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已意识到了课程建设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许多专家、学者和职校以及身处教育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尝试各种符合当今中国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模式,以多元整合课型理论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的特色扩即以劳动力市场需求、职业现实需求和学生未来需求为基础。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含义
当今,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现状的日趋严峻;随着高科技被广泛应用,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引发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学生转换岗位和职业的频率也越来越大。劳动者一辈子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显示出劳动者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不能仅仅是为了培养某一个岗位能力而接受某一种单一的知识、能力的训练,否则当学生在需要继续深造或转岗时只能面临被淘汰的结局。所以我们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含义,是从学生的全局发展、终身发展出发,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下提出的。
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地位
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主要是指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体育六门必修课和其他不同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序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大量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部教职成司《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都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把握时代脉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只有搞好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才能保证其它课程的建设得以顺利地进行;只有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按照时代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知识基础;只有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才能让学生拥有较好的文化理论功底,使接受继续教育或更高一级的学历教育成为可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是其它课程建设的前提,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三、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文化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文化基础课的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选择合理就能保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专业知识的发展又为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知识更新指明了方向。在我们进行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和开发时,必须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课程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才能发挥好文化基础课教学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的现状概括
鉴于现状,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基础理论教学,通过区域课程开发满足学生今后在本区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顺利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协同专业结合区域、学校的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以达到真正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的目的。充分满足本区域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需求,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既要满足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需要,又要满足所有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的课程进行必要地改革与尝试。同时在苏州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朱汉林教授、吴茂庆教授和苏州市教科所殷堰工书记的指导与帮助下、联合兄弟院校进行关于中职文化基础课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尝试,目前课程改革正处在第一阶段的测试与评价阶段。通过在2006级中职新生中使用我校自编开发的新教材,一个学期以来的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为明显地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新编中职文化教材在我校的使用与推广,有助于推动我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文化基础课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好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在这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彻底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调查与分析
为了检验我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效果,我分别在我校2005级中专生和2006级中专生中各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而两个年级的各100名学生分别是各班随机抽取的学生,而且尽量保证每班在各分数段的学生都能有所抽到,尽量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以期能真实地反映实验效果。另外为什么会把这两个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呢,因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教材是从2006级新生中开始试行的,而50级还是沿用原来的老教材,由此两个年级正好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同时也对全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师进行调查分析。
(一)面向学生的问卷题目分别是:
1.你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在后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中的作用如何,
A.重要B.不重要C.其他
2.你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学习难度如何,
A大.B.不大C.其他
3.你的文化基础课考试有没有不及格科目,
A.有B.没有
4.你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学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教师水平不高B人学水平低C.教材、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5.你毕业后准备如何发展,
A.就业B.继续升学C.自己创业D还没考虑好
6.简答:你认为哪门文化基础课或哪个知识点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7.你觉得文化基础课最应该学什么,也就是什么内容对你最有用,
另外,还让学生描述了心目中理想的教学模式和最希望学到的知识等内容。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学生认可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对后续的学习有作用,也就是想学好文化基础课。但是普遍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没有做到结合学生初中学习基础,做到深入浅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接近一半的学生有不及格科目出现。学生认为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材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继续升学比例的提高也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和高职接轨。
(二)面向教师的调查问卷:
1.您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A.重要B.重要C.其他
2.当前使用的教材是哪种版本,
A.国家教材B.省市自编教材C.学校自编讲义
3.您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
A.学生人学水平问题B.课程建设问题C.其它问题
4.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符合学生今后学习、升学、就业需要,
A.符合B.不符合C.还可以
5.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教材适用性如何,
A.很好了B一般C.不适用
6.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教材是否反映了新的科学发展成就,
A.是B.还可以C.不是
7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渗透了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要求,
A.是B.还可以C.不是
8.您认为自己学校是否有能力自编教材,
A.有B.没有
9.请您谈谈对自己所教课程、所用教材的总体看法。
10.请您谈谈你对今后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的设想。
另外还对教师是否愿意以及如何参与课程开发、现用教材的适用性、如何处理专业课学习和升学考试对文化基础课要求不统一等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教师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在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看中。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人学水平问题与课程建设问题二者并重。对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符合学生今后学习、升学、就业需要产生了明显的分歧,这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开发发出了明显的需求信号。而且很多教师表示了乐于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开发的意愿,并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本学期在试用我校开发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前提的新教材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对新教材的体会之下,我们将进行第二轮的校本课程的修改与完善。
六、本次校本课程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在开展这个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遵循以下原则:
(1)以校为本的原则。贯彻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弥补国家课程的单一性,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缺陷,反映出本学校的特点和条件,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学生优先的原则。考虑学生差异,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融人到学校的课程计划之中,从而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得到更充分、自由和生动活泼地发展。
(3)合作互补的原则。首先是学校与课程研究部门和课程专家之间的合作互补,其次是指学校之间以及一所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合作互补。
高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合格的高中学生,促使其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不是培养得分机器和高考状元,现行的教育制度是过分的重视高考,过分的追求升学率,造成进入大学的学生能力越来越差,平常的差生更是越来越差,老师不重视,自己更是自暴自弃,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造成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学校的问题,而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就是看学校今年出了多少大学生,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也是依据学校出生人数对学校进行评价,当然学校也是依据高考人数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为了学生的高分,无所不用其极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全国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山东新课程改革也红红火火地拉开了帷幕。教材改版了,教师培训了,一切似乎都已为即将到来的改革风潮做好了准备,然而,新课程到底该如何推行?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到底该如何落实?课程教学改革到底该如何操作?各方还没有统一的共识,但我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没有社会对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没有学校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没有高考制度的改革,新的教育改革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只会由“红红火火”到“黑灯瞎火”。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以积极的心态,严肃认真地投入到这次改革当中,尝试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寄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望的教改之路。
新的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注重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应试教育的高强度训练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天天有足以让人睡眠严重不足的大量作业,一个月便要做几十甚至几百份模拟试卷,更别说要上多少课、看多少辅导材料、考多少试、参加多少个课外辅导班、请多少家教了。问题在于,这只是一种被逼无奈的、机械式的重复的工作起不了多少正面作用,相反会影响孩子乐观、积极向上的童心,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热情,使学生学习能力下降,其他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我们分几方面来具体地分析:一是学习兴趣的丧失。长期的应试教育致使相当一些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他们已经把学习视为受罪,视为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这就造成学习兴趣的明显下降。因为谁都知道,同样一件事情,对于一个有兴趣的人来说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负担,而对于一个没有兴趣的人来说,则可能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二是学习方法的缺乏。应试教育忙于灌输知识,很少考虑学习方法的培养,结果相当一些学生根本不懂得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而只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作业和考试,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严重低下,而这种效率的低下又反过来加重了学习的机械性质,造成一种难以解开的恶性循环,从而最终导致了学习效果的大幅度下滑;三是体质的下降。超时的学习、缺乏足够的运动造成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在应试教育条件下,看看近视眼有多大的比例,看看学校里孩子有多少是面色苍白、甚至面如土色的,看看他们要么瘦得可怜、要么胖得可怕的身段,看看他们一运动起来就常常气也透不过来的体能,我们便不难感受到其身体的生命活力的严重不足。如此柔弱之身躯,何谈承担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呢?四是人格的不健全。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的生活被严重单一化,学习学校的课程几乎成了他们惟一的生活内容,这就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磨炼,不能够全面地体验和理解生活的本来意义,更不要说他们连真正像样的文学名著都没读过几本,哪里还谈得上心灵的砺炼呢?平日里家长为他们提供了一切现成的生活保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自然追求享乐、期望不劳而获便成了相当一些学生所谓的人生理想。这种人格的不健全便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后果,缺乏理性、不计长远自不必说,性情乖张、易暴易怒更不是个别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快乐便是绝对无拘无束的游戏,幸福便是绝对无痛苦的享乐,所以才会有那种期望一切如愿、一路顺风的幼稚的幻想,才会有希望像超女那样一夜成名、甚至一夜暴富的不健康的渴望,才会有一遇挫折和困难便烦恼无限、寻死觅活的不良心态,更会有大学里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把课上得像说相声一样好听的荒唐要求。如此不健全的人格与心理,怎么才能全面发展呢?五是精力和时间的严重分散。厌学情绪的恶性漫延造成了学生忙于在学习之外寻求自已生活的乐趣,而市场经济则是有求必应,因而大量的为学生提供娱乐的商业性手段和场所便应运而生,从网吧、歌厅、影像室到出租房、钟点屋,可谓应有尽有,服务周全。如此这般的环境对学生负面的诱惑力有多么大、多么强,我想即便不做定量的统计分析也能想象得到。而问题就在于,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用到别的地方多了,自然用到学习上的就少了,这是铁定的自然法则。显然即便给他们以正常的学习任务,可能对他们来说也仍然是难以承受的,这样的教育使少数人抬起头,大多数人却低下了头。所以,这不是某个人的悲哀,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到底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呢?减负措施用不断淡化学生的分数,用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替代百分制,用减少考试次数,用禁止排榜,分数保密等措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我认为大错特错,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南辕北辙。如果自我感觉良好是自我评价学习的成功,但是学校的系统知识学习自我评价不算数,必须通过考试。考试成绩是社会评价的重要方面,周围的人,包括老师、家长和同学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参照考试成绩。所以考试分数是决定学习动机能否得到满足的最重要方式,也是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补充的来源。减少考试,淡化分数,淡化的是学习动力的补充。考试分数可以对学生形成心理压力,也可以对学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就看怎样应用考试分数这种评价方式。如果学生生活在“努力――成功――偷懒――失败”的学习环境中 考试分数就是激励的外力。学生把考试当成苦难、噩梦是因为高难度的试题让努力的辛苦付诸东流。
新的教育改革应遵循新的原则:教学难度,考试难度不但要顾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顾及教材的要求,还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水平,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灵活地给学生设置学习困境。具体地说,当学生信心不足,心理脆弱的时候,教学目标和考试难度应该低一些。教学要求降低到新的知识能够与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衔接,有的时候还要牺牲一些对学生来说十分困难的知识,让他们能够取得自我评价的成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向上调整。在通过适当难度的考试,确认他们的成功。当他们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逐步提高教学难度,小心翼翼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以前暂时牺牲的较难知识也能得到弥补。有时候应该让学生体验失败,必须是连续成功所产生对自己能力评价失真,片面认为自己了不起,产生了骄傲自满,妄自尊大。此时,提高教学难度,提高考试难度,提高到能够体验到失败,迫使他们自我评价向下调整,使头脑冷静下来,重新产生自卑,激发挑战更高目标的动力。有意识地制造失败必须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必须推想考试的效果。将考试,将分数作为教育激励学生的工具,学生从考试中获得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满足,就会喜欢考试,渴望考试,不会当作噩梦。依据灵活地给学生设置学习难度的原理,再延伸到作业上,就产生了新的减负原则。不应该给学生设定作业时间,什么低年级半小时,中年级一小时 “在学生对知识学习缺乏兴趣的情况下,最大的作业量不应该超出学生承受力的百分之十,难度应该设定在不抄袭的前提下能够回答。才有可能培养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布置难一些多一些,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应该少一些,容易些。课后复习作业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数量应该是建议性的,就是说学生应该有权依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哪一部分应该练习多一些,哪些部分可以练习少一些,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缺陷方面,而不浪费在可写可不写的部分。 这才叫“因材施教”。
新的教育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教育和管理的根本,时时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改革和发展的首位,还课堂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意识和角色都应发生较大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启发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更重要的是课改后必须结合高考模式改革,我认为新的高考一方面应与会考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加考实验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另一方面高考应与高校结合,不同的高校考不同的选修内容,一本和二本有知识上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可以提前选择目标,自主选择自己要学习的选修内容,和选修所要达到的层次。
总之,高中教育改革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更快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
1. 劳动后不宜立刻洗澡 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2. 发烧时不宜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会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3. 血压过低时不宜洗澡 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可以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发生虚脱。
4. 酒后不宜洗澡 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会导致头晕、眼花、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5. 饱餐后和饥饿时不宜洗澡 饱餐后洗澡,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饥饿时洗澡易造成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刘小军)
女性性冷淡与缺铁有关
女性性冷淡指女性的性反应受到抑制,亦称性感麻痹。在正常女性的性反应中,的敏感性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在不同的情况下女性的强度和时间有很大差异,但不管性刺激的位置和形式如何,其基本生理过程是一致的。
生活中的某些经历会损害女性达到的能力。如男女之间的强烈冲突,或者受到男人冷落,经历创伤事件,受到调戏,尤其是不愉快的首次体验等都可能让女性确信性是一种狂暴的攻击行为。
男性和夫妇间关系障碍是使女性达不到的常见原因。除此,一些身体瘦弱的育龄女性出现性冷淡,其中很大原因是因为患有常见的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之所以会引起性冷淡,是因为血液中的铁元素影响上皮细胞的营养状况,患缺铁性贫血的女性,阴道和外阴黏膜容易呈萎缩状,时会感到不适甚至疼痛。久而久之自然减退。
育龄女性出现贫血应及时治疗,血红蛋白在100克/升以下,就应该服铁剂和加强营养,尽快改善病情,以防止出现持续性性冷淡。(张大伟)
40℃温水洗澡最解乏
经过一天的辛劳,很多人回家倒头就睡。这样不但体力恢复不过来,反而更容易腰酸背痛。此时不妨好好洗个澡,解乏的效果最好。
早淋浴晚泡澡。早晨起来最适合淋浴,这样可以唤醒身心,让人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如果晚上感到疲劳,可在晚饭后1小时、睡前1~2小时泡个澡。这样能加速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让人精力充沛。
没有条件泡澡,可以调大淋浴水流,利用水柱的力量刺激身体,放松肌肉。如果是运动后的疲乏,应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后洗,否则会使心率加快,血液大量流向皮肤,造成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严重时还会虚脱。
一般来说,人体内温度是40℃,因此用40℃的温水洗澡消除疲惫效果最好。假如水温过高,消耗的热量多,反而会让人更难受。水温过低,血管收缩,也不易消除疲劳。热天可以适当调低水温,不低于35℃即可。
每次洗15分钟最佳。洗得时间久了,会觉得浑身无力。疲劳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有关。有研究显示,剧烈运动后,洗30~50分钟,乳酸浓度可恢复到疲劳前的水平。一般的上班族或轻微劳动者,洗澡15分钟,乳酸浓度就恢复正常水平了。(肖文华)
十种小病要警惕
1. 睡觉流口水 可能是因为神经调节障碍引起的。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除此,口腔卫生不好、牙周病等也会出现流口水。
2. 脚有些肿 脚肿往往是由静脉栓塞引起的,不及时看医生可能导致下肢浮肿,甚至引发肺栓塞。
3. 视力减退 视力明显下降,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可能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
4. 瘢痕变化 如烧伤或外伤后的瘢痕疙瘩,或慢性皮炎等,发生一些莫名其妙的变化,应该警惕有皮肤癌的可能。
5. 眼睑下垂 眼皮越来越厚重,忽然有些下垂。“重症肌无力”的先兆就是缓慢发生的眼睑下垂。先是一只眼,后是另一只眼,早晨轻,晚上重,一天之内有明显的变化。
6. 视觉彩圈 在看灯光时,灯光周围出现彩圈。它预示着你可能患上了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可以导致失明的眼病,早期症状是出现虹视。
7. “吃货”隐患 突然胃口大开,体重却减轻了,排尿量也随着喝水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多。应警惕“食欲大增”背后可能是糖尿病。
8. 突然胃疼 患过胃病,所以这次竟把心脏病的先兆当成了胃疼。心脏病引起的胃痛很少会出现绞痛和剧痛,压痛也不常有。
9. 美人痣变化 痣在变成恶性黑色素瘤时,有这样一些警报:痣在近时期内迅速增大;痣表面出现糜烂甚至发生破溃且有瘙痒感;痣周围原先平坦无异,新近出现小黑点、卫星结节状组织,或肿大且伴黑色。
10. 手心出汗 年轻人或女性的手心会发热,但还有可能是得了慢性肾盂肾炎。这种病的前期一般有持续性或间歇性手心发热、出汗,或伴有全身发热。
(陈晨)
近八成癌症是吃出来的
研究显示,湖南60%左右的口腔癌患者和吃槟榔有关。癌症在陕西省则呈现地域化特点,陕北高发的癌症是胃癌,研究表明这和当地居民习惯吃腌制酸菜和大量饮酒有关。陕南多发的则是食管癌,这跟当地居民多吃麻辣烫等习惯有关。
专家提示:77%的癌症跟生活习惯有关,所以提醒人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腌制食品 在致癌食品中,腌制食品居首位,如腌制的酸菜、咸鱼、咸蛋等。
油炸食品 经过高温煎炸后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如油煎饼、臭豆腐、油条等。重复使用的油也含致癌物。
烧烤类食品 如烤牛羊肉、烤乳猪等都含有致癌物质。尤其是轻微烤焦的部位。
霉变食品 黄曲霉素是当今发现的最强烈的致癌物,医学界认为,黄曲霉素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一些肝癌高发区,人们常食豆腐乳、豆瓣酱等,这类食品会产生黄曲霉素。另外,受潮后发霉的米面、花生米等食品也会产生致癌物质。
高温食品 如陕南地区,因为多吃火锅、麻辣烫等高温食品,所以食管癌多发。火锅底料中含有大量调料,多次煮烫也会产生黄曲霉素。
隔夜食品 首先是微生物繁殖,会导致食物变质;其次是亚硝酸盐增多,有致癌风险。如隔夜熟白菜和酸菜就会产生亚硝酸盐。
吃肉多吃菜少 肉类食物热量高,会破坏人体肠道的内环境,导致肿瘤多发。(杨洋)
小动作改善便秘
便秘是人们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症状。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的人曾有过便秘,尤其是老年人、孕妇和小孩的发生率最高,许多人为此痛苦万分。
正常人摄入食物,经消化与吸收到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约需要24~48小时,若超过这个时间,即可视为便秘。
因食物和个人饮食及排便习惯不同,间隔时间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讲,每日排便一次为正常。也有人2~3天排便一次,还有4~5天甚至更长时间排便一次却不感觉排便困难的。
便秘是指排便不顺畅,包括粪便干燥排不出和粪便不干也难以排出两种情况。当排便间隔延长,伴有大便干燥硬结,排出困难,排便后有便意不尽,腹部胀满,头昏乏力等痛苦症状时,才称为便秘。
清晨小动作轻松改善便秘。
两足分立略比肩宽,两膝微屈,上身保持正直,两手叉腰,目视前方,肩膀放松,呼吸自然,然后开始“转腰”。做的时候注意以小腹部的转动为主,以肚脐为轴心,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平转。转腰时动作宜和缓、连贯。
由于腹部对应的是小肠、大肠等器官,因此转腰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吸收,进而起到改善便秘的作用。注意,初练时运动次数不要过多,每天早晨正反方向各转三五十圈即可。然后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慢慢增加转动圈数。圈数可增至200~300圈,时间为15分钟左右。
(周慧)
小事情让你减寿十年/刘小军等
1. 起床先叠被 人体本是个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会排出大量汗液,汗液中的水分及很多化学物质会被被子吸收,如不让其散发出去,立即叠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学物质污染。
2. 如厕看报 坐在马桶上读书看报,会延长排便时间,造成充血,从而引起痔疮发作。
3. 饭后即睡 供氧量随之减少,易引起心口灼热及消化不良,还会发胖。
4. 空腹吃糖 会妨碍蛋白质的吸收,影响人体各种正常机能,使人体变得衰弱。
5. 留胡子 胡子能吸附有害物质,留有胡子的人吸入的空气,污染指数是普通空气的4.2倍。留胡子再抽烟污染指数将高达普通空气的50倍。
6. 跷二郎腿 会使腿部血流不畅,影响健康。如果是静脉瘤、关节炎、神经痛、静脉血栓患者,跷腿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7. 眯眼看东西、揉擦眼睛
眯眼看东西,眼角易出现鱼尾状皱纹。习惯性眯眼还可使眼肌疲劳、眼花头疼。
8. 强忍小便 会造成急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尿疼、小腹胀疼等症状。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炎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5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课程实践
人类社会的进步有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教育中的课程可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改革一般都是从教育课程入手。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已经进入了建立特色、与时俱进的重要时期,为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进行全面的课程改革。
一、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指导理念落后。
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课程理念与职业教学理论在近几年迅速成熟起来,较多的职业教育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观,如实践导向、行动导向、职业导向,并且这些观念应用于部分院校,且已见成效。不过,更有大部分的院校对这些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理解不深,从而造成课程改革停滞不前,此外,教师对关乎教育目标实现的课程改革问题尚未重视起来,可能还有部分管理者连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都没有认识到。 职业教育的课程并非与学科体系相对接,而是与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衔接。
2.实践探索的经验不足。
目前,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倾向于探究理论和建构体系,有些走在教育前沿的院校通过课程改革积累了充分的经验,不过,我国还缺少专门提供课程改革的引导和帮助部门或机构,导致部分高等院校的课程改革缺乏先进的理念作指导,所以也造成这些高等院校的好的改革经验与方法止于一定的区域内。目前有些高等院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这一方面较为熟悉,而教学观念却流于表面,在观察、分析问题时仅仅会使用经验感知的方式,未深入并全面地学习研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论,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探索经验不足,导致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受阻。
3.缺少约束和激励机制。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院校的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尽管部分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吸收了先进的职教课程思想和理念,但在课程改革实践上,还缺少动力和压力。 当然配套措施的缺少也是阻碍课程改革进程的一大原因,毕竟课程改革这一工程趋于系统化,课程改革还有赖于必要的改革激励机制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的协助。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措施
1.教育改革以学生为主体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以教师为主体,以科学知识教授和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明显有不足,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惰性,缺少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学习效率不高。为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以改变这种被动学习局面为主,在高等职业课程改革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这一职业教育改革理念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改革的决策与设计中来,使其亲身体验课程改革实践过程,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采集更为全面的意见,以使课程改革取得实效。第二,在编制课程时要多多收集学生的意见,使得课程编制具有针对性,满足更多学生的实际需要。第三,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应落实到课程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过程中,如让学生自己选修课程,在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根据学生的意愿来教学,使得学生轻松、高效的学习。
2.以探究和实践作为主要的课程形式
在过去,一般都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自我思考的机会,缺少参与课堂的机会。可见,因此也难以取得教学效果,所以,应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以集探究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课程形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索,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而实践是强化理论探究、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点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尤为重要。毕竟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就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最终使学校教育登上新台阶。
3. 转变教育观念,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对于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应研究出新的课程模式和新的课程资源,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和新的实训体系,总之也就是改革应深入。课程改革直接关系着院校的各方面利益,各级领导、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院校及广大教师都应重视起来。将示范院校在课程改革中的先进经验推广开来,由专门的机构或组织努力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开发适应职教发展的课程体系。职教课程改革要先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再进行课程的引导的开发和培训,在这一职教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此外,仅有先进的课程还不够,还有赖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教师的能力形成于不断的课程实践。课程的改革首先应从强化教师的改革意识入手,教师应对课程改革重视起来,熟悉新的课程,进而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
4. 深入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究,强化理论指导
投入到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究中去,在不断的探讨中取其精华,总结出先进的理论,加大理论成果的推广,形成一个包括课程模式、课程改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理论的建构和具体方案的设计在内的独具特色的完整的课程理论体系。 职教专家负责开展专题研究、编制课程改革与专业教学的指导文件、规范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课程模式有赖于先进的理念的支持。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已是硕果累累,其中2008 年我国院校国家级、省级精品课建设得尤其完善,不过,这些成果还未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因此,为了将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到理论层面,应以示范院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为引导对院校内部教学与科研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求将课程改革推广开来。
5.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课程改革积极性
在院校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过程中,少不了广大职教教师的积极参与。通过教学改革实践不难发现,教师主体地位的缺失是目前课程改革困难的重要原因。 教师应提高课程改革的热情,真正领悟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可见,肯定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极为重要的。 仅有优秀的职教课程还不够,还应有良好的实施机制加以配合,需全面调动教师课程改革的积极性,鼓励其积极参与,同时为了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尽情发挥、各施其能,还要建立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如此一来,可以解决像工作量的计算、改革成果的认定、资源的使用等问题,教师在提炼、 转换和实施课程研究与开发的成果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应适时加以引导,使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始终保持热情。
三、结语
总之,职业教育的成功转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就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和提升职业教育水平而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才竞争激烈地时代,职业教育应挑起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大梁,作为教育者应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推动课程改革进程,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1切实转变教学思路
要有效实行医学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必须从转变教学思路做起,所谓“教学实践,理念先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就要在医学专业范围内实行医学教学课程改革的讨论和研究,让教师和学员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主旨思想以及基本内容等。
1.2建立课程改革目标体系
只有确立了医学教学改革目标,才能在改革目标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实际操作。建立新的医学临床教学模式,加强学员的临床技能培训,以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并以综合性的学习评估体系作为考察学员学习成果的基本原则体系,以期建立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估体系。
1.3改革教学课程框架
借鉴国内外优秀大学的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再按照自身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建立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块,形成以PBL教学、临床实践教学以及课程整合教学等三位一体的全面教学模式。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立并完善以临床实践、临床实验以及临床见习等为医学课程教育核心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实践体系。此外,在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框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要积极建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学员学习成效的考核评估方法和体系。
1.4教学改革的进程
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必须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试点开始进行改革的尝试,再得到改革可行的试验结果后,再进行大范围地推广。医学教育改革必须要经过小范围地精心研究和论证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教学改革的实施阶段。
2.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2.1培养优秀的医学教学的教师队伍
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要从有效培养一批出色的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开始。要帮助医学专业的教师树立先进的医学教育思想和新的教学方法,更新学员的学习观念。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和学员去国外优秀的医学院校进行观摩、实习和考察,学习别人有用的经验;还可以聘请国内国外在医学研究或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医学教育课程改革、PBL教学以及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等医学教育教学专题的指导和特定的学科讲座。
2.2划分医学教育教学模块
实践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将所有的学科课程按照一定的人才培养方向来进行分类划分,构筑七个不同的教学模块,共同构建成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教学框架,这个框架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部分部分的内容:公共基础学科模块、人文社会模块、临床医学实践模块、健康与卫生模块、生物医学模块、科学实验模块以及临床医学技能模块等。
2.3PBL教学法的实行
(1)PBL教学法的实行,要从医学教学案例的编写开始。新课程标准下,医学案例一般要由基础理论教室、临床教室等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医学案例的编写。编写案例时要重点注意案例问题的设置要包含对问题中隐性专业知识的考察、对各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考察、对精确知识点的细分考察等。医学案例的编写要注意融入常规的医学法律内容、医学伦理内容以及预防医学内容等知识要点。
(2)医学案例的讲解和讨论,要按照案例所配备的教师讲解标准、学员学习指南等,这种对师生的指南主要规定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例讨论目的、讨论步骤、具体的讨论内容。讨论要求等。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讨论,有利于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
3.课堂教学的小组讨论
每个案例的讨论次数要有一定的规定,一般都在2~3次左右,每个案例的课堂讨论课时一般有4个课时。讨论的开展需要有专人负责课堂讨论的主持和讨论总结工作,还要对讨论的过程和总结进行认真记录,课后打印或上传至电子稿,分发给各位学员,方便学员在课后进行课堂教学的巩固以及课后查阅文献资料等。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策略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的深化阶段,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进使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中的化学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在教学形式以及方法理念上都发生了变化,这对高中化学的教学水平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
1.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高中化学的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而言,对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化学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优化作用,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学生上课的积极主动性,对高中化学的教学形式以及内容得到了多样化和丰富化的体现。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课程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实践能力上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的实际应用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的要求分析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的化学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之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要求、对化学课程的内容及结构上的要求以及对综合评价层面的要求。从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来看,主要体现在对互动课堂以及开放
课堂的重视,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上的加强。
另外就是对化学教学的评价要能全面性的体现,这其中就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有课堂活动的实际表现评价等多种的评价相结合。要从多个层面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学习方法。
再者就是对化学课程的内容及结构上的要求,重点是对化学的生活和社会、技术关联性的突出和为学生提供化学知识及技能、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要构建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化学课程教材的设计能在基础知识及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等层面得到充分体现。
二、高中化学新课改的教学策略实施
1.高中化学教学能生活化地体现
高中化学教学要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紧密地结合,将课堂内外的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展现。由于化学是和社会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生活和化学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将其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提升,并能够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对化学知识生活化的内容得到拓展。
例如,对高中化学中的金属钠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武侠小说的内容进行引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影当中,通常会听到其中的人物形容刀剑的锋利,运用削铁如泥来形容。而化学中的铁是比较坚硬的金属,那么教师就要提出问题,有没有像泥一样软的物质呢?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此次教学中,会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将金属钠和化合物的教授内容进行引入。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学生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化学知识。
2.对化学多元化教学目标进行明确
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得到,要想将化学教学的效果得到最佳的呈现,就要对教学的丰富性得以确保,通过新的教学教育理念将新课程理念进行融合,从而创造出优质的教学课堂。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过程优化以及目标卓越等作为教学价值的追求,在合理的整合下来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教师之间的和谐、充分的交流,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多样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从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上进行确定,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加强学习,这样在知识的获得上也比较有效率。
例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铜和硝酸之间的反应问题进行学习时,就能够将问题进行多元化的设置,这样就能在学生的选择范围上有着一定的空间,便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如问题:化学实验反应过程中的铜片先是变成黑色,而溶液一个是绿色以及是蓝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是对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也可以设置成这样的问题:分析比较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以及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条件是不是一样,又会生产什么产物。这是教学中的重点。通过多样化的问题设置就能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得到优化,对教学的目标能够按照程序逐次地实现。
3.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要在学习的环境上得以优化,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师生间互动的基础条件,所以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要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将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形成一个整合点。然后就是能够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将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融入,从而不断地推动学生的智力思维的进步,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实际将这些要求都得到满足才能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中化学教学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地体现出化学教学的生活化,这样才是教学的科学性策略实施。
参考文献:
[1]蔡万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2]吴长寿.如何让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充满信心[J].才智,2014(18).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趋势
如何评价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统计分析,需要对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科学的研究。理想的课程要转化成为实践的课程,需要理论工作者、行政管理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共同努力。要防止课程改革走入急躁的、急于求成的误区,出现政策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空壳化的情形。实践证明,试图毕其功于一役,通过一次改革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课程改革从来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继承和革新并存的过程,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一、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课程。这就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这里至少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第一对关系是学生发展与学科体系、社会需求的关系,即儿童与知识、社会的关系;第二对关系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第三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知识传授的关系;第四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二、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
道德情操的养成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是任何教育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而且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古至今人们对此做了大量的探索。观念、态度和价值体系的传递在教育和社会教化中的极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当今社会全球化、网络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都加大加重了。
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多变性与人文精神的永恒性,在当今社会已经形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问题甚至灾难。靠什么来驾驭科学技术这匹狂奔的野马呢?专家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人文学科的教育。科技发展越是迅速,就越是需要人文精神的牵引,人们需要人文精神来指引和确定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国际上近年来出现的加大人文学科课程分量的趋势就是这种看法的反映。我国学校教育中数理学科比例较大、人文学科分量偏低的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三、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综合课程的提出和发展缘于对分科教育缺陷的批判。我们必须注意克服教育中常常出现的那种以偏纠偏的思维定势,防止以综合的优点来反对分科所具有的长处,防止要改掉的恰恰是要继承和发扬的情形出现。我们在课程开发和教学中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该综合的坚决综合,该分科的坚持分科,综合中有分化,分科中有综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四、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
中小学学术科目因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纯洁性而走入了“高筑墙、深挖洞、广积粮”的误区,使我国课程总体上脱离社会实践、脱离学生生活的倾向仍然很严重。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更有效地融合起来,并不是要使课程脱离学术的轨道,而是给已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而充分学术化了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把中小学的通识教育和劳动、技术、职业教育适度融合起来,通盘考虑,是许多国家通常采用的做法。我国多年来也一直在这一领域探索,但似乎还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五、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
对于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含义要正确理解,它不仅要求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应当分级(包括课程设置的门类和课时),更重要的是,下一级课程对上一级课程必须既坚决执行,又创造性地自主开发。那种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机械地割裂开来的做法,那种把学校课程仅仅理解为活动课程和任选课程的做法,都是认识上的误区,应当努力改变。惟有如此,我们的中小学才能既保证统一的基本要求和质量,又办出各自的特色,更好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图书馆;建设;改革
一.引言
在基础教育当中中学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总能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中学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已经火热开展起来,2007年我国的中学开始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从而促进了我国中学基础教育的向前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相关的基础教育资源都会被重新的定位与划分,中学图书馆也不例外,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对中学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图书馆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当中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要求中学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为学生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同时为综合实践课设置了相当高的学分,在综合实践课程当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各种探究性的学习以及社会综合实践,这就使得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学生必然会从图书馆当中查询大量的信息,而中学图书馆必须要引导学生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这就使得中学图书馆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其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也必然会走向图书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与新知识。最后中学图书馆也会是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场所,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学生的自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大量的自学工作,而由于中学图书馆具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必然会成为学生课后学习的首选。从以上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与教师都对中学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学图书馆是最重要的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搜集知识,学习知识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搜寻更多的知识,并学会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并根据自己的认知对知识进行必要的判断,在这个过程当中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信息与知识作为支撑,而中学图书馆当中所含有的大量信息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
三.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图书馆建设策略分析
(一)更新办馆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许多学科都强调了资源的重要性,中学图书馆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许多学校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学图书馆的重要性,图书馆的工作一直以来都与学校的工作处于脱节的状态当中,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借书服务。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图书馆必须要更新自己的办馆理念。首先,图书馆要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在中学教育当中的重要意义,需要积极主动的走进学生与教师群体,对学生与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并及时的补充学生与教师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二)调整藏书结构
在图书馆当中最基本的要素就在于藏书,如果没有藏书也就不能被称为图书馆。现阶段大部分的中学图书馆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都已经收集了一定数量的藏书,不仅内容较为丰富,种类也相对较多,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也存在着较大的一致性。基于此种情况,中学图书馆可以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大量的资源。在调整藏书结构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需要充分利用现阶段较为发达的网络资源将各种专业的信息数据库引入到中学图书馆当中,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等,其次,还需要增加一些与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相关的书籍,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有效的提高。
(三)转变图书管理员在中学图书馆中的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中学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学校的一个附属机构,而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教师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首先图书管理员需要不断强化自我学习的意识,提高自己的图书管理专业水平,尤其是在现阶段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前提之下,需要不断关于电子图书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其次,图书管理员还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优势知道学生与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搜寻,并辅导他们掌握多种获取信息最佳途径和基本技能,以及大型工具书的查询等图书馆专业的基本常识、图书馆的各项社会职能。
(四)举办与图书馆相关的讲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实际职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与传统的图书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学图书馆需要在学校当中举办与图书馆内容相关的一些讲座,并要求学生与教师积极的参加,在讲座当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集中的向学生与教师讲述与图书馆有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介绍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并教会学生与教师如何有效搜寻图书馆当中的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与教师对中学图书馆的利用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为新课程改革的前进提供动力。
四.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图书馆在新课程改革当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中学图书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以及查阅文献的方式,对当前阶段中学图书馆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办馆理念、藏书结构、图书管理员以及举办图书馆相关讲座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学图书馆的建设策略,希望能对现阶段我国中学图书馆的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余荔生.浅谈新课程教改背景下中学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几个原则[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3.
[2]章晴霞.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图书馆当前工作之探索[A].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浙江省图书馆学会:,2008:2.
[3]胡桂花.让读者爱上图书馆———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图书馆的思考[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3.
[4]蔡阿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图书馆的发展策略[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3:2.
[5]常云平,杨弢.大教材观与新课程资源观下中学历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6,08:75-78.
[6]胡波,高光珍,王志芳.高中新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山东省实验区的调查研究为样本[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12:1-6.
[7]顾云.实现从“凝固”到“鲜活”的转化———浅谈学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应对新课程改革的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08,05:95-96+67.
[8]缪亦乐.中学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初探———以靖江高级中学图书馆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05:120-122.
关键词: 新课程 职业中专 计算机课堂教学
职业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显得日益重要起来,这对于在学校不受重视的计算机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和挑战。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广大计算机教师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成为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一环。我根据近年来的计算机教学经验和课改教训,再结合所思所想,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广大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应努力做到“变观念”、“造氛围”、“选方法”和“用评价”,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计算机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面谈一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职业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看法何体会。
一、转变思想教学观念
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的发展经历不同时期教学重点的转变,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学校以考核课程中心和指挥棒,致使学校、家长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甚至有些计算机教师自身也有一种混日子的心理。上课也不带教科书,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没有充分准备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自然而然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职专计算机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1.计算机教师观念的转变。很多职专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学生将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上网课、游戏课和休闲课。学校不重视,使得计算机教师处于不重视的位置,而职专学生的不重视,也使得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计算机课程得到很大提升,计算机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转变教学观念,从提高学生计算机素养上认真准备教学设计、上好课和进行高效的课堂管理。
2.职专学生观念的转变。虽然受就业升学指挥棒的影响,但真正要让职专生观念发生真正变化,还是应该在计算机课堂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例如要解决职教生对于计算机学习内容还停留在学习死知识的表层的问题。我们要让职专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以及开设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等。这样就会使职专学生慢慢转变学习观念,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保证职专计算机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而这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的营造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尊重爱护学生,还需要我们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调整。
1.充满旺盛充沛的精力。长期计算机学科教师由于缺乏学校重视,上课时的穿着也很随意,常常不修边幅,无精打采,这肯定会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我们一走进教师,学生就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体会老师的心情,他们也会受到精神状态的影响和感染。因此,课堂教学使要充满旺盛充沛的精力。
2.积极与学生沟通。职专计算机课程由于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内容都得到不断更新。只有及时了解职专生的动向和想法,主动及时地沟通,并找准沟通的时机和方式,而不能总是让学生认为老师高高在上,无法沟通,从而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
3.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在课堂教学时,不要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如课堂,一走上讲台心中就只有学生,忘记一切烦恼。这是由职业特点决定的,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要求。同时,我们对计算机课堂内的突发事件,也要驾驭自己的情绪和控制好局面,并且灵活有效地加以处理。
三、选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1.积极引导,变“苦学”为“乐学”。计算机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如何使职专生以苦为乐,这就要靠计算机老师的引导。在讲授从互联网获取信息时,这节课我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职专生用互联网搜索和查询关于端午节的相关信息,如端午节的由来、风俗及各种活动等。这时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导职专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利用互联网搜索和查询这些内容,这节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职业中专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中把突出职专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一个尤为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中专不仅仅担负着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责任,更承担着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任。计算机课程更新日新月异,使得学生的基础常常不在同一水平线,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差距,因势利导,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有利于职专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