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遗传学要点范文

遗传学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遗传学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遗传学要点

第1篇:遗传学要点范文

关键词 理综高考 生物遗传学 遗传学大题 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6.064

Ideas and Tips of Science Comprehensive Biogenetics Big

Questions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I Qiuping

(Lingui Middle School, Guilin, Guangxi 541100)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on Science comprehensive entrance examination biogenetics part, discusse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biogenetics common questions and common mistakes candidates, and the question of how to master ideas and skills strategies to do biogenetics.

Key words science comprehensiv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iogenetics; Genetics big question; skills

0 引言

遗传学作为高中生物学部分的核心,是历年来生物学高考命题者的重点根据。遗传学所含盖的知识点较多,种类变化也多,故解题方法经常是要熟练并且灵活多变,在理综高考中它往往以大题――即实验题的形式来出现。它也是理综高考生物学部分重点试题。如孟德尔定律、DNA遗传等。但由于每一年的试题都是只可以预测大概试题类型,不可能真正知道它所要考的是什么,故考生往往由于在考场上过度紧张,使得解题思路受到影响,拿捏不到解题技巧。这个问题已经成了众考生和教师重视的问题。如何在理综高考中理清生物遗传学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呢?下文就这个问题展开分析探讨。

1 高中生物遗传学常见试题类型分析

遗传学是高中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题上的种类繁多,因此常常成为高中生物学科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

(1)植物的正交和反交是高中生物遗传学练习题中的常见题型。在高中生物遗传学习题中,通常给出一个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让学生们根据给出这一实验结果对题目中的实验做一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再根据正反交实验所涉及到的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来重新设计一个新的题目。(2)习题中常见的还有生物的基因与性状问题。决定生物的表现型的主要因素考核成为学生难以把握的知识点。通常在这种练习题中,要求学生对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做出分析,这就要求学生熟悉生物的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所带来的决定因素。如果是成对存在的基因,则更表现明显控制了生物的性状。因此在解题中学生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所知条件,并根据所知条件进行分析,进而推测父本母本的基因型。(3)遗传学规律的考核往往是针对减数分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的一种考核。在做题过程中,由于染色体数目较多,且较为抽象,而学生又不可能将它们在草纸上都画出。故就要求学生们的思路要清晰,想象力要丰富,对于减数分裂的周期、方式、和行为等知识点,学生们都要掌握得很清楚。

2 考生考试中常见错误分析

(1)学生之所以在生物考试中常常犯错误,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学生平时对于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好,基础环节薄弱,在答题时不能够准确的使用规范的生物学术语。将学科中的“抑制”写成“压制”,“速率”写成“速度”,这对于带严肃性的生物学科来说,不规范的生物用语有时候也是导致与原答案意思不符的原因,当然会因此被减分。(2)此外,在考试中,特别是理综高考中,因为大多学生遵循的考试秘诀是“先做简单后做难”。但有些同学因为基础功不扎实,故对于每一道题出现一点点有疑问的就认为是难题,因此总是一道推一道题的往下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题上了,并没有对一道题进行认真解答,这样就导致最后时间不够用了。(3)审题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审题不清。这是学生考试常见的问题,经常由于审题不仔细而找不准题目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导致解答的时候会出现错误,除了跟审题速度太快之外,审题不用心也是一个原因。(4)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许多同学由于高考中过度紧张,有害怕考不好的心理负担,常常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水平发挥。在做题时,一紧张就会导致思路不清晰,不清晰就会找不到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由于生物遗传学的知识点是非常细节化的,并且它的解答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故要求学生要具备有很好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应战心理。

3 生物遗传学实验题技巧分析

例题:(H)有角绵羊对(h)无角绵羊为显性,在将纯种绵羊进行杂交的一次试验中,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请认真观察以下实验结果,并针对给出的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根据实验显示:

(1)对于控制绵羊有角、无角的等位基因存在于_____染色体上;

(2) F1雌性绵羊与雄性绵羊的基因型为______;

(3) F2中无角雌性羊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学生在对这个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由于平时见过这类型的题目少,甚至有些学生在平时做大量练习的时候也没有见过。故对于该题的基因型在两种不同的绵羊中表现性状看不出异同,无从下手。于是考虑放弃该试题不去解答它。但是此题中,涉及到正反交知识要点。仔细可以看出有角公羊的基因为Hh,再根据F1和F2的仔细观察分析可知道,该实验中,常染色体是该实验的遗传方式。

3.1 理清思路,认真思考

学生在遇到这类型的题目,或是除该题以外的没有见过的试题时,首先要仔细看题目中给出的实验过程分析(或给出的实验结果)。审题要认真,查找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写在草纸上,理清思路,然后回想在所学的生物遗传学中的知识点,无非就是孟德尔定律、DNA基因遗传。仔细回想涉及到哪一些知识,再将其知识点对应上来,这样就可以很快确认该题的解答思路了。

3.2 熟识课本知识,正确应用知识点

此外,老师经常说到的一句话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故怎么考都是离不开生物学课本上的知识点。只要将知识点熟识掌握了,在考试的时候,审清题目,认知这道题考什么要点,给出了什么条件,需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沉着冷静去思考,就不会因为基础不扎实而导致紧张,从而影响了答题的思路。

3.3 调整心态,沉着应对

在高考中,要准确把握好时间,先简后难。但只要在做题时保持良好的应对心态,相信在面对遗传学大题时也不会因为紧张而把自己平时所学的忘记了。在面对试题时,即使容易的试题也不要掉以轻心,有难度的也不要太急躁,影响了自己考试的心态。

4 高考前生物遗传学的复习策略

为应对高考,学生们平时除了要注意听课和做练习之外,还要多思考。如果觉得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广,可以做一些历年“高考”真题,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巩固,做到触类旁通。在对于遗传学这块,一定要注意多思考,多方分析,遇到不懂的要请教老师。做的题目多了,见到的试题类型也多了,通过不断的做题经验和总结,这样也可以让自己大概推测的到今年会考什么样的类型了。其次,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切勿因为熬夜复习导致过度劳累,得不偿失。只有以一颗良好的心态和一个健康的身体去应对高考,才能有助于自己发挥正常水平。

5 结语

遗传学作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也是老师和学生重视的复习内容。如何在高考战场上正确应对遗传学大题的做题思路和技巧,正常发挥自己水平,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总之,在学习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时候,要注意掌握课本知识、定律。对于在平时试题和练习中出现率较为频繁的题目要多留意,并且在做题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技巧,让自己能养成一个在考试中以清晰的思路应对考试的习惯。不论是生题还是老题,都要从容面对,切勿浮躁。对所学知识要懂得“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在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毛彬彬.从近三年高考理综遗传试题分析谈遗传专题复习策略[J].教师,2013(13):27-29.

[2] 张克芳.浅析高中生物遗传学习题的解析技巧[J].理科考试研究,2013(15):99-101.

第2篇:遗传学要点范文

关键词基因组医学精准医学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已经步入“精准医学”(PrecisionMedicine)新时代。精准医学主要利用疾病基因组学以及药物基因组学大数据,通过基因诊断并以此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分类、分型,根据基因组特征,采用最新的个性化治疗等技术,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最有效的药物,最安全的剂量,对传统的医疗模式进行革命和创新。

基因组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而迅猛发展。基因组医学是由诸多科学家在2003年为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年时所提出的一个医学领域的新名词。基因组医学是以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为基础,将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相整合,从而将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这将是贯穿21世纪的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在基因组医学时代背景下,各临床专业科室都必须适应基因组医学带来的临床变革,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基础和临床相互融合且发展飞快的学科,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求其可以将相关知识致力于临床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医学遗传学传统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调整。因此,如何以基因组医学为导向,着眼于精准医学,推进临床医学教育,加强医学遗传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临床应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其普及社会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综上所述,我们对医学遗传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思维等进行了改革。

1改进课程内容设置

我们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医学专业的发展特点,合理设计医学遗传学课程,而课程的设置、编排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进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质量。因此,课程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1]

首先,对于基本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我们将围绕遗传病开展教学,课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对遗传病基础有一定了解,课堂抽查课前预习效果。课堂上从临床遗传病常见病例着手,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其发病机制,如何导致疾病发生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然后系统地介绍遗传物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再从临床遗传学角度开展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基本知识点和原则逐点介绍。

其次,根据医学遗传学课程发展需要,我们新增加生物信息学内容,介绍如何利用信息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技术,收集、整理、研究目前快速发展的基因组测序、蛋白质组序列测定、结构解析和代谢组等领域的大规模数据,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实例,讲解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通过病例为示范,引导学生将生物信息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例如我们实验室收集到一个高度近视的隐性遗传家系,致病原因未明,我们先采用基因芯片进行连锁分析定位致病区间,然后对两个患者和一个正常人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指导学生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法对三个样本的测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检测到的患者共有的而正常人没有的外显子区间影响功能的纯合突变进行初步筛选并对定位致病区间的突变在家系内进一步筛选验证,最后成功定位到3号染色体189713156位置上的NLEPREL1基因一个GLN氨基酸的终止突变。该基因与胶原蛋白的装配和稳定性有关,此突变与带有白内障和玻璃体视网膜退化表型的非综合征型高度近视有关。这样的案例式教学法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进行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涉及数千种遗传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前沿性并存的特点。[2]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及相关遗传病的研究进展,我们同时开设了“医学遗传学研究进展”课程。“医学遗传学研究进展”是一门以“医学遗传学”课程为基础的课程,它着眼于现代医学遗传学最新最受关注的领域,旨在让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它的课程内容紧跟国内外前沿,针对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和最新进展设置讲座内容,结合教师当前研究的科研项目进展加以讲解,促使学生了解和关注医学遗传学的前沿进展。该系列讲座强调结合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掌握最前沿的科研进展。2改革课程体系

绝大多数疾病均与遗传相关,临床中每个科室都应不断更新对相关疾病的知识,因此我们在临床医学范畴下的二级学科的教学环节中应增加相关医学遗传学内容的介绍。例如,消化系统专业课,我们将增加消化系统的遗传学基础知识的介绍;神经内科专业课程,我们拟设置专门的神经内科遗传病及致病的遗传学基础的章节,系统介绍神经内科常见的遗传病种类、遗传学基础、分子和细胞系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遗传咨询要点。

将基因组学作为一个大平台,根据不同的学科,每个学科上课的比重都不一样,把基因组医学与疾病基因组学灌输到临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教授核心知识点,并且把基因组医学、遗传病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疗等理念贯穿到临床教学中去,使学生掌握从基因组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防治与治疗的重要观念。通过打破常规,教授新的医学遗传学理念,以鼓励学生不拘泥传统的循征医学思维模式,以基因研究为导向,提倡“精准医学”,让个体化医疗这一概念从理论中走向生活。

3教学思维,引领学生建立个体化医疗的观念

在教学上,我们率先突破常规的循征医学思维模式,建立以基因研究为导向,提倡精准医学的思维模式。“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上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精确寻找到疾病原因和治疗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亚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这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3]美国总统BarackObama在今年年初的国情咨文中正式宣布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MedicineInitiative),该计划的提出是集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体现了医学科学发展趋势,也代表了临床实践发展的方向。[4]我们顺应时展潮流,率先将个性化医疗、精准医学的理念引入课堂,不断渗透精准医学理念,使学生掌握从基因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要观念。

为引领学生建立个体化医疗的观念,需要我们加强各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现有的教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我们积极推进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预防医学、材料学、计算机学等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既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交流,又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模式。通过交叉学科的建设,学生将本科专业知识和医学遗传学知识重新组合,更具创新性思维。我们还成立了“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吸引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入医学遗传学领域来,学生在实践课题或项目的设计当中,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并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来弥补自身不足。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效准确地处理数据显得愈发重要。以医疗大数据作为支撑,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是“精准医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数据分析平台。我们与生物信息专业进行合作,将临床诊断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再将分析的结果反馈到临床中去,建立个体化医疗。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不但传授医学遗传学核心知识点内容,而且将精准医学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从基因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要观念。

第3篇:遗传学要点范文

已知某种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引起的,但是不知道致病基因的位置,某校动员全体学生参与该遗传病的调查,为了使调查更为科学准确,请你为该校学生设计调查步骤,并分析致病基因的位置。

(1)调查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如下:

双亲性状 调查家庭个数 子女总数 子女患病人数 男 女 总计 ③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④汇总总结,统计分析结果。

(2)回答问题:

①请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填出可能的双亲性状。

②若男女患病比例相等,且发病率较低,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遗传病。

③若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男多于女,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遗传病。

④若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女多于男,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⑤若只有男性患病,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解析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时,需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设计记录表格、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等。在设计的表格中要有双亲的性状、子女的性状、调查总数、子女的性别等,便于结果的分析。在进行结果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的遗传学知识进行,若男女患病比例相等,且发病率较低,表明致病基因与性染色体无关,并且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若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男多于女,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女多于男,说明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只有男性患病,说明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第4篇:遗传学要点范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发生率;调查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迁延,容易复发,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终身的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长期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还严重威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1]。为了能够了解近10年来中原油田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0~2010年采取每两年进行一次对中原油田区域社区居民28000人采用线索调查与入户调查相结合,对年龄大于15岁人口进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调查。

1.2 调查工具与诊断标准: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the Compi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为筛查和诊断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及精神分裂症病史表(自编)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为诊断标准及《精神疾病与行为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四版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for DSM-IV-TR Axis I Disorders-Patient Edition.SCID-I/P)作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

1.3 调查内容 调查2000~2010年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精神分裂症患者于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关系。

2 结果

2.1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 对2000~2010年采取每两年进行一次对中原油田区域社区居民28000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调查,具体见表1。

2.2 对每次调查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经济状况(分为经济良好、一般、差)、受教育状况(分为初中、高中、大学)进行观察,具体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患,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在全世界范围内,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接近1‰[3]。

通过本组对中原油田区域社区居民进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调查观察,2000患病率2.67‰,2010患病率6.25‰明显增加,经统计学方法比较,P

总之,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发病主要人群仍以低收入和教育水平低下为主,应加大对低收入和教育水平低下的心理和社会教育,使的这一部分人群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范肖冬等,译.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ICD.10)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 沈渔村.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9-407.

[3] 邓红,刘协和,孙学礼.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0,17(6):439-442.

第5篇:遗传学要点范文

【关键词】性逆转综合征;男性不育:染色体;无精症;决定因子候选基因

Clinical analysis of diagnosi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males sex reversal syndrome with 46XXCHEN Liang1, FU Jie1, YU Li1, QI Wen1, PAN Hong1, CHEN Fei1, ZHANG Na1, WANG Sheng1, WANG Ling1, JU Huiyan1, XUE Qing1, HE Zhanju2, ZUO Wenli1, XU Yang1. 1. Medical Center of Reproductive and Genetics,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Beijing 100034, China; 2.Department of Urology,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Beijing 10003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ale sex reversal syndrome with 46XX by analyzing the clinical cases. Methods: In 3 male infertile patients with 46XX, the expression of 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the Y Chromosome (SRY) gene and 6 AZF sites on Y chromosome were detected by PCR. The level of serum sexual hormone was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 the quality of sperm was detected by semen analysis and the pelvic cavity was observed by color Doppler. Testicular tissue pathology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deletion of all the 6 AZF (abc) sites were found in the 3 male cases with 46XX, and the level of serum T was low but the level of FSH and LH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re was no sign of female internal genital organs. The expression of SRY gene was found in 2 patients and pelvic ultrasound demonstrated smaller bilateral testis. Otherwise, the expression of SRY gene was not found in the third patient and the appearance of sexual development was pseudohermaphroditism. The pathologic result of testicular biopsy demonstrated that the seminiferous tubule was atrophic with hyaline degeneration and there were no sperm cells and sperm. Conclusion: The dyszoospermia due to the AZF microdeletion and the expressive obstacle of SRY gen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male infertility in patients with 46XX. Male sex reversal syndrome with 46XX should be identified with hermaphroditism and pseudohermaphroditism clinically. Testosterone supplement therapy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ymptom of the deficiency of androgen. Prenatal diagnosis including the amniocentesis can provide helpful guid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SRY.

【Key words】Sex reversal syndrome; Male infertility; Chromosome; Azoospermia; 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the Y chromosome (SRY)

【中图分类号】R698+2【文献标志码】A

男性性逆转综合征(sex reversal syndrome)是性别决定和分化异常导致的男性性腺性别与染色体性别不相符合的一类疾病,染色体核型多表现为46,XX,极少数男性患者表现为45,X。在性逆转综合征患者中,46,XX男性患者的发生率约为新生儿的1/20000[1-5],在临床上较为罕见,鉴别诊断困难,容易误诊。仅20%在儿童时期得到诊断,大部分患者因婚后不育就诊。多数患者表现为无精症及性腺功能减退,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应用,越来越多的无精症患者能有希望拥有遗传学意义的后代,但对于男性性逆转综合征伴发的原发性生精障碍患者生育仍是一个难题。同时,由于男性性逆转综合征的特殊性,特别是当患者得到明确诊断后,不能认清自己的真实性别,常常给其心理和婚姻带来诸多困扰。本文以3例男性性逆转综合征患者为例,对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进行分析。

1研究对象

3例均为我院生殖中心男科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年龄分别为26岁、27岁、30岁,结婚2~4年,婚后同居未避孕,女方未孕。

2研究方法

21常规分析

患者禁欲2~7d,取精,37℃温箱孵育液化后,按《WHO人类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WHO,4版)进行常规分析。无精症的诊断为至少2次以上高速离心后沉渣镜检未见。

22血清性激素检查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进行测定。

23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外周血淋巴细胞37℃培养72h,常规制片,G显带,染色计数30个细胞,分析5个细胞核型。异常者分析10个核型,均有两名遗传学家对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审核。

24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

抽取患者外周血3mL,肝素抗凝,按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根据欧洲男科会议建议的六个STS位点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析,即:AZFa(SY84、SY86):AZFb (SY127、SY134):AZFc(SY254、SY255)。每次实验均设正常男性及空白对照。以所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条件:95℃预变性5min,95℃变性30s,58℃退火30s,72℃延伸1min,30个循环,72℃延伸l0min。电泳检测: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

25B超检测

利用超声对患者泌尿及生殖系统进行探查。

3研究结果

31查体结果

3例患者均呈现男性性征发育不良,皮肤细腻,无明显胡须,声音尖细,稀少。2例患者外观及大小正常,阴囊外观正常,可触及小,均在4mL以下,质地较软。第3例患者外生殖器呈现尿道下裂,未触及,外生殖器外观见图1。

32分析结果

3例患者量都极少,少于03mL。至少两次常规分析高速离心沉渣未见。

33血清性激素结果

3例患者血清FSH和LH水平均显著上升,睾酮水平明显降低。见表1。

34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均为46XX。

35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结果

AZFa(SY84、SY86):AZFb (SY127、SY134):AZFc(SY254、SY255)6个位点均缺失,2例(外生殖器发育相对好)SRY阳性,1例(尿道下裂者)SRY阴性。

36盆腔探查结果

2例均为双侧小,前列腺、精囊腺发育不良,3例均未见子宫及附件等女性内生殖器组织。第3例在腹腔及腹股沟未探及。

37组织病理学结果

曲细精管横切面直径大小不一,大部分曲细精管萎缩,纤维组织增生、增厚,伴玻璃样变性;个别曲细精管内可见幼稚生精细胞,未见细胞及,灶性可见间质细胞。见图2。图2病理学结果

4讨论

46,XX男性性逆转综合征又称46,XX发育不良(testicular 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1964年由de la Chapelle等[1]首次报道,在男性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20 000,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但表型为男性[2-5]。男性性逆转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仍然不清,临床上鉴别诊断困难,容易漏诊及误诊,本研究对3例男性性逆转综合征进行了临床分析,为后续该类病例的诊疗提供了借鉴。

本研究3例男性性逆转综合征均因男性不育就诊,患者均为年轻育龄男性(分别为26、27及30岁),3例患者身高(155~160cm)均低于同龄正常男性,皮肤细腻,声音尖细,胡须及喉结不显,呈现男性第二性征发育不全,量少且无,有2例患者偏小但外形正常,男科体检发现患者小且质地软,不同于克氏症(46XXY)小而质硬的,本2例患者诉功能正常,能完成同房,可。第3例患者外生殖器呈现尿道下裂,不能站立排尿,未有阴囊外观,未触及,3例患者的核型分析为46XX。

关于男性性逆转综合征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明了。目前有几种可能的发生机制:YP-XP末端易位或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间的易位,主要是指SRY基因阳性的患者而言;SOX基因家族的过度表达或缺失,以及参与性别决定的其他基因突变或缺失等。人类性别决定及分化非常复杂而精细,其中由Y染色体上的决定因子基因TDF(testis determining factor,TDF)控制的发育是控制性别向男性发育的中心环节,如果扰乱这个过程,就会导致性发育异常。近年来研究证实,SRY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chromosome)是TDF的最佳候选基因,SRY位于Yp1131,编码的活性蛋白通过对下游基因的转录调控使未分化的性腺发育为[6]。根据SRY基因的存在与否,男性性逆转综合征分为SRY阳性和SRY阴性两类,研究证实大约90%以上患者为SRY阳性,性逆转的机制可能与携带SRY基因的Y染色体片段易位到X染色体或者其他常染色体上所致。本文中2例患者均具备外观大致正常的外生殖器(及),SRY检测阳性,理论上讲,只有保留了完整的SRY基因,由未分化性腺向分化的过程才能完成。因此,本文中2例患者可以推论为SRY阳性。第3例患者合并尿道下裂等, SRY检测阴性,提示性别决定因子缺乏。

临床上,男性性逆转综合征需与真假两性畸形及克氏征进行鉴别,本文对3例该类患者的临床处理提供了有益借鉴。真两性畸形是指同一患者体内既具备又具备卵巢,需根据外生殖器解剖条件及患者意愿进行手术纠正,建立适当性别。本文中3例患者为男性外生殖器表观,盆腔B超显示精囊及前列腺存在,未发现子宫及卵巢等,但核型为46XX,呈现出男性性逆转综合征的“性腺性别与染色体性别不相吻合”的关键特征,故排除真两性畸形的诊断;男性性逆转综合征与女性假两性畸形(46XX)鉴别较为不易,因为二者均表现为第二性征男性化,性腺发育欠佳,但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具备完整的子宫及卵巢附件,呈现性腺性别与遗传性别的一致性,在外观上由于各种原因呈现出某些男性性征,如肥大、外观类似短小的“”等等。本文中2例患者其外观及社会性别、心理性别均为男性,内外生殖器也为男性,有及组织,但核型为46XX,符合性逆转的诊断,排除女性假两性畸形的诊断。男性性逆转综合征与克氏征的鉴别主要通过核型分析,克氏征核型为47XXY,或者46XY/47XXY(嵌合型)。

男性性逆转综合征的生育难题值得继续探讨。本文中3例患者均因婚后不育而就诊,但均为无精症。男性性逆转综合征导致无精症/生精障碍的分子机制主要可能与AZF缺失有关,但不仅仅限于此。本文中3例患者AZF检测呈现a、b、c均缺失,提示Y染色体AZF不一定随SRY同步易位,其易位与否可能是随机的,在性别决定中并无特殊意义。但由于AZF在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AZF的缺失也是造成无精症及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7-16],特别是对于AZFa缺失的患者。由于患者发育差,本文中3例患者的睾酮水平均显著降低,FSH及LH呈现反馈性显著升高,提示生精重度抑制及性腺功能低下。有1例患者在外院行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大部分曲细精管萎缩,纤维组织增生、增厚,伴玻璃样变性;个别曲细精管内可见幼稚生精细胞,未见细胞及,灶性可见间质细胞,提示生成障碍。对于这类患者可以补充雄激素补充治疗,维持性征及,心理治疗也必不可少。对于生育诉求,当前只能借助于供精人工授精或供精IVF。对于该类患者睾酮补充治疗是否能促动发生的临床经验极少,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男性性逆转综合征是罕见的导致男性不育的疾病,容易漏诊及误诊。本文通过3例患者的诊疗,梳理了男性性逆转综合征的临床诊疗思路及与真两性畸形、女性假两性畸形的鉴别要点。激素测定、核型分析、SRY及AZF检测、B超检查、性腺组织活检(必要时)、分析及规范的男科体检,是能正确诊断该类患者的必要措施。虽然目前多认为SRY与X染色体的易位可能是导致性逆转的机制之一,但仍有10%左右的男性性逆转综合征患者SRY基因呈阴性,因此,男性性逆转综合征的机制需继续深入探讨。对于成年男性,需补充雄激素,维持男性性征。对于青春期青少年患者,需及时做好心理治疗。对于该类患者的生育要求,无症患者可以通过AID或者供精IVF进行。睾酮补充治疗该类患者的临床经验尚需进一步积累。

参考文献

[1]de la Chapelle A, Hortling H, Niemi M,et al. XX sex chromosomes in a human male.First case. Acta Med Scand,1964(412):25-28.

[2]赵宝静,丛林. 性逆转综合征研究进展.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30(3):247-250.

[3]王崇新,马成成.性逆转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l995,22(2):86-89.

[4]刘居理,罗明,胡硕楠,等.46,XX男性性逆转综合征发生机制及其导致不育的原因探讨.中国男科学杂志,2012,26(6):31-33.

[5]Koopman P,Munsterberg A,Capel B,et al.Expression of a candidate sex-determining gene during mouse testis differentiation.Nature, 1990,348(6300):450-452.

[6]Sinclair AH,Berta P,Palmer MS,et al.A gene from the human sex-determining region encodes a protein with homology to a conserved DNA-binding motif.Nature,1990(346):240-244.

[7]Vogt PH.Human chromosome deletions in Yq l1,AZF candidate genes and male infertility:history and update.Mol Hum Reprod, l998(4):739-744.

[8]张思仲.性别,SRY基因和性分化异常.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5,12(5):257.

[9]朱丽娜,杨晓,马宁,等.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患者200例染色体畸变的检测.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0):837-840.

[10]贾挂兰,于青平,徐继红.高促性腺激素性性逆转综合征3例报道.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2):52.

[11]张静敏,王世雄,胡琴,等.46,XX男性综合征临床与细胞遗传学特征:附3例报告.临床儿科杂志,2004(22):171-173.

[12]Beaulieu Bergeron M,Lemyre E,Lemieux N.Identification of new susceptibility regions for X:Y translo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esticular 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Sex Dev,20l1(5):1-6.

[13]Sharp A,Kusz K,Jaruzelska J,et al.Variability of sexual phenotype in 46,XX (SRY + ) patients:the influence of spreading X inactivation versus position effects.J Med Genet,2005(42):420-427.

[14]Ergun-Longmire B,Vinci G,Alonso L,et al.Clinical,hormonal and cytogenetic evaluation of 46,XX males and review of the 1iterature.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2005(l8):739-748.

[15]Kirsch S,Weiss B,De Rosa M,et al.FISH deletion mapping defines a single 1ocation for the Y chromosome stature gene,GCY.J Med Genet,2000(37):593-599.

第6篇:遗传学要点范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和选修教材中有300余幅彩色图片。插图包括实物图、形态结构图、生理过程图、生物实验流程图、遗传图解和系谱图、图表曲线等。生物教材通过大量的插图,形象直观地说明了一些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和直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运用教材插图有效地复习,岂不是一箭双雕,在扫清拦路虎的同时又贴近考纲,提高学生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一、应用插图构建知识体系

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利用插图将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联系并有机地组合起来,建立知识链,通过插图归纳章节、单元知识最终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

在新教材各必修模块的每一节都涉及了概念图,各章后的自我检测中,还大多安排画概念图的习题。“画概念图”是新教材独具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画概念图,学生把相关的概念构成―个系统,促进了对概念的理解。

在复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师生采取多种交流活动,分析噬菌体颜色复习同位素标记法,观察噬菌体DNA的颜色联系到DNA的半保留复制及DNA的双螺旋结构,通过蛋白质外壳的来源讨论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寄生)。

二、应用插图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新课标卷)要求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典型的插图复习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例: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假说演绎法。除此之外,构建DNA双螺旋结构建立模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等在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复习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教材《遗传因子的发现》一节创设的章题图,引领着学习者从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师生按顺序分析插图:先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的图解,然后是对图解的分析图、测交实验图,我们仿佛又回到了140多年前,亲历了孟德尔的思维过程,在感慨孟德尔超前的思想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假说演绎法的魅力。然后是两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其插图顺序安排基本与上相同,本节课的插图还包括豌豆花的结构、孟德尔的论文。通过插图,我们品味人生,思考一个问题:孟德尔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使他能登上科学的巅峰?

三、运用插图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图我是这样处理的,分析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有何不同(体内转化和体外转化),在具体分析每个实验时,我强调了对照试验的单因子变量的原则,格里菲斯的实验图中画了四组小白鼠,要求学生重点观察每组小鼠被处理的方式有何不同(自变量)、小鼠的命运有何不同(因变量),学生分别对比1与2;2与3;3与4,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问题探讨:格里菲斯的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使学生意识到怎样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 让图表曲线成为文字的语言

教材中的图表曲线图并不多,但以坐标曲线形式命题,不仅直观形象,且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层次高,可以考查学生将图表转换成文字表达,或把文字表达转换成图表表达的能力,甚至是图表间的转换能力。能很好地体现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能较好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水平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坐标曲线题要求我们一是对曲线表达的含义能正确理解,二是能用生物学语言正确描述。在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已有的曲线特点,而且能将知识用曲线图熟练地表达出来,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在坐标图中,指导学生分析特殊点(曲线与x、y轴的交点、曲线的拐点、峰值、谷值)的含义、曲线的斜率、相应部分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信息转换;然后再进行知识迁移。

五、利用插图明晰过程

第7篇:遗传学要点范文

近年来,有些学者对运动能力的遗传可能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其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家系调查:目前对运动员家族溯源的研究历史比较短,最多只能追溯到3--4代。根据一些学者调查,著名运动员的后代中平均有50%的人运动能力突出,但其运动项目不一定与父母从事的项目相同;②子女和父母运动能力的统计比较:目前获行的初步结论是一部分运动形式如跑、立定跳等的能力可遗传,另一些运动形式如投掷、支撑跳等可能没有遗传性;③对双胞胎的研究:通过对双胞胎在体育的兴趣、运动成绩、各系统的一些生理指标、训练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已发现最大吸氧量、血乳酸浓度、最大脉率等也受遗传的影响,并且发现单卵双胞胎的遗传可能性时,也不能排除后天环境的作用。根据我校前期的教学经验发现,帆板运动人才最好是选择具有从事长跑等对耐力和持久性要求较高运动项目的父母,因为据现有的研究发现此类运动形式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而帆板对运动员的耐力和持久性要求较高,因此应该把父母运动能力作为参考要点之一列入选材的范围。

二、形态学和生理学在帆板运动人材选拔中的应用

选材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能否正确预测一个人未来的身长、臂展等形态学指标来判断运动员素质的好坏。预测身长主要有三种方法:①从父母身高推算,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推算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尚在不断修正中;②根据自己身长推算,一些学者通过大量调查和统计学分析,提出以自己8-12岁的实际身长预测未来身长,其相关系数最高;③从骨骼年龄预测,一般从腕部骨骺发育的放射线表现进行推断。自1984年帆板运动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船帆的面积从5.7m2发展到9.8m2,根据我校前期的经验,身高和臂展的长度在比赛中最为重要,男性至发育结束较为理想的身高应为180mm、体重为65kg左右、臂展超出身高2--5厘米为宜,而女性至发育结束较为理想的身高应为175mm、体重为60kg左右、臂展也应超出身高2--5厘米为宜。

选材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通过心肺系统的机能等生理学指标的检测来判断运动员素质的好坏。①从童年到性成熟期,一些心肺功能指标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其中稳定性最大的是脉搏频率、呼吸频率、每公斤体重的吸氧量、氧脉搏等,每年的相关系数保持在0.6-0.9之间;②心肺功能指标发展的稳定性从10-11岁起就已显示出来,以青春期前、后即10-12和16-17岁稳定性为好,青春期稳定性最差;③16-17岁进行选材就较晚了,可以根据10-12岁时上述最稳定的心肺功能指标来预测一个人成熟后的心肺功能水平的高低。根据我校前期的教学经验认为培养帆板运动员男性应该从12-14岁的儿童中选拔,而女性因青春期较男性更早,所以女性应该在10-12岁的儿童中选拔。

年龄也是了解身体发育阶段的另一项重要的生理指标。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时的年龄为20岁左右,优秀男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0.5岁,优秀女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19.7岁。系统测试显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年龄是20岁左右的青壮年。我国最小的优秀男运动员年龄为13.0岁,最小的优秀女运动员年龄为12.0岁,且都是跳水运动员。

我国优秀运动员年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达到了26.0岁。在选材和培养上应遵循运动项目年龄成长规律,这对教练员科学选择与培养运动员十分重要。根据我校教学经验发现,通过对适龄儿童的培养,男性比赛的最佳年龄在25-27岁,而女性比赛的最佳年龄在22-24岁。

此外,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人的运动素质的发展有一个“快速发展期”。有学者提出一些主要运动素质的“快速发展期”如下:速度是10-13岁;力量是13-17岁;爆发力是12--13岁;耐力是10-16;体形男子是11岁、13岁、17岁,女子是从11岁起每隔2年至17岁止。对于帆板运动来说,腰部、肩部和颈部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特别是腰部受伤的比例接近100%,因此帆板运动要求选择一些具有较强的臂力、腰背力量的适龄儿童;帆板比赛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持续数小时,因此对运动员的耐力要求较高,在运动员的选择过程中也应注意到这一点。

第8篇:遗传学要点范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效能

1.创设兴趣式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变苦学为乐学。要做好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开学伊始,老师可以通过讲述生物工程和生态工程中的最新成果和难点问题,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在讲组成细胞的分子时,可以让学生想想农业生产上施加的肥料;讲解渗透作用的时候,让学生想想平时生活中的叶菜类放久了会萎蔫以及冬季里家庭腌制咸菜的道理;在讲遗传学时,老师可让班上学生吐出舌头,竖起大拇指,比较各自有什么不同,统计平舌与卷舌,曲指与直指的学生人数,并让学生回家后观查父母的舌与指,与自己有什么联系,说明问题所在,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

2.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驱动学生开展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教师可以创设“阶梯式”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像“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和“矿质离子的吸收过程”这些较复杂、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看上去无法解决的内容,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地设置一系列相关的阶梯式问题情境,建立一定的难度梯度,让思维沿着设计的情境拾级而上,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解答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问题深处,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3.创设归纳式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归纳式”教学情境多用于新课结束后,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定体系。可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用知识解决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师还可以创设“开放式”教学模式,因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无论是教师直接讲述结果,还是标准化的问题,观点唯一,思路唯一,学生只能沿着老师思路去想,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学生会在脑海里迅速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分析综合后得出创造性结论。

二、优化复习教学方法,避免生物复习课低效化趋向

复习是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复习中出现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复习课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复习与教师指导并重,切忌“放羊式”复习教学

“自由式”复习法又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的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

2.强化记忆与能力培养并重,切忌“猜题押题”

很多学生乃至部分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复习时只要下功夫死记硬背就行了,结果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稍微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缺乏深刻理解,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那种“猜题押题”,划分“重点题目”的复习方法,也就更偏离了正确的复习方向。因此,复习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知识需要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背代教,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3.文字总结与图像复习并重,切忌“重文轻图”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从近几年生物高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时应重视课本图像的复习。而实际上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图像的复习,片面认为只要把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记住,也就万事大吉了。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成绩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复习时,应强调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教师讲解时,应该重视图的作用,以图引文,以图释文,而决不能忽视图的作用。

三、精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生物课程的良好学习能力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习其它理科课程一样,生物课程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还有着与其它理科课程存在不一样的特点。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既所谓的“左顾右盼”。

3.提高解题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近几年生物课程高考题目主要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非选择题有填充题、分析说明题、学科内及学科间的综合题。题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审题,搞清每一道题命题教师的考核意图;其次,要学会区分对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接着,要知道生物符号的特殊含义和正确写法;最后,要具有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9篇:遗传学要点范文

[关键词]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林业;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S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238-01

在保证环境绿化工程有效实施的同时,还要保证林木幼苗的存活率,此外还要使幼苗充分继承母株的优良基因,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绿化工程。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具备以上所有标准,所以,要不断优化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并不断推广和应用,推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绿化目标。

一、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对我国林业产生的影响分析

营养繁殖技术是指根据某些树种的树枝、树根和幼芽实现再生长目标的特征,将它们嫁接到其它树种上,或者直接扦插和分条,继而完成培育幼苗的目的,让其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体而存活,通常将这种技术称为无性繁殖技术。

1.1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对林业发挥的正面影响

营养繁殖育苗可使幼苗很好地继承其母株的优良基因,促使幼苗的开花和结果期相应提前,大大缩短幼苗培育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经济型的林木幼苗培育工作采用这种方式。另外,通过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充分挖掘林木的生长潜能,通过高接换种以及一定的人工技术,提高幼苗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使幼苗的生存能力不断增强,提高其存活率。与此同时,相比较播种繁殖技术需要播种、催芽等工作程序,营养繁殖育苗可以避免这类复杂工作,并且通过这项繁殖技术所得到的幼苗成长速度更快,缓苗期更短,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抗逆性更强,存活率更高。

1.2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对林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尽管相比较传统的播种繁殖技术,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存在种种优点,但任何事物都是两方面的,营养繁殖育苗技术也会对林业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并不适应所有的林木育苗工作,使用此种技术的工艺要求比较高,均为人工操作。其次,在一些生长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并不需要通过这种繁殖育苗技术,也可以实现自然繁殖。最后,相比较传统的自然生长幼苗而言,通过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生长的林木其寿命更短,根系也不发达,需要更多的繁殖材料来维护生长。

二、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2.1 用于林业生产实践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按照传统林业自然繁殖的林业生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木材市场的需求量,大规模培育高产的人工林业生产应运而生。由于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培育的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可以满足大规模的人工造林生产活动。通过营养繁殖技术培育出来的林木排列比较整齐,且林分蓄积量比较高,成长出的林木质量比较协调,更加便于集约化的经营和管理,增加培育规模,省时省力。相比较传统播种繁殖技术生长的林木,通过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成长的林木,其结实的时间要早,且较多,质量能得到保证。因为此种技术的多方面优点,使得该技术早期就用于各种果树的栽培、培育绿化树木以及经济林木的培育工作。

2.2 用于森林遗传学的研究中

通过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可以将树种中一些品质比较优良的特性和基因完好保存,或者移交到预备培育的林木幼苗中,有利于保存林木物种的多样性。另外,还可以通过该项技术对林木物种进行试验检测,对监测数据进行遗传基因的评判工作。

2.3 用于林木性状的改良研究中

通过使用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的幼苗,可以最大限度继承母株的优良基因,且不易产生性状分离,比较稳定,并且可以把自身优良的基因和稳定的性状特质完整地传递给后代的林木树种。通过嫁接扦插的方式建造无性系种子园,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林木的培育期限,促进其开花结果的时间提前,使林木树种的形状变矮,结果实的部位也向下压,更加方便对林木的管理和采集树种。

三、营养繁殖育苗的主要技术应用方式

3.1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森林中的应用

我们已经了解到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优点,在发展壮大森林规模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合理地应用该技术培养幼苗。在东北地区的灌木丛中,对即将培养的幼苗的成长来说,其潮湿、闷热的气候相对比较严峻,但是,我们还要确保其成活率、抗逆能力等。同时,灌木丛的枝干、根、芽等具有适应这种环境的优良基因,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将灌木丛中母株的这些优良基因传承下去,不仅有助于幼苗快速开花结果,而且能提高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将灌木丛母株具有的优良基因逐渐遗传给幼苗,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森林的灌木的生存能力,从而确保林业事业的发展。

3.2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改良林木性状中的应用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植树造林”也是社会极力呼吁的,而且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我们有责任确保幼苗的良好性状。在选择好母株时,营养繁殖育苗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母株的基因遗传给幼苗,而且能够有效缩减幼苗开花结果的周期,提高其存活率,同时,再利用这种技术时,能够有效降低母株的性状分离,讲优良的基因全部遗传给幼苗。因此,营养繁殖育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改良林木的形状中。

3.3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应用中的要点描述

在应用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时,不管是嫁接育苗、扦插育苗还是插根育苗、埋条育苗等都需要控制其中的育苗要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将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例如:在嫁接育苗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选择适应东北潮湿、闷热的气候环境的接穗和砧木品质,然后,才能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嫁接时,我们要选择性状优良的接穗进行嫁接;再者,在嫁接的过程中,要确保土壤的温度、施肥程度、嫁接口的湿度等,避免接穗发霉;并且,砧木与接穗的亲和程度也要考虑到,然后再结合品内的亲和度以及不同品种之间的亲和度,选择最有利于接穗成活的深度进行嫁接,这样,幼苗的成活率才能得到保障。最后,在嫁接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接穗削面的平滑程度,并且尽量缩短接穗以及砧木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接口处的包扎也要适中,不能包的太过严密,也不能太松散。只有将这些问题都考虑在内,才能有效的提高接穗的成活率。

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也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林业在创建绿化环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林业的发展,这是满足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最重要的条件。所以,在林业发展中,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确保幼苗的成活率,也把母株的优良基因代代相传下去,为我国的“绿色环境”做贡献,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相关的科研人员还要更加积极努力地探究,研究出更有利于我国林业发展的育苗技术。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