂家生产的种子质量不同,种植人员在选择种子时不应只顾价格便宜,而是应该选择种子质量较好的厂家进行购买,避免种子后期的长势不能达到要求,影响整体的产量。或者种植人员可以先少量的购买,根据发芽实验中实际的发芽率来进行种子的选择。如在内蒙古区域进行玉米的种植,该地区为北方,雨量较少,同时风较大,在选择种子时,应选择具有抗旱抗倒伏的种子,保证其能够在当地的区域正常地生长发育,实现增产增收。
1.2科学播种
种子选择完毕后,应进行播种工作。在种植前,需要了解种植区域的具体情况,如该区的气候变化,土壤耕地情况以及附近的水源等信息,种植者应根据实际的信息对田地进行合理的耕作,为播种提供完善的准备。北方的玉米一般一年一次,种植时间一般在四月份左右,具体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平均温度进行合理的调整。想要种子能够正常地发芽生长,土壤的温度应大于10℃,同时,其湿度应在60%左右,保证其能够正常地发芽。在北方会存在“倒春寒”,因此,应避免种植时间过早,以防玉米发芽后,气温发生骤降的情况,对秧苗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避免播种时间过晚,种子在雨水过多湿度过大时会发生腐烂的情况,应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玉米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
1.3田间管理
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在进行田间管理时,一方面,控制种植密度。为保证玉米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应为种子预留出一定的生长空间,避免玉米苗在生长过程中养分供给不充足,对玉米的质量有影响。因此,保证秧苗行距在20cm、株距40cm左右,在玉米发芽后长出3~4片叶子时,应进行间苗,将一穴多株的秧苗进行处理,去除相对较弱的苗留下强壮的苗。保证玉米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水肥管理。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的养分较大,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水分和肥料的添加。第一,幼苗期。在此时期,秧苗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不多,根据当地雨水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及时地进行排水,避免秧苗发生内涝烂根。此时应适量的施加钾肥和氮肥,促进植株的生长,同时能够增强抗倒伏的能力。第二,大喇叭口期。在玉米叶片数量达到10片时,则到了玉米的大喇叭口时期,在此阶段是玉米的关键时期,玉米开始抽穗,同时形成玉米粒,因此,应加强对玉米的关注和管理,及时地施加穗肥,同时增加氮肥量,促进穗粒饱满。第三,吐丝期。在此阶段,玉米穗部开始灌浆,此时应施加适量的肥料,减少其中氮肥的含量,在施肥时,可以使用穴施法,提高肥料的实际利用率。第四,成熟期。成熟期分为蜡熟期和完熟期,在蜡熟期是玉米质量最高的时期,玉米的胚乳为蜡状,干重加大。完熟期时玉米的分量降低,同时品质相对降低。在收获时,种植人员应严格的对玉米的成熟状态进行监控,在最合适的时期进行收获,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2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2.1玉米常见病害
2.1.1玉米大斑病。玉米患有大斑病后,主要受到侵害的为叶片部位,该病又被称为条纹病、枯叶病等。患病后,一般在叶片的底部产生灰绿色的水渍样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危及整个叶片,甚至会感染叶鞘和苞叶以及整株,严重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营养运输,导致其逐渐的枯萎死亡,对玉米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2]。在进行防治时,一方面,应选择具有抗病的种子,降低发病的概率。在收获后,不要将玉米秸秆堆放在田间,避免病菌在秸秆中过冬,次年虫害加重。适当的轮作,避免病菌积累暴发,加强田间管理,增强玉米植株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减少其感染患病的现象。在发现患病的叶片时,及时将其去除,避免对其他的玉米产生污染。另一方面,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在发病初期应及时地用药,避免病菌扩散。每亩地使用50%的好速净可湿性粉剂50g,兑水喷施三次,或者可以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甲基布托津可湿性粉剂等常用药剂进行治疗。
2.1.2玉米锈病。在患病后,锈病主要对玉米的叶片进行侵害,同时可能会波及雄花或者果穗。锈病会导致植株的叶片上产生黄色的小点,最后扩散成为锈色的粉末,该粉末为病原菌孢子,后期会产生黑色的病菌孢子。该病的产生主要原因为酢浆草寄主感染,同时病株也会产生感染。在进行防治时,农业的防治措施有:选用具有抗锈病的种子。提高其对病菌的抵抗力。同时,应注意氮肥的添加增加磷肥和钾肥的含量,提高玉米植株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定期对田地附近杂草进行清除,发现酢浆草后及时清除,并检查玉米是否患病。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时,可以使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者使用25%的敌力脱乳油进行稀释喷洒治疗,连续使用3次。
2.1.3玉米丝黑穗病。患有玉米丝黑穗病的玉米又被称为“乌米”,在患病后,植株叶片变硬,植株矮小,雄株的花序发生破坏,穗部的长度变短,同时下部膨大,果穗变为黑色的粉末和丝状物。该病的病原菌是在土壤中的真菌,在玉米种子上进行侵害,在玉米成长的过程中长出黑穗成为次年的侵染源。在进行防治时,应了解该病的发生原因,该病为土传病,玉米长期在同一田地中进行连作,或在田地中积累非常多的病菌,对玉米进行侵害。因此,想要避免发病,可以进行合理的轮作,并对土壤进行深翻,将病菌深埋,避免对种子造成影响。另外,施加农家肥时,应保证肥料已经被腐熟,避免粪肥中携带病原菌感染种子,影响植株生长。
2.2玉米常见虫害
2.2.1地老虎。地老虎的种类较多,又被称为切根虫,其对玉米等作物的危害极大。在地老虎孵化后,各龄的幼虫对于玉米都有不同程度的侵害。二龄以前幼虫对玉米的嫩叶进行啃食,影响其生长发育。三龄以后的幼虫一般在夜间出现,啃食玉米的根茎,造成玉米植株死亡现象,对于玉米的亩产量产生极大的破坏。在进行防治时,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组合应用,提高防治的效果。首先,农业防治。将田间的杂草去除,避免地老虎在杂草上产卵,孵化后对玉米进行侵害,同时,在进行沤肥时应在田地外进行,未经腐熟的肥料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和虫卵,避免其在土壤中残留[3]。其次,生物防治。对地老虎的成虫进行诱杀,减少其产卵,能够有效的减少孵化的幼虫数量。可以使用黑光灯诱杀,或者使用糖醋液和性诱剂等进行引诱杀灭。最后,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疗。将呋喃丹作为药剂进行拌种,以此来进行驱虫。或者制作毒饵进行杀灭。
2.2.2玉米螟。玉米螟是一种常见并且危害较大的世界性虫害。玉米在受到侵害时,心叶会被蛀穿,在雄花出现后,会对其基部啃食,造成雄花折断,随后穗部时,钻入穗部啃食苞叶和籽粒。经过虫害的植株其生长状况不良,同时内部空洞易被折断,同时,穗部的果实不饱满或者无籽粒,导致玉米的产量严重下降。在进行防治时,农业防治措施有:将玉米秸秆集中处理,避免内部的害虫过冬,同时应将害虫寄生的杂草等除去。生物防治方式:一般使用玉米螟的天敌对其种群数量进行控制。赤眼峰能够对玉米螟进行寄生,可以在玉米田地中释放大量的赤眼峰进行防治。或者使用白僵菌或杀螟杆菌等微生物对玉米螟进行杀灭。化学药剂防治:在发现虫害时,使用敌敌畏乳油等进行喷洒,或者根据不同时期的玉米螟危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治疗。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44-01
江口县民和乡是水稻主产区,种植面积约13250亩,近年来,随种子市场的放开,部份种植农户盲目追求换种,且有的病虫发生较重,给增产带来一定影响。根据笔者多年工作实践,将我地水稻主要常发的五种病虫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一、稻瘟病
重点抓好早期预防(即秧田普遍推广施稻灵带药移栽和三环唑浸秧),挑治本田叶瘟,狠治颈瘟的防治策略。水稻分蘖期和破口期是稻瘟病最易患病的生育期,应抓好两个关键环节,分蘖前后凡查到有中心病团或病株应及时喷药防治,穗颈瘟则应采取在破口期喷药预防。可667m2用12%施稻灵悬浮剂25~30ml兑水防叶瘟,35~50ml兑水防穗瘟,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150g对水喷雾。
二、纹枯病
在有水源条件的地方,抓好分蘖未期排水晒田,孕穗以后保持干干湿湿,可以控制发病。对长势旺盛,历年发病重的稻田,在拨节至孕穗期,病丛率达20%—30%时用500万单位井岗霉素晶粉25g对水喷雾。
三、螟虫
主要针对危害损失的二化螟,三化螟,采取“狠抓一代,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一代防治按照早栽治本田,迟栽治秧田的原则规划防治田块,本田重点查已返青芬蘖的早栽田,枯鞘率达3%—5%时,应施药防治。二代螟虫防治应实行分类指导,以二化螟为主的地区,重点防治对象田是在螟卵盛孵期以内,抽穗不到80%的稻田。三化螟发生区防治时期应提早在卵块孵化率5%左右,正在孕穗至抽穗初期的稻田,大约比二化螟防治时期提前7~10天。可667m2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ml,对水喷雾。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35g对水喷雾或拌细土30kg撒施。撒施应注意田间要有水层6~9cm,否则药效不能发挥,在干旱区和缺水田块,建议不使用。
四、稻苞虫
重点是沿山稻区和因缺水、种菜的迟栽田。主要应抓好第3代稻苞虫防治。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正处于孕穗期的稻田,若3龄以下低龄幼虫占幼虫总数一半或百丛水稻有小虫苞5~10个为防治适期,667m2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m,90%敌百虫晶体75~100g,80%敌敌畏乳油100ml,兑水喷雾,以下午16时以后施药效果较好。
五、稻飞虱
重点抓好7~8月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667m2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30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兑对水喷雾。
参考文献
[1]何秀梅. 浅谈水稻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3:271+260.
关键词:棉花;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棉花种植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棉花栽培技术主要就是为了在一定区域内生产更多的棉花,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将密度和高产相结合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是提升了棉花自身的种植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因此要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提高棉花的栽培技术,才能保障棉花产量和质量的上升。
1棉花栽培技术浅析
1.1种子的选择
种植棉花需要选择优良的棉花种子,优质的棉花种子才能保证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农民在进行棉花种子的选择时一定要仔细,要注意选择购买正规厂家的生产棉花种子,不能为了一点小便宜就去购买质量差的种子,质量差的棉花种子在活力标准和成熟值上都达不到相应的标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影响农民一年的生产劳动,此外农民在选购棉花种子时,要注意自身棉花田的土壤状况,选择适合本农田土壤状况的优质棉花种子时棉花高产的重要保障。[1]
1.2播种量的控制
棉花播种的方式主要有点播、条播和育苗移栽三种方式,其中点播的播种量是每个穴中四粒棉花种子,条播的播种量是每平方米中50粒种子,而育苗移栽地播种量是每个穴中两粒棉花种子,以上三种棉花播种的方式适合良性土壤的播种栽培,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除了良性土壤还会有盐碱地或者是偏黏重的,不同土壤间的播种量会存在很大的不同,通常会比一般土质的播种量有所不同,大约会比普通土壤增加十分之一左右。在播种前,农民就要提前做好棉花种子在发芽生长之后的准备。[2]
1.3播种后的管理
选择优质种子播种后的任务是进行棉花的播后管理,农民在播种的前后要及时检查棉花种子的发芽情况,对没有发芽的区域要重新进行播种,保证棉花田发芽率达到预计的目标,随时检查棉花种子的土壤覆盖情况,对没有埋进土壤内的种子要及时进行掩埋。如果在播种之后出现天气干旱雨水不足的情况,会对棉花种子的发芽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农民要及时为棉花种子浇水,保障棉花种子的正常发芽生长。如果遇上大雨天气,农民要及时扶正那些被雨水冲击之后长势变歪的棉花种子,同时对结块区域的土壤进行平整处理,保障棉花种子的生长发育处在一个优良的环境中。
2棉花病虫害防治措施
棉花受到病虫害的时间一般出现在棉株蕾期、吐絮期和花铃期。这三个阶段的病虫害的情况各自不同,棉花在不同生长阶段遇到的病虫害问题也是大不相同的。在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会遇上不同的病虫害问题。但是棉花在生长过程中主要会遇到三种病害:第一是枯萎病,通常发生在棉花生产发育的初期阶段,是由维管束病害引起的,第二是红叶茎枯病,这个主要发生在棉花开花期间,主要是由棉花在生长过程中缺钾造成的,最后一个是烂铃,主要是在棉花吐絮期间由棉铃虫玉米螟等各种虫害问题引发的。[3]
2.1病害的防治工作
棉花种植的农民可以选择农药防死乐或者农药枯黄绝杀来预防枯萎病的产生,棉花发病原因的不同所选用的防治方法也是不同的,农民错误使用除草剂也会引发枯萎病,这时候就需要农药解害灵来稀释和缓解除草剂对棉花带来的危害,对于一般有蚜虫等虫害问题引发的枯萎病,农民只需要选择普通的棉花杀虫剂就可以解决。红叶茎枯病则需要根据实际的发病原因来进行防治,通常情况下都是选用绿丰95和900倍剂量70%的甲基托布律和防治红叶茎枯病的产生和发展。烂铃的问题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是由棉铃虫引起的,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选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来防治烂铃是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
2.2虫害的防治工作
不同的虫害所造成的危害是不一样的,需要处理的方法和药剂也是不一样的,在棉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最常见的虫害是棉铃虫,可以选用市场上专门防治棉铃虫的杀虫剂来预防棉铃虫的灾害,对于玉米螟、金刚钻等其他虫害可以选用乐果乳剂或者如敌百虫来防治。
2.3通过增加长势来抵抗病害
农民在棉花的生长期内还要注意对棉花及时整枝和打顶,以增加棉花的生长趋势,增加自身抵抗病虫害的发生。棉花在顶芽时期会产生大量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会抑制侧芽的生长和发育,打顶可以抑制侧芽的生长,解决掉棉花的顶端优势,使得侧芽中生长激素的含量降低,从而增加棉花的抗病率。
3结束语
提高棉花的种植效益,增加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培育产量高、成本低的棉籽,根据棉花种植环境因地适宜地推广符合当地生活环境的棉籽品种,并且逐步形成规范化的棉花销售市场。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棉花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研究,降低棉花受到外界因素的概率,达到提高棉花产量、保障棉花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再怒热•司马义.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北京农业,2016(04).
[2]张春丽.浅析棉花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技服务,2015(07).
一、死苗症状
1、一至二叶期,表现为黄枯、青枯、恶苗病及黄化苗等,死苗率达15%以上。
五是伤害死苗型。稻苗根、芽遭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咬伤、咬断,或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
1.1烂种、烂根型。播种后不出苗或不能正常生长且迅速大面积死亡,从苗床看可见种子腐烂或种芽腐烂且胚凋萎,揭开地膜有明显氨气味或发酵酸腐味。
1.2青枯型。发生在揭膜后7d内,揭膜后2~3d秧田呈点片状,中午叶片卷成筒状,早晚仍可展开,2~3d检查土壤可见大块肥团,根变黄,根毛、根冠脱落枯萎。
1.3枯萎型。秧苗四至五叶期发生,形似缺肥,开始时叶片变黄,自上而下逐渐枯萎、死亡,土壤检查可见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害虫。
1.4烧苗型。播种出苗后,叶面灼伤失绿,严重时呈白化,干枯死亡。苗床检查种子完好,地下部正常,地上部失绿枯萎。
2、出土前一叶期,表现为芽腐、针腐、腐霉、恶苗等症状,死苗率达30%以上。
二、死苗原因
1、干枯死苗。主要发生在一叶一心期至三叶期,叶片从下向上死亡。原因有:苗床板结耕层浅,土壤蓄水保墒性差,根系不能下扎,遇烈日高温造成苗株干枯致死;或砂性强土壤有机质少,团粒结构差,在秧苗三叶期前后,表土易形成1cm厚的板结层,在水分补给时无法透过板结层,导致叶片卷曲不展,直至干枯而死苗;或底墒不足,播后覆盖营养土太少,覆盖后高温蒸发失水造成种芽干枯而死;或播种量过大,单位面积上秧苗个体太多。
2、病害死苗。二至三叶期秧苗抗寒性和抗病性弱,易发生立枯病,恶苗病为种子带菌,绵腐病常发生在播种至一叶一心期低温阴雨时。
3、青枯死苗。揭膜不当造成温度快速下降,如揭膜过迟,或揭膜时间不当,或揭膜方法不当导致。
4、高温烧苗。薄膜平铺覆盖保温、保湿齐苗,育苗期间,当遇日均温达20℃以上,膜内温度高达50~60℃时,若不及时揭膜通风降温,或在保温齐苗后未及时遮阳降温,温度超过40℃以上时,会发生高温烧苗现象。而播前未用药剂处理,秧苗在膜内高温高湿条件下,易造成稻瘟病暴发,外形似追肥不当引起的烧苗症状,发生严重或防治不及时也会发生秧苗死亡,两者应区别。
5、肥害死苗。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秧田临时培肥,底肥不均匀,肥土未融合,有机肥未腐熟,一叶一心期后秧根下扎触及肥团;氮肥施用过晚;播后耕作层氮素养分浓度过高,地上地膜覆盖,遇高温肥料分解,造成种芽肥料中毒,产生烂种烧芽;齐苗后一次追肥数量过多或施肥不均,施肥后未及时浇水等。
6、药害死苗。除草剂喷施过多或施用不均造成局部用药过量而不能出苗或出苗后秧苗黄瘦的现象。
三、防治措施
1、苗稻瘟、白叶枯病发生及防治
1.1苗稻瘟
水稻秧田苗瘟发生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栽种的水稻品种大多不抗稻瘟病。在防治上:于秧田发病初期,用20%三环唑1.125~1.500kg/hm2或50%灭菌成600~900g/hm2,对水750kg均匀喷雾。发病重的秧田,隔7~10d再补治1次。?
1.2白叶枯病
搞好秧田期白叶枯病的化学预防工作,能有效延迟大田白叶枯病的发生时间并减轻其危害程度,防治重点是该病的老病区及易感病品种。防治时间在移栽前5~7d,秧田用50%灭菌成可湿性粉剂600~900g/hm2,对水750kg均匀喷雾进行防治。
2、秧田虫害发生及防治
2.1稻蝗和稻蓟马
稻蝗及稻蓟马将进入2龄期,是防治适期。秧田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750g/hm2或40%三唑磷乳油2.25kg/hm2,对水750kg对秧苗和田埂上杂草均匀喷雾防治。
2.2灰飞虱
【关键词】树木养护;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前言: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独特的作用,采用适合城市特点的有效方法,相互协调,合理使用和逐步减少化学药剂;同时在设计、苗圃地、植物检验、绿地施工、后期养护等方面做好增强防治措施,使病虫害防治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
1.浇灌与排水
(1)各类绿地,应有各自完整的浇灌与排水系统.
(2)对新植的树木应根据不同树种和不同立地条件进行适期、适量的浇灌应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
(3)已栽植成活的树木,在土壤干旱的环境中也应及时进行浇灌,对水分和空气温度要求较高的树种,须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特别新栽树木或立地环境较差的还应当地进行叶面喷雾。
(4)浇灌前应先松土,夏季浇灌宜早、晚进行,冬季浇灌选在中午进行,灌溉要一次浇透。
(5)树木周围积水应及时排除,新栽树木周围积水尤应尽速排除。
2.中耕除草
乔木灌木下的大型野草必须铲除,特别对树木危害严重的各类藤蔓,例如菟丝子等。
树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疏松,易板结的土壤应及时松土;中耕除草应选取在清朗或初晴天气,过分潮湿的土壤不宜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以不影响根系生长为限。
3.施肥
树木休眠期和栽植前,需施基肥,树木生长期施追肥,可以按照植株的生长势进行;施肥量应视树木生长情况、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乔木胸径15cm 以上的,每3cm胸径应施肥1.0公斤,胸径在15cm以上的,每3cm胸径施堆肥1.0~2.0公斤;树木处于青壮年期欲扩大树冠及观花,观果植物,应适当增施肥量;乔木和灌木均应先挖好施肥环沟,其外径应与树木的冠幅相适应,深度和宽度一般为25~30cm;施用的肥料种类选择应视树种,生长期及观赏和土壤缺肥状况等不同而定。早期欲扩大冠幅,宜施氮肥,观花观果树种应增施磷、钾肥。注意应用微量元素和根外施肥技术,并推广应用复合施肥;有机肥应腐熟后施用,根部施肥宜在晴天,且土壤干燥时施肥,根部施肥应控制浓度,防止肥害。
4.整型、修剪
(1) 要求:乔木每年修剪一次以上,灌木每年修剪二次以上。按生长特性、功能需要的原则进行;乔木、灌木的修剪应以自然树形为主,观赏树木可根据生长发育的特性对树木整形,将树冠修成一定形状。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的时期。休眠期修剪:以整形为主,可稍重剪。落叶树中观花的花芽类树种宜,在花后修剪,其它一般为落叶后至萌芽前修剪。常绿树及抗寒力差的树种在严冬不进行修剪,宜早春剪。
(2) 生长期修剪:以调整树势为主,宜轻剪,有伤流的树种应在夏秋两季进行,应根据各类树木的生长特性及不同要求进行疏枝、剥芽、摘心、去残花、疏蕾、疏果等。
乔木类:主要修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扭伤枝以及枯枝和烂头。
灌木类:灌木修剪应使枝叶繁茂,分布均匀,花灌木修剪要有利于促进短枝及花芽形成,根据不同树种的习性可将老枝齐根剪去,留下新枝。修剪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的原则。
(3) 攀援植物修剪应促使分枝。加速覆盖的攀缠的功能;对多年生的攀援植物要定期翻蔓、清除枯枝、疏删老弱的藤蔓,留新枝。修剪时,切口都必须节,剪口应在剪口芽的反侧呈45度角倾斜,剪口芽部位在剪口芽上方2-3cm;剪口要平整,按培养方向选剪口芽的方向。对过于粗壮的大枝应采取分段截枝法,防扯裂,并涂抹防腐剂,操作时必须保证安全。
(4) 根据树木年龄差异进行修剪。
幼年期树木宜轻剪,一般树冠厚度不得低于树高1/2-1/3,小苗偏于2/3为宜。对强主枝强剪(留的短些)进行抑制;弱主枝弱剪(留得长些)促使生长。对强侧枝弱剪(留长些)进行保持,对弱侧枝强剪(留得短些)促使发芽生长,使侧枝分布均匀;侧枝粗度大于主干粗度或接近主干粗度时,一律从基部剪除;凡侧枝与主干并列或有争夺养分趋势的应予剪除。老年期树木修剪应恢复其生长势,进行更新为主而对于方向性好的徒长枝应予保留,用以复壮。
5.树木防护和补植
(1)浅根性高大乔木在风暴来临前,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护”原则,在六月下旬以前做好立支柱,绑扎,加土,扶正,疏枝,打地桩等六项综合措施。
(2)因自然灾害等造成树木倒伏的,应及时扶正加固,影响交通等公用设施应及时修剪并采取相应措施。
(3)凡易受冻害的树木,冬季应采取根际培上主干包扎等防寒措施。
(4)枝叶积雪时,应及时清除,有倒伏危险的树木应树立支柱支撑保护。
(5)在绿地,景区的枯死树木,应连同根部及时挖除,并及时做好补植工作,做到迟早适时补植。
(6)古树名木在挖除前,必须报经市园林主管部门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擅自挖除。
(7)植季节应以春秋两季种植为主,非种植季节补植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补植后的养护工作。
(8)补植的树木,应选用原来树种,规格也应相近似,若改变树种或规格则须与原来的景观相协调。
6.病虫害防治
(1)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病虫害防治方针。充分利用园林植被的多样化来保护和增殖天敌,抑制病虫害。
(2)引进和输出种苗,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植物检疫法和有关规章制度。
从外地引入苗木、花卉、草坪及绿化材料必须先经植保专业人员检查,确无检疫性病、虫、草害,才能种植,若有其它严重病虫害必须经植保人员进行技术处理后方可种植;本地苗圃出售苗木、花卉、草被及绿化材料,严禁附带病虫原出圃;对有检疫性危险病、虫、草害原的进口园林植物,必须在隔离温室或隔离区观察或处理,经一年以上确无危险病、虫、草后才能繁殖或定植。
(3)应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制定长期和短期的防治计划。
(4)发现危害严重,且大面积发生的,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性采取措施。
(5)必须对本市园林植物危害既普遍又严重的各类蚧壳虫、蚜虫、叶螨、粉虱、天牛、木蠡等害虫,以及炭祖病、褐斑病、黑斑病等病害进行综合防治。
(6)园艺防治
加强养护管理,夏、秋生长季节应适量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禁止施用未腐熟的堆肥、厩肥、饼肥和植物残体,做好排水工作;删除病、虫枝,挡风、遮光徒长枝;对病叶、病枝、病根、病株应及时集中焚毁;结合中耕(冬耕)除草,消灭地下害虫;有土传病原的土壤,应及时消毒。
(7)人工防治
摘除休眠虫体,悬挂或依附在植物体和建筑物上的越冬虫茧、虫囊和卵块、卵囊并集中焚烧;直接捕杀个体大,危害状明显的害虫,有假死性或飞翔力不强的成虫(天蛾、尺蠖、蚱蝉、天牛、金龟子、叶甲);刮刷枝干虫体,要注意刮刷干净,不要损伤枝干皮层。
(8)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推广和施用微生物制剂、BT乳剂和白僵菌制剂。
[关键词]树木养护;植后;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329-01
前言
大树植后的再生能力没有幼树强,移植后的一段时间内树体生理功能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最终枯萎,甚至死亡。因此,需要把大树移植后的精心养护看成是确保移植成活以及树木健壮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 移植树木的养护管理应做好下列几点:
1 地上部分保湿
1.1 裹干。大树移植后需及时及稻草绳、麻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
1.2 遮阴。大树移植的初期以及高温干燥季节,一般需要搭设荫棚遮阴,以降低棚内温度降低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节省材料,且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设荫棚。
1.3 喷水。树体地上部分尤其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所以可以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以及周围空间。
2 促发新根
2.1 控水。新移植的大树,由于其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所以,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就行。
2.2 保持土壤通气良好。让土壤保持良好的透气性有利于根系萌发。对此,一方面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防止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还应经常检查栽植时埋设的通气管或竹笼等土壤通气设施,一旦发现堵塞或积水,应及时清理,由此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
2.3 保护新芽。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可促进根系生长刺激发育等,可以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对树木,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木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另外进行修剪整形。与此同时,在树体萌芽时,要特别注意喷水、遮阴、防病防虫等养护管理工作,以保证嫩芽、嫩梢的正常生长。
3 树体保护
3.1 支撑固定。大树移植后需要立即支撑固定,以防地面土层湿软、大树遭风袭等因素导致歪斜、倾倒。同时,支撑固定对根系生长也有帮助。一般采用三角形支撑固定法以确保大树稳固。支撑点在树体高2/3处为好。支架和树皮交接处可用旧鞋或草包等隔垫,以免磨伤树皮。细钢丝绳拉树应为品字形三方拉树,还要注意系上安全标志物。
3.2 防冻。新移植大树遭遇低温时会产生冻害,需要做好植后的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在入秋以后应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另一方面,在入冬寒潮来临前,可采取覆土、涂白、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措施加以保护。
3.3 防治病虫。大树移植后,对树林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勤检查,一旦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
3.4 施肥。植后施肥对树林恢复生长势有利。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能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通常半个月左右1次即可。一般施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等速效肥料制成浓度为0.5%~1%的肥液,可选早晚或阴天实施叶面喷施,遇雨天则应重喷1次。待根系萌发后,才能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
3.5 剥芽除萌除梢。至于萌芽能力较强的树木,在大树移植后应定期、分次进行剥芽除萌、除嫩梢的养护管理工作,切忌一次完成。需及时除去基部及中下部的萌芽,将新梢控制在顶端30cm范围内,促使其发展成树冠,这样能够降低养分消耗量。
二 病虫害防治措施
1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病虫害防治方针。充分利用园林植被的多样化来保护和增殖天敌,抑制病虫害。
2 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制定长期和短期的防治计划。
3 发现危害严重,且大面积发生的,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性采取措施。
4人工防治 摘除休眠虫体,悬挂或依附在植物体和建筑物上的越冬虫茧、虫囊和卵块、卵囊并集中焚烧;直接捕杀个体大,危害状明显的害虫,有假死性或飞翔力不强的成虫(天蛾、尺镬、炸蝉、天牛、金龟子、叶甲);刮刷枝干虫体,要注意刮刷干净,不要损伤枝千皮层。刮除枝千病斑时尽可能不损伤树体,病斑的伤口处应进行消毒(可用千分之一升汞消毒),然后徐抹保护剂(波尔多液浆:硫酸铜0.5公升,加水7.5-10公升)。
5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推广和施用微生物制剂,BT乳剂和白僵菌制剂。
6化学防治 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必须掌握对症下药,合理使用,适地防治,用量适当,安全使用等原则;应用化学农药,必须选用低毒,低残留(易分解汲无公害的药物;同一种化学农药,不宜连续施用;在一定植物群落范围内应针对性施药,以免伤天敌;化学药剂混用,必须掌握药剂的理化性)。严禁使用剧毒化学药剂和有机氯、有机汞化学农药;操作者未经技术人员同意,不得任意把二种不同的药剂混合使用。
总之,在城市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过程中,既要把握充分发挥树木的生态适应性、保证树木健康的原则,又要根据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特点和树木的生长状况与功能要求,实行科学的养护管理;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资源,又要适时调节树木与环境的关系,使其正常生长,益寿延年,充分发挥其改善环境、游憩观赏的作用,促进相应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关键字:森林病虫害危害防范措施
前言:
森林资源是每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在世界上排名比较搞前,但是人均森林资源拥有量确实是太少了,在这种现状下我国森林资源还面临着诸多的威胁,人类的乱砍乱伐,病虫害的威胁都是现在面临的问题。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对促进人类社会环境的净化,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想要保护好我国的森林资源首先必须直面的问题就是森林的病虫害问题。
1.当前森林病虫害防范工作中的自然危害
1.1害虫种类日益增多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着,但有一部分是以环境为代价换来了,随着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也越来越清楚了环境的重要性。其中森林资源对环境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会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森林资源的破坏一部分来自人类,还有一部分是害虫的破坏,我国的森林病害虫类别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现在的50多种还有继续增加的现象,而且森林病害虫带来的影响极大,造成的损失已经在总量的30%以上。森林病虫已经严重影响了森林的正常生长。
1.2生态入侵的威胁
生态入侵比我国本地的病虫害影响的后果还要严重,因为生态入侵的物种是外来物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入侵,由于没有天敌的限制,他们会大量的繁殖造成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是丧失,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而且仅仅依靠外界对外来物种进行消灭的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典型的外来病虫害物种有: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松材线虫病、枣食蝇等,他们对我国的森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想象的,而且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将她们完全清除。
2.当前森林病虫害防范工作中的人为原因危害
2.1森林病虫害的检测不到位
森林病虫害的检测不到位也是导致病虫害泛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森林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控制环境的优良,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应。一些看管部门的人员只在乎森林带来的经济,从而忽略了森林的病虫害的防治,对其的检测不到位,而病虫造成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旦爆发就可能到达到无法遏制的态势。最后,防治人员只能凭借自己的常识来经行紧急的救治,甚至是一些科学的技术手段都无法使用,导致了森林大面积的损害。
2.2农药的不规范使用
目前,我国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相关设备陈旧、老化,一些高端的生物防治技术还无法做到大面积推广,而且林业部门各个生产环节协作性较差,缺乏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御机制。在这种现状之下,各林业单位常用的防治手段就是使用大量的农药来达到防治的效果,然而大量使用农药不仅仅会对害虫造成伤害,一些有益的昆虫也无法避免,这样就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会提高害虫的抗药性,不利于森林防治工作的开展。
2.3森林遭到破坏
森林病虫害的日益严重与森林环境被破坏有直接的联系。一般针对害虫的防治是利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较高级的益虫对害虫的捕食来遏制害虫数量地增长,但是一旦森林系统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就会使一部分益虫的栖息环境无法满足它们的生存需求,所以它们就会被迫离开,之后害虫们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大量繁殖,最终会变得越来越难以管理,所以说森林被破坏后就无法维持生态的平衡,从而造成虫害的泛滥。
3.针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范措施
3.1提高防治工作者的认识,加强对他们的领导
防治者是在外界保护森林的重要对象,因为他们是走在第一线的人员。想要治理好森林的病虫害,首先要提高防治者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多么的神圣与重要,同时还要领导着他们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与加速国家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做到可持续发展,尽自己最大努力降低森林的经济损失,同时提高森林中树木的生存能力,提高森林木材的质量,改善周围环境质量,从而推进新世纪森林类产业的飞速发展。
3.2加强对森林的检测
想要管理好森林的病虫害,就必须在病虫害大爆发之前就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想要实现这一计划就必须做好森林的检测、预防工作。对于林木的育苗、抚育、管理、调运、移植等环节都要做好检疫工作,派遣专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避免出现遗漏,同时对于外出或者是引进的林木严格把关,避免带有病虫害的林木及产品四处扩散造成更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害虫的蛰伏期冬天以及萌发期春天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检测。还要对害虫的爆发趋势做出预测,以便于面对突况时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应付。
3.3因地制宜,选种良种,合理利用农药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单单依靠外界人工的力量显然是不能够做到完美防治的,有些地区气候寒冷,我们在种植树木的时候完全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这些地区种植一些不畏惧寒冷的树木,一些对其有威胁的害虫就是害怕寒冷,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利用了生态环境做到了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所以加强对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情况及人文因素的了解,选择适合的苗木进行繁育培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还有就是对于农药的使用,毕竟使用农药具有双面性,你能够完全放弃对于农药的使用,但是也不能够过于依赖,掌控好一个度才能做到更好。
3.4保护森林,适当的退耕还林
我国地域辽阔,森林面积分布的比较散乱,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说道人均森林面积我们实在是太少,再加上人们对于森林的破坏,致使森林的生态系统始终无法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适当的退耕还林一方面有利于与我国环境的净化,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另一方面森林面积的扩大能够使森林的生态平衡越发的稳定,到时一般的病虫害无需我们外界力量的插手,森林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将害虫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保护森林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对于病虫害的检测、分析、预防都需要防治工作者们付出辛苦与汗水。同时还要对周边的环境做好勘测以便种植优良合适的木种,依靠森林自身的生态平衡出治理,减少外界对于生态平衡的破坏,特别是农药的使用,通过采用正确、科学的治理方法到达做种的防治效果,保护好我国的森林资源,培育出优秀的树木材料。
参考文献:
[1]宋庆超,张春雨.大岗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1,03:30-31.
[2]张晓军,李锦花,刘比斯等.吉林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吉林林业科技,2013(0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