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51―01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点
1.多媒体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但是很多教师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语文课上不出语文味,令学生失去学习语言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景,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2.多媒体能由静变动、化抽象为形象,突出教学重难点。文学界有这样一句老话:任何一个生动的比喻都是跛脚的。其原因,一是语言文字毕竟是抽象的符号;二是一个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的学生去理解有些有深奥生活哲理的比喻句是困难的。因此,要学生去理解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是更困难的。由于课件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变具体,静态变动态,使原来枯燥的课本内容更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去主动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多媒体所包含的虚拟技术能超越时空,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适时使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由符号到形象的转换,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
3.多媒体能增大课堂容量,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了课堂教学对时间的利用率,从而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其次,它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减少信息在大脑中转换,能够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以住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后,多管齐下,强化记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多媒体能诱导、激励、唤起学生感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原则
多媒体手段引进语文教学课堂,这是时展的必然,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近年来的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管教材特点,无视目标主次,特别是公开课,几乎无多媒体就不能上,而且评课时也往往会把有无使用多媒体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于是多媒体便被滥用了: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因而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为了让多媒体恰到好处地运用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特别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选择适量的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以为,多媒体的应用应遵循下面几条原则:
1.符合语文认知规律原则。多媒体应以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为前提,注重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要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语文认知规律。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这种语文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以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情况,这完全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另外我们也看到为追求辅助教学的课件美观,有的课件采用了大量无关的图形、图象、音频等信息,冲淡了主题,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必须明确,多媒体CAI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它同样也应该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符合语文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语文认知规律。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思想品德;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071-02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与教育形势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集图片、动画、视频、影像、文字、声音等多种素材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生动活泼、逼真形象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原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提升学生心理品质、道德情操,掌握正确思想方法,了解基本国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功用,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全新的教学理念与三维教学目标。
但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两面性,运用得当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成为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走向现代化教学的对立面,成为教学的干扰,而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与教学效果的增强。通过长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笔者认为要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1 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积极的认知倾向。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以愉悦的心情与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整个学习就会成为一种享受,学生就会展开愉悦轻松、主动而又积极的探究活动,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基础。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以学生所喜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多媒体所呈现的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能够调动知识储备、情绪情感等展开主动的学习。这就需要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多用点儿心,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因素,要全面了解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等,以此来选取素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形象性
初中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刚刚形成,他们获取信息仍然主要来自于形象直观的感性事物。而思想品德课多是一些行为准则,具有相对的抽象性,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空洞的理论说教,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这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科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间的矛盾,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感性事物来表现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在学生与学科学习间搭桥铺路,让学生从这些直观事物与真实事例中获取大量的感性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3 学科性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思想品德课本身服务的,思想品德课本身的学科特点不可动摇。在制作课件时要突出学科特点,一切以此为中心来选择素材进行课件的制作。如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片面追求趣味性与形象性等这些外显行为,而忽略其学科性。对于素材的选取只要与教学内容有关系,够有趣、够华丽就通通采用。制作出来的课件如同一盘散沙,没有中心,只有华丽的外在形式。这些确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氛围也异常活跃,但是课后学生所能沉淀下来的究竟有多少呢?学生所记住的只是这节课如何有趣,而对于知识本身记住的却非常少。试问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是教师所追求的吗?
在制作课件时,教师要考虑到其本身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一个中心,那就是思想品德课本身的学科性,否则整个教学如同走马观花,还不如不用。对于各种素材的选取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地呈现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转移到思想品德课知识本身上来。以这些外在形式来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引起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与探究,使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
4 主体性
新课改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一大跨越。现代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让多媒体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认为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便是践行了新课改,实现了现代化。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变成了屏幕,将粉笔变成了鼠标,学生依旧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这与传统教学并无本质的区别。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教学的主导性,要为学生的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预留空间,为教师与学生间知识的互动与情感的交流预留空间,不要整节课都被多媒体塞得满满的,为多媒体所忙,为多媒体所累。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进展来科学调整多媒体运用的时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开充分的交流与积极的探索。
如在学习诚信是金时,在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说课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的思考与交流预留时间,要让学生结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具体实例来谈一谈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什么是诚信,体会守信与无信的后果,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是多媒体教学所远远不能达到的。
5 时代性
思想品德课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实用性、生活性与时代性。运用多媒体并不只是将纸质的教案变成电子课件,不是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立足教材,整合教材,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达到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尤其是要引入一些时事热点、社会所普遍关注的话题、国际形势等,能够紧跟时展的脉搏,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生活性与时代性。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更为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心国家,能够让学生真正将所学与现实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
如在学习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依托网络资源,为学生传达相关的时事热点重点话题,让学生对此内容有更为全面、深刻而又客观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着巨大的教学优势,教师要不断挖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成为一名实践者、探索者、反思者、创新者与总结者,要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将其充分地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提升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推动课堂教学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勇.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2012(10).
教学;课程;原则;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43―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传播的一体化,开拓了学习的新方式。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当前,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中进行普及和应用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信息技术要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节中,前后共10多次提到“自主”一词,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所以,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就应该在“自主”上做文章,也就必然要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育技术绝不是强加于传统课堂教学上的一堆仪器,而是开展教育研究、变革教育思想、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根本变革。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同时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
二、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几个原则
1. 合理选择课程,确定制作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选择那些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奏效的课程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容,另外对于别人已经开发成功并推广的课件就不要再重复开发,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形式加以调整和改造。
2. 研究教材内容,制作设计脚本。教材是教学和课件设计的基本依据,只有把握好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因此,在选好课题后,应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理解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和教学顺序。脚本的设计是制作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3. 收集媒体素材,制作合成课件。脚本设计完成后,要开始收集课件中要用的各种视听材料,包括图形、图像、动画、文本、音乐和配音等。收集素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利用扫描仪采集、多媒体素材光盘和网上素材等。多媒体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其重要任务是根据脚本设计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这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制作者掌握过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 多媒体技术运用中常见问题
1. 多数多媒体课件重形式、轻实用。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质量的课件是教学的先导和前提。由于开发中许多由模板制作的课件内容相仿和相近的太多,特别是开发工具提供的自动功能较多,制作中较易出现过分强调华丽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它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关键词】多媒体 幼儿 兴趣 教学资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电子白板等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手段运用与目标培养达到更和谐、更高效,从而引发幼儿的求知欲,开启思维的闸门。那么,如何选择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尤为关键。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资源
1.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已变得日益重要,《幼儿园教育试行纲要》中尤其强调了幼儿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习惯培养。多媒体课件具有人机交互、反馈及时的良好性能,能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例如:在中班社会《小动物找家》中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寻找回家的路线。在课件制作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各种障碍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配以音响效果。在教学过程上运用了老师引导提问、幼儿思考回答、结合游戏等多种方式,从而启发幼儿的想象。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灵活自如中轻松进行,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和障碍物,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采用游戏方式帮小动物指出回家的路。当他们最终将小动物送回家时,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的神情所带来的喜悦。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游戏性,幼儿进入了自觉的学习状态,产生了主动发现、体会和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数学活动也变得更有趣味。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小、中、大幼儿
的认知特点都存在差异,小班幼儿注意听讲的时间短,持久性差到中班、大班注意听讲的时间渐渐增长,持久性也变好。幼儿初期,幼儿更多运用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以后,则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时,制作多媒体课件中,都必须充分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需要。比如在科学活动“小鸡出壳”中,师幼一起观看了课件,通过观赏,使幼儿知道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钻出来的。我们通过对画面的放大、放慢、定格等多种手段,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探索、讨论得出合理的原因。这样让幼儿能够真切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该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热情极高,教学目的也轻而易举地达到了。所以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选择要与幼儿认知特点相适应。
二、选择适台教师的教学资源
1.与教学内容相宜。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辅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运用图片或实物无法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受场地、时间、自身经验等因素的限止无法深入开展。如:小班科学活动《玩具真好玩》(《幼儿园渗透领域课程(小班下)》)。其教学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与日常环境紧密结合,可以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活动。如果用上课件反而显得“画蛇添足”了。
2.与教学过程相融。教学过程与多媒体的使用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有时可以在活动开始部分运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有时可以在活动基本部分运用,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有时还可以在活动结束部分运用,向幼儿抛出问题,拓宽幼儿的活动空间,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等等。以小班幼儿为例: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注意“度与量”的问题。活动中,课件的内容应适度。所以,要坚持“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原则。对于那些幼儿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幼儿通过感知,建立概念,获取知识。
三、选择适合教师操作的教学资源
1.必须遵循教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必须有它的教学价值,即教学性。在教学目标上,要明确课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课件要解决相对应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课件才有它的意义,形式花俏、教材翻版的课件是没有教学意义的。
2.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育原则。多媒体课件首先要保证其资料来源的可靠,不能用道听途说得来的材料充当资料,也不能用想像的东西充当资料。二是课件的内容要有严谨的知识逻辑体系,其表现手法和知识形成过程要严谨周密。三是所显示的素材质量要好。文字的输入要正确,图像、动画要比较美观,声音要动听。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使他们的注意力持久集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 多媒体 小学科学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23-01
在科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能事半功倍。但是有的教师在实践和认识两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教师在备课时,若考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基础等,围绕达成教学目标去设计,如果不需要多媒体辅助手段能够达成教学目标,原则上不要画蛇添足。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时,应围绕教学目标以精炼的语言,清晰工整的板书随机点拨,及时组织讨论问题、归纳消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2 辅原则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万能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过度滥用的现象,误认为用了多媒体的课就是好课,就是现代素质教育。有的教师无视学科和教材特点,不管什么类型的课都用多媒体,甚至一节课全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走进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2.1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用多媒体取代
多媒体虽然可以帮助解决一些采用常规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它是辅的,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激发兴趣、点拨、指导、反馈等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组织。有的教师以为有了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取代教师的点拨和指导,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相反教师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上过多运用依赖多媒体,会喧宾夺主,直接影响教师充满人文色彩的讲解,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就会流于形式,对教学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精选课件、精制课件,同时不要被课件所主导,要提升自身控制教学节奏的能力,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设法用教师自己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组织教学结构,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利用,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教学魅力。
2.2 不能以多媒体代替板书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重要的辅助手段,设计合理、工整的板书能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和思维。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把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等分割成几个板块,由于受画面限制,设计的主体板书和辅助板书不能同时展示,画面需经常变动,学生往往还没看清或熟记,画面就过去了,知识展现出现碎片化,打乱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整体结构,不利于学生系统巩固知识。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将多媒体的优势和传统板书相结合,不能以多媒体完全代替板书。主要知识点、重点内容还需板书,需提醒学生应注意的词语等可用多媒体闪烁显示,或辅以直观形象的图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处理好板书与多媒体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系统地认识、理解、记忆知识,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2.3 不能以多媒体代替学生动脑、动手操作实验的训练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操作,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有的教师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以多媒体演示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用多媒体演示取代学生动手实验,虽然形象生动,节省时间,但学生并没有经历实验猜想、制定方案、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等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只有被动地接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也失去教师在演示实验中以熟练而规范的操作所起的示范作用。
3 和谐原则
3.1 不能以多媒体代替其他常规媒体
多教媒体普及后,传统的小黑板、模型、标本、图片等传统教具明显受到冷落,其实传统教具和多媒体,各有长短。传统教具使用方便,而多媒体制作和运用比较繁琐,有其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基础和学科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手段,让多媒体与其他教学辅助手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3.2 教师应提高操作技能
多媒体的普及运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如教材的把握能力、课堂的组织能力、学科综合知识等,还需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等技能。教师要具备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制作各种教学课件的能力,这样教师就能把握教学节奏、提高课堂容量,高标准达成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对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操作要熟练,使教学节奏紧凑,提高课堂效率。
3.3 处理好师生间教与学的关系
过度使用多媒体,容易使教学过程僵化、程式化,让学生再次成为被动的学习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如何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协调双方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应成为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和交流感情的桥梁和纽带,而不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把握使用多媒体的度,善于精讲评析,启发思维,把握重点,完成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提高教师的自我素质,实现师生间的直接交流。
总之,我们应该在课堂实践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做到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柳花泊小学,山东 青岛 266515)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媒体;高语文;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使用也逐渐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而对于新时代的学校教育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这又需要教师在制作具体的课件时加以灵活应对。对此,通过自身的教学体会,我认为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既然多媒体这种集合“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视信息”的特有优势,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能替代的,那么教师在制作时也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出发点来遵循务实的原则。
但有些老师为了能提高学习兴趣,在制作课件时一味的追求花哨的外表、华丽的图片、好听的音频和庞大的容量。虽然这使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那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但是效果却不一定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
记得曾经听过一堂多媒体公开课,那位老师的课件制作得很精美。小到一个词语,大到一幅图片,都作了细致的动画和音频设置。这显示出他在制作时的认真和细心。可是在课堂上,这些精心的制作却没有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因为,这些过于花哨的东西,分散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注意力。他们只是觉得很好玩,却没有真正用心领悟课文的内容。
所以,一堂好的多媒体课,教师不是要炫耀自己的制作水平,而是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就像那位老师的授课,结果是不利于知识的传播,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2. 以动为主相互沟通的原则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掀起了新课改的浪潮。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其弊端已被大大改观。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容易使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人机对话,忽视了教师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不能只重视运用多媒体传授知识,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实现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关系的和谐统一。
多媒体利用其信息容量大的优势,使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但是,一些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考虑到课时安排情况,觉得多媒体展示很轻松,就把大量的补充信息拉进课堂。结果,使教师在课堂上只顾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却无暇顾及学生的接受反应。师生间的交流减少了,学生间的互动也减少了。本来可以活泼生动的课堂又回归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等于是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了多媒体播放课。教师成了机械式的“放映师”,把传授的教学内容也只是从“黑板”移到了“白屏”,让高科技的优势被人为淹没。
所以,教师在课堂里还应以互动为主,遵循沟通的原则,随时捕捉学生的学习表现,发现他们在理解文本时的疑问与困惑,并及时加以指导。让技术为教学服务,让师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只有良好的互动与交流, 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3. 遵循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原则
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性的技术可以承载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巨大的优势。但是在具体应用中,要坚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语文教学应更注重人文性的教育,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语文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性。
4. 学以致用的原则 当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结构的深化,他们的心智和学习能力也在逐渐增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学习热情很高,乐意参与到教学的实践中,而这方面该如何进行引导关键还在于教师。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为此提供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既能发挥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他们的探究合作能力。
记得一位同行在教学必修三《影视文化》的“梳理探究”课时,就大胆让几位学生走上讲台,运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据他后来介绍,学生们为了上好这个专题,分小组搜集了大量资料。花了两周的时间,才最终定稿。他们选取了《天下无贼》这部影片中的几个片段,用自己所写的讲稿把“文化”的主题凸现出来。对于课件,在老师的指导下,几位学生很快掌握了制作与使用的方法。上课时,他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了同学,使这堂课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学习兴趣。既使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影片中发现文化的内涵,也使学生对影视题材的作品解读进一步加深。可以说,它收到的良好效果,真正体现了“还课于生”的理念。当然,作为老师,并不是因此就置身事外,还要从整体上来驾驭课堂,引导并总结学生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所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课的准备与实践工作,既可以学以致用,也可以发挥小组或集体的力量。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在信息时代,我们既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刺激、鼓励和指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还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和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来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去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果完全抛掉了传统,那么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只有正确、科学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地全面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真正地合理实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原则
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21世纪的曙光带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在探索具体学科教育的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替代了英语教学的传统思路,转变了英语教学的陈旧方式。能使学生尽快达到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多媒体的应用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给英语课堂带来质的飞跃。然而,在多媒体的使用以及课件制作上,由于处理不当,使多媒体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效应,反而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以辅助手段代替主要手段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多媒体的应用也是为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在教学的实践观察中,我们看到在有些学校,教师对于多媒体的应用积极性很高,大家几乎整天都有在忙于查找和制作课件,好多课件都是功能齐全,声像效果很好。但是在上课时,教师总是站在电脑旁,学生死盯着屏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没有了。CAI攻占了课堂,成为主体,老师和学生都成了电脑的奴隶,被牵着鼻子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统统被抹杀。老师独具个性的授课艺术和授课方法彻底被遏制。传统的东西,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一概抛弃忘却。教学走向现代教育技术的极端。为此,我们应充分理解创新教育这一概念,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能让它统治课堂。在运用CAI辅助教学时,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尽量做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少而精,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需用时则尽量用,能不用则尽量不用,做到宁缺勿滥。
(二)语言交流的缺失
一直以来,我们都提倡英语课堂实行全英语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课堂用语、英语讲解对于学生形成从语音到理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多媒体进入课堂,虽然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极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没有了,多媒体的声音代替了老师的话语,图像的显示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口头交流也减少了。本来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实现的英语课堂活跃的气氛消失了,多媒体的声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英语课几乎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课,学生变成了观众,而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三)学生思考的空间
从事语言教学的人都清楚,语言教学不同于理科科目,语言教学没有分步演示的过程,英语教学紧张有序的课堂气氛经常是通过师生的问答来实现的。老师的提问经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实时性,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英语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性居多,一切内容都是按原先的设计顺序展示,缺乏实时性,也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忽视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原则;忽视了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更忽视了制造宽松的学习的氛围,忽视“快乐学习”的课堂理念。很明显,多媒体对于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功能有待加强。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四)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
任何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完成一个从感性的感知到理性的理解,完成从感性的形象思维到理性的抽象思维的飞跃。因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势必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造成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失。目前,学生阅读能力总体水平的降低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影音代替文字、电脑代替书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多媒体的不当使用将会加剧这种现象的发展。
二、多媒体的应用与制作
多媒体参与课件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普及的活动,多媒体应用对于现代教学的推动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虽然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技巧,绝大多数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原则
目前据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大多数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演示型的课件,作为演示型的课件,在课堂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度运用原则
计算机不仅具有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把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有机地集成一体。建立在多媒体技术上的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本质的改变。但是,在浓厚的传统教学理论背景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出现了新的形式的满堂灌。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主动性被抑制。课后,回忆教学内容,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外,实质性的课程内容所剩无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
适度运用原则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让他们理解,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
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不能滥用,否则,多媒体课件便有花拳秀腿之嫌。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应适度运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理解、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创新。
2.适量信息原则
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多媒体课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信息量太大使学生囫囵吞枣,甚至使听课的学生和教师产生“累”的感觉。这就是“电灌效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线式地点击鼠标。有教师感慨地说:“不是我们在用课件,而是课件在用我们。”
信息量太大,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受到制约,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现场表现及时做出反应。只能回避学生的临时问题,师生交流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被淹没。太大的信息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挤满了。在大信息量的制约下,有限的师生交流也仅限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性问答,对质疑性问题、创新性问题无法正视。显然,太大信息量有悖于创新教育。
适度信息原则就是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主要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3.有机结合原则
是否所有的课都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效果最好呢?回答是否定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学媒体的采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可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不同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表现媒体和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基本上是以话题为主线英语教材,我们可以以话题引入,运用多媒体可以更直观地交代背景,让学生进入话题所要展示的氛围。这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但在课文的重点语句分析,课文重点词汇的教学过程,教师的逐步分解,举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说话课和写作课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的发言,启发学生思考,此时的多媒体课件显然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就生动活泼,事半功倍。教师以富有情感的启发式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表情、姿态、板书、演示、实物等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能适应学生变化,督促学生学习,言传身教;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像、三维动画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生动。因此,只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
应用多媒体教学,首先要设计制作相应的课件。如何设计制作课件,笔者认为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指导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以实现教育和教学的最优化。对多媒体课件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初期,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基于框面的、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设计方式,这是早期CAI课件开发的主要模式。它对今天的课件设计仍有影响。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阶段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在CAI课件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被动地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成熟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所谓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在上述学习理论中,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其学会学习有积极作用。建立在学习理论上的教学设计理论不论是对整个一门课程的设计,还是对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设计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开放设计原则
设计制作过多媒体课件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设计制作课件较常规教学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若能直接采用现成的课件或对原有课件作少量修改就能为己所用,必将使多媒体教学大为普及。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涉及到任课教师与课件设计制作者之间教学思想兼容问题,如果教师使用的课件不是教师自己开发设计或参与开发设计的作品,那么溶解在课件中的思想、行进的思路、表现形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可能与任课教师相去甚远,若再加上教学对象的差异,课件的针对性问题就暴露出来。这也是影响多媒体课件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调查也证明这一点。因此,教师使用不经再加工的课件的可能性不大。设计制作开放性的课件有其必要。
微软产品PowerPoint,是一个很好的开放式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容易上手,用它可以很方便的创作出一个演示型课件。与其他创作工具相比,用它制作的课件很容易被修改,如果提供给学生自学使用,学生的误操作可能使它被改的面目全非。这既是它的短处也是它的长处。用它制作的课件容易修改,而教师使用误操作的情况基本为零。那么,利用现成课件,为减轻教师劳动提供了条件。
表面上看,PowerPoint的缺乏定轨动画功能,缺乏交互功能,实际上可以通过挖掘它的功能实现。如动画功能有多种方式实现,其中一种是通过“自定义动画”的闪烁定义加以实现;交互功能通过“动作按钮”或“链接”来实现。PowerPoint还有“控件工具箱”及VBA提供功能扩展。
开放式课件设计工具还有金山公司的“WPS2000”,“几何画板”,CSC的“CSC多媒体课件创作工具”等;Frontpage也可以用作制作开放式多媒体课件。WPS2000和Frontpage相对于PowerPoint更有优势。不打包的AuthorWare、Flash等课件也应列入开放式多媒体课件。
3.动态交互原则
演示型课件似乎不存在交互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点击鼠标,按预先设计的步骤一步一步往下走即可,这是静态交互。静态交互远不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的教学班级,不同的教学对象,参与课堂教学交流的学生不同,针对学生的反映,教师的教学节奏及教学流程也应作适当调整,这就需要动态交互。动态交互就是为更好的配合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件中加入的一种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课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等,都需要动态交互才有可能实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教学策略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动态交互与静态交互相结合,有效组织教学资源,动态展示教学内容。大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个体劳动色彩很浓的一项工作,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的处理可能完全不同,不仅是不同的教学思想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社会阅历,不同的认知背景等同样有不同的教学方案。有开放性的多媒体课件的支持,有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有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有教师的积极劳动,必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也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要求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是费时费力的事情,在此我们也得倡导“可持续发展”,以避免或减少重复劳动,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其他商业软件,因此优质的多媒体课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通用性:既要适用于单机运行,又要满足局域网中文件服务方式下的本地运行要求。所配备的安装文件(Install或Setup)应允许用户指定安装路径。对硬件的要求要尽可能降低,并自带必要的插件。使用通用热键,通用对话框等。
第二,可控性:推荐以超文本结构作为课件中各学习单元之间的链接结构,提倡选用按钮和热字的形式作为控制链的出入口。要允许随时结束退出。尽量不用常驻内存的方式,运行结束即退出内存,减少系统的负担。对于一个内容丰富的大型课件,建议给出导航图。
第三,科学性: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
第四,容错性:独立运行的课件,如打包的Authorware文件,Flash文件应考虑其容错功能及容错处理,使人机交互时的误操作或非界定操作不致出现死机或非正常退出。
第五,可移植性:对于多媒体课件一般上要求不打包,开放源代码,允许用户二次编辑,重复使用。设置密码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第六,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应配有课件的内容简介、作者联系信息、版权声明及在线帮助等,功能键的定义要符合大众习惯,操作键的定义要明确专一、杜绝二义性。使用Authorware可编程软件制作课件时要尽量使用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避免繁复编程,使文件尽可能的小。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环节过程
当我们了解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根据教学要求,充分地发挥它们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中的指导作用,并作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制作的每个环节。
1.选定课题和稿本设计
选定课题和稿本设计这两个环节中重要的工作有两个。一是如何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出课件要讲述的内容。多媒体教学不是课堂搬家,也不是书本搬家,而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选题时应该注意选择那些内容抽象或过程复杂、难以口头表述,学生理解吃力、传统教学形式难以奏效且又适于多媒体教学形式并预计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追求象教科书一样的系统性,而应该尽量做到实用性和系列化,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为主要目标。二是拟定出课件将要采取的运行结构,以及每个知识点应采用怎样的手段、运用怎样的媒体(文本、图像、声频、动画、视频等)对其进行表现和陈述。这时我们就要以设计原则为依据,因为课件运行结构的设计,媒体手段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设计原则中的科学性、可控性进行确定的。
例如,我们学习英文科普文章《地震》,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地震的破坏力,我们可用一些震后的现场照片向学生展示,也可以用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地震时的真实状况。在谈及地震的形成时,则使用动画的板块漂移,配以文字和解说。学生很快就能对这个问题产生浓烈的兴趣,并的迫切的愿望,想要了解地震到来时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把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能过图片、视频、动画引入新课,我们很容易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目的。
2.屏幕设计和制作
屏幕设计和制作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制作中具体操作和实施的两个环节。这时我们要对程序进行仔细地设计和制作包括每一屏乃至每一个按钮、每一个菜单、每一个控键、每一个窗口、每一个图标等。课件设计基本原则的通用性、可控性、科学性、容错性和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这五点要求就应该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人机对话”学生训练软件制作,考虑到计算机自动录音模块的完成,笔者最终选择了Authorware作为编程工具。开始时,按照公布的模型制作。结果发现,该模型是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学生每次训练都必须从“口语模仿”、“人机问答”到“口头作文”顺序进行。而当某个学生需要对某一块加强练习时,却不可能。后来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对程序进行大的修改。在程序加入一个热键,随时可以调出菜单,并根据需要跳转到任何需要的模块,还可以对刚完成的部分自己试听。大大方便了学生,提高了训练的效果。
3.调试和成型
课件往往不是一次成型的,特别编程课件,需要一段时间的试用,反复调试才能获得一个成品。在制作英语训练软件时,要按照实际的使用条件来灵活制作,如:可考虑在服务器上运行,并统一汇总数据的;还可改成可单机运行,用一个专门的程序收集分散在各台学生机中的录音文件;如一台机供几个人使用的情况下,还可设计多用户方式。可见在制作课件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可做出必要的调整,才能获得比较出色的软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每一个环境都离不开设计原则的指导。同时,也必须以教学要求基础,因为课件最终是服务于教学。所以不能只考虑某一方面,否则设计和制作出的课件不会是优秀的课件。最后,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要求是基础,设计原则是核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除了设计原则的要求和教学的要求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例如:技术上的具体要求,内容上的要求,艺术上的要求等。所以,要设计和制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五)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艺术性
在设计、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实践过程中,课件的时代性和艺术性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交往等,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本身就体现着时代性。它使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与时代的特征紧密相连,这对于培养师生的现代意识,造就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广大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咫尺荧屏,内容丰富而翔实,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
但运用了先进的教学媒体,并非就是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还应该体现在课件设计与运用的现代教育观点上,即:要以现代教育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件的运用不能局限于就知识讲知识,而应发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不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形成新的“满堂灌”。所以,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还应体现在探索和构建崭新的教学模式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我们展示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它不仅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显示知识背景,而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进虚拟的世界,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正在不断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实现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教学信息反馈、分析、计算机决策相结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
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在艺术性上下工夫。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屏幕的背景颜色和布局,文字的字体、字型、位置和色彩、图像、动画和录像的艺术质量和制作质量,按钮和提示文字是否同整个课件的风格相一致等等方面。当然这种艺术性的追求绝不是精美图画的组合,绚烂色彩的堆砌,各种声音的合成,多媒体技术的炫耀……因为花哨的表面形式只会冲淡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课件应当始终将学生注意力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挖掘上。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的表现形式有时是朴实、简练。
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还应该体现在课件所涉及、运用的教学内容的美感上,所以,教师要运用美学知识来挖掘教学内容的艺术美,以及课件运用的艺术美。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性创造。同样,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时,采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学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这也是多媒体课件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它可以表现出创造性、审美性等重要特点,并以一种整合的方式发挥其陶冶、转化、愉悦等教育功能。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程是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衔接自然美;有张有驰、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美;起伏有致、疏密有间的课堂结构美;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等等的综合反映。
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审美观点出发去构建。要使学生在艺术和谐的情景中激发起情感,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美感追求,使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提高。当然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不应流于形式,这就要依靠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和点拨能力,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与艺术相生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开发思想并逐渐养成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心智就会被激活,生理和心理就始终处在积极状态中,不断有所创造。
三、结论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涉及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多媒体制作人员不一定就是任课教师,所以,他们在制作课件往往会做到面面俱到,力求完整。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使用时能根据自己的课型、学生的具体情况做一定的取舍,真正做到适度、适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课件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武器,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2]王天镪,课堂教学用CAI课件的设计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0-5
[3]李克东,2000年在全国电教协作会第五届年会上的讲话[EB/OL]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方法、及其误区 文章作者:吴高珍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22日9:4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 课件的制作原则、方法、及其误区 应城市城南初级中学 吴高珍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我来谈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方法、及其误区。 一、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原则: 1、以人为本的制作原则:课件制作以人
为本,就是以教学双方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既方便教师演示,又方便学生自学。简单说来,让自学类的课件能够在结构方面松散一点,方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适应课堂演示;让演示类的课件能够更加注重人机交互,能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2、科学性原则: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 3、素材精选原则: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感实践为主线,实现由“语言研究型”向“语言学习型”转变,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语文课件的制作不可能与物理、数学等理科相比,一味地追求动画、形式多样的插图等,而是要精选多媒体制作的素材,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等。不追求不等于说不用,就目前中国的音像市场有许多以中国古典文学蓝本改编的vcd、录像,我们可通过电脑的视频、音频采集,把其中的精彩片段剪辑下来,插入我们的教学课件中。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等一类写景抒情的课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完全可以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可以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所能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除了可以听书本课文的朗诵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当代一些好的朗诵作品,配上与主题一致的背景音乐、画面,让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中国语文文字的认识应用能力。又如《斑羚飞渡》、《羚羊木雕》一类情节性很强的文章,若是单让学生朗读,效果不一定好,但若是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们的感受将会更加深刻。再如上《马》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提供许多其它写马的作品。可以演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古诗;现代作家关于马的作品:等。 二、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 从几年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整合无不要求教师的计算机素质。一线教师都很清楚:要想跟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是何等的困难。年轻教师学学信息技术还马马虎虎,但对大多数有心尝试课改的中年教师又该如何面对呢?如何让一线教师在计算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快速做出自己的网页课件呢?“偷梁换柱”和“盗亦有道”对我们不无启发。 1、“偷梁换柱”法 大凡有过上网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互联网虽然大,内容多但是很多网页给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看看发现他们是非常的相像。其实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网页修改很容易,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发挥的舞台。 首先上网搜索,找到你喜欢的或适合你使用的网页然后保存下来,接着用网页编辑工具,如dreamwever打开该网页,你可以看到网页中所有元素(图片,文字,动画等)都变成了一个个可以编辑的单元格。现在要做的就是换文字,换图片,换链接,换一切你想换的元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换上你的大名。存盘后再次在浏览器中打开,你可以看到你的最新成果了,不过这可是你“偷梁换柱”的结果。 如果你是位高手的话,也可以用高级手段来“偷梁换柱”。找到合适的网页,可以不是一个,根据自己的需要由这些网页生成“模版”、“css式样表”、“html式样”。这样在做网页时,就可以轻松许多。打开页有下面来句感谢的话:感谢××提供帮助!对于原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对于有版权的图片和视频文件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3、合作开发 其实不管是“偷梁换柱”还是“盗亦有道”都不是课件开发的最终解决方法。真正要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素材问题必须实现合作开发。 (1)合作开发产生的背景: 如果我们按某种主题比如“戏曲大舞台”在网上搜索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很多与“戏曲大舞台”有关的课件,有powerpoint的,有authorwear的,有flash的,还有网页的等等。不用别人说就可以看出有的课件制作比较好,有的却很一般,问题是你还会经常发现很多较差的课件是在有好的课件之后制作的。奇怪吗?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保守、自私的结果。有的较好的课件只能看不能下载,或者下载后发现是打包的,无法修改。所以只能自己开发了,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合作开发的可行性方式: 自由软件方式:这是国际通用的方式。作为业余撰稿人,在做好课件和素材之后不要加密,即使为了需要而打包处理后也应把源文件同时出来,让所有一线教师从你的创意中得到启迪,通过简单的修改而成为自己所适用的课件,并进行新的应用。就如同互联网上的自由软件一样,只要不是商用目的你可以随意使用。 交换方式:你可以加密。但有人想索取你的源码时必须提供自己的作品作为交换。互相授权,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变相收费方式:说到变相收费即不是真正的收费,有种较为流行的方式可以参考:注册会员,点击广告。想要你源码的教师可以注册成为你的会员,帮你点击广告。你可以从广告商那儿取得你的开发资金。 (3)合作开发的意义: 对一个人来说不管技术有多高,创意有多好,但他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能有所建树,他都会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都会面临一个借鉴的问题。是“偷”还是“盗”?其实高手也要参考。更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呢! 任何课件或者素材如果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被别人不断地引用,不断地在实践中被修改,不断地补充;再不断地,不断地应用。只有大家都来使用它,其价值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相信所有的教师在制作完课件后都不是打算让自己欣赏吧!“版权所有,*不究”愿合作开发的日子早日到来吧! 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误区 1、误区之一:过重技术,违反认知规律。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初,所谓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插件过于单调呆板(特别是一些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而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笔者见过一个用flash软件制作的《桃花源记》课件,赏析部分共两分钟,画面上桃花纷飞,图案迭换,文字上下翻腾,赏析内容跳荡出现,诗歌朗诵声情并茂,所配音乐惨惨凄凄。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因而去反思、创造了。 2、误区之二: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 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
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 3、误区之三: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 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一些不良课件中,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此外,目前的课件制作还存在缺乏通用性、容错性、以视听代替朗读等误区。 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制作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次课件制作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另外,课件制作应该向积件方向发展。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还能利用internet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文章出处: 原创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充分而又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因此,笔者觉得作为教师,不应把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仅仅当成是一种教学手段的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结合教学来研究如何在教与学中充分而又恰到好处地应用此技术,以求达到教学质量的最优。“充分”是指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恰当”是指在教学中不要滥用多媒体技术,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恰如其分地、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它还可以提供虚拟现实教学环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历史课堂,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1)让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作为历史教师,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多媒体进入历史课堂,为历史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方向。因此,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它不可比拟的优势,才能跟上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例如:在北京师范大学版七年级卷“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笔者提出这样一个研究课题:中国的重大发明对欧洲文明的意义?同时利用多媒体提供的一些文字信息、图片、网络搜索关键词等等,让学生上网查资料。最后,要求学生将探索的结果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做一个多媒体小课件(主题自拟)。学生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基本上能够完成任务。一些学生的文章想象大胆、新颖、有趣,超出笔者的期望。当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能滥用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只是其中的一种学习方式,不把它当作一种万能药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2)加强专项研究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教学的研究。尝试将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能力。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新的,以满足多媒体课件的教学需求。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以下优点:首先,利用多媒体轻松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一些关键点往往是不易破碎的,尤其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历史抽象概念,可以通过多媒体可视化演示,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特点,加强对新知识的认识。同时,老师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思想认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培养主要通过思维和操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思考的局面。
(3)恰当的原则。所谓的恰当原则,指的是对多媒体素材进行精心挑选,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满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践,避免不正当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若要进行合作研究,就要考虑是否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要适当运用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以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应考虑是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得体原则的体现,教师在备课时要慎重选择,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不争事实。然而,在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反馈形式上,有近5%的学生提出的重点不够,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堂秩序问题。经过分析,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一是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会过分注重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多媒体兴奋,难以快速实现的思考。
(4)课件的制作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对各内容的关系进行了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地选择,以达到最佳的组合内容。随机配对、随意使用,会干扰学生视听,扰乱学生思维,破坏教学秩序。②在教学设计中选择最佳操作点,处理好历史课程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在课堂上,并不是任何时间利用多媒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其中有个抓时机,找切入点的问题。教学内容与多媒体实现有效对接,最佳切入,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5)课件中素材的选择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多媒体课件中素材的选择及使用方法要以符合并能提高教学为原则,不是越多越时髦才好。在课件教学内容上面要注意选择性使用,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收集什么样的材料,制作什么样课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目的。另外,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使教师自己制作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内容和课件。虽然教师自己制作课件花了更多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精力,但要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课件会增加教学成本,也可能不适用于任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适用性原则制作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