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药学的专业认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人体结构生理学;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普遍实行"2+1"的教学模式,在校理论学习时间仅有两年,涉医专业大多要在一学年内学完所有医学基础课,时间短、任务重。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专注于覆盖各知识面,往往在进行总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后才发现学生未能构建起应有的知识架构。在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教师组织课堂测试、学生讨论等阶段考核、评价的方式,从而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能及时掌握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弥补不足,有利于学生随时掌握、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师生之间寻找教、学"默契点",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人体结构生理学》是中药养生与保健专业学生学习专业保健养生知识前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基础课,由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人体生理学三部分组成。该课程内容抽象、覆盖面广,对于刚刚从应试教育角色转换过来的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讲,学习困难重重。结合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教学教育原则,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及时获取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节、优化教学活动,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个解决难点、掌握重点,避免到课程结束、期末考试时才发现自己存在众多知识学习盲区。
1.注意教案设计,使用临床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理论教学,临床案例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笔者发现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取决于其个人兴趣。每次课程开始前可以根据本次教学目的适当使用临床案例平滑引入本次教学,上课后马上介绍理论知识稍显突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笔者在课程第一次教学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网页截图:班里一位学生在微博上向笔者咨询小腹右下部疼痛,伴有体温升高、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同班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吸引到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连续提问分阶段提起并转移学生的关注点:这位学生是生理性腹痛还是病理性腹痛?该腹痛学生可能患了哪种疾病?在没有其他辅助诊疗手段的情况怎么进行初步诊断?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都转移到讲台上来,如果请一个同学上讲台,辅以髂前上棘到肚脐三分之一的体表定位展示,学生的(好奇)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到极致。这个时候以学习人体解剖学之于触诊、学习生理学之于血象的作用强调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调课程学习全程互动及成绩评价方法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学科学习方法,了解、掌握相关知识面。当前有限的教学资源如生师比例、实践场地决定无论使用任何评价方法,卷面考核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当适当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所占比例,适时强调提高平时成绩即课堂提问及平时作业重要性。很多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不科学,将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生搬硬套到大学的课程学习,他们关注的是习题集,并没有意识到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过分关注学生答案结构的准确率,而应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即使学生给出的回答与标准答案南辕北辙,只要有一套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应该首先予以肯定,鼓励,并帮助分析出现思维方向偏差的原因。
3.注意课堂教学技巧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课时设计严重不足,要在短短六十节课传授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的基本知识,难度可想而知。教师授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技巧,对于一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科联系较少的章节内容,可以使用PBL教学法进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的思维路线、思维模式不可能为全班学生所接受。90后学生强调自我,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课堂走神"的可能性,强制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全程被动紧随授课教师的思路可能性基本为零。
强调学生参与讨论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线组织学生听课,围绕问题进行学习;转变学生角色,由被动填鸭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和本质,通过探索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构建综合医学思维;适时分组讨论,锻炼团队精神,引入竞争机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讨论积极性。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还应注意及时根据学生表现予以评价,评价应不渗透入任何主观意见。不应因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佳或者回答欠缺准确性而给予讽、贬,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只要其学习热情不减,就应及时的给予肯定,以热情的态度与学生讨论问题、分析不足。善于发现并肯定学生的进步,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进步,增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学习理念,从而进入到"学习--进步--增强信心--热情提高"的良性循坏。
4.教师应善于接受、综合使用各种P2P(点到点)通讯APP
移动互联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反馈的模式及场所已经发生重大的转变。智能手机及各种平板电脑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比较各种获取教学反馈方法的过程中发现,90后大学生乐于使用微信,微博等应用与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并提出学习疑惑,尤其是部分课堂表现极其安静的学生,在虚拟网络上提问反而活跃,且愿意将学习交流成果以点到点转发的形式与同学分享交流成果。各种即时通讯工具都具有推送功能,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教师都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推送信息并及时予于解答。
教师在虚拟课堂上给予指导、解答还应注意统计点击率及评论率。点击次数高意味着学生普遍对该问题兴趣浓厚或存在疑问;评论率高则意味着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对话,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的一种肯定,是教学效果显著的标志之一。
5.积极使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有效补齐传统教学媒体短板
为更直观的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上常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宏观如解剖图谱、人体标本,微观如细胞膜载玻片等,这些传统教学媒体是历代教育工作者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开发出来的,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在教学活动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传统教学媒体存在人机界面不佳、可阅读性差等不足,在形象性和信息传递方面具有明显的缺点;为压缩篇幅大幅删减插图、为压缩成本使用黑白印刷导致教材难以展现人体宏观构造和细胞微观机构在时空和运动的连续变化过程。以上因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理解如细胞膜镶嵌模型等知识要点。
我国的人体生命科学教学媒体开发裹步不前,高职院校硬件实训条件普遍欠佳,教学媒体的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面较窄,难以满足现代教学需求。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辅教媒体能创造良好的现场效应,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以神经系统的脑干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媒体多使用脑干彩色图谱"脑干背面观"和"脑干腹面观"两张插图辅助文字描述,大多数学生反映难以直观认识脑干结构,笔者在神经系统教学中大量使用医疗应用"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Pro",其具有全息三维360度无缝展示的特性,在展示脑干结构及神经通路走向时可以直观、快速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弥补平面图谱结构展示先天不足的缺点。
关键词: 《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G434
一、引言
目前全国23所本科中医药院校当中有近一半开设有英语专业,多数开办于十年之前。在当时的大环境中,各中医药院校纷纷创办英语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从“学院”升为“大学的“更名”需要,其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就是该校的专业数量和学科门类。英语专业的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在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下,仍然被草率开办。实际上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都还很不成熟,在各校中的地位普遍不高。然而,当前各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所依据的情况与当年有了很大的不同。
二、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创新――压力与动力
第一、 作为高等院校本科阶段英语类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估重要依据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于 2015 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出台实施,对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估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标准。《国标》倡导“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要求各高校以《国标》为教学蓝本,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特色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本校的英语类专业培养方案。[1] 这一原则的要义就在于要使各个层级、各有专长的各高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能摆脱“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高等中医药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必须在《国标》指导下革新人才培养机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人才培养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第二、就中医药事业发展而言,在宏观政策方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并按照国家总体部署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在具体产品贸易领域,2016年医保商会联合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共同推出了“植物提取物优质供应商”认证(GEP认证),成为提升中植物提取物企业在美国市场含金量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
总之,中医药事业的阔步前进将直接大大刺激中医药企业对兼具英语专业知识、基本中医药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的高端英语人才的需求;作为“产学研”中重要一环的中医药院校,其培养的具有突出中医药专业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将在中医药的海外拓展中担当重要角色。为此,我们要深刻把握《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原则,改革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在《国标》指导下做好充分的人才准备。
三、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国标》,我们发现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管理层办学观念陈旧保守。
部分院校的管理层对于所在学校英语专业的发展还缺乏前瞻性的思考,未将所占学生比例不大的英语专业办学进行全局性统筹规划。在陈旧保守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下,中医药院校更多地还是把资源投入具有传统优势的医学药学学科研究与专业建设上,而对英语专业等“小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投入明显不足。有些院校的管理层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淡薄,缺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理念,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这些都直接造成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整体办学水平不理想,培养的学生质量差强人意。
2.专业特色不够突出,未能体现《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
虽然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中医药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然而基于某些考虑,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幅调整。在保留英语专业传统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减少甚至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医药类相关课程,增加了一些商务类课程。这样虽然着眼于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学生的商务能力,但其专业办学所依托的中医药背景却被大大削弱。由此,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与其他高校的英语专业的同质化倾向加大,缺乏自身突出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与《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多少有所背离。
3. 实践环节薄弱导致交叉学科优势不明显
现阶段,理论教学在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实践课时相对较少。实践型、双师型的专业教师缺口较大,不少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实际并未完全落实和开展。 还有一些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在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还远远落后,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薄弱。而实践环节的薄弱则直接导致学生仅仅将英语专业知识、医药知识和商务贸易知识等模块进行简单地叠加,并未很好地贯通、协调好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因而使得其本应具有的交叉学科的优势体现得不明显。
4.僵化、落后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部分中医药院校唯“就业率”论,将其视为就业质量评价的最主要指标和最关键因素,有些甚至直接以就业率考核代替就业质量综合评价。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就业率统计没有综合反映就业动态、收入状况、岗位稳定程度、岗位发展前景、个人满意度等多项就业质量评价指标。[3] 这样的体系其实是僵化的、落后的,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质量,导致评价对专业建设所应具有的导向作用并没有得到实现。
四、《国标》指导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在《国标》指导下,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制定本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邀请各校所在区域内相关中医药生产和贸易企业,甚至与各兄弟院校及其所属区域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联动,制定中医药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英语专业本科质量标准(“行标”)。各校英语专业依据《国标》与“行标”,制定本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之后,各校英语专业应积极优化课程体系,调整现有教学模式,构建以中医药学科为依托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4] 形成专业教学团队,高质量、有特色地培养适合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英语类专业人才。
2. 以质量为核心,狠抓专业内涵建设
各校英语类专业要树立多元人才发展^,按《国标》的要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摒弃落后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本,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分类培养,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管理层应大胆革新,进行资源的优化升级配置,加大对实用英语(中医药国际贸易方向)等具有长远创新能力的英语类专业的投入,狠抓专业内涵建设,培养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英语专业人才。
3.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探索中医药院校实用型英语人才“订单式”培养。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与中医药制造和出口高度关联性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构建人才协作培养机制:一方面各高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配套改革,实现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和学生专业素质与企业雇员职业素养的对接;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在合作框架内,按照约定与自愿参加“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项目”的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学生的就业。这样既可很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也可稳定和开拓学生的就业渠道,一举两得。
4.着眼于实践,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改革目前以书面考试为主的教学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的考察,并加大其在整个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开拓专业见习新途径,如以恰当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广交会和药用植物提取类的专业小型交易展示会,促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工作经验的转化。采取扶持政策,加大实践型、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力度。
5.建立动态的、立体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摒弃唯就业率论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将前述就业动态、收入状况、岗位稳定程度、岗位发展前景、个人满意度等多项动态性评价指标纳入其中,建立就业质量评价的雇员自我评价和雇主评价机制。甚至引入第三方评价,通过科学规范评价流程和方法,确保评价机制的权威性[3]5。由此建立起动态的、立体的英语专业人才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对现行人才培养制度起到反拨作用。
五、结语
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兴起的大好形势下,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应依据《国标》,依托本校优势资源,针对各校生源特征,着眼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培养能适应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的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2]中医药贸易迎全新机http://.cn/stock/t/2016-05-10/doc-ifxryahs0658909.shtml
[3]张娟.基于协同理论的医药贸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2-8
我校中药学学科创办于1994年,通过多年建设,该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从1999年中药学专业本科招生到2007年中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立项,从研究生教育经验的积累到2010年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获得,从药物研究所的成立到自治区中蒙药研究所和自治区蒙药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表明中药学专业已逐步具备了高质量创新型中药学人才培养能力和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随着我校更名为大学以及学校的内涵建设的提升,今后5年,中药学学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下各项建设内容的完成,是实现中药学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和的重要保证。学科专业结构建设[7](1)根据学科间的关联度以及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建立完善包含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的中药学学科群。(2)为适应自治区中蒙药产业发展战略,展开对中药栽培专业、中药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专业的调研和论证,酝酿筹备新上专业,适当拓展中药学学科的专业覆盖面。(3)凝炼学科研究方向,保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方向的优势,兼顾中药新型给药系统和新制剂研究方向、中药药效毒理研究评价方向的建设,加大对药材种植方向、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向、中药保健食品研发方向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中药学特色专业建设活动,以专业建设活动带动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中药学专业师生的专业认知度,增强传承和振兴中医药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中药学专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标志性品牌和特色专业,完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学科梯队建设继续采取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对校外知名专家“特聘与引进并举”的措施,建设和造就一支学术水平高、数量和结构合理、能适应学科快速发展需要的学科梯队。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主,引进或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学科支撑条件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已有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完成重点实验室验收工作,为早日申报国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研究所建设根据现有自治区蒙药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潜力以及产业背景,进一步强化我校的中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学科交叉优势与中药学学科的科研实力。本科教学示范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自治区药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加强现有校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争取建设成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加强面向本科教学的专业实验室建设,逐步加大专题生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对有关中药学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调研,就与本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文献配套与收藏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配合图书馆做好有关中药学学科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与地方企业合作,争创1~2个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或研发中心,鼓励1-2项产业化前景好的研究成果转化。6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建3~5个实习基地。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我校于2010年获得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12级开始作为一级学科招生。目前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数和在校研究生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药学一级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导师遴选和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既应重点支持优势专业,也应兼顾学科平衡发展,逐步扩大我校中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队伍和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扩大中药学一级学科的专业覆盖面和研究方向覆盖面,通过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各项科研工作的开展,争取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申报成功。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我校中药学现有的科技优势,积极参与自治区中蒙药科技开发与生产,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加大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的力度,努力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服务。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使日常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和信息化。及时收集掌握各级各类型科研项目申报信息,组织协调相关学科多渠道申报项目。整合中药学科优势,加大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点项目有较明显增长或重大突破。重视科技开发、科研成果转化和专利申报,加大力度作好与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合作及科技服务项目,特别是加强与自治区龙头中蒙药企业的合作。提升科研立项、、科研获奖等方面的数量特别是质量,力争获得标志性科技成果。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中药学学科的优秀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对我校中药学学科的科研特色和重大成果进行宣传,争取合作项目。鼓励和创造条件,使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能力的教师出国进修和继续深造,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加强与已有良好关系的区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力争将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和联合人才培养合作向深层次推进。综上,应以研究方向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以经费投入为保障、以标志性成果为目的,进一步加快我校中药学学科建设,使其成为西部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势专业,不断向国内一流专业迈进。
一、教材名称
目前,综观中医院校本科各个专业使用的教材,有《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两种。代表性的有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供中医七年制使用的《临床中药学》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临床中药学》;另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主编,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临床中药学》(专著),其余无论是教材,还是执业医师、执业药师考试指南,均使用《中药学》名称。张廷模教授在其主编的精编《临床中药学》教材中指出:“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药材鉴别、种植(或养殖)、采收、贮存、加工炮制、制剂、性能、功效、应用、药理、化学成分等一切与中药有关的一门一级学科”,又将其称为“广义的中药学”。由于学科不断分化,将专门研究中药基源、鉴定、化学、炮制、制剂、临床应用等作为二级分支学科。狭义的中药学既是中医学的一门二级学科,也是中药学的一门二级学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专业学科目录中,中药学与中医学并列属于一级学科,为符合逻辑层次,避免名称混淆,故将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学和中药学学科项下的二级学科。临床中药学,是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为目的,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药临床应用的一门二级学科,其与狭义中药学的内涵类似。倘若使用《临床中药学》名称,既与学科目录吻合,又与专业研究方向吻合。可见,随时展,学科分化,教材名称也有必要进行规范和统一。建议在中医药界组织行业专家进行深入研讨,反复论证,达成共识,对其进行规范、统一。若按二级学科目录定为《临床中药学》,则有利于教学和学科建设,乃至人才培养。
二、教材内容有待规范
迄今,狭义的《中药学》与《临床中药学》教材名称虽不同,但内容构架大体相近,大致分为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但仔细观其内涵结构上,也有不少差异。
(一)内容构架与载药味数
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常用的《中药学》或《临床中药学》教材,其总论与各论章节数以及收载药味数方面不尽一致,应试类指南以及专著,也存在差异,如表1所示。而且,总论部分涵盖内容结构、组合方式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由常章富教授主编,2008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执业药师《中药学》应试指南,其载药360味,按大纲要求掌握180味,熟悉120味,了解60味。表1显示,教材记载的药味数多寡不均,三级要求药味数亦不尽一致。迄今各院校开设《中药学》或《临床中药学》课程学时数有限,通常在54~108学时之间。由于学时数限制,三级要求药味过多,势必加重学习负担。再者,应当考虑到所选药物和所载的药味数应为其后的临床应用以及执业医药师和研究生应试奠定学习基础。表2显示,除高学敏教授主编的《临床中药学》专著外,其余总论大同小异。有学者提出《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重要的是规范教学内容,并强调应突出学科特色,关注其研究核心,即中药的理论与临床应用。教材既是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指导其后“运用”、“应试”的工具,虽可突出教材特色,但也应相对规范。倘若依据二级学科,名称统一为《临床中药学》,那么教材内容应当与其研究核心吻合,重点突出中药的基本理论与“性———效———用”特点,充分反映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建议:①总论突出中药基础理论特色,以中药性能、功效、配伍应用理论为核心,增加“辨证用药原则与规律”,适度反映常用有效“药对配伍用药特点”,以突出临床用药特色;引入中药不良反应与用药警戒思想以及“中毒解救”等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反映“安全用药”特点。②各论纳入药物,应在具有广泛性的基础上,突出适用性,收载药味数应适中。对于不常用,仅属地区用药,不宜放在正药的三级要求中。③药物分类,应依据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予以改革、调整。如麻黄现今多用于治疗各种喘咳,而用以发汗解表频率相对较少,可将其归入止咳平喘药。再有厚朴,其主要功效是行气消积,即便有“燥湿”之功,但主要通过行气以改善湿滞中焦、脘腹胀满之症,故建议将其归入“行气药”为妥。
(二)功效术语
不同版本《中药学》对具体中药的功效术语表述上不尽相同,欠规范之处颇多。为此,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专门培养两名博士生,对中药功效术语进行研究,拟予以规范。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陈蛹于2004年撰著“中药功效术语规范化初步研究”,重点对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教材《中药学》(第6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版)的功效术语进行了统计调查,根据术语应用的广、频程度从众多的功效术语中,选取了部分术语进行规范研究,提出了建议术语。2008年,曾祥发博士撰著的“部分常用中药功效规范化表述的初步研究”,从历代本草文献、历代方剂研究、药理研究及现代临床报道四个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中华本草》(精选本)及七版《中药学》教材中记述不规范的部分中药功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规范化建议。此外,王绪前发表学术文章,对《中药学》五版和六版教材中的部分药物功效术语进行了评述。还对中南五省教材载桂枝的功效就有三种:“发汗解表”、“发汗解肌”、“解肌发汗”;“温经通阳”“、温通经脉”、“温阳止痛”;“助阳化气”、“化气利水”、“温助阳气”、“通阳化气”、“通阳”,以致桂枝的功效出现了多样化。综上可见,中药功效术语既是联系和反映性能的重要语言基础,也是与主治密切关联的重要内容。教材中功效术语的规范应用,不仅便于学生正确认知和把握药物特点“性———效———用”特点,而且对今后的应试也有帮助。建议:在中医药界应当专门对中药功效术语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也为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实行各种程度的校院二级分层管理,根据大学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学校与学院管理权限与职责的明确界定,理顺学校与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降低管理重心,形成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管理体系,激发各层级组织的活力,从而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效率。校院二级管理使得院级层面有了一定的政策制定和措施选择的灵活性,学院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对具体事务可以有一个针对院系特点且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从而有利于激发学院的活力与教职员工的创造力,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南京中医药大学采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在教师教学发展方面,学校设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院设有教师发展办公室。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要承担全校教师教学发展规划,开展普遍性的培训,如全校性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等。在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学院,尤其是中药学类专业所在的药学院,根据自身需要,开展诸如针对中药学专业实验性强特点的青年教师实验基本功竞赛等,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中药学类专业的建设质量。校院二级分工合作,探索以激励政策为引导,特色沙龙有效实施为保障的教师教学发展之路,共同推动中药学类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的开展。当然,目前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实施过程中也使管理者面临着挑战。由于各级管理者对二级管理认知上的偏差,部分高校在实行二级管理后,出现了权责不清、虚实不分、权力失衡的情况,导致校、院二级相互扯皮、推诿。有的事情校院二级皆管,权力交叉重叠;有的事情又出现校院二级管理真空,两者皆不管。从而带来管理效率低下,内部管理目标难以有效落实的后果。具体到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应充分定位好校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院教师发展办公室的职责,在管理的四个层面(规划引领—执行保障—效果呈现—反馈推进)上,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在制订校级层面的整体发展规划,发挥引导作用并提供经费保障,而学院则应重在制订和执行与相关专业特点密切结合的教师教学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通过规划的执行与教师的评价呈现教师教学发展的效果,并反馈推动教师发展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否则,若学校包办了具体的教师发展活动,既无法激发学院工作的积极性,又使校级教师发展中心陷于事务性工作,无暇提出引领性的规划,同时学校层面的活动有些无法与专业特色相结合,针对性不强的活动后果将导致教师参与积极性的降低,从而陷入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较难开展的恶性循环。
2激励机制和特色沙龙相结合的中药学类教师教学发展探索
2.1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精力
投入的合理分配教师教学发展激励机制是学校各管理层级通过多种激励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师进行奖惩以实现教师教学发展目标的一种机制。激励机制是导向,可以引导教师更好地分配精力。大学的四个功能,需要一线教师通过教学科研实践来实现,教师投入的精力与产出有一定的相关性,如何引导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四项任务中分配精力,是激励机制构建和激励政策制订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所在。作为大学核心工作的人才培养需要科学研究这个重要的载体,也需要社会服务这个更广泛的平台,同时人才培养过程伴随着文化传承过程,因此,大学的四项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医药院校中的中药学类教师,其职责应以教学为基,科研为本,教学科研相互融通,互为一体,不能举一而舍其他。囿于旧有的高校学科评价体系,旧有的激励机制往往更侧重于对科研成果的奖励,而对需要长期大量精力投入但显示度有限的教学奖励则较少涉及,故难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精力。因此,在构建激励机制,制订激励政策时,既要关注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更要关注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成果的积累。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药学院为例,在积极推进省级以上各类人才项目同时,通过设立贯穿校院二级的教学内涵建设奖励、优秀教学奖等诸多教学奖项及构建教学相关奖励与职称评审、教学名师培养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多元评价相结合,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进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规范教学过程,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如以鼓励教师教学卓越为宗旨,以教学投入、教学质量和教学建设及改革成果为主要考察依据,通过设立“杏林优秀教学奖”,在全校上下营造“潜心教学,精心育人”的良好氛围,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积极性,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促进全校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借此契机,中药学类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提高。
2.2以特色沙龙为抓手,确保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
好的政策需要有效地实施。为保证教师教学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激励政策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沙龙,作为一种相对宽松的形式,是进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实现教师教学发展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组织教师教学发展沙龙,关键应注意选题。高校教师往往对“被培训”较为反感,对一些不是发自内心有需求的培训,或者参加人数较少,或者人来心不来,这也是很多高校教师培训时组织者费尽力气准备,却经常出现冷场的原因。因此,教师教学发展沙龙的组织要秉持“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以教师的自我需求为选题原则,通过预先征求沙龙选题,评估筛选后举办,可使沙龙更有针对性,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例,每月提前在教师中征选沙龙主题,再根据得票多少排序举办,既满足了中药学类教师教学发展需求,又使组织者感受到成功组织的成就感,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组织一系列与中药学类专业特点高度结合的系列沙龙,并总结反馈改进,提高了教师教学素养,推动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为培养高素质中药学学科人才保驾护航。如针对青年教师授课技巧相对欠缺的现状,药学院组织了PTT授课技巧沙龙,聘请专业人士为新上岗青年教师剖析学生听课心理,给出提高课程吸引力的有效建议,其中的授课技巧演练环节更是受到了青年教师的普遍欢迎,随后的教学评价表明,该沙龙内容相当有助于新教师授课能力的提高。针对教师对新形势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尚较浅显和对“课程设计”如何开展尚存在疑惑的情况,学院聘请教育部中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做了不同的专题沙龙;针对中药学类教师学科背景大多为自然科学类专业,习惯了科研标书撰写的中药学类教师对如何选择教学改革切入点,如何撰写教学改革课题标书,如何实施教学改革等尚显生疏的现状,学院聘请资深专家举办了相关沙龙,激发了中药学类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基于对中药学类专业教师职责应“以教学为基,以科研为本”的认识,药学院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举办药学名家沙龙拓展教师的科研思路,引导教师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同时,定期举办留学回国教师心得交流沙龙,分享国际上中医药科研前沿信息,开拓教师的科研视野,以利更好地反哺教学。基于对中医中药的关系应为“医药一家,中药通过服务于临床体现价值”的理解,药学院聘请中医名家举办专题沙龙引导教师在科学研究中注重中药的临床应用,以利科研成果能够在后期有效服务于临床。上述特色沙龙的举办,满足了中药学类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中药学类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的积累,保证了激励政策的实施能够“接地气”,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药学类教师的发展,雄厚的师资队伍建设又促进了中药学学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3讨论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方法;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2-0138-01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连接中医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中药学涵盖知识面广,要记忆的药物繁多,药物功效范围广泛,内容枯燥,给学习增加了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厌倦等不良情绪。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致与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积极探索,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适当调整教材教学顺序
教学所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3版。该教材共分总论、各论和附录三大部分,章节众多、内容繁杂。在讲授该课程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根据课程内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首先介绍目录部分,接着学习教学大纲,然后才开始具体章节的学习,这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把握住这门课的整体脉络,明确其学习目标与任务,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提纲挈领、以简驭繁,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时,也注意到根据学习内容理解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首先讲解容易理解的章节。如消食药所涉及的病因病机等内容都比较容易,而其具体药物如山楂等也为学生较为熟悉。因此在开始各论的学习时,首先介绍消食药,使学生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渡阶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授课过程中也注意结合药物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调整。如根据气血之间“气为血之帅”和“血为气之母”的相互关系;在学习了理气药之后,接着学习活血化瘀药。这样可使学生能更充分地认识、理解所学内容。
二、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
中药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强调中医理论知识的复习与理解,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中医理论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理气药时,运用联想、对比、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气的基本概念、气失常的病理变化等相关内容,引出理气药基本概念、功效与主治病证。通过这种新旧知识点的衔接,既巩固了旧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注重实践教学
中药学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依据所教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典型的医案、用药典故等。如学习桂枝时,引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琪》的用药经验。通过病案导入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其学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
同时注重本草学知识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开始接触中药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药用植物与中药饮片标本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將药物图片展示出来。在学习各论具体药物时,及时安排药用植物与中药饮片等相关知识的实训。同时,鼓励学生多看药物图谱并随时随地进行校园内外药物认知,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中药标本采集、制作等相关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等有所了解,对常用饮片的色、香、味、形等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增加了本草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四、充分利用随身课堂、QQ等互联网平台
我校随身课堂是由学校网络教学中心自主开发一套面向“互联网+医学教育”的移动学习管理平台。随身课堂深度整合微信,同学们可以通过微信,随时随地访问学习平台。通过随身课堂、QQ等平台,及时为学生提供习题课程相关学习资料与测试。同时,利用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如《胡希恕医案》等相关资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阔视野,巩固所学。
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适当穿插相关中药的美丽传说等。如在讲述朱砂时,引入“秀才不信神,巧解道士‘骗人’之谜”的传说。又如在讲授青蒿时,引入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小指月学医记》之类通俗易懂的读物。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 中药药剂学;高职教育;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 R289;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155-03
The preliminary practical training and curriculum model exploration of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XIE Yubo1 SHI Chunshan2 YAO Ming3 WANG Limei3
1.Changbai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aishan 134300,China;2.46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of Chinese PLA 208th Hospital,Changchun 130011,China;3.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ourth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1,China
[Abstract]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in pharmacy maj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which the practical training may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theory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s of TC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just started in our country.How to proposes some practical training models of vocation education that suit the conditions in China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of Pharmaceutics of TCM with practical training becomes a great difficult problem and an important issue in front of educators of TCM.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urriculum,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the problem existing in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which are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model
中药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担负着培养能胜任医院药房、零售药店、医药公司、药检、药物流通、市场营销、药品生产、药事管理及临床药学等各项工作的合格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职责。中药药剂学涉及面广、学习内容多而分散,涉及中药化学、中医学基础、中药炮制学和机械工业等多学科的知识,虽然容易听懂、但难以系统掌握。如何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中将制剂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形象地展示出来,如何将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的制粒、整粒、压片、包衣等过程生动地描述出来,成为了中药药剂学教学的最大难点之一[1]。而实训课程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但实训课程的开展和实训基地建设是目前高职教育中面临的最大问题。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我院将中药药剂学实训教学提高到了总课时的40%左右,现拟针对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中所做的大量尝试、改革及收效等分别做以介绍。
1 中药药剂学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19世纪初药剂学形成到今天, 中药药剂学剂型的发
展由简单的第一代膏丹丸散,到第二代剂型的片剂、注射剂、
胶囊剂与气雾剂, 再到第三代的缓控释剂型、第四代的靶向给药系统及第五代的脉冲给药系统[2],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和质的飞跃。结合时代的发展,如今的中药药剂学的学课堂理论教学外,实训教学也是掌握中药药剂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理论的提高和实践的发展成为制约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的瓶颈。中药药剂学教学涉及不同操作模块和很多制药机械,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在高职教育中也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为实现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使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有机的结合,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教材内容,加强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适时地开展适合于药学各专业包括药品营销与管理专业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首先对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
1.1 设备价值高
每个实训操作模块均需参照国家标准,且不低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要求来建设执行,这就需要学院、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基本资料库、互联网络、监控记录、实时控制系统;建设相应的采购、炮制、生产、储存、调剂场所;购进相应重点剂型制备设备以及辅助的除尘、防尘、除菌、灭菌设备。还需大批量购入对实训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的分析仪器,这些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且占地面积较大。
1.2 运行成本高
实训基地运行时需启动辅助的除尘、防尘、除菌、灭菌设备,以及相应的制剂生产线、监控系统、控制系统等。且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药品、药用辅料和化学试剂制药用水等都导致实训基地正常运转的总成本提高。同时,如何杜绝实训过程中生产的药品流入市场造成滥服滥用,即“生产”管理问题,及实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等如何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等都成了增加运行成本的一个方面。
1.3 维护费用高
实训基地涉及到的模块多、设备单元多,因此维护维修费用远远高于普通实验室。很多部件属于易消耗品,需要定期维修更换。即使长期不使用,仍需定期预热,以保护设备免于损坏。药品、药用辅料和化学试剂需大量储存备用,均需要定期检查、维护。
1.4 使用效率低
实训时学生对模块或设备仅仅是阶段性的使用,实训完成时模块和设备将周期性的闲置。如何提高利用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2 中药药剂学实训的主要内容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以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检测设备为主线,充分利用基本资料、网络资源,力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实训教学的内容从最基本的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生产岗位工作服的着装、设备观摩开始;逐步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练习,突破教材章节的界限,以粉碎模块操作、提取模块操作、干燥模块操作、无菌操作为基本操作单元;液体制剂的制备、固体制剂的制备、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气体制剂的制备为剂型制备单元;机械原理陈列柜、机械零件陈列柜、机械传动陈列柜、机械联接陈列柜、机械轴承陈列柜作为维持正常生产、处理突发事故、工艺技术改革、提高生产效率等工作单元;原子吸收、红外光谱(IR)、高效液相(HPLC)、紫外光谱(UV)、气相色谱(GC)、气质联机(GC-Ms)、液质联机(HPLC-Ms)为核心设备作为质量标准考察、临床给药方案拟订单元;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化学药物调剂、药品的储存养护作为药店销售非处方药、处方调剂与审核、药品说明书释、开发新的经营渠道、维护好现有的经营环境、扩大销售量单元。通过上述实训内容的开展,达到缩短教学与生产用工单位的差距,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的[3-7]。
3 中药药剂学创新实训模式的设计
按照传统模式即以实训验证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事先确定好的实训方案和步骤进行机械性实训,相对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及科研素质的培养。因此,调整实训教学内容,开展实行验证性实训约占总实训教学学时的70%~85%,如清营汤、川贝枇杷糖浆、舒筋活络酒、清开灵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千里光眼药水、益元散、小青龙颗粒、精芪双参胶囊、健胃消食片、六味地黄丸、复方蛇床子栓、老鹳草软膏、养阴生肌膜、鹿角胶、红升丹、沙丁胺醇气雾剂的制备及检验,粉碎、制水、浸出、灭菌、针剂、合剂、丸剂、片剂、包装、物料输送等设备的操作、维修及养护,评价处方对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青少年及老年用药评价等内容;研究性实训约占总实训教学学时的10%~20%,如确定实验动物血液中药物成分及浓度、溶剂法及色谱法(大孔树脂、聚酰胺、硅胶、氧化铝等)分离药物成分制备制剂、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及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效果评价。探索性实训约占总实训教学学时的5%~10%,如透皮吸收体系(TDDS)、靶向制剂等前沿研究。多层次的一体化实训,可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前期主要以基础训练、验证性实训为主,开展具有代表性的实训; 其后则开展综合研究性实训、探索性实训为主的综合实训,其内容主要体现学科及知识的综合性,锻炼学生掌握知识及提高实践技能的综合能力;在实训后期,安排并开展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的实训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中药药剂学实训中问题的解决
4.1 师资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速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及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前提和重中之重。由于教师的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不同,不可能对所有操作模块和所有制药机械都掌握和使用,但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学生对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医药公司等全方位认识的指责。因此,结合我们对当前社会人才结构及知识体系的认识和研究,精细化的教师队伍,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成为我们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职责所在。近年来,我院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进修学习,如剂型于治疗药物监测、剂型于药物的靶向分布等,积极扩充教师队伍,培养和引导教师完善知识体系,并积极优化理论课、实验课与实训课的教学模式,以应对教育形式的变化[8-9]。
4.2 结合实训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演示实训,验证实训,情境模拟,综合实训,设计实训。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融为一体,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训教学,改进并调整教学方式,如对实训中学生考核评价标准,科调整为包括实训预习、实训操作、同步记录、实训报告,专题设计、操作仪器清洁程度以及考勤等综合内容的考查,同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过程。同时教师应积极开展科研,让学生以申报子课题的方式,融入科研,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并最终为用人单位培养出能尽快胜任实际工作的有力人才,提高我院学生的就业率。
4.3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资源整合的优势
地区性合理整合实训基地,可以大大节约、优化教育资源,以最小的教育投入取得教育成果最大化,以发达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职业教育是与经济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形式。只有我们做好每一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4 实训与实践的实际结合
除了开展实训教学,充分地开放教学并利用社会资源显得非常重要,通化地区拥有全国七分之一的制药企业,是学生进行观摩学习的理想地点。一方面,很多制剂生产管理必备知识,中间体制备,质控工作等的熟知和经验等都需要在一定的切实可行的生产实践的获得。结合综合实训的锻炼,学生对工厂的仪器设备不再陌生,结合制药企业内的制药工序,岗位操作,设备标准。使实训与药物的生产实践、新药开发等具体工作紧密相连,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更充分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在医院制剂室、调剂窗口、临床药学等药品应用环节的实习,结合实训模式中对制剂制备、质控、调剂等的认知和学习,加上对自动摆药机、自动发药机等药房自动化的观摩学习和临床实践,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中药药剂学实训是对教学和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并最终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实训教学取得的成果最大化,从而为制药企业、医药公司、社会药房、医院药房等输送实更多用型人才[10]。中药药剂学实训水应了一个国家药品生产、医疗和科学技术水平,是先进生产力的突出体现,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药物研究和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学职业教育是医药科技发展的先决条件,医药科技发展促进中药学职业教育,中药学职业教育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随着时代的变迁,未来的中药学人员需要更加广泛的知识体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中药学职业教育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合医药领域合格的中药学人才。中药学职业教育的是核心技术的具体表现,科学进步、经济腾飞的基石。我们的中药学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我们应该以赶超欧美老牌药学职业教育为目标,我们要不断进步,掌握核心科学技术。为我们祖国的药学职业教育蜕变成世界药学职业教育强国。我们还需要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技能,提高理论水平。使我们中药学职业教育的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张邦乐,周四元,宦梦蕾,等.药剂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33-36.
[2] 邓莉,鲁莹,邹豪,等.药剂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7,4(23):30-31.
[3] 骆明群.一体化实验实训模式在中职《药剂学》的实践与成效[J].当代教育论坛,2010,15(5):34-35.
[4] 孔小英.浅析中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改革[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7):47-78.
[5] 张柯萍,潘雪英,谢燕.高职药剂学精品课程建设调研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3):125-126.
[6] 陈炎明,王敬平,黄琦,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初探我校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74-75.
[7] 郑珂.《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2009,22(3):338-339.
[8] 郑增娟.药剂学教学改革初探[J].药学教育,2008,2(24):38-40.
[9] 王晓慧,周效思,吕立华,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药剂学实训师资培训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0(18):16-17.
关键词: 《中药学》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及核心课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实践课时比例不足50﹪;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药材辨认应用能力较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整改。
1.改革措施
1.1更新教学理念,建立实践第一观念。
更新教学理念,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1]。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中药学》课程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形式[2],推动了医学的发展。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实验室、医院、药房、药材市场、户外田野等,深入社会,参加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理念。学生通过实践,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
1.2深化课程内涵,丰富教学资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岗位前提,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动手能力为根本,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革新教学内容,深化课程内涵,形成了新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实验实训手册、实践考核标准、技能测试题、cai课件、电子教材、学练指南、网络测试题、教学录像等资源,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1.3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时数。
根据高职医药教育特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体系设置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院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为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实训18学时。整改后理论为36学时,实验实训36学时。理论课时数由原来的75%降至50%;实践课时数由原来的25%上调为50%,增加了实践课时数,理论与实践课时数比例为1︰1。消除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优化了课程体系。
1.4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教具、标本、挂图、幻灯、投影仪等各种教具,采用pbl、案例研究、启发式,师生互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情景教学、工学交替、cai教学等多种模式,将“学导式”教学法[3]应用于各教学环节,从灌输式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1.5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实训操作技能。
实训基地建设体现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兼顾适应性原则。近年我院加大投资,建成中药标本馆、模拟中药房、药用植物园、炮制、鉴定、制剂等实验室,设施齐全,设备精良,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校外拥有40多家医院和药厂,我院附属医院规模宏大,仪器先进,拥有床位500张,融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服务患者,服务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全满足教学、科研需要,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以人为本,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教学做结合,提高药材辨认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促使“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化[4]。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3级三年制高职中医学专业学生4个班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18~22岁,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其中2个班为实验组,2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98人,对照组96人。自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进行观察,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方法。
实验组实施教改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考核标准一致,比较考核结果。主要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药材辨认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及满意度情况。
2.3评价标准。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推断x2检验,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4结果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药材辨认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与满意度调查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教改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
2.4.1研究对象的药材辨认应用能力考核成绩
表1 药材辨认应用能力对比表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2.4.2研究对象的综合能力考核
表2 综合能力考核对比表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2.4.3满意度调查
表3 满意度调查对比表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3.结语
由表1、2、3明显看出,在药材辨认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及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教改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改革后的教学体系,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教、学、做”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综上,通过改革,教学互评,学生对教师满意,教师对学生满意,教学效果良好。重视课程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在个人修养、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高,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医院、药厂、患者的欢迎。在教改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认识不够深入,未能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于教学实际中,对本课程改革和实践仍需继续深化。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王倩.在中药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102-103.
[2]胡金凤,王喜臣,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784-785.
[3]杨志军,邓毅,高慧琴.“学导式”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4):48-49.
关键词:PBL教学法;中药药剂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72-02
PBL教学模式意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英文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多方面实质性的区别,如两种方法具有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实施方式、不同的评估体系,进而导致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存在的主要弊端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而且由于受到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是不可能在课程规定的学时数内内向学生全部介绍从学术期刊、杂志上获得的所讲授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这一情况,30多年前就开始了PBL教学法的探讨,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PBL这一教学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发展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尤其在医学临床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在中药学专业课的教学中应用则不是很多[1]。本人多年来从事中药学类专业《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中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但也在部分章节进行了PBL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从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优势、应用的可行性、关键环节以及具体应用方法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PBL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行查找本人所需的有关《中药药剂学》相关内容的信息源,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2)学生通过查文献,小组成员自由讨论,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学习需要来驱动学生的学习。(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技能得到充分发展。(4)可加强《中药药剂学》与《中药化学》、《中药分析》以及《中药炮制学》等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对不同学科的信息加以综合。(5)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以及学生与教师的讨论,使师生、同学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2]。
二、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1)PBL教学法在西方高等教育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已经成为西方高等教育主流教学模式之一。亚洲的新加坡、日本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通过PBL教学法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国内也已经有很多高校进行了PBL教学法的尝试,并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内外的实例都充分说明PBL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2)信息社会为PBL教学法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当今社会网络资源十分发达,为学生自主在网上检索所需学习资料提供广阔途径。近年来,电脑在我校已基本普及,我校建有先进的图书馆、CNKI、万方等网络数据资源丰富,这些都为PBL教学法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医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从上一世纪开始,科学知识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急剧的增长,医药科学作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已有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新专业、新知识的层出不穷,需要PBL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3]。(4)《中药药剂学》这门课程是中药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物理化学》、《中药化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中药学类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也已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具备了文献检索能力,即学生在知识的储备上已具备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能力。
三、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用的关键环节
(1)选定开展PBL教学模式试验的内容:《中药药剂学》这门课内容很多,但PBL教学法并非适合所有内容的教学,在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时,应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PBL教学法的尝试。本人与教研室老师经多次讨论确定了合适的章节。(2)PBL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PBL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象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起完全主导的作用,不能对学生自主检索文献、讨论的过程过多干涉,也不能完全不加以指导。PBL教学法中指导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保证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不偏离问题的正确方向,指导教师还要注意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引导每个同学参与讨论,实现教学目标。(3)应采用科学评估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评估。可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作为PBL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评价形式主要有PBL问题适合度调查、PBL应用前景调查、教师评估等,通过科学的评估了解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了解和追踪学生对PBL模式的态度和满意度水平,以及了解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行为[4]。
四、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我们在采用PBL教学法用于《中药药剂学》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均按以下步骤进行:(1)第一次讨论。学生和指导老师通过进行自我介绍,通过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形成教师和学生人人平等的氛围。然后,推举两名名同学分别担任主席和记录员,明确主席和记录员的职责。其中主席的职责是督促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到讨论中,推动成员之间的讨论有效进行;记录员负责在黑板上记录必要的讨论内容。(2)教师给出讨论的题目。讨论题目的给出要先经过指导教师的集体讨论和反复论证,在此基础上确定由学生进行讨论的题目,并将问题交给学生。(3)头脑风暴。根据要讨论的题目,首先由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将题目进行分解、细化,先弄清与问题有关的内容,讨论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然后是分析小组成员已有的知识储备是否足以解决目前的问题,确定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接下来进行任务的分配,要将任务分配到小组内的每个成员。(4)探究资源,整合信息。小组成员根据分配给自己的学习任务,应用各种途径来完成,如向老师请教,查阅期刊、书籍等,并对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M行筛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深入到小组中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团结协作。(5)第二次讨论。小组成员要各自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要认真听取组内其他成员关于其学习成果的介绍,评价自己获取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信息,来判断已经获得的这些信息是否能够解决教师给出的讨论问题,是否还需要探寻更多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小组共同的认知。如在第二次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所获取的信息已经可以解决问题,则不需要进行第三次讨论;否则,小组成员就要继续分头查找资料,补充所需的知识,准备第三次讨论,直到问题得到解决或达成共识。(6)呈现成果。每个小组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以书面报告形式来呈报自己的结论,并在报告中介绍得出结论的过程。(7)评价。PBL结束后,小组成员以适当的形式对自己和组内的其他人员进行评价。然后,再由教师就小组成员的知识、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不足进行点评和补充。
以上是我在《中药药剂学》部分教学内容中采用PBL教学法进行的尝试,今后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存在的问题,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争取在更多的教学内容中采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亚玲,刘亚玲,彭义香,等.中国学生应用PBL学习方法可行性论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3-4.
[2]才谦.中药化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设想[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2):213-215
[3]李晓丹,韦莉萍,李伟峰.PBL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现实意义[J].现代医院,2005,11(5):4-6.
[4]朱大乔,周兰姝,胡琛,等.PBL教学法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护理杂志,2006,23(2):77-79.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Teaching
LIU Yu-qiang,CAI Qia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alian,Liaoning 1166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