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作业设计方案范文

美术作业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作业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作业设计方案

第1篇:美术作业设计方案范文

一、档案袋评价的定义和作用

档案袋评价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的评价,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评价工具。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在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等。档案袋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全面深入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档案袋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一)档案袋的内容要求

美术学习档案袋作为美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选择放入档案袋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其评价的作用。

1.学生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业,如绘画、手工、文字等作品;有代表意义的构想草图、设计方案,既包括作品的最终版本,也可以包括起初版本和修改版本。每个作品都应注明日期,以提供成长过程的证据。

2.过程资料。包括搜集的相关美术知识方面的文字或图像资料、创作过程的说明、创作日记、创作背景的描述、自我反思等。

3.评价记录。自我评价、小组成员评价、老师的评价还有家长的评价等。

4.获奖资料。学生获得的包括班级、校级、区级、市级等各种级别的美术类奖项荣誉证书、证明。

(二)展示、修订和整理要求

在初步尝试使用学生美术学习档案袋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并定期进行档案袋之间的交流、展示,使其完善并最后定型。

1.班级内展示。每两周,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从各自档案袋中选出自己最优秀的作品进行相互比较和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提出有关这些作品的问题和意见。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平行班交流。每月抽取每班建立得比较好的学生档案袋在其他平行班中进行展示,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比较典型的学生档案袋放在一起,进行档案袋交流展示会,把比较好的想法与做法进行推广。

3.开放性评价。每学期,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将学生学习档案袋向家长展示,让家长了解学生美术学习情况,并参与学生档案袋的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档案袋评定要求

对于档案袋中的每一份材料,教师都要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评价,也可以用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的形式。对于每一个档案袋,教师不应只是用一个等级分数做出评价,教师可以写一个综合评定,说明学生档案袋的优点和缺点,并概括性地描述学生的能力情况;教师也可以按一定的标准评价档案袋,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三、档案袋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档案袋里收集的内容缺乏条理性

有的学生开始时把所有的资料都收集起来,把每次的作业都放进了档案袋,使档案袋变成了没有条理的放资料的容器。这些纷乱的资料由于缺乏目标和针对性,无法清晰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成长轨迹和发生的变化。

(二)结果性评价的内容投入多,忽视对过程性评价内容的投入

在新课标中,学科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从学生档案袋里存放材料看,基本上是学生的作业以及搜集的资料等偏重于对知识进行评价的材料,而反思、设计方案、创作过程方面的内容较少,这就没有充分发挥档案袋应有的作用。

(三)档案袋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档案袋评价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档案袋内容的收集、编排、保存等工作可以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但是定期的档案袋的展示每次至少需要大约15到20分钟的时间。所以说档案袋的应用让本已十分忙碌的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四、档案袋评价有效实施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

学期初始,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美术评定的方法采用“档案袋评价法”,了解什么是档案袋,应用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有效地使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不同的内容有相对应的分数标准(可与学生共同制定)。

(二)培训先行,定期研讨

教师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势必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的实施效果。这就需要先期对学科教师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同时学科教师还要定期进行集中、研讨,大家一起共同探究、交流、总结出最适合本地区的档案袋评价的方法。

第2篇:美术作业设计方案范文

现今的景观设计必须从培养技术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而个性则是创造的原动力,它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方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而不是用单一化的模式去套用多元化的人。[1]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环节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己确定景观设计任务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设计基地也可由自己选定,教师只是做适当的引导,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更容易出现较有个性的设计方案,形成百花齐放的教学效果。图1、2所示为某游园设计平面及节点示意图,教师只是要求以植物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一个学生选择某市的一块基地进行研究,由于该市的市花是梅花,故以梅花为主题进行设计,构思巧妙,从植物配置、园路安排到小品设计等方面都体现出较强的设计个性;在设计辅导时,不应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甚至允许走一些弯路,要让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方案设计阶段,也不宜规定景观设计表现的方式,模型、手绘及各种软件的应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特点及表现特长自由选择。当然,模式化和个性化的关系是辩证的,如果一点也不谈模式,也就无所谓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了,这样显然也是行不通的。在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走向模式化和个性化两种极端,模式只能是相对固定,个性是在此基础上的尽量发挥,从而真正做到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二、重视提高景观设计的动手能力

以往的景观设计教学中,教师会非常重视景观设计理论的讲解。课堂上,有些教师会根据教材及讲述的条理性,对设计内容、设计方法、风格流派及大师风范等采取系统的方式进行详尽讲解。这种讲授方式突出了理论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比较景观设计作品,但若仅此而已,迟迟不动手,不重视自己的设计方案,就容易眼高手低,整天陷于高谈阔论,成为景观设计的“空谈家”。要让学生知道,景观设计毕竟是做出来的,景观设计课程学习成果的好坏,不以理论说了算。在辅导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习惯于以自己为主,沉湎于景观设计知识讲解的过程;学生则不能觉得教师不讲就无所事事,要改变来上课就是来“听课”的习惯。景观设计课堂应以师生间的互动为重。景观设计的语言是图纸和模型,要引导学生养成想到那里就画到那里、做到那里的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不仅是在进行设计成果表达时要动手,在与教师、同学交流时更要动手。设计辅导时要紧紧抓住能力教育这个核心环节,使资料收集、调查研究、问题判定、地形判读、勘查分析、策划创意、方案综合、决策优化、社会协商、讨论组织、图形表达、多媒体表达和计算机运用等能力同时获得进步。景观设计教学宜采用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项目如是拟定的假题,缺乏真实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老师讲解得再多,学生也没有直观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在一个具体的真实环境中进行设计,这样,地形设计、植物配置、建筑营造、道路交通组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可进行“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如果条件允许,也可结合景观设计竞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图3、4、5为第七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展园设计参赛作品的部分图纸,由学生结合课程设计完成,设计任务书由竞赛组织单位提出,学生兴趣很大,因地制宜进行设计方案构思,在设计阶段查阅各种资料,提出设计理念,根据要求完成各种图纸的绘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方案以“步履3600”为该区域设计想法的基点,让游人从城市生活居住的“盒子”中走出来,步行于3600全景的空间环境中去怀抱大自然,将“精彩园艺、休闲绿洲”博览会展园主题诠释于空间景观中,总体上安排合理,功能、生态、形式综合考虑,节点设计构思新颖、独特。经过这一环节,学生感觉在设计能力上有很大的提高。当然,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并非说可以忽略理论知识,关键在于把握好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关系,要将理论知识付之设计实践,再用设计实践完善自我的理论知识,两者相辅相成。景观设计课程中一些基本理论的讲解是不能缺少的,有一些景观设计思潮如美国城市公园与国家公园运动、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景观设计、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大地艺术景观设计、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解构主义景观设计、生态主义景观设计等非常重要,但授课应不同于一般的史论课,可结合学生自己的景观设计课题,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样能最大地调动学生探究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形式可不拘一格,如师生问答型、随堂讨论型、专题研讨型、课题研究型等[2]。可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由学生参与或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以研究性的思维去查阅资料,通过分析、资料证明、理论验证,提出相应观点和解决方式,让学生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获得进步。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课程设计方案的形成。

三、丰富景观设计相关科学技术知识

景观设计课程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园艺科学、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种学科,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但从教学现状看,学生在学习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艺轻技”的现象,在设计作业中过分重视外观造型及设计成果表现,而忽视相关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从而很难处理好景观与环境、景观与实用性的关系。有些设计作业,乍一看美轮美奂,但只是停留于花哨的表面,事实上难以实现。图6所示的是一个学生的屋顶花园设计方案草图,设计建议移栽大树植于屋顶,并在构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力求营造富有自然意趣的景观氛围,纯从外观上看还是能吸引人的,但实质上这样的方案是不科学的,大树生长需要很厚的土壤层,屋顶上难以满足这一条件,不可能达到设计的效果。中外高端丝巾品牌的包装设计情形能给予很好的启示。国外经典丝巾品牌包装盒多采用经典的方型或圆型,常见天地盖、翻盖、抽屉式三种方式,看似平淡,实则大巧。这种包装便于保护产品、方便运输,消费者打开容易且能久藏;而国内丝巾品牌包装会有多种花哨的造型,表面看来很漂亮,但有些既不能很好地保护产品,运输又占空间,拆开还得费一番功夫。牺牲设计的技术性而求其艺术性,实则本末倒置。其实,设计要同时依赖科学技术和艺术创意,两者缺一不可。光有艺术创意,没有科学技术支撑,景观设计就不能完成,变得虚无缥缈;但只有科学技术,没有艺术创意及美妙构思,也就无所谓景观了。具体教学过程中,除把握好景观设计课程自身的各个环节外,必须加强与其他技术类课程的联系。技术类课程如景观工程学、园林植物学、景观生态学等应该理解为支撑课程,都是为景观设计课程服务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设计的深浅与优劣。教师在设计辅导中应有意识地使学生的所学知识在设计中得到运用,强调景观设计综合知识掌握与运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类课程的兴趣。这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同时能自如地运用实地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辅导时,应同时学习、补充自己的景观设计与其他科学技术知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辅导学生,培养他们形成景观与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园艺、工程等科学的整体观。实地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在讲述具体景观案例时,可有选择性地让学生置身景观实地,让其亲身体验景观与环境,景观与实用,景观与人文等的相协与悖离处,然后悟出景观设计与其余科学技术必须协调的道理。实质上,从目前景观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技术含量在不断增加,教师在安排课程时应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景观设计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都需考虑景观与其余技术的协调性。

四、加强景观设计教学过程控制

以往的景观设计辅导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看重最后的设计成果,即重视正图的绘制,却常常忽略景观设计方案形成的整个过程,对景观设计作业的草图,即作业进行过程中用来研究讨论和调整方案、记录设计过程的构思草图、工作模型、电脑模型等不够重视。教师常以学生最终提交的设计成果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教学和评价将正图放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成为教学和评价的核心,这样给学生带来一种误导,学生会过于关注方案结果的优劣和图纸是否漂亮,而不在意方案是如何形成、如何发展的。其实,不管是经典的文学、音乐、美术等文艺作品,还是流行的汽车、手机、电脑等工业品,虽说最终是以成果震撼、吸引人,但背后莫不经过百千次的修改、调整。景观设计教学中过分强调结果的重要性,最终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其实,从辅导设计的角度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景观设计教学和评价的重心应该从正图转移到草图上来[3]。设计方案的成熟往往需要不断修改草图,教师务必给学生明确各阶段图纸的基本要求,明确逐步完善方案的重要性(图7、8)。强调草图设计整体进行非常重要,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效果图要同时考虑。对草图该有正确的理解,它可以是方案不成熟、考虑问题不全面,但并不等于可以草率,学生交的草图经常有比例失调的现象,有的用线条、色彩修饰图面,掩盖设计不足,使设计草图失去原有的意义。草图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技术语言,应能有效、清晰地表达设计意图。草图设计过程中,方案不可能一步到位,优秀的设计几无一次成型,调整是必须的,方案往往是在曲折往复、不断修改中寻求完善。师生之间的沟通很重要,有些问题必须在互动中解决。除此外,学生之间讨论能起很大的作用,可在每次草图设计完成后实行学生分组互评,不直接告诉其答案,由学生讨论解决,使学生能在与其他同学的设计作品的比较中认识到自己设计中的优缺点,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并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帮互学的竞争氛围。

五、结语

第3篇:美术作业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创造思维 思维领域 美术教学

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把创造技法中的智力激励法、检核表法、缺点列举法、联想发明法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智慧的火花得以点燃,学生创作的单独纹样与以往相比,产生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一批富有创造性的、新颖美丽的图案作业,有效地提高了图案教学课的质量。

一、采用智力激励法,诱发图案创造设想的连锁反应

智力激励法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美国的奥斯本发明的世界上第一种创造技法,也叫集体思考法。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在短期时间内调动极大创造力的方法,它能填补人们的知识空隙。它的特点是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大胆构想,相互激励,互相启发,不批评别人设想,从而达到在短时间内诱发创造设想的连锁反应。

在讲授图案基础――单独纹样这一课时,我先讲了单独纹样的三种构成形式:均齐式、对称式、平衡式,复习了用点、线、面或用三者结合的方法绘制的单独纹样,并出示了二方、四方连续纹样中的单独纹样,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然后教学进入了智力激励法的诱发阶段,我对全班同学简要介绍了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智力激励法,鼓励学生多画单独纹样,特别是多出好点子,多创作一些有创造性的设计方案来。

作业开始,要求学生五分钟时间内在作业纸上至少画三个单独纹样,样式简单不宜复杂。同学们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地设计了各种单独纹样,在第一个五分钟时间内都超额完成了任务,最多的画了8个,有独创性的35个。

接着后座位向前座位递交作业,要求再用五分钟时间在别人的单独纹样下面,把自己新的设想画出来,至少三个。同学们看了别人的单独纹样,大家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从而引起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众多具有独创性的新的单独纹样。

按后座位向前座位递交作业的顺序,一般6~7人一小组,这样用30分钟交换了6次作业,全班52位同学一共画了1672个单独纹样,其中有独创性的223个,平均每人在半小时里做了32个单独纹样。

最后,选择部分同学将自己设计的单独纹样画在黑板上,允许任何同学根据黑板上的单独纹样画出新的单独纹样。以六(5)班为例,单独纹样设计总数以及时间分布见下表:

二、采用检核表法,多角度提出图案制作的创造性设想

为了正确有效地把握创造发明的目标与方向,创造家发明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创造技法――检核表法。检核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创造发明的对象,列出有关的问题,然后一个个来核对讨论,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发明的设想,它享有“创造技法之母”的美称。

我在图案单独纹样教学中,列举了图案制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让同学一一检核、讨论,从多种角度启发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获得新的创造发明的设想。

我提出的问题有:你能否改变设计图案的形状、颜色?在绘制方法上,能否变换一下点、线、面的应有范围?你的图案排列能否更换一个顺序?你的图案能否局部或整个颠倒?在绘制技巧工具上,能否改变传统的方法、材料?你能在平面的纸上绘出立体的图案吗?你的几种设想或与别人的设想能否组合成一个新的设想?

上述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大家一一检核落实,调动了创造思维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突破了旧的框框,产生了大量的有创造性的图案新设计。

三、采用缺点列举法,使图案创造性设想更趋完善

缺点列举法是通过发掘事物的缺陷,把它的具体缺点充分列举出来,然后找出改革方案,而进行创造发明的一种方法。

大自然中十全十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任何美术作品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学生的图案作品由于不够成熟,常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果我们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对美术作业“吹毛求疵”,找出它的缺点加以改进,就会创造出新的作品来。

我在图案单独纹样教学中,也采用了缺点列举法。当新课开始时,我除了事先选好上次图案作业优秀者外,还选取一些一般和较差的作业,发动同学找作业的缺点,请同学指出不足之处。我经常这样提问:“这幅图案如果某个部分稍加修改,是否会更好些?”即使是一些优秀作业,我也引导同学把那些往往是较小的、隐蔽的缺点找出来,进行修改,从而使图案创造性设想更趋完善。

单独纹样的设计,学生常见的病例和指导方法是:在结构上变形不够,过于写实,应进行简化、夸张、添加等手法指导;在形状、排列上对比不够,过于统一,应在粗细、曲直、疏密上加强对比变化;在颜色应用上,对比太强,统一不够,应多用类似色,少用对比色。

当然,学生作业还有上色不均匀、用色过多、边线不肯定等缺陷,对这些缺陷加以改进,作业的质量无疑会得到提高,新的设想也随着涌现。

四、采用联想发明法,寻求图案创造性设想的新突破

由一事物的表象、语词或动作想到另一事物的表象、语词或动作,这就叫联想。客观事物的联系反映在脑中时,会形成相应的暂时的神经联系,以后一些事物的重现会使人想起另一些有关的事物。因此,联想会随时随地在我们大脑中发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联想曾总结了三条基本规律:大脑想起与外来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动作或事物,这叫对比联想;大脑想起在时间或空间上与外来刺激有关的经验、动作或事物,这叫对比联想;大脑受到刺激后会自然的想起同一刺激相似的经验、动作或事物,这叫相似联想。在图案教学中,运用对比、接近、相似联想,能使作业不断创新,产生新的突破,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比联想是一种逆向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在图案设计中,可作如下变化:正反、顺逆、黑白、疏密、冷暖、虚实、色相对比等。这种变化是两个极端的变化,正反互换,相互颠倒。

在美术作业中,发挥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犹如色彩中的类似色和同种色。接近联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而相似联想却没用,相似联想的图案中的范围一般局限于大小、位置、明暗、色彩等一定区域内,而接近联想能改变原图案中的绘制方法、材料等,只不过其变化比较接近。

第4篇:美术作业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评价程序;实施;探讨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可见,这个标准是具有多元和多层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简单地一刀切。简单、粗暴的评价方式,只会挫伤大多数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比如自评、师评,或两者结合等。如何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呢?

一、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美术作业的评价方法各种各样,但其主要为作业的批改与成绩评价,一般发生在课后。在美术作业评改中,如果只是简单地对学生作业进行打分,那么在作业发下去的时候,大多数同学们只是看一眼分数就完事。这种评价美术作业的方法对老师来说轻松简单,但是就失去了美术作业评价的积极意义,学生得到的只是对自己作品成绩的一个反馈,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坏无从得知。因此。这种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对美术兴趣以至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来说很不科学。评改美术作业,应该把批改和点评结合在一起。除此,还可采用一是校园橱窗、校园小报等校园公共空间。可采取鼓励的方式,把学生作品张贴在一些显著的地方。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在橱窗展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很好地调动,作业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二是可以组织参加各级美术类的比赛或者推荐发表到报纸杂志。对于作业完成特别优秀的同学可以推荐发表,参加校内外的的比赛,也可以期末加分。通过这种一定情境下的作品展示,调动学生、老师、家长都参与到有形和无形的评价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美术作业的评改意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恰当运用评价手段

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丰富,因此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欣赏与评述。新课标中对“欣赏・评述”单元提出的要求是: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由此可见,教学目标中了包含了两个层次的活动内容:一是欣赏活动;二是评述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业要求一般就是评述一幅喜欢的美术作品。对学生的评价只涵盖了一个层面,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客观的。欣赏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前的资料查阅和收集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际教学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欣赏讨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欣赏课的作业评价可以是开放型的、创造型的。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评价方面分为资料查阅、课堂表现、作业三个部分。并制作出表格样张,请学生画在作业纸右下角。

2.设计与应用。新课标中对设计应用领域提出的要求是: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我的解读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原理的掌握;二是运用所学知识美化生活。设计应用是一种实用美术,大多与生活紧密相连。所以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经验,有意识地收集生活中的素材。由于实用美术重在创新,具体在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学生创造性意识的培养。为此我把评价分为材料准备(收集各种图表、收集统计数据)、设计创意方案(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是否有个性特色)、合作性(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是否有耐心、细致,持之以恒)、作品(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四个部分。

3.综合与探索。新课标中“综合・探索”领域提出的要求是: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这一领域的学习内容,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强调了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态度,以及利用不同学科间知识,自己设计方案的实践探究能力,并要求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为此,根据活动的阶段,我把评价分为材料准备(资料收集,制作纸张的工具和材料)、课堂表现(能否积极参与讨论、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合作性(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是否有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创新性(是否别出新意表现作品内涵)、作品五个部分。

第5篇:美术作业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手绘技能 艺术设计教学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17-01

一 手绘技能在艺术设计课堂中的重要性

如同素描、速写、色彩一样,手绘技能是艺术设计中比较基础的设计课程,但是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可否认,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开创了新的设计时代,但手绘技能却更具永不落后的设计风采。只有亲手绘制、描画出的设计方案,才能传达给人们最为深刻的共鸣,仅从这一点上说,手绘无可替代。

而在手绘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整体教学的状况和分析。手绘设计技能包含的种类非常多,根据专业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动漫设计等。根据手绘的效果不同,可以划分为马克笔效果图、水彩效果图、彩色水溶铅笔效果图等。这些不同的分类却都需要手绘草图作为支撑。手绘设计草图是设计师整理思路的快速设计过程。这样的手绘技能表达是帮助草图实现思考的重要过程。起初的设计意向是模糊的,只有在手绘的过程中,才能将各种信息涵盖在草图里面。在接下来的深化加工中,将脑海中抽象的图案细化为具体的形象,这样的创意形式是十分有趣的。设计师在回顾整个设计过程中,整个设计方案将会更加生动和深刻。

二 手绘技能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特色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手绘技能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常见的手绘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情况比较多,学生得不到更大的发挥空间。通过笔者对手绘技能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得出,需要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具体如下:

1.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素养

在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素养,教师要着重考虑手绘技能的扎实培养。为了让学生深入到造型设计中,应该多进行手绘的训练。观摩一些手绘设计的优秀作品,举行一些关于手绘的设计大赛等。在日常的课堂上,对一些静物的写生都可以运用手绘的工具,不断强化学生对手绘技能的感知能力。例如,以马克笔手绘工业汽车效果图为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围坐,中间放一个小型的汽车模型,要求学生运用马克笔在十分钟之内对汽车模型做出最简短的手绘描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有时间的限制,学生们在第一时间就需要抓住汽车的特征进行刻画。这个部分能够锻炼学生的手、眼、心三合一的绘画能力。

2.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较高形式形态,它的最终目的是制造美、发现美,对学生该类思维能力需要着重加强。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可以先从设计速写开始做起。设计速写有别于绘画性速写,属于手绘技能的一部分,并且具有手绘设计独有的表现手法。运用设计素描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精细素描、创意素描、虚幻素描等。这些素描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美术教育方面要着重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应试教育带来的更多的是被束缚的想法。为了打破学生的惯有设计思维,设计类教师可以多带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加一些商业案例的手绘创作,以便设计出更加具有设计水平和艺术美感的作品。在学生的设计思维趋于停滞时,我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教学方法:以学生摄影课期间拍的照片为范本,进行自由式手绘作业设计。由于学生拍摄的图片各有不同,将这些图片进行选择,筛选出光线充足、色调和谐的图片进行设计元素的提取。学生需要综合这些设计作品,以“乐”为话题,做出三幅不同的手绘设计。手绘设计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山水、静物、人物,以表现出设计美感、个人风格为最佳。在交作业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这次的作业质量大大超乎我的想象,通过学生真实的体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 手绘技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手绘技能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十分重要。随着“定制化时代”的开始,人们越来越喜欢产品的个性化和唯一化。手绘技能的掌握能够使设计师具备极大的个性优势,其个人专属设计更加明显。并且经过创新后的手绘技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呈现自身的优质想法。在未来,人们更需要贴心的定制设计,以便满足心理对艺术美感的最大诉求。

综上所述,手绘技能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当然,在看到手绘技能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改革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其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广大设计教师要积极探讨改善不良状态的方法策略,找到艺术设计教学的正确发展方向。在不断探索手绘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广大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祖洪丽.刍议职业中学的美术教育[J].辽宁经济,2009(3)

第6篇:美术作业设计方案范文

基于环境设计教学的社会实践性不足、课程评价较单一的问题,文章提出在课程教学中以社会实践为主导、社会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为课程核心,建立起以社会综合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模式,从而增强学生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使室内外环境设计课程模式更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模式;社会实践;评价体系

室内外环境设计是实践性和社会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设计命题较单一,评价体系仅限于教师评价;设计课题作业的评估与社会实际的差距较大,设计专业缺乏社会意义。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性较差,在课题作业中体现的设计构思较为简单,设计范围狭窄,对于设计中功能因素的理解较为肤浅。从深层次分析,这源于学生对现实条件认识不足,一旦接触实际项目,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设计构思难以解决现实问题。笔者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设计学院访学期间,全程跟踪研究室内设计系大学本科三年级一个学期的studio的设计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完全基于一个社会实际项目,教学效果良好。设计任务来自一个实际的养老院旧楼室内改造项目。课程前期基本上是养老住宅的基础资料收集和基本概念认知的过程。在两周以后,学生要汇报总结对这门课程的初步认识,再进行分享交流。学生进行项目实地调研也分为几个阶段的不同内容。首先是项目概览观察,然后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概览观察是对养老院建筑整体风貌特征的认知;测量主要针对具体实施改造的部分收集数据。第二次调研活动是对于第一次调研测量内容进行补充。第三次调研活动非常有意义,学生直接和养老院的老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最直接的方式了解使用者。在设计过程中,被服务方定期参与到学生的设计讨论中,提出意见。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分析、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指导和教师与学生的二元对立逐渐弱化。在学期末学生作业完结时,一方面,教师进行总体的课程评价;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设计成果,通过评判选出待用方案,这一步完全取决于服务方,评价以是否满足社会需求为标准,而不只是教师的个人评判。这是在美国的设计专业里学生必修的一门社会服务课程,我们可以从中反思和借鉴以改进教学。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应该跟随社会发展与需求进行必要的革新。文章主要探讨在高年级设计课程中直接进行具体的社会项目实践,采用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特定的目标课题,对特定地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对设计结果的使用预期进行系统性问卷调查,或通过访谈获得反馈;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创作设计方案;评价成果时,由学生小组之间互评,相关专业教师、授课教师、设计使用者等几方面综合评定。这样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设计的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教学采用以社会实践为主导的方式

1.由以往的虚拟设计课题转向社会实际项目的实践,实现教学与社会现实接轨

目前的室内外环境艺术教学中,大部分设计作业局限于教师布置的虚拟设计题目,尽管高校一直强调设计要结合社会实践,但是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设计课程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师在开课期间没有合适的具体项目作为设计课程的实践练习,有了实际项目却不一定适合该年级的学生,等等。因此,目前设计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在教学中真正将设计与社会实践结合,这才是教学改革的本质。上文提到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学生做项目时必须以甲方意见和现实条件为依据,与教师的课题没有绝对的关系。一些院校以往的设计课题内容一般由教师拟定,设计构思的自由度比较大,几乎不用考虑现实状况,也基本不需要调研,如果需要调研,也只是对与目标内容相似项目的考察性调研。设计方案的形成主要基于学生设计思想与教师指导意见相结合的形式。针对这些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导入新的方法与模式,设计课题采用实际地段的实际公共项目,这样学生的设计从调研到构思再到最后的完善都要考虑实际现状。教师在此环节中,除了传授基本技法之外,还要重点讲授与设计课题相关的专业内容,引导学生调研、分析、与使用者沟通,尤其要引导学生认清设计项目的服务对象和实际需求,加深对实际项目的认识与理解,以转变学生在设计学习过程中的固有思维观念。

2.由个体完成课题作业到培养小组团队合作意识

在以往的室内外设计课程中,基本上是学生独自承担并完成设计任务,学生之间没有沟通,也没有形成设计的合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学生共同调研,互相评价设计方案,甚至可以互相修改方案。通过彼此深入地交换意见,学生可以锻炼学习组织能力,并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3.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分析

新的教学模式倡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建构理论课程的纵向体系框架,真正落实将理论课中的内容付诸设计课程实践。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条框,学生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理论知识。从调研分析、方案讨论到设计完成,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每一个设计实践单元的理论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在设计课程活动之中,使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关联、互动,进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教师在设计实践中讲授理论,让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设计实践中,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掌握理性设计的工作方法。

4.改变授课方式,促进教学有效展开

(1)由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转型为以学生讨论、分析、辩论等探究形式为主的课题学习模式设计教学要突破以往教室里的方案讨论,避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探讨受到局限。新的教学模式倡导把学生的设计理念与构思推向社会,创建一个公共的评价模式体系,鼓励学生带上图纸、模型,在设计服务地与使用者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明确自己的设计意图能否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多种方式表现设计构思与方案在设计课程中,学生通常表现设计思维方式的根本点是形象化的思考和分析,他们把思维活动延伸到外部,通过图形使之外向化、具体化。在设计课程初期,学生大多采用软件制图,以建造模型的方式进行初步设计,但实际上在讨论方案的初级阶段,运用此方法操作较慢,形式较为刻板,难以快速地表达设计思想。因此,教师应提倡学生在设计初步草图、草模阶段尽量使用徒手表达的方式,这样更容易推敲、修改方案,在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换意见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时修改、调整,不断完善方案。在设计完成时,这一过程的图示表达可作为设计构思流程的展示,表现学生设计构思的发展变化过程。

(3)理论授课模式转变为分阶段、有目的的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讲授环境设计理论的时间集中于课程初期,在课程的中后期基本以方案讨论和方案评价为主,这种模式贯穿于设计教学的大部分课程。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处于“积食”状态,新的教学模式会帮助学生逐步“消化”理论知识,在学生设计的不同阶段给予其不同的知识支撑,教师依据不同的设计任务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实现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授。在设计初期的调研阶段,教师应多注重社会学、环境调查学等相关的学科内容;在设计构思阶段和评估阶段,可让学生接触有关环保生态、地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环境评价学等。

二、构建学校和社会综合评估的设计评价体系

在当前的设计教学中,教师选择设计课题,学生进行设计制图、提交作业,教师依据图面问题、构思创意评定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教师的个人情感、主观偏好等因素影响教学评价。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建立起学校和社会综合评价的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在初期设计中,学生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在方案讨论过程中,社会服务对象可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在评价设计成果时,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使用者和学生都可以参与评价,这样就构成了综合多元的评价体系。

1.促进学生在设计中体现社会服务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单向的评价机制往往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对立的状态。依据设计专业特征,学生设计成果的价值难以标准化或量化地衡量。教师相对于学生或许有更多的经验,但教师的评价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观局限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评价体系融入社会,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会设计的社会价值。

2.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设计的社会性意识

以往的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单一的评价模式,学生的设计构思、讨论方案的角度也局限于教师、学生的角度,通常只能形成一些理想化的设计方案。将评价体系由教师的单一判断转变为社会的综合评判,学生从调研阶段就要考虑综合性社会问题,学生的知识、经验、个人能力等都会在设计过程中逐渐得到培养。而设计个体或团队最终要接受使用方的评价,教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只是参与性地评价,只是最终评价的一部分。综合评价基于各个层面的反应,体现出设计的社会性问题,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接受相关社会意识的培养。

结语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环境设计教学由以往封闭、单一、刻板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工作以协调、辅助、引导为主。同时,建立多元的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评价与反馈模式,弱化了师生二元对立的教学状况,在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的过程中,师生合作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设计教学满足社会需求。

作者:王晓燕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项目:

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度校级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第7篇:美术作业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 设计素描 装饰色彩 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64-01

产品造型设计是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主干课程,通过产品设计(原理、制图)的讲授,实际产品(手版制作)的实践,来锻炼学生的创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在步入专业的设计课程之前,每个设计专业都会有与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基础课程的质量好坏会对专业课程带来一定影响。就目前来讲,许多学校的设计教育基本上沿袭美术教育中造型基础训练方式,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相对枯燥、独立,并且缺乏设计思维,设计创意等方面的引导。加上课程之间缺少系统的逻辑关系,使得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不是很到位,下面就以产品造型设计为例来解析一下。

1 概念草图与素描基础的衔接

虽然作为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设计素描已被普遍采用。设计素描作为一门为设计专业量身定做的专业基础课,侧重点不是满足于对自然形体以及空间关系的描绘和再现,通俗地说不是画得像就是好,而是把侧重点摆在了理解物体的结构,然后再主观表达,也就是说比较强调构思与创意,这充分体现了设计的特性。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素描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教授基础课的老师大多是美术类的,难免会走上明暗调子素描的老路,并且形式单一、不外乎临摹和写生,内容也相当陈旧、静物、风景、人物,根本没有体现出设计的特性。

作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之一的设计草图表现,是设计师将自己的想法由抽象变为具象的创造过程,是从抽象思考到图解思考的过渡,需要设计师对其设计的对象进行推敲理解,从而进行表达。在概念草图的画面上往往会出现文字的注示、尺寸的标定、颜色的提示、结构的展示等等,因此与之衔接的设计素描首先要在观察方法上,着重训练学生对于结构和空间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认识物象的内外构造关系,通过全面和主动的观察、分析、提炼、概括而形成整体设计造型感受。其次,在表达方式上,也不需要像传统美术基础那样花很多时间去完成一个长期作业,而应该以中、短期的作业为主。主要通过运用基础的、理念形态的造型语言,用构成的概念来理解物与空间,力图通过这种概括和本质的理解来增强设计造型能力。

2 方案效果图与色彩基础课的衔接

色彩作为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依附于产品的形体,却比形体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可以说“先色夺人”。因此,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众多竞争商品中脱颖而出,通常把色彩设计放在首位。产品的色彩设计也不同于绘画艺术或视觉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它不仅追求视觉美感,表达设计情感,还受到如产品功能,材质和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另外,还要考虑到大多数受众在一定时期的色彩偏好,即流行色的问题。

而一个产品设计方案中,最直观的就是效果图,而效果图的配色又是最先吸引人的地方。作为与方案效果图表现课程相衔接的色彩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和形式可能不是简单地遵循传统色彩基础教学的套路,其目标也不应该是设计师客观和自我感受的结果,而应是在基于深厚理论基础的指导下,针对已知潜在的消费群在生理、心理、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深入地调查研究后,结合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趋势,进行色彩的设计。

因此,一方面在色彩基础的练习上可能偏重于色彩的归纳练习,以及装饰色彩的练习;另一方面,还要有色彩的心理学,流行色研究等理论知识与之配套。配色的优劣不仅与人们的色彩设计经验有关,还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只有在全面掌握色彩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配色方法和技巧,从设计的美感,心理需求和使用要求等多角度考虑,才能达到最佳的配色效果,所以在色彩基础教学阶段打下扎实基础后,在方案效果图表现时,配色就运用自如了。

3 造型基础与手板模型制作

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正式接触专业设计之前,通常要进行设计基础的准备,而目前大多学校的设计基础教育还是沿袭美术教育中设计基础的训练方式,几乎都是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且作为与专业设计相衔接的造型基础,也不管各专业的特点,其教学步骤与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几乎都是通过点、线、面、体来逐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情趣,当然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本身并没有错,并且通过教学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确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但问题在于,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侧重点也不同,比如视觉传达侧重于体面上的点、线、面。环境艺术则侧重于大的空间营造、而产品设计则侧重于用面的转折来塑造形体。如果一概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和步骤,难免会显露出各种弊端来。就拿产品设计专业来讲,专业设计时要涉及到手板模型制作,而造型基础正是为手板模型制作而衔接的设计基础课程。由于产品设计专业的特点,侧重点应该放在塑造形体及面与面的转折上,此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因此,如果按传统造型基础课程来训练、过多地重视平面设计和二维空间的抽象设计,对于产品设计专业来讲就显得有些力量没有用在点子上,而对于学生来讲,需要重点训练的立体造型方面的能力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一定的深度。从而造成在正式进入专业课学习时,就有些显得力不从心。所以作为与手板模型专业课相衔接的造型基础课,一定要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来适当调整教学的重心和模式,比如,适当增加由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从图纸设计到模型制作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力图使学生通过造型基础课程的学习,既掌握了造型基础的基本原理,又锻炼了形状塑造的表现能力。

长期以往,由于按专业知识点来设置课程的传统做法,给课程之间的教学衔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造成了课程群之间的相互脱节,另外,目前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方法,由于受传统美术基础教学模式的影响,形式和内容僵化,陈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已明显滞后。

传统之所以会形成传统,是由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成,所以也不能说传统美术基础教学一无是处,只是根据形势发展,不能再一概按照传统美术基础教学模式来包罗设计艺术专业的基础教学了。而应该根据各专业的自身特点需要,在内容、方式和课时上有所偏重,打造出真正为专业课程衔接的基础课程。

参考文献

第8篇:美术作业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展示设计;实践教学

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日益繁荣,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层出不穷,我国各大城市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会,以上海、北京、广州、大连等城市最为活跃,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展示设计的人才需求量增加,近年来不少高校的一些专业开设了展示设计课程。

一 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我院本专业主要面向湖北省及省新农村等地区,服务于室内装饰设计、展示设计、管理等行业,掌握基础美术、手绘效果图表现、计算机制图、装饰材料与构造、展示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室内装饰工程设计与图纸表现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能在室内装饰行业企业从事设计与制图、家具设计企业及展示设计企业从事设计与管理等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型人才,对于《展示设计》课程技能型人才教学需要掌握项目方案设计、装修材料认知、装修施工工艺、绘图软件快速使用、模型制作等,理论型人才掌握展示设计的发展史、展示设计范畴、设计策划等。

二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展示设计》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如果学生不明白装修材料与施工工艺、不会使用绘图软件、不懂色彩的搭配、不懂灯光的类型与作用……能对某些展品进行展示设计吗?不能,所以该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学习,教学应该有专业特色,对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来说,该课程主要侧重于展览会设计,所以展示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随着现代教育新理念的发展,根据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汲取兄弟院校设计教学的先进经验,为使展示设计教学在培养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中更好地发挥学科的作用,将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增加和更新,对有关内容进行提炼,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课堂教学与社会设计实践相结合,避免僵化式的理论灌输。如表1所示。

三 展示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的应用分析

实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对当今展示设计趋势与现状做到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我们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对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设计,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展示设计。在作业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展示模型设计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1. 参观学习

根据内容,在讲解完展示设计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到展览会进行参观学习,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现场进行实际项目的讲授。学生需要带有目的的参观,避免茫无目的,参观完要求学生写一份参观心得,包括展示设计的理论知识,如:展示主题、空间设计、色彩搭配、灯光设计、材料运用、分析优秀展台等各方面,最好是让学生了解施工过程,如果是小型的展览,可以在展览前1-2天提前到现场参观学习,如果是大型的展览如武汉车展,可以在展览前3-4天到施工现场,通过观看,可以清晰地了解地面、墙面、顶面使用的装修材料及施工工艺,并能了解从最初的展台的搭建到展示道具的安装,最后展品的摆放的正确施工顺序。这样的参观学习使课本上抽象的内容明了化、直观化,学生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2. 项目设计

在教学中,需要充分网络信息和社会资源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项目教学是我们近年来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通过实际项目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规律与方法,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以2012年9月“YOYO卫浴展台设计”项目为例,将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在国际会展中心观看展示场地以及进入实体店进行调研、并登入企业网页,了解该品牌的特性以及企业文化。调研后收集整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设计时,学生根据客户租的展馆场地面积大小、功能需求,企业文化开始展开设计,但却未考虑到在场地右侧有防火门,后面有货梯通道以及防火的门栓,有这样的设施,考虑到展馆的安全性时,在设计时不能遮挡,所以场地后面要留出1米,还需考虑主通道,将展品摆放在靠近主通道能吸引参观者,更好的展示展品,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设计方案,设计时又未考虑客户的需求,客户在不同的城市举办展览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展台风格、展品类型也不一样,如:在武汉,YOYO卫浴针对武汉客户销售,卫浴产品款式与价格适合武汉消费者;在广州广交会,针对国外的客户销售;在上海,主要是招商引资,针对新产品,所以在设计时需要仔细观看场地以及注意把握客户的心理需求等一些方面,从客户的心理需求出发,完成展示设计方案。

通过这样的项目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

3. 模型制作

在2012年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房交会中有很多展区布置了展台,展台上放置了模型,参观者可以通过模型直观简便地找到自己想参观的户型或者有意购买的房产。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当时设计时也制作了模型检测抗震能力,所以对于学生或者设计师来说,可以通过模型和非专业人士交流设计思路,完善设计理念,更新设计手段。

著名展览设计师弗兰克.奥利戈尼曾经说过:“我不是等着平面图出来再做模型,而是模型帮助草图变成平面图,是在三维和二维之间边修正边前进,因为在模型上最容易发现问题。”所以在我校在模型制作实践教学中,学生在项目设计方案基本完成后,根据方案图纸制作模型,在设计方案时学生考虑更好的是造型设计、空间布置、路线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在按照一定比例制作模型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有特色的造型制作出来后连接在一起无法支撑,主要是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力学;在方案设计时研究的色彩搭配,展具色彩、展板色彩、文字色彩、灯具色彩、展品色彩等分别采用什么颜色,通过模型制作后与想象不一样,色彩有的杂乱无章或色彩单一;有些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的模型简单、空洞;在设计方案时对尺寸把握不准,导致制作模型时发现某些区域过窄或过宽等一些问题,空间模型是三维空间,通过模型制作,学生能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处,帮助学生完善设计方案,提高了动手能力。

模型制作实践教学有优点,也存在不足,学生分组制作的模型,不易长期保存,制作的模型不够精细,而且有些材料在美术用品店不易购买,所以室内设计专业积极联系模型制作公司,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去模型制作公司参观学习,提高制作模型的质量。

在2012年暑假期间室内设计专业老师进行了企业调研,通过调研武汉展览公司,了解了展览公司进行投标设计方案基本都是采用效果图,使用3DMAX、Photoshop软件绘制的效果图,所以同时也需要加强设计软件的使用。

四 总结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达到以就业为先的目的。实践教学需要有特色,能吸引学生,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展示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学习、设计展览会项目、模型制作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理解掌握展示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深化学生的设计观念,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展览会装修的材料、施工工艺、设计方法在不断的更新,所以实践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更新,与展示行业紧密联系,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许超. 展示设计[M]. 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 符远. 展示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9篇:美术作业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科院校,空间构成模式,评图室,展览空间

1研究背景

我国广大工科院校普遍开设艺术类专业,而现在工科院校的艺术专业却按照传统工科的教学方式教学,相比艺术类学校艺术专业氛围相差悬殊。为了给工科院校的艺术专业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行主要功能的教室改造或者重置的意义重大。应按照艺术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尺度进行研讨改造。本次研究为了工科院校主要功能空间构成模式提出理论及应用。

2空间构成模式分析

2.1评图室

评图室是建筑系馆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它是提供学生讨论设计作品和教师评阅给分的一个交流空间,对建筑专业而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评图室可结合展览空间,以利于未来大量作品的展示需要。评图不仅仅指的是最后上交作业老师打分,而且是包含老师对设计方案评价与建议的过程。据了解,有的老师可能会在评图的过程中强调设计概念设计理念,或者是空间的体验,空间上的感受,规范上的要求等,也有的老师更注重形体之间的关系。在评图的时候也可以自由的看看其他同学的图,听老师说一下他喜欢的方案,和小伙伴交流交流,接受一些新点子新创意。评图方式主要有封闭式评图与开放式评图两种。这两种形式就好像上学考完试,老师批改的试卷一样,封闭式评图,就好像卷纸上交之后发下的是分数和错误地方。学生作品上有时也许会有老师的评语,给其分析一下优缺点,过程中是没有学生参与的,甚至学生在上交之后就看不到图纸了,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成绩。这种方式有益也有弊,益是保护了同学个人的隐私,即分数可观作业优秀与否,但弊是同学之间得不到交流,也得不到老师对自己作业的指点,使得下次依然会有相同的问题发生。开放式评图则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开评图过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在旁参观。学生要表达自己对方案的设计思想,老师对此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其他学生也可以说出他的看法。这种评图的方式过程虽然比较自由,但只是对于设计方案好的同学来说,相对方案不理想的同学还可以激励他们提高下次设计方案水平,老师与学生对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见解,这种评图的方式能够交换创意灵感,相互交流从而形成好的学术氛围。高校普遍采用开放式评图空间,而开放式评图空间也符合现在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势,不过为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多数评图室与其他功能空间相结合,比如同济大学明成楼的评图环节在加建的中庭中进行,清华大学评图在走廊中进行等(见图1)。

2.2图书资料阅览室

建筑领域的理论知识、现有的建筑分析、各种竞赛作品等这些书籍对于建筑学学生来说占据重要地位。也就是说建筑系的学生需要大量专业性的知识给予理解和采纳,开阔学生思维。所以建筑系的图书资料阅览室是综合性图书馆无法替代的。建筑学学生的方案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查阅资料和案例,吸取资料和案例中的精华用在自己的设计中,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相比整个教学空间,图书资料室需要合理的布置给师生一个良好的灵感来源处。图书阅览室应设置借阅登记区,阅览区,藏书区。读者在阅览室读书有两种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然而客观因素即来自图书阅览室的环境和设施上,故对于图书阅览室的空间划分和图书阅览室的环境设计起着关键作用。在阅览室的空间划分上应按人的生活习惯和大众美感来设计,其可用空间和不可用空间按照适宜的比例划分,从而使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从人的行为尺度及心理感受来确定空间范围。大部分读者喜欢在宽敞和舒适的环境下读书,由于座椅、桌子、书架等对读者行为和视线有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因此合理的运用书架等将图书阅览室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图书阅览室以简洁、亲切、淡雅为宜;地面铺设应考虑防滑,不宜采用硬性材质防止物品掉落地面或者强硬摩擦而产生刺耳的噪声;以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为主要控制因素,过大的建筑空间应适当,人工采光应尽量减少,图书阅览室内人流均匀、不错综迂回、路途距离近以利于读者阅读书籍,资料、图书等资源应尽量齐全,同时还应考虑合理面积的人数指标(见表1),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尽全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关于图书阅览室的采光问题,首先图书阅览室应有良好的照明水平,应该考虑均匀采光,因为关照太强太暗都不利于读书学习,最后应避免眩光给读者带来的影响。图书阅览室的人工照明应该按500lx~800lx来设计。

2.3展览空间

展览空间是建筑系馆的一大特色也是最主要的功能空间。建筑系馆的展览空间和其他系馆的展览空间比所占的比例明显要大得多。建筑学专业比工科专业更偏向于艺术,所以交流灵感非常重要,教学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纸上谈兵,而是交流作品与思想的构思,从而带动艺术气息有利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发展。展览空间也并不只为建筑专业展览其作品,比如清华大学正厅左右两边展览厅放置了能代表中西古典建筑艺术的标志,同济大学展览厅放置斗拱模型等,也起到了对外宣传学院学术水平与研究成果的作用,体现建筑系馆独有的展览空间的一大特色。展览空间不光是用作展览同时也是一种多功能空间,它是学生交流想法寻找灵感的一个平台,学生们在此讨论学术问题,而且评图也经常在展览空间进行。展览空间既是师生交往的空间,同时也是建筑系馆重要的教学空间。展览空间分两种形式,即固定式(见图2)、通过式。图2固定式展览空间图3中央美术学院展览空间固定式,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展览空间特意设计出的一个空间场所,如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馆展览空间位于三楼,四面展板贴上学生的优秀作品,展板之间也布置了桌椅,供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式,这种形式顾名思义是师生通过某个空间时进行观览,结合交通空间布置,如门厅、走廊等。师生经过走廊对墙壁上的作品都潜移默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不断的对建筑学的师生进行艺术熏陶,它的设置不影响大体功能布置又提高空间的利用度,使走廊气氛活跃起来。所以建筑系馆的走廊墙壁大都布置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这也是与其他系馆的不同之处。如清华大学建筑系馆(见图1),走廊刚一步入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整体绿色的风格,天花板用木条做装饰,左右两边的墙壁上贴着建筑系学生的优秀手工模型及其设计方案图,利用柱子与柱子的间隙,在柱子之间设置了900mm高的柜台,以便摆放其他手工模型。走这一路像是带你走进气氛浓郁的学习环境中。中央美术学院的展览空间(见图3),对应着7层8层“回”字形走廊的下方是一个作品展示的区域,使得师生在这个空间进行交流,对于中庭的交流空间的运用达到了极致。

3结语

建筑系是一个培养建筑师的地方,学生从这里开始他的建筑生涯,然而所学习的场所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建筑系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因此建筑系馆对于建筑师的启蒙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生活学习质量也逐渐提高,对环境的舒适安全、方便等诸多方面也越来越重视,本文从评图室、图书资料阅览室、展览空间三个角度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交流对现在的建筑教育越来越重要,空间的布局上也应该多考虑和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间。其次空间尽可能的充分利用,有效的分区就显得至关重要。最后还应考虑建筑系特色、主题化的问题,使师生在建筑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作者:梁滋铭 汪江 刘原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应斐,张吉祥.图书阅览室中的人体工程学研究[D].丽水: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