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故宫博物馆的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

第1篇: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艺术衍生品 博物馆 古根海姆

本文题目是艺术衍生品在当今艺术类博物馆的重要性,重点虽集中在美国的艺术类博物馆与其政策,属国际视野下的外国美术史研究,但基本原则、结论的初衷是希望可以通过笔者的研究学习比对国内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找出不足与待改进之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马琳老师的《美国博物馆经济的来源与构成》一文和去年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都给了笔者很大启发。所以笔者借助两者和书本材料对我国博物院展馆的形象宣传及艺术衍生品的研发稍作学习和思考。

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服务于自身发展,向公众开放,以研究、教育、娱乐为目的,获取、保存、研究、传达和展览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见证。”马琳老师的《美国博物馆经济的来源与构成》一文,主要内容就美国艺术类博物馆的性质、存在目的及资源的分配、管理及投资等经济方面加以分析,从资金来源与构成角度出发分析了政府与私人是如何赞助博物馆的,以及博物馆自身又是如何进行创收的。美国博物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美术馆最大的不同其在经济、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免受政府压力自行管理而独立于政府,所以他们的大型博物馆可以自己建立自己的经营模式品牌“古根海姆”,将分享馆藏放置国际规模,它的自身管理与运营给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借鉴。美国的博物馆资金的来源与收入主要包括政府赞助、私人捐赠和博物馆自身的创收三个组成部分。就这三个方面来说,美国和中国都有政府的赞助;私人捐赠涉及国家财政税收制度我国一时间在单方面无法有很大变化;而博物馆自身的创收在中国博物馆却很少有所显现,其实在博物馆自身管理上是可以有很大突破的。我们与美国体制上根本的不同,我们可以以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为例来看,其周边产品的研发及品牌企业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

第五届西部文博会台湾文创精品馆在西安的精彩亮相以博物馆为主题概念,参展主题为具有博物馆周边商品研发能力的品牌企业,进行文化与科技、设计、商品的创意运作进行艺术衍生品的研发。我国的博物馆文物青铜、陶瓷、玉器、书画等数不胜数,面对历史留下的宝贵文物,博物馆如何做到既能背靠历史做学术上的贡献,又面向未来去科普大众,还能自身研发艺术衍生品进行创收从而减少国家的负担,台湾博物馆在这三个方面都能给予我们良好的启示。尤其是台湾故宫博物馆周边产品的研发与企业的合作的文化创意产业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一、艺术衍生品之文化与设计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精品在与现代工艺设计上的应用体现的尤为明显,先进的技术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富有现代生活的概念创意产品和实用品都给人耳目一新。秦砖汉瓦沙原先的形象基础上作现代工艺的加工,制成系列创意产品家居摆设等,青花瓷系列的环保手提袋、手机包等实用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有不少购买者。而且场馆的摆设也非常有设计感,纷纷拍照留念,仅从现场簇拥的观众来看,已能证明台博的艺术衍生品非常受欢迎。相比较中国大陆的博物馆仅有一些旅游纪念品而没有相关艺术的衍生品和周边产品的研发。

二、艺术衍生品之文化与科技

第2篇: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空间 藏品 光与影

中图分类号:G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96-01

一、博物馆和藏品

1.博物馆意义

“博物馆”名副其实,其中有广博宽泛的各类藏物,其收藏的物品体现了宝贵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品位和精神内在力量。这些藏品都是无法估值的人类瑰宝。博物馆的建立是艺术品被社会大众所欣赏的关键,具有开放性、公众性。它不仅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展示场所,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场所,是人类文明的缩影。

2.博物馆和藏品

许多时候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会更好地体现出其藏品的内涵内容,可以说不同的藏品决定了博物馆藏品内在意义的外化,这便是博物馆的设计内涵。因博物馆,藏品为世界所知;因藏品,博物馆本身成为了建筑艺术。许多时候,许多博物馆本身就是藏品的一部分,甚至是最精华的部分。北京的故宫博物馆本身就是藏品的一员,而且是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一员,它经过明清两朝的历史洗礼,经过了园艺大师的细心雕琢,其本身所富有的历史文化沉淀就是最美好的艺术品。由历史构成的建筑瑰宝,其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书画、雕刻、瓷器等传统艺术的最好储存容器,藏品与博物馆的相互成就,构成了伟大的现实艺术。

二、光影与博物馆空间

1.光影对藏物的影响

文物上的花纹色彩留存时光的印记,在博物馆的光影交叠下,文物格外生姿。文物本身的花纹色彩清晰可见,经过岁月洗礼,细小的、崩裂的伤痕、裂纹展现在大众的面前,有一种历史雕刻的唯美感。光左右我们的视觉,迷惑我们的眼睛。光影在博物馆中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有的光线展现藏物的美感,但是有些却对藏品有所伤害,例如闪光灯。大部分的文物对于光都十分的敏感,闪光灯的光线中含有紫外线和红外线。这些光线对于彩绘、陶俑的伤害非常大,会导致其表面的纤维的断裂褪色,导致色彩变色、掉色。也许我们会认为照一两次没有什么伤害,或者选择用手机进行拍照。但事实上每一次闪光灯拍摄都会造成伤害;手机闪光灯在0.1ms的距离内的光线强度可以和太阳相媲美。所以,博物馆中基本上是禁止闪光灯拍照的。博物馆对于文物的光线设计要求是十分高的。正确的光线设计合乎规定又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甚至一定程度上保护文物。文物在光影艺术下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形成更好的文化气氛,感染参观者。

2.光影对于博物馆空间的影响

光影对于博物馆空间的影响来自于多个方面。在博物馆建筑空间中,光影可以起很好的构筑作用,这里的塑造作用主要是指视觉上的塑造作用。光影可以从视觉上放大博物馆的空间,让人在视觉上感到更加的开阔舒适。光影还可以显现出建筑的形态,可以将博物馆内外部的线条、造型,乃至于每一个细微之处极致地体现出来。让博物馆建筑的美感充分展现,也让参观者完完全全地感受到博物馆本身所带来的美感。此外,博物馆在建设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往往体现着博物馆设计者对于博物馆的精神感情;建筑材料的肌理、线条、一切的细节,都在体现某种意义上的以小见大,以微观现整体。光线的塑造可以让参观者感受建筑的细节与美好。最后,光与影可以对空间环境有所装饰。光线的明暗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不同光影,不同氛围。适合于博物馆设计的光影会在保护博物馆文物的同时体现设计感,体现美感,给人不同的领悟。

3.光影在博物馆的设计之中

将博物馆粗略分类的话大概有艺术类博物馆、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不同的博物馆设计偏向不同。博物馆的设计不会像商品房一样都是一种设计。博物馆的设计来源于藏品的类型、定义的人群、博物馆的性质、所处的地理环境,甚至于气候天气条件。这些具体条件经过设计师的拆解重构,经过人为的设计表达,使其内在含义被转化为艺术化表达。它不是单单的房子结构而是活的精神体。光影在博物馆的设计中以不同的设计形态表现出来。也许是斑驳的光影效果,也或许是阴影和明亮的强烈对比,还有可能是几何形状的光束。在博物馆中,空间和光影构成不同的建筑空间,在不同的建筑空间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都对没有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的人来说,是一种别样的感动。这种光影塑造的空间有与众不同的震撼和独特的美感。

三、结语

光和影在博物馆设计中是不变的主题,是参观者的视觉欣赏点,是摄影师眼中的美感艺术。震撼我们的心理,修炼我们的精神。给我们视觉的震撼,心灵的感动。

参考文献:

第3篇: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信息传递速度,也改变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许多以前在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网上相亲等等日渐风靡,那么将人们的文化生活搬到网络之上,建成一个网络文化活动中心,即所谓的数字文化馆,又未尝不可呢。

一.数字文化馆的设想

所谓数字文化馆,即是以Internet为依托建设网络文化活动中心,换言之,就是建设文化馆网站开展文化服务。建设数字文化馆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信息资源优势、文化信息资源特色向不同地域的用户提供一般的文化信息和关于某一领域内较为专业和全面的文化信息资源的查询,在此之外,还可以提供一些网络文化活动,以方便快捷的方式丰富用户的文化生活。文化馆网站的文化内容可以由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专业技术知识,采用Web的方式、通过Internet向公众提供有偿或无偿的文化信息服务。文化馆网站除提供有关文化方面的信息外,还可以提供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网络导航、站点导航等链接,包括一些旅游类的网站、教育类的网站、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等网站。

二.数字文化馆的建设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应该要多方位考虑,需要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宗旨。具体来说应涵盖以下内容:

1.资源信息方面。

文化馆承担着向大众宣传文化知识,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重任。因此数字文化馆的建设需要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作支撑,其基本应该注意:

(1)内容深刻丰富。在数字文化馆收录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并不能将这些数字资源进行简单的堆砌,而需要网站编辑人员在对相关文化知识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之上,在对网站数字文化资源的编辑过程中,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加工。需要请一些相关方向的专家针对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整体规划、资源建设的方向和以及资源的侧重点的确立进行指导,保证文化馆的资源能够质量高并且内容丰富,以体现文化馆的内在素质。

数字文化馆的资源在形式上应该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可以有文字形式的资源、图像形式的资源、音频形式的资源以及视频形式的资源等等,甚至可以开发出三维立体形式的资源。

(2)全文信息提供。文化馆需要有丰富的内容,且这些内容需要富有个性,这样才能吸引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但是,随着人们对文化信息需求的增加,人们对于仅有目录、索引、文摘等的二次文献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要原始的、全文的文化资源信息。因此,数字文化馆的建设需要全文信息的支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要。

(3)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流手段,而与此同时,人们的交流愿望也更加的强烈。某种意义上说,用户不仅仅只是文化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制造文化信息。充分激发用户参与网站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丰富网站内容,以促进文化馆的建设。因此,在文化馆的内容建设上应该给用户的信息交流提供相应的平台,可以向用户提供E-mail、BBS等手段,让用户能够和网站管理者、文化信息资源的著作者以及其他用户之间进行交流,以此来提高用户对网站文化信息资源内容的参与程度。

(4)开展馆际互访服务。由于各文化馆有各自的特色,为了让文化馆网站之间通过各种合作共促发展以及方便用户对各文化馆之间的互访,可以以Internet为依托,在各文化馆之间建立链接。

(5)链接其他相关的文化网站。文化馆的建设是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的,因此,数字文化馆在本网站提供各种文化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在网站中提供一些相关的文化网站的链接,如数字图书馆的链接,教育网站的链接等,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

2.文化活动方面。

作为文化馆,应该要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举办各种文化展览活动

文化展览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数字文化馆可以设立专门版面,以供自己举办或者一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展览活动。如,可以在网站设立专门的版面,对中国传统书画的历史、发展以及其他相关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说明,另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名作欣赏以及名家教学等项目,使用户可以通过数字文化馆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和较为深入的了解,也可以供一些传统书画爱好者学习一些书画方面的绘画技巧等等。

(2)举办各种文化讲座活动

数字文化馆可以设立专门的版面供一些专家学者开展文化讲座,比如对一些讲座进行现场直播或者转播一些电视台的文化节目等供用户欣赏和学习,比如百家讲坛等。另外,数字文化馆还可以收集一些名家讲座的视频、音频等供用户下载或在线学习,比如哈弗大学的公开课等。

(3)举办各种文化培训活动

数字文化馆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培训活动供用户学习。比如,针对京剧爱好者,数字文化馆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定期授课,或者收集一些专家授课的视频、音频资料供用户在线学习或者下载后学习。还可以让用户通过视频聊天、留言等方式与专家进行直接的或者间接的交流、讨教。

(4)可以建立三维立体的体验空间

所谓三维立体体验空间,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数字文化馆中建立专门的空间,可以让用户在文化馆内对一些名胜古迹、山水河川等进行三维立体的体验。比如,可以设计一个系统或软件,对故宫博物馆等进行三维立体的仿真性复原,让用户可以以主人翁的身份,进入这个仿真的三维立体的故宫博物馆中,能够对故宫博物馆有一种真真切切的感受。

3.文化交流方面。

(1)建立自由活动平台

所谓自由活动平台,是指数字文化馆专门设立一个平台,供用户自由活动,其形式可以类似于现在的微博,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向其他用户展示自己的最新文化创作成果,其他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对其的作品进行相应的点评等;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其他用户,并与之进行交流;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一些文化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2)建立文化娱乐平台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不仅要注重文化宣传和文化传播的方面,还应该为用户提供文化娱乐的平台。如,可以建立一种类似于QQ游戏一样的平台,让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用户可以一起进行自己喜欢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喜欢下棋的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棋友一起下棋娱乐或者切磋棋艺,喜欢诗歌的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文友吟诗作对等等。

三.小结

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许多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我们已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等。因此,笔者认为我们也可以建立一个数字文化馆,让人们也能通过网络进行各种文化活动。而对于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从信息资源方面、文化活动方面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入手。当然这些关于数字文化馆建设的设想并不完善,还需要大家更多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徐晓琳:《数字图书馆建设与运作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李国新:“示范区(项目)创建与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年5月.

[3]李力:“数字图书馆:美国的建设与启示”,《现代情报》,2005年第1期.

第4篇: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旅游;游客;文物保护;矛盾;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在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旅游行业也随之崛起,而拥有文物的旅游景点对于文物的保护工作却又不到位,外加游客对于景点内文物缺乏保护之心,甚至起偷盗的意念,导致了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工作愈加困难,游客与文物保护工作者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而一些著名景点文物被盗事件,则给文物保护工作者做出了提醒。而如果要合理解决这个矛盾,既不能对文物造成伤害,又不能置顾客的需求于不顾,就必须从游客的旅游参观过程入手,分析游客对于景点文物的影响,找出规律,才有对策。

1文物保护的意义

1.1文物的历史传承意义。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数千年的文化辉煌一时。悠久的历史与我们民族善于记录保存历史资料密不可分。一个民族能否正确的对待自己的历史、文物直接影响到其能否屹立于世界之林。而文物作为历史记录的载体,是最能充分反映过去一段时间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可以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历史文化的记忆。

1.2文物保护是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

城市可以使人类生活更加舒适。因而,一些地区的城市规划,盲目求新、求大,未能合理规划老城区历史文物古迹,使得多年的遗存遭到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济南火车站。作为上世纪初东亚,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火车站,这座完全由德国人设计建造的德式车站完全可以称作是老济南的地标。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座经历二战硝烟不曾损毁的车站却被当地政府拆除,尽管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但新建成的新式火车站仍然马不停蹄的站上了历史的舞台。近些年学界普遍认识到了火车站拆除的弊病,决心重建。但是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不值得广泛推广。另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天津西站整体平移。同样是德国设计师的手笔,两座车站的命运截然不同。经过近300米的平移。老火车站仍然作为博物馆保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铁路知识的平台。可见,文物的不可复制属性决定了文物保护工作必然成为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2游客旅游参观对文物保护的影响

2.1正常参观情况下的影响: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实现了全民小康,同时还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远的成果。其中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则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明证。人们在生活日益富裕的同时,还会希望提高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素质,而这就是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众所周知,我国是拥有深厚历史的文化大国,而通过对历史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进行参观,是提升人们精神境界与心灵境界最快速的方法。

但是文物同时也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贵历史遗产,在开放的同时必然会产生破损的潜在可能,这却在另一层面上给本来就艰难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大压力。通过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游人对窟内空气的调查研究,由四十名学生在正常参观的情况下,其呼吸将窟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提高了5倍,空气相对湿度提高了10%,温度升高4度,而这种空气变化对窟内壁画等文物的完整保存有着巨大的威胁。

2.2别有用心者对文物保护的潜在影响:在旅游者中,很大一部分人其实都是抱着升华自己心灵,或者缓解疲劳等目的去旅游的。但是却不能够保证所有人都是这样。在所有的人中,总会有些人抱有其他想法。且不论其有什么目的,这对文物保护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2012年5月发生的故宫博物馆被盗案中就可以看出,始终有人在打“国宝级”文物的主意。而这种偷盗行为,给文物保护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故宫博物馆的安保措施已经非常严格,但仍然没有阻挡盗贼的入侵,这给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另一方面,却是让旅游中的游客与文物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

3缓解游客参观需求与文物保护矛盾的方法

3.1实行预约轮流参观制度:面对矛盾日益突出的局势,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可以做出些许的改革。比如在旅游高峰期的时候,拥有文物的旅游景点可以采取预约轮流的参观制度,每次开放之前都限定进入人数,对进入游客的检查力度也相应提高,并且告知游客此处旅游景点内拥有文物,在进入之后需要按照景点内的要求进行参观。

这种预约轮流参观制度可以减少旅游景点的环境压力,给处于其中的珍贵文物以喘息修复的时间。而游客方面,可以通过适当的购票加预约制度进行人数管控,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好文物,而且还能够照顾到顾客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3.2充分整合现代科技进行景点虚拟引导: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用于旅游景点内的监控与摄像设备数量越来越多,质量和功能也越来越全面,不仅能够有效监督游客,同时还能够对文物进行全天监控,避免损坏之后无人知晓,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而对游客方面,拥有文物的旅游景点可以在游客进入之前给予虚拟影像的事先投放,在游客心理中率先建立文物印象,并且在虚拟影像中向游客讲解文物知识以及具体参观时所注意的事项。

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在对某一事物的第一印象确立之后将很难被再次改变。而根据这一点,可以通过现代强大的虚拟影像技术,对还未进入景点的游客们进行事先的文物境况引导,有目的地在游客心中创造出对文物保护有利的印象,让人们在进入景点进行真实参观的时候主动避免对文物的破坏,这会对后期文物的保护工作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3.3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针对频繁来往的游客,加大文物的保护力度是始终不变的主题。

而如今面对某些别有用心的游客,文物保护工作者不仅需要在文物的完整性方面下功夫,更要在文物的安全性方面提高警惕。故宫博物馆的失窃案,足以让所有拥有文物的旅游景点警醒,因为故宫位于北京,其安保工作一定会比地区景点做的完善,如此严密的故宫都被盗贼攻破,可见地方景点更要加强安保工作。

对于安保工作来讲,地区景点可以吸取北京故宫安保工作的优点,在全面安装监控设备的同时实行轮流查岗制度,实现器械与人员的有效统一,在最大程度上防止盗贼的入侵。

3.4加强游客教育制度:对于游客在景点中的参观,目前很多景点都会配有专业的解说员,对文物的历史等对游客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这不仅体现了景点对游客的用心服务,同时让游客对文物以及其历史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但是在众多的景点中,却唯独不见维持景点文物安全的安保人员,同时也缺乏对游客的教育环节,而这种疏忽则是导致景点中文物被游客破坏的根本原因。

对游客进行教育,同对文物进行完整性保护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文物的保护工作来说两者缺一不可。对游客进行率先的印象引导,或者进行参观前讲解,是每个景点都必须要做的事情。

景点可以通过在文物旁配备安保人员,树立安全警示牌,同时安装全方位的监控设备,并组织专门的服务人员告诫游客文物的重要性与破坏后的惩罚措施等,对文物的保护工作都能够起到良好作用。

结束语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对于旅游,人们的热情会一直持续下去,然而,对于景点中的文物的保护工作来说,难度也越来越大。能否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依照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向前,是旅游业中旅游景点需要仔细考虑的事情。面对不同的人群素质,文物保护工作者就需要利用多种方法,在确保文物不被损坏或者丢失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尽量化解游客参观旅游与文物保护工作所产生的矛盾,让两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我国现代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A].郑培凯主编.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圈理论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5(1).

第5篇: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业;文化创意

随着博物馆旅游产业的兴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博物馆旅游业的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博物馆旅游带来了机遇。基于此,在开发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对博物馆的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博物馆旅游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之间的关系

旅游业与博物馆有着相同的服务群体,大部分都是一些以教育和学习娱乐为主的文化群体。旅游业与博物馆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文化群体自身的文化修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可以让博物馆文化和旅游进行有机的融合。旅游的核心主旨就是文化,若是没有文化,何谈旅游。而博物馆旅游却恰好体现了这一主旨,博物馆的文化性是文化传播与文化旅游的共同特点,同时也是文化创意系统和博物馆旅游的衔接点,因此博物馆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博物馆旅游是博物馆旅游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其主要对象为博物馆文化的衍生物,利用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把博物馆的文化优势科学合理地转化为旅游产品,以此来吸引广大游客的光临。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作用是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彻底发挥出来,激发人潜在的创造力,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博物馆旅游是一种将技术、文化以及经济进行结合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属于刚刚兴起的产业之一。

二、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客源市场增大,吸引力较低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逐年变好的大背景下,博物馆旅游的客源市场也在逐年扩大。最初发展博物馆旅游主要是吸引一些专业研究人员或者国外游客,现今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也可以去博物馆游览。但是当前的一些博物馆出现了非常尴尬的情况,例如与景点相关的故宫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等,相比较其他的景点则显得比较冷清,没有客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博物馆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影响其发展的第二大因素是博物馆市场化与社会化程度低,民办博物馆较少,绝大部分博物馆属于国有。我国博物馆虽然每年会举行很多展览,但博物馆在文化生活中的关注度仍然比较低。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少之又少,足以说明目前我国博物馆旅游的吸引力还很有限。

(二)博物馆数量增多,特色不突出

我国的博物馆种类繁多,可以按照特点分为很多类型,其中包括产业类、科技类、名人类、地矿类、艺术类、军事类、革命类、社会历史类、综合类等多种类型。A类博物馆虽然日益增多,但是其中大多数是历史类和综合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专题博物馆则相对较少,可以和社会发展结合的博物馆就更少了。我国博物馆的种类和国外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游客的需求。另外,我国博物馆旅游业的发展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开发不够,不能体现出当地的旅游特色,站在这个角度来分析,我国博物馆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改变展示方式,缺少体验功能

随着生态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的出现,一些全新的展示方式也开始出现。生态博物馆完全属于开放式的博物馆,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等完美结合起来展示给游客,这样做也间接地保护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但是目前我国博物馆的水平还是比较低,在展览、研究、经营等方面还属于传统的粗放式。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相比,发展水平还是远远落后,可以与之媲美的博物馆太少。当前很多博物馆的发展方式程序化、单一化,没有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的活动空间,因此也没有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空间体验,缺少了信息表达形式,同时也没有了体验旅游的作用。

三、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发展

(一)创新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

1.发展内涵,设计出配套服务产业

在发展博物馆旅游时,必须重点挖掘潜在文化内涵,集中展现其趣味性和艺术性。博物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首先要从游客的角度考虑,尽可能先满足他们的需求,把一些传统古老的文化转化为具有文化象征符号的产品。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面向群众,接近社会,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顺利完成由礼品到高仿品,从高仿品到商品,从商品到创意产品的过渡。最近几年,一些馆藏丰富的博物馆集中开发设计一些音像制品、配套图书,同时还相继推出一些上档次的高仿品、纪念品。

2.精心布局,科技创新

各类特色展览和精品陈列等仍然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可利用科学技术将博物馆主题内容以互动的方式展示给游客。另外,博物馆需要设立单独的策展团队,同时也不可以忽视陈列要求中一些细小的工作。文化类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博物馆展示方式的改革。博物馆可以给旅游者全方面展示文物,展柜要符合最高要求,照明体系也要达到相应水平。展厅中摆放的数字屏、电子书,是为了便于游客查询文物的信息,同时游客还可以依靠虚拟技术观察到一些已经损害的文物,实现触摸文物、独自探访遗迹的愿望。旅游者也可以佩戴GPS定位眼睛,完成场景虚拟环境中自由穿行的目的。

(二)创新博物馆旅游经营管理方式

受到新形势的影响,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不仅要增强,还需要对博物馆资源进行整合,同时还要对目前现有的博物馆经营体制进行改革。中国民族博物馆在早些年提出了建立中国民族博物馆合作网站,合作的对象不仅包括民族博物馆,还包括一些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科研单位或是民族文化类组织机构,其网站设计面甚广,不仅跨市还跨省。开展多种博物馆经营模式的实践活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的联动效应。广东博物馆陈列展览协会组织网站成立以来,多次进行乡下展览,在巡展过程中采用和企业联办的方式,举行各种形式的展示活动,提高展览的丰富度和趣味性。吉林博物馆协会在2011年成立,其作用在于将吉林各市区、各县区中的民营博物馆和国家所有博物馆联系起来,其中设有多个管辖部门,主要目的是对展示内容怎样交流合作、怎样丰富展示作品进行讨论和协商。除此之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博物馆还可以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起来,扩展其发展空间。

(三)创新博物馆旅游市场营销

博物馆虽然不属于盈利组织,但是其服务对象也是消费者,把消费者的需求作为主要导向内容,依靠展览和服务的方式为消费者创建价值。博物馆旅游市场营销是指博物馆经营者站在消费者的位置,全方位为消费者考虑,进而分析自己所有的资源,选择科学合理的营销方案,满足旅游者需求。博物馆的发展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商、整体策划。博物馆旅游营销不仅需要对展示品的推销策略进行创新,还要继续健全博物馆旅游营销的价格策略与调查策略。另外,博物馆需要为旅游者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产品,产品不仅可以进行特色收藏,还需要有系统收藏的功能;开展一些关于教育、文化艺术的博物馆展示活动;发表一些关于博物馆收藏和研究成果的文章;对博物馆陈列的方式进行创新;给游客提供学习、参观等休闲服务;创设一些帮助旅游者回忆的美好场景。北京地区的一些大型博物馆每年都在出版一些系列专题书刊,加大对博物馆宣传力度。北京民俗博物馆提供了“北京东岳庙历史展”“、老北京的生活展”等的介绍资料;中国现代文化博物馆也提供了“二十世纪大师风采展”、“作家文库展”“、中国当代文学展”等的资料介绍说明。博物馆会结合旅游者的需求进行不同方式的导览介绍,解说人称可以多样化,不单单是第一人称。另外,民族博物馆可以让工作人员身着民族服饰进行解说。最重要的是不可以忽视整体营销策略的作用,例如重庆红岩文化中心会根据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实行将展品展示、剧目演出、学术报告等融合在一起的整体营销策略,从而提高博物馆的效益。

四、结语

文物文化内涵的挖掘得益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潜在资源转变为现有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和博物馆旅游业两者可以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其变为促进博物馆旅游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因此,若想要做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博物馆旅游的融合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洁.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思路与模式———以上海为例[J].上海经济,2015,(8).

[2]杨海红.游客体验视角的博物馆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研究———以南通博物馆群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2).

[3]余吉安,杨斌,王曼.产业集成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兼论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J].科技管理研究,2015,(15).

第6篇: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

当然,台湾也有丰美的自然风景,其中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曾传唱于流行歌曲中的日月潭了。而日月潭观景,一个绝不能错过的地方,就是昔日蒋公行馆改建而成的涵碧楼。

大道至简

由于绝佳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涵碧楼就算是不入住,也足以吸引你停留。

地震后由乡林集团接手、国际建筑大师Kerry Hill操刀设计,历时五年多才完工的涵碧楼,用最为简单的水平和直线的纵横结构,勾勒出刚中带柔的和谐线条。说到这一设计理念,乡林集团董事长赖正镒还记得当年他给Kerry Hill提的几点表现要求:因为曾是蒋公行馆、日本天皇的驻足地,附近又是邵族聚集地,酒店必须在国际五星酒店的水准上体现这三个特色,同时还要符合涵碧楼的建筑意象和景观特点。结果设计师历时半年多思考之后,却交出这样一份看似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设计图纸,差点让赖正镒气晕过去,但事实证明,正是这样超前的“前进式”设计理念,让涵碧楼在建成后的十余年中,不断得到世人认可。

走到涵碧楼与日月潭的交接面,你会发现酒店的泳池是没有“边界”的,它们与日月潭的水面仿若连成一体,仿佛两者本来就是天然的一部分,这一看上去简单至极、却对建筑水平和建材要求极高的创举也成为了涵碧楼至今难以超越的标杆之一。

在涵碧楼走一圈,你能看到处处都是这样不动声色的奢华:所有你能看到和看不到的木材全部采用昂贵的黄金柚木、仿佛台湾阿嬷家熟悉感觉却价格不菲的磨石子洗手台、全套顶级的北爱尔兰亚麻床品、就连看来不经意地摆在房里的粗陶器,亦是由本地著名的蛇窑老师傅手工烧制的……每个细节都能让你真切感受到“简约”和“简单”的天差地别。

大美若禅

禅是一个很东方的概念,赖正镒却偏要用一个西方设计师来表达这种意境。访谈中,他很自豪地指着身后石墙悬挂的一个生动的木刻雕像说:“中国人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思路。”日月潭就像一幅清朗的东方山水画,西方设计师给它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新鲜色彩,却又不让你感觉到一丝别扭。睡莲、打坐台,只是禅的表象,真正让你感动的,是涵碧楼和日月潭的交融和对话,是草木湖泊和建筑的自然天成。

第7篇: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数字出版 移动互联网平台建设

1 项目概述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手机已成为了我国第一大上网终端。今年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彰显了政府层面对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宏大布局。在“互联网+”热潮的推动下,传统出版业也将数字出版推向新高度,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数字出版业营业收入达到3168.4亿元,比2013念增长24.7%,而且在出版全行业总营业收入的占比达到了16.2%。目前,数字出版已成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要发展方向。

2 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

2.1 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将优质内容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通过深度挖掘和整合沈阳历史文化内容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构建和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推进“传统出版发行集团”向“现代新媒体数字内容提供商”的战略转型,提高沈阳出版业在数字时代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2.2 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以“一宫两陵”和张氏帅府等为依托,充分挖掘和整合沈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版权保护等技术手段,打造“沈阳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出版平台”。本项目分步实施,首先建设“数字故宫”。

“数字故宫”项目包括:虚拟故宫、故宫文物数字出版平台、故宫与满文化资源数据库、以故宫和满文化为创意元素的“文创产品开发平台”。

2.2.1 “虚拟故宫”平台

“虚拟故宫”是故宫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利用高分辨率、精细的3D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在互联网上虚拟出宫殿建筑、文物和人物。游览地图可以显示游客现在所处的位置,及在虚拟故宫中的路线图,并可提示有哪些有趣的场所。参观过程提高了参观者的兴趣,使得沈阳故宫博物馆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官表现力。

2.2.2 “故宫文物数字出版”平台

本项目首先依托沈阳出版发行集团的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资源,将故宫博物院的所有三级以上馆藏文物开发ipad互动电子书,这是由于苹果推出的ipad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现代数字出版的必争之地。互动电子书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粹。

2.2.3 故宫与满文化资源数据库

通过出版资源的数据化、结构化、多维化,以沈阳故宫文化资源为接入点,挖掘历史、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实现海量故宫和满文化出版资源在数据库中的聚集,进而合力构建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满文化资源数据库。充分挖掘“满文化”内涵,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提高沈文化产业的影响力。

2.2.4 文创产品开发平台

平台依托故宫与满文化资源数据库,深度挖掘丰富的清皇家与满文化元素,将创意元素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中,研发兼具故宫文化内涵与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创产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另外,按照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集团计划在“盛京文化商城”建立创业孵化器,通过举办创意创业大赛,发现好的创业人才和产品。

3 项目实施计划

本项目的实施年限是二年:2016年1月――2017年12月。

2016年1月――2016年6月:进行前期技术研究、方案论证和前期筹备和基础平台的构建,收集和整理现有故宫的文物内容资料,设定虚拟故宫平台开发技术路线。

2016年7月――2016年12月:完成故宫与满文化资源数据库的整体规划,虚拟故宫和故宫文物数字出版平台的研发。

2017年1月――2017年9月:完成故宫文物电子书开发,基于故宫与满文化资源数据库,进行内容资料汇集,开发故宫文创产品,开展部分平台试运营。

4 项目经费预算

本项目总投资预算1509万元,如表1所示。

5 经济效益

5.1 盈利模式

互联网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高效的发行渠道。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各个领域都有自己传统垂直细分的发行和销售渠道,而互联网则为这些不同的领域带来了一个共有的发行和销售渠道。

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也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区别。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传统媒体中,广播、电视是“眼球经济”,报刊是靠发行、广告“两条腿走路”。

5.2 收入估算

本项目盈利主要通过与移动通信运营商紧密合作;引入广告机制;根据每天在apple公司应用商店下载销售情况分析,预测此套数字出版图书每天可以卖出30至50套,第一年预测收入1640万,第一年便可收回成本。三至五年的销售可以达到5000万。

6 项目意义及社会效益

(1)本项目的实施将推动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深度挖掘和整合沈阳历史文化内容资源,构建和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提高沈阳出版业在数字时代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本项目以数字出版技术挖掘保护沈阳故宫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但能够更好地保存这些民族历史遗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留下民族记忆,保住中华文化基因;本项目将建设展示沈阳历史文化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为人民群众的知识学习、信息消费提供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

第8篇: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

元末明初景德镇窑迅速崛起,青花瓷器以优良的质地、明亮光润的釉面、白蓝相间的色彩、精美的花纹以及明初皇家官窑的气质令人赏心悦目,魅力四射,对伊斯兰陶瓷产生不小的影响。同时这一时期历史性地大量吸取域外文化因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采用西亚地区陶器、玻璃器、铜器的造型、纹饰运用在我国青花、白釉瓷器上,这在陶瓷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明清时期是官窑确立时期,官窑、民窑竟相发展。在明末清初时期,瓷器的外销达到空前的程度。欧洲各国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经营中国瓷器,据其资料显示,从中国经营的瓷器数量以亿计。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地区,东南亚也有一些,其他地方窑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

国外收藏中国瓷器概况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欧美一些博物馆、日本各地博物馆收藏有数量可观的中国瓷器。这些博物馆有国立、省立、市立与私立。类别有古典艺术的、纪念性的、原状的、历史的、人类学的等各种类型。收藏有自商代陶器至清代历代陶瓷器。

我们主要从以下博物馆获取收藏中国瓷器的信息:葡萄牙里斯本古典艺术国家博物馆、古本江博物馆、里斯本家庭博物馆、柏尔图市的卡斯特罗博物馆和达赖斯馆、奎路兹宫,荷兰有海牙油画博物馆、伊德镇博物馆、格罗宁根博物馆、内瓦尔特博物馆、海牙市博物馆等。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宫、荷兰、比利时、葡萄牙数十家古董店、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与赛努斯基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爱丁堡、大维德基金会、牛津大学等博物馆、美国各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华盛顿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等。

上述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瓷器数量可观,历代各地烧造的器物都有。除博物馆以外,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国家的如跳蚤市场、交易会、古董店、私人收藏等,从商代陶器到汉代、六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的陶瓷器可谓蔚为大观。这里着重介绍明清时期的外销瓷。

明清外销瓷器的特点

欧美收藏的中国瓷外销瓷以明末清初以及康雍乾时期瓷器为多。品种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广彩,彩瓷数量占相当大的比重,彩瓷中如青花、五彩、粉彩、广彩、胭脂彩、墨彩等瓷器上大量使用金彩。

一、造型

造型的时代和地域特征非常明显,是鉴定瓷器的重要因素之一。销往欧洲的中国瓷器的造型比较丰富,既有中国传统式样,也有具有外国风格的式样。

中国传统式样有各式瓶、壶、罐、碗、盘、杯等,提梁壶、葫芦瓶、筒瓶、罐、炉、笔筒等是明代晚期至清初常见的器形。除景德镇窑以外,福建地区的青花、彩瓷、白瓷也销往欧洲,所见有德化白瓷与漳州窑青花、彩瓷。顺治时期的外销瓷常见五彩罐,造型已经接近康熙时期的将军罐器形。外销瓷器中以康熙时期的器形最为丰富,常见的棒槌瓶(图一)、凤尾瓶、锥把瓶、方瓶、梅瓶、葫芦瓶(有两节三节之分)、将军罐、莲子罐、平顶盖罐、鼓式狮钮盖罐、花觚、盖缸、双耳盖缸、各式碗花口、花式、斗笠式、狮纽盖碗、撇口、五彩花鸟杯及托、盘、观音、坐狮、鹦鹉;雍正时期见有双耳缸、菊瓣盘、盘;乾隆时期瓷器烧造数量较多,器物有茶壶、龙柄盖壶、绣墩、成套餐具(图二),带盖六方瓶、将军罐、花觚、盘、碗、人物雕塑、洋狗等。

外国式样的造型有:军持、象首军持、奶杯(图三、图四)、汤盆、剔须盘、六方盘、水器(图五)、双柄盖杯、双口瓶、三节葫芦形花觚等。外销瓷以康熙时期的造型最为丰富,不少器形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加入西方所喜爱的因素,创造出具有新意的造型。这些器形大致可以分为几类:1,在欧洲收藏的瓷器当中,很多器形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高拉长,如将军罐、莲子罐(图六)、瓶等,器形明显比传统器形高。2,局部改造,添加附件。瓶口有多种变化,如渣斗式口,杯口式;在原有的器物基础上加双耳,如双耳杯、双耳盖杯(图七)、双耳盖缸、双耳盖碗、有的加双柄,双柄盖瓶;3,具有完全欧洲风格的器物造型。如有杯、汤盆、剔须盘、执壶、单柄壶、双口瓶等。奶杯,有大小数种,从明代晚期出现,清代更为流行,有直筒式、直筒束腰式,一侧带流的、多带有手柄。另一种高脚带柄杯(图八),口部曲线有变化,欧洲比较流行,有的还配有托盘,类似现在西餐用于盛放汁料的器皿。汤盆,也是欧洲喜爱的餐具,式样较多,有椭圆形、长方委角形、六方形、花瓣形多种样式,多配有盖。有些造型模仿欧洲金银器造型,故宫博物馆收藏有这类造型的器物,如雍正青花汤盆(图九),完全为欧洲流行的样式。剔须盘为销往欧洲的器形,有圆形、与椭圆形,一般有弧形缺口。执壶为欧洲样式,造型似锥形,下广而上窄,很别致。法国吉美博物馆与比利时中国宫都藏有这种造型的执壶(图十)。单柄壶也是欧洲风格浓厚的器物,在比利时收藏的一组壶四件,有的有曲状长流,有的仅口边出一流状小口,一侧有柄。与四壶相配的为四瓣花形托盘,每个花瓣中置放一壶,是比较少见的。双口瓶在传统瓷器中屡见不鲜,但外销的双口瓶样式别致,两口向两边弯曲,这种样式内销瓷器中所未见。还有些把器形加以装饰和改造的(图七),如有的改作水器、灯具或在口、流、柄等部位加饰金属双柄、盖、链子等饰件,也是国外收藏外销瓷中比较常见的(图十一)。

二、外销瓷器纹样

纹饰也是鉴定瓷器时代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清时期瓷器纹样丰富,花卉、人物、动物、花鸟、草虫、八宝等,八宝图案多,在各类品种的瓷器上都有使用。吉祥寓意题材大量出现,所谓“言必有意,意必吉祥”贯穿明清两代。而代表皇族的主要纹饰龙凤纹在外销瓷器中绝少见到。在外销的瓷器中,纹饰比较丰富,也有中国传统风格与域外风格的纹饰。

(一)传统纹样:花卉、人物、动物、山水等。各时期有自己特有的纹饰,明末清初特别是康熙时期反映战争题材的“刀马人”纹饰较为流行、顺治时期的秋叶纹、麒麟纹、康熙时期的人物纹、乾隆时期的西洋人物等。

花卉纹:花卉题材是瓷器中的传统题材,使用较多的一种纹样,魏晋南北朝以来大量使用。它可以装饰在任何器物上,可以作主题纹饰,也可以作辅助纹饰,可以单独花卉,也可以多种花卉组合而成。可以折枝,也可以多方连续的缠枝布局。可以按组排列,也可以布满器物的整个空间,也可以与其他纹饰组合,构成有一定寓意的纹饰。传统纹样中不少是带有吉祥寓意的。利用图案读音与吉祥语的谐音构成具有吉祥寓意。如牡丹寓意富贵、牡丹、莲花组合代表富贵连连,喜鹊梅花寓意喜鹊登梅、与鹌鹑组合寓意安居乐业;瓶、象组合寓意太平有象;笔、银锭、如意组合寓意必定如意等。清代绘画对瓷器纹饰有直接的影响,著名画派、画家风格在瓷器绘画中有所体现,与画坛一样,清初花鸟题材非常流行,花卉与鸟类组合的纹饰也比较多。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康熙五彩花鸟纹盘(图十二)体现了清新雅致的风格。

在外销瓷器中,常见牡丹、荷花、、四季花、洞石花卉、花果、石榴花果、松竹梅,花卉多写实,也有图案式布局的花卉,难以分辨画的是某一种花,只作为装饰图案。

人物纹:在瓷器装饰中也常使用,三国时期青瓷彩绘罐上已见有人物纹,以后历代瓷器装饰都有运用。在外销的瓷器中,有几类人物纹:

1 反映明末清初战争题材的“刀马人”,主要见于明末崇祯到清康熙时期的各类青花、五彩等器物上。人物着戎装,或骑马、或挥刀,题材来源于《三国》《水浒》等故事题材。

2 仙人道士题材,常见有八仙纹。

3 仕女童子纹。表现母子游戏玩耍、或教子等内容。

4 爱情题材,来自古代名著《西厢记》等故事题材。人物纹也受当时绘画与版画影响,有些题材完全来自于绘画、版画(图十三、图十四、图十五)。

动物纹:在外销瓷中,动物纹亦很丰富,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均可入画。凡见麒麟、狮子、鹿(图十六)、羊、马、象、海兽、海怪、猴、猫、鹰、鸟类、蝴蝶、蜜蜂、蝙蝠、鱼类、禽类等。一般动物纹常与其他纹饰组合使用,或与植物、或与山水、或与人物共同构成纹饰。

山水纹:在瓷器的装饰中出现较晚,在五代越窑青瓷上己作为人物纹的背景出现。元明清景德镇瓷器上使用并发展。元代青花器物人物纹中已出现山水纹,明代民窑生产的青花比较常见乡村小景、田园风光、亭台楼阁,特别是明末销往日本的瓷器上简笔山水很有特色。明末清初山水题材比较常见,多与人物等纹饰组合(图十七)。

(二)域外风格的纹样

具有域外风格的纹样中以开光花卉、船纹、花卉、人物、动物、纹章等纹饰特点比较突出,下文着重介绍外销瓷中较为特别的几种纹饰。

1 克拉克瓷纹饰

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常见青花开光花卉盘、碗、瓶、军持等,这种以开光形式为纹饰特征的器物,在明末清初时期非常流行,它最先发现在荷兰捕获的葡萄牙的一艘名为克拉克的船上,船上运载的货物都是带有开光装饰的中国明代万历期的青花瓷器,以后欧洲即以这艘船的名字命名这些瓷器,称之为克拉克瓷。日本研究者称之为芙蓉手,而我们通常称之为开光花卉纹瓷器。这种装饰以青花为多,也有少量五彩瓷器。其特征是大量装饰在青花盘上。盘口径较大,多在30厘米至50厘米不等,口沿外折,形成宽边,口沿多为8个或16个扇形开光,每个开光间隔有小开光装饰,开光内画各种纹饰,盘里心开光内画花卉、花篮、花鸟等纹饰(图十八、图十九)。关于克拉克瓷器的详细介绍见冯先铭先生《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中国瓷器》(1990年《江西文物》第2期)。另一种装饰在清代康熙时期也比较流行,在纹饰布局上采用多层次多形状的开光装饰,器物通体几十个开光装饰,这在国内的瓷器中也较少见(图二十、图二十一)。

2 花卉纹

花卉题材在外销瓷器中也大量出现,多为中国传统纹样。在外销瓷中出现的一种郁金香纹饰是比较特别的,它经常作为局部装饰纹样出现,多是销往荷兰的瓷器,荷兰收藏的康熙青花葫芦瓶颈部的纹样即是郁金香花纹(图二十二)。西洋花卉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比较常见如图二十三、图二十四。

3 船纹

船纹在以往的瓷器纹饰中极少见到,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船多为一叶扃舟,不过一两人乘坐,在外销瓷器中出现的船纹多为海船,船的个体很大,纹饰描绘英国、美国、葡萄牙、荷兰贸易船只与中国贸易满载而归的场景,是中国瓷器外销的真实情况的反映。这些纹饰装饰在盘、碗等器物上。

4 人物纹

人物纹在外销欧洲的瓷器中占有一定比重。从人物形象来看,有中国与西洋人物图案。中国人物纹常见清官人物,所谓满大人的形象,仕女和婴戏纹也是较为常见的题材。

西洋人物在外销瓷器中比较丰富。在16-17世纪欧洲绘画中,不少画家以人物肖像、宗教、风俗、风景、神话寓言、历史传说为题材,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瓷器绘画受其影响。有的完全按照原画稿,有的略加改变。人物纹主要有一下几种:肖像画、神话题材、描写田园诗、仕女题材、贵族生活、宗教题材等。

肖像画受欧洲绘画的影响,把人物画像烧在瓷器上。欧洲人物肖像画流行于16-17世纪,意大利、法国、荷兰一些著名画家都创作有肖像画(李裕《西方美术史纲》,辽宁美术出版社1980年出版),瓷器上的肖像画以此为蓝本。绘有肖像画的器物有碗、盘、瓶、罐、壶、杯等。所绘人物肖像有政治家、王室人物、名人、传教士等。在葡萄牙、英国、丹麦等国都藏有画本国国王、耶稣等人物肖像的器物。宗教题材描绘耶稣诞生、洗礼、受难、升天、复活等场景。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罐,表现耶稣诞生的场面,画面为一群人围着诞生的耶稣神话题材,仕女题材、贵族生活纹饰题材选自当时文学、绘画作品。田园诗,多表现山村景色,题材内容源自绘画(图二十五、图二十六)。

5 纹章瓷

纹章瓷是明清时期专为外销而生产的瓷器,是外销瓷中很重要的部分。纹章瓷确切的说,纹章是指欧美一些国家的贵族、显赫家族、都市、公司、军团、团体等特有的标志,把这种特定的标志烧在瓷器上,就称之为纹章瓷。

纹章瓷的兴起与流行

纹章瓷的兴起与西方流行使用的纹章有密切的关系。从十字军时期(11-13世纪)的初期(11世纪末期)出现了这种代表着封建等级的纹章以来,随着西欧对殖民地的扩张,纹章传播到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地。葡萄牙、荷兰、比利时、瑞典等国都设有纹章官,美国独立后仍然使用纹章并于1966年成立纹章院。纹章从早期个人或家族使用发展到机关团体使用,中世纪时都市、教堂和学院亦使用,军事上使用已沿至今日。目前在建筑、墓碑、信封、信笺以至汽车、服饰上亦可见到类似古代盾牌形的纹章,但已失去了它的显贵意义。

纹章最初是按持有者的意愿形成而且变化的,纹章盛行于12-14世纪的骑士制度时代,它既可作成装饰又可壮军威。尔后除王公贵族使用外,社会名流、富豪或有特殊贡献者经本人申请或献巨款并可得到王室批准亦可获得纹章,以显示高贵和荣誉。

由于纹章的风行,渐渐形成了一定式样风格(图二十七至图三十)。一个完整的纹章包括冠顶、头盔、披风、盾牌、托器以及写有铭词的绶带。其中冠冕是等级的标志,冠较小,戴者身份低于国王。英国则是不同的冠代表公、侯、伯、子、男各等级。盾牌按持有者意愿而定,盾形纹的纹地有蓝、红、黑、绿、紫五种颜色。纹章有普通图记和其他图记,传统的以神鸟、神兽、龙、鹰、犬、鱼、狮为多,狮子是纹章中最常见的,姿态各异。

纹章瓷流行于16-18世纪,欧洲各国于此间纷纷向我国订烧的瓷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规定特定纹样的纹章瓷。目前所见较早的一件是青花玉壶春瓶,纹饰为葡萄牙国王马努埃尔一世(1495-1521年)的纹章。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纹章瓷,至17世纪后期,法国宰相马扎兰遵国王路易十四之命,创立“中国公司”以后,这个公司在广州定制了大批带有法国甲胄、军徽、纹章图案的瓷器,由此,纹章瓷便在欧洲流行起来,据瑞典统计(冯小琦《明清外销瓷中的纹章瓷》,1991年《紫禁城》第1期),有三百来家贵族曾到中国订烧纹章瓷。

(一)纹章瓷的主要销售市场及收藏

纹章瓷以外销为主,销售市场有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丹麦、比利时、荷兰、德国、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纹章瓷目前多收藏于欧、美一些国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其他如日本等国家也有少量收藏。

海伦娜·伍尔沃思·麦卡恩收藏中国贸易瓷四千余件,其中一半左右是纹章瓷,这些瓷器都是欧美一些国家于17-19世纪在中国订烧。1938年她去世后,她的后人将其收藏献给了温菲尔德基金会,1942年该基金会把这批瓷器借给美国波士顿泛美艺术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使这些瓷器得以公开。此后这批瓷器分藏于美国26个博物馆和加拿大一个博物馆。器物有碗、盘、托子、高足杯、汤盆、花盆、瓶、茶壶、花觚等。除这批器物外,欧洲各博物馆及私人收藏有丰富的中国外销瓷,其中包括纹章瓷。如巴黎吉美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皮埃尔(Pierre blazy)、孔德·德马韦(Comte de mahubet)、孔德·德·邦迪(Comte de bondy)、汉布格尔(Hamburger)、卡尔蒙勒(Carmontel)、代巴博士(Dr.Debar)收藏有中国瓷器盘、碗、花觚、壶、瓶、花口盆等器物。葡萄牙纹章瓷的收藏主要集中在里斯本国家古典艺术博物馆、埃斯皮里托·圣多基金会及私人收藏家梅德罗斯阿尔梅达等手中。西班牙私人收藏主要有汤盆等器物;巴西皇家博物馆收藏的五彩盘是嘉庆皇帝为葡萄牙约翰六世1818年的加冕礼而赠送的礼品。器物中心为葡萄牙纹章。英国收藏的中国瓷器主要集中在大英博物馆,器物有茶壶、扁瓶、及各式盘。荷兰收藏的纹章瓷很多,主要是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定制的。所见器物以盘类为多,且以有省徽标志的较多,这些器物收藏于荷兰各博物馆,以内瓦尔特博物馆收藏最多。瑞典哥德堡博物馆收藏带有纹章的汤盆、茶壶、盘等器物。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亦藏有汤盆、六方盘。汤盆是东印度公司为军事部长T.P.克拉森而制,设计者是彼得·克拉默。汤盆上的纹章是在一椭圆花饰中间绘费雷德里克五世骑马的雕像。他的雕像于1771年由沙立竖立,此器物当在雕像竖立之后而制;六方盘则是费雷德里克五世的遗孀所有,盘沿上写着她的名字朱丽安娜·玛利亚(Juliana Maria)。

由此不难看出,在西方博物馆及私人收藏有相当数量的纹章瓷,这里仅介绍一部分。

(二)纹章瓷的种类

纹章瓷是按订户的要求而特制的,其纹章有自身特殊的意义,从纹章的种类上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即名人徽章、省城徽章、机构或公司徽章、军队徽章。

名人徽章:包括国王、王后、名门望族或知名人士订烧的瓷器。所见有葡萄牙国王马努埃尔一世、佩德罗三世、西班牙国王菲律普五世、俄国彼得大帝、澳大利亚国王查尔斯六世及女王多纳·玛利亚专门烧制的带有其纹章的瓷器。带有国王徽章的瓷器也有作为礼品馈赠的,上文提到的嘉庆皇帝为庆祝葡萄牙约翰六世的加冕礼赠送带有该国国王徽章的五彩盘。此外东印度公司亦把中国瓷器作为礼品送给瑞典国王古斯塔特夫。为各国贵族或名人而制作的瓷器数量较多,所见有英国卡顿·李、牛顿、海斯、戈登、汤森德、彼德·梅热勒、哈里斯、格里菲思、格里尔森、哈蒙德、法灵顿、布鲁思、纽曼;葡萄牙的西尔韦拉、平托·阿劳霍·帕拉西奥;法国的迪克·德庞蒂耶夫尔、富克特;德国的林克思等人的纹章瓷。如青花五彩六方盘,中心五彩绘英国汤森德·impaling·哈里森的纹章,并有描金,纹章上部为冠,下部为盾形饰,两边各有一立兽扶盾,盾下是写有英文的绶带,盘外周以青花绘树石花卉三组,一面彩绘有同中心纹章相似的花冠。汤森德为英国贵族,他的家船于1723年停泊之后,被饰以盾牌,这件瓷器的制造时间当在此之后。五彩描金茶壶,一面为海斯盾徽;五彩描金盖盘,盘沿与盖沿红彩加金绘点叶纹,盖一侧为徽章,徽上为冠,冠上饰狗,冠下为椭圆形,外饰绿草,椭圆内有西文。此器是为葡萄牙的西尔维纳斯家族成员而制,其精致的纹饰据说是贝尔那多·若泽·玛利亚·德·洛雷纳西尔维纳斯的,他是葡萄牙驻印度的总督。此外还有为果阿大主教、葡萄牙基督教徒萨尔达尼亚、法国将军克里斯蒂昂的纹章瓷。

省城徽章:所见以荷兰、美国订烧的瓷器为多。荷兰通过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定制了带有省、城徽章的瓷器。器物以五彩盘居多,盘中心有阿姆斯特丹、泽兰、格罗宁根等省城徽章标志。巴黎汉布格尔收藏的五彩仕女盘,盘外沿饰锦地开光六处,开光内绘花卉,盘中心绘屋宇,左右各立一仕女,中心的徽章上冠下盾形饰,盾左右各立一狮扶盾。下面英文书写AMSTELDAN(阿姆斯特丹)。美国有纽约城徽的纹章瓷。

机构或公司徽章: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垄断集团,1602年成立后,在中国订烧了大量外销瓷。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一件青花盘,盘心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英文缩写V.O.C标志,说明此件器物是东印度公司定制的。美国辛辛那提订烧的一件五彩碗,主题纹饰绘辛辛那提会员一手持旗,一手持剑立于滚滚的硝烟之中,会标为一飞鹰。美国以鹰作为纹章的器物还有不少。

另外还有一些纹章中有英文字母,如“M”“N.E.A”“M.A.F.G”“S.S”等等。这些缩写字母多是某机构或其他内容的,有其特定的意义,有的几个字母重叠在一起,称为交织字母,其含义内容还有待于辨认研究。

军队徽章:见有一件五彩热水盘,中心绘乌鲁军团徽章,徽为一虎一象持徽标的图案,并书乌鲁文字,盘外周似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特征的分格花卉。此器物可能与东印度公司调动印度乌鲁军团于马来亚有关。

(三)纹章瓷的品种与纹饰特征

按品种划分,纹章瓷有青花、彩瓷两类。而以彩瓷数量居多,而且金彩又广施于彩瓷上,使器物更添富丽华贵气质。纹章在很多器物上出现,如在盘、碗、汤盆、奶油杯、瓶、觚、盒、花盆等器物上均可见到。纹章一般设于器物的显著位置,如盘的中心、盒盖面、器物正中位置,亦有少量在器物的边沿。纹章一般与其他纹饰如人物、动物、花鸟、几何纹、山水景物等纹饰共同组成完美和谐的纹饰。由于这类瓷器是中国工匠按外国来样烧制的,所以从纹饰风格上看,既有中国传统方法,又具有外域格调,是中西文化熔融的杰作。上文提到的带有阿姆斯特丹纹章的五彩盘,从边饰到中心纹饰房屋、仕女完全是中国传统画法;而另一件五彩花口盘,中心为Snoeck徽,微呈浅蓝地,金彩绘螺形花叶边框,框内绘双鱼,框上有一花冠,冠上一犬。盘外沿绘典型的荷兰多见的图案海螺、贝壳,从画样、颜色到风格显然是按照荷兰定样烧制的。

动物: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一件乾隆中期锦地开光人物盘,主题纹饰绘音乐会场面,开光内画六人演奏,此纹饰模仿英国印刷品。

美国波士顿泛美艺术馆收藏双耳高足盖盆、盘,画面绘小天使,原创于意大利巴尔托洛齐所绘,为英国市场而生产,18世纪偏晚。

彩绘墩式碗,纹饰绘数人于林中骑马或步行围猎的场面,取材于18世纪晚期英国绘画。

第9篇:故宫博物馆的设计范文

关键词:文化建筑;规划;城市活力;关系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people's demand for a good cultural building more and more strongly. Large cultural building is a symbol of the city, planning excellent large cultural building, architectural culture, can sign building scenery from the geographical, shaping good city vitality.

Key words: cult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city vigor;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U24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当今城市规模已经变得越来越大。在如此大规模城市中必然存在着多种大型文化建筑。例如,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等。这些建筑在体现建筑固有作用和文化作用的同时往往也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同时这些建筑的形成往往能够通过丰富城市文化多样性来增加城市活力。本文将通过介绍大型文化建筑规划的分析阐释,来介绍大型文化建筑的形成会对城市活力产生哪些影响。

1 大型文化建筑规划

当下,我国每个城市几乎都有属于自己城市的文化建筑。然而对部分城市来说,既有的文化建筑无法满足城市人民的文化活动需要,所以要对文化建筑进行新建工作。在大型文化建筑新建过程中,良好的建筑规划是保证日后建筑能体现其功能,进而对城市文化、城市活力产生影响的先决条件。

1.1大型文化建筑规划要点:

大型文化建筑规划首先要明确一点,文化建筑是公共建筑的一部分。这就要求规划人员在对大型文化建筑规划过程中要保证,建筑物建成后能满足公众的需要,能够为公众提供便利。

其次,在大型文化建筑规划过程中,应当有特殊性。其殊性是指对文化建筑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顺应当地文化特点。保持当地优秀的人文、历史、文化、风俗等的传承和发扬。因此不同城市的文化建筑应当有当地特殊性。与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相比,传统文化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比如提起北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故宫、天安门;提起苏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州园林;提起海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骑楼。

再次,在大型文化建筑规划过程中,应当有适应性。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在针对不同城市的大型文化建筑规划过程中,应当根据用地限制、地域限制、经济限制、技术水平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优秀方案无力执行的问题。

1.2 大型文化建筑规划应注意的的问题

建筑规划应该服从整体的城市规划。所以在大型文化建筑的外部空间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遵照当地城市规划意见,达到外部公共空间的整体化。当下,部分城市的文化建筑规划过程中存在分块规划的现状。造成了文化建筑和周围其他建筑的不整合性,部分建筑外形成为了其他建筑的附属或者衬托。这样,各建筑的外部空间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感,导致都市的整体美观下降。同时还可能造成用地浪费、建筑外部结构部分浪费等现象。所以在进行大型文化建筑规划时应充分契合周围环境,形成统一性好、整体性好的文化建筑。

文化建筑的内外部交融性不好。一个优秀的文化建筑,外形首先要给人以震撼,同时在建筑物的内部不应该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文化建筑应该做好建筑物外部结构和内部装饰设计交融。形成一个统一的建筑个体。如果在建筑的内部规划设计过程中,不能利用外部建筑给人的第一感觉进行升华,那么这个文化建筑就注定是失败的作品。

另外,文化建筑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也是在规划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我国现有极多自然景观,当今社会旅游业发达。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很多自然景观处修建文化建筑。对于这类文化建筑,在规划过程中应当做到契合并且有特点。首先这些文化建筑的是设置目的应该是增强自然景观周边的景色和文化气息。所以在规划过程中,文化建筑不能破坏自然景观,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应当保留自己的文化建筑风格。

2 城市活力

笔者认为城市活力即城市旺盛的生命力,即城市提供市民人性化生存的能力。当然其中包括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等诸多方面。城市活力如何塑造?恐怕目前没有人能给出具体答案。因为城市活力是一个十分庞大,包含数十项统计指标的数据。这样城市活力很难通过单一方法进行塑造和改善。但是笔者认为,城市活力的体现不单单指数据体现,往往通过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来体现。所以满足城市人民所需,是塑造城市活力的良好途径。下面笔者将通过大型文化建筑在规划方面的合理做法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这一方面,来阐述城市之中大型文化建筑对城市活力的影响。

3 大型文化建筑对城市活力的影响

3.1 融入城市,激发活力

一个优秀的大型文化建筑规划,应该使得建筑能够良好的融入到城市文化之中、市民心中。而且一个优秀的文化建筑也是一个城市文化交流、展览的平台,通过文化建筑的宣传、交流作用可以有效的带动城市企业的经济、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等。这些都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活力。

3.2 适宜规划,丰富内容

适宜规划指在文化建筑规划过程中,整个规划过程应当充分满足城市规划需要,契合城市氛围。在此基础上,相关规划人员应该对文化建筑的文化内涵、历史内涵、科技内涵等进行丰富,通过文化建筑对市民们的宣传作用,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应当着重体现建筑物的本职功能。根据本职功能再进行相应的扩展丰富,达到综合文化建筑效果。

3.3 融入科技,打造地标

当下,诸多大型文化建筑都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例如。西安的钟鼓楼博物馆、北京的故宫博物馆、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这些大型文化建筑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凝聚了我国土建事业精英们的智慧。所以对现代的文化建筑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我国当今的土木工程技术,融入先进科技打造地标性建筑。这样可以让城市居民因为拥有自己的地标建筑而自豪,同时对于科技的进步发展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措施。

3.4 规划周边,发展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今社会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型文化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规划人员应该在主体建筑规划的同时做好周边建筑规划,让文化建筑成为市内旅游景点。进一步在文化建筑周边形成各种附加产业、第三产业。这是一种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和解决城市就业压力的有效举措。

3.5 整合联动,促进活力

城市文化建筑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多种文化建筑并存的格局早已形成。在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整体联动的思想,通过文化建筑用地的交叉使用、文化建筑用地的统一规划、文化建筑的功能交叉等一系列措施,打造一个整体性好的文化建筑群体,从而提升了文化活力。文化活力也是城市活力的一种狭义表现形式。

4 结语

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大多数依赖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好坏又取决于城市活力。良好城市活力的塑造,能够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强的生命力。大型文化建筑是城市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优秀品质的文化建筑形成往往能够带动城市第三产业、市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所以对大型文化建筑的规划工作是城市整体规划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城市文化建筑规划要点、规划时要注意的问题等文化建筑规划知识的阐述以及对城市活力概念和相关影响因素的阐述,进一步分析大型文化建筑规划在城市活力塑造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规划工程中提供一定的指导,进而提供更优秀的城市大型文化建筑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凌.大型文化建筑集聚区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J].规划师论坛,2012, (5):67-68.

[2] 王宇洁;仲利强.当代城市文化建筑创作的动态发展[J].建筑设计研究(电子版),2011, (2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