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39-1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研究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是学科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适合的内容,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提出要求和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实施策略。
一、创设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创新的起点,其基本内容是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知识或生活、生产实际出发,指出与新课有紧密联系的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现象,引发学生生疑,在他们的意识中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进而导出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使学生在明确探究方向中激励创新动机。
在化学教学中笔者总是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课中不断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如:硝酸与铜反应只生成NO的最大浓度是多少?怎样才能制出N2O?N2O助燃吗?怎样验证?为什么NAN02会致癌?白磷为什么会有毒?有感于患者输液时看护之苦,他们想设计自动止液、自动退针的装置。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有数不清的问题在激励他们,都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教师没有任何理由去制止、扼杀、伤害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因此,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笔者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适当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尽一切为学生提供研究的便利的条件,促使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成绩。
二、注重研究学习的实施过程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遭受挫折后,学生容易气馁,使探究活动不能持久。这时需要教师的关心和鼓励,教师要及时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如我校化学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设计了下列表格:① 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表;② 研究性活动小组活动计划表;③ 化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学生呈报表;④ 设计方案评审表;⑤ 研究性活动小组活动报告表;⑥ 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师上课登记表;⑦ 研究性活动成绩评定表。师生及时记载研究情况,写好研究日记,真实记录个人体验,每周进行汇报、交流,教师、学生相互督促、检查,为将来评定成绩提供依据,积累资料。校外活动前要特别做好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既能大胆进行探究和人际交往,又能很好地保护自我。
在研究学习实施过程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要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同时还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研究工作报告,总结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研究的思路、过程及取得的成绩和体会;要召开不同形式的辩论会、研讨会,可以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有一个充分交流、研讨的机会,使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落实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评价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形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这可以是定性评价,也可以是定量评价。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价形式,对学习结果重在鼓励,其标准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干。
化学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如下:
(1)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的积累和分析研究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的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等。
(2)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所研究课题的价值、课题的研究方案、研究论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实物模型、多媒体软件等。教师要注意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作为一门课程,“”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
从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来看,1.课题的提出基于英语教学,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等提出探索性课题。如:英语语法学习和词的用法,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从教学内容延伸出的课题等。2.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已学英语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英语材料;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对他们进行调查访问。3.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完成部分课题的结题报告。4.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学生得运用英语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1.课题:(1)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2)美式与英式英语的不同(3)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4)东西方身体语言的异同(5)讲英语国家的概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7)语法的学习和词语的用法总结(8)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
4.预计到的障碍:(1)缺乏资料来源(2)对西方文化无亲身体验(3)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出现畏难情绪(4)指导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能力5.对策:(1)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找所需资料。(2)近可能多地联系外籍人士,对他们进行调查采访。(3)注意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针对问题借鉴他人经验及时解决。(4)加强学习和方法学习。
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四、实施性课程的体会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协调者或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麻烦。
2.教师不再是权威,对教学不再具有垄断。不是教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课题所需的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很多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烹饪、营养等。
3.教学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4.教师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有教材可依,导致有的教师长期以来依赖教材,不思进取。而面对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师无优势可言,同学生一样,要学习的知识太广阔了,从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课题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的状况如何?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作为案例,以案例观察、记录、反思的方法,对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并不在抽象层次上评论研究性学习应该如何开展,而是根据已有的文件和已经形成共识的研究性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学习的视角、功能、方式,作为衡量研究性学习教育实践的“尺”,来评判案例学校的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独特功能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界开始讨论研究性学习问题时,不断强调的一点是:研究性学习需要防范陷入科学主义、精英主义,研究性学习必须从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贴近儿童的情趣与现实生活[2],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了解研究这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3],并通过回归真实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完满个性[4]。
基于这些观点,本文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儿童对周围现象和世界的研究;作为儿童观察周边世界的重要手段,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学会探究自己周边的世界。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的另一点是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学者石中英根据《纲要》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应当具有多样性、参与性与自主性三个特征[5]。学者张华、仲建维也同样认为研究性学习应当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并且并不局限于某个课程领域内,而是一种突破单科限制,强调知识多样性、综合运用的学习[6]。
基于这些研究,本研究认同研究性学习应当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多学科综合的一种探究性学习,其特征也集中表现为自主性与综合性。
三、某中学研究性学习研究者观察记录
2013年10月中下旬,笔者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评论专家参与北京市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文科班级开题报告会,对学生的开题报告予以具体的指导与评价,同时观察并记录如下内容。
1.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在这两次开题报告会中,每个年级各呈现6个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这些开题报告的研究问题如表1所示。
2.开题中学生的表现
案例中,研究性学习通常以学生组成6~12人的研究团队形式进行,并由研究小组的部分成员上台以PPT形式予以开题报告展现。在展现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明显的“教师选题”倾向
笔者观察到学生在陈述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大部分都带有较为明显的“被选题”倾向——即学生在陈述研究的目的、选题意义时,讲述通常是照着念一遍开题报告,并且其讲述内容明显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会出现诸如“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这样明显的教师口吻。还有些学生在评审委员对某个选题的意义提出询问时,根本无法回答,旁边的教师赶紧予以解释说,“这个题目是老师定的,学生不太了解”。
(2)学习内容影响兴趣
以不同开题报告学生组的陈述表现来看,学生的陈述热情并非很高。仅有几组与学生兴趣密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的陈述中,学生十分富有激情。按照热情程度排序,大致是: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英文电影配音》、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英语校园剧、课本剧创作及表演》以及初二年级语文与英语学科合作的《戏剧表演的生活化》。这些学生更为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题目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需要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电影节目;都需要学生通过表演形式进行成果展现;都需要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去,如观察不同群体的行为等。
四、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者观察反思
根据笔者对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文科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记录,笔者对本案例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反思意见。
1.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缺失
从笔者对该中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记录来看,这些研究性学习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都集中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由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
(1)选题弱化了与生活的联系
从两个年级不同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题目选择中能够看出,这些问题的选择都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是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而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兴趣脱离很大。初二年级语文组的三个题目都是与课本课文紧密相关,是课本中学生非常难以理解的“鲁迅式散文”的再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个途径,深化学生对鲁迅文章和精神的理解;高一年级对《诗经》的相关研究也是基于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拓展。英语学科中,英文电影配音、英文电影欣赏或话剧表演等贴近学生兴趣爱好的研究性学习,在开题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参与热情。政治、历史中的主题是大众阅读的首选,但奇怪的是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对这类选题更加地热衷,初二年级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更像一个系列,而不是研究性学习这种主题学习应该具有的题目。
(2)教师指导缺乏学生视角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学习方式,学生难免不适应,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是一个什么角色?这是一个教师学职前教育的基本问题,不管是柏拉图的“助产士”,还是“爱弥儿”式的自然教育理念,或者现代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都在说明教师的角色在于去“帮助”学生去思考,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仍然是传统课堂的延伸,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从开题报告会的情况来看,教师仍然在“告诉”而不是“帮助”。这种指导方式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题都显得“一本正经”,没有试图理解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二是开题报告的撰写与陈述过程中,教师干脆,学生表现出的被动状态令人吃惊,学生可能直接陈述“本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话语。
此外,在教师对学生开题的评论上,教师毫不隐讳自己希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够与实际的本学科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想法,希望利用这些时间对学习成绩或学生德育带来积极影响。例如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的《中的情感与表达》研究,教师在评价时建议学生更多体会“忠、孝、礼、义”等感情,而不是学生最初所提出的亲情、友情、爱情。
事实上,上述这些教师对选题、开题报告撰写及选题方向的指导,都集中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仍然与传统课程一样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究相违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教师指导都削弱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
2.反思:研究性学习,应以儿童视角为主
设立研究性学习的主旨,应当体现主题学习的方式,认同研究性学习应当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视角出发,自主地探索自己身边的、感兴趣的世界。然而,大部分研究性学习在选题上还是课堂教学或学校教育的延伸,而在组织形式上教师由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变成了计划制订者,削弱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
事实上,北京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这种情况并非独此一家。笔者在山东省与云南省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也同样对两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进行了了解。从研究性学习题目的选择以及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些地区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具体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但从题目选择来看也同样存在着儿童视角缺失问题。尽管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脱离学科教学,但它的主题学习性质更应该体现跨学科和问题意识。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多地减少教师干预,还原研究性学习是以儿童视角展开的、儿童自主对身边世界探索的本质,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话题。当然,首先应该做的是对这种大家都不熟悉的学习方式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2]钟启泉.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J].教育研究,2003(5).
[3][5]石中英.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2(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网络;探索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这种经济结构与模式,要求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学校教育中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社会为中心,是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精神的有效途径。
晋江一中是一所有五十多年历史的省一级达标学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向国家和社会输送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在各年段全面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我校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立项《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并确立子课题《建立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作为研究的侧重点,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就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
1.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
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包括校园网络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掌握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1.1 校园网络的建设
我校于1999年建成纯数字化的校园网络。拥有计算机办公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处室管理系统、科室管理系统、视频点播和视频广播系统、浙江大学校校通平台、K12资源库、建库王等。全校计算机400余台,配备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室和学生专用的电子阅览室网络服务器5台,主干交互式交换机一台。2001年7月开通宽带网。并和全校的教师宿舍并网,联成整体。
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构成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环境,并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
1.2 教师掌握和运用计算机从事教学与教改能力的培养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也是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我校建成数字化的校园网以来,大部分教师的计算机知识较少,运用的能力不够。针对这种状况,学校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运用、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等。并组织了幻灯片制作大赛,网页制作大赛等技能比赛。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师能基本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教学和教改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能系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1.3 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
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课来培养的。学校根据中学课程的要求设置了计算机课程并安排了学生集体上机时间,机房全天开放。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了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培训。其中,林金焕老师主讲的《如何上网找资料》,王灵老师主讲的《研究性学习中的数据处理》,林德田老师主讲的《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林松辉老师主讲的《如何提高师生的网络应用水平》等,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方面较扎实地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
2.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我校参加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立项《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的课题后,各年段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精神,全面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其中,2008级高一年段成为开展子课题《建立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的基础年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教学改革的课题。为保证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通过晋江一中校园网对研究性学习进行部署、指导和调控
在活动的第一阶段,即准备选题阶段。学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制订《晋江一中2008年级关于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和活动安排表,通过校园网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动员、理论学习、专题培训等。举行教师和学生的选题报告会,评议教师和学生的选题,整合教师的选题和学生的选题,确定最后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课题。
在开题报告阶段,通过校园网指导老师和学生查阅资料和上网,了解课题背景资料,设计课题实施方案,举行开题报告会。并将全年段51个课题150个课题小组全部实行网络管理。
在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阶段,主要是各课题小组把查阅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上传保存在各自的资料库里。
在结题阶段,各课题小组把活动过程和成果制成网页,实现成果共享。
以上通过校园网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的管理体现了静态和动态的统一、教师和学生的统一、学校和社会的统一的课程管理特点。同时,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还通过网络对课程进行量化管理。其中包括:课题选题报告、课题开题报告、课题活动计划、指导教师课题指导方案、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活动过程记录表、学生个人小结、课题结题报告、课题活动总结、课题研究的方向、指导教师感言等。
2.2 师生通过校园网络系统查找资料,进行数据处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学习形式,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要求,有的社会调查的内容较多,如《关于中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的调查研究》《晋江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状况调查》等。有的上网查找资料的内容较多,如《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等。但不论哪种内容的课题,都必须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整合和数据的处理。
信息社会改变了教育的对象、形式和过程。课题《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较完整地体现了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生从网上下载整理了许多的资料,其中包括四集动画介绍
《帝国的崩溃》,再现了美英军队攻击伊拉克的过程及对世界的影响。三集动画介绍《美英军事打击伊拉克示意图》,展示了双方的军力部署及打击过程。还有《的产生与发展》《伊拉克的历史》等等。同时,他们还组织参观了某部驻晋江导弹旅,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当代军革的动态。为学生撰写个人小结和结题报告准备了十分充分的资料。
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成果制作成网页和光盘,又是《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的一大成果。通过一年的努力,所有研究性学习51个课题都把他们的活动成果制作成网页。在课题小组的网页上,可以了解到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成果。
3.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反思
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课题研究,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一项新的探索。深刻反思,认真总结,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1 正确认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中国有较悠久的应试教育的传统,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学方法的单一,学习方法机械,学生的潜能开发就会被忽视甚至被扼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正确认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3.1.1 课题研究促进和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素质教育强调了教育重心的转移,即从原来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到以培养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主。我校开展的《建立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这一课题研究,从横向看,涵盖了高中的所有学科,从语文、数学、英语到文综、理综、音乐、美术等。从纵向看,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所有内容,有网络的运用,探索学习的特征与内容。心育工作的探究,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性学习模式等。从研究内容看,由于师生全员参加,研究过程体现了选修课、活动课的特点。如《对晋江市旧城改造的思考》《晋江城关学生早餐问题透视》《商业英语在晋江外企中的运用》等。这样,课题研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对学校的教育改革起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1.2 学校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加以解决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思想上的迷惑和工作中的失误,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找到方法,从而进行有益的探索。如《营造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和谐》《青少年上网聊天的利与弊》《关于青少年肥胖现象的思考》《晋江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透视》等等。这些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困惑,通过课题研究都能有较明确的答案。由于把研究过程和成果制作成网页,能实现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对于其他学生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由此可见,课题研究和教育改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认为开展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影响教学质量,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加以纠正。
3.2 课题研究应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问题,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由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不完善,使有的学校和教师,一方面,在抓升学率时,过分强调突出教学的内容。搞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另一方面。忽视了教育的形式,如因材施教、启发性、趣味性教育等。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也有的课题小组只停留在“提出问题”,即确定课题这一形式,没有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解决问题”的具体内容里。这种做法是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开展的。在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的课题组都能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为:
3.2.1 拓展和丰富了学科的知识。如《海尔空调在晋江营销情况调查》,把高一年经济学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如《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生活中最值问题的探索》,把数学原理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除此之外,还有《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晋江一中高中生体育活动总量调查与分析》等。
3.2.2 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除了上网查阅资料外,各课题小组都开展了丰富的社会调查活动。小组成员参加了调查问卷、调查访问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明确了调查主体的实践性和目的性,注意了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如:《家庭计算机使用情况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情况调查》采用了个案调查法,《晋江市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流向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法,《晋江城关个人书店调查》采用了访问调查法。这样,使调查内容的丰富、具体与调查形式的灵活、多样有机结合起来。把调查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分类、整合、处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分工与合作的精神,又使调查过程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
3.2.3 学生初步接触了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查阅资料得到的统计数字,问卷调查的反馈数据等。利用网络处理这些数据。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过程。这也为高二年级学习唯物辩证法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3.2.4 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使得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特点,这也要求当代学生需要开放性思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中,《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等课题,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世界,使他们从狭窄的时空观中解放出来。《中学生与网络文化》《英语口语在晋江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则把学生的眼光引向现代化,引向未来。使他们能破除封闭的思想,从滞后性思维逐步转向前瞻性思维。另外,还有许多面向社会的研究课题,进一步体现了学校与社会的结合。这样,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锻炼了思维独立性和宽广性的品质。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本课题荣获泉州市优秀课题一等奖,我们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经验,但仍不很成熟。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不懈地努力,开拓创新,在探索中完善、在探索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福建教育出版社.
论文摘要:为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严重缺乏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问题,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校为例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及学生的特点,对在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理论的探索和初步的实践。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缺乏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师。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普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构建起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育学》是高师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选择该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影响到更大范围内的师范生,促使各学科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为将来任教奠定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界定
一般人们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广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狭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为充分展开“研究性学习方式”所提供的有计划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机会。
本研究中,笔者将高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来理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社会及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一)研究性学习前期准备
学生们由于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的思维定式中,所以在首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时,很可能会表现出困惑、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需要通过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作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实施过程和方法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职责分工。
课题研究组人数一般以4~8人为宜,便于合作与集中。组员在小组中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负责不同的研究任务,此外还要有不同的职责分工,例如,负责记录研究进展和活动情况的“记录员”、负责小组与教师以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的“联络员”等等。
第二阶段: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选择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这是学生选择既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条件。
第三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订的是否合理决定了课题研究效率的高低。研究方案应包括课题的名称、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实施步骤与进度、成果的表达形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第四阶段:进行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组成评审小组,所有课题小组参加。第一步由小组汇报:课题的由来、课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计划进度及人员安排;第二步由评审小组和全班学生对其开题报告提出质疑,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答辩;第三步是评审小组评议,综合各方意见,决定能否开题;第四步是向各组提供修改意见,组织学生丰富和完善其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小组实施课题研究。
在本阶段,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方案,使课题得以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进行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走访专家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等方法收集相关方面的教育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判断信息的真伪,识别信息的价值;将资料整理、归纳,使其条理化、逻辑化;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六阶段:成果交流,结题报告。
学生将本组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课题研究报告发表在网上,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审,同时,各组可以在对别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和评论中进行充分交流。
在成果交流之后,召开结题报告会。由每组汇报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简要汇报开题后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取得哪些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中的体验与收获。
(三)总结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意图能否实现。对高师院校学生实施教育学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视角化、评价全程性、评价激励性原则,在研究性学习的前、中、后期进行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朱家德.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39-49.
[2]金建生.研究性学习理论及实施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
一、让学生深刻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和意义
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意义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更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在于学习活动最终所得到的结论,学习最终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研究性学习将使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高。并将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精心做好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作为指导教师要认真制定计划,精心加以指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指导学生选择研究的课题
这一阶段指导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常是开设讲座。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难,课题选得不恰当,学生往往难于坚持开展下去或者开展得不理想。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创造价值和社会价值,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去解决,要适合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及相关物质条件,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去开展。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选题:社会生活实践方面,如中学生健康情况调查:热门问题,如按揭贷款购房问题、城镇规划问题;教材中提供的课题,新编的高中数学教材为我们提供六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2.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阶段的指导
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的实践与体验,学生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使自身的数学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因此,研究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重点。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数学方面和非数学方面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设者。教师的指导切忌对学生的研究施加已有的结论,而应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数学公式、定理、数学结论以及非数学方面的)、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②教师要根据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相应的指导,如问卷调查表设计的指导、资料收集工作的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指导、形成结论方面的指导等等。确实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③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准确地记载研究性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④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克服个人身上的一些困难,教师要在技术上指导和帮助,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能力、个性和心理方面的发展,要在精神上给予适时的鼓励,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让学生坚持到底。⑤作为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一定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教师要不怕困难,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指导学生做好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总结
研究性学习的最后,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和口头报告材料。在总结时,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一些现象无法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析或论证),这时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帮助。
为了改变教育的现状,我省从2010年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经过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探索,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笔者有幸作为新课改教学的实践者,对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尝试,也有了一些收获.
本文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谈点感想.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独立或合作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强调了学习的实践性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能让学生从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和相互合作,养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注重于学习者外在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为注重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思维和情感的自我体验;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动、单向、固定学习,转变为学生在社会和网络相结合的环境中主动、发散、交互学习.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由学习过程中显性的决策者、主角,转变为学习过程中隐性的参与者、配角,其教学功能逐渐得到淡化,而学习者将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
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1.准备阶段.问题准备、心理准备.
2.实施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计划、准备研究材料、收集资料.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处理信息资料和数据,提出观点或对假设进行证实.
3.总结阶段.撰写报告,汇报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课题的选择
指导学生选好研究课题是成功的关键.课题的来源主要有:
1.生产和生活.运用化学学科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材.如课本中“交流与讨论”等栏目,都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
3.信息渠道.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了解到的知识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例如,2007年5、6月间, 江苏太湖爆发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请你通过走访市水处理、环保等部门,收集并测定周围河流的水和pH等方法,对我市近期水情况作一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四、教学实例
以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下册)第112页中的“活动与探究”栏目为例,谈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这个课题的题目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目前水体的污染状况,归纳整理你查阅到的信息,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如何处理污水.请在你与同学讨论的方法中,选择一种最佳的处理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
该课题紧密结合教材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指导时,我们根据本课题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照课题实施一般步骤制定出了本课题实施方案.
1.确定课题名称:污水处理最佳方案.
2.明确实施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学生完成).
3.制定本课题实施步骤和内容.(1)调查研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预先设计好调查表,确定需调查的项目.(2)查阅资料、走访专家.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遇到疑难问题时可走访有关专家或教师.(3)记录有关数据和现象.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记录数据、现象,必要时可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比较各种方案.(4)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通过前阶段的调查和资料的积累,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讨论,得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大学本科专业 研究性学习 教学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主学习、开放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重构教学已成为许多国家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国内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首先从中学开始。2005年,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目前,研究性学习在高等学校的实施主要是渗透在各门学科课程当中,如普遍采用的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均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其在高等院校的全面实施则以清华大学为代表。清华大学提出“实施研究型教学,推进创新性教育”,要将“研究型教学过程化”,并已形成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总体来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基本得到认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已在各种学科课程中得到应用。但是,与基础教育相比,大学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则进展缓慢。大学教育中如何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个值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意义
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涵和特征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或社会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生成性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同于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以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学科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内在地要求学科课程具有一定的预设性。而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侧重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与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探究性、生成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
2.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意义
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大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然而,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在知识传承上,只讲继承不讲创新;在思维方式上,强调求同而忽视求异;在学生发展上,注重统一忽略个性;在传授方式上,重视主导忽视主体。因而,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才能。研究性学习本应是大学生、研究生特有的学习活动方式,但当前大学却较少采用,更多的是继续着知识接受式的被动学习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自主性不强的问题。设置研究性课程,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其着力点却是变革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教师由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大学教育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外经验来看,部分国家的研究型大学为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大都要求高年级学生参加课题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就普遍开设研究性课程,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实施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一些学校开设的一般性研究课程(为学生提供具有国际意义的普通教育课程),另一些学校开设的专业性研究课程(学生按规定就某国、某地区、某一课题进行学习和研究,以完成学分并获得学位),并要求学生必须首先完成普通教育课程才能进入专业研究阶段。韩国的一些著名大学,如浦项工业大学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三四年级学生作为教师助手参加课题研究。我国高校的经济学专业应该借鉴他国的经验,通过研究和实践并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提出、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以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大学本科专业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和实施要求
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明确课程目标和实施要求。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它决定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并且为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提供了基本的依据。课程实施要求则是根据一定的课程特点、课程目标,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而制定的对课程实施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整个课程实施活动的一般原理。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探究性、生成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基本特征,大学本科专业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和实施要求如下:
1.大学本科专业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课程应赋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主要的价值取向不是让学生获得确定性的知识,而是发展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研究的过程重于研究的结果,研究过程中具有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大学本科专业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程目标为:
(1)知识目标
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②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往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大学本科专业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要求
(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要求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问题提出阶段、分析研究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
问题的提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选择和提出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问题提出的过程,需要学生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丰富的相像力、观察能力;需要学生经过发散、提炼、概括,从而得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从周围环境、从社会现象等方面去思考和发现课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完善研究性学习的项目或主题。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并要向学生讲授一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研究阶段是学生根据所制订的研究方案,积极主动地对研究问题进行探索、实践,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的过程。本阶段中学生的实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调查研究、初步的交流。教师在此阶段要进行及时的思维引导,开拓学生的思路。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合作交流,集思广益。
总结交流阶段是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记录、阶段总结、调查结果与分析、研究成果等进行汇集和总结,并以书面总结报告的形式来反映。教师要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研究过程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组织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发展。 转贴于
(2)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学生元认知的辅导者。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尤其是在发现问题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研究性学习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需要具备引导、提问、指点、激励的能力,善于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引导他们成才。
学生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体。从学生的动机来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不同于外部需求下的接受式的学习,它主要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需要以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等内在的学习动机为前提。这种学习动机源于对研究课题的强烈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如果学生缺乏这种学习动机,就很难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没有兴趣去研究,也就无从谈起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具备一定的认知技能,与此同时,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大学本科专业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配套教学改革
大学本科专业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已有部分课程渗透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但国内高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的还较少。研究性学习课程与传统的以传授学科系统知识为主的学科课程存在较大差别,因此,需要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实行配套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中英语 研究性学习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087-01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它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课题、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教学模式,值得在教学中推广与运用。
一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部分,从广义上讲,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行为,适用于所有学科。从狭义上讲,它属于一种独立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主体,创造一种类似于科研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实质上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行为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生活中寻找、选择研究题目,以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首先,在研究性学习中,其学习内容不是某种特定的知识体系,既可以是科学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涉及面较广,并且研究题目的确定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师并不过分干涉。其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性为目标,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最后,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实”而不是“虚”,强调学生在学习经验的同时要付诸实践,实践性与操作性不同,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分析探讨、总结等都是实践,学生应将亲身经历和感受研究过程,与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运用于实践。
二 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师生在学习中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高中英语的研究性学习教学也是如此。
1.教学原则
要想发挥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应遵循三大原则:(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3)发挥学生的个性,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组织形式
研究性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应用个人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教师向全体学生布置任务,课题由学生自选,学生独立地展开学习活动或由几人一组共同完成研究学习,若活动经过努力后仍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小组间联合攻关,完成任务。教师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只是定期检查各阶段的任务进展情况,起引导作用。
3.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立题阶段、实施阶段、展示阶段、总结阶段。(1)准备和立题阶段,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提供参考资料,为学生的背景知识做好补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选择最佳时机提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自行选择,然后确定题目。(2)实施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和分析资料,设计研究方案,然后进行调查研究,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调查,最后整理信息得出结论。(3)展示和总结反思阶段,教师组织报告会、答辩会、成果会等形式,让学生用英语将研究成果表达出来,教师对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则通过教师的建议来完善研究。
三 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走向了生活的学习,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走向了富有创新精神的自主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不能离开学生的主体探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支持,但不能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提供线索、引导思路,但不能直接给出结论。通过教学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对高中英语的学习非常有帮助,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高中英语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超.谈牛津高中英语研究性教学的实施[J].青春岁月,201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