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第1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阜南地区 小麦病虫害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78-01

一、阜南县小麦种植整体情况

2012年,我县小麦面积125万亩,旱茬85万亩、稻茬40万亩。主要品种为豫麦70-36、泛麦5号、淮麦22、新福麦1号、周麦22、烟农5158等。大部分小麦于4月20日前后开始抽穗,4月22~25日进入扬花期,晚播麦田4月25~30日进入扬花期。

二、小麦病虫害发生原因及种类

由于受小麦播后温度偏高、春季长时间低温以及4月中、下旬至5月初多次连续阴雨过程等因素影响,今年小麦病虫综合发生程度为中等至中等偏重。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小麦纹枯病

中等偏重发生、个别田块重发生。发生75.3万亩,防治85万亩次。一是受小麦播种早、密度大等因素影响,前期发病普遍、程度重于近年同期。据我站调查,系统田,2月1日、5日、13日、23日,平均病株率分别为2%、2.2%、11.25%、7.25%,最高分别为8.6%、9.5%、14%、8%,均高于近年同期。二是入春以来持续低温阴雨,田间病情发展较慢;进入4月上旬后,随着气温的快速回升,病情急剧扩展,加重为害。据我站调查,系统田,3月17日、26日、4月6日、16日、26日、5月6日、18日,平均病株率分别为9%、12.75%、21.5%、27.9%、49.25%、48.8%、48.8%,平均侵茎率分别为0、0、0、4.48%、50.76%、53.8%、53.8%,平均病指分别为1.8、2.55、4.3、5.83、18.95、19.5、22.23。普,3月6日,平均病株率8.6%、最高42%;4月11日、16日,平均病株率分别为21.7%、28.2%,最高病株率分别为40%、60%,平均侵茎率分别为4.6%、9.7%,平均病指分别为4.82、6.67,最高病指分别为10.8、17.3;平均侵茎率4月16日比4月11日增加110.9%。普,4月16日全县平均病田率为100%,平均病株率比近三年同期均值18.66%增加51.1%,比偏重发生2007年同期61.2%减少53.9%。5月15~18日调查,全县平均病株率49.9%、最高77%,平均病指22.47、最高34.6;一般田块平均白穗率0.075~0.22%,全县加权平均白穗率为0.18%,不开展“一喷三防”对照区、低洼地、密度大、稻茬麦田加权平均白穗率为2.21%。为害造成的白穗是近10年来最重的一年。

2.小麦蚜虫

苗蚜轻发生,穗蚜中等偏重、部分田块重发生。小麦蚜虫俗称油虫、腻虫、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主要危害麦类和其他禾本科作物与杂草,若虫、成虫常大量群集在叶片、茎秆、穗部吸取汁液,被害处初呈黄色小斑,后为条斑,枯萎、整株变枯至死。

累计发生面积118.7万亩次,累计防治205.6万亩次。发生高峰期为4月21~26日,全县平均蚜株率87.4%、最高95.8%,平均百株蚜量984.7头,重发区域平均百株蚜量3735.9头(是防治指标的5倍多);其中,百穗蚜量>3000头以上的面积27.8万亩,百穗蚜量>10000头以上的面积6.7万亩。一是入春以来持续低温阴雨,田间虫口密度一直不高。据我站调查,系统田,2月1日到3月26日,平均蚜株率1.7~3.5%,平均百株蚜量1.7~3.75头。二是进入3月底至4月,随着气温的快速回升,田间虫量增长迅速。据我站调查,系统田,3月31日、4月6日、4月11日,平均蚜株率分别为8%、16.3%、59%,平均百株蚜量分别为37头、56.3头、398.5头;4月11日有蚜株率较5天前增长了2.6倍,百株蚜量增长了6.1倍,上升速度快,4月21日平均蚜株率84.3%,平均百株蚜量659.5头、最高1297头。4月18~21日,全县平均蚜株率82.2%,平均百株蚜量624.3头。4月27日调查,未防治田块虫量仍在增加,一般百株蚜虫2000~4000头,超过防治指标的4~8倍,百株最高蚜量近1万头,个别田块已经因蚜虫为害不能正常抽穗。三是通过全力防治,穗蚜大发生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据我站5月4~6日调查,一般田块平均蚜穗率在5~30%、最高63%,平均百穗蚜量10~40头、最高260头。

三、防治措施

1.适期防治,提高防治质量

我县第一批发放的药物在4月21日全部喷施结束,亩用40%多酮100克+2.85%萘乙硝钠10毫升+96%磷酸二氢钾100克+10%吡虫啉40克;第二批药物在4月27日已全部喷施结束,南部沿淮赤霉病重发乡镇,亩用25%咪鲜胺乳油60毫升+10%吡虫啉40克+96%磷酸二氢钾100克;中北部乡镇,亩用40%多酮100克+24%抗蚜o吡虫啉20克+丰乐定叶面肥25毫升。重点乡镇和田块第二次“一喷三防”5月7日喷施结束。

2.实现全覆盖,推动统防统治工作开展

在喷施药物上,要求以专业化防治为主,以农户防治为辅,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田。

3.公开规范操作

对物化的药物实行公开采购,坚持“三公开”发放药物,村村有公示栏,乡乡有花名册,农网有公示表.在药物接收上,做到批批抽样,车车抽样。确保药物第一时间抽样、第一时间签收、第一时间运送、第一时间发放、第一时间喷施。

四、取得的成效

1.通过加强植保专业防治队和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狠抓小麦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的辐射带动,加强植保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全面推进小麦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县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159.7万亩次,核心示范区平均增产达20%以上。据统计,全县小麦病虫累计发生337.1万亩次,累计防治564万亩次,共挽回小麦损失6.3万吨。

第2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27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受到自然天庠趾Α⒉〕嬖趾Φ纫蛩氐挠跋欤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尚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小麦病虫灾害防治是相关种植者和研究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但是从目前的防治效果来看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1 目前小麦病虫灾害防治常见的误区

在小麦的生长期间,需要种植者加强管理,为小麦施加充足的营养,对于病虫灾害的防治需要种植者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好预防措施。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关于小麦病虫灾害的防治时间存在2方面误区:很多种植者并未意识到前期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并往往因此而错过最佳的病虫灾害预防时机。通常情况下,小麦的病虫灾害预防工作应该在3月份左右完成,如果没能做好预防,就有可能出现小麦纹枯病,到4月份左右这种病害就会加重。很多种植者通常都是在病害显现时才着手展开防治工作,但是此时不仅加大了病虫害治疗的成本和人力,取得的效果也并不理想;有些种植者了解病虫灾害防治的意义,但是防治时间不准确。例如,小麦蚜虫的防治需要将益害比例控制在1:150,只要比例合理则无需展开多余的防治工作。但是部分种植者在这个范围内依然进行杀虫害工作,对小麦的自然生长环境和小麦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小麦病虫灾害的类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的病虫灾害,需要使用对应的药物,才能够彻底杀死病虫灾害,反之如果使用的药物和措施不得当,不仅无法杀死病虫害,还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种植者缺乏专业的知识,对于不同种类的病虫灾害和使用的药剂认识缺乏,难以合理的区分,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够使用一些基本的化肥或是农药来进行防治,导致病虫灾害防治无效或是防治不彻底,致使小麦产量和质量下降。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麦田需要充足的水分生长,水分的缺失也是引起病虫灾害的重要因素。很多种植者在进行麦田灌水的过程中存在着用水量不足的问题。导致麦田的干湿度失去了平衡,无法补充小麦生长期间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加大了病虫灾害入侵的风险。当小麦病虫灾害发生后,水量过少也会导致大幅度削弱病虫灾害的防治能力。因此,如何在适当的生长阶段内予以小麦充足的水分,也是相关种植人员所面临的病虫灾害防治难题之一。

2 小麦病虫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小麦播种期的防治工作。这一阶段的防治措施对生长期间小麦的生长质量和病虫灾害抵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内,种植人员需要将小麦的生长土地精细的划分并完成耕地,保证土质适宜小麦生长。耕地时需要清理好麦田中的杂草,这样可以降低病虫细菌在麦田中残留的几率。播种期病虫灾害的防治可以使用辛硫磷颗粒展开,将适当的辛硫磷颗粒在土地中拌匀,可以提高小麦种子对于病虫细菌的消灭能力。或者也可以使用甲基柳磷乳油和水来进行播种期病虫灾害的防治工作。

在小麦返青拔节期间的病虫灾害防治工作。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更有可能患枯萎病、吸浆虫、红蜘蛛等较为严重的病虫灾害,这也是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在这一阶段内,种植人员可以使用杀虫剂结合杀菌剂进行病虫灾害防治,将混合后的药物均匀的喷洒到小麦幼苗上。与此同时,需要对小麦生长田适当的进行翻土,使土地能够充分的与药物结合,进一步提高对各种病虫灾害的抵抗、预防、治疗的能力。

在小麦抽穗期的病虫灾害防治,这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其防治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抽穗期比较常见的病虫灾害包括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蚜虫等类型。为了实现有效防治,种植人员可以使用杀虫剂或是杀菌剂进行病虫灾害的防治。比如说可以将80mL20%菊马乳油融合进45kg左右的水中,进行这一期间的病虫灾害防治,用药时间最好为每天上午10:00左右,或者是在每天下午的16:00之后,为保证效果需要注意保证药物喷洒的均匀性。从经验来看,通常用药20d之后,病虫灾害就会全部转移到小麦的顶端,此时需要对这部分进行喷雾处理,保证病虫灾害防治的彻底性。

小麦灌浆期的病虫灾害防治。在这一阶段内,小麦逐渐开支成熟,此时可能会出现白粉病或是锈病。种植人员可以使用25%快杀乳油加水进行病虫害治疗,用药方式为田间喷雾。

3 结语

病虫灾害是导致小麦的生产质量和产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当前很多种植者对于病虫灾害防治的认知不足,导致防治措施中仍存在较多的误区。文中对不同阶段内小麦的病虫灾害防治方法进行了说明,希望为相关小麦种植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3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舞钢市 小麦病虫害 发生热点 防控策略

在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今年舞钢市小麦植保监测防控工作按照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工作理念,认真抓好了以病虫测报为基础,搞好病虫预测预报;以农民技术培训为重点,抓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以建立植保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推进病虫统防统治,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病虫的危害。

一、舞钢市小麦生产基本情况

今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23.6万亩,郑麦366、周麦22、矮抗58、豫麦49~198等优质主导品种比例达到9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平均单产368.2公斤,总产86895.2吨。

为保证夏粮安全生产,省站、平顶山市植保站科学指导,及时召开植保工作会议,安排布署植保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领导下,舞钢市增设了病虫草害监测网点,加大了防控力度,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行周汇报制度,对小麦病虫草害坚持实行三天系统监测,七天全市普查,及时上报病虫草害发生新情况新信息,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全市小麦生产保驾护航。

二、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今年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总体特点是病害较常年重,虫害中等偏轻发生,草害中等发生。全市麦播面积23.6万亩,病虫害发生总面积66.3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面积20.5万亩次,虫害发生面积45.8万亩次。小麦苗蚜发生晚,上升迅速,小麦穗蚜上升快,虫量大,历期短,小麦红蜘蛛发生晚,虫口密度接近常年,消退快,小麦吸浆虫出土羽化集中。小麦粘虫零星发生,小麦纹枯病发生早,历期长,小麦中后期病害如小麦叶锈病、小麦叶枯病、小麦赤霉病普遍发生,未见小麦白粉病发生。小麦黄花叶病零星发生,小麦全蚀病零星发生。

三、小麦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

1.纹枯病

中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5万亩。危害盛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

2.叶枯病

中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7万亩。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发生的主要品种是豫麦49-198、花培5号。

3.黄花叶病

发生面积0.6万亩,发生盛期3月中旬-3月下旬。发生的主要品种是众麦2号。

4.小麦叶锈病

发生面积4万亩,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

5.小麦条锈病与叶锈混合零星发生,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

6.小麦赤霉病

发生面积11.2万亩,危害盛期5月中下旬。

7.麦蚜

苗蚜中度偏重发生,穗蚜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7.3万亩次,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8.麦蜘蛛

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7.8万亩次。危害盛期3月中旬至5月上旬。

10.小麦吸浆虫

轻度发生,发生面积0.7万亩。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四、原因分析

1.气象因素

今年麦播基础较好,土壤墒情充足,实现了一播全苗。由于墒情充足,今年小麦群体较常年略高,一、二类苗面积比常年比重大,使小麦纹枯病发生较早,病虫害基数也较常年略高。进入春季,天气一直干旱少雨,气温偏低,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漫延,返青日期在3月初,受冷暖气流的共同影响,我市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各地使我市持续的旱情得到明显缓解。降水过程结束后,气温缓慢回升,光照条件好转,光、温、水等要素适宜,墒情足,对纹枯病、小麦红蜘蛛发生比较有利。 4月份小麦抽穗扬花期有一次降雨过程,这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极为有利 ,同时对后期的病害发生也创造了良好的湿度条件,进入4月中旬,气温升至20度以上,蚜虫发生迅速,小麦锈病、叶枯病等病害也相继发生。到5月上旬有一次降雨,后期气候条件对穗蚜和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都有促进作用。

2.品种抗性

今年我市种植的小麦主要品种有周麦22、豫麦49-198、矮抗58、众麦1号,郑麦366等,这些推广的高产小麦品种抗性都较差,特别是小麦赤霉病,当前没有较高的抗性品种。豫麦49-198、矮抗58感叶枯病,品种豫麦49-198叶锈病也比较严重。矮抗58、周麦22不抗纹枯病和赤霉病。郑麦366不抗叶锈和叶枯病。

3.小麦长势

麦播墒情充足,小麦出苗整齐,苗情比去年较好,一、二类苗比上年比率加大;小麦生长进入后期后,抗病性降低;部分麦田施肥不合理,氮肥施用量偏大,整地质量差,利于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的滋生及小麦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五、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科学监测

为保证夏粮安全生产,我们及时召开各级植保工作会议,安排布署植保工作,充实了病虫害监测网点,全市设立了病虫害监测网点8个,固定测报员4人,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病虫系统调查和普查,突出重点时期、重点病虫的调查,对小麦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小麦蚜虫、红蜘蛛、吸浆虫、小麦粘虫等进行了重点监测,加大了防控力度,及时上报病虫草害发生新情况新信息,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全市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发生

积极与农技部门结合,宣传推广适用耕作栽培技术,优化种植制度,选择种植适用抗耐病虫品种,清洁田园,铲除田边地头杂草;秸秆还田后深耕细耙,保证土壤上虚下实,田间排灌通畅;增施腐熟有机粗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播前进行种子精选,精细播种等。

3.抓好宣传培训,提高群众实施防治的自觉性

加大技术宣传和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明白纸、手机短信等有效方式,大力宣传病虫害发生时期和防控方法。充分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深入乡村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和乡村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和宣传,提高他们开展病虫害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病虫预报7期,开展技术培训3万人次,媒体宣传10次,印发资料5.4万份,召开各种植保工作会议5次,现场会2次。

4.建立示范样板田,促进综合防治技术的大面积落实

与小麦高产创建相配合,在交通方便、利于群众观摩的地方建立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样板田,抓住病虫害防治时机,利用无公害高效低毒农药积极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辐射带动周边群众采取科学措施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5.发展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

整合社会各类植保资源,抓好植保专业化组织的建设,积极与土地流转大户、植保合作社联系沟通,大力开展统防统治、技术承包、综合防治等防治措施,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建立病虫草害防治示范点2个,组建应急防治服务队2个,应急防治面积1.6万亩,专业化防治面积7.2万亩,全程承包防治面积3.7万亩。下乡干部包村包点,确保各项植保措施落到实处。

六、取得成效

全市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总面积87.6万亩次,防治面积129.5万亩次,占147.8%;防治次数累计15次,通过防治共挽回损失34735吨,其中病害发生面积20.5万亩次, ,防治面积50.1万亩,挽回粮食损失17325吨,虫害发生面积45.8万亩次,防治面积46万亩次,累计防治5次,草害发生面积21.3万亩,防治面积20.7万亩,挽回损失3420吨。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植保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2.植保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3.部分农户对小麦生产不重视,外出打工,没有劳力,错过了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使个别地块病虫害发生严重,成为侵染源。

参考文献

[1]邓伟.浅议小麦病虫害的防治[J]. 大观周刊.2012年.第47期 1 页 225-225页;

第4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94

近几年,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了提高小麦的栽培技术我国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与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还要注重对小麦病虫害防治,保证小麦的生产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1 种子处理与播种

1.1 种子处理

在小麦种子种植过程中,一些有条件的农业种植户需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将种子放入药剂中进行搅拌,要掺入70mL的生命素原液再加入5kg水,将50kg的小麦搅拌,并将搅拌完的小麦焖至2h晒干就可以正常播种,这样可以提高小麦的发芽率与出苗率,促进小麦生长[1]。

1.2 播种

在小麦播种时,要选择具有抗寒性质的品种,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上旬进行播种;在播种还要进行适当的数量,对于那些分蘖能力较高的品质,应在每667m2地播种8kg左右,对于那些分蘖能力较低的品种每667m2地就要播种8~12kg左右,同时对于那些地理位置较低的地势需要进行大量播种,位置较高的地需要减少播种数量;最后,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在播种时都采取机械播种,平均行距要控制到25cm左右,同时对于那些撒播土地,应该提高小麦的种植量。

2 土地管理

2.1 苗期管理

在播种期间,为了确保小麦达到全苗、壮苗的效果,在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整理,抢栽种植,从而保证在播种过程中深浅一致,从而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对苗期管理时,需要定期对小麦地进行检查,查看缺苗少苗问题,并做出及时填补;加强对弱苗的管理,并及时向小麦地喷洒生命素,定期施肥,并使小麦正常生长;对旺苗早控,对于播种时间较早的小麦,在11月份下旬时主茎就已经快速生长,对此,农业人员要将这些苗进行蹲苗处理,防止麦苗快速生长。

2.2 种植中后期管理

在小麦成熟前,要想增加小麦的成穗率,使小麦粒膨大,籽粒饱满就要在播种前进行早春的翻耕工作,从而抱枕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通风、提高地表温度,促进小麦的增长;在小麦成长阶段要将小麦地进行合理的施肥与灌溉;在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止小麦出现早衰现象,需要在每亩地倒入1%的尿素溶液,重量在40~50kg左右,并在阴雨天喷洒,这样可以给到小麦更好的营养成分,提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

3 小麦病虫害主要原因与防治对策

3.1 小麦锈病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都会出现锈病,锈病会危害小麦的叶片,使小麦的叶鞘、茎干受到严重的影响。锈病在发病过程中主要分为春、夏、秋、冬这4个季节浸染。在对小麦锈病防治过程中,要选择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做好农业防治工作,根据当地情况进行适当的播种,这样就可以减少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生;在小麦拔节期与孕穗期需要向小麦地喷洒20%的三唑酮从而有效的防治病害发生。

3.2 小麦纹枯病

在小麦种植后如果受到了一定感染,小麦会出现腐烂、枯穗现象。凡是在暖冬或者早起气候较暖的时候就会出现病害对此在播种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晚种,减少疾病的发生。质量纹枯病的方法与治疗锈病的方法是一样的,使用药物治疗可以在小麦八节期间使用5%的井冈霉素或者15%的三唑酮,从而对小麦地进行有效防治。

3.3 小麦蚜虫

蚜虫的出现可以危害小麦的叶片、茎杆、嫩叶,蚜虫主要以吸取小麦汁液生存。蚜虫生长迅速还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对小麦造成的危害也是极大的,同时,蚜虫的出现,小麦还会产生其他疾病。在蚜虫防治过程中,应该将小麦进行晚种,在冬季做好小麦灌溉工作,同时还要保护好蚜虫的天敌,使小麦正常生长。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吡虫啉对小麦地喷洒防治。

3.4 小麦吸浆虫

吸浆虫最大的危害就是幼虫,这些幼虫会危害小麦灌浆期的生长,幼虫进入到麦粒中并将其吃掉,从而减少小麦产量。在防治吸浆虫时,应该选择抗病品种,并积极的适应轮作技术,从而降低小麦的虫害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需要对小麦土壤进行处理,使用2%的甲基异柳磷粉剂,还有4.5%敌马粉对小麦地进行喷洒,从而有效的防治小麦病虫的发生,增加小麦的总产量。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小麦的栽培技术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本对小麦栽培技术与病虫防害防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做了对应的解决办法,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专业人员加强对小麦栽培技术与病虫防害防治措施的研究。

第5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066-02

做好小麦播种期及苗期主要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小麦苗全、苗壮,夺取明年小麦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随着小麦品种、农药的更新换代及种植结构的改变,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小麦的总产量。文章就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作浅要分析。

1 小麦赤霉病

1.1 危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可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在我县主要以穗腐为主,最初在颖壳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

1.2 发生时期

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在我县各种小麦系列品种较易感病。

1.3 防治措施

可选用的药剂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水喷洒,在小麦扬花始期喷施一次,间隔一周再进行二次喷施。

2 小麦白粉病

2.1 危害症状

小麦白粉病会危害小麦各个器官部位上,但是危害最大的是叶片和叶鞘。发病初期,会在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霉点会逐渐扩大至圆形或者椭圆形,并在表面形成一层白粉,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

2.2 发生时期

小麦白粉病在我县一般于4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至成熟为流行期。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可引起白粉病严重流行;小麦群体过大、不合理施肥特别是偏施氮肥的田块会加重病害发生。

2.3 防治措施

可选用的药剂有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加水进行喷洒,间隔10天再进行二次喷洒。

3 小麦纹枯病

3.1 危害症状

发病初期会在幼苗的表面产生淡黄色斑点,然后会出现典型的褐色梭形,导致病变部位腐烂,导致植株死亡;拔节后在茎基部鞘形成中间灰麦、边滩云纹形状的病变,病变融合后,茎基部莫尔花茎状;晚期病变侵入茎壁,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黑色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眼斑,进而造成茎壁损失坏死,导致小麦枯萎死亡。

3.2 发生时期

小麦播种后便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发病适温为日均温20~25℃;在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到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病情指数上升;5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

3.3 防治措施

3.3.1农业防治

选用丰产性能好,抗(耐)性强的或轻感病的良种,增施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增强抗病力。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

3.3.2化学防治

①播前药剂拌种:可选用适乐时乳油进行拌种。

②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5%时,可选用禾果利或粉锈宁加井岗霉素兑水对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洒,隔7~10天再喷洒一次,连喷2~3次。

4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是我国冬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在我县主要发生的有条锈病和叶锈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一旦流行,就会迅速扩展蔓延,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4.1 症状特征

夏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而且较小并呈现桔黄色,圆形或椭圆形,排列不规则,小的、明亮的黄色夏孢子堆叶狭长椭圆形,排列在一条平行于叶;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后叶和叶鞘,呈黑色,宽椭圆形到长圆形。

4.2 发生规律

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夏孢子在适合温度(1.4~17℃)和有水滴或水膜的条件下侵染小麦叶片,经潜育后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夏孢子随风传播进行再侵染,我县一般在5月上旬可见到病叶;叶锈病菌夏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气温20~25℃经6天潜育,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发生盛期在5月中下旬。

4.3 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发病中心要集中进行围歼防治,控制其蔓延。当大田病叶率达0.5%~1%时立即进行普治,防治选用的药剂有禾果利或粉锈宁乳油喷雾防治。

5 麦蜘蛛

麦蜘蛛分为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我县以麦圆蜘蛛为主,是小麦上的主要害虫,常在叶片、穗及茎秆上吸食麦株汁液,重则植株矮小,穗小粒轻,造成小麦不同程度减产。

5.1 危害症状

麦蜘蛛于春秋两季在小麦叶片、穗及茎秆上吸食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穗少粒轻,重则整株干枯死亡。

5.2 发生规律

麦圆蜘蛛喜阴湿,怕高温、干燥,多分布在水浇地或低洼潮湿阴晾的麦地。麦圆蜘蛛亦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秋季卵多产于麦苗和杂草近根部的土块上,或产于干叶基部及杂草须根上;春季其卵多产于麦丛分蘖茎近地面或干叶基部;麦圆蜘蛛适宜温度为8~15℃,适宜湿度为80%以上。

5.3 防治方法

5.3.1农业防治

①麦收后深耕灭茬,可大量消灭越夏卵,压低秋苗的虫口密度。

②适时灌溉,同时振动麦株,可有效地减少麦蜘蛛的种群数量。

③轮作倒茬,避免麦田连作,可减轻麦蜘蛛的为害。

5.3.2药剂防治

可选用的药剂有阿维菌素乳油或氧乐果乳油,加水后选择无风天气的早晨或傍晚均匀喷雾。或者用氧乐果乳油加适量水拌砂土于上午10点后均匀撒施。

参考文献

[1]孟红菊;赵兰枝;高林霞;春季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年13期

第6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棉花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71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固、健康发展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棉花是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一大农业品种。棉花生产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活,所以提高棉花产量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棉花产业的发展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从棉花种植集中区新疆来看,病虫害是影响棉花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造成了棉花产量和质量的下降。为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和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积极研究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从多方面对棉花病虫害防治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提出科学的棉花病虫害防治措施。本文将结合新疆的棉花病虫害特点对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1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针

棉花病虫害是制约棉花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为了棉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新疆等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棉花病虫害防治体系的主要思想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止,其重点在防止,通过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把病虫害对棉花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中,要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措施,加强对病虫害的治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是在原有化学药物的基础上,利用现在先进、环保的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对一些病虫害利用生物间的克制作用来消灭病虫害,这也使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减少了由于化学药物的使用带来的其他问题。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是一种充分发挥农业防治的作用,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药剂辅助防治方法来达到对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是在兼顾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控制、防治、减少棉花病虫害。

2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具体策略

2.1 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棉花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是系统工程,所以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体建设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只有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各项综合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综合防治管理体系首先要健全部门团队建设。棉花病虫害防治是系统的工程,其中包括监控和防治两大部门,而在这两大管理部门当中又有许多职责不同的部门。所以完善的管理体制建设的基础是完善的部门建设;其次要完善管理体制中监督部门的建设,一项好的管理要有完善、严格的监督制度,对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来说一个严格的监督系统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成功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只有各个部门各尽其职才能提高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效率,而这些就要靠严格的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

2.2 做好调查研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方向是通过提前预防来减少棉花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只有掌握棉花各种病害和虫害的发生规律,才能及时的制定防范措施,将棉花病虫害消除。要达到提前制定措施防治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关键就是及时对各种病虫害做调查研究,掌握完善的病虫害信息。从新疆地区一些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良好示范区来看,他们都设立有专门的科研部门对本地区的棉花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棉花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前期现象,从而及时做出综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阶段。例如一些地区对本地区的各种棉花害虫如七星瓢虫、多异瓢虫的产卵期和爆发期都有长期的研究。加强调查研究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阶段,只有加强研究才能掌握病虫的信息,及时制定防治措施。

2.3 提高新技术利用率

对现代农业发展来说,高技术含量农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也要改变以前传统单一药物防治的道路,要及时引进新的技术,使病虫害的防治走向一条兼顾经济效益和环保的道路。特别是对一些病虫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来减少药物防治对环境的影响。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要实现高效环保就要提高高新技术在综合防治体系中的利用率。高新技术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技术支持,只有实现高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完美结合才能提高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质量和效率。

3 结语

第7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发生发展过程;危害;防治措施;河南林州

中图分类号 S435.1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55-01

小麦从播种到收获,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在与各种病虫害的斗争中求生存,生存中求发展。播种期有地下害虫为害,而且持续整个生育期;生长期有小麦红蜘蛛、麦叶蜂、小麦白粉病、纹枯病及麦田杂草危害;小麦生长后期有赤霉病、全蚀病、穗蚜、吸浆虫等危害。这些病虫草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1-2]。因此,无论发生哪种病虫草害,都应积极防治。笔者简要介绍林州市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情况,旨在引起人们对小麦吸浆虫危害的重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把小麦吸浆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值以下。

小麦吸浆虫是林州市诸多小麦病虫害中的1种,近几年在林州市16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普遍发生,传播快,防治难,损失重,对林州市的小麦生产影响很大。

1 小麦吸浆虫在林州市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林州市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出现小麦吸浆虫,最初的发现者是1990年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的李红献,现为林州市农业局科教站站长。1991年病虫害普查时,在姚村镇三孝村的麦穗中见到小麦吸浆虫成虫。而后,小麦吸浆虫在姚村镇三孝村、柳滩村、武家泊村等水肥条件好的村庄均有发生,1993年发生最严重,当时就出现因小麦吸浆虫为害而导致绝收的现象,是林州市吸浆虫为害的第1个高峰期。植保站针对危害情况实施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到1995年小麦吸浆虫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数年的长期监控和防治,1995―2006年,林州市的吸浆虫未出现大的危害,未达到防治指标,无需防治。直到2007年,小麦吸浆虫数量又开始回升。2008年小麦收割季节,合涧镇三阳村的李军林小麦田(温麦949、豫麦44)、王增书的小麦田(吨抗58)以及三阳大队太平庄自然村郝青吉的小麦田(吨抗58)吸浆虫为害严重,当时他们以为是种子问题,反映到市委、市政府,农业局接到市政府的指令后,派植保站的技术员实地了解情况,发现吸浆虫危害田的每个小穗中都有吸浆虫,而且数量很多,1个麦粒中有50~60头,拨开小麦根部,拳头大小的根围土壤中可见到上千头的老熟幼虫,令人触目惊心。2008年危害田小麦产量只有1 500~2 250 kg/hm2,而且大多是籽粒空壳,没有面粉,基本绝收。2009年4月13日在危害田淘土调查,每样方土中虫数最多达167头,超过防治指标(2头/样方)83.5倍,危害相当严重。

2008年以后,小麦吸浆虫在林州市的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展蔓延,从最初的姚村镇三孝村扩展到以三孝村为中心、以4 km为半径的周边10余个村庄,近几年合涧镇、原康镇、临淇镇、五龙镇、东姚镇、采桑镇、桂林镇、横水镇等8个乡镇的20多个行政村都受到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目前林州市共有9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受到小麦吸浆虫危害。

2 小麦吸浆虫简介

2.1 生活史

小麦属昆虫纲双翅目瘿蚊科,分麦黄吸浆虫和麦红吸浆虫,危害林州市小麦的是麦红吸浆虫。1年发生1代,结茧在土壤中越冬,在土中可滞留6年以上,甚至长达12年仍可羽化为成虫。一般在小麦拔节期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小麦孕穗期上升到地表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羽化,抽穗盛期也是羽化盛期。

2.2 危害性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影响小麦产量的毁灭性害虫,幼虫从颖壳缝隙钻入麦粒内吸食浆液,小麦生长势和穗形大小不受影响,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抗倒伏,具有“假旺盛”的长势,贪青晚熟,形成秕粒、空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发生田块减产1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吸浆虫个体小、隐蔽性强,直观很难发现,且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危害损失重、防治控制难[3]。小麦吸浆虫在林州市的危害情况可以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来描述,目前林州市小麦吸浆虫正处于历史上第2个高发期。

3 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吸浆虫回升后,林州市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进行防控,从2009年开始,市政府每年都在小麦吸浆虫重点发生村召开现场会,组织号召农民统防统治;在小麦吸浆虫施治的关键时期,林州市农业局通过电视防治信息,并筹集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购买高效、低毒农药免费发放给农民进行防治;林州市植保站连续多年用乐斯本、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吡虫啉、阿维菌素、辛硫磷、苦皮藤、敌敌畏、氧化乐果、甲氰・氧乐等10余种农药在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进行了药效筛选试验,从中选出了一些防效好的高效、低毒农药来指导农民进行防治。

水麦吸浆虫防治关键期短,蛹期7 d和成虫期3 d是防治的最关键时期,要抓住以下2个防治环节,适时进行防治。最好是统防统治、集中防治,才能确保效果[4]。蛹期每样方(10 cm×10 cm×20 cm)有虫蛹2头,即可防治。可用辛硫磷颗粒剂45 kg/hm2掺细土375 kg/hm2,均匀撒于地表,雨前撒施或撒后及时浇水效果更好。成虫期手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时,即可防治。可用40%沙隆达氧化乐果1 125 mL/hm2或20%甲氰・氧乐1 05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成虫期防治应注意的是小麦吸浆虫出土不统一,是陆续出土的,因此在成虫期防治时,间隔3~5 d再喷药1次,连喷2~3次。由于小麦吸浆虫成虫惧怕强光、高温和大风,在早晨和傍晚活动最盛,建议喷药时选择无风天气17:00以后进行,效果较好。

4 参考文献

[1] 袁伟.小麦吸浆虫防治适期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67-168.

[2] 许烨,冯安荣.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试验与示范[J].陕西农业科学,2013(3):11-13.

第8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一、2014年上半年病虫害发生情况

2014年病虫害发生程度总体与2012年相当,发生面积1.29万亩次,主要是原因如下:一是小麦种植面积急剧下降,由于小麦种植成本大,收益小,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下降,很多土地空置养地;二是受暖冬的影响,小麦蚜虫、油菜蚜虫的发生程度和面积都比去年严重。

二、主要工作

2014年上半年植保植检抓好了病虫预报、防治工作,通过病虫监测、预报、指导防治,以及对低毒、低残留、高效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的宣传、推广和中心示范片的示范,以及植保人员和各乡镇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加强了病虫监测和预报

充分利用石洞测报点的技术优势和群众基础好的优势,采用定点观察、大面积普查和群众测报相结合,每周都到田间及时了解掌握病虫发生动态,结合我区病虫发生实况作出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长期、中期、短期预报期,预报的准确率都在95%以上,实现了病虫害损失控制哎3%以下的目标。为指导大面积的防治工作,打好了基础,使防治效果也在85%以上,到目前全区共各类病虫情报9期。

2、加强了信息传递和宣传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新植保理念,我区加强了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在主要公路沿线书写了多条标语,宣传植保工作。加强了植保信息工作,将病虫情报网发、复印张贴在宣传栏、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这样大大提高了农户对病虫防治期的掌握,提高了病虫防治效果。

3、加强指导病虫防治工作

在2014年小春粮食生产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我站技术人员深入乡镇,下到村社指导农户防治病虫。一如既往的坚持了以往的统防统治的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了病虫的防治能力,在有条件的村、社和中心示范片统一技术、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人员防治病虫。

4、狠抓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按市植保站的部署和安排,我站开展了高粱、水稻重大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在高粱上实施了1万亩统防统治示范,在水稻上开展了1.6万亩次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是农民看到了效果,受到示范片农民的欢迎,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5、开展农民培训工作

今年我区大力实施农作物病重大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作物绿色防控工作,因此培训农民就显得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共开展农民培训5期,培训农民300余人次。使广大农民得到了一次教育,对绿色防控和农药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9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小麦秋播品种布局的指导思想是:以高产稳产抗病品种为主导,以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在品种布局上,以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搭配弱春性品种。

二、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量

按照“秸秆还田的必须深耕,旋耕播种的必须耙实”的要求,提高整地质量,打好播种基础。一是扩大机械深耕面积。二是针对旋耕田块容易造成深播弱苗、缺苗断垄和冬春易旱易冻等问题,旋耕后一定要耙实。三是实施秸秆还田的地块,要充分粉碎切细秸秆,结合深耕,掩埋秸秆,耙耱压实,使土壤达到松紧适宜,以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下扎。

三、测土配方施肥,做到科学用肥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坚持以有机肥为基础,有机无机相结合,用地养地相结合,在深耕的基础上,玉米秸秆全部还田;化肥施用上继续控氮肥、测土确定磷、钾肥用量,适当调整氮肥基追比例。高产麦田氮肥50%~60%底施、50%~40%起身至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中低产麦田氮肥60%~70%底施、40%~30%返青至起身期追施;旱地麦田应重施底肥,春季视麦田墒情和苗情趁雨适当追施氮肥。做到氮肥深施,磷钾肥全部作基肥分层施用,2/3掩底、1/3撒垡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四、确定适宜播期,足墒精量匀播

足墒适期精量播种是培育小麦冬前壮苗、防止旺长冻害、构建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为提高麦播质量,要狠抓播种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一要适期播种。二要足墒播种。三要精量匀播。近年来,我区大多麦田播量偏大,易造成冬前和春季旺长,冻害、倒伏、早衰和病虫害发生严重,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此,要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匀播技术,构建高质量群体,实现小麦高产。要依据品种特性、子粒大小、播期早晚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合理确定播量。

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播期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策略为:强化“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积极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综合预防措施,大大减少病害早期侵染量和越冬害虫数量,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为实现全程控制奠定基础。根据近年我区小麦病虫害发生消长动态和变化趋势,今年我区麦播期病虫害主要防治对象是:全蚀病、纹枯病、孢囊线虫病、黑穗病、根腐病等土传种传病害,以及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和小麦吸浆虫等。

1.全蚀病发生较普遍地区,推荐使用125克/升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种衣剂20毫升、或30克/升苯醚甲环唑(敌萎丹)悬浮种衣剂60毫升、或30克/升苯醚甲环唑40毫升+25克/升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毫升处理麦种10公斤。也可在播种前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具体方法:每667平方米使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2~3千克,或50%福美双3~5千克加细土20~30千克,犁后撒施并耙匀。从病区调往无病区的种子,播种前必须进行药剂处理,每10千克种子使用30克/升苯醚甲环唑40毫升或25克/升咯菌腈10毫升进行包衣。

2.我区大部分地区应以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等为主要预防对象,兼治秋苗期锈病和白粉病,可选择使用戊唑醇(立克秀)2%湿拌剂或60克/升悬浮种衣剂、30克/升苯醚甲环唑、25克/升咯菌腈、0.8%腈菌·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等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