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资金保障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影响;政府管理;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F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047-01
1 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意义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往财政资金主要通过征收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缴库和拨付的方式,有利于财政性资金按规定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规范运作,有利于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过程的有效监督,有利于预算单位用款及时和便利,解决了财政性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
2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是政府管理制度。尤其是财政、金融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全面实施对政府管理模式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政府管理更加科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将所有资金集中起来,并通过集中收缴和拨付实现对预算单位的控制。政府尤其是财政和金融部门对预算单位控制方式实现了行政干预为主到制度化管理为主,预算制度、国库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一系列财政管理制度成为政府管理具体单位的主要方式,政府管理模式适时顺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2)政府管理更加法制化。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修订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如修订《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条例》、《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税收征管法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应制定《国库收入管理办法》和《收入退库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
由此可见,以上方面的落实将使得政府管理法规细化,这不仅提高了法制化水平,而且有力促进政府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执行。
(3)政府管理更加信息化。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资金集中、收缴集中、拨付集中,必然要求手工处理业务转向计算机处理业务,相应地促使各部门、单位以及相关岗位要实现信息化。
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库管理操作系统是政府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包括:
①预算编制系统和预算执行管理系统,保证预算资金的拨付符合预算安排和支出进度要求;
②收入管理系统,监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③国库现金管理系统,及时反映国库每天的收支和平衡情况;
④国库收支总分类账系统,做到所有收支账目在一个系统中反映;
⑤债务管理系统,全面反映国债发行、偿还和余额情况,通过以上管理系统使各类收支实现高效和安全运行;
⑥建立健全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可有效缩短资金拨付到账的时间,提高账户清算业务的效率。
因此,要求财政、国库、税务、人行等部门计算机联网,以实现信息及时传递和共享。
(4)政府管理职能分工更加合理化。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前提是要合理界定财政、人行、税务、预算单位等部门的职责,并加强监督制约机制。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银行实为一家的状况被打破,财政部门主要负责管理财政制策、政府资金、政府债务、国外援助和国有资产等;中央银行一般负责管理货币政策、货币发行、外汇储备、汇率和币值稳定。
在加强监督制约机制方面,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认真审核预算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申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要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定期对相关业务进行内部审计;中国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督,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监管作用;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检查,促进政府部门和其他预算执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3 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保障措施
(1)国库集中支付以明确政府职能为首要前提。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各级政府支出部门根据年初预算合理确定所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或者他们所需调拨的资金数额,而制定预算计划本质上就是决定政府的支出安排。这种支出安排的范围应主要限定在政权机关和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非盈利性的领域和事务,包括政权建设、基础教育、基础科研、环境保护等。因此,明确政府职能和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是实行国库支付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2)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为先决条件。
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是相互配套,不可分割的。预算编制只有采取部门预算的方法,国库集中支付才能付诸实施,因为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分类账户本身就是安政府各支出部门设置的,各支出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编制好的部门预算来确定用款项目和用款时间,并通过单一帐户进行资金划拨,这有利于预算的执行操作,防范和制止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便于预算审查和监督。另一方面,国库分类账户和政府财务信息系统很好地反映了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预算执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下一年度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重新编制新的部门预算。
(3)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核心内容。
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主要有一下部分组成:
①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资金的国库单一账户;
②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用于预算资金的日常支付和与国库单一帐户清算的零余额账户;
③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的预算外资金账户;
④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预算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的小额现金账户;
⑤经国务院批准或授权财政部批准开设的特设账户。
国库单一帐户集中了所有的财政资金,并且只有财政国库部门才可以签发支付命令。
(4)国库集中支付以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体系为重要保障。
完善责任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是有效发挥国库职能的重要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监督执行机制,包括政府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资金和财务的监督,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等。这是国库集中支付体系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
(5)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采购制度相互配合。
一、分散化公共财政下的国库体系
中国传统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特征是:一个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加上一个高度分散化的财政管理框架。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财政改革的重心一直集中在财政体制方面,到90年代中期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财政体制的集权化程度已经大为降低了,但是高度分散的财政管理框架却没有改观。财政管理框架的分散化集中体现在国库功能的分散化方面,这种分散式支付制度,是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将预算确定的各部门和各单位年度支出总额按期拨付到各部门或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由其自主使用。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支出过程脱离财政监督。预算资金一旦拨付给了部门和单位,就脱离了财政监督,资金使用缺乏事前监督,财政部门只能依赖各支出部门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支出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各种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无法控制,财政资金入库时间延滞,大量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特别是建设项目资金,经过层层截留、挤占、挪用,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的资金往往少而又少,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现象。
二是资金分散支付和存储,使用效率不高。由于各单位资金都有个逐渐支付的过程,在预算资金按期拨付,由各单位分散保存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大量财政资金分散在各单位形成沉淀,而财政部门为应付短期资金需要,有时不得不向银行借款或发行短期公债,从而大大增加财政利息负担。
三是财政资金运行的信息反映滞后。因为财政资金大量分散于各单位、各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运行过程,导致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准确依据。
二、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势在必行
针对现行国库管理体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深化财政支出管理与监督的实际需要出发,应建立和推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将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存放到国库或国库指定的行开设的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的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的经费不再事先预拨,财政资金的使用,由各部门根据细化的预算自主决定,财政部门核对后准予支出,财政资金将由单一账户进行转账结算。但在实际支付之前,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国库,财政部门可以统一调度。这种制度减少了财政支出的中间环节,杜绝了财政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等问题,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分析各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经验以及我国财政资金管理现状,笔者认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库款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可以有效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问题。使过去的财政向多头拨款变为向一头拨款,由一次大量拨款变为多次小量拨款,由单位分散存放变为单一账户集中存放,由层层下拨支出变为国库直接支付。这将有利于财政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有助于强化财政预算执行,有效地防止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把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把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使各项支出能严格按预算执行,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同时,由于实际资金不到单位账户,单位想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已不可能。
第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内部实行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从机制上防止营私。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有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遵循四个原则
法制原则。鉴于国库集中支付这项改革尚处于试验阶段,为了规范其运行和防止出现偏差。近期内在没有正式的相关法律出台之前,仍应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财政部国库司制定的《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银行清算办法》为基本法规依据。
便利原则。在法制和规范的前提下,国库集中支付要使各部门、各单位用款更加方便,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层层拨付,流转环节多,资金滞留、沉淀和流转慢的问题。
效益原则。在推行这项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原则,加强财政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有效遏制资金挤占、转移、挪用等现象,降低财政资金划拨支付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原则。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利益关系,必须做充分的调研和宣传工作,取得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具体实施时,要先易后难,对各种资金合理分类,分步实行集中支付。要做好试点工作,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四、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建立五项保障措施
(一)国库集中支付以明确政府职能为首要前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是公共财政,是国家(政府)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政府财政活动,整个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以划分市场和政府各自的职能为基础的,只有明确了政府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角色,才能确定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各种收费、国债等方式筹集多少财政收入,分别用于那些项目,各花费多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各级政府支出部门根据年初预算合理确定所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或者它们所需调拨的资金数额,而制定预算计划本质上就是决定政府的支出安排。这种支出安排的范围应主要限定在政权机关和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非盈利性的领域和事务,包括政权建设、基础教育、基础科研、环境保护等。因此,明确政府职能和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二)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为先决条件。
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是相互配套,不可分割的。预算编制只有采取部门预算的方法,国库集中支付才能付诸实施,因为集中支付制下的分类账户本身就是按政府各支出部门设置的,各支出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编制好的部门预算来确定用款项目和用款时间,并通过单一账户进行资金划拨,这有利于预算的执行操作,防范和制止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便于预算审查和监督。另一方面,国库分类账户和政府财务信息系统很好地反映了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预算执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下一年度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重新编制新的部门预算。
(三)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核心内容。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应由五部分组成:(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的国库单一账户;(2)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用于预算资金的日常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的零余额账户;(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的预算外资金账户;(4)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的小额现金账户;(5)经国务院批准或授权财政部批准开设的特设账户。国库单一账户集中了所有的财政资金,并且只有财政国库部门才可以签发支付命令。
(四)国库集中支付以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体系为重要保障。
完善责任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是有效发挥国库职能的重要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监督执行机制,包括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资金和财务的监督,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等。这是国库集中支付体系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
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与政府采购制度相互配合
国库集中支付的显著特点是资金的流转链条短、速度快、支付程序简洁,各资金使用部门没有资金的直接支配权,因此填补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但是,仅有集中支付制度还不足以保证政府支出的绝对合理性、合法性和安全性,因为它无法彻底排除由于利益驱动而使支出部门与供货商勾结起来共同侵吞财政资金的可能性,因而也就无法实现由“共谋博弈”向“囚徒博弈”的转变,不能根本杜绝腐败现象。政府采购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极大地增强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使腐败行为失去了滋生的蔓延的土壤。因为此时支出部门只需将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规格和数量告知政府采购机构,由该机构负责具体的招标事宜,因而切断了支出部门与供货商之间的联系渠道。
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设想
(一)改革现行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首先要改革财政部门现行的机构设置和现行的财政核算体系,建立国库支付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政府采购部门有机结合的支付体系,确立预算审核、资金支付、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预算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具体思路是:进行机构分设,实现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相分离。预算编制部门只负责编制预算和必要追加,不管执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作为预算执行部门则按照预算计划具体执行,两者各司其职,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公开性,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财政部门国库资金管理机构负责财政资金整体调度,审核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安排,并下达资金支付指令,对资金拨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控。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负责财政资金的出纳、结算业务和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并对国库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资金支付中心是财政部门国库资金管理机构的直属部门,负责为各预算单位建立支出总账和分类账,根据国库资金管理机构的支付指令通知银行付款,并提供相应的财务信息。
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接受人民银行委托,根据支付中心的指令具体承办财政资金的支付和结算业务。
(二)改进资金管理方式
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国外经验,应当建立单一账户和分类账户相结合的账户体系,实现集中资金、集中核算、集中支付。我国目前应在坚持资金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预算单位原来的一切账户,由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将所有财政资金都存放于该账户,并在预算单位需要实际支付时,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供应商。在此之前,资金应该始终存放于国库单一账户中。与此对应的是建立国库分类账册管理体系,即在国库单一账户下为每个预算单位都设立支出总账和分类账,记录它们各自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财政部门每年给预算单位下达预算指标,并审批预算单位提出的用款申请,委托支付中心办理具体的支付手续按照这种资金管理方式,财政资金支付都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统一进行,财政部门还要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并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通过零余额账户,对财政资金采取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商业银行支付的财政资金,每日与财政部门开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
(三)规范资金运行程序。
资金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求资金支付程序也随之进行改革。按照财政资金的用途和性质,可将支出分为大宗购买支出、工资性支出和其他支出三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支付。
为做好我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农村环境,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思路,以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为重点,以肥料化和能源化为主要利用方向,优化产业布局,配建处理设施,培育处理主体,加强科技支撑,严格执法监管,完善政策扶持,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绩效考核,确保问题不反弹,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二、任务目标
到2020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全部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并正常运行。到2025年,全县畜禽粪污基本全量处理利用,农牧循环格局基本形成。
三、实施步骤
(一)摸清规模养殖场底数。
摸清县域范围内所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现状,根据现有基础条件,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确定项目建设内容。〔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负责落实〕
(二)加快配建粪污处理设施。
针对粪污的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异位发酵床、污水肥料化利用、污水达标排放等处理模式,参与实施项目的规模养殖场要严格执行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加快进度建设储粪场、污水贮存池、厌氧发酵池、氧化塘、堆肥发酵等设施,重点改进节水设施、建设雨污分流、暗沟布设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和漏缝地板、自动刮粪板等清粪设施,配备固液分离机、铲粪车、吸污车等设备。(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县财政局负责配合)
(三)适度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和除臭消毒系统。
结合《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支持大型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和规模场建设厌氧发酵装置总体容积5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气系统,兼顾清洁能源和有机肥生产,实现“三沼”充分利用。(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负责配合)
(四)完善项目工程监理及验收。
依照国家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和检测标准,根据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理,项目建设过程由实施单位自主聘用监理机构,项目建设完成后提供施工或供应合同、施工及设备照片、正规发票由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县财政局结合地方政府对粪污配建设施设备进行验收。〔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财政局、各镇(街道)负责配合〕
(五)制定资金使用及监管办法。
依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9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牧发〔2019〕14号)《关于做好2019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X牧计财发〔2019〕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明确资金申请及拨付程序,补贴财政奖补资金数额高于招标标准的,由企业自主招标,招标完成提供合同后拨付奖补资金30%,项目完成申请验收时由实施单位提供完整招投标文件、企业资质证明、审计报告和正规发票后拨付资金总额的80%,经省、市、县验收后财政资金全额拨付,财政奖补资金低于政府采购要求标准的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多种奖补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的实施单位采取分阶段奖补的形式,项目实施启动后第一次拨付30%财政资金,项目完成申请验收由实施单位提供完整招投标文件、企业资质证明、审计报告和正规发票后拨付财政资金总额的80%,经省、市、县各级验收合格后全额拨付财政资金。(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配合)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工作力度,共同推进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工作目标。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属地管理责任制度,各镇(街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负总责,要结合本辖区实际,依法明确部门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日常监管,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工作调度。
以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沼气和生物质气使用、有关政策落实等指标为重点,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调度机制。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等部门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各镇(街道)开展调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各镇(街道)也要对本区域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调度通报,层层传导压力,压实相关责任。
一、畅通绿色通道财政后勤保障有“力度”
按照省、市财政部门的安排部署和《区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要求,财政局预算科第一时间顺利开通了春节期间新型肺炎防治资金规划“绿色通道”,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及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安排落实拨款人员,坚决确保疫情防控保障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使疫情防控保障有力。截至2月16日,共筹措疫情防控保障经费64万元,全部拨付到区卫健局、区应急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灯塔镇及十二个社区,为打赢防疫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同时,建立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局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全力以赴、靠前指挥,积极配合卫健、医保等部门和医疗机构做好联防联控工作,确保财政服务不间断。
二、落实监管责任提升资金流向“透明度”
加强内部管控,印发《市区财政局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明确各科室的职责分工,并利用微信群、党建群和LED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制定印发《关于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的通知》,以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首要目标,及时为相关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财政预算与采购服务,简化流程,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确保采购时效的同时,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采购质量。严格落实日报告制度,及时汇总掌握全区疫情防控工作经费投入、资金使用情况,每天定时向市财政报送《疫情经费保障情况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发挥财政资金对疫情防控的使用效益。
一、补贴范围及标准
对全县能繁母猪给予政策性补贴,每头补贴100元。能繁母猪是指已具备繁殖能力并投入生产的母猪,包括经产母猪和初孕母猪,不含后备母猪。
二、实施步骤
(一)核查、登记造册。县畜牧兽医局组织乡镇畜牧兽医站全体人员及抽调的县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会同乡镇政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乡镇、村组上报的能繁母猪进行核查登记,在核实中要做到“四见”,即见猪、见人、见标、见榜。以行政村为单位,将核实能繁母猪情况,由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养殖户签字确认,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二)兑付补贴资金。由县畜牧兽医局牵头,县财政局、监察局、各乡镇政府抽调专人,分片包干,会同乡镇动物防疫站人员入户(场),按照核查公示后的存栏情况,逐村逐户见猪发放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全县共分16个组,每组抽调畜牧兽医局2人,县财政局、乡镇政府各1人。县监察局派员监督。发放中要核实身份、造册登记、完善手续、农户签字、发放人员确认。对发放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调查核实,及时解决。
三、组织机构
县上成立能繁母猪补贴发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副县长骆兴放担任,副组长由财政局局长宋军武、监察局局长孙李艳、畜牧兽医局局长赵建龙担任,成员有财政局副局长王安民、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苏跃华、纪委常委孙磊,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兽医局,主任由苏跃华同志兼任。
四、保障措施
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实行能繁母猪补贴,是调动农民养殖积极性,加快发展生猪生产,保障猪肉市场供给的有效途径。各乡镇和畜牧、财政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能繁母猪补贴发放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组织机构,抽调专人负责,确保全县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工作落到实处。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与完善,对于涉水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问题日趋重要,本文将着重深化改革和提高资产配置效益的角度,阐释制定资产配置标准的重要性,并剖析目前资产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资产配置原则和配置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配置标准 配置方法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主要是对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公共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核算和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保障。
二、深刻认识研究制定涉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新形势下,研究制定涉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为涉水行政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借鉴,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涉水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履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制定涉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是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要求的需要。近年恚国家财政主管部门不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和规范涉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规章制度。为了落实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涉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迫切需要依据相关规定结合涉水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和实际情况,研究拟订涉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
其次,制定涉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部门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要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有机结合。涉水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预算安排资金购置形成资产,而资产的存量和配置标准决定预算资金安排的额度。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是财政部门审核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的重要依据,是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最后,制定涉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是提高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益的需要。通过明确资产配置标准,可有效避免过度配置、闲置浪费和配置不足、影响单位职能履行等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从而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
三、资产配置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导致部分单位占用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存在家底不分、账实不符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原因主要是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全,资产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
(二)配置失衡、苦乐不均。
现阶段单位资产配置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房屋建筑物、汽车、办公自动化设备的配置问题已经成为资产配置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按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履行财产管理、宏观调控、处置审批等职责。
(三)闲置浪费,效率低下。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重配置、轻管理”的问题突出,管理状况不容乐观。但是,有一些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够规范,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资产产权和实物管理混乱,存在失真,失实现象,有些单位无视资产的公共性质,将占有、使用的资产视为单位所有,片面追求单位利益而随意处置国有资产。
(四)资产功能结构不尽合理、技术性能落后
部分单位资产配置功能结构不尽合理。技术性能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单位职能的有效发挥。以救捞系统救助单位为例,救助船舶结构不尽合理,全天候大型、中型船舶以及救助拖轮还不能够满足需求。
四、落实资产配置科学管理保障措施
(一)组织专业力量开展资产配置标准制定研究
涉水行政事业单位专用资产规模大、种类多、专业性强,就每类专用资产形成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议相关管理部门组织专业力量,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期分批逐类开展涉水行政事业单位专用资产配置标准制定研究,成熟一个使用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的涉水行政事业单位专用资产标准体系。
(二)健全管理机制,为配置标准的实施执行提供机制保障。
涉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的构建、实施,是一项涉及上上下下、关联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协调机制。
(三)完善信息系统,形成对标准体系的技术支撑。
加强涉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逐步实现固定资产从购置、登记、使用、处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同时,将标准化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固化为数字化的管理程序实现资产配置申报、审核全程的信息系统管理,切实推动资产配置标准在预算审核中的作用。
结束语:“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由许多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其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或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假若把目前的财政管理改革当做一只木桶,那么资产管理配置已成为财政管理改革整只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直接影响了财政改革的深化。资产管理改革只有结合了预算管理才能实现资产管理动态与静态、存量与增量相结合,才能发挥资产管理的效力,才能遏制重复购置、奢侈浪费之风,最终发挥财政资金应有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王海霞等.部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和方法研究【J】交通财会,2014(1)
[2]财政部教科文司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问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陈健.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财务保障有效性【J】交通财会,2014(1)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最近国务院的两个决定有些意思,虽然看起来与全民社保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2007年加大对垄断行业的审计力度。显然,去年底发生的短短6天内就向社会捐赠1.8亿元的央企豪举并没有起到多少修复功能。垄断行业的高工资高福利遭受诟病已非一日。一个是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会议上,国务院总理说,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得批准新建培训中心项目,下了封杀令。关于培训中心,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就是,一些机关可以利用各种会议、培训机会,将财政资金合法地变成培训中心的利润。而这些利润常常成为违规发放的职工福利。
按说,就这些做法的初衷而言,并非“无法可依”。《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福利待遇,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劳动法》也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显然,是福利的畸形膨胀,以及给其他社会群体造成的挫折感,引发了社会的强烈不满情绪。几乎公共服务部门每一次的提价行动,都遭到一片反对之声,公共资源不能用来为小团体谋福利是主要理由。培训中心创利私分或者转移财政资金更是腐败之举,培训中心也是在公共资源和内部瓜分之间搭了一座方便的桥梁。
就当事人而言,在社会保障上他们是先行者。这样的优先安排,却同时出现了福利更加畸形膨胀的现象,不能不说是一个悖论。欲壑难填的人性难以完全解释。一个事实是,城市社会虽然日益多元化,但在政治上,中国城市的经济社会能否稳定,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国有经济部门、公共服务部门和城市政府机构能否满足其员工的利益要求。他们的高福利支撑着一个潜在购买力强大、对资本家有巨大吸引力的城市消费市场,并维持着一个看起来比较稳定的城市社会。全民性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的提出,其他社会群体挫折感的日增和不稳定情绪的日涨是个很重要的背景。不仅仅是不享受社会保障的群体遭受不公,就是被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的群体,也在是否具有“私有化”公共资源能力上产生了分野,在政治游说、左右政策等方面也产生了巨大差距。
中央政府的努力在触及这个层面,无论是央企与国家分红(虽然更为合理的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方案已被否决),还是控制行政成本,都是对受挫群体的政治交代。就其变化的前景而言,不断的遏制与反遏制恐怕会是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变的轨迹。
在谈到福利国家的时候,有的学者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二元式的选择,是要一个社会保障好但不那么民主的国家呢,还是要一个社会保障不那么好但民主确实不错的国家?不那么民主的国家能搞社会保障,也许是因为它有强大的国家控制力和国家汲取社会财富的能力。民主确实不错,社会保障不好,也是正常的历史发展阶段(政府职能非常有限,财力非常有限,市场化的冲击作用还不明显等),历史发展到后来,最终几乎都是搞了社会保障的。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主要问题;成功经验借鉴;措施
一、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体系的现状
保障性住房通常是指提供给特定人群使用的,在政府的统一规划统筹下建房,并限定了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的住房。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并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各种问题。(1)法制化程度不高导致政策性随意性较强。纵观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历程,中央政府均是以《通知》、《意见》和《办法》等文件的形式来推动的,甚至部分文件是在住房保障性问题很突出的情况下出台的,没有高层次的立法的硬性约束,法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运行管理机制混乱,而在执行过程中,造成部门利益高于群众利益、地方利益高于全国利益、经济建设投入重于住房保障投入等问题。(2)资金配套困难、政府住房保障的投入力度不够带来保障性住房的长期供不应求。保障性住房建设地方财政即无法获得高额利润,反而倒贴进不菲的配套资金,从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大而缺乏动力机制,虽然中央政府三令五申重复强调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各地经年累计欠账仍然很多,尤其是财政预算渠道不畅资金配套困难,导致保障性住房是“雷声大雨点小”。(3)保障住房准入和退出机制及相关的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导致保障性住房的公正性受损。保障性住房准入机制实行的审批核准制存在许多缺陷,首先要查清一个家庭的收入并非易事。其次由于配套政策的不完善,许多业主同时拥有几套经济适用房,并不是居住而是用于投资。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缺乏科学严格的退出机制,一旦拥有便无可更改,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提高,不符合适用条件了还继续占有住房,这就形成了福利固定化,终身制,相应的大量等待排队的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无法正常进入。(4)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不符合规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自实施以来,由“民心工程”变成了“民怨工程”。保障性住房一般大多集中在地段偏僻,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不足,打折的建筑质量,安居程度不高,造成住户的生活不便。
二、优化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措施
(1)制定相应的住房法律法规,为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英国制定有《住宅法》、《住宅与建房控制法》等;日本有《公营住宅法》、住宅金融公库法》、《地方住宅供给公社法》等;美国有《住房法》、《住房贷款法》、《住房再贷款法》等。目前我国应从立法上规定住房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水平、保障资金的来源、专门管理机构的建立、以及给一些违法行为予以严惩如豆腐渣工程、户型面积过大等。在符合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制定出地方性的住房保障法规,严格制定进入、退出机制管理办法,严格针对不同的保障对象提供不同的保障方式。(2)确立政府在住房保障中的主导作用。政府运用“看的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的失灵保障公民的基本居住权是政府的基本职能。英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政府采取了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福利房、公房、对居者发放住房补贴、发展住房信贷等方式,积极发挥着政府的职能,保障“居者有其屋”。我国有必要组建一个独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运营的专门机构,发挥政府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主导作用。(3)开拓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首先要建立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社会资金为辅的融资体系。其次把保障性住房支出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加大加强中央政府、省政府对地方财政给予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执行力度,提高政府政务的透明度。此外,政府还可以运用地方债、房地产信托基金以及优惠的信贷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房地产商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还应重视非政府组织、费盈利组织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开拓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4)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进入、退出机制。第一建立居民个人信息公共平台,构建我国居民收入申报制度和信用评估体系,实现个人收入的完全透明化。第二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对申请作严格的审核,不同收入的可纳入不同的保障范围。第三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居民收入发生变化时,保障措施也应相应的变化。建立完善进入、退出机制可以保证保障性住房使用的效率性,保证保障性住房政策较高的开放性、公平性、效率性和社会监督性。
保障性住房政策改革应该结合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障性住房机制。
参 考 文 献
[1]张宇详等.典型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政策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经济.2008(3)
[2]张晨子.新加坡的住房保障性政策对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2011(10)
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大项目就没有赶超发展。推进赶超发展,建设殷实文明和谐的幸福,关键在于项目的支撑和带动,在于把项目作为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工作抓紧抓好,为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跑项争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创我县跑项争资工作的新局面,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跑项争资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跑项争资攻坚战,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和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密切跟踪国家产业布局和投资导向,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抓好项目对接、资金对接、政策对接。“善引外商资本,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广融信贷资本,用市场的钱办企业的事”,引导金融信贷支持经济发展;“激活民间资本,用闲置的钱办生财的事”,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实业,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力争国家资本,用上级的钱办本级的事”,积极向上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力争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项目挤进国家、省规划“笼子”;“严管财政资本,用自己的钱办公益的事”,把有限的地方财力用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民生需求上。通过开展跑项争资攻坚战,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我县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金融信贷加大对我县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国家投资加大对我县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抓项目建设,抓固定资产投入,通过建成一批能影响我县发展大局、促进产业配套升级的好项目、大项目,不断提高投资总量和效益,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文化工业新城。
二、工作目标
(一)争取财政支持
努力争取县以上各级财政资金,争取数额力争年均增长25%以上。
(二)争取信贷支持
1、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高于55%,力争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2、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年新增贷款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高于2个百分点。
3、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年工业贷款增幅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力争高于5个百分点。
(三)争取政府投资支持
1、全县每年比照省定标准谋划包装开发储备10个以上大中型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库。每年力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投资计划,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年均增长25%以上。
2、力争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三、工作重点
(一)财政支持方面
要针对中央财政资金投向变化,及时调整项目和思路,努力争取上级更多的财政资金,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1、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公共财政政策实施重点,争取的资金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进一步提高用于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2、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返乡农民工就业和自主创业,争取中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
3、争取中央、省财政提高对我县财力性、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转移支付额度。
(二)金融信贷方面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九江银行及邮政银行,在风险可控、信贷规模从紧的情况下,要努力培育优质客户,争取上级行的信贷规模倾斜,实行“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大对我县中小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信贷投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1、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全面清理信贷政策、办法和指引,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和融资方式,设计相对独立的运营机制,加大资源配置力度,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方式,加大对工业企业、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全县工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的增速,全县涉农贷款余额、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均稳定在三分之一以上。工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每年上升1.5个百分点,到2014年力争达到40%以上。
2、加大对我县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到2014年力争达到55%。同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优先支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支持居民首次购买自住普通住房和购买改善型自住普通住房的贷款需求。
3、支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好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办好再贴现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切实把好支持中小企业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和领域,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全县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做大我县信贷总量。
(三)争取上级政府投资方面
各单位、各部门要把争取中央投资,争取企业债券,争取产业基金放在重要位置,全力做好项目谋划、包装、申报等工作,组织专门力量跑省进京,力争每年都有一批中央、省资金支持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1、超前谋划重大项目。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及科技示范推广、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重大投融资平台和重大示范区建设谋划重大项目,争取国家在铁路、公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更大支持;争取国家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上给予更大的支持。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项目,加速培育机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有色金属、生物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扩张能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
2、加快开发包装完善项目库。各单位、各部门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发包装更多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有支撑引领作用、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符合国家投资政策和银行信贷要求、有利于招商引资的重大产业项目。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抓紧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及时做好规划意见、环评批复及土地预审等工作,完善项目报批手续,促成项目早日开工建设。要比照市发改委定的大中型项目标准,建立和充实项目储备库。县发改委承担的县级项目库投资规模要超过30亿元,每年开发重大项目在10个以上,常年保有量在20个以上,要做到滚动储备,适时调整,要做到随时可拿出一批项目向上申报和对外招商,真正把项目库建成经济发展的动力库。
3、积极推进项目申报转化落地。要善于抢抓机遇,每年确定一批重大项目,明确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主要领导带头跑,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单位驻点盯,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开工建设。尤其是对一些投资额大、带动力强、支持作用明显的项目,组织专门班子盯紧盯牢,跟踪衔接,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是为加强对跑项争资攻坚战的组织领导,成立县跑项争资攻坚战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责任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领导小组坚持每月调度一次,切实解决项目实施和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二是实行领导负责制。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为本单位跑项争资攻坚战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各责任单位必须及时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捕捉相关项目信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促进项目落地,加快项目建设。各责任单位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使跑项目争资金工作成效最大化。
(二)加大力度,保障经费。为了进一步加大跑项争资工作力度,各单位、各部门要抽调精干人员专门去跑项目、争资金,主要领导要积极带头跑,要利用各种关系,通过各种渠道,找关键部门、关键人物,保持“钻”的精神、“粘”的韧劲、“挤”的毅力,要做到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为了确保跑项争资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每年将预算安排200万元用于重点单位项目工作前期经费,各项目单位在部门经费或单位预算外资金中安排项目工作经费,企业也须在利润中安排充足的项目工作经费。另外,为进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我县将出台“县向上争项目资金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