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

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1篇: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

关键词:社会闲散资金;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

一、引言

闲散资金的有效应用一方面有助于减轻社会的投资需求压力,另一方面可提广大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中小企业由于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贡献巨大,其所面临的问题也对GDP的稳定增长有很大的影响。所有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对整个社会都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在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银行业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导且整个市场格局尚不健全,这两个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如何在现有的机制基础上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呢?此次调研我们首先分别讨论萧县的社会闲散资金问题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并且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提出如何把社会闲散资金应用到中小企业融资上的解决机制。

二、社会闲散资金问题

1.萧县社会闲散资金现状一方面,萧县的中小企业面临这融资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富余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或者做生意以及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每年大家手中有着大量的闲散资金。社会上大量的闲散资金都是如何处置的呢?从我们的调研数据来看,大体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用于高消费上,相当一部分群众把余钱少来盖房子、买车子、购置高档家俱或者摆阔气上,人情礼节也变得越来越“昂贵”;二是长期存在银行或者在银行柜员的宣传下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从而闲置起来,这一种情况占到55%;三是借给亲朋好友用作其他用途;四是流动于民间信贷中,这部分资金约占民间资金的15%左右。2.影响闲散资金用于投资收益的因素为什么群众不考虑把手中大量的闲散资金用于投资收益,而选择存在银行或者用于其他高消费呢?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政府的引导不够。不少地方政府没有重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的观念,而只是一味的把目光放在银行贷款和国家扶持,没有做到积极引导农民把余钱用于发展乡镇企业上,群众本身也难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中小企业。因此,尽管群众手头宽裕了,但是很难应用到社会所需要的地方,比如中小企业融资上,所以大多数群众选择用于高消费和其他用途上。第二,民间信贷组织不够。在很多地方民间信贷组织不健全、不活跃,组织综合能力不强,雇员整体素质偏低,不少地方信贷组织服务态度差,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群众不习惯或不愿意把钱存入这些信贷组织。第三,对投资不够放心。大多数群众对投资理财相关知识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觉得把钱投入到发展中小企业中去能不能得到实惠存在疑虑,政府在吸引群众把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时这是必须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信贷机构对群众手里少量资金没有兴趣,群众本身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培训,所以即使群众有大量余钱想办企业又害怕承担风险。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

1.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在近几年,伴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快速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据统计,我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企业已超过5000万家。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城镇就业、发明专利、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领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也愈发的严峻。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有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困难。据统计,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不足40%的大型国有企业获得了70%以上的银行贷款,这就直接导致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超过60%的中小企业只能瓜分剩下的不足30%。因此,在面临金融资源不合理分配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萧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萧县地理位置优越,属于徐州经济圈,总面积1885.3平方千米,201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40亿元。本次调研地也正是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共发放调研问卷42份,有效问卷40份,问卷回收率95.24%。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我们的有效问卷中微型企业占11.9%,小型企业占77.5%,中型企业占10.6%。在调查问卷中,我们首先针对萧县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易程度提出问题。统计结果见表。由表可以看出,萧县的中小企业现阶段所面临融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又进一步针对对于中小企业最了解的企业家提出从他们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共有40家企业回答了这一问题,统计结果见图。由图可以看出,从中小企业家自身的角度去思考融资难问题时,他们认为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因素”和“金融机构的原因”,两个原因所占比例基本相同,其次为“政府扶持不够”和“担保机构的原因”。因为所得数据来自于最了解中小企业的这些企业家,数据的可信度是比较高的。3.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四个因素(1)企业自身的原因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家族式的企业占了很大比例,这种企业结构缺乏规划管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自身信用不足,这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的难易程度。中小企业融资观念过于保守,大多数企业的所有者把银行贷款作为企业融资的唯一渠道。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风险投资者和民间信贷组织不敢轻易把资金投进来。(2)金融机构的原因根据调研数据,中小企业主要选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进行贷款,选择其他银行的比例很小。其中,超过50%的企业认为向这些银行申请贷款的较为困难。填写问卷的中小企业中,有55%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手续太繁琐”。其次,47.5%的企业认为“信用审查过严”,45%的企业认为“抵押品要求过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要想在金融机构上寻找突破口,就必须解决好这三个阻碍企业贷款的问题。(3)担保机构的原因担保机构由于本身的特点理应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有80%的企业表示不会选择担保机构的贷款。在申请贷款时,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会遇到“担保手续繁琐”的问题,使得这些企业望而止步。其次是“申请成功率低”和“担保费用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处理好阻碍中小企业求助于担保机构的三座大山才能有更多的企业愿意贷款。(4)政府扶持不够在调查数据中,有19.2%的企业家认为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扶持的力度不够。由于各乡镇政府对于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所得到的政府支持力度也不同,这就导致融资的问题更多的要靠市场机制解决,而中小企业自身的弊端使得部分企业难以用过担保机构和银行贷款。

四、政策建议

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机制,不仅对企业有影响,对国家的经济长远发展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在我国,对这一问题有两个解决机制:一个是市场解决机制;另一个就是政府的直接支持手段。而这两种解决机制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有相应的弊端性,不管是市场还是政府都无法发挥预想那么大的作用。在总结讨论了社会闲散资金和融资问题后,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比较落后。中小企业中家族企业众多,这种企业组织结构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应当适当的进行股权融资,优化内部约束机制,使投资者放心资金的去向和利用问题。加大企业人才引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健全战略保障体系;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具有一套完备的财务制度银行才能获得由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的财务资料,企业在银行贷款的阻力也会减小。也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在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有助于企业融资。2.大力发展担保机构,提高担保机构服务质量尽管当前担保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面临着担保手续繁琐、担保机构的申请成功率低以及担保费用高三座大山,但不可否认其在解决融资问题时所能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有的信贷机构和民间发展的信贷机构,都应提升服务质量,完善信贷体系,让企业愿意贷款,更多的企业可以存活和成长,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的增长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3.扩充融资渠道,充分利用闲散资金随着企业信用评级的提升,担保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可以在原有的融资渠道基础上,扩充新的融资渠道,如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投资风险的降低,有助于群众把手中的余钱用在企业融资上。一是各乡镇政府可建立自己的信贷组织,政府提供专业的人员负责,鼓励群众加入其中,筹集民间闲散资金。二是充分利用各个乡镇财政所,财政所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途径筹集人民手中的余钱。三是发展股份制企业,引导群众够买企业股票,可以快速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完成企业融资用于企业生产,而企业本身也应做出改变,让群众放心,敢于把钱投到企业中去。四是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融资部门,筹集企业内部职工的闲散资金,按比例年底分红,做到取于职工,用在发展,返利职工的企业内部良性循环,职工作为股东也会更加愿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子彬.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优势分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2.

[2]郭娜.政府?市场?谁更有效--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机制有效性研究.金融研究,2013.

第2篇: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

2012年3月,来自中国纺织行业的代表、委员齐聚两会,针对纺织服装行业如今面临最突出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集中对减轻企业税赋、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企业用工问题,以及如何借助政府之力创新发展等问题提出建议。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家将纺织工业定位为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这三个定位非常准确,是国家充分考虑到纺织工业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而做出的,它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我们要更好地从这三个角度来审视行业的发展。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相当高的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同时该行业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国家必须给包括中小企业,甚至微型在内的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

今年开春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派出8个综合调研组,赶赴国内7个省30多个集群的100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此次调研显示,2012年纺织服装行业开局基本平稳,但是影响行业安全平稳运行的隐患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出口加工型企业的经营压力较往年较大。

因此,今年全国“两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我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纺织服装行业中小微企业居多,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存在。国家商业银行不愿意从事风险大、成本高的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使得部分这类企业在发展中由于贷不了款,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

就2011年来看,国内货币政策紧缩,企业贷款更加困难,流动资金紧张,成为其面临的首要风险。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拓宽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的政策措施,包括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等,但是落实效果在纺织行业中尚不明显。因此,行业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相关问题,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转型升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体制、机制建设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对于目前国家比较重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我认为,小型微型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小微企业不仅是纺织服装行业就业的主要渠道,其健康发展同时推动着全行业的平稳健康运行,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税收方面,国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等。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这些措施对小微企业而言,都是利好的,行业将积极观察其效果的发挥。

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就纺织服装行业自身而言,在新一轮转型升级的调整中,各企业要明确好自身定位,行业将进一步推动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做精做特做专。小微企业要积极为龙头企业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克服各种困难,共同行业的实现转型升级。

减税收 融资难

2012年3月,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纺织界的代表们对此深表赞同。长期以来,纺织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在“融资难”的困境中艰难生存。而近一两年多重因素叠加又使得融资成本迅速上升,“融资贵”成为行业内众多企业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今年两会上,纺织界代表们根据行业特点及企业经验,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建议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首先要在税收政策上向小微企业倾斜;同时地方政府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宽松的环境,如创业期内免收税费、提供无抵押担保贷款等,从而降低小微企业运行成本,促其发展、带动就业。

其次,小额贷款银行可以专门设立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现在许多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在信贷额度、存贷比管理等方面,实行定向倾斜和宽松,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压力。

第三,从根本上提高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行业龙头企业可以为小微企业提高一定的创新和技术支持。例如波司登发展30多年来,不仅带动了本地区的服装集群地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包装、染织、面料、辅料、羽毛以及终端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壮大。

小型微型企业目前仍然很难取得银行授信。即便取得银行授信融资,综合融资成本贷款平均利率也高达13%~18%,而民间借贷利率更高。众多坚持实体经济生存发展的小企业,资本利润率只有5%以下。因此,建议尽快明确落实扶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专项资金供给问题。通过供给与优质服务,实现借贷利率大幅下降,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步伐。支持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专项性、区域性小型金融机构,如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融资性担保公司、创投机构、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和民间借贷服务机构等,扩大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

现在国产服装价格比国外很多服装贵,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税收太高。国内服装生产、流通、消费等多环节征税,加起来税率总额超过30%,比如雅戈尔为一件售价600元的衬衫缴纳的各项税金就达到100元以上。如此循环下来,消费者买不起、不愿买的现象突出,内需扩大受到阻碍。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有出口退税,投资可通过一些方式进行抵扣,但消费税收没有优惠,希望国家能够考虑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实际情况。

当前,银行利润逐年攀升,中小企业融资却越来越难。在目前由央行确定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为保证银行的赢利状况,存贷款利差维持了较高的水平。而银行对大企业放款成本低、收益高,对中小企业放款成本高、收益低,因此对企业贷款条件标准多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制定,小企业能达标的极少。长期利率管制维持了银行业的垄断利润,造成银行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动力不足。因此,我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让中小企业贷款成为银行资产业务的增长点。

产业创新

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谈到产业创新。他认为,创新应该是成为推动纺织强国事业的灵魂和动力,围绕这个核心结合我们自身实际,这个创新应该涵盖到并且扩张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当然也包括自身观念的创新,这是一项全面的相互关联和十分务实的系统性的工作。

针对加大碳纤维产业国家战略层面上的推动力问题,我的建议有:

1、进一步加大对碳纤维产业扶持力度,对国内优势的、已规模化的碳纤维生产企业给予特别支持,如直接资金支持、电力补贴、税收、人才引进等优惠待遇。

2、为抵制国外碳纤维企业的恶意低价竞销行为,应提高碳纤维进口关税,保护国内碳纤维市场健康发展。

3、由碳纤维行业领头企业自建研发实验中心,国家放宽设立审批门槛并给予专项运作资金扶持,在碳纤维原丝和碳丝的制备、结构形态、性能相关性等领域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突破制约产业快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技术问题。

4、制定碳纤维有序发展的产业政策,对当前行业内规模大小不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做大做强,又难以整合的企业合理进行引导。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在行动上有具体体现,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完全有能力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在全国中小学校推广普及国产芯片低成本计算机,同时也支持中小企业坚定地走技术创新之路,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我提出建议:在市场竞争中,政府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该出手时就出手,按照对等原则,对于外国政府对我国企业产品采购限制或保护措施的,予以同等对待,支持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采取多种手段给力我国企业,这方面政府决不可缺位。

国内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中,仍多以定牌、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一方面,国际品牌利用它的知名度和资金优势,不断抢占中国市场,尽管出现了虐工、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但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国内自主品牌却面临着资金紧张、产品被仿冒、进场费用高等困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在与国际品牌的博弈中,仅仅因为商场不同的进场条件,自主品牌就正在变得越来越少。前者利润高进场费低甚至不用交进场费,后者利润低但必须缴纳高额的进场费。我国创建自主品牌的纺织服装企业日渐增多,但自主品牌的生存发展环境却不容乐观。

对此,我建议:一是政府出台新的财政补贴、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和其他配套政策,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建设自主品牌;二是尽快出台相关规定,破解像收取高额进场费等阻碍自主品牌发展的难题,调控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规范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自主品牌的良好生态环境;三是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大力倡导自主服装品牌消费,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服装自主品牌、争创品牌、营销品牌、消费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

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单靠学校或企业很难深入下去。现在科研院所开发的新型纤维很多,但形成市场化的不多。竹纤维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已运用在服装、家纺等多个类别,产量也在日渐扩大,但竹纤维的研发从2003、2004年就开始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推广了这么长时间才取得今天的业绩,所以说一个新成果的产业化需要市场的长期培育,工艺的成熟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然而,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有不少短期行为,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曲线就夭折了。因此,需要政府出资或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推进产学研合作,使科技成果产业化能持续下去,而不是让大量成果进入仓储或只是停留在报告上。

用工荒 就业难

进入3月以来,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新一轮“用工警报”频频拉响。从“用工慌”到“用工荒”,一年之内劳动力市场供求发生彻底逆转。计划不如变化快,年前计划年后改,这是不少企业所没有料到的。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用工吃紧的不仅是珠三角、长三角,在山东、安徽、河北等地“用工荒”也在迅速蔓延。综合各地情况来看,缺工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建筑装饰、电子电器、玩具、小型制鞋、五金、纸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许多企业因为缺工导致断产停工,新一轮的“用工荒”使诸多企业陷入困境。

长期以来,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各地方并未对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进行过合理的规划。80后、90后、农二代不愿意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廉价的报酬和卑微的社会地位。社会资源和话语权总向“精英人士”倾斜,普通产业工人却一再被忽视,他们为整个经济发展付出许多,却换来彷徨和等待……

我今年的提案有一个与培养技术人才有关。目前纺织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培养专业人才对行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希望能够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很高,有些堪比教授、专家、工程师,而我国则不一样。首先,从观念上,有很多市民,包括独生子女的家长,认为子女干技术活不是很体面的事,想方设法让他们从事金融、证券等职业。在社会上,技术工人总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像裁缝前面还要加个“小”字,小裁缝连对象都不好找。其次,技术工人的收入也不是很高。政府应该在政策导向上鼓励多出高级技师和专业人才,让他们受到尊重。好的裁缝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是很缺乏的。我们公司从纺织服装院校招聘的大学生,通常只会画图,不会做衣服,这是很大的问题。一个优秀的裁缝要拥有很高的技能,从量体裁衣到打板、试样、制作,整个过程都要由他一个人来完成。现在服装行业每年都评比优秀设计师,希望也能举办类似的裁缝评比活动,每年评出30~50个,甚至100个服装大师,以此促进对这类人才的培养。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畸形的社会现象,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对此,我的建议是: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宏观教育计划的前提下,政府要主导职业教育类型的分布,对市场需求大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专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鼓励其发展。

2、提高企业现代化生产程度。国家要采取更有效措施,鼓励企业科技进步,管理升级和效益增长,坚决限制和淘汰低能高耗、污染严重的企业,以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就业环境。

第3篇: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

“适者生存”是航运业眼下的真实写照。一份最新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5年,全球干散货运力过剩率达30%以上,集装箱运力过剩达25%,油轮运力过剩达20%。受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部分航运公司业绩恶化、资产缩水、负债增加,有的已经宣布破产。

古老而传统的航运业该如何走出颓势?当前,在航运业供给侧改革之余,航运金融业同样被予以厚望。

步履维艰

持续8年的低迷,让航运业不堪重负。

“当前航运市场的变化已经不是局部的、表面的、阶段的,而是系统的、深度的、持久的。换句话说,就是航运产业的‘生态’变了。”在2016年国际海运年会上,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分析指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的平稳,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如果长期输出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动调节能力降低。像自然界任何事物一样,航运业的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航运业的旧平衡已经被打破。由于对航运产业供需状况认识的弱化,从 2011年至2015年,年均投资造船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持续的运力快速扩张,导致供需严重失衡。今年初,航运风向指数BDI和CCFI双双跌至历史新低(BDI 290点、CCFI 632点)。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紧缩对航运业而言是“雪上加霜”。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直未能找到新的强劲增长点,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减速,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诸如外商投资占比降低、工业增加值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化受阻等多种不利因素相互叠加,导致全球“贸易增速”严重放缓,并首次出现了低于“经济增速”现象。

据WTO预计,今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3.9%,低于过去20年5%的平均水平。受此影响,航运市场的运输需求长期不振。

尽管航运业积极应对,但依然不能改变行业低迷的现实。经营上严重的同质化、航运资源碎片化、行业自律在弱化等等现实让航运业步履维艰。“在全球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产业跨界融合也许是航运生态‘获取能量’的新模式、新源泉。”许立荣坦言。

以变应变

航运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金额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面临如何解决规模收益递减、风险递增的问题,仅靠航运业的自有资金很难实现合理发展。

对此,美国北方航运基金在中国区合伙人金海认为,“金融机构可扮演航运产业链整合者的角色,其以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依托,为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提供一个大航运大金融的价值平台,进而使中国的航运业和金融业有效结合起来,对中国航运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起到双重推动作用,并促进中国金融业和航运业的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全球每年新船的合约造价大约是5000亿美元,中国的需求大概是三分之一。在去年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超级低迷时期,尤其是造船厂处于大洗牌、大调整的痛苦阶段,国内航运产业链上下游都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和压力,存在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资信要求高的瓶颈。航运企业需要思考如何通过融资、兼并重组、风险管理等多种工具进行资源再分配和产品结构优化,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在金海看来,航运金融涵盖航运企业运作过程中发展的融资、保险、货币保管、兑换、结算、风险管理等经济活动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业务,涉及航运业、船舶业、金融业的发展,需要掌握行业知识、金融学和法律等专业知识的高端人才。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许立荣的认同。“实施产融结合,不仅可以满足航运企业的融资需要,将资金外部循环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协同效应、提高资金使用与管理效率大有裨益。”

据悉,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80%以上企业进行了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经营行为。而在国资委管理的117家中央企业中,也有76%的企业推行了产融结合模式。

利益共同体

与欧美国家已相对成熟的航运金融产业相比,我国的航运金融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研究和借鉴欧美国家在航运金融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失败教训是发展中国航运金融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金海认为,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建立有效的航运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航运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产业生产力和提高效益,以及通过吸取国外的失败教训,适当地规避航运业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避免重蹈国外金融机构在船舶融资领域的覆辙。

“近年来我们通过发挥信贷引导作用,支持造船企业,本着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重点支持具有产品特色的骨干船舶企业,加大对高端船型和节能环保船型的支持力度。”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孙平透露,未来,进出口银行还会继续有选择地加大船舶融资力度。支持船厂规模缩小至60家骨干船厂,加大对LNG船、大型集b箱船、大型油轮、节能环保型散货船等高端船型的融资支持力度并青睐信誉好且有经营历史的传统船东。

事实上,航运金融业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通过强化针对航运船舶业的金融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适合航运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效拓宽航运企业融资渠道同样积极有益。

第4篇: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

作为曾经在央行工作多年的金融专家,陆磊尤其反对当下业界对于“钱荒”过于简单化的解读。他指出,这次钱荒其实不是因为央行收紧,而是源自2008年以来货币政策的过度放松,放贷太多。而相比之前,这次央行的态度是一个进步,反映了宏观调控当局经济思路的转变。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而且能够持续下去。

对于外界谈论甚多的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改革,陆磊同样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金融改革必须从具体领域求突破,越是宏大的一揽子计划越是无效。在中国金融市场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应当审慎,不能一蹴而就。

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都误判了形势

时代周报:很多人认为,这次的“钱荒”是因为央行在收紧银根。您怎么看?

陆磊:2009年7月,我就提出了中国的体制性红利已消失。这包括了劳动力红利消失、世界贸易组织红利消失、银行改革红利消失。其中,第三项的关键内容就是2005年开始的银行改革吸收了丰裕的资本金,筹集了上万亿的资本金,按照12倍杠杆率其释放过程预计会持续相当长时间,而且资本金通过放贷盈利,还会再扩张,测算下来之后的10年不增资扩股都足以支撑8%-9%的经济增长。结果2008年一年放出两年新增贷款之总和,9.6万亿,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放出了这么多新增贷款之后,就要持续不断地注入,才能维持经济体系的运转。这样的融资方式是滚动型的,按萨缪尔森的说法叫“加速数”,它是骑上老虎背就下不来了。以一个项目为例,当项目贷款放下去以后,它的二期、三期就必须按照一定的规模往里投,是不可能收缩的。这样大大缩短了资本金消耗的时长,也就埋下了未来出现“钱荒”的根子。

所以,这次“钱荒”其实不是因为央行收紧,而是因为过去货币政策的过度放松,放贷太多。对“钱荒”的概念要理解正确,它不是钱不够那么简单,而是需求和供给的动态概念。由于需求过大,在一定的供给情况下,流动性才显得不足。

时代周报:那“钱荒”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爆发?

陆磊:这个时间点爆发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包括居民都误判了。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大家预测2013年的经济增长,我说2013年的经济不会好到哪去,但不会低于7.5%。而很多人有较高的判断,社科院说是8.3%,人民大学说是9.3%。这种预测有它合理的因素,就在于分析了过往若干年的情况,中国每年开完两会之后,当年度或下一年度会出现较高的投资增长,必然拉动经济增长。我当时就怀疑,新的领导班子可能根本不喜欢这样一个东西—他们什么时候说过要“保增长”,什么时候说过要“大干快上”?从来没有。但是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都以为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基建投资。1月份、3月份、6月份这三个月都出现了上万亿的信贷投放。所以又出现了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矛盾,需求方面从去年年底误判今年会大干快上,所以要加大投放;供给方面,央行、财政部和发改委并没有像过往几年那样连夜批项目。最后在货币层面,中央也没收紧,只是没有做到按照大家预期的那样放松。这是经济层面的原因。

第二个是货币金融层面的原因,去年年底到今年的两会之前,“利率市场化”的呼声充斥于耳。金融机构的反应,一是存款利率一定往上走,因为要竞争存款;贷款利率一定往下降,因为要争取优质客户,所以存贷利差是收缩的。当这成为一个全社会的共识:中国很快就会搞利率市场化了,银行一定会做中间业务、表外业务,这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太注重存贷款业务。这就出事了。原来,在我们的银行体系当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是最大的拆出行。当利率市场化预期出现之后,一些大行都做影子银行了,因为要做表外业务才能获得预期盈利,要不然未来的收益会下降。表外业务就意味着把老百姓的低成本资金,就是存放在银行活期、一年期定期的钱,放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存款规模自然会下降。今年4月份,我已经说过,居民储蓄存款净下降9000亿,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会发生什么,到6月份出现了钱荒,所以这不是没有蛛丝马迹的。

第三个直接原因是伯南克在美联储的闭门会议上说美国将会退出QE(定量宽松)。他没有准确说明时间段,但是市场上一个清晰的判断是,美国不再会推出新的QE,老的QE持续到今年年底。本来2014年才退出QE,现在等于提前了半年到一年。美联储之所以敢退出QE,意味着美国的复苏将是大概率事件。我多少年来一直在提醒,美国复苏的时候,将是中国好日子终结的时候。道理很简单,原来我们有这个问题那个问题,比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的泡沫化,这都不称其为问题,因为全球资本在看:是的,你中国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别人,无论是欧元区还是美国,都比你更差,所以热钱还是涌入的,人民币汇率是升值的。人民币升值伴随的是全球资本到中国来换人民币,在央行层面上会出现外汇占款的增加或者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外汇储备从2万亿到3.5万亿,在危机以后短短的几年迅速完成。

现在,如果出现逆转,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全球资本认为,中国还是中国,虽然没有发生恶化,但是有一个经济体比中国更好了,这样全球资本必然舍弃中国回流到美国。这个情形历史上是发生过的,80年代中后期的拉美,1991年的日本,1997年的韩国,都面临过这个问题。尤其是1991年和1997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分别是IT技术在美国兴起和IT技术成为全球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全球资本到硅谷去投资,伴随的就是美元的升值和当时日元和韩元的贬值。很多人误以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但更核心的问题在于你还值不值得我来投资?直接的美元升值会导致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占款下降,外汇占款下降就意味着更多的人要买美元而不是人民币,反过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就不再看见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节节攀升了,它在一个位置见顶稳住了。稳住以后就意味着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要减少。所以这一系列的原因,共同造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钱荒”。

时代周报:资本不光是在逃离中国,也在逃离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这个趋势是不是长期性的?如此看来“钱荒”是长期性的还是短期性的?

陆磊:我不敢说现在的资本流出就是一个长期现象,但是我担忧的是它会变成一个长期现象。有些学者会把自己想的东西当作既成事实,而我的态度是,我不能肯定这个事情一定发生,但是我要说清楚,如果这事发生之后意味着什么,我们现在是否还有某种路径使它不发生。我绝不认为我们一定会面临灾难,我认为还有可能使我们非但不面临灾难还可以走得更好。我深信总理所说的新型城镇化,但是这部好经不能被底下念歪了。

央行提供流动性并非迫于无奈

时代周报:这次“钱荒”中,央行前期的态度有点让人出乎意料,没有按照市场预期的手法去操作,你觉得这种态度是不是高层调控思路转变的一个反映?

陆磊:这次央行的态度,我宁愿称之为来源于共识而不是来自另外的高层指令。共识是什么?政策层都知道要“trial and error”(试错),有了error就要重新再try。我们实际上是试过了,2008年以后的放松引致一系列的问题:一、实体经济没钱;二、资产价格泡沫化;三、可能隐含着金融风险,即违约的压力。这些压力下只有傻子才会走老路。有些学者在出现金融风险问题的时候跟着叫嚷说经济要崩溃,金融要崩溃;现在,央行不放松,不走老路,修正原来的那种做法,他们又叫嚷金融要崩溃,“跪求”央行放松流动性,那到底该怎么做?

时代周报:那么你认为,央行这次的态度比以前是个进步?

陆磊:当然。一个国家的宏观调控既要考虑短期利益,也要考虑长期目标。美国人是经历过2008年危机的,房地产已经崩溃过一次,有切肤之痛,所以量化宽松不会导致资金流到投机领域,而是进入了实体经济,布局了新一代互联网等战略产业。中国恰恰处于2004年美国的状态。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放松货币,房地产投机就导致了后来的危机。“安倍经济学”的出台也是如此。日本的资产价格经历过1991年的崩溃以后,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状态,而且日本是老龄化社会,放松货币也不会引致日本老人们去买固定资产。所起到的效果是使短期的交易、交投活跃起来。同样的,我个人以为这次央行的态度根本不是来自某个个人,而是这一届政府宏观调控当局基于过去的经验教训而形成的对经济的看法。

时代周报:央行在这次“钱荒”发生几天后,表示已向一些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很多人觉得这是不是央行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

陆磊:不是,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政策是两个不同的政策。央行提供的流动性一定是向陷入流动性或短期支付问题的机构注入解决问题的资金,不是货币政策的操作。支付体系之间是相互连接的,它的稳定是央行维持金融稳定的一个基本职能,所以当机构出现问题的时候,注入短期的定向流动性是天经地义的。在“钱荒”刚发生时,我就提出,一方面在货币政策层面上一定要稳健;另一方面在金融稳定政策上,用专项的紧急稳定资金,所以这不是全面性的放松。市场上流行的意见是央行应该降息、降准,这就错了。因为降息、降准是不论金融机构是否陷入支付困境,央行都突然之间出了一笔钱,那就叫做整体性的货币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调控流动性要看外汇占款和M2

时代周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不久前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也谈到会适时地调整流动性,你怎么理解他这个表态,什么叫适时调整?未来的货币政策该怎样去操作?

陆磊:未来的货币政策要适时调控流动性,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还是跟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占款有关系。因为当人民币汇率发生波动的时候,当外汇占款发生变化的时候,基础货币就会发生变化,这是央行责无旁贷应该关注的问题,基础货币发生变化,乘以一个货币乘数,也就是银行放贷的积极性,才能变成流通货币。第二个指标就是年度定的M2目标,我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年度目标是13%,现在是15.8%,M1是11.3%,这两个指标都远远好过2012年,所以凭什么让央行整体性放松呢?这本身是没有道理的。为什么会是13%?这是有据可查、有账可算的,因为经济增长率加上目标通胀率再加上一个两到三个百分点的剂,这就构成了货币供应量指标。假设经济增长率是8%,目标通胀率是3%,再加两个点,就是13%。好多人认为这个指标不可靠,我不这么认为。从定义看,M0是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M2=M1+企业定期+居民储蓄+股民保证金。这是流动性的一个非常好的衡量指标。我现在坚定认为货币供应量是我们能够管控的最佳指标。很多人不同意,说应该是利率。是的,当中国的市场经济走到更高状态的时候,利率是更好的指标,但现在,理财产品、地方融资平台,对利率是不敏感的。不管市场利率是多少,它都敢进。

时代周报:央行表态要继续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考虑到目前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会不会出现一些反复?

陆磊:会出现一些反复,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把一些问题说透、摊开,美联储这点做得非常好,叫做与投资者沟通。我们现在还在转型期,宏观调控政策也要与老百姓沟通好。宏观调控当局能否频繁地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告诉公众,我现在在做什么?比如大家都能够观察到PMI和铁路运量、发电量,就知道经济是什么状况,那么央行该放多少流动性,放还是收,什么样的指标能够接受,这样大家就能够明白,现在央行主要是出于金融稳定为支付体系注入临时流动性。下一步就是针对经济情况准备投放多少货币量,广义货币达到多少,投放多了就应该回收,如果不够,就要多投放一点。为什么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是1234,而不是一把到底,因为他要看够不够,不够再做第二轮QE。没有人假定宏观调控当局是神仙,但如果沟通好,就容易形成共识。

不可靠的利率市场化还不如人民银行定价

时代周报:现在是利率市场化的合适时机吗?

陆磊:我认为,当影子银行出现的时候,利率已经市场化,当你的手机中收到各家银行发来的理财产品的预期回报时,利率已经出现市场化。但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是银行业市场充分竞争,现在如果还是工农中建在市场上做大批发商,利率市场化是很难操作的,会形成像中石油、中石化那样的寡头定价机制,所谓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是非常可笑的—由于我现在经营发生了亏损,所以我要涨油价。这是第一。第二是在搞利率市场化之前,要有存款保险,这些前提我们都应该考虑。事实上,利率市场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比如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表外业务。

我不太赞同存贷利率放开才是真正的利率市场化。你不能假定我们的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把利率的定价权交给工商银行去定,还是交给人民银行去定,哪个更好?如果你假定自己有谈判权,和银行之间是完全对等的关系,我完全赞同利率市场化,但是,当你走进工行的时候,工行告诉你利率是多少,你爱存不存,你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更超脱的中国人民银行起码代表老百姓的利益,起码从法人机构角度出发,它没有理由照顾各家金融机构的利益,它更加中立化。

与其出现一个不可靠的利率市场化,还不如拥有一个人民银行定价的机制。所以,对利率市场化还是审慎一点为好。首先明白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市场结构下,我们再来考虑这个问题。对于理财产品,不说利率市场化,至少是金融资产的定价市场化了,给老百姓一个选择权,这不是挺好的事吗?

时代周报:但对于“影子银行”,担忧的声音还比较多。

陆磊:我认为,应该让这个市场发展起来,影子银行不应该禁止,而是应该规范、放开、观察它。当下的金融创新中,有一句话叫“买者自负”,这就是标准的市场特点,是最市场化的。第一,你买了理财产品,最后告诉你,我跟你说的预期回报是多少,但现实回报只有这么多;第二,银行拥有提前终止权,你不能,你如果提前终止,你只能拿活期利息;第三,你根本看不懂说明书,你不知道银行拿着你的钱投到哪里去了。银行买了债券的回报远远高于给你的回报,你怎么办?这就叫买者自负。但凭什么“买者自负”?这就需要银行业监管部门替消费者来管金融机构,这就是1933年美国成立证监会的原因,因为市场会欺诈你,让你受损,所以投资者共同推举一个权威当局,投资者进行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我们现在是过度放任,没人管,而且还有个“监管俘获”问题,监管当局更多的是站在金融机构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现在一行三会已经成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是一个积极的正确的方向,终于明白我们该干什么了。我认为透明度可以解决一切,监管机构作为老百姓的人,对金融机构进行管理,避免他们伤害消费者利益。人是否按照委托人的意志来办,通过透明度是完全可以达到这一目的的。

金融改革越是一揽子计划越没戏

时代周报:政府一直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但金融和实体经济是有脱节,民营部门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陆磊:不是由于货币过紧导致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恰恰相反,是金融过松,一旦货币多了以后,人们的想法绝对不是把金融资源投到实体经济,反而是逼使老百姓去投机,地价、房价必涨无疑,然后就会诱使你尽可能多地拿到钱。所以,它就倒逼着金融资源流向了投机领域。凯恩斯以来的假设是银根放松、利率降低使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降低,进而能够使得经济活跃起来。但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当中出现了一个“阻断”,当银根一放松,利率降低之后不是引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而是通过另外一个渠道进入了投机领域。因为货币供给增加了一倍,资产价格也上涨一倍。原本应该进入到实体经济的资金也跟着放松的银根一起进入到了投机领域,留给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越来越高。更糟糕的是,银根没放松时进入到实体经济的资金也进入到投机领域了,典型代表就是温州企业家。他们原来是做鞋的、做眼镜的,结果纷纷去搞投机。这是个典型事例,最终就是融资难、融资贵。所以我们不要把民营经济想成是崇高的天使,他们在这个情况下行为也会发生变异。我经常说,我们总是把楼价的上涨、泡沫化归结为地方政府,这只是问题的一面。还有问题的另外一面,是谁在买呢?

时代周报:如何解决资产的泡沫化问题呢?

陆磊:只能放水冲沙,不是去挖沙子。中国现在的货币量、金融资产总量如此之高,老百姓都已经息息相关地跟金融资产捆绑在一起的时候,只能放水冲沙。放水冲沙就是让大家的兴趣点发生转移。所以现在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是举双手赞成,稳健的货币政策首当其冲的是股市下跌和楼市不再涨,下一步就是回报率回归到正常状态。大家的心态会发生变化,已经不再能挣到暴利了,兴趣点就发生了转移,这个时候大家的心态就是老老实实去做生意,因为它可以带来6%的回报。这就叫放水冲沙。千万别急吼吼地去把这根子挖断,挖断我们大家都完蛋,因为有大量的金融资产在里面。

时代周报:你认为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应该怎么去突破?

陆磊:这要分宏观面和微观面。宏观面就是利率市场化,我不认为需要央行来推,而是要对现在的市场化程度进行评估,并进而给出路线图,要把影子银行统一纳入利率市场化的考虑范围。二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外汇储备运用方向的改革。微观面,最重要的是让民营资本参与到金融中去,未来应该有更多的民营资本办银行进入到正规银行体系。这些能做到已经很不错了,不要寄希望太高,越是一揽子计划越没戏,最好是踏踏实实确定未来一年在某个领域的工作重点。金融改革就是个链式反应,真的在一个领域形成突破之后,后续的一系列改革都能完成。

(文稿未经被访嘉宾审阅)

[时代辞典]常回家看看

唐明灯

常回家看看—曾是煽情劝世的流行曲,竟见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可见,一则此曲传唱经年,教化乏力,凄凉晚景仍待改观;二则赡亲养老之规,虽涉风尚伦理,毕竟是家务私事。社会的何等不谐,礼崩乐坏、乱象丛生,才不得不绳之以公法?

血浓于水,乃昭昭天理;赡亲养老,为万古伦常。如今降格为人立之法条,究竟是替天行道,还是冒渎天律,干涉人伦?本有法不间亲的好传统,何以还祭出孝道的朽法棍?老人亟待保障无疑,紧缺当数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法定常回家看看,是往子女头上转嫁社会责任和公共开支么?立法在对私德上下其手之际,是否清楚在宿罪名下,公共场合有多少罪行逍遥法外?

依清官难断家务案的成见,常回家看看入法,岂非清官之技穷?尊老幼之谕的古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是老糊涂之老;古往今来,立法而青史留名者不计其数,“常回家看看”倘以笑柄方式切入,倒也聊具一格。

文学大家走进黄山头探寻—那一夜陆游为何停泊藕池

刘玲玲

“酒与文化的渊源太深了,我们搞文学创作的,对这些感受更深。”

6月15日上午,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作协专职副主席王跃文在“百年黄山头文化寻根之旅”启动仪式上表示,这样的文化活动很有意义。

位于湖北公安藕池镇的黄山头酒厂,建于1913年,至今刚好100年的历史。

为庆祝百年华诞,寻找黄山头酒悠久的历史文化,由湖北黄山头酒业有限公司、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主办的“百年黄山头文化寻根之旅”从长沙启程,走进孕育黄山头酒的千年古镇藕池镇。

文学大家走进黄山头

曾经的藕池酒香留住陆游,如今的藕池酒香依然让人流连忘返。

王跃文、浮石、许开祯、黄晓阳等著名作家以及其他参加“百年黄山头文化寻根之旅”活动的领导、媒体记者一行20余人,一到藕池镇,就被满眼的荷田、扑鼻而来的酒香吸引住了。

还没走到车间,远远就闻到粮食发酵的味道,这是黄山头酒生产的源头。

“全是传统的酿酒工艺,这在许多的酒厂都看不到了。”曾经在酒企工作过10年的许开祯边看边感叹,“传统酿酒工艺酿出的酒更为纯正,太难得了,难得黄山头还保留着这么原汁原味的酿酒方式。”

“工人师傅会根据时段摘酒,经过检验后,这些原浆酒将分级窖藏。”在蒸酒区域,工作人员热情邀请作家们品尝一下,黄晓阳尝了一口,感叹道:“好喝,这么浓郁醇厚的口感……”

一路上看看、听听,品品,“文化寻根团”成员纷纷感叹:“以前不了解,原来黄山头酒的品质这么好,还有如此悠久的历史。”随后,大家还参观了黄山头酒的文化陈列室等展馆,并举办了“百年黄山头文化寻根之旅”座谈会。

各抒己见探寻文化之根

会上,王跃文、浮石、许开祯、黄晓阳四位作家纷纷表达了自己对黄山头酒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并各自提出了利于黄山头酒发展的意见。

他们认为,白酒是与文化结合得最为密切的商品,应该多从文化上面做文章。

甫一开始,当知道黄山头酒位于湖北后,王跃文就坦言:“以前还以为黄山头是安徽的酒,后来才知道是湖北的酒。”

王跃文认为,黄山在全世界影响很大,在国内很多人都知道黄山,但太多的人不知道黄山头的酒在湖北,更不知道爱国诗人陆游曾在藕池停泊,饮了黄山头的酒(藕池酒即黄山头酒的前身)。

在浮石看来,黄山头应围绕自己的千年历史做文章,“藕池酒的千年历史,完全是值得去传播、推广。”

许开祯、黄晓阳也纷纷同意浮石的观点。许开祯表示:“陆游闻到酒香上岸”这段历史,是值得花巨大的代价去挖掘、推广的。比如:陆游为什么要停下?他停下干了些什么?他上岸后喝了多少酒?

“有文化的品牌才有生命力。”黄晓阳直言,通过这样的寻根活动,从文化的角度去挖掘、去发现中国白酒文化,他个人也愿意为此尽绵薄之力。

凯乐科技董事、黄山头酒业执行董事杨克华表示,黄山头酒还将多多向各位文化界的人士请教学习,让黄山头酒与文化结合得更加紧密,走得更远。

藕池酿酒已有千年

1170年秋天,陆游带着仆从,由绍兴老家赴夔州(今四川奉节)做知州通判。

夜色朦胧,陆游一行乘小船逆水而上,不觉来到藕池水面。陆游走出船舱,顿觉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他让船夫将船停好,自己循着酒香找去。

这大街上卖酒的有十几家,陆游一下子不知买谁家的好。一位白发长者告诉他说:“藕池酒家家都好,你随便买,都一个味道。”陆游不信,一连尝了5家的酒,果真一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