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范文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

第1篇: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数学 活动 培养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17-01

当今社会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数学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通过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特性,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力。下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更新教师数学教学观念

实验表明,幼儿期特别是四五六岁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

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中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幼儿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讲,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结果重要的多,因为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正是促进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和善于置疑。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敢于置疑,善于提问,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4、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首先,应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要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三方面的心理意识:(1)大胆而合理的怀疑;(2)增加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3)培养他们不断否定自己的心理。其次,要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要培养幼儿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即应逐渐培养幼儿的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5、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5.1 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5.2 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3 提供操作材料的多变性

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我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在计算区,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接龙。有的按大小规律去摆,有的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有的按图形顺序去摆。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更富有创造性。

第2篇: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范文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数学学科特点和幼儿认知能力特点

首先,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幼儿教师必须学会把数的抽象性变成实际生活中眼见为实的直观的东西,引导幼儿去认知和学习才有效果。其次,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数学学习是一个从初级数字认知到高级逻辑数理运算的思维过程,是建立在幼儿独立思考和自主思维能力基础上的脑力劳动,幼儿的注意力、思维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在数学教学的时间把握上,要安排得当,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也要适当,要循循善诱,量力而行;否则,就会使幼儿感觉枯燥和疲劳,产生厌学情绪,既而一提到数学就产生反感,不能继续学下去。

二、教师要正确掌握和运用各种不同的幼儿数学教学方法

幼儿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平常运用最多的主要有直观演示法、游戏法、比较法、讲解法、设问启发法和思维探索法等。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数的认识可用直观演示法和比较法等;而涉及数的运算,就可采用游戏法、讲解法、设问启发法和思维探索法等。一句话,教师要视教学内容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三、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活动变成丰富多彩的娱乐游戏活动

在这方面,教师要拓展学生学习认识数和简单运算的教学活动方法,精心设计数的基础认识活动和数理运用游戏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充分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进行数学学习。

譬如:⑴数数分吃水果:在针对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认识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买几斤樱桃带进教室,先说明当天要学数数1至5;然后能数多少个(5个以内)樱桃就吃多少个樱桃。而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数数6到10,甚至更大数,让学生觉得又能学,又能乐,又能吃,兴趣盎然,便达到了效果。⑵投骰子领奖品:教师买一些小玩具或学习小用品,用两枚骰子抛出,把它们上方的两个数加起来,正确的就发奖。也可以根据数的和的大小设置不同奖励,还可以带着竞争和鼓励重抛骰子,直到小孩子满意为止。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数学兴趣,又锻炼了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

总之,只要教师动脑子,就可创造出千奇百怪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师要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培养幼儿数学兴趣

第3篇: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范文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少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由于现 代社会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纲要》所规定的内容是轻而 易举的事,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学习《纲要》以外的知识。例如:学前班数学课本上只有简单的5以内的组成分解 、加减法、 序数及简单的形体内容。原来半年学完的课本,现在幼儿园只用几个活动就学完了,而且全都能领 会。再就是各年龄班存在着重复教学。如中班讲了5 以内的组成分解,到了大班还要学习5以内的组成分解, 学前班也还得如此。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幼儿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 识单方面的目标。如中班“排数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 以内的数的认识。大 班认数活动学习“5”的组成分解的活动目标是:①认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书写数字 “5”。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 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 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 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 当教师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出“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 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 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 。再是,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 时, 教师直接出示分合式,让幼儿看着分合式列出算式,即1+5=6、2+4=6、3+3=6、4+2=6、5+1=6 ,然后逐一指着算式让幼儿创编应用题, 大量的时间花在编应用题上。三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 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死知识,死灌知识, 造成幼儿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而且整个活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扩大各年龄班的知识面,加深数学知识的难度。各个年龄班要按统一部署,由浅入深 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重复无效教育。(1)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 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2 )相邻数 :在相邻数的认知中应重视规律、方法的渗透教育,引伸到对相邻数本质的认知, 延伸到100以内的相邻数。 (3)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 倒数认知扩大到10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 并会判 断多位数的单双数,并应增设数列的认知(单序数列、双序数列)。(4 )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 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 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 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 )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 )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 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 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 面提高。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 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 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 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 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4篇: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范文

目前,幼儿园老师在幼儿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重课堂集中教育,轻生活化的教育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幼儿数学教学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在改革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使数学知识由静态抽象变的动态形象。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不能从客体本身获得的,而是要从改变客体的动作中获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只有寓教于生活和游戏之中,才能让幼儿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

一、用情景游戏进行数学教学

喜欢做游戏时孩子的天性,很多幼儿都是在做游戏中发现了某些生活现象和知识。针对这一点,幼儿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在这些游戏中加入数学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对应的数学知识,这对加强和巩固幼儿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这种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的教学方法摆脱了老师一味的去讲幼儿只能一味的听的方式,降低了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加了幼儿的学习数学的乐趣,就好像把数学的手和幼儿的手握在一起,让他们变成了好朋友。游戏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所以,它己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一种教学手段了,而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基本活动。

二、操作中学,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增强其自信心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通过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如何优化数学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更有效主动地学习、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呢?实践中,我发现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由于幼儿时期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所以一些新颖的、有情节的、变化的、让他们动手的活动,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幼儿通过操作活动,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这种材料多数是幼儿身边常见的自然物品、玩具等),并且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材料,使他们都有操作的机会,独立进行学习活动,这种活动能够充分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转向数学的结果,幼儿为自己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感到高兴。

三、随机教育,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幼儿和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理解,而且解决起来比大人给他们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他们还会感到自然、轻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注意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 鼓励家长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教学

第5篇: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范文

1、教师把目标定位不要过于单一。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目标定位仅仅停留在一个环节上,如果能在验证之后投放不同层次的教学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慢慢地从一个较低的层次,发展到另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层次,实现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是否会更好?比如设计:(1)从多种单一图形中找出圆柱体;(2)在各种组合物体的图形中找出圆柱体;(3)利用各种材料拼割出圆柱体;(4)利用圆柱体组合成各种实物图形。这四个小组中,难度成阶梯状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小组,进行不同层次的操作,在操作中可请各种操作较规范的学生进行演示,以指导较差的学生,或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慢慢地从低层次过渡到高层次,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2、环节设计合理有效,游戏化的操作学习,激发幼儿浓厚的数学兴趣,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我们现在的教学中,经常要求快乐教学、探究教学,究竟如何能做到“快乐、探究”的完成枯燥的数学教学呢?首先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活动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自己做好定位,即: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幼儿的活动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其次做好预设,就是预设好动手操作,操作时问题的提出要难易适度,要具有启发性,既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还要预设好幼儿操作的时间、空间,并投放足够的有关蕴含目标的各种材料。最后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在自身操作、探索过程中获得概念,使教学意图在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教学目标落实到了每个幼儿身上。当幼儿面对不同的问题情景时,他们不仅能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还要能对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比较,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比如:在研究图形相互间的变化过程时,老师为幼儿投放了很多几何图形,以游戏的形式“我是魔术师”,鼓励幼儿操作图形大变身,让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一种图形的多变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通过操作总结规律、增长知识、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3、操作过程中不要太过安静。

有序地操作、安静的环境对我们来说的确是种享受,但幼儿在操作中的相互交流是否更为重要?在操作活动中,语言交流不仅能帮助幼儿领悟操作目标,按一定的思路、方法开展活动,而且能使幼儿享受到操作活动的乐趣,体会到完成活动的成功感。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在指导操作时采用了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鼓励幼儿比较同伴的方法,使幼儿关注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方法,同时也关注起同伴的操作,可以让幼儿增长经验,学到更多的方法解疑。但如果能在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时,就更应该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了。比如:在学习测量时,幼儿所挑选的工具各种各样,但是在实际应用时,他们测量的时间和准确度就大相劲庭了,在操作中他们相互观望、相互交流,很快就发现了别人的测量工具远远好于自己选择的工具,别人的测量方法也好于自己的方法,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就不由自主的进行了自我调解、自我总结,而且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交往和沟通。

4、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启发式教学,既满足了幼儿好奇的欲望,又使幼儿在自我发现的创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首先幼儿园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选择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既可以让幼儿真切的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又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其次,对于幼儿来讲,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结果重要的多,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幼儿没有固定的行为模式,不受规范、习惯的约束,思维空间较大,他们可以真实、自由、无修饰的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正确测量的方法,获得思维层次上的发展。经常进行这样的教学,相信幼儿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敏捷,更富创造性。

5、操作结束后教师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评价。

第6篇: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蒙氏教育理念 培养 幼儿 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52-01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很多家长或者幼儿教师,对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识多少数较为关心,但对幼儿思维能力却放任不管。而蒙氏教育理念下,在满足幼儿认知需求基础上,重视幼儿思维、心理等各方面发展。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蒙氏教育理念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运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1.1 构建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消除幼儿对数学的恐惧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构建愉悦、宽松的学习与心理环境,保证幼儿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在自己兴趣支配下进行学习和操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个体,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习兴趣也不相同,其对于数学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很多幼儿对数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对数学的恐惧,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适当的增加难度,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放慢学习进程。同时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同时尊重幼合肮撸鼓励其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兴趣面前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对提升幼儿数学思维很有帮助。

1.2 丰富物质环境,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在幼儿园中都设置了教学活动室,幼儿园需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千奇百怪的思维。材料的种类要多,同时保证色彩的多样性,确保这些教学工具与幼儿的年龄相当,能够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走向数学探究的世界中。

2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2.1 通过蒙氏教育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的操作材料通常没有较大的差别,同时对这些材料的操作也通常是教师为了模仿或重复动作,操作材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务,这对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相对来说,蒙氏数学教育理念对幼儿操作能力培养十分看中,要求幼儿对每个活动进行个别操作、分组才做以及机体操作等,幼儿具有充分的材料选择权,不仅符合幼儿认知规律,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兴趣,锻炼幼儿打开思维空间。蒙氏教育数学教育材料都是利用十进制原理设计而来,根据十进制规律进行数的增减。同时,这些教具具有自动订正性特点,对提升操作效果很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区,教师应该重视操作材料的投放,应该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等,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2.2 通过数学游戏,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的特点,且传统的数学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幼儿能否接受或幼儿思维能力,采用重复灌输的方式,希望能够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其实不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幼儿厌学,对数学产生恐惧,无法形成数学思维模式。通过有效的游戏,能够为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提供一条捷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智力游戏,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在蒙氏教育理念下,存在一套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的教材,给幼儿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与空间,在游戏的欢乐中,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方式,提升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3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是生活科学,在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知识,同时蒙氏数学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相关的东西,与数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帮助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餐具分发出去,通过分发餐具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同时,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对自身位置进行观察,锻炼幼儿辨别方向的能力。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在自然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现象,在幼儿无意识下就能够发生,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幼儿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加理解。当然,师在幼儿园再怎么进行引导也很难使幼儿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当教师组织了适合幼儿水平的数学活动之后,就更需要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运用这些经验的机会了。因此,家长同样是幼儿学习数学的老师。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给予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引导,逐渐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并不能死板硬套,还应该根据我国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先进的理念、教具等进行借鉴,同时加强科研,完善我国现有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国化的蒙氏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蒙氏教育理念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帮助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一套优秀的幼儿教育法则。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于蒙氏教育理念的借鉴,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现有的幼儿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任晓宇.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5,13(5):165-166.

[2] 贺俊.蒙氏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专注能力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4,26(1):298-299.

[3] 穆志丹.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19(9):336-337.

第7篇: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小衔接;数学活动;坡度;策略

近几年,“幼小衔接”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既要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纵观当下很多幼儿园为了做好“幼小衔接”,盲目衔接,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教学内容小学化。不但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其次,教学方式小学化。教学活动时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活动后则要求儿童做作业,并且作业一大堆,计算题练了又练。对此,笔者就如何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儿童进入小学能自然而顺畅地适应小学数学学习,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进行了如下的实践与思考。

一、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有效的幼小衔接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教师不仅要熟悉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材及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前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儿童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要熟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钻研一年级教材的内容,经常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联系与沟通,掌握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内在联系,以便做好衔接工作。笔者将大班及小学一年级数学内容做一简单比较:

表中红色部分是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同时会出现的内容,比如,物体的分类、1~10以内数的相邻数、序数、单双数的认识、应用题教学、认识人民币、钟表等。在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深度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就内容的熟悉程度而言,有可能对儿童学习的兴趣及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惑。因此,笔者认为,在教材内容安排方面需要充分利用三项衔接策略:

1.由直观向抽象过渡策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由感知而获得的感性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接触的事物越广泛,感性经验越丰富,概括就越全面、准确,理解也越深刻、灵活。比如,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儿童观察各种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之后,他们就能感知概括出三角形的形状特征。又如,儿童在认识了梯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以后,对四边形的图形特征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儿童积累了同类各种事物、多种材料的知识经验之后,再引导儿童进行分类、概括,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最初的各种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儿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让思维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发展。

2.由图表向文字过渡策略

大班儿童的阅读能力处于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他们不识字或者识少量简单的文字,因此,只能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完成对内容的理解。比如,应用题教学,幼儿园大班和小学都会涉及。幼儿园阶段教师引导儿童从了解图意开始进行教学,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幼小衔接,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儿童逐步从纯图画教学过渡到图文结合,最后到文字叙述。即从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教学过渡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层次:看图口编应用题教学(大班下)。

第二层次:看图说图意(图画应用题),列式(小学一年级上)。

第三层次:看图说图意,列式,用多种方法计算(小学一年级上)。

第四层次:图文应用题,说三句话(两条信息一个问题)(小学一年级上)。

第五层次:根据信息提问题(小学一年级下)。

由此可见,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需注意把握层次。首先,在教师的实物演示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其次,按照实例,看图口头仿编相似题材内容的应用题,为进一步仿编做准备;最后训练一式多题的口编应用题能力,培养儿童从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初步抽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为小学进一步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

认真剖析、解读教学目标。从表二我们可以看到大班第二学期要求:“迅速口算10以内加减法……”较好地掌握这一内容是为了一年级逐步学会5以内加减法,10以内加减法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运算掌握而积累铺垫的。“10以内加减法”这一内容在大班下学期和一年级上学期都有涉及,但具体的目标及要求需要体现递进性、层次性、大班(下)的要求:“正确较迅速口算10以内加减式题,并熟练掌握累加数量及累减数量。”小学(上)的要求:分三步逐步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提升。“认识数字1~5,学习5以内加减法”“认识数字6~10,学习10以内加减法”“认识数字11~20,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反过来看,如果幼儿在大班第二学期还不能充分掌握口算10以内加减这一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还有一个缓冲期,通过一个系统的教学,基本上所有的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都能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并不需要教师过早过急地去为了所谓的要求而“赶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正确把握教学的进度,做到逐步递进。

二、教学方法——“由表及里”

有效的幼小数学衔接,不仅体现为教学内容上的承上启下,前后铺垫,幼儿的思维方式及思考能力上同样也需要保持平缓向上发展的坡度。幼儿园数学教学突出与生活相连,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小学教学虽然也是直观又形象,但小学的数学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为此,教师在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表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1.多通道感知,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大班幼儿,包括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

(1)充分感知,为培养形象思维积累材料

例如,教学“认识长方体”,教师可以先出示儿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长方体实物,如,火柴盒、粉铅笔盒、砖头等,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然后让儿童自己列举长方体实物(书柜、木箱、厚书、窗户……),通过感知实物,他们对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儿童边观察从不同的位置和方向认识长方体。这样儿童在动口、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了清晰深刻的表象,为思维的理性化提供了条件。

(2)引导想象,为发展形象思维提供空间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不但可以储存,而且可以对储存的表象痕迹(信息)进行加工改组,形成新的表象,它也是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如,教学完梯形知识后,可引导儿童想象:“当梯形的一个底逐渐缩短,直到为0,梯形会变成什么形?”借助表象能有机地把看上去似乎无联系的三角形、梯形结合起来。

2.多方位拓展,发挥表象思维作用

表象是指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表象是通过感知留下的形象,感知材料的形象概括,为思维抽象概括作准备的。因此它是从形象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表象这座桥梁的作用,它不但使教学符合儿童认识发展规律,而且使教学更有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

(1)建立表象,使感性经验得到提升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认知是遵循着“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进行的。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的直观形象只能为儿童提供理解的起点,如果他们的认识一直处于感性经验阶段,那儿童的思维就永远得不到抽象和概括。所以,表象的建立有助于他们更快地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向抽象思维过渡。大班作为小学阶段的过渡期,更应该注重表象思维的培养。

(2)丰富表象,为抽象思维积累材料

教师要拓宽渠道,尽可能地让儿童多接触生活中的事物,多参与数学活动,在大脑中存贮下丰富的表象,这样当儿童进行抽象思维时才能有“材”可取。

三、学习方式——“由外而内”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习的效率与成绩。幼儿在幼儿园以玩为主,不留作业,也不考试,他们感到轻松愉快,没有分数压力,而小学的学习科目多、考试多、作业多,有成绩的考核,许多幼儿一时很难适应,能否把学习方法衔接好,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发展。笔者积极探索形成了儿童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以培养儿童的适应能力。

1.真实生活情境,感受数学知识

日常生活中轻松自如地感知数学现象,既可让儿童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又可以逐步提高儿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能力。我们以大班儿童对小学生活的好奇为契机,开展“我要上小学啦”的主题系列活动,开展了参观小学、听一年级小学生上课、学做小学生等系列活动,挖掘其中潜在的数学教育元素,融进相关的数学知识教育。又如,结合儿童生活各环节,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学习“计数”,教师可以结合大班儿童的晨间活动,在拍皮球、跳绳、掂乒乓球等活动中感受点数、记录数量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等数学知识。这一系列数学活动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逐一展开,既淡化了教师“教”的痕迹,又使儿童在与环境互动中内化了数学知识,建构了数学经验。

2.拟真游戏情境,运用数学知识

数学教育中有很多内容不可能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去实践。因此,需要教师去创设一些与真实生活情境相关联的拟真游戏情境,引导儿童在拟定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看电影”情境游戏就包含了数序(排与列的认识、排号与列号的编排、单双数应用)、数物对应(电影票与座位对应找座位)等数学知识。教师组织游戏,让儿童在找位置的同时学习列、行、单双数等数学知识。又如,“超市购物”情境游戏融入幼儿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商品标价以算式呈现“4+5=?”“10-6=?”),每位儿童有10元钱,根据商品标价算出自己应付多少钱,而收银员则需算出应找顾客多少钱。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又提供了幼儿间互动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幼儿对教师的依赖,使幼儿成为一个自主、主动和自信的学习者。

总之,为使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幼儿教师应引导学前儿童在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以及心理和生理上逐渐过渡,切实做好幼小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以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艺术和能力,引领儿童在数学课堂中去经历和再创造,感受、理解、掌握和领悟,从而获得良好的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顾慧琴.有效衔接中大班幼儿数学教育情境的创设.早期教育,2010(6).

第8篇: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 数学教学 生活 游戏

《纲要》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务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难以理解的,对幼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幼儿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积极加以引导,幼儿就会很容易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幼儿数学教学艺术,以期对幼儿数学教学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宜

幼儿教育阶段属于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教学必须是简易的、直观的内容。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术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那些以幼儿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掌握的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性思维,要借助于具体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数学教学尤其要做到这点。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不能随意增加教材份量,以免让幼儿感觉难度大,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内容也不能过于简单,太简单提不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生活性。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幼儿所熟知,也容易被幼儿理解。比如,在数字教学方面,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页码,房子上的门牌号码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此外,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系统性。应该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幼儿数学教学。如数的教学,刚开始让幼儿认识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然后可以适当的让幼儿接触加法和减法。

二、幼儿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自觉观察的习惯,在通过积极思考,获得粗浅的认识。如,安排幼儿玩商店买卖活动时,要牵涉到钱币的兑换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运用了加减运算,并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数学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特点,所以教师在选择幼儿生活中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知识水平,在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上,适当的增加一点内容,让幼儿去探究,才能获得成功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会问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周围的每一个数学教学资源,幼儿吃点心、水果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来进行分配,可以让他们进行运算以及等分等思维。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家位于第几层第几间,班级在第几层,操场在班级的哪个方向,能使幼儿区分方向、了解序数。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的生活实际来渗透教学,这样能让幼儿轻松地获得知识又能使幼儿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幼儿数学教学中要贯彻游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幼儿爱玩,爱游戏,因此应充分利用游戏,让幼儿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到本领,发展智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知识本身很枯燥,要运用游戏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游戏要精心设计,应该根据幼儿特点,选择一些幼儿容易理解又能让幼儿掌握知识的游戏活动,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解决出现的数量关系。这样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不仅能获得游戏的答案,还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游戏的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过分注意游戏中的花样,而忽视学习数学的内容。游戏的设计要始终围绕一个目的,就是要促进幼儿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游戏教师也要做出评价。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要仔细观察,表现好的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并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实际操作中进行幼儿数学教学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构建数学关系的。”即是说儿童是通过摆弄物体和操作实物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的。皮亚杰的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幼儿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使幼儿在形象中主动去发现、探索,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但是操作不是随心所欲的,有些教师认为操作材料越多越好,越接近生活越好,越新奇越好,这些认识是带有偏见的,教师要建立对操作的正确认识。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应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通俗易懂的知识,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资源,适当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家荣.让学生在操作中快乐学数学[J].幼教园地,2004,(11)

第9篇: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范文

摘要: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化,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幼儿园教育;活动;思维;概念;语言;评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基本上是以青年为主体,她们接受新的教育观快,但在用教育观念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我们有机会观摩了大量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发些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明显地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了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教师如果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那么,《纲要》所规定的其他目标就无法完成。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分合号7-2-5,请幼儿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5=7、5+2=7、7-2=5、7-5=2。然后逐一指着题请幼儿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编应用题上。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三、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中班幼儿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先按一个特征分一次,再按另一个特征分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其实,这一活动还应该有一次对同一批物体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我们认为,教师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数学理论以及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教师的语言不严谨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

五、忽视评价的教育作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