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媒体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 多媒体技术; 因材施教;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TN9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21-0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美丽、开心、梦幻的生活就与多媒体息息相关,精美的婚纱摄影,搞笑悦耳的手机铃声莱芜方言二妮子,亦真亦幻的电影《阿凡达》,就在身边。不知何时,几天不偷菜手就痒痒。连我们都超喜欢的这些东西,作为思想感情都是最活跃的高中生,将是多么的具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学生看多媒体实例时贪婪的眼神,做Flas、编辑声音视频时专注的表情,都是上信息技术课从来没有的,我都被他们征服了。而我自己,用photoshop处理我们家人的照片,用cooledit帮助学生编辑艺术节朗诵比赛配乐,用flash制作课件,只是简单的一些操作,用处多多,这不正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素养吗?怎样学好这门技术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多媒体技术,媒体(medium)在计算机行业里,媒体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传播信息的载体,如语言、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等;其二是只存储信息的载体,如ROM、RAM、磁带、磁盘、光盘等,目前,主要的载体有CD-ROM、VCD、网页等。多媒体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正在飞速发展和完善之中。我们所提到的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主要是指前者,就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字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是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是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
我们经常说做事要有的放矢,教学要“因材施教”,那么,多媒体模块的特点是什么呢?
1、“信息技术”中的所有模块最主要的目标应都是培养信息素养,只是特点和侧重有所不同。多媒体模块的主要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如何高效、有力的表达、传达信息。
2、多媒体的“多”要素要求学生必需掌握一定的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技能,没有这些技术技能,没有这个基础、基本,所谓素养就是无木之林。
3、“技术”是重要、必要的,但仅有“技术”显然是不够的,至少还要具有媒体作品受众心理(传播心理学等)、感官神经等方面的知识,多媒体作品要遵循受众的心理规律和生理规律。还要注意受众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4、多媒体作品制作还要注意承载作品作品的介质,如是广场大屏幕、街头屏幕、家庭电视还是高空广告牌等的具体特点以及受众的接收条件,如广场大屏幕的受众既有匆匆过客,也有静坐的“注册用户”,而街头屏幕主要是匆匆过客。出租司机主要是“听”众而不是“观”众,商场的聚众场合因有多个商家,受众主要是“观”众。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可以极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意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以引导学生持久性的兴趣为主,选取任务贴近学生生活,或放手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主题,唯有自发的,感兴趣的,才能做出最灵性的作品。例如在学习Photoshop对图片的处理、加工时,选择对什么样的图片加工就很重要。对自己感兴趣的明星、偶像图片进行加工总比对自己来说没有一些意义、提不起一点激情的图片处理要好得多。世博会举世瞩目、世界杯更令许多足球迷学生神往,多少学生想拥有在世博会国家馆、世界杯南非的留影,但由于学习等各方面原因无法达成心愿,但Photoshop的图象合成技术却能让我们把梦想变成现实,带着这样的憧憬、愿望来学图像的合成技术不就容易多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的导入方法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2、避难就简,自主改变教学内容,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用Flash来制作动画深受人们的青睐,但Flash的难度往往又让老师、学生们望而却步。其实做Flas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复杂,动画制作这一部分很多同学都有很高的求知欲,关键是看老师们怎么引导,让他们在兴趣中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搜集一些有趣的卡通素材作为Flash的元件,利用这些元件教授运动和变形动画的制作,这样一来,学生不用花精力去制作元件,先摸清Flas制作的精髓,岂不是事半功倍?软件掌握不在精,不在深,而在了解层面要全,根据任务需求知道什么情况选择什么工具能够解决,并在需要时有能力和兴趣进行提高学习。会用软件个数不在多,而在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让学生了解到软件的相通性。因为软件是学不完的,掌握方法和规律才是最重要的。
3、给学生一个舞台,放手让他们自己操作。这一部分课本中有比较详细的操作过程,学生本身也感兴趣,所以干脆放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不能不闻不问,有两个工作还需要我们去做:大部分学生不会做的关键地方还是需要演示;巡回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在简单Flash的制作中,刚开始我不放心,所以教师演示后再让学生做,结果我累得嗓子痛,学生还做不完。后来就试着让学生照课本自己做,我只解决大部分会出现问题,效果出奇的好,我还轻松了许多,何乐而不为呢?
缤纷的多媒体给我们的美好生活添加了新鲜味道,使我们工作不再枯燥,使我们的业余生活非富多彩。让我们给学生插上多媒体学习的翅膀,帮助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天空中翱翔!
参考文献
1 体育舞蹈本身的美
1.1 形体美
体育舞蹈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美本身就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体育舞蹈的美通过躯体所反应的舞蹈所展示的形象,身体的表现是舞蹈的载体,身体通过四肢、五官、腰、胸、臀等部位,展示充满活力的体育舞蹈之美。
1.2 律动美
舞蹈的美和音乐是分不开的,舞蹈时跟着音乐表现出姿态美、律动美、节奏美、韵味美,用身体的律动向人们展示美,音乐和舞蹈相结合使其更富感染力,在和谐的音乐和舞蹈中达到对美的升华体验。
1.3 造型与服饰美
体育舞蹈的类型并不是单一的,有优美的华尔兹是一种美,飞扬激情的拉丁舞又是另一种美,所以,造型和服饰在每一种舞蹈中都是不相同的,体现的审美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和谐的造型和服饰对体育舞蹈的美也有着极大的提升。
2 体育舞蹈的美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及特点
2.1 与艺术教育相结合
体育舞蹈是一种运动着的美,不同于画和雕像,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体育舞蹈本身是艺术的再现,是由多种美结合而成的,因此,在体育舞蹈的审美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多欣赏艺术作品,陶冶学生们的艺术情操,在更大的范围内让学生感受美。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舞蹈不仅仅可以通过老师亲身教授其舞蹈动作和技巧,也可以通过电教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更轻松的获取舞蹈的美。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幻灯片等教学方式,一一展现体育舞蹈动作、技巧,把体育舞蹈审美教学变成可以直观感受的教学方式。把枯燥的体育美学课变得生动并且富有生机,加速学生对体育舞蹈审美的知识、技能的掌握。
2.2 优化体育舞蹈教学环境
体育舞蹈是美的表现,体育舞蹈在美好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展现生动的美。教学的环境对学生的体育舞蹈审美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能潜移默化的感受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舞蹈教学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教学环境需要卫生整齐,一个干净清洁的教学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心理需求。其二,课堂环境的布置需要有着良好的艺术氛围,在这种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对体育舞蹈学习中,对体育舞蹈的审美有着更良好的感官感受。其三,教学设施需充分良备,质量良好的音乐设备,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体育舞蹈的学习中,舞蹈室中有干净整洁的大镜子,使学生在舞蹈过程中能更好地观察自己的动作、姿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姿态美。
2.3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舞蹈的美是一种自然的美,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审美体验,是审美的主观、客观、感性、理性的高度结合之美。审美教育必须以审美主体主观上的意愿为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学生才能主动去感受体育舞蹈之美,提升体育舞蹈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个人意愿,让每个学生有平等学习的机会,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不过度干涉学生的主观审美,鼓励学生自我练习,自我体验,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发的去编舞、排舞,从而更细致的感受体育舞蹈的美,完善学生的自我审美。
2.4 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学生,也是社会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学生们健康发展的条件,一个健康、良好、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造就出更出色的人才。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体育舞蹈中也显得很是重要,舞蹈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师生关系平等,同学团结、相互帮助、热情友爱,才能使学生和老师在体育舞蹈方面共同进步。学生和老师共同构建和谐的师生和同学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美,人际关系美,团结协作美给学生们塑造一个良好的审美空间。
2.5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
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自然而然的,是自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飞跃,学生的审美很容易被外界嘈杂繁多的不良艺术所吸引,从而影响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的树立。随着体育舞蹈教学的推进,学生的审美会在过程中产生指向,自发的展开想象和情感,逐步形成审美习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时时刻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体育舞蹈给自身带来的愉悦感受,从内心触发对体育舞蹈的崇敬和爱意。诱导学生参加体育舞蹈的实践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3 结语
体育舞蹈本身是表演性艺术,随着学生们的体育舞蹈技能学习的深入,培养了良好的审美习惯。所以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体育舞蹈美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注重学生的美学素养,将所学的体育舞蹈美学迁移到学生的未来,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周晨.体育舞蹈在教学研究中的价值与应用[J].体育世界,2014(3):116-117.
[2] 董黎.关于体育舞蹈美学价值的研究[J].大舞台,2015(10):153.
[3] 张莉.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效果的分析与研究——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2015(71):132-133.
[4] 舒渊,宋晓荣.新论体育舞蹈美及其美育的实施[J].凯里学院学报,2009(2):175.
[5] 王曼,宋文利.略论我国体育舞蹈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3):169.
[6] 陈自旺.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190.
关键词:声乐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应用特点;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80-01
一、声乐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特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与幻灯机、录像机、VCD、电影等传统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相比,具有着相同之处也具有着明显差异。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不仅具备着传统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所具有的辅助教学功能,同时也具有着更大的资源容量和交互性、证实性、直观性、灵活性等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可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并让声乐教学具有更加多样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
二、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多媒体呈现歌唱发声原理
学生对歌唱发声原理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能力具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发声原理教学却受到了非直观性特点的制约,然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却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首先,在声乐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利用图片直观的呈现出歌唱过程中的器官影响。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歌唱器官解剖图进行扫描来呈现在屏幕中,也可以使用医用腔体模型图片以及影响来呈现在屏幕中,这些画面清晰且具有直观性的内容呈现方式方便教师对歌唱器官生理反应做出讲解,当然,这也对教师所具有的课件素材收集以及课件制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这种教学,学生能够对歌唱过程中人体的整体器官以及局部器官做出良好的观察,从而了解器官在歌唱中随着发音差异而产生的变化;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对歌唱发声原理进行动画演示。在声乐技术教学中,演唱技能教学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演示法,这种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和观察度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歌唱过程中的器官变化还是发声原理,都可以使用Flash等动画技术来进行展现,这种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以及以上所提到的图片展现而言能够让发声原理更加的明了和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内容作出深入理解。
(二)利用高保真录音来纠正学生歌唱效果偏差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歌唱效果来指出学生在歌唱方面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纠正,对于提升学生的声乐表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对教师所指出的问题具有模糊的认识,从而无法有针对性的对自身歌唱能力进行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中的录音功能对学生的歌唱过程进行录音,同时要求让学生对自身歌唱器官发声状态的感受来记忆自身的主观听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播放录音并要求学生将录音与自身的主观听觉记忆向比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的差异,同时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通过录音来自主发现问题,并要求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并掌握避免音差干扰的影响。这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对学生演唱效果偏差进行指出与纠正的方法,远比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的指出学生演唱错误并强制要求学生进行改进而言具有更好的信服度与说服力,并且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提升能力的扩展,这对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通过多媒体辅助技术来培养学生声乐表演气质
在学生声乐表演气质的培养中,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歌唱表情和歌唱姿势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歌唱表情以及歌唱姿势的培养虽然能够通过要求学生面对镜子来对自身面部表情和姿势做出调整以推动学生表情和姿势的规范性,但是在这种培养方式中,学生往往会陷入紧张、尴尬和窘境,他们会关注自身的面肌是否得到放松、肩膀是否抬去、喉型是否稳定等问题,而越是关注,这些表现就越是难以令人满意。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技术来培养学生声乐表演气质,教师可以设置摄像头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录制,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来认识到自身在面部表情以及歌唱姿势方面的欠缺,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关注自身在声乐表演方面的感情传达以及对声乐作品已经的融入,这有利于推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展现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放松歌唱心理,相对于传统的歌唱表情和姿势教学而言,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取得更加令教师和学生满意的效果。在学生对录像进行观看和对自身不足做出寻找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参与共同观察,并对学生在歌唱中表现做出认证的分析与评价,从而使学生更加准确的认识到自身在歌唱表情和歌唱姿势方面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2] 王华.声乐教学中教师情感战略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必要性[J].乐府新声, 2011(04).
论文摘要:以教学媒体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将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并分别讨论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煤体的特点。多媒体具备妙趣横生,激发兴趣,形象生动,帮助理解等优点,但同时也有容量与节奏难于把握;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时硬件和教师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等缺点。所以教师在选用教学媒体的时候应充介考虑课程特点,教学对象等,将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包括在教学过程中为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所使用的存储与传递事物信息的所有媒体。财经专业教学中通常使用的教学媒体,按其发展层次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是由教师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以及黑板、粉笔、挂图、模型、教科书等组成;现代教学媒体是指幻灯、投影、广播、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等,以及多种媒体的组合系统—多媒体系统。无论是传统教学媒体还是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影响着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1传统教学媒体的特点
传统教学媒体的优点在于:
1.1方便灵活。学生使用这类媒体学习时,可自定学习步调,自由选择,并可在材料上做出标记、注释以便日后查阅。同时课程材料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设计,便于学生自学。现在许多教科书都在每页的边缘留出较大的空白,供学生记录学习要点和心得,就体现了传统教学媒体的这一特点。
1.2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媒体以语言的形式显示教学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1.3在信息传递的同时,师生间有感情交流,有利于情感因素的运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对信息传递的容量和强度具有比较强的调控作用,从而使信息传递能够稳定的进行。学生注意力也比较容易集中。
传统教学媒体的缺点在于:
a.信息传递量较小。借助于黑板和教科书给学生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教师的板书,擦黑板等都会占用课堂时间,造成知识容量缩小。
b.直观性和形象性比较差。
c.新颖性和趣味性比较差。
这些都不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挥。特别是对比较抽象的信息,传递效率更低,表现力更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
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多样性,尤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技术更加具备以下优点:
2.1妙趣横生,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财经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降低了财经知识的认知难度。如在进行会计基本平衡公式的教学中,可用AUTHERWAER软件制作交互按钮,当学生用鼠标点击画面中的天平时,会出现两个金额相同的硅码,让学生动手将两个祛码放在天平上,放人后,天平保持平衡。通过这种简单的操作,使学生形象的理解恒等式的意义,直观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2.2形象生动,帮助理解。比如财经专业教学中的操作流程问题,一直是一个枯燥琐碎的知识点。可利用FLASH软件将整个业务流程制作成动画,演示给学生看,使得原本讲述起来显得杂乱无章的知识,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就如同他们亲身感受一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也并非是完美无缺,它的缺点在于: a.容量与节奏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写黑板和擦黑板的时间,这样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很多。但是容量太大使学生很难消化,教学效益反而下降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板书,切换的时间很短,节奏很快,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也使教师难于把握教学进度。用电脑显示屏幕替代黑板,只有屏幕,没有板书,或者是只有几个序号和内容提纲,看似知识量很大,实则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学生满足于获得老师的课件,而放弃了做课堂笔记,不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复习。
b.多媒体形式生动,使一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尤其使用FLASH加人动画效果的课件更是如此。
c.一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所以对信息传递没有调控作用,信息传递缺乏稳定性,并且由于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它的优点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d.使用多媒体教学对硬件设施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而许多中小学都存在着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状况,目前很多学校,还不得不大量使用着传统教学媒体中的黑板,教课书,实物模型等。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操作、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已经具备现代教学媒体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如掌握教学设计和电脑、网络使用技能等的教师,其课件有一部分能够自己完成,可是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人需要别人的指导,或者是直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在制作课件的软件选择上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选择用Powespoint演示稿.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够使用AUTHER-WARE和FLASH制作课件。这就往往使课件不能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
作为教师,近些年听到最多的可能就是多媒体、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有关“教学媒体”的话题。然而关于“教学媒体”尚有许多误解、甚至于曲解之处,本文力图对“教学媒体”的涵义、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运用进行一些探讨。
一、“教学媒体”的涵义
媒体一词源于拉丁语“Medium”,为两者之间、中介之意,音译为媒介。媒体是载有信息的物体,空白的纸张、录音及录像带只能称为载体材料,只有当其载有信息,亦即只有当它实现其中介功能时才能成为媒体。习惯上,按介质(载体材料)分类,媒体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类:硬件包括存储、传递信息的机器和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以及计算机等等;软件包括存储、传递信息的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等,软硬件需配套使用才能发挥其存储、传递信息的功能。根据媒体应用的领域又可分为:新闻媒体、娱乐媒体、教学媒体等等。
所谓“教学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于教与学活动过程的媒体,包括教与学过程中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过程所使用的存储与传递事物信息的所有媒体。因而我们在界定一种媒体是不是“教学媒体”时,应把握两个基本原则:首先是存储与传递的信息是以教学为目的的;其次是存储和传递信:息功能应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符合上述两个条件,才能称之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按其发展层次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指的是黑板、粉笔、挂图、模型、教科书等;现代教学媒体是指幻灯、投影、广播、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以及其相应的组合系统――多媒体系统。
一个误解是:一说到“教学媒体”就是指现代教学媒体,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及其组合系统一一多媒体系统,而传统教学媒体好像已不再是教学媒体了,或是传统教学媒体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已被淘汰。其实质是过分地强调现代教学媒体的重要性所至,也是对“教学媒体”的涵义认识模糊的必然结果。
另一个曲解是:“教学方法”就是“教学媒体”,所谓的教学方法不当,就是“教学媒体”使用不当,或干脆就是因为没有“多媒体”。教学过程包含三大主要环节:教学内容的处理(依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和分析后进行优化、整合,教学过程的设计、书写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过程的实施(包括课堂讲授、反馈的互动及作业、辅导等全过程)、教学效果的检验(通过测验、考试及书写论文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只是“教学方法”的一部分。因而必须明确:“教学媒体”只是教学过程中联系主客体的、一个具体而化之的媒介,而教学方法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方法、手段及其组合的总称,且不可“以偏概全”。可以说:“教学媒体”是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但不可以说:“教学方法”就是“教学媒体”。
二、“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无论是传统教学媒体还是现代教学媒体,其在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及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教学依赖于“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活动,需要通过主体(学生)和客体(教师)的相互作用来完成,而这种相互作用必须通过各种“教学媒体”来传递、来实现。没有“教学媒体”就没有教学,这句话并不夸张。另一方面,教学过程的实施不但能检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时也是“教学媒体”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的检验手段,因而也是“教学媒体”发展的促进剂,推动“教学媒体”技术的发展。就像商业化电影推动了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发展一样,教学过程对于教学媒体的需求对虚拟现实及仿真等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教学媒体”充其量不过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不同的“教学媒体”间有很多差异,或者说有很多“相对”的优缺点。然而,笔者以为“教学媒体”本身本不该有优劣之分,“教学媒体”的选用才有优劣之分,其优劣应看它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如何,而不是只孤立地看选用了哪种“教学媒体”。只有不好的“教学方法”,没有不好的“教学媒体”。换句话说,只要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很好的掌握和理解,“教学媒体”就充分地发挥了其积极作用,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成功的,即便你仅仅只使用了语言。比如在化学教学中,有关物质结构的内容较抽象,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动画可帮助学生理解;而在进行理性推导、计算讲解时,粉笔、黑板和语言更易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带动学生的思维,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下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只看“教学媒体”是否先进,不管是否适当、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即手段胜于目的。这种现象最初起源于倡导先进“教学媒体”的引进,但随着人们不断地强调以及相应的奖励机制的强化,最初的动机已渐被淡忘了,现在几乎是为“教学媒体”而搞“教学媒体”,而不是为教学目标而运用、发展“教学媒体”。比如教育技术成果评比、多媒体课件大奖赛繁多,而这种技术和课件是否适应于教学的具体情况很少有人问津。很多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就像堆满各种花哨的动画、音乐、图片的“杂货铺”,使学生目不暇接、不知所措,大有合本求末之嫌。忘记了手段应该服务于目的。
三、“教学媒体”运用之我见
关于“教学媒体”的选用,笔者以为应该注意适宜、适当、适度、简约四点:
1,适宜:应充分考虑学科及教学内容特点,对“教学媒体”及技术进行合理筛选,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既适合学科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接受,而且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2,适当:各种教学媒体均有其独有的优势,且不可一味追求先进的技术而顾此失彼。适当在不同的“教学媒体”间进行转换,益于对教学过程的掌控。
关键词:教学媒体;日常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0
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体、生动、形象的表达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条件。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是一个由老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媒体组成的教学系统。它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系统复杂得多。所以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中,除了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外,教师对现代教学媒体的掌控能力将是最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合理有效的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从而达到寓教于乐、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恰当地选择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时机和方式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的实质不在于采用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和形式,而在于能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一个最恰当、最合理的位置……”。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监控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否刺激学生的有效注意,能否出色地执行教学策略,能否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实现学生发展智力和掌控知识的统一,进而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师对教学媒体的监控能力息息相关。
1.1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1.1.1把抽象变为具体的需要
有些教学内容单纯通过教师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都无法使学生领悟,不但利于学生掌握,更不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进而影响教师的授课水平。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语言直观的模像,直观的领悟到教学内容,如在抽象的内容方面,学生感到抽象不易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具有动画效果的CAI课件,可清晰、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1.1.2从多种可能中得出一种必然的需要
在对一个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出现多种的可能,学生虽然进行认真的思考而无法认清事物,在讨论仍然各举一理时,现代教学媒体可以运用事实的力量,使学生带着讨论的焦点在视听中获得真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解除困惑,获得真知,而且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世界的动机,养成对生活、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不懈思考的习惯。例如,在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物理教学中,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提出问题:重量不同的物体在高处落下,是哪个先落地,还是会同时落地呢?学生们通过思考会有多种答案,但仅仅通过认真的思考,没有实验的验证,无法获得真知。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在普通的条件下不容易做这个实验。有位教师在教学中,在两个细长的玻璃管中分别放入小球和羽毛,然后将管抽成真空,并用录像机将小球和羽毛垂直下落,同时落地的情景拍摄下来。上课的时候,在学生思考、讨论到一定程度时,现场演示实验,结合录像带进行慢速播放、暂停等操作,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小球和羽毛同时落到管的底部,而后进一步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1.1.3把旁题引入主题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现代教学媒体让学习进行关于主题的视听活动。“志从趣生”,可以保证学生在高度紧张的智力活动中实现对媒体教材内容的充分感知和深刻理解。如在政治课堂上展示这样一组动画:一个壮汉用力拉牛的尾巴,怎么也托它不动,而一个小孩用绳子拴住牛鼻子走,似乎毫不费力。惟妙惟肖的画面和妙趣横生的动画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兴趣大增,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牵牛要牵牛鼻子”“擒贼先擒王”的哲学寓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在诸多矛盾中一定要抓主要矛盾这一辩证法的现实意义。巧妙地利用妙趣横生的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这一主题的理解,并进而使学生较为深刻的理解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一抽象的哲学命题。
1.2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把握好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认知,放飞富有灵性的想象等,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确的媒体展示时机是教师对教学媒体运用过程中最富教师个人魅力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学媒体监控的重要方面。
现代教学媒体战士时间的长短与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有密切关系。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兴趣队保持有意注意具有定向、动力、支持和倾向作用。然而,在生活中,即使是最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不能够再保持注意了。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媒体运用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到,现代教学媒体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时间过长,就会使学生注意涣散或注意力转移,造成教学效果下降。所以,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时间的长短必须有教师科学、有效地把握。根据我国一些优秀教师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每张幻灯片停留的时间在20~40秒为宜,在课堂上,录像教材、电视、电影片短的播放以5~8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10分钟。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录像教材一方到底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具体情况控制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频率,应注意学生的智力培养,已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启发教学,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等。
2注意对现代教学媒体运用方法的总结和积累,优化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颇具特色的现代教学媒体教材的组合运用,不仅体现了教师对现代教学媒体的掌握能力,优化了课堂的教学寿诞,而且能够较好地处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现代教学媒体运用方法的总结和积累,优化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已经积累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2.1课堂教学监控法
课堂教学监控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播放媒体教学教材,向学生呈现教学信息的方法。具体包括提示法、解说法、综合法、情景法、示范法、辅助阅读法和优化联系法。现就提示法、解说法、辅助阅读法进行简单介绍。
提示法是指在演播前和学生视听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向学生提供视觉形象之前或进行当中,告诉学生看什么、听什么、注意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等。
解说法就是教师在演播没有配音的材料时,辅以讲解和说明。这种类型的媒体教材不要求有声音,也不需要非常完整,因而具有教的灵活性,可以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图像片断,也可以是彼此独立的幻灯片。
情景法就是教师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再现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内容。应用于情景教学法的现代教学媒体多集中于可以给学生的视听以强烈刺激的录像、电影、电视等。
辅助阅读法是指教师借助教学媒体,运用“听听”“读读”“议议”“讲讲”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多用于语文和外语教学。
2.2程序片教学法
程序片教学法是把一门课程中适宜的教学内容,按先后次序支撑系列化的电视教材,使学生的学习按一定的程序规范化地展开。该教学法的现代课堂在选题方面,要选取形象性、动作性或动态性的内容,应是教学重点或难点;媒体教材的每个片集内容要单一,做到重点突出;在设计思路方面的余地;制作技巧方面要尽量采用形象或模拟手法;要将教学内容按照“小步子”的原则,一步一步地向学习者展示。
2.3发现式教学法
关键词:现代教学媒体;学前教育;选择与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带动教育的全面变革。尤其是近几年现代教学媒体在幼儿园逐步普及,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对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我们提高认识、革新方法,注意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阻碍因素,思考怎么样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融入创意,使得儿童学生可以感受到学前教育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真正地对基础学习产生兴趣。
一、学前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很多家长将学前基础教育作为孩子成长学习的始发点,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对于孩子们的幼儿启蒙教育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虽然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是否呈现出良好的状态,未来又需要作出那些改变,下文结合调查结果做简要分析。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据调查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庞大的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给出的数据结果为:由于中国具有庞大的学龄人口基数,导致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接受幼儿教育。其次,幼儿教育的质量不能满足教育需求。教师队伍不仅在数量上存在不足,在质量上也存在缺陷,导致总体教育质量不高,尤其是城乡之间在教学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后,幼儿教育新课程改革任务艰巨。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教学环境设施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未来
学前教育教师从业者们需要思考怎样优化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使得学前教育发挥好其对幼儿学生应有的教育作用。为了给学前幼儿们创造出可以激发兴趣的学习环境与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们应当思考那些内外在因素,从而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贯彻执行符合时代所需和幼儿学生特点的幼儿教育方针。如何结合教师对孩子们日常活动和学习特点研究,探究出刚好的学前教育方法是我国学前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问题
当前,人们愈发重视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然而,现实实践中尚且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笔者将在下文一一指出。
(一)现代教学媒体呈现过程代替儿童亲身实践问题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活动中尚且存在现代教学媒体呈现过程试图代替儿童亲身实践问题。人们认为现代教学媒体所呈现的信息既形象又生动,然而,其仍然归属于间接经验范畴。对于儿童群体而言,亲身的参与经验才是直接经验获得。目前,CAI教学软件可以逼真模拟出学前教育活动情境,一些学前教育教师自己制作软件,将学前教育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融合起来,试图用现代教学媒体呈现完全取代儿童的亲身实践经验获得,这极不利用现代化学前教育效果的优化和教育理念的丰富与发展。然而,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和应用均适合预成式课程。因而,可以得知现代教学媒体呈现过程试图代替儿童亲身实践是极不科学的。
(二)“人机”互动模式冲淡“人人”互动模式问题
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的另一问题是“人机”互动模式冲淡“人人”互动模式。目前,若干学前教育教师在未曾考虑学前教育活动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过于偏重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弱化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过程中主导性的有效发挥,严重背离了现代教育媒体辅助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初目的。教育信息化和电算化应当注意做到以“人”为本,而非以“机”为本,教育数字化并非学前教育活动目标,在“人人”互动中实现教育最优化才是最终目的。
(三)多样的媒体形式体现教育直观性原则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还存在多样的媒体形式体现教育直观性原则的问题。在学前教育活动实践过程中,一些学前教师喜爱使用华而不实的多媒体课件用于学前课程教学,认为该类课件可以体现出现代传媒教育的直观性作用,优化学前教育效果。然而,这些教师却忽略了现代传媒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多样的媒体形式并非体现教育直观性原则的明智之举。
三、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问题对应策略
(一)重视儿童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虽然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优化学前教育效果,但是,其所导致的弊端不容忽视。为了解决现代教学媒体呈现过程代替儿童亲身实践问题,我们需要重视儿童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其中,游戏教学法则是很好的解决方法。因此,学前教师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儿童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教学过程视为游戏参与过程,以此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们参与合作和动脑动手的能力。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和其它年级教育类似,学前教育也具有目的性和规划性。学前教育的课程有着明晰的目标和规划以及学习的领域划分。然而,幼儿学生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尚浅,学习能力不足,学期教育教师们无法按照其它年级的教学范式进行学前教育教学。学前教育教学课程不能仅仅依赖书本和课堂,应当更多地融入游戏和一些儿童们喜爱的形式与活动中。。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能够从实际出发,在现代教学媒体学前教育活动的选择与应用中设计出富于引导启发性的提问,培养儿童学生多种思维。
(三)关注现代媒体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
首先,现代媒体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符合生活化特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教学需要符合保教合一的教育原则。对于幼儿而言,可接触到到的所有事物都可能是新鲜的事物,教师们除了需要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的世界,还需要利用现代媒体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启迪孩子们的心灵。如生活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和周围孩子们的交往能力等等;其次,现代媒体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融入游戏趣味学习。学前教育区别于小学教育等,趋向简单化、易懂化和游戏化。其中,游戏化是学前教学活动的主要特征,原因在于将游戏融入学前教育活动中适应了儿童学生们的群体特点,儿童学生们会排斥学习,但不会排斥游戏,这便是学前教育游戏化的主要出发点;最后,现代媒体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潜移默化嵌入教学材料。儿童学生区别于高年级学生,他们无法感知教育者对他们的期望,只能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参与的活动和指导自己的教师的行为。因此,现代媒体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潜移默化嵌入教学材料是良好的教育策略。
四、结束语
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具有最大的意义,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抛弃错误的现代传媒教学理念,分析学前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使得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参与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激发学前儿童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优化学前教育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多媒体在教学的作用已经不可估量,媒体在教学的中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教师在媒体的选择上海存在误区,如何选择媒体在教学中不可忽视,使用得当事半功倍。
近几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微机上就可以实现许多传统模拟的数字化。使得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和图形文字一起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因此,计算机所处理和表达的信息量急剧增加,从而为多媒体计算机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急剧增加和人口的膨胀,急需训练有素、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便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概括地说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高品质、设计良好并且使用得当的现代教学媒体会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的趣味性更强。虽然教学媒体是以完成学习目标的要求为目的的,但精心设计的教学媒体,仍具备其媒体本身的特性,尤其是视听类媒体,适当的发挥其逼真的声光效果,也会激发学习的动机,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若再提供学生动手参与学习的机会,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乐在其中。
学习内容更标准。同样一门课,由不同的教师来讲授,内容上会有很大的差异。这虽然可解释为教师的自主性与教学的艺术性,但也可理解为学习内容缺乏一致性。使用教学媒体可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因为即使教师在对学科内容理解上有所出入,学生可从教学媒体中接收到同样的知识信息,教学内容还是一致的。
学习效果更好。进行过认真设计的教学媒体必然是针对学习者的特性并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教学内容进行规划组织,以学习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形式呈现出来,学习起来效果当然会更好。如小学自然系列电视教材,是组织了全国小学自然学科的专家将该学科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以小专题的形式拍成电视教材。使用时,配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观其行、闻其声,自然印象深刻,效果较好。
学习更加个性化。我们的教学大都以年龄为依据划分年级和班级,进行团体教学,很难照顾到学生个性差异。教学媒体的使用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使学生按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教材的深浅程度和学习速度。这样,迟钝的学生不用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拼命追赶,聪明的学生也不必为等待慢的学生而浪费时间。
学习者的参与程度更高。具有一定媒体素养的教师,在使用教学媒体时,会安排某种形式的准备工作及后续工作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而不会让教学媒体完全代替自己。如观看电视教材之前给学生介绍背景资料,讲解观看目的等,观看之后安排讨论等。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时则更是要求双向沟通,实时交互。
因此,设计合理的教学媒体可以提高和促进学习。但是教学媒体的有效性还依赖于教师。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使用中既不会完全依赖教学媒体,也不会对某种媒体产生失望,就能够在使用中减少盲目性。现代科学技术的确可以帮助教学,改进教学。但是把教学工作做好的基本的教学原则是不会改变的。教师同样要充分备课,要事先把材料充分消化,找出最容易为学生吸收的方法来教,又得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来自己做。这些和许许多多其他有效的教学原则都相同,所改变的是我我们有了新的机会,有了更好的工具和手段,可以更有效的来运用这些原则。
在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媒体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依据知识技能内容的特点选择媒体。需要家里感性经验或需要客观验证后的知识,则应该选择实物媒体。需要进行细致分析,抽象概括的知识,需要选择相应的模象媒体作为分析的对象。关于知识应用方面的经验,由于受世纪操作条件的限制,可以采用模象媒体,依据认识过程的特点选择教学媒体。对于上位学习或发现学习,需要提供关于下位知识的具体经验,这就要选择实物媒体或模象媒体。例如,要形成“压力”的上位概念知识,就需要提供一组具体的压力现象的图片或投影片,如放在平面上的重物对平面的压力,用手在墙上按图钉时,手对图钉帽的压力;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上的压力;用手握住瓶子时手对瓶子侧壁的压力等等。从这些具体的事例中才能概括出压力概念的内涵。依据教学组织形式和认识活动的情感的需要选择媒体。以教师为指导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接触面宽的演示性媒体。学生活动为主的小组教学组织形式,则需要可供学生直接操作的媒体。户外的参观调查则需要现实事物的媒体或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一类的媒体。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则需要教师充分开发种种教学资源,如指定课外阅读参考书、图书馆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社区中的人员等。学生较色扮演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使用DV机或录音机,将学生的较色扮演活动记录下来,然后重放进行反馈和改进。不同的媒体对学生的态度情感的影响也很大。在引入新课题时所设置的情境中使用事物媒体、报纸新闻、图片等媒体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构成悬念。提供反映学习内容的背景材料或辅助材料的录像片,其活动图像和声音容易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学生能亲手操作的媒体更能一起学生的兴奋情绪。宗旨真实的情境,学生可以参与或操作的媒体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和兴趣。
媒体是否运用的到位还取决于教师,教师必须得有基本的动手操作和设计能力,要想把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好,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继续学习。相信在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媒体教学将在这一时期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要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媒体选择;教师自身因素;教学媒体;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8―0070―05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被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肩负起了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架设师生双边联系桥梁的重任。鉴于不同教学媒体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不同功用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同的影响,要求我们对教学媒体选择给予更多的关注。然而,审视目前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却着实让人担忧,其暴露出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选择主体教师自身因素关注的缺失,从而导致教学媒体选择的准合理性。教学媒体选择的结果不是由单个内因或外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合力而决定的。
一 媒体和教学媒体的概念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它是指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媒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1]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要具备两方面的要素:一是媒体只有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二是媒体要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成为教学媒体。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媒体定义为:在教学活动中用以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
二 教学媒体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教学媒体选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双向交互的动态的过程,它是由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授过程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教”与“学”双方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作为构成它的三个基本要素。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媒体被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成为了教学活动的又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教师通过教学媒体传输信息(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教学媒体接收信息(教学内容),四个要素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图所示,把教师、学生、媒体三者之间连接起来的便是所传输的信息,即教学内容。[2]
2 教学媒体选择的必要性
“并不存在某一种万能的超级媒体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这就决定了教学媒体选择的必要性。各种媒体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有不足。所以,有的媒体在某类教学中能够发挥作用,然而在另一类性质的教学中就无能为力了。如语言教学能发挥电声类媒体的优势;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教学就需要使用幻灯、投影等媒体;呈现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变化的教学需要使用电影、电视;此外在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中也很好的凸显了这点。“经验之塔”理论把媒体传递的知识信息按具体和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不同等级。在不同的层次和等级上依据不同教学媒体的功用以及教学的需要辅之以不同的教学媒体,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是重要的、必要的!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子环节、子过程。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3]教学媒体的合理选择,会对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如何选择教学媒体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
对于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我们将从媒体选择的影响因素、媒体选择的依据和原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 教学媒体选择的影响因素
英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罗密佐斯基(A.J.Romiszowski)提出了一个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4]
也有人把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归结如下图3:[5]
(2)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学习是促使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是“实然”向“应然”迫近的过程。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三大领域。对于分属于不同领域的教学目标,我们在进行媒体选择的时候就要区别对待。如针对心理运动领域的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我们就要选择一些可以很好的呈现心理运动的媒体,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主动的意义学习。
依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语文课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景,使学习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事物接受能力不一样,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状况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媒体的时候必须进行合理选择。如小学生的思维为直观思维方式,他们对直观性的画面有更好的认知能力,这时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电视、电影、录像等媒体进行教学;而对于高中的学生就另当别论了。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以抽象思维居多,对信息的需求量大,此时应将投影、幻灯、教科书等媒体作为首选。
依据媒体特性: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的前提条件就是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的特性。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对他们进行综合应用。
依据教学条件:教学条件是教学媒体选择的一个制约因素,是教学媒体选择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我们在教学媒体选择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对自己的 “家底”进行认识,势必会陷入“纸上谈兵”、空中论道的尴尬境地。
(3) 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目标控制原则: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美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
内容符合原则:学科内容的不同,使用的教学媒体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以化学学科为例,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以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总之,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对象适应原则: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特征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进行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绝不能套用某种固定的、僵化的模式。
从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的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其一,影响媒体选择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如图1可知,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选择方面的影响因素,又有来自学习者的特点、教师态度技能方面的的影响,还有教学环境的影响,如教学的空间、光线等。同样的图2中,影响的因素有来自人、物、时空等多个方面;其二,在众多的媒体选择的影响因素中来自选择主体――教师之外的客观的影响因素居多,如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学条件等。
2 存在的问题
教师与教学媒体是一种“我”与“它”、主体与客体、选择与被选择、操作与作、控制与被控制的的关系。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作为主体的教师要对客体对象――教学媒体进行客观系统的认识,合理的选择,尽可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最大功用;与此同时,各种教学媒体也会对主体的选择产生制约和影响。这样才能凸显教师主体性地位,才能彰显教学媒体客体性。对于媒体选择行为来说,它存在一个行为的主体,一个行为的发出者,这个主体不是学生,也不是媒体,而是教师。教师是媒体选择行为的决定者和实施者。在媒体选择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来自于教师自身和其外部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合理分析、取舍,做出最终的决定。
然而,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却并非如此,其暴露出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对选择行为主体自身因素对媒体选择结果影响的忽视。在教学媒体选择的过程中,只是把教师这个选择的主体作为了一个接收外界信息并被动做出反应的一种“信息处理机”,而对其自身影响因素却视而不见。在这样的选择机制下,教师的个性会逐渐的消逝,成为被动的“反应器”。众所周知的,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的人来说,每一个抉择都不只是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建立,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心理加工的过程。他是主体对来自于主体内部和外部客观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所做出的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选择过程。
毋庸置疑,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是众多的,媒体选择的过程是复杂的,尤其是涉及到了行为主体的心理活动的时候,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因为它的复杂而将其忽视,将主体对象“工具化”,将主体内部行为“暗箱化”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样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对选择主体影响因素的忽视,使得教学媒体的选择变得程序化、简单化,这样的选择势必招致诸多对教学媒体选择科学性、合理性的质疑,势必会阻碍教学最优化的进程。那么,我们又当如何呢?
四 教师自身对媒体选择的影响因素
在对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其暴露出的一个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对教师自身因素这个盲点的忽视。在系统方法的指引下,我们将这些影响因素纳入到由教师自身的内部系统和客观外部环境系统构成的双系统的结构模型中进行考虑,从而得出了一个关于媒体选择影响因素的新的模型图,如下:
由图可知:其一,这是一个由外部的客观环境系统和教师自身的内部系统构成的双系统的模型图。教师自身也存在于外部的客观环境系统中,它会受到来自于外部客观环境因素的作用,同时他也会对其进行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外部客观环境系统中对媒体的影响因素有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等。内部系统有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态度、归因等的影响(注意: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是众多的,本人只是将一些自己认为主要的因素总结了出来,有什么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其二,这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模型。存在于系统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没有特定的等级;其三,教学媒体的选择会受到内与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来自外部的影响因素我们已经熟知,无需多言。 而对教师自身的影响因素我们却不甚了解。
1 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指的是教师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6]在教学媒体选择过程中,如果教师对某种选择行为的自我效能感较高,就会情绪饱满、充满自信的去完成任务;相反,则会回避这种行为而趋向另一种行为。高自我效能感可能导致更为勤奋、忍耐、持久力,从而增强成功的可能性,为自我效能感带来更多的积极回报,形成良性循环;而低自我效能感可能带来更多的不利,导致更低的自我效能感。综上所述可知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不同,必然会给教师教学媒体选择造成影响,导致行为选择取向的不同。
2 态度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某个特定对象(人、事物、团体、观念)所持有的评价系统和行为倾向。在一般的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他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个体的行为,并具有预测行为的功能。态度具有一定的动机作用,是一种潜在的行为倾向,它规定了什么是期望的,什么是渴求的,什么是喜爱的,什么是讨厌的,什么是想要避免的。因此,态度将驱使人们趋向或逃避某些事物。[7]
教师的态度在此指教师在媒体选择过程中对媒体的态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应用于教学领域中,担当起了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重任。面对众多的媒体,传统的和现代的、新的和旧的、热的和冷的媒体,教师会有不同的态度表现。如教师对待新媒体的态度:害怕和盲目的崇拜。一些教师在面对新的媒体时表现出的害怕和担心。他们害怕新媒体的介入会扰乱甚至是改变他们原有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组织形式,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另一些教师在面对新媒体时表现出了与前者正好相反的态度――盲目崇拜。他们欢呼新媒体的到来,对其狂热的迷恋,甚至于视其为“万能媒体”。
教师在媒体选择时不同的态度表现,会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3 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主观条件,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可能性和效率,并且表现在具体的活动之中。能力对个体动机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为的选择上和行为的效率上。能力高的人,感知准确、注意集中、记忆迅速牢固、思维深刻、想象丰富、勇于创新,喜欢选择中等强度且富于挑战性、竞争性的任务,其行为效率也高;能力低的人,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差、思维狭窄、想象贫乏、缺乏概括抽象力,趋向选择简单或困难任务,以保护自尊心免遭伤害。
教师的能力在此指的是教师操作运用媒体的能力,即对媒体的驾驭能力。能力会对个体的行为选择和行为的效率产生影响。教师对不同媒体的驾驭能力势必会造成教师在媒体选择上的不同的倾向性。
4 兴趣
兴趣是人的个性倾向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建立在某种需要基础之上的认识倾向和活动倾向,对一个人的动机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便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力,对它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清晰、情感深厚、意志坚定,以至于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特别是当各种行为同时可以满足个体的需要,他在选择何种行为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爱好的影响。
教师作为选择的主体,在面对多种客观存在的媒体时,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自己兴趣的影响。教师会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媒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感情投入,尤其是在多种媒体可以同时满足教学需要时,他在选择教学媒体时,会将更多的选择权交给自己的兴趣。
5 归因作用
当人们选择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导致失败时,都会有一种对行为结果有所探求的倾向。这种行为结果的原因推论就称为归因(attribution)。[8]心理学研究发现,归因不仅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行为的反思或再认识,而且会影响到个体后继行为的动力。教师对媒体选择行为的归因,也会对教师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对这种行为结果成败的判断,我们要看它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然,影响行为归因的因素是众多的。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能力、运气、努力程度、任务难度使用方法等因素。一般说把行为结果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或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如教师把媒体选择行为成败结果归因于媒体特性、任务难度等;而把行为结果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的或可控的因素,则会增强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如教师把媒体选择行为成败的结果归因于自己对媒体的认知程度、操作水平、使用方法等,教师就会在其后继的媒体选择行为中通过对内部因素的控制来对行为产生积极作用。
6 情绪状态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情绪有力量来推动人们去进一步反映客观事物,从而采取适当的行为,它属于心理动力方面。教师在进行媒体选择时会受到其所处情绪状态的影响和干扰,这是属于情绪效用的问题。情绪效用有增力性和减力性。情绪的增力性会对人们的活动起积极作用,而减力性会对人们的活动起到消极作用。当教师在媒体选择时处于情绪增力性状态时,他会对外界的刺激及时做出恰当的行为选择;而当他处于情绪的减力性状态,如教师在情绪激动时,就不能很好的冷静思考问题,常常被偏见所蒙蔽。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因为情绪总是和一定的需要紧密结合,当某种需要引起强力的情绪时,往往会使认识受到这种需要的局限,从而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所以在情绪激动状态下,由于认识被某种需要所局限,只去考虑与满足这种需要有关的事物,而模糊了对其他事物的认识,并且容易忽略满足这种需要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这就是情绪的减力性作用。不管是情绪的增力性作用抑或是情绪的减力性作用,它都会对教师的媒体选择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五 总结
教学媒体选择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教学效果的优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最终的行为结果是由多种内外因共同作用合力决定的。我们不能够只关注外部的因素而忽视内部因素,只有内外兼顾,多方考虑,才可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才更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太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1999,(8).
[3]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章伟民,曹揆申.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 丁兴富.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