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行业报告范文

旅游行业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行业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行业报告

第1篇:旅游行业报告范文

旅游社的概况

玉环假日旅游分社在浙江省玉环县城关城中路97号,隶属于温州雁荡山仙乐旅游总社,经台州市旅游局批准,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于XX年5月正式挂牌营业,经营国内旅游服务及相关业务的国内旅游企业。它是玉环旅游业中的后起之秀,自玉环假日旅游社开业以来,组团量、地接量连续两年居玉环第一。

在实习期间主要以计调工作(协助计调的工作)为主。计调部在旅行社中处于中枢位置,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计调业务连接内外,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为神经,因此非常的重要。我所在的假日旅行社是地接社,主要从事地接任务。地接的路线有很多,例如:

南宁、德天瀑布、通灵大峡谷、北海双飞六日游

张家界、猛洞河、凤凰古城双飞五日游

成都、九寨、黄龙、峨眉山双飞八日游

西安、华山、洛阳、开封、郑州双飞六日游等等

而接待任务主要由计调人员和导游人员共同开展。导游人员跟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供导游服务并在相关部门中进行协调......而旅行社的计调,就是旅行社的生产调度,哪个团队该走了,哪个团队该订票了,哪个团队该返程了等等。计调人员的任务,按照公司要求,负责团队、散客的食、宿、行、游、购、娱的活动安排,并全部都落实到实处。包括住宿几星酒店、用餐每天的标准、汽车、火车票和飞机票的落实、以及旅游的每一个景点的门票等都的落实,以保证旅游者能够顺利、安全地完成旅游活动。

实习的情况与心得

第一天上班的感觉特别的兴奋,觉得自己终于告别学生时代走上社会,可以花自己挣的钱了 ,心里有一种期待自由的感觉,七点半就到了单位。我的工作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刚感觉很舒服,整个上午都在有空调的房间里跑来跑去,一点都不热,心情很愉快。

可能是新鲜的感觉过去了的缘故,刚过了一个星期就觉得工作好累。刚开始工作那几天因为一直下雨,上班的路上感觉不热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不下雨,上下班路上的滋味不好受了 。尤其是中午下班和下午上班的时候,外面的温度37℃左右,即使在宿舍里也感觉很热。到我了单位,基本上是一身的汗,然后整个下午就感觉浑身粘粘的。因为是协助计调的工作 ,每天都是整理材料,接听客户电话等工作,而且不能放错任何一份材料,因为不同性质的材料都有固定的位置 ,这样找起来就方便,如果计调因为找不到材料而找到你时你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有出错的地方了。虽然他们不会说什么,但是我觉得一个大学生做这样的工作都会出错,就觉得很内疚。当然,在这里的一个月时间对我来说还是学会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就比如说在学校里如果感觉这节课兴趣 不大 ,上课就会开小差。但是上班了就不能因为不想上班而选择逃避,而且绝对不能迟到早退。因为这是我的工作,做好它是我应该尽的义务。因此,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有坚强的工作毅力。

从这一个月的实习中我深深感觉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协调工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旅行社的计调人员,一般都是从具有丰富的旅游经验的人员中挑选,能够面对和处理任何团队的事务。因为从边际成本角度考虑,随着对工作熟悉程度的加深,计调的工作效率会进一步的提高,这样在单位时间内所提供的服务的数量与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另外,随着工作效率的上升,计调的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 ,他所付出的成本将会减少。这样对于做到各项费用支出合理,提高对顾客的服务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于计调人员来说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必须特别熟悉旅游业务操作程序;必须能拿到最佳的旅游费用和价格;必须体现旅行社的全面细致的旅游活动;这样,在单位时间内他们的工作成果会大大的增加 。

对于一个熟悉旅游路线以及相关安排的计调人员,接来了一个旅游团队,首先要考虑到旅游的路线,选择什么样的路线能够让顾客满意并且能让公司的成本降到最低是他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而熟悉这条路线的计调人员将会很快的给予答案 ,因为他们非常的熟悉这个团队所要走的路线以及交通方式 。而对于一个新的计调人员来说要经过对交通工具,相关路线的咨询才能给予合适的答案。这个环节上他们的机会成本还算是比较少的 。

定好路线后就要考虑沿线的食宿问题,有些酒店是公司的合作伙伴,因此不用计调人员事先预定。但是很多情况下都是临时定酒店 ,需要预定的,这就要考虑到对该路线酒店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于旅费的提成问题,对于经验丰富的计调人员来说很容易就能找到合适的价格,因为他们和酒店都是“陌生”的老客户,相关的价格和提成非常的清楚。但是对于菜鸟级别的计调人员来说就有点难度了 。首先他们不知道这个团队经过的路线有多少酒店,另外即使能找到酒店也要看有没有房间能容纳你的游客。最重要的就是关于经费的提成问题了。计调人员往往会因为经费问题而错过了合适的酒店 。因此,在这个环节里,经验老到的计调人员就能够大大的降低成本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

总结

第2篇:旅游行业报告范文

一、前言

我国旅游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展现出在21世纪的广阔发展前景。WTTC预测中国将在十年内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和旅行经济强国。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其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实施旅游人才战略,搞好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增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过硬的旅游业队伍,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岗位培训,实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考试制度,建立选拔任用人才的激励机制。”

为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纲要》,结合*市“十一五”海洋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我们组织开展了*县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课题调研,提出今后几年*县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为实现将*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居民海上度假基地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一)旅游人才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把人才理解为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品德,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取得显著业绩的人。旅游行业是一个对从业人员有特殊要求的行业,该行业的人才需求品种和专业门类不仅涉及文理各学科,而且注重品行与操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形象,懂礼仪,爱岗敬业,有亲和力,专业技能熟练具有实践经验。一般来讲,旅游人才被理解成直接为游客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如导游、饭店从业人员等;而广义的旅游人才是指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各个岗位上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人才,涵盖行政、服务技能、管理、销售、工程、设计、客运、物流、会展等各类工种。我们对旅游人才的定义,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对人才的要求,凡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的从业人员,称之为旅游人才。

(二)*县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旅游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7.5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2053人次,旅游收入为4.34亿元。而到2007年我县接待的游客达到了111.25万人次,比05年增长了43.55%,入境游客9664人次,增长率高达370.73%,旅游收入6.86亿元,增长了58.06%。今后几年随着*大桥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上海世博会的辐射,*旅游将获得更加飞速的发展。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10年我县旅游人数将接近249万人次,*旅游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跨越,一个关键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旅游人才资源的快速积累,使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跟上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的客观需求。

1、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旅游人才素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建设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现代经济条件下,旅游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对旅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旅游教育体系,推进旅游人才培养和教育,打造一支优秀的旅游人才队伍,从而全面提升我县的旅游竞争力,推动我县旅游经济的发展。

3、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客观要求。旅游人才的培养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旅游目的地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挖掘旅游人才潜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和知名度,进而提升旅游目的地功能和综合实力的客观要求。

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使从业人员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崇高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服务技能;高层管理者有较强的企业管理能力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对于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全面建设*旅游经济强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县旅游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2008年*县旅游业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截至6月份,全县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324人次,同比增长59.44%,旅游创汇229.17万美元,同比增长25.62%;接待国内旅游者62.7万人次,同比增长17.31%,国内旅游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25.62%。与此相应*县旅游人才队伍也有所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其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旅游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十五”期间,*县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明显成效,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综合素质逐年提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旅游从业队伍规模发展较快,对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从总体上看,*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旅游人才总量不断扩张,旅游人才素质逐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至2008年9月,全县共有星级饭店9家,旅行社7家,旅游景区(点)20多家,旅游开发公司8家,旅游用品商场2家。“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配套格局基本形成。全县拥有旅游从业人员超过3600人,年龄层相对年轻,使旅游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调查显示全县星级饭店和旅行社从业人员中35以下的占60%,这样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知识更新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全县星级酒店和旅行社持有与旅游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的人约为20%。表面我县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2、合力兴旅的“政府主导型”行政构架基本形成。*旅游业起步较晚,2001年9月*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经过数次改组后,于2003年6月更名为*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将原建设局承担的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建设、管理职能划入其中,成为*市第一个风景旅游一体化的旅游主管局。县级旅游主管部门开始运作,成为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这支队伍的形成使“政府主导型”合力兴旅战略具备了执行载体。

3、培训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在全行业开展岗位资格培训。目前全县星级宾馆和旅行社中,总经理资格证书持有率为75%,60%以上的工作人员接受过岗位资格培训。从2001年开始,在全行业举行了导游员资格考试、旅行社经理任职资格考试、领队证考试和饭店总经理考试等,通过一系列资格考试,选拔了一大批旅游专业人才。

(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挑战,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总量不足,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截止目前,全县旅游从业人员总量超过3600人,占人口比重的1.8%,比全国平均水平的6.1%低了4.3个百分点。人才总量的不足,远远制约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人才供给主要来源于社会招聘,目前*只有一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了一个旅游相关专业,2006至2008年三年间总共招生才100多名,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同时由于其它行业的强有力竞争,目前旅游行业的吸引力正在减弱,旅游行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据初步统计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缺口高达30%,外岛的情况尤其严重,矛盾日益突出。按目前情况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县将增加高星级酒店三至四家,与此相应,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必将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对于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但是,旅游人才供给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旅游业对人才要求的发展速度,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

2、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整体素质偏低。⑴学历结构不合理。在全县旅游人才队伍中,以高中(中专)学历者为主,很多外地员工只有初中学历,大大限制了我县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接受调查的星级饭店、旅行社45名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中,专科以上学历人员仅占28%。由于我县旅游人才中低学历者、低职称者比例较大,导致部分人员在各项工作中表现一般,影响了才能的发挥。⑵专业对口率低。从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方面来看,目前在岗在职工作人员专业对口率不到30%;从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看,基本都是半路出家,限制了行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旅游作为涉外行业,管理人员外语水平普遍较低。在我县现有的人才队伍中,高、尖、专人才严重缺乏,所学专业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⑶部门分布不合理。旅游人才部门分布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部门、星级酒店和旅行社,占全行业人才总数的90%,旅游景区(点)、旅游开发公司及其他涉旅企业人才仅占10%,人才分布严重不平衡。⑷专业结构单一。目前旅游人才专业基本集中在饭店管理、餐饮管理等传统专业,一些新兴旅游服务行业所急需的人才,如旅游电子商务、会展策划、旅游媒体宣传、旅游规划、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人才等都非常缺少。

3、培训工作滞后。旅游教育培训工作落后于旅游业发展需求,使各类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不多,知识、信息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县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有些弱化。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重视不足,80%以上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支出占企业营业收入不到1%,培训所涉及的面和层次不平衡,培训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创新较难。

4、用人机制有待于完善。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不够完善,存在普遍重使用轻开发,轻培训少激励,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利用率不高。业绩与薪酬不挂钩,不能体现人才的价值,没有处理好资历、职位、能力、智慧、贡献等要素在薪酬分配体系中的关系。激励手段单一,物质激励越来越成为主要手段,没能和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精神激励相结合,缺乏个性化激励方式。此外对人才的选拔机制、保险机制也不够健全,在实施中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到位。

5、人员流动频繁,人才流失大。被调查的员工中在该企业工作时间在1年内占80%,跳槽非常频繁,流动性强。其中,流动性最大的是服务人员,其次是中层管理人员,如部门经理,这类人员的流动往往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员工个人认为引进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依次是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与条件改善、个人发展机会、企业发展前景、培训与提高机会,对人际关系以及领导的信任方面也较为关心。另外由于其它行业的强有力竞争造成旅游行业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船舶修造业,从规模、薪水和福利上都胜于旅游业,造成旅游从业人员和储备资源流失严重。从2005年至2008年,*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班生源逐年递减,而金海湾、常石集团等定向班却是好几人争取一个入学名额的状态。

(三)旅游人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社会因素制约。在欧美国家,旅游服务行业是一个非常惹人羡慕的职业。而在*,由于地域因素以及生产力落后等原因,行业基本薄弱,群众对这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偏见,多数人认为是吃青春饭,是伺候人的工作,根本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很多从业人员都把从事这个行业当作暂时和无奈的选择,从业信心严重不足。女员工们一旦结婚或者怀孕就纷纷离开了工作岗位。旅游服务行业受社会尊重程度低下导致潜在从业人力资源匮乏。

2、受观念因素制约。思想观念上对人才资源开发重视程度不够。表面重视人才建设与实际运作差距较大,普遍重视旅游资源开发、资金项目引进、市场促销、经济指标的完成,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轻队伍的培训、规划和整体性开发工作。旅游企业的业主用人观念落后,理念有待于更新,企业管理者重员工的使用、轻培训和激励。

3、受人才体制因素制约。目前的人才机制无法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人才利用率不高,大部分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在评价机制、选拔机制上有待改善。

4、受政策因素制约。主要是对人才的倾斜程度不够。一是尚无系统的旅游人才开发规划和配套政策,二是对已有的一些人才优惠政策缺乏有效的落实和监督。旅游行业的行政管理职权比较分散,使之在行业管理的许多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对旅游人力资源进行卓有成效的开发性管理。

三、加强*县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我县游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从长远来看,要建设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更要解放思想,大力引进人才。

(一)加大正面宣传,提升行业的社会及经济吸引力

政府、旅游企业应加强与电视、广播、报刊等主要媒体的合作,加大对旅游行业动态的报道力度,通过宣传、奖励、推进行业自律等各种形式,倡导服务光荣理念,改变社会对旅游行业的偏见,提升行业的社会认同度,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旅游业,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人力资源匮乏的局面。近年来,我县通过《*旅游风景报》、*旅游网等途径及时介绍*旅游的最新发展。2007年我县还评选出旅游行业十佳服务明星,在评选过程中进行了登报公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让老百姓对这个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关注。

(二)大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培养

1、进一步抓好旅游行业重点人才的培养。紧紧围绕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抓好四大队伍建设,推进旅游业全面发展,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⑴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把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放在首位,重点抓好行政管理者队伍的能力建设,尤其是要根据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旅游政策制订、依法行政、旅游市场开拓、旅游产品开发和行业管理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建设。通过各种形式为行政管理者创造和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其不断拓展与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创新精神,增长工作才干,全面提高旅游业行政管理者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建立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创新的旅游行政管理者队伍。⑵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建设。由于*旅游企业经营者基本都是非专业人士,尤其星级酒店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比较强烈,但是现有的职业经理人人数非常有限。部门要大力营造有利于职业经理人集聚和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要抓好企业现有经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升,通过高层次的专业化训练,优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推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制定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标准、选择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完善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营造起职业经理人集聚的良好氛围。⑶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目前旅游业的状况,当务之急需要培养和引入旅游市场营销人才,通过丰富的营销理念和手段打破饭店和旅行社等客上门的状态,缓和过度的淡旺季差距。其次经验丰富的旅游规划专业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会展策划人才也是重点引入的方向。要大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到重要技术岗位锻炼,使其早日成长,培养年轻人才的创新能力。通过各种渠道招收外地大中专毕业生到*工作,补充新鲜血液;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使专业人才进得来、留得住。⑷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关系一个地区的对外旅游形象。要把提高职业道德标准、服务技能和外语水平放在首位,通过开展技能比武、在职教育、常规培训、技能考证等方式,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旅游服务技能人才自主创新,提高服务技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旅游服务总体水平。

2、广泛开展主题培训活动,深入开展企业培训。每年确定一个培训主题,08年我县旅游行业培训主题为标准化建设。旅游培训应引向深入,取得实效,全面带动我县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教育培训、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培训是提升工作效率和减少员工流失的重要手段。企业要改变短视的做法,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特别在经费方面,要将其营业收入的2%-3%用于员工培训。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专题培训和短期轮训班,不仅要关注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系统储备能力,也要充分结合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和职业生涯的规划,以此培养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加大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

当前,*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首先要稳定人才队伍。有效激励和保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

1、改革薪酬福利体系。目前,我县旅游行业普通员工月收入在1000-1500之间,多数被调查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与外系统同学、朋友相比处于一般水平,但是劳动强度较高,福利状况较差。切实提高普通员工的薪酬和福利水平是关系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问题。对于普通员工,要在薪酬体制中引入宽带薪酬机制,即薪酬与职位和绩效同时挂钩;对于高管层次员工,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要实行高素质旅游人才收入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允许他们获得较高的薪酬,逐步实行以年薪制、配股制、期权制为中心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高素质旅游人才的积极性。当然,也要把物质报酬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树立旅游人才的良好形象。

2、建立员工参与授权管理体系。调查显示,授予员工一定的权力,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使员工受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能更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平时要多和员工沟通,多为员工创造发展的空间和不断成长的机会。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是促进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立完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和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为维护人才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劳动部门的合作,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

4、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机制。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对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对员工培训工作中取得卓越成效的优秀企业予以奖励。

(四)建设人才信息工程。

建立旅游人才资料库,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的合作,建立有效的旅游人才资源统计体系。在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和旅游专业网站开设旅游人才信息、旅游就业信息栏目,人才供需预测、人才政策信息;加强对人才流动的动态监测,提高信息有效性;建立完善配套的旅游人才评价体系;并与人才库链接,完善人才信息化建设,为旅游人才的自由择业和旅游企业择才提供平台,加强对旅游院校基本情况、旅游行业培训情况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状况的统计工作。

第3篇:旅游行业报告范文

一、 项目指导思想及建设背景:

1.据农业农村部消息,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要突出服务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选择盘活利用模式。要统筹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传承,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模式。鼓励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采取整理、复垦、复绿等方式,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依法依规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为农民建房、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

2.为了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扬泰机场二期工程的建设是势在必行。随着机场提档升级,人流、物流、产业流将会迅速聚集,得天独厚的优势,临空经济区建设将成为丁沟的载体和平台,将大批发展要素吸引到这里,机场经济圈正在崛起。

3.光线中国电影世界项目是我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将在空港新城规划区内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摄影棚组群。西浦光线电影学院落户,既凝聚着西交利物浦大学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又涵盖光线传媒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品牌IP等多领域的实质内涵。两个项目将对地区影视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空港新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丁沟镇朱桥村朱套组位于启扬高速机场互通高速路和安大路机场连接路交汇之间,紧邻机场。朱套,名如地形,四面环水,村落房屋之间小巷多,风景秀丽,有“小江南”的美誉。小村落民风淳朴,人文历史悠久,明朝的举人进士韩如善和朱三嘚曾居住此地。目前,除去首批拆迁户,该组还有65户人家,309人,耕地445亩。该地段将受益于机场利好辐射

二、项目方案、方式,建设规模、实施进度及投资分析(另详):

1.乡村游(农活体验、果蔬采摘、捕鱼)机场旅客变游客;

河道和村道整理;各种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农田、八边地、河流由公司集体承包,统一规划,有机生态种养殖;

2.民宿居民交闲置房屋入股或租赁,一户一方案,改造装潢预算和施工监理(不新增建筑面积,旧房改造)。首批50个床位(经济型、中式精品型、乡村田园风型、集装箱型)。

3.餐饮农家乐,特产便利店,乡村酒吧,烧烤(200人次)

资金来源:政府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村企合作企业资金+农户个人资金=1000万

三、项目组织、劳动定员、运行操作:

公司运行:扬州市源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户

项目名称:水韵朱套—小江南

四、项目社会效益分析、风险分析:

项目效益达成村居环境好,人人有事做,户户有钱赚,文旅品牌响。

风险分析:1.坚决守住法律和政策底线,不得违法违规买卖或变相买卖宅基地,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所,严格禁止私搭乱建;2.公司与农户,公司与集体的合同合法合规,要有法律约束效应。村民要树立集体意识、抱团意识、规范意识和大局观念;3.特种行业经营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4. 经济下行,消费滞后,管理可能落后,收益周期延长; 5. 政策性拆迁;

第4篇:旅游行业报告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ss333”为你整理了这篇贯彻落实全省旅游行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发现问题整改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民乐县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公室:

根据民乐县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民环督整改办发〔2020〕7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全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发现交办问题分解表,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启动编制旅游规划,排查旅游设施,整治外围生态环境,结合扁都口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实际,现就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省市县文件收悉后,我局立即行动,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文件精神,要求各责任单位要对标对表中央、省、市新精神、新要求来审视整改工作,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识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极端重要性,把整改旅undefined业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进一步提高抓好整改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严格按照《全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发现交办问题分解表》,列出整改清单,认真归纳梳理,立即进行整改,切实把旅undefined业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到位,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二、启动编制旅游规划。认真贯彻落实undefined新时代生态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统筹景区、县城和镇村旅游资源,加强规划衔接融合,按照《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三线一单”相关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民乐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规划》《民乐县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A级旅游景区创建规划》,修编《民乐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中重点加入对祁连山现有旅游资源科学、系统评估篇章。目前,各项规划正在启动编制中,力争12月底编制完成。

三、系统排查旅游设施。在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已设置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牌的基础上,更新石灰窑河道北侧、原一号停车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牌3块。对扁都口景区开放运营区域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边界处破损围栏、标识标牌进行维修加固,同时在封育区围栏处更新生态环境保护警示宣传标识8块。组成环卫人员,对景区实验区、外围保护地带破损的遮阴网、陈年垃圾进行清理。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修订完善《民乐县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长效监管责任书》、《民乐县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充实监管内容及巡查范围,增加巡查次数,建立巡护台账。同时,加强景区值班值守,确定专人定期不定期对植被恢复区域进行监督、巡查和管护,确保生态整治成果。

第5篇:旅游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旅游教育;胜任能力

一、移动互联背景下旅游业的新发展趋势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1.移动互联技术发展给旅游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5年2月3日的我国2014年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使用者规模已达6.49亿人,人均每周上网时间达到26.1小时。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增长了2.1%。另据EMarketer对全球手机使用数量的统计,截止2014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量为5.27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移动通信用户中的比例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市场已极具规模并且潜力巨大,推动了新兴产业的萌发和迅速增长,及传统产业的巨大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使旅游企业面临新型信息模式的变革。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和EMarketer的相关数据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规模已达到5.41亿人。谁获得对于移动互联使用市场的影响力,谁就获得了对于我国内宾旅游市场蛋糕中最大一块的影响力。

(2)移动互联技术在位置服务上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旅游方式发生变革。在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互联技术的帮助下,每一个持有移动互联终端设备的用户都随时可以获得导航服务和周边的各种旅游信息,这将促使人们出行的方式由传统的参加旅行社的团队旅游转向自助的散客旅游。

(3)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推动了在线旅游的迅速发展。根据IRESEARCH的《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市场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在线机票预定占总机票预定的结构比率增长了0.6%,在线酒店预定占总酒店预定的结构比率增长了1%,在线旅游产品预定占总旅游产品预定的结构比率增长了1.5%,预计在线旅游市场在未来会以更高的速度增长。

2.传统高职旅游专业教师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新要求

(1)传统旅游专业教师缺乏对于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状况的了解,难以迅速地扭转在旅游教学中的传统观念。一方面,很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都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即开始教学工作,并没有实际接触过旅游市场实践,对于旅游市场缺乏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即使有过相关的从业实践经验,但是长期的教学工作使很多的旅游专业教师信息闭塞,已不适应旅游工作方式发生的新变化。

(2)传统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缺乏对于新技术的了解,进而导致高职毕业生对于新技术带来的旅游产业变革缺乏足够的适应性。很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很难融入新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内容,也就不能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或者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来改变对于学生的培养,制约了高职旅游教育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性。

(3)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素质的培养倾向,导致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对于技术变革、产业变革等职业环境发展的适应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变革迅速的大背景。这种适应能力不足会直接导致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进入旅游产业后很难迅速适应新环境和新的工作方式与原有教学内容的不同,更无法在职业生涯中面对不断变革及新生技术带来的挑战。

二、新要求下的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构成

1.新要求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外显可见特质

依据麦克利兰的(Miclelland)关于核心胜任的冰山模型理论,我们知道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外显可见特质主要就是由与实践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两个方面构成的。

(1)在产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具备的旅游专业知识也需要相应的适应变革,乃至于要创新以引导变革。旅游专业知识对于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而言是其核心胜任能力的最基本构成特质,是完成教学所需要的诸如旅游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信息化旅游经营模式的适应性、创新、教学演示能力等素质的基础,是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外显可见特质之一。这种特质要求新知识和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对于产业变革趋向的嗅觉也成为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组成部分。

(2)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具备的旅游专业技能是具有劳动密集特点的旅游服务行业的高职教育特征要求下又一个核心胜任能力的外显可见特质,而这种外显可见特质同样需要在新兴的旅游产业信息化变革下具有新的特质和适应性。就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而言,专业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具有实际岗位操作的能力,能够了解并实际应用信息化和线上化的技术在旅游工作实践中的应用;信息采集能力则要求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能够获取行业信息,并准确把握行业变革的动向;自我发展能力则要求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要有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要有不断的学习能力,使自己首先不会被旅游产业革新所淘汰;而创新能力则要求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善于发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能够结合旅游产业的实际创造性的教学乃至开展科研工作。

2.新要求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内在隐含特质

在麦克利兰的(Miclelland)的冰山模型理论中与外显可见特质相对应的是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内在隐含特质,是以个体要素定位的各种要素构成综合了心理素质、价值观和内在动机等多元素的核心胜任力要素。

(1)面对整个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和线上化的变革,高职旅游专业教师需要具有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面对这种日新月异并且竞争残酷的变革,包括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和身体适应能力能等方面。自信心的本质是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既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也是对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能力的肯定;自我控制能力则表现为情商成熟程度,是对于自我情绪的把控和克制能力,在教学中这是尤为重要的一个胜任能力的内在要素;而身体适应力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是一名高职教师身体胜任教学工作的健康状况。

(2)价值观也是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要素内在隐含特质的又一个方面,由敬业态度、道德组成。对于高职旅游教育的热爱原则上是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所有胜任能力特质之中的首要特质,应以加强;而道德的部分则是重点强调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责任心和诚实正直,这实际上也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共性核心胜任力,但对于针对相对自控力和理解力略为不足的高职学生,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独特要求,比如更具导向影响的人格等方面。

(3)内在动机是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旅游产业信息化背景下核心胜任力要素内在隐含特质的第三个需要重视的方面。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要有根据在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对于旅游产业的变革以及经营方式、操作技术的影响及时具有能动性的调整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乃至专业技能的主观意愿,并且能够引领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和挑战。

三、胜任能力导向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胜任力提升的路径

在确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产业信息化、线上化的背景,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亟须进行适应新兴旅游产业形态趋向的提升。

(1)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导向下建立高职旅游教师培训体系。高职院校需要针对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胜任力结构要素和旅游行业的新需求重新设计符合旅游专业和高职特质的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岗位胜任能力,使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能更从容地适应变革发挥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更适应当前乃至未来旅游产业的特征,培养优秀的行业人才。

(2)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导向下建立有助于引导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提升胜任力的绩效评估体系。依据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结构要求对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职位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建立符合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特质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改善高职院校传统绩效评估体系,强调通用性而忽略了专业特性的不足。这就要求修订后的全新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岗位绩效评估体系要改变原有只以校内教学、职称等岗位技术评价为核心的单一评价体系,要增加能够激励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更主动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行业本身的变革、新技术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向等方面。

(3)建立能够引导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胜任力的校内信息沟通渠道。心理素质、价值观和内在动机等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的内在隐含特质要求建立一套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自我价值、人格内涵、情感能够得到关注、得到肯定的信息沟通渠道。这一方面能够加强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对于本高职院校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与专业贴得更近,更直观地了解本专业的现状,进而能够更多地了解行业的现行状况。

(4)配套能够提供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前沿动态信息的体系。这要求高职院校应为高职旅游专业教师配套能够提供旅游行业前沿信息的渠道和体系,如,建立和旅游企业的合作关系、定期聘请行业专业来校与专业教师交流研讨、派遣专业教师前往旅游业发达地区或先进企业进修学习以及为专业教师订阅行业报刊、书籍等。

(5)引导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由双师素质教师转型为真正意义上在行业和教学都具有足够能力的双师。高职旅游专业建设应引导由双师素质教师转型为真正意义上在行业和教学都具有足够能力的双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岗位与企业岗位相连接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建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双重身份系统,通过或院校推进旅游专业建设实践化、产业化,或建立院校企业的共建平台的方式使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到旅游行业实践工作中去,把教学和行业实践都作为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院校和旅游企业的双重身份可以使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工作常态化,在不脱离行业实践的前提下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卫,李俊楼.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思考[J].电子商务,2013(5).

[2]黄爱青,王海滨.中国旅游业发展形势与趋势分析[J].商业时代,2014(2).

[3]沈会超.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师胜任能力素质研究[J].理论导报,2011(4).

[4]苏敏,林筱颖.基于素养课程的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J].高教论坛,2013(6).

[5]董燕,胡俊.“双师型”背景下旅游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意义:以萧山科技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1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基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胜任素质及职业规划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12022。

第6篇:旅游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 服务行业 英语应用 现状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在这个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以沟通交流作为纽带的服务行业需要发生新一轮的变革。如果不懂外语,经济发展的交流与互动则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的大力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并将为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扫清障碍。

一、服务业的含义及地位

1.服务业的含义

对于服务业的概念一直存在些许的争议,但基本概括起来就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民的行业,而服务于社会是指凭借一定技术、设备、工具、信息等来对人们的生活进行各种服务的。

按照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方法,服务业主要包括11大类:商务服务(其中又分为专业服务、计算机服务、干租服务等类别);通讯服务(其中又分为邮政服务、速递服务、电信服务、视听服务等类别);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其中又分为佣金服务、批发服务、零售服务、特许经营服务等类别);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其中又分为保险和保险相关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证券服务等类别);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旅游和与旅行相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中又分为海运服务、内河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航天运输服务、铁路运输服务、公路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运输辅助服务等类型)。

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基本区别是,服务业生产的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

2.服务业的地位

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经过几十年的调整与完善,经济发展迅猛,但各个产业的发展变化仍旧出现不平衡现象,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仅仅占40%,而美国却占80%,其差距显然。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服务业的发达与否。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1)服务业能增加就业机会,其经营范围广,能容纳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和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2)服务业紧密联系生产与消费,能使产品顺利快捷地经过流通到达消费领域,并且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利用产品,引导消费,加速循环再生产过程。同时,还能传递信息,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之间的了解。因此,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纽带。

3)随着服务产品的增多,社会的物质财富得以不断增加,最终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现状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加之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的服务业,特别是旅游行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而在频繁接待入境旅游者的过程中,行业规范英语的运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旅游业中,以酒店行业为例,它的影响尤为突出,涉外酒店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人才,特别是懂外语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酒店业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英语水平的高低几乎成为酒店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胜负手”。《饭店服务英语》是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对英语口语、听力水平有较高要求,同时强调专业技能学习的课程。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要具备实际操作的技能。

英语教育在我国广泛普及,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和系统。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些英语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对英语应用而言,应试教育远远超过了语言本身的功能。因此,教育者对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语言应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语言应用的研究没有更新的突破,这就犹如隔靴搔痒,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情况不胜理想,大学生的就业率越来越低,而大学生失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服务业不够发达。因为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英语应用能力,然而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迫使大学生无法施展其真正的才华,也最终导致服务行业平均的能力素质等多方面水平的偏低,特别是酒店、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数学历低,没受过高等教育,英语基础薄弱,服务英语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都比较低下。因此,从整体上说,服务业的发展还要经历较长的一条路,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个人素质,而外语方面沟通的需求则是服务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要进入人才市场,英语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技能。但是,作为技能型应用人才,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与工作有关的日常和业务交流。各项调查研究表明,行业英语的社会需求及职业英语教学质量保证的迫切性得到可靠的证实。其中,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英语应用能力的期望也无处不体现了其行业特征。

1.听说能力:能流畅进行涉外事务谈判的交流,能就一般性业务话题与同事客户等进行较为流畅的交流,能流利地进行日常交流。

2.读译能力:能基本读懂或借助工具书基本读懂与本行业相关的应用文体材料与行业文体材料。

3.写作能力:能撰写简单应用信函、简单行业报告、填写简单行业表单;能借助工具书撰写行业相关文件及邮件往来等。

针对现在服务行业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市场上已经源源不断地出现了各种针对于比如旅游、酒店餐饮、公交乘务、公务商务等一系列的服务英语丛书。我们可以自行或是委托权威的培训机构找到合适规范的英语教材进行培训,甚至可以采用“拿来主义”,直接借鉴,统一到全国可使用的培训教程。有些也可普及为自学教材,例如,“饭店英语900句”、“旅游英语900句”、“商务英语900句”等。

三、解决服务业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服务业重要性的分析及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现状,不难看出,提高从业人员英语水平迫在眉睫。为了使我国的服务业与国际接轨,需要从业者的良好的英语能力才能够实现服务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否则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将是一句空话。此外,我们还必须学习国外发展服务业的经验,借以来发展我们自己,而这也必须借助于英语才能克服语言障碍。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普及服务业从业人员对自身行业和工作职能的知识,使服务人员清醒地认识到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更要从自身的发展和能力出发,积极地学习外语,将这一交流工具顺其自然地运用到服务工作当中,加强自身的自信心,警觉个人岗位在整个行业中的重要性。

2.系统地制定从业人员的英语培训计划,制定商业服务业英语考核等级制,借以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寻找专业的培训机构或是高校外语中心等能使服务人员更便捷、更系统地接受英语各方面的知识,而企业中的统一培训,则能使服务人员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文化,以企业的视觉,运用英语能力服务他人。所有计划的实施需要有条不紊,以阶段式培训逐渐提高从业人员由浅入深的英语表达和书写能力。

3.在高等教育的背景下,为大学生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开辟高素质的服务行业,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服务行业,消除对普通服务行业的偏见,给其更好的平台发挥自身能力,也能将服务业从业人员英语能力提高,而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服务业整体的发展水平。

4.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经济环境,而服务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产生的需求必定是对从业人员英语能力要求,这也将有利于为服务业从业人员学习英语提供动力,让其更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论述,我们更明确了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对整个行业乃至国际间的交流和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日渐发展的服务业,培养从业人员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多重能力,能快速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举两得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王莹.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饭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J].辽宁高职学报,2009,(12).

第7篇:旅游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德合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需求;可行性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牵动着千千万万学生和家长的心,也是全国各大专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有大幅度提高。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国很多高校纷纷组建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满足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然而,过去连续几年,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显露出越来越大的问题。在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2010和2012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两次被列为“红牌专业”①。我校2012年就业统计也显示,全校国贸专业毕业生在求职中,有80%以上对所学专业没有信心,这一指标是学校所有专业第二高的比率,是很多其他专业的两倍、甚至更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校中德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称“我院”和“我专业”)为例,从该专业近年市场供需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提出了中德合作办学开办该专业的可行性和适合度。

1 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调研

造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2007/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对我院毕业生就业的可能影响因素加以考察。

1)原有主要市场的需求下降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2007/2008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外贸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企业性质结构上的变化,对近年国贸专业的就业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图1

图2 2008级国贸专业就业地区统计(截止(2012年8月25日)

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多年来倾向于在收入较高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发展较稳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我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大部分生源来自上海,且大部分愿意在中资用人单位就业的学生愿意在上海就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主要分为三大就业市场:中资控股企业(本文简称“中资企业”)(占约40%)、外资控股企业(本文简称“外资企业”)(超过20%)和留学(占约20-30%)(见图1)。2012年的统计显示,2012届我院国贸毕业生有一半就业于上海。往年情况也应该没有太大的变化。

中国外贸总体状况的不稳定对国贸专业近年的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外贸增长率都在18%以上,从2005至2008年外资和国企的出口占全部企业的77%,进口占到87%。国贸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感到明显的就业困难。但2007年我国外贸增速突降到不到8%,2008年更是骤降为 -16%,虽然到2011年的出口增长率恢复到20%,但2012年又下降到8%。[2]我专业最大就业地区的上海的外贸增长速度也从2007年的24.4%下降到2008年13.8%,到2009年也降至 -13.8%[3]。

另外,从企业结构上看,国贸毕业生倾向就业的外企和国企的外贸受到金融危机的更大的打击,他们明显地感到了就业困难。从2009年至2013年8月,国企出口在三个年度(2009年、2012年和2013年1-8月)、进口在两个年度(2009年和2013年1-8月)出现负增长,及进出口额出现萎缩。外企的进出口增速也连年下滑,2013年1-8月,出口增速只有0.9%,进口出现负增长。这样,这两类国贸专业学生就业倾向高的企业在我国进出口全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也持续下降。国企的出口从2005年的22%下降到2013年1-8月份的11.46%,进口从30%下降到26%;而外企的出口在同一时间内从58%下降到47%,进口从59%降到44%。[4]

中国外贸主要是受到占出口份额60%以上的中国三大贸易伙伴美、日、欧需求急剧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猖獗、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外贸出口企业的成本(能源、人工、材料)显著增加、人民币升值加快等等因素的影响。[5]而且, 上海经济增长的放缓也影响到受经济增长支撑的包括毕业生在内的新增就业市场。[6]从而,这一占我专业最大就业渠道的中资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对我们造成较大的影响。

2)非国有中资企业的进出口迅速增长给就业带来的新机会

有进出口业务的非国有中资企业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但恢复得比国企和外企要快。近三年的进口和出口增速都在17%以上,而且,进出口总额在各类企业中所占比例逐年稳定增加,两项指标从2005年到2013年8月分别从20%和11% 增加到42%以及30%。[4]这给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图3 按照2011、2012年预期销售额、预期利润、预期投资统计的

在华德企分布状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图4 按照2012年经营目标预计完成情况统计的在华德企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3)中国“走出去”企业数量增加给就业提供的新机会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试图“走出去”,到国外去发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在境外设立中资企业1.8万家,遍布177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7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②但在走出去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出现不少问题,在产品质量、环境和社会问题上遭到一些非议。

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可以成为既懂专业、外语,又要懂得当地市场、文化、法律的专业人才的一个新的就业目标群体。

4)外资控股企业对经济类专业毕业生需求上升

与中资用人单位相反,外企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增加。在金融危机的大形势下,在沪外企却相当乐观。在沪外企数量连年增加、投资额也保持增长。2009-2011年在沪外企数量平均每年增加170多家、且连年加大了对沪的新增投资力度,年新增投资额扩大了6.7倍。[3]

同时,总体来说,在华德企的盈利有所增长。根据德国工商协会(AHK)驻上海分会2012年一项对在华德企调查表明,有80%以上被调查的企业预计在2012年的盈利有增长或与上年持平(见图3)。并且,德企对在华经营的信心十足。有90%的企业预计本年能完成、超额完成全部目标或完成年度部分目标(见图4)。

除了扩大了投资规模以外,在华德企还扩大了的投资范围。在地理位置上,投资有向中国西部大城市扩大的迹象。按地区来看,到2012年,长江三角区分布最多,其中仅上海就占到将近一半(47%),加上江苏和浙江,占到在华德企的57%(见图5)。德企计划在2012年后的未来三年除了继续加大在上海(13.2%)和北京(9.5%)的投资力度外,还将投资由沿海城市也扩大和延伸到西安等一些内地城市,其中在成都(9.1%)、重庆(5.4%)、西安(4.4%)等增加的投资较多(参见图6)。

图5 德企在华地区分布图

资料来源:Gesch?ftsklimaindex-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2012,AHK.

图6 今后三年对新增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城市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图7 按在华年限统计的德国母公司类型变化状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同时,德企的投资领域也有所扩大。在中国进入WTO、根据规则开放了服务行业市场后,德企在华的第三产业的投资有所增加。过去几年间,服务和旅游行业的企业比例连年增加(参见图7)。

AHK的调查表明,在华德企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招收高素质的劳动力。在被调查企业中,缺乏专业人才成为近46%的企业(近一半企业!)的首要问题,有37%的企业认为缺乏专业人才是他们的一个问题,只有17%左右的企业认为缺乏专业人才是次要问题或不成问题。有70%以上的企业受到人员过度流动的困扰。人员流动困扰成为第三大问题(参见图8)。

图8 在华德企目前面临的挑战

资料来源: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AHK,2012.

在外企以及德企投资企业数量、投资规模和投资收益增加、投资范围和投资领域扩大且企业投资信心又十足的情况下,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一定是增加的。而且,德企或者外企人员流动性大,同时也为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

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学院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德企、其他外企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以上情况说明,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我们的培养目标及就业市场目标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5)外企对国贸专业毕业生有限的需求增加幅度

需要明确的是,国贸专业的市场需求量比起技术或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有限的。AHK 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近70%的在华德国的母公司为生产型企业,30%为服务和贸易型企业,其中,专门从事贸易的企业只占在华企业的8%(图9)。在中国投资的企业行业中,专门从事外贸活动的企业更少(图10)。

图9 在华德企母公司类型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图10 在华德企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AHK,2012.

另外,有70%的德企出于要利用中国巨大的销售市场、利用中国市场在国际上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和产品向中国销售的便利性、和为了利益中国较低的原材料和生产成本等原因,实行本地化,在中国本土进行采购、生产和销售,拉长他们在中国的价值链(图11)。[7]德国商会数据表明,出口商品份额只占到不足30%,原先中国作为半成品、成产地的作用现在已经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了。[8]德企在华生产中只有7%的产出用于企业在华以外的价值链中(图12)。这些导致外企进出口业务增速减慢甚至可能减少进出口额。这样,对国贸专业学生的需求的影响可能出现不确定性。

图11 按重要程度统计的德企进入中国市场动机

资料来源: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AHK,2012.

图12 在华德企价值链状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2 国贸专业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与需求的不稳定性相比,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供给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下不断快速增加。至2010年,全国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校已达610所,该专业发展成为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中最大的一支。[9]

虽说涉外民企发展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且民企在“走出去”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对民企发展不稳定等传统认识的影响,毕业生还没有太大的在民企就业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