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林业 可持续发展 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 关于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的分析
1.1 人工林面积与病虫害同步增长
人工林生态结构单一,自身防御与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极易遭受病虫害侵袭[2]。据有关调查显示,截至2013 年,上饶地区森林总面积为2102.4万亩,人工林面积为854.3万亩,占40.6%。在过去的20 年内人工林面积增加了30%,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约30%。可见,二者大致为同步增长。病虫害的不断增加给当地的林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2 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
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靠木材生产,因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被人们肆意地砍伐、破坏。滥采滥伐影响到原有森林生物的多样性、林分结构等,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导致害虫天敌的大幅减少,为病虫害的生长与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3]。
1.3 营林方式不科学
在营林过程中人们过于看重林木的速生丰产,而极大忽略了营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林木管理方式不当,种植密度不合理,不抚育导致林间通风不畅,透光与透气性差,致使病虫害大幅度上升。
1.4 滥用化学农药,缺乏健全的防治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利用农药来治理森林病虫。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不少有益生物,并且害虫会逐步产生抗药性。因此,滥用农药制剂,极易破坏林业生态系统,使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上饶地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比较滞后,缺乏创新,未跟上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要求。另外,当地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未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由于经费限制,使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还不健全,有关基础建设滞后,工作设施与方式滞后,监测预报环节比较薄弱。
2 开展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意义
无公害防治是指在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生物技术达到防治病虫害、保护环境、维持林间生态平衡、构建和谐森林生态系统的多重目的。通过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多重效益。同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也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体现,大力倡导和谐、健康森林的理念[4-5]。通过这一举措,不但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不会伤害害虫的天敌,进一步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3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3.1 森林抚育与管理
首先,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开展造林工作,挑选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抵抗能力强的品种栽植。林间生物应保证多样性,如配置乔、灌、草等植物,以提高林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抵抗能力。做好育苗消毒工作,应挑选适宜的场所作为苗圃,避开那些低湿的地方,避免引起苗枯病。此外,还需对苗圃实施轮流作业,防止引起病虫害,并及时进行翻土施肥。然后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及时除草、施肥、修枝剪叶,将部分病枝及时除去,避免虫害进一步蔓延。尽量降低人、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并适当增加害虫天敌数量,以起到防控害虫的目的[6]。重点保护害虫天敌及现有的天然林,不准随意砍伐树木,禁止所有破坏林木生态系统的行为。
3.2 重点完善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首先必须把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摆在首位,形成一套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要针对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的主要特征、气候条件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监测预报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全面性,真正实现早发现、早防治的目标。同时,要抓好对林木的检疫环节,避免各种危险性病虫传入当地。
3.3 提高森防科技含量,综合治理
为实现上饶地区林业生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林分质量,强化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我抵御能力,采用微生物、生物、生物农药等进行无公害防治。一是引进昆虫天敌,达到防控虫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引进益鸟,通过鸟类防控病虫害,如啄木鸟、灰喜鹊、山雀等。通常可利用造鸟巢等办法吸引益鸟前来,消灭病虫害。三是微生物防治。例如,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四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这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同时,对于部分严重的病虫害,该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使用农药防治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还会杀死有益生物。因此,如条件允许,应提倡采用无毒性、绿色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此外,还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并大力推广新技术,借助各种生物物理技术、光、电、温度、器械等方式实施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总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求林业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方法,掌握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原因及特征,切实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实现上饶地区林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龚云华,黄国成,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科技向导,2012(12):207.
[2] 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1):205-206.
[3] 张毅,孙兴全.上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2(7):145―146
[4] 韩卫东.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149-150.
关键词蔬菜;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26-01
育苗过程中能否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是育苗成败的关键性技术环节之一,也是蔬菜栽培成败的前提。育苗阶段幼苗分布集中,群体密度大,病虫易传播,是蔬菜易发病时期。同时也由于苗床所占空间小,管理省工,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蔬菜苗期病虫害防治必须以防为主,采取多种措施回避、限制和杀灭病虫,将病虫消灭在发生危害之前。蔬菜本身抗性、环境条件与病虫害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合理栽培管理和环境调控,选择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增强作物自身抗性,及时消灭病原物和害虫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发展。保护地育苗过程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培育无病虫、生长旺盛的壮苗,将为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农业防治
蔬菜病虫害的农业防治即通过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产生的环境条件,从而防止或减轻病虫危害。
1.1选用抗性品种
不同蔬菜品种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选用抗虫品种即可利用蔬菜本身的遗传抗性来防治病虫。
1.2苗期科学管理
以培育壮苗为目的,提倡穴盘及营养钵育苗;为保证幼苗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应做好苗床保温防寒及降温防雨工作;及时间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拉大苗距;合理施肥管水,注意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1-2]。
1.3进行隔离
育苗地应与栽培地相隔离,并将温室门、窗及通风口用细纱网与外界隔离,以阻止害虫进入。同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残株及垃圾,保持室内外卫生。
1.4嫁接育苗
土传病害可通过用抗性砧木嫁接而防治,且有利于培育壮苗。
2消毒预防
对育苗所用培养土、基质、种子、工具等进行消毒是蔬菜育苗中预防病虫害常用的方法。
2.1基质消毒
可用40%甲醛50倍液将基质喷施均匀,并覆盖塑料薄膜,将四周封严,3~5 d后揭膜,1~2周后使用。也可用50%多菌灵水浓液25~30 g拌1 t细土,注意充分搅拌均匀后盖膜密封2~3 d,可杀死枯萎病等病原菌。夏季高温季节在温室或大棚内将基质堆成高20~30 cm的堆,用喷壶喷湿基质,使含水量维持在80%以上,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将温室或大棚密闭。
2.2种子消毒
目前,种子消毒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药剂浸种,将种子放入药液中浸泡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浸种效果与药剂浓度和浸种时间有关(表1);二是温汤浸种,准备种子体积3倍的55 ℃温水,将种子倒入,充分搅拌15 min后,使水温降至30 ℃,继续浸种3~4 h;三是药剂拌种,一般药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5%,注意使药粉充分且均匀地黏附在种子表面。
2.3育苗场所及器具消毒
育苗温室可提前用硫磺熏蒸,育苗工具、架材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冲洗。
3生物防治
蔬菜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品进行防治,蔬菜虫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害虫天敌达到灭虫目的。
4物理防治
4.1人工捕杀
当害虫发生面积较小,利用其他防治措施又不方便时,可采用人工捕杀方法。如老龄地老虎幼虫危害时常常将菜苗咬断拖回土穴中,清晨可根据此现象扒土捕捉。
4.2阻隔
阻隔防治法主要针对害虫侵袭,如在地面铺地膜,可以阻止病原物向地表传播扩散或土中害虫潜出;苗期覆盖防虫网,可以阻断多种害虫的危害,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4.3诱杀
许多夜间活动昆虫都有趋光性,可采用灯光诱杀。黑光灯可诱杀棉铃虫、甘蓝夜蛾、小地老虎等害虫;蚜虫、白粉虱对黄色表现正趋性,所以可采用黄盆、黄色板、黄色塑料条(下转第128页)
(上接第126页)
诱集;蓟马对白色有趋性,可用白色板诱杀。
4.4趋避
蚜虫、白粉虱对灰白、银灰色忌避,所以蔬菜苗期在地面铺银灰色薄膜或苗床上部悬挂、拉网银灰色膜条可有效防治这2种害虫的发生,从而有效防止病毒病发生。
5化学防治
5.1选择对路药剂
应根据病虫害的不同种类来选择不同药剂,如防治地下害虫可用毒饵诱杀,防治保护设施内病虫可用熏烟、喷粉或喷雾,防治种子携带病虫可用药剂浸种或拌种等。一般情况下,病菌及害虫在初发生时抗药力较弱,应掌握在该时期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进行喷药防治,将病虫害消灭在点片阶段[2]。
5.2正确施用农药
按规定浓度和用量稀释和喷洒农药,一般7~10 d用药1次,连续2~4次,为防止连续长期施用一种农药使病虫产生抗性,应轮换用药或施用混合农药,但农药混合要求合理。最常见农药施用方法是喷雾法,但容易增加空气湿度,为某些病虫害发生创造条件,所以阴雨天气施用农药最好施用烟雾剂。烟雾剂是把一定量农药和助燃剂混合而成的以烟雾形式扩散进行灭虫灭菌的杀虫剂或杀菌剂,烟雾剂熏烟用药量少,均匀,防治效果好,省工省力[3-6]。
6参考文献
[1] 刘辉.无公害蔬菜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50.
[2] 秦寒露.保护地蔬菜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3(2):27-28.
[3] 张书臣,王成云.蔬菜苗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2007(1):25-26.
[4] 候秀华.蔬菜苗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2011(1):41-42.
关键词 核桃;有害生物;有机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34-02
作为我国重要的干果经济树种,核桃树体高大,根深叶茂,寿命较长,抗逆性较强,但核桃有害生物较多,病害达30种,虫害也有120余种[1],还有鼠害和有害植物,这些危害造成核桃产量及品质严重下降,对果农的收入及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直接影响。
Ster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经济阈值的概念,即对害虫的某一密度采取防治措施,将害虫密度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简称EIL)以下。此后,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如盛承发于1989年结合棉铃虫的研究,提出经济阈值是指害虫达到某一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否则,害虫将引起等于这一措施期望代价的期望损失[2]。
目前,绿色防控及有机防控是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有机防控是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的理念,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调控技术,达到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该文主要探讨核桃有害生物的有机防控技术[3-4]。
1 核桃病虫害的有机防控
1.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即利用有害生物、核桃树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促成核桃树的健壮发育,增强其抗病虫的能力,进而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直接或间接消灭有害生物,再进一步创造有利于益虫的生存及繁殖的条件,从而使核桃免受或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
1.1.1 选用抗病虫品种[5],科学建园。首先,根据当地的栽培条件,选择适宜的核桃品种,如渭北地区可选择抗寒性较强及抗炭疽病和黑斑病的香铃、辽核、清香。其次,核桃园建造要科学合理,应选择地势较高、阳坡、土壤肥沃等地块建造核桃园,一般按照“四大一膜”(大苗、大坑、大水、大肥,覆地膜)技术建园,使树体生长健壮,以免除或减少病虫危害。
1.1.2 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性。转变管理模式,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并加强管理,春季深耕园地,刨树盘,以降低越冬害虫基数,减少褐斑病、白斑病及核桃举肢蛾的发生;适度开展核桃园的间作,不仅可抑制杂草,提高土壤肥力,也可减轻病虫害,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强天敌的控制效果;进行冬季修剪,不仅可将枝条上越冬虫卵、幼虫及越冬茧等剪去,还可改善树体结构,增加结果部位。此外,夏剪也可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腐烂病及炭疽病的发生蔓延。
1.1.3 清洁核桃园[5]。秋末冬初,将核桃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及作物秸秆等彻底清除,消除其上的多种病源,降低次年发生病虫害的概率。
1.2 物理防治[6]
1.2.1 扑杀法。利用人工或各种器械扑捉或直接消灭害虫。例如,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早晚人工振落扑杀成虫。早春,剪去天幕毛虫卵块、有黄刺蛾茧的枝梢等。
1.2.2 阻隔法。为阻断害虫的侵害途径,可以人为设置各种障碍。例如,在树干基部涂抹粘虫胶杀死越冬后上树的草履蚧若虫。此外,还有挖障碍沟、设障碍物等措施。
1.2.3 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对害虫进行扑杀。例如,利用趋光性,用黑光灯对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鞘翅目成虫进行诱杀;利用饵木诱杀天牛、象甲、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在核桃园周围种植蓖麻,可使金龟子食后麻醉,集中扑杀;种植早熟向日葵,能诱集桃蛀螟在向日葵上产卵,以减轻对核桃果实的危害。
1.2.4 高温处理法。利用一定的高温处理,可消灭种实、木材等的害虫和病菌。包括热水浸种、日光曝晒、火烧处理等。例如,热水浸泡核桃种实,可杀死表面的细菌、病菌等;在冬季清理核桃园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可烧死其中潜藏的害虫和病菌。
1.3 生物防治[7]
生物防治即利用对树体无害的生物及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种群数量,以压低或消除病虫害危害的防治方法,其具有安全、持久和经济等特点,一般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几种。
1.3.1 天敌昆虫的利用。核桃园的天敌主要有瓢虫、螳螂、草蛉、食虫蝽象、寄生蜂、寄生蝇等,可利用当地天敌昆虫,或引进或移植外地天敌防控有害生物,也可将人工饲养的天敌释放和保护自然界中的天敌相结合,效果更显著。
1.3.2 致病微生物的利用。利用病毒、细菌、真菌、线虫、原生动物、立克次体等致病微生物引起害虫病害。例如,利用白僵菌防治核桃举肢蛾和横沟象的幼虫。
1.3.3 其他动物的利用。主要包括果园养鸡、养鸭,果园有益蜘蛛和啄木鸟的保护利用。例如,鸡可取食核桃举肢蛾越冬出土幼虫,啄木鸟是天牛、吉丁虫的天敌。
1.3.4 昆虫激素的利用。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测报虫害发生期、发生量,指导防治适期。也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制作诱芯,捕杀害虫。
1.4 生态控制[8-9]
生态控制也称生态调控,是病虫草害防治的一个新策略。即在核桃园生态系统的整体水平上,以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充分利用核桃树、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和有益生物(天敌和拮抗菌)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采取生态学的手段,创造有利于天敌或有益生物增殖和不利于害虫或病原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以核桃树为主体,以果园环境为基础,尽可能发挥核桃树和有益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从而优化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生产中,要重视核桃树体自身抗性、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调控技术的灵活应用。
1.4.1 破坏有害生物适生的生态环境。即通过破坏有害生物适宜的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基数,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核桃许多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为害与越冬场所隐蔽,如核桃举肢蛾在青果皮内危害、在土壤中越冬;核桃云斑天牛、桑天牛、横沟象、芳香木蠹蛾及吉丁虫躲在枝干内危害与越冬;核桃长足象、扁叶甲、步曲、舞毒蛾、草履蚧及毒蛾在树下土中、基部树皮缝内、石块、杂草及覆盖物内越冬;金龟子、缀叶螟则在土中越冬;黄须球小蠹为害在顶芽或基芽孔内越冬;炭疽病、黑斑病、褐斑病、白粉病潜伏在病枝、病果、病叶上越冬,这些隐蔽的生活环境为害虫和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安全的避难所。由于药剂防治不易于接触虫体,因而效果较差;果园管理不善,园内或冠内通风透光条件差、湿度大常引起炭疽病、枝枯病、腐烂病及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枝梢的徒长易招致蚜虫、卷叶蛾等害虫的发生;果园内积水常引起核桃根腐病。因此,必须采用一系列栽培防控和必要的人工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病虫为害。
1.4.2 创造拮抗菌的最适生存环境。拮抗菌是核桃果园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存在果树的叶面、果面、树皮、根面、根际、花器等处。它们大多是腐生菌、非病原微生物和低致病菌系,有的对果树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包括寄生作用、拮抗作用和竞争作用)或诱发植株的抗病性,因而能限制病害发展。对核桃病害有控制作用的拮抗菌需进行深入研究。在果园内增施有机肥和菌肥能提高土壤中拮抗菌的增殖活性。
1.4.3 创造天敌的最适生存环境。根据害虫天敌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创造适于天敌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保护和恢复天敌的控害能力。如秋末在树干基部绑草绳、草把、布条吸引树上的天敌于其内安全越冬,待来年天气转暖后释放其中天敌,并消灭其中害虫;将虫果、虫枝、虫叶收集保存于养虫笼内,待天敌羽化后放入果园;果园内间作农作物或三叶草等,也可在果园内养鸡、养鹅。
2 核桃园草害的有机防控
杂草是组成核桃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食草动物、鸟类及昆虫的食物来源[10]。杂草有益害之分,有些杂草是核桃病虫害的转主寄主,它们的存在会间接加重病虫害对核桃的危害;有些杂草是害虫天敌的栖居物所,或取食该杂草的昆虫是天敌的转主寄主,它们的存在可促进天敌的繁殖,间接减轻对核桃的危害。因此,杂草防治既不能见草就除,也不能任草滋长,而是顺应生态规律,以最小的代价将杂草群体控制在生态经济危害水平下即可。
在有机核桃生产的果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除草剂。所以对杂草的防控应根据杂草与核桃园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物理、栽培及生物措施进行防控。
2.1 物理措施
采用人工锄草、机械除草及热除草(火焰枪烫伤法)等方法控制杂草。
2.2 农艺措施
主要包括水肥管理、间作、间作物的轮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抑制杂草的措施等。
2.3 生物措施
利用核桃园生态系统中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动植物等有益生物,利用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将杂草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的杂草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虫治草、以菌治草、以草食动物治草、以植物防治杂草等方法,具体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实践探索。
3 结语
在核桃园生态系统中,核桃树、有害生物及微生物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相克相生,有机防控的最终目的使三者相克相生,处于一个和谐的动态平衡,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使核桃园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无公害防控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积极除治、促进健康”的植保方针,突出核桃树的主体地位,改善生态环境和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核桃园内生物多样性,增强树体抗性,提高该生态系统整的自然调控能力。在操作中突出“防”、“控”同步,抓关键有害生物的除治及关键环节的控制,把有害生物危害水平在经济阈值以下。
在有机核桃生产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允许、提倡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源、矿物源农药。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以除虫菊、鱼藤酮、茴蒿素、苦参碱、烟碱等为主,微生物源农药(制剂)以苏云杆菌Bt、白僵菌、阿维菌素等为主,矿物源农药以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为主。有害生物防控并非“见虫就杀,见病就治,见草就锄”,关键是调控到经济阈值以下,保持园内生物多样性。当然,核桃有害生物的天敌和拮抗菌有待进一步研究。
4 致谢
该文得到中国林业科学院杨忠岐教授的精心指导和修改,在此表示感谢!
5 参考文献
[1] 司胜利,喻璋.核桃病虫害防治[M]. 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
[2] 盛承发.害虫经济阈值的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1989,32(4);492-500.
[3] 闫锋,丁晓东,刘晓,等.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2011(5):24.
[4] 宁红,秦蓁.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百问百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 邓振义.经济林无公害生产新技术(核桃)[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6] 李清河.林业管理与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技术标准实物全书[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
[7] 孙益智.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8] 杨洪强.有机园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桓仁县病虫安全控害工作发展现状
辽宁省植物保护站为开创辽宁省农业病虫草鼠害无公害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农药安全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结合辽宁省实际制定了《辽宁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站的文件精神要求,桓仁县制定了实施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至2011年春季,桓仁县已设立了1个板栗安全控害示范区、1个中药材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3个水稻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5个蔬菜病虫害安全控害示范区、1个果树安全控害示范区。
2主要措施
2.1选择相应的防治技术
在市植保站的指导下,采用杀虫灯、赤眼蜂、昆虫性诱剂、捕虫板、井岗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阿维唑磷等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方法作为安全控害的主要技术措施。其中,在水稻示范区,主要采用了以频振式杀虫灯为主的物理防虫方法,配合使用生物农药杀虫杀菌剂阿维唑磷、井岗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等进行病虫害生物防治。在蔬菜、药材、果树示范区,主要采用捕虫板、昆虫性诱剂、苦参碱、杀虫灯等防治方法[2]。
2.2强化技术培训,普及安全控害知识
为发展桓仁县绿色食品产业,在抓好示范区工作的同时,把绿色食品知识和安全控害技术规程作为科技培训的重点来抓。几年以来,已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48期,印发科技资料逾12万份,通过桓仁报发表有关材料18期,利用乡镇赶大集发放有关书籍5万份。在此期间,多次下乡到有关乡镇进行虫害调查,根据不同农事季节组织专业人员讲课,并开展电视科普讲座、开现场会等,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农户宣传,为安全控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2.3建立安全控害示范区,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
2.3.1果树安全控害示范区。2008年在北甸子乡建立了果树安全控害示范区,示范区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在注重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的基础上广泛推广以杀虫灯为主的物理防治方法,示范乡总计安全控害面积达688 hm2,其中冰葡萄安全控害面积367 hm2;南果梨安全控害面积196 hm2;尖把梨安全控害面积125 hm2。共设置性诱剂捕杀器70台,架设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128台,投入生物农药苦参碱1 600 kg。据县植物保护站调查,北甸子乡危害果树的主要害虫有20多种。经过几年的应用,以杀虫灯为主的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的效果非常好。虫害高峰期杀虫灯每晚平均诱杀虫量为600 只/台,每年可减少喷药4~6次,减少了农药污染,降低了农药残留。
2.3.2水稻安全控害示范区。井岗蜡芽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生物农药,无污染,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首选生物制剂[3],2010年已推广面积达到2 000 hm2。2010年在雅河乡、普乐堡镇、八里甸镇设立了水稻绿色控害示范区,并且共投放生物农药井岗蜡芽菌60件、枯草芽孢杆菌240件,主要用于稻瘟病的防治。
2.3.3建立蔬菜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建立5个蔬菜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桓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桓仁镇西关村和雅河乡南老台村沙尖子镇江岗子村、仙人洞村、木盂子镇、八里甸镇八里甸村建立了5个蔬菜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主要是使用捕虫板和杀虫灯诱杀白粉虱和美洲斑潜叶蝇。示范区总面积2.7 hm2,总计42个温室,投放捕虫板共1 400张,投入生物农药100 kg。经测试,捕虫板的防治效果为80%,可节省化学农药7.5 kg/hm2,既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又提高了防治效果。
2.3.4建立药材安全控害示范区。大镜沟村有五味子200 hm2,近年来受春季苗期害虫(主要是金龟子类的成虫和幼虫)的危害较重,其中黑绒金龟的危害最为严重。2010年在大镜沟村设立了安全控害示范区100 hm2,设置杀虫灯20台,解决了春季虫害发生严重的问题。
2.3.5建立板栗安全控害示范区。向阳乡有板栗1 334 hm2,是桓仁县向阳乡的主要农业产业,多年来一直受栗实蛾的危害,由于都是种植在高山地带,施药十分困难。2006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推广板栗安全控害示范区67 hm2,效果良好。从调查统计结果中可知,赤眼蜂防治栗实蛾效果明显,防效达64.26%,可降低虫食率23.24%。
3发展对策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内涵,树立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安全控害示范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工作思路[4]。
3.1改变思想观念
充分认识到安全控害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时期桓仁县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打造“中国休闲度假城”、“世界冰酒之都”、“中国生态经济强县”为核心,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安全控害工作是完成发展目标的一项关键措施。为此,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支持,积极宣传贯彻“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理念的内涵和实质,为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3.2做好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工作
做好安全控害整乡推进示范区的建设,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项目拉动、农村合作社扶持等措施,扩大示范规模,对每个乡镇都要建立安全控害示范区,力争5年之内,基本达到全县整体推进水平[5]。
3.3集成关键技术
以酿酒葡萄、蔬菜、中药材、水稻安全控害为主线,加强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不断充实各项防控技术,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安全控害技术模式,使安全控害技术向标准化、区域化发展,切实提高安全控害技术的普及率。
4结语
农作物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顺应了当前市场的要求,它具有安全、无污染、防治效果好等优点,适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面积推广使用。病虫害安全控害的措施必将成为今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措施之一。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作为植保新技术配套组装,集中展示植保新技术,可全面推进安全控害技术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桓仁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对桓仁县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5参考文献
[1] 朱玉红,万林.农作物安全控害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24):29.
[2] 王永志,葛月红.阜新地区农业病虫害安全控害模式探讨[J].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1(4):116.
[3] 崔敬堂,孙立民,檀莹.浅谈水稻病虫安全控害新体系建设与推广[J].北方水稻,2011,41(3):79-80.
关键词:高原夏菜;标准化;现状;思考;建议
蔬菜标准化生产是指依据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蔬菜生产中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和蔬菜的种植、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按照标准进行蔬菜种植管理、病虫防治、加工、贮运、包装、销僻,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它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等阶段,贯穿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高原夏菜”是兰州市多年来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中树立起的一块响当当的蔬菜品牌。榆中县作为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占有海拔高、降雨少、日照充足等优越独特的自然条件,所产的瓜果蔬菜具备有机物含量高、口感清甜爽口、货架期长等优点,造就了蔬菜独特的优良品质。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的盛夏季节,榆中县甘蓝、白菜花、西兰花、菜用豌豆、马铃薯等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的优质蔬菜旺销于东南沿海22个省市的60个批发市场,外销量超10亿kg,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对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市场淡季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还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和香港、澳门地区。但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形成,榆中县发展蔬菜产业、增加农民收益、规避种植风险的优势遇到挑战,且形势不容乐观。首先,跟榆中县在同一海拔的省市(青海、宁夏、内蒙、河北省张北、陕西)都住发展蔬菜产业,蔬菜产量处于饱和状态;其次2010年兰州高原夏菜因农药残留超标被郑州销毁,同样在漳州、长沙、厦门等地也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这一系列事件敲响了兰州高原夏菜的质量安全警钟。再从国际市场看,中国的农产品因质量问题而被拒之门外的事例已屡见不鲜。从这些诸多不利方面看,今后谁的产品质量好,谁才能被市场接受,才能占领市场。因此,切实提高高原夏菜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收益,加快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 榆中县“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前景
1.1 规模化发展,建成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
为了实现规模效益,引导农户集中连片种植,榆中县先后建成川西片基地、川东片基地及南部二阴地区冷凉型等10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清水、和平、定远、金崖、三角城、连搭以及二阴地区新营、马坡等乡镇已成为万亩蔬菜生产乡镇,其中定远、三角城、连搭等乡镇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1333.3 hm2。特别是在示范区内形成了“百亩同行,千亩同种,万亩连片”的规模化生产格局。2013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1万hm2,总产量达7.29亿kg,蔬菜总产值达到12.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各示范点从播种到销售都有县乡两级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督促,严格执行各个环节标准化技术,逐渐形成并完善各基地良好的标准化生产体系、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外销保障体系,成为全县蔬菜生产样板示范田,基地产品十分畅销。
1.2 标准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蔬菜标准园
根据国家农业部、省农牧厅文件,在省市相关业务部门的部署要求下,2009-2012年,在川水区三角城乡农业示范园规划区域内(高墩营村),率先成功创建了一个66.7 hm2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标准园种植以主导品种花椰菜、甘蓝为主,涉及农户130户,辐射带动三角城乡、夏管营镇、清水乡种植花椰菜、甘蓝667 hm2以上。园内主栽品种――甘蓝统一采用“榆中莲花菜”地理标志,旺销东南沿海城市。2011-2013年在川水区金崖乡祁家坪村、南部二阴山区新营乡红土坡村、新营乡新营村、马坡乡马坡村等村成功创建了4个省级66.7 hm2蔬菜标准园。祁家坪蔬菜标准园种植以主导品种芹菜、两兰花为主,涉及农户383户。另3个冷凉型蔬菜标准园种植以主导品种花椰菜、娃娃菜为主,辐射带动了整个南部二阴山区冷凉型绿色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的良好发展。标准园整个创建实施过程中严格推行各项标准化技术,通过推广穴盘基质无土育苗、配方施肥、蔬菜节水垄沟栽培、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蔬菜无害化保鲜贮藏运输、蔬菜废弃物处理等综合集成技术,严格按照基地准出要求,确保标准园内产品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过上述措施的应用,使标准园蔬菜产品达到“五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实行“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实现了“五个100%”: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100%商品化处理、100%品牌销售、100%产品订单生产,进而达到节本增效目标:节水10%,节肥20%,节省农药30%,667 m2平均节本增效600元以上。其中高墩营标准园建成为全省一流的高标准、高水平、具有引领作用的蔬菜标准园,使广大菜农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得实惠,已成为最好最有效的标准化生产样板学习基地。
1.3 全面推行重点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标准化生产发展
近年来,愉中县在原有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专业种植户及专家们的意见,结合生产实践,组织技术力量,制定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一系列生产技术标准。其中有《甘蓝、花椰浆、娃娃菜等主导蔬菜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中注意的问题》、《榆中县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等生产标准,为蔬菜生产从种子选择到产品收获全程提供了完整详细的科学依据。同时将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到每村每社,在生产的关键时节,组织省、市、县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现场观摩和技术指导,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规范生产行为,100%推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目前,开始实施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以省市地方标准为基础,县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蔬菜标准化体系,为今后蔬菜产业的标准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标准化技术,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蔬菜产品质量好不好,综合防治技术是关键。为了使蔬菜产品质量上档次,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大力推广各种先进实用标准化技术,尤其是在露地蔬菜生产中积极推广实施太阳能智能杀虫灯、小菜蛾性诱剂、黄虫板等综合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穴盘育苗移栽技术、测土施肥及增施有机肥技术、高垄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生物农药选择及正确应用技术、病虫害联防统治技术、沼肥推广技术、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8项主推技术,切实提高了蔬菜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了菜农持续增收。
1.5 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强化质量检测工作,提高高原夏菜市场竞争力
愉中县中报认定尢公害蔬菜产地4.3万hm2,申报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44个,其中绿色食品1个。建立了25个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站点,配备了流动检测车一辆,对全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蔬菜批发市场和39家蔬菜保鲜库从生产到销售进行全程检测,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了蔬菜质量安全,在全国大中城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综合排名一直名列前茅,经农业部连续6年检测,榆中县蔬菜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为榆中县培育具有本地特色优质的主导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提高了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
1.6 严格实施蔬菜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统一着装,打拼市场
一是强化从产前到产后的质量监管,紧把销售点进口、出门关,经检验不符合标准的外地产品禁止进入我县销售,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品,不准走出县门,防止农残超标蔬菜产品进入市场,逐步培育出了“兰州高原夏菜”有口皆碑的质量安全水平,二是近年来坚持实施高原夏菜品牌化经营,通过品牌的创立、管理和宣传,带动农户走向市场,推动蔬菜产业整体发展。“兰州高原夏菜”整体品牌,实行子母商标管理:“兰州高原夏菜”统一商标由兰州市农产品产销协会注册,各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民合作社可以在此基础上拥有自己的二级商标。采取“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四统一管理模式,保证了中心品牌质量。
1.7 全面推行质量安全监管“联户联保”制,建立健全生产原始档案
榆中县在全国首创“联户联保”模式,即每10户菜农组成一个小组,推选一名有一技之长,而且有责任心的种植能手当组长,主要负责指导标准化生产、监督的农药及肥料的施用情况。每户建立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三表一册”原始档案,即:《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督“联户联保”登记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种植户农药购买使用情况登记表》、《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热线服务联系电话一览表》及《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手册》,如实填写,种子品种、来源、播种时间,出苗、浇水、施肥、第1次打药时间,第2次浇水、打药时间,收获量,价格等都要进行记录,既为农户提供了技术资料“明白袋”,有利于为来年蔬菜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又能为技术人员积累原始数据,也方便行政主管部门及农产品检测机构监督管理。这10户互相制约和监督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情况,一旦某个农户的某种蔬菜发生质量检测问题,将累及10户菜农的蔬菜销售。全县建立了23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村,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联户联保”组织化管理模式在全县全面推广。
1.8 蔬菜产品实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蔬菜产品建立产地编码、生产档案、产品标识和其他可追溯信息数据库。在每个外销蔬菜包装上,除了产品介绍、富硒标签,还有一个特殊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签”,上面列有详细的产品信息,如产地、联系人、经销商、检测站等,还有产品追溯码及追溯信息查询方式,和对产品采取的“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四统一管理模式,及实行的子母商标管理,这样的蔬菜就能放心地进入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以及国际市场,一旦有什么责任,就可以追查到底,到底是生产者的责任,还是其他环节的问题。实现了蔬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的质量保障工作。
2 “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从榆中蔬菜标准化生产中看到,尽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蔬菜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市场销售时,个别地区蔬菜检测出因农药残留超标被销毁的问题仍存在,蔬菜标准化工作还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着菜农持续增收和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2.1 农民的标准化意识还不够强
由于受传统种植的影响,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还没有被认识,许多农民群众和企业对农业标准化还不了解,潜意识里认为提倡的标准化生产太复杂费事,又白白地加大了投入成本,认为只要能种出高产量的菜,能卖上好价钱,有了高收成就好,其他的都与己无关,按照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2.2 标准化技术推广环节存在力量薄弱、队伍不稳的问题
近年来榆中种植蔬菜面积每年以1333.3 hm2的速度扩大,全县已建成10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全县专门从事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30人,如此量大面广的农技服务工作靠这支队伍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乡镇一级推广机构名存实亡,由于待遇差、工作辛苦,农技人员往往同绕乡镇中心工作从事其他业务或是索性改行干别的工作,很少甚至没有时间配合县级农技人员开展科技推广工作,造成农技队伍长期不稳定,新生力量得不到补充,骨干跳槽转行现象十分严重。而此项任务仅靠县级农业技术人员一个点、一个项目地全程服务,力量上根本难以保证,而且后续管理、推广、完善也跟不上,推广工作做不到善始善终。据资料显示,美国从事农业技术和经营服务的人数是农民人数的几倍,相比之下,我们的技术力量就显得很薄弱,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2.3 标准的质量不高,实施力度不够
在已经制订的标准中,产中技术规范多,产前、产后标准少,与国际、国内标准接轨不够。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还存在着标准传递渠道不畅,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2.4 检测体系建设不完善
由于受到地方财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榆中蔬菜标准化经费投入不足,检测体系建设还非常薄弱。中心检测站首先突显工作人员不足、流动性大,专业技术人员难以保证。其次下设的个别检测站点技术人员素质不高,认识不到位,认为检测与质量把关与己无多大关系,无实际的奖惩措施。另外一些必要的设备、仪器还没有全部到位,存在工作不到位现象。
2.5 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县农产品市场虽说已建立了“市场准入、准出”、“分区销售”等市场约束机制,但在实施环节上把关不严,缺乏严格的监管措施,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区经营。据统计,榆中县蔬菜保鲜企业每年聚汇了全国300多家经销商来此经营蔬菜,吸引了青海、宁夏等省区及定西、武威等周边市县的蔬菜在此销售,年销量11亿多kg,其中销售本县蔬菜6亿多kg,销售周边地区的蔬菜4亿多kg。农业部抽检结果表明,榆中县本地蔬菜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而外地菜合格率仅为70%左右。“优质优价”政策难以体现,加之标准化生产产品成本又高,严重挫伤了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3 完善“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的几点思考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条件下,要想保持好、发展好“高原夏菜”这个品牌,就要在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促进蔬菜产业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国际接轨。
3.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可持续、高效率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确保蔬菜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
蔬菜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蔬菜生产,还涉及社会认识、产品流通、信息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标准化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应加强组织领导。首先要提高各相关部门的认识,高度重视,才能把蔬菜标准化摆到议事日程上。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组织农业、技术监督、工商、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第三是建立健全技术推广和质量检测机构,营造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稳定和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嗣,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技术有人抓,工作有人管。最后还要制定法规,形成制度,一级抓一级,确保蔬菜标准化生产进程,提升蔬菜产业化和竞争力的工作顺利进行。
3.2 加大蔬菜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推广标准化技术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标准化知识。针对门前榆中县蔬菜产业标准化工作基础薄弱,广大农民标准化观念不强,认识较浅的实际,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切实加强标准化下作的宣传,按照“宣传不漏人,培训不漏户”的原则,结合“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方式,以村为单位组织、以社为单位办班,根据生产季节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分项、分批、分层次培训,并做到“分散与集中、指导与培训、座谈与讨论、监督与管理、生产与实践”五个结合。以实用技术、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重点,有组织、有计划的对示范村农民进行整体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造就一大批能够从事绿色蔬菜产业的新型农民。要使广大农民及农业技术人员明白,推进标准化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同世界贸易接轨,发挥本县蔬菜产业比较优势的需要,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要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使标准化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从业人员都懂得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生产讲标准,产品讲质量。
二是要加大蔬菜标准化技术推广力度。蔬菜标准化是把蔬菜科技成果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制定出的简化、统一的操作规程。在制定标准时要通俗易懂,使农民一学就会,按照标准操作一做就灵,这样就容易为农民接受。同时要结合农事操作进行种子、化肥和农药的出售,标明其标准用法用量。有条件的基地可以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产品。龙头企业可以与农户签订合同,按照“收购公司+标准+农户”的方式,统一供种,提供技术,收购产品,合同管理。这样可以使标准化技术的推广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3.3 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提升蔬菜标准化建设水平
榆中县蔬菜标准化工作正在起步,基础较薄弱,政府应加大投入,设立农业标准化专项资金,抓好基础工作。首先要拨出一定经费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制定各种相关标准。没有标准,标准化无从谈起。其次,要把蔬菜标准化的实施经费,及检测体系建设、监督体系建设、基本设施建设经费落到实处,确保蔬菜标准化工作正常运转。三是按照现有的标准化生产要求,重点抓好良种选育、配方施肥、农药销售使用、田间管理、跟踪检查、产品抽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在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标准化上,产前应普遍抓好蔬菜种子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和产地环境的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有规模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产中应主要抓好病虫害防治和施肥标准化,杜绝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和综合防治措施;制定施肥标准,增施有机肥,全面运用测土配方肥,控制化肥的施用量,防止蔬菜中硝酸盐和重金属盐类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产后要重点抓好蔬菜的分等定级标准,兼顾加工包装、储运标准,推行市场准入制,提高蔬菜的商品率,确保优质优价。生产中实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联户联保”、“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管理模式,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个体联合起来,形成技术上互相学习、农药使用上互相监督,产品统一着装,全力打拼市场的经营、销售理念,使各项标准化技术行之有效地贯穿于蔬菜生产中去,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