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教学的定义范文

教育教学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教学的定义

第1篇:教育教学的定义范文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遵循备课,但不受备课的束缚,抓住和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发展的切入点,进而生成美妙的“意料之外”。如一次学习生字“日”。我指着“日”字问:“同学们,这个字读什么?”学生齐答:“日”!我问:“谁知道日是什么?”

学生1:“老师,我知道‘日’是太阳……”。

学生2:“老师,我知道太阳是红红的……”。学生们开始美妙的“扯远”了!

学生3:“太阳红红的挂在天上!”我兴奋地竖起大拇指:“这个‘挂’字用得好!”学生们更兴奋了。

学生4:“老师,应该是红红的太阳挂在蓝蓝的天上!”

学生5:“红花红的太阳挂在蓝蓝的天上,旁边还飘着几朵白云!”

学生6:“红红的太阳挂在蓝蓝的天上,旁边还飘着几朵白云,小鸟绕着白云飞来飞去。”

学生7:“红红的太阳挂在蓝蓝的天上,旁边还飘着几朵白云,小鸟绕着白云飞来飞去,还快活地欢叫着与公阳公公聊天。”

太美妙了,太意外了!真是美妙的“意料之外”!学生由一个词扩成词组、句、一段话,学生“越扯越远,”学生的踊跃让我无暇评价,更不忍心打断。怎么能打断呢?这正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时期,是我们老师可遇不可求的时机呀。我们不能受备课的束缚,不能单纯为了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而放弃学生发展思维与想象,发展语言的机会,而是以学定教,让学生大胆地表达。在这里看似扯远了,其实学生在学习中语言、思维、想象都得到了发展,积极性得到了保护,个性得以张扬。

二、不受备课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二次备课

“因学定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的教育活动是针对学生的“学”去设计,备课的时候既要有预设,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二次备课。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要受备课的束缚,而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自己对新教材、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二次备课,化非预设为预设,从而使教学目标、人文目标、学生目标三位一体,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整合学生学习思路,更新、调整自己的“一相情愿”的教案,确定完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完成二次备课,并相机实施之。如,还是学生说字“日”:

师:这个“日”字,古人造字时是这样写的“”,太阳是圆的,中间有一个黑点,后来演变成了这个样子。

学生甲:“老师,我知道为什么有‘黑点’!”

师:“噢?说说看!”

学生甲:“太阳上面有太阳黑点,所以,古人造字有一个黑点……。”

师:“你简直成了小科学家了,你怎么知道那么多?”

学生甲洋洋自得地说:“我看了我爸爸给我买的《十万个为什么》影碟。”

师夸赞道:“噢!同学们你看这个同学多会获得知识呀!不过那叫‘太阳黑子’。”

学生乙不服气地说:“古人造字时能看到‘黑点’吗?”

学生甲也不服气的说:我回家再上网,“看不到”为什么造字时有黑点呢?

师马上趁机说:看看,有这么多获得知识的方法,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我们现在要记住这个字,记住了吗?

全体学生一齐:记住了!目的在于记住这个字,但从一个黑点却引发开来,功效却不仅仅在于记住字形了,而是顺利地完成了二次备课,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兴趣,学习求知方法等。

三、不受备课束缚,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个性体验。

新课标从人本的角度出发,第一次提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受备课的束缚,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不同体验、不同思考决不能漠然视之,要用相应的对策,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如:在《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了小燕子三次去菜园观察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三个不同之处,教案中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冬瓜和茄子还有不同的地方。”一时,下面就有另外的小朋友“响应”。说实话,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这里,十分惊喜学生这方面的发现。于是我趁机鼓励小朋友们大胆地说,他们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许许多多课文中没有介绍的知识,如“冬瓜的花是淡黄的,茄子的花是紫色的;冬瓜的叶子像手掌,大大的,茄子的叶子是椭圆形小小的;冬瓜有细细弯弯的滕,而茄子没有,冬瓜的皮硬硬的,茄子的皮软一些,而且很光滑……”我听了兴奋地说:“你们说的这些不同之处小燕子还没来得及发现呢,如果燕子妈妈再让小燕子去观察、实践,它也一定能发现的。”我趁机让小朋友小组讨论,可以仿照文中的对话续编童话故事,并且让喜欢表演的小朋友分角色演一演。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小组巧妙地帮扶。后来汇报时,学生说得津津有味,表演得活灵活现。虽然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按预定的课时完成,但这种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了目标预定的要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创造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受备课的束缚,而是要用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洞察学生学习的动向,找到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和接受教育的切入点,因学定教,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月英;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学定教”[J].

第2篇:教育教学的定义范文

一、生活情景链接原认知

从唐朝诗人王维的名作《使至塞上》入手,选取了其中的两句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把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景物直观地画出来,让学生从数学概念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这两幅图,让学生参照落日和地平线的位置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画出来,从生活场景中引出直线与圆的3种位置关系.

点评: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所以我设计了生活中的“日落”这个情景自然引入这个课题,让学生从生活的场景抽象出直线与圆的3种位置关系.

二、比较抽象概括成定义

通过刚才的引例给出直线与圆的3种位置关系;

请你模拟日落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的位置关系,并完成学案.

教师:这3幅图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学生1: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 第一幅图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第二幅有一个交点,第三幅有2个交点.

教师:通过直线与圆交点的个数,我们可以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为三类:有交点时,叫做相离;有一个交点时,叫做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切线;有两个交点时,叫做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割线.

出示练习:

教师:第五幅图直线l和圆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反应不一,有些回答相离,有些回答相切,有些回答相交.

教师:所以直观地从直线和圆的交点的个数来辨别还不够准确,那我们有没有更科学和准确的方法来描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呢?

点评:这组题的设计既为了让学生巩固前面学习的三个定义,又让学生感觉到仅仅只有定义并不能全面和科学地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关系来刻画这三种关系,引出数量关系来刻画位置关系的必要性.

三、类比探索经历方法与过程

探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学生操作:已知点O和直线a,求作以点O为圆心,且与直线a相切的圆.

(让学生通过作图,进一步理解直线与圆相切的概念,又启发学生思考相切时要满足的数量关系,为下面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转化作了铺垫. )

学生2:过点O作直线a的垂线段OA,以点O为圆心,垂线段的长度为半径作圆,这样作的圆与直线a相切.

教师:那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做的圆一定与直线相切吗?

学生2:不知道.

教师:那有没有哪名同学能够解释一下?

学生3:因为除了点A,直线上的其他点都在圆外,根据相切的定义,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则可知直线与圆相切.

教师:那你能说说为什么除了点A,直线上其他点都在圆外吗?

学生3:直线a上除点A外的其他点到圆心的距离d > r,点A到圆心的距离d = r,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知,点A在圆上,直线a上的其他点在圆外,所以圆与直线只有一个交点,根据相切的定义可知,直线a与圆相切.

教师:这名同学解释得非常到位和全面,要证明相切,现在我们有哪些方法?

学生4:只有相切的定义,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

教师:那如何证明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

学生4:根据垂线段最短.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得到另外两种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

几何画板上操作拖动圆,得到相交和相离时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关系,然后总结三种位置关系分别对应的数量关系.

点评:直线与圆的数量关系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画圆与直线相切;二是为什么这么画的圆就与直线相切;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既让学生又一次经历了直线与圆相切的产生过程,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相切的定义.

四、分层变式,以达活用

1. 已知圆的直径为13 cm,设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d:

(1)若d = 4.5 cm ,则直线与圆 , 直线与圆有 个公共点.

(2)若d = 6.5 cm ,则直线与圆 , 直线与圆有 个公共点.

(3)若d = 8 cm ,则直线与圆 , 直线与圆有 个公共点.

这组题已知数量关系,要学生转化为位置关系,是两种关系相互转化的简单应用.

2. 如图,在RtABC中,∠C = 90°,AB = 5 cm,AC = 3 cm. (1)以C为圆心的圆与AB所在的直线相切,则这个圆的半径是 cm.

(2)当r满足 时, 线段AB与C只有一个公共点.

这组题第一小题学生解答问题不大,但在解决第二小题时碰到了较大困难,于是老师提出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

教师:第二小题和第一小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5观察题目后:第一小题是与直线AB相切,而第二小题是线段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

点评:学生能很快地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如何将实际背景与今天所学的知识背景相联系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难点.

第3篇:教育教学的定义范文

“先学”即课前预习,它不是学生漫无目的的学,而是在教师简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在规定时间内预习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想在听课过程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益,预习必不可少。但在教学中,“预习缺失”普遍存在。“课下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口头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答案是否定的。教师的要求不明确,预习方法指导不到位,对预习结果不能及时检测等原因直接导致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以至于有些学生误认为看一遍课文就是预习,日子一长就出现了敷衍的现象,甚至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

那么在“以学定教”的指引下,该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呢?或许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明确预习要求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预习,让“有效的预习可以促进学习”成为一种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心理上重视了,行动才会自觉,预习新知识不仅能了解教材知识点,初步理解和找出疑难问题,可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也有利于在课上听讲时轻松抓住教师讲解的重难点,从而更好地展示自我,提高能力,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预习是必须要求完成的,不能随心所欲,想不做就不做。每次预习的形式,不管是口头形式还是笔头形式都应该严格按照规定完成。预习的内容有重难点之分,有梯度之分,教师可以分发导学案,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根据自身理解选定预习角度。

二、预设预习提纲

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之前应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导学案。导学案应遵循以下原则: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布置课前预习。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级段特点和实际的学习能力对课前预习内容进行设计。课前预习目标要有层次性。课前预习的设计,教师要在认真研究和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力情况,分层次布置不同的预习目标。

三、重视预习检测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人都有惰性,尤其是初中生,自觉性、约束力不够强,如果不及时检测,教师就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预习程度,同时也会使预习流于形式,无法落到实处。

检测必须针对预习要求展开,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可利用上课开始阶段,以不同方式,或默写,或学案检测,或板演知识体系等方式检测基础知识。这种落到实处的检测既能帮助学生发现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疑惑点,督促学生保证预习的效果,又为教师找准讲点,为“后教”作好准备。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这种肯定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四、寻找最佳契合点

“先学”是为“后教”打基础,教师应努力寻找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课堂讲解的最佳契合点。以往的课堂都是教师抛出相关问题,现在换由学生提出难题,这就把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教师可利用课前预习,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中就学生反馈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可以请优秀的学生分享自己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抑或引导学生互帮互助,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解决存在的难题,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能得到互补,共同进步。

在寻找最佳契合点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视力”毕竟有限,有些知识是隐性的,学生在预习时难以看透教材,体会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补充”,需要教师将课内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网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养成预习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会学生预习,这无疑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第4篇:教育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生本教学;以学定教;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一、生本教学、以学定教的理论基础

生本教学、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这种教育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根源。

1.人本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正逐步摆脱愚昧野蛮的生活,开始追寻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文明,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追寻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主题。

2.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中人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了生本理念的提出,才有了“一切皆语文”、“功在语文外”的观念和说法。

3.学习的本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生本理念,以学定教。

二、生本教学、以学定教的具体举措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是服从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不能畅所欲言,发表意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生本教学、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倡导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赏识学生

积极的情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从内心里真正地尊重学生,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要经常地表扬和鼓励他们。特别是对学习差,有“问题”学生,教师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理解与宽容。这样,学生就会树立起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对老师产生热爱、依恋的情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主动学习。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因而给教师创设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甚至根据学生的基础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总之,教学要围绕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围绕考试指挥棒进行。

3.创设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创造出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身心放松,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在教学《藤野先生》这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藤野先生成了一位仍然活着的鲁迅的老师,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藤野先生的事迹,以及他与鲁迅交往的一些片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位仰慕鲁迅和藤野先生的采访者,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和屏幕上的鲁迅、藤野先生交流,对话。在想象中,在我创设的氛围中,学生跨越百年的历史尘埃,一席海水的相隔,与这些故去的人物对话。

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情感的积淀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一些看上去似乎普普通通的教师批改作业,关心中国妇女生活的生活琐事,为什么会让鲁迅记忆如此深刻,如果放在现代社会中,你会感动吗?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也很有深度,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民族情感以及中国人特有心态的一个深入挖掘,学生畅所欲言,激烈争辩,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4.避免给学生讲标准答案,重视学习的“导”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心中总有个标准答案,习惯于给学生讲标准答案,学生的一点点带有创新的想法都被教师作为错误的答案予以扼杀。“以生为本”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导而不是讲标准答案。

三、结语

教无定法,教无常法,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锐意进取。积极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和活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党群英.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理论,(2010)29

[2]肖景申.浅谈生本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2011(5):39

[3]许传国,汪伟.浅谈生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J].学语文,2011(6):13-14

[4]肖景申.浅谈生本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2011(5):39

第5篇:教育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异常类;自定义异常;抛出异常;捕获异常

中图分类号:TP307

在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教学中,异常处理作为独立的一部分知识体系存在。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发现学生对异常这一部分的掌握程度仅限于对可能产生异常的语句进行捕获,而对异常内部的机制和自定义异常了解得很少,通常只是机械式的使用工具软件执行try-catch-finally语句,进而顺应编写代码的规范,确保程序能够继续执行下去。对于自定义异常部分,是绝大多数学习者的盲点。而学习自定义异常是学生掌握整个异常知识脉络的关键内容,学习它能够使异常更加灵活的在应用程序中扮演多变的角色。

1 为什么要出现自定义异常机制?

JAVA异常机制为使用者提供大量常用的系统异常,这些系统异常为通用的异常情况而设计,如文件异常,数组越界异常等等,学习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在实际的开发中,系统异常不可能在开发工作中面面俱到,总会有些特别的需求出现。如果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任何JAVA提供的异常类都不能描述的异常情况时,就需要自己对其定义。自定义异常就是为了在实际的软件开发应用中填补这种特殊的需要而设计。

另外,自定义异常与系统异常相比,相对控制性要更高,整体辨识度更高,与系统异常搭配使用,能够更充分的满足业务需求和系统需求。

2 自定义异常的作用

Java的异常是应对软件程序面临错误的重要解决方式,提供自定义异常能够更好的维护软件程序,会在软件的测试以及调试阶段产生深远影响。若处理得当,程序将会在一定目标期许范围内平稳运行;若处理不当,程序中囊括的错误假设和不正确逻辑以及不可见的意外,在软件实际的运行中,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异常中出现的信息,对于维护程序的平稳运行意义重大。一般程序员对以下三方面的信息关注度较高:

2.1 异常的信息。异常发生时,大家都会习惯性的查看出现的异常提示信息是什么,根据提示信息,大概知道软件系统到底出现了大致什么样的问题,这对于那些解释错误信息的用户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2.2 发生异常的位置。自定义异常类用于区分异常发生的位置,当程序员遇到异常发生时,根据自定义异常名称就能够知道是哪里发生了异常,这类信息对程序员或者客户服务技术人员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他们需要通过printStactTrace()提供的信息来分析错误,即可以根据自定义异常报告的提示信息对所开发的软件程序进行调试。

2.3 异常的类型。不论系统异常还是自定义异常,方法的调用者都需要关注异常的类型。比如divide方法的调用者,就应当特别的关注异常的类型,这决定着程序是否能够真正的继续运行下去得到正确的结果,或者程序似乎在运行但却什么结果都得不到。调用方法的语句可以通过捕获这类特殊的异常类型来对程序进行正确维护。

3 如何进行自定义异常的编写及应用

3.3 在出现异常方法的调用中捕获并处理异常。若是在当前抛出异常的方法中处理异常,可以用try-catch-finally语句捕获异常并处理所产生的异常;若不是,在方法的声明处通过关键字throws指明要抛出给方法调用的异常。

例如:当在一个try语句后面编写多个catch语句块的时候,如果发生的异常匹配第一个catch块中的参数定义格式,那么程序就将异常处理的权限交付第一个catch块语句;如果软件发生的异常无法与第一个catch块相匹配,那么程序将自动与第二个catch块语句相匹配,如果仍不匹配,程序将依次对后面的异常继续匹配下去;如果到最后依然无法匹配该异常,那么需要在方法的声明中添加throw语句,将该异常抛出。

另外,当try-catch语句中存在多个catch块时,如果每次处理的异常类具有继承关系的时候,应该首先捕获子类发生的异常,再处理父类发生的异常,所以在代码的编写顺序上,最好将处理子类的catch语句放在前面,而处理父类的catch语句放在后面。finally语句,则表明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将执行这条语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考虑是否需要添加finally语句。

3.4 编写自定义异常类应注意的问题。当程序抛出一个异常的时候,必须选择合适的异常类型,以便方法的调用者可以根据异常的类型做出正确的处理,必须设置有意义的异常信息,以便看到异常或日志记录的用户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必须让StactTrace反映出异常发生的最原始的位置信息。程序员应该站在方法调用者的立场去考虑这个问题,而不是站在书写这个方法的开发者的立场,考虑到方法的调用者接收到这个异常的时候,能够做些什么,是否能够根据不同的异常类型,从而做出不同的处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书写throw子句的程序员应当在方法中自行处理该异常,或者改为它对调用者更为有意义的异常。

4 自定义异常的教学实施

在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明乐学是教学成功的最高境界。自定义异常这部分内容在教学开展中可以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学习系统提供异常类之后,给出一个较大的任务,为学生制造多种异常情况的发生,使学生捕获异常。在这个过程中,引入自定义异常的知识内容,介绍为什么需要自定义异常及其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等。通过为学生制造困难,引领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愿意接受学习路上的挑战,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必须细致又充分。

例如,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将整个任务模拟成游戏闯关模式,最终每个异常任务的提交结果,设置成为通过/不通过,每名学生都需要提交任务,根据提交任务情况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智慧豆和经验值,并在每个阶段不停滚动播放当前的实时排名等手段,对学生都将产生一种正面的激励作用。同时,对小组晋级进行严格等级划分,使组内成员充分体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学习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利于学生的素质培养。

总而言之,自定义异常为程序员对软件的维护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学生掌握自定义异常内部机制和使用方法是成为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的必要条件。教师应结合自己所处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学研究中探讨新的教学思路,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趣味的探究任务中不短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新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及科学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6篇:教育教学的定义范文

祁斌

(茗海中学,江苏  南通  226406)

      

摘  要:初中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语语言的认知能力、语感基础、心理素质以及学习经验也都不同。而“以学定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重“教”轻“学”的片面教学方法,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主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探索了“以学定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以学定教;内涵;应用方法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以学定教”的内涵

(一)更加注重以生定教

以生定教是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科目的情感、兴趣以及爱好来进行教学方法的制定,以学生的需求来制定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难易度的变换等等。关注学生学什么是很重要的,老师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提升,是全面为学生服务的。英语老师追求的以生定教也应当是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而在做好英语教学的个性化的基础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进步。

(二)更加关注以“学法”定“教法”

以学法定教法是指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当在对学生学习方法全面分析以及了解之后,根据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制定教学方法。以学法定教法并不是指老师的教学要完全跟着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步调走,而是老师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率提升的教学管理。在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对其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进行纠正和改善,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困难和阻碍,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累较好的学习方法。

二、“以学定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以学定教”的有效应用,需要老师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老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全面地制订出符合全班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的教学目标。如针对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要求他们只掌握一些英语单词、能够基本理解文章中的含义。而对于英语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深度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让他们深刻理解和掌握单词的含义以及文章的深层含义,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总而言之,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让科学的教学目标贯穿教学的始终。比如,在进行苏教版牛津英语九年级Unit1 Life On Mars教学时,笔者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方面出发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定:1知识目标:熟悉may和might,以及can和could的基本用法;熟练掌握if,that,whether所引导的宾语从句。2能力目标:根据具体语境,合理运用may,might,以及can,could,以正确表示“给予许可”或者“请求”。

(二)以学情为基础,做好备课环节

备课环节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关键因素,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基础,充分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实际进行备课,对课程标准以及英语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备课环节需要兼顾到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其次老师应当在关注全班学生的进步的基础上,关注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做到备课内容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协调,切实做到以学定教。如在学习Unit1 Friends时,老师首先应当对所在班级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实施备课工作。本单元是Checkout课型,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部分的教学流程设计:第一部分围绕This unit is about friends展开叙述、听力以及口语训练,学会用形容词来表述身边朋友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掌握相关形容词的用法;第二个部分以设问的形式强化第一模块中关于“朋友外貌特征”相关词汇训练;第三部分是对所学词汇的检测及写作练习,并做出一些拓展训练;第四部分是阅读训练。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进行教学备课设计,在口语设计以及词汇训练环节安排好时间,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三)加大课堂练习力度

加大课堂练习的力度,及时有效的课堂练习是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来开展不同层次的英语课堂练习。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开展具有深层内涵的英语练习,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开展基础英语练习。通过分层次的有效练习,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解深度一定能够得到加强,最大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

(四)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每一节课堂教学完成以后,老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以及实施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还要开展老师评价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互帮互助,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团结互助精神。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考核的时候,不但要注重期中、期末的试卷考核,教师还应将学生平时的互评列入其中,让学生对于平时的学习重视起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以学定教”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理念,有利于老师从传统式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在实际的教学中,英语老师应当关注个体学习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同时,老师还要善于开展课堂活动,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制度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丁玲.浅谈实施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8) .

[2]陈 佳.研究性学习在英语大班教学的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8).

[3]赵海红.“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1,(02) .

 

第7篇:教育教学的定义范文

一、关注学生情感

小学生由于受经验和智力水平的局限,他们的情感还不够丰富,也不够深刻。他们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这是小学生所具有的最明显的情感特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积极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要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需要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1.注意与学生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2.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3.多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二、培养预习习惯

(一)细化内容,使预习有文可依

比如,新学期开始,学生们一碰到新课本,如果是泛泛地让学生预习Unit1,学生感觉无从入手,可能只是翻着课本大体浏览,这样几乎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我采用了避重就轻的办法,只让他们跟读单词同时联系以前学过的相关单词;或者跟读对话,了解句子构成,并试着理解其意思与用法,并规定了具体的跟读遍数,一般是跟读五遍。这主要是预防部分学生偷懒,一两遍可能听不清读不准,太多了也没有必要。

(二)明确要求,使预习有章可循

比如在预习Unit4 It’s warm today时,我针对“weather”设计了一系列的预习题目:

1.搜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和城市的英文表示方法。

2.做一个天气预报的记录。

有了这些框架,学生们的预习就更准确了。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汇总工作,学生们在课前已基本了解课本中出现的几种天气,同时汇集了更多表示天气的形容词cool,warm等,从而大大缩短了课堂时间。与此同时,通过预习学生也变得有话可说了,当我开展“说一说,认一认”的活动时,学生们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不断高涨。

(三)提供方法,使预习有模可循

由于小学生初步接触预习,所以教师在培养预习习惯的起始阶段,要注意提供学习方法。下面就分年级来进行阐述。

1.三年级为小学生学英语的初始阶段。在预习时,只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听一听,看着图片了解对话发生的背景,然后再跟读,感受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的区别。

2.四年级的小学生学英语已经入门,在预习时,四会单词部分要求学生多听多读多模仿,初步尝试预习对话,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做好记录,上课认真听老师讲。

3.五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在预习时,“听”要求学生听录音学单词发音,对照词汇表,解决新授单词的音、形、意;“说”要求学生同伴之间相互说一说,用学过的英语进行交流;“读”尝试读对话,找出自己不会读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了解这个对话中所含的重要句型,做好记录;“写”要求学生能够联系旧知,在练习本上完成对话的翻译。

4.六年级为小学英语的总结阶段。在预习中,除了要做到五年级的四点外,还要做到:会查字典,遇到不会的生词,能够查字典,并注出音标,自己尝试读,也可以借助录音来学。在读对话时,不仅尝试翻译,也应找出文章中出现了哪些语法点,能够进行总结,并做好记录。

三、落实以学定教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学”的困难程度灵活处理。对于难度较大的课题,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在每个小课题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若干个螺旋循环的“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对于学生容易接受的课题,就应该一次性安排三个环节的活动内容,并且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中,我们也不能生搬硬套,时间分配、任务安排、目标要求等都必须因“学”的情况而定。

其次,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学水平”确定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时机。学生自学,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自己去学,一放了之。对学生自学内容和要求的预设,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学习技能水平、学习习惯水平、自我管理水平等重要因素为依据,绝不可自以为是地生硬地做出安排。我认为,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体现“教”的主导作用。比如:新课导入、情境创设、导学案编制、自学活动安排等,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预习、展示情况,教师运用点拨、解惑、提示的方法,相机引导生成课题,激发研究兴趣,明确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启发性描述,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思路,或是列举一些矛盾现象,选编一些容易发生错误的习题等等,尊重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自体验和自主构建。

再次,我们要树立“教是为学服务”的观念,不能为了追求一种“教”的模式而忽视了学生“学”的需求。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是保持着一种僵化了的课堂组织方式,必然会引起心理上的“疲劳感”。我们的教法应该服从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多地体验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和创造性劳动后的幸福感。如果我们不顾学科特点、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况,只是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获得作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能处于浅层次地“预习、展示、反馈”学习状态中,那么学习就不可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即使你用足了种种肯定、激励的方式,在学生看来也是廉价的、不值一提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思想不能僵化,需要有自己的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感官上的热闹。

第8篇:教育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价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继续医学教育的界定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缩写CME)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即完成住院医师专业化培训或研究生教育后,在本专业领域内继续不断地掌握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发展(卫科教发[2000]477号)。组织和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目前,根据受众群体和培养目标的不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为国家级、市级、区县级、单位自管项目四类。

二、阜外医院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的现状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专科医院,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心血管病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为配合科研型的办院方向和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的项目申报、认可办法,院所年均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0余项。以2011年为例,共申报完成32项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其中心内科领域18项,影像学领域3项,心外科领域11项。根据项目总结情况,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呈以下特点:

(一)培训定位和生源层次不同

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旨在推广心血管病临床技术技能,为全国培养各级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和科研人才的项目有25项,占项目开展的76%。例如,外科ICU学习班、ECMO(体外膜肺氧合)学习班、心血管技术推广培训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学习班、急诊心脏病专业指南及进展研讨班等,这些项目面向全国基层医院招生,旨在加强我国各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资源共享,推动我国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技术进步。另有8项以传播医学前沿知识,推动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提升与各国心脏病学院和专业组织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的层次和规模为项目目标。例如,中国心脏大会、耶鲁阜外高峰论坛2011:关注临床效果/重视医疗质量、中国难治性高血压高峰论坛、北京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等。这些项目的开展增进了我国医学工作者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了解、互通,扩大我国在国际学术舞台的影响。

(二)师资力量、教学手段、学员规模不同

面向基层医院推广技术的培训班,大多聘请本院或学科领域内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一线医师为授课教师,以浅显易懂的教学语言,实操的手段,结合常见临床病例来进行教学。教学规模上从几十到几百名学员不等。例如,“冠心病介入治疗高级培训班”为期5天,在较为基础的规范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操作技术推广中,为规范手术适应症以及手术策略,规避手术风险,采取课堂授课、手术演示和观摩等多种形式,300余人同堂授课;在新技术推广和使用的专项培训中,根据学员专业层次和自身学习需求,将学员分组,每班不超过20人,使用模拟器,与阜外专家同台手术,增加了病例交流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注重操作细节和防范并发症,培养了学员的实践能力。

“心血管病防治技能培训班”是常规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组深入到社区、农村基层,送知识、送技术,既了解基层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特点和问题,也能结合实际病例诊断效果考核,切实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心血管病的防治能力。在2011年,项目组分别去了山东、天津、牡丹江、勐海,每次培训规模在200人左右,年均培训近千人次。

“中国心脏大会”是我院精品继续教育项目,也是心血管病领域专家聚集的国际盛会,涉及心血管各专业领域,包括心外科、心内科、麻醉学、体外循环学、影像医学、临床药理学、循证医学与生物统计学、流行病学、医院管理等。以学术报告为主要形式,吸引了来自美国、瑞士、德国、英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专家、学者6,000余人。

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价的现状与需求

(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价现状

目前对于“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评价实行的是“自我评价”与“学员满意度”相结合,自我评价是要求项目负责人在举办完项目后,按“国家级CME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中“执行汇报”一栏中所要求的信息逐条上报,内容包括:执行情况总结汇报表(填报单位、项目名称、举办地点、起始时间、实际培训效果分析、学员满意度)、教学情况、项目活动日程表、考试考题、学员通讯录、项目教材使用情况(教材名称、编写时间、编写人员或编写单位、教材形式、教材字数、教材目录或内容概述);学员满意度是要求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开展期间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数据上传到国家级CME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中。由于总结工作不受重视,也缺乏监督考核,评价部分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突显特色。

(二)以“评价”规范项目管理的需要

每年30余项的培训各具特色,却又普遍存在“轻管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轻则造成管理混乱,重则影响培训效果。由于缺少评价政策的引导,有部分项目不注重档案管理,导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流失,很多记录和资料无从考证。针对项目申报、开办申请、学分管理、经费和档案管理等问题进行初步调查,仅有12%的项目负责人了解政策和流程,88%的项目负责人需要在办会前期,临时指派一名下级医师或研究生,甚至赞助厂商代表来管理部门咨询。管理部门对项目负责人和各科室教学助理进行过相关管理内容的培训,试图改善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局面,均因没有配套的支持和考核系统,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以“评价”调动工作热情,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

经过调研,有52%的项目负责人表示,缺乏开展项目的动力。每一个项目的成功举办都是需要项目团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大多数项目负责人来说是一个考验。由于他们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行政职务,临床工作又忙,项目实施则主要依赖负责人的影响力和行政指令来召集科室年轻骨干,牺牲休息时间来组织策划。而现阶段,上级部门还没有专门针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进行“评优”的激励政策,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尤其是一些基层培训项目负责人,他们需要自筹经费,一年跑数个偏远地区宣教,条件恶劣,成效却显著,这其中付出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可培训效果却只有项目团队和参会的同行知晓,得不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四、评价的定位与构建

项目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项目负责人的水平上,更多的是表现在特色上,呈现出复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不是规模越大、培训时间越长、学员覆盖面越广、师资力量越雄厚的项目一定是“好”的项目,而是要根据培训目标,选择适合的师资、教学方式和规模,让学员学有所获,才是“好”项目。

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发展和改进,最终达到学员满意。项目评价体系不仅要发挥鉴定作用,更要注重引导和激励,为项目负责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和信息。通过一系列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专家建议、学员反馈来明确什么样的项目才是“好的项目”,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并不是为了控制项目的教学行为,而是为了引导项目负责人明确并促进项目的教学实践。本研究中初步构建的评价体系由学员满意度调查、主管行政部门客观评价、专家评议三部分组成,试图将“项目负责人所要做的工作”形成综合评价框架,由不同的评价者进行评价。

(一)学员满意度调查

学员满意度的评价者是学员,调查内容与“国家级CME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执行汇报部分中“学员对该项目的评估意见”内容相对应。增加了“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单位名称”四栏信息,方便项目负责人结合满意度调查数据,对学员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更好地改进项目安排。

(二)主管行政部门评价表

主管行政部门评价表的评价者是主管行政部门领导,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项目负责人重视管理,了解流程和规范。根据权重关系,每项满分分值不等,共6项,总分100分。

(三)专家评议表

专家评议表是由院内专家来评价,从专业的角度评判项目的目标、计划、师资、教学保障、后勤、特色以及效果。根据权重关系,每项满分分值不等,共7项,总分100分。

(四)评价程序

学员满意度调查在项目开展结束前,由项目负责人指派管理人员发放并回收、统计,发放率在100%,回收率要求80%以上;项目完成后两周内,由主管行政部门根据项目管理情况和提交的材料,进行对应评分;年末,主管行政部门组织“阜外医院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专家评审会”,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总结报告,专家依据评议表打分。最终评价结果为三项评价得分合计的平均值。

(五)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将作为院级继续教育项目评优工作的客观指标,也将成为第二年是否批准申报的参考依据。

五、结论

第9篇:教育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角色

引言

综合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产物,它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学生放置在教学中的主置。综合性学习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收获更多,所以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扮演的角色

1.学习目标的制定者

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学习目标的指引,只有有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具体的方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目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综合性学习中,初中语文的学习目标也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不仅包含了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还包含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态度。初中语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制定中应当不仅仅基于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应当将学习目标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会语文,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综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学习活动,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充当着组织者的重要角色,促使学生之间一起合作,从而高效有序地完成活动。如在开展“读书会”的活动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阅读相同题材的书籍,而在小组的分类过程中,教师则需要考虑到每个小组之间人数的差别,学生活动能力的强弱,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等等,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综合能力是相等的。其次,教师还应当告诉学生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计划,并对活动时间进行安排,这些准备工作都完成了之后再让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对学习活动进行了组织之后就能保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避免因缺少组织而影响综合性学习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策略

1.减少管控力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管控,包括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进度以及学习的时间,教师起完全支配的作用,而学生仅仅是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要求较高,其形式并不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上,所以教师应当适当地减少管控力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水调歌头》时,一些学生并不善于记忆,因此便将诗词与王菲的歌曲《水调歌头》联系在一起,通过学唱歌曲《水调歌头》来背诵诗词《水调歌头》。学生将语文学习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能打破传统的学习限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优点。因此,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减少管控力度,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充分发挥自由性,进而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加强个性化教学

综合性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性,所以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态度和习惯,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法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教师便进行全面的指导,而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当采取引导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培养语文情感。同时,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掘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势,利用一些教学活动,如情景教学、比赛、交流会等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全面的支持。

3.注重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育更应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多样性与学习途径的多样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综合性教学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还需要联系实际,即部分教师虽然有着专业的语文知识,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还没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因此教师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需要课前备课,不仅要准备好课本专业知识还要准备课本扩展知识;其次在综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起到灌输知识的作用还要起到引导作用即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内容开发新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资源;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如教师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强师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重点与亮点,要求教师以课本基础内容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促进初中语文资源最优化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教师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所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起来,从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上以及对学生的引导上做好自己的角色工作,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吴跃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J].课外语文,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