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098-01
2016年朝阳市玉米种植面积约为32.2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玉米作为朝阳市主栽作物,在种植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朝阳市玉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1]。而玉米整个生育期因受作物布局、品种抗病性、气候及防治等诸多因素影响,朝阳市玉米病虫呈发生种类多、危害重的趋势,对玉米创高产优质带来不利因素,特别是加强玉米苗期的病虫害防治是确保粮食增产、增效的重要环节。笔者将对朝阳市常见苗期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进行描述。
1 玉米苗期病害
1.1 玉米苗枯病(Fusarium verticilliodes Sheld)
在玉米二、三叶期开始显症,叶片边缘首先出现黄褐色枯死条斑,由下向上逐渐发黄干枯萎蔫;根毛较少,根系变褐;植株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或明显矮化[2-3]。
防治方法:播种前,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 g加水100 mL,拌种子5 kg。发病后,可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对基部喷雾,使根部着药,连喷2次。
1.2 玉米顶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 Reink )
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病株生长缓慢、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叶片边缘失绿,有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至枯萎死亡。成株期病株多矮小,顶部叶片短小,残缺不全,皱褶扭曲,有时卷曲成牛尾状,雌穗小,多不结实,茎基部节间短,常有害虫蛀道状裂口,纵切面褐变。根系不发达,主根短小,根冠变褐腐烂。高湿条件下病部有粉白色霉状物[4]。该病在朝阳市呈逐渐加重态势。
防治方法:播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用1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50~180 g拌种子100 kg。苗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碧护15~45 g/hm2均匀喷雾,同时混施锌肥,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2 玉米苗期害虫
主要有蒙古灰象甲(Xylinophorus mongolicus Faust)、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蛴螬(Hloltrichia diomp-halia Batesa)、金针虫(Elateridae Leach)等,取食植株叶片造成缺刻,影响光合作用;取食地下部分,毁坏萌发的种子,咬断胚轴和幼根,导致幼苗死亡,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玉米旋心虫(Apophylia flavovirens)已成为朝阳市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入玉米基部危害,常造成花叶或形成枯心苗,分蘖较多,植株畸形,形成丛生苗,玉米苗根茎处有褐色蛀孔或裂痕,不能正常生长。一般顺垄危害,转株性强,很难找到虫子[5-6]。
防治方法:在农业防治上,加强栽培管理,深耕细作,合理倒茬。铲除地埂杂草,清洁田园。合理施肥,不施未腐熟的肥料,减少产卵量。在化学防治上,一是拌种。播前拌种是防治地下害虫的有效措施,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10 mL加水1 kg拌种子10 kg,堆闷3~5 h后播种。二是诱杀。取0.3~1.0 m长的杨、榆树枝,在40%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中浸泡12 h,于傍晚前插在田间,一般插75把/hm2,可诱杀金龟子。三是撒施毒土。用50%辛硫磷毒土(药、水、土比例1∶1∶500拌匀)150.0~187.5 kg/hm2,均匀撒于播种沟内或地面,随即翻耕;或用5%毒死蜱颗粒剂15 kg/hm2左右撒施。玉米旋心虫发生重的地块,可以用3%克百威颗粒剂15 kg/hm2左右在播种前撒施。四是灌根。作物出苗后遭蛴螬或旋心虫等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4 500~5 250 mL/hm2对水3 000~3 750 kg/hm2灌根,在离根部5~10 cm处刨一小坑,灌100 g药液后盖土。五是喷雾防治。对于取食叶片的苗期害虫,于早晨或傍晚取食活动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或30%高氯・马乳油1 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 除草剂药害
药剂使用浓度过大、增加用药次数、施药方法不科学、不同作物的敏感度和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均会导致除草剂药害[7]。导致幼苗生长势弱,出土能力差,颜色不正常,叶片出现斑点,茎叶扭曲,根茎发育不正常,植株矮小。
救治措施:激素型除草剂(2,4-D丁酯等)造成的药害,可喷洒赤霉素或结合排水施石灰或草木灰750~1 500 kg/hm2以减轻药害。触杀型除草剂(百草枯/克无踪)造成的药害,可追施尿素或叶面喷施0.02%~0.03%磷酸二氢钾溶液,促使玉米迅速恢复生长,尽量减少药害损失[8-9]。土壤处理除草剂造成的药害,可采取耥地、灌水泡田、反复冲洗等措施,尽量使残留药剂冲洗排出。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增温保墒,积极防除病虫害,提高玉米抵抗药害的能力。
4 参考文献
[1] 朱占元.朝阳市玉米施肥现状及高效施肥建议[J].现代农业,2011(9):30-31.
[2] 邢会琴,马建仓,毛涛,等.防治玉米苗枯病室内药剂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2010(9):319-322.
[3] 王丽娟,徐秀德,陈靖,等.我国东北地区玉米苗枯病致病真菌的种类与分布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2(2):48-51.
[4] 孙燕,姜兴印,赵国玲,等.几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研究[J].玉米科学,2013(6):140-144.
[5] 高文武,徐国佳,陈皓.2015年辽宁省玉米旋心虫危害症状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3):165.
[6] 赵华,王丽,马秋艳.玉米旋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3(2):106.
[7] 叶少锋.常用玉米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补救方法[J].天津农林科技,2012(5):12-14.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玉米锈病;玉米大斑病;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大,也充分的满足了我国人民对粮食的需求。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病虫害,威胁着玉米作物的产量,这就需要种植人员合理的根据玉米的特性进行种植管理,并及时找出常见的病虫害种类,有针对性的选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1 玉米的种植管理方式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生长期较短,生长期内要求温暖多雨。玉米耗水量大,如果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就会减产甚至绝收。如果秋季初霜来临太早,玉米在成熟期受冻,也会减产。下面主要针对玉米的选地和水分管理进行分析。
1.1 选地方法
玉米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在多种土壤中生存,但是最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地需具备土层深厚、肥力水平高、具有良好通气能力、ph接近中性等方面的特点。若土层不具备以上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土层的环境进行改善。例如,当土层较厚时,应对土壤进行渐进式耕翻,增加土壤的深度;当土壤中存在铁盘层等不良物质时,需要在土壤深翻的过程中挑拣出铁盘等异物;当土壤层较薄时,应每年对该土地进行垫土,并相应的增加肥料,提升土壤的肥沃程度。
1.2 水分的管理
从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玉米是相对比较耐旱的作物,但是在玉米拔节之后对水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抽丝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在抽丝期过后,玉米对水的需求量也逐步下降。
从玉米出苗到拔节的阶段,植株生长较为缓慢,耗水量较少,虽然在后期对水分有了较高的需求,但是正常情况下也不需要进行灌水。
拔节到抽雄的阶段是过渡阶段,也是对水分需求较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茎叶生长速度加快,作物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般从这个时期开始进行灌水。抽雄散粉到抽丝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的的时期,如果此时水分供应不足,将会抑制花丝伸长,推迟抽丝,使雌穗无法正常的受精结实。因此这个阶段的灌水是十分重要的。
2 玉米的常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当前最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下面将对其防治方法进行阐述。
2.1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主要在台湾和海南岛发生。在对玉米锈病进行防治是,要选择抗病的品种,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高寄主抗病力。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清除酢浆草和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2.2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则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土壤带菌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种子带菌则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一般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病。所以在抗病育种工作中,应选择优良抗病自交系作亲本,以获得抗病的后代;其次,要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由于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粪肥带菌。玉米在苗期,土中的病菌都能从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药剂防治必须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长的农药,效果才比较好;再次,应拨除病苗、可疑苗,拨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拨除病株,抽雄后继续拨除,彻底扫残;最后,要加强耕作栽培措施,科学的与高粱、谷子、大豆等进行轮种。
2.3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
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首先要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他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其次,要加强农业防治,尽量在早期播种,避免病害发生的高峰期,并且尽量多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最后,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 于生成. 玉米种植管理之我见[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74.
[2] 李少昆,王崇桃. 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09,06:1941-1951.
[3] 李林奇. 地膜玉米种植管理初报[J]. 新疆农垦科技,1997,01:10-11.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的使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高,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大。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玉米的种植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病虫害的影响,玉米产量每年仍然都会有很大的损失。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也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必须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不过,具体方法还是会因地区而异。所以,文章介绍了一些主要的玉米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希望对种植户有所帮助。
1 玉米的主要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有30多种,不同地区均会有差异。它们会出现在玉米发育的各个阶段,使玉米染病。有些病虫害使玉米成熟后不能食用,人畜若误食,会出现中毒现象,如玉米丝黑穗病。有些会使种子腐烂,不能种植,或者形成弱苗等。
1.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系统染病害。病原是丝轴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轴黑粉菌属。早期症状是病苗僵化,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叶片变厚且密集、浓绿,上部叶片出现纵向的黄条斑。在穗期症状较为典型,苞叶内的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内部夹杂丝状的寄生维管束组织。雄穗受害时,花器变形,花序被破坏,发黑,雄花变成黑粉,没有雄蕊,植株矮化。雌穗受害时,穗短且下部膨大、顶部变尖但外部看起来与常果相同,内部是一团黑粉与散乱的丝状物[1]。
1.2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的病源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毛球腔菌属。在东北地区自拔节前后开始发病,由老叶开始发病向心叶发展,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或绿色半点,后逐渐沿着叶脉方向开始扩大,中间颜色浅,边缘深,最后到达全株。严重发病时,病斑相互连接成片,使植株枯死,严重减产。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常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菌。
1.3 玉米青枯病
在玉米成熟阶段,易发生青枯病。表现为玉米根部及其茎部出现大面积腐烂,直至干缩,最后根部变空,玉米叶子枯萎,然后植株死亡。青枯病会使玉米大幅度减产。而且,发病蔓延的速度比较快,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暂时还没有合适的药剂可以控制,只能加强农业防治,适当排水,施用钾肥。
1.4 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最主要害虫之一,在田间发生比较普遍,在3~9月间播种的玉米被害较严重。成虫在白天潜伏不动,夜间活动、产卵,将卵块产于株高约20 cm以上的玉米叶片背面,成鳞片状排列,孵化的幼虫危害玉米各部位,初孵幼虫在分散爬行过程中常吐丝下垂。老熟后,大多在茎秆、穗轴内化蛹。
被玉米螟危害的玉米一般呈现玉米叶片花叶,茎杆蛀空以及果穗穗粒缺失,从而使玉米不能正常生长,并因蛀空茎杆导致玉米倒伏,蛀食穗粒使籽粒霉烂变质,从而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2 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防治病虫害,特别是害虫,一定要从根源消灭它的产生。对于病虫害,只能是做好预防措施,及时发现病害并施用化学药物处理;害虫必须从萌芽状态开始防治,加以生物和化学防治。
2.1 农业防治
播种,要选用不易感病的品种。种子栽种前要进行杀菌处理,可以在太阳下晾晒或施用杀菌剂。有利于提高发芽率,还可以预防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发病植株要正确处理,不要让其感染正常植株,最好是焚烧掉。那些有虫的秸秆也是,为了防止玉米螟的幼虫在越冬时羽化,可以将秸秆烧掉或做成饲料。还要合理密植、做好除草工作,减少病菌滋生,让玉米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
2.2 生物防治
最环保、也比较有效的就是生物防治了。通过引入害虫的天敌及采用性引诱剂,减少害虫的数量,既不会影响玉米的质量,还健康营养,一般多用于害虫的防治。如玉米螟,就可以利用赤眼蜂、白僵菌等生物。防治的成功率也比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的危害,挽回可观的产量。具体防治方法,可于株高20 cm开始释放赤眼卵寄生蜂,每公顷施放蜂片200片,以抑制玉米螟卵粒孵化。另外分别于玉米轮生初期,轮生中期,雄花抽初前4~5 d,雌花吐丝后3~4 d,施用苏云金杆菌(16000 iu/mg)粒剂于心叶。每公顷用量5公斤。预防防治率可达70%~80[2]。
2.3 化学防治
早早发现病虫害,并使用化学药剂,也能达到有效的防治。根据不同的发病症状判断发病类型,施用药剂。发病前,也可施用药剂,做好预防措施。如对付玉米大斑病,可选用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真菌性杀菌剂喷雾防治[3]。
3 结语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注定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作。因为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和发病特点,需采取不同的措施。而且,自然环境总是在变化,各地区都存在着差异,这对病虫害的防治又加大了难度。所以,对玉米病虫害的研究仍然不能松懈,一定要因地制宜,并且要加大研究力度。不过,相信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密切关注玉米的情况,随时根据玉米的症状采取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张明伟,刘树朋,辽阳地区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技术措施,[J],辽宁农业科学,2011.
关键词: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高效低毒农药;应用
中图分类号:S435.6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089
甘蔗通过蔗茎进行无性繁殖,因其经济价值高和营养价值丰富,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但是目前由于常年连作及化学农药滥用,导致甘蔗病虫害日趋积累且逐渐加重,影响蔗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对当前甘蔗生产上主要发生的几类重要病虫害进行探讨,提出适合的防治技术,供蔗区参考。
1 甘蔗常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1.1 甘蔗黑穗病
1.1.1 主要症状及发病条件
甘蔗黑穗病主要危害甘蔗梢头、叶片等部位,梢头受害的主要症状是长出一条向下的黑色鞭状物,鞭外部形成黑粉,又称黑粉病。该病初侵染源为宿根病蔗及带菌土壤,孢子可以借助雨水、气流及昆虫进行传播,春季高温多雨有利于该病的流行,通常宿根蔗田比新植蔗田发病重,宿根年限越长,发病越重。
1.1.2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在生产上主要抗病品种有粤糖63/237、川蔗7号、粤糖57/423及云蔗71-388;清理病穗、实行轮作:收获后要及时清理田间的病穗,病株残茬并集中烧毁;实行轮作:与玉米、甘薯、水稻、花生等作物进行轮作;种苗消毒处理:用55℃热水浸种30min,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消毒或直接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石灰水浸种24h即可。
1.2 甘蔗凤梨病
1.2.1 主要症状及发病条件
甘蔗凤梨病是甘蔗萌芽期间最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受害后主要症状为不能萌芽,后逐渐变黑,产生很多煤粉状物。病甘蔗种和土壤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高湿和低温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另外甘蔗田积水、土壤粘重发病较重。
1.2.2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在右江选择的抗病品种有粤蔗64/395、广东3号等;加强田间管理:要及时拔除带病的植株,清理田园,增施氮肥,与玉米、花生进行合理轮作;种苗处理:可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浸种10min或使用3%的石灰水进行浸泡2h。
1.3 甘蔗褐条病
1.3.1 主要症状及发病条件
褐条病主要危害甘蔗叶片,初期侵染后呈水渍状小斑点,随后逐渐形成褐色条纹斑,病斑中间分布在红色小红点,且随时间延长逐渐扩散至全部。该病真菌分生孢子主要是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带病的植物和叶片是最初侵染来源,长期下雨、湿度大、温度低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1.3.2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可以选择川糖61-408、桂糖17号、云蔗89-7等抗病品种;要及时摘除老叶、清理带病的植株,多施肥,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使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的代森锰锌400倍液进行喷雾。
1.4 甘蔗螟虫
1.4.1 主要危害症状
甘蔗螟虫又称甘蔗钻心虫,是甘蔗生产上较为普遍的钻蛀性害虫,主要有二点螟、大螟及条螟等,以幼虫进入茎秆后取食,造成枯心苗。该虫每年在南方地区发生5~6代,有世代重叠的现象,高温有利于该虫的快速繁殖。
1.4.2 防治方法
选用健康种苗;在甘蔗收入后,及时清理田园,将残茎枯梢和病株集中烧毁;释放赤眼蜂、红蚂蚁等天敌进行防治;在螟卵盛期,可使用5%的杀虫脒乳油800倍液或5%丁硫克百威可湿性粉剂或5%毒死蜱乳油600倍液进行喷雾。
1.5 蔗龟
1.5.1 主要危害症状
蔗龟是甘蔗生产上一种危害比较严重的地下害虫,主要以幼虫的形式危害甘蔗根部、地下茎及蔗芽,造成根部缺失,无抗风能力,是一种毁灭性的害虫。在各甘蔗地区主要危害的有突背蔗龟、光背蔗龟及大等鳃金龟。
1.5.2 防治方法
深耕晒田:在甘蔗收获后,应及时深耕勤耙,除去在土壤中过冬的幼虫,减少翌年虫害量;蔗龟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使用杀虫灯进行诱杀;药剂防治:可在甘蔗松蔸或培土时,用4.5%毒死蜱颗粒剂60kg或15%乐斯本颗粒剂20kg加入适量系统进行拌种后撒施在甘蔗基部或周围。
2 推荐防治甘蔗病虫害的高效低毒农药
为达到国家使用安全农药的标准,使生产出来的甘蔗农药残留量较低,特此推荐一些能在甘蔗上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在甘蔗下种前,与细土混合后撒施在甘蔗基部即可。
参考文献
[1] 卢文洁,徐宏,李文凤等.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高效低毒农药应用[J].中国糖科,2011,3:64-67.
关健词:玉米播种技术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虫害
1、玉米小斑病。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以抽雄、灌浆期发生较多。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苞叶和果穗。苗期染病初在叶面上产生小病斑,周围或两端具褐色水浸状区域,病斑多时融合在一起,叶片迅速死亡。当病株率达70%时,病叶率才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反之则晚。
防治方法:因地制宜选种抗病杂交种或品种;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
2、玉米大斑病。
该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皆可发生,但多见于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主要侵害叶片,严重时叶鞘和苞叶也可受害,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选种抗病品种;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3、玉米圆斑病:选择抗病品种,采取五点取样,每点查10株,检查病株率和单株病叶数。一般应在抽果穗吐丝盛期喷药防治,用25%粉锈宁500-800倍液。
4、玉米黑粉病:发现病瘤要及时割除。
5、玉米病毒病:病毒病是玉米常见病害,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感此病,尤以苗期受害最重。该病毒是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的,在防治上主要是消灭杂草和防虫来预防玉米病毒病的严重发生。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可疑病株,应立即拔除,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根除毒源。并喷杀毒剂控制,如5%菌毒清等。
6、玉米螟:注意田间卵孵化差度和幼虫危害情况,可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或用白僵菌颗粒剂等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
7、玉米灯蛾:危害玉米田的主要有红缘灯蛾。在7月下旬开始调查100株上的卵数和幼虫数量,当发现500株玉米有2块卵,或被咬粒的果穗达15%以上时,立即进行防治。灯蛾初孵幼虫有集中危害的习性,在玉米吐丝后幼虫较多,可组织人工捉虫,或喷药防治。
二、种植技术
1、适种环境选择光照充足、土层厚、墒情和肥力好的土壤,与其他玉米隔离(相距400米或者错开花期30天)种植。最早播期在气温平稳通过12℃即可开始,最晚播期要保证授粉和采收时气温在18℃以上,并参照当地玉米播期。最适宜的气温为:苗期至拔节期18℃-22℃,大喇叭口期至抽雄灌浆期22℃-26℃。气温高于35℃或低于18℃都不利于扬花授粉。
2、种植密度每亩3500株,起垄种植。(1)宽窄行种植,大行100厘米,小行50厘米,单株留苗,株距25厘米。(2)单行种植,行距75厘米,单株留苗,株距25厘米。如种植密度过大,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3、育苗移栽配制营养土(用腐熟农家肥和细熟土各一半,尿素和普钙各1%,混湿配成),用营养球(袋、块)育苗,3叶期带土移栽并浇足定根水,以保证苗齐、苗壮。定向种植(行向南北、叶向东西),有利于增加光合效率。用地膜覆盖或膜侧栽培,可增温保墒。
4、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亩用农家肥2000-3000千克,加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15千克、硫酸锌2千克,拌匀、堆积腐熟后,开沟深施10厘米,盖土5厘米,再植苗或直接播种。及时追肥中耕:4-5叶期轻追苗肥,亩施尿素5千克、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液2次,浅中耕松土。7-8叶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亩施尿素25千克,深中耕培土。苗期保墒防涝,大喇叭口期至抽雄灌浆期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干旱,必须重浇水),并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5、采收保鲜
一般在授粉后20-25天可采收青穗。此时为籽粒乳熟期,苞叶青绿、花丝棕黑,粒饱、皮薄、甜度高,是最佳采收期。反季种植的采收期,一般会延长数天。采收的青穗应置阴凉通风处,并及时上市或加工。近距离运输青穗应装袋(框)并通风,远距离运输青穗应装箱并加冰,以保持苞叶青绿和籽粒鲜甜。
6、防治病虫害
防治病虫害可依据文章上半部分内容进行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情况,在农科人员指导下防治。注意使用农药防治应确保农残低于国家标准。
7、注意事项
1、包衣种不能食用与饲用,不能浸种或拌种。播种后应及时清洁。
2、必须与其他玉米隔离种植,避免因串粉影响本品的口味和质量。
3、对缺少农家肥的种植地,应加适量复合肥作底肥。播种时要足墒浅播,盖细土2-3厘米,种子不得接触钾肥,否则会降低出苗率。
4、种植本品不蹲苗。对直播盖膜的,出苗后应及时破膜放苗;对育苗移栽的,盖膜时必须扶苗出膜,并加强苗期水肥管理,否则会烧苗或造成减产。
5、植株长势旺盛,分蘖和多穗均属于正常。但应及时拔除分蘖和多穗;每株只能保留顶端1-2个果穗,如留多穗会降低产量和质量。拔除的幼穗可作甜玉米笋。
关键词:谷子生产;病虫害;防治措施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种植农作物,在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产产品以及各种先进种植方式的推广,谷子产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每年发生的病虫害仍然是影响谷子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里有必要探讨谷子标准化生产中的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提高谷子的产量。
1 谷子标准化生产的病虫害特点
1.1 病害发生特点 谷子标准化生产主要发生的病害包括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等,发生的虫害主要包括地下害虫、粟灰螟以及黑茎跳甲等。
谷子白发病是谷子标准化生产的主要病害,在田间主要表现为白尖、枪杆、八法以及灰背等症状,主要发生的时期为谷子发芽到抽穗极端,若是谷子在幼苗期发生白发病比较严重,将会导致谷子变色扭曲,甚至死亡。谷子在抽穗前发生白发病易导致叶子下方出现白色跳板,背面出现灰背现象,叶片逐渐表现为黄白色,在转变为褐色,导致叶子无法展开,分裂成西斯,散出大量黄褐色粉末,导致整个谷子株无法抽穗,即使能够抽穗,也会导致穗缩短,小花内外颖加长。谷子染上白发病的原因是因为病菌以卵孢子的形式附在土壤中,在冬季,大量病菌附着到谷子的种子上,卵孢子一半侵入懂啊谷子株上就会系统性的分生孢子,在气候区允许的条件下导致谷子发生白
发病。
谷子黑穗病是谷子常见病症,主要存在粒黑穗病和腥黑穗病两种,一般粒黑穗病主要侵害谷子株的穗部,导致谷子穗短小,一般都是整穗发病,谷子或是可以充满黑色粉末,腥黑穗病通常会使谷子穗的少数籽粒发生病变。谷瘟病也是谷子生产常见病症,可发生在谷子的叶、茎、穗柄以及籽粒等,在叶片上主要表现为菱形病斑,边缘呈现很褐色,若是天气比较潮湿,病叶背面存在灰霉状物,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叶茎变黑逐渐折断,发生在穗颈以及穗柄上时容易导致组织坏死,致使谷子穗因无法得到营养而变成死穗。
1.2 虫害发生特点 谷子虫害地下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以及地老虎等,这类地下害虫数量多,危险性也是非常大,主要造成的危害是取食谷子的种子、幼苗、根茎等,造成却面垄断或者幼苗发育不良等症状。粟灰螟也是主要危害谷子生产的虫害,这种病虫主要是以谷子幼苗为食,因此非常容易导致幼苗枯死,导致谷子株因无法得到营养而造成秕穗。粟茎跳甲的幼虫害特点也是主要以幼苗为食,由茎基部咬入,导致谷子株因无法得到营养而死亡,成虫的威海主要是取食叶子,是叶子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干枯。
2 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病害防治措施 谷子白发病的发生条件主要是借助于土壤进行创博,多发生在冬季,谷子幼芽期是最重要的侵害时起,因此在进行防治时需要控制从播种到幼苗期的土壤湿度、温度以及时间和播种深度等。白发病孢子在土壤温度为11℃~32℃时都能侵染幼苗或者种子,最佳繁殖的温度为18℃~20℃,孢子在土壤湿度保持在40%~50%情况下容易大量繁殖,土壤湿度只要不在这个范围内,谷子就不容易发病,若是连作田也会容易导致白发病的发生。针对这些发病原因,谷子在耕种时首先选取抗病品种,建议与大豆、玉米以及马铃薯等进行轮作,在谷子生产期间及时把除掉病株,并集中焚烧,播种时选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谷子拌在一起,降低土壤
湿度。
谷子黑穗病的侵染途径主要发生在谷子幼芽期,冬天附着在谷子种子表面果冻,在谷子幼芽时期开始侵袭,通过幼苗的胚芽侵入,并逐渐扩展到生产点,最后导致谷子穗形成黑穗。这种病菌的发病条件是土壤的温度为12%~25%,土壤湿度小的情况下,这种病比较严重,因此在防治时首先选用抗病害品种,在播种时采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或者50%多菌灵乳油等拌种种植。
谷瘟病的发病与气候条件存在很大的联系,一般在谷子的生长季节是病菌侵染的最佳时节,气候如降水量、温度以及湿度等发生变化也会导致病情剧烈变化。通常谷瘟病在温度为18℃~20℃,相对湿度大于80%时发生大面积蔓延,气候若是持续型高温将于会是这种病逐渐严重,而阴雨天气以及雾重情况下也会导致病情加重,氮肥适量过大也会导致谷子患谷瘟病。为防止谷瘟病首先需要选中抗病品种,合理种植,在发病初期采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喷雾,每星期喷
一次。
2.2 虫害防治措施 针对地下害虫主要采取的放置措施首先要深耕耙耢。在冬天土壤上冻之前1个月,深耕土壤达到土壤深度35cm以下,并在耕种的时候拾虫,减少病虫害等的生存条件,在次年就可以达到减少地下害虫密度的目的,另外早春的时候进行耕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下害虫的数量。若是地区水源条件比较好,可以采取一定的灌水措施,降低地下害虫的密度。可以选取一些物理措施防治虫害,诱杀夜蛾,调至均匀糖、酒、醋和水,并掺入5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等,搅拌后放入到盆中,傍晚的时候放置到田间诱杀夜蛾,也可在田间插谷草把,引诱虫产卵,在进行焚烧。在成虫盛发季节采取黑光灯或者频振式杀虫继续拧诱杀夜蛾。在耕种期间,谷子种子采取一些药物进行拌种,如可以采用50%乳油和水进行拌种,也可以采用40%甲基异柳磷和乳油进行拌种,在拌种的时候需要注意拌种一定要均匀,在种子阴干后才可以耕种。也可以采用根部灌药的方法来进行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是采取40甲基异柳磷和乳油在下午灌浇到植株的根部防治地下害虫的侵害。
粟灰螟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秋收后翻耕后耙耱使谷子株的根茬暴漏在空气中增加虫子越冬的死亡率,也可收集根茬并进行焚烧,减少虫子的密度。在谷子生产期间把除掉枯心苗,并进行焚烧,在播根茬看羽化,当羽化率达到45%时撒毒粉防治害虫,通常毒粉采用2.5%敌百虫粉剂撒在0.067hm2的谷田中,也可采用25%快杀灵喷雾防治。粟茎跳甲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播种期间采取晚播,兵把除掉枯心苗,在越冬期间采用2.5%三氟氯氰菊酯喷雾防治。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单分析了目前谷子标准化生产主要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并论述病虫害的预防措施。自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谷子的种植面积得到明显的提高,部分地区出现了标准化的生产,耕种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是病虫害发生了变化,研究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提高谷子的产量,随着我国谷子标准化生产以及农药等的逐渐发展,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这些还需要更多的人努力去研究。
参考文献
[1] 任焕珍,王灵丽,申小雪等.浅谈“沁州黄”谷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8):46-47.
[2] 李书田,李尽照,赵敏等.赤峰市谷子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06):92.
[3] 张海金,赵术伟.辽宁省谷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09):143,145.
关键词 北方玉米 种植 管理 措施
玉米在我国的种植十分广泛,南北均有分布。北方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拥有成熟的玉米产业经济体系,玉米的种植规模大,面积广,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玉米原料支持。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北方的玉米种植与管理水平正在稳步提升,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中,玉米的种植技术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水平的管理促进了增产增收,人们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玉米的种植、管理在玉米生产中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北方的玉米生产实践情况,对玉米的种植与管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为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一、 北方玉米种植的技术要点
在玉米的种植生产中,种植技术非常重要。在我国的玉米发展史上,解放前后的玉米种植产量天壤地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解放后加强了对种植技术的研究、运用,科技的力量带来了产量。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选种育苗、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环节都涉及到种植技术的运用,其中病害的防治问题是玉米种植的难点,技术性比较强,针对北方玉米种植上的几种主要病害,我们在防治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
青枯病是玉米种植的常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在北方的玉米种植中,玉米青枯病在最近几年的发生较多,是主要的玉米病害。玉米青枯病发生时,有可能突然出现大面积的植株干枯现象,玉米苗根系、茎部出现腐烂干枯,往往很难及时找出发病的原因,导致精准的救治非常困难,对玉米的生产影响很大。就目前的种植水平来看,还没有发现一种能完全防止玉米青枯病的有效方法,必须通过全面的种植技术运用,综合治理,才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种植中,首先,种植户应尽量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良种,从种源上加强预防;其次,在每年的玉米收获后的空档期,把玉米地块全面深耕几遍,改善土壤结构,消除部分病害源;最后,在玉米苗生长期,要加强对青枯病的预防监测,发现有发病趋势时,及时进行药物喷洒,控制住发病范围。针对青枯病的防治药物有叶枯灵、瑞毒霉等,具体应根据玉米发病情况,药物使用说明来使用,大多通过喷雾方式给药。
(二) 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
玉米瘤黑粉病是北方玉米种植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一旦发生,往往会导致玉米产量直线下降,甚至颗粒无收。其主要的病症为植株肿瘤,如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后期则形成黑色粉末。肿瘤的存在不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在结果期还会逐步侵蚀玉米果实,必须重视。在具体的防治上,我们应多管齐下,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处理好玉米地块的黑粉病细菌源,可以通过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来实现。另外,应尽量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良种来育苗;其次,在玉米幼苗的生长期,应清除生长状况不好的残弱病苗,特别是对于出现病症的幼苗,要及时清除,全面喷洒波尔多液,对玉米瘤黑粉病进行预防。通过合理的间苗、蹲苗来提高玉米植株的生长质量,增强抗病能力;最后,当玉米田出现了玉米瘤黑粉病时,要及时用药救治,采购克菌丹、三唑酮加水混合后对玉米田进行喷雾。要特别注意的是,当玉米苗花期出现玉米瘤黑粉病时,要选择福美双进行喷雾救治,不可盲目使用其他药物,以免影响玉米果实质量。
二、 北方玉米种植的管理要点
发展玉米种植,要想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必须抓住种植期的管理要点。在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中,玉米的种植管理是一项专业的工作,作用巨大。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学习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玉米生长的幼苗期管理
在玉米种植管理中,对幼苗期的管理应格外精心。实践中,我们可以把玉米苗拔苗前的生长期统称为幼苗期。在玉米幼苗期的管理上,主要应做好查苗补苗,及时间苗、定苗的工作。在玉米幼苗出苗后,应及时查看整体苗情,准确地补苗,保证玉米种植的幼苗数量基础。当幼苗生长到一定时期时,要开始间苗、定苗,合理地规划玉米苗生长间距,以便玉米植株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保证每株玉米苗的生长养分充足。同时也要全面开展优胜劣汰的定苗作业,清除掉长势明显较弱的幼苗,保留植株健壮,长势良好的壮苗,让玉米整体生长整齐规划,为日后的生长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玉米生长的旺盛期管理
玉米生长的旺盛期也叫生长中期,一般是指玉米拔苗后至抽雄前的生长期。这个过程是玉米快速生长的时期,生命力强,长势旺盛,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基础积累期。应把管理重心放在施肥上,科学地制定施肥方案,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根据我国北方的玉米种植用肥情况,在生长旺盛时期,可以多用尿素肥料,每亩施肥量可控制在18公斤左右,具体应根据土壤的肥力来确定,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土壤肥力检测,指导精准施肥,实现经济高效的管理目标。
(三) 玉米生长的挂果期管理
玉米的挂果期管理主要包括适度追肥以及收割管理两个方面,一般是指玉米抽雄以后到玉米果实成熟的这段时期。我们应全面掌握玉米的生长情况,对生长动力不足,明显影响挂果鼓粒的玉米植株要及时地追加肥料,保证水肥充足。同时也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果实不被虫害吞噬。待玉米的包叶基本变成黄色,玉米粒饱满硬挺时,要及时地进行玉米收割作业,对于种植规模大的生产基地,尽量采用机械收割,一体化入库,采用先进的晾干系统,控制好玉米的水分含量,做好储存、销售管理。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我国的玉米产量还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北方作为我国的玉米主产地,要不断地改善种植技术,优化玉米种植Y构,加强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全面普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我国玉米的高产目标,满足市场需求。
【关键词】地膜;玉米;高产栽培;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092-01
作为国内高产粮之一,玉米在我国具有较大的种植面积,近年来,温室技术不断成熟,玉米种植也开始在温室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其中玉米地膜栽培技术运用比较广泛。这种栽培方式是通过在地面覆盖一层薄膜,结合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使土壤达到增温、保墒、除草等,促进玉米早熟,实现高产栽培。这种技术对于春玉米的种植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促进春玉米的高产丰收。本文主要分析地膜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一、地膜玉米种植前准备
(一)地膜选择
在地膜玉米种植中首先要关注的是地膜选择,因为地膜规格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玉米能否高产。地膜选择要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等合理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低压高密度超薄地膜,其厚度一般为0.005-0.007mm,幅度范围为70-80cm,用量一般为3-3.5kg/667O,这类地膜一般为地膜比较理想的材料。
(二)整地、施肥
选好地膜以后,选择种植玉米的田地。地膜玉米一般比较适宜种植在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地肥沃的田地。不能种植在沙土地、陡坡地、贫瘠地、捞地、洼地等地方,否则影响玉米的高产。田地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种植,提高总之效率。地膜玉米地选择在5~10度的坡度比较好,土层厚度为20-33cm为宜,这样能够使玉米充分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促进其生长。田地要适时翻耕,这样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够清除地下病虫害。春季整地时雨水比较困乏,所以深耕后要对土壤进行保墒。整地过程中要执行精耕细作、上虚下实的原则,彻底清除杂草、石砾等,做好土壤的增温保墒,为高质量地膜玉米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田间施肥一般每100千克玉米需要3千克氮肥、1.5千克磷肥、3千克钾肥的比例,底肥一般选用农家肥、尿素、磷肥、硫酸钾等,底肥一般是一次施肥,施肥深度在30厘米左右。
(三)选种
地膜玉米的种子选择要考虑其生长季节,根据季节特点选择高产早熟品种。早熟产品的胜于期一般为7~15天。产量一般在800-lOOOkg.玉米成熟后,植株茎叶成青绿色。种子的选择好以后要做进一步的处理,去杂去劣,保证种子清洁无杂草。
二、地膜玉米的覆膜播种技术
地膜玉米播种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春遇雨时节,可以趁墒起垄覆膜,播种适期打孔点种;如果4~5月播种需要有一定的灌溉条件,灌溉土地后进行覆膜播种。地膜覆盖上以后,压实膜边,每个3cm在薄膜边缘压上有一定重量的土梁,防止大风把薄膜掀起。
地膜玉米的覆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播种、覆膜同时进行,玉米苗出来以后再打孔放苗,这种覆膜方式比较适合应用于机械化作业,增温效果比较好,出苗质量高,但是这种方式放苗时比较费工夫,放苗时如果遇到高温可能会出现较多的烫苗;另一种覆膜方式是先覆膜保墒,然后适期播种。这种方法采用的是趁墒覆膜法,利于保墒,不易发生烫苗,而且容易调整株行距,密度有保证。但是,播种过程中比较耗费人力。
播种时要避开当地晚霜期,一般早于露地玉米l0-15d为宜,一般地温达到7-10摄氏度时就可以播种。播种时先在地膜两侧人工开沟播种,地膜玉米的播种深度一般为4cm左右。
三、地膜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一)放苗与查苗
地膜玉米一般出苗比较齐全,出苗早,出苗质量好,但是在生长过程中也有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出现缺苗现象。玉米出苗期要及时检查,如果发现缺苗,及时补栽预植的小苗,不能直接栽种子,否则不利于后期管理。在覆膜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是先覆膜后播种的方式,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打孔放苗,一般选择下午放苗,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开始放苗。放苗时如果温度过高,采用侧放的方式;如果温度太低可以暂时停止放苗;大风大雨天气禁止放苗。把玉米苗放出来以后及时用土块封严膜口,防止跑墒和热量损失,产生烧苗。如果幼苗生分蘖,要及时掰除。在定苗过程中,对于3~4片叶的间苗,要保留质量好的苗,去除弱苗;幼苗长到4~6片叶后进行定苗,定苗的时候注意不能伤着幼苗。玉米属于旱田作物,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控制好浇水量,防止倒伏,一般蹲苗45-60天,蹲苗的原则是蹲好不蹲坏,根据当地的天气、土质情况以及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蹲苗原则。
(二)中耕除草
地膜对杂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早期田间杂草不多,但是进入中期以后,杂草会破膜而出,迅速生长。这时就要采取拔草措施,可以选择人工拔除,也可以选择化学拔除的方法消灭杂草。如果中途揭膜,揭膜后应要中耕除草,深中耕,多培土,防止杂草丛生,为玉米后期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授粉
玉米授粉的最佳时间是玉米雄花抽出时,采用隔行去雄的方式授粉。如果花期遇到干旱或者高温的天气,出现花粉量少,雌雄花期不协调的情况,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传粉。由于花丝过长不便于授粉,在人工授粉前可先修剪花丝,留15厘米长花丝即可。人工授粉的时间根据全田玉米开花的状态进行确定,把握好开花时机,一般宜选晴天上午8~11时,气温120~30℃,边采边授,将采集的新鲜花粉装入搪瓷杯口内,以纱布封口,逐行、逐块、有序地将花粉轻轻地抹在已修剪的花丝上,进行辅助授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1-2次,间隔3-5d。大面积种植可使用长木条轻推玉米植株,促进雄穗集中散粉。
(四)病虫害防治
地膜玉米高产栽培病虫害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的基础上,选择低毒、低残留合适的农药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以保证玉米品质的安全。防治虫害的关键是在玉米苗期当低龄黏虫的幼虫数量达到0.5头/O时,用90%晶体敌百虫制成毒饵撒入玉米行间,清除幼虫;在玉米小喇叭口期主要防治玉米螟,采用呋喃丹颗粒剂进行防治。地膜玉米常见病害有玉米锈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在发病初期,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依据发病情况,一般每隔lOd一次;玉米大、小斑病发病初期,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雾,每隔lOd一次,可喷2-3次。
四、总结
地膜覆盖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很多农产品的生长特点,使不同季节农产品都能在任何季节生存,提高农产品种植面积,提高农产品质量。地膜玉米的生长周期比较短,田间管理比较复杂,但是只要抓住种植主要关键技术,能够确保地膜玉米的高产丰收。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国白峨;为害特点;防治。
Abstract: the American white moths is worldwide and quarantine pests, to a variety of garden plant great harm.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white moths to harm th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ts security measures.
Key words: the United States BaiE; Evil character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Q969.4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中国分布现状
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
中文名称:美国白蛾
中文俗名:秋幕蛾,其幼虫又名:秋幕毛虫、网幕毛虫
拉丁学名:Hyphantria.cunea命名:Drury
英文名:Fall.Webworm
二、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危害性
美国白蛾在北方一年三代,以蛹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喜生活于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
(一)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是一种有害昆虫,属鳞翅目,灯蛾科,俗名秋幕毛虫,网幕毛虫.
成虫:为白色蛾子。羽化多在15~19时,交尾时间多达8~36小时,交尾结束后不久就会产卵。飞翔能力较差,一般在200~300米范围内。属弱趋光种类,尤其雌蛾对光线不敏感,雄成虫对光线(尤其是紫外光线)稍强些。对腥臭味比较敏感。
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卵块紧密排列,有密毛粘连,卵绿色,孵化前变褐色。
幼虫:为绿色毛虫。食性杂、食量大、耐饥饿强。4龄以前幼虫吐丝结网,营群居生活,在网幕内取食,所以寻找带虫网幕是发现美国白蛾的关键。其特性为:取食前吐丝结网,3龄左右网幕最大,从5龄开始破网分散为害,进入暴食期。
老熟幼虫:老熟幼虫头黑色有光泽,体长28~35mm,体色黄绿至灰黑色,背毛疣黑色,生有白色长毛。背部有一条灰褐色纵带。
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下颚须长达前翅23处,前翅延伸到第四腹节的34处。臀棘8~17根,跟棘前端喇叭口状。
(二)发生规律
卵:一代,4月下旬~5月上旬;二代,6月下旬;三代8月中下旬。
幼虫:一代,5月中旬~6月中旬;二代,7月上旬~8月上旬;三代,9月上旬~10月下旬。
蛹:一代,6月中下旬;二代,8月上中旬;三代,10月中旬~下年4月上旬。
成虫:越冬代,4月上中旬;一代,7月上旬;二代,在8月中下旬。
(三)主要寄主植物种类
主要喜食树种:法桐、泡桐、桑、榆、核桃、杏、臭椿、白蜡、杨树等。
一般喜食树种:胡桃、桃、柳树、李、樱桃、樱花、山楂、丁香、苹果等。
危害农作物的种类:高粱、玉米、大豆、花生、向日葵、葱、西瓜、南瓜、葫芦、黄瓜、茄子等。
(四)危害特性
美国白蛾有五个危害特性:一是食性杂,危害严重:美国白蛾危害300多种植物;能在2~3天内把树叶全部吃光;二是繁殖量大:一年繁殖3代,春季1只雌蛾产的卵,一年之内繁殖2亿头;三是适应性强:幼虫15天不进食,可正常繁殖,遇到恶劣环境,可提前化蛹;四是传播途径广:(一)是靠自身的爬行、飞行进行传播;(二)是幼虫、成虫极易随人为活动、物资、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的传播;五是严重扰民:老熟幼虫有进村入户的习性,严重扰民,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4.1为害特点
美国白蛾在北方地区1年发生2代,幼虫危害期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11月中旬。初孵幼虫吐白丝结网,群居危害。因幼虫群居危害,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乃至上千只幼虫,常会把树木叶片蚕食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并影响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三、防治方法(一)人工措施
1.1灯光诱杀
美国白蛾在成虫羽化期可采用灯光诱杀,配合性引诱剂、粘虫板诱杀效果更好。
1.2围草诱蛹
7月5~15日、9月5~20日,对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在老熟幼虫化蛹前,距地面1.0~1.5m左右处,用草把在树下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化蛹期间每隔7~9d换1次草把,解下草把,把蛹用纱网集中起来,放于林地,待寄生天敌羽化后销毁。1.3人工摘网
美国白蛾1~4龄幼虫集中在网幕内取食,此时进行人工摘网,集中销毁。1.4人工诱杀
美国白蛾幼虫老熟时下树寻找化蛹场所,在此之前,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化蛹,蛹期后解下草把进行处理。(二)生物防治1.1生物制剂防治
生物防治生物药剂防治可选择的药剂有:阿维菌素,1~3龄幼虫为最佳防治期,喷施最佳体积浓度为1:12000,4~5龄幼虫为1:8000,全园喷洒,3~4天喷1次,连喷2~3次;还可用25%灭幼脲III号胶悬剂5 000倍液,或铃脲(吉林通化产)8 000~10 000倍液,防治效果均在98%以上。对于4龄幼虫喷施,使用浓度为1亿孢子/mL,5~7d后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1.2天敌控制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至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小蜂寄生率最高达55%。将周氏啮小蜂的蜂茧或盛有小蜂的试管放在离地面高1.5~2.0m处的枝干上,除去堵塞物,小蜂便会自行扩散寻找寄主,放蜂量掌握蜂虫比3:1,一般每公顷放蜂30万头,采用2次放蜂,间隔5天左右,也可以1次放蜂,用发育期不同的蜂茧混合搭配。
(三)化学药剂防治
1.1喷洒除虫菊酯类
美国白蛾幼虫破网后,在树冠上喷洒 1 500~2 000倍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1.2树干注射有机磷类
在美国白蛾幼龄幼虫期,树干注射具有内吸性的有机磷类农药,通过树液流动传导到树叶,达到杀虫的目的。
其他方法利用美国白蛾下树寻找化蛹场所的生物学特性,用小型喷雾器将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200倍液于树干高度1.5m处闭环状喷药,药环宽度20cm,以树皮湿润不流药液即可。也可用报纸或牛皮纸卷成20cm宽的纸带浸泡于2.5%溴氰菊酯、柴油混合液中(体积比1:10),绑缚树干1.5m高处,毒杀下树幼虫。还可在树干离地1m处打直径1cm左右的孔,注射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等内吸性药剂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杨子琦,曹华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徐明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