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1篇: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关键词: 武当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 F592.7;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5-0036-06

近年来,十堰市大力推进“传统观光旅游”向“深度休闲度假”产品转型,“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已享誉国内外,除了传统的武当山风景观光、道教古建筑欣赏、武当武术表演、进香朝拜,还增加了太极湖新区游览、太极湖亲水快艇、快乐谷蹦极等休闲娱乐项目,武当山特区2010年接待中外游客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8亿元;2015年接待中外游客66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31亿元。2015年武当太极湖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武当山风景区被评为“全国优秀风景区”。

现在无论是《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还是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都把武当山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作为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打造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武当山特区也确定在“十三五”期间,全区由过去的观光游向度假游转换,由门票经济向目的地经济转换,由建设景点向全域景点转换,全区围绕“五区”即旅游度假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健康养生体验区、武当文化展示区、全面小康样板区目标,建设10大工程,启动100个项目。武当山最大的特色就是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如何转换成高品位、高质量的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十堰市和武当山特区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事情。

一、武当山旅游景区现状对比分析

(一)与部分景区的比较

本文挑选了包括武当山在内的国内10家5A级景区,从百度旅游网和携程旅游网上收集了相关评分、评论、点评的数据进行对比。

综合分析上述两家数据,给我们很多启发。

1.从游客评分来看:武当山仅次于黄山、兵马俑、张家界、华山、桂林,与其他4个景区持平;这与对景区景色的评分基本一致。从点评数量来看,与兵马俑、黄山、张家界、桂林、华山这5家景区差距较大,和三峡大坝一起,居于末尾。从好评率来看,与华山、黄山、张家界、兵马俑有一定差距,与桂林、峨眉山基本持平,比千岛湖、三峡大坝、少林寺高。尤其是少林寺,好评率最低,根据点评内容来看,这大概与少林寺过度商业化影响了旅游体验有关。

2.从游客点评内容来看:武当山的特色主要包括:一是道教文化底蕴深厚,二是武当山道教古建筑气势宏伟,三是生态良好,四是景区管理和服务优良。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景区范围比较大,如果一日游,时间有点紧,一些景点去不了,或走马观花;如果两日游,则又不是很方便。二是对武当山道教文化的体验不够,大多是是爬爬山、看看观、烧烧香、磕磕头,而且认为道观大同小异,容易感到厌倦。三是如果从南岩爬山上金顶,体验会比较好,但太累,坐索道,又失去了爬山的体验。

(二)武当山景区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以武当山太极湖为重点,打造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具有良好的基础,但需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

1.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需要营造比较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武当山道教文化底蕴丰富,但道教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在武当山能体现武当道教特点的,主要是道教宫观。而对普通游客来说,道教的宫观和佛教的庙宇,也只是供奉的神仙、菩萨不同罢了,都是烧香、磕头。但目前可看的主要是道教古建筑,其他武当武术、武当医药、武当音乐等,还没形成有效、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产品。

2.从观光的角度来看,需要精心打造比较新奇的观光景观。武当山景区的景色质量比较高,但由于武当山主要属于人文景观,与拥有丰富奇山或异水的黄山、华山、张家界、桂林等景区在观感上存在一定差距。根据艾瑞咨询的《2016年中国景区旅游研究报告》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5A级景区213家,其中从景区类型来看,自然景观类景区数量达104家,人文景观88家,人造景观21家。而65.6%在线景区旅游用户选择自然景观类景区游览,风景优美独特是用户选择目的地景区的首因,占比为62.3%。所以,“好看”往往是游客选择的第一原因。

丹江口水库水质好,水面面积比较大,但水库缺乏奇特景观。水库旅游,除了感受生态,还要有丰富、新奇的风景。“旅游是人们一种短暂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是人们对于惯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或熟悉的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异化体验。”[1]简单地说,旅游就是人们对非惯常环境(unusualenvironment)的体验和生活方式,这是旅游的本质。所以旅游者往往对新奇的事务更感兴趣。

3.从休闲度假的角度来看,需要设计富有特色的休闲娱乐活动。山上、山下都缺乏具有特色的娱乐活动,游客往往是一日游。太极湖等景区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武当山风景区太极剧场有大型太极功夫秀――《梦幻武当》,是由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团队创作,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作曲,16位世界武术冠军和国家级太极拳法代表性传人领衔300多名演职人员进行演出,质量非常高,可看性很强。但由于到武当山游玩的游客大多以“一日游”为主,因此表演的场次有限。

二、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开发思路

武当山主要属于人文景观,但道教文化氛围对普通游客而言不够浓厚,山上开发又受到极大限制,主要发展观光旅游;山下的太极湖、丹江口水库主要属于自然景观,但缺乏新奇景观,要观光旅游项目、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综合设计开发。

(一)开发原则

武当山建设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做到生态与文化结合、仙山与秀水结合、观光与休闲度假结合,要坚持四个原则:

1.生态是前提。要打造武当山、太极湖的特色生态品牌。武当山、太极湖具有优良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但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因此武当山、太极湖的生态特色除了大山、大水之外,还要充分体现武当道教文化的精神和特点。在自然生态资源方面,山、水很难改变,但部分地区的植被可以科学规划、设计,形成特色。

2.观光是基础。不能把观光与休闲度假分隔开。全国海滩多、沙漠多,但真正成为知名海滩景区、沙漠景区的,为数不多。如果没有风景、没有特色,游客很难留下来,更谈不上休闲和度假了。岸上无景,船上也难有景。把游客留下来,要么靠有吸引力的特色风景,要么靠有吸引力的特色活动。

3.活动是关键。游客留下来后能够做什么很关键,因此都在开发设计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而建设大型主题公园,不仅投资大,维护成本也高,首先必须有足够的游客数量做支撑。如果不在大城市附近,又没有相应规模的游客做支撑,建设和运营大型主题公园是比较困难的。可以先建设有深度的、精致的小型主题公园,再逐步拓展。

4.道教是特色。从本质意义上说,旅游是一种文化行为。“问道武当山”,“道”在哪里?要让游客能比较充分的感知、感悟到武当道教文化。除了一些道教的建筑、活动,还要把武当道教的精神、理念有机融入一些环境、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而且道教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对现在的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人的健康养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5.养生是目的。道教如何养生,要在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开发针对不同人群的养生产品。养生思想是道教教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道教也一直重视养生,以延年益寿、羽化登仙为最高追求目标,并且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武当道教的养生思想对现代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武当道教自古就有“十道九医”之说,很多武当道士也是著名道医,积累了一些独特的用药经验和养生方法,如武当丹道、内家功夫、服食辟谷术、道教医药等,要科学分析、借鉴。武当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中草药材也为养生提供了便利。

(二)武当道教理念

武当山建设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要全方位融入武当道教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武当道教是以武当山为本山,以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为主要信仰,其文化精神和理念非常丰富。对当今社会和人们生活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道德经》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武当道士的修行活动、武当道教建筑的布局选址、武当内家拳的“拳法自然”等,都充分体现了顺天道、顺人道、天人合一的思想。上善若水也是武当道教“道法自然”的显著特征,武当道教崇奉的主神真武大帝,就是传说中的北方水神。而且,武当道教从不排斥异己,全真派、正一派都能和睦相处。武当道教还主张三教融合,武当山真武大帝被称为三教祖师,充分体现了有容乃大、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以前人们往往只以为到武当山只是看山,但随着“南水北调”这一国家工程的建设,原来从均州古城通往武当山的古神道,已经被汉水沧浪取代,形成了现在的太极湖,山水一体。而且600年前作为明朝皇族家庙的武当山,600年后又因一江清水南水北调,将京城和武当紧紧牵在了一起。

2.贵生向善,性命双修。道教认为,“夫万物以人为贵,人以生为宝”(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主张竭力爱护生命,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武当道家一千多年来积极吸收儒、释、医、武、巫等一切有益的养生原理与养生方式,为我所用,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体系。而且,武当道家认为,人的生命由形体与精神组成,要性命双修,只有精神和形体处于和谐状态,人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武当道教总的养生原则。武当道教也反复强调积善成仙、积恶造罪的思想,只有诚信向善,才有利于身体健康、事业发展。武当山很多道教宫观都供奉镇山守门的王灵官神像,手执钢鞭,刚正无私,专门惩罚为非作恶之人,这也反映了武当道教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

3.父天母地,忠孝为先。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明确提出“天下之事,孝为上第一”,武当道教主张“入仙道先全人道”。玄天上帝不仅是荡魔的神灵大帝,也是忠孝的楷模,主孝是玄帝信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真武灵应真君报父母恩重经》称:“我即托相,日恼父母,念我父母,日夕悲酸,我相即有,父相母相,日渐衰朽,缘我相故”,意思是劝道众好好修行,报答父母之恩。武当山作为玄天上帝的祖庭,全山各大宫观如五龙宫、玉虚宫、南岩宫、紫霄宫、太和宫、净乐宫等都建有圣父母殿,即使是在高险、狭窄的金顶,圣父母殿也必不可少。主孝体现了武当道教对社会人生的终极关怀,彰显了道教神仙信仰的现代价值,是玄帝信仰融入现代社会的宝贵财富。

武当道教的上述三个理念,应该有机融入武当山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景区、景点规划和设计之中,让游客充分体会到武当道教的魅力。

(三)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项目

推进武当山全域旅游发展,首先要注重植被保护和植被景观建设。黄山的奇松、怪石,张家界的奇峰、幽峡,桂林的奇山、秀峰,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武当山、太极湖要弥补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一定要重视植被景观建设,建成后维护成本也不会很高,而且会越来越有魅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建设三大生态文化旅游项目。

1.真武祖庭景区

建设真武祖庭景区很有必要,一是弘扬武当道教文化的需要。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是海内外最大的真武祖师道场。由于600年来的破坏、损毁,武当山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不及原来的1/35。从位于古均州城内的静乐宫开始,一直到金顶,武当山古代道教建筑群连绵140里。但随着丹江口水库的建设,从古均州城到武当山镇这一段70里的朝拜神道已永没水底,著名的均州古城和大批古代建筑也消失水中。现在只是参观仅存的几座道教宫观,很多游客感到武当山道教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同时重复参观道教宫观,也容易让游客感到单调、疲乏。由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限制,山上也难以建设大的道教文化项目。虽然鲁迅曾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但当今社会道教远不如佛教兴盛。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和在中国当今社会发展、个人修为、家庭和美等方面也越来越具有积极意义的道教,应不断发扬光大。武当作为当今最大规模的道教名山,可以通过打造“真武祖庭”景区,建设道教文化项目,在信徒、游客进香、观光、游览的同时,弘扬武当道教理念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为武当山上减轻压力,更有效地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是增强华夏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需要。武当山作为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的祖庭,在大陆、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都具有广泛影响,武当山也成为我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由于武当山上金顶和紫霄宫的空间有限,很多大型道教活动难以展开。而玉虚宫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不可能有大的建设。因此,充分利用武当山下的空间和环境,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广泛影响力的真武祖庭景区,对增强华夏民族认同感具有积极作用。

三是带动丹江口库区旅游发展的需要。真武祖庭的建设位置有两个选项:均县镇或者武当山脚下。从丹江口水库十堰库区旅游发展整体规划来看,均县镇比较合适。首先,丹江口库区缺乏高质量、大体量的核心景区,依靠真武祖庭,把均县镇打造成丹江口水库十堰库区的核心景区,和连接武当山和太极湖、丹江口、郧阳区的旅游枢纽,把丹江口库区的水、陆两条旅游带激活。武当山下已有太极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次,均州古城、静乐宫和武当山在历史上本来就是紧密相连的。上世纪60年代建设库区淹没均州古城后,静乐宫的主要文物搬迁到丹江口大坝所在地丹江口,在丹江口市城区进行了复建,而均州古城附近的部分百姓后靠安置后,设立了均县镇,并在二期移民搬迁时又重建了均县镇,但复建后的静乐宫无论是与均县镇,还是武当山都相隔甚远。如果真武祖庭景区建在均县镇,则可以恢复均州古镇作为武当山北神道起点的历史真实,再现武当山完整的文化空间载体,也与真武作为北方水神的形象契合。

真武祖庭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玄天宫、园林式真武博物馆、罗天大醮展示区、道教养生区等。

一是建造供奉我国最高真武神像的玄天宫。我国大型道教神像不多。在台湾高雄市北部圣天真武宫莲池潭旁,建有一座高约为72米、雄伟壮观的玄天上帝彩色塑像,是东南亚最高的水上神像,而且玄天上帝手持一柄长38.5米的七星宝剑。郧西天河旅游区玄鼓山核心景区也正在建造一座高达59米、目前世界最高的真武大帝青铜站像,将在2017年三月三举行盛大开光庆典。但我国的大型佛像建造却层出不穷,全世界最高的12座佛像,我国就有10座,其中包括208米的河南鲁山佛泉寺中原大佛(释迦牟尼立像)、108米的海南三亚南山寺海上观音像、99米的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像、88米的江苏无锡灵山寺灵山大佛、71米的四川乐山大佛等。真武神像的高度可以定为99米,寓意真武修行“九九功成”。

真武祖庭建造大型真武神像,有武当道教圣地、古均州静乐宫、汉水沧浪、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等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和背景做支撑,和某些地方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大佛完全不同。并且建好后,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这方面可以借鉴建造无锡灵山大佛景区的成功经验。

二是建设真武博物馆。真武博物馆可以建成园林式博物馆,通过巧妙设计,山水、花木、园林和真武修行故事雕塑等与博物馆融为一体,充分体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博物馆内参照现在的武当博物馆,以真武造像为重点,设置道教造像展厅。还有武当道教孝文化展示等。

三是建设罗天大醮展示区。罗天大醮是道教斋醮科仪中规制最高、格局最大、最为隆重的道教斋醮活动。1526年,明朝嘉靖皇帝朱厚性在均州城内的静乐宫举行了持续7个昼夜的罗天大醮。2012年,武当山道教协会举办了庆祝武当大兴600年罗天大醮,邀请了北京白云观、四川青城山、江苏茅山、山东泰山、江西龙虎山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内外著名道观的28个道教经团,为构建和谐社会祈福,共祝中华昌隆、世界和平,这是清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罗天大醮祈福法会,设有都坛、皇坛、雷坛、赐福坛、三界坛、诸真坛、集神坛、如意坛、吉祥坛、报恩坛、宣忏坛、慈恩坛、祈祷坛、度人坛等,也是道教科仪、道教音乐、道教法衣等道教文化的集中展示。可以此次罗天大醮为蓝本,建设道教文化展示区。

四是建设朝拜神道和道教养生区。从真武祖庭所在地到武当山,修建一条新的朝拜神道,分为汽车道、自行车道、徒步人行道。另外也可开辟水上朝拜和空中朝拜路线,而且武当山和均县镇之间已规划将来还建设观光小火车。均县镇和神道沿途可充分利用库区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真武祖庭的道教文化氛围,建设数个各具特色的道教养生区,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

由于均州镇隶属丹江口市管辖,真武祖庭景区可以由武当山特区、武当山道教协会和丹江口市合作建设、管理,达到多方共赢。

2.太极祖庭景区

天下太极出武当。武当山是太极祖庭,武当道士张三丰已成为太极拳的图腾和灵魂人物。武当山特区在十三五规划中,已把“武当武术弘扬工程”列为十大工程之一,武当太极传奇文化产业示范园、武当太极功夫小镇等项目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正推进拆迁安置工作。按照以前规划的太极传奇文化产业集聚区,将以武当山脚下的遇真宫(张三丰)为圆点,辐射周边5公里范围的区域,主要打造文化乐园的武当功夫城、养心养身的太极学院、文化体验的太极古镇和太极功夫实景演出《太极传奇》等四大太极文化产业项目。

笔者认为,在建设太极传奇文化产业示范园时,可借此机会把武当山地区的各个武馆纳入其中,或者相对集中到太极传奇景区附近,一方面给各个武馆的宣传和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规范、壮大武当武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各个武馆也成为太极传奇文化产业示范园的靓丽名片。

3.上善若水景区

随着近年来对丹江口水库、太极湖的大力推广,很多游客也想观光、体验武当山下的“大水”、“好水”。目前太极湖的水上休闲、娱乐活动刚起步,可以乘坐游船,也开展了一些小型水上运动项目。乘坐游船,在沿岸风景有限、景观有限的情况下,游客参与度不高,而且只是看水会容易单调、乏味。可以在太极湖适当位置,建设集道教水文化景观和水上娱乐项目于一体的“上善若水”景区。

道家对水有一种特殊的偏好。道教经典经常讲到水,如《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等,道家的理论对水有一种崇拜,“为道教提供了丰富养料的原始自然宗教,首推水崇拜。水崇拜以水的神秘力量、各类水神为崇拜对象,以水生万物、水神司雨水观念为基本内涵,以祈求降雨止雨和生殖繁衍仪式为主要表现形式,……它对道教的宇宙观、基本信仰及其它理论、神仙谱系、科仪方术等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

一是“上善若水”景观。老子“上善若水”论述对人们的影响非常深刻。现在位于武当山太极湖畔寨沟村罗家大尖山的老子博物馆已封顶,外形为高30米的老子坐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吴建荣设计。老子坐像背山面水,俯瞰太极湖,将成为武当山又一标志性建筑和重要的游客集散地。因此,在太极湖建设充分体现“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理念和五行学说的景观区,可以与山顶的老子坐像博物馆相呼应,相互联动。

二是五龙捧圣景观。此为道教水神主题景观,真武大帝就是北方水神。龙神是水崇拜中最主要的水神。道教的龙王,有四海龙王,也有五方龙王。武当山建有五龙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龙峰山麓灵应峰下,是武当山建筑最早、别具一格而又引人入胜的八宫之一。相传唐贞观年间(627一649年)均州太守姚简在此地祈雨,见有五龙从空飞降,即在此建五龙祠。宋代改名五龙灵应之观。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改为五龙灵应宫。现遗址供奉有武当山最大的真武铜像。武当山以“五龙”为名的事物很多,除了五龙顶、五龙峰,还有五龙涧、五龙岩、五龙池、五龙庄、五龙祠、五龙观、五龙宫等。而武当山地区在古代常扎“龙坛”祈雨或入山、面山求雨。在英国一家博物馆藏有一尊高1.5米、来自武当山名为“五龙捧圣”的铜铸鎏金真武神像,反映武当山真武神修道飞身故事,非常精致,如果建造五龙捧圣雕塑,很有借鉴作用。另外道教水神还有唤雨的雷神、传为神农时雨师的赤松子仙人、助禹治水的女神云华夫人、三官大帝中的水官大帝等。另外,道教还有符水施咒、喷水驱邪、兰汤沐浴、登坛祈雨等法术、仪式或民俗,也可适当结合。

三是水上休闲活动。有美景、有好水,再在生态、环保允许的情况下,精心设计、开展一些具有武当特色的水上休闲、娱乐活动。有了以“水”为主题的观光景观和休闲活动,能吸引大量游客,“水生万物”,打造养生区就水到渠成了。武当道茶、武当药谷也可一起纳入建设内容。

大景区要有高品位、高质量的核心景点。只有充分挖掘武当山的道教文化资源,把道教文化与景区建设、生态建设融为一体,打造核心景区,带动相关区域和产业发展,才能真正把武当山建设成山水一体、文旅互动、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综合发展的国际高端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1):90.

[2]向松柏.道教与水崇拜[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3.

第2篇: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武当三丰太极拳体用兼备,共三架(上中下)十三式(内五行外八卦),浑然一体,绵绵不断,似行云流水,理论和大架完全符合《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中的太极图谱等内容。中架突出身法腰胸灵活和下肢稳而不死,下架系提高功力之技击架。这套完全顺乎张三丰“太极十要诀”和“太极拳法诀”的传统太极拳,风格独特,精当有致,上下起伏,左右翻腾,一圈套一圈。无处不圆,松其跨,顺其势,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正腰落跨,虚实分明,上下整体一致,脚随身转,手脚身合,步起弧形,三尖相对,随屈就伸,用意不用力,行如抽丝,用似闪电……可以说其基本要求与现行杨、吴、赵式太极拳等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具体动作和细微手法、步法略有不同,尤其在内劲修炼与内功的培植上多一些传统道家内涵。武当三丰太极拳的特色有:

一、武当三丰太极拳的太极阴阳之道

武当三丰太极拳有悠久的历史,有清晰的师统承传,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历世不衰。太极拳世所公认为武当丹

士张三丰所创,在明代时就已有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代有传人,秘承不绝,尤在道门,隐传至今,其理论特色是典型的道家思想的体现。

道家的哲学观,是一种整体观极强的“隐显同观”“阴阳共论”的哲学思想。强调“一阴一阳谓之道”。认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长阳消,阳生阴退,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宋代周敦颐曾写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而四时行焉。五行,亦阴阳也。阴阳,亦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见《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太极拳动作大都呈圆形和弧形,与太极图相似,又因太极拳要求动静、阴阳、虚实等互相转化,配合成为完整统一整体,故名太极拳。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是为真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浴于百骸之内,无所不有,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之开合动静即跟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出。开者为伸、为动,合者为收、为缩、为静;开者为阳,合者为阴;放伸动者为阳,收缩静者为阴。开合一气运阴阳,即太极一气也。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并)立,开合自然,皆在当中一点之运用,即太极是也。

二、武当三丰太极拳与养生

三丰太极拳虽属于中华武术的范畴,但也内含丰富的中医学内容,通过练习本拳可以达到祛病、养生、延年的目的。武术可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而以太极拳为主的内家拳则以养气、通络为主,也可以说以放松、调整周身气血为主。所以为了养生,调整气血的运行,恢复体内的正常循环,以练太极拳最为适宜。

练太极拳,不是一般的学习拳式,必须懂得很多基本功,必须做到放松使气血通畅。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则周身气行,故练功必须令其气顺,不可令气道结滞。所以说,练拳不可闭气、使力,总以放松、沉气为主。在练拳时要配合呼吸、配合开合等。由于以上的要求,使得练太极拳的人们在练拳过程中注意放松并调整呼吸,每次练拳下来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身体微微出汗,增加体内的新陈代谢,从而起到了祛病强身的功效。特别是对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合理的结合,对提高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很有益的。太极拳因为充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既是武术又是文化,它既练内(心)又练外(体),精气神兼练,既有养生健身作用,又有武术技击效果,实为优秀的养生之术。苟能精勤研究,历久不懈,则愈练愈精,不但有益于身心,更能增进智慧。

三、武当三丰太极拳基础

三丰太极,乃循太极动静之理以为法,采虚实变化之妙而为用。其姿势也中正安舒,其动作也轻灵圆活。故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其动静之理,与道家之坐功,互相吻合。因与道本为一体,老幼妇孺,均可练习。其功用纯任自然,学之毫无痛苦,诚有益无害之运动也。

第3篇: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关键词】文化旅游 旅游文化名城 民俗文化 节庆文化

一、引言

旅游文化是为旅游所利用和由旅游产生、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此相关联的旅游资源被称为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新兴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业只有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进行文化层面的开发和提升,使其具有明显的文化品位、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居民对旅游、文化等消费意愿增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湖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基本形成了以“行、游、食、住、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湖北省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旅游的个性化及多样化需求也促进了旅游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湖北省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

湖北省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具备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和基础。楚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以炎帝神农文化、三国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辛亥首义和一批老区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以三峡、神农架等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巴土、江汉平原风情为特点的民俗文化,以屈原、陆羽、李时珍、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都彰显出湖北省深厚的文化底蕴。

湖北省拥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武汉盘龙城、江陵纪南城、随州擂鼓墩、大冶铜绿山古矿冶等四大古文化遗址;武汉、荆州、襄樊、随州、钟祥等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汇集省内;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郭店楚简等享誉中外;戏曲及民间文化丰富,京剧、汉剧、花鼓戏、楚剧、黄梅戏等各具特色,深受群众喜爱,民间艺术风格独特、历史悠久。

三、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经过多年的开发,湖北大力实施以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为重点的“一江两山”区域旅游综合开发。通过整合资源和强化品牌特色,“一江两山”已成为湖北省最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域,也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区域。它提升了湖北省对外旅游得形象,增强了湖北省旅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带动了全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通过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壮大湖北省旅游产业规模;积极开发民俗、节庆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湖北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1、“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享誉海内外

目前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已基本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旅游目的地,是湖北省旅游的标志性品牌。该区域旅游文化内涵丰富,通过建设和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

(1)长江三峡观光度假旅游区。长江三峡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高山峡谷、高峡平湖以及世界一流的水电工程,是海外旅游者来华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区兼具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文化旅游资源,景区以长江为依托,以三峡大坝为核心,重点开发和完善了三峡大坝、三峡人家、神农溪、九畹溪、昭君故里、车溪、长阳清江画廊等景区,“精品集群”特征明显。形成以秀美的高峡平湖、雄伟的现代工程、历史悠久的峡江文化、古朴的民俗风情为主要特色的国际旅游区。

(2)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武当山以规模宏大的皇家道教古建筑群和闻名海内外的武当武术为主要特色,是湖北省山岳景观和道教文化旅游名品,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应加大武当山文物古迹保护、修复及景区内部环境的整治力度,推广习武健身、养生等特色项目,加强中心城镇旅游功能建设,完善一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从而增强武当山的品牌竞争力和文化吸引力。形成以道教文化、皇家宫观、武当武术为主要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3)神农架原始生态文化旅游区。神龙架保存有世界中纬度地区最完整的生态群落,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以野人之谜闻名海内外,具有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旅游区具有居中的区位优势和品牌集聚效应,以原始生态和神农文化为背景,开发了原始森林穿越、野人寻踪、高山滑雪、湿地观光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以原始的生态环境、雄奇的自然景观、神秘的野人之谜、珍稀的生物资源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2、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初见成效

从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武汉、宜昌、襄樊等旅游中心城市不断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为旅游者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旅游体验。

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具有广阔的旅游发展空间,已初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文化中心城市。通过加强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打造国内一流都市文化旅游产品,重视大型文化主题公园、特色餐饮、会展的开发与建设,不断启动现代商贸会展中心、科技博览中心、体育竞技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使武汉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城。

目前,以黄鹤楼为重点,正在不断完善“大滨江旅游区”;以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中心,包括省博物馆、武汉植物园等周边景区,构建了“大东湖旅游区”;继续推进以汉口为主体的商业区建设,打造包括会议、展览、商务、购物在内的商务会展旅游中心。武汉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重点建设项目有黄鹤楼公园改扩建、古琴台改扩建、省博物馆综合馆布展、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游客中心及科普旅游区、木兰湖湖北明清古民居风俗园、蔡甸知音故里、新洲孔子问津书院建设等。

通过规划和建设,湖北省正在加紧将襄樊、荆州建成三国文化和楚文化旅游名城,其中襄樊以古隆中和襄阳古城为重点,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使其成为鄂西北区域旅游交通枢纽城市。荆州博物馆建成楚文化馆藏文物观光旅游的“缩影”,建设荆州“楚文化公园”,开发与提升楚国宫廷文化和音乐舞蹈,增加楚文化游览的吸引力。将宜昌建成世界水电文化旅游名城,并发展成为三峡旅游目的地城市和鄂西南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将随州、钟祥等建成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将明显陵文化遗产旅游建成荆楚文化旅游的代表性产品。重点建设项目包括荆州的古城文化旅游区、黄石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随州的烈山炎帝故里景区等。

3、民俗文化旅游区风格独特,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以恩施为代表的民俗生态旅游区是湖北省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旅游区内腾龙洞、沐抚大峡谷是世界地质考察的重大发现,大水井有南方典型的明清庄院。应充分发挥土苗民族风情和清江民俗风情资源优势,如近年来力推的“绿色恩施州,土苗风情园”主题形象,重点开发一批高品位旅游景区,成为湖北省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以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精品为目标,湖北省重点开发了江汉平原湖区渔文化、地方戏曲、民间曲艺、杂技、特色饮食文化等旅游项目,着力打造古代宗教文化旅游精品,培育以武当山、归元寺、宝通禅寺、广水观音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精品。

4、节庆文化旅游项目得到了深度挖掘

节庆文化业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在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节庆文化应运而生。通过节庆活动,不仅可以活跃文化气氛、提高当地知名度,还可以达到经济与文化双赢的目的。

节庆文化需要基于当地的文化背景进行设计和运作,湖北省通过发掘荆楚文化的内涵,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举办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发展节庆文化,运作成功的节庆文化旅游项目等都蕴含了深厚的荆楚文化内涵。如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渡江节、华中旅游博览会、杂技节;武当山道教文化节、武术文化节;荆门啤酒节;宜昌三峡文化节、嫘祖文化节、龙舟文化节;随州炎帝诞辰节;襄樊诸葛亮文化节;黄冈赤壁文化节;黄石服装文化节、青铜矿冶文化节;鄂州武昌鱼文化节;孝感孝文化节;蕲春李时珍医药节等。一些节庆项目与旅游区建设相结合,彼此促进,如以武汉杂技、武当武术、野人之谜等为主题的大型系列文化节庆项目,定期为旅游者演出,对当地旅游区的建设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湖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且得到了有效开发。首先,应重点推进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以三峡、神农架、武当山等核心旅游景区为龙头,加快区域间旅游资源整合;加强“一江两山”、大武汉都市旅游圈、节庆文化及民俗生态旅游区之间等文化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重点培植精品旅游线路;着力开发东湖文化旅游带、赤壁―乌林―荆州―当阳―襄樊三国文化旅游带、恩施―宜昌清江土家文化旅游带、三峡―神农架文化旅游带和显陵―擂鼓墩古文化旅游带。其次,深挖文化内涵,促进文化旅游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加快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抓好将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工作,加强文艺界、传媒业、文娱演艺业等与旅游产业的合作,不断提高相关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 王玉成:旅游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第4篇: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一、 高点定位, 加强文化工作组织领导。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民生进步与否的分界线,是社会平安稳定的基础。如何做大做强文化工作,为八渡的经济建设服务?镇党委认为,文化是生产力,先进文化是最大的生产力,要想充分发挥八渡镇的旅游资源作用,就必须抓好先进文化建设工作,挖掘旅游文化底蕴,为旅游服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全镇干部讨论文化发展目标,把镇域经济发展方向定位于文化旅游,以西武当景区建设为主,围绕乡村旅游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围绕农民增收抓好科技培训,进一步繁荣八渡文化,提升农民素质,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全镇上下形成了建设大文化,促进大发展,共享大和谐的良好局面。镇村干部为文化建设争跑资金,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从而推动了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为了使文化旅游建设工作步入快车道,镇上成立了文化旅游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全镇文化旅游工作,协调西武当景区建设和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统一负责景区布局调整和宣传报道,组织开展山花节和有关文化旅游方面的其他工作。使文化旅游工作始终有人抓有人管。

镇党委、政府还把文化建设纳入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之中,对每个建设项目,明确一名镇领导包抓,包村干部、村主要干部是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每到周一,镇领导都要安排文化建设项目,周五包村干部都要汇报项目建设情况,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分析会议,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每半年对项目建设进行一次回头望,查进度,查质量,查工期,制订相应的措施推进工作。

二、多措并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活动要有载体,载体是文化繁荣的基础。八渡镇在文化载体建设上主要抓了镇综合文化站、西坡村文化广场、高楼村文化广场、西武当文化艺术团和西武当景区建设,总投资600万元。

发展乡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镇上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投资135万元镇建成了镇综合文化站,(含文化广场25万元)。为了解决启动资金,镇党委决定,由领导班子成员私人筹资。书记、镇长每人从家里拿5万元,5名副职每人筹资2万元,凑齐了20万元,使文化站工程顺利开工。镇综合文化站位于杨家庄村委会院内,三层七间,建筑面积444平方米,共设业务用房10间,有文化娱乐室、展览室、电子图书阅读室、培训室、宣传工作室等,基本满足了群众文化工作需求。文化广场占地面积2400多平方米,已全部水泥硬化,广场外墙为透视墙,是全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的亮点。

在镇领导的带动下,各村也想方设法拉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坡村为了兑出文化广场用地,多次开会协调,反复做群众思想工作,历时一个多月终于腾出了13亩土地。没有启动资金,他们找施工队垫资修建。一个总投资178万元,其中社区服务中心58万元,广场120万元的文化广场终于建成。广场修有篮球场、亭子、花坛、花架,铺设了渗水砖,安装了路灯。广场内奇花异草品种繁多,为八渡镇文化建设打出了第一张名片。

八渡镇有个牛心山,明朝道教宗师张三丰曾经在这里居住修炼传道。有清代碑文记载:“牛心山古为西武当,苍松翠柏林木繁茂,阴雨时节烟雾笼罩,恍若仙境”。唐代诗圣杜甫当年游经此地,留下的著名诗句:“冈峦相经直,云水气参错,林廻硖角来,天窄壁面削”更为牛心山蒙上了传奇色彩。牛心山传说众多,历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观奇特,是发展文化旅游的最佳选择。高楼村党支部书记姚举科看到了它的前景,把村级经济定位为乡村旅游。为了使旅游文化尽快落地开花,他带领一班人到县上、市上争跑项目,利用新农村建设之机动员群众投资360多万元,建成了民居园。又投资185万元建设了园内文化广场。广场占地面积4亩,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5万元,广场140万元。广场修有水池、亭子、喷泉。有牌楼、杜甫铜像和健身器材。广场铺设渗水砖,栽有绿化树,被省上命名为乡村旅游示范村。

为了把文化旅游做大做强,高楼村成立了西武当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和西武当文化艺术团,配备了一流的设备,邀请了一流的演出人员。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艺术团实行股份制,演艺人员实行聘任制,灵活多样的演出形式为艺术团增添了活力,去年至今共演出150多场次,足迹遍布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深受群众欢迎。

为了使旅游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镇党委、政府倾力打造西武当景区,制作了景点标志牌,景区整体规划图,建立了八渡镇旅游网站。

三、丰富内容,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

去年至今,我们以打造特色旅游名镇为契机,积极开展旅游文化建设活动,共举办全民健身节2次,山货贸易节2次,山花旅游节2次,参与群众达3000多人,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高楼村成立了西武当文化艺术团,配备了一流的设备,邀请了一流的演出人员。灵活多样的演出形式为艺术团增添了活力,去年至今共演出150多场次,足迹遍布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深受群众欢迎。

在去年举办的山花节上,我们推出了观花海登山游,推花海象棋比赛,赏花海尝农家乐和走进新农村电视秦腔大赛。在今年的山花节上,我们举办了垂钓大赛和摄影大赛,吸引了宝鸡市周边地区钓鱼、摄影爱好者300多人参加,为节日增添了气氛。

第5篇: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20世纪六十年代末,余幸有机缘师从刘师理航专习纯阳拳法,聆听先生之教诲。三十多年来,余研练纯阳拳学成癖。多年的研练,使笔者从中体验并发现武当纯阳拳,上应合天文之象,合乎自然进化之道,以无极而生太极,以八卦自然之象而出五行阴阳变化之数;中洞悉人体经脉、气血运行之法,五脏六腑阴阳互根之理;下穷地利四时之气,五谷而生,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用其自然之道,运其自然之厢,动其自然之势,还其自然之童体,是谓纯阳。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开山巨著《易经》,以及《内经》、《灵》、《素》五行应象学说之精典,融会贯通成道家的上乘遗风。

武当纯阳拳以三十二字拳歌全面的叙述了它的风格特点及其运用所在,拳法的基本理论“三圆六部九字归一法”,是纯阳拳法在运用中的风格特点,从而达到修心养性防身自卫的目的。拳歌有云:“风吹荷花,左右摇摆。飞云流水,穿连不断。踩步悬足,运气养性。慢劲快打,环套八法。”既是行拳指要,又是养生指南。所谓“风吹荷花,左右摇摆”,显示了拳术的轻灵、柔活、飘然、无拘无束的自然景观。“飞云流水,穿连不断”,要求行拳的圆活流畅、匀称不滞,无断续之处,无棱角之点。如云之腾飞,如水之潺潺,无规则的相互穿越,连络不断,川流不息。“踩步悬足,运气养性”,古人效仿白鹤灵龟两种长寿动物的特征,精奥的运用于拳法之中,“踩步”即行拳走步,轻灵飘然,如同白鹤高飞之势,神情之中具有虚灵飘柔之感。用以而吸气,称为“精益玄鹤展翅飞”。“悬足”则是以“龟背鹤膝”为要旨。“龟背”有着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的作用。“鹤膝”是一腿悬起,一腿独立于地,酷似白鹤独立之势,以增强两腿内力及气血的流畅,是为“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以呼气而为之。这种轻灵走步为之吸,龟背鹤膝势沉而呼的演练结果,使气顺能够固守下焦,不使气上浮逆于胸间。两腿长期配合沉气的锻炼,达到上虚下实的结果。从而酿造健康长寿之道。在这些运动作用下,又隐有慢劲快打,以显露拳术技击防身的作用。所谓“慢劲快打”,慢劲即指内劲,纯阳拳在整个运动中,贯穿着三种运动劲力的发放方法,一曰神劲,二曰内劲,三曰明劲。神劲,在行拳走步的运用上是一种精神想象之劲力,外形柔活慢匀,以配合精神想象之意力,达到神形相依的境界,大有飘然欲仙之感。

内劲,是指导行拳走步中的另一劲力的发挥,是在慢柔匀称的运动中,外形充分显示出一种柔和之感,而内在则隐有一种无限刚硬之劲力,从丹田发源而出,直至所到之处。内劲的发放与外形的柔匀,称之为“形活身实”。

外劲的发挥,均从慢柔沉匀中运气源于丹田,贯达两腰,穿通各节,集中一点的弹发于外,以抖、弹、震、寸之劲而为之。其慢之极,则反弹为快之极,迅雷不及掩耳。

此为纯阳拳发力三要点,在练习纯阳拳中均可随心所用。为“慢劲快打”之重要内涵。

所谓“环套八法”,即起顿、吞吐、旋转、穿翻、缠绕、滚化、循抚、圆活等十六字为内容。由于环环相套,相互为用,故曰“环套八法”。起顿者,升降也,浮沉也。吞吐者,吞身缩势,避让以蓄,则吐手进之于闪电旋风;均强调一个快字,如此方为妙哉。弹打酷似旋风。旋转者,左右转侧也。类同如吞让,然吞后则吐,旋转则不然,让即为进也。全凭腰主使穿翻之道,本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进则即为进,如进不能,即为其引,后有引手,必有后发之。是为穿进翻出,前后、上下、左右,均可为用。前八字用于远打近击之道。然后八字者,缠绕、滚化、循抚、圆活,大凡在贴身运手之中,通身各节均有进击之能,非用双手为其武器,一经贯通则融会百法。缠绕、滚身进,转瞬变肘靠击跌。唯用滚化以引进落空,顺势得乘而取,以心平气和而待周身圆活一气,神形兼备,气顺而守下焦,故精神爽朗,裁手分明,方有阴阳互根、刚柔叠用之妙。

纯阳拳的基本理论是指导纯阳拳实现风格特点的运动指南。纯阳拳在运动过程中,必须做勤三圆六部九字的统一。即三圆六部行于外,九字真诀动于内,这是拳法运动中的核心论点。否则,难以达到纯阳拳术独具的风格特点。所谓三圆,指行拳走步中的穿连手圆;运动中的旋转腰圆;屈腿走步为圆。六部者即肩、肘、腕、胯、膝、躁六大关节部位的圆运动。其九字为心、意、气、力、势、活、沉、柔、灵。内外的统一集中,达到它的风格及理论要求,无疑就能练好纯阳拳。练纯阳拳不只是单练拳式,重要的是品其风格,方达拳之上乘雅风。

武当纯阳拳原以不定势的随心所欲,动作反复辗转无定势,使学者入学无绪,难度颇高。笔者学习研练纯阳拳学三十二年,颇得其中三昧,从而规范了纯阳拳的内容体系,以便于后学者学习、掌握、运用,于娴熟之中再随心所欲而为之。

武当纯阳拳以踩先天卦于九宫,走后天图似八卦,定阴阳五行之位而分其为三段。上段名曰“九转八步龙心掌”,中段名曰“八步纯阳”,下段名为“五步穿心莲”,以构成纯阳拳全套内容。上段为二十八式,中段为六十四式,下段为四十四式,全法一百三十六式。现公诸于《武当》,以飨读者。

武当纯阳拳

穿九宫诀:

武当八步纯阳功,行拳走步游九宫;

风吹荷花显真形,黄庭三吾手中。

走八卦诀:

九转八步龙心掌,破走八卦踏阴阳;

鱼化龙吟随意去,隐中杀招如弓藏。

定五行诀:

身步旋转穿心莲,慢匀飘柔云中仙;

五行内外手中成,万化八方一瞬间。

本篇“九转八步龙心掌”,是一套完全以走步为特点的拳姿,是在纯阳拳五种基本手法的变换之中,转化着某些手法,从中达到技击或炼气,因此具有攻防意识和炼气养生的效用。足下之步灵活多变,以形成身手步整体不停息的流畅运动,大有“飞云流水,穿连不断”之观感。

所谓纯阳拳五种基本手法,即八字分合手,阴阳缠翅手,风樱旗轮手,展翅双风手,内外缠绕手。此五种基本手法始终贯穿在整个纯阳拳法之中,得此而有万变,与纯阳走步相配合,名曰“五行穿连手”,贯穿于整个纯阳拳中,是纯阳拳的精华所在。

所谓“九转八步龙心掌”,九为最大之数,旋转是变化之根,说明此拳旋转之多,以此为最,故为九转。八步乃八卦之圈也。走的是阴阳S之形,亦名之八步。九转八步环环相套,如龙之飞腾,如蛇之缠绕,其行拳走步之中,“腰似龙蛇左右转,穿连绕步随身缠”。随心所欲,故有其说。纯阳拳的演练,手无拳型,均以掌型而为之。因掌酷似龙爪,故称之龙心掌;一说武当山龙心道长熟谙纯阳九转八步而得其名。

1、搂抱丹田曲走步,破走八卦游五湖

①身体站立,双足并拢,双手臂于两侧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如图1)。头放低,两膝下沉,与小腿约90度,右手五指分开成龙心掌,从右侧下往前向上,往内经胸前,往下向下腹(丹田)处划弧,随之左手向上往内向下划弧,交臂至丹田小腹处,同时,腰先左后右两边转动(如图2-4所示)。

练法秘要:

搂抱丹田为纯阳拳之起势动作,实为炼气之法,即站立为吸,手臂两边划圆弧,身体同时下沉,两腿沉步时为呼气,动作缓慢,与呼吸相配合,为炼气沉丹田之法。长期修炼此法,即可使外形柔软如风吹荷花之姿,下盘两腿力量倍增,丹田渐渐坚硬如铁,内气充实,丹田且有反弹内力之发挥,起到内防外御之作用,为纯阳拳修炼方法之一。

②图4之后继续动右脚上步走8字形步,双手的配合以阴阳缠翅手,上右脚即出左手,上左脚即出右手,穿连走步,动作匀称后,或慢或快进行,双手成龙心掌,目视两掌,屈膝走步(如图5-15所示)

练法秘要:

走步身沉步稳,动作配合协调,身体轻灵柔活,不用拙力,顺其自然,手眼身步合一。以进步、摆步、扣步为主,走S字形路线运动。

两掌运动中左右协调的在身体上缠绕走S字形运动。即右手从左下额经胸前,至右下腰肋往背后左臀部向外前方划弧,左手随之从左到右下额经胸前,至左腰肋部往后右臀部向左外前方划弧,两手交臂作圆弧运动,称之为阴阳缠翅手,与腿部配合协调。阴阳缠翅手练习娴熟,文可炼气养身,武可防身御敌。内隐劈、撩、阻、靠之法,具有出手如闪电,弹打似旋风之威力。

纯阳拳八步龙心掌以运丹沉气起势,随之即屈膝走步以锻炼下盘功夫。八卦本一圆形,纯阳拳则是以圆内成圈自转以形成无数之圆的拳形,环环相套,故曰“破走八卦”。《纯阳拳诀》说“环套八法”,就是环环相套的运用八法内义。即起顿、吞吐、旋转、穿翻、缠绕、滚化、循抚、圆活。

①接上式,身体向左旋转,双足并拢,左脚向左前方上步,继续走划八字分合手(如图16-19所示)。

练法秘要:

步走轻灵,动作柔和缓慢,亦可快速进行,随心所欲。但整个拳法速度要取得一致性。武当纯阳拳在行拳走步中以缓柔为主,具有穿连不断之势,如飞云流水之姿,但在发手之中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的发放抖、弹、整、寸之力而为之。这就是纯阳拳具有轻灵、舒展、圆活、连贯的一大特征。

②接上式走S形,如习者面朝西北方,走步即到东南方向,两掌按掌,右脚在前骑龙步(如图20所示)。

第6篇: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关键词:传统武术养生文化观念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1-0025-02

在以拳种为主要承载形式的传统武术领域,无论是太极拳为代表的内家拳,还是少林拳为代表的外家拳,都在注重武术技击核心的同时,兼顾着生命健康的养护,并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武术养生文化观念。武术养生属于中华养生重要范畴,在吸取气功养生、导引养生、中医养生等其他中华养生文化理念的同时,结合武术文化属性,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特色武术养生文化。武术养生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在武术养生技术层面的运用,是区别于世界其他技击类项目的重要内容。

1 传统武术养生的主要内容1.1融合于武技之中的拳种

将养生融于武术技术之中是传统武术极具创造性的壮举,武术核心的本质当是技击,但在武当武术、峨眉武术流派,将养生的技术、理念融于武术技术过程之中,在强调攻防含义的同时,做到了保养生命,修养身心,这在以技击为目的的世界武术流派中别具一格。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运动是以经络学说和道家养生理论为其重要的产生源泉,太极拳运动过程所产生的经络螺旋刺激和“气宜鼓荡神宜敛”的内在要求在疏通经络,活跃气血,调节精神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健康价值。因此,“打拳即养生”成为传统武术养生的重要观点,并且逐渐的受到社会的认可。1.2分类于拳种之外的气功

外家拳相对注重外在的形体训练,在技击、演练、训练等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武术风格。外家拳虽然不像内家拳,集武术与养生于一体,但是却形成了分列于武术训练之外的武术功法练习,并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武术养生功法。

以少林拳为例。少林拳大多刚猛、快速,具有典型的武术风格特点,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养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观念,使得在发展众多武术套路的同时,逐渐产生了少林八段锦、少林易筋经为代表的少林气功项目。从本质来讲,少林武术内功的练习主要在于增强身体的内在潜能,增加自身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从而在武术技击中更好的发挥武术技巧。但其所具备的完整的气功理论体系和多样的气功实践技术,成为分列于武术套路之外的武术养生体系,并且逐渐外化到人们生活的健康领域。

1.3参照于各个门派的修养

中华养生文化流派繁多,枝繁叶茂。武术养生借鉴了导引养生、饮食养生、医药养生等众多的养生领域的各家之长,结合武术技击的核心本质,而发展形成了集导引、饮食、医药为一体的综合养生方法。

如峨眉武术、武当武术在导引领域各有发展,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武术导引项目,在促进健康、增进内功、提高击打和抗击打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少林武术在医药方面,尤其跌打损伤方面,形成了完备的武术医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少林武术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且逐渐的形成了少林医学,延伸到中医学领域。武术养生参照于中华诸多养生领域,并且将其加工为一体,相对于其他养生领域内容更加丰富,正是这种原因,产生了武术、医学、艺术融为一体的特殊武术文化现象。

2 传统武术养生的主要特点

2.1养练结合

传统武术谚语“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里的武是指武术本身,功是指基本功,包括各类腿功、腰功、臂功等身体基本训练,也包括内壮的各类气功,指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内在潜能的增长是武术技巧发挥的保证。因此,历代以来,传统武术训练非常重视武术养生的练习,认为练武必须建立在健康的身体条件基础之上,武术练习本身不应当伤害到自身,这种理念是养练结合为特点的传统武术所具备的。再者,无论及养生与技击于一体的太极拳,还是分列于外家拳之外的武术内功练习,也都具备养练结合的特点。养的目的在于练,没有养只有练,无益于拳,无益于身。武术养生的这个特点与现代训练学中发现的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的观点极为相似。因此,在各大武术流派的各个拳种之中,都会发现与之相符的特色武术养生方法。

2.2内外兼修

“内外兼修”的“内”是指精神、气机、脏腑等内在无形的生命系统,“外”则是指肌肉、骨骼、筋脉等有形的肌体组织。内外兼修是指传统武术除了具有外在功夫的训练,同时注重内在气机的培养,而在内在气机的培养方面,传统武术发展形成了特色的武术养生功法。太极拳以“养生拳”的角色在当前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典型的内外兼修特征在诸多太极拳文献里略见踪影。杨澄浦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指出:内在精神,外在腿腰身手。内在要提起精神,外在要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四稍。因此,太极拳的练习即着重精神的训练,同时义着重于肢体的训练,具有典型的内外兼修的特点。“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武术训练目的同样显示出,在注重身体训练的同时,应当注重内在气机的培养和训练。如少林易筋经作为辅助的内养功夫训练,目的在于调理身体健康,缓解各类伤害,在此基础上武技的训练会事半功倍。因此,武术养生功法的练习成为武术内外兼修的重要证据。

2.3广泛借鉴

广泛借鉴是指武术养生并没有停留在武术领域内部,而同时广泛的学习参照中医药生、导引养生、节气养生等其他领域,并且集众家之所长,创造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武术养生项目。少林医药养生在少林功夫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针对武术训练中常见的跌打伤害,以及为加强肌体的内在潜能所创造的众多医药养生手段。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与《黄帝内经》中关于“夏三月……无厌于日”和“动作以避寒”的养生观念不谋而合,因此,传统武术养生功观念透漏出训练环境与功夫增长的关系。传统武术对导引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各个拳种流派,尤其内家拳对中医六技(砭、针、灸、罐、药、导引)之一的导引法进行的加工可谓巧夺天工。武当武术、峨眉武术、少林武术、青城武术众多流派都可以见到各自特征的套路导引手段。

3 传统武术养生的文化观念

3.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天”是指自然,其理念是指人的健康保持应当顺应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例如在《黄帝内经》中的“四季调神大论”篇中详细记载了春夏秋冬,人们在起居、精神调养方面顺应自然活动规律的详细记载。武术养生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来源于自然的众多养生拳。太极拳、八极拳、无极拳等众多养生拳种,将天道的运行规律,融入到拳种的运行规律中去。“圆空是大自然天地的基本特征,也是运动的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滞,圆空则能活泼自如,循环无端,变化无穷,故少林拳技以圆空为基本架式和方法,太极拳要求处处带有圆弧形,八卦掌以圆为法,南拳中讲究圈桥动作的运用。很明显,武术众多的拳法流派都追求整体圆融,式正招圆。”

3.2身心合一

身是指形体,心主要是指神、意、气等内在的心理活动或气息。传统生命理论认为构成生命系统的精神、气机、形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精神训练与形体训练也应当同时兼顾。在此基础之上,演化形成的众多内家拳种兼具备养生的功能。

以武术长拳为例,“手、眼、身、步”与“精神、气、力、功”所组成的内外功夫的训练方法体现了武术“身心合一”的主要思想,并且其这种训练方法对身体的外在筋骨和内在气机都可以起到健康保持的作用。再如形意拳中的“内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和、气与力合”以及“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显示了身心合一的中国武术观念。

3.3人社合一 人属于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的产物,脱离不了社会背景,人应当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在此思想基础之上,产生了武术特有的行为准则,称之为武德。武术领域历来提倡“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学拳以德行为先”,强调习武要“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宽厚”,以求人际和谐。武德反映出武术最终追求的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同时,属于武术养生思想的重要范畴。养生历来以修养心性作为根基,也是养生最重要的内容,没有好的心性修养,再好的养生技术也属于空中楼阁。因此,武术道德所提倡的宽容、忠厚的道德理念即属于养生的思想理论。同时,结合武术的特点,以武术礼仪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尊师重道”、“抱拳礼”等多种形式。4 小结传统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取、借鉴了多方面的养生内容,产生了多方面的武术养生项目,如八段锦、易筋经等。在世界各个武术体系中,博大精深,独具特色。在“贵生”思想的影响下,传统武术养生在健康保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传统武术养生的练习在增加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及提高民族认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张文武,王凤.论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现代社会效用[J].搏击・武术科学,2006(4).

The Cultural Concept of Traditional Wushu Preserve Fitness

第7篇: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1.文化和旅游的概念

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就西方而言,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Burnett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从沈诗中看,旅游在当时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了。从字面上理解,旅游是指人在空间中有目的的活动,到异地他乡去旅行游览。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争取最佳生存空间,采取了种种方式,其中就包括旅游。人们在崇拜远方的心理的驱使下,怀着对异地的憧憬,不知不觉迈出了旅游的第一步,从此一发不可收。近现代意义的旅游,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此,人类的旅游活动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旅游业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旅游和文化的关系

2.1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

2.2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2.3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之中。首先,旅游文化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旅游地学、旅游教育学、旅游影视艺术等,具有为旅游业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游文化是在与多学科的结合、碰撞、融会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和专业,它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研究内容独具特色。此外,它还肩负着为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品位和格调的任务,如主要体现在行、吃、住、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的特色文化。对旅游者来说,旅行游览、食宿、服务、旅游环境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旅游活动。最后,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载体,如机场、车站、餐馆、市场、导游人员等,都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因此,旅游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旅游要发展就必须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3.湖北省旅游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旅游文化性竞争日益激烈,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省在人文资源的开发上面明显不足。

3.1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与开发错位。

湖北省自然风景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博大精深。但是,从资源开发的现状来看,全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赋存状况存在着错位现象,一是在资源开发种类方面,各地更注重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人文资源的开发明显不足;二是在资源及其开发的匹配方面,全省旅游行业与资源开发的匹配现状不理想。湖北省目前的旅游行业开发层次主要是基本层次,提高层次的开发薄弱,专业层次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

3.2旅游产品同质化、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

从总体上看,全省旅游产品的开发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旅游产品的设计与组合上,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明显不足,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高品位、大规模、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由于对资源特色与开发方向把握不够,出现了较严重的旅游产品同质化和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突出地表现为各地的旅游产品多以观光型为主。

4.发展旅游文化的主要对策

4.1充分发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

湖北省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全省各地要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或者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来显示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内涵;要特别重视旅游文化策划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整体旅游形象不够清晰、旅游产品文化档次不高、旅游市场文化营销策略不高明的问题,真正把旅游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2加强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作为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体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这就要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

4.3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旅游开发格局。

当前,旅游需求消费的重心正在由观光型向文化型、保健型和生态型等方面转化。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从今年起全力打造宜昌、恩施、神农架等8个城市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壮大湖北旅游产业。武汉城市圈,三峡与神农架、武当山,武当山与三国、钟祥明显陵,以及鄂东地区,或以都市度假旅游为概念,或以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为标榜,或以世界遗产、红色旅游为主题,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要下功夫打造一批旅游精品,重点开发有关生态文化、健康娱乐、度假休闲、会务和商务型旅游产品,以及独具楚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第8篇: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腾、截、空、放”为承架太极拳的总体战术运用,充分体现了武当派功夫的内功心法。

腾者,乃技击迎敌变化之道,它体现全身各部位之间的凹凸、起伏之腾落变化,如手出则肘收,肘出则手回,这样的腾落作为一种全息关系可以应用到全身整体与每一个部位,它反映盈虚、进退、顾盼、左右、虚实的对立统一变化性,利用这种腾落变化,以闪电速度而使对方落败。

截者,截住对方来劲。如对方刚一展手要拿我手腕,我则抢先截住对方,而反拿住对方手指。这种截法作为一种全息手法,可整体用,可局部用,在每招每式中,以身体每个部位均可截住对方,令对方无法施展而最终失败。有了此法,任凭对方如何出手出拳出脚均被截死,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之策也。这也充分体现了“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战术原则。

空者,令对方进入突然的全空状态,将其连根拔起,陷入真空,鲜有不失败者。一者使对方的所有攻击落在空处,二者使对方落人空中,这两者结合起来连环使用,是为“打空”。

放者,一为在对方进攻拿我时,我顺势而放下,对方必定落空;二为我使对方势背,因势利导,上下相随,将对方放出。故而,放既为防守,也为进攻,是为防守与进攻的对立统一。

六、“和合凝聚”的进攻方法

和者,融合也;合者,凝聚也。融合全身心,凝聚精气神,即“内家真力”。“和合凝聚”是修炼内家功夫的根本秘诀之所在,中国诸门功夫归根结底就是通过此法而修炼成功。德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哈肯以“协同论”思想而闻名于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代科学思维,宇宙、人生、社会、万事万物,唯有事物之间以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高度协同,才能正常发展并达到高水平状态。对人体修炼而言,如果身与心合,手与足合,肩与肘合,腿与膝合,上与下合,前与后合则能产生巨大的力量,科学家从理论上证明,人体所有的细胞如能全部高度协调,可以发出25吨的力量。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高度重视全身心的协调性,故经多年的锻炼者,其协调性远远高于常人,其太极功夫一旦展示,则令人叹为观止。

七、“套封叉闭,刁拿锁扣”的独特擒拿手段

套者是将对方套住,或曰让对方入己之圈套;封者,封住对方回路与退路,让对方无路可走;叉者,以己手臂或腿脚叉住对方,令其无法运动;闭者,封锁对方一切路径,令其唯有束手就擒。刁者,在双方快速运动中,一下子要刁住对方手腕;拿者,随时以己之手拿住对方的手指、手掌、手腕、肘弯之处;锁者,犹如一把铁锁将对方身体之某一部分锁住;扣者,反其关节,令对方关节疼痛而跌倒在地。

承架太极拳制人的最大特点是擒拿对方,双方一搭手,一秒钟将对方制住,这种擒拿法常常把对方一下子就别死了,令对方一动也没法动,还感到局部关节突然间的巨痛。但习练本拳者,不仅要求擅于锁拿对方,瞬间制敌,同时要求同时同步能化解对方的一切擒拿与进攻手法,更重要的是,在化解对方擒拿攻击的同时,将对方反拿住,反锁住,使对方在进攻中突然陷于失败。

八、“只进不退,打虚中实”的进攻方略

“只进不退”是承架太极拳实战搏击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凡世间各类武功搏击,有攻有守,有进有退,而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却独以其“只进不退”而与众不同,乍一看,似乎不合情理,其实这才体现了高层次水平的搏击手段。为何只进不退?因为承架太极拳能于瞬间化解敌人的所有攻击手段,同时令对方最凌厉的攻势演变为对方自己的最大威胁。在承架太极拳的眼中,对方越凶猛,越用力,则反击力越大,对彼之损害也越大。搏击到了这种境界,已无所谓“打”,无所谓“化”了,“打即是化,化即是打,连化带打,化中带打”。这种化打合一的打法,必定不用后退,而只管向前,令敌应手即仆。正所谓“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打虚中实”之要诀在于“打不准不打,打不狠不打,打不死不打”。这里的“死”字,其意在于敌我搏击时,我所感觉到的敌方无法化开的阻滞点,亦即死点。双方交手时要以听劲为先导,使敌方在不觉中,被我处处控制住,使其死点无法化解,正如歌诀曰:“对准发落点,锤锤不落空”,其发落点,即死点。

九、“刚柔相济,松静互根”的劲道变化

中国古代的周易哲学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互不可分而又互相对抗的力,即阴与阳之对立,阴阳对立统一之变化发展构成世界万事万物及其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易经・系辞》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中国太极拳以周易阴阳为其理论基础,体现了周易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在承架太极拳中,要求动静、刚柔、松静、虚实同时兼备,处处符合太极阴阳之道。即要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练拳者,在练太极内功劲道时,尤以刚柔、松静为其主旨,首先要达同时兼备的感受,其次要达到刚柔摩荡,松静相宜的懂劲地步,最后达到忽阴忽阳,阴阳无踪可寻的神明阶段。因此,练太极拳不能偏于柔,也不能偏于刚,而应刚柔相济;不能偏于松,也不能偏于紧,而应松紧互根,缺一不可。否则即违背了阴阳太极之理。故尔,在太极拳的劲道变化训练中,要在刚柔、松静之变化中体悟。太极之劲,说有就有,说无就无,随屈就伸,变化无方,随心所欲,方为正道。能做到有刚有柔,有松有静,则可知天地万物之理,生灵运动之妙,非此而不能知承架太极拳功夫之本也。

十、“三盘秘诀,二十四法”的太极实战诀窍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自张三丰祖师及后来历代名师们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实战功夫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体系,其理论与技巧充分体现了中国太极功夫的上乘境界。主要内容即“三盘秘诀,二十四法”。

1、上盘八法:、捋、挤、按、采、捌、肘、靠。

,拳谱云:“棚在手臂”,“棚要撑”,棚指由里向外的力量,此为太极拳的基本功夫,在拳架、推手、散手运用中,劲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贯穿于所有招式的全过程。

捋,拳谱云,“捋在掌中”,“捋要轻”。捋有顺对方来势轻带指引,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陷阱中之意。顺势借力,引进落空,顺手牵羊,四两拨千斤。

挤,“挤在手背”,“挤在身臂”,“挤要横”,挤有逼迫中抢位之意,使对方失去平衡而栽跌。在挤法中应处处体现螺旋力,使对方之接触点遇着螺旋即被分旋,身不由己而后跌。

按,“按在中攻”,“按在腰攻”,

“按要攻”,“打人须贴近,手到身要拥”。按法在形式上虽表现为以手推按,但仍贯穿以全身之整劲,特别是身要拥,腰要攻,气沉丹田,形成了一个周身的完整劲,沉着冷静,且有撑拔之意。诀曰:“根节动,梢节发,中节齐到生妙法”。使其脚跟离地而腾空跌出。

采,“采在十指”,“采要实”,采即抓拿擒制对方。诀曰:“采在十指要抓牢,其妙就在把拧中”。采拿法即反关节法,使对方之关节超过必要限度而产生剧痛,全身僵滞,欲动不能,身不由己。重者分筋错骨,肌肉关节被扯裂。诚如拳谱所云:“直中求曲采法精”。

,“在两肱”,“要惊”,“来势凶猛手破”,时先松后静,如杠杆之撬动,迅猛如闪电,完全是反关节之打法,且主要针对肘关节。其效果可立使对方手臂折断。

肘,“肘在屈使”,“肘要冲”,“肘打随时任意行”,“远用手,近用肘”,“宁挨一拳,不挨一肘”,肘是打击要害部位。如肋下、窝内、捣心、顶心、背心、脑后肘等。

靠,“靠肩背胸”,“靠在肩胸”,“靠要崩”,“远拳、近压、贴身靠”。靠人的特点是短促有力,靠整体劲的撞靠压砸结合才更具效果。

2、中盘八法:起、落、进、退、腾、闪、圆、转。

起,“起在足心”,欲要向上,必寓下意,全脚掌着地,但五趾始终抓地,百会领起,精神提起,方显神威。

落,“落在窝中”,蓄在丹田,下沉上悬,身法自然。古传云:“太极劲法妙无穷,其妙都在窝中存”。落要落的轻灵,轻稳实在,不可动摇。

进,“进在分宗”,“进在云手”,意到身俱到,意从心里起,手向鼻尖落,发人如弹丸。

退,“退在转肱”,转换腰中,有进必有退,进退要适中。古传云:“打死不后退,后退必打人”。如倒卷肱即是退中必打之法。

腾,“腾在柔韧”,轻灵圆活,变转轻快,必须抬之即起,按之则落。气沉丹田,鼓荡腾升。

闪,“闪开正中定横中,其闪定有隙”。含胸缩骨,吞吐避让,闪展腾挪。

圆,圆在转轴,活在其中,不凸不凹,中正安舒,不丢不顶,活转适中,恰到好处。

转,“转在腰际”,转必用腰,腰乃周身之轴心,是调剂周身平衡之枢纽。“刻意在腰际”,腰为“第一主宰”,以它带动四肢并协调身姿而动转,主要在于开发先天之源而固后天之本,有健身强体,提高技击技能的巨大功效。

3、下盘八法:缠、跪、挑、撩、劈、壁、挂、蹬。

缠,“缠在松盘”,如藤缠绕,沾连粘随,舍己从人。

跪,“跪在膝中”,要横竖找,贵在用意,功不而从心,曲中求直,蓄而后发,落点准确。

挑,“挑在梢尖”,犹似翘板,根节松沉,梢节弹升。

撩,“撩在顺填”,顺撩填空,旋转引空,使其失中。

劈,“劈在直崩”,欲劈先松,横竖间用,冷脆快准。

壁,“壁在立根”,主要制根,贴身寸进,无坚不摧。

挂,“挂在勾环”,粘贴带回,刚落即用,脚到成功。

蹬,“蹬在展跟”,妙在胯根,蹬踏结合,其见弹功。

十一、“哼哈二气,凌空弹放”的上乘境界

“哼”字在练拳时可使气沉丹田,内气稳固,在实战时可爆发向下的力量;“哈”字在练拳时可使内力向外,在实战时可爆发突然的惊炸之力。哼哈二气其实不用真的发出声音,其本质是一种内在功夫感受,当然如果真的喊出声音,亦未尝不可。但太极者,乃武当之内功,只要存乎一心之意念即可,故而无论练拳还是实战,均不必喊出声音,只要意念感觉到位即可,也不必过于浓烈勇猛,只要有感即可。长期训练,可练成太极内功之惊炸爆发力。

凌空弹放之本意在于每一招式实战之运用,均可使对方在瞬间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掉入真空,对方突感身体一空,暗叫不妙,但为时已晚,一下子就仆倒在地,或被弹放而致飞出丈外。这既是一种技术、技巧,也是一种功夫,而且是上乘的功夫。

对于哼哈二气内力的掌握和能将对手弹放的功夫,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的内涵精神则达到了中国武术功夫的上乘境界。由此可见,中国太极拳遂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

第9篇: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1974年7月13日,秦广文出生于自古就以尚武任侠著称的燕赵古城――河北沧州。这片曾被《水浒传》作者所描述的宋代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梁山好汉林冲由此逼上梁山的土地,古往今来涌现了许许多多英雄豪杰。特别是在近代武术史上,沧州成为中国功夫群星荟萃的圣地,如首创精武会的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力倡以武术强国强种、创立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张之江,在武林中被誉为“千斤王”、屡败外国大力士的一代武术宗师王子平,被誉为“沧州二杰”之一、与王子平齐名的武林志士佟忠义,形意拳名家张占魁,武当剑集大成者李玉琳,太极宗师褚桂亭,武术教育家姜容樵等等,在中华武术的星空里,无不闪烁着璀璨的光华,至今被世人所敬仰……。在这片武术炽盛的热土上,出身于武术世家的秦广文深受武风的濡染和薰陶。秦广文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六合拳大师。其长兄秦广成两度入主国家武术集训队,以六合拳、鹰爪拳享誉武坛;其二兄秦广武为河北省体工队专业武术队员,以其独具一格的戳脚而多次捧走擂台金奖。秦广文自幼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因此,从三四岁起,便在祖父的亲自指点下苦练武术基本功。为了让秦广文全面掌握武学精髓,7岁时,父亲秦树明把秦广文送到河北沧州六合拳名师、武当三丰派传人徐三峰门下学功。徐三峰对秦广文要求甚严,一丝不苟,将河北六合拳悉数传于秦广文。1986年,徐三峰将秦广文推荐给少林拳河北名家方继习练少林拳功。1990年,秦广文拜河北阴阳八极拳第六代传人、著名拳师赵福江学习阴阳八极拳……秦广文在名师的精心栽培下,勤学苦练,打下了坚实的武术根基,奠定了他走向成功之路的基石。

对此,秦广文感触颇深。他说:“练功夫十分辛苦,特别是练武术基本功,又单调又枯燥,但不把基本功打好,是入不了门的。我牢记老师的话,严格要求自己,强迫自己练。老师让我练一次,我就练十次、二十次;老师让我练半小时,我就练俩小时、仨小时……练功怕苦怕累不行。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入门也就不难了。”正是靠着这股狠劲、拼劲、韧劲,秦广文赢得了“拼命三郎”的雅号。1993年,不满19岁的秦广文,被河南省武术专业队破格选拔为专业队员。在省级专业武术队里,秦广文接受的是现代散打技术。由于秦广文功底扎实,训练认真刻苦,并能将传统武术中的攻防招法大胆引用于散打之中,将传统与现代武术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为现代散打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1994年,在浙江温州举行的“乐龙杯”全国散打争霸赛上,秦广文以其过硬的功夫,娴熟的技巧,夺得争霸赛56公斤级冠军。从此,秦广文像一条入海蛟龙,在擂台上多次捧走各类大赛56公斤级散打金杯,成为升起在散打擂台上一颗璀璨的明星,胜利的花环铺满了他脚下五彩的成功之路。1995年,秦广文入河北省武术队,成为河北武术专业队劲旅中一员夺关斩将的骁将。虽然秦广文已经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他仍然立志要向新的目标攀登。

在耀眼的金杯和美丽的花环后面,是秦广文洒下的一路汗水。善于观察与思考的秦广文,通过擂台角逐,他逐渐发现,无论是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散打,在实战应用中,都存在一个“断档”问题,即在实战应用中所学与所用脱节,传统与现代脱节。他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中华武术实战性愈来愈弱化的主要原因。问题在于专业队散打教练多来自学院派,对传统武术有一种距离,而传统武术多传于民间,又很难走上正规赛场。因此,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的有机结合存在一个鸿沟。如何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经过反复深思之后,秦广文下决心创办一所武校,重点对现代与传统、训练与实用进行尝试和探索,要把学校办成一个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有机相联的结合部。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功夫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中华武术走向奥林匹克赛场的步伐。

说干就干。1996年,秦广文毅然离开了河北省武术队,要去实现他的武校梦。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冠军从自己的肩膀上走上领奖台。面临人生的抉择,就需要胆量和智慧。秦广文谢绝了教练与队友的挽留,踏上了一条从未走过的开拓之路。然而,摆在秦广文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办学经费。他投身商海。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1997年,秦广文被国家一级大型企业――河北线缆集团公司任命为重庆销售公司总经理。在长江之滨的山城重庆,秦广文在从事经贸活动的同时,脑海中一直萦绕着办武校的梦。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他听人介绍年逾百岁、被誉为“长江大侠”的一代武术大师、武当紫霄派第三代传人、八卦掌名家吕紫剑就居住在重庆时,他是多么高兴啊!经多方努力,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武术宗师。吕紫剑先生精湛的武功,使秦广文大开眼界,在他面前仿佛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武术天地。从此,秦广文挤时间随吕紫剑先生练习八卦掌、八卦剑、八卦双刀、八卦鸡爪钺、武当太乙火龙掌等内功秘技。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扎实,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吕紫剑先生深为这位年轻人对发展武术的一腔真情和执著精神所感动,收为入门弟子。秦广文结识吕紫剑老人后,改变了回家乡办武校的设想,把重庆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决定把武校办在山城重庆。

1998年8月20日,秦广文在吕紫剑先生的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下,筹资五百余万元,创办了“重庆市广文武术学校”。

这是一所投入大、规格高、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武术学校。学校地处重庆市巴南区百节镇桥口坝。这里山青水秀,环境幽静,风景秀丽,是重庆市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学校占地数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由具有民族特色风格的建筑组成。校院内有美观宽敞的教学大楼,现代一流水平的大型训练馆、比赛馆,大型室外运动场、武功修炼室、图书资料室、声像教学室、微机室、健身室、娱乐厅、医务室、浴室及教工、学生公寓楼、宿舍楼等,并配有各种训练器材和设备。学校聘请了全国著名武术家和拳师及多次夺取全国散打冠军、省武队教练担任武校教练。如长江大侠吕紫剑、阴阳八极拳大师赵福江,著名散打冠军得主、多次荣获全国散打52公斤级、56公斤级、60公斤级冠军贾福振,跆拳道全国冠军徐尚清,拳击冠军张永生等亲自任教。学校成立后,在正常教学之外,秦广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大型武术比赛活动,像一股强劲的台风,有力地推动了重庆市武术的发展。由于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师资力量,学校很快被重庆市体委授权组建“重庆市武术套路、散手、跆拳道二队”,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乃至世界武术大赛。同时,担负着向国家武术队及高等体育院校选拔和培养优秀专业武术人才的任务。

对此,秦广文说:“要办,就要办成一流的学校。现在全国各地武术馆校很多,但大多条件都十分简陋,环境恶劣……。不仅如此,除了学校基本硬件建设外,对师资力量,我的要求也很严。”

在采访中了解到,广文武校现有教职工五十多人,不仅武术教练是武术名家,且大多为武英级运动员或七段以上拳师主教,而且文化课教员也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

名师出高徒。没有好的老师,就教不出好的学生。这是秦广文办学的基本观点。

为了把学校办出特色,真正把这里办成一所冠军的摇篮,他把课堂搬在擂台上。他说,武术是打出来的,只有讲打、会打、不怕打、能打,才能掌握武术的精髓。靠压压腿、打打沙袋,是练不出冠军的。秦广文这样讲,并不是忽视对技巧的要求与训练,恰恰相反,他把技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如果不讲技巧的蛮打、蛮拚,那就不是武术;如果只重技巧不注重实战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只是花拳绣腿而已,经不住打。武术要讲辩证法,这就是内家拳法所讲究的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原则……

秦广文没有把目光放在仅仅办好一所武术学校上。他说,办一所学校十分容易,有场子、有教练,挂个牌子就办起来了,关键是如何把学校办好,如何对加快中华武术的发展有所帮助。因而,他关心更多的则是中华大武术的出路与发展。他说:“武术运动,是一种健身运动形式之一,不应该把它神秘化、复杂化。那样做,只会弄巧成拙,自己束缚自己。事实上,武术运动是一种十分简便,极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操作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有许多运动项目被时间淘汰掉了,而武术运动的发展却愈来愈广泛,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不仅在国内形成许多流派、拳种,而且传播到国外后,也迅速生根开花结果。如日本的剑道、空手道、柔道,韩国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蒙古的跤术等等,无不受到中华武术的影响。武术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喜爱,就在于除了强身健体之外,还在于以锻炼人的意志和培养不断战胜自我的进取精神为主导,对提高人的健康心理素质,开发人体潜能,使人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都有裨益。因此,中华武术,名之曰功夫!功夫,我个人理解,起码包含一两层意思:一、武术是一个无止境的追求,是一门无止境的技艺;二、武术要求人谦虚而自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有如此,方显英雄本色。如果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与功夫的要求都是格格不入的。……

在谈到中华武术当前存在的问题时,秦广文说,对于当前武术界的状况,大可不必杞人忧天。现在一些人,特别是民间拳师,十分担忧中华武术传统的东西逐渐消逝,认为武术中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这种顾虑是多余的。任何一种文化,如果不求发展,顽固不化,那将是毫无生命力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在发展,武术为什么要停留在传统的框框里打转转呢?正如一棵树,今年的叶子绝对不是去年的叶子,明年的叶子也绝对不是今年的叶子,难道说叶子不同了,就说这棵树已经不存在了吗?……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要不断地更新换代。无论是继承,还是发展,都是为了增强武术的活力,使武术永葆青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否则,再传统的东西,也仅仅是考古学上的意义。时代选择了武术,武术选择了时代,自有其生存的天地,何必要在传统和现代上枉费精神和口舌呢?关键在于武术是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与要求。

对于如何走以武养武之路,秦广文认为,武术走产业化之路,是其最佳的选择。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武术要存在,要发展,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激活自身的潜在能源,否则的话,靠输血过日子,长期下去,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谈;其二,武术之所以要走产业化道路,是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如果社会不需要不欢迎,是难以长久的。武术的发展,就要寻找适宜自身生存的空间和土壤。这是一项十分艰巨,十分具体的工作。要让社会和人民接受武术,就要想方设法把武术这一“商品”制造好,包装好,让人喜爱,自愿接受。要从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中寻求经营之道,使之在社会上推广,普及。……要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就必须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新我。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机遇愈来愈多,面临的挑战也愈来愈多。如何应对挑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关键是我们有没有真东西,真功夫。如以过硬的武术功夫而走上影坛的国际级电影巨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用他们精湛的技艺,扬名世界,创造出亿万财富。武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日本空手道会员已超过300万,在中国参加太极拳运动的人超过数千万,在美国各地的中国功夫馆就有几百家,世界各国创办的中国功夫馆也愈来愈多。这就是中华武术发展之希望所在。对此,重庆市广文武术学校,从创办伊始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要把学校办成武术发展的“支点”,让社会成为推动武术发展的杠杆,时代就是放在杠杆上的重力。压力愈大,武术发展的跨度就愈大,支点的承受力就愈大,社会的影响力就愈大……

秦广文,这位来自燕赵古地的武术之星、拼命三郎,从他的言谈中,不仅可以感受出他对发展武术事业的满腔热情,一颗滚烫的武术之心,而且言辞间闪烁着异于常人的深邃的思想火花。他凭着扎实的武术功底和他的武术天赋及敏锐的思维,无论在武术技术上、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是秦广文的独到之处。当讲到他为何投入巨资办学时,他说:“我办武校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武术事业。”是的,秦广文的确得到了比金钱更为珍贵的东西。

精选范文推荐