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

模块化教学改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制冷技术;项目模块化教学;金字塔式架构

一、研究的意义

职业学校肩负着向国家输送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责任,怎样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成为我们每个职教老师的中心课题。针对传统教学的现状,专业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应该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任何事物只有化繁为简、循序渐进、条理清晰才便于接受和理解,根据多元智能等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项目模块化”教学理念设计出不同的知识模块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出分层教学的特点,让同学们各取所需,学得轻松愉快。

二、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性教学,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往往不需要很高深的理论知识,对于他们的技能水平相对要求较高,现在我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就是以技能为主导,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同时传统教学往往以书本上的知识为重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在不断的变更,因此,单以书本知识为主,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甚至学生所学知识已经过时或不实用了,这样教学起来没有什么效益;再者传统方法下的实践性教学由于缺少科学的考核测评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我们应抛弃以书本为导向的原则,而以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合理、全面、适用的培养目标。通过岗位能力调研我们把制冷技术这一系统知识细分为若干个子模块,以“金字塔”的结构形式把这些项目模块堆砌起来,从而实现一个最高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采用新颖的培训考核方法,注重同学们创新思维的培养,采用活教材,抛掉死书本,教学的内容要跟上制冷技术的发展,教师应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补充,同时打破传统的实训模式,不能把实训教学看成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简单验证,而要把实训教学当成一个深化理论知识、提升技能水平、传授新知识的教学平台。

四、研究的内容

(一)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技能培训目标,构建“金字塔”式技能培养架构

该计划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社会需求为原则,并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实习条件而确定,而不能盲目设置,到时空有计划而不能完成任务。通过调研确定表1是我校电子技术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制冷技术岗位技能要求;图1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制冷技术课程“金字塔”式技能培养架构;图2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制冷技术“金字塔”式技能培养架构。

(二)探讨“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制冷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在制冷技术中涉及到电冰箱、空调器、中央空调、汽车空调、冷库等制冷设备,如果不是专门的制冷专业,如果把每一门课进行独立教学那是不可能的。由于制冷设备的基本制冷原理和控制系统都大同小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化成一个个模块进行教学,关键突出每一种制冷设备的不同处和独特的地方。

《制冷技术》课程的知识模块化逻辑结构如图3所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应重点掌握模块一至模块四的知识内容而模块五为选学内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应重点掌握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五的内容而模块三和模块四视课时情况选学。

(三)探讨理论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的关系及课时分配

因为制冷技术的实践性很强,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并不需要太强的理论知识,因此,我们要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最好能把教学场地搬入实验室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具体各个模块项目的课时分配及教学实施情况见表2。

(四)编写项目模块化教材

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编写了《冰箱空调实训指导书》和《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项目教材。编写教材时,把教学内容按项目划分,尽量使理论和技能知识熔合到一起,体现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现在我们编写的教材已经给电子技术专业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使用,反应效果良好。

(五)根据模块化教学的要求探讨科学的考核方案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过程考核由项目负责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进行,综合考核在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考核。考核配分如下:

说明:1.过程考核根据回答问题、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出勤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2.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五、结语

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程上,本文对制冷技术课程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案等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较深入的研究,希望为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范式和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

第2篇: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

    论文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模块;模块化教学

    近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的加快,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部2006年11月16日颁布的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已由规模发展阶段进入内涵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加强专业课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如何“以就业为导向”以及“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出发,以工学理念为指导,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启动了课程改革,对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方向进行了全面定位,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整合重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探索,并在2008级学生中进行了改革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基于本位的教育观

    遵循高职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思想,深入电力企业进行调查,充分了解电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能力需求等信息;对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将传统的大专业分解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变电站三个专业方向。

    二、树立基于职业的专业观——依据行业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专业目标

    根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属于行业性、岗位性极强而人才需求又比较稳定的专业,可偏重于专、深、精的行业工种模式”,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采用依据工作岗位定专业目标的原则。通过专业调研和电力企业专家座谈,了解电力企业对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状况,针对电力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将三个专业方向的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电气运行工、兼顾岗位为检修调试工、拓展岗位为电气安装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对接。

    三、树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重组课程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构建了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工种项目模块化”对岗施教的教学体系。

    1.课程结构的重组构建——三段纵向延伸版块式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本专业属于具备共同专业基础知识的群集工种专业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构建三段纵向延伸版块式课程结构体系。

    第一段:根据高职学历教育的需要学习必需的公共知识和公共技能,使学生具备应有的与高等教育相符的文化素质。

    第二段:根据高职学生应接受继续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设置工种群所需的技术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课程;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夯实“三电”(电工、电子技术、电机学)、“二图”(电气制图、CAD)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奠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这些也是高职不同于职业培训的区别所在。

    第三段:职业技术课。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的原则,根据高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将传统“大而全”的课程模式转变成“专而精”的工种目标教学模式。下面介绍具体做法。

    (1)依据专业目标确定工种“大模块”。根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涵盖的工种群设计工种“大模块”。每一个工种“大模块”对应本专业一个工种的一个技术等级。工种“大模块”的内容以职业资格为导向,如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运行中级工”、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的“电气值班员中级工”、适用于水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中级工”等等。

    (2)根据工种“大模块”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设置“项目模块”。“项目模块”由一组针对工种“大模块”所含职责的“项目模块”组成。“项目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可以灵活组合。如“电气运行”课程先将内容解构成对应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变电站三个专业方向的“电气运行”、“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和“变电运行”,并分别对应电气值班员、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变电值班员三个工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设计教学内容。如变电运行项目模块内容的调整是根据专业方向删除了发电机运行部分,只选择了与变电值班员岗位工作相关的内容。

    (3)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法设计课程。以“电气运行”课程为例,常规的教学方式是以电气设备分类为线索,注重设备知识的完整性,但忽略了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顺序和关联,往往使学生学完该课后踏上工作岗位时难以适应。本次基于工作过程要素来设计课程,将变电运行工作按运行、监视、维护、倒闸操作、缺陷及异常处理、事故处理划分层次。根据变电值班员岗位的工作内容,按工作过程分成四个项目模块,四个模块对应运行中的监视维护、倒闸操作、缺陷及异常处理、事故处理工作任务,按“知识够用、技能必备”的原则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这种模式能根据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工种专门化分流定向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2.依据职业能力培养选择课程内容——试行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

    项目模块构建的思路为“两线一体”,即以行业工种考证中的知识要求作为理论教学的主线,技能要求作为实训教学主线;以项目为载体,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比例协调的工种目标项目模块。按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体系,根据所涵盖的工种,针对每个工种构建一套工种项目模块,将所有课程项目模块化。

    3.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应遵循“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对于第二段技术基础课和第三段职业技术课的课程内容,打破原有按照知识本身逻辑体系先基础后专业的顺序学习,可以淡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学生可根据项目中的工作任务提早进入综合专业环境,提前接触专业实践。如电子技术基础的可控整流电路知识可结合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来组织教学、电气识绘图可结合二次回路图来组织教学,等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施基于工作过程

    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行业工种考证中的知识要求作为理论教学的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对每个工种构建一套知识模块,将技能要求作为实训教学主线;设计对应的训练项目,全部以项目带动技能训练、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对项目分析、设计与实现的过程讲解,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学、做一体,将抽象的知识实物化,带动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把握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企业的职业要求,在教学中融入电力企业的规范管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激发创新潜能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组织的电力创新协会社团活动,以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开发能力。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设计和完成相应的项目。

    4.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师主导启发引导法:以教师为主,用演示教学法启发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理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体会通过项目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乐趣。

    (2)学生主体教师辅导法: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教师加以辅导,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

    (3)典型项目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电气运行、电气设备安装、电气检修、调试等工作任务,提供完整的工作过程。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自主学习小组,教师安排学习项目,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讨论、操作、收集资料等完成工作任务,也可小组研讨、交流与分享学习经验。

    五、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

    主要采用投影设备,利用教师机系统实时演播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借助教学录像将运行操作整个过程、相关故障现象制作成录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仿真实训室真题真做

    电力系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比较高。通常学生到正在运行的电站、变电站现场实训往往是只能看不能动手操作训练,为此,利用仿真实训室中的多媒体、数字仿真等手段将电站、变电站的设备运行操作、巡视、故障处理等工作过程进行真题真做,既弥补现场实训操作的不足,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六、考核和发证

    1.开展了弹性学分制教学改革

    本专业在2008级率先实施弹性学分制试点,教学组织实行了大专业、小专门化的方式,将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每门课程依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课程组合进行学习,只要获得相应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学业或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工学交替”方式进行学习。

第3篇: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模块化;项目化;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6-0087-04

引言

单片机是目前各类智能产品中经常选用的微处理器之一,也是现在电子类高校技能竞赛中常运用的技术之一。因此,单片机课程是电子技术、计算机、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并且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这也说明了单片机课程的实验教学尤其重要。

传统的单片机实验教学主要是采用高度集成的实验箱进行实验教学,但实验箱价格昂贵、操作繁琐、结构复杂,所以这种方式不仅实验成本高,而且学生的实验效果也不理想。因为实验的电路都是已经制作好的现成品,学生在做实验时只需机械地按照图纸在实验板上连接几根导线,然后录入程序,最后观察实验结果即可,整个过程耗时仅需10~25分钟。[1]这样的实验只属于验证性实验。

由于控制电路和实验电路集成在一起,所以学生很难了解所做实验的实际工作电路,对电路的原理根本无法获知,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很难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实验设备的高度集成化已经渐渐不适应现代化单片机实验教学的要求。随着单片机技g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单片机实验教学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价格低,普及性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采用项目化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单片机模块化实验教学设计

改革单片机实验教学模式,是指不再采用传统的实验箱设备,而是采用一种学生自主、自行制作,开放式、模块化的实验板来进行单片机实验教学。

该实验板主要由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两部分组成。其设计思路是基础模块为系统核心模块,扩展模块为系统子模块。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搭架上任何一个扩展模块(子模块)可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形成一个产品。所有的扩展模块(子模块)还可以按照某种方式多个组合在一起,再搭架上基础模块(核心模块)形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和有更多复杂功能的产品。扩展模块(子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但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是必不可少的单元。具体的框架图如下页图1所示。

该实验板的优点是价格低(根据配置扩展模块不同,价格在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而且省去了中间通过编程器或开发板来烧录程序的环节,采用ISP直接下载,十分方便。此模块化实验板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焊接、制作,体积较小,携带方便,学生可以人手一套,满足在线仿真调试、开发设计单片机系统以及制作小产品的需要。此外,它还可以为以后的课程设计、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技能大赛等活动提供技术准备。[3]

1.基础功能模块设计

基础模块为单片机最小系统,也可称为CPU控制模块,主要由单片机芯片、复位电路、晶振电路和电源电路组成。它是做任何一个单片机实验或产品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如图2所示。

为了方便后续搭架基础模块与扩展模块,可以将单片机的32个I/O(P0-P3口)全部引出,将单片机的引脚与2.54mm间距的单排排针焊接在一起,通过排针将引脚引出。然后通过杜邦线,把基础模块排针与扩展模块排针相连接,实现搭架组合。

2.扩展功能模块设计

扩展模块主要包括流水灯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点阵显示模块,LCD显示模块,蜂鸣器模块,键盘模块,红外收发模块,传感器模块,A/D、D/A模块,电机控制模块,时钟模块和E2PROM模块。这些扩展模块不仅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单片机的输入、显示、控制、数据采集和转换、储存等相关技能,还可以使学生在熟悉和掌握以上扩展模块的电路原理、制作和编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求自行设计和制作新的扩展功能模块,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掌握单片机更多的运用技能。

通过“基础模块+扩展模块”可以制作和实现的功能如下:

广告牌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最小系统(基础模块)+点阵显示模块(扩展模块)。

功能:通过编程实现单片机控制点阵模块显示相应的汉字、图形、数字等广告信息。

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最小系统(基础模块)+键盘模块(扩展模块)+流水灯(扩展模块)。

功能:通过编程实现当有按键按下时(有人抢答时),将信号反馈给单片机,然后单片机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如小灯点亮,说明抢答成功,并显示抢答成功相对应的位置。

智能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最小系统(基础模块)+传感器模块(扩展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扩展模块)+流水灯(扩展模块)+蜂鸣器(扩展模块)。

功能:通过编程实现当温度传感器模块采集到温度后,将温度信号发送给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信号后,由数码管显示模块显示出当前温度。若温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最高温度值,流水灯模块亮起,表示启动降温控制操作;若温度低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温度值,蜂鸣器模块响起,表示启动升温控制操作。

单片机项目化实验教学设计

面对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理论与实验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针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笔者提倡一种以工作为导向的新教学模式,其本质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实际工作环境,教师充当需求者或管理者,给学生(工作者)下达任务或订单,学生从接到任务到制作产品整个过程都全程参与。[4]

这样的模式也称为项目化教学模式,即学生和教师一起实施一个工作任务或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能实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5],实现课程设置职业化、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技能训练岗位化、素质训练企业化[6],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单片机这门实践性、应用性要求都很强,且易制作产品的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通过教师下达的实际工作任务,学会Protel99se等仿真软件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践实现电路板绘制、系统仿真、电路板印制、焊接、调试等,掌握一套完整的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和制作过程,同时学习汇编语言或C语言编程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实现对单片机程序编辑、调试、烧录等,掌握一套完整的单片机软件设计过程,最终做到将理论学习、实践应用、产品制作有机地合为一体。

单片机项目化实验教学的思路和实施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提出任务,选择方案。

掌握技能:能提出至少3种以上方案,通过对比、论证选出最优方案;能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阅资料和分析资料。

第二步,硬件电路设计。

掌握技能:能利用protel99se或其他绘制电路板仿真软件,绘制出对的电路原理图、PCB封装图。

第三步,电子元器件采购计划。

掌握技能:能识别、筛选电子元器件;能统筹和规划采购计划,制作采购清单,实施采购任务,进行成本统计;能检测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指标。

第四步,制作电路板(手工焊接)。

掌握技能:能将之前绘制的PCB封装图,通过刻版机雕刻法或化学药剂腐蚀法制作出PCB电路板;能将电子元器件焊接到PCB电路板上;能检测PCB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

第五步,软件设计。

掌握技能:①设计程序。能分析任务或项目需求、设计程序算法以及画程序流程图。②开发程序。能使用Keil编程软件、录入程序和编译程序。③调试程序。能调试程序,查找错误,修正错误;能生成可下载到单片机的.hex文件。④烧录程序。根据不同的下载工具,能采用不同的烧录方式;能使用烧录程序的软件,了解烧录程序的步骤,实现将.hex文件烧录到单片机。可以利用基础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实现烧录程序。

第六步,上交产品及编写项目报告。

这包括PCB电路原理图、封装图,采购耗材清单,手工焊接电路板及软件程序清单。

掌握技能:能制作产品使用说明书;归纳、总结产品制作全流程的步骤;利用单片机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工程实际问题。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的项目,给学生下发任务。学生自行组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多方面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这样能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于确定后的方案,学生开始展开硬件电路、软件程序的设计与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针对项目进展和实施,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链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个小组独立完成项目后,上交产品和项目报告,并进行集体点评。

结论

实践证明,采用模块化的单片机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识别电路结构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并且模块化电路板较为灵活、普及性高,各个模块都相对独立,在出现故障时易于检测。由于价格较低,学生能够人手一套,自行设计各类扩展功能模块。采用项目化的单片机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给学生下达工作任务,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项目的实施和完成能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模块化与项目化教学模式相结合,是一种创新型的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模式,它能通过设计和制作模块化的单片机实验板,实现项目化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殷士勇.Keil和Proteus在单片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567-570.

[2]刘升.模块化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系统[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0-43.

[3]张宏伟,阎有运,王新.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206-208.

[4]韩慧敏,陈亮,柏乃琳.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4(5):54.

[5]沈培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项目化教学改革案例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12 (18):137.

第4篇: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和本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信息产业需要大量初级应用型人才,而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性人才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这对于技工院校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本应作为这种基础应用人才需求的主要力量,但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反馈发现,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却出现“技能水平不高,无一技之长”的现象,就业更是成为一大难题。因此,如何培养对企业发展、社会经济有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是所有技工类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模块化教学可以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1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走访多所职业院校、相关企业、人才市场发现,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的比例不足30%,而且处在人才阶层的最低位置,收入相对较低。于是技工院校纷纷开设多门计算机类学科,让学生“博学”,但在短短3-4年的时间内,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学精的。如果每门课程都不够专业,那么就提不到就业优势。因此,学校必须掌握好教学平衡,保证学生在掌握足够扎实的基础知识后,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现代IT行业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

2 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旦实施模块化教学,对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必须经过充分调研,必须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必须找到学生的职业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方向有目标,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模块化教学也要求教师要亲临一线,不能闭门造车,要带领学生下厂锻炼实习,因此院校在对教师的考核上也将发生巨大改变,从原来的考试成绩合格率转变为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上,极大促进了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

与此同时,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计算机专业有了明确认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专业,增加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人才。根据这个目标,我们应在教学内容上以实用为主,推行模块化教学。所谓模块化教学,即根据企业需求将现有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专业针对性强的模块,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一个情境、一个操作单元等,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集中开展专业课和实训课,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保证学生毕业时拥有毕业证书和技能证书,并可在个别试点班级上实行学分制或弹性学制。

3.1 专业培养模式简述

本着“三实”原则(即:实际、实用、实践),根据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各个院校可以实行“三个一”的教学改革模式――第一学年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第二年进行专业模块化教学;第三年进入企业实习。

3.2 专业培养方向

本着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实际,技工院校可以把计算机专业分为平面设计、高级办公应用、动画影视制作和初级程序设计等4个方向进行教学。

(1)平面设计方向:该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型广告公司或专业设计公司,为他们培养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通过项目模块化教学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各种设计项目的能力,在校期间鼓励学生考取各级各类中、高级图形图像操作员。

(2)高级办公应用方向:该专业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当今流行的各类文档处理软件外,还应以培养销售员、速录员、维修工等初级人才为目标。建议学生从速录员、会计员、计算机维修工等方面进行定向学习。

(3)动画影视制作方向:目前动画产业蓬勃发展,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培养具备动画与影视制作基本技能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广告公司、影楼工作室、室内装潢设计等工作。

(4)初级程序设计方向: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应当培养他们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2-3门程序设计语言,能够熟练阅读程序和修改程序,为成为初级程序员奠定基础。

3.3 专业教学计划

模块化教学强调的是突出技能教育,让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拥有一项技能,不求所授知识的广,而求精。

(1)第一年:作为新生主要以学习文化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必修基础课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为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2)第二年:学校应采取自选专业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进修,以便加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有的放矢,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授课要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开展项目案例教学,并且要加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避免以往课程之间独立的状况。

(3)第三年:学生开始顶岗实习。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真正从事专业岗位的工作,将所学专业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毕业即能就业上岗的最终目的。

此外,作为技工院校还应聘请各个模块领域内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到校现场指导,支持教师定期到企业培训,研究企业需求,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作为教师也要坚持不断学习,积极与企业沟通定制项目,调整教学方法。

4 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4.1 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通过实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开展学习,他们掌握的知识面会明显加宽,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

4.2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可以拓展知识宽度,最终达到学生自发的组织开展学习的目的。

4.3 教学安排更加灵活化

模块化教学可以更加方便教学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比如:教师在授完一个模块后,利用寒暑假和业余时间到企业实习,更好的了解企业目前的主要业务,流行的革新技术,从而为后期的教学重点打下基础。

总之,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技工院校面临着改革与发展,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调整改变,旨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一定的技能,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汪诚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6).

第5篇: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 职业活动 高职语文教学 实用语文 模块化教学改革

一、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在高职阶段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但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实际上被边缘化了。以我院为例,有的专业将大学语文定为选修课,有的干脆不开设,以应用写作取而代之。即使开设大学语文,课时也不足,选用的教材是本科院校大学语文的“压缩饼干”。大学语文遭遇尴尬,现状堪忧,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从学校层面来看,重专业、轻基础这一思想在课程设置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专业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就业难的形势长期存在,使学校层面格外重视专业教育。在设置课程、分配课时,专业课总是享受“优先”的待遇,基础课就只能充当“填空”的配角。当然,注重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这样有利于学生就业。忽视语文的基础作用,一味把专业教育当做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却失之偏颇。因为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无法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无法适应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

从教师层面来看,绝大多数对高职语文的人文性、实用性等特点缺乏必要的认识。在教学改革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将语文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发展结合起来,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只是一句空话。同时,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片面地认为写好了公文、计划和总结、调查报告及条据类的应用文就能满足就业的需要。这样就忽视了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把语文局限于单一的程式化的应用文写作上,对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极为不利。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缺乏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老师也会面临语言贫乏、底气不足的危机。

高职语文应设置“经典文学”模块,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弘扬民族文化,而且使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开展“实用写作”模块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要贴近市场,强化经典阅读和实用写作功能,并且要增加实践训练模块,突出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通过开展实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理解分析及实用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并为其实现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活动对实用语文能力的要求

实用语文能力是一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工作岗位和创新发展的语文应用能力,它包括“语文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实用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重识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模式有本质的不同。高职语文旨在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学习语文,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搜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规范汉字书写能力、言语交际能力及实用文书写作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实现为专业服务、为职业生涯服务的目的。

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以就业岗位为导向设置课程,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教学,从而使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语文必须走出学科教学的藩篱,主动融入职业教育的系统中。教学时理应同社会实际和职业活动挂钩,因为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在相互渗透中“呈现不断交融,共同发展的态势”。因此,语文教学一方面要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衔接,另一方面要与职业活动相结合,使语文能力的培养具有人文性,突出专业性,体现职业性。

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现实要求。在职业活动中,那种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人文底蕴的专业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用人单位“优中选优”(即动手能力强,人文素质高,发展潜力大)这一心理需求来看,职业活动需要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有文化、有后劲的职业人。因此,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内涵,引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是高职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公共模块。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为今后从事职业活动准确的表情达意奠定基础,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浸润人文情怀、培养人文精神、提升人格品位的过程中形成综合职业能力。这样,高职语文才能真正达到为就业服务,为职业生涯服务的目的。

“现代职业环境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机链接越来越纷繁,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高标准高要求”。高职语文肩负着培养有文化的职业人的重任。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能局限于学科教学层面上的听说读写方面,而应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专业结合,使之相互渗透,打上专业的烙印。同时,还要模拟工作情景,加强实践训练。在“练”字上面做文章、下工夫,提高职业素养,增加就业砝码。这样设计有利于各专业根据需要灵活选学的模块化实用语文教学内容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6篇: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网页设计;模块化教学模式

《网页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和制作网站的技能,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涵盖知识面广,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在以往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只给学生讲解主要的网站编辑工具Dreamweaver。虽然这样学生能掌握和使用最基本的网站编辑工具,但是由于不会使用Photoshop、Flash、Fireworks等工具处理、加工图片,还是无法独立完成网站的制作。

要达到让学生能独立制作一个网站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内容就要进行调整,应该把Photoshop、Flash、Fireworks也加入到网页设计教学内容中来。同时,考虑到模块化教学的特点:一是增强了内容的灵活性,二是便于实现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内容衔接-三是采用综合模块,促进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沟通t四是通过模块的合理组合,便于形成一定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我们最终决定把《网页设计》定为模块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模块化教学模式很适宜运用在这门课上,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愿与同事们共商。

一 对模块中的多门课程要整体把握.合理安排

模块化教学模式运用在《网页设计》课程中,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1)特殊的课时安排方法。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一个完整模块的教学必须要有充足的教学时间,所以在安排课时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把《网页设计》模块安排为每周14个课时量,其中上机6个课时,同时我们考虑到模块化课程授课的连贯性把每周的课程集中在两天半的时间内授完。(2)对《网页设计》模块进行了细致、具体的分析。该模块中包括Photoshop、Flash、Fireworks、Dreamweaver四门课,这四门课的讲授要根据网站建设的规律来安排。考虑到在制作网站的时候需要先制作一些素材来装饰页面,应该在本学期前两个月讲Photoshop、Flash,以便学生们利用这些工具制作一些精美的网站修饰图片和动画效果,为以后完成整体网站的制作做好准备。后两个月是完成Dreamweaver和Fireworks的讲授,使学生对网站进行整体布局。最后考虑到学生是初学者,再加上他们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不够强,可以在最后详细讲解制作整体网站的具体程序和步骤,使学生真正学到真知识。

二 把握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网页设计》课程采用了模块化教学模式之后.每周的课时量大大增加,加之课时安排集中,难免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消化知识点.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惫等情况。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目前网络上不乏优秀的《网页设计》视频教程,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相关的视频教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授Flash动画制作的时候。笔者找到了一个如何制作雨滴落地效果的视频动画,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学生对这个效果的制作都很感兴趣,于是在看完视频动画之后都积极要求尝试制作,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也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2)对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利用实例讲解。例如在讲解Dreamweaver中的行为面板的时候.剐开始学生觉得难以理解,于是笔者引用了两个比较具体的例子:弹出菜单的制作和网页背景音乐的制作。我演示一次,然后学生动手操作一次,我在一旁负责指导。通过这两个例子,学生了解了行为面板的作用,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3)根据模块特点,注意知识的连贯性。《网页设计》模块中包含有多门课程,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遗忘的情况,因此,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应该经常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点。在学习如何在网页中插入Flash动画这一操作时,我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Flash动画制作技巧先制作出一个小动画,然后再学习如何把动画插入到网页中。在制作动画、插入动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回顾了旧知识,达到了温故、知新的双重教学效果。

三 打破传统考试方式.用技能考试展示教学效果

评价是模块化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但《网页设计》模块这门课程比较特殊,它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同时,模块中包含有多门课程。因此,更适合采用技能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1)仔细斟酌考试内容。为了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慎重地确定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可定为制作小型网站,网站主题可多种多样.例如,网上商店、校园网等。(2)细化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是评价学生考试作品的主要依据,评分标准中应以多项指标评价学生的考试作品,比如,网站整体布局、色彩、文字内容,网站子页数量和超级链接数量,网站动画效果等。(3)严格考场纪律.保证学生考出真实水平。《网页设计》模块课程的考察方式特殊,考试地点定在机房,考试过程中不能中断网络服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网站制作任务。同时,学校机房的监控系统也保证了考场纪律.确保了考试顺利进行。(4)考试结果分析。通过察看学生们的考试作品,笔者发现学生们所做网站各具特色,内容也很丰富,其中有几名学生的作品尤为突出。比如,有一名学生在自己的网站上巧妙的加入了音乐特效,为网站增色不少。另外还有几名学生制作了颇具特色的小动画来装饰网站,使整个网站看起来动感十足。

第7篇: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8402

1 一体化模块教学简介

一体化教学是把教学内容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即将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搬到实验实践操作室,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操作演示和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听讲、观看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更全面、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一体化教学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顺应职业教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教学模式。“模块”来源于英语中的module,原意为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在计算机专业中所说的“组件”就是这个意思。模块教学就是将若干个不同但又互相联系的功能部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在模块教学中,“模块”指的是组成知识的各个不同的“功能部件”(组件),它反映了学习内容不同但相联的知识内涵。

一体化模块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设置和教育教学模式,根据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从以教室为中心向以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转变,实现毕业学生实践能力大幅提升的教学目的。

2 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背景

目前,中职学校教育往往与社会、企业随需脱节,中职学生在校所学一些理论知识,在企业来看,华而不实。企业需要的是学生有真正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不是空口谈一些理论。随着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水平日益参差不齐,中等职业院校必须进行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努力摆脱长期重理论、轻实践技能操作,重学历教育、轻实践经验,脱离生产实际的错误倾向。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强化技能培养,科学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我校自1956年建校以来,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就是我校的主专业,1997年又被教育厅认定为自治区精品专业。多年的积淀,我们拥有一批理论实践都较强的师资队伍。这些年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实训设备、实训室更加完善,这为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进行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校学生大多是那些普高的线下生,这部分学生好动、聪明,对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兴趣,而比较偏向于实践操作。为了顺应客观需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那种以教室为主,一块黑板、两支粉笔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我校模块式技能训练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的应用正是在这一背景和思路下进行设计的。

从2010年开始,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所有课程全部进行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大胆突破取舍教材内容,以学生实训技能为主,弱化理论教学,各项专业课程根据对应的职业和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所需的专业职业能力,最终确定由典型工作任务组成的各个课题模块。专业课教学全部在实训室、实训车间进行模块式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块式技能训练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内容

3.1 结合学校实验实训设施情况,调整本专业现有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在实验实训车间动手能力为主,纯理论性的课程、不具备实训条件的课程不再开设。调整后具备实训条件的专业课程及学时见表1。

表1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专业课一体化

模块教学课程设置及学时表

3.2 各门专业课程全部课题模块化

围绕国家职业标准,各门专业课程实行课题模块化。模块化后的课程内容要结合实际情况,目标直观、简单明了。做到让学生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学会了些什么基本技能。以《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为例,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行为导向方法设计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总共分为5个任务,分别为PLC控制工位呼叫单元(12学时)、十字路通灯设计(24学时)、抢答器(36学时)、密码锁(12学时)和电动机变速运行(12学时)。

3.3 实行弹性学制

学习刻苦用功、成绩突出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学校招生办提前安排实习及就业岗位,到期领取毕业证。学习不用功、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推迟毕业,什么时候合格修完所学课程什么时候毕业。如:王某同学学习认真,成绩突出,入学一年半就学完了所有规定课程,学校招就办负责安排实习岗位去企业实习,入学满三年时领取毕业证。张某同学不认真学习,入学满三年还未完成所有规定课程,则延迟毕业,直到所有课程全部修完才予以毕业。

3.4 学生课程结业考核合格率与教师课时津贴挂钩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课程结业考核合格率与教师课时津贴挂钩,各门课程结业考核时,由教务处和教研室按该课程所设定的模块随机抽取课题模块进行考核。每个学生抽取自己的课题模块,不可分组。学生结业考核合格率越高,教师课时津贴也越多。

3.5 打破传统班级编制,进行集中实训

为保证实训质量,我们严格控制每个实训室学生人数不超出25人。上午集中实训时,打破原有班级编制,平均分化学生到不同实训室进行专业课实训。不再按以往一周同时学习几门专业课程,不在按以往一个班的学生每天都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而是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平均分化到不同的实训室进行模块化技能训练。下午再按班级编制回班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文化课教学。如:2011年3月的上午,2010机电1班一些学生集中到PLC实训室学习PLC,而另外一些学生则集中到机加工车间学习机加工。下午则都回班学习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一期学下来,合格结业后,下个月的上午再轮换到其它实训室、实训车间继续新的课程的学习。

4 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

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行3年来,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学生家长、用人企业的一致好评。推行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果,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4.1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一体化模块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以实践动手为主。各模块教师通过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所对应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一系列既实用又有趣的实训课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寓教于乐。经过一个月的不间断实训,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我校工匠教育的目标。模块化教改工作以来,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以前在教室里“萎靡不振”的学生在实训室里“兴趣盎然”。

4.2 师资实操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模块化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是需要“双师型”教师来完成的,学校年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而且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锻炼的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模块教学中,我们每一个模块安排一个老教师一个年轻教师“结对子”,一主一辅传帮带,通过几轮的实训教学,年轻教师的实操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均可以独挡一面了。

4.3 技能大赛成绩斐然

在模块教学中,我们既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也为我们提前发现、选拔成绩突出的学生进一步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参加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做了前提工作。自2010年以来,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生技能大赛中几乎包揽了市级机电类的所有奖项,在自治区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也有获奖。2010年至2013年,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累计获得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85人次。

参考文献

[1]刘海珍.一体化模块教学在我校机电专业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610.

[2]高丹.模块教学――二十一世纪适合社会及人发展的教学形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111115.

第8篇: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模块;项目化教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U;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76-04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建筑结构课程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培养学生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房屋结构构件的基本计算原理和初步设计方法,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结构概念及结构知识。针对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要,为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成员对建筑结构课程进行了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具体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一)总体目标(职业综合能力目标)

通过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胜任一般建筑工程的结构计算及设计能力;能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结构设计软件从事较为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具备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以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及一般结构的设计能力、较强的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与计算能力、正确识读及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正确查阅和利用设计参考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技术岗位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2.核心能力目标

通过结构设计计算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细密的思维方式;一丝不苟

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遵循设计规范和创新的能力,能用发展的观点来灵活运用设计规范,处理遵守与创新的矛盾;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无论工程设计还是工程施工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同一问题,往往有多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二、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一)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和二级建造师、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会同企业技术人员设计教学实训项目和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1为职业综合能力形成进程示意图。

建筑结构课程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建筑结构抗震等结构模块内容组成,讲授结构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结构设计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屋)盖,砌体结构的墙、柱及钢结构的连接,梁、柱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一般结构的构造知识;同时掌握与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有关的结构基本知识;能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选型与结构计算,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并能绘制结构施工图。

(二)课程内容设计

将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规划为13个模块,设计70个单项训练项目,2个综合训练项目模块(含4个综合训练项目),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开设职业体验训练项目并进行考核。教学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注重态度养成;将岗位资格考证的内容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优化教学与培训进程,增强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能力;学完该课程和相关课程后考取施工员岗位证书。课程整体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相对独立的综合训练内容设计如表2所示。

三、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

根据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教学实践。

(一)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1.实训场地建设

针对课程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校内建设制图中心、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设计院和结构实验室、建筑模型制作实训室和建筑公司,打造真实的教学情景。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岗位体验,学校与企业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技能,并参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2.立体化教材建设

(1)结合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建筑结构教学经验,项目组编写模块及项目化教材《建筑结构》和配套助学教材《建筑结构学习指导与技能训练》,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使用。教材编写中突出能力训练,以能力训练为切入点,体现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的思想;突出用现行的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能力训练,与实际职业工作岗位接轨。

(2)开发建筑结构课程实验实训仿真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购买PKPM结构网络版设计软件进行实际工作训练。

(3)网络资源建设。搭建师生共享的网络环境,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将课程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任务以及考核资源上传,供学生随时查阅和自我检测;开通专业资料网站,教师备课时可以及时查阅,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提高教学水平;将现行的建筑工程相关规范上传,将其作为教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

(二)课程教学实施方法

(1)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将职业岗位证书考试要求与教学内容融合。

(2)探索以岗位所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加强计算技能的训练,每一个单元的实施要采取实际案例教学,其中单项能力训练采用能力训练任务引入、操练、深化、训练巩固、总结归纳、课业布置与要求等为主要教学环节。

(3)职业体验训练采取集中讲解训练要求、下发职业体验指导书、职业体验完成后撰写职业体验报告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课程设计、结构软件应用训练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学生自已查找资料,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自主进行训练,教师跟踪指导,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所提交的实训报告进行考核。

(5)教学实施过程充分体现能力训练、支撑知识学习、技能形成、态度养成能力整合;以每次上课两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教案编写。课程教学模式采取案例引入、任务驱动、实际项目训练、行业软件训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6)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中分析与提问的比例,增加课堂练习和课业训练;注意职业标准(涉及到的规范)的理解与运用。

(7)教学中注重现代化结构设计和施工手段的应用,多介绍当前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

(8)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课业的设计与布置,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强化计算机软件计算训练,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培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四、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

该课程自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组采用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结构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效性,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学生毕业后普遍反映适应岗位能力强,上手快;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工作作风严谨,实际分析结构安全能力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推进,课程组成员正在努力将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一步引领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期在同类课程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陈翔.高职《建筑结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187.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structure course based on module and project

XU Xiquan, SHEN Shur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Rizhao Polytechnic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Rizhao 276826, P. R. China)

第9篇: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

摘 要: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模块式教育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把握模块式教学的“模块特色”,并提出了的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 模块式教学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是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主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与企业生产的有效衔接,强调实际训练与技能的培养,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依据企业对中、高级技术操作、生产岗位的要求,对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设计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由此可见,针对知识和技能模块培养的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是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产物。

1 模块式教学特征

模块式教学是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 遵循“实用”的原则,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要知识( 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 , 建立若干教学功能模块, 理论与实训练有机结合,模块式教学强调:

1.1 技能训练的为核心

传统的职业教育采用 “教学、理论、实训分开教学”, 所以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科与课程之间、理论和实训教学之间的严重脱节。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打破各课程与学科之间的界限, 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来设置教学环节和场景, 理论服务于实训, 突显技能培养的主导地位, 彰显职业教育培养的特色。

1.2 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强调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 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 体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实践观,强调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1.3 灵活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模块的选择性强,教学模块相对独立,可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和技能培养以及不同层次需要来选择,也可按照行业和所涉工种技术的发展来更新和丰富模块教学的内容。

塑料模具专业一体化模块教学方案为例: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分为塑料配方能力、塑料挤出成型操及注射成型操作等能力、性能测定能力、塑料模具设计与加工能力、产品工艺初步设计能力。以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来设置公共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以及专业职业能力模块等。

2 突显“模块特色”

模块内容是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需要来制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实践发展和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与优化。可见,制定具体模块时应充分体现实际。

2.1 通过市场调查丰富模块内容

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并收集、分类、整理相关信息,充分了解和熟悉本专业本课程前沿领域和新技术、新知识。把市场上短缺的、适用的、新的技术和知识融入模块,丰富模块教学内容。

2.2 充分了解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模块设计的同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基础, 掌握本专业课程的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重视教师教学的同时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与“学”有机结合。

2.3 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与设计

教研室全体专业教师应就模块内容、教学方式及时间分配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既满足企业需求又符合学校实情的教学内容模块,使之体现院校和地方特色。一个优秀的模块应避免以下几种倾向:① 闭门造车,不做实际调查,只是纸上谈兵,与市场脱节。② 避免过分讲究模块内容的系统性,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模块应有别与课程教材,否则便失去模块式教学的灵活性。模块内容着重突出“精、准、”。③ 教学方式单一,模块式教学体现理论与实践同步、理论与实践并重、应根据教学内容应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空间,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技术能力目的。

3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改革中应解决几个问题

3.1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进行一体化模块式的教学设计,以能力为主导,制定培养目标;以能力为前提,进行课程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来组织教学过程一体化实施,更要注重教学空间的拓展、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要对模块课程合理分级,模块课程可分一级、二级、三级模块等, 层层细化, 模块课程采取什么样的结构, 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2 教学分析

在专项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划分教学单元或模块( 一组专项能力), 将每一模块内的知识、技能、案例等按顺序排列, 将各模块排出顺序并确定核心课程, 写出课程大纲,课程教学目标。

3.3 应以模块为单位逐项达标

按照各个模块训练的要求, 合理分配教师讲授的学时,适当安排学生对课程模块的课堂探讨,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 保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的同时实现教学的目标。

4 结束语

模块式教学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充分体现了德智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强调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对高层次技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符合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戴娟萍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与教学评估有效衔接之途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2):43~45.

[2] 催松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模块式课程体系[J].哈尔滨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4.

[3]王洪生,童燕顺等.职业技术培训模块式教学课程研究[J].职业与教育,2007,(24):143~14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