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虫害发生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多种病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要做好玉米生产,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虫害。根据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消长规律,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和苞叶上,病斑多由中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迅速干枯,影响灌浆,减产可达15%~30%[1]。玉米粗缩病是由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取食引起的病毒病。迟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出苗至九叶期,为易感粗缩病敏感生育期,与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吻合。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时造成死苗。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及茎秆上,最初为淡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玉米螟在当地一年发生3代,1代玉米螟在春玉米上发生,2代、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2]。其他病虫害还有玉米绣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蚜虫等。
2防治技术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种植抗(耐)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采用生态控制、物理诱杀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2.1播期防治
一是选用抗(耐)病品种。如农大108可抗玉米大斑病、粗缩病和黑粉病,中抗小斑病,郑单958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黑粉病。二是播种时,种子要用冷水浸泡12~24h或50℃温水浸泡6~8h,浸泡过的种子摊开阴干,然后用种衣剂或药剂拌种,可防治玉米病虫害[3]。三是减少迟播春玉米和早播夏玉米的播种面积,推迟夏玉米播期,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
2.2苗期防治
防治对象为玉米粗缩病、玉米苗枯病等。根据当地玉米生育进程及玉米病虫发生规律,春玉米应在4月30日以前播种,夏玉米应在6月10日以后播种,以避开玉米九叶期麦灰飞虱危害传毒,从根本上解决玉米粗缩病问题。苗期要重点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外部环境,及时拔除粗缩病病株,减少毒源。玉米苗枯病一般发生在播后至7月上旬,一般可结合田间管理防治,也可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防治1~2次。
2.3拔节期防治
防治对象为褐斑病、纹枯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玉米褐斑病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5kg/hm2,或12.5%禾果利粉剂450g/hm2对水450kg喷雾。如结合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防治,可用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喷雾。有弯孢菌叶时可加5%退菌特,掌握每隔7d用药1次,连续用2~3次。玉米纹枯病田间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水剂或可溶性粉剂112.5g/hm2对水喷施玉米基部,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d左右。在春玉米田1代玉米螟产卵盛期和夏玉米田2代玉米螟产卵盛期,用Bt可湿性粉剂4.5kg/hm2,按药、水、干细例为0.4∶1.0∶10.0配制成颗粒剂丢心或与其他药剂混配喷雾。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花叶株率达5%以下时可以不施药,花叶株率在5%~10%时进行挑治,花叶株率达到10%以上时进行普治,花叶株率超过20%或玉米累计有卵30块/百株以上,需连防2次,可选用辛硫磷颗粒剂135~180g/hm2丢心[4,5]。另外,玉米螟性诱剂的应用效果也很好。及时追肥,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性。汛期注意排水,避免田间积水,降低湿度。
2.4灌浆期防治
防治对象为玉米锈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田间初见玉米锈病病叶时,用20%三唑酮乳油900mL/hm2,或12.5%烯唑醇(禾果利)450~600g/hm2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酌情补治。玉米螟虫穗率达10%或花丝有虫50头/百穗时,先剪去穗顶花丝,再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900mL/hm2对水喷玉米穗顶。当玉米蚜虫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蜜露)时,选用对蚜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小的药剂防治,如24%抗蚜·吡虫啉450~600g/hm2,或10%吡虫啉(蚜虱净)450~600g/hm2,或抗蚜威150g/hm2对水喷雾[6]。玉米收获后,要将秸秆粉碎还田,或集中销毁,以压低翌年玉米螟的越冬基数。
3参考文献
[1]柏新娣,范志军,何香竹.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9(9):36-37.
[2]顾秀艳,王醒.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民营科技,2008(7):98.
[3]张振林.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农家顾问,2007(4):35.
[4]焦素环.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7(7):18-19.
关键词 枇杷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6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131-01
枇杷一年四季常绿,花期为9—11月,当年结果,带花果(>10%)安全越冬,翌年5—6月即可采收果实[1]。但在枇杷开花至果实采收期间常有病虫害发生,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现将该阶段枇杷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枇杷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侵染性病害
一是叶斑病。该病为真菌性病害,包括斑点病、角斑病和灰斑病,病菌多从嫩叶气孔或果实皮孔及伤口侵入,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期落叶,从而导致树势衰弱。在温暖、潮湿环境易发生,1年可多次侵染,梅雨季节发病严重。二是树干腐烂病。该病俗称烂脚病,病原菌尚未查清。初时多见于根颈贴近地面处的韧皮部变褐,病部树皮开裂起翘,逐渐扩大,也可往上蔓延至树干、主枝上,严重时波及根颈四周,导致植株死亡。此外,嫁接苗的接合部也易发生该病。三是炭疽病。炭疽病主要危害成熟果,引起果实腐烂。先在果实上发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果面凹陷,病斑上发生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状,迅速扩展。
1.2 生理性病害
一是裂果病。在果实迅速膨大期,若久旱后骤降大雨,会造成果肉细胞迅速膨大将外果皮胀破,皮肉裂开。该病多发生于树势过旺的徒长树及果皮过薄的品种,北纬25°以南发生严重。二是叶尖焦枯病。该病常导致枇杷极度衰弱,失去结果能力。初时叶尖变黄,后向下扩展,最后呈黑褐色焦枯。病叶轻则约1 cm长的叶尖焦死而变成畸形,重则病斑直径2~3 cm,病株叶片僵化或仅剩叶柄,或提早脱落,导致树上叶片十分细小。三是日灼病。该病主要在果实和枝干上发生,在果实上发生时,果实表现为阳面果肉被灼瘪,病部具有黑褐色凹陷干涸病斑,使果实无食用价值,同时诱发炭疽病。在枝干上初发时,树皮表现为干瘪凹陷、燥裂起翘;后期表现为病部扩大,呈焦块状,深度达木质部,犹如火灼状。长期在烈日下的枝干,树皮容易灼伤。
1.3 虫害
一是梨小食心虫。该虫主要为害果实和枝干的韧皮组织。早期被害的果实多中途夭折;后期被害果实内虫粪多,不能食用;枝干上幼虫蛀入表皮内,啃食皮层;苗木嫁接口愈伤组织也常被啃食,蛀断枯死。初龄幼虫乳白色,后成淡红色,成熟幼虫头部黑褐色,在枝干皮部或嫁接口结白色茧越冬。一般4月上旬开始危害,直至10月上中旬。二是枇杷黄毛虫。该虫是枇杷最主要害虫,多危害嫩叶,严重削弱树势;第1代幼虫也为害果实,啃食果皮,影响外观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幼虫白天在树干或老叶背面进行潜伏,早晨和晚上则爬到嫩叶表面进行为害。发生严重时,该虫可为害全部的新梢和嫩叶,严重削弱树势。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果实采收后,进行修枝,将徒长枝、细弱枝、交叉枝、病虫枝等剪除;初发芽时进行疏芽,只保留壮芽,每隔30~40 cm留1个芽;夏季整枝时,采取拉枝措施,使树冠高度低于2.5 m;秋季整枝时,为了防止封行,将多年生枝条或枝组进行回缩外移,使株间距离超过60 cm。为了防止芦苇、白茅、芒萁骨等恶性杂草蔓延,秋冬季进行彻底清园,以清除落叶和杂草,同时将杂草和落叶进行翻埋处理,以消灭越冬病虫源。结合疏花疏果,清理果园内有病虫害的花穗及果实,刮除枇杷树的老皮、翘皮,并进行集中深埋或销毁[2]。冬季在枇杷树周围除了套种豆科作物外,还可以播种黑麦草及藿香蓟等适应当地的柔嫩、低矮草种作绿肥,实施生草轮换栽培,保护枇杷树周围环境。果实套袋作为生产绿色或有机枇杷的重要措施,可在疏果后尽早进行。
2.2 物理和生物防治
一是物理防治。可以在清晨或傍晚利用害虫的假死性,摇动树干,进行人工捕杀。防治天牛,可在6—8月采取刮除卵粒,冬季采取钢丝钩杀天牛幼虫等措施。为了防止日灼、冻裂及害虫为害,还可采取树干涂白的措施。同时,还可以利用昆虫的生活习性,于每年的5—6月在果园内设置黑光灯诱杀害虫的成虫。二是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如寄生蝇、黄姬蜂、瓢虫等,确保其发挥最大的自然控制作用。在天敌盛发期,尽量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尤其要避免使用广谱有机合成农药[3]。同时,还可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为了防治枇杷园内的梨小食心虫、桔小食蝇等害虫,可在害虫发生期进行监测,使用性引诱剂大量捕杀和干扰害虫,从而实现有效防治。
2.3 化学防治
枇杷春季、夏季、秋季的抽梢期主要有灰斑病、褐斑病、叶斑病、轮斑病、炭疽病、黄毛虫、梨小食心虫和木虱等病虫害。防治上,主要采取杀菌剂+杀虫剂混合喷施的措施,如43%大生富600~800倍液+20%好年冬1 000倍液,或43%大生富600~800倍液+40%巨雷1 000~1 200倍液,或43%大生富600~800倍液+4.5%绿百事1 000~1 500倍液。花期主要有花腐病、叶斑病、炭疽病、木虱、梨小食心虫、桃蛀螟、若甲螨等病虫害。防治花腐病,可选择使用2%加收火500倍液+40%施佳乐1 000~1 200倍液喷雾;防治叶斑病、炭疽病等,可选择使用25%叶斑清4 000倍液,或43%大生富600倍液喷雾;防治木虱、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可选择使用10%安绿宝1 500倍液,或40%巨雷1 000~1 200倍液。防治螨类,可选择使用73%果满园3 000倍液,或2.5%天王星1 500倍液。结果期主要有炭疽病、褐腐病、梨小食心虫、蚧壳虫等病虫害,在防治上,可选用与花期类似的药剂[4]。
3 参考文献
[1] 董云武,邓成忠.大果枇杷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04(2):10-11.
[2] 卢金华,阮宏椿,杜宜新,等.枇杷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4):58-59.
关键词 夏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49-01
近年来,随着玉米振兴计划的实施,玉米生产的快速发展,单产、总产不断提高,颍上县对夏玉米生产非常重视,笔者进行玉米苗情监测和试验示范多年,现将夏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玉米粗缩病
1.1 发生特点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病害。玉米感病后,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病株矮缩,节间粗肿缩短,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结实少,重病株不能抽雄,雌穗畸形,籽粒很少,或者不能结实。
1.2 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适当推迟播期,一般6月10—15日是夏玉米的最佳播期[1]。对播期过早的玉米,在玉米二叶一心期防治灰飞虱最佳,特别是村边、沟边的田块,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或10%啶虫脒300 g/hm2+40%毒死蜱1 050 mL/hm2,对水300 kg均匀喷雾。10 d后进行第2次防治玉米粗缩病。
2 玉米小斑病及叶斑类病害
2.1 发生特点
此类病害包括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叶斑、褐斑病等主要为叶部的斑点型病害,危害玉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小斑点,小斑点连成片,造成叶片枯死。特别是麦收后,播种过早、肥力不足、长势弱的玉米田块易发病。
2.2 防治技术
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病叶率为5%左右),防治药剂可选25%咪酰胺乳油600~750 mL/hm2或25%丙环唑乳油600 mL/hm2等[2]。
3 玉米茎腐病和青枯病
3.1 发生特点
茎腐病(俗称烂茎病、腰烂病)为土传病害,发病初期玉米茎下部叶鞘出现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逐渐扩大侵入内部组织,使茎组织腐烂缢缩,呈深褐色至红褐色,并有臭味,植株倒折。有时植株上部也受害,心叶失绿,萎蔫状,叶鞘与茎秆腐烂易拔出,并有黄褐色臭液。该类病害主要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在高温高湿、土壤排水不良时发病重。
3.2 防治技术
化学药剂防治可用施得乐1 000倍液喷茎基部,用青枯零或青枯停1 000倍液,或金雷多米尔1 000倍液,或康正雷1 000倍液,或盖克1 000倍液灌根[3]。
4 玉米锈病
4.1 发生特点
玉米锈病发生于玉米植株上的各个部位,主要以侵染叶片为主,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和苞叶。斑斑相连后导致叶片功能丧失,提早枯死。
4.2 防治技术
防治时期为发病初期(病叶率5%左右),可用25%烯唑醇乳油375~450 mL/hm2,或25%丙环唑乳油600 mL/hm2等药剂喷雾[4]。
5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5.1 发生特点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称黄斑病,农民叫黄叶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发病后叶片布满病斑,连片时干枯死亡,降低产量。颍上县田间发病始于7月下旬至8月初,发病高峰在玉米抽雄后,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由于该病潜育期短(2~3 d),7~10 d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如遇高温、高湿天气,可在短时期内大面积发生流行,连作田和低洼积水田发病较重。
5.2 防治技术
种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减少越冬菌源,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集中处理[5]。在发病初期,田间发病率10%时喷药防治,可用70%甲基硫菌灵、80%多菌灵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气候条件适宜发病时应在7 d后防治第2遍。
6 苗期主要虫害
6.1 发生特点
地下害虫为害茎基部和根部,常造成缺苗断垄,特别是小地老虎等。玉米蓟马的为害,一般在玉米出苗后1~2片叶即开始盯咬。由于蓟马很小,只有针头大小,农民不易发现,至3~4片叶或4~5片叶时,为害症状表现较明显时,才急于防治。成虫和幼虫多在玉米幼嫩部位为害,心叶处为害更为严重。玉米被害后,轻者叶片扭曲、破碎,重者造成玉米苗顶部分叉,后期不能结穗。玉米螟、粘虫主要是为害叶片。轻者叶片被吃成缺刻,重者整株被食,苗期造成缺苗断垄,危害极大。
6.2 防治技术
对于没有进行拌种或包衣的地块,出苗以后要注意苗期虫害的发生,主要是小地老虎、蓟马、蚜虫、灰飞虱、粘虫、斜纹夜蛾等叶面害虫,一般用2.5%敌杀死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液1 000倍液均匀喷雾[6]。防治玉米粗缩病在采取栽培避害措施的同时,并注意灰飞虱防治,可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0~300 g/hm2,对水450 kg喷雾。
7 玉米蚜虫
7.1 发生特点
玉米蚜虫又叫玉米蜜虫、腻虫,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寄主范围广,为害重且传播病害;繁殖速度快,适应温度广。
7.2 防治技术
清除田边沟旁的杂草,消灭其滋生基地,减少虫量[7]。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600 g/hm2或10%啶虫脒300 g/hm2喷雾防治。
8 玉米螟
8.1 发生特点
玉米螟俗名钻心虫,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籽粒产量下降。
8.2 防治技术
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理玉米秸秆、穗轴、根茬,杀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辛硫磷颗粒剂,或毒死蜱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敌百虫0.5 kg、水150 kg、黏土250 kg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也可用75%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50%或80%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防治[8]。
9 参考文献
[1] 王小梅.运城地区玉米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4):67-68.
[2] 杨玉红,刘长生.玉米抗旱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2):37.
[3] 吴祖幸.玉米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3(1):60-62.
[4] 黄发有,曾昭明.甜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132.
[5] 沈跃鹏,吴欣,赵国建,等.开封市玉米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2(11):111-112.
[6] 陈国平,钱啸风.夏玉米简化栽培技术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1,6(3):13-19.
1.1 种类多、危害重
据调查,危害我市苹果的害虫多达600余种之多,病害100余种,其中30余种病虫常年对果树造成不同程度危害,部分病虫危害十分严重。如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烂果病苹果霉心病、、苹果金纹细蛾、梨花网蝽、螨类、介壳虫类等已成为本区域苹果产区的重要病虫。在大部分果园,苹果轮纹烂果病严重发生年份,果园病果率高达40%—50%,部分果园高达80%,受果树害螨危害果园,常造成大量果树叶片大量提早脱落,秋季萌芽开花,不仅当年产量、质量受到影响,而且往往导致第二年绝产,树势严重削弱,诱发其它病虫严重发生。
1.2 危害时间长
不少病虫从春季果树萌芽开始上树,在苹果树整个生育期内均可造成危害,直到落叶前才寻找越冬场所弃树而眠,每年危害期长达6—7个月。
2 防治策略
2.1 制定防治策略的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是制定苹果病虫害防治策略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3 韩城市苹果病虫害不同时期防治技术
3.1 苹果萌芽前(3月中下旬)
3.1.1 病虫发生特点 1、腐烂病春季发病盛期;2、山楂叶螨出蜇危害期;3、枣尺蠖进入出土羽化期。
3.1.2 无公害治理技术 1、刮治老翘皮、粗皮、腐烂病疤,涂抹843康复剂或21%复生水剂5倍液; 2、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1%复生水剂500~600倍液喷干枝,防治休眠期病虫。
3.1.3 注意事项 1、喷药时要周到细致;2、4月上旬注意霜冻,可加喷康大壮稀土益植素或摩素多维蛋白600~800倍液保花保果,增强树势。
3.2 苹果落花后7~10天(4月中旬至5月初)
3.2.1 病虫发生特点 1、白粉病发生高峰期;2、轮纹病菌和早期落叶病、褐斑病菌始侵染。
3.2.2 无公害治理技术 1、剪除并处理白粉病病梢或卷叶蛾虫梢;2、喷施10%螨除尽或20%螨死净或10.2%满园清2000-2500倍液防治叶螨卵及幼、若螨。
3.2.3 注意事项 1、此期不宜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和含硫、铜复配杀菌剂,以免引起果锈;2、尽量避免使用菊酯类杀虫剂以保护天敌。
3.3 苹果春梢旺长期幼果期 (5月中旬)中熟品种套塑膜袋期
3.3.1 病虫发生特点 1、斑点落叶病褐斑病进入发病高峰期;2、红、黑点病、轮纹病菌遇雨即侵入潜伏;3、白粉病继续危害。
3.3.2 无公害治理技术 1、斑点落叶病、黑点病可用1.5%多抗霉素300~500倍液或12.5%禾果利2500倍液或50%轮斑菌净1000倍液、5%戊康1500倍液;2、70%品润800倍液、80%新太生、42%喷克悬浮剂800倍液,防治褐斑病并可兼治轮纹烂果病、红点病。
3.3.3 注意事项 1、此期是套袋苹果补钙的重要时期,不仅要喷施稀土益植素300倍液,还可根施硝酸钙100~250克/株,也可用美果钙、稀土钙等; 2、金冠等品种极易产生果锈,可混加稀土益植素加以保护。
3.4 果实膨大期 (6月中旬)晚熟品种套纸袋期
3.4.1 病虫发特点 1、苹果早期落叶病、褐斑病危害期;2、轮纹烂果病、红、黑点病仍处于侵染潜伏期;3、桃小成虫羽化产卵。
3.4.2 无公害治理技术 1、金纹细蛾可选用5%灭幼脲、60%必杀等2000倍液进行防治;2、桃小食心虫卵果率达1%时,用2.5%功夫、25%桃小除尽2000倍液或5%来福灵3000倍液进行防治。
3.4.3 注意事项 1、套袋尢其是套纸袋前喷施1.5%多抗霉素是防治红、黑点病及提高果品质量的最佳选择。2、此期是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防治的关键,应高度重视。
3.5 果实生长期(7月中旬)
3.5.1 病虫发生特点 1、果实出现烂果病斑;2、褐斑病、斑点落叶病进入秋季侵染发病盛期。
3.5.2 无公害治理技术 1、轮纹烂果病应选用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如多菌灵、花麦特等进行防治;2、早期落叶病可用1.5%多抗霉素、70%品润、12.5%禾果利等进行防治并可兼治红点病。3.5.3 注意事项 1、防止中熟品种生理落果,可喷施300~500倍防落素。2、叶面喷施稀土或摩素、磷酸二氢钾,增强树体抗病力。
3.6 果实生长期及中熟品种近成熟期(8月中旬)
3.6.1 病虫发生特点 1、轮纹烂果病、黑点病进入发生盛期;2、早期落叶病发生严重,出现早期落叶。
3.6.2 无公害治理技术 1、继续加大烂果病防治力度。2、注意防治二代桃小,可选用2.5%功夫、4.5%高交氯氰菊酯、5%来福灵、30%桃小灵等。
3.6.3 注意事项 1、叶面喷施或根施硝酸钙,也可喷施美果钙,钙中钙等,混加20~30ppm比久防裂果;2、幼树果园要注意防治蚱蝉,及时剪除产卵枯枝。
3.7 果实着色期至成熟期(9月中旬)
[关键词] 大棚蔬菜 病虫害 影响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58-01
伴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蔬菜面积也不断地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实现年度周期老虫害的发生频率增加。经过调查,各类蔬菜有几百种害虫疾病,发生较重的有几十种,如瓜类霜霉病、番茄早疫病、蔬菜蚜虫、红蜘蛛、斑潜蝇等病虫害。并且发病频率明显增高,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一、大棚蔬菜几种新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增加主要发生在害虫和害虫时量,温室蔬菜。因为蔬菜大棚早春栽培和秋季栽培,病虫害的早期和延迟的同时由于目前的温室蔬菜种类繁多,许多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也增加了。病虫害延迟时间,延长蔬菜病害发生期,更可能导致减产,病虫害发生更容易控制,危害程度减轻,但种类增多;病害主次发生变化。
在环境温室蔬菜栽培和露地栽培的环境条件是不同的,温室栽培有利于蔬菜周年生产与供应,而且对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温室栽培的快速发展,害虫和疾病的明显增加,损伤的程度加重,并提供了细菌和昆虫源于露地蔬菜。
二、土壤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温室栽培蔬菜种类单一,有限的地区种植,作物轮作、连作是不可避免的。从分泌物质和根菜类蔬菜根产生的残渣,微生物逐渐失去平衡,增加病原体的数量导致疾病的发生。温室土壤比在田间土壤吸收较少的光,高温和高湿度,病原体快速增殖,生产和抗病品种缺乏,例如新的甜瓜枯萎病害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零到星植物常见病害只需要4~5a时间。在大型大棚连作,蔬菜根结线虫病是只有3~4A,这对于许多种类的蔬菜生产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番茄青枯病,草莓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分布在各种蔬菜地区,伤害不断地增加。
各种植物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主要的传染源,是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死亡率的户外环境的细菌,在植物生长季节的感染,发病的程度较轻,仅在局部地区季节性疾病传染。但在温室栽培,病原菌可安全越冬,而且它的发生已成为温室蔬菜生产的发展的大敌。如瓜类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蔓枯病,黄瓜,辣椒,韭菜疫病,番茄叶霉病,早疫病,豇豆及菜豆锈病,芹菜叶斑病,各种蔬菜灰霉病腐烂,草莓,草莓白粉病。此外,幼苗猝倒病由立枯丝核菌能在土壤中越冬,所以经常在老苗圃苗床严重产生,甚至毁苗,耽误收成。
三、大棚蔬菜病虫害科学防治的对策
1.重视对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研究
准确把握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技术专家的技术指导,一定程度的提高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减轻病虫危害程度。在温室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疾病和蔬菜害虫对当地的天气预报,可以指导温室蔬菜种植户有一个时间控制,减少盲目性和农药浪费,增加收入,还可以防止温室蔬菜病虫害暴发和流行。
2.加强农业防治和土壤综合治理
仔细选择抗病品种,适时移栽、育苗、作物轮作,施足底肥和其他农业防治措施。这是疾病控制的基础,对疾病的控制和植物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品种的选择应注意其产量高,适应性强,有选择性地种植,更需特别注意抗病虫和抗害虫。应该注意对嫁接技术和换土的综合管理,合理轮作以及土壤消毒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确定播种期,如黄瓜病虫害较多,一般不超过三年连作。为了避免蔬菜连作单种和避免类似的蔬菜连作,适当的安排,采取多种形式的交叉种植。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蔬菜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3.注重生态调控
温室大棚的温度高,湿度大,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但我们也可以充根据温室保温温度迅速通风性能,和其他手段以达到生态控制的目的。例如,可以选择中午关闭温室,当大棚的温度上升到50℃达到2小时后,消灭细菌。同时,还可以根据温度和湿度指数的生态控制的要求,控制好的早上、中午上和晚上的温度和湿度,当然,还需要注意水管理,水不能雨天浇水,必须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注意防潮,以达到对控制该病的产生和发展良好的效果。
4.采用高科技蔬菜种植技术
运行各种新型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种植蔬菜病虫害防治水平。使用新的药物,如提高抗害虫克露明星效应,尤其是在连续的降雨中的应用,这种药物可以提高预防效率,降低成本。大中棚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在施肥应注意对氮肥要适当的控制,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等,根据施肥品种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再就是温室的消毒,在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枯枝残叶,蔬菜残留消除或移栽,并将所有棚消毒。消除病害在土壤中的存活。
5.空气湿度的影响
在寒冷的季节,空气相对湿度比较高,在屋顶,墙体结露可以分散在植物上。导致在高湿度的环境中,降低阻力,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但适合多种病原真菌,细菌侵染和繁殖。如黄瓜霜霉病。如果发生的危害传播迅速,常引起流行,造成作物减少。上述疾病损伤加重,都与高湿度环境有紧密的联系。
四、小结
温室大棚蔬菜栽培由其特定的环境,害虫疾病比普通的土地更严重。因此,做好温室蔬菜害虫的防治工作,必须确定温室蔬菜病虫害的病因,采取科学的措施,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收成。总之,疾病和温室蔬菜病虫害的科学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农民能够根据植物病虫害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我们将能够实现科学的效果,保证大棚蔬菜有一个良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要严把“五关”[J].现代农业科 技,2007,(4).
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果树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桃小食心虫:长期以来,桃小食心虫是苹果主要害虫之一,虫果率最高达48.5%左右。从2000年普及推广果实套袋后,减轻了桃小等蛀果害虫的危害,但由于果农认识问题,套袋多用在富士品种上,一些多品种混栽园,未套袋的品种仍达到2%左右。
腐烂病:腐烂病是枝干性病害。即使果农实施科学管理,腐烂病病株率依然发生在10~15%左右。但是随着树龄的增长,树体抗病力逐渐下降,遇到低温冻害或栽培管理不善,腐烂病的发病率还会提高。
苹果叶螨、蚜虫:宜川位于渭北高原、黄河沿岸,一般春季少雨干旱,5月份以后气温渐高,升温快,7至8月雨水增多。5、6月高温干旱的气候特点,使得叶螨、蚜虫繁殖加快。近年来,随着“绿色防控”工程的实施,叶螨和蚜虫类的危害相对减轻。
早期落叶病:近几年苹果早期落叶病在我县普遍发生,大流行年份感病品种病叶率达80%以上,果农注重前期预防和后期治疗两个关键环节,并且选用高效低毒杀菌剂,有效遏制了早期落叶病的流行发生。
果树次生性和偶发性病虫害的危害加重:
锈病: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的变迁,大量的柏树植入公路两旁、景区周围、坟林墓地距离果园较近,为锈病的病原越冬创造了有力条件,锈病发生较为严重的果园,平均病叶率34.1%,最高达58%,且加大了防治难度。
金纹细蛾:果园用药种类的变化以及富士系品种的引进是金纹细蛾良好寄主,因而危害程度亦在逐年加重。
介壳虫:主要有球坚蚧和草履蚧两种,由于个体微小,分散固着在树上时间短,另一方面用药不当对天敌杀伤力严重,单靠化学药剂不容易控制,虫株率不断呈上升趋势,偶尔成灾。
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基本思路: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选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
综合措施:
加强农业防治措施。科学施肥、科学管理。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叶转果是苹果优质生产的关键技术。冬、夏修剪做好清园工作,抓好树干涂白,防治休眠期病虫害。
全力推广物理生物防治措施。2006年以来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绿色防控示范区,目前建立示范区8个,共4090亩。引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525台,太阳能杀虫灯487台;黄色粘虫板14万块;金纹细蛾性诱剂1.2万个;捕食螨20.5万袋;果园种草0.55万亩;新农药试验示范2.3万亩;诱虫带20万个。
安装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特性。将害虫杀死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每50米一盏灯,距离地面1.8米。连续两年7月份的跟踪调查,诱杀结果为:杀虫谱广、诱杀量大。诱杀的害虫种类为7目18科40多种。共诱杀害虫5514头,平均每台灯日诱杀量为177.87头,少则26头,多则322.5头。诱杀天敌366头,益害比1:15.1,占诱虫总量的6.63%。诱到的害虫鳞翅目占总量的57.4%,鞘翅目占42.2%,其它占0.4%。据田间调查,灯控区食心虫蛀果率下降46.8%,金纹细蛾百叶危害率下降38.4%。灯控区减少用药次数2~3次。
悬挂黄色粘虫板。利用害虫的趋黄性于每年5~9月,全园悬挂黄色粘虫板,有效诱集蚜虫等趋黄色的害虫,减少喷药次数。通过5天、10天、20天观察记载,每块粘虫板两面诱杀有翅蚜分别达到1043头、2227头、2976头。
悬挂性诱芯。每年4月中旬,在果园内每亩悬挂金纹细蛾性诱芯3~4个。经过6~8月底的调查,每天每盆诱杀数量0.8~27.96头;同时摸清了金纹细蛾发生规律,每年发生4~5代,第一代6月上旬,第二代7月下旬,第三代8月中旬,第四代9月中旬,危害严重为二代、三代。田间示范调查,投放金纹细蛾诱芯的田块百叶危害率为3.6%,未投放的田块百叶危害率为8.3%,诱杀效果极为明显。
以螨治螨。示范推广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由于气温高对捕食螨活动影响、挂前基数大、降雨天气多等因素,影响防治效果。
树干绑诱虫带。每年8月份树干绑诱虫带有效诱集越冬害虫在带内越冬,减少来年的病虫越冬基数。
果实套袋。果园实行全园套袋,避免食心虫、烂果病、斑点落叶病等直接侵害果实,增加果实着色,改善外观,降低农药残留量,减轻果实的病虫害,减少打药次数。
天敌的保护与利用。天敌保护利用的途径,一是避免采取对天敌有伤害的病虫防治措施,特别是减少广谱性有机合成农药的使用;二是要注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多样性,为天敌提供转换寄住和良好的繁衍场所。
苹果无公害综合防治关键时期
3月中旬~4月上旬(果树萌芽期)。进行清园。主要铲除越冬病菌和虫、卵,刮除粗老翘皮,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病残僵果、病虫枝稍等。刮除腐烂病,防治白粉病、蚧壳虫、红蜘蛛、蚜虫等,选用石硫合剂、治腐灵、施纳宁、乐斯本、菌立灭等药剂。
喷45%施纳宁50倍液、波美5度石硫合剂。
2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
40%蚜灭威乳油或乐斯本1500倍液。
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
5月下旬~6月上旬(套袋前)。防治早期落叶病、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蚜虫。
大生M-45800倍液或80%必得利600~800倍液。
辛脲乳油或灭幼脲3号1500倍液或蛾螨灵2000倍液兼治害螨。
套袋果要在套袋前5天喷一次甲托8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
灭幼脲3号杀桃小食心虫卵有特效。黄蚜一般不用专治。
7月中旬~8月下旬(套袋后)。防治果实及叶部病害;食心虫、毛虫等鳞翅目害虫。
80%比得利800倍液或1:3:200倍波尔多液交替喷一次,或大生M-45800倍液。
下转第095页
上接第102页
斑点落叶病重的加喷一次1.5%多抗霉素300~500倍液。
喷1~2次辛脲乳油或灭幼脲3号或阿维菌素。
30%蛾螨灵2000倍液。
甲托、多菌灵对早期落叶病无效,多抗霉素不要与波尔多液混合。
9月~10月(采摘期)。防治果实病害、采前落果;烂果。
70%甲托或多菌灵、多霉清800~1000倍液。
甲托800倍液加氨基酸(腐殖酸)类微肥。
只有含井岗霉素的多菌灵才对烂果病有效,灭幼脲类对桃小食心虫卵有特效。
采收后~落叶。防治越冬虫害及病源。
40%蚜灭威或毒死碑乳油1500倍液。
落叶后清扫果园,全树喷一次50倍施纳宁。
(作者单位:
1.兰红霞:陕西省宜川县农业中心;
2.杨婧:陕西省宝塔区植保植检站;
>> 浅析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 枇杷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毛竹病虫害发生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 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论述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民和县脱毒种薯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对策 绥德县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预防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 安康市无公害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对策 信宜三华李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设施蔬菜关键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配套综合防治措施 均州名晒烟苗期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葡萄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露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薯类病害简介[EB/OL].(2015-03-14)[2016-12-01].http:///link?url=eajAtYKB1-Fxl9cYA0uLC47L9SHoOduosLoU4Isw
Mq_70dpKNcubT-GmVVXJwSJyetQmfCwsYSRtw3SiUKT36s6o9YllyU
4E1_E7EO6hBbC.
[3] 孙彦萍.榆中县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探讨[J].甘肃科技,2008(5):141-143.
[4] 曹晓媚,赵克文,林伟锋.柞水县马铃薯病虫害防控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13(5):164-166.
[5] 关铭轩.北方常见薯类病虫害防治[J].北京农业,2012(21):96-97.
[6] 董风林,郭志乾,马桂艳.固原市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J].中国马铃薯,2007(4):238-239.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河南泌阳
玉米病虫害在泌阳县发生的种类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褐斑病、粗缩病、矮花叶病、茎腐病、玉米螟等[1]。现将其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发生特点
1.1病害发生特点
一是玉米叶部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褐斑病、弯孢叶霉病等,主要侵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以叶片受害最重,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在田间,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蔓延到上部叶片,症状为叶片上产生大小不一的黄褐色、褐色的病斑,损害叶片绿色面积,严重时病斑密布,愈合成大斑块,造成叶片干枯,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二是病毒病。主要有粗缩病、矮花叶病。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多在玉米5~6叶时出现,病株叶色浓绿,叶片宽、短、硬脆,且密集丛生,植株生长缓慢、矮化,仅为健康株的1/3~1/2,病株根系少而短,易拔起。矮花叶病主要由蚜虫传播。主要在玉米幼苗至抽穗前感病,叶片是条点花叶状,显出黄绿相间的条纹症状。三是玉米茎腐病。一种是真菌染引起的茎腐病,一种是细菌性茎腐病。真菌性茎腐病又叫青枯病,其症状特点是地上部分萎蔫,叶片自下而上或向上而下突然青枯,叶鞘基部变为褐色,并有萎缩现象,茎基3~4节明显失水,逐渐干缩,果穗下垂,根部空心变软,须根减少,皮层易剥离。最后全株干枯,严重时不能抽穗。此病的发生与玉米的生育期和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主要在灌浆末期至乳熟期发生,如遇低温多雨天气、光照不足或雨后猛晴、排水不良,土壤积水,影响根系生长,会暴发此病。细菌性茎腐病又叫茎基腐病、烂茎病,发病初期在玉米茎基部的叶鞘上,出现梭形、水渍状淡黄色病斑并逐渐扩大,向叶鞘内加深发展,侵入茎秆,使茎秆腐烂,病部软化发粘,有腥臭味,重者病部下陷,使玉米倒折死亡,其他部分常不表现症状。
1.2虫害发生特点
一是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多食性害虫、钻蛀性害虫,初龄幼虫集中到玉米心叶中蛀食,心叶被穿蛀,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这是玉米螟造成的典型为害状[2]。雄穗抽出后,幼虫就钻入雄花中为害,雄花衰老后,继续食害其穗柄,往往造成雄穗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即转到雌穗为害,取食花丝和嫩茎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嫩籽粒。有的则蛀入茎部,虫孔外常有锯末状虫粪。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熟,造成减产。玉米螟在泌阳县1年发生3代,第2代和第3代幼虫为害夏玉米,7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危害盛期。二是蓟马。主要集中危害玉米心叶,初期玉米心叶长出后,表现失绿、叶尖和边缘干枯,叶片上布满白色长条状斑点,心叶发粘,后期成秃玉米,心叶干枯,上面有光亮的胶状物。玉米3~5叶是蓟马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三是蚜虫。俗称腻虫。苗期蚜虫为害心叶,受害严重时造成死苗,穗期因蚜虫排泄“蜜露”而引起煤污病,在叶面形成1层黑色霉状物,使玉米减产。玉米蚜藏于心叶,在叶面不易找到,随着心叶的展开,玉米蚜也转移至新生叶为害,同时展开叶面可见到1层密布的灰白色脱皮壳。蚜虫苗期可与粘虫、斜纹夜蛾、蓟马等害虫混合发生。
2 综合防治技术
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以降低田间温度[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浇水施肥,分期培土,雨后及时排水,中耕松土,降低田间湿度,可以减轻病害发生。在玉米定苗时,除去有虫苗,并带出田块;发现粗缩病、矮花叶病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株,减少翌年侵染源。二是药剂防治。5月结合防治麦蚜等害虫喷药兼治蓟马,以减少其向玉米苗转移,玉米苗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吡虫啉防治蓟马和苗蚜,兼治粘虫、斜纹夜蛾、蓟马等害虫。玉米心叶期,花叶率达10%时,应进行全面普治,不到10%可挑治。用呋喃丹颗粒剂施入喇叭口,或用辛硫磷灌心叶,菊酯类农药滴心,这是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时期,同时兼治蚜虫。玉米抽雄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25 g/hm2叶面喷雾1~2次,防治叶部病害。玉米抽雄初期,用抗蚜威、速灭杀丁等喷雾防治蚜虫。打苞露雄期用敌百虫灌药,杀死雄穗中玉米螟幼虫,用敌敌畏点滴雌穗顶端花丝,杀死雌穗中的幼虫[4]。及时防治蚜虫、灰飞虱,以防传播病毒。茎腐病在玉米授粉后20~25 d,用50%福美双800倍液,或3%广枯灵500倍液250 mL/株灌根防治真菌性茎腐病(青枯病)。防治细菌性茎基腐病可剥开发病叶鞘,然后用石灰水(即熟石灰500 g加水2.5~5.0 kg)涂茎可控制病害的发展,也可用硫酸链霉素4 000~5 000倍液喷雾。
3参考文献
[1] 王海洋,王玉洁,赵岩涛.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04(6):49.
[2] 汪丽华,杨春梅.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5):155.
关键词 茄子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海南乐东
中图分类号 s436.4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75-02
茄子是乐东县冬季南菜北调瓜果菜种植生产品种之一。因为茄子比其他瓜果菜种植管理相对粗放,供应期长,价格适宜,所以种植茄子面积逐年增大。近年来,茄子生产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影响,造成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现将乐东县茄子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绵疫病
1.1 发生特点
绵疫病是乐东县茄子主要病害之一。病菌卵孢子借助风、雨水或昆虫侵染接近地面的果实引起发病,最后果肉变黑腐烂;同时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孢子囊释放出卵孢子再借助风、雨水或昆虫传播,重复侵染,扩大危害。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葫芦科作物轮作;采用高畦栽培,覆盖地膜可阻挡土壤中病菌的地上传播,及时排除积水,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性;及时整枝,适时采收,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沤肥。
1.2.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1∶1∶15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防治,每7 d喷1次,连续喷3~4次。
2 褐纹病
2.1 发生特点
褐纹病由褐纹病病原通过风雨、昆虫或农事活动传播,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危害茄子茎基干、叶片和果实,造成枝条枯死、烂果和落果。
2.2 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选用无病或种子用温汤浸种;加强栽培管理,进行合理密植,多施磷、钾肥,注意清沟排除积水,及时整枝和摘除下部的老病叶;发病严重的地方,实行与非茄科、葫芦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1-2]。
2.2.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150倍波尔多液喷施,每7 d喷1次,连续喷3~4次。
3 黄萎病
3.1 发生特点
黄萎病是病菌从茄子根部侵入,在导管内繁殖,随植株体液传播,并产生毒素,破坏茄子的代谢作用,叶片枯黄脱落,茄果僵化不长,最后引发茄子植株死亡。
3.2 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的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温汤处理种子;实行与非茄科、葫芦科作物进行3~4年的轮作;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加植株抗性;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烧毁或沤肥[3]。
3.2.2 化学防治。重病田在翻土前用多菌灵45 kg/hm2撒施,翻入土中放置更好;发病期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0%敌克松1 000倍液等药剂喷施或灌根。
4 青枯病
4.1 发生特点
青枯病是茄子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等传播,在维管束导管内繁殖并扩展;发病初期局部叶片出现萎垂,后逐渐扩展到整株枝条上,枝条里面的髓部腐烂空心,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更为严重。
4.2 防治措施
4.2.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或者与水稻轮作;增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积水,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中撒施石灰,防止病菌扩散;利用抗病砧木嫁接,增强抗病能力。
4.2.2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用农业链霉素180 mg/l,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氧铜水剂300倍液灌根,每隔7 d灌根1次,连续灌3~4次。
5 美洲斑潜蝇
5.1 发生特点
美洲斑潜蝇是乐东县茄子种植生产的主要害虫。美洲斑潜蝇在乐东县1年可发生22~24代,并且世代相互重叠。以成虫吸食叶片汁液,并在叶肉里产卵;幼虫在叶片的上下表皮之间蛀食,造成弯弯曲曲的隧道,隧道相互交叉,逐渐连成片,导致叶片光合能力下降,使叶片过早脱落或枯死,茄子虫株率达100%,叶片受害率达70%,产量损失一般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5.2 防治措施
5.2.1 农业防治。与除了茄类、瓜类、豆类之外的作物进行套种或轮作;适
当疏植,增加田间通透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植株残体集中深埋、烧毁或沤肥;同时将表层土深翻,可降低蛹的羽化率。
5.2.2 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应用黄色粘板或黄色粘纸诱集成虫,每15 d更换1次,以降低虫口基数。释放寄生蜂进行防治,也可以降低虫口基数。
5.2.3 化学防治。可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25%斑潜净乳油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隔15 d喷施1次,连续喷3~4次。
6 蓟马
6.1 发生特点
蓟马以若虫、成虫锉吸茄子的心叶、嫩芽、幼果的汁液,使被害植株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生长点萎缩以至枯死。幼果受害后,果皮粗糙,长有锈斑,直接导致茄子产量、质量下降,商品性降低[4-5]。蓟马在乐东县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为害,蓟马具有繁殖快、世代更替快、容易发生成灾等特点,因此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6.2 防治措施
6.2.1 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此外,勤浇水灌溉可以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
6.2.2 物理防治。用蓝虫粘板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基数。
6.2.3 化学防治。选用啶虫脒、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虫啉、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进行喷杀;用内吸性和触杀性2种药物相结合,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活动习性,在傍晚重点喷洒花、嫩芽、幼果等幼嫩部位。每种药剂不要连续使用超过2次,以免产生抗药性;隔7 d喷药1次,连续喷3~4次。
7 蚜虫
7.1 发生特点
蚜虫以成虫携带若虫聚集在茄子的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幼嫩部位刺吸汁液为害,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并可以传播其他病毒。
7.2 防治措施
以药剂防治为主,应注意选择对天敌安全的农药,尽量将蚜虫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7.2.1 农业防治。清除田间及附近的杂草,以减少虫源,并且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蚜虫发生危害。
7.2.2 物理防治。应用诱蚜黄色板诱杀成虫。
7.2.3 化学防治。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 d喷施1次,连续喷3~4次,为了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各种农药交替使用。
8 参考文献
[1] 范慧霞,宋绍芳,王蕾.茄子褐纹病发生症状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09(8):87.
[2] 曹春田,臧学斌,张棋,等.茄子褐纹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j].河南农业,2006(3):27.
[3] 巴年来.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安徽农机,201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