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辅导教程范文

初中数学辅导教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辅导教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辅导教程

第1篇:初中数学辅导教程范文

【关键词】数学 创新 教学方式 高效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56-02 

1.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状况 

目前我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简单、直接地给学生灌输相关知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学生的直接成绩中,而未能仔细衡量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方式;一味地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很多教师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过于单一、被动,缺少主观能动性以及独立思考的过程,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而教师一方面对书本过于关注和依赖,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态度没有多加了解和关心,主要以课本、教师为中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单纯地传授知识。以此种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就会导致学生无法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往往退缩、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 

《数学教程标准》2014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从对学生的实际有效的引导方面来看,教师对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创新是势在必行和迫在眉睫的。对于富有多年教师经验的老教师来说,对于如何把握课堂节奏、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2.针对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方式分析 

2.1 设置情景,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无论用在什么方面或者什么领域都是被十分认可的。只有对一门学科、一件事情真正的感兴趣,才能花费时间和经历去投入其中,去学习和探索。对于成人而言,即便自控能力很好,知道某些东西是应该学习和知晓的,也免不了不愿意去坚持下去,更何况尚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呢。如若没有一定的兴趣,更是很难学习下去,也很难学好。数学更是被普遍的学生认为是比较枯燥的厌烦的一门学科,因而,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更应该对数学的教学方式加以创新和改造。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单方面灌输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理念,而是应该积极的创新数学教学情景,以生活实际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发创新性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对于数学中的有理数问题,可以在讲解之前先给学生说说有理数的由来: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有一群满口之乎者也的翻译家。他们把从西方流传过来的数学书中,两个数的比翻译成了文言文“理”。一百多年前的日本,有一群不靠谱的翻译家。他们拿到了一本从中国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的数学书。由于文言文学得不好,他们就直接把意思是“比”的理翻译成了“道理”。这就是莫名其妙的“有理数”名称的由来。而在此之后再讲解有理数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变得非常浓厚,他们在正式讲解之前便已经开始有了好奇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式子会导致我国翻译家把“比”翻译成了“理”?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氛围下,学生自然会喜欢上数学,尤其是对于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 

2.2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导 

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还应该改变一下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授课方式。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而此种教学方式其实并不利于老师以及学生。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也给授课的老师增加了一定程度的教学压力。教师虽然在滔滔不绝地传授知识,但是学生是否真正的吸收和掌握知识教师并不清楚,也不知道是否哪里该更加仔细、深入地重点讲解。而如果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以学生为主导,最大的好处便在于可以让授课老师知道学生会在哪个地方有问题,学生可以和教师一同探讨学习。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让学生发散性思维,留给学生更多的提问和质疑为什么的时间,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简单地明白其中的数学原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主导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而教师则在一边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引导。在学生思考和提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学到如何通过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也从学生那里得到相应的教学灵感。无论对于学生抑或老师,这都是一个比较有益的教学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2.3 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在建立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后,其次便应该开始通过实践的方式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种需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科,日常生活中各类事件其实多多少少都与数学脱离不了关系,因此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们可以学以致用。

比如在初二上册里,重要的是特殊三角形,三角形全等,不等式,一次函数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中考考点,和后面学习四边形和几何的关联度也非常高。对于此,应该给学生举出一定的案例分析,让他们知道三角形的作用和效果。 

2.4 改变评价机制,鼓励胜于批评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时候学生并不太确定自己所得出的分析过程是正确的,往往回答时都是毫无底气的,同时也怕被老师责骂,因而导致学生不敢主动的回答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步一步的进行引导和鼓励,当第一步的回答正确时,教师可以夸赞一下学生,给予一定的肯定,然后继续下面的步骤;而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错误或者其他失误性的情况,作为教师也不应该责骂或者有不好的情绪,而是应该温和地帮助他解决问题,了解他为什么会回答错误,是哪里不太明白或者是哪里有认知性的错误,然后再针对他的情况去有针对性地讲解。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单纯的因为某个学生的知识点欠缺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而是应该了解其他的学生是否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大部分人都有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多花费些时间讲解,以达到整个班级的数学水平的全面性提升。如果对于某个知识点只有个别同学不理解,或者有学习成绩极好的同学想学习更高难度的知识点时,教师则可以在课下时间单独为其讲解。这样的教学机制,可以实现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5创新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以上各方面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还应该多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式教学等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目前的中学学校设施基本趋于完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块,从单纯的写板书,教师可以多利用一些多媒体等现代化信用技术来节约一定的板书时间,从幻灯片、投影仪到多媒体式教学,大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课堂体验感,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课堂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了。教育教学软件平台的不断出现,互联网教程的实施,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原本毫无生趣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化、有趣化,并且可以数学语言与图片、图表模型、视频等多媒体混合,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认真学习,高效接收这些数学知识,简单快捷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对于普通教学方式,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有以下几种好处:(1)直观性:学生能够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2)图文声像并茂:可以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及注意力和兴趣;(3)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数学概念及演变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4)交互性:学生可以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新的认知结构;(5)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6)可重复性、针对性的系统学习: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生学好数学,掌握数学方法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实际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师教授数学这一学科的时候,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导,从旁协助,高效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改变学生固有的接收模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一同进步,从而使处在初中阶段的萌芽期数学教育更易于学生接受,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品质,为以后的学习之路打开最重要的一扇门。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对数学教学方式的高效创新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 

第2篇:初中数学辅导教程范文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形成 问题

后进生问题时时刻刻困绕着农村学校的教学,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是教师们一个较棘手的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山区学校后进生问题特别严重。后进生大多会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不仅成绩差,而且学习纪律也较松懈。因此,后进生的存在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障碍。所以做好其转化工作也是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一个重要举措,同时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我十几年的教学中体会到,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因智力方面而形成的,也有后天的因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但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结合我所教的数学学科谈谈对后天形成的后进生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基本概念、定理理解不透彻,模棱两可

在课堂中对于老师讲的基本概念,定理弄不明白,课外又不去钻研,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上,在解题时不会运用。例如:要求运用韦达定理解方程组,由于搞不清楚韦达定理的内容,无法运用,于是他们只能用过去的代入法来解。再如: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二)学习的自觉性差,缺乏自制力和自信心,使得他们既不善于表现自己,也不利于发展自己的能力

课前老师要求他们预习,他们不自觉预习,或者潦草看一遍课本,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同时提不出问题,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缺乏自制力和自信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好像这是成绩较好同学的事情。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解题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正确评价自己的作业或试卷,甚至好多后进生对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

(三)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

在测试时他们根本不当一会事,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前不愿认真复习,考试时马虎应付,有的后进生甚至连试卷也不看,选择题、填空题,邻座同学能看多少算多少,若无其事。

(四)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多大作用。另外,家长多数是文盲,不懂的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得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即使有些识字和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他们白天上山干活,晚上也顾不及关心孩子。因此家长对学习都没有正确的态度,更何况孩子呢。

总之,在他们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能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后进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后进生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应加强教学中的直观性,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源”,发挥后进生的内因作用,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其中激发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学中加强直观性,语言的艺术应用能提高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注重直观性。例如:在讲“三角形具有固定性,而四边形没有固定性”时,我们可以选用两条软铁丝,把一条铁丝弯曲成四段,形成一个四边形,把另一条铁丝弯曲成三段,形成一个三角形,然后由学生动手握住四边形,让它任意改变形状,而握住三角形时则不能改变它的形状,这样学生通过直观性就能理解它们的性质。再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由学生自己动手,看看哪几组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的长度有何关系?从而引出上述性质。因此直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忽视语言的作用,带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能起到可佳的效果。课堂中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后进生更不能做到,他们往往对老师枯燥无味的语言听不进耳,从而思想开小差,不集中。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这个课题时,讲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建议:由男同学出题目,女同学解题,然后由女同学出题目,男同学学解题,看男同学厉害还是女同学厉害,哪一方能难倒对方。这样课堂的气氛就活跃起来,每位学生都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就连后进生也会跃跃欲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课堂中我们还可以穿插一些知识,如圆周率怎样计算得到的,黄金分割有哪些重要意义等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情感教育,平时跟他们多接触,对他们进行多辅导

培养情感不仅需要在理性上的提高认识,更需要情感的直接感染。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感,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总认为只有那些脑子灵,基础好的学生才是学习的料,才能学好数学。可见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因此,当他们有所进步时,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当他们的情绪有所波动时,教师就应不厌其烦的循循善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对学生真挚的爱就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后进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后进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课外要跟他们多接触,对他们进行多辅导,尽量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课前来个“笨鸟先飞”,将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提前进行辅导,让后进生顺利跟上教学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进生发现自己的成绩明显提高,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有一种学好数学的快乐感和欣慰感。

(二)培养后进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后进生往往学习不自觉,教师经常提醒他们,向他们讲解一些数学家,物理学家的故事,来感化他们,慢慢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在他们能自觉学习的前提下,传授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例如:在解不等式组时,要结合数轴求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记口诀:“两个都是大的取大的;两个都是小的取小的;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无解;大于小的,小于大的,取中间。”韦达定理在二次函数中的作用,我们常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我们应该养成一种习惯,当一个问题获得解决时,并不是问题的结束,而应该是另一新问题的开始,要在原来的问题上不断提出新问题,将原问题延伸和推广。例如:如图1,在ABC内求一点P,连结PA、PB、PC使得SPAB=SPBC=SPAC?大家都知道,这个点在三角形的重心,那么在四边形内如图2,我们是否也能找到这样一点P,使得S1=S2=S3=S4?经分析,这样的点P在一般四边形内不一定存在。我们在解题时要多问为什么?多找出问题的另一面,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把握好作业和考试的难易程度,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对后进生布置作业难度要适宜,重点放在基础题目上,题目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批改作业要及时,这样能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了解到作业中的错误根源,争取达到学生做了一道题也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考试的分数往往是教师评定学生学习的标准,过去曾出现过一种教训。99届初二年级有几位学生,刚开始,他们对数学兴趣很浓,积极性也高,但过一段时间,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大,成绩直线下降,我找他们谈话,他们的回答令我感触极深,原来在一次测验时,由于老师的试题尺度没把握好,结果使他们的成绩不理想,于是兴趣低落,积极性受到损伤。像这样的情况对于后进生颇为明显,他们在某一次测试中偶然考出好成绩,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教师应要有意识的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学好数学,从思想上意识到成才关键在于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在于自己的努力,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开发自己的潜力,改善自己的性格,发展自己的能力,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力量。懂得珍惜学习时间,再不能让时间白白的消逝。

事实告诉我们,后进生不是不可以转变,主要是看我们教师对他们是什么样的态度,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和辅导法。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样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只要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相信后进生的数学也是可以学好的。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大学心理学.

[2]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

第3篇:初中数学辅导教程范文

一、课堂教学的结构改进

一堂优质的数学课一般应由这样五个部分组成,即引入、讲授、例析、小结、练习,新课标下就是要对五个环节进行优化,具体地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新课引入的优化

在引入新课时,怎样进行优化呢?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表明,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努力去探索、发现,获得知识,新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以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为背景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试问学生,什么叫变量?有哪些量在变化?让学生在思考或回答问题时逐渐认识并理解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这一道理。

2、利用新旧知识的过度,做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这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觉到旧知识已经不够用了。如比赛中的扣分,分不够减时怎么记录?温度的变化;水位的上升或下降等都体现了小学学的知识无法解决,必须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造成悬念,从而使学生产生渴望得到新知的兴趣。

3、利用数字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很多的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是因为在游戏过程中,他们觉得自己是真正的参与者,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包括探索、发现、获得新知,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在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找质地均匀的2枚硬币,这时教师抛出问题,如果把2枚硬币同时向空中抛出落地,能得到相同的两面朝上吗?这个未知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自己已有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的答案肯定会各执一词。这时老师就让学生亲自试一试,教师通过这个互动游戏再来说明:“同学们刚才所说都有可能发生,只是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一点。”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很大呢?”通过这样的游戏导入,使学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知。

4、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不确定的问题总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有时同学间还会为了自己的观点找出依据,去和对方挣个雌雄,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点积极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任何一个多边形都具有稳定性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六根首尾顺次连接在一起的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能改变原来图形的形状时,感到很惊讶,这时教师再演示五根木棒组成的图形,能不能改变原来的形状,四根木棒呢?三根木棒呢?这时学生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只有三根木棒组成的图形不会改变原来的形状,这样既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又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5、以现实生活背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动手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创设情景。在教学“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时。”教师让学生调查本班学生的身高、年龄、爱好,把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而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

(二)、改变知识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尤其是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经验、价值观等方面。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此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

2、课堂上严格遵循“精讲精练”原则,尤其在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精讲;在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精讲;在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精讲。

3、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三)、例题教法的改进

例题教学过程实质上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将获得的知识通过实验和演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要求,例题教学要做到:新知识的延伸,做到几个“不唯一”,“解法不唯一、问法不唯一、用法不唯一、提问方式不唯一”。

(四)课堂练习的技巧

在前面就说到课堂上要“精讲精练”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这样去做:

1、课堂练习要精心选择和设计。

2、课堂练习要层次化。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薄弱环节,也就是说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练习上要层次化,区别对待,既要让后进生“理解”,又要让中等生“掌握”,还要让优等生“熟练”。

(五)课堂小结要精炼

课堂小结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学生养成解题后总结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大家同学一起回忆本堂课所学内容,联系新旧知识的结合、巩固重点及难点知识,进行设问、反思。总结各知识点的延伸和练习方法的延伸。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