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

第1篇: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城乡建设 建设规划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的城乡建设之路曲曲折折,坎坷不平,在不断的摸索中缓步前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大增,城乡建设规划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着千万人的幸福生活质量问题,关系着社会安定问题,还关系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可轻视。近年来,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为了与现实发展相符合,各种倾斜政策纷纷出台,但我国城乡建设化水平过低,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城乡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规划落实情况不理想,城乡建设具有随意性

在我国城乡建设中关于规划落实情况不理想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根本没有规划图。基本上只有整体性的规划,而却没有具体详细的区域性小规划,使得在具体执行城乡建设时,没有详细的规划可以参照,这样一来在城乡建设时就会随意而来,没有正规的方案来约束来指导,各种问题也就此产生了。第二种是有规划但是执行不严格。在某些城市改造区特别是乡镇驻地的建设行为中,随意变更规划的现象随处可见,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第三种是重复破坏建设现象严重。在规划中诸如水电、暖气等专项性项目没有完整详细之规划,所以很有可能就会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比如这个小区在输送水电时挖通一条路线,而另一个小区在输送水电时挖通另一条路线,如果有关于水电输送的专项规划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重复情况,劳民伤财不说,还破坏环境,严重破坏城镇基础设施,影响城镇建设的发展。

1.2 城镇规模太小、步伐慢,城镇化水平太低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现实情况下,城镇建设必须考虑其包容性,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以及定居,让本来就拥挤的城镇变得拥堵无比,完全不能承受这种压力。因为我国众多城镇的规模太小,即便当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规模依然不大,有的地方只是对原有城镇进行修补,没有做到扩展,城镇土地面积没有规模性扩大,即便有些地方已经着手扩大规模的建设,但是基础设施不能紧跟,根本不能把改造建设相互结合,没有一套发展规模化城镇的标准以及要求,而人口的大量入驻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甚至是现实,因此城市问题便出现了,人们生活在一片被破坏的环境当中,没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

1.3 城镇管理不善,环境破坏严重

我国城市管理目前对城市绿化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即便是有所管理,却也出现多头管理的不好局面,多头管理往往就是无人管理,明显不利于城镇的环卫建设。而小城镇中供排水、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完全没有跟上,那些落后的小城镇甚至都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建设。城镇管理制度不成熟不完善,管理队伍素质低下,城镇的各种脏乱差现象完全不能得到解决,脏臭角落随处可见,严重损毁城市面貌,不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城市印象。

1.4 城乡建设资金缺乏,融资投资渠道单一

我国城乡建设资金缺乏,融资投资渠道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基本来说,我国融资投资渠道和资金来源就是政府。而县级政府的财力是极其有限的,并且没有招商引资的理念,没有重视外商企业的眼光,搞本位主义,这样只会让资金周转越来越死,使得城乡建设举步维艰,矛盾激烈。

城乡建设规划解决问题的策略

2.1 规划面要广,要具体,要落实

在城乡建设开启之前,一定要有整体性规划,还要有详细的区域性规划,这样城乡建设才有规矩可依。以前是边建设边规划,这样会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问题都考虑不进去。在城乡规划编制中,要成立一套专业队伍,对全县各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统一调度,统一聘请专家论证和设计,避免各部门和各乡镇各自为政,重复浪费。还要强调规划和相应制度的重要性,加强落实执法力度。在统一规划下制定具体计划,相互配合,一起为城乡建设工作服务。

2.2 合理拓展城镇建设规模

上面已经分析到城乡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城镇规模小,不具有较高的容纳性而形成的。所以拓展城镇建设规模是必要的,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拓展城镇建设规模绝不可盲目扩展,而是要合理科学地进行,要对城镇周边环境进行勘察,看怎么拓展最为合理,一般来说要东南西北都适当扩展,而以其中某一方向作为扩展重点,进行建设。而首先要做的就是道路要通,其次就是住房以及相关设施,细化到供排水、环卫、路灯等各种细节。

2.3 保护环境,做好绿化工作

我国大城市在绿化方面的水平远远高于小城镇,小城镇的绿化建设已经严重滞后,可以将绿化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单位小区学校等,大家共同努力,做好绿化工作,使得绿化面积大量地增加。另外要有重点地突出城镇绿化特点,现在城市建设都趋向一致,没有地方特色,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所以在绿化建设,美化城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方区域性文化特色,参考一些成功的绿化案例,把现代化和特色化结合在一起,打造属于自己的城镇面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居民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不忘传统的地方特色。做好绿化工作要特别强调细化到各个单位的绿化。比如学校,各个城镇的学校就不少,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绿化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建设,高年级的学校还可以借用学生之力来搞好校园绿化,既能提高效率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协作能力。比如其他的企事业单位也是如此或者说各大居民小区,责任分工到单位,并给予一定的参考标准,按要求建设,当然只分任务不监督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加强分配任务后的监管工作,督促相关单位做好绿化工作,一旦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就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并且还要返工,进行整改,一直到成功验收方可。在这种严格要求之下可以培养发展优良的园林单位和小区,为整个城镇的绿化建设做贡献。

2.4 寻找多渠道融资投资方式

随着现代化进城的加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单靠政府财政很难满足实际建设需要,需要采取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和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建设城市是城市融资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要有创新发展思路,通过有偿出让城市道路各段服务或公交出租车或是广告租位等,让其市场化,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融资格局。另外还要加大城建招商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土地、市场等城市资源来换取外商投资,借助外来资金搞好城市建设,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招商之后,要对招商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能一味地索取,甚至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一定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

小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大家都追求方便的高质量的生活,因为工作学习等各种原因,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城镇人口骤然增长,一时间无法适应,造成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出现,但是只要编制好城镇发展相关规划,并且很好落实,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引进外资,搞好城镇绿化,保护环境,提高城镇管理效率和管理队伍的素质,那一定可以顺利地实现城镇发展,为大家创造美好的生活家园。

参考文献

[1]甄峰,姜煜华,叶忱. “十二五”时期城建模式转型与城乡建设规划编制变革[J]. 规划师,2011,04:5-9.

[2]于莉. 广东开平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进程[D].浙江大学,2013.

第2篇: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意义;问题;措施

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规划设计是其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其发展的基本依据。同时,城乡规划设计也是促进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下就城乡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一、城乡规划设计的意义

在城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规划设计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只有有效的规划设计才能保证城乡经济的发展有据可依,同时城乡规划设计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城乡之间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城乡规划设计对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现阶段我国城乡规划设计的实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因素,严重阻碍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要对这些不足因素做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城乡规划设计是对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中各要素的综合控制与管理,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管理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手段与保障,同时,也是对规划活动的有效控制。为了确保城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就必须加强其中的管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规划设计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城乡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乡规划设计没有结合实际的问题。城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从实际出发,导致城乡规划的相关部门对城乡的基本定位不准确,这些问题严重时直接导致城乡规划的大方向不准确,进而让城乡规划不能正常的实施以及城乡规划的不得当,当上诉问题轻微时则会让城乡规划向纸上谈兵一样不能实施。还有由于负责城乡规划设计的官员不想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导致城乡规划设计者对于农村的各个方面研究的不够或者根本没有研究,不能正确看待农村的规划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以及站着怎样的位置,进而导致不能将城乡的规划结合起来,不能真正发挥出城乡规划的作用。在城乡规划的工程中我们最重要的是深入实地考察研究出科学的城乡规划方案,从而在城乡的共同的发展上很好的定位将可利用的资源都充分的利用起来,来促进城乡规划的正确走向。

2、城乡规划监督机构设置不健全的问题。城乡规划管理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一些官员找漏洞贪污牟利。并且没有正真的规划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进而导致城乡规划相关部门不能团结合作交流意见,导致城乡规划设计失败。

三、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措施

1、从实际出发设计规划方案。在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必须要求负责的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考察,并作出详实的调查报告,认真分析当地的情况,其中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环境、地理、资源等条件,然后整理成报告,供负责城乡规划设计的人员研究,并作出城乡规划设计图以及设计方案,最后经过国家高级负责部分通过后,方能实施,而且要在不能损坏群众的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实施。

2、建设完整的城乡规划设计编制管理体制。在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非常复杂与突出的情况下,我国是社会主义与外国的社区化发展不同的是,以为我国的特殊国情有自己的规划原则,民族的文化和基础不同,社会的基本意识形态不同,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形势更加复杂与特殊。我们在城乡规划设计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出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的效仿,导致不符合实际,做无用功,要尽量保留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特色,根据自己的风格发展自己的经济。在城乡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过程中,确定坚持党的领导、专家的决策、部门的团结合作、公众参与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3、生态城乡规划设计实现的途径。(1)提高城乡绿化容积率。城市与绿化的关系可以说是共存亡的,绿色代表生命,当下退耕还林便是最好的见证。大量做绿色景观,将其真正溶于人类生活,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在提倡发展生态空间的同时,一定要强制性保护生态区,制定相关法律来阻止人类进行破坏。(2)提倡小城镇快速增长。小城镇由于规模小,发展迅速,能快速带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良的小城镇可以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到城镇发展,以此减少城市交通、能源的消耗,这也符合低碳城市理论。(3)科学性。科学定位,即科学合理的给城市定位,关其中要考虑到城市的人文和社会环境,同时,同时判断城市与乡镇的价值所在。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拓宽规划视野,要全面考虑结合全县各镇的功能布局,规划体系。(4)生态城乡规划设计理念影响。在此理念影响下,中国很多城市有了很大变化。例如建设森林公园,这样在保护了自然环境的同时又给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这是个一举两得的措施。同样有些城市提倡绿色规划,成为生态低碳之城。(5)提高政府城乡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随着城乡的迅速发展、城乡人口的高度密集以及城乡文化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手工制作的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城乡迅速发展这一现状。在近几十年,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重要的意义及其作用已经被人类公认,尤其在大数据时代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信息化已经成为人类新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未来社会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创新城乡规划管理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生产力持续进步发展进步的必要要求,同时也是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要求。城乡规划管理必须推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保证规划的前瞻性、科学决策,同时要掌握新技术,才能跟上世界的潮流。(6)提升政府规划管理职能的力度。由于政府对城乡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作用较弱,规划管理的体制不顺,对正常的规划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干扰,进而使得城乡规划原有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缺失。因此,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提升政府规划管理职能的力度,大力加强政府规划管理职能的保障,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政府规划管理职能。严格依法行政,以法律规范各项城乡规划建设活动,对严重违反城乡管理规划的各类行为要依法严惩。

4、严把规划评审关。为保证在规划设计方案内城镇整体规划的基本要求真正地贯彻落实到实处,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要依据技术规范组织要求严审关于成批建设项目及重要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待规划设计完工之后,应积极严审有关单位及专家,并给出相应的评审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相关项目的规划设计要求。

结束语:

在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其人口、社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一定要充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地将市场经济机制引进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促使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纪冬梅.浅议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价值[J].科技创业家,2014

第3篇: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项目划分;依据及原则;存在问题;对策

1项目划分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质量好的工程是能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质量差的工程则会变成危害群众的水害工程。因此,长期以来水利工程质量被广泛关注。为了切实保证在建水利工程的质量,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水利行业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这其中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过将一个拟建设的水利工程根据一定的原则,划分成若干个单位工程,再将每个单位工程划分成若干个分部工程,将每个分部工程划分成可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和评定的单元工程及施工工序,以达到通过由小到大的施工过程控制来保证整体工程建设质量的目的。而这个把工程由整体划分为单元(工序)工程的过程就是项目划分。从根本上讲,项目划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其作用是用于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因此项目划分的结果,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必须认真予以对待。

2项目划分的依据及原则

目前水利工程项目划分的主要依据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以下简称《评定规程》),其规定的程序是:在主体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法人组织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对工程进行项目划分,并将划分结果报质量监督机构确认后执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划分进行调整的,需要重新报监督机构确认。其他和项目划分有关的水利行业技术标准有:《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SL631-2012~SL639-2012)、《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703-2015)等,这些技术标准中关于项目划分的规定基本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的规定相一致,但在细节上有所区别。进行项目划分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水利工程项目按三级划分,即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序)工程三级,工程中永久性房屋、专用公路、铁路等工程项目可按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划分。根据上述原则,目前实际进行项目划分时,是遵循了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即先划分单位工程,再划分分部工程,最后划分单元(工序)工程。

3项目划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单位工程划分原则不合理

根据《评定规程》的术语,单位工程(unitproject)是具有独立发挥作用或独立施工条件的建筑物。其划分原则是:枢纽工程,一般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当工程规模大时,可将一个建筑物中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一部分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堤防工程,按招标标段或工程结构划分单位工程;规模较大的交叉联结建筑物及管理设施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引水(渠道)工程,按招标标段或工程结构划分单位工程;大、中型引水(渠道)建筑物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除险加固工程,按招标标段或加固内容,并结合工程量划分单位工程;加固工程量很大时,以同一招标标段中的每座独立建筑物的加固工程为一个单位工程,当加固工程量不大时,也可将一个施工单位承担完成的几个建筑物的加固项目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评定规程》的上述规定,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条件,即所划分的各个单位工程之间的工程量或投资应大致均衡。这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在工程项目质量评定时,其优良率的计算是用单位工程的总数量去除单位工程中被评定为优良的单位工程的数量。这个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各个单位工程的权重相等。因为缺少这条规定,在实际工程中,造成了有些建设单位为评定优良工程,将一些小的建筑物划分成单位工程,来增加单位工程的数量和提高优良率。致使一些本不该评定为优良的工程,因技术标准的规定不明确,而人为评定为优良。

3.2分部工程划分原则不合理

根据《评定规程》的术语,分部工程(separatedpartproiect)是在一个建筑物内能组合发挥一种功能的建筑安装工程,是组成单位工程的部分。其划分原则是:枢纽工程,土建部分按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划分;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安装工程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按组合功能划分;堤防工程,按长度或功能划分;引水(渠道)工程中的河(渠)道按施工部署或长度划分;大、中型建筑物按设计主要组成部分划分;除险加固工程,按加固内容或部位划分。同一单位工程中,各个分部工程的工程量(或投资)不宜相差太大,每个单位工程中的分部工程数目,不宜少于5个。并且还在条文解释中对“工程量不宜相差太大”,做了进一步说明,是指同种类分部工程(如几个混凝土分部工程)的工程量差值不超过50%;“投资不相差太大”指不同种类分部工程(如混凝土分部工程、砌石分部工程、闸门及启闭机安装分部工程……)的投资差值不宜超过1倍。上述规定中,虽然考虑到了各个分部工程中的权重问题,但是,由于其要求分部工程数量不宜少于5个,造成分部工程进行划分时,有时不得不进行不合理的拆解,而致使分部工程划分不合理。其实,《评定规程》中,由于单位工程的优良条件已经把分部工程的优良率由50%提高到70%,因此,再规定不少于5个分部工程已经毫无意义。

3.3单元工程划分不合理

根据《评定规程》的术语,单元工程(separateditemproiect)是在分部工程中由几个工序(或工种)施工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根据这一定义,单元工程的划分应该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特别是根据施工单位的生产能力来确定,因而,对于不同的施工单位,由于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同,单元工程划分大小也应该不相同。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发现,生产能力相差很大的两个施工单位,其单元工程划分的完全一样,也就造成了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实际完全脱节。

3.4其他情况

不同行业的技术标准确定的质量评定方法和项目划分内容不一致,对于可以独立划分为单位工程的项目不存在问题。对于无法独立划分为单位工程的项目,在质量评定时就出现混乱,如闸房,上部结构为房屋建筑,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而下部结构为水工建筑物,适用于《评定规程》。由于两个技术标准规定的质量评定方法与程序不一样,因而给最终评定工程质量等级造成困难。类似的情况还有溢洪道交通桥、闸后桥等。

4项目划分的改进对策

第4篇: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家乐;问题;可持续;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25-01

“农家乐”最早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游。我国真正意义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当前仍处于初期阶段。以至于至今学术界对其定义未达成一致。笔者认为,农家乐是指以“农家庭院”为基本接待单位,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风土民俗和生产条件及自家庭院及周边自然景观,吸引城市游客,开展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经营活动。

一、基础分析

为了系统分析三圣花乡农家乐,根据张根年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和该区的实际状况,将从旅游目的地断面(供给分析)、旅游通道(区位分析)和客源地断面(需求分析)三方面作如下分析。

(一) 供给分析 。三圣花乡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风光秀丽,农家风情浓郁,如今三圣花乡已经打造成了包括“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的“五朵金花”景区。

(二) 区位分析。三圣花乡距主要客源市场成都市中心约7公里,依托成都市,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交通、通讯通达,市民出游交通非常便捷。

(三) 市场需求分析。1、经济因素 三圣花乡最大的客源市场――成都,是我国中西部特大的中心城市。据显示,在2009年,刚经历过“5.12地震”的成都市人均GDP竟高达35215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9元,城镇居民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即使是中低收入阶层,也有余钱用于旅游消费。此外,成都的私家车数量一直高居全国前三并仍飞速增涨,这为城市近郊游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市场。2、社会因素 首先,随着成都及周边县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市民生活的高竞争、高节奏、高污染状态,促使他们迫切期望摆脱这种“现代文明病”,寻求清新舒适的休闲旅游空间。 其次,我国丰富的法定带薪假期保障了人们的休闲时间。3、文化因素 成都因其休闲的地域文化,历来被誉为“休闲之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仅在2009年,成都就先后被评为“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十大目的地”、“中国十佳会议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4、政治因素 多年来,成都市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三圣花乡的旅游发展,在其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人员培训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给与积极的指导和监管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运用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现,当前三圣花乡农家乐仍存在以下问题:(一)规划布局不合理。 目前的三圣花乡区内,虽然农家乐的数量众多,但规划大都缺乏科学的论证,不但造成了组织线路的难度较大、资源的共生性差,经营者单兵作战,各自为阵,资源与整体环境不相协调等现象,而且给景区整体的经营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二)基础设施不健全。三圣花乡在环境整治和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完善。如,景区内没有统一的垃圾处理设施,造成环境污染;一些地段灭火设备、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道等设施缺乏。 (三)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在卫生、安保、消防、价格和服务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如一些娱乐场所、餐厅等未经过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批准擅自营业。(四)营销体系不健全。理念方面,经营者对农家乐今后的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对旅游市场预测的意识。面对“旺季过旺,淡季过淡” 的季节性现象时,不但不能有效应对,反而出现互相压价的不正当竞争现象;产品定位方面,当前还停留在纯粹的观光游上,对本土文化的挖掘还较粗浅,不能较好的反映农家乐的独特卖点;实际营销方面 ,各农家乐没有统一营销的品牌意识,造成了部分客源市场流失、景区秩序混乱的现象。(五)从业人员素质低。如今景区内,从业人员大都是 “自学”从业,边干边学,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这从根本上制约了三圣花乡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统一规划,科学布局 。要将三圣花乡农家乐做成“大旅游”,则必须有“大旅游”的发展观和战略观,因此,政府和有关规划部门应对农家乐的发张做好长远战略规划,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将三圣花乡农家乐的旅游资源进行最优配置,逐步推进,全面科学发展。(二)坚持科学发展的政策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合理的开发管理制度,统一规范管理,政府给与必要的资金扶持和政策鼓励。同时,积极创办农家乐行业协会,进行相关研究、监管和交流。从而通过政府和民间协会,齐抓共管,为农家乐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三)重视文化和差异化。首先,三圣花乡农家乐的开发与发展,应以农家文化为核心,将“花”文化、农耕民俗文化、地域风情等众多细文化做活做深,打造别具一格的乡村农家乐。其次,基于当前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应保持本色,突出特色,走一条“特色化、品质化、情感化”的旅游发展道路,给游客处处出新、时时愉悦的享受。(四)塑造品质,深化营销。深挖文化同时,注重项目打造、产品创新、服务、环境和危机管理等各环节的品质塑造,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同时,深化品牌营销,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荣誉,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客源市场,展示独特的农家风情。(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一要加强对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相关法规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强化服务规范,提高服务品质;二要加强从业人员对本土特色的培训,使从业人员各个风采斐然。(六)发展绿色产业,打造循环经济。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本地的农业、手工业、文化、自然等各产业发展,走一条产业联动,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的道路。如走绿色蔬果种植路线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作者简介:徐金梅,女,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沈惠惠,陈瑛.“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以杭州梅家坞农家乐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3): 177-178.

第5篇: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住户调查 现状

一、关于城乡一体化及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的意义

所谓城乡一体化,即为了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规划建设城乡之间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由农 村向城镇集中,使城镇工业由分散向园区集中,农村耕地由一家一户经营向规模经营集中,使现代文明由城市向农村传播,公共财政由城 市向农村覆盖,公共设施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实现整个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为国民经济核算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权重制定提供基础数据。监测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一体化调查体系。基尼系数是用来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居民收入方面的调查是城乡分开的,且城乡差距较大。实行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会为计算全国居民统一的基尼系数提供资料基础。

二、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调查数据质量和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影响。

(一)几个不到位

首先,督导不到位。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辅助调查员只是在平时见面时进行口头的督促,每月亲自入户辅导督促记账的力度不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起到检查指导记账的作用。

其次,宣传不到位。由于宣传不到位,导致个别调查户对记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记账只是大概记一下自己或家庭主要的现金收入和开支,对于其他成员或一些琐碎的或实物方面的认为不用记,他们的记账笔数少,出现漏记,没有做逐日逐人逐笔。

再次,重视程度不到位。个别调查户怕麻烦不愿记账。从目前城乡一体化调查入户检查情况来看,因为觉得前期的开户调查摸底工作比较繁琐,就出现个别记账户怕麻烦、有为难情绪的现象。此外,调查户对于银行存取现金账不重视,他们的家庭日常生活开销没有计划,对于家庭每月花多少钱心中无数,甚至不结算收支总额。更有甚者,很多家庭都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收入详细总额。经调查人员再三询问,他们也只是说出一个大概数,极为模糊:几百或是几千。

(二)记账不够规范和完整

首先,家庭收支填报不准。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一种是少报收入,即在登记收入时不记零头,只报整数。另外一种是瞒报收入,即有些家庭出于思想顾虑,怕露富,将个人的部分收入隐瞒不报。第三种情况是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打工收入和其他零星收入做不到如实记账。第四种是嫌麻烦。少数人任凭调查员苦口婆心的劝说与讲解,他们仍嫌记账麻烦,为了图省事,他们会把账单纯记成家庭主妇购买食品和日用品的生活账,或只记少部分收支情况,而不是家庭全部收支情况。上述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上报的收支缩水很大。

其次,现金和实物收支日记账表及家庭成员就业情况等信息填写不够完整。个别记账户有在外饮食和互联网购物支出发生时,也没有如实地将用餐人数和支出金额等信息填写在日记账表皮的相应信息栏中。住户调查内容还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就业情况以及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等问卷信息,由于调查内容比较细比较多,个别记账户嫌烦或觉得涉及个人隐私,不愿意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

再次,工资收入中未纳入代扣款。在填写工资收入时有时只记“实发工资”,而对于单位或雇主按月从工资中代缴的各种社会保险缴款(如五险一金、个人所得税)等未得到反映。此外,还有由单位或雇主从应发工资中代扣的房租、水费、电费、托儿费、医疗费、借款等,只记实发工资自然会出现反映不全不实的现象。

第四,漏记利息收入。银行存款利息至少每季度要计算一次,在调查期内,如果有记账户提取储蓄存款或定期存款自动结存、转存利息的现象,当笔存款的利息并未被记入当月帐本,就会出现漏记。特别是工资收入的发放大多数不是以现金方式而是直接打入工资卡,这笔钱所产生的利息就更容易出现漏记情况。

第五,医疗费支出和报销医疗费的记录不全。在日常消费支出中,医疗费是很多家庭的必要部分。对于使用医保卡即时报销的,在调查记录中一是没有根据单据将报销部分记入“转移性收入”中的“报销医疗费”,二是没有将全部医疗费用记入“医疗总费用”。尤其对于公费医疗免费拿药或进行治疗的,其账中划走的部分就更是没有被作为报销的部分进行记账。

(三)样本结构不合理,代表性较低

把统一抽选的一千多户调查户的资料放在国家统计局的大样本库范围内,数据代表性还是可行的。但是这样随机抽选样本户如果缩小范围比如到县市一级,那么这些数据的代表性就不够了。比如某市经济情况相当的两个县,其农村户都是以种植经济作物如大棚蔬菜、工业辣椒、工业番茄等为主,因其中一县被调查的80户农村户中有属于种植大棚蔬菜的大户10户,每户有几百亩的种植面积,调查所得此县收入和邻县农民纯收入相差两万多元。这样出现的差距就是由于样本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这种差距就导致出现较大的偏差性,难以真实反映被调查县的整体农民收入情况。

(四)数据评估难

数据评估制度不能很好反映实际情况,数据评估难。如某市参考了各省辖市的收入评估标准评估了各县区城镇、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理论上看,这种评估做到了尽可能全面、客观。但实际上,居民的实际收入生活状况并不能由这个评估标准得到客观真实地反映。比如在城镇居民评估标准中,有两项即在岗职工工资和财政支出和城镇居民实际的关联并不多。而国家所抽选的样本户中,多数为普通打工工人,只有极少数是享受财政供给的人员。

参考文献:

第6篇: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电力施工过程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而且其工期长、工程量琐碎、参建单位多,这些都对电力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中,许多电力企业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极大程度的制约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的效益,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分别签订相应的承包或者委托合同,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构成一个项目管理体系在这种体系中,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法承担建设过程中施工安全、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工程造价等监管责任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这种传统的项目管理体系暴露出了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展开。

(1)单独依靠监理单位很难实现对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而且监理单位所采用的管理手段多是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有效的事前预防措施。

(2)监理单位的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上,对于施工安全、进度以及工程造价的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工作缺乏全面性,电力工程建设安全事故不能杜绝,工程造价偏高,工期超期。

(3)在电力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普遍存在执行力不够的问题,施工单位没有真正将有关电力工程建设的规章制度真正贯彻落实到施工作业现场。

以上这些问题结合在一起,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工作。

2电力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的优化策略

2.1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想搞好项目管理工作,是需要以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的人力资源为保障,在电力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即拥有一定的电力专业知识和工程管理经验,又懂得管理学和法律的专业管理人才对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来说尤为重要,这种专业知识丰富、管理经验突出的复合型人才是做好电力工程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应当致力于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建立健全各类工程师的考核和注册制度,提高专业门槛,对项目管理人员实施定期的培训和深造等措施,为电力工程建设中的项目管理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2.2采取有效的组织结构

一个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是实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必须要根据电力工程建设的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在矩阵式组织结构中,矩阵的水平坐标代表工程项目的进度,从项目的立项、策划、勘察、设计、招标一直延伸到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而其竖直坐标表示电力工程建设的各个专业,如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结构、施工、设备安装等各个专业方向针对电力企业而言,中小型电力企业通常可以采用矩阵式的管理模式,而一些大型电力企业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地区的不同实施具体的管理模式。

2.3推行目标式项目管理

在电力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中,要积极推行目标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在施工的全过程对目标的控制和管理,这就要求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实现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计划,并通过对目标的进一步剖析和细化,制定为了完成目标所需的具体实施细则,在电力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对项目目标实施实时的控制、对比和纠偏措施,力争通过这些控制措施实现既定的目标。

3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对象分析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施工安全、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等几个方面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间题,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以及施工成本管理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四个要点

3.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电力生产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在项目施工伊始,首要工作是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根据所承担的施工项目建设特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布置落实,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工程招投标阶段,工程建设单位应对参与投标单位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坚决将资格不符合、管理混乱、人员素质低下的施工单位拒之门外。

(2)要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规考试,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佩戴统一吊牌。

(3)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给予安监人员充分的奖惩权力,加大日常安全巡查力度,对发现的违章行为及时制止,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通报,落实责任,进行整改。

(4)施工队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班前会、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措施,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5)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人员讲解现场施工重点、难点安全注意事项,对施工现场及其他施工单位出现的安全事故及时进行学习和分析,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6)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工程安全管理中的监督管理作用。监理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管理方,应重点做好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风险评估、安全检查等各项安全工作的开展,危险作业项目施工应实行旁站监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3.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因此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比较难以控制,稍有差错就会造成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在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露天作业多,自然条件多变,现场配合复杂,使得电力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工作成为了一个拥有许多质量控制目标的系统工程,管理工作比较琐碎繁杂,管理的难度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障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对施工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目标,编制一个质量管理的可行性计划,建立一个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在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施的质量管理模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在项目开工前,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施工单位要报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等,监理单位要编制质量控制点。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重要体现在施工准备、施工方案、工序检查、分部工程检查、竣工验收、质量回访等方面,这几个方面是互相影响的,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关系密切,因此,要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几个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3.3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

在电力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中,进度管理的目标是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按照预先制定的工程进度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建设的实际进度与预期进度同步,为了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管理,需要特别注意下面几个因素:

(1)做好对施工项目的分析工作,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影响工程进度的各项潜在因素,并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将影响工期的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2)制定合理的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表的要求进行进度管理工作,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之前,首先需要对电力工程的各项实际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工程项目的资金情况、人员情况以及资源情况等各项因素,明确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各项资源,估算出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工期,并厘清各项施工工作的依赖关系。

3.4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编制资源、估算成本、进行成本预算并基于此进行成本控制等。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材料和人力资源价格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成本因此,在实施成本管理时,需要通过成本分析法和图表法等手段,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对因这些变更引起的成本变化做好控制和记录工作,确保施工的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相匹配。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建设中的项目管理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水平对电力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充分重视项目管理工作,采取合理的管理手段,从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等多个方面人手,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l]叶伟志.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电力工程施工监理[J].建材与装饰,2013(4).

[2]陈昔宁.电力施工技术及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4(3).

第7篇: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等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06-02

教育是发展之本,而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又起着基础性作用。城乡义务教育是否协调发展更是反映教育均衡化的衡量指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列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对于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起到关键作用。

一、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制约着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经济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因素,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投入、产出与发展的速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义务教育供给水平的差异。我国由于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这直接导致了义务教育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而产生的资源配置不均衡。而义务教育以地方投入为主,地方经济发展受地方财政影响,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扩大的前提下,直接导致了经济影响下的教育资源的配置,在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及生均公用经费支出上差距尤其显著,由此产生的差距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义务教育均等化在资源方面的配置。

2.二元制社会“城市中心”取向的公共教育政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形成了二元制社会的“城市中心”取向,在这种取向的影响下,公共教育资源倾向城市,这直接导致了城乡之间义务资源分配的不均,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分配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进一步“演绎”了二元制社会所出现的矛盾,逐渐扩大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现状。

3.现行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是实施“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做法是由政府部门直接主管教育资金,不可避免地因为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非均衡状态,从而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除此之外,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也是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亟待解决的问题。

4.义务教育国有产权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义务教育是一种公有产品,其产权归国家所有,正是在这种掺有教育产权的配置制度影响下,作为主体的国家并没有直接参与教育资源的分配,而是选定了相应的人来行使这些权利,对于公有教育资源的分配,人考虑更多的往往是通过分配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并非更多地考虑资源的配置的效率与利用率。

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资源配置对策

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义务教育经费运行机制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为保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正常有序运行,并得以均衡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加大对乡镇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对经费的投入力度不能只停留在增加仪器设备的采购增加上,更强调的是关注通过经费投入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提高;二是进一步均衡城市和农村在经费投入的比例,不能简单以城市学校投入多而削减其经费的投入,也不能简单以农村学校相对投入少而增加其经费的投入,更多的应从城市和农村学校在义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入手,均衡其经费投入水平,逐步健全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三是加强后期的制度保障,落实好经费的使用与调度,当经费下拨后,应以恰当的方式落实好经费的使用,避免经费挪作他用。

2.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大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造力度。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使农村教育事业在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体制下运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效益,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形成规模教育。

3.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新机制。一是逐步完善生源配置新机制,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按时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在班级设置上,不管是城市学校或是农村学校不能因为学生所具有的差异而设立重点班或者实验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二是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机制,对于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要有计划性的进行规划,并保证所建设的硬件设施能在教学中真正使用起来,充分运用现代硬件设备增强教学的效果。三是建立合理的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帮扶机制,鼓励城市学校教师到乡镇学校进行支教,把其优秀的教学经验传递到乡镇农村学校;同时开展一系列的城乡学校互帮互助“手拉手”的教研活动,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四是加强乡镇学校教育主管机构与城市学校教育主管机构的沟通与联系,把城市学校教育主管机构的管理经验输送到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增强乡镇教育主管机构教育管理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同时通过借鉴学习,在源头上减少乡镇学校失学、辍学等教育问题。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师资队伍梯度,促进城乡之间义务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化发展,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统筹教师资源,将教师的管理和使用权从学校上移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中小学教师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和调配使用机制。

5.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对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避免资源的浪费与重复。对于城市学校资源较为充足的学校,鼓励其建立帮扶的农村学校,把其充足部分的资源无偿分享给农村学校进行使用,通过这样的途径增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资源互用率;同时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培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资源,使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授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6.继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校际间生源的相对均衡。深化招生制度,平衡城乡招生人数与规模,鼓励学生就近入学,尽量减少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跨学区入学。限制某些城市学校因利益问题而引发的不断增长的规模与速度,保障义务教育城乡学校教育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同时,为保证薄弱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严格控制薄弱学校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调动,由此稳定了人心,为薄弱学校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7.建立支教和交流制度,建立帮扶交流互动机制。建立对口的帮扶活动,选派城市优秀学校校长到乡镇进行轮岗交流,把市区学校的优秀管理经验传授给乡镇学校,通过乡镇学校的借鉴,进一步强化薄弱学校的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每年安排城市部分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市区学校尤其要对乡镇学校在管理、经费使用、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帮扶。

8.建立督查和评估机制,及时反馈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上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督导评估及时反馈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所反馈的问题要得到相应的解决,形成“反馈―评估―解决”的督查督办机制。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其中这些问题都与我国教育体制演变息息相关,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更多考虑的并不是如何地推进体制的转变,如何加强监督管理,而更多的也是人在观念上或思想上的转变,更多制度的革新后如何更好地落实与实现的问题。

第8篇: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 管理工作 遗留问题 解决对策

前言

自从我国制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经济状况得以好转,许多小型城市开始逐步转化成为交通便利、环境美丽的中高等城市,主要原因就是获得了合理性城市规划的支持。而在这部分规划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的便是内部管理,不过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遗留的问题始终未能完全根除,所以说全面挖掘这部分问题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显得十分紧要。

一、现阶段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遗留的一系列弊端问题

(一)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职能压力日渐倍增

许多地方政府都希望持续强化自身职能,因此都充分介入到城乡空间布局设计规划等事务之中,希望从中获取更多的发言权。如此一来,有关既有的城乡规划机构的相关职业和权力便出现强烈的冲突状况,尤其是在面对各个机构技术和制度强化现状时,涉及过往的技术和体制优势开始逐步丧失。在此类环境下,作为城乡规划机构,务必要竭尽全力进行自身各类管理体制革新改造,进一步凸显自身在城乡规划工程中的优势地位。

(二)组织城乡规划管理活动期间未能同步展开严格的监督控制

透过实际调查发现,现如今我国城乡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始终遗留事前和事中监督欠缺类隐患。因为管理人员监督力度不足,使得相关职能机构盲目做出违反预设规划标准的决策,包括随意修改规划和进行违法审批等诸多消极状况,频繁引发。如一些城乡中许多劳民伤财的政绩或是形象等工程项目,都是在规划管理机构盲目服从上级领导的状况下产生的,同步状况下引造成的损失也都往往难以弥补。

(三)规划监管机制遗留漏洞和指导思想存在误差

现阶段我国许多区域都未能构建起完善化的行政层级监理机制,尤其是在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有关管理机构之间的联系着实不够深入。再就是既有的规划公众参与和管理行政纠错制度等,都尚且不够完善,不足以将群众举报体制功用发挥到极致状态之上。另外,某些地方领导在开展城乡建设规划活动期间,经常会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大规模马路、广场等工程建设上,使得许多人造景观和假古董至此全面泛滥起来,造成了大量的资源和成本浪费问题暂且不说,还令地下基础设施欠账很多,许多群众都因此愤懑难平。

二、日后针对上述城乡规划管理问题加以合理化解决的对策

(一)做好相关机构之间的协调工作

须知城乡规划工作原本就保留较强的综合与系统性,涉足的职能机构范围十分广阔,所以在制定相关计划过程中,有必要预先协调各类机构之间的利益,保证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毕竟唯独将综合利益考虑进去,才能确保各类机构进行积极响应,令日后规划实际执行期间可以获取交往理想化的行政支持,最终将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安排效用和综合调控实力得以同步大幅度提升。

如在公示执行环节中,主动强化公众参与力度的基础上,细致化收集、分析、采纳群众和相关机构的意见。首先,利用规划网站、公示牌等媒介,将最新城乡规划项目信息予以合理范围地推广宣传。其次,透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召开等途径,以及咨询、论证和评审等模式,针对社会大众全面关注的居住区域、公共设施和重要工程规划方案,进行科学性评价认证,之后交由监督员、规划协会等载体组织适当的公示活动。与此同时,更要不断强化对机关内部行政管理的监督力度,必要时透过教育和监督体制构建层面入手,进一步改善城乡规划的整体形象地位。

(二)利用合理性操作方式解决城乡规划管理中的一系列重点问题

为了进一步消除以往过于僵硬的设市标准约束效应,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还必须依次处理好社会管理体制、劳动管理体制、土地管理体制、区域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工作。如尽快创设城乡相互协调的户籍管理体制、开放以土地换住房或是以地租换保障等多重适应途径,进一步处理好农民进城的门槛限制问题并且革新调试传统的劳资关系,最终顺利增加城市就业机会。

想要顺利达成上述目标,就必须注意城乡规划管理中一切操作的合理性控制结果。第一,在既有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基础上,制定全新且可靠的规划编制方案,令县域城乡土地资源得到全方位的开发应用。第二,在实施路径方面,要注意逐步强化和土地机构在用地分类上的交流力度,保证实时性调试对应的规划审批内容和模式,同时不断增加对行政区域整体建设用地的控制。

(三)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需求和公众的具体意愿

现阶段我国各类城乡规划建设项目,都身处于极速发展、大规模建设的关键阶段之中,在此期间,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主体,要注意将城乡规划的能效建设和城市可持续改革发展要求等,进行细致化地融合处理,进一步确保将一切最新且可靠的城乡规划方案落在实处。尤其作为城乡规划的行政主管机构,要积极与土地、经济等部门进行协调合作,竭尽全力进行县、区,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的项目签约与建设活动支持,最终使得规划选址、规划方案完善、工程目审批等工作内容得以有序地布置交接。由此看来,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针对城市可持续改革发展提供一系列科学人性化的指导服务,进一步迎合各类城市居民和投资主体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合格的城乡规划管理人员,要确保尽量透过实际状况和人民基础性利益出发前提下,在多元化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持续提升城乡规划管理的能效;再就是凭借城市可持续改革发展作为基础,进行既有的施工流程规范和监管力度强化,如利用法律法规途径严格惩处一切违法操作人员,进一步引领城乡规划和建设工作朝向更为健康、高速、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城乡规划管理人员还要持续反省过往错误并且实时性总结成功经验,至此确保为贯彻落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更多合理的支持服务动力。

参考文献:

[1]彭大清.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管理[J].中外建筑,2010,16(02):114-119.

第9篇: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247-01

目前阶段,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规划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就逐渐的暴露出来,为此,应该科学的实施城乡规划工作,并且加强规划后的管理工作,有效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推动城乡建设,进而提高社会的经济水平,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1 城乡规划管理中的问题

1.1 相关管理工作不足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不到位,致使我国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地区政府由于职能和所赋予的权利的不足,虽然相关管理部门希望强化自身职能,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城乡规划,但是制定上、技g上存在许多因素阻碍城乡规划的制定,限制了规划的合理、科学性,严重影响着城乡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相关城乡规划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工作,明确部门责任。

1.2 缺乏相关城乡规划管理理论指导

城乡规划中,对于一些资源利用、人口集聚、土地管理和公共设施建造等问题,既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基础上完成计划、调研,又要在实际工作中获取专业人员的指导,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但是在实际中发现,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在城乡规划中,由于相关部门和人员不够重视规划工作,城市空间整体设计与布局方案存在套用现象,这就导致城乡规划工作失去效用,使城乡发展不协调。规划工作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使规划工作过于被动,不利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完善城乡规划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指导,同时要在实地调研中理论结合实际,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3 管理监督不力

城乡规划工作的完成需要政府多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做好沟通与交流,因为在整个规划过程中,每个部门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均不同,一些地区整个经营发展状态均存在差异,但是在规划设计中,擅自修改规划方案,或是存在土地违规使用情况,这些均会影响城乡规划预期目标的达成。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监督、管理机制,部门与规划人员的工作行为与工作意识未得到约束和规范。城乡规划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前提条件,规划部门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或是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强,均会导致影响规划工作开展。

2 城乡规划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合理分配能源资源

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方面是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是个人劳作转变为集体承包,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使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另一方面是促进农村人口、土地、资源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扎效率,改变农村风貌。城乡规划中的能源资源分配问题,其一是合理分配土地,使征用土地满足办厂、建楼需求。在未完成足够的招商引资前提下,大规划征收土地用于商业发展,风险度较高;其二则是最大限度的保护地区资源,包括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做到保护与开发并用,保护地区基本的能源供应的前提下,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2.2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制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必须要以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和同理协作为前提。因此需转变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建立协同决策的管理机制,加强公众、各部门及各种利益团体的参与,把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和相关部门、街道等工作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通过共同、协同决策,达到部门之间相互衔接、政府需求与公众诉求良好对接的状态,这样的管理模式下,部门间能有效合作,政府可以有效地取得公众的理解,公众的诉求能及时反馈给政府,做到政府各部门之间、部门与公众之间的无缝衔接,提高其管理能力。

2.3 提高城乡规划的监督管理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要加强规划管理工作中监督管理的力度,不仅包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审批工作,还包括日常的监督管理检查工作,而规划管理并非是一个部门的任务,当前城乡规划监管部门必须增强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监管力度,提升部门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需对城市规划监管工作进行系统性的调整,与多部门联合执法,对于各类违法建设行为要及时发现,严肃处理,还要纠正施工单位的建设过程中的偏差。一个面向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消息回馈体系,将各阶段的规划管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及各相关部门公开,接受社会及相关部门的监督。其次还需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大违规违法建设项目的惩处力度,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社会公布,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让全社会参与到规划监督和管理中,共同维护人们自己的家园。

2.4 完善规划管理考核制度

要完善政府部门与个人的规划管理考核制度,对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应予以明确、细化落实,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检查制度,将各部门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履行和工作效能作为该部门及个人的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同时要加大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任用的主要依据之一。纪检部门应加大对规划管理部门的督促检查中,对缺乏全局意识,不认真履行职责,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推诱、扯皮或延误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要予以严肃查处,把面向社会和公众的征求意见和建议作为拓宽部门工作考核的渠道,完善考核机制。

结束语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工作,所以,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规划管理方式,改变以往的视线狭隘的规划管理方式,大胆创新、实事求是,提高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水平,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顺利的实施下去,从而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进而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