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减少病虫害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

第1篇: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

防患于未然。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是提高农林作物本身的抗病虫能力,这是在开展综合防治中的重要环节。事实证明,抗性作物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其具体适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1.选用抗病虫的品种。抗性品种是指对特定的病虫危害具有避开、忍耐或不受害的免疫的特性。在栽培时利用对病虫具有抗性的品种,是获得高产稳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措施,是防治病虫大面积危害的一个非常有效而又很经济的方法。例如对番茄生产有重大威胁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方案中,有一条特别强调的是选用抗病品种和培育健康无病虫苗为基础的措施。目前已选育出的抗性品种有佳丽、阿库拉、佳美、欧宫、迪芬尼、齐达利、苏红10号、佳红8号、苏粉12号等等,在种植中表现出了抗黄化曲叶病毒的明显特性,种植这些抗性品种,可节省大量的化学农药而减少农药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2.落实育苗措施。选择苗圃、苗床培育好壮苗,是提高作物生长时抵抗病虫侵染的生产基础。比如在进行水稻、蔬菜育苗时,秧床、苗圃土壤质地、位置、排水灌水条件以及前茬作物和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都必须综合考虑,防止通过土传而带来病虫危害。在育苗时,采用防虫网覆盖措施,能有效阻断多种病虫害的侵染传播。这一点在蔬菜及花卉苗木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推广的使用隔离网室育苗,苗床用50-60目防虫网覆盖,防止带毒昆虫和烟粉虱的效果十分显著。3.加强栽培管理。如清洁田园,处理田间遗留的种种农作物的残留物,减少病虫害的残留基数,降低病虫害的侵染及初次侵染来源。在播种时通过适当调整播种期,使作物易受病虫的危险期与病虫害发生危害盛期避开,就可以避免或减轻为害。合理密植可以减少由于病虫危害造成缺苗的损失,播种时深度要合适,过深会使幼苗出土时间延迟,增加了土壤病虫危害的机会。合理施肥能改善作物营养条件,提高抗病虫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加速病虫危害部位的伤口愈合;或直接杀死害虫等 。如水稻合理增施硅质肥料,促使茎秆坚实,减轻二化螟的危害;在稻纵卷叶螟发生严重地区,通过合理施肥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贪青晚熟,对减轻水稻危害效果较好。土壤增施石灰,中和土壤酸度,可以有效地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并减轻金针虫、甜菜象甲危害等。合理排灌在防治作物病虫害方面效果也较好。如对于三化螟越冬幼虫,可以进行灌水耙沤,隔绝氧气的供给,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窒息死亡。也可利用灌水来消灭稻田的黑尾叶蝉;合理晒田控水对防治稻田飞虱和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是首选。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来防治农林作物病虫害,既可达到防治目的,又能节省化学农药,收到环保的效果,利用植物或其周围区域的草蛉、瓢虫、寄生蜂、寄生蝇、蜘蛛、鸟类等天敌,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在生产上已有很多成功的实例,如利用赤眼蜂来防治水稻、玉米上的螟虫,利用养蛛或保蛛治虫,控制稻田飞虱等效果较好。在危害发生期,利用昆虫性外激素的方法,利用引诱剂可以招引三化螟蛾、棉花红铃虫、桃小食心虫等雌蛾,诱杀后可减少产卵量,控制发生基数以降低危害;或者在引诱剂中加入绝育物质使昆虫后产下的卵不能孵化,达到害虫绝育的目的;或者在田间释放大量性引诱剂后,使雄蛾迷向,找不到配偶而达到治虫的目的等。目前,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及交叉保护作用,去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甚至可以杀灭它们,以达到以菌治病的目的。能使昆虫染病而死的病原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菌、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及线虫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前三类,常见药剂有苏云金杆菌(细菌制剂)、白僵菌(真菌制剂)、核多角体病毒(病毒制剂)等。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物理因素、机械设备及某些现代化工具和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如捕杀法、诱杀法、挖障碍沟等等。

综合治理是良策。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农药的使用造成了作物及环境的污染,目前减少农药污染最现实而有效的方法是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除采用上述的几种手段和方法外,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也是十分重要的措施。预防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是减少用药量降低污染的重要措施。首先是把好病虫人为传播这一关,在引进和购入农林作物的品种时,一定要严格检疫,防止病虫害特别是危险性病虫害的乘机而入,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了。防止它们随种子种苗等随同带入而扩散传播,如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甘薯黑斑病等都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成为当前威胁性很大的病虫害。其次是配合栽培管理措施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每种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其规律,实行一些避害措施,把病虫危害控制在大发生之前,既可减少农药使用量以控制污染,同时也为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条件,减少对农林作物的损失,将病虫发生危害的防控措施渗透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以达到预防或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是减少农药污染的根本措施。一是改变农药的使用方法,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是减少农药污染的有效方法。对于一些有特殊危害方式的害虫,特别是一些蛀干性害虫,由于其生活隐蔽,故可采用熏蒸法、熏杀棒、药剂封干、干基撒药、涂毒环等防治方法来减少农药使用量。运用混配技术,降低常用使用量,低水量喷雾法代替常规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如将喷雾器的喷片孔径由1.3mm缩小到0.7mm,每亩水量由100公斤减少到10公斤,应用井冈霉素进行低水量细雾喷洒,其防病效果不仅在早、中、杂交稻上都达到90%以上,等同于常规喷雾法。目前在植物病虫害中,蚜虫、螨类、蚧类是使人头痛的三大小型刺吸式害虫。它刺吸植物汁液,喜干燥窝风环境,每年5月份至6月份大量发生,由于其个体小,繁殖量大,发生代数多,所以防不胜防,如果在发生初期或发生量小时,利用高压喷雾枪产生的压力对害虫进行冲刷,可降低害虫的发生基数,对缓解害虫危害是非常有益的。近几年水稻病虫害发生严重,与土壤带菌也有一定关系,如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菌均可在土壤内寄生繁殖。因此,应抓好对水稻田的土壤处理,目前可用于土壤处理的杀菌剂较多,如多菌录、福美双、代森铵、甲基托布津及其复配剂,使用用量应适当加大,一般每亩在150克以上。可与基肥拌匀施入,以保证水稻栽后25-30天内不发生病害,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第2篇: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棉花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71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固、健康发展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棉花是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一大农业品种。棉花生产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活,所以提高棉花产量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棉花产业的发展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从棉花种植集中区新疆来看,病虫害是影响棉花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造成了棉花产量和质量的下降。为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和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积极研究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从多方面对棉花病虫害防治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提出科学的棉花病虫害防治措施。本文将结合新疆的棉花病虫害特点对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1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针

棉花病虫害是制约棉花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为了棉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新疆等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棉花病虫害防治体系的主要思想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止,其重点在防止,通过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把病虫害对棉花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中,要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措施,加强对病虫害的治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是在原有化学药物的基础上,利用现在先进、环保的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对一些病虫害利用生物间的克制作用来消灭病虫害,这也使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减少了由于化学药物的使用带来的其他问题。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是一种充分发挥农业防治的作用,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药剂辅助防治方法来达到对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是在兼顾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控制、防治、减少棉花病虫害。

2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具体策略

2.1 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棉花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是系统工程,所以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体建设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只有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各项综合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综合防治管理体系首先要健全部门团队建设。棉花病虫害防治是系统的工程,其中包括监控和防治两大部门,而在这两大管理部门当中又有许多职责不同的部门。所以完善的管理体制建设的基础是完善的部门建设;其次要完善管理体制中监督部门的建设,一项好的管理要有完善、严格的监督制度,对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来说一个严格的监督系统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成功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只有各个部门各尽其职才能提高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效率,而这些就要靠严格的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

2.2 做好调查研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方向是通过提前预防来减少棉花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只有掌握棉花各种病害和虫害的发生规律,才能及时的制定防范措施,将棉花病虫害消除。要达到提前制定措施防治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关键就是及时对各种病虫害做调查研究,掌握完善的病虫害信息。从新疆地区一些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良好示范区来看,他们都设立有专门的科研部门对本地区的棉花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棉花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前期现象,从而及时做出综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阶段。例如一些地区对本地区的各种棉花害虫如七星瓢虫、多异瓢虫的产卵期和爆发期都有长期的研究。加强调查研究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阶段,只有加强研究才能掌握病虫的信息,及时制定防治措施。

2.3 提高新技术利用率

对现代农业发展来说,高技术含量农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也要改变以前传统单一药物防治的道路,要及时引进新的技术,使病虫害的防治走向一条兼顾经济效益和环保的道路。特别是对一些病虫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来减少药物防治对环境的影响。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要实现高效环保就要提高高新技术在综合防治体系中的利用率。高新技术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技术支持,只有实现高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完美结合才能提高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质量和效率。

3 结语

第3篇: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营林造林;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措施

森林资源是我国重点保护的资源之一,采用科学措施实施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现展的需要,更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营林造林工作中,需要对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全面考虑,并作出相应的解决与防治对策,加强专业人员的防治能力、管理水平。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营林造林中更要慎重考虑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完善防治措施,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注重日常管理工作,采用科学防治方法才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1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分析

为了快速实现林业建设规模的拓宽,我国大部分林区所采用的造林方式是以人工造林为主,这种人工造林具有简便性、快速性,适用于大面积营林造林中,选用此种营林造林手段则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必须做到措施有效、施到必除的效果,在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需要遵循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实施有原则性、规范性、科学性的治理方案。

1.1 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工作是指在森林病虫害发生前所采取的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一系列措施,对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发生前预兆、病虫害特性、传染率、发生源、范围、预防措施以及发生后的防治措施全部掌握与了解,并学会运用各种预防与防治措施,以降低病虫害发生为目的,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

1.2 坚持正确的防控理念

要想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要保证有一个正确、积极的态度,这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防治工作不仅是对防治措施的研究,更是落地实施的践行者,过整个防治工作的过程都有参与、合作等行为,因此,坚持正确的防控理念,意识到防治的重要性,保证防治效率高才能够保证病虫害被有效控制。

1.3 遵循法律法规

营林造林工作中,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懂得依法办事、依法治理、依法保护,因此,建立专门的病虫害管理部门非常有必要,对其部门下达特殊的、专门的权限与责任,提高对营林造林管理的力度与重视度,针对各方面的管理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管理规则,要实施合理的奖罚制、激励制,进而保证管理工作公正严谨,公开透明,公平办事,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具有责任性、义务性。

1.4 管理及时

森林病虫害具有传播性、隐藏性、复发性等高难度防控的特点,因此对病虫害的防治要保证及时,对营林造林工作中的其他问题也要及时处理与解决,控制小问题,避免衍变成大问题,任何问题都是从小问题引起的,若是对小问题能够及时控制与解决,就会避免问题的严重发展,森林病虫害问题也一样,尤其是对具有高难度防控特点的病虫害,更应该加强小问题的检查与解决,严禁问题拖拖拉拉不解决的情况发生,以求得营林造林管理能够更稳定的发展。

2 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

2.1 营林措施中实施病虫害全程检测技术

病虫害要想得到有效控制,就要采取避免病虫害发生的措施,这就需要从检测方面做起。在营林工作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施全程检测,对树木生长状况以及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并对每一次检测结果做好记录,采用定期监测制度,保证检测真实性,对检测结果分析,实现有效预测结果。目前,我国很多林区管理已经不断引进相关的监测设备,实时生态系统全程健康检测,并具有预警功能,对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能够让管理人员对森林的基本状况实时了解与掌握,可根据已得到的监测信息,分析是否有病虫害发生意向,并对既要发生的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尽量缩小病虫害发生范围与严重性,为森林资源健康成长提供一份保障。

2.2 管理工作中防治意识提升

营林造林实际上就是通过人工造林实现林业建设的过程,而以这种形式所形成的林区中森林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必须要保证因地制宜、合理造林、合理规划、有效管理,是森林植物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中自然成长,而这种生长环境则需要管理人员的付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时刻将保护林区环境作为首要责任,不仅能够促进森林植物快速生长,还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对当前森林管理要求以及病虫害防治要求对日常管理工作提出几点综合性的要求:首先,全面了解病虫害,对克制病虫害发生的天敌给予重视与保护,对天敌的数量与分布要结合实际树木种类以及相应病虫害发生特性等作出合理安排与控制,并实施监督天敌的动态状况,根据数量的减少或者天地聚集的位置等进行分析与观察,找到病虫害天敌发生变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在做好生物防治的同时,也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其次,加强检疫工作,对进购的树木种类以及树木健康状况做好检查工作,要保证是无病害的树木或者物种才可进入林区,降低病虫害范围的扩大性,减少发生几率。

2.3 实现营林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相融合

营林措施对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病虫害防治工作对营林建设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相辅相成,相互帮助,所以在营林管理中应该将两者相融合,在营林设计、营林管理、营林建设所有过程中都要考虑到病虫害防治的内容,并为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给予更好的条件,因地制宜、多样化造林、林区结构合理,向原始森林发展形势靠拢,为我国创建良好的生态化环境。而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也要考虑营林管理其他方面的便利,以不破坏林区环境、不扰乱管理秩序等为自我工作监督的首要要求。

2.4 积极发挥病虫害天敌的作用

利用天敌来防范森林病虫害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减少人工工作量,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并且这也是和绿色防治理念相一致的。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病虫害天敌的作用,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则,提高各项预防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森林系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植物组合体,它具有很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不同的物种之间需要确保动态性的平衡,这就需要在确保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引进或者是增加病虫害的天敌数量,不仅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而且也可以维持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2.5 采用药物防治法

如果森林病虫害的问题过于严重,就有必要使用药物来消灭害虫,但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当前很多种植物药剂都可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明显作用,不仅可以对病虫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而且也不会对植物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在选用药物防治法时要将植物药剂作为第一首选。此外,如果是某些特别严重的病虫害,就需要适当的增加化学药物的使用量,有针对性、合理性地选择化学农药,并在使用前由技术人员对药物的药效进行分析,确保使用量可以将病虫消灭,不能使化学药物的残留量过多,这样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参考文献

[1]王鹏,王洪彬.提高营林技术对治理林业病虫害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3(4).

第4篇: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优化策略;河北承德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50-02

承德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林业资源十分丰富,一直非常重视林业防虫害能力的提升。随着近些年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承德市的林业防虫害面临了越来越多的难题,究竟如何优化策略提升林业的防虫害能力是整个承德林业控制和管理中最为关键的课题。

1 林业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的内容

林业病虫灾害对于林业的整体发展质量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减少林业的病虫灾害,会给林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很多优势。而对于减少林业病虫害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1 加强检疫工作,进行动态监测

承德林业的病虫害种类繁多,但是在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监测的时候应把重点放在当地发生频率较高和次期性病虫害上。尤其是在冬季,由于特别寒冷的天气、冰冻会改变林业的部分生长环境,而之前的部分次要或是普通的病虫害,特别是次期性病虫害便会转变成主要的病虫害种类,应特别注意。

1.2 群防群治,分类防控

由于林业间的病虫害种类较多,这些病虫害对于林业的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提高林业间的病虫害防治效率,不能对于这些病虫害进行统一治理,而要对其进行分类,再进行群防群治,分类防控,实现“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同时需要提高普通民众的园林安全意识,并严格保证林业工作者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确保工作人员健康。而对于一些病情和受害等级比较小的林种,可以仅对主要的次期性病虫害进行防治。总之,林业的防治工作应以防为主,同时进行综合治理。

1.3 依托科技,提高实效

在威胁林业健康发展的病虫害中,除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本土的不变化的病虫害种类,还有一些经由其他国家或地区不断发展变化的种类,这些虫种由于经过多个地区以及生态环境,其可变因素多,不能根据正常的防虫措施来进行治理。这就需要人们借助科技,综合多种学科对该病害虫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针对该病虫害群的治理方法,从而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实施绩效率。

1.4 积极营林,主动防林

在承德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首要措施还是先对林业进行防护,积极主动地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护工作,减少有利于病虫害生存繁衍的因素,控制林业的生长环境。减少药物的投入,降低对于林业生长不利的程度。可以在最根本上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并且降低治理林业病虫害所需要的设备成本。

1.5 加大投入,工程治理

对于林业防治工作的投入,还是应该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基本原则,应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群众投工投劳为投入方式,严格有序遵循投入准则,并且各部分乃至个体应尽到自己应有的义务。对于林业的发展,政府也应适当设立预测,并且适时对林业危险性病虫害进行一些有计划、有组织的防护治理。地方对于林业的治理更应承担主要责任,及时观察林业发展,适当加大对于林业的投入,共同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维护我国的生态平衡。

2 优化策略的主要措施

2.1 防控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主要有2个方法,一是平茬更新,二是生物防治。结合承德林业的实际情况,再考虑到防治成本和防治效果的基础上,生物防治法更加适合承德林业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较平茬更新更加省时省力,利用病虫的天敌进行虫害防治也是未来林业虫害防治发展的一大趋势,其快速高效、应用简单方便的优点特别适合旅游城市的承德。当然,病虫害的防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林业的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更加需要通过增加林区生物多样性来遏制灾害发生的环境[1-2]。

2.2 合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防控

承德林业病虫害防控也要合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首先,进行资源信息管理。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处理,以避免因为单一数据分析造成的数据缺陷。其次,进行林区分类经营区划。利用GIS技术将不同的林区进行功能划分,并进行可视化的规划展现,方便林区总体经营。然后,进行林业专题制图。林相图的制作对整个林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林相图也是林业总体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要根据林相图来进行,这样可以使得整个病虫害防治措施更加有效和科学。最后,要进行采伐设计管理。应用GIS技术将根据整个林区生态平衡来下达采伐指标,经数字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反映到图纸上来,提前限定采伐量,避免盲目采伐破号林区生态,同时,也可以通过GIS来规划林区地理的空间分布,根据不同的林区地理空间分配不等的采伐比重,通过分析相关地理属性间的相关关系来进行方案配置,最终实现林区生物多样性,保障林区的生态平衡和健康有序发展[3-4]。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林业优化策略的防治能够有效地提高林业间病虫害的总体防治水平,且将如今的科技与林业间的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相结合,有利于对于林业病虫害的实时监控,更是能对林业间的病虫害防治起到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且身尽其责,为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而一起共同努力。

4 参考文献

[1] 林雪朝.优化策略提升林业防虫治害能力[J].浙江林业,2009(11):33.

[2] 叶志坚.林业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的内容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64.

第5篇: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62

作为影响森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病虫害的防治已经成为了林业部门首要研究的课题,病虫害对森林的威胁很大,还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生态安全。我国森林建设工作成就的越来越大,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要得到全面落实,这样才可以促进森林建设的成果,充分发挥出森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 森林病虫害特点

针对现阶段北方辽宁地区森林病虫害特点以及成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因地制宜,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控制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1 森林病虫害常发病害面积居高不下

东北地区森林种植面积巨大,地方政府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也十分重视,但是从这些年来整体森林病虫害的爆发趋势来看,病虫害面积并未出现明显减少,甚至部分地区增长明显,引起林业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全面开展防治工作。

1.2 突发性森林病虫害给林业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加重

在森林病虫害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下,森林面积不断建好,严重影响了林业建设工作,基于这些原因,必须要积极对森林病虫害工作进行预防,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

1.3 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速度在逐渐加快

经济交流的日渐频繁,使得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这使得森林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增加,为病虫传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比如一个区域爆发病虫害,还容易在短时间内蔓延到临近区域,从而给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

1.4 重大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多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以及植被种类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其他地区并不会构成大规模伤害的病虫害,在辽宁地区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成为主要灾害,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2 导致森林病虫害原因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对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原因进行如下分析:

2.1 人工造林面积的逐渐增加

在森林资源问题不断严重的趋势下,为了提升森林面积,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加,退耕还林目前已经被定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政策之一,虽然如此,在这些政策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从而导致人工造林质量不高,抵御病害的能力差,这样一旦侵入病虫害,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传播。

2.2 天然林面积的锐减

虽然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加,但是自然林的面积却出现了不断缩减的情况,尤其是过去对于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开发森林资源没有考虑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导致大量的原始森林得到破坏,生态结构恢复十分困难,这也增加了森林病虫害的控制力度。

2.3 采用不合理的防治方式

我国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一致非常重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防治方法上不合理的现象是不能忽视的,过度依赖化学药剂,是目前病虫方式的主要特点,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还导致病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这样在病虫治理上也会更加困难。在大规模采用农药杀死害虫之后,也很难避免对一些有益的生物有所影响,并对原有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这样在病虫害爆发之后,治理起来会更加不容易。

3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1 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3.1.1 提高对森林病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意识决定行动,认识到森林病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社会各部门才能主动投入到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对辽宁林业部门来说,在森林病害防治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自身认识,结合我国最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要求,针对自身规划提出的林业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森林病害防治工作,提升全县森林病害防治工作成效。

3.1.2 做好对森林病虫害的预报工作

林业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现状进行仔细调查,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向外界发出森林病虫害预报,针对可能导致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的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将进行提早防治。还要加强对辖区内林木及林产品的检疫工作,通过自身检疫技术水平及实践经验等重点检查可能造成大规模病虫害的各种因素。

3.2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2.1 减少农药等化学防治手段,采取生物防治措施

作为林业部门要尽量采用生态绿色的化学农药,既要达到保护森林的作用,又可以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同时保护害虫的天敌种群,不可以随意捕杀害虫天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病虫害天敌种群的作用。

3.2.2 尽量采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的效果好,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辽宁开展森林病虫害治理的过程中,从害虫爆发的原因、特点入手,进行治理方式的制定。

3.2.3 改善农药喷施技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积极鼓励当地农业部门以及企业采用用涂茎、根施以及注射等先进的农药喷施技术,最好不要使用喷雾的技术方式,这样在提升了病虫害治理效果的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保护周围环境。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东北辽宁区域的森林病虫害现状,原因以及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当地政府以及林业部门的治理难度和治理紧迫性都在提升,积极有效的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能够提升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宗学美,禚昌宇,邵士娟.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科技信息,2013(25).

第6篇: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农业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品种、种植方式和管理制度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在这种农业改造工作中,由于植物结构复杂、农业产品较多和耕作模式的多样造成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各种新问题,给植保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历程回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明确的指出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是以消灭病虫害为主要目标,而是将这些病虫害种群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到不致造成农作物危害的水平。同时,在1967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而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工作中概括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防治措施和方法,进而形成了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措施。在1975年,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目标和防本文由收集整理止措施成为被正式的确定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针。同时进一步的指出在工作中要因地适宜、合理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理防治等多项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进而达到经济、实用、安全和环保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目的。

二、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现象

1、迁飞性病虫和偶发性病虫暴发频率增高

随着品种不断更新,栽培技术不断变化,极端气候条件的不断增多,农业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迁飞性害虫纵卷叶螟、稻飞虱连续多年大发生、大危害,造成了严重的农业生产损失和生态危害。

2、次要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

水稻灰飞虱在多年以前还属于次要害虫,水稻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没有专门开展过防治工作,近几年已上升为本地区水稻上最主要病虫害之一。

3、新的检疫性病虫害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品种更新加快,新品种引进调出频繁,同时也加快了新的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如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烟粉虱、美州斑潜蝇等。

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上次我们国家和日本就“毒饺子”和“毒包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归根结底就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非常重视生活的质量,要消费食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怎样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这就要求从源头抓起,首先要管理好农业生产的投入品,如果在稻麦生产上投入大量的有机磷,甚至是违禁药品甲胺磷,或者是超量用药用肥,滥用农药化肥,那是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种植管理习惯,更新知识,科学种田。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三降三提高”,即降低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益,提高产品质量。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近几年,农业生态环境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病虫害随着环境和生态的变动而变化,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等条件下出现了各种新的病虫、草虫和新况,而原有的病虫害生长习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大对农作物综合防治力度,提高防治管理水平。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抓住水稻某一生长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兼顾次要病虫害,在控制方面则采取多种手段,例如采取农业措施清洁田园,选择抗病抗长品种。轮作换茬,改变适应环境,延迟或提前播种错过(避开)病虫发生期,降低发生程度。化学防治措施则有交叉、轮换使用农药,避免病虫很快产生抗性等合理用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要讲求综合控制,长效治理,降低药量药本,减少施药次数,一药多治,减少劳动力投入,达到省工、省时、省力、节本的

转贴于

目的。既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对鱼、虾、蟹、畜禽的影响,又保证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四、配套技术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第7篇: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98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水稻种植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虫害防治技术是指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水稻种植的病虫害,消灭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因此,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水稻病虫害的特点,制定系统化的防治计划,科学合理地利用虫害防治技术,有效控制和消灭水稻虫害。相关部门必须对虫害防治技术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1 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存问题

1.1 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为主要的病害之一,出现此类状况的原因在于吉林地区温度过低、温差大,土壤偏碱性以及光照不足等。水稻田间症状主要为出苗后秧苗枯萎且易于折断,并且在其茎基部出现腐烂现象,还伴有烂梨味,发病情况较为严重的水稻甚至会出现整片死亡。

1.2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体长约3mm,其体表为浅绿色至灰褐色的鳞片。成虫后便在水稻植株基部栖息,于黄昏时便会爬至叶片的尖端,孵育幼虫,取食叶肉,后蛀入水稻根内。成虫的稻水象甲主要食害水稻叶片,其幼虫主要破坏水稻根系,为害根部呈现孔洞状,最终使水稻黄化枯萎。

1.3 二化螟

二化螟是我国吉林第5水稻种植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主要蛀食水稻茎部,会造成水稻出现枯心苗以及枯鞘,处于抽穗期的水稻会导致其出现白穗及枯孕穗,处于乳熟期的水稻会导致其出现虫伤株以及半枯穗。为害株在水稻田间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状态,且中心较为明显。

2 如何防治水稻病虫害

水稻种植虫害的发生是导致水稻田出现大面积毁灭以及水稻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确保水稻的高产量就必须采取相关的防治技术来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详细地了解相关防治措施。在确保不破坏林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确保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1 加强对水稻病虫害动态监测及控制

在对水稻种植田间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信息化控制系统进行定位,建立起动态监测控制点,对水稻种植病虫害的灾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例如U散的范围、病死的植株数目等,利用动态监测报告对病虫害进行动态监管,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

2.2 强化病虫害管理

加强病虫害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病死植株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有效避免感染病虫害的植株对健康的植株造成感染,导致疫情再次扩散和传染。但是,病死植株和水稻所有者密切相关,为了减少经济损失,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和传播,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偿。因此,在对病死植株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水稻病植株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在对病死植株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应该由专人严格按照之前所规划的路线及时间进行运输并负责,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于指定处进行统一处理。还应该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以及实际情况对病死植株进行核销,对权益所有者应该根据核销单据进行补贴。

2.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不适用任何化学农药,属于生态防治措施,主要方式是利用害虫天敌对害虫进行消灭,因此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还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及化学的手段来对病虫害的发育特点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根治病虫害的目的。比如对于二化螟的防治可以采用杀虫双、三唑磷以及杀虫单等药剂,但目前许多水稻区对此类药剂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抗药性,因而可以采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2.4 化学防治措施

利用人工手段扩散化学药品的范围,主要包括生物、单个种类的天然物质及天然物质的混合物,对水稻虫害进行防治及消灭。

2.5 物理防治措施

对水稻病虫害采取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各种简单的机械物理技术,或者通过灯火来诱杀水稻田害虫,从而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以此来增强水稻自身的防御能力。通过高温物理手段,能够有效地消灭水稻害虫病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

第8篇: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原因 防治

0 引言

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过去人们在控制森林病虫灾害的过程中,总存在着被动抗灾的思想意识,往往在森林病虫害暴发成灾后,再筹集巨额资金救灾。近年来,全国各地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危害极为严重:一是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二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如松毛虫、森林鼠、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等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三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1 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一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四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五是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2 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2.1 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 中国现有森林面积约13370万hm2,其中天然林约8725万hm2,占65%,人工林约4645万hm2,占35%。近几十年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自1950年代起至1980年代,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增加近50%。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将近40%,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 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2.3 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杂草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 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

2.4 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 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2.5 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 我国几十年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只在救灾上重视,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3 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那么对于森林病虫害我们应如何来预防和治理呢?笔者认为根据病虫害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3.1 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转贴于

3.2 因地制宜的搞好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同时应进行必要混交,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3.3 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和土壤进行消毒,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3.4 保护害虫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3.5 适地适树,培育健苗、健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经营模式,提高人工林防灾控灾的自控能力。

3.6 营造混交林(注意树种搭配),实施近天然林经营模式,使林分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作用增强,森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3.7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流动交往势必增加,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入爆发的危险性也将可能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地区间的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有害病虫蔓延扩展。

4 有效的生物治理措施

对待森林的病虫害我们要预防为主,并辅以有效的治理,生物治理则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生物农药如:

4.1 昆虫病原细菌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是我国工业化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物农药之一,广泛用于防治松毛虫和其他森林食叶害虫的防治。

4.2 昆虫病原真菌 在森林害虫防治中,以白僵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省份,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生态环境,在松毛虫低虫口密度下施放白僵菌,实现有虫不成灾。同时,还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等蛀干害虫。

4.3 昆虫病原病毒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是我国林业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病毒,生产上常将DCPV、BT和白僵菌等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4 昆虫生长调节剂 灭幼脲是我国当前防治森林害虫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对天敌安全、有一定后效作用等特点,因此已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主要农药之一。

4.5 植物源农药 苦豆碱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灌木——苦豆草中所含多种生物碱中的一种。据初步试验,苦豆碱对松材线虫具极强的杀线活性,而且其毒力随时间而逐渐增大。

4.6 转基因植物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转基因抗虫植物,是森林害虫防治的一条新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将逐步得到推广。

第9篇: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我国长期以来森林病虫害严重,病虫害种类日益增多。新疆也是森林病虫害十分严重的地区之一,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危害面积不断扩大,防治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使森林损失惨重,经济损失严重。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有客观因素,如气候异常、国际交往频繁等,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包括指导思想、防治策略、管理机制、法制观念等。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成效。

1.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是林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更为严峻。如松毛虫、天幕毛虫、青杨天牛、黄连木尺蛾等给森林造成严重伤害。另外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这些害虫在越冬之后仍能大量存活,一旦天气转暖就会大规模暴发。由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体制的限制,没有实现市场化运作,森林病虫害防治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森林病虫害防治没有建立有效的体系,只有在发生之后才被动地采取防治措施。

2.发生原因

2.1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天敌生物种群数量小

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因素,使森林火灾、乱砍滥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毁坏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及其它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害虫天敌减少,减弱了林木对病虫害的抗性,导致了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

2.2社会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认识不足

全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宣传力度不够,森防经费严重短缺,由于没有固定和正常的森防投资渠道,严重制约了森防工作的正常进行。

2.3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和检疫体系不健全

基础建设落后,设备缺乏,监测机构和网络不健全,基层测报点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不能及时监测林区内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给森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盲目性。

2.4森林病虫害管理方式粗放

在森林病虫害管理方面,没有将森林病虫害防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管理,营造林工作对病虫害预防措施考虑欠佳,森林自控能力差。具体表现在一是不科学的营造林方式。造林时科学规划、适地适树、选育良种壮苗不够,造成森林植物长势衰弱,抗病虫害能力差。二是不科学的造林方式形成不科学的林分结构,使人工林过渡纯化,造成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下降。

3.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

3.1综合防治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是指按照自然生态平衡的理论,通过人为的、自然的方法,维护和调节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和稳定,使各种生物之间保持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自然关系,从而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3.2综合防治的原则

(1)生态学原则。综合防治是利用森林内各种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病虫害防治,并遵循生态学的原则。森林内的生物在一个环境中生长、消亡,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综合防治通过在营林造林时对生态结构进行针对性调节,及在病虫害防治时采用生物防治手段,以营造一个不利于病虫害生存、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进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安全环保的原则。综合性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对于单一的机械防治、化学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具有可实现其优势互补,取得病虫害防治最大效果的优势,在预防和治理病虫害时可将其对森林安全的危害降到最低。此外,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方法,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一定的威胁,在进行城市园林的病虫害防治时,化学防治还会给人们留下安全隐患,导致中毒等。综合防治提倡减少化学药物使用,多运用生物防治,保证了防治工作的环保和安全。

(3)经济性原则。森林病虫害防治,对于经济林来说,就是为了减少病虫害对森林造成的经济损失,即达到经济允许水平。经济允许水平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指标。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不采取过多的防治措施,以节约防治成本;危害程度超过防治指标,即需要进行及时的防治,以减小经济损失。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可以根据病虫害情况选择不同的防治办法,以降低成本并保证森林的经济效益。

4.防治措施

4.1转变观念,改变防治策略

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向更高层次的“森林健康”思想转变,走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道路。通过森林保健措施保持和提高林木和林分整体的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的自控能力。森林健康是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又是森林病虫害管理的目标。营造和管理一个健康的森林是全体林业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因此,森林病虫害的管理也是全体林业工作者的任务,要把病虫害管理的意识和措施贯穿到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每一个林业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森林健康意识,使森林保健成为自觉的行为,将以消灭、控制森林病虫害为目标的森林保护,走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轨道上来。

4.2针对森林类型和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森林保健措施

例如新疆地域辽阔,森林类型复杂,各地的树种、林种、起源、经营强度等均不相同,森林的健康状况参差不齐,影响森林健康的威胁因子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已有多年的危害历史,分布广泛,有的是刚刚发现,目前仅限于局部发生。因此,必须首先进行区划,分析影响森林健康的原因,找出主要威胁因子,然后制定相应的保健措旒,以便达到保持森林健康(健康的森林),恢复森林健康(已遭破坏的森林),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

4.3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森林健康思想

森林健康思想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病虫害的系统工程、工程管理等也必须以森林保健为基础,以森林健康为目标,只有健康的森林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4.4调整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的职能

目前从国家林业局到省、地、县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森防站)只从事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工作。根据森林健康计划的要求,森林健康的监测、评估和监督将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建议将现有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改建为“森林健康保护站”(森保站),除从事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外,还负责森林健康的监测、评估分析,参与森林健康计划的制定,监督健康计划的实施,定期向主管部们报告辖区内森林的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真正成为森林健康的卫士。

4.5根据森林健康的原则修订有关法规

比如:《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要加大执法力度,奖罚分明。一是造林设计要为森林健康打基础,包括树种选择要合理,适地适树,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科学管理;二是重大绿化造林工程实行专家论证、严格审批和施工招标制;三是施工实行监理制,从设计、苗木到造林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监督;四是加强抚育管理,实行分片管理,目标责任制。

5.总结语

目前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形势比较严峻,存在一些急待解决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提高认识,完善制度,运用现代化的监测和防治技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