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

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第1篇: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教育在孕妇围产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间于我院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产前宣教,观察组患者进行孕期营养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巨大儿率、低体重儿率,BMI超重率、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知识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组间以上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孕期营养教育能够降低孕妇剖宫产率,提高孕妇营养知识并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孕期营养; 教育;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07-01

孕妇围产期营养对于母婴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孕妇营养失衡则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贫血、产后出血、胎儿发育不良等[1]。现就我院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教育的临床工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间于我院行常规产前检查并自愿建档的孕妇220例,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为(29.44±3.18)岁,孕次为1~4次,平均孕次为(2.31±1.94)次,产次为0~3次,平均产次为(1.23±0.95)次,身高平均为(162.33±5.38)cm,体重平均为(53.55±2.98)kg,孕周平均为(38.03±3.25)w,其中经产妇103例、初产妇117例。在征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按其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1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孕次、产次、身高、体重、孕周等)间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入组标准:建档时无异常发现,胎儿正常,孕妇怀孕期间无感冒等疾病发生;由同一主治医师领导小组接产;无严重心、肝、肾、肺等器官疾病;无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无精神病或家族精神病史;同意参与此项研究者。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营养宣教。

观察组:孕期营养健康教育:

教育形式:讲座、培训,发放知识手册、DVD等;

教育内容[2]:孕妇孕期生理特点、营养物质需求、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食谱及饮食计划、心理干预等。

饮食干预:根据孕妇体重、工作量、运动活动量及孕妇日常饮食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并督促实施;

1.3 观察指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巨大儿、低体重儿、孕妇体重指数(BMI)、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知识评分。

1.4 评价标准:BMI:低重:24;

BMI=体重(kg)/身高(m2)。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20例孕妇均安全分娩、出院,无死亡病例。观察组110例孕妇BMI超重56例,胎儿巨大儿2例、低体重儿3例,营养知识评分为(95.23±4.19),阴道分娩81例、剖宫产29例,对照组110例孕妇BMI超重98例,胎儿巨大儿5例、低体重儿7例,营养知识评分为(82.31±3.29),阴道分娩58例、剖宫产52例,两组患者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比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3 讨论

孕妇营养状态不仅与孕妇机体免疫力、身体健康有关,也与胎儿生长发育、分娩、哺乳等有关[3]。在本研究中,经孕期营养教育的观察组患者巨大儿、低体重儿产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知识评分,阴道分娩率,BMI超重比例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孕期营养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孕妇营养状态,降低巨大儿、低体重儿产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阴道分娩比例,提高患者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对提高孕妇生活质量及胎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芬,杨玉芹,邢云香.临产妇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Z9):3645.

第2篇: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

陈锋

对于《美国的素质教育》一书早有耳闻,也略读过一些片段,觉得有思考和借鉴的价值。全书一共有十部分组成,再加上一个引子和一个后记。每一节都剖析了一个问题。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

在许多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中,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作者认为,创造性是“创”与“造”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包括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也就是说,创造必须具有两个要件: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只能是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因此,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去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特性或能力。“教”是指“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正像人的智力不能从老师那里传给学生一样,创造性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也是无法从a传到b的。因此,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所以作者的美国教授总是爱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二、要不要投自己一票?

美国人从小教育孩子: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而我们中国人首先考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别人会怎么看我做什么?在一张记名选票上投自己的赞成票很难,难就难在实现内心的飞跃!“如果连你都不相信你自己,谁还敢投你的票呢”。

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美国学校并不禁止老师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限制的只是把老师个人的观点作为“对”或“错”或者“是”或“非”的判断标准。因此,如果老师一定要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必须声明是自己个人的观点,不能企图用自己个人的观点来影响学生,更不能以此作为判断是非或对错的标准。

四、要不要惩罚孩子?

“美国是个法制社会。法律条文摆在那里,没有人苦口婆心地劝你不要犯错误,有的只是照章办事的人员。”我们国内有一个理论是:“在学生犯错误的内在念头刚刚萌生,但还未变成外在的行为之前,就在及时加以制止。”但是,美国学校的惩罚制度,允许孩子在走上社会以前有犯错误的经历,有了这种“自己教育自己”的经历,才有可能在将来不犯或少犯错误。”

第3篇: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骨科 意义 价值

由于我国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特别是骨科这样的科室经常接收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对于这种患者,人性化护理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实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整体护理,受到广大护理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1]。人性化护理能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同时缓解患者心里的压力与紧张,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所起的作用,并研究其临床意义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骨科住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各为50例。其中男性患者的人数多于女性患者,前者为68例,而后者则为32例;年龄为20~79,平均年龄为(59.28±4.56)岁;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87例,而行保守治疗的患者有13例。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告知及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实验组50例患者入院后会接受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内容包括:术前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与安慰,避免患者因手术引起心理上的恐慌而不能正常休息;饮食护理,即告知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对饮食不方便的患者,提供饮食;生活护理,即定期为患者整理床铺及摆放生活用品;皮肤护理,即对于需要经常卧床的患者,定期为其翻身,按摩皮肤等。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的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表。满意程度分为三个不同等级,即①非常满意;②满意;③不满意。总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的例数[2]。两者观察的康复指标包括术后疼痛消失的时长、住院时长。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且进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对其满意程度的比较。实验组患者经过人性化护理后,患者对其满意程度较高。而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患者对其的满意程度较实验组来说较低。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康复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分别观察表示康复指标的临床表现如疼痛消失时长、住院时长等方面。发现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康复指标结果要比参照组好。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骨科病人以急诊患者居多,大多数患者入院时都需要给予紧急处理,并且这些患者的情绪一般比较紧张,患者的家属也显得很恐慌。一旦医护人员在某方面没有注意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思,就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再加上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加,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对骨科的护理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人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可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同时缓解患者对疼痛的焦虑感,患者家属也会因为患者的情绪得到平静而理解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骨科护理工作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一切从患者出发,满足专科特点为根本要求,使骨科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肯定,保证骨科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医疗行为的科学性及有效性[4]。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发现给予人性化护理的实验组取得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患者对人性化护理的满意程度也较高。因此,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加速患者的疾病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总之,对于骨科患者来说,给予其适当的人性化护理,能使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因疾病产生的忧虑与紧张情绪,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从而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此外,人性护理还能使患者尽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长,减少住院费用。因此,人性化护理值得在骨科护理中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常艳.循证护理在烧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教育,2012,02(05):116-118.

[2]陈嫣红.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志,2013,19(30):120-121.

第4篇: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优质护理临床论著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我院收治220例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10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8.53±3.54)岁。按照病人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和实验组病人均使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即注射胰岛素并口服降糖药[3]。在这个基础上,对实验组病人进行优质护理,如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和优质护理。而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即健康宣教、病情评估以及一些常规的护理。

1.3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所收集和整理的所有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再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记录处理结果。

2结果

2.1两组病人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病人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后得出如下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糖尿病人分别经过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之后,其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以及空腹血样含量均低于护理之前的含量。相对于对照组糖尿病人的血糖改善情况,实验组病人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病人生理健康状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病人生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后得出如下结果:实验组糖尿病人经过优质护理之后其身体活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和器官功能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5篇: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

1.教师在小学生活德育的实践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前小学生活德育在实践上形式化、公式化的问题比较突出。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孩子的学业负担、道德素养、心理健康和身体状况各方面都不容乐观。尽管德育课程改革政策和措施不断出台,但学校德育实践前进的脚步依然缓慢甚至裹足不前。在强大的学业压力下,许多学校和教师有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却难以承载学生考试分数上的压力。不可否认,当今很多教师的德育使命感在教育现实面前变得日趋无力。不仅如此,当今社会功利化倾向依然十分严峻,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往往不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人们呼唤道德,却依旧走着功利化的道路,甚至过着不道德的生活。整个社会浮躁的心理、功利化的态度使得学校德育面临着诱惑,甚至存在迷失自己的危险。

2.小学回归生活的德育存在诸多实践上的隐患。有学者指出,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逐渐暴露出一些实践隐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德育内容泛化、德育过程随意化、德育目的肤浅化。[1]我们的德育是走向了生活,回归到现实世界,但是缺乏对生活与道德深刻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小学许多德育活动只是表面上热闹,很多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学生的精神生活还比较贫乏。比如,当下很多小学的德育活动是非常丰富的,学校德育的主题与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当这样的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内心深处是否拥有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孩子是否在德育活动中体验到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所带来的幸福感、快乐感和满足感?例如,学生是否意识到要做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以及为什么人要诚实和善良等。我们的德育要在生活中展开,但是生活德育在实践上缺乏目的性和引导性的隐患,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放任自流的德育是危险的,没有意义引导的德育是没有深度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教育是有意义的,而发展和生长总是在意义的引导下实现的。教育只有通过对学生生活的意义指导,教育本身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2]学校德育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教育,它必须承担起育人的作用。务必引导学生追求幸福、完善道德,满足其精神需要;务必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成长;德育过程中必须传达一定的道德观念,务必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悟到道德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二、关于小学生活德育的三点思考

针对我国新形势下小学生活德育存在的问题,本人从生活德育的价值定位、内容和目标三个方面进行了如下思考:

1.对小学生活德育价值定位的思考:小学阶段是人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转向以人为本,社会进步越来越以人的发展状况为价值取向,个体的权利、价值、尊严已越来越多地成了社会发展本身的目标,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也就成了德育人文关怀的应有之义”。[3]小学生活德育的价值突出表现在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真实生命,对人的自由、人存在的意义和全面发展的关怀。小学生活德育要使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人之为人以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满足感、尊严感和幸福感。

2.对小学生活德育内容的思考小学生活德育的内容源于生活。德育的主题和素材来源于学生当下真切的生活。诚信、勇敢、善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道德规范不应该成为抽象的道德知识,这些道德品质原本就是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的,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此外,“教师在时间十分有限的学校教育阶段,把所有的具体美德逐一传授给儿童是不可能的。学校德育的重点与其放在道德知识的传授和具体美德的养成上,不如放在一般的道德精神的培养上”。[4]3.对小学生活德育目标的思考:小学生活德育的目标要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培养生活着的有道德品质的人。雨果曾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况,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为人的常规。”我们的德育并不是要培养“圣人”,而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学会做人、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善待他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和道德的价值,最终过上有道德的生活。

三、新形势下小学教师生活德育实践的建议

1.树立价值教育观念。德育是一项育人的事业。它承担着引导个体生命成长和道德发展的重任。小学生活德育必须树立价值教育的观念,注重展现个体生命的活动过程和精神价值的实现过程。无疑,教师应该成为学校价值教育的引领者。“生活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提供了众多鲜活的场景,赋予他们追寻和发现价值的可能性;同时,生活的不断变化发展,也为价值的选择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内容”。[5]面对多元价值观的时代,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恪守普遍意义上的道德价值观。

2.秉承以人为本、生活化、主体性的德育原则。德育要具备人文情怀,关注个体道德情感的培养,关怀人的生命价值、情感需要以及个性。“德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规训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完全符合社会的某种要求,达到某种社会规范,而是在于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关切,对美好生活的关切,提升生命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6]德育为了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小学生活德育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体验、情感需要和生命历程,培养生活着的有道德品质的人。“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发生在自身和学生身边的道德事件,善于观察和提炼学生在人生发展及道德成长上遇到的问题,以此作为德育素材,这样道德冲突的情境将更加真实,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也更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行动”。[7]小学德育主体性原则体现在关注人的主体精神上。教师应该成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价值和潜力,凸显学生的个性。此外,强调德育过程中个体的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

第6篇: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孕期;护理效果

分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孕妇在分娩前不免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会对分娩造成负面影响,降低自然分娩率。本文分析了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80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所有患者体质重增加12~18 kg,平均体重增加(15.2±2.5)kg,观察组患者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6.7±1.2)岁,孕周24~33 w,平均孕周(27.2±2.5)w;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4±1.8)岁,孕周23~35 w,平均孕周(26.3±2.4)w。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个人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和其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学历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和兴趣爱好等,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健康宣教方式和内容,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健康宣教,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用影音资料观看和讲座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增加患者接受信息覆盖面。②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相关知识,介绍产期可能发生的反应和临床防治措施,孕期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等,并告知患者临时处理措施。③饮食教育:对产妇进行饮食控制,为产妇提供充足的营养,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少食多餐,搭配均衡,多样化饮食,均衡营养,禁食辛辣,多食蔬果,注意饮食清淡。④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向患者讲解影响胎儿成长的因素,告知其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妊娠期运动疗法,控制每日运动量,运动适度以微汗为宜,选择轻松简易的运动方式,禁止在清晨空腹时进行运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依从性和掌握健康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标准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依从性标准为非常依从、一般依从和不依从,自然分娩率=非常依从+一般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数资料(%)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数资料χ2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观察组治疗自然分娩率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也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产生的健康意识,通过对产妇的行为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的规范来改善产妇的生活习惯,降低产妇在妊娠过程中的风险[1]。患者处于妊娠期,其机体变化大,若发生疾病临床治疗困难,疗效有限。因此,要对孕期产妇进行一定的护理,加强日常护理,调整患者生活环境,有助于产妇自然分娩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2]。

对孕期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改善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让产妇了解生产流程,使产妇明白分娩是一自然的生理过程,从而缓解患者对分娩的恐惧心理[3]。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自然分娩率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也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综上所述,对临床产妇采取加强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梁艳红.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8(11):191-192.

[2]吴晓娜.孕期健康教育应用于妇产护理中的优势[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4(05):22,27.

第7篇: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

从基本概念着眼,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产物,并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中。人们通过进一步感知教育现象,进行议论、评说,就成为教育问题。而针对问题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一般性、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便成为教育规律的范畴。教育学主要以纷繁多样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为任务,通过理解、揭示教育规律来指导教育活动。同时,着眼于历史发展的角度,教育学之科学性的学科基础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奠基以来,教育主体之间交流科学知识、教育研究之中运用科学方法以面对教育领域,已成为关注教育学学科的应有之义。因此“,有律可循”可以作为教育学科学属性的最大体现。从学科实践来看,教育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以促进人的全面与个性发展为最大主旨。对教育的关注必然要求对主体人的价值关注,延伸到人的情感、悟性、品德等层面的特性,也在教育学的研究视域之内,使得教育、教育学拥有固有的人文性。同时,面向具体问题、指向具体个人的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其解决之道又往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很难具有可复制性。务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也会综合运用多种理念、方法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教育学的学科领域,关注“人的受教育、人的教育他人、人的自我教育”三大命题,既要“以人为本”,更要以“发展为纲”,通过知识理念的交流,追求人价值的彰显、个性的养成、发展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有道可悟”的主动、鲜活、现实性色彩,构成了教育学艺术属性的集中体现。

二“两极”到“中介”:分析教育学之学科特性

1.科学特性彰显广度与深度

在学科理论方面,教育学主要探讨教育本质、教育要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教育与个体成长的制约关系、教育目的理解、课程与教学原理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这些是学科构成的基石与支柱;在学科实践方面,教育学要探索并指导教育领域的实践性规范,如教育者的确立与实施条件、教育手段的维护与建设、教育的诸多功能传播与创新、教育目的的不同取向、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教师素养与完善要求等,这些是教育学学科学习的重要目的。以上领域的投入和方法直接决定了教学者的效能和学习者的效果,在教育问题的广度认知与深度解析方面的收获程度应该是检验教育学科学特性及教学品质的核心指标。常规的教学过程性评价(课堂学习)、总结性考核(期末考试)、鉴定性资质(教师资格备考)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均属于以上范畴。

2.艺术特性彰显品质与境界

在概念、方法、范式等教育属性的规范背后,教育学应有的生命力不能淹没在教育学科学化的单纯追求或强化中去,进而关注教育的工具性乃至功利性价值。对于教育在情感养成、人格陶冶、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关注一旦有所欠缺,教育实践中的终极关怀意义、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结合则也容易缺失。因此,如何“立足教育、走出教育、面向人生与社会”是教育学学科特性的重要拓展价值。探求教育问题背后所涉及的教育理念的确立与反思、教育改革的适应性与发展性、教育者角色的完善与升华等,直接决定了学科学习的品质与境界。3.在教育规范与发展实践中寻求中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教育发展史。先人从事教育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事务的处理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与规范,同时丰富的教育实践积累和个体发展经验积累,又为如何办教育和如何发展教育等问题不断丰富提供营养。科学性提供思路,艺术性扩展思维,二者的中介一旦有机形成并发挥作用,将极大地提升教育学的学科影响力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材施教”是古今教育学家科学论证并大力提倡的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即“根据受教育者的自身资质与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影响活动”。在现今高等教育背景下,有眼界、有理性的学生与其被动地等待教育者“因材施教”,不如学会打破常规,从“因材施教”走向“展才得教”,殊途同归,从而在教育中主动追求生活质量与人生发展的境界与完善。这样可以合情合理地将教育问题(如高校扩招、师生关系、教育原则)与人生、社会问题(如个人发展期望、现实制约、适应环境、抉择机会等)有机结合,提升教育的高度,水到渠成地实现教育问题从“科学”走向“艺术”、从“规范”走向“拓展”、从“常规”走向“创造”,对于教育学学科的其他领域同样具有借鉴价值。

三“理念”到“实践”:整合教育学之学科特性

1.教育理念上,教育者和学习者对教育活动要有新的认识

第一,教育活动是一个求真的活动。在传授真正的知识、技能培训和技术,进行科学方法研究和运用的过程中,应该提倡足够的科学理性精神。第二,教育活动是为了达到和谐的活动。通过教育者的言语和行为以及人格魅力为学习者指导适当的人生之路,树立合理的道德和价值取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教育活动是丰富的审美体验活动,将表达的思想和生活的意义联系起来,会促成、激发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规范的积极组合、和谐发展。同时,针对目标定位,在当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发展现实面前,必须强化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将教育的完整性、适应性、终身发展性有机结合。

2.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学习者应在实践层面积极探索

第一,教育主体的强烈的教育热情是基础。真正的教育热情必然包括教育工作者对自身专业知识的科学养成与积淀意识,还包括教育工作者持续内在的爱好、热情至善的教学工作和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第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关键。理性和个性的教育者会尊重学习者的个性,激发学习者的潜能,敦促学习者寻求知识创新,体现教育的民主化精神。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必然会对教育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提出挑战。课堂内师生的教育经验交往和教学机智发挥、结合具体情境的教学创造、特殊平台的课外对话与指导等,其中所蕴涵的教育品质以内在、持久的影响力发挥价值导向和动机激励功能。第三,立足规范,开发多样化、人本化的教学资源是核心。教学时间和空间是课程实施最基础的条件性资源,教学材料的丰富程度和利用水平也是重要的素材性资源,无论是在突出教学的科学性方面,还是在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丰富的文本、多元的实物、快捷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而且其本身就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教学资源库。

四、结语

第8篇: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200例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的产科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孕妇实施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两组孕妇在年龄、身高、体重以及产前检查次数方面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措施,观察组100例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健康教育和护理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加强妊娠孕妇对于健康教育的认识,提升孕妇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第二对于健康教育的范畴和相应的成果进行宣教是必不可少的,让孕妇对健康教育能够具有持久的信任度。如开展用药知识的宣教,避免孕妇和放射性的物质以及病毒接触。第三,要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比如护理人员在了解了孕妇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之后,对孕妇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比如可以采取文字教育、图片教育以及示范教育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健康教育,同时可以辅助咨询,高度关注孕产妇的妊娠精神状态,做好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生活护理,从而更好的提升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母婴的健康水平。

1.3观察指标。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观察。

2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站到了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产程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要明显的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产程、提升孕妇自然分娩率,促进母婴健康。

3讨论

在基层妇女的文化素质整体上相对不高,实践中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得家庭和社会都可以更加关心孕妇的健康和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母婴危害。加强健康教育首先应该提升孕妇的健康意识,增强孕妇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以此来提升孕妇的健康水平,促进孕妇健康意识和自身健康水平的提升,从而改善孕妇分娩状况,达到缩短产生,提升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最终提升母婴健康水平。另外,上级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扶持,在制度管理与经费投入方面如何高效科学,需要认真调研,改善基层的医疗条件,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与专业素养,让产妇充分信任医护人员,这也是孕产妇安全分娩的关键。

第9篇:常规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范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而目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本文对高校体育课中如何开展道德教育进行了讨论与分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得出体育教师应将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实践加以结合,使体育课的目标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也给高校体育课程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发展提供依据。

一、前言

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高校道德教育是以大学生人性修养为基础教育。道德教育环境从广义上讲,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和学校环境,一般意义上讲,是指直接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学校内部环境[1]。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体现在教师传授体育技术动作及学生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体现出的相互关心尊重。高校体育课因教学环境和内容的特异性,道德教育手段有所不同,体育本身对学生道德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高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中小学道德教育形式单一、陈旧、僵化,一味的政治说教和灌输;笼统、含糊、超现实的要求将道德定位于近乎完人的高度;与学生的道德实践结合不紧密,忽视了对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缺乏实效性[2]。正因如此,本应在中小学深入发展的道德教育推迟到大学来普及,但高校道德教育实施质量不高,这使道德教育仍处于边缘化状态。

大学生出现了很多反道德现象:1.大学生诚信。大学生诚信问题目前在社会上倍受关注,大学生缺乏诚信现象屡见不鲜,如拖欠贷款、考试舞弊等,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2.价值观扭曲,高消费、比吃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一种享乐主义状态,把目标放到追求高消费、铺张浪费方面,造成价值观扭曲。3.不遵守学生道德。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但目前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迟到或早退、缺席现象屡见不鲜。

道德的培养与选择直接决定了大学生人生的高度,其目的和意义在于把集体提倡的规则推及到个体认同,促成集体的共同认知,形成集体意识理念[3]。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将其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与社会整体相结合,大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三、高校体育课道德教育现状与分析

高校体育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活动,除了指导大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学会科学锻炼方法外,还包含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的身心和优良的作风。概括地说,就是健身与育人[4]。

不同体育项目对学生道德培养的意义各不相同,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学生的意志品质,这一过程中体育老师要积极的“点化”,使他们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田径运动中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集体性球类项目培养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体操、武术等项目,能培养沉着果断地自控力。教学中采取的帮助与保护、教学比赛或比赛性质的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集体主义的意识,包含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身体健康的同时体会社会道德。

四、高校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实施

(一)体育教师以身作则。教师自身表率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情绪,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思想行为、作风和品德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教学中,处处作学生的表率,应提前到运动场,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文化修养等都需要身先士卒。

(二)从点滴注重道德教育。课堂常规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培养学生良好思想作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都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常规教育,使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养成严谨治学风气,形成勇敢无畏的道德品质。

(三)道德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的内容广泛,应针对不同教材特点,制定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但学校体育的道德价值不应与竞技体育的道德价值或功能、作用混为一谈[5]。

(四)道德教育要结合教学方法进行实施。合理的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与智力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教育。

(五)教师自身要进行道德修养。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和竞赛、游戏等活动,相互协作、对抗较多,经常有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要求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课中的偶发事件,迅速地进行处理。在教育学生时,以正面教育为主,语言要严肃诚恳,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讽刺挖苦。

五、小结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执行者,是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获得与内化的关键教育因素之一,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发展水平对教育的成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5]。道德教育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应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与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利用课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教育,使学生在道德规范的指导下学习体育技能。教师自身要把道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建立一个发展培养体系,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素质道德的培养。高校道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对社会极大的影响,体育教师从自身做起,发展道德教育将是必然的途径及趋势。

参考文献

[1]战凯.高校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67-68.

[2]谢智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体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36-37.

[3]黄俊龙,沈兴华,马骞,蒋春雷.大学生道德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医药教育探索.2010(9):715-717.

[4]唐静萍.试论高校体育的综合教育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